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率性的叛逆与另类的光彩_论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

率性的叛逆与另类的光彩_论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

率性的叛逆与另类的光彩_论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
率性的叛逆与另类的光彩_论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

李碧华研究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612率性的叛逆与另类的光彩

)))论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

郑渺渺

摘要:李碧华以她传奇性的书写,创造出了许多既痴情率性又叛逆怪异敢于抗争的另类女性形象,对传统认定的角色与形象进行颠覆,体现出其清醒的女性独立意识和对以男权话语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的大胆质疑和有力反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审美经验,具有独特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李碧华小说;女性形象;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63(2006)2-0033-05

在香港当代文坛上创造出/自己的天空0[1] (第500页)的李碧华是一位很独特的女作家。李碧华的小说多从传奇、历史故事取材,在传奇性的书写中传达自己的情感把握和价值取向。她笔下的人物常常有一种跨越生死惊世骇俗的追求和抗争,因此被评论界认为是/自由穿梭在现实和灵界之间0[2]的精灵,尤其以女性形象表现得最为鲜活和突出。本文将主要从李碧华的八部长篇小说5胭脂扣6、5生死桥6、5潘金莲之前世今生6、5诱僧6、5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6、5秦俑6、5霸王别姬6和5青蛇6入手,对其笔下女性形象的生命特征作一番考察和梳理,并探讨形成其特征的原因以及这些女性形象在李碧华创作和当代文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李碧华喜欢写女人,而且特别喜欢写所谓的/坏女人0,所以从5胭脂扣6到5潘金莲之前世今生6再到5生死桥6等,李碧华小说中的女性/不是婊子就是戏子0[3](第264页)。李碧华自己也曾经说过:/我觉得好女人只有一种姿态)))通常是很柔顺的样子,坏女人却有很多面,她可以阴柔,也可以讨巧,,探讨她们复杂的心理,这过程本身就像推理剧,案中有案。0[3](第264页)李碧华是从艺术创造的角度来表达她对所谓的/坏女人0的偏爱,但我觉得原因不仅如此。西方女权主义曾经指出19世纪男性作家塑造的多是天使型人物,没有自我,甘愿为男性奉献或牺牲,是男性欲望化的对象。一旦有了自己的个性光彩就成了妖妇,就要像5简爱6里的疯女人一样被关起来。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李碧华也许正是试图通过这种/坏女人0的变形来颠覆男性眼中欲望化的形象。我们可以发现,其笔下的这一系列/坏女人0形象,绝非大奸大恶、十恶不赦之流,只是由于不符合封建传统/贤良淑德0的女性品德要求而被迫纳入/坏女人0的行列。她们或因为另类的抗争而背上千古骂名,或因为不甘受蹂躏而惨遭扼杀。李碧华常常以这样独特的情感把握和艺术创造,让这些被历史遗弃或湮灭的女子喊出了自己不屈的声音,展现出生命的奇异色彩,由此构成了当代文坛人物画廊中一道璀璨亮丽的独特风景线。

纵观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出其主要体现出如下特征:

1、不顾一切的痴情女子:

李碧华擅长写情。她笔下的情总是充满了浪漫、激越、凄艳的色调,而她笔下的女主角,也都是上穷碧落下黄泉般的痴情人物。她们总是以其不顾一切的生命追求演绎了一出出/惊天地,泣鬼

神0的爱情悲剧,让人看了血脉贲张心潮奔涌。例如在5胭脂扣6中,女鬼如花不顾阴阳两隔,五十年不渝地苦苦追寻爱情,甚至减寿十年也心甘情愿,其超越生死的/痴情0具有一种惊世骇俗的艺术力量。在5诱僧6中,红萼公主的痴情同样是超越生死的。她不顾一切追随爱人石彦生亡命天涯,最终不惜以死殉情。还有不惜千年的道行去冒生死违天命,千年的修炼只为了一场杏花春雨的邂逅的痴情白蛇(5青蛇6);为了痴心相许的唐怀玉,不惜放弃自己的尊严和生命,以死来祭奠爱情的丹丹(5生死桥6);甚至还有那个曾经横行一时,竟也会为了心底那一点柔情而甘冒引火烧身、前途尽毁的危险的女司令川岛芳子(5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6),,。总之,在李碧华的女性人物画廊里,几乎都是一些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甚至不惜玉石俱焚两败俱伤的刚烈女子。也许,李碧华塑造了这么多的痴情女子,只是为了追寻心中的美好梦想,希望在物欲泛滥情感疏离的现代社会唤回一种执著的真情。李碧华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对我来说,写小说也好,写剧本也好,都是将心中的梦想实现。于是我写了天长地久的感情,写了如花这样的痴情女子。0[4]这些女子对于爱情的那一份超越生死的执著与坚持,确实展现出其另类生命中动人心魄的奇异色彩。

2、不肯认命的叛逆心灵:

李碧华笔下的女子们大多是那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0的人物类型。她们或者出身卑微苦苦挣扎,或者命运多蹇沉沦苦海,但这些女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绝不认命。她们不愿逆来顺受,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不满足于悲哀的现状,不安分于平庸乏味的底层生活。她们是一群有欲望有追求有期待的叛逆女子,相信靠自己的力量能够颠覆现状改变命运,为了达到目的甚至可以不顾一切拼死一闯。于是,5青蛇6中原本应该平静地生活在西湖底的白蛇终于不甘寂寞,固执地来到人间追寻爱情,只为能遇到一个/眉目清朗,纯朴,虔诚0的少年,了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0的夙愿。5生死桥6中的丹丹则为了心中那一份莫名的爱情渴望,只身独闯上海滩。即使在爱情遭到重挫之后,她仍然不甘退却,而是凭借非凡的毅力与勇气,硬是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成为闻名上海滩的/土布皇后0。5胭脂扣6中的女鬼如花,本可忘却过去,顺利转世投胎,却为了前世那份生死相许的承诺和超越时空的爱情幻想,不惜折寿以换取阳世十天,追寻前世不了的姻缘。正是这种不认命感不安分感不满足感和叛逆精神使得李碧华笔下的女性成了一群奇女子,她们以独特的追求和叛逆书写了自己不屈不挠有血有肉的奇异人生,给读者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命感悟和审美经验。

3、敢作敢为的抗争意识:

敢作敢为的抗争意识可以说是李碧华笔下女性最突出最鲜明的形象特征。我们可以看到,李碧华小说中的女子几乎都在反抗,哪怕力量悬殊弱不胜强也绝不退缩,哪怕付出尊严和生命的代价也不会言败,哪怕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也在所不惜。正是这种抗争意识,使这些女子少了传统女性那种楚楚可怜、惹人爱怜的柔弱,多了一份坚强与独立的男子气概。而且,在这种奋不顾身的顽强抗争中,她们一个个展现出其鲜活生动撼人心魄的性格特征,如青蛇的泼辣、红萼的执著、朱莉莉的放任、潘金莲的复仇,,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5青蛇6中,青蛇不顾一切去追求属于姐姐的许仙,可是当她发现许仙是一个懦弱的男人之后,她又爱上了强硬的法海。当她察觉到男人都是不可相信的时候,没有因失望而自怨自艾或饮恨吞声,而是悲愤地奋起抗争,甚至不惜手刃曾经爱过但却伤害了自己和姐姐的男人。在这里,青蛇大义凛然,性格极其鲜明。在5潘金莲之前世今生6中,潘金莲在轮转台下大叫:/我要报仇!0她拨翻孟婆汤,冲进轮转台,/要靠自己的力量,把坑害过自己的男人,一个一个揪出来算账0[5](第9页),为死不瞑目的自己讨个公道。尽管她的转世之身还是无法得到如愿的爱情,但她依然无怨无悔继续抗争。丹丹、红萼、如花等人也都是这样,为赢得理想爱情而不懈抗争。虽然她们常常身不由己,她们的反抗也不一定会有效果,她们的结局也往往是悲惨的,但是她们却在反抗中逐渐地觉醒了,认清了社会现实也证明了自己。总之,李碧华刻意塑造出这些具有强烈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正是努力说明,哪怕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小女子,在强势男权社会的大环境中也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制服被扼杀的,那不屈不挠的生命力让她们的形象在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里熠熠发光,充满了理想的色彩,也体现出作家鲜明的女性主义视角。

从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李碧华以其怪异甚至有点/变态0的女性形象向传统认定的角色叫板,首先体现出了其对以男权话语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的大胆质疑和有力反拨。

首先,从5胭脂扣6开始,李碧华的作品就一直在探讨女人、爱情与命运的关系,并试图通过这种探讨,追寻在这个男性主导的社会里,女性的地位在哪儿?李碧华敏锐地意识到,女性的命运至今没有得到质的改变,女性依旧在用青春和生命不断演绎着前世今生被男性强权所压抑所吞噬的惨烈悲剧。于是她一方面赋予处在挣扎中的/坏女人0以执著而叛逆的个性,弘扬一种永恒的女性生命力;另一方面又向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封建男权开火,暴露其/吃女人0的深沉本质,锋芒直指整个男权社会,亮出了自己鲜明的女性主义旗帜。我们可以看到,在李碧华笔下的人物世界中,女子是绝对的主角。她们或多情勇敢,具有自己独特的追求;或叛逆怪异,绝不向男权社会屈服。与之相反,她笔下的男主角则是另外一种形象,借5青蛇6中的白蛇之口我们可略见一斑:

那是一种)))叫女人伤心的同类,,苏小小的男人,叫她长怒十字街;杨玉环的

男人,因六军不发,在马嵬坡赐她白练自

缢;鱼玄机的男人,使她嗟叹/易求无价宝,

难得有情郎0;霍小玉的男人,害她痴爱怨

愤,玉殒香销;王宝钏的男人,在她苦守寒

窑十八年后,竟也娶了西凉国的代战公主

,,[6](第241页)

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男人的失望和鄙夷。其笔下比比皆是怯懦、背叛和不可信任的男子,如5胭脂扣6中十二少的负义、5青蛇6中许仙对白蛇的背叛、5诱僧6中石彦生的反复无常,还有5潘金莲之前世今生6中武松面对真爱的懦弱和虚伪。而在5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6中,女主人公一生都生活在男人背叛之中,父亲的和情人的。

我们再进一步考察李碧华笔下男主人公的表现,不管是痴情如蒙天放、英勇如石彦生、忠厚如武龙、体贴如唐怀玉,也都不过是一群懦弱而自私的男人罢了。他们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甚至还常常必须在女人的荫庇下才能苟活于世。李碧华无情地暴露出这些男人/美妙气质0下的利己主义心态和可怜的懦夫相。在5青蛇6中,李碧华一反/才子佳人0的固定模式,不再炮制坚实伟岸的男子汉形象,而/蓄意0刻画出许仙的委琐、疲惫、临阵逃脱、贪生怕死,乃至雌化现象)))朝三暮四、水性扬花、哭哭啼啼、婆婆妈妈。在她的笔下,许仙还是一个阴险小人,他懦弱的表面下隐藏了一颗精明异常的心。他不仅早就明了白青二蛇妖身的秘密,却佯装不知,坐观其争风吃醋,而且还心安理得地享受她们奉献上来的一切。更加过分的是,他在对美如天仙的白蛇充分享用后还妄图吃里扒外,勾搭更鲜嫩的青蛇私奔,/整宗事件,他获益良多,却始终不动声色。他简直是财色兼收,坐享其成0[6](第345页)。

其次,清醒和独立的女性意识,可以说是李碧华塑造这一系列坚强、独立、叛逆的女性形象的重要原因。古往今来,处在男权统治下的女性都极力想摆脱强加在她们身上的巨大枷锁。但是,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男权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这副枷锁异常坚牢,女性始终未能完全挣脱。同时作者还意识到,女性还未具备成熟的现代独立人格,尽管她们都渴望真正的爱情,都有对未来的美好理想,但传统的强权势力使得她们盲目无助,虽左冲右突却依然突不出层层重围,于是她们的呼声便被湮没了。正如法国女权主义者西苏说的: /女人不是被动,便是不存在。0[7]女性只能被动地要求爱或被爱,而无法主动地索取爱。正因为/父权制强加给妇女的空白和被动的品质,,一个女人离经叛道的行为无疑将以她的生命或者她的名誉为代价0[8],所以潘金莲不仅惨死在武松刀下,被剜心掏肺,还必须背上/千古第一大淫妇0的罪名;而川岛芳子也因为命运的捉弄不得不走上争权夺利的绝路,最后沦为政治的牺牲品。

这些另类女性,历来都是人们眼中的淫妇和妖女,为传统文化所唾弃。但是李碧华却刻意以一种同情的态度来表现她们,为她们翻案、伸冤、鸣不平。因为她清醒地意识到这一部分女性之所以走上绝路,很大程度上是这个男权统治的社会所造成的。她的作品揭示了她们在命运的玩弄和社会的压迫下被逼上绝路的痛苦命运。以5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6为例,从东珍到芳子到金璧辉,从一个粉雕玉砌天真无邪的女娃娃到冷漠娇

艳、不可一世的精明女人,川岛芳子也曾经幻想过/跟心爱的情人依依相守,远走高飞0[9](第161页),可惜世事不由人,/在短短二十年中间,叱咤风云,也穷途没落,末了死于非命。像一个绚丽但惨痛的不想做的梦,身不由己,终于芳子成为人人恨之入骨的魔女,成为政治牺牲品0[9](第163页)。李碧华一直以一种同情和惋惜的笔调诉说着芳子的身世,一个血统高贵、貌美而骄矜的清室王女,如何一次又一次地被抛弃,一步一步被逼入虚荣和权势的陷阱中去。芳子后来曾经喃喃地说:/,,女人所以红,因为男人捧;女人所以坏,因为男人宠)))也许没了男人,女人才会平安。0[9](第274页)这句话从芳子的口中说出,也许正寄托了作者的心声:惟有独立,惟有抗争,惟有彻底摆脱男权社会加在女性身上的枷锁,女性才能真正赢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虽然在她的作品里,还没有哪个女性能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不抱任何幻想地对这个男权社会予以彻底反叛和解构,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迫切冲破一切束缚、争取独立自由的愿望和理想,其清醒的女性独立意识力透纸背。

再次,李碧华清醒的女性意识可以说与香港经济社会的文化意识也是密不可分的。诚如李小良先生所言:/李碧华的小说的一种比较有意思的导向,,就是紧扣香港当前和过去的特定历史时空和文化脉络来阅读。,,更可以洞见她的作品在特定文化空间的意义和跟历史政治现实的相关性。0[10]所以我认为,李碧华塑造的这一系列女性形象蕴含着其独特的文化隐喻。

李碧华这些作品都写于80、90年代。80年代以来的香港,是繁荣的盛世,又是不安的末世,/九七0回归前,香港经历了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与母体长期的分离,使这个东方大都市的身份变得复杂起来。她像一个中西文化的混血儿,既有别于中国本土又不属于英国传统,内里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亦有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养分。相对于中国和英国的历史叙事,香港都是被放逐的他者,任人言说。她表现出一种既处于/夹缝中0,又具有/边缘性0、/混杂性0的文化特征。正是香港社会这种独特的边缘性文化特征,给生长于其土壤中的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创作带来了重要影响,特别体现在其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因为一直以来,女性在男权社会中都处于边缘地位,她们被作为男性的附庸物而存在。即使经济独立,由于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她们在精神和情感上也始终摆脱不了依附的潜意识。因此,女性文化从来就不被当作正统文化,女性的呼声也始终得不到重视。我们可以看到,李碧华所塑造的这些女性形象,也都是游离于历史文化的流浪者。她们超逸于时间、空间的灵魂,有意无意地暗合了香港文化的多重边缘身份,而她们的叛逆和抗争,则透露出作家对自己所处的这种边缘文化的不满足感和逆反心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女性形象正是李碧华这种文化心理的隐喻和象征,这一点也正是她有别于同时代大陆女作家的地方。如5霸王别姬6中分不清戏里和戏外,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彻底女性化了的京剧名角程蝶衣:/崇拜他倾慕他的人,都是错爱。他是谁)))男人把他当作女人,女人把他当作男人。他是谁?0[3](第101页)5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6中的川岛芳子,中国人认定她是日本走狗,日本人把她当作侵华工具,两个国家都把她看成/异类0。5潘金莲之前世今生6中的单玉莲在/现代女性0与/明代女性0两种身份之间摇摆不定无法抉择。这些女性和/亚女性0(程蝶衣)的身份与香港的边缘性不谋而合,其中所透露的/边缘感0和/夹缝感0充满了强烈的隐喻意味。而青蛇地位的崛起,从一个平淡无奇的情节剧中的毫无个性的丫头一跃成为洞悉一切、敢于抗争、举足轻重的主人公,其戏份的增多本身既隐含了香港地位的攀升,同时也巧妙地诠释了李碧华的文化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也许是/九七0回归唤醒了沉睡已久的香港,也唤醒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强烈本土意识,她书写了女性寻找理想与幸福的艰辛与困难,书写了她们的彷徨与失落,其实是从艺术象征的角度向我们隐喻了香港人寻找和建构自己新的文化身份的困惑和艰难的历程,体现了从边缘到中心的文化认同的关键特征。

如前所说,李碧华这些性格另类演绎独特的女性形象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审美经验,其独特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是其他文学作品所无法取代的。

我认为,其最大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是以

清醒的女性意识对以父权制为中心的男权社会提出独特的挑战。

/女人是祸水0、/女人是妖怪0、/荡妇0、/女巫0等话语,是对女性本质进行文化亵渎的象征性话语符号。这种亵渎掩盖了女性原型特制的真实面目,是父权文化占取其统治和支配地位的策略和武器,其中也隐含着对女性生命本质的迷惑和恐惧。为此,父权文化传承从各个方位向女性伸出了触角,去进一步改造和匡正其被认定的地位和角色。于是,长久以来,作家们(不管是男作家或是身受父权文化毒害的女作家)都喜欢按照男权社会的标准去塑造一些美丽的服从的温顺的天使般的不给男人添麻烦的女性,以此来迎合男性在女性面前的自大欲和虚荣心。正如尼采所断言的那样:/男性为自己创造了女性的形象,而女性则模仿这个形象创造了自己。0[11]

而李碧华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她笔下,/妖女是迷人的,她就像一种流动剧团的女演员,演出一部具有这种诱惑和叛逆性的戏剧,以反抗父权制结构对她的摧残,于是她成为对女人有诱惑力的叛徒,,0[12]从潘金莲到川岛芳子,这些古今为世俗所不容的、备受争议的所谓/婊子0、/戏子0、/妖女0和/荡妇0,在李碧华的笔下,成了天生丽质而不肯安分、命运坎坷而决不屈服、敢于抗争而绝不退缩的叛逆女性,彻底颠覆了男性眼中的欲望化对象。即使是在5霸王别姬6这样男性同性恋题材的作品当中,李碧华还是把偏心的光彩给了女性。如果没有程蝶衣,菊仙应该是很出挑的,她的决断刚烈、泼辣心计无不入木三分。她是蝶衣一生的敌人,也是蝶衣的真正知己。这个美丽强悍的女人最后也是死于男人的背叛。

李碧华女性形象的另一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是深刻地揭示了美丽女性在男权社会重压下的悲剧命运,给我们带来灵魂的震撼。

在强权政治、家族关系和社会分配中处于劣势的女性,其身体容貌的优势并不能帮助她们获得多少权益。即便她们叛逆、抗争,但男权势力的强大仍注定了她们没有胜者。李碧华笔下,丹丹、冬儿、红萼死了,如花带着悲戚和绝望回到阴冷的地狱,川岛芳子落魄漂流在异国他乡,潘金莲因为车祸成了植物人,白蛇被镇雷锋塔,一个个美丽的生命就这样被淹没、吞噬了。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0这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悲剧带给我们灵魂上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

李碧华的女性形象还有一个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是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塑造了一种表面上看起来很另类甚至有些变态但其实本质上十分真实独特让人耳目一新的审美形象。例如手刃负心汉的异类青蛇、毅然走上复仇不归路的潘金莲、果断折寿重返阳间寻情的女鬼如花、为了爱情甘愿付出生命代价的丹丹、在男人世界中打天下的川岛芳子、跳入火海祭奠神圣初恋的冬儿,,一个个叛逆的率性的超验的独特身影在我们眼前闪烁着奇光异彩。李碧华小说中的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另类女子,为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独特的审美形象,在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的同时,也让我们重新审视女性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注释:

[1]刘登翰:5香港文学史6[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2]陈熙涵:5香港女作家李碧华6不做苦海明灯[N],文汇报,2002年4月16日。

[3]李碧华:5霸王别姬6[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

[4]张西娜:5个体户李碧华6[N],联合早报,1992年11月22日。

[5]李碧华:5潘金莲之前世今生6[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年。

[6]李碧华:5青蛇6[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年。

[7]张京媛:5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前言6[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3页。

[8]苏珊#格巴:5/空白之页0与女性创造力问题6

[A],张京媛5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6[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77页。

[9]李碧华:5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6[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年。

[10]李小良:5稳定与不安)))李碧华三部小说中的文化认同与性别意识6[J],现代中文文学评论,1995年,第4期:第102页。

[11]孙绍先:5女性主义文学6[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

[12]桑德拉#吉尔伯特、苏珊#格巴:5镜与妖女6:对女性主义批评的反思[A],张京媛:5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6[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83页。

作者郑渺渺,女,厦门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论王小波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王小波笔下的女性形象 王小波,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他在“文学即人学”的意义上进行文学创作,他的小说里充满着对人性深刻、理性的思考。目前,王小波其人及作品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却少有学者深入探究王小波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价值。他笔下的女性拥有真性情,她们果敢、积极、自主,具备突破重围的智慧与激情,是作家对人性所有美好的寄托,对女性人物的解读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王小波小说的核心内涵。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性别意识领域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王小波对于两性地位与关系的独到见解和他的自由主义思想赋予了她们不同寻常的女性主义价值。他那些带有性别意识的文学创作,有助于打破男作家们的男性性别主体的局限性,真正做到了在塑造人物时尊重两性性别特点与个体差异,为文学研究提供一种多元化、平等化的文化视阈。笔者认为,王小波笔下的女性叙说的意义,并不在于解构男权中心文化,而在于对人类文化和文学的漏洞与缺陷进行有益的补充与修正,从而不断完善女性形象本身。小说中女性主体价值的建构,是争取在文化与文学领域提倡性别公平,提倡在差异性基础上的性别平等。通过阅读文本中的女性人物,笔者认识到只有自觉突破对于两性抒写的界限时,女性人物的发展才能具备辽阔的疆域和广阔的前景。当作家与评论者都能充分认识到两性的性别差异与性别价值,并做出正视性别差异、超越性别局限性的努力时,文学的发展才能真正拥有更为

辽阔的疆域和更为广阔的前景。因此,笔者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切入点,分别从女性人物对作家“理想之身”的承担、自我主体的建构和救赎、女性主义价值三个方面展开对王小波创作活动和文学作品的研究。本论文主要分四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章主要梳理、总结了以往的小说人物研究成果,并强调女性在其小说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第二章主要结合《绿毛水怪》、《地久天长》、《舅舅情人》以及《红拂夜奔》四部小说,试图分析作家对自我的表达及理想是如何寄托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身上的。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挖掘在她们身上凝聚的作家的想象力、对现实的深刻批判以及对自由精神的表达。第三、四章立足于女性意识的角度对王小波的作品及人物进行剖析。第三章是以《革命时期的爱情》和《黄金时代》中的女性形象为范例进行解读。对于女性生命意识的展现,王小波的小说中存在两种情况----女性主体价值的异化与建构。前者主要表现了集体无意识状态下女性的生存境遇;后者则重点表达了女性个体对自我在现实中存在的思索。这种带有明显性别意识的创作,是王小波对女性生存境遇的反思,它张扬了女性的个体精神自由与主体意识,也彰显出女性与历史、文化之间密切的错综纠缠。第四章就王小波在女性性别意识抒写方面所体现出的价值予以梳理和总结。对于失势男性与英雄女性的塑造、兼具男性与女性视角的创作以及对深埋于文字之中的“第二性”的潜在剖析,都赋予了作品一定的女性主义价值。作家深究于历史与文化土壤的感性抒写使女性的生命体验及精神之伤得以清晰地展现。结语处总结王小波笔下的女性形象价值及不足之处,重新审视王小波和小说的思想

论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毕业论文选题报告学院: 学生姓名 指导 老师 论文 题目丁玲笔下女性形象的成长 题目来源及意义 题目来源:丁玲是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是对五四思想的表现,是20世纪女性成长的日记,通过读她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那是时代的变化发展。看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知道那个年代的人或者是事。 意义:通过学习和了解丁玲,我们看到她的女性形象个性是那么的鲜明富有个性。我们通过看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女性悲哀和觉醒后对社会对命运的反抗,看到五四以后女性的成长。

论 文 题 目 研 究 领 域 状 况 丁玲的作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她的作品大多给我们呈现的是20世纪的社会进步女性。丁玲笔下的女性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她将自身的人生经历与小说中的人物结合起来,体现出丁玲自身的成长和 她创作的变化。她笔下的新女性形象对五四 以后的女性思想的解放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作用,引起人的共鸣。 内 容 提 要 或 实 施 方 案 通过看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看那些知 识女性的变化和成长,我们可以知道那个时 代的社会对文学的影响。我们通过这些女性 形象都仿佛可以看到丁玲的影子,看到那个时代的印记。文学可以反映生活,反映社会,丁玲就是个很好的社会记录者,她用她的笔她的文字记录她对人生的感受和看法。丁玲,是20世纪伟大的女性作家,她笔下的女性多是具有时代特征且个性鲜明的进步。如梦珂,贞贞,杜晚香,这些都是丁玲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在她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丁玲的影子,那个在压抑中寻求解 放的年代的女性形象。她们在人生道路上不 断地寻找自我,解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号: 学号: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系 别 文学与传媒学院 专 业 对外汉语 班 级 1101 姓 名 张霞 指 导 教 师 董文会 2015年3月28日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 院 本科毕业论文

鲁迅先生一直都很重视对女性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并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来表现反封 建的思想主题,呼唤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解放。对于鲁迅先生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国 内外的专家都已有过研究讨论。论文在大量阅读原着作品和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结合鲁迅先生的各种杂文、散文等,以鲁迅先生的男性视角为切入点,通过鲁迅笔 下的女性形象,来细致的分析女性思想的演变以及对其他作家、读者的影响,以便更好 地理解新时期中国女性思想的转变。 关键词:鲁迅作品,女性形象,思想影响 Abstract Lu xun has alway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women's issues and explore, and tried to through literature also feudalism thought theme, called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the liberation, about shaping the image of women in Lu xun's work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already studied and discussed, based on a lot of reading the original works from,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research results, combined with various essays prose of Lu xun, in Lu xun's male perspectiv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rough the female image of Lu xun's to better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the women thought as well as the impact on the rest of the author's view of women, and Chinese women's effect on the read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Chinese women thought in the new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 The words of Luxun ,The image of woman ,The evlotion of ideas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以《倾城之恋》、《金锁记》为例 摘要:张爱玲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个惊艳了时光的存在,她的文字、她的旗袍似乎已经牢牢地嵌入了上海的一砖一瓦中,烙进了上海的肌理中。同时在她的文字中也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各自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本文将就《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为例,进行一个大致的比较分析,以此来增进我们对于张爱玲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出身经历性格结局 “一座城市的覆灭,成就了一段无望的爱情。”有多少人因为这样一句话的吸引而去找到《倾城之恋》这本书来看?张爱玲将白流苏与范柳原这两个“自私的人”放到了香港这个繁荣与危机同在的城市,让“自私的女子”与“自私的男子”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城市里相互依靠却又相互利用,最后终于互诉衷肠、表白心意,成就了一段传奇,成为了许多男男女女的向往。 而在张爱玲的另一部作品《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的故事却让人不怎么喜欢。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爱上了一个男人,却偏偏嫁给了他病怏怏的哥哥,做了他的嫂嫂,整日里面对一群善于搬弄是非的妯娌,连丫头也可以肆无忌惮地欺辱她。在这样的处境下,丈夫无法给与她庇佑,心上人也对她避之不及,娘家人只当她是全家的摇钱树,贪婪地频频伸手。于是之后的曹七巧变得相当厉害,斗败了妯娌,拽住了婆家的大权,主宰了儿子女儿的人生,报复了心上人的无情,将其他人的人生变得与自己一般痛苦。最后她的儿子恨她、女儿怨她,心上人远离她,所有的人都对她恭恭敬敬。于是,她成功地引起了读者的厌恶。 白流苏与曹七巧,同为女人,怎么就一个终得圆满,一个孤老终身呢? 流苏,一个听起来就比其他的七巧之类的名字要美得多的名字,出身世家,虽然家族早已败落,家中也是人丁旺盛,所以通晓人情世故,天真无邪却也不乏心机;曹七巧,麻油店老板的女儿,自小被派到柜台买油,接触到的是最最底层的老百姓,见识到的是最最平凡不过的家长里短,可以说是在人民内部成长起来的好孩子,拥有的是劳动人民特有的淳朴,真正天真质朴。两个人比较起来,似乎是自然成长起来的曹七巧更讨喜一些,“买油西施”,人们如是称呼。

浅谈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内容提要: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其作品中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迥别于以前文学长廊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它们不是完美的,但又让人感到特别真实,她们的美,她们的傲,她们的悲,她们的勇,构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丁玲本身是一个女性味十足的女人,以及她本人的生活经历的影响。 关键词:丁玲女性形象美傲悲勇 在群星璀璨的中国现代作家群中,丁玲是比较亮丽的一颗。半个多世纪以来,她为读者奉献了《梦珂》、《莎菲女士的曰记》、《阿毛姑娘》、《韦护》、《水》、《田家冲》、《杜晚香》、《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笔者认为,丁玲作品中最具分量的部分当属于“女性小说”。丁玲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有农民形象,如张裕民、程仁、阿毛老爹等;有地主形象,如钱文贵等;有新时期人物形象,如苇弟、凌吉士、澹明等。但是在众多的文学形象中,最具震撼人心力量的则是大量的女性人物形象,如梦珂、莎菲、阿毛、贞贞、杜晚香、三小姐等,她们各有特点,在丁玲笔下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她们是美的,是傲的,也是悲的,更是勇的。她们的美,她们的傲,她们的悲,她们的勇,合成了一个个美丽的战士,合成了一个个血肉丰满如同五月鲜花般开遍大地的新女性。 一、美 泰戈尔曾经说过,当上帝创造男人的时候,他只是一位教师,在他的提包里只有理论课本和讲义;在创造女人的时候,他却变成了一个艺术家,在他的皮包里装着画笔、水、调色盒,所以女人才会那么美丽,女人的生命才会那么缤纷。在作家曹雪芹的笔下,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因此,古今中外的许多文章大家,在作品中大都把女性作为美的化身来描写来赞美。这一点在丁玲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描写的女性形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很美。无论是被视为“春天的童话”----《梦珂》中的梦珂,“夏天的童话”----《莎菲女士的曰记》中的莎菲,“秋天的童话”----《阿毛姑娘》中的阿毛,还是“冬天的童话”----《杜晚香》中的杜晚香,还是其他女性形象,大都是美的,既有外表美,也有心灵美,同时还有人性美。 外表美。丁玲以女性特有的笔触细腻刻画了一批绝代佳人。如《梦珂》中描写梦珂“......一天一天地长大了起来,长得象一支兰花,颤蓬蓬的,瘦伶伶的,面

浅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

浅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 2006年11月15日 李增泓 鲁迅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在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中,一直致力于"国民性"问题的探索。其中,中国妇女问题、特别是农村妇女问题也是鲁迅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失子的寡妇:单四嫂子 最早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是《明天》,单四嫂子是鲁迅在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 二、再寡失子的祥林嫂 第二个失去儿子的寡妇是祥林嫂。《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善良、勤劳的人,但这样一个平凡的、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妇女,活在吃人的封建社会中,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座大山把她彻底压碎了。 三、离婚的爱姑 失子的寡妇命运是如此,那其他妇女的命运又是怎样呢?鲁迅在《伤逝》和《离婚》中塑造了子君和爱姑这两个人物形象。 四、"五四"新女性:子君 《伤逝》中的子君是"五四"时代的新女性,有文化,有知识,接受了新思想,心中有真挚热烈的爱,跟爱姑又有明显的区别,但结果又怎么样呢? 鲁迅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在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中,一直致力于"国民性"问题的探索。其中,中国妇女问题、特别是农村妇女问题也是鲁迅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鲁迅以妇女为主人公的作品不多,但就在这为数不多的篇章中,通过一个个在生活中痛苦挣扎的女性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残酷的社会现实,愤怒控诉了封建宗法制度的种种罪恶,其悲剧性的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震撼灵魂的艺术效果。《明天》、《祝福》中的单四嫂和祥林嫂,都是失子的寡妇,深受封建制度的压迫、封建思想和礼教的毒害,命运悲惨却从没想到要去抗争。《离婚》中的爱姑具有较明显的反抗性,但并没有跳出封建礼教的圈子。《伤逝》中的子君,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五四"时代的新女性,敢于冲出封建家庭,与自己的爱人自由结合,但由于封建势力的压迫、以及个人的思想局限,同样是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悲剧。鲁迅通过这几个悲剧性的女性形象,既同情她们的遭遇,又批评了她们自身存在的缺点,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腐朽、反动的封建宗法制度,揭示了妇女要获得解放,首先必须取得社会的解放这个深层的含义。 一、失子的寡妇:单四嫂子 最早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是《明天》,单四嫂子是鲁迅在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她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的优良品质,勤劳、善良;也具有旧社会农村妇女的弱点,逆来顺受。她是中国旧社会农村"受苦受难兼愚昧无知的妇女形象"①。 单四嫂子是勤劳、善良的。守寡后专靠着自己的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她自己和她三岁的儿子宝儿。她从来没有非分之想,也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封建礼教"从一而终"、"从子"的观念在她的思想中深深地植下了根。她的心中只有宝儿。毫无疑问,宝儿是她的希望和寄托,是她的劳作以至她的生命的意义。然而她的宝儿突然生了病,神签求过、愿心许过、单方吃过、医生诊过,她尽一切可能想救活她的儿子,然而宝儿最终还是死了。这个"粗笨的女人"的信念和希望就是让儿子健康地活着,但儿子死了,她面对的是无尽的空虚与压抑。她茫然的双眼能看透自己悲剧的未来么?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毒害的单四嫂子,早已经麻木了,"她能想出什么呢?""单四嫂子却实在没有想到什么",她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梦里,希望在梦里与宝儿见面;她只能呆呆地"等候明天",但明天又会怎样?"作者虽然没有明说,实际上却通过种种迹象,把一个残酷的世界,摆在了读者面前。"②在封建思想的桎梏、封

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140010043 01班王娅羽 摘要:曹禺在他的戏剧作品中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四部剧作中的女性形象。他在《雷雨》中塑造了蘩漪、侍萍、四凤三位女性,在《日出》、《北京人》、《原野》中又着重塑造了陈白露、愫芳、花金子三位女性。本文将把这些女性分为传统女性和另类女性进行简要对比分析。 关键词:曹禺戏剧女性形象 在曹禺的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女性,有评论者称之为“女性天以使”形象,以侍萍、四凤、愫芳等为代表。这类女性是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把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佳人”与“母亲”两类女性整合为一体,去除了“佳人”身上的风月之感与“母亲”身上的无性化特征,成为爱与美相结合的受难天使,是男人心中最理想的爱人形象。另一类女性是以蘩漪、陈白露、花金子为代表的另类女性。她们大多处于“五四”时期,受到新思想的影响和洗礼。她们勇敢的追求自由、欲望、爱情、张扬意志,彰显个性。一、传统女性形象分析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女性一直被定位为男人的附属品,她们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她们在做女儿时就被灌输一些三纲五常的思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在家里的各种教育都是为了让她们可以在将来嫁个好人,然后为她们的丈夫提供更好的服务。 她们任劳任怨的料理家务,提供性服务,甚至在男人看来她们只是传宗接代的生娃工具。 她们从一生下来就被规划好了将来的人生,在社会伦理道德的熏陶下她们只能按照别人安排的人生规划走,不敢越轨半步。在男性眼中,她们贞洁、美丽、温柔、善良,为他人着想,默默承受来自生活的酸甜苦辣,她们具有坚韧的忍耐力和忘我的牺牲精神。 1.善良、软弱、苦难深重的母亲——侍萍。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 人生已经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属于丈夫,一部分属于儿女。她的存在总是将自己低到尘埃里,她总是蛰伏在最不引人注意的角落,一边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一边希望得到对方的关爱和理解,从而确证自己的存在价值。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对生命充满希望,有着无穷韧性的女性,却在命运的捉弄下走向崩溃,失去理智。 在那样的年代,女人前半生的幸福往往押在婚姻的赌注上。少女时代的侍萍与周家少爷周朴园定情,并且为他生下两个儿子。然而周朴园却因为利益狠心的遗弃了侍萍,毁灭了她少女的爱情之梦。并且失贞的事实,彻底葬送了侍萍在后来追求婚姻幸福的可能性。因为在那个年代,一个失贞的女人被视为耻辱,不会有一个好男人去珍惜疼爱你。 因此她绝望于爱情,也失去了追求爱情的权利。这段感情令她受尽情感和道德的折磨,在世人面前,她背负着失德的十字架艰难前行。可以肯定的说,周朴园的背叛彻底的毁灭了少女侍萍的纯真年华。 被周朴园遗弃后,她默默地自己舔着伤口,忍受着生活带给她的各种苦痛,希望女儿不要重蹈她的覆辙。她像中国许多劳动农民一样淳朴,安分守己,且有命运观念,宁可自我牺牲也不伤害别人。命运就是这样喜欢和老实人开玩笑,再见周朴园,她既没有幻想,也不求补偿,而是为了周家的面子,为了儿子,不和亲生骨肉相认。面对长大成人的长子周萍,她的隐忍和欣慰矛盾交织,只一句“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①她虽亲眼看见鲁大海被殴打,但后来还是警告他不准伤害周家的人。她竭力反对周萍 和四凤恋爱,但是在她得知四凤已经怀孕后,却非常痛苦而果断的放他们去,宁愿自己承担命运的惩罚。她是一位非常慈悲伟大的母亲,为了子女的幸福而甘愿牺牲自我。她

论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文化内涵

论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例 [内容摘要]丁玲早期的小说塑造了梦珂、莎菲等一系列五四知识女性形象,展示了中国女性觉醒时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是新文学史中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新女性,她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女性话语的建构者,她追求理想自我与和谐的爱情,但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出路,是个悲剧人物。本文通过分析莎菲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揭示丁玲早期小说独特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莎菲;反叛;自我意识;女性话语;悲剧色彩 20世纪20年代末期,丁玲带着她的《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作品登上文坛,她的出现犹如明星般照亮中国文学界,她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是文学史上值得纪念的绚烂。她早期的小说创作关怀中国妇女解放,表现出一种对于女性自我意识的发掘,从而也造就了丁玲小说在探索妇女解放问题上最有价值的特色,如刘思谦所说的,“女性意识到了这里,才不仅从封建之父的庞大身影中决裂出来,而且开始从‘五四’女儿的两性精神同盟中分离出来,成长为独立的性别主体意识。”①其发表于1928年2月的《小说月报》上的中篇日记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为《日记》)震动整个文艺界,《日记》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大胆暴露主人公的性欲心理,使得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礼教受到了挑战。 一、叛逆的绝叫者 无论是亚当的肋骨所创造的夏娃,还是“好奇害死猫”的潘多拉,亦或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奔月嫦娥,在这些故事里,女性是卑微可耻的,她们自私、轻率、撒谎、虚荣、忘恩负义、不可理喻。回顾女性几千年来“被书写”的历史,“在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上,女性自身被抹杀了,并且这种抹杀本身也被掩盖了。于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女性只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她不能指向任何的所指,又可任男性填充进任何的内容。她在社会及家庭伦理秩序中是被统驭的对象,在经济秩序中是依附在男人身上的寄生者,在文化层次上,她只是一个被命名者。这个失去话语权的被压抑着的性别,呈现一种无名又无言的状态。她不是没有自己的历史,而是无由说出自己的历史。”②所以,我们听不到这些女人的声音,无 ①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历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41页。 ②刘思谦、屈雅君:《性别研究:理论背景与文学文化阐释》,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47页。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53292780.html,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汪怡 来源:《文学教育》2012年第10期 内容摘要: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同的类型和特征,比如一味地逆来顺受地,盲目地反抗意识的,有着觉醒反抗意识的。本文着重论述几位极具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从对她们的分析中,我们可得知造成她们悲剧原因的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 关键词:鲁迅女性形象分析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提到他的名字,我们的脑海里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篇篇出自他手的经典篇目,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等。他的一 生始终都以抨击旧的封建势力,揭露社会中的黑暗现象为己任,他时时刻刻都关注着社会现实,文章里始终如一地贯穿着民主主义革命的启蒙思想。众所周知,“五四”运动掀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在当时的社会,“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专制,提倡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时期出现了大量反封建礼教,追求妇女解放的文学作品。鲁迅则是较早关注妇女解放问题的伟大作家之一。在他的小说创作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妇女形象,通过这些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对妇女,特别是对旧中国劳动妇女命运的深切关注。她们分别是:《明天》中的单四嫂子、《祝福》中的祥林嫂和《伤逝》中的子君,这些人物中,虽说也有人尝试着抗争旧的不平等的社会制度给自己带来的不公,但最终无一摆脱了悲惨的命运。本文试通过对这几个典型形象的分析,探讨鲁迅对妇女的关注及对她们解放问题的不断探索。 一.逆来顺受的“良民”——单四嫂子 在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鲁迅通过《明天》塑造了他笔下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她具有中国传统的劳动妇女的优良品德:勤劳、善良,但同时她又具有旧制度下农村劳动妇女的弱点、逆来顺受。 她是一名寡妇,和幼小的儿子相依为命,在她丈夫死去的二三年里,既没有失身也没有改嫁,她的心中甚至连再嫁的念头也没有,她只是希望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的儿子。于是她夜以继日地纺纱,做着超出自己体力的事。但是,她这点小小的心愿在黑暗的社会里想要实现也只能是梦想。当她心中唯一的精神支柱宝儿生病了,她带着宝儿去求镇上唯一的医生何小仙,何小仙是个骗子,不仅医术不佳,还不负责任,宝儿的病并不是无药可救,可以这样说,宝儿的去世正是单四嫂子的“无知”和庸医联手造成的。她总幻想着“明天”会更好,但又什么都不做,难道仅仅只是“希望”“乞求”,“明天”就会变得更好吗?在那样一个重重压迫之下的社会里,单四嫂子的悲剧并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是一种无法自鸣的痛。 二.反抗性和奴隶性的并存——祥林嫂

浅析曹禺笔下悲剧式女性形象

曹禺笔下的悲剧女性:命运的戏弄与不屈的抗争 ——以《雷雨》中的女性形象为例在阅读曹禺戏剧作品的时候, 我发现他的作品里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普遍鲜活生动、形象丰富、充满质感。而且有几个形象已经成为现代文学画廊里的经典人物, 像繁漪、陈白露、花金子等。曹禺对他笔下的女性人物充满同情与欣赏。相反,我们在他的笔下却找不出真正完美的男性形象, 他们几乎都是有着各种的性格缺陷的男人,或虚伪贪婪,或懦弱无能,或心智稚嫩。因此我借分析《雷雨》这部话剧中的女性人物来对曹禺的女性观做个初步的探讨。 繁漪是《雷雨》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具有丰富复杂的人性特征。她是18年前周朴园用骗取侍萍的同样手段来骗到周家的。繁漪与侍萍的境遇都具有悲剧色彩:一个被忆念了30年, 一个就在身边却被视而不见等于是困了30年。繁漪胸中丰富而热烈的感情没有了寄托的归宿, 封建家庭的宗法将她紧紧困住, 于是她感觉自己似乎要被渐渐地磨成石头样的死人。为了避免在这种束缚中一点一点枯萎以至死去,她大胆的走向了他的继子——周萍。其实繁漪是有机会可以离开周家的, 她毕竟没有被真正的囚禁, 但是她走不出去, 她离家出走的命运就像鲁迅曾经追问的虽没有人回答但可以预见的娜拉出走后的结局。在那个年代,一个三十多岁的已婚女人, 一个只会做人太太无其它生存能力的女人, 家以外的社会并未给她生存之地, 她得依靠一个男人, 虽然她并不认同男人们的所作所为。她曾对周萍说: “你不能看见了新的世界, 就一个人跑”,其实她内心的痛苦比表现出来的更多。于是在那个风雨之夜, 在四凤家窗户外面, 邪恶的力量爆发了:为了阻止周萍与四凤,她揭发了周平和自己亲妹妹乱抡的事实,并由此把整部悲剧推向了高潮,最后,她终于真正的疯了!曹禺对笔下繁漪的乖戾、癫狂和阴厉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他并没有把繁漪描写的十足丑恶,反而是为爱而坚强, 为爱而软弱, 为爱而痛苦, 为爱而挣扎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据作者说,繁漪是五四以后解放了的资产阶级女性。他对自己笔下的繁漪表现出的更多的是高度的赞赏——《〈雷雨〉跋》: “我算不清我亲眼看见了多少繁漪。( 当然她们不是繁漪, 她们多半没有她的勇敢) ”。 四凤是《雷雨》里最美丽的人, 她是周公馆里的救赎天使。她十七八岁的样子, 脸上红润, 发育健康, 举止活泼大方, 很爱笑。在周萍眼里四凤是粗俗的, 但正是他所需要的, 她有着自己欠缺的的温暖的气息,他把四凤当作是能够把他从苦海中救出来的那个人, 她是自己心内的太阳,他认为能通过自己与四凤的爱情脱离和后母纠缠不清的漩涡,于是他把全部的爱和生命交给这个心地单纯善良的女孩子。在周冲眼里她心地单纯高贵, 聪明而有感情, 是唯一懂得他人。周冲也把四凤看成是他痛苦生活的引路人,他对四凤说:“我恨这不平等的社会, 我恨只讲强权的人, 我讨厌我的父亲, 我们都是被压迫的人”。他对四凤的喜欢是很纯洁的, 虽然他很想和四凤一起去新的世界, 但他并不介意她带上她爱的别人。有意味的是周公馆的主人周朴园这个严厉自私且贪婪的父亲也总是拿着她的照片摩挲, 将她的照片摆放 在房间中最醒目的位置:或许是因为四凤的气质和长像随自己的妈妈吧。这个单纯美好的生命却红颜早逝,并且是在知道了自己所爱的人竟然是自己的亲哥哥这一致命打击后,浑浑噩噩的死在了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四凤的悲剧来源于家庭却不止于家庭,她的命运最悲惨的不在于爱上了自己的亲哥哥,而在于一切罪恶都化成了巧合,四凤是无辜的,她因为这个黑暗的社会死于非命。 雷雨中的三个女性中步入老年的侍萍最撼动人心的不是她被遗弃后艰辛却不失尊严的生存努力, 而是在她柔顺、迟缓的神态后仍藏有的强悍的与命运对抗的力量。在她知晓了周萍与四凤乱伦的恋情后, 她悍然做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 让这一对全不知情的兄妹恋人远走高飞,自己独自承受可能会有的命运的惩罚。但是曹禺让笔下的人物在一种不可控的状态下被动的去选择了无法避免的悲剧命运:侍萍在一连串的打击中疯了。 在曹禺笔下, 那些值得肯定的女性为什么生存? 为了自由和幸福, 挣脱封建礼教、封建

11论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

本科毕业论文 论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中文系 所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文摘要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始终以抨击旧势力,揭露社会中的黑暗现象为已任。他的笔端时时角及社会现实,贯穿着始终如一的革命的民主主义的人文精神。尤其是对处在封建社会最底层、最易被伤害、被侮辱的中国妇女,鲁迅给予极大的关注和同情。对千万这些妇女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鲁迅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挖掘,表现出作家对妇女问题的关心和对社会问题的独特见解。 在鲁迅的《祝福》、《离婚》、和《伤逝》等一系列小说中,他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生动、深刻而富有典型意义的妇女形象。鲁迅在同情她们的命运,关注她们的生活的同时,也为她们的解放道路作了深层次的探索。本文对鲁迅所描写的女性形象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并对每一类女性思想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从中体会鲁迅为唤醒她们的意识而发自肺腑的呐喊,探索鲁迅对妇女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鲁迅;妇女形象;妇女解放

The contents summary:Luxun is an our country great of thinker, revolutionist, author, his whole life always with attack the old influence, make public the dark phenomenon within society for have already allow.His pen carry always Cape and the society actuality, pierce through the humanities spirit of the democratism of the constant from beginning to end revolution.Particularly is to be placed in the feudalistic society most first floor, the Chinese women who was most easily hurt and is humiliate, the Luxun pay tremendous concern and pity.The social source and the thought sources of the tragedy destiny to these women of ten million, the Luxun carries on the extensive but thorough excavation, expressing the concern of a writer to women's problem and to the unique insight of the social problem. In Luxun of 《bless 》, 《divorce 》, and 《harm die 》a series of novel of etc., he molded numerous women's images of vivid, deep but full of typical model meaning successfully.Luxun at the time of sympathizing with their destin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ir life, also for the quest that their liberation road made the deep time.This text carries on the simple classification to the female image that Luxun describe, and to each female the thought carried on the earnest analysis, realizing the Luxun from it for wake their consciousness up but hair from the battle cry of the bottom of one's heart, investigate the Luxun to the thinking of women's problem. Keyword:Luxun;Women's image;The women's liberation

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学院:文理学院专业:语文教育0802 姓名:邹贻愫学号2008401210535 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摘要:《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是其中描写的女性形象更是丰富多彩。本文就试图将《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做一个深入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形象 正文: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一部别具异彩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狐鬼世界的建构来叙写整个现实社会。 《聊斋志异》总计近五百篇,其中的女性形象则不下百人。这些女性形象千姿百态,色彩缤纷,个性鲜明,总体上含概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妇女形象。在里面他塑造了许多可亲可爱的异类女性,展示了她们的人情美、奇异美、外貌美和个性美,显示了作品伟大构思的艺术美,从而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命运与追求,揭示了清初人们普遍的文化追求与价值取向。 本文首先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作一个大致的分类分析。 第一是:大胆追求自由美满的爱情婚姻的坚贞不屈的女性形象 由于几千年来长期的封建思想及其伦理道德的压迫束缚,使得广大妇女的人性被无端地扭曲,从而使广大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失去了原动力。在主持风化的道学家们的鼓吹下,这种观念已成为社会舆论。女子要争取自由恋爱,争取婚姻自由,是被视为淫奔无耻,要受到舆论的严厉谴责。”因此说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要做到真正意义上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是相当困难的,然而我们却不能忽视,无论在什么时代,人总是有所追求的,其中包括对爱情的追求。这是人性的自然追求,尤其是长期饱受封建压迫的女性,在这方面更加强烈。 《聊斋志异》中,作者就给我们塑造了这样一类大胆冲破封建藩篱、积极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女性形象。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晚霞》、《瑞云》、《连城》等篇章。这些篇章中的女主人公,有代表最下层女性形象的妓女,也有普通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大胆积极地追求爱情婚姻自主和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们的身上既有那种属于女性独特的倔强,又有传统中的善良的品质她们每个人都是心灵美与形象美的兼备者。 第二是:被侮辱的女性形象。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广大女性长期被压迫,一部封建史就是一部女性的血泪史,有多少善良的女性被玩弄、被抛弃,“负心婚变”也成为古往今来的文学的一大主题。在《聊斋志异》中这种主题也是很多的,比如《窦氏》、《云翠仙》、《武孝廉》等篇就是这样的主题。 作品中的这些女性命运都很悲惨,窦氏.云翠仙和狐妇,这些被侮辱的女性她们虽然普遍命运悲惨,都是为男子所遗弃所侮辱,但是她们都有坚决的反抗精神,最终都惩罚了那些负心汉。窦女死后,化为厉鬼,施计报了大仇。云翠仙也冲破封建的“夫为妻纲”观念的羁绊和梁有才决裂,终于使其卑微地死去。狐妇在得知石某要杀死自己后决然收回自己赠给石某的丸药,让石某旧病复法而亡。作者让这些被侮辱女性们一个个大仇得报,让那些负心汉一个个不得好死,一方面表明了作者对这些被侮辱女性的同情,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鞭笞。 第三是:悍妒型女性 “明清曾刮起了一股强劲的…妒风?,这股强风令文人士大夫们大失颜面,叫苦不迭,也是小百姓无出逃躲,受尽凌辱。”明清小说中就曾大量描写过这种类型

茅盾与丁玲笔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之比较

第30卷第5期2009年10月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No.5Vol.30 Oct.2009 茅盾与丁玲笔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之比较 徐小凤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衡阳 421008) 摘 要:茅盾与丁玲的早期作品都把描写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作为创作的重心。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使他们笔下的女性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解放意识和浓厚的悲剧色彩,但由于作家的自身性别及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他们作品中的女性选择的道路不同,性爱观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契合性与差异性均揭示了中国女性解放的艰难历程。关键词:小资产阶级女性;个性解放;悲剧;性爱 中图分类号:I20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0313(2009)052009220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和丁玲都是擅长塑造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的能手,尤其在他们的前期作品中。前者用长篇小说的形式,出色地刻画了章静、孙舞阳、章秋柳等富有个性特色的小资产阶级女性人物系列;后者则通过日记体形式,成功地刻画了以莎菲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群。这两组女性形象多年来分别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但鲜有人察觉出二者之间的某种关联性。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她们作为群体所具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挖掘造成两者同质与异质的主要原因,从而揭示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艰难性以及女性解放所应走的道路。 一 茅盾和丁玲都经历了“五四”运动到大革命低潮这一时期,特殊的时代氛围和社会背景使得他们笔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解放意识,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状况不可能使女性得到真正的解放,她们的奋斗最终均以失败告终,故两位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又蒙上了浓厚的悲剧色彩。 11鲜明的个性解放意识。茅盾作品中的时代女性对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道德都作了彻底的否定。她们宣称“既定的道德标准是没有的,能够使自己愉快的便是道德”[1]。在她们眼里,一个平庸停滞的社会,能使自己愉快的是刺激。“刺激对于我们是神圣的、合理的”,“将来的事,将来再说,现在有路,现在就走”[1]。这些观念对于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旧秩序和压迫妇女的道德来说是一个强烈的反抗,这种反抗更鲜明地表现在她们的两性关系中。这些新女性首先打破了几千年来的男子中心主义,在两性关系中觉得性的享乐也是女子的权力,她们既无传统女性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更没有被男人遗弃后痛不欲生的哀怨,而是至少用平等乃至居高临下的态度挑剔异性,借此保持现代女性的自由和独立。慧女士(《幻灭》)在纯洁的初恋受到创伤以后,甚至把性作为向男性报复的一种手段;孙舞阳(《动摇》)、章秋柳(《追求》)在两性关系中都处于主导地位,她们彻底颠倒了过去以男性为主的秩序,对传统的婚姻制度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不受指挥的倔强的男人,要行使夫权拘束我的男人,还是没有的好”[1]!在她们看来,作为新女性,应有绝对的性自主意识,应高扬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意识,充分体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女性风貌。 丁玲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从小就离家出走,去寻找个人的独立和幸福。在她面前,一切封建旧礼教都失去了作用,她以强烈的自主意识支撑着自我的独立人格,不再做男人的 收稿日期:2009205208 作者简介:徐小凤(1972—),湖南耒阳人,副教授,文学硕士,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29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姓名:刘汗青 学号:19665 年级:2013春期 学校: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崔红庆 完成时间:2014年4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1)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2) (二)交际花型:人生悲剧的角色象征 (3) (三) 懦弱女类型 (5) 二、张爱玲看女性生存状态的困窘与危机 (7) (一)与时代因素有关 (7) (二)千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传统造成的 (8) (三)人性自私造成的 (8) (四)与女性自己的情感本能有关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涌现出一批“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写女性体验”的作家。这些脱离当时主潮流的作家和作品因对人性的深入探究和全新视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张爱玲作为代表其人其文成为研究的重点。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融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由此深刻挖掘了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本文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与意蕴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小说 前言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抒写这个特定时代里面女性的生存面貌,她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豪门千金,还是小家碧玉,大都少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甚至笼罩着一种苍凉,她笔下的女性充满了悲凉意味并生活在时光停滞的时代里,本文就试以张爱玲的几部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1.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曹七巧 《金锁记》是张爱玲一部最重要的代表作品,《金锁记》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曹七巧这个经典的形象。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

论鲁迅小说中悲剧性的女性人物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悲剧性的女性人物形象 [内容提要]鲁迅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在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中,一直致力于“国民性”问题的探索。其中,中国妇女问题、特别是农村妇女问题是鲁迅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其作品中撷取了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子君这几位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的女性一一分析。鲁迅笔下这几个主要女性的悲剧,固有其个人性格的原因,作者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但作品挖掘的最终造成她们的悲剧的根源是压迫人、毒害人的封建制度、封建思想…… [关键词]鲁迅小说悲剧女性形象 鲁迅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在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中,一直致力于“国民性”问题的探索。其中,中国妇女问题、特别是农村妇女问题也是鲁迅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鲁迅以妇女为主人公的作品不多,但很有代表性。《明天》、《祝福》中的单四嫂和祥林嫂,都是失子的寡妇,深受封建制度的压迫、封建思想和礼教的毒害,命运悲惨却从没想到要去抗争。《离婚》中的爱姑具有较明显的反抗性,但并没有跳出封建礼教的圈子。《伤逝》中的子君,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五四”时代的新女性,敢于冲出封建家庭,与自己的爱人自由结合,但由于封建势力的压迫、以及个人的思想局限,同样是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悲剧。鲁迅通过这几个悲剧性的女性形象,既同情她们的遭遇,又批评了她们自身存在的缺点,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腐朽、反动的封建宗法制度,揭示了妇女要获得解放,首先必须取得社会的解放这个深层的含义。 鲁迅是20世纪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毛泽东对鲁迅评价时说:“鲁迅是中国文化的主将”。他弃医从文,以现实主义的手法,一直在探索“国民性”问题,他要将“所谓上流社会的坠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用文艺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引起“疗治”的注意。他的小说,着重于反映下层社会的人们的不幸,具有悲剧的美学意义。在他的小说中,涉及女性的篇章不算多,但就在这为数不多的篇章中,通过一个个在生活中痛苦挣扎的女性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残酷的社会现实,愤怒控诉了封建宗法制度的种种罪恶,其悲剧性的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震撼灵魂的艺术效果。 一、失子的寡妇:单四嫂子 最早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是《明天》,单四嫂子是鲁迅在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她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的优良品质,勤劳、善良;也具有旧社会农村妇女的弱点,逆来顺受。她是中国旧社会农村“受苦受难兼愚昧无知的妇女形象”①。 单四嫂子是勤劳、善良的。守寡后专靠着自己的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她自己和她三岁的儿子宝儿。她从来没有非分之想,也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封建礼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