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语言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幼儿语言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幼儿语言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幼儿语言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幼儿语言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1]通过对幼儿语言教育的回顾、发展状况和趋势、影响因素、意义、策略和方法、感悟与启示等相关文献的查阅,希望能够对教师进行语言教育活动和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

一、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一)幼儿语言教育的回顾

1. 我国幼教中的语言教育可以追溯到1903年在武昌创办的第一所幼稚园中。当时课程内容很简单,在语言教育内容方面,主要是歌谣——浅显的小诗;组织谈话——保教人员与幼儿谈话。[2]

2.幼儿语言教育在上世纪30年代——50年代进入单元教学阶段。它以陈鹤琴先生主持制定的《幼稚园课程标准》中关于语言教育目标为标志。语言教育的课程实施采用“整个教学法”,即把各科内容打成一片,从幼儿的认知水平、能力、经验、兴趣出发,在他们所接触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选取中心,各科(常识、音乐、故事、图画、手工等)围绕中心选取教材,把各科内容自然的结合起来。[2]

3.从50年代初到50年代末进入学习苏联阶段。废除单元教学,全面学习苏联分科教学。这一阶段语言教育比较重视上课,对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语言培养不够。[2]

4.从80年代以来开始建立中国自己的语言教育体系。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发展,幼儿语言教育在总结历史的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在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层次、内容、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语言培养等方面的改革与研究,取得一定进展。[2]

由此可知:我国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既漫长又短暂的时间。而且还在继续发展中,但相关的理论还没有太多,大多是具体的实施建议等。

(二) 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状况

1.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早期阅读教育热”随之兴

起。“过热”的背后出现种种问题。其中幼儿教师早期阅读教育意识与能力的缺失是主要问题之一。[3]

2.当代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仍然处在初步探究阶段。主要研究关注在:具体语言教育的物质条件(环境、材料、书籍等)的提供和宽松、自由心理环境的创设;进行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和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1)张雪英: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口语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特定性交往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主观心态、情绪等因素制约的,所以要创设良好环境,促进交往;提供必要材料,拓宽说话渠道;组织教育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听和说。[4]

(2)王雪梅:早期阅读是幼儿综合能力发展的基础。为提高早期阅读的教学策略对大班实验班幼儿和对比班幼儿进行阅读的主动性、阅读图示感知能力、图画—语言—文字转移能力以及阅读策略等方面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实验班幼儿成绩普遍高于对比班幼儿,说明早期阅读训练对幼儿阅读能力有一定帮助。[5] (3)诵读法是一种古老的语言学习方式。诵读法符合幼儿语言学习的心理特点;符合汉语的学习规律;符合幼儿语言学习的规律,所以在语言教育中具有一定价值。[6]

(4)李娟:如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能力?从创设阅读环境入手,进行早期阅读教育。[7]

(5)刘畅:学前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许多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实践,探索教育模式,寻求有效途径,结合实习体会,谈谈在阅读环境的设计,兴趣;阅读方法多样化;图书共享和交流等方面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8]

(6)许晓蓉:幼儿早期阅读需要指导。幼儿早期阅读策略包括创设适宜的环境、开展多维的阅读活动以及帮助幼儿建立互动的阅读关系等。[9] (7)王海燕:早期阅读材料应选择健康向上,图文并茂,富有童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丰富多样的。[10]

综上所述:今天幼儿语言教育的状况还比较低层次,大多都是幼儿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经历,进行的独自性的研究,没有形成群体,且理论依据不足。

(三)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趋势

1.近几年来幼儿园课程一直在改革,并且相继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教学理念和

课程模式。其中整合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模式,以其特有的主题化、情感化、生活化和游戏化,迅速吸引大批幼教工作者的关注,并乐于加以尝试和运用。在

此背景下如何有效组织语言教育,提高幼儿语言教育能力。[11]

2. 幼儿语言教育中早期阅读方面的重心从教师的主导,组织以及安排向幼

儿自主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方面转移。[9] [12]

3.幼儿语言教育内容、方式的多元化。如早期阅读教育观念的多元化等。[13] 新科技(多媒体等)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14] [15] [16]

由上可知:幼儿语言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它的趋势也越来越国

际化。

二、幼儿语言教育的影响因素[1]

1.物质方面: [7]

(1)环境: 重视家庭阅读环境的创设。[8]教师和家长要充分利用室内外的空

间为孩子提供具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同时注意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17]

(2)材料:设立图书角,提供大量阅读材料。[17]丰富的游戏材料,进行表演;开展区域游戏等。[9]

2.生理、心理因素:受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影响。如在教育中充分发挥汉字

的优势,遵循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来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8]

3. 教师的能力:教师的语言教育理念,组织活动能力,创设环境能力等。

[9]建立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阅读关等。[8]

三、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

1.语言在幼儿的认识和思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

关键期,如果错过这一阶段,或是在这一阶段给幼儿以不恰当的示范和引导,那

么使幼儿语言出现障碍,或是形成不良的语言交往习惯。实践证明在正确的监狱

方法指导下,幼儿语言和智力的发展是可以加速提高的。语言为幼儿提供大量的

认识材料,又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工具。[18]

2. 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所以语言教育质量可能对幼儿的语言能

力产生影响。语言教育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促进幼儿语言、认知、智力、

社会性的发展。[18]

四、幼儿语言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1.针对幼儿教师早期阅读教育意识与能力的缺失的问题,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自我教育、反思性教学以及参加有针对性的培训等提高早期阅读教育的专业水平。[3]

2.在儿童自主阅读能力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父母师长的正确引导与陪伴。同时这不仅是教师和家长的工作,还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政府政策和提供公共阅读;家园一体化早期阅读促进机制。拓展研究领域等。[19]

3.针对不同情况(发音不清楚、答错问题时、表达能力强等)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教育策略。[20]

4.幼儿语言教育几点做法。如根据幼儿的认知和经验进行教育;与其他活动相结合;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等。[21]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修订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4

[2]祝士媛.《﹤我国幼儿语言教育的回顾﹥山东教育(幼教版)》.北京: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01-02

[3]张地容.《﹤早期阅读教育视阈中幼儿教师专业的缺失与建构﹥当代学前

教育》.西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8年第6期

[4]李雪英.《幼儿语言教育初探》.河南丹阳市司徒中心幼儿园, 2008:11

[5]王雪梅.大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初探,教育艺术.华中师范教育学院, 2010, 05

[6]陈莎莉,冯夏婷.诵读法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运用价值新探,教育导刊.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广州.2004,09 .

[7]李娟.幼儿早期阅读环境创设初探.教育时空,江苏省, 2009,11

[8]刘畅.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初探.科技信息, 大连市西岗区教师幼儿园,2007.

[9] 许晓蓉.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策略浅探.学前教育研究,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幼儿园, 2008年第5期

[10] 王海燕.指导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初探.新课程,河北承德县幼儿园,2010年5月28日

[11] 汪可沁.整合课程背景下幼儿语言教育的探索.教学实践与管理,江苏盐城师范幼儿园,

[12] 陈艳艳.新视阈下早期阅读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探析,吉林教育,南京市府西街幼儿园,2010-02

[13]周兢.关于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思考.幼儿教育,华东师范大学.2009-12

[14]袁凤杰.<<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语言教学模式研究>>.河南大学.2010-05

[15] 金小梅.多媒体读物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教育导刊.南京师范大学高新幼儿园.2007-01.

[16] 黄莹秋,黄昌侠 .多媒体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山东枣庄.2010-04-04

[17]崔洁.早期阅读的意义与方法探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18] 李武.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时代教育.陕西.2008-02

[19]屈明颖。促进早期阅读的策略建议2010-04

[20]李萍.对幼儿语言教育的五种引导策略.西铁分局大明宫幼儿园.

[21]闫秀华.进行语言教育的几点做法.河北唐山.2010-03

中小学教育研究及其方法文献综述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文学院王茹珍 2013120257 通过阅读和浏览数百种教学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可 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 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便于传授大量知识,。正因为 如此,才会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一直占据学校教学的主流。但同时,能够大量传授知识的 同时它也存在着问题,照顾到了大多数的学生因而少数的,极个别的学生就被自然而然的“淘汰出局”。都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可这种模式明显是违背了这 一初衷的。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 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以学生为 中心,顾及到学生的个性,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的缺陷是学 生素质存在高下差异,同时,学生的三观也还没建立,看待和分析问题缺乏客观性,认识 比较片面。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 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 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课外扩展——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 今较为先进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 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 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教学而教学,没有把语 文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语文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皮亚杰的“建构论”告诉我们,学生头脑里的认知结构不是外界客体结构的简单摹本,也不是主体的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展开,而是由主体与客体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步建构的结果。所以,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把太复杂太抽象的东西一股

浅谈幼儿语言教育

浅谈幼儿语言教育 内容提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应该以言语教育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的语言活动。使他们乐意地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他们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幼儿…… 内容提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应该以言语教育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的语言活动。使他们乐意地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他们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品德和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幼儿期的语言学习与发展,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才能表达思想,吸收知识,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今天的幼儿园语言教育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我从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努力方向等等几个方面做出分析。 关键字:语言教育、问题、存在、促进正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应该以言语教育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的语言活动。使他们乐意地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他们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听说能

力以及交往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品德和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幼儿期的语言学习与发展,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才能表达思想,吸收知识,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幼儿园语言教育改革研究有不少突破性的进展,但在现实中,语言教学的低效益现象仍然较普遍。如何改变现状,变苦干为巧干,努力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益,这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说,幼儿语言教育问题,是现在和今后一段时期幼儿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幼儿园语言教学小学化。有些教师模仿小学语文的授课方式,对幼儿进行“语文教学”,有的甚至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学习材料提前到幼儿园大班使用;2、在语言教育中只重视教师讲,忽视幼儿的口语表达。还有些教师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把教学重心放在教幼儿识字方面。另外在口语表达方面也只注意到简单的对话与重要或模仿,体现不出对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3、在语言教育中体现不出教学内容的有序性,无一定计划与目标,有的是即兴发挥,有的是年年照搬,不去注入新的内容,新的方法,不能利用幼教的研究新成果; 4、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只知在语言课中进行语言教育,不知在其它学科与活动中进行语言教育,不懂得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其它方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和语言本身的综合性和通用性特性; 5、在语言教育中缺乏创造性因素。我们在听课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只能按预先的备课方案展开一节语言课,在遇到幼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二章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结构。 2、理解、掌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语言部分。 3、形成正确的语言教育观点,具有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语言部分。 【教学难点】 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操作练习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进程】 复习旧课: 提问: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有哪些? 新授: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是幼儿园教育总目标在语言领域的具体化,它指出了通过幼儿园语言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作为幼儿园教师必须明确:通过幼儿园语言教育要使幼儿的语言获得什么样的发展,达到何种水平,实现什么目标。明确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能更好地指导幼儿园教师确定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内容,以及所采取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它也是语言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 1、社会的要求; 2、幼儿发展的规律; 3、语言的学科性质以及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结构分 析. 提问: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有哪三个层次? 1、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总目标 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任务要求的总和,即幼儿园三年语言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又叫终期目标。它是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朗读总目标

分析总目标中包含的内容,包括:两种兴趣、两种能力、两种习惯,其实质是促进孩子语言素质的养成。 2、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幼儿园语言教育年龄阶段目标是语言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对幼儿所要达到的语言总目标需要一步一步地落实到不同年龄儿童身上,这样才能够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 小班 1、倾听部分 (1)乐意听听老师和同伴讲话。 (2)能听懂普通话。 (3)听别人说话时能保持安静,不打断别人扔说话。 2、表述部分 (1)愿意学说普通话,喜欢与老师、同伴及成人交谈。 (2)知道在集体面前要大声发言,在个别交谈时音量要适当。 (3)会用简单的语言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请求、愿望、感情与需要等,能讲述图片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事。 3、欣赏文学作品部分 (1)愿意欣赏并初步感受和理解不同体裁的幼儿文学作品。 (2)能独立地念儿歌,讲述简短的句子。 (3)能仿编较简单的儿歌、散文和故事等。 4、早期阅读部分 (1)知道可以用一段话来讲述一幅图的含义。 )知道每个字发音不同,所代表的意思也不同。2 (. (3)喜欢听成人讲述图书的内容,并尝试自己阅读图书。 (4)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会按顺序翻阅图书,看出图书画面内容的主要变化。中班 1、倾听部分 (1)能有礼貌地、集中注意地倾听他人说话。 (2)能区分普通话和方言的发音。 (3)能理解多重指令。 2、表述部分 (1)积极学说普通话,发音清楚,积极有礼貌地参与交谈。不随便插话和打断别人的谈话。 (2)说话声音的音量和语速适当。 (3)能用完整句子较连贯地讲述个人经历以及图片内容。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请求、愿望、情感和需要等。 3、欣赏文学作品部分 (1)初步了解幼儿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及其构成因素。 (2)在理解作品经验的基础上,会初步理解和归纳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

关于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的文献综述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幼儿园游戏教学是将游戏的机制引入到教学活动中,不是游戏和教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游戏与学习的连结点上,将游戏与教育统一起来。幼儿园游戏被纳入教学活动的范畴,以幼儿的主动学习和主体性发挥为主要特征,体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兴趣与能力并重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式教学活动范式。 一、游戏的概念 在我们国家很多的教育学书里。大家都比较认同《教育大辞典》第2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对于游戏的解释:“儿童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性活动”,这个定义强调了两个方面:⑴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活动存在,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相连;⑵游戏是儿童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性活动,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这是前苏联和我国学前教育理论观点的一个反映。 二、游戏与教学 一开始游戏没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仅作为教学活动后的一种放松手段,类似于拉察斯的松弛说。 随着认识的深人游戏和教学的内在联系得以揭示“习之以”的观念渐人人但游戏仅被视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用来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 不久,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游戏和教学混为一谈认为游戏就是教学教学就是游戏幼儿园教育不用提教学把所有教学变成游戏且把游戏简单化、程序化随着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者试图从理论上将游戏与教学作出区分,目的之一是为了纯化游戏使游戏显示出自身的价值和特点目的之二是教学在幼儿发 展中的地位。特别是朱家雄老师提出了“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从形式上分类,两者的结合大致可以分为,分离式。 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能解决哪些问题,能在多大程度上,多大范围上进行和以什么方式进行,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游戏与教育 游戏和教学同属于教育关注的范围, 都是教育可利用的促进发展的手段。教学目标是外在的,教师可以通过控制、干预、引导等行为影响儿童的活动, 将活动内容活动规则纳入教学的框架, 并适当利用奖励、惩罚进行效果的反馈, 使儿童意识到学习的严肃认真性, 对生活进行积极主动的适应。由于教学不仅促进发展, 也依赖发展, 所以, 针对幼小儿童身心特点, 适当采取游戏的形式, 将发生更积积有效的学习。但这并不是要将教学变为游戏, 游戏的形式必须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衡量这种活动的标准不是看它带有多大的游戏性, 而是看它是否使儿童在外部规范之下积极主动学习并有着良好的把握, 游戏的形式是为教学的目标服务的,随儿童年龄增长, 应适当降低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成份, 增加理智成份, 促进工作和游戏的分化。而幼儿园中的游戏却有着双重目标。对于作为游戏主体的儿童来说, 游戏的目标是内在的, 为游戏而游戏, 而对于教育者来说, 游戏是儿童发手 段, 在他们将游戏纳入教育活动之时, 便为游戏设立了外在的目标? ?? 发展目标。游戏既是目的, 又成为手段。游戏能在多大程度上与教育和谐相融, 依赖于目的和手段的这种协调一致。要使游戏最大程度发挥它独特的教育性, 发挥其别的活动无可替代的功能, 那便要: 让游戏成为游戏。只有这样, 它才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现状与优化策略

(徐州市丰县机关幼儿园 江苏·徐州221700)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2)30-0077-02 摘 要 幼儿的语言学习是幼儿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幼 儿人生受教育的开始,因此,为给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广大幼儿园教师应该及时发现语言教育活动中存 在的不足,并不断探索和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以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现状优化策略 Discuss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guage Educa - tion Activity in Kindergarten and the Strategy for Its Op -timization //Ma Jinghua Abstract Language learning,as the start,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e-school education,In order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hildren 's future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kindergarten teachers should timely find the shortcomings in language edu -cation activity,continuously explore and implement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education methods,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lan -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kindergarten;language education activity;current situation;optimization strategy Author 's address Fengxian Organ Kindergarten of Xuzhou City,221700,Xuzhou,Jiangsu,China 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主要是指通过组织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等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的教学过程。三岁以前的时期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阶段,此时的幼儿能够记忆所有来自外界的感官刺激,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在18岁以后,人的记忆力是逐渐下降的。因此,幼儿智力开发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尽量向幼儿传递有用的知识,充分利用幼儿记忆力好的特点。而开发幼儿智力的主要途径毫无疑问是语言的教育,当教师向幼儿传递富含美感、艺术的语言内容时,会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心态,养成健康的性格, 幼儿在这个阶段吸收的知识、 拥有的智慧,会对他们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1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家庭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是针对性强,幼儿与家长长期生活在一起,感情亲密、相互 熟悉和信任,在温馨、 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下,孩子能更真实地表达和表现自己;另外,家庭语言教育具有全面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孩子更愿意听从家长对自己的教育。但是,家庭教育还是存在不可忽视的局限性,首先,家庭教育的时间是不固定的,家长没有一个科学、系统的教育计划,总是凭借主观情感进行教育,往往忽视幼儿的个体因素和实际性格特征。而幼儿园教育则是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幼儿园能够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学习环境,幼儿在这个环境中自觉地养成语言交往的习惯,语言交往能力也自然得到提高。另外,幼儿园还会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去欣赏适合他们的文学作品,为幼儿以后的学习 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些语言教育的优势是固定、局限性的家 庭教育不具备的。因此, 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对幼儿一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2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现状 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幼儿语言教育逐渐显现出一些落后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1教学理念落后 首先,很多幼儿园教师依然受传统语言教育模式的束缚,还是按照以往的习惯对幼儿展开统一的授教,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中必然有性格活泼开朗的,也会有内向少言的,对于这两种性格的幼儿需要采用不同的授教方式,可是这样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促进所有孩子的发展,它会让那些性格活泼的孩子得到更多的关注,而内向的孩子变得更加沉默、自卑。其次,教师未及时引进创新的教育理念,幼儿的教育模式依然是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忽视了幼儿自身语言的运用能力,仅想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手段,不主动为幼儿创设运用语言交流的情境,甚至还有的教师排斥新的教学观念,不愿意学习和借鉴新的幼教研究成果和方法使幼儿获得更好的语言教育,没有为幼儿组织他们更感兴趣的教学,使得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迟缓。2.2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幼儿语言教育方法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有很大作用的,但是它的教育方式还是过于的单一。以往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无非就是谈话活动、讲故事、看图说话等方 式。讲故事通常是给出一个情境或是事物, 而看图说话通常是观察一些图画,这两种活动借助的载体都是静止的,即便是丰富了事物或画面的内容,也是不适应幼儿的心理需求的,幼儿更喜欢有生命力的东西,经常让他们听故事或是看图画会让他们产生厌倦的心理,学生的好奇心得不到激发, 自然就失去了说话的动力。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有些幼儿园也引进了这种集图、声、文为一体的教学设备,但是由于刚刚开始采用,很多教师制作电子课件的经验不足,要么形式呆板、无新意,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要么过分花哨,使幼儿只关注多变的色彩和图片,忽视了语言教学的重点,这些都制约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2.3实际教学误区 幼儿园在语言教育的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不足,具体表现在:首先,当幼儿的发音不清楚时,有些教师过分急于纠正,他们可能认为语言教育就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如果幼儿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就相当于没有学会知识,所以把注意力放在幼儿的发音上,常会使幼儿说话的信心和勇气被挫伤,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其次,在幼儿说错问题时,马上给予否定而缺少鼓励,长此以往,使幼儿的积极性丧失,幼儿不再愿意回答问题;再次,在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不是耐心地引导,而是表现得过于着急,教师的急躁态度会让学生对自己产生自卑感,甚至会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最 77

幼儿英语教育综述

幼儿英语教育综述 幼儿英语教育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的大背景下产生并蓬勃地发展起来,得到了教师、家长和幼儿园的广泛认同,是目前幼儿教育领域的新兴课题,也是幼教领域发展得最迅速、最流行的教育实践之一。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英语热狂潮,双语幼儿园、国际幼儿园、英语课程、英语兴趣班、英语培训机以及各种英语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幼儿园在生源竞争中言必称英语,幼儿英语教育风靡一时,成为各个幼儿园竞相推崇的教育特色。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语教育从幼儿抓起已是大势所趋。 一、幼儿英语教育的意义(影响) 儿童越来越多地以不同的形式接触第二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早期儿童是否有必要学习第二语 言似乎已不是人们的关心所在,大家更关心的是学习第二语言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能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二语言学习向儿童展示了另一套与母语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一方面可以促进儿童对语言多样性的理解,丰富儿童的多种语言经验,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首先,第二语言学习可以使儿童对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产生敏感。对语言之间差异产生敏感的直接结果是儿童开始将语言看作他们头脑中已经拥有的诸多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系统,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操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其次,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儿童言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学习并掌握第二语言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机会参与以语言为交际手段的交际活动,从而提高了他们对交往情景和交往对象的敏感性。最后,早期儿童学习第二语言,使他们更容易获得纯正、地道的第二语言发音。 2、能促进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儿童的思维更多地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及其联系进行思维。语言是人思维的工具,在概念的形成、思维的发展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学习第二语言使同一形象与两种语言序列发生联系,加速了儿童对语言和语义的分离,对儿童概念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起促进作用。实验表明,学习双语的儿童,往往在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创造性和新颖性方面优于学习单语的儿童。 3、有利于儿童社会化的发展 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因素有社会环境、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工具等,其中心理工具主要是指语言。学习并掌握第二语言使儿童有可能与不同语言群体的成员进行交往,可以在一个多文化环境中认识世界的同时,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总之,幼儿英语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对幼儿的语言、认知发展、社会化发展无疑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在英语的学习中还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交往能力。另外,幼儿英语的学习不单纯是语言知识的获得,作为启蒙教育,它还有利于幼儿各种基本能力和良好个性、习惯的培养,通过英语的学习,可以在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的同时,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高中艺术生发展前景 文献综述 姓名:xxx学号:xxxxxxxxx 班级:xxxxxxx 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艺术教育如今越来越得到教育界、艺术界、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同时伴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及向往,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和学生注重人格的塑造和技能的培养,在课余时间选择各种艺术补习班已经习以为常,各类艺术补习班也早已成为当今社会艺术消费新的亮点。这种对艺术知识进行学习和补习的方式,即艺术教育,如今已悄然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本文力图通过对部分地区不同年龄段学生艺术知识学习生活状况的调研,从一个全面而全新的角度透析艺术教育问题以及艺术生的发展前景问题,相信这将会对当今艺术教育形式沿着更加正确的方向顺利展开有及艺术教育的实践性探索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产物,艺术教育发展的调研却很少有人去开展,为此,本文拟从实际出发研究艺术教育发展的社会化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和分析学校艺术教育及艺术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思路,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模式,紧紧围绕艺术教育这门学科展开对艺术教育模式及发展前景的探究。 一、各领域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1、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发展研究。 上个世纪,信息传播或者说人类艺术传播的最伟大事件,就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和迅速普及。由先进科学技术一手打造的新媒体横空出世,以其特有的多远化、交互性、超前性等特点一跃成为最受关注和瞩目的全新艺术形态,曾经陪伴我们许久的视听方式被彻底摧垮。我们已经生活在数字时代,一切新的传播媒介都成为新媒体艺术的特殊载体。因此,积极探索新媒体艺术教育,建构更有文化意

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复习过程

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精品文档 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它是客观物质世界和主观精神世界结合的中介,并起表征作用;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何抓住这一关键期,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语言训练,将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2000年6月至9月,我们在杭州市12所不同等级的幼儿园和8所小学中抽取幼儿园大班和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小学一年级孩子共30名,对他们5~15天的说话情况进行跟踪记录。现将调查结果及对幼儿语言教育的建议报告如下: 一、对被调查的幼儿语言发展现状的分析 现状一:幼儿掌握的词汇丰富,词汇量较大 3~6岁是人的一生中词汇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生活空间的日益扩大和与人交往的机会的增多,同时,有了一定的接受外界语言的基本能力,幼儿的词汇量明显增长。我们对被调查的幼儿的词汇量进行粗略的统计,30位幼儿平均拥有词汇量3300个左右,显示出幼儿掌握的词汇量比较大。不仅如此,更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幼儿所掌握的词汇内容非常宽泛,也就是说,幼儿的语言中出现了许多对幼儿来说比较难以掌握和运用的词汇,如:刺激、灭绝、酸雨、红外线、爆满、固定、吸引力、软弱、圣火、上网浏览等,这与孩子的知识面的日益扩大不无关系。现在的幼儿接触大量来自于动画片、科幻片、电视广告等媒体和社会活动中的事物、信息,自然而然地,他们也学习了这些词。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在幼儿的生活语言中出现了较多的成语,据统计,30位幼儿的谈话记录中共出现成语27个,其中有部分多人多次出现,如:五颜六色,也有一些比较深奥的成语出现,如:顾全大局、金碧辉煌、自言自语等。这不仅说明了幼儿掌握词汇的数量,也说明了幼儿所掌握词汇的高质量。 现状二:幼儿能较好地理解词义,并正确地运用词 在词汇量不断增长,词类不断扩大的同时,幼儿所掌握的词的含义被确切化。幼儿所掌握的词义越丰富、越深刻,他运用词汇的积极性就越高,正确性也无疑提高。我们发现,在调查所获的谈话记录中,除了有个别幼儿有语句颠倒的现象外,大多数幼儿用词基本正确,少数的错误出现在成语的运用上和量词、形容词的运用上。如一位幼儿描述一个玩具不知不觉从桌上掉下来说:“玩具自言自语从桌上掉下来”;有的幼儿称“一辆汽车”为“一部汽车”;一位幼儿在描述自己对同伴的羡慕之情时说:“我也想和他一样,我很嫉妒他”(从后面的谈话中看出,孩子确实是羡慕,而非嫉妒)。据统计,282篇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学前教育文献综述(1)

学前教育文献综述(1)

亲子绘本阅读中互动情况调查研究 一、前言 绘本是幼儿的主要阅读内容,亲子绘本阅读又是早期亲子阅读的主要内容。周芯(2011)指出:绘本既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可以为孩子提供或营造一种专门的主题情景或氛围,从而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能力。同时,绘本阅读又是强调亲子间互动的阅读,对于幼儿的身心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6]就目前我们国内能收集到的研究来看,对亲子绘本阅读的研究很少,大多数关于绘本阅读方面的研究几乎都能达成一个共识:绘本的运用以及家长的参与。因为大量有关绘本阅读的研究反复地证明了绘本阅读可以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促进有关书面文字概念的发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以及促进儿童道德发展。鉴于绘本对幼儿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不少研究支持了绘本对儿童发展的价值这一观点的的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对绘本的文学价值提出了质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黄云生(1994)的观点:“以图画为特色的幼儿文学观念,把幼儿文学的初始形态以及它最基本的‘听赏’特点给掩盖起来了,幼儿文学作为文学,对幼儿来说,最基本的接收途径永远只是听赏!幼儿文学的本质始终是文学,是语言艺术。而图画、纸张、印刷等等永远只能是它的形式。当我们把幼儿文学依然当作文学来看待时,不能不从形式的关注回到对它自身本质的关注上来。”黄云生表达了对幼儿文学发展前景的担忧,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12]这种不同声音的出现,无论是对幼儿文学研究还是对绘本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本研究针对当前绘本阅读中亲子互动的具体情况的调查研究较少,亲子互动还缺乏理论和实践基础的现状,对亲子绘本阅读的互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亲子绘本阅读提供理论支持。 资料来源: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是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一些编著和网络资料中获得。其中期刊9篇、优秀硕士论文2篇、编著2本。 相关概念的界定:绘本亲子绘本阅读亲子互动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前言】 “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既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少了,但身体素质差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机会多了,然而心理承受能力差了;因不能接受失败而自残、因无法控制而变成网虫的例子多了。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研究,就初中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了研究讨论,本文就2010年至今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得出了一些普遍的观点以及一些独特的见解,指出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正文】 一、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周家店镇中学教师陈开文指出:“由于初中生主要处在12—15岁之间,而这一阶段心理发展主要的问题是自我认同”。我们知道,伴随着进入青春期,身体的快速发育及逻辑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变得非常强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渴望独立与理解,同时也特别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等。但这时的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是矛盾的、不

稳定的,较易受他人的影响,学习的动力更多的是来自家庭的期望,容易与学校发生对立或冲突,缺乏安全感和方向感,怀疑自己生存的意义等。综合各学者的研究,我总结出初中生现存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我方面的问题 首先表现在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造成自尊心和自信心上出现问题。由于自我体验错误而出现自卑或逆反心理,自我控制力差而表现出抗挫力弱,无法正视失败。 其次,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初中生的情感上的激荡。无法面对批评,因批评而出现消极、苦恼的情绪。 最后,初中生当中出现焦虑心理、孤独心里和脆弱心里的学生比较多。 2、学习方面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升学压力过大、厌学情况突出、考试焦虑症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3、人际关系紧张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在人际关系上具体分为:师生关系问题;与父母关系问题;同学间关系问题;对异性的看法问题。老师对学生的不理解、父母对子女期望和要求过高、同学间矛盾和摩擦均会导致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出现。

幼儿语言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幼儿语言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1]通过对幼儿语言教育的回顾、发展状况和趋势、影响因素、意义、策略和方法、感悟与启示等相关文献的查阅,希望能够对教师进行语言教育活动和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 一、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一)幼儿语言教育的回顾 1. 我国幼教中的语言教育可以追溯到1903年在武昌创办的第一所幼稚园中。当时课程内容很简单,在语言教育内容方面,主要是歌谣——浅显的小诗;组织谈话——保教人员与幼儿谈话。[2] 2.幼儿语言教育在上世纪30年代——50年代进入单元教学阶段。它以陈鹤琴先生主持制定的《幼稚园课程标准》中关于语言教育目标为标志。语言教育的课程实施采用“整个教学法”,即把各科内容打成一片,从幼儿的认知水平、能力、经验、兴趣出发,在他们所接触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选取中心,各科(常识、音乐、故事、图画、手工等)围绕中心选取教材,把各科内容自然的结合起来。[2] 3.从50年代初到50年代末进入学习苏联阶段。废除单元教学,全面学习苏联分科教学。这一阶段语言教育比较重视上课,对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语言培养不够。[2] 4.从80年代以来开始建立中国自己的语言教育体系。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发展,幼儿语言教育在总结历史的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在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层次、内容、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语言培养等方面的改革与研究,取得一定进展。[2] 由此可知:我国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既漫长又短暂的时间。而且还在继续发展中,但相关的理论还没有太多,大多是具体的实施建议等。 (二) 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状况 1.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早期阅读教育热”随之兴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与策略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 与策略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与策略 [摘要]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是语言交往能力的成长,其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关键在于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在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实践中,教师已经开始关注幼儿不同的语言关键经验的发展,关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如何为幼儿不同语言经验的获得创设不同类型的、真实的、有意义的情境,关注师幼互动以及教师的指导策略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关键词] 幼儿园语言教育;教育内容;教学策略 语言在人类进化和个体发展里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就个体而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认知能力的一种,也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是儿童社会化、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严格意义上说,语言发展贯穿人的一生。儿童自出生后,就是一个社会的实体,社会交往是儿童生活活动的基本形式。语言是成人与儿童交往的工具,这种交往最初伴随着动作和实物,以后才获得概括意义。儿童心理的发展,往往是以成人的言语指导为开端,以儿童的实际动作为结尾的相互交往中进行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儿童的语言是在交流活动中学到的。因此,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在交往中逐渐学习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倾向。儿童通过语言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愿望,倾诉自己的感情,参与社会交往

活动,指导和评价自己的行为,可见,幼儿语言的发展与认知、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第六届全国幼儿语言教育研讨会中提到,从《纲要》到《指南》,在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方面都坚持这样一些核心观念: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是语言交往能力的成长;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园语言加油的关键在于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幼儿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报告还指出,在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实践中,教师已经开始关注幼儿不同的语言关键经验的获得,并能组织不同类型的活动以促进幼儿语言关键经验的发展;关注如何为幼儿不同语言经验的获得创设不同类型的、真实的、有意义的情境;关注师幼互动以及教师的指导策略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因此,首先需要明确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有了明确的教育目标,才能更好的规划教育教学内容,掌握教育教学策略,接下来就将针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教学策略三方面进行概述。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使他们在思想、感情、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的过程。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要通过语言教育活动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获得什么样的效果,促使幼儿的语言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是每一位学前教育工作者所必须了解的问题。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就是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我们实施语言教育的方向和准则。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才能在语言教学过程中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 1 活动准备:不仅决定了教师对教育内容的安排、难易程度的把握,更能够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它包括了经验准备和材料准备两个方面的内容。经验准备指的是幼儿已经获得的和本次教学活动内容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经验等。每次活动前让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准备,能够帮助教师引导幼儿更有效的地进行活动。材料准备指的是活动前教师将活动需要用到的材料准备好。做好材料准备,能够使得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至于手忙脚乱,同时提高活动的效率。 2.活动过程: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开始部分、展开部分和结束部分。开始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导入部分,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和有趣的形式进行导入,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进而烘托活跃的探究气氛。常用的导入方法有谜语、儿歌、故事导入,演示现象导入,简短的指令导入,根据已有经验的问题导入和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导入的方法。 展开部分。展开部分是整个活动最主要的部分,所占时间也是最长的。在这一部分,主要以幼儿进行探究,教师给予帮助为主,要避免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模式”。应该在提出的启发性问题的基础上,由幼儿充当活动的主导者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进行观察,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支架”支持和回应,帮助幼儿完成探究活动。 结束部分。结束部分既要使这一次活动圆满的结束,又不能就此结束幼儿的探索。活动结束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在形式上不必拘于常规。 3.活动的延续。活动延续,主要是指在一个活动结束之后,为了帮助孩子更加深入和全面理解活动内容,而延伸出来的活动,有活动到活动、活动到区角、活动到生活等多种形式。活动延续也可以由教师发起。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选题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选题是活动设计的首要步骤,对整个活动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因为,科学本身是抽象而不易懂的,如果在选择科学教育活动主题的时候选择的是幼儿生涩的内容,无疑会让幼儿一头雾水,无法达到活动的目的。 具体操作的原则。主要指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材料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因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因此要为幼儿提供可观察、可操作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地调动幼儿多感官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应尽量避免抽象水平的口头式传授知识和概念,而应以让幼儿动手操作具体材料为主。 发展思维的原则。在幼儿园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以提供材料、提问等方式,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向,让幼儿养成积极动脑思考和表达的习惯,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幼儿主体和教师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和传统的“说教式教学”以及“小学式教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要体现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材料进行科学探究,教师只提供材料、启发性提问、及时回馈和有效引导的方式提供“支架”。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幼儿去进行探究和摸索,让幼儿在其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 案例引导 提问: 1.本案例中,幼儿运用了哪些感官来观察雨? 2.教师为什么把观察的地点从走廊移向室外?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_0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报告结构 1、引言: 简要描述研究问题的性质,并进一步陈述研究问题(为什么研究) 2、综述的主体: 简要报告其他人的发现与观点。 通常将相关的研究放在一起讨论,并用小标题进行分类;详细介绍主要的研究工作,略提相对次要的研究策略: 时间、流派、代表人物 3、总结: 给出已有知识与观点的全貌 4、结论: 5、参考文献: 引用过的文献、其他索引(格式引言家庭是知识、价值观、态度、角色和习惯代代相传主要的传播体。 通过与家庭系统的互动, 子女形成自己的人格、思维模型和行为方即、家庭是人生最初始和最荃础的教育环境。 有研究表明,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学业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那么到底家庭中的哪些因素对子女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家庭因素又是如何影响子女的学业成就的呢?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家庭因素中对子女学业成就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庭环境、父母文化教育程度、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等。 1,与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相联系的各种客观因素,如家 1 / 17

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破裂、家长的文化程度及职业类别等;(柳敏峰,徐长江,王黎华. 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调查研究,[J]. 教育测量与评价, 1674- 1536( 2010) 03- 0043- 04.)1) 家长的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越高,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越多,采用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则相对较少。 从而使孩子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学业成绩的提高。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以及《家庭教育状况调查表》对德州三中学生进行了关于家长教养方式的调查和统计显示家长的文化程度差别较大且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的影响。 (【2】刘新宇德州三中学生学业成绩与家庭教育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2009)家长的职业 2) 职业为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干部的家长,其子女学业成绩优秀的较多,而工人和个体劳动者的子女相对学业成绩优秀的较少。 经分析,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干部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有属于自己的比较理想的事业和职业,对个人的发展也看得很重,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个人的价值,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兴趣爱好,关注自身的情绪体验。 他们多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在精神层面会把自己和孩子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主体,尊重孩子的感受和发展。 身为工人和个体劳动者的学生父母一般从事体力甚至重体力劳动,还有的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一般无自己满意的事业,很难实

文献综述——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范文1——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 [摘要]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的现状,主要包括可行性的探讨、实践性的研究和理论性研究等三方面。在可行性方面的探讨中,赞成派与反对派各抒见己,但目前已趋于达成一定的共识,即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开展教育与研究。在实践性研究方面的初获成果,主要体现在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教材建设和教学模式的建构上,已有相关的文献报告,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关于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的理论性研究方面尚属较薄弱。 [关键词]学前英语教育;可行性研究;实践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对于学前儿童英语教育这一新时期出现的新事物,众专家们对此的态度与看法,可谓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现将见诸文献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可行性方面的探讨 (一)主要的观点 对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可行性问题的探讨的主要观点,可以综述为两大阵营,一是赞成者的观点,一是反对者的观点。 1、赞成者的观点 (1)外语学习对幼儿语言、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正向功能 余珍有在其所撰的《试论幼儿园双语教育》(载唐淑主编《幼儿园语言和科学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3页)一文中,列举了国内外许多例证说明了外语学习对幼儿语言、认知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外语学习对幼儿语言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研究表明,早期获得双语能够使儿童对各种语言之间的差别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语言学习能力更强,学习其他语言更容易、更有效。Anastasi和Dc Jesus(1953)还发现,双语儿童的语言表达中无论句子平均长度,还是句子结构的完整性都优于单语儿童。Imedadze(1960)等人认为,早期获取双语可以加速他们对语音符号序列与语义的分离,使儿童的注意更加集中于语言的某些方面。Vygotsky(1962)也认为,儿童能够用两种语言表达同一思想可使儿童“将语言看作他的头脑中已经拥有的诸多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系统,看作众多语言中的一种,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操作能力。”加拿大的兰伯特(https://www.doczj.com/doc/45271213.html,mbert)教授常年比较了双语儿童和单语儿童外语习得的差异发现:双语儿童容易习得其他外语,尤其是语音语调。二是增强言语交往的敏感性。由于双语儿童在交往中必须根据不同的交往的情景、不同的交往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所以对社会情景的敏感和语言的交际能力较单语儿童强。 外语学习对幼儿认识方面的发展表现在:一是促进对事物的概括化、概念化能力的发展。Pear和Lambert(1962)研究认为,双语者的言语的和非言语的认知水平均高于单语者,特别表现在双语儿童对事物的概括能力和概念化能力比单语儿童强。二是提高发散性思维水平。Colin Baker(1988)研究发现,双语儿童在思维的流畅性、创造性和灵活性方面优于单语儿童,因为同一思想与两种语言中的词汇相连接给儿童提供了更多联想的机会。日本心理学家米治角田通过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掌握双语的儿童比单纯会讲本族语的儿童头脑更趋灵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更强。三是从生理学的角度观察,掌握双语的儿童大脑两半球对于言语刺激均产生诱发电位,从而促进大脑两半球之间的协调,加强了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从而加速了儿童的智力向深层次发展。 外语学习对幼儿社会性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Lambert(1974)研究认为,拥有双语并且能与不同语言群体的成员进行交往,可以改变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标准,他们可以在一个多文化环境中认识世界的同时,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提高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我国学者强海燕在其所主持的“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创举及其在我国的尝试——双语人才早期培养研究”,也曾于2000年报告说,实验班的儿童性格活泼、开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