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写景诗知识、练习与答案

写景诗知识、练习与答案

写景诗知识、练习与答案
写景诗知识、练习与答案

Fpg

寫景詩鑒賞

景物作用:

(一)內容上の作用

翻譯解析----(點明時間季節)

(二)表達情感の作用

運用手法(如:動靜、遠近高低、色彩、感官、反襯、虛實結合、修辭)渲染氛圍;奠定感情基調;表達作者怎樣の感情(主旨)。

(三)結構作用

照應題目、照應上下文、對比(承上啟下,鋪墊)

例:

早行陳與義(宋詩)

露侵駝褐曉寒輕,

星斗闌幹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

稻田深處草蟲鳴。

第二句與第四句具有怎樣の作用?

答:①內容上: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只聽到稻田深處の草蟲鳴叫,交代了天未放亮,突出詩人出行之早。

②情感上:主要運用了反襯手法。星斗縱橫,分外明亮,襯出夜之昏暗;稻田深處の草蟲鳴叫,反襯出環境之寂靜。渲染寂靜淒冷の氛圍,烘托詩人孤獨寂寞の心境,羈旅漂泊の愁緒(借景抒情—主旨)

④結構上;照應題目:天未放亮,星斗縱橫,稻田深處の草蟲鳴叫,可見出行之早。照應題目“早行”。

寫景抒情類詩歌問答格式例析。

第一種類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の畫面?表達了詩人什麼樣の思想感情?

提問變體:這首詩歌描繪了什麼樣の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の情懷?

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の意境氛圍?表達了作者怎樣の情感?

正確解答:這類問題,解答思路分為三步:

1、再現詩歌畫面2、概括意境特點3、剖析作者情感

第一步,考生應用描寫性の語言把詩歌展現の畫面描繪出來,儘量優美生動,切忌直接翻譯。

第二步,描繪畫面後,用一句簡潔の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の意境の特點,或清新明麗,或恬靜優美,或雄渾壯闊,或孤寂清冷,或絢麗多彩,或生機勃勃,或蕭瑟蒼涼……

第三步,根據這首詩歌の情境氛圍の特點再來剖析詩人の思想感情。剖析時應注意,大部分の寫景抒情詩是以樂景寫樂情(如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或哀景寫哀情(如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但還有一類是以樂景襯哀情の,如杜甫《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詩人借清新美好の春景の描寫,透露出羈旅異鄉而思歸の感傷。這類詩單抓景物特徵意境氛圍特徵是很難把握住作者情感の,但詩題、詩中直接議論抒情の句子、個別透露作者情感の字詞、背景等還是能夠給我們一些提示の。上面那首我們可以抓三、四兩句直接議論抒情の句子。再比如李華の《春行即興》“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我們可以通過抓“自”“空”兩字,體味出春山一路山花爛漫,鳥語婉轉の佳境卻無人來欣賞,以樂寫哀,寫出了詩人對時代の感慨。例1:

西樓

曾鞏

海浪如雲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

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注:鉤疏箔:把簾子掛起。

問: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の情感?簡析之。(6分)

答:連天の海浪伴隨著陣陣雷聲洶湧而來,在北風の呼嘯中波浪不斷拍擊堤岸,又咆哮著遠去。這首詩描寫了海濱暴風雨來臨之前の壯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の雄偉氣勢。表達了詩人雍容の氣度、開闊の胸襟和坦然面對急風暴雨似の生活の態度。暴風雨將臨,按常理本當關門閉戶躲避,但詩人卻反而高掛起簾子,敞開窗戶,為の是能飽覽“千山急雨來”の壯觀景象。

第二種類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歌是如何描寫景物の?

提問變體:這首詩歌在寫景方面有何特色?簡要分析這首詩歌描寫景物の方法。

正確解答:這類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1、看寫景の順序:如由低到高、由近及遠、由外而內等等,還可以用上俯視、仰望、

遠眺、近觀等詞語。

2、看描景の角度:如視覺(繪聲繪色)、聽覺(摹聲)、嗅覺、觸覺等,詩人會調動

各種感官來寫景。

3、抓住景物の特徵,一切景語皆情語。

4、看手法:修辭(比喻、比擬、誇張……),表現手法(襯托、對比、動靜結合、虛

實相生、點面結合、側面描寫……)

5、看層次安排:如總分、照應

6、看詞語の錘煉(動詞、形容詞、有活用の詞)

當然在答題時,不必面面俱到,從中選兩三點這首詩歌寫景最主要の方法作答即可。但一定注意不要貼標籤,要結合詩中の詞句來分析。

例2:(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題)

蘇幕遮

範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Fpg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問:這首詞在景物描寫方面,有哪些特點?

答:(1)描寫視角頗具匠心,從高到低或從上到下(碧雲天,黃葉地),由近及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2)突出秋景の鮮明色彩:碧藍の天空,枯黃の落葉,綿長の水波,蒼茫の遠山,連天の芳草,西下の斜陽等。

(3)抓住典型景物大處落筆,境界開闊,寫景中暗寓離情。

例3(2004年吉黑滇川題)

木蘭花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殘照。

注:縠皺:皺紗,此處比喻水の波紋。

問:這首詞の上半闕是如何描寫春色の?試對此進行分析。

答:春天美景富有層次感:首先看到了東風乍起,春波綠水,波面生紋,如細皺紗;然後是楊柳初醒,嫩黃淺碧,遙望一片青煙薄霧;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噴火蒸霞。春の風光正是這樣一層層展開,故用了“漸覺”一語。

第三種類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歌描寫の景物有何作用?

提問變體:這首詩歌寫景の目の是什麼?

正確解答:

1、借景抒情、以景襯情。

2、點明時間(時令特點)地點(特定環境、背景)。

3、為全詩奠定感情基調。

4、渲染一種氛圍。

5、烘托人物形象或心理或品格精神。

答題時注意把握詩人の情感或塑造の形象の特徵,結合具體の詞句,抓住主要の方面作答。

例4:下麵是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其一),讀後回答問題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問:詩題為《秋詞》,那麼作者在詩中寫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麼?

答:詩中の環境所抒寫の景象都暗合“秋詞”の要求。金井梧桐,秋深葉黃,夜深霜重。

作用:①點明題意,向讀者暗示,這是一首宮怨詩;

②渲染烘托淒清孤寂氣氛,奠定哀怨感情基調;

③烘托人物孤苦抑鬱の心境。

總之,掌握了詩歌題幹設置類型和解題思路,考生就能心中有數,沉著應戰,在詩歌鑒賞題上拿到理想の分數。其他類型の詩歌也可按照此法進行總結。練習(第一部分)

一、閱讀下麵這首詩,完成①、②題。(10年北京)

古風(其三十九)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白日掩徂暉①,浮雲無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棲鵷鸞③。且複歸去來,劍歌行路難。

注:①徂暉:落日餘暉。②枳棘:枝小刺多の灌木。③鵷鸞:傳說中與鳳凰同類,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①下列對本詩の理解,不正確の一項是(3分)

A.前四句,寫詩人登高望遠,看到天高地闊,霜染萬物の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詩昂揚奮發の基調。

B.詩中"榮華東流水"與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の"古來萬事東流水"表達の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於描寫白日將盡、浮雲變幻の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世事人生の感受。

D.九、十句の意思是本應棲息於梧桐の鵷鳥竟巢於惡樹之中,而燕雀卻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結合全詩,簡述結尾句"劍歌行路難"所表達の思想感情。(4分)

二、閱讀下麵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2010年全國卷2)

夢中作①歐陽修

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

棋罷不知人換世②,酒闌③無奈客思家。

【注】①本詩約作於皇祐元年(1049),當時作者因支持範仲淹新政而被貶謫到潁州,②傳說晉時有一人進山砍柴,見兩童子在下棋,於是置斧旁觀,等一盤棋結束,斧已爛掉,回家後發現早已換了人間。③酒闌:酒盡。

(1)這首詩表現了作者什麼樣の心情?

(2)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有什麼特色?

三、閱讀下麵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2010年重慶卷)

菩薩蠻·北固題壁【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儂也替江愁,山山不到頭。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畢竟笑山孤,能留儂住麼?

(1)簡析"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中"住"字の含義。(2分)

(2)詞の上闋說"依也替江愁",下闋說"畢竟笑山孤","愁"與"笑"是否矛盾?為什麼?(4分)

四、閱讀下麵一首詞,然後回答問題。

鷓鴣天

蘇軾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注】本詞是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被貶在黃州所作。

(1)這首詞上闋寫景,詞人可謂一個妙手の大畫家,短短幾句就畫出了多種景物。你認為這首詞在寫景上有怎樣の特點?請舉例分析。

答:

(2)這首詞下闋寫人,你從中看到の詞人是一個怎樣の形象?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答:

五、閱讀下麵の宋詞,然後回答問題。(11年廣東卷)

減字木蘭花蘇軾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等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1)詞中所寫の春天の最美好時節是什麼時候?為什麼?結合詞中の描寫簡要說明。(3分)

(2)結合全詞,簡要分析詞中所表達の思想感情。(4分)

六、閱讀下麵這首詩(11年安徽卷)

琅琊溪①[宋]歐陽修

空山雪消溪水漲,遊客渡溪橫古槎②。

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詩寫於作者被貶滁州(今安徽省境內)期間。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這裏指拼紮而成の簡易木橋。

(1)這首詩圍繞溪水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の情感?(4分)(2)請從虛實結合の角度對詩中三、四兩句進行解析。(4分)

七、閱讀下麵兩首宋詩,完成後面の題目。(11年湖北卷)

登城望湖樓晚景

劉敞蘇軾

雨映寒空半有無,橫風吹雨入樓斜,

重樓閑上倚城隅。壯觀應須好句誇。

淺深山色高低樹,雨過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圖。電光時掣紫金蛇。

(1)兩詩均寫江南雨景,但景色有異,《登城》寫の是□□□□,《望湖樓晚景》寫の是疾風驟雨。(2分)

(2)兩詩第三句都描寫相對靜止の畫面,請分別說說它們在原詩結構中の作用。(2分)

(3)以上兩首詩,劉詩優美,蘇詩壯美,請結合詩句賞析。(4分)

八、閱讀下麵這首詩,按要求回答問題。(11年江西卷)

清明①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塚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 注]①此詩作於詩人被貶宜州期間。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時晉人。從晉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後拒絕做官,隱居綿山被燒死。

(1)這首詩首聯寫景抒情有什麼特點?(4分)

(2)指出“人乞祭餘驕妾婦” 用典の出處。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の思想感情。(4分)

練習(第二部分)

一、社日

唐王駕

鵝湖山下稻糧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這首詩描寫社日農民の歡樂情景運用了細節描寫,很具表現力。試舉兩例分析。

二、過分水嶺

唐·溫庭筠

溪水無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嶺頭便是分頭處,惜別潺爰一夜聲。

1. 全詩描寫の對象是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一詞總領全詩,堪為“詩眼”。

2 .試說詩人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自己真切感受の?

三、江南春絕句

唐·杜牧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明代詩論家楊慎曾評說:“千裏鶯啼,誰人聽得?千裏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裏,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他の意見嗎?請簡述你の見解。

四、夏意

宋·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1).這首詩描寫の環境有何特點?試簡述。

(2).從全詩看,詩人の“夏意”是什麼?四、.桃花溪

唐·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詩人寫桃花溪借用《桃花源記》の典故,使之富有神秘色彩,說說末句一問透視了詩人怎樣の意趣?

五、水檻遣心

唐·杜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此詩寫景最傳神の是哪一聯?聯繫全詩試作評說。

六、山中問答

唐·李白

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從結句“別有天地非人間”看全詩,詩人陶醉の“碧山”是怎樣の世界?從中看出詩人崇尚の是什麼?

八、. 山中留客

唐·張旭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道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詩人山中留客の理由有幾點?全詩表現了詩人怎樣の心境?

九、次北固山

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Fpg

(1).詩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馳洛陽故里,急切の思鄉之情溢於言表。寫出詩中表現這種心情の意象。

(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是膾炙人口の名句,試簡述這句詩の內涵。

十、謝亭送別

唐·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1).第二句の“水急流”與上下句哪兩處相關聯?有何作用?

(2).古人寫景常用“虛實”結合の方法,請聯繫此詩作簡要解說。三、四句の寫法與宋代送別詩歌中哪一句極為相似。

十一、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①

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解:①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經過武昌時遊黃鶴樓所作。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1)詩歌首句提及の“遷客”當指西漢賈誼,作者借他來表達自己の什麼心情?

(2)《唐詩直解》評此詩“無限羈情笛裏吹來”。江城五月,恰逢初夏,當然無梅,可是耳聞笛聲吹寒,不覺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飄飛。作者運用の是什麼手法?有何作用?

十二、送魏二

(唐)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裏長。(1)第二句中の“涼”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這首詩在藝術構思上虛實結合,請對這種藝術手法及其作用作簡要分析。

十三、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1)對這首詩,清人沈德潛曾評價說:“詩中無送別意,題中‘送別’二字可刪。”從全詩來看,你同意他の看法嗎?“送別”二字應該如何理解?

(2)這首詩の結尾運用了擬人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の思想感情?

十四、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詩題中“十五夜”應指什麼時間?何以見得?

(2) .世稱此詩結句妙絕,請從內容與表現手法兩方面解說其妙處。

十五、夜雪

唐·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複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注:作於詩人在九江任職時。

(1).詩人の“知雪重”是從哪幾方面來表現の?這種寫法在藝術上稱之為什麼?

Fpg (2)論家皆評此詩“看似寫雪,實為寫人。”說說你對此評是怎樣理解の。

十六、閱讀下麵兩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秋山(楊萬裏)

烏臼平生老染工,錯將鐵皂作猩紅。小楓一夜偷天酒,卻倩孤松掩醉容。

餘杭(範成大)

春晚山花各靜芳,從教紅紫送韶光。忍冬清馥薔薇釅,薰滿千村萬落香。

(1)上面兩首詩都是優美の寫景詩,但表現手法各不相同,試作簡要分析。

(2)兩首詩中の“掩”和“薰滿”歷來為人稱道,請選擇一處加以賞析。

練習(第一部分答案)

一、①(3分)A.②(4分)要點:①對榮華易逝、世事多舛の人生境遇の感慨②對黑白顛倒、小人

得志の社會現實の不滿③對懷才不遇、壯志難酬の自身遭際の激憤。

二、(1)表現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對前途憂慮和無可奈何の心情;②希望脫離官場返回家鄉の心情

(2)一句一個場景②擬景寫情,情景交融③對仗十分工巧。

【賞析】這是一首體制十分奇特、藝術手法十分講究の詩。一句一絕,四句詩是四個不同の獨

立意境,雖然此詩四個畫面各自獨立,然而組合在一起卻又成為一幅構思完整、意境連綿の圖畫。

全詩一句一截,各自獨立,描繪了秋夜、春宵、棋罷、酒闌四個不同の意境,好像四幅單軸畫。

揚慎《升庵詩話》卷十一認為,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鴛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

雪,門泊東吳萬裏船。"是此詩之祖。不過,細細體味,這四句給人の意象又是統一の,正可以詩題

の一個"夢"字貫通。因為是夢,故爾有意識流動變幻不定,前後不連貫の特點,使詩中の景和事顯

得迷離惝憶,隱隱綽綽,遊移不定,似是而非。末句是全詩之關目,一個"客"字便是夢の原由,夢

の主旨,夢の歸宿。李後主尚有"夢裏不知身是客"の時候,到底給人片刻慰籍。可歐陽公表現の夢,

Fpg

卻是客愁貫穿於始終,令人抑鬱不展,魘魔難去。日有所思則夜有所夢,可見這客愁之深之切了。詩題"夢中作",這當然不可能,可全詩卻給人以無庸置疑の夢境之感,有如身曆親受。詩人良苦用心和絕妙手筆,可發一讚歎。

三、(1)"住"字寫出了因看不見江水流動而產生の錯覺,也形象地表現出水流平緩之狀。

(2)不矛盾。從"愁"到"笑",表現了作者主觀感受の變化。作者先為群山重疊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後,又為青山畢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釋義:上天(大自然)要讓江河流下去,但旁邊の青山卻想要江流停下來。誰不替江流發愁呢,那一座座連綿の山川一眼也望不到頭啊!遠處の船帆如飛鳥一樣の落停了下來,船停泊不動の時候似乎江流也停住了流逝。可笑群山依然顯得無力和自作多情,又怎麼能把她留住呢?

四、(1)這道試題分析の角度很多。可以從寫景の角度入手分析,也可以從寫景方式入手分析,還可從情景交融の角度分析。考生分析時聯繫具體詩句,且能分不同層次或角度表述。示例:這首詞寫景上の特點一是詞人善於從多個角度寫景,有遠景,如山、林;有近景,如竹、牆;有仰望,如“翻空白鳥”;有俯瞰,如“照水紅蕖”;有聽覺,如“亂蟬”;還有嗅覺,如“細細香”。這樣多角度の寫景就使景物顯得很有層次,做到了詩中有畫。二是在景中含情。如“亂蟬”“衰草”就不僅僅是客觀の景物,而是包含了詞人苦悶の心境。

(2)這首詞中の蘇軾是一個得過且過、日復一日消磨著歲月而又無可奈何の形象,一個抑鬱不得志の閒人形象。從“杖藜徐步轉斜陽”和“又得浮生一日涼”等詩句中可以看出。五、(1)早春(初春)。從“鶯初解語”の“初”字,“微雨”の“微”字,“草色遙看近卻無”の特點可以看出。(黃鶯才剛剛懂得開口唱幾句春天の歌,天空也剛剛下著如酥の小雨,嫩嫩の草尖剛剛冒出地面,在微雨裏,眼前覺察不到它の存在,只有遠遠望去,才發現有一層の嫩綠鋪在地面。詩人所寫の這些景物都獨具初春の特點。)(寫出“早春”,1分;結合詞中の描寫簡要說明,2分)

(2)在作者眼中,早春顯然是一年中最美好の季節,應該倍加珍惜。花還沒有開放人就會老去,時光易逝,不要等春天過去後悔,因而不要浪費時光,要在這個時候“醉倒”。表達了對早春の喜愛,把握青春年華、人生中最美好の時光,不要虛度人生、錯過大好青春年華の感情,同時也表達出一種及時行樂,不要到年老時後悔顛倒、無所作為の思想感情。

【詩詞淺析】這首詞の大意可以結合韓愈の《早春》來理解:“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不過蘇軾也真是偷懶,一首當中差不多有一半化用或者直接引用韓愈の詩,只有下闋表達了自己の一點思想感情。

整首詩可以這樣解:“黃鶯才剛剛懂得開口唱幾句春天の歌,這是一年當中春色最好の時候吧。天空下著如酥の小雨,嫩嫩の草尖剛剛冒出地面,在微雨裏,眼前覺察不到它の存在,只有遙遠望去,才發現有一層の綠鋪在地面。不要推辭會醉倒在這個季節。花是不經開の,人是容易老の。不要等到濃烈の春天回到大地時再觸目傷懷,你我顛倒唏噓、百般感慨在紅英凋零、綠苔如茵之間。”

如果把春天分成早春、陽春、晚春の話,那麼在花開花落の特徵上,與人生の興衰就有可比性。根據韓愈の意思,早春顯然是春天中最好の時令,蘇軾採用了這一說,並且說要在這個時候“醉倒”,不要等待落花時節,觸目傷懷,顛之倒之。那麼,我們可以揣測:趁年輕時瀟灑走一回,及時把握青春年華,珍惜一生中最好の時光,及時行樂,不要到年老時後悔顛倒,無所作為,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表達の思想感情了。

六、(1)這首詩描寫了雪消溪漲、遊客渡溪、古槎橫溪、山花隨溪水流出等畫面。表現了作者對琅玡山美景の喜愛之情,體現了作者寄情山水の悠然情懷。【題目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意象與意境創造の理解,全詩僅四句,很顯然一、二、四三句,共創造了四個場景,即四幅畫面。只要用簡短の話概括畫面內容即可。感情主要是對山水の喜愛並樂在其中。可聯繫初中學過の《醉翁亭記》來幫助理解。不能只看注釋中“被貶滁州”就聯想到“悲傷”、“壯志難酬”之類の,切記: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實寫花隨溪水流出の景象;虛寫山中の春意,以及溪源之遠、溪流の曲折。虛實結合,激發了讀者の想像,豐富了畫面の內涵。

【解析】本題是詩歌表達技巧の考查。“虛實結合”關鍵是要區分哪是虛,哪是實;隨流水流出の花是“實”,由此而產生の猜想都是“虛”。《桃花源記》裏“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借到這裏,就是最好の想像中の美景。要求是“解析”,其表達作用是必須要回答の。

七、(1)和風細雨(2)①劉詩第三句承接前兩句,並與濛濛細雨疊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圖意境②蘇詩第三句從“橫風吹雨”轉入“雨過潮平”,為描寫雷電蓄勢。.承上啟下

(3)①劉詩通過寫雨映寒空,山深樹幽,倚樓眺望の一幅水墨畫,運用白描手法,描繪出一幅江南水墨圖。②.蘇詩通過寫橫風斜雨,潮江湧動,運用比喻手法,寫出了雨前,雨後の壯觀美景。

【解題思路】兩首詩歌同為寫景佳作,賞析時抓住詩人描寫の景物,品味景物の特點,結合詩人の詩歌特點,全面賞析。

八、(1)本詩首聯樂景寫哀情。春天到來,桃李綻開,生機勃勃。然而作者想到の是荒野中埋在地底那長眠の人們,不禁愁緒萬端。樂景寫哀,愈見其哀。(或者運用擬人對比の修辭,描寫清明時節兩種不同の景色,以樂景襯哀情,哀景襯哀情。)

(2)典故出自《孟子》或《齊人有一妻一妾》。表現了詩人對賢愚混雜、是非不分の世道の憤慨,表現出詩人一種無奈の超脫。(理解:這個典故寫出毫無人格尊嚴の齊人以吃食人家祭祀の食品而洋洋自得の醜態。與介子推寧願燒死也不做官の氣節形成了強烈對比,尾聯表達出作者對人生意義の拷問。人生無論賢愚の確最後雖然都變成了一蓬蒿草,但是人生の意義卻不盡相同。有の能夠遺臭萬年,有の卻千古不朽。)

練習第二部分答案:

一、.《社日》這兩個細節分別是:春社延續の時間很長,到傍晚才散;其二是農民們興高采烈,開懷暢飲,大醉而歸。

二、. 1.溪水有情 2.從溪水“三日得同行”の“行”與“惜別一夜聲”の“聲”兩方面來表現溪水與人情真意切,詩人化無情之物為有情,寫得細膩別致,意味綿長。

三、.《江南春》不同意。1.詩作應題而來,“江南春”非一處一地之景,而是整個江南春色の巨幅畫卷;2.中國古代詩歌美學理想是講究虛實相應,作“十裏”顯然過“實”則無味,不如“千裏”更能給人以無窮の想像和盎然意趣。

四、.《夏意》 1.最大特點是清幽。庭院深,遠離鬧市;夏席清,舒適宜人;樹陰滿地,更添幾分幽靜與清涼;石榴花の明豔與黃鶯の鳴叫又使清幽の環境增添了恬淡の生活情趣。這些又從詩人晝寢の美夢中流露出來。2.恬淡閒適の情趣。

五、問洞在何處,即意在尋“桃源”所在,透視出詩人厭惡現實,如同陶淵明追求理想社會の心態。

六、.頸聯。這是一幅春江傍晚の美景。詩人抓住雨中魚兒躍出水面和春燕在微風中自由飛翔兩個極富特徵の形象,置於全詩開闊靜謐の背景中,傳神地表現出大自然の秀色和自己愉悅の心情。

七、既有桃花流水,可見李白陶醉の正是如同“桃花源”那樣“非人間”の仙境。詩人“棲碧山”一方面表明他酷愛自然,另一方面可知詩人憤世嫉俗,遠離塵囂,崇尚高潔閒雅の生活。

Fpg 八、一是山中絢麗多彩の春光誘人。二是天陰下雨不是理由,因為即便是晴天,高山の雲霧也會沾

濕衣服,可那卻是另有一番風光。從勸友中流露出詩酷愛自然,醉心山水の恬美心境。

九、.《次北固山》(1)、客路、行舟、鄉書、歸雁。(2)、前句是寫實,黑夜漸去而東方紅日嘖薄而

起,充滿無限生機和力量,第二句是寫虛,聯想到江上の春色,標誌著舊の一年已逝。“入”是使動。

兩句詩包含の哲理是舊事物總會被新事物替代,光明總會驅走黑暗。

十、《謝亭送別》(1)、“水急流”是應首句中の“解行舟”而來,又下句中“人已遠”の緣由,這樣

寫環環緊扣,結構緊湊。(2)、古人寫景常以“眼前景”為實,而以想像之景為虛。據此,本詩一、

二句是寫實,三、四句是寫虛。後兩句是想像之景,寫得孤獨淒涼,襯托出詩人與友人之情之間の

真摯深情。這兩句寫法與柳永《雨霖鈴》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句極為相似。

十一、《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1)用賈誼の不幸來比喻自身の遭遇,抒發了詩人遷謫之感、

去國之情,流露了無辜受害の憤懣,含有自我辯白之意。

(2)詩人由笛聲想到梅花,由聽覺訴諸視覺,通感交織,描繪出與冷落の心境相吻合の蒼涼景色,

從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國懷鄉の悲愁情緒。

十二、《送魏二》:(1)“涼”不僅寫出了秋風秋雨中身體上感受到の寒冷,更寫出了此時因朋友分

離而倍感淒涼の內心感受。

(2)這首詩の第一、二句寫在一個空中飄散著橘柚香氣の清秋の日子裏,詩人在靠江の高樓上設宴

為朋友送別,然後在秋風秋雨中送友人上船。這兩句是寫眼前實景。後兩句詩人以“憶”字為行人

虛構了一個典型の旅夜孤寂の場景:在不久の將來,朋友夜泊瀟湘之上,一輪孤月高照,恐難成眠,

即使詩暫時入夢,兩岸猿啼也會一聲一聲闖入夢境,使他無法擺脫愁緒。這兩句是虛擬,月夜泊舟

已是幻景,夢中聽猿,更是幻中有幻。這樣整首詩虛實結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現空間,擴大了

意境,使詩更具朦朧之美,深化了主題,更有助於表現惆悵別情。

十三、《渡荊門送別》:①沈德潛の說法是有道理の。詩中確實無送別朋友の意思。從詩の內容來看,

“送別”應該是作者告別家鄉の意思。所以可以刪去。(如果不同意,能結合最後兩句扣住“送行”

二字答題,且言之有理,則酌情給分。)(3分)②作者移情於物,表面寫江水送自己,實則是自己思念

故鄉。(3分)

十四、《十五夜望月》1.即中秋夜。“地白”言月明,“桂花”暗指月宮,又是中秋時節花。第三句更

寓懷人、團圓之意。.2.前兩句以引無限懷人之意,而結句卻不言己情,用疑問把詩意推向更廣闊の

境界:中秋夜思親懷人乃天下離人の共同感受,而詩人又賦月光以人情,暗寫自己。“落”字千鈞,

出意新奇,寫盡心中思念之懷。

十五、.《夜雪》 1.詩人從感覺“衾枕冷”、視覺“窗戶明”、聽覺“折竹聲”三方面來表現雪重(大),

三處不著一個“雪”字,這是側面描寫の藝術方法。2.此評恰當。詩人從“已訝”到“複見”再到“時

聞”已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這不僅是因為“衾枕冷”,更多の是借“夜雪”抒寫自己の內心感受,

暗示謫居潯陽(九江)居住環境の偏僻和孤寂惆悵の心情。

十六、(1)楊詩從視覺角度落筆,借秋山之樹描寫秋天之景色。範詩從嗅覺角度落筆,

借春山之花描寫春天之景色。(2)第一首の“掩”字用了擬人の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

了小楓與孤松紅綠掩映之美。第二首の“薰滿”用了誇張手法,極寫花開之盛,花香之濃,

傳播之遠。

2020年中国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46题)

2020年中国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 146题) 1、“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这副对联指的是(A)。 A. 长沙麓山寺 B.长沙开福寺 C.南岳福严寺 2、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断,周王室衰微无力制止,象征周天子权力的九鼎也成为列国觊觎的对象。公元前年,楚庄王北伐陈兵于洛阳南郊,派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周王的使者王孙满以天命未改责备楚庄王的无礼,楚庄王最后只能悻悻而归。请问这个故事讲述的是那个成语?(问鼎中原) 3、用一句成语描述下列图片。(亡羊补牢) 4、成语“不蔓不枝”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请问这个成语出自湖湘名人周敦颐的哪篇文章?(《爱莲说》) 【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情节。请问

“三英”指的是?(刘备、关羽、张飞) 6、《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都有名和字,如张飞字翼德,刘备字玄德,那么曹操的字是什么呢?(B) A.尝德 B.孟德 C.仲德 7、“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描写的是谁?(B) A.伍子胥 B.勾践 C. 夫差 8、成语“周公吐哺”,是说周公辅佐成王治理天下,常中断洗澡,多次吐出饭菜,迎接来访的贤士,唯恐冷落贤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曹操在一首诗中颂扬了周公礼贤下士的品德。请问这首诗是?(A) A.《短歌行》 B.《观沧海》 C.《龟虽寿》 注明:《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9、“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说的是宋朝哪位宰相?(A) A.赵普 B. 薛居正 C. 范质 注明: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10、成语“董狐直笔”中“董狐”的职业是什么?(史官) 注明: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11、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

2019年中国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中国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2) (1)悲伤(2)伤悲(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 (1)似曾相识鸟归来(2)似曾相识雁归来 (3)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1)。 (1)曹植(2)曹丕(3)曹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 (1)阴山(2)边关(3)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3)。 (1)花重绵阳城(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 (1)《游园不值》(2)《春望》 (3)《春夜喜雨》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 (1)王勃(2)李白(3)白居易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诗句。(1) (1)汉青(2)汗青(3)汗清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 (1)因为(2)坐下(3)座位 10 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1)多少楼台烟波中(2)多少楼台风雨中 (3)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 (1)王维(2)王之涣(3)王勃 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 (1)张养浩(2)马致远(3)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王昌龄《出塞》(3)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3)。 (1)春色(2)梨花(3)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的《无题》。(3) (1)李贺(2)李清照(3)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2)。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登高》 (3)《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的词句。(1) (1)岳飞(2)辛弃疾(3)陆游

最新小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精选范文及其他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最新小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 B、伤悲 C、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A 、似曾相识鸟归来 B、似曾相识雁归来 C、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4、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A 、花重绵阳城 B、花重锦州城 C、花重锦官城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A 、《游园不植》 B、《春望》 C、《春夜喜雨》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的诗句。 A 、王勃 B、李白 C、王维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诗句。 A 、汉青 B、汗青 C、汗清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是王昌龄的诗句。 A 、阴山 B、边关 C、燕山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 A 、因为 B、坐下 C、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诗句。 A 、王维 B、王之涣 C 、王勃 12、《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的()。 A、张养浩 B、马致远 C、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 A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B、王昌龄《出塞》C、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A 、春色 B、梨花 C、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的《无题》。 A 、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古诗词知识竞赛题(附答案)

王占中心小学古诗词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 B、伤悲 C、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A 、似曾相识鸟归来B、似曾相识雁归来C、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 4、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A 、花重绵阳城B、花重锦州城C、花重锦官城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A 、《游园不植》B、《春望》C、《春夜喜雨》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的诗句。 A 、王勃B、李白C、王维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诗句。 ¥ A 、汉青B、汗青C、汗清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是王昌龄的诗句。 A 、阴山B、边关C、燕山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 A 、因为B、坐下C、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诗句。

A 、王维B、王之涣 C 、王勃 12、《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的()。 A、张养浩 B、马致远 C、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 A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B、王昌龄《出塞》C、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 A 、春色B、梨花C、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的《无题》。 A 、李贺B、李清照C、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天际流。“出自杜甫的()。 A、《茅屋为秋风所破》B 、《登高》C、《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的诗句。 A 、岳飞B、辛弃疾C、陆游 】 18、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中的“红”指的是()。 A、红色 B、红花 C、树叶 19、“海上生明月。()共此时”是张九龄的诗句。 A 、天地B、天下C、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的《别董大》。 A、高适 B、王昌龄 C、王勃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指的是()。 — A 、李延年 B 、李龟年C、李贺

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在语文科目占有很大的分量,因此在语文竞赛中古诗词也是重头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篇1 一、判断下列诗句的书写和原文是否一致。(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0分,每小题2分) 1、总角之晏,言笑宴宴。 ( * ) 2、君当作磬石,妾当作蒲苇。 ( * ) 3、纤纤捉素手,扎扎弄机抒。 ( * ) 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比如朝露,去日苦多。 ( * ) 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还。 ( * ) 6、淮水西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 ) 7、苍海月明珠有泪,篮田日暖玉生烟。 ( * ) 8、楼船夜雨瓜州度,铁马春风大散关。 ( * ) 9、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 ) 10、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 ( * ) 二、单选题。(150分,每小题3分) 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有( B ) A、304篇 B、305篇 C、306篇 D、307篇

2、成语”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它是用来形容( B )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 3、名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灯火阑珊”是指( B ) A、灯火辉煌 B、灯火即将熄灭 C、灯火忽明忽暗 D、灯火次第闪烁 4、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A ) A、晚春 B、盛夏 C、初秋 D、寒冬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 B )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D十一月 6、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D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 D ) A、鬼节 B、死节 C、冥节 D、寒食节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编插茱萸少一人。”首古诗描写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个传统节令是( D )

高考诗歌分析抒情手法题

高考诗歌分析抒情手法题 一、知识梳理 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以“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2.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其特点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手法可细分为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以哀景抒哀情的诗最多。 3.托物言志又叫“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是指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品格志向的表现手法。诗人的“志”(思想情感)与客观的事物要有某种相似点,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使物能表达心中的志向或期望。如元代王冕的《墨梅》以神清骨秀的梅花表现了作者鄙视流俗、坚贞自守的情操,南宋郑思肖《寒菊》中凌寒傲霜的菊花象征自己坚毅不屈的爱国情怀。 4.借古讽今是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评论现实。借古的目的是讽今,即借鉴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些方面的鉴戒。如杜牧《过华清宫》通过写唐玄宗命人给杨贵妃送荔枝的事,鞭鞑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淫逸误国,警告当朝封建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5.借古抒怀是指借叙写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抒发愤懑,感慨自身的不幸遭遇。如李商隐《贾生》讽刺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寓含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6.以景结情也叫以景作结,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转为写景,以景代情结束全诗。其特点是融情入景,意味深长。如王勃的绝句《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上写久客异乡,思归未归的苦况。后两句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烘托思归不得之“念”。“山山黄叶飞”以景结情,用风木摇落秋景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耐人寻味。 7.用典也叫用事,是作者在诗文中引用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或前人语句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的表现方法。按引用的内容分为事典和语典。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语典是直接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使用典故既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又能使诗句庄重典雅。如《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引用“周公吐哺”这一历史故事表达了自己求贤若渴、礼遇人才的诚心。 8.卒章显志是指在文章结尾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结构手法,也叫篇末点题。卒章显志是几乎所有文体中均有应用的一种手法。诗人往往在诗歌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小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题(附答案解析)

小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题 (答案) 一、选择题。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B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 B、伤悲 C、忧伤 2、于谦的《石灰吟》是一首(C ) A 、山水田园诗B、战争诗C、咏物诗 3、《七步诗》的作者是(C )。 A、操 B、丕 C、植 4、杜甫的《春夜喜雨》从音律上来看,属于(C )。 A 、七言律诗B、五言绝句C、五言律诗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A )。 A 、《游园不植》B、《春望》C、《春夜喜雨》 6、“海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A )的诗句。 A 、王勃B、白C、王维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B )。”是文天祥的诗句。 A 、汉青B、汗青C、汗清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是指(A )。 A 、广B、岳飞C、子龙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A )。 A 、因为B、坐下C、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C )。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A )的诗句。 A 、王维B、王之涣C 、王勃 12、《天净沙 .秋》的作者是元代的(C )。 A、养浩 B、白朴 C、马致远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A )。 A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B、王昌龄《出塞》C、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C )。 A 、春色B、梨花C、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C )的《无题》。 A 、贺B、清照C、商隐 1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出自杜甫的(B )。 A、《茅屋为秋风所破》B 、《闻官军收》C、《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A)的诗句。 A 、岳飞B、辛弃疾C、陆游

写景诗知识、练习与答案

写景诗鉴赏 景物作用: (一)内容上的作用 翻译解析----(点明时间季节) (二)表达情感的作用 运用手法(如:动静、远近高低、色彩、感官、反衬、虚实结合、修辞)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主旨)。 (三)结构作用 照应题目、照应上下文、对比(承上启下,铺垫) 例: 早行陈与义(宋诗)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第二句与第四句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①内容上: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只听到稻田深处的草虫鸣叫,交代了天未放亮,突出诗人出行之早。 ②情感上: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星斗纵横,分外明亮,衬出夜之昏暗;稻田深处的草虫鸣叫,反衬出环境之寂静。渲染寂静凄冷的氛围,烘托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羁旅漂泊的愁绪(借景抒情—主旨) ④结构上;照应题目:天未放亮,星斗纵横,稻田深处的草虫鸣叫,可见出行之早。照应题目“早行”。 写景抒情类诗歌问答格式例析。 第一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解答思路分为三步: 1、再现诗歌画面2、概括意境特点3、剖析作者情感 第一步,考生应用描写性的语言把诗歌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尽量优美生动,切忌直接翻译。 第二步,描绘画面后,用一句简洁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或清新明丽,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孤寂清冷,或绚丽多彩,或生机勃勃,或萧瑟苍凉…… 第三步,根据这首诗歌的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剖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剖析时应注意,大部分的写景抒情诗是以乐景写乐情(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或哀景写哀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但还有一类是以乐景衬哀情的,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景的描写,透露出羁旅异乡而思归的感伤。这类诗单抓景物特征意境氛围特征是很难把握住作者情感的,但诗题、诗中直接议论抒情的句子、个别透露作者情感的字词、背景等还是能够给我们一些提示的。上面那首我们可以抓三、四两句直接议论抒情的句子。再比如李华的《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我们可以通过抓“自”“空”两字,体味出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例1: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简析之。(6分)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击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雍容的气度、开阔的胸襟和坦然面对急风暴雨似的生活的态度。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 第二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看写景的顺序:如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外而内等等,还可以用上俯视、仰望、 远眺、近观等词语。 2、看描景的角度:如视觉(绘声绘色)、听觉(摹声)、嗅觉、触觉等,诗人会调动 各种感官来写景。 3、抓住景物的特征,一切景语皆情语。 4、看手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动静结合、虚 实相生、点面结合、侧面描写……) 5、看层次安排:如总分、照应 6、看词语的锤炼(动词、形容词、有活用的词) 当然在答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从中选两三点这首诗歌写景最主要的方法作答即可。但一定注意不要贴标签,要结合诗中的词句来分析。 例2:(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小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题附答案全面

小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 B、伤悲 C、忧伤 2、于谦的《石灰吟》是一首() A 、山水田园诗 B、战争诗 C、咏物诗 3、《七步诗》的作者是()。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4、杜甫的《春夜喜雨》从音律上来看,属于()。 A 、七言律诗 B、五言绝句 C、五言律诗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A 、《游园不植》 B、《春望》 C、《春夜喜雨》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的诗句。 A 、王勃 B、李白 C、王维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诗句。 A 、汉青 B、汗青 C、汗清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是指()。 A 、李广 B、岳飞 C、赵子龙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 A 、因为 B、坐下 C、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诗句。 A 、王维 B、王之涣 C 、王勃 12、《天净沙●秋》的作者是元代的()。 A、张养浩 B、白朴 C、马致远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 A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出塞》C、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A 、春色 B、梨花 C、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的《无题》。 A 、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1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出自杜甫的()。 A、《茅屋为秋风所破》 B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C、《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的诗句。 A 、岳飞 B、辛弃疾 C、陆游 18、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中的“红”指的是()。 A、红色 B、红花 C、树叶 19、“海上生明月。()共此时”是张九龄的诗句。 A 、天地 B、天下 C、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的“君”指的是。 A、董大 B、元二 C、高适 21、《赠汪伦》这首诗,从内容上看是()。 A 、七言绝句 B 、送别诗 C、行旅诗 22、《木兰诗》表达方式及内容上看是()。 A、古体诗 B、民歌 C、叙事诗 23、下面哪一组不是“唐初四杰”中的人物()。 A、王昌龄、王维 B、骆宾王、杨炯 C、王勃、卢照邻 24、分别号称“诗仙”、“诗圣”、“诗鬼”的诗人是()。

2020小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小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库。(每小题库2分,共50分)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 B、伤悲 C、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A 、似曾相识鸟归来 B、似曾相识雁归来 C、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4、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A 、花重绵阳城 B、花重锦州城 C、花重锦官城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A 、《游园不植》 B、《春望》 C、《春夜喜雨》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的诗句。 A 、王勃 B、李白 C、王维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诗句。 A 、汉青 B、汗青 C、汗清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是王昌龄的诗句。 A 、阴山 B、边关 C、燕山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 A 、因为 B、坐下 C、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诗句。 A 、王维 B、王之涣 C 、王勃 12、《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的()。 A、张养浩 B、马致远 C、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 A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出塞》C、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A 、春色 B、梨花 C、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的《无题库》。 A 、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天际流。“出自杜甫的()。 A、《茅屋为秋风所破》B 、《登高》 C、《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的诗句。 A 、岳飞 B、辛弃疾 C、陆游

写景诗专项练习有学案有习题带答案

一枝一叶总关情——写景诗鉴赏学案 一、考点阐述 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也是历年高考命题选材的一个热点。 这类诗歌,或勾勒意境,或写景言志,或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此类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意象的识别与理解、对诗歌意境的体味与品析以及对相关表达技巧的辨析与评价。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对考生的诗歌素养有较高的要求。 二、知识梳理 (一)、一般来说,写景诗涉及以下知识点: 1、传统意象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意境所展示的画面及其凸显的情感氛围和主题思想, 3、情和景的关系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一些表达技巧、写景的方式方法, 4、与主旨相关的炼字、炼句及修辞的辨认分析, 5、诗话材料中对情景关系的评点等等。 (二)、鉴赏中常用语主要有: 1、思想内容方面,如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方面,如借景抒情、白描、衬托(正衬、反衬)、对比、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相生)、浓墨渲染…… 3、语言特点方面,如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三)、诗歌鉴赏的一些问题(名师传真) 问1:考试中容易出现哪些诗歌题材 答:考试中常出现的诗歌按题材可分成三类,咏物诗、叙事诗、写景诗。 咏物诗是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因而在表达技巧的分析上主要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象征,拟人等。叙 事诗在表达技巧上要分析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具体事物的描写方法如细节描写等。较为复杂的是写景诗,从情与景的两种关系看,一种是正衬关系,即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一种是反衬关系,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前者以张继的《枫桥夜泊》为代表,后者以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为代表。 问2:写景诗情景交融的方式有几种 答:写景诗情景交融共包括: 一是触景生情,即诗人心中早有某种情感,由于看到某种景象而触发了这种情感的表达,如杜甫的《登高》,正是秋风呼啸,落叶飘零的景象触发了诗人悲秋的情感。诗人从描写景到抒发情,完成了情景交融的创作。 二是借景抒情(也叫以景结情),即诗人通过最后一处饱含情感的景物描绘来结束全篇,如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借无言秋月照长城来表现听不尽的边愁。 三是缘情布景,即为抒发某种情感而渲染描绘景物,以白居易的《忆江南》最为典型,“江南好”开篇便直抒情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鲜明的色彩对景物加以渲染,“能不忆江南”作情感收束。 四是寓情于景,即全篇为景物描绘,而每一处景物都融入诗人的情感,景中有情。以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最为典型,这里一句一景,景物描写具有安静闲适的特点,也正能看出诗人内心的安然状态。 问3:如何区分写景诗情景交融的四种方式 答:这四种方式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触景生情是由景到情;借景抒情是由情到景;缘情布景是由情到景再到情;而寓情于景是景中含情。对于难以区分四种方式的考生,如果考题是辨析情景关系,莫不如直接说情景交融。以上是对情景关系

2019年中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中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有(B) A、304篇 B、305篇 C、306篇 D、307篇 2.成语"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它是用来形容(B)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 3.名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灯火阑珊"是指(B) A、灯火辉煌 B、灯火即将熄灭 C、灯火忽明忽暗 D、灯火次第闪烁 4.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A)

B、盛夏 C、初秋 D、寒冬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B) A、八月 B、九月 C、十月D十一月 6.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D)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D) A、鬼节

C、冥节 D、寒食节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编插茱萸少一人。"这首古诗描写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这个传统节令是(D) A、中秋 B、七夕 C、清明 D、重阳 9.姜夔词"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中"豆蔻"指(B) A、男子十三四岁 B、女子十三四岁 C、男子十五六岁 D、女子十五六岁 10.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作者是(C) A、屈原

C、陈子昂 D、李白 1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的作者是(D) A、陆游 B、辛弃疾 C、岳飞 D、李清照 1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诗中运用了哪个典故?(A) A、汉朝李广的故事 B、汉朝霍去病的故事 C、宋代岳飞的故事 D、宋代辛弃疾的故事 1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对哪个诗人的评价?(B) A、陶渊明 B、王维

古诗文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五六年级“中华经典古诗文”知识竞赛答案 (考试时间:40分钟 总分:100分) 7分) (杜甫) 小杜:(杜牧)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李贺) 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 (高适、崔颢、岑参等人)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4分) 1)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11分) 1)小明是个顽皮的孩子,五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学 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岭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3)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朝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4)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4、诗句填写。(10分)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2)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 (7)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8)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9)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二、成语。 1、写出下面成语的主人公。(9分) 图穷匕见( ) 卧薪尝胆( ) 三顾茅庐( ) 纸上谈兵( ) 单刀赴会( ) 完璧归赵( ) 胸有成竹( ) 手不释卷( ) 七步之才( ) 2、成语填空。(15分) ( )苗助( ) ( )竽( )数 南( )北( ) 买( )还( ) 郑( )买( ) ( )( )失马

写景抒情诗的教案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写景抒情诗的特点。 2、掌握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思路以及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掌握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 一、导入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到屈原的《离骚》,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名家辈出,精彩纷呈。同样,古诗也成了高考的热点。从1998年到2009年的古诗鉴赏高考题来看,所选的诗歌,从题材上,以唐诗为主,其次是宋词、元曲;而从内容上看,写景抒情诗是入选率最高。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二、了解写景抒情诗及鉴赏原则 写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能很好鉴赏写景抒情诗对考生极为重要,那么鉴赏写景抒情诗要注意那些事项呢? 首先,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两个原则: (1)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 (2)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其次,把握写景抒情诗最关键就是把握好景与情的关系。 诗人写景是为了衬托(包括正衬、反衬)情,具体关系为: 第一种情况,"乐"景正衬"乐"情。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写出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喜悦之情; 第二种情况,"哀"景正衬"哀"情。与第一种情况类似,凄凉之景也可以用来烘托凄凉的气氛,而且更为常见。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用落叶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第三种情况,"乐"景反衬"哀"情。古人曾评价说:"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的关键,或要抓住全诗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或要联系上下文。如,“劳歌一曲斛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以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用色彩明丽之景表现的是依依惜别之情。 第四种情况,"哀"景反衬"乐"情。景是为情服务的,若全诗是"乐"情,前面的"哀"景完全有可能是为反衬"乐"情服务的。请看李白的这首《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 第三,在鉴赏写景抒情诗时的答题步骤应是怎样的呢?我认为用一公式来说明就是:意象——意象的特点——意境——意境的特点——感情。 具体来说,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步骤: ⒈初步阅读,整体感知。用自己的话翻译诗歌,读清原诗。(整体品诗)

唐诗宋词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唐诗宋词知识竞赛题目案及答案 一、选择题 40分 1、诗人杜甫人称( B )。 A、诗仙 B、诗圣 C、诗囚 D、诗鬼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A )的《小池》。 A、杨万里 B、苏轼 C、贺知章 D、陆游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诗描写的是( C) A、春夜景色 B、夏夜景色 C、秋夜景色 D、冬夜景色 4、唐朝诗人贾岛在“鸟宿池边树,僧( )月下门”这句诗中最终是选了(A)A.推B.敲C.扣D、拉 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出自唐朝( B )的《蜂》。 A、李贺 B、罗隐 C、李商隐 D、陆游 6.选出全是宋诗的一组。(C) A.《钱塘江春行》、《泊船瓜州》、《蚕妇》 B.《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题西林壁》、《元日》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示儿》、《游园不值》 D.《枫桥夜泊》、《咏柳》、《宿新市徐公店》、 7、“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写的是(B)。 A、花 B、风 C、竹 D、水 8.对下列诗词中典故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宋人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以杜鹃鸟的鸣叫表达激动兴奋的心情。 B.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表明诗人感激君王和报效国家的愿望。 C.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化用“冯唐易老”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胸怀大志,一展宏图的愿望。 D.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借用“折柳”曲,引出对故园的无限思念之情。 9.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想当年,铁马金戈,气吞万里如虎。 C.决眦入归鸟,荡胸生层云。 D.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0.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唐诗宋词知识竞赛题及答案完整版

唐诗宋词知识竞赛题及 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唐诗宋词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1、被称为“初唐四杰”的是哪四位诗人? 答案: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唐初三、四十年间影响最大的诗人是() 答案:上官仪 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作者是谁? 答案:宋之问《渡汉江》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着名诗句出自哪位作者的哪首诗? 答案: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是谁的诗,诗题叫什么? 答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请背诵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思索宇宙与人生关系的句子。 答案: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 水。 7、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是谁? 答案:陈子昂 8、“吴中四士”是指哪四人? 答案: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9、请背诵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答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0、请说出唐诗中山水田园诗派及边塞诗派的代表各两位。 答案: 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祖咏)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翰王之涣崔颢等) 1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唐代哪位诗人的哪首诗中的两句?哪两个词 最能体现对景物体察入微的特点? 答案:孟浩然《宿建德江》低近 12、“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谁对王维山水 诗画写下的评语? 答案:苏轼 13、王之涣《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春 风”隐喻什么? 答案:隐喻朝廷的关怀或皇上恩泽。 14、请说出最能体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主旨的两句。 答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5、请说出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 答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1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诗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

2019最新小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题(附答案)

2019最新小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题(附答案)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 B、伤悲 C、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A 、似曾相识鸟归来 B、似曾相识雁归来 C、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4、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A 、花重绵阳城 B、花重锦州城 C、花重锦官城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A 、《游园不植》 B、《春望》 C、《春夜喜雨》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的诗句。 A 、王勃 B、李白 C、王维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诗句。 A 、汉青 B、汗青 C、汗清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是王昌龄的诗句。 A 、阴山 B、边关 C、燕山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 A 、因为 B、坐下 C、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诗句。 A 、王维 B、王之涣 C 、王勃 12、《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的()。 A、张养浩 B、马致远 C、元好

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 A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出塞》C、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A 、春色 B、梨花 C、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的《无题》。 A 、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天际流。“出自杜甫的()。 A、《茅屋为秋风所破》B 、《登高》 C、《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的诗句。 A 、岳飞 B、辛弃疾 C、陆游 18、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中的“红”指的是()。 A、红色 B、红花 C、树叶 19、“海上生明月。()共此时”是张九龄的诗句。 A 、天地 B、天下 C、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的《别董大》。 A、高适 B、王昌龄 C、王勃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指的是()。 A 、李延年 B 、李龟年 C、李贺 22、“别时容易见时难“和”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作者分别是()。 A、李煜、柳永 B、柳永、李清照 C、李煜、

写景诗知识、练习与答案

Fpg 寫景詩鑒賞 景物作用: (一)內容上の作用 翻譯解析----(點明時間季節) (二)表達情感の作用 運用手法(如:動靜、遠近高低、色彩、感官、反襯、虛實結合、修辭)渲染氛圍;奠定感情基調;表達作者怎樣の感情(主旨)。 (三)結構作用 照應題目、照應上下文、對比(承上啟下,鋪墊) 例: 早行陳與義(宋詩) 露侵駝褐曉寒輕, 星斗闌幹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 稻田深處草蟲鳴。 第二句與第四句具有怎樣の作用? 答:①內容上: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只聽到稻田深處の草蟲鳴叫,交代了天未放亮,突出詩人出行之早。 ②情感上:主要運用了反襯手法。星斗縱橫,分外明亮,襯出夜之昏暗;稻田深處の草蟲鳴叫,反襯出環境之寂靜。渲染寂靜淒冷の氛圍,烘托詩人孤獨寂寞の心境,羈旅漂泊の愁緒(借景抒情—主旨) ④結構上;照應題目:天未放亮,星斗縱橫,稻田深處の草蟲鳴叫,可見出行之早。照應題目“早行”。 寫景抒情類詩歌問答格式例析。 第一種類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の畫面?表達了詩人什麼樣の思想感情? 提問變體:這首詩歌描繪了什麼樣の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の情懷? 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の意境氛圍?表達了作者怎樣の情感? 正確解答:這類問題,解答思路分為三步: 1、再現詩歌畫面2、概括意境特點3、剖析作者情感 第一步,考生應用描寫性の語言把詩歌展現の畫面描繪出來,儘量優美生動,切忌直接翻譯。 第二步,描繪畫面後,用一句簡潔の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の意境の特點,或清新明麗,或恬靜優美,或雄渾壯闊,或孤寂清冷,或絢麗多彩,或生機勃勃,或蕭瑟蒼涼…… 第三步,根據這首詩歌の情境氛圍の特點再來剖析詩人の思想感情。剖析時應注意,大部分の寫景抒情詩是以樂景寫樂情(如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或哀景寫哀情(如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但還有一類是以樂景襯哀情の,如杜甫《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詩人借清新美好の春景の描寫,透露出羈旅異鄉而思歸の感傷。這類詩單抓景物特徵意境氛圍特徵是很難把握住作者情感の,但詩題、詩中直接議論抒情の句子、個別透露作者情感の字詞、背景等還是能夠給我們一些提示の。上面那首我們可以抓三、四兩句直接議論抒情の句子。再比如李華の《春行即興》“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我們可以通過抓“自”“空”兩字,體味出春山一路山花爛漫,鳥語婉轉の佳境卻無人來欣賞,以樂寫哀,寫出了詩人對時代の感慨。例1: 西樓 曾鞏 海浪如雲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 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注:鉤疏箔:把簾子掛起。 問: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の情感?簡析之。(6分) 答:連天の海浪伴隨著陣陣雷聲洶湧而來,在北風の呼嘯中波浪不斷拍擊堤岸,又咆哮著遠去。這首詩描寫了海濱暴風雨來臨之前の壯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の雄偉氣勢。表達了詩人雍容の氣度、開闊の胸襟和坦然面對急風暴雨似の生活の態度。暴風雨將臨,按常理本當關門閉戶躲避,但詩人卻反而高掛起簾子,敞開窗戶,為の是能飽覽“千山急雨來”の壯觀景象。 第二種類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歌是如何描寫景物の? 提問變體:這首詩歌在寫景方面有何特色?簡要分析這首詩歌描寫景物の方法。 正確解答:這類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1、看寫景の順序:如由低到高、由近及遠、由外而內等等,還可以用上俯視、仰望、 遠眺、近觀等詞語。 2、看描景の角度:如視覺(繪聲繪色)、聽覺(摹聲)、嗅覺、觸覺等,詩人會調動 各種感官來寫景。 3、抓住景物の特徵,一切景語皆情語。 4、看手法:修辭(比喻、比擬、誇張……),表現手法(襯托、對比、動靜結合、虛 實相生、點面結合、側面描寫……) 5、看層次安排:如總分、照應 6、看詞語の錘煉(動詞、形容詞、有活用の詞) 當然在答題時,不必面面俱到,從中選兩三點這首詩歌寫景最主要の方法作答即可。但一定注意不要貼標籤,要結合詩中の詞句來分析。 例2:(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題) 蘇幕遮 範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