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司法鉴定结论的审查

司法鉴定结论的审查

鉴定结论不仅是解决案件中的一些专门问题的有效证据,也是审查和鉴别其他证据的重要工具。然而,这里很容易产生一个问题:由于鉴定结论是由正规生产企业或者具有检测资质的专门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所作的结论,不少办案人员往往忽视了对其进行必要的审查。其实,鉴定结论并非都是合法、准确、有效的,对其进行审查非常必要。

工商机关办案中常用鉴定结论的种类及来源

目前,工商机关查办案件中需要对涉案物品、涉嫌违法的行为进行鉴定的情形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涉嫌伪造、冒用或者销售伪造、冒用他人的注册商标、企业名称(厂址)、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产品质量标志、名优标志、认证标志等类型案件中的鉴定结论,即通常所说的对商品外观所作的鉴定结论。第二种是涉嫌制造、销售劣质商品、不合格商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类型案件中的鉴定结论,即通常所说的对商品内在质量所作的鉴定结论。第三种是当事人涉嫌提交虚假证明文件、骗取公司登记等类型案件中的鉴定结论,即通常所说的文件鉴定。

上述三种鉴定结论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由拥有注册商标专用权、企业名称专有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正规生产企业出具的鉴定结论;二是由国家法规规定或者国家批准认可,具有颁发产品质量标志、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专业资质及专门技术检测设备的专门机构、技术人员出具的鉴定结论。

对鉴定结论审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践中,对鉴定结论是否采纳,应当把握好以下三方面问题:

第一,鉴定人、鉴定部门必须具备鉴定资格,否则其鉴定结论不能采纳。因此,首先要对鉴定人、鉴定部门的资格作必要的审查。

对法定鉴定部门出具的鉴定结论较好把握。目前,我国已有的法定鉴定部门包括公安、司法系统的专门鉴定部门和经授权建立的专职或兼职鉴定部门,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商检部门的检验等。只有出自这些部门的鉴定结论,才能作为行政案件定案的依据。

对是否构成假冒企业的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专利等违法行为的鉴定结论,应当重点审查企业的商标注册证、营业执照等,以确定鉴定人是否具有鉴定资格。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生产厂家的资格鉴定中,除了要审查上述材料外,还要排除“民事关系行政化”等非正常因素的影响。例如:个别企业、代理商为了达到控制地区价格、排挤竞争对手的目的,有时会对不遵守其自定的“划区营销”规则的商品出具内容不实的鉴定结论。对这种属于鉴定人与当事人之

间存在利害关系的情况,其所作的鉴定结论不能直接采纳。

第二,鉴定程序必须合法。一个正确的鉴定结论不但要内容正确,还要程序合法。否则,鉴定结论也不能采纳。工商执法中常遇到的违反法定程序进行鉴定的情形主要包括:

取样程序或数量不符合法律规定。例如:抽样时,未与被查处人共同办理封鉴手续,送检时由工商部门单方进行,抽取的样品数量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等。这是目前工商执法办案中最易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抽检更是如此。因为商品质量的抽样取证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引起当事人的异议,从而影响鉴定结论的权威性。

鉴定报告未送达或鉴定结论内容未告知当事人。这也是一个容易疏忽的问题。鉴定结论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同时告之:对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15日内向鉴定机构提出复检要求。如果办案人员未送达鉴定结论或未告知当事人鉴定结论的内容,就是剥夺了当事人要求复检的救济权利。这样的鉴定结论也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第三,鉴定内容完整、结论准确,依据的材料真实、充分。

根据规定,法定部门出具的鉴定结论应以书面形式提供,其中包括绪论、检验、论证和结论四个部分。鉴定结论要如实地反映鉴定过程、方法及结论根据,否则不能采纳。鉴定结论的形式要件也要符合法律规定,如加盖鉴定部门和鉴定人、复核人员的名章等。使用的鉴定技术、方法、设备等不能属于被明令禁止或淘汰的。判断鉴定结论是否准确,还必须结合案内其他证据综合分析、对比研究,以做到既能对其他证据进行鉴别,也有利于发现鉴定结论存在的问题,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在对比分析中发现问题时,一定要搞清楚是鉴定结论有问题,还是其他证据有虚假成分,以确保工商机关执法办案的合法、公正、有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