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第二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只读]

21第二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只读]

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第5版)

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主讲教师:郑炳

21.1本章框架结构图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消费理论

跨期消费决策模型

消费的随机游走假说投资理论

企业固定投资

住房投资

存货投资

货币需求理论

资产组合理论

鲍莫尔-托宾模型

21.2重难点解读

一、消费理论

宏观经济学中,消费是指一国居民对本国和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它是总支出的最大组成部分。

1.跨期消费决策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关于理性消费者如何进行跨期选择的理论模型,说明消费者所面临的约束和具有的偏好怎样共同决定了他们的消费和储蓄方面的选择。

(1)跨期预算约束与最优消费选择

假定消费者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用和分别表示消费者在第一个时期的收入和消费,用和分别表示消费者在第二个时期的收入和消费。再假定消费者有机会进行借贷或储蓄,因此他在任何一个时期的消费都可以大于或小于那一时期的收入。

1y 1c 2y 2c

第一个时期的储蓄或借贷:(表示储蓄,

表示借贷),第二个时期的消费:,其中为实际利率。因此,可以得到消费者的跨期预算约束为:

跨期预算约束表明,当利率大于零的正常情况下,未来消费和未来收入可以用这个因子进行贴现。跨期预算约束线可以用图21-1来表示,它是一条斜率为的一条直线。

11

s y c =?0s >0s <()221c r s y =++r 221111c y c y r r

+=+++()1r +()1r ?+

图21-1 跨期消费的预算约束

涉及跨期消费的消费者偏好可以用效用函数或无差异曲线来表示。理性消费者的问题

是在跨期预算约束下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即:

可以求出消费者跨期消费最优决策的条件为:。如图21-2所示,两个时期消费的最优组合,一定出现在无差异曲线和跨期预算约束线的切点上,此时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跨期预算约束线的斜率。

()12U c c ,2211..11c y s t c y r r

+=+++()

12max ,U c c 1MRS r =+

图21-2 跨期最优消费选择

(2)收入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无论是现期收入还是未来收入的增加,跨期预算约束线将向右移动,如果消费者消费的是正常品,两期的消费都增加,消费者达到更好的消费组合。

不同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费雪的跨期消费理论指出,消费不只是取决于当期收入,而是取决于收入的现值,即消费者预期到的他一生的收入。这个观点是后来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的理论基础。

(3)实际利率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跨期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为,实际利率的上升将会使消费者的跨期预算约束线发生转动,从而改变跨期最优消费选择。

()1r ?+

(利率上升)

如图21-3所示,原有的跨期消费预算约束线为,利率的上升会使得预算约束线围绕初始禀赋点()顺时针旋转到,变得更陡峭,从而影响消费者在两个时期的消费决策。随着利率的上升,最优消费组合由点移动到点,即第一期消费减少,第二期消费增加。

AB 12y y ,A B ′′0E 1E

(利率下降)

如图21-4所示,原有的跨期消费预算约束线为,利率的下降会使得预算约束线围绕初始禀赋点()逆时针旋转到,变得更平坦,从而影响消费者在两个时期的消费决策。随着利率的下降,最优消费组合由点移动到点,消费者仍会是一个借款者。

小结:如果一个人是一位贷款者,那么利率上升后,他仍会是一个贷款者;如果一个人是一位借款者,那么利率下降后,他仍会是一个借款者。

AB 12y y ,A B ′′0E 1E

(4)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利率上升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从替代效应来看,利率上升意味着当前消费相对于未来消费的价格上升了,消费者会用相对“便宜”的未来消费来替代相对“昂贵”的当前消费,因此替代效应的作用是,当前消费减少,未来消费增加。从收入效应来看,利率上升提高了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如果消费者消费的是一种正常商品,实际收入提高意味着消费者整体的消费水平同时提高,因此收入效应的作用是,当前消费和未来消费同时增加。

因此,提高利率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会提高第二个时期的消费,而对第一个时期的消费取决于两个效应作用的相对大小。一般说来,在低利率水平时,利率上升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因此利率水平上升会带来当前消费的减少。

按照分析,消费率,进而储蓄率原则上都可能会受到利率的影响。但是,证据多半表明,利率对储蓄的影响很小。

(5)借贷约束对跨期消费的影响

人们是否能够借到贷款在现实中是受限制的。借贷约束制约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因为他的消费既要满足跨期预算约束,也要满足借贷限制。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跨期最优消费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两种消费选择的可能性。

图21-5 借贷约束下跨期最优消费:两种情形

借贷约束时,消费者的跨期最优消费存在两种情形。在图21-5中,第一种情形:消费者希望青年时期的消费小于收入,借贷限制没有发生作用;第二种情形:消费者希望青年时期的消费大于收入,这时他最多只能将青年时期的收入全部花光,借贷限制使得他不能消费更多。

1y

2.消费的随机游走假说

(1)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霍尔首次提出,认为持久收入假说与理性预期的结合意味着消费的变动遵循随机游走方式。

(2)根据持久收入假说,消费者总是尽量按照他的可预期到的长期收入平稳消费,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会根据新获得的信息修正其对一生收入的预期进而调整消费。如果消费者的行为是理性预期的,那么只有意外的收入变动才会改变消费,即消费的变动是随机游走的。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一、概念题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答:国民收入核算指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和会计的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定量描述,为经济分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制订经济政策或计划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一词最早出现于1941年。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在荷兰《经济学家》杂志1941年7月号和11月号上,先后发表两篇文章,首次使用了“国民经济核算”一词。国民收入核算一般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为后两者。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3.存量与流量(stocks and flows)答:存量与流量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记录经济信息的两种基本形式。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如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或持有的资产和负债数量。存量具有时点的基本特征。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反映一定时期内经济价值的产生、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它涉及机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六次年会开幕式主题发言 ——王志伟教授的发言 当前西方经济学界中出现的各派经济学家将微观问题的研究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和重点,甚至完全以微观分析方法来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现象所引发了一些问题,引起对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王志伟教授从对凯恩斯的批判——缺乏微观经济基础谈起,认为宏观经济学一定要有微观基础。 首先综述当前对此问题的三种观点:1将个体经济行为、群体经济行为和总体经济行为和结果看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微观个体经济行为并非完全不同,也并非完全一致,个体在不同总体中的行为也可能有一致性,总体和个体的性质有一致性,群体和个体利益的分配问题,与马克思与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相接近;2直接将个体经济行为代表或等同于总体经济行为。该观点可称为“个体经济行为—总体经济行为或结果”的模式。这是典型的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特点,认为要先研究微观行为才对宏观进行分析。对微观个体经济行为的分析,就代替了对宏观总体经济的分析;3直接的“总体(总量)分析”。这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宏观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之一。侧重宏观总量,但并不是完全脱离微观,从平均化和代表性角度进行分析,微观分析痕迹不明显。凯恩斯主义不能彻底解决微观问题。总体(总量)经济分析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它直接联系宏观经济状态,反映宏观经济问题的趋势和性质,由此引发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其次认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至少要有这样几个特征:第一,微观经济基础和宏观经济情况要有基本的一致性;第二,微观经济行为要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第三,宏观经济总量要和微观经济变量具有某种合乎逻辑的数量联系。 同时对现有国外教科书中存在价值论的矛盾与倒退等问题提出看法,质疑主观效用价值论的合理性,效用不可度量。现有文献对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阐述如何与宏观经济问题相一致,应该怎样认识“经济人理性”和“理性预期”这类问题。王志伟教授认为理性人假设是重要的,需要关注理性程度问题,理性和知识,市场机制的关系,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及社会理性的关系。完全理性的假定并不符合实际,也不能由此证明基于经济自由主义的理性行为会自然导致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最好例证。如何将微观个量转换为宏观总量面临的问题:个量如何加总为总量,价格和经济结构在宏观分析中的重要性,微观与宏观的不一致如“储蓄的悖论” “减员增效的宏观悖论”等等。完全竞争的市场分析不可靠,建模和数量分析问题。引用20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对学习经济学的人提出过非常精到的建议:要想学习和研究经济学必须要掌握理论、历史和统计这三样工具。如果将最后一项扩展为数学,也还有理论和历史是必须掌握的。只侧重数学显然是不够的。 总之,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新古典经济学所给出的微观基础,充其量只对说明最基本的经济原理具有有限的意义。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学第2章 习题与答案

f 第14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投资折旧净投资存货投资净出口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二、判断题(正确标出“T”,错误标出“F”) 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GDP之内。() 3.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4.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5.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 6.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GDP的一部分。() 7.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8.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9.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10.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GDP 中。() 1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DP中。() 12.政府国防费用支出不属于政府购买。() 13.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的转移支付。()

14.居民购买住房是一种消费支出,住宅是一种耐用消费品。() 15.购买普通股票是投资的一部分。() 16.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 17.总投资和净投资之差就是GNP和NNP之差。() 18.如果一个企业用购买的一台新设备替换一台报废的旧设备,因为机器数量未变,所以企业购买这台新设备不属于投资行为。() 19.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P中。() 20.家庭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中。() 21.国内生产总值是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国外净要素支付后的余额。()22.折旧费用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23.国民生产净值衡量的是在一年内对在商品生产中消耗的资本作了调整后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4.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报酬总和,它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25.居民得到的收入不一定是他们挣得的。() 26.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27.GDP缩减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28.如果两个国家的GDP总值相同,那么它们的生活水平相同。() 29.如果2000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高于1999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那么,我们就知道,2000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一定比1999年的多。()30.在衡量一国人均GDP时,用总产出除以那些实际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劳动力数量。() 31.在甲乙两国产出不变的条件下,将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两国的GDP 总和会增加。() 32.在通货膨胀时,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要高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21章 可贸易和不可贸易商品)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 第21章可贸易和不可贸易商品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可贸易商品(tradable goods) 答:可贸易商品和不可贸易商品是对商品的一种划分,可贸易商品是指参与国际贸易、价格随着国际价格变化而变化的商品;不可贸易商品是指不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其价格由国内供求状况决定,不受国际价格影响的商品。一般而言,此种对一国商品的划分主要是出于理论分析的需要。 联合国产业分类标准(SIC)将商品和劳务主干产业分为以下九种:①农业、狩猎业、林业、渔业;②采矿业;③制造业;④电力、燃气和水;⑤建筑业;⑥批发和零售业、餐饮、旅馆;⑦运输、仓储和通讯;⑧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业服务业;⑨社区、社会与个人的服务。其中农业、采矿业和制造业的商品,通常被认为是最可贸易的商品。 商品可贸易性有两个主要决定因素:第一是运输成本,它是贸易的自然障碍,运费在商品总成本中的比重越低,商品越易进行国际贸易;第二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程度,表现为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即使运输费用很低廉,这些措施也能够阻碍国际贸易。 在有些版本的教材中,将可贸易商品定义为在区域(国家)间的价格差异可以通过套利活动消除的商品,而不可贸易商品则指不可移动的商品以及套利活动交易成本无限高的商品,主要包括不动产与个人劳务项目,其区域间的价格差异不能通过套利活动消除。 2.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PPF) 答: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为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和当时最好的技术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 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当这些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增加一定量的一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整个社会生产的选择过程形成了一系列的产品间的不同产量组合,所有这些不同产量的组合就构成了社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假设一个社会把其全部资源用于A和B两种产品的生产,那么生产可能性边界可用图21-11中的曲线来表示。

第20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doc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消费、投资、货币需求) 一. 名词解释 资本的边际产量决定了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实际利率、折旧率,以及资本的相对价格决定了资本的成本。根据新古典模型,如果租赁价格高于资本的成本,企业就投资;如果租赁价格低于资本的成本,企业就负投资。 企业出于各种动机持有产品的存货:平稳生产、避免脱销、提高经营效率以及工作过程中的产品储备。 存货的加速模型假设,企业持有的存货量与企业的产出水平是成正比的,存货投资的数量取决于产出增长的快慢,存货投资与产出的变动称正比 aY N = N 为存货量,Y 为产量,a 存货占产量的比例 Y a N I ?=?= 存货投资是存货的变动量 二.公式 1.跨期消费 r y y r c c y c y r c y s r c c y s ++=++ ?+-+=????++=-=11))(1()1(21212112221 1 1c 第一期消费 1y 第一期收入 s 储蓄 2c 第二期消费 2y 第二期收入 r 利率 2.消费者跨期消费最优决策条件 边际替代率)1(r MRS +-= 3.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cYL aWR C += WR 实际财富,a 财富的消费倾向,YL 工作收入;c 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4.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1)1(—Y Y Y P θθ-+= P Y 永久收入;θ权数;1—、Y Y 当前收入和过去收入

5.资本实际租赁价格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 a a L AK Q -=1 Q 产量;A 衡量级数水平的参数;a 衡量资本在产出中所占份额的参数;K 资本;L 劳动投入量 () a K K L aA MP -=1/ () a K L aA P R -=1// 6.租赁企业单位资本的成本=) (δπ+-e K i P K P 单位资本价格 i 名义利率 e π预期通货膨胀率 δ折旧率 i -e π=r 单位资本的成本=)(δ+r P K 利息成本;价格波动成本;资本折旧成本 7.货币需求函数 ),(r Y PL M d = d M 货币需求 P 价格水平 Y 实际收入 r 利率 ),,(/W r r L P M e b s d π,= s r 预期股票收益 b r 预期债券收益 e π预期通货膨胀率 W 实际财富 8.消费者持有货币量 2/1)2/()2/(r YF N Y ==平均货币持有量 F ;每次去银行的成本 三.经济模型 1.跨期消费的预算约束 ?+-+=?? ?? ++=-=2112221 1))(1()1(y c y r c y s r c c y s r y y r c c ++=++ 112121 A 点消费者每期消费正好等于每期收入 B 点消费者第一期不消费,储蓄,第二期消费 C 点消费者计划第二期不消费,第二期的收入贷到第一期 预算线斜率为r +11 _ AB 段储蓄;AC 段消费 2.跨期消费的无差异曲线 ①无差异曲线表示使消费者获得同样满足的第一期与第二期消费的组合 ②偏好的非饱和性;离远点越远,代表更好的效用水平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单选题 1.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2.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GDP) B.国内生产净值(NDP) C.国民收入(NI) D.个人收入(PI) 4.下列哪项命题不正确: A.国民生产净值(NNP)减直接税等国民收入(NI) B.国民生产净值(NNP)加资本消耗(折旧)等于GNP C.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

D.个人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直接税 5.王五买了一辆旧车,盖了一幢新房,还购买了一些政府债券,反映在国民收入帐户上,下列叙述哪个正确?() A.他买了一辆旧车,还买了一些政府债券,因此C和G增加了 B.他买了一辆旧车,还买了一些政府债券,因此C和I增加了 C.他买了一辆旧车,盖了一幢新房,因此C和I增加了 D.他盖了一幢新房,因此I增加了 6.下列各项中,能计入当年GDP的有() A.当年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合价值 B.当年拍卖xx作品的收入 C.当年出售债券的收入 D.当年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的收入 7. 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直接税 B.间接税 C.折旧 D.净出口 8.一国的GDP大于GN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9.煤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不对 B.一定对 C.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D.以上说法全对 10.按百分比计算,如果名义GDP上升()价格上升的幅度,则实际GDP将(). A.小于,下降 B.超过,不变 C.小于,不变 D.超过,下降 11.以下哪个不是存量指标()? A.社会财富 B.存货 C.投资 D.资本 12.下列哪项不是要素收入()? A.工人工资 B.居民的存款利息 C.公司对希望工程捐款

曼昆版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七版 课后题及答案精编版

二十三章 1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C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 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C.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 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中的投资,因为销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的存货投资是负的,因而减少了当期的GDP。 C.你买了一个比萨饼。 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非耐用品类中。 D.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E.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答:我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F.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 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NX增加 2.GDP组成部分中的“政府购买”并不包括用于社会保障这类转移支付的支出。想想GDP 的定义,解释为什么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答:因为转移支付并不是要交换现在生产的物品或劳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就像税收和回扣一样。转移支付和税收一样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由于GDP是要衡量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从物品与劳务的生产中得到的收入,所以,不把转移支付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6.考虑以下美国GDP的数据: A.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多少?(注意:增长率是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百分比的变动。 答: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5.86%。 B.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多少? 答: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1.8%。 C.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收入是69654.5亿元。 D.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收入是72419.7亿元。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 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 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势相同。 (2)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 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 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 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最终产品指在核算期内不需要再继续加工、直接可供社会投资与消费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在核算期间须进一步加工、目前还不作为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 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 品. 3.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北方交通 大学考研) 解答: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那里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这. 是因为: 第1页共77页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9章~第21章 【圣才出品】

第19章金融市场与资产价格 一、概念题 1.套利(arbitrage) 答:从广义上来说,套利指利用不同市场中某一方面(如汇率、利率、价格、风险水平等)的差异来获利的活动。其基本方式是在一个市场购进(或借入)某种资产(如货币、商品、证券等),同时在另一个市场卖出(或贷出)同种资产。 具体来说,套利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货币套利,又简称为套汇,指利用不同外汇市场中同一种或多种货币的汇率差异,在汇率低的市场买进,同时在汇率高的市场卖出,以套取投机利润的活动。根据我国外汇管理条例的规定,凡在我国境内的企业或个人采取各种方式,用人民币或物资非法换取外宾、侨民或其他个人和团体的外汇的行为,统称为套汇。②利率套利,又简称为套利,指利用不同市场中利率的差异进行牟利的投机活动。③商品套利,又简称为套购,指利用不同市场中同种商品的价格差异,在价格低的市场买进,同时在价格高的市场卖出,以套取投机利润的活动。④证券套利,指利用不同的市场中同种证券的价格差异,通过贱买贵卖的方式以获取投机利润的活动。目前,由于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交易信息的及时报道等原因,证券套利已基本不复存在。⑤风险套利,又称之为收购套利。 从狭义上来讲,套利特指货币套利和利率套利。 2.面值(face value of pound) 答:面值指债券票面上标明的金额,它是到期日支付给债券持有人的约定价值。企业可根据不同认购者的需要,使债券面值多样化,既有大额面值,也有小额面值。 如果债券的卖价高于面值,称为溢价出售;如果债券的卖价低于面值,则称为折价出售;

如果债券的卖价等于面值,称为平价出售。债券共有的特点就是都具有到期日,要求公司在特定的期限内向债券持有者偿还债券面值。债券面值也相当于公司借款的本金。当然,并不是借钱之后只偿还本金就可以了,在借款期间,公司要定期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利息额是用债券面值乘以利息率算出的。 零息债券发行时是按低于票面值的价格出售,到期按面值收回,其差价即为投资人的收益。息票债券(分期付息债券)的发行人每年需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定额的利息(息票利息)直至债券的到期日,并于到期日偿还确定的最后金额,即债券面值。 3.债券的期限(maturity or term of bond) 答:债券的期限指从债券发行一直到债券到期的时间间隔。企业通常根据资金需求的期限、未来市场利率走势、流通市场的发达程度、债券市场上的其他债券的期限情况、投资者的偏好等来确定发行债券的期限结构。各种债券有不同的偿还期限,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十年,习惯上有短期债券、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之分。一般而言,当资金需求量较大,债券流通较发达,利率有上升趋势时,可发行长期债券,否则,应发行短期债券。 4.统一公债(永久性公债)(consol bond) 答:统一公债又称“永久性公债”,是一种没有偿还期限、定期发放固定债息的特殊债券。其表达式可以简化为P=c/i,其中P表示债券的价格,c表示利息,i表示利率。利用统一公债表达式可以合理地估算出像美国政府的30年期债券之类的普通长期债券的价格。 5.期限(maturities) 答:期限是指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一定时间,期限由事实构成,并以将来确定要

第21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一. 名词解释 二.公式 1.欧文费雪交易方程(新货币数量论、货币主义) ;MV Py = P 价格总水平;y 实际国民收入;M 流通中的货币数量;V 货币流通速度 2.剑桥庇古剑桥方程 k P y kY M == M 对货币的需求量;k 经常持有的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的导数);Y 以货币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 3.费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1, ,,(u Y w dt dP P r r P f M e b ?= ;),,,,,(u y w r r r f P M p e b = M 财富持有者手中的名义货币量;P 一般价格水平;b r 市场债券利息;e r 预期的股票收益率;y 实际国民收入 p r dt dP P =?1价格的预期变动率,w 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的比例,Y 名义收入,u 其他货币需求的变量 4.经济中的可供利用资源 ;K K zf )1()(δ-+ 当期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z 级数状况;δ折旧率 5.卢卡斯总供给函数 )(* ∧ -+=P P y y γ * y 企业潜在的或正常的产量,γ参数;P 价格水平,∧ P 预期价格 预期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离会导致实际产出与经济正常产出的偏离 一个企业 )(*P P h y y i i i -+= i y 企业产量 i P 产品价格 P 反映市场价格状况的总价格水平 *i y 企业潜在正常产量 由于企业不知道价格水平P ;只能对价格水平估计 )(*e i i i P P h y y -+= 企业对价格的估计 )(∧ ∧ -+=P P b P P i e ;∧P 社会中有关机构预测并公布的预测值;b 企业根据经验对预测∧ P 进行调整; b =0,完全相信机构;b =1,企业以自己的产品价格作为对价格总水平的估计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21章~第24章【圣才出品】

第21章衰退与萧条 21.1复习笔记 一、大稳健 20世纪80年代到2007年,是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时期,经济周期呈现宽幅波动。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经济周期波动减弱,这种状态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持续到2007年,所以这段时期被称为“大稳健”时期。 在大稳健时期,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控制。通货膨胀水平在大稳健开始之前被大幅降低,自此之后通货膨胀保持在一个低水平。不幸的是。金融危机冲击以及接踵而来的大衰退彻底结束了经济大稳健时期。 二、大衰退 1.大衰退的含义 大衰退主要是指2007年至2009年之间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大衰退始于美国房地产市场,不断深化并传播到全球,从金融市场传递到商品和服务市场,导致房地产和股票价格暴跌,失业率飙升,失业持续期变长,经济陷入衰退。 2.大衰退的产生过程 大衰退的故事始于美国房地产市场,大量的低成本抵押贷款,特别是给那些收入太低而不足以支付所购买房屋者的贷款,导致了房价的疯狂上涨。只要房屋价格继续上涨,房屋所有人就能通过再融资偿还最初的抵押贷款。但是,一旦房价停止上涨,房屋所有人将只剩下他们难以偿付的贷款,而且不能再融资。 过去,银行提供抵押贷款,然后接收还款直到贷款全部被还清。如今,大部分银行通过

抵押贷款证券化在金融市场卖掉了抵押贷款。在理论上,这有助于释放银行资产、提供更多的贷款并在更大范围内分散风险。但实际上这些证券的运行情况却是灾难性的。 只要房地产价格保持上涨,所有这些都会正常运行,而一旦房地产价格泡沫破裂,整个房地产赌局将崩溃。房地产市场的崩溃迅速导致银行的抵押贷款无法得到偿还,抵押贷款证券化受阻,金融市场遭到冲击,一段时间,金融市场几乎冻结。 由于全球金融市场相互渗透,金融灾难迅速传播到全世界,当金融市场冻结时,为商业库存融资或获取汽车贷款将变得困难,经济衰退传递到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从而导致了一场全球性的大衰退。 三、大萧条及其不同解释 1.大萧条的含义 大萧条指1929年至1939年之间发生的全球性经济大衰退,是以商业和经济运营普遍衰退为特征的一种经济状况。这次经济萧条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农业衰退由于金融的大崩溃而进一步恶化,其影响比任何一次经济衰退的影响都更为深远。 在全球范围内,经济衰退造成大规模的持续失业;资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中都带来了出口和国内消费的锐减;这场灾难还使中欧和东欧许多国家的制度遭到破产。 2.对于大萧条发生原因的解释 (1)凯恩斯的解释 凯恩斯认为30年代经济增长的崩溃是投资机会的枯竭和投资需求下降的结果,认为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如果放任不管,将必然会在运行中陷入萧条。因此,需要积极的运用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来减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如果衰退显示出有恶化成萧条的迹象,就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和增加政府支出,从而阻止或减缓萧条。 凯恩斯对大萧条的解释的本质,包含在简单的总需求模型中。如图21-1所示,在大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1.假设甲、乙两个消费者按照费雪的跨期消费模型来进行消费决策。甲在两期各收入1000元,乙在第一期的收入为0,第二期收入为2100元,储蓄或者借贷的利率均为r。 (1)如果两人在每一期都消费1000元,利率为多少? (2)如果利率上升,甲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 (3)如果利率上升,乙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 解答: (1)甲在两期各收入1000元,在每一期都消费1000元,每期消费等于每期收入。 乙在第一期借了1000元用于消费,而在第二期用1100元的收入偿还第一期1100元的贷款本息,剩余1000元用于第二期消费。可以用乙的实际选择预算约束来解出利率 1000+1000(1+r)=2100 r=10% (2)利率上升导致甲现期消费减少,未来消费增加。这是由于替代效应:利率上升使他现期消费的成本高于未来消费,即利率升高使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如图20—1所示,在利率没有上升时,甲的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A点,他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消费都是1000元。利率上升后,消费者均衡点变动到B点,甲第一期的消费将低于1000元,第二期的消费将高于1000元。 图20—1 在新的利率下,通过无差异曲线可知,甲的境况变好了,即甲的无差异曲线从U1上移至U2。 (3)利率上升后,乙现期消费减少了,而未来消费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他同时面临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由于现在的消费更贵了,他决定减少消费。同样由于他的收入都在第二期,因此他借钱的利率越高,收入就越低。如果第一期消费为正常物品,就会使他更加坚定地减少消费。他的新消费选择在B点,如图20—2所示。在较高的利率下乙的境况变坏了,因为

21第二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只读]

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第5版) 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主讲教师:郑炳

21.1本章框架结构图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消费理论 跨期消费决策模型 消费的随机游走假说投资理论 企业固定投资 住房投资 存货投资 货币需求理论 资产组合理论 鲍莫尔-托宾模型

21.2重难点解读 一、消费理论 宏观经济学中,消费是指一国居民对本国和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它是总支出的最大组成部分。 1.跨期消费决策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关于理性消费者如何进行跨期选择的理论模型,说明消费者所面临的约束和具有的偏好怎样共同决定了他们的消费和储蓄方面的选择。

(1)跨期预算约束与最优消费选择 假定消费者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用和分别表示消费者在第一个时期的收入和消费,用和分别表示消费者在第二个时期的收入和消费。再假定消费者有机会进行借贷或储蓄,因此他在任何一个时期的消费都可以大于或小于那一时期的收入。 1y 1c 2y 2c

第一个时期的储蓄或借贷:(表示储蓄, 表示借贷),第二个时期的消费:,其中为实际利率。因此,可以得到消费者的跨期预算约束为: 跨期预算约束表明,当利率大于零的正常情况下,未来消费和未来收入可以用这个因子进行贴现。跨期预算约束线可以用图21-1来表示,它是一条斜率为的一条直线。 11 s y c =?0s >0s <()221c r s y =++r 221111c y c y r r +=+++()1r +()1r ?+

图21-1 跨期消费的预算约束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doc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总分:102.5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8,分数:18.00) 1.生命周期假说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久收入假说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机游走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托宾的q理论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金流量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跨期消费预算约束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企业固定投资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资本存量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永久性收入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李嘉图等价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存货投资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资本存量调整的可变加速模型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广义货币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鲍莫尔—托宾的平方根公式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有效市场假说 (分数:1.00)

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七版)曼昆-名词解释(带英文)

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七版)曼昆-名词解释(带英文)

宏观经济学原理曼昆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影响。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 消费(consumption),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投资(investment),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净出口(net export),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生产。 真实GDP(real 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总之,名义GDP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真实GDP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消费物价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生产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运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指数化(indexation),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宏观经济学第9章习题及答案

第9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名词解释 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准备金比率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乘数货币政策乘数 二、判断题(正确标出“T”,错误标出“F”) 1.紧缩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2.预算赤字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用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 3.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左移。()4.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主要通过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和税收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 5.当政府同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均衡国民收入一定会下降,均衡的利率一定会上升。() 6.减少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比率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 7.由于现代西方财政制度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所以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来干预经济。() 8.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是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而不是所有商品价格固定不变。() 9.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是稳定收入水平,但不稳定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 () 10.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数量与最初的存款和法定准备金比率都成正比。() 11.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

12.当一个国家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政府只能通过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加以遏制。() 13.在西方发达国家,由财政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 14.当一个国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5.凯恩斯主义者奉行功能财政思想,而不是预算平衡思想。() 三、单项选择 1.下列哪种情况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国民收入?() A. 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平缓 B. IS曲线垂直而LM曲线平缓 C. 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峭 D. 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平缓 2.下列哪种情况“挤出效应”可能会很大?() A.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而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C.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而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3.挤出效应发生于下列哪种情况?() A. 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B. 减少政府支出,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C. 增加政府支出,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 货币供给增加,引起消费支出增加 4.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使均衡国民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