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纲要课件(终极修订版)最完整

语言学纲要课件(终极修订版)最完整

语言学纲要课件(终极修订版)最完整
语言学纲要课件(终极修订版)最完整

语言学纲要

叶蜚声 徐通锵 主编 仝国斌 主讲

每一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洪堡特

引子

英国诗人T.S.Eliot :

纵使被迫研读不感兴趣的科目,你仍然会获得真正的学识和教养,因为强迫自己对缺乏悟性的科目感兴趣,是教育的一部分。 亚里士多德曾断言物体越重,下降速度越快。后来伽利略用实验推翻了它。其实在伽利略之前,就有人指出这个结论会引起逻辑矛盾。把一重一轻两个物体绑在一起,一方面,总重量增加,下降速度会更快,另一方面,轻的那部分因为速度慢,会拖住重物体的下降运动而减慢它的速度(降落伞原理很清楚地说明这一问题)。这两个合乎逻辑的结论是互相矛盾的,因此亚氏的结论为错。证毕。

蚂蚱和蜻蜓

一只蚂蚱和一只蜻蜓栖息在同一片树叶上。

“别看咱们躺在一起,其实咱们俩不一样。”蜻蜓说。

“哪儿不一样?”蚂蚱问。

“我是益虫,你是害虫。”

“谁定的?”

“人。”

“为什么?”

“我吃蚊子,你吃庄稼。”

“为什么吃蚊子就是益虫,吃庄稼就是害虫?”

“蚊子吃人血,人吃庄稼。”

“这个世界是围着人转的?”

“是。”

“我觉得不是。不信?咱问问上帝。”

蚂蚱掏出手机给上帝打电话。上帝答复说地球是大家的,是属于所有生命的。

“怎么样?”蚂蚱问蜻蜓。

“那个…‖

语言学,为什么可以当作一个学科?在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里面,为什么设置语言学概论这样一门课?

理由一:

因为在世间各种各样的事物、现象当中,语言是极富特点、极为独特、极为复杂的一种现象。古往今来,古今中外,语言都是人们饶有兴味谈论的世界上最有趣的话题之一。

《吕氏春秋·重言》中有这样一个著名的例子:

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桓公怪之。……少顷,东郭牙至。……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对曰:“然。”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故言伐莒?‖对曰:“臣闻君子善谋,小人善意。臣窃意之也。”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对曰:“……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君呿而不唫,所言者莒也。”

按:呿,音qù,张口貌;唫,音jìn ,闭口貌。

现在,我们也经常注意到各种语言问题:

“我现在宣布,人是害虫。” “为什么?” “人和蚂蚱抢庄稼吃。” “啊?” “你也是害虫。” “为什么?” “你帮人,帮害虫的东西当然是害虫。” “这……‖ “依我看,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生命对别的生命来说都是害虫。” “照这么说,地球上没有益虫了?”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在上帝那儿都是益虫。” 休息够了,蜻蜓继续吃蚊子,蚂蚱继续吃庄稼。

比如下面的句子,词序排列不同,意思变了:

女人、一般、的、不、喝、酒女人一般的不喝酒。喝酒的女人不一般。

女人不喝一般的酒。女人喝的酒不一般。一般的酒女人不喝。一般的女人不喝酒。

学习外语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语言问题:books

Looks

英语:-s

Jack’s

可见,在与其它事物的对比过程中,语言极具自身特点,我们能够为它建立一个学科,并将其作为这个学科独特的研究对象。

理由二: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人们在讨论语言问题的时候,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术语。如:汉语分析音节的时候,使用到的声母、韵母、声调等,如在探讨语法的时候,用到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性、数、格、主谓结构、动词句、疑问句等,如在探讨词义的时候,用到的义素、义位、义丛等。总之,语言学这门学科的建立,符合现代学科建立的最基本的条件——

1.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

2.有自己独特的术语和范畴。

课程学习方法

英国教育家纽曼在他著名的《大学的理想》中提出:

大学的职责就是提供智能、理性和思考的练习环境。

1.学会动态阅读。

将诸多知识点存于脑子里的一个根目录下,即这一章节涉及到多少概念,这些概念是怎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概念又因哪些特征的不同分出不同的次概念,每个概念的范围及效能尺度等。然后将所有章节的概念联系到一起,你会觉出为什么这些不同性质的概念会揉合为一个整体了。比如说语音的变化引起的词汇变化,词汇的变化也会引起语音的变化,语音和词汇的变化会引起语法的变化,反之亦然。

修辞也跟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语言要素密切相关。

2.知识点。

指把这些概念融为一起的章节内容,可大致分出重点和难点。知识点的学习要注重理解记忆。切忌朗读记忆,应一边看一边想,反复看反复想,看的是相同的东西,想的可能就不一定完全相同了。别轻视这个不完全相同,很可能是你把相关问题联系起来看了。这就是有机地学习,也是动态的学习。动态即联系,纵向的或横向的。要注意重点问题是从哪些方面论述的,用的材料是什么。

3.分析方法。

要知道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诸章节中各有哪些分析方法,这些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及优缺点等。

参考文献

近五十年来语言学的发展(上、中、下) 周流溪《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3、4、5期

西方语言学流派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现代语言学流派冯志伟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主编中华书局 1963

语言学概论李宇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导言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动物”的语言:简单、零碎、模仿、本能。

世界上已查明的语言或方言约有5500余种。经确认的独立语言为2790种,其中70%没有相应的文字。经过分析研究的语言只有500种左右。

语言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语言的结构及演变规律(共时和历时)。

语言系统

我们的语言观

言语机制

二、语言学发展过程

1、语文学阶段

一般将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以前的历史时期称为传统语文学时期。当时语言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阐述经典中的“微言大义”,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经典著作,其主要任务是给古代流传下来的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所以称之为传统的语文学。

三个源头:古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古中国

古印度:约前1500年,印度就有了梵语的宗教典籍《吠陀》(Veda)。公元前4世纪《波尼尼语法》。

古希腊:公元前3世纪柏拉图区分动词和静词,亚里士多德《修辞学》区分八种叙述成分。

公元前1世纪狄奥尼修斯 ·特拉克斯( Dionysius Thrax)写成了希腊语的第一部语法专着的《语法术》。

公元2世纪,另一位语言学家狄斯考鲁(Apollonius Dyscolus)写出了又一部语法专着《论句法》。

古希腊的语法研究,奠定了西方传统语法的基础。

古罗马人——拉丁文法——传统语法体系

古罗马公元1世纪,瓦尔罗《拉丁语研究》

后来的漫长年代中,不仅拉丁语法一直沿用这一体系,其他语言的语法描写也都采用这一体系。到了18世纪初,几乎所有的欧洲语言都有了自己的语法,都是以这一体系为模式的。直到8世纪末,中国第一部语法专着《马氏文通》采用的也是拉丁语法的体系。

中国

上古时期: 早在公元前3世纪,《荀子?正名篇》就提出语言“约定俗成”的主张,汉代先后出现了《尔雅》、《方言》、《说文》和《释名》四大语言学著作。

中古时期: 这一时期被称为“韵书蜂出”的时代,出现了《切韵》、《广韵》等一批音韵学著作。

近古时期: 全面发展的时期,以段玉裁、王念孙为代表的干嘉学派,在音韵、训诂、文字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的突破。

总之,中国古代的语言学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小学”传统,“小学”就是指的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方面。

评价:语言学的兴起——需要

古印度、古希腊的语法研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为研究古书服务的,只涉及古书语言中的某一方面的现象,所以后人把古印度、古希腊的语法称为语文学。我国汉代的语言跟上古三代已经有所不同,所以汉代人想读懂古书,首先就有一个文字释义的问题。这就要解释古书

中的字义和研究字义的演变,由此而建立了“训诂学”。“训诂学”主要是解释字义的,但有时也涉及语法现象和其他语言现象。分析古代汉字的结构及其意义的学问叫做“文字学”,研究汉字读音情况及其发展的学问叫做“音韵学”。

语文学还不等同于今天的语言学。一方面,古代研究语言,多以经典著作也即古代的书面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方面,古代学者研究语言的目的是为了阐释经典中的微言大义,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其内容。例如古印度语言学是为了传播和阅读古代印度的宗教颂歌《吠陀经》,古希腊的语言学则从哲学的角度研究语言,语言学研究工作主要是由哲学家来承担的。中国的小学,更是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的,是“经学的附庸”。因此,语文学的历史虽悠久,但由于其研究的局限性,在古代并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盛行于19世纪

发现不同语言间的亲属关系,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特征。

以琼斯1786年发现梵语、希腊语、日耳曼语间的联系为其开始的标志。

代表人物:丹麦的拉斯克(R·Rask):《古代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

德国的格里姆(J·Grimm):《日耳曼语语法》-格里姆定律

葆朴(F·Bopp):《梵语、禅德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古斯拉夫语、峨特语和德语比较语法》

评价:在语音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使语言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偏重于历时的语言研究,忽略了共时分析。

为语言而研究语言历史比较法

欧洲人发现印度梵语的结构与远在欧洲的希腊语、拉丁语、日耳曼语等相似。企图找出其语音对应规律,这已经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了。

生物学蓬勃发展,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物种变异的比较研究方法为很多学科所仿效。语言学家吸收和使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梵语与希腊语、拉丁语、日耳曼语等关系,创造了历史比较法。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一是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二是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语言间的对应不能是个别的、零星的对应,而是成系统的对应才能够成为亲属语言。正如丹麦拉斯克所说的:“必须有条理地研究一种语言的总体结构,不可只挑选几个细节或词汇来与另一种语言比较”,强调“语法的同一性”。

3、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盛行于20世纪前半期

以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发表为其开始标志。

主要观点:

(1)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认为语言是抽象的语法规则系统和语汇系统,言语是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章。

(2)将共时性的研究和历时性的研究区分开来。

(3)认为语言符号在构成关系系统时存在于两种关系之中,即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中。

(4)认为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每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结构和规律;语言的个别单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与其它单位相对立、相区别中存在。

评价:把语言学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狭窄范围解放出来,使语言学研究重心从历时转到共时,开创了语言学研究的新时期。

索绪尔对共时语言学即描写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来涌现出的各种学说和流派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他的影响。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又发展出三个主要的结构主义学派:

(1)布拉格学派(结构—功能学派): 强调语言是一个功能体系。在国际语言学会上公开音位学观点,代表作《音位学原理》。代表人物:马泰修斯、雅科布逊

(2)丹麦学派(哥本哈根学派): 强调语言是完整的符号系统,符号是表达方式和内容的综合体。成立哥本哈根语言学会,创办《语言学学报》。代表人物:叶姆斯列夫、布龙达尔等。

(3)美国的描写语言学派: 结构语言学中发展最完善,最重要的一个学派,其先驱是鲍阿斯(Franz Boas)和萨丕尔(Edward Sapir)→强调对语言作客观的共时描写:重要人物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 →代表作《语言论》——是该派的奠基之作→“布龙菲尔德时期”。此外,还有日内瓦学派、伦敦学派、莫斯科学派等小的学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优点和缺点:

(1)优点:强调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不能孤立地研究,要从各成分间的关系,结构的分层符号系统作整体性认识;注重对立成分的分析,影响很大。

(2)缺点:后来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死胡同,过于追求形式,忽视了语句的具体内容。将形式和意义割裂开来。只能描写语言事实而不能解释原因。

4、当代语言学阶段

A、转换生成语言学——盛行于20世纪后半期

以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发表为其开始标志。

主要观点:(1)不仅描写语言行为,还要研究体现在人脑中的认知系统和普遍语法。

(2)人具有语言习得机制,大脑能自动创造和理解句子→揭示这些规则。

(3)语法是生成和描写句子的规则系统→由句法、语音、语义三平面组成。

(4)采用现代数理逻辑的形式化方法,根据有限的规则演绎无限的句子。

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优点:

这种学说适合计算机的应用,克服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只重表层结构忽视深层结构的不足。为语言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子和方向,促进了认知科学的发展;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特别是人机翻译和对话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乔姆斯基在标准理论时期用数学模式推导的语言的深层结构:

B、系统功能语言学

由英国语言学家弗思教授开创,后来由他的学生韩礼德教授继承和发展,形成现

在人们称之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学派,代表作是《语法理论的范畴》。系统功能语言学

不是一种统一的理论,只是一股学术思潮。

C、认知语言学

21C是认知语言学的世纪。研究中人们发现,语言符号及句法结构的形成与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存在相似性,由此促动语言学功能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这一方向越来越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

三、语言学课程的性质及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研究的内容:

(1)语言的基础研究(个别→一般)。

普通语言学对汉语等各种不同的语言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归纳、概括出人类语言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同时又给具体语言的研究提供方法论。

(2)语言的应用研究(语言教学、语言使用、语言政策)。

(3)语言的交叉研究。

——社会科学的伙伴:社会学、文化学、地理学、哲学、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教育学等等。

——自然科学的伙伴:数学、病理学、神经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等。

语言学的各种研究虽有层次和类型的差别,但无高下之分。过分地夸大某种研究的重要性而轻视甚至排斥另一种研究,都不利于语言学的健康发展。

语言学的分类:

《导言》思考练习

1、为语言而研究语言是使语言从附庸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科学的重要因素。请问语言学发展过程中的哪个阶段算得上是为语言而研究语言的?任何理论必有一个起始点,是什么因素促动人们为语言而研究语言的?

2、共时和历时的研究区分是谁首先提出来的?其代表作是哪一部?你认为共时描写与历时解释是否具有辩证关系?

3、中国第一部文字学专着是哪一部?“小学”最初肇始于文字学吗?

4、我国的壮语、布依语、傣语、土语等是来源于侗傣语支的亲属语言,以这几种语言为研究对象,叫侗傣语言学。问,这种研究应该属于具体语言学还是普通语言学?

5、“分布”朱德熙先生解释为“一个词在更大一级语言单位中占据的语法位置”,通常的例证是实词用作句法成分。虚词其实也有分布位置的差异。如汉语中的“的”,一种观点认为“的”的分布显示出一种方向性:总是同后置成分更和谐:

(1) a. 一个怎么样的人? b. 怎么样 (的) 一个人?

(2) a. 他说了我(*的) 三天(的) 坏话。 b. 他说了三天(*的) 我的坏话。

―的‖的上述分布特点使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人类语言中最明显的方向性倾向----信息流的自然方向:

什么 > 做什么/怎么样指称 > 描写

较大的确定性 > 较弱的确定性较旧的信息 > 较新的信息

“的”同靠后的成分更和谐的分布特点都可以用“的”标记着描写性、不确定性和新信息这一说法去解释。例如(1a) 的“怎么样的”倾向于解读成“内在人格”,而(1b)中的“怎么样(的)‖倾向于解读成“外表特征”。内在人格不如外表特征容易确定,反映了“的”同“不确定性”的密切联系。

其他一些有关现象也能用“的”的这一基本性质去解释:

a.我妹妹

b.我的妹妹 a.我女朋友 b.我的女朋友

a. 主要(的) 两个问题

b. 重要*(的) 两个问题 a. 三张(*的) 纸 b. 三大张(的) 纸

如“我妹妹”只能指一个妹妹,而“我的妹妹”可以指多个妹妹。“多个妹妹”的确定性不如“一个妹妹”,所以必须带“的”。又如“我女朋友”是实际存在的女朋友,而“我的女朋友”可以是想象中的未来的女朋友。想象中未来的女朋友不如实际存在的确定,因此要求带“的”。“主要”仅相对“次要”而言,而“重要”相对“不重要,很重要,最重要”等等程度而言。后者作定语反映了更复杂的选择,确定性不如前者,因此要用“的”。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字”是中心主题,“词”则在许多不同的意义上都是辅助性的副题,节奏给汉语裁定了这一样式。 -------赵元任(1892-1982),代表作《中国话的文法》、《语言问题》等。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和说话

说话不等于语言。“用汉语说”“用英语说”这些说法已隐含语言与说话的区别和联系。这里“汉语、英语”就是“语言”,而“说”就是说话的行为。语言是用来说的,如不说就会消亡。我国历史上某些民族的语言如鲜卑语、契丹语、女真语等,由于说这些话的人后来融入汉语社团而消亡。

语言的存在必须以说话为前提:

材料一:抗战时期,山东的青年农民刘连仁被日军抓到日本当劳工,后逃入北海道的山林中穴居,没有说话的需要,因而他的语言能力也就日渐衰退而不会说话。在他穴居的第13年,他看见一条船,想喊一声"船"求救,但舌头不听使唤,转动不灵,喊不出"船"的音来。他意识到失去语言能力的危险,将来遇救,也无法说明自己的来历。于是,他张嘴训练舌头的弹性,以顽强的毅力学说话,最后才慢慢地说出:"我叫刘连仁,我是中国人,山东高密县人。我是民国三十三年抓来的劳工……"

这说明,语言好像是一种工具,需要人去用,不用就会“生锈”、就会“退化”和消亡。

材料二: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

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她直到死也未能真正学会讲话:4年内只学会6个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7年时才学会45个词并勉强地学几句话。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一事。

这说明,一个正常的人,如果没有社会作为前提条件的话,他仍然不能掌握语言。

18世纪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里提供了这样一个例子——

巴尔尼巴比有三个饱学之士研究如何改造本国语言,他们建议取消语言中所有的词汇,这样会对健康有利,因为说话时都会对肺部产生影响;而且可以更精炼地表达思想。因此,谈论一件事情的时候只需要把所需要的东西带在身边就可以了。所以,“我常常看到两位学者被背上的重荷压得要倒下去,像我们的小贩一样。他们在街上相遇的时候,就会放下负担,打开背包,谈上整整一个钟头。谈完话后,才把谈话工具收起,彼此帮忙把负荷背上,然后才分手道别。”但是老百姓们纷纷反对,因为他们要求有像他们祖先一样说话的自由。

可见,没有语言,正常的社会活动几乎无法进行。

语言、说话、话三者之间的关系:

说话是一种复合现象,至少可以分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张口说话的动作,称为言语动作或言语行为;第二个方面是说话所使用的一套符号,由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子系统构成,称为语言;第三个方面是说出来的话,称为言语或言语作品。这是语言、说话、话三者之间的关系。

说话=A行为(说)+ B工具(符号)+ C结果(话)

1.语言、言语及其形式

言语的两种形式: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

外部言语是指说出来或写出来的可使别人感知的话,内部言语是指没有说出来的内心的话,它们都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

外部言语与内部言语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交际功能。

语言的两种形式:口语和书面语。

口语是对口头言语的抽象概括,书面语是对写出来的言语的抽象概括。

区别:(1)两种载体:语音、文字;(2)词语和句法结构:口语用词通俗,句子简短,结构松散;书面语用语文雅,句子较长,结构严谨。

联系:一种语言可以没有书面语,但不可能没有口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从口语中不断吸取营养成分,而且自始至终要受到口语的制约。书面语较好地克服了时间和空间对语言的限制,而且有利于规范化。通过对书面语的规范,就有可能形成民族的标准语,或称为“文学语言”,从而又反过来促进口语的发展。

2、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具体性与抽象性;无限性与有限性。

联系:一方面,语言存在于言语当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另一方面,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行为和结果。

运用

语言言语

概括、约定

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第一,语言是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分化统一而分化统一,可见,语言绝不是自然现象。

第二,从语言的音义关系可以看出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由一定的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是天生的,世界上的语言就应该是一样的,没有区别,而实际上世界上不但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还有众多的方言。

第三,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社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在语言中反映出来,可见语言不是自然现象。

语言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有两种,一是经济基础,二是上层建筑,它们都无法涵盖语言。

经济基础就是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就是在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等的总和。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语言不由经济基础决定, 不随经济基础变化, 也不只为某一经济基础服务。语言的生命长于任何一个上层建筑。语言与社会生产直接联系, 活动范围比上层建筑广阔得多。

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社会相互沟通的手段

听觉的:如语言、音乐、汽车的笛声、自行车的铃声、上下班的钟声、进军的号角声、协调步伐的哨声等;

视觉的:如文字、图画、电报代码、化学符号、数学公式、统计图表、旗语、手势、舞蹈、交通指示灯、古代的烽火、各种商标、袖章、徽标等;

触觉的:如盲文、握手、抚摸、拥抱、接吻等。

在这些众多的沟通手段中,语言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其他的交际手段,要么携带的信息有限,要么适用的交际领域有限,要么使用起来要凭借其他的条件。而语言可以负载的信息量几乎是无限的,几乎适用于一切生活领域,而且只要具有下常的发音生理条件和必备的神经心理条件,就可以自由运用它。

距离

大师问他的弟子:“为什么在愤怒的时候我们会大声喊叫?为什么在烦恼的时候,我们要彼此喊叫?”

一名弟子说,“因为我们不够镇定,所以彼此喊叫。”

“但是,为什么当另一个人就在你旁边,你还是选择喊叫呢?难道不能以柔和的语气跟对方说吗?”大师继续问道。

弟子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但没一个让大师满意。

大师解释道:“当两个人带着愤怒情绪的时候,他们的心和心距离很远。为了填补这段距离,他们必须喊叫,这样彼此才能听到。他们越是愤怒,心和心的距离就越远,他们只能更大声地喊叫,那样他们才听得见。”

大师再次问道:“当两个人相互爱慕,会发生什么呢?他们不需要彼此喊叫,只要轻声交谈,那是因为心与心的距离变近了。当他们彼此爱得更深,又会发生什么呢?两个人相爱的时候,他们的心靠得更近,他们甚至不需说话,只要看着对方,就够了。”

结论:交际方式不只语言符号一种,特定的情境下其他交际方式甚至比语言来得更好。其次,言为心声,语言的表达效果离不开使用者、使用环境等。

非语言的交际工具尽管可能有非凡的表达效果但远不能与语言相比:

第一,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无论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都无法与语言相比。因为它们都要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

需要注意:非语言的交际工具都是有各自的优点的。如文字可以跨越时空的局限,使得文化、知识流传久远。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元好问·摸鱼儿)

h = 领航员在船上 i = 调整航线至左舷

j = 火灾,保持距离 k = 期望对话

l = 你必须立即停止 m = 我已经停止(另外可表示:船上有医生)

人们是怎样运用语言来进行交际的呢?

(1)编码(encoding)。说者为了传达某种信息,首先需要在语言中寻找恰当的词语,并按照语法规则把这些词语编排起来,组成正确的句子。(2)发送(sending)。编码完成,通过发送器(发音器官)把语言形式输出。

(3)传递(transmission)。语言形式一旦输出,语义内容即附着于语言形式进行传递。

(4)接收(receiving)。口语交际中接收器是听觉器官。

(5)译码(decoding)。听者把接收的语言形式“还原”为语义内容,从而理解说者所传达的信息。

编码和输出属于说者,接收和译码属于听者,传递不属任何一方。语言就是在人们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实现其交际功能的。

思考: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最常见的定义,但这一定义着眼于语言的社会功能,没有涉及语言本身的构造和性质,因而也难以说明它何以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原因。

徐通锵先生在后来的《语言学是什么》一书中根据对语言性质的认识,将语言定义为人类认知现实的编码体系,或者说语言是现实的编码体系。因为用语言进行交际,实质是人们交流对现实的认识,协调彼此在适应环境、征服自然、进行社会活动的行为,以期取得最佳的成效。现实、人们对现实的认知和语言三方面的关系如下:

编码用码

现实-----------------语言·思维------ ----------------- 现实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一、思维离不开语言

思维的三种类型:

技术思维——是指从事某项技术活动(如驾驶车辆、修理机器、打球跳高等)时所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所凭借的思维工具是现场情景。

形象思维——是指文学艺术创作时所进行的思维。形象思维所凭借的思维工具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反映之后所呈现的形象。

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进行的抽象思维。概念、判断、推理是由词语、句子乃至篇章构成的,因此,逻辑思维所凭借的思维工具是语言。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谁先谁后的问题?

A同时论以德国的洪堡特和英国的华生为代表。忽略了非语言的思维。

B独立论以柏拉图为代表。

C先后论以洛克和爱因斯坦为代表。其中,洛克的“白板”说最有名(主张认识来源于经验的一种哲学思想。西方哲学家用它来比喻人类心灵的本来状态像白纸一样没有任何印迹。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思维应当先于语言产生,但是语言一经产生,语言就和思维紧密相连,成为思维的工具。

语言和思维的联系

(1)逻辑思维必须以语言为工具。

(2)语言单位的意义是由逻辑思维所赋予的,语言所具有的层级关系、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与逻辑思维的活动模式相契合。

二者互相依存。思维是语言通向现实的桥梁,而语言则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

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思维能力指能不能认识现实,这一点不同的民族没有什么差异,即思维能力是全人类相同的,而思维方式是指如何实现这种能力,这一点不同的民族是不一样的,即思维方式具有民族的特点。

何以知道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回答是:靠语言。

语言和思维的区别

(1)职能不同。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其职能是认识世界,反映世界;而语言则是交际工具,其基本职能是沟通思想,传递信息。

(2)本质不同。思维是人有意识的一种思维活动,但是参加这个活动的工具和这个活动自身并不是一回事。

(3)性质不同。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也是全人类共同的,但是语言具有明显的民族性特点,不同的民族语言也不相同。

思考:世界上的语言不同,那么各民族对世界的分析也不同。这是有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the Sapir – Whorf Hypothesis )。

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

儿童语言学习是指人类个体生下来所学习的第一种语言,又称第一语言学习或母语学习。或叫第一语言获得或第一语言习得。

语言习得理论: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儿童的语言获得过程大体上是相同的:

1咿呀学语阶段几个月 2独词句阶段一岁半左右

3 双词句阶段两岁左右

4 电报句阶段三岁左右

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孩子学话中的关键两步。

儿童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也体现了认识发展的过程:

1、独词句(由具体到概括);

2、两个词的组合(抽象和分析);

3、造句(逐渐掌握词与事物的联系,词与词的组合规则)。

"我向思维":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瑞士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1896-1980)认为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重演了人类的认识发展史。他把儿童思维发展过程概括为一种不断地自我中心化和不断地打破自我中心化的过程。婴儿首先会把他周围的世界看成是他可吮吸的世界,不久,同一个世界又被看成是他所看见的世界,他所听见的世界等等。婴儿虽然没有自我意识,但婴儿有大脑,也进行思维,只不过他有自己特殊的思维方式,把世界同化为自我。婴儿已经注意着周围的事物,不断从外界吸取信息、并形成感觉,但是,他的思维是不自觉的、无目的的,他无论做什么事都是无目的,只有当他得到一个有趣的结果时,他才想到去重复这个活动,婴儿就在这种循环反应中模仿着别人的动作或客体的运动。然而,婴儿之所以模仿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向思维”是由情感支配的,而理智的思维是由概念组成的。可见婴儿的思维发展必然会从无意识的自我中心状态演变为脱离自我中心状态。科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类似的过程(尝试和试误),天文学上“地心说—日心说—宇宙中心说”的不断更替的过程就是突出的一例。

如此,婴儿学话的过程也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思维发展的过程。

三、思维不能离开语言的实验根据

1.人的大脑是有分工的。左半球掌管逻辑思维,右半球掌管技术思维。左半球如受损伤,会造成语言障碍;右半球如受损伤,手脚就不听使唤了。所以有的脑梗塞患者要么反应迟钝,要么四肢瘫痪,就是这个道理。两半球均具备形象思维的能力,因为均可以感知事物。

2.大脑两半球分工的专业化以孩子熟练使用语言为标志,与学话的过程一致。学话的过程体现了认识过程,也就是说,语言与思维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说某人有幼儿的智商,是指他的大脑两半球的分工尚未达到专业化的程度;说狗通人性,无非是狗比其他动物的大脑在分工方面好一些而已。但动物大脑均没有明确的分工,只有感性直观思维,它们只会对外界事物做出各种本能的反应,缺乏像人那样的专门掌管语言的大脑机构,当然也没有复杂的发音器官。人如果大脑没有分工,就是傻子。

四、关于聋哑人的思维

1.聋哑人大脑有明确的分工,具备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技术思维能力。而语言并非思维的唯一工具,因此聋哑人完全可以凭形象思维和技术思维两种方式来感知、认识外界事物。有的聋哑人属后天残疾,还可以凭视觉阅读文字材料,进行逻辑思维。

2.感知、认识事物的方式不同。聋哑人根据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形成对于外在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形象、知觉和观念,而听觉获取信息的范围要远远大于视觉等感觉获得信息的范围,因此失去了听力的聋哑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较诸常人肯定会受到影响。如先天聋哑人掌握抽象词语和语法规则的能力明显地要低于儿童。

把正常人与聋哑人进行比较,反而可以得出语言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思维工具这一结论。聋哑人由于不会语言,思维受到很大的限制,很多比较抽象的意思无法得到准确的表达,也无法自如地表示以往喜怒哀乐的经历,更难展望今后的畅想。

五、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思维的共同性是指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是全人类共同的,并不因民族的不同而异。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凡是正常的人,不管他属于哪个民族,他的大脑都有这种机能,都能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都有运用这些思维形式按照思维规律认识世界的能力。思维的规律也是全人类共同遵守的。

语言具有民族性。不同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子系统中都有自己的特色。如[b][p]在汉语中是/p/音位的两个条件变体,但在英语中却是两个不同的音位,二者有清浊(带音和不带音)的区别,相同情形的还有[k]和[g]、[t]和[d]。

六、人类思维在机器中的再现

计算机也可以传送、接收甚至理解、表达自然语言的各种信息,或者说人和计算机之间可以通过“语言”来沟通,这就是“语言信息处理”。

计算机不可能“天生”就懂得人类语言,而必须靠人来教会它怎么处理语言,这个“教”就需要利用语言学研究的成果。因此信息处理也是语言学的应用或现代意义上的应用语言学的重要内容。

已实现的信息处理技术。

(1)文字处理: 拼音输入、字形输入、笔画输入——用键盘字母信号与内码联系

手写输入、投影输入——用图形信号与内码联系

语音输入——用语音信号与内码联系

(2)文本检索: 只要提供给计算机一定的文字信息,如人名、著作名、刊物名等,计算机就可以自动进行检索和分类统计。

(3)语音识别与合成: 语音识别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听觉器官的反应来接受语言信号并作出回应动作或给以语言答复 。

语音合成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发音器官的动作并发出类似的声音 。

3.语言学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1)机器翻译

通过计算机把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一种或多种语言的语言信息处理技术。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翻译,不仅要解决词语翻译问题,还必须攻破句法关、语义关和语境关。而如果要实现口语的自动翻译,还要突破语音关。

(2)人机对话

如,古文学习软件有这样一段问答,是建立在对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双重理解的基础上的:

问:“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中的“之”字是什么词、什么意思?

答:“之”是代词,代表“酒”。

问:为什么代表酒?

答:因为动词“饮”后面的宾语必是“液体饮料”。在课文中只有酒是液体饮料。

(3)人工智能

也叫智能机器人,能够理解人说的话和能够像人一样说话 。

目前这些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重点也已经不在计算机本身,而主要在语言学上。可见,无论是直接依赖语言学知识的信息处理研究还是间接地以语言学为基础的信息处理研究,语言学都将在其中起到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学研究任重而道远。

第三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一、语言对文化的影响

汉语有声调——格律诗的平仄 传统婚礼上,得在婚床上放红枣、花生、桂圆、莲子——早生贵子

对数字的迷信——8和4

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中国传统观念重男轻女、男尊女卑,影响到说话的时候,男女并列总是男在前,女在后,如“夫妻、父母、大哥哥大姐姐”,而英语中讲究女士优先,于是他们说“Ladies and gentlemen‖

中国人讲究均衡对阵,所以汉语修辞中对偶特别发达和丰富,四六对偶的骈体文长时间盛行。

练习

语言的作用:1.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语言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3、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1、量的准则2、质的准则3、关系准则4、方式准则

礼貌原则通常划分为六类:1.得体原则,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 2.慷慨准则,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 3.赞誉准则。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

4.谦逊原则。减少对自己的表扬

5.一致准则。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

6.同情准则。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符号代表某样东西,即它的对象。它不是在所有方面,而是通过指称某种观念来代表那个对象的。 -------皮尔士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为什么要用符号来交际?

当我们说出“shu‖的语音形式时,随之会引出它的意义“装订成册的著作”。但是无论是语音和意义,都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可它们又能把我们引向客观事物。语言成了我们和客观世界的中介物。

符号是指代其他事物的标记:

符号的两种理解:

1、广义的符号:能够传达信息的一切媒介物

2、狭义的符号:特指语言符号

符号是一种物质的、可感知的对象,是在认识和交际过程中充当另一事物的代表,它的作用是用来储存和传达其所代表的对象的信息。简单的说,就是能够指代其它事物的事物。如:红绿灯、旗语、盲文等。

索绪尔提出了能指和所指的主张:

2、符号的分类 能指

所指

A、视觉符号:文字、旗语、信号灯

B、听觉符号:汽笛、军号、裁判的哨声

C、触觉符号:盲文

语言是一种听觉符号系统。

正是有了声音这种物质形式来做表达材料,语言符号才有了无与伦比的交际优势,其简便的方式、可包容一切的信息量、非凡的表达效果是包括实物在内的其他物质形式永远不可替代的。

二、符号应该具备的条件

符号是指代事物的标记,由形式、内容两部分构成,两部分之间无必然联系,不可论证,是人为约定的结果。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与代表的事物有必然的联系,可以推理,可以论证。

形式约定俗成内容

火(huǒ)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焰(烟是征候,并不具有火的意义)

烟(yān) 物体燃烧时产生的气体(火是征候,并不具有烟的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代表一种事物,而客观事物无可计数,人们不可能为每一个个体事物都创造一个符号,只有用有限的符号代表无限的事物,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有限符号的排列组合构成了无数个用于交际的句子。

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特点,简单地说,一是任意性,二是线条性。这两个特点是瑞士语言学家德·索绪尔在他的著名论着《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来的。

1、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一般的语言学著作都用荀子的"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称并非天然地要跟某一实物相当,只要人们约定某一名称跟某一实物相当就行了。约定俗成以后,也就是名实相符了。)的"约定俗成"四字来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人们都非常推崇荀子"约定俗成"的学说,认为这一认识比西方语言学家还要早二千多年。任意性或约定俗成是构成语言符号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理据说”和“约定说”之争:音义结合中的理据性和约定性的辩证联系

语言符号的音义之争,自古以来就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符号的音义关系决定于事物的性质和特点,能说出概念得名的理由,这是“理据说”;另一种意见认为音义关系完全由社会约定,说不出什么理由,这是“约定论”。认为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约定的可以成立,但把理据性和约定性对立起来,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使原本统一的东西割裂成两个对立的方面。

对于同一类现象,选取哪一种特征、哪一个角度去观察,使之成为命名的理据,不同的语言社团由于社会条件、生活环境、观察角度的不同等相互间会呈现出差异。即便同一社团在观察同类事物中的不同现象时也会用不同的标准摄取不同的特征。只要比较一下事物得名的理据,不难发现:同一类现实现象用哪种标准取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的据声(鸡、鸭、鸦、蟋蟀),有的取形[蛔(迂回而长)、牤、蟒(形体大)、蜘蛛(状其短)],有的取色[燕(白颈)、yan(白鱼)。而某一种现象究竟选取哪一种特征作为命名的理据,则完全由社会约定。约定性是符号理据性得以实现的条件和表现形式:现实现象的多种多样的特征为人们的理据选择提供了客观的根据,而选择哪种特征作为命名编码的理据则由语言社团约定俗成。

因而承认语言编码的理据性,并不否定符号音义关系的约定性。

需要注意:

(1)目前绝大多数人认为语言是任意性的,尤其是在语言产生之初。但是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具体说明。

A、拟声词、叹词,它们是模拟自然界的声音产生的,因此音义关系是有理据可言的。可是这并不违反任意性,因为它们要想进入语言系统,必须接受语音系统的改造,所以同样是模拟布谷鸟的叫声,英语用cuckoo,汉语却是布谷。

B、复音词造词的理据性。如人民,造词时选择了与人民相关联的“人”“民”,就不是任意的。

C、有些单音词造词时也是有理据的。如同源词,婚和昏,前者是从后者引申得到的,因为古代的婚礼往往是在黄昏举行的。

BC两种情况也不能否定任意性,因为它们的理据性是以词的任意性为基础的,如“人”“民”“昏”造词时从目前材料来看,还是任意性的。

总之,任意性是与理据性相对立的,很多语言成分的产生都是有理据性的,但是并不违反任意性。

(2)任意性不同于个人创造的随意性。

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至于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它对人们就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乖乖地接受它,绝不能随意更改。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它们分别是语言的变异性与稳固性的理论基础。任意性是就符号创始之初而言的;强制性是就语言符号的流通之时而言的。我们既不能因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就随意改变符号的意义结合关系,也不能借口强制性而限制语言的发展。

[讨论]现在不断有人向任意性进行着不懈地挑战。从汉语发展史上看,从刘熙《释名》的声训、许慎《说文解字》的亦声字到宋人王圣美的右文说,再到清代学者的因声求义理论的建立,已经证明了音义结合的理据性存在的合理性。有的学者在全面考察《说文解字》形声字的基础上对声符的示源和示音两种功能进行了很好的论证,认为声符的示源作用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声符具有的一种重要功能,有人甚至认为绝大多数形声字的声符在本质上是示源的,示音功能是由示源功能派生出来的附带功能,是示源功能造成的一种客观结果。

即如表音文字字母这种示源性同样存在。人类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最初作过一项有趣的试验:他假设mi1和mal都有意义,都指桌子,两词辅音相同,只是元音相异,他让试验参与者靠元音揣度哪个象征大桌子,哪个指小桌子。结果有80%的人认为[a]音象征的东西要比[i]音大。纽曼(Stanley Newman) 进一步分析了萨氏的数据,发现象征空间大小的诸元音排列顺序依次为[a],[o],[e]和[i]。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Otto Jesperson)认为,有些元音,如[i],不仅寓其义在拟造词中,而且也与自然语言中的某些意念有明显的联系,[i]音就有小、弱、次、快等质量。

朱文俊在考察语音的象征性规律时指出语音与被模仿物有着某种联系,是人类表达索链(自然物—感官—综合感觉—发声器官—模拟声音—自然物再现)的一个环节。汉字探求音符表义的方法是声训。

2、线条性

A、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按时间顺序出现,形成延续的线性序列,绝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说出两个符号。线条性是符号使用时的存在状态。

B、线条性限制了符号组合时的空间配置,这种限制性因素就是规则。可见,线条性是受规则支配的。

线条性可以体现在词汇、语音、语义、语法等各个语言要素上。

如:“庄”的语音形式就是由Zh-u-a-ng四个音素依次出现而形成的。

也有非线性的情况存在。如所有的非音质音位都是加在音质音位之上。

总之,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每种语言中都有的同音词现象和多义词现象,能够解释世界语言多样性的原因以及方言的形成,能够解释语言的发展变化;线条性则可以为语言符号的组合创造条件。因此,我们说这两点是语言符号的最基本的特点。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系统可以分为两层:音层(底层)和音义结合层(上层):

语言层级的特点:

语言的层级体系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第一,语言的上层和下层之间有本质的区别。下层语言单位都只是符号的形式,本身不表示什么意义;而上层语言单位则是既有形式,又有意义内容的符号和符号的组合。所以,从语言的下层过渡到上层是一个质变的过程。第二,从下一级语言单位过渡到上一级语言单位,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层和级、级与级紧密相连,下级单位、下层单位均依照一定规则组成上级、上层单位,数目上翻番增量,性质上有所变化,最终构成复杂的语言层级装置。

30-40(音位)→五六千(语素)→几十万(词)→无穷(短语、句子)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某一语言成分在言语中总要与其它成分相联结,可以互相连结的语言成分之间存在着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可理解为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处于同一层级上的语言单位,由于它们具有共同的特

征,而形成一个类别。这一类别的各成分之间具有聚合关

系。(聚合关系是同一结构位置上不同结构单位的替换关系,

不够准确。)

语言这个分层装置是靠组合和聚合来运转的:

组词造句是建立结构。结构怎么立,是组合的问题;词都要从有关的集合体中提取,这是聚合的问题。句子是组合、聚合两种规则相互作用的产物,句子里的某个词既是某个聚合的成员,又在组合中担任一定的角色。

由于语言中的每个成员都同时处于既可以跟其它成员相组合,又可以被其它成员所替换这两种关系之中,所以才使得语言这个装置运转起来,从而用有限的单位和规则来完成人类交际的无限需要。搞清楚了某种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也就搞清楚了这种语言的结构体系。

不仅语言符号处在这两种根本的关系之中,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同样也处于这两种关系之中。如分析汉语的音节结构可以得出声母的类(聚合)、介音的类、韵腹的类、韵尾的类和声调的类等。

第三节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语言能力

指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一种能够按照本族语的语言规则把声音和意义联系起来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逻辑思维能力

布洛卡区,19世纪60年代,由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布洛卡区为语言的运动中枢。功能:①产生协调的发音程序;②提供语言的语法结构;③言语的动机和愿望。

1874年,一个叫韦尼克的年轻德国人发现了左半球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语言区域,有着控制语言理解的技能。现在该区域就叫做韦尼克区。大脑中韦尼克区受伤会产生严重的理解力缺失。

人生来就具有习得语言的能力。Chomsky认为这是因为人脑中有一套天生就有的习得机制,他称之为语言能力(language ompetence),语言学的任务就是描写这种机制。

(1)小孩能够说出大人从来就没有教给他们的话。

(2)即使把动物当作人一样培养,也不能让它们学会语言。

2.灵活发音能力

人类的发音器官是一个任何乐器都无法比拟的复杂的装置: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不具备语言能力,自然不可能学会人类语言。

动物发出的一串串不同的声音只表示单一信息,并且是不能分解,不能重新组合来表示不同的信息的。

三、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1.单位的明晰性这是由灵活的发音器官决定的。

2.任意性动物“语言”中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但是局限于一个题目,是僵硬的。

3.结构的二重性动物传递信息的符号不能分解为有效组合的单位,符号的声音也区分不出可供组合的几十个音位来。

4.言语的开放性言语的开放性是指人们能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造出无限的句子,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及其规则的有限性可以叫做语言的封闭性。

5.传授性动物“语言”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用学习。 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本章练习

一、选择题

1、英语中father有父亲、神父等意思,而汉语中“父亲”没有神父的意思,这反应了语言的:()

A. 符号性。

B. 系统性。

C. 民族性。

D. 生成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种说法是:()

A.鼾声是熟睡的符号。

B.笑声是高兴的符号。

C.冲锋号声是冲锋的符号。

D.雷声是闪电的符号。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A.红绿灯是禁止或允许通行的符号。

B.中医把脉的脉象是疾病的符号。

C.上下课的铃声是上下课的符号。

D.裁判员的“黄牌”是警告的符号。

4、反映符号和符号所指之间的关系的是()

A.中医诊脉断病。 B. 见炊烟而知家中有人。

C.燃烽火而知有敌情。 D. 动物表现异常而知要发生地震。

5、语言的上层和下层之间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表音。B、是否表义。C、是否具有组成关系

二、判断正误

(1)任何一种符号都包括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

(2)人的语言能力是天生的,是先天具备的。()

(3)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自由地使用语音形式表达意义,例如把shuiguo(水果)说成guoshui。()

(4)人们一般认为人类有5000多种语言。人类之所以有这么多种语言,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语言的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特点而造成的。()

(5)语言符号的二层性特点是指语言是由语音和词汇组成的。(x )

(6)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和一般动物语言的本质区别。(√ )

(7)任意性是就符号创始之初而言的,因而在现实语言中实际没有存在的价值。()

(8)―思想”不是[+生命]的类,因而不能说“思想睡觉”。这说明构成语言符号的意义也处于组合和聚合这两种根本的关系之中。()

三、赵高曾在朝堂上指鹿为马,但后来“鹿”并没有用“马”来代替,为什么?

答:因为语言流通过程中的强制性限制的

第三章语音

“思想——声音”就隐含着区分,语言是在这两个无定形的浑然之物间形成时制定它的单位的。——索绪尔

第一节语音研究的诸方面

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的意义、能为人们所理解的声音。而动物的语音有的时候也可以表达一定的意义,先看一段材料:根据《现代生物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报告,在爱丁堡动物园,当研究人员发现它们喜欢的面包时,黑猩猩发出声调极高的声音,当它们发现不太喜欢的苹果时则发出低沉的咕噜声。在对它们发出的各种不同声音进行研究后,研究人员开始探究其它黑猩猩听众所理解的意思是否与研究人员认为的(面包和苹果)具有一致性。研究人员发现,听到不同声音的黑猩猩确实理解了对方传达的不同意思。

科学家将黑猩猩发出的不同声音录下来,然后再将这些声音播放给围栏中的黑猩猩。当黑猩猩听到代表“面包”的声音时,它们就会查看在围栏里经常发现面包的地方。当播放代表“苹果”的声音时,黑猩猩便随之去寻找苹果。卡蒂·斯洛科姆和他的同事卡洛斯·祖贝布勒一直在对此进行研究,卡蒂说:“它表明通过简单地听到彼此的呼叫声,黑猩猩能够推断出呼叫者发现了何种食物。”(《科学时报》,2005、11)

尽管也表示一定的意义,但是我们注意到黑猩猩的声音和人的语音不能相提并论:

1、声音和意义之间的关系都是一对一的,不能把声音排列组合。

2、是一种即时反应,不能复述。

3、此外,大部分动物的叫声都不代表逻辑思维,最多只是一种形象思维。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含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这样与其他声音对比,语音具有如下特点:

(1)自然界声音:风、雨、敲门声→不是发音器官发出,不表示特定含义。

(2)动物声音:发音器官+特定意义→对环境的即时反应,不能组合,不表思维。

(3)人的声音:咳嗽、呵欠→自然反应,不能形成符号,不表示意义。

一、语音的最小单位

音素是最小的辨音单位,包括元音和辅音两类。

音位是最小的辨义单位。

音节是人们自然感觉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二、音标

音标是标写音素的符号。

国际音标。国际语音协会制定的记录语音的一种符号体系。原叫国际语音字母,简称IPA(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国际音标的特点:

第一,记音准确。国际音标是一音一符,一符一音。即一个音素只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符号只能代表一个固定的音素。

第二,符号简单易行。采用世界上最通行的26个拉丁字母作为符号基础。在字母不够用的情况下则采用一下一些变通的办法:

采用小写尺寸的大写字母:如[A]、[I]、[E];颠倒字母:[ ]、[ ];

用两个字母表示:[ts]、[ts ‘].;合体字母:[ ]、[ ];

字母变形:[ ]、[ ];采用希腊字母:[ ]、[ ]等等。

第三,使用灵活。

使用附加符号。如“~”放在元音字母上,表示鼻化元音,“h”放在字母的右上角,表示发音时送气,“:”放在元音右面,表示长元音,等等。

三、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语音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心理、社会过程-生理过程-物理过程-生理过程-心理、社会过程)

第二节音响

一、语音四要素

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人的发音体是声带)的振动频率。

绝对音高——由发音体的性质决定的,发音体不同绝对音高就不同;

相对音高。——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

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声调和语调

音重。声音的强弱,又叫音强,取决于发音体振幅的大小。对于语音而言,就是由发音时用力的大小决定的。

音重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语调、轻重音。

音重的变化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英语、俄语等语言中的词重音,汉语的轻声都与音重的变化有关。

音高和音重往往成为伴随特征。

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音长变化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英语中的pool[pu l](水池)与pull[pul](拖、拉)。汉语的一些方言中长短音的对立可以区别意义。

音长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长短音、轻音。

音质。一种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或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中学物理学上曾经学过,声波振动形式的不同,主要是基音和陪音的配合关系不同造成的。

音质在语言中的作用:区分乐音和噪音。

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以下三个发音条件中只要有一个不同,就会产生不同音质的声音:

一是发音体不同,音质就不同。敲打木板、石块、金属发出的声音就不同。

二是发音方法不同,音质不同。敲击和磨擦同一物体发出的声音也不会相同。

三是共鸣器形状不同,音质也不同。同样的弦安在二胡和京胡上,再用同样的弓去拉,发出的声音仍不相同,这主要是二者的琴筒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

语音中音质的不同也是由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1)声带振动不振动,这是发音体。(不同人的声音不同,就是音色不同。这是绝对音色。语言学很少关注绝对音色。)英语fat(肥胖的)中的f和vat(大桶)中的v声音不同,就是因为后者用了声带这个发音体,而前者没有用(二者都是唇齿阻)。(2)发音方法不同——相对音色。发音方法是发音器官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办法。如:普通话中b和p它们区别就在于送气和不送气的发音方法——汉语pao(跑)和bao(饱)中的p和b声音不同就是发音方法的不同。(3)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阻碍,口腔的形状是什么样的,这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lǜ(绿)、lù(路)的不同,就是因为发ǜ和ù时口腔这个共鸣腔的形状不同。

二、语音的社会属性

(一)在一种语言或方言里,什么意义用什么声音来表达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是社会因素决定的。

1、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例如:“shīshì”,汉语里就有“失事、失势、失势”等多种意义。

2、同样的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示,这可以表现在不同语言间,如:书——book,树——tree;也可以表现在不同方言间,如:地瓜(山东)——红薯(洛阳)——白薯(北京)——地瓜(贵阳)。

(二)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语音系统。

1、不同语言所包含的音素数目及其相互关系不同。例如普通话中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b-p,d-t,z-c,zh-ch,j-q.

2、有些音在不同语言或者方言中都存在,但是其地位和作用却不同。如普通话中x-h对立,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客家方言中x-h却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客家方言中“孩子”和“鞋子”同音。

二、音质的音响分析

(一)音的分类

简单规则振动-纯音

规则振动

发音体的振动复杂规则振动-乐音

(声带)(基音、陪音)

不规则振动——噪音

(二)音的构成

只有一个频率的音,我们称之为纯音。我们平常听到的是包含若干纯音的复音。组成一个复音的若干纯音,它们的频率和振幅各不相同,其中频率最低、振幅最大的纯音就是基音,其他的都是陪音了。对元音来说,陪音频率总是基音频率的整数倍,这样的复音听起来和谐悦耳,似乎是一个音,实际上是由若干纯音组成的。如果陪音频率是基音频率的非整数倍,就是噪音了,所以乐音和噪音的不同实际上是由基音和陪音频率比例关系的不同划分出来的。

(三)基频

基频就是基音的频率,它决定了整个音的音高,而它自己又决定于声带的振动。共振峰:共鸣腔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其中被共鸣腔特别强化了的陪音,称之为共振峰。共振峰决定了整个音的音质,而共振峰本身又是由发音器官的形状决定的。

元音的基频和共振峰没有依存关系,元音的音质决定于若干个共振峰的相对频率;可以是基频发生了变化,而共振峰的频率保持不变。三、研究音响的仪器

浪纹计、语图仪等。

第三节发音

一、发音器官

语音的生理性质是由发音器官决定的。

肺和气管

语音相应分为呼气音

和吸气音

喉头和声带

二、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

音素是根据语音的自然属性(生理属性和声学属性)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我们分析一个语音链的时候,在切分出的大大小小的单位里面,那个最小的、不能再往下分析的语音单位就是音素。这些语音单位各具特色,它们或者采用了不同的发音方法,或者使用了不同的发音部位,使得音色起了变化。所以,它是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这是从声学性质来说的。音素还可从生理性质来描述:一个发音动作形成一个音素。如[da]包含两个发音动作:[d]的发音动作和[a]的发音动作。所以是两个音素。相同的发音动作发出的音是同一个音素,不同的发音动作发出的音是不同的音素。如在[fan fu]这两个音节中,每个音节的第一个发音动作是相同的,是一个音素,其他的是不同的音素,因为发音动作都是不同的。对音素的分析,一般是根据发音动作来描写的。如[f]这个音素的发音动作是:上齿和下唇轻微接触,声带不振动,气流从口腔冲出,使上齿和下唇磨擦发音。

元音是指发音时呼出气流不受口腔部位阻碍而发出的音。辅音是指发音时呼出气流受口腔部位阻碍而发出的音。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1.有没有局部阻碍。发元音时,气流不受阻碍;发辅音时气流受阻。这是二者最主要的区别。

2.声带是否振动。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发辅音时,有的振动声带,如汉语的浊辅音。有的不振动声带,如清辅音。这是带音不带音的区别。3.紧张程度。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个部分的紧张程度是均衡的;发辅音时,要形成阻碍不让气流外出,因而形成阻碍的部位就会特别紧张。4.气流强弱。发元音时,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呼出的气流必须冲破阻碍才能通过,因而气流较强。强弱是相对而言的。

三、元音

所有元音的发音体都是声带。发音时让气流冲击声带,使声带发生振动,然后让气流毫无阻碍地通过咽腔和口腔。因此,元音音质的差别主要

是由共鸣腔的不同形状决定的。

形成音质不同的三个条件:

a、发音体相同:所有元音的发音体都是声带。

b、发音方法相同:所有元音的发音方法都是振动声带。

c、共鸣器形状不同: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⑴舌位高低的变化或开口度大小的变化;

⑵舌位前后的变化;

⑶唇形的圆展。

舌尖元音[ ][ ]和卷舌元音[ ]是汉语的特点。

元音还可以分为口元音和鼻元音(又叫鼻化元音,是利用口腔和鼻腔两个共鸣腔发出的元音。标写方法是在元音符号上加“ ”。汉语许多方言有鼻元音。北京话的鼻化元音和卷舌元音一起出现,即只出现在儿化韵中,如缸儿[ ]、虫儿[ ]、长元音和短元音、单元音和双元音等。

四、辅音

辅音是气流通过咽腔、口腔时受到阻碍并且克服这种阻碍而发出的音。因而辅音的音质决定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发音部位是形成阻碍的部位,发音方法是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法。

1.发音部位

发辅音时,由主动发音器官接触和靠近被动的发音器官,就形成对气流的阻碍。

双唇音:汉语普通话中的b 、p、m,英语 bag中的[b]。

唇齿音:汉语普通话中的f,英语very中的[v]。

齿间音:舌尖置于上下齿之间形成阻碍。如英语thank中的[ ],that中的[ ]。

舌尖前音:舌尖和上齿背形成阻碍。如汉语普通话中的[ 、 、 ]。

舌尖中音:舌尖和上齿龈形成阻碍。如汉语普通话中的[ 、 、 、 ]。

舌尖后音:又叫卷舌音或翘舌音,舌尖翘起和硬腭前部形成阻碍。如汉语普通话中的[ 、 、 、 ]。

舌叶音:舌叶和上齿龈后部形成阻碍。如英语China[ ]里的[ ],job[ ]里的[ ], [ ]里的[ ],pleasure[ ]里的[ ]。

舌面前音:舌面前部和硬腭前部形成阻碍。如汉语普通话中的[ 、 、 ]。

舌面中音:舌面中部和硬腭后部形成阻碍。如英语yes[ ]里的[ ]。

舌面后音:又叫舌根音。舌面后部和软腭形成阻碍。如汉语普通话中的[ 、 、 、 ],英语go[ ]里的[ ]。

小舌音:舌根和小舌形成阻碍。如浙江永康话中的“虎”[ ]中的[ ]。

喉音:又叫声门音,在喉部声门处形成阻碍。如云南玉溪话“肝”[ ]里的[ ],苏州话“鞋”[ ]里的[ ],广州话“喜”[ ]和英语hope[ ]里的[ ]。

2、辅音的发音方法

狭义的发音方法只指辅音发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广义的发音方法还包括声带振动不振动、送气不送气等发音特征。

先来看辅音发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辅音的发音过程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成阻是发音器官开始动作并形成阻碍的阶段;持阻是发音器官保持成阻状态,使阻碍持续的阶段;除阻是发音器官解除阻碍,恢复原状的阶段。

根据阻碍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辅音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半元音八类。

塞音:发音时,气流冲破阻碍,爆破成音。如[ 、 、 、 、 、 、 、 、 ]。

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窄缝,气流摩擦成音。塞音是在除阻时发出音来的,擦音则是在持阻时发出音来的。如[ 、 、 、 、 、 、 、 、 、 、 ]。

塞擦音:发音时,气流先冲破阻碍,然后从窄缝挤出成音。塞擦音中闭塞过程和摩擦过程结合很紧,一般把它们看作一个发音过程。由于塞擦音是一个塞音和一个擦音紧密结合发出的音,国际音标就把一个塞音符号和一个擦音符号合并在一起,作为塞擦音的标写符号。如汉语普通话中的[ 、 、 、 、 、 ],英语teacher[ ]中的[ ],just] ]中的[ ]也都是。

鼻音:发音时,口腔的某一部位形成阻碍而完全闭塞,同时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道,气流从鼻腔出去,就产生鼻音。如[ 、 ]和汉语普通话中的[ ]。

边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两边留有空隙,气流从两边或一边流出成音。如[ ]。

颤音:当气流通过时,双唇、舌尖或小舌发生连续的颤动就产生颤音。发音时,气流通道连续地被闭塞又迅速打开,好象一小串紧紧相连的塞音。法语rose[ ](玫瑰)里的[ ]。

闪音:又叫单颤音,发音器官只颤动一次。如藏语“我”[ ]中的[ ]。

半元音:发音的持阻阶段口腔通道只形成很小的阻碍,气流通过时有极轻微的摩擦,就产生半元音。也叫半辅音、次元音。一种摩擦很轻的擦音。发音时声带颤动,开口度比擦音大些,但不及发元音的程度,介于元音和辅音之间。如北京话的“文、为、翁”发成[ ]、[ ]、[ ],其中的[ ]就是一个唇齿半元音。又如广州话“蛙”[W ]中的[W],烟[j n]、英语year[ ]中的[ ],元[ n]中的[ ]也都是半元音。

通常认为普通话有三个半元音,即“衣”[ ]、“五”[ ]、“鱼”[ ]中的 、 、 。

再来看辅音发音时声带的状态。

发辅音时声带可有两种状态:振动和不振动,声带振动的叫清音,如[ 、 、 ],不振动的叫浊音,如[ 、 、 ]。各种语言中清浊对立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汉语普通话只有清塞音和清塞擦音,而没有与之相对的浊音,只有清擦音[ 、 ],而没有相对的浊擦音[ 、 ]。英语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都有配对比较整齐的清浊两套:[ - ][ - ][ - ][ - ][ - ][ - ][ - ][ - ]。

最后来看辅音发音时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

按照发音时气流的强弱可分出送气音与不送气音。送气音气流较强,喉部有轻微的摩擦,记音时一般用“h”或“ ”来表示,如[ 、 、 ]是不送气音,相对的送气音可标写为[ 、 、 ]或[ 、 、 ]。英语的辅音没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汉语普通话的塞音和塞擦音却形成整齐的两套:[ - ][ - ][ - ][ - ][ - ][ - ]。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共同决定一个辅音的特征。

第四节音位

一、什么是音位

(一)定义: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通常用//来表示。

(1)音位的替换能引起语素、词甚至句子的意义发生变化。(并非音位本身有意义)

如[lai]和[lan]中的“i”和“n”在汉语中是两个不同的音位。

(2)不能再分割成更小的单位。

比如汉语普通话里的[lai]和[ an]是两个音节,可以区别“来”和“站”等一系列不同的词及词义,但它们不是具有区别词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因为通过对比替换从它们当中还可以切分出更小的语音单位,[lai]可以切分出[l]和[ai],[ an]可以切分出[ ][an]。其中[ai]和[an]也具有区别词义的功能,可以区别“爱”和“岸”等一系列不同的词及词义,但它们仍然不是音位,因为从它们当中还可以切分出更小的语音单位,[ai]可以切分出[a]和[i],[an]可以切分出[a]和[n]。

(3)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具体语言或方言的,总是某个具体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跨语言或跨方言的音位。因为只有在特定的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才能判断出不同而又相近的音素是否辨义。[?]、[ ]在汉语普通话中能区别意义,在一些方言如云南方言中就不区别意义。处于不同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中的音位各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的语音系统各有不同的音素,因而具有不同的音位表现形式。

相同的音素在不同的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不一定相同,因而不同语言或方言表面上相同的音位实际上并不对等。

(二) 音位和音素辨析

区别:区别语音形式辨义划分标准揭示属性数量受语种制约

音位: + + 意义角度社会属性少+

音素: + -音质角度自然属性多-

这样我们把音素与音位的区别和联系描述如下:

区别: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质不同,音素也就不同。而音位则是从区别词的意义的角度确立的语音单位,这种确立只注意那些与意义的区别相对应的的语音差别,而对那些与意义的区别无关的音质上的差别则不加以考虑。

音位和音素的关系则表现为,1、音位是在音素的基础上形成的(非音质音位并非如此),是某一语言社团借助于音素的差别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一个音位可以只包含一个音素,也可以含有几个不能区别意义的发音相近的音素。2、音位是一组音感上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3、音素着眼于语音的自然属性,音位着眼于语音的社会属性,即区别功能。

要鉴别不同的音素有无区别意义的作用,就需要把它们逐个放到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去考察,看包含它们的各组音是否表示不同的意义。由于这样产生的各组音都只涉及一种语音差别,因而如果各组音表示的意义不同,就说明这些不同的音素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音位。以汉语普通话为例,很多辅音都可以在[ ]这个语音环境中出现:

[ ][ ][ ][ ][ ][ ][ ][ ]

上面八组音都只包含一项语音差别,这说明正是由于[ ]前的八个辅音的不同,才使得这八组音表示了不同的意义,因而这八个辅音都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应划分为不同的音位。

再如:[ ][ ][ ][ ]--可得出韵尾的类

二、对立和互补

1.对立原则—分

两个音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下,如果能区别意义,就归纳为不同的音位(位置同,替换后能辨义)。如八[pA]和趴[p’A]意义不同,/ p/和/ p/算是两个音位,如果不能区别意义的话,就归并为同一音位,如闻[u n] 和[v n],算是一个音位的两个音位变体。

判定对立关系的方法是找到一个语音环境,然后用替换的方法进行测试。如英语存在[-in]这样一个环境,如果分别用[p][b][t][d]等音素填充替换,可以得到pin(别针)、bin(仓)、tin( 罐头)、din(喧闹声)等不同词的不同语音形式,这说明[p、b、t、d]等音素能够区别意义,处于对立关系中,应定为不同的音位。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替换测试时,若干音素的互相替换应该在音节的同一层次的同一位置上进行。如在[- i]的环境下,[t][n][l]互相替换是成立的,可以构成“敌、泥、离”的字音,因为都处于同一层次的声母位置上。[ai](哀)中的[i]和[i](衣)就不能相互替换。如果替换不在音节的同一层次的同一位置上进行,[i]在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就成了三个音位。

2.互补原则与语音相似原则—并

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互相替换(A的位置不出现B,B的位置不出现A,二者从不替换,则AB互补。)。处在互补关系之中的几个音素不可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我们就有可能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使它们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如普通话的/a/音位:

音素出现环境例字

/ / /i、 ?/和/? /之间远[ ]

/a / /– i/和/–n/之间喊[xan]

/ / 零韵尾大[t ]

/ / /– /、/– /之前高[ ]帮[ ]

所谓语音相似是指说某种语言的那个语言社团的人们感觉若干个音素相似,例如英语里的[p]和[p ],虽然汉族人听来这两个音差别很大,但英美人听来却觉得相似。而普通话中/ //a / / / / /四个音素在说普通话的人看来语音很相似,依据互补原则和语音相似原则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再如:

辅音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j q x - + - +

g k h + - + -

z c s + - + -

zh ch sh + - + -

从互补原则考虑,jqx可以和其他三组合并为一套音位,但语音差别太大。

三、音位变体

属于同一个音位的不同语音形式,就是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这不同的语音形式可以用音素来标示,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如音高形式、音重形式、音长形式。属于同一个音位即不区别意义。)如汉语的上声,一般音高形式是214,但两个上声音节连读时,前一个上声音节的音高变成35;在非上声音节前连读时,就变为21。所以214、35、21这三种音高形式就是上声的三个音位变体。音位变体一般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类。

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条件变体

属于同一个音位且具有互补关系的音位变体是音位的条件变体。互补关系是指各个音位变体只出现在不同的条件下,不出现在相同的条件下。如汉语普通话里/a/音位的几个音位变体。又如,在英语里,[ ]和[ ]也各有自己出现的环境:

音素出现环境例字

[ ] [ ]之后 sport[ ]\spill[ ]

[ ] 词的开头或其他位置 port /pill

在正常情况下,[ ]的位置上不会出现[ ],[ ]的位置上也不会出现[ ],它们的出现环境互相补充,不会出现对立现象。因此归为同一个/ /,它们就是这个音位的两个条件变体。

再如汉语普通话的/ /在一般情况下读[ ],在轻声音节中读[ ](浊音化),如“哥哥”[ ],在圆唇元音前读[ ],如“古”[ ]。这三个变体也是条件变体。上述上声的三个音位变体也是条件变体。

2.自由变体

属于同一个音位但可以自由替换的音位变体是音位的自由变体。所谓自由替换,是指各个音位变体可以出现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互相替换而不改变意义。如兰州话中[ ][ ]可以混读,不改变意义,如“泥”和“犁”同音,都可以读作[ ],也可以读作[ ]。有些方言中[ 、

、 ]和[ 、 、 ]不分,即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也是自由变体。

注意:有的自由变体要受到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制约。如沂水话中的s[s]和[ ]是不区别意义的,属于自由变体,但实际上该地方的人们只说后者[ ]。

小结如下:

音位

不同的语音形式

变体形式自由互换不影响意义→自由变体

互补分布+音感相似→条件变体

四、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简单地说,音质音位是归并音素而获得的音位。音位是能起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语音中除音质外,音高、音强、音长也能起这种作用,因此也能构成音位。这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由其他物理属性决定。

说话时产生的连续语流总占据一定的时间,音质单位在语音组合的线性序列中都各自占有一个时间段落,因此音质音位又叫做音段音位。音高、音强、音长必须依附在音质单位上与之同现,它们本身不能独立存在。非音质音位所依附的并不局限于一个音段音位,而是常常依附在音段音位的组合序列上,因此非音质音位又叫做超音段音位。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三种。

1.调位。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音位。汉语的阴、阳、上、去四种声调,就是调位。

2.重位。利用音强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音位。如英语的export[ ](出口,动词)和export[ ](出口品),就是利用重音位置的不同来区别意义的。重音位置的不同往往也会引起音质音位的变化,如英语的minute[ ](分钟)和minute[ ](极小的)。

3.时位。利用音长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音位。英语的eat[ ]和it[ ]中前者的元音是长元音,后者的元音是短元音。又如广州话的“心”

和“三” ,也是如此。

并非所有的语言都具有这三种非音质音位。而且这些非音质音位往往不是单纯的,常常是以一种因素为主,也兼有其他因素。如汉语的四种声调,主要的差别是音高,同时在音长上也有差别。又如英语的重音变化,往往也引起音质的变化。

如此可以修正音位的定义。音位是能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形式。最小的语音形式可以是最小的音质形式音素,也可以是最小的音高形式、音重形式和音长形式。

第五节音位的聚合

一、区别特征

一个音位和另一个音位区别开来的那些特征。语言里的音位互相对立,从而使语素和词的语音形式以及意义能够彼此区别开来。音位的这种相互对立和区别,如果进一步加以分析,其实只是通过一个或几个语音特征来实现的。区别特征与音位的聚合关系密切相关。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不同的区别特征互相区别开来,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聚合成群。例如汉语普通话的音位:

A B C D

1 /p/ /p‘/ /m/

2 /t/ /t‘/ /n/ /l/

1行是双唇聚合群,2行是舌尖前聚合群,A列是不送气清塞音聚合群,B列是送气清塞音聚合群,C列是浊鼻音聚合群,D列是虽然只有一个音位,但在这个矩阵中自成一个聚合群。

在这个矩阵中,三行音位之间呈现出平行、对称的关系,我们称为双向聚合,同一个聚合群中的几个音位往往具有共同的语音规则。例如汉语普通话里/p/ /p‘/ /m/都不能和撮口呼组合。

再如:音位语音特征

/ / 舌尖前塞擦不送气

/ / 舌尖前塞擦送气

/ / 舌面塞擦不送气

/ / 舌面塞擦送气

通过“不送气”与 相区别,通过“舌尖前”与 相区别,通过“舌尖前”、“不送气”与 相区别。“舌尖前”、“不送气”、“塞擦”三个语音特征可以使汉语普通话的 和其他所有的音位区别开来。这种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叫区别特征。语言中的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区别特征,音位之间的对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

音位的辨义功能归根结底是由区别特征担负的。

因此,音位也可以定义为一组区别特征的集合。

英语音位系统不同于汉语普通话的音位系统,英语/t/和它周围的音位与汉语普通话/t/的情况不同,所以二者的区别特征也就有所不同。英语的/t/以“舌尖前”和/k/、/p/相区别,以“闭塞”和擦音、塞擦音相区别,以“清”和/d/相区别,但并不需要具备“不送气”这个特征,因为英语里没有和/t/同部位的送气塞音音位。

换言之,“送气/不送气”这对区别特征在汉语普通话的音位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同理,“清音/浊音”这对区别特征在英语音位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而相反的情况并不存在。

由此可见,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区别特征是由特定的音位系统决定的。

音位的区别特征通常都表现为二项对立,也就是每一方面的特征总是具有“是”或“非”、“有”或“无”两个对立项,如元音性 非元音性、浊音性 清音性、鼻音性 口音性、送气 不送气等[1]。所以,语言学上通常都把音位的区别特征划分为若干个二元偶分组,每个二元偶分组都表示某一方面两个彼此对立的语音特征。只要在一个二元偶分组上存在对立,就可以把两个音位区别开来。如汉语普通话的 和 就是在“送气 不送气”这个二元偶分组上存在对立而互相区别的。

[1] 20世纪50年代雅各布布逊创制了区别性特征理论。他考察了上百种语言,提出12对区别性特征:(1)元音性/非元音性(2)辅音性/非辅音性(3)突发性/延续性(4)急煞性/非急煞性(5)浊音性/清音性(6)集聚性/分散性(7)沉钝性/尖锐性(8)降音性/平音性(9)升音性/平音性(10)紧张性/松弛性(11)粗糙性/柔润性(12)鼻音性/口音性

二、聚合群

一种语言的音位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杂乱地积集在一起的。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互相区别,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一种语言的音位总是以一定的方式互相对立而又互相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一种语言的音位系统的内容包括:有哪些音位,每个音位有哪些变体,每个变体的出现有哪些条件,以及各音位之间构成什么样的关系等等。

音位的系统性主要通过音位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表现出来。第一,每个音位都处在一定的聚合群中,并形成许多平行、对称的系列。

第二,同一聚合群中的音位,往往具有相同的组合关系。

每一个音位不但以自己的区别特征同旁的音位相对立,而且以自己的区别特征同其他有共同特征的音位相联系,聚合成许多平行对称的系列。以普通话声母系统为例,以发音部位的特征作横坐标,以发音方法的特征作纵坐标,那么就可以找出它们整个的聚合系列:

用同样的办法,我们还可以得到另外一些音位的聚合系列:

音位的聚合群有平行、对称的特点,横行和横行平行、对称,竖行和竖行平行、对称,我们可以根据已知音位推出处于相同聚合群中的其他音位。每一个音位都处于聚合和组合两种关系中。同一聚合群中的音位,根据音位的系统性特点,应该具有相同的组合关系。如普通话里 只能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组合,而 刚好相反。而且这几组辅音只能出现在元音之前,不能出现在元音之后。英语里 、 、k 都是清塞音,形成一个聚合群,它们在 后都读不送气音,在其他条件下都读送气音。

实际的语音系统中常常出现不平行、不对称的现象。对称系统中出现的不平行、不对称的现象,往往是可以论证的,在语言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 一般看作 的同部位的浊音,但它没有同方法的浊音系列。 和 的情况类似( 和 教材上称单向聚合,其他情形叫双向聚合,即横坐标和纵坐标两个方向都形成聚合)。在组合关系方面音位系统也有不整齐的情况,如普通话里同一聚合系列的 、 、 在组合关系上差别就很大, 只能在元音之前, 只能在元音之后, 则元音之前之后都可以出现。这种不整齐不对称的现象常常是语音发展变化的结果。 在中古音里的组合规则是一样的,都可以有元音之前和元音之后两个位置,后来起了变化。

双向的聚合是音位系统的主流,因而平行、对称是音位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而这种平行、对称的结构特点源自语言的发音基础。也有极少数的音,在发音部位上,它是合群的,但是在发音方法上,它却是离群索居的,如:普通话中舌尖后浊擦音[z],处于单向聚合中。

区分单向聚合和双向的聚合,有利于分析音位的系统性,也有利于说明语音的音变。

第六节音位的组合

一、音节

(一)定义: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

(二) 音节的划分标准。

①元音标准(适用于无复元音的语言)。汉语有复元音。英语也有复元音,如vowel[ ],但许多词事实可据此划分音节。如blackboard 是两个音节构成的单词,oa读[ ],不是复元音。当然,并不是每个音节都必须有一个单元音,如internet,singing。

②肌肉紧张度:发一个音节时,喉部肌肉的紧张程度一般有由弱到强再转弱这样一个过程,也就是说可以分为渐强、最强、渐弱三个阶段,最强阶段叫音峰,渐弱阶段和下一次紧张的渐强阶段的交界之处,紧张程度最低,叫音谷,音谷所在的地方就是音节之间的分界处。

渐强—最强—渐弱

起音领音收音

起音一般由辅音充当,包括复辅音;领音一般由元音充当(有例外),收音可以是元音可以是辅音。如:民、爱,blackboad,split,badminton, organize,organizational

音节是音位组合而成的的语音结构单位。音节的结构规律主要体现在音节的类型和音位在音节中所能占据的位置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是一种语言在语音上区别于其他语言的重要特征。语言中的音节虽然可以有很多,但音节的基本类型却很有限。一般的音节都以元音作为音节的核心。以辅音作为音节的核心的很少,国际音标用在辅音符号下面加“ ”的方式来标写。如北京话“豆腐” 里的 ,“东西”

里的 ,英语people 中的 。以元音作为核心的音节共有四种基本结构类型(V -vowel代表元音,C- consonant代表辅音):

1) V 2) C—V 3) V—C 4)C—V—C 或:

1)领音 2)起音+领音 3) 领音+收音 4)起音+领音+收音

在特定的语言中,不同的音位在音节里所能占据的位置可能不同。有的音位在音节中的出现位置是固定的,它们只能在音节的某一位置上出现;有的则是不固定的,它们可以在音节的不同位置上出现。如汉语普通话的 只能出现在音节的开头, 则既可以出现在音节的开头,也可以出现在音节的末尾。有些音位可以组合在一起,有些则不可以。如汉语普通话的 可以在高元音 前出现,而 则不能,所以汉语普通话里没有类似于英语key\see\fee的音节。

每种语言的音节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拿汉语普通话和英语相比,二者在音节结构上就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普通话虽然同英语一样,也具备V、C-V、V-C、C-V-C这四种音节基本类型,如“衣” 是V型,“比” 是C-V型,“音” 是V-C型,“民” 是C-V-C型,但其中的辅音C都不能扩展,也就是说汉语没有复辅音。而英语就没有这样的限制。普通话闭音节中的收尾辅音只能是鼻音,而英语没有这样的限制,除了鼻音之外,塞音、擦音、塞擦音、边音也都可以作闭音节中的收尾辅音。如gate 、life 、large 、ball 。普通话音节中的音素最多不超过四个,英语就没有这样的限制。

因而一般从如下两个方面考察音位的组合特征:

①类音素是否连用。连用:复元音、复辅音。②音节收尾。元音:开音节;辅音:闭音节。

汉语音节结构特点:

①声、韵、调三部分构成。②声母与四呼的配合有很强的规律性。③开音节占优势,闭音节收尾辅音只有n、 两个。④无复辅音,但复元音发达。

二、语流音变

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言语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某些变化的现象,就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等。 1.同化(不同—同)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答案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 一、填空 1、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英语“deer”原来指“野兽”,现在指“鹿”,这属于词义的(缩小)。“兵”原来指兵器,后来指士兵,这属于词义的(转移)。 2、语音演变的规律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二是(时间性),三是(地区性)。 3、从宾动语序变为动宾语序这是语法演变中(组合)规则的变化。 4、音位的演变以(区别特征)为单位。 5、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作(类推)。 6、“戏子”现称“演员”,“金陵”现称“南京”,这属于(词语的替换)。 7、汉语为解决由于语音变化而带来的大量同音词的问题它所采取的方法是(替换),用(双音节)为主的格局来取代(单音节)为主的格局。 8、研究语音变化的凭借主要有(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和(古代的借词)。 9、“信”原指送信的人,后来指“书信”,这一词义演变是上(转喻)认知机制引起的。 10、汉语孤立语的特点使得汉语的语法化不会产生(屈折成分)。 二、单项选择 1、汉语发展过程中量词的出现属于( C )方面的变化。 A.语义 B.语法组合规则 C.语法聚合规则 D.形态 2、以下哪一项表明词义发表具有一定系统性和规则性( C ) A.词义随着祔的发展而发展 B.基本词汇变化慢,一般词汇变化快 C.具有相同或相近语义的词倾向于出现相同的变化 D.词义可以扩大、缩小或转移 3、中古英语的wifeman(妇女)由wife(女人)和man(人)构成,是个复合

词。后来这个词中的“wife”由于发音上的原因演变为wo,现代英语中的woman (妇女)成为一个词了。这是( D )。 A.句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B.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汇的变化 C.词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D.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4、以下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表示它们的词语也会随之消失。 b.类推的作用是有限的,不可能消除语言中所有的例外现象。 c.词汇的总局的发展趋势是词语越来越多。 d.社会的变动可能会引起词语的替换 5、确定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的主要依据是(A ) A.系统的语音对应关系 B.地理上邻近 C.语言使用者的民族相同 D.有着相同的语法结构 三、名词解释 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 语法化——“语法化”,大致相当于我国传统语言学所说的“实词虚化”。指语言系统中一些原来有实在意义的实词(或叫“词汇词”)在语法的演变中变为只表示语法意义的成分。 重新分析——重新分析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关系却变化了 四、简答题 1、以汉语为例谈谈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 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 词序在汉语语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从先秦的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词序方面有几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最初的语言学是是为了给遗留下来的政治、哲学、历史、宗教、文学等古典文献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这时候的语言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语言符号的特点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1)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比如:粤方言中读“人”,读作[zen],新会话读作[ng? n],开平话有的读作[ng? n] 、[ngin],台山话读作[ngin],闽南话读作[n^ng],但是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 (2)线条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在时间上呈线性排列。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按时间顺序出现,形成延续的线性序列,绝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说出两个符号。如:“庄”的语音形式就是由zh-u-a-ng四个音素依次出现而形成的。 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是指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可以前后连接起来的横向关系。 (2)聚合关系是指同一结构内相同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纵向关系。即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组合能力)的单位符号之间的关系。 (3)不仅各级语言符号处在这两种根本的关系之中,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同

样也处于这两种关系之中。 4、语音四要素 (1)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人的发音体是声带)的振动频率。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声调和语调。 (2)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振幅的大小。对于语音而言,就是由发音时用力的大小决定的。音强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语调、轻重音。 (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音长变化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长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长短音、轻音。如英语中的pool[pu:l](水池)与pull[pul](拖、拉)。 (4)音质:一种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或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质的不同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有关。 5、音位、语流音变、音位变体 (1)一种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针对某种语言而言的。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的角度划分的单位。 (2)确立音位的原则 ①对立原则:凡是处于对立关系中并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归纳为不同的音位。例如:在汉语普通话中:[p][p‘][t][t‘]几个音素是对立关系确立的不同的音位; ②互补原则:处于互补关系的音素不能起到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例如:英语中的[p]和[p‘],汉语中的[a][A][ɑ]等 ③相似原则:但并不是处于互补关系中的音素都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还要考虑语音相似原则:例如:在普通话中,[t]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只出现在音节末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培训课件

导言 0.1 复习笔记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 (一)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1.语言现象 语言现象是人类社会普遍具有的现象,它是最早纳入人类研究视野的现象之一。 (1)人类对于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理性认识以及相关的许多抽象观念,是在各个古典文明形成的时期出现的。有关语言的理性思考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 (2)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古希腊的哲学家、古代印度的思想家等,都提出了对语言的一般看法,并且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对语言的最早的理性认识。 2.语言学的发展过程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在各个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古代文化典籍的传承成为文化发展延续的重要途径。这些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著作要得到学习和继承,都需要语言方面的分析和解释。这样,在许多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地区都出现了语文学研究,这是语言的系统研究的开始。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语言学三大发源地的成就 ①中国传统语言研究

a.先秦时期已经出现大量的文化典籍,它们所使用的古代书面语体被后人学习继承,称作文言文。直至20世纪初,正式的书面语一直使用这种文言文的形式。 b.中国传统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围绕解读文言文典籍的需要进行的,主要是分析汉字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②古代印度语言研究 a.在印度,文化经典主要是宗教典籍,所用的语言是古代的梵语。最初这些经典是靠口耳相传,后来由文字记载下来。 b.古代印度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对这些宗教经典的解读。古代印度的学者在对语言一般性质的认识以及具体的语音和语法研究等方面都有卓越建树,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语言研究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西欧语言研究 a.古希腊有丰富的文化典籍,语文学非常发达,已经有了系统的语法研究成果。 b.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的语言研究传统,形成了拉丁语的语法研究体系。 c.西欧各国有一千多年时间在正式的场合都使用古典拉丁语,语言研究主要围绕拉丁语进行,语法、修辞、逻辑成为学校传授的主课,编出了种种语法、词典和读本,逐渐形成了传统的西方语言学。 (二)语言学的学科性质 1.语文学时期的语言研究不是独立的学科

语言学纲要(修订本)复习题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 中国古代和国外语言学史 名词解释:《尔雅》《方言》《释名》《说文解字》《广韵》《马氏文通》历史比较语言学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转换生成语言学 简答1、《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表现的索绪尔的基本语言学思想有哪些。 2、简述功能语言学的主要学术观点。 《语言学纲要》导言 名词解释: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普通语言学 问答1、语言交际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请举例说明。 2、如何看待语言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3、简述语言学的分类,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4、语文学研究有哪些特征。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名词解释:语言交际工具思维 问答1、举例说明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4、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名词解释:符号符号的任意性二层性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问答1、举例说明什么是符号,由哪些因素构成。 2、为何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3、就语言符号而言,什么是形式?什么是意义?它们的相互关系有何特点? 4、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5、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 名词解释:音质元音辅音音位区别特征音素音位变体语流音变音步非音质音位语音四要素 问答1、音高和音重在汉语中是否区别意义?举例说明。 2、元音和辅音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3、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 4、举例说明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5、音位与因素的区别与联系。 实践要求1、能按语音特征用国际音标注出相应的音素2、能用国际音标为汉字注音。 第四章语法 名词解释:语法语法意义语法形式语法范畴孤立语屈折语语素词尾复合词后缀 问答1、什么是词?举例说明其定义的内涵。 2、为何说组合规则是现实的,而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3、语法形式主要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

语言学纲要 期末复习资料(题库)

语言学概论试题(1) 一、填空15% 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4、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部语支。 5、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独立(自由)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词、句子。 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0、我国宪法(1982年)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选择题10% 1 、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D ) A、文字学B、语音学C、词汇学D、语法学 2、汉语属于(B ) A、屈折语B、词根语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 3、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B ) A、音素B、音位C、语素D、音节 4、文字的前身是(C ) A、结绳记事B、手势C、图画记事D、实物记事 5、派生词中包含(B ) A、词尾B、词根C、虚词D、根词 6、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C ) A、音素B、义素C、语素D、音位 7、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C ) A、主语位置B、谓语位置C、状语位置D、定语位置 8、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 (D ) A、土话B、客家话C、客套话D、黑话 9、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C ) A、初B、视C、人D、民 10、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D )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三、名词解释20% 1、专语语言学: 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2、组合关系: 指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 3、语流音变:语流中的某些音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 4、语义场: 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 5、语法范畴: 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10% 1、优秀 2、维持 3、宏观 4、精神 5、离开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9% 瞻仰[+用眼+往一定方向+崇敬地] 1、{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语音和音系答案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语 音和音系答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 一、名词解释 语音四要素——音高、音重(强)、音长、音质。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音位——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音位变体——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果它们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 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指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等。例如汉语普通话声调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而不是音质变化形成的,就是非音质音位。 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运用区别特征比较容易说清楚音位在具体语言中的特点和具体语言语音系统的组织方式。 音节——由音位组成的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从听觉上感受到的最自然的单位。

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 音步——语言的一种节奏中,语流是大致每隔两个音节就有一次小的轻重、高低、长短或松紧的交替,形成语流中大致等距离出现的两音节的节奏单元。这种节奏单元叫做音步。 二、填空或简答 1、画一张元音舌位图,用国际音标标出八个基本元音。 八个基本元音[i][e][ ][a][u][o][][ɑ] 2、按音位特征用国际音标注出相应的音素。 (1)双唇浊鼻音m (2)舌尖前浊擦音z (3)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 (4)后低不圆唇元音ɑ (5)前半高不圆唇元音e (6)后半高圆唇元音o 3、列出现代汉语普通话辅音音位的至少四对区别特征并各举一对儿对立音位。清——浊[p]:[b] 塞擦音和擦音 [ ts] [s]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版)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版)复习资料 一、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复习语言学概论课程,总的要求是: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抓住重点,全面复习。“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方面的一门基础课,重点讲授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本科阶段的其它语言类课程和撰写语言方向毕业论文的理论基础,在整个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这门课的学习即将结束,要进行复习考试,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自然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这一点做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障碍。复习的时候应抓住重点,就是要根据我们的考核说明规定的重点进行复习;但“抓住重点”不是“只学重点”,而是要通过重点问题的复习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不要自己从主观愿望出发来划定复习范围。复习的总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吃透内容要点 复习不但要掌握比较重大的要点,弄清楚各个章节的框架结构,对各个重点内容的要点也要非常熟悉,每个要点要求都能展开阐述,比如基本词汇的特点,什么是全民常用,什么是稳固,什么是有构词能力,这些特点相互之间是怎样影响的,都必须能结合实例说出个所以然来。如果复习不全面不细致,理解问题不深入透彻,遇到这样的问题恐怕就只能是干巴巴的条款了,那样是很难取得优异成绩的,也不符合本课程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三基”的要求。 第二,掌握常用的名词概念 专门就名词概念提出复习要求,这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名词概念是一门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知识的基础部分,学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系列的名词概念串连起来的。另一方面,期末试题名词解释题目还是一个考核重点,而且还占有非常重的分量。不但如此,而且在填空、选择、问答题里都要涉及重要的名词概念,至于占试题主要内容的分析题,更是离不开名词概念,否则就无从下手分析。例如:合成词、词与词的组合方式、词组的层次分析等,都涉及到名词概念。 名词概念分两个层次要求:一个层次是对名词概念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问题进行分析、解释,能举例说明;一个层次名词概念主要是一些涉及到下位概念的名词,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语言实际进行类别分析辨认。我们在中央电大编辑部发行的《期末复习指导》中列出了一些重点名词,复习可参考这部分内容,我们今天也重点介绍一下。 第三,弄清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复习首先要注意把基本理论吃透。所谓吃透,就是能理解其内容,能灵活运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当然,我们强调灵活运用,不是反对有关的记忆,一些基本知识,课程内容的框架,还是应该搞清楚,这样才能做到成竹在胸,所以复习时对所学的知识还要进行必要的梳理,比如像国际音标和元音辅音的发音特点,就必须强化记忆。 第四,加强实践练习。 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把握起来也有一定难度。要真正吃透理论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一章 语言得功能答案

第一章语言得功能 一、填空 1、语言得功能包括( 社会)功能与( 思维)功能。 2、语言得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与(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 语言)就是第一性得、最基本得手段。 4、人得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 )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 )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与(双词句 )阶段,这就是儿童学话得关键两步。 二、判断正误 ( 对 )1、文字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得再编码形式。 ( 错 )2、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 ( 错 )3、书刊上得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 对 )4、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 ( 错 )5、布洛卡区在大脑得右半球前部。 ( 错 )6、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得能力。 ( 对 )7、不同语言结构得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得不同。 ( 错 )8、汉语名词没有数得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与多数得概念。 三.思考题 1、为什么说语言就是人类最重要得信息传递得手段? 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她得信息传递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得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得副语言交际工具,(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得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与空间得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得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但就是,文字在交际中得重要性远不能与语言相比。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就是不能没有语言;

语言学纲要各章名词解释

导言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之。 *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的我国传统语文学。 *语言本身的构造很复杂,对它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语言、词汇和语义、语法三个部分。 *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是瞬间的事情,但却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如果借用信息论的术语来说,这一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第一章 *语言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把说话中反复使用的材料和规则找出来,把那些隐藏在无数话语中的坚守不见尾的语言找出来,使它的整体和每一片鳞甲都清清楚楚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当然是复杂细致的任务。 *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可以使用其他的交际工具: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字符号,化学公式等。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不但要动嘴,而且要面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非语言的东西也都会参加进来。(非语言:手、眼神) *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的各组民族不同的。 *为什么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语言是最灵活的,最方便的,信息量最大的,所以是最重要的。语言是组成社会不可少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要靠语言来维持。 2、语言是为满足人类交际的组要而产生的,其他动物是没有的。 3、其他的交际工具是建立在一定的语言基础上的语言或语言成分的代用品,而且都有特殊的服务领域。 第二章 *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符号应该具备的条件:约定俗成、重复使用。语言符号的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 *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语言必须是一种经济有效而又富于弹性和灵活性的装置。这装置的重要特点就是分层。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氛围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意义在这里被装进形式的口袋,成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符号。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两种最根本关系。 第三章 *音素:是从音节中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 *音标: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国际音标:是国际语言协会于1888年制定的并开始使用的一套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 *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由发音学---音响学---听觉语音学三门学科加以研究,标志着人们研究语言的的进展过程。三个环节,三个方面,三门学科的研究都是自然科学和语言学的交界领域,都要利用大量的实验手段。生理、物理、心理的研究可以说是语音的自然属性的研究。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是什么? 1、气流是否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辅音受阻。 2、发音器官紧张状况。发元音时各器官的各部分都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特别紧张。 3、气流强弱不同,发元音气流弱,发辅音气流强。 *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的分析对拼音文字的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必考重点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2、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3、语言的功能: 社会功能、思维功能 4、怎样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系? 答: 语言系统的结构: 层级体系二层装置。下层是音位,上层语素、词、句子。运转机制: 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5、语言符号的特征: 任意性、线条性 6、掌握语言需要: 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 7、语言的研究: 答: 从自然属性出发: 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音学研究。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 8、"语言的四要素:

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9、音位: 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变体答: 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 0、"语法规则的表现形式: 组合规则、聚合规则 11、"语法单位的四级单位: 语素、词、词组、句子 12、"词缀与词根的位置关系: 答: 前缀: 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后缀: 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中缀: 插入词根中的词缀。例如: 第一中的“第“小刀子中的子 13、"组合的递归性和开放性?(简答题)

答: “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1 4、"形态的定义? 答: 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是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形态。 1 5、"语法范畴概念?包括(性、数) 答: 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 (1)性; (2)数; (3)格; (4)有定和无定。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 (1)时; (2)体;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填空 语言的功能 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二、判断正误(对)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错)2、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错)3、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对)4、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错)5、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右半球前部。(错) 6、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对) 7、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错) 8、汉语名词没有数的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和多数的概念。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手段?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信息传递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的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的副语言交际工具,(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的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总之,在上述的种种信息传递工具当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 2、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和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而受话者在接收说话者传递的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从而做出回应。这样语言就成为说话者和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例如:张三和李四同时在教室看书,张三坐在窗子边的位置,李四坐在中间位置。 A.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 B.张三说:“我马上关上。” A、B 的对话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请求。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的目的并不是反映今天的天气,而是向坐在窗户边的张三请求将窗户关上。 3、为什么说思维离不开语言?思维需要语言(1)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活动必须用语言作手段(2)语言是保存思维成果的媒介。思维成果必须依靠语言的巩固才能得以保持。(3)语言可帮助思维逐步深化(4)语言可帮助思维条理化(5)语言可帮助传递思维成果。思维的成果靠语言才能表达出来,使听读者了解。 4、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是什么,有哪些表现?人类的大脑的左右半球的分工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以外的动物,没有这样的分 2 工,没有专门管语言的“左半球” ,因此它们没有逻辑思维的能力,也掌握不了语言。大脑中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区(1)说话中枢,也称布洛卡区,在大脑左半球前部,是19 世纪60 年代,法国神经解剖学家保罗·布洛卡(Paul Broca)发现的。这一区域受到损伤就会得失语症,丧失说话能力,但基本能听懂别人的话。(2)书写中枢,也在大脑左半球前部,靠近布洛卡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答案

第八章语言得接触 一、名词解释 借词——借词也叫音义外来词,它指得就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得词。如英语中得telephone借子到汉语中就是“德律风”,其音义都来自英语。借词就是民族关系得一种见证,就是研究民族发展史得一项重要材料。借词在语言历史得研究中也有非常重要得作用。 语言联盟——语言联盟即“语言得区域分类”。就是指一片地理区域内得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得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得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得核心词跟彼此不同。 语言替换——语言换用也称“语言替代”或“语言融合”,就是不同民族在长期接触或融合过程中产生得一种语言现象。指得就是一个民族得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得现象。 语言底层——在语言替换得过程中,换用得强势语言会留下被替换语言得痕迹,这类痕迹通常称为语言底层。 共同语——共同语就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得一种语言形式,就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得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得语言。 洋泾浜——“洋泾浜”就是当地人在与外来得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得过程中学来得一种变了形得外语。“洋泾浜”得共同特点就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得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得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得说法指称事物。 克里奥耳语——混合语就是由洋泾浜发展而来得一种有声交际工具,就是一种建立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系统基础上形成得并被特定得言语社团作为母语学习使用一种语言。洋泾浜得特点之一在于它就是一定场合下使用得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但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得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Creole,就是混血儿得意思) 二、填空 1、语言发生接触得前提条件就是( 社会得接触 )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_徐通锵)详细复习资料_课堂讲义笔记

语言学纲要讲义笔记 导言 一、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要把语言学跟语文学区分开来 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在古印度,公元前4世纪,著名学者潘尼尼在整理、注释婆罗门教经典《吠陀》时,写了一本《梵语语法》,提出3996条规则,被人们称为最完备的语法书。在古希腊,伯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他们讨论了词为什么具有意义等内容。 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1、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联系 语言研究的成果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所必须利用的,可见语言研究在这些社会科学中已占重要地位。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交叉产生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生物语言学、模糊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如: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对这一具体过程的解释需要结合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总体上,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一)理论语言学可分为: 1、一般/普通语言学

2、个别/具体语言学 具体语言学 (1)历时语言学 (2)共时语言学 (二)应用语言学 1、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集团的关系。如地域方言、社会方言、语言的接触、语言规划等。 2、心理语言学:研究儿童语言习得、语言的接收和发生过程,等。 3、神经语言学 最近二十年才从心理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中心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 此外,还有数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人类还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传递信息,它们是文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 身势等伴随动作等是非语言的信息传递形式。 身势等非语言的形式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 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再编码形式; 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就是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语音和音系答案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语音和音系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 一、名词解释 语音四要素——音高、音重(强)、音长、音质。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音位——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音位变体——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果它们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 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指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等。例如汉语普通话声调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而不是音质变化形成的,就是非音质音位。 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运用区别特征比较容易说清楚音位在具体语言中的特点和具体语言语音系统的组织方式。 音节——由音位组成的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从听觉上感受到的最自然的单位。

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 音步——语言的一种节奏中,语流是大致每隔两个音节就有一次小的轻重、高低、长短或松紧的交替,形成语流中大致等距离出现的两音节的节奏单元。这种节奏单元叫做音步。 二、填空或简答 1、画一张元音舌位图,用国际音标标出八个基本元音。 八个基本元音[i][e][ ][a][u][o][][ɑ] 2、按音位特征用国际音标注出相应的音素。 (1)双唇浊鼻音m (2)舌尖前浊擦音z (3)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 (4)后低不圆唇元音ɑ (5)前半高不圆唇元音e (6)后半高圆唇元音o 3、列出现代汉语普通话辅音音位的至少四对区别特征并各举一对儿对立音位。清——浊[p]:[b] 塞擦音和擦音 [ ts] [s]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参考资料

导言 一、填空题 1.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学科,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人类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2.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我国传统语言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三门分支学科,合称“小学”。 二、判断题 1.综合各种语言的基本研究的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这是具体语言学的任务。(错) 2.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有些语言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大部分语言的研究还很不够,甚至还没有人去研究。(对) 三、名词解释 1.普通语言学 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究人类语言的起源、发展、本质。探究人类语言内部结构的共性及普遍规律的语言学门类。 2.应用语言学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语言教学、文字的创制和改革、正音正字、词典编纂等,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还包括与计算机有关的及其翻译、情报检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3.小学 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从语言的社会功能上看,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从语言的内部结构上看,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 2.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和文字基础上的特殊领域的辅助交际工具。 二、判断 1.从理论上来说,句子的长度是可以无限的。(对) 2.语言是文字基础上产生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错) 3.文字始终是从属于语言的。(错) 4.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思维。(对) 5.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对) 6.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错) 7.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错) 8.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对) 9.会不会说话是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对) 10.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对) 11.思维离不开语言,聋哑人不能掌握语言,所以聋哑人不能进行思维。(错) 三、单向选择题 1.下列说法只有()正确。 A.语言是一种心理现象。 B.语言是一种具有阶级性的特殊社会现象。 C.没有语言,利用文字照样可以进行交际。 D.在语言的辅助交际工具中,文字是最重要的。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名词解释-压缩版

语言学基本概念2011 导言 1.语言学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3.理论语言学 也称普通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6.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约定俗成的关系。 7.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语言符号在使用中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8.语言系统的两层性 语言系统分为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的最重要的特点,即语言系统的两层性。 9.组合关系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10.聚合关系 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合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11.语言能力 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灵活发音的能力相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 12.音标 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 13.音素 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P47) 21.对立关系 两个音素在周围的音都相同的环境下独立承担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叫做“对立关系”。 22.互补关系 两个音素的出现环境互相补充,这叫做“互补关系”。 23.音位变体 (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果几个音素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 24.条件变体 各个音位的变体的出现条件受环境的制约,可以叫做音位的条件变体。 25.自由变体 (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音位变体的相互替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的限制,可以把这种类型的变体叫做音位的自由变体。 26.音位 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P67) 27.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

大学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必考重点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2、五个阶段: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3、语言的功能:社会功能、思维功能 4、怎样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系 答:语言系统的结构:层级体系二层装置。下层是音位,上层语素、词、句子。运转机制: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5、语言符号的特征:任意性、线条性 6、掌握语言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 7、语言的研究: 答:从自然属性出发: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音学研究。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 8、语言的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9、音位: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 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变体答: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0、语法规则的表现形式:组合规则、聚合规则 11、语法单位的四级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 12、词缀与词根的位置关系: 答:前缀: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后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中缀:插入词根中的词缀。例如:第一中的“第“小刀子中的子 13、组合的递归性和开放性(简答题) 答:“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14、形态的定义 答: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是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形态。 15、语法范畴概念包括(性、数) 答: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