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民交往生活方式研究

农民交往生活方式研究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农民交往生活方式的基本理论分析 (1)

一、农民交往生活方式的相关概念梳理 (1)

(一)“农民” (1)

(二)“交往” (2)

(三)“生活方式” (3)

二、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分析 (4)

(一)生产生活对人的交往生活的制约理论 (4)

(二)自由竞争条件下的社会普遍交往理论 (5)

(三)交往方式的历史性发展理论 (5)

第二章我国当前农民交往生活方式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7)

一、关于我国农民交往生活方式的调研 (7)

(一)调研总体设计 (7)

(二)调研具体内容 (8)

二、当前农民交往生活方式的现状和特点 (9)

(一)农民的交往生活与生产生活紧密融为一体 (10)

(二)农民的交往的流动性不断增强 (11)

(三)农民交往的空间不断扩大 (11)

(四)农民交往的思想观念在不断更新 (12)

(五)农民对未来的交往有较强的期待 (12)

三、当前我国农民交往生活方式的主要问题 (13)

(一)交往空间的地域性局限明显 (14)

(二)交往方式较少、方向相对固定 (15)

(三)交往生活观念比较落后 (16)

四、农民交往生活困境的原因分析 (17)

(一)农业生产方式自身特点的制约 (17)

(二)经济原因: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 (18)

(三)政治原因: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欠缺 (19)

(四)文化观念原因:观念的滞后 (19)

第三章改善农民交往生活方式的对策探讨 (21)

一、农民交往生活方式发展的问题实质和客观条件 (21)

(一)问题实质 (21)

(二)客观条件 (21)

二、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2)

(一)繁荣发展农村市场经济 (23)

(二)增强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 (23)

(三)依托城市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4)

三、打破城乡之间的二元体制 (25)

(一)城乡二元体制的实质和历史 (25)

(二)当前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必要性和有利契机 (25)

四、发展农村教育、提升农民素质 (26)

(一)繁荣和发展农村教育 (26)

(二)重视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民的精神交往 (26)

(三)广泛开展现代交往方式的宣传教育,更新农民的交往观念 (27)

结论 (28)

致谢 (29)

参考文献 (30)

引言

一、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交往生活方式是农民生活整体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农民生活特点的重要活动方式。在当今农民生活内容日趋丰富的趋势下,如何使农民交往成为真正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丰富农民生活内容、体现现代发展趋向的交往形式,这不仅是我国农民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整体上走向现代化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课题来源

农民交往生活方式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命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首先,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迅猛推进,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这一方面极大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日益凸显农民交往生活方式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农民交往生活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探索和探讨。其次,相对城市而言,农民交往生活水平和方式面临着相对落后的情况,农民与市民的交往生活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层次存在较大差距。不仅如此,农村交往的地区差距较大也是我国农村现状的重要特点,农民交往的地域特点鲜明,农民交往生活的类型、方式和内容也差异很大。再次,一些地区农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交往生活之间呈现不协调发展的状况,即这些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民的交往生活方式未能跟上物质生活进步的节奏,农村的交往生活方式的发展已然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因而,无论是从农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角度看,还是从理论研究方向和趋向看,大力推进农民交往生活的发展,提升农民的交往生活水平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新任务。本文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进行必要的理论解释,以为未来农民交往生活方式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价值理念和方法对策。

(二)研究农民交往生活方式的意义

研究我国当前的农民交往生活方式,是顺应党和国家的政策导向、体现中国具体国情、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色的研究方向,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研究我国当前农民的交往生活方式有助于深入阐释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在马克思理论的框架下,大工业生产是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时的问题焦点,而在大工业生产主导时代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农民问题实质上从属于工业化的历史进程,西方的工业化过程和我国的工业化过程都是如此,因而农民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业化问题的解决,如农村环境问题、农民文化问题、城乡互动问题等。这一分析框架和逻辑导致马克思关于大工业生产本身的理解和论述很多,但关于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考察则相对较少。本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聚焦于农民交往生活方式的历史发展和现代转变,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