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备战2020高考历史之考前抓大题02 古今中外政治制度(二)(原卷word版)

备战2020高考历史之考前抓大题02 古今中外政治制度(二)(原卷word版)

大题02 古今中外政治制度(二)

(2019·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1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9分)

【达人解题】

步骤一:整理设问,理清目标和答案来源

步骤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要点

步骤三:整理得出答案

【答案】(1)同: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

异: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

(2)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

1、(2020·北京高三期末)美国近代政体的建立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20年11月,来自英国的一百多位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船到达北美,上岸之前,他们订立了《五月花号公约》,内容有“我们这些签署人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自愿结为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被认为是对这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合适、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摘编自胡建淼《驶向新大陆的“五月花号”——美国联邦宪法的基因》材料二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欧洲移民在北美建立了13块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1)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及美国1787年宪法三者之间的关系。

(2)依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写出你得到的启示。

2、(2020·山西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资产阶级统治在巩固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民主管理制度,如普选制度、代议制度、政党

制度、监督制度、公务员制度、人权保障制度等,它们有的是出于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而制定的,有的是按照“主权在民”的原则制定的,还有的反映了公开、公正、竞争等原则。此外,西方民主政治,按照程序运作,形成了一套十分复杂而又精致的运行机制,包括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监督机制、法治机制等。虽然民众无法对国家权力实现真正控制,但它在训练公民参政议政素质、形成社会政治生活的规范和秩序、提高国家管理的效率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陈松林《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借鉴与超越》材料二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抗日敌后根据地实行过较为广泛的民主政治。在农村,村长是由选民直接选举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选民参与率各村平均超过百分之八十,妇女在选举中的表现也十分踊跃。在整个根据地,不只在政治生活中,在其他方面,在经济、教育、文化生活中也充满着民主精神。来自德国的王安娜女士回忆:根据地政府由共产党人、国民党人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组成。在选举中,为了让目不识丁的贫苦农民行使民主权利,根据地还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选举办法——豆选。美国驻华使馆外交宫谢伟思评论:共产党在根据地“以良好的政制来改进农民的经济状况。农民有了民主的自治、政治意识和权利观念。农民们得以从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有了自尊、自信和强烈的团体合作兴趣。普通人民知道了他们是为了这些而战斗。”

——摘编自王建民《根据地的宪政建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背景,概括其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2020·云南曲靖一中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当时有三大阶级、六种力量,它们对议会改革的态度也不同。但是在多方力量的博弈过程中,其结果却日趋明朗,即保守势力逐步退让,改革势力逐渐掌握实权,最终开始变革。在这几大势力之中,首先是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的极大差距使得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议会中出现能代表其利益的议员。另一股资产阶级力量是一批工业革命之前就存在的旧“中等阶级”,包括商人、业主、批发商、作坊主以及知识界人士和自由职业者。他们饱受工业革命的冲击,最先开拓群众性议会改革运动。工业革命尚未完成,手工工场仍在运行,这使得在工人阶层中,存在产业工人和手工工人。产业工人组织性更强些,又直接和工业资本家对抗,所以工会运动是他们斗争的主要方式。另一支重要力量是手工工人和工匠,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他们的经济地位每况愈下,要求变革的呼声也就经久不衰,最根本的政治要求是普选权。

——摘编自冯春《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材料二20世纪的最初十年(1901-1911),是清王朝的最后十年。这是一个内忧与外患交加、危机与生机

并存的特殊时期。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救亡图存是各个阶层的使命。清政府为挽救自己的统治地位,也被迫下诏变法修律,进行改革,并且于1905年和1907年两次派朝廷重臣出洋考察,拉开了清末立宪运动的序幕,从而推动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进程。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主宪发端于戊戌时期,兴起于20世纪初,湮没于民主主义革命浪潮。以往,人们研究较多的是作为政治运动的清末立宪,尤其是其以立宪抵制革命的一面。对于清末立宪在中国民主近代化中的地位,对于晚清法律改革的影响,往往语焉不详。针对开国会这一旧问题,在1907年秋至1911年1月尤其是在1910年,以立宪派人士为代表,各省咨议局为阵地,先后进行了四次请愿活动。形成了国会请愿的热潮。规模越来越大的国会请愿运动,对清廷的统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引起当权者的极大恐慌,最终请愿运动在清廷的镇压下偃旗息鼓。

——据柴松霞《出洋考察团与清末立宪研究》摘编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议会改革运动与清末国会请愿运动的特点及其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结果不同的原因。

4、(2020·河北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建立后,“即仿秦朝在中央设立御史府”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并列三公,不仅肩负辅助丞相总理国政的职责,同时握有考课、监察、弹劾百官的权力,虽称“掌副丞相”,但不受丞相制约,直接受命于皇帝。西汉中期以后,汉朝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彼此分离,又紧密联系的多元监察网络。御史府(司隶校尉)监察中央官吏,州刺史监察州郡两千石官吏,督邮监察县级官吏,廷掾监察乡里官吏。西汉也颁布了一些具有监察职能的法规,如《监御史九条》和《刺史六条》是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两条监察法规。西汉历代君主对谏诤之士非常重视,曾多次下诏征召能谏之士,形成了官员时刻规劝帝王的谏议文化。

——摘编自张永智《西汉廉政建设研究》材料二1853年《诺斯科特——屈威廉报告》确定了招收文官一律采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英国文官守则总纲规定:文官必须效忠国家,不得将个人利益置于职责之上,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必须诚实正直。文官考试及第并开始工作后,对其日常工作随时都予以监察和考核。对成绩卓越者越一级提升,对成绩欠佳者,给予指导和告诫,无法胜仼者,则通过一定程序予以降级。英国有完善的法制,文官犯罪与一般公民同罪如犯伤人、强奸、放火、严重读职等罪,不仅将被开除公职,而且在出狱以后也很难再找到工作。由于文官被视为一崇高而光彩的职业,享有公正清廉的声誉,英国的文官也以此而自豪,这种高度的荣誉感使他们自尊、自重、自律,不愿抛弃个人的前程而去以身试法。

——摘编自杨联华《英国廉政制度评价》(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廉政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廉政建设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廉政建设的认识。

5、(2020·江西高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但是古代中国却未能较西欧之先进入近代民族国家时代,而是在外力侵逼下不得已步入此一历程。

材料一近代民族国家区别于绝对主权国家的一个特征就是国民主权或人民主权,实行的是立宪民主制度。从西欧国家形态的演进历程来看,15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上半叶,王权成为民族聚合的中心,民族的孕育与成长是与等级君主制或绝对君主制国家的成长与巩固相一致的,绝对专制主义为民族国家和世俗建构与认同权力体系开辟了通道。绝对主义国家在完成政治一体化后,越来越不能满足市民阶级的要求,市民阶级不仅要统一的市场和完整的主权,也要自由的社会和有保障的人权,绝对主义国家无法提供相应的合法化的法律制度框架,由此,把绝对主义国家改造成民族国家成为历史的必然过程。一般认为,从17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70年代,英、法、德建立起第一批民族国家。

——《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3期材料二无论是封建化时期,还是绝对君主制时期,“家国”体制及其伦理规范一以贯之,成为古代中国一个重要的政治特征,也是政治统一性的重要体现。“家国”体制及其伦理规范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周天子及后来的专制君主的利益,为了应付“家…‘国”之间的内在矛盾,专制君主不断吸取前朝教训,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在这种体制之下,人民依附于某一个具体的家族式或家庭式的政权,“家国”的政治伦理从根本上排除了契约精神,民主与自治也就难有生根发芽的土壤,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立宪主义观念也就难以自发产生。这也就难怪当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时,竞出现北京的老百姓作壁上观,为侵华联军带路,“热心”建议联军从下水道进城又快又安全,甚至为侵华联军攻打紫禁城按扶登城云梯,这些在今天看来奇特的景象。

——夏引业《中华民族构建与认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族国家观念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古代民族国家观念产生的影响。

6、(2020·麻阳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代地方政府官吏责任集中,凡戍卫城池、稽查公共场所、缉捕盗匪、式器管制、邪教结盟治理、流民管理、禁赌禁烟.发展农业、征收赋税等皆其职贵。乾隆时,随着人口流动加大,城市强化保甲制度,将本地民户与以客商为主的短期流动人口编入保甲。此外,驻军、地方民团以及地方绅士也会参与城市治安管理。清乾嘉后,城市治安每巩愈下,治安问题层出不穷。清代城市治安管理还是取得了一定成就,巩

国了清王朝统治基础。

——摘编自杨发源《清代地方城市治安管理研究》等材料二18世纪后期起,英国社会治安问题日益显现,呈快速增长趋势,并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治安问题的发生与城市人口暴涨有关。城市经济水平一时无力容纳大量人口,导致严重的流民问题。而传统的非专职性和全民义务性的治安制度捉襟见肘。为此,英国政府展开綜合治理,采取禁止酗酒、安装街灯、改善城市环境等措施;实行道德习俗改良运动、建立现代警察制度等改革。英国由此建立了较完善的现代社会管理机制,这正是蓬勃发展中的资本主叉社会所需要

——摘编自许志强《应对“城市病”:英国工业化时期的经历与启示》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后期中英两国地方治理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后期中英两国地方治理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