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案)

第六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案)

第六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案)
第六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的起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绘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

(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培养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命起源的进化顺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过程,渗透生命物质变化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观点。

(2)通过了解我国探索生命起源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教学难点】

解释米勒实验和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教学方法】

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遥远的宇宙空间有类似我们人类的生命吗?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生命的起源》。

二、新知导学

(一)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

师:关于生命的起源,我们不能亲自观察,难以得到直接的证据。因此,关于生命的起源可以通过有关的研究进行科学推测。什么样的推测才是科学的呢?

生:各抒己见。

师:科学的推测不是凭空想象,需要确凿的证据,不仅要有严密的逻辑,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那么关于生命的起源,你们都知道哪些观点呢?

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发表意见。

师:关于生命的起源,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观点: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宇生论和化学进化说。

师:神创论的观点是什么?

生:地球上一切生命都来自神的创造。比如女娲造人、上帝造人等。

师:神创论认为,生命是神创造的,但没这种观点毫无科学道理。

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的自然物质自然发生的。比如谷堆里能生出老鼠。但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进行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推翻了这个说法。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他的实验装置。(展示图片)

他把肉汤灌进两个烧瓶里,第一个烧瓶就是普通的烧瓶,瓶口竖直朝上;而第二个烧瓶,瓶颈弯曲成天鹅颈一样的曲颈瓶。然后把肉汤煮沸、冷却。两个瓶子都没有用塞子塞住瓶口,而是敞开着,外界的空气可以畅通无阻地与肉汤表面接触。他将两个烧瓶放置一边。过了三天,第一个烧瓶里就出现了微生物,第二个烧瓶里却没有。他把第二个瓶子继续放下去: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直至四年后,曲颈瓶里的肉汤仍然清澈透明,没有变质和产生微生物。根据实验结果,你有什么结论吗?

生:(观察并讨论)证明了使食品变质的物质来自于空气中,而不是自然发生的。

师:宇生论认为地球上的初始生命来自宇宙。但在陨石中检测出氨基酸只能证明宇宙空间存在有机物,却无法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天外。

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提出了化学进化说。他们推测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通过化学进化逐渐演化而来的,这也是目前被大多数科学家所认同的观点。

(二)化学进化说

师:化学进化说认为最初的生命是由无生命的物质通过化学进化逐渐演化而来的。这与当时的地球环境条件是分不开的。当时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呢?(展示图片)根据图片,你能试着描述出来吗?

生:原始地球上有闪电、火山爆发、炽热的大气层,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溢。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不存在生命……

师(补充):原始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科学家们根据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及火星、木星等星球的气体推断,当时的原始大气中有甲烷、氢气、氨、水蒸气等。想一想: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什么区别?

生:原始大气成分没有氧气,现在的大气成分有氧气。

师:有科学家推测,当时的原始地球为生命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那么,原始地球为生命的产生创造了哪些条件呢?

生:原始大气、原始海洋、宇宙射线等条件。

师:(补充)原始地球为生命的产生提供了三方面的条件:物质条件即原始大气;场所条件即原始海洋;能量条件即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科学家推测,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了原始生命。这种推测能否用实验来证明呢?

生:可以。

师:如果能证明,在实验方法上应该注意什么?

生:要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才有可能证实上述推测。

师:195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一个年仅23岁的年轻研究生米勒,在试管中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进行了著名的米勒实验。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米勒的模拟实验装置图。(展示图片)请同学们观察装置图并阅读教材P51-52内容,讨论下面的问题:

1.烧瓶中的沸水代表的是什么?

2.其上部的球形空间里模拟的是什么?有哪些成分?

3.正负电极模拟的是什么?

4.冷却水的过程模拟的是什么过程?

5.米勒的实验合成了哪种物质?

生:(思考讨论后明确)

1.沸水代表的是原始海洋。

2.球形空间里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模拟原始大气。

3.正负电极模拟能量条件即原始天空的闪电。

4.冷却水的过程模拟的是降雨过程。

5.合成了小分子有机物——氨基酸。

师:米勒的实验能够证明什么?

生: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完全可能实现。

师:(边总结边讲解)科学家推测:在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下,原始大气包括了水蒸气、甲烷、氢、氨等在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氨基酸等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后来地球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水落到地上,逐渐进入湖泊、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海洋中,有机物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这个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你能总结出来吗?

生:原始生命的产生分为三个阶段:(1)简单的无机小分子合成简单的有机小分子;(2)简单的有机小分子聚合成有机大分子;(3)有机大分子形成原始生命。

师:每一个阶段形成的场所在哪里?

生:第一阶段,有机小分子的形成在原始大气;第二阶段有机大分子的形成在原始海洋;第三阶段生命的产生也在原始海洋。

师:米勒的实验能不能证明原始地球上可以产生原始生命?

生:不能。米勒的实验只能证明第一个阶段。

师:是的,其他两个阶段还只是推测。那么原始生命的特征是什么呢?

生:生命的基本特征是能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能遗传和变异。

师:在米勒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生:各抒己见。

(三)化学进化说的其他证据

师:除了米勒的模拟实验,还有哪些证据支持了化学进化说?

生:(阅读教材)1.科学家在“热泉水口”的水热环境中,合成了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2.我国科学工作者合成了牛胰岛素和核苷酸。

拓展延伸:

什么是“黑烟囱”呢?“黑烟囱”是指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因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而得名。喷溢海底热泉的出口,由于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改变,含有多种金属元素的矿物在海底沉淀下来,尤其是喷溢口的周围连续沉淀,不断加高,形成了一种烟囱状的地貌,叫做黑烟囱。

师:科学家在“热泉水口”的水热环境中,合成了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说明了什

么?

生:生命的起源可能与热泉生态系统有关。

师:牛胰岛素和核酸的合成说明了什么?

生:生物小分子氨基酸、核苷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有机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生命的起源有什么看法?

生: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但由非生命物质形成原始生命还只是推测。

师:在现有地球条件下,还能形成生命吗?

生:不会再形成原始的生命了。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另外,现在海洋成分也发生了变化。

三、课堂小结

1.关于生命的起源,人们普遍接受的化学进化说。

2.生命产生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简单的无机小分子合成简单的有机小分子(2)简单的有机小分子聚合成有机大分子(3)有机大分子形成原始生命。

四、课堂练习

1.在生命起源的研究中,下列各阶段已经得到了科学实验证实的是(A )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C.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

D.从原始生命发展为单细胞生物

2.下列生命起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

A.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 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C.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氨、甲烷等

D. 现代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板书设计】

1.关于生命的起源,人们普遍接受的化学进化说。

2. 生命产生的过程:原始大气(水蒸气、甲烷、氢等)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等)有机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原始生命(生长、繁殖、遗传)

【教学反思】

关于生命的起源,教材提出了四种观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判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化学进化说,本课教材提供了较为丰富而且内容较新的证据,包括米勒模拟无机小分子演变为有机小分子阶段和我国合成胰岛素及核苷酸。这样的介绍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视野,需要老师注意的是将科学推测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可以将它们有机联系在一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样可以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联想能力和想像力。至于学生认同哪一种学说,这倒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明确的认识到科学的推测要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象是站不住脚的。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山东假日游——百分数(二) 【教材分析】 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与分数知识的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时在六年级上册学生学习了百分数(一)单元,知道了百分数的意义。另一方面,生活中百分数可以说随处可见,学生又有着丰富的生活基础。本单元在知识的编排及情境的选择上都是立足于此基础之上。 【教学目标】 1、会叙述成数、税率折扣利息的含义,知道他们在工农业和生产和日常生活的作用。 2、在明确百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3、会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百分数的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2、会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难点】 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第一单元信息窗 1 第一课时 【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的用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求常见的百分率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它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学生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 能准确会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过程】 一、 基础练习: 1、 口算天天练 23×100= 9.8-4.8= 480÷40= 0.53÷100= 5.1+2.3= 125×80= 0.078÷10= 0.52+0.4= 70×12= 2、把下列各数化成百分数 0.42 2.15 9 0.037 53 81 4 1 85 二、创设情境,导课明标 (一)创设问题情境 谈话:同学们,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往往选择外出游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济南市客运情况。 观察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 (二)出示学习目标:

(完整版)pep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pep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教案pep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Unit 1 Our school 教学重点:掌握有关学校设施的五个单词,并了解 它们的功能。 教学难点:单词library中辅音连缀的发音。 教具准备: 1.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声音、图片等媒体素材。 2.教师准备一幅本单元的校园分布图。 3.教师准备本课时的五张单词卡。 教学过程:(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学过的歌谣(第三册第五页的“Work And Play”),让学生跟随声音说唱。 2.播放第三册第一单元课件Let’s learn A ,回顾句型:“What’lassroom? A board, two lights, many desks and chairs.”自然过度到学习学校各课室的名称。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指着教室问学生:Tur new claDo you like our classroom? What’lassroom? 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教师接着问:How many claaur school? Do you like our

school? What else can youl? Look! This is a map of our school. 2.播放本课的声音Let’s learn A, 教读生词。教师可引入句型“It’loor.,为下一课时进一步学习序数词做铺垫。通过教师领读和听音跟读,让学生掌握本课时五个生词的正确读音。在练习library的发音时,可复习已学过的含辅音连缀的单词,如ice-cream, bd, hungry。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小组比赛。教师出示一张词卡,如garden,组 内学生依次说出与该词有关的其它单词,如:flowers,red,colour,trees等,这样既复习了学过的单词,也为继续学习Let’s do打下基础。 2.看Let’s do的图片(没有文字),让学生仔细看动作,然后跟着声音做动作。播放声音,教师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动作。然后分组进行练习,采用组与组竞赛的方式,可以是做动作猜句子并说出单词,也可以是听声音,做动作。让其他的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包括动作是否准确、到位、优雅等。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做本单元A Let’s learn 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米勒实验。 3.“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难点】 米勒实验。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世界各地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圣经》片段《创世纪》等。 提问:最早人们认为生命是怎么起源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这些神话的共同点是什么?你们相信这些神话吗?为什么? 讲授:基督教在西方占统治地位以后,神创论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生命的起源的探索。 学生聆听、观看,感受悠远而神秘的氛围,并想象原始的地球。 学生回答问题,大胆解释其中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原始地球的形成 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 提问:46亿年前地球上的环境是怎样的呢? [播放视频]《原始地球环境》。 组织小组间交流:这样的原始地球环境中,生命是如何产生的呢?

引申提问: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能量条件是什么?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在哪儿? 1.学生观看视频,打开思维的阀门进行想象,用自己的生动语言描述想象中的地球。 2.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整理课前收集的人类对生命起源问题的认识,如自然发生说、宇生说、热泉生态系统说、宇宙大爆炸、星云假说等。 二、米勒实验 讲授:科学家提出了这样的猜想:在紫外线、闪电、热能和宇宙射线的激发下,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氨、氢气、甲烷、硫化氢和水蒸气等相互作用形成有机小分子。 提问:科学家的猜想是否正确?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够生成有机小分子吗?如何验证?[课件展示]米勒实验。 提问:米勒实验装置各部分分别模拟什么? 讲授:1周后,在装置底部实验瓶的水溶液中,发现了多种有机小分子,其中有些是组成生命物质的必要成分。 提问:从米勒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观察米勒实验的装置,分析实验设计的原理和结果,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让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更深入些。 在全班交流成果,使得问题的解决更加完善。 回答:水蒸气、氢、氨、硫化氢和甲烷等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沸水模拟原始海洋;电极模拟闪电和辐射等环境条件;冷凝器模拟降雨等。 回答: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够生成有机小分子。 三、生命起源学说 讲授:科学家进一步推测,有机小分子随着雨水汇入原始海洋,经长期演变,最终形成简单的原始生命形式。 提问:1976年,我国吉林地区曾发生了一场罕见的陨石雨,科学家们在陨石表面发现了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你以此能得出怎样的推测结论? 阅读:海洋化学起源学说。 提问:科学家的推测是否正确?在原始海洋能够形成原始生命吗?如何验证? 讲授:我国的科研成果展示。(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转运RNA等) 提问:这些研究成果说明了什么? 讲授:所有的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点——体内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和核酸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基本素材。 设问:有了基本材料在实验室里是否就可以制造出原始生命呢? 学生聆听、思考并回答:地球原始生命可能从外星球起源。 学生总结归纳:生命是复杂的,生命的起源的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四、反馈练习 分析:腐肉生蛆。 提问:有人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勇于对“神创论”提出挑战,比如善于观察的人们看到腐肉生蛆、枯草化萤、青蛙从淤泥中跳了出来、臭水沟里突然出现了老鼠等,便提出了自然发生论,认为生命是由无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完成,甚至可以自然产生。 提问:你们是否赞同自然发生论? 分析: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出示实验装置图片) 提问:你能解释实验现象吗? 提问:如果不加热肉汤是否会变质?为什么?有无对照?还可以怎样设计对照? 讲授:直到20世纪60年代,在伦敦的一个研究所中,还一直保存着19世纪后期为否定自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教材内容概说 一、单元教材分析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 1文言文两则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可指导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或由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2.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更不必讲古汉语知识。重点词句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到困难教师给予帮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三、教学过程:【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一、引读“单元导语” 1.了解单元学习重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负数 课时(一):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读写法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认识。 2、能正确地读写负数。 3、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含义。 2、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设备、温度计等。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方法:引导法、探究法、讨论法、交流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Unit One My classroom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本课时的主要单词: 2、听懂指示语,并按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3、会唱本单元的歌曲。 教学重点:学习What’s in the classroom?及相关单词: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board, light。 教学难点:1. window一词注意w的发音,不要与v的发音混淆,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纠正。 2.在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时,注意单词复数的读音。 教具准备: 1.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2.教师自制的单词卡 3.一张画有教室的大图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 / Revision) 1.教师播放第一册Recycle 1单元中得“Chant and find”部分,学生跟着录音一起说。 2.教师出示与chant内容相符的图片,问:“What’s in the picture?”让学生进行回答。Picture一词由这里引出。 3.复习pencil, ruler, bag, book, pencil-case, sharpener, eraser, crayon,pen等单词。 4.引导学生用以上单词做问答练习,如:What’s in the bag? What’s in the pencil-case ? 5.在学生回答出问题后,教师可再追问:How many pencils/pens…?使学生能用复数进行回答。如:What’s in the pencil-case? A ruler, two pencils…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生命的起源教学反思

《追寻生命起源》教学反思 贾林林 今年我承担一节优质课展示,我选择的是《追寻生命的起源》这节课。 由于听课老师较多,同学们比较紧张,没有平时上课那么放松。在这样的状况下,立刻进入教学,学生难免发挥不好。面对这种状况,我在正式上课前对他们进行了一番表扬与鼓舞,使他们的“优越意识”盖过了“紧张意识”,占了主导地位。这样的办法果然奏效,每当我提出问题时,我可以看到学生们都在充分地开动脑筋,努力思考。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的思路,我运用多媒体播放自制的课件。让学生更直观,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更容易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不断提醒学生阅读教材,在教材中寻找知识点。为了使本课的几种学说不至于零散,我以生命起源的一系列观点冲突的历史背景中引导学生构建生命起源的正确观点,让学生走进科学研究的历程,同时,我还采用了教师引导,学生阐述,再由师生共同归纳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发挥自己的导向作用,还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应该算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我利用自己制作的课件做为教学辅助,配合恰当的过渡语,使学生觉得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在阐述实验步骤的时候,我让学生来叙述,这样还了解了学生对教材感知程度。在这个环节里,我把神创论和自然发生学说安排在前半段,化学进化论和宇宙生命论等安排在后半段,中间提出:科学的推测需要有确凿的证据,

凭空想像往往是站不住脚的,而在证据面前,“神创论”不攻自破,科学推测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也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这么做能使两种推测对比鲜明,在学生头脑中理清思路,留下深刻印象。 在巩固新课的环节中我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回答,从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我给予了鼓励性的评价,并在结语中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欲望,使其把知识带到课外去探究。 在本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讲课过程中还是很紧张,不能像平时上课一样做到收放自如,还比如个别环节中我讲的内容有点多,有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说,还可以将时间安排的更紧凑些等.总而言之,我的课堂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钻研、探索,使自己能够不断的进步!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第一单元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 义的两个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正、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现象,认识正、负数的大小。 三、单元教材分析和解读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 是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选取的素材具有典型意义。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 学生对正、负数比较陌生,但是对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常常在电视的天气预报中见到。基于学生具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教材从温度的表示方法入手,借助温度计来 学习正负数的知识,融陌生的知识于熟悉的生活场景之中,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3、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编排教学内容。 借助温度计和海拔高度示意图认识正、负数,既直观形象,又具有典型性。由用正、负数表 示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正、负数,然后延伸到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其他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归纳概括出意义。这样,在知识的编排与呈现上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 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正、负数的意义。 五、单元学与教建议、突破措施: 1、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 对于温度学生并不陌生,许多学生不仅能根据温度计测量温度,描述温度,而且有部分学生还能正确理解天气预报中一些温度表示的含义。教学时,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 生活经验,借助温度计让学生读出温度计上一些具体的温度,提供一些用正、负数形式表示的温度,让学生描述其含义,然后再引入负数的概念来帮助学生认识正、负数的意义。 2、要加强直观教学。 因为正、负数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背景材料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运用实物(如温度计)、现实情境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六、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温度计等 七、本单元建议课时数: 3 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 4 页例 1、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2 。 0 不是 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PEP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1Myclassroom全英带教学设计

PEP四年级上册Unit 1 A Let’s learn let’s do Teaching content: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1 A. Let’s learn, let’s do and let’s sing。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本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习用品,启四五年级《My classroom》和《My schoolday》。利用学过的学习用品导入本课,把原先学过的句型再次呈现给学生,(What’s in the bag?)让学生在听、对话的基础上加深视觉印象。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a. Learn to say new words : classroom ,picture, board ,door,window,floor, light. b. Learn to say the new sentence: What’s in the classroom? A board, two lights, a picture, … c. Learn to sing a new song.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a. New words:classroom ,picture, board ,door.,window, floor.,light. b. Sentences:What’s in the classroom? A board, two lights, a picture, …Teaching aids: A-tape recorder ,CAI. Teaching steps: Step 1.Warm up. 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we have two groups, one is boy group, another is girl group. If you answer my question best,I will give you a small foot. 【设计意图】:采用竞争式,使学生主动快速地进入情景教学活动中。 T: Listen to me carefully, I say one , you stand up. I say two, you sit down. Ok? T: Are you ready? Class begins …

初中生物《生命的起源》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PPT 出示地球图片,。 师:用什么词可以形容一下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地球呢? 生: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师:对,我们可以用生机勃勃来形容,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的生物,据统计目前已知的生物种类已达200 万种。那么最早的生物是如何出现在地球上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命的起源。(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 ?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观察米勒模拟实验,探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可能性。 ?认同生命的物质性,生物起源于非生物。 新授: 一、假说: 1、神创论出示图片并分析该假说的可行性 2、自然发生论引导学生分析该理论的可行性 3、宇生论 出示图片及视频资料,并分析归纳出:还不能解释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出现在地球上的。 继而过渡到---化学进化学说。 二、探究 化学进化学说 ?自主研学: 以小组为单位,认真研读(重点内容做好标记)教材P3-P4 页,说出原始大气成分 及特点并与本组成员交流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历程。 【组长副组长负责督促检查】 【播放视频】原始地球

让学生充分理解原始地球上的环境条件,化抽象为直观。【课件】出示原始大气的成因(学生默读) 【速问速答】 通过该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原始大气的成分及特点 【过渡】 到底生命是如何诞生的呢? 【微课堂】 播放提前录制的视频资料 走进生物微课堂——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生命起源的实验探索 【课件】 按课件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分析米勒实验

米勒的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哪个阶段?学生踊跃发言 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还有 哪些重要成就? 自米勒实验之后, 成为探究生命起源 的基本方法 1965 年用氨基酸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 . 1981 年又用简单的有机物合成了. 三、总结 大家看书并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收获 (学生积极活动) 四:当堂检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 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主要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组成。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会不同的趣味。 2.本单元重点: (1)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腊八节的香味袭人,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3)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这4篇文章都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利用不同的手法,体验到节日带来的不同感受。

1 《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醋、饺、拌”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4.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5.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醋、饺、拌”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 3.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歌曲《新年到》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出示课件1】1、播放歌曲《新年到》。 导入语:同学们,听喜庆的音乐响起来;看,红红的狮子舞起来……听着喜庆的音乐,看着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大声地告诉我,这是什么节日? 2、揭示课题。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板书:1北京的春节)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 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用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第一课时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 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 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Unit 1 My classroom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1、本单元要求会听,说,认读的单词: window board light picture door floor classroom computer wall teacher’s desk fan 2、本单元要求会听,说认读的句型: What’s in the classroom? Let’s go and see. Where is it? It’s near the window. Let’s clean the classroom. Let me clean the teacher’s desk. 3、能够掌握a-e的发音规则,即a-e在单词中发长音/ei/。能够读 出符合a-e发音规则的单词;并能根据发音拼写出符合a-e发音规则 的单词。 二、教学要求 1、能听懂、会说,会用每一课会话。 2、掌握本单元出现的生词,词组和字母。 3、会唱本单元的歌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于较长的单词如classroom, classmate, computer的掌握。 2、描述教室中所有物件,并能据此编出对话。 四、教学时间 本单元共6课时,每周3课时,2周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情景中运用Where is…? It’s in/on/under/near…询问和回答物品的位置。 2.听懂、会说表建议的句子"Let's go and have a look." 3.能听懂、会说并能恰当使用表示方位的词near。 教学重点:Where is…? It’s in/on/under/near…;学习用near 表示方位。 教学难点:容易混淆where和what。 教具准备: 1.学生自带一件物品,最好是有关已学过的英文单词。 2. Amy, Mike 和Zhang Peng的面具。 3.一张画有教室的大幅图片。 4.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 5.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复习已学句型:This is… I have… 教师手拿一个毛绒玩具,说:I have a dog , this is my new dog. 2.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实物模仿句子 3.当学生能够说出句子时,教师可提问:Where is it? 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回答:It's on/in/under/the …

八年级生物下册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漂市一中钱少锋 杭信一中何逸冬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课标要求: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生命起源的四种学说,米勒实验的原理及实验结论,其中米勒实验的原理及实验结论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教材中资料分析部分呈现的素材有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学说的观点,原始地球的大气特点和气候、地质条件,米勒实验的装置。 教学设计: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冰心《冰心》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课前准备 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 哪位同学为大解释一下? 学生:说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黄土捏泥人。 教师:很好,那么什么叫“剧务”,又什么是“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呢? 学生:大概是太劳累了,就用绳子浸在泥里,再举起来,甩出的泥点变成人。 教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们知识很渊博呀,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见解呢? (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进行小组发言。下面是发言的提纲,真正发言中不仅有形象生动的事,还配合了教师提供的录像。) 小组1:我们小组负责介“宇宙起源”这部分内容。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这是目前般接受的学说),150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喷射了由氢和氦组成的星云,星云旋转运动着,并且缓慢地收缩,逐渐形成了一个密度较大的实体。由于收缩时磨擦产生的热量,温度继续上升,直到在高温下发生热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时就形成了一颗恒星。在恒星周围还有大量气体和尘埃,它们彼此引、碰撞而聚合成为小的团块。这是行星的形成。 组2:我们小组来介绍原始地球的情况:根据第一小组介绍的宇宙爆炸的理论,地球逐渐收缩过程中温度很高,所以当地球表层温度逐渐下降时就表现为频繁的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形成了大气层。这个大气层不同于现在地球的大气层,它是没有氧气、氮气的,但有很多的水蒸汽。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冷却形成雨水落到地面上,雨水在地壳下陷及低落处聚集而成原始的洋。原始海洋盐分很低,但溶解了大量的甲烷等火山喷发出的物质。 小组3:我们组负责汇报“米勒实验”:1953年,斯坦利·米勒在玻璃仪器里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了一项试验:(用动画展示实验仪器)。一个星期后他检测出很多简单的有机物,包括氰化氢、尿素,最重要的是:米勒还在他的产品中

(完整版)PEP新版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Unit 1 How tall are you? Lesson One Part A Let’s Learn Do a survey and report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认读本课时的主要词组:taller stronger older younger shorter。 2、能认读句型:How tall are you ? I’m 1.61 metres. I ‘m taller. You’re older than me, too.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 2、难点是对新句型How tall are you ? I’m 1.61 metres. I ‘m taller. You’re older than me, too. 的理解和运用。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教学光盘 四、教学过程:(教学光盘展示) 1、谈话进入新学期新课程、新单元新内容的学习。 2、学习let’s learn (1)观察let’s learn课文图意。观察新单词与以前所学相关单词的不同之处。 (2)试理解新单词的意思。 (3)老师板书:形容词的比较级,并作解说。再板书:tall—taller,简单说明形容词的比较级的构成。 (4)用教学光盘展示学习四个四会单词stronger older younger shorter和对话:How tall are you ? I’m 1.61 metres. I ‘m taller. You’re older than me, too. (5)跟读单词和对话。 3、Do a survey and report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负数 课时(一):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读写法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认识。 2、能正确地读写负数。 3、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含义。 2、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设备、温度计等。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方法:引导法、探究法、讨论法、交流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Unit 1 My classroom 主备人:侯玉萍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Let’s do, 二、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教室中的一些事物词汇: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light, blackboard,并能正确运用词汇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2)听懂指示语,并能按指令做出相应动作如Open the door等。 三、教学重点:能听说认读教室中的事物词汇: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light ,board,并能正确运用词汇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 One blackboard, one TV, many desks and chairs 四、教学难点:在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时,注意单词单,复数的变化。 五、教学用具:教室图片、教学课件、单词卡片、录音磁带。 六,教学课时数: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1.Greeting。 T: Good morning / afternoon , boys and girls. Welcome back to school. How are you? Ss: I’m fine. Thank you. 2.Warm-up。 Gamel:快速反应。教师快速抽出单词卡片(Book 1 的文具单词ruler,bag,pencil,pencil-case,eraser等)学生快速抢答,哪组抢答得最快且正确,哪组得分。 3.Presentation 教学单词 classroom . (1)黑板上出现5张打乱的教室拼图图片,先让学生猜,最后请两位同学上台快速把图片拼好,最终形成一张大的教室图片,直接引出classroom, 教读classroom。 (2)教学door , board , light , window(,desk , chair 已学过)。 a,教师指着大教室图画问:What’s in the classroom?学生听懂后,教师指着教室里的门,黑板…让学生说出door, blackboard ,light, window, picture 并教读这些新单词(说到lights, desks, chairs ,windows 时,提醒学生注意复数形式的使用)。 b.用chant形式配合动作学习Let’s do的内容,如: Door, door, open the door. Light, light, turn on the light. (3) 教学单词picture T:(指着教室里的一幅图)This is a picture. It’s a nice picture.板书:picture,利用大小声操练单词picture: 教师高举单词卡片,学生就大声读单词:教师将卡片放到胸前,学生用中等音

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教材分析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的内容。谈到生物的进化,自然要先探讨有关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它应该是探讨生物进化问题的起点,可以说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本节内容的教学与传统的已成定论的科学知识的传授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伸缩性,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并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所以,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了材料的收集,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地认识生命的起源。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 三、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质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难点:“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