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条形码扫描器的关键参数解释

条形码扫描器的关键参数解释

条形码扫描器的关键参数解释
条形码扫描器的关键参数解释

条形码扫描器的关键参数解释

选择条形码扫描器前,要了解扫描设备的几个主要技术参数,客户也经常问到一些,这里稍全面地做些整理,根据应用的要求,对照这些参数选取适用的设备。

1、分辨率

对于条形码扫描系统而言,分辨率为正确检测读入的最窄条符的宽度,英文是MINIMALBARWIDTH(缩写为MBW)。选择设备时,并不是设备的分辫率越高越好,而是应根据具体应用中使用的条形码密度来选取具有相应分辨率的扫描器。使用中,如果所选设备的分辨率过高,则条符上的污点、脱墨等对系统的影响将更为严重。

2、扫描景深

扫描景深指的是在确保可靠阅读的前提下,扫描头允许离开条形码表面的最远距离与扫描器可以接近条形码表面的最近点距离之差,也就是条形码扫描器的有效工作范围。有的条形码扫描设备在技术指标中未给出扫描景深指标,而是给出扫描距离,即扫描头允许离开条形码表面的最短距离。

3、扫描宽度(SCANWIDTH)

扫描宽度指标指的是在给定扫描距离上扫描光束可以阅读的条形码信息物理长度值。

4、扫描速度(SCANSPEED)

扫描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扫描光束在扫描轨迹上的扫描频率。

5、一次识别率

一次识别率表示的是首次扫描读入的标签数与扫描标签总数的比值。举例来说,如果每读入一只条形码标签的信息需要扫描两次,则一次识别率为50%。从实际应用角度考虑,当然希望每次扫描都能通过,但遗憾的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求一次识别率达到100%是不可能的。

应该说明的是:一次识别率这一测试指标只适用于手持式光笔扫描识别方式。如果采用激光扫描方式,光束对条形码标签的扫描频率高达每秒钟数百次,通过扫描获取的信号是重复的。

6、误码率

误码率是反映一个机器可识别标签系统错误识别情况的极其重要的测试指标。误码率等于错误识别次数与识别总次数的比值。对于一个条形码系统来说,误码率是比一次识别率低更为严重的问题。

信息来源:条码设备

原文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4516329676.html,/detail/75-1906.html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解答 2

1.色谱分离度:相邻两组分在色谱柱内分离效能的指标,定义为相邻两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缝底宽度之和一半的比值 2.死体积:色谱柱在填充后柱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总和. 3.程序升温:按一定的加热速率,温度做线性或非线性上升。 4.梯度洗脱:又称为梯度淋洗或程序洗脱。在同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程度不断改变流动相的浓度配比,称为梯度洗脱。 5.极限扩散电流 6.指示电极:电极电位与被测离子活度有关,又称待测离子电极或工作电极。 7.半波电位:扩散电流等于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汞电极的电位。 8.浓差极化:电解时,电极表面因浓度变化引起的极化现象。 9.生色团;在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引入含?键的不饱和基团,将这种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峰波长移至紫外及可见光范围内,这种基团叫生色团 10.助色团:含有n电子的能使吸收峰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杂原子基团。 11.化学位移:由屏蔽作用引起的共振时磁感应强度的移动现象。 12.锐线光源:能发射出谱线半宽度很窄的发射线光源。 13.基团频率:同一类型的化学基团,在红外光谱中的吸收频率总是出现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这种吸收谱带的频率称为基团频率 14.贫然火焰:火焰温度低,助燃气量大于化学计算量,氧化性火焰。 15.富燃火焰:燃气量大于化学计算量,还原性火焰。 16.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离核较近的处于最低能量状态 17.激发态:当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后,就会使外层电子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这种状态称为激发态。 18.激发电位:原子的外层电子由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时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激发电位. 19.电离电位:使原子电离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称为电离电位。 20.离子线:离子外层电子跃迁时发射的谱线称为离子线. 21.共振线: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共振线具有最小的激发电位,为该元素最强的谱线. 22.灵敏线、由较低级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的谱线称为第一共振线,一般也是元素的最灵敏线。 23.最后线及分析线:当该元素在被测物质里降低到一定含量时,出现的最后一条谱线,这是最后线,也是最灵敏线.用来测量该元素的谱线称分析线。 24.灵敏度(S):原子吸收分析法中定义为校正曲线的斜率原子吸收分析法中常用特征浓度来表示.特征浓度—-指产生1%吸收或0。0044吸光度值时的待测元素的浓度. 25.检出限原子吸收分析法中检出限(D)通常以产生空白溶液信号的标准偏差3倍时的测量信号的浓度表示.

仪器仪表名词解释

仪器仪表名词解释 性能特性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 确定仪器仪表功能和能力的有关参数及其定量的表述。 参比性能特性 referenc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 在参比工作条件下达到的性能特性。 范围 range 由上、下限所限定的一个量的区间。 注:"范围"通常加修饰语。例如:测量范围,标度范围。它可适用于被测量或工作条件等。 测量范围 measuring range 按规定准(精)确度进行测量的被测量的范围。 测量范围下限值measuring range lower limit 按规定准(精)确度进行测量的被测量的最小值。 测量范围上限值measuring range higher limit 按规定准(精)确度进行测量的被测量的最大值。 量程 span 范围上限值与下限值的代数差。例如:范围为-20℃至100℃时,量程为120℃。 标度 scale 构成指示装置一部分的一组有序的标度标记以及所有有关的数字。 标度范围 scale range 由标度始点值和终点值所限度的范围。 标度标记 scale mark 指示装置上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确定的被测量值的标度线或其它标记。 注:对于数字示值,数字本身等效于标度标记。 零[标度]标记 zero scale mark 同义词:零标度线。 标度盘(板)上标有"零"数字的标度标记或标度线。 标度分格 scale division 任何两个相邻标度标记之间的标度部分。 标度分格值value of scale division 又称格值。 标度中对应两相邻标度标记的被测量值之差。 标度分格间距scale spacing, length of a scale division 沿着表示标度长度的同一线段上所测得的任何两个相邻标度标记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标度长度 scale length 在给定的标度上,通过所有最短标记中点的线段在始末标度标记之间的长度。 注:此线段可以是实在的或假想的曲线或直线。 标度始点值minimum scale value 标度始点标记所对应的被测量值。 标度终点值maximum scale value 标度终点标记所对应的被测量值。 标度数字 scale numbering 标在标度上的整组数字,它对应于标度标记所确定的被测量值,或只表示标度标记的数字顺序。线性标度 linear scale 标度中各分格间距与对应的分格值呈常数比例关系的标度。 注:标度分格间距为常数的线性标度称为规则标度。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通常用时间或用将各组分带 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 2.死时间: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 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3.保留时间: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4.相对保留值: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5.半峰宽度:峰高为一半处的宽度。 6.峰底宽度:指自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所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 7.固定液: 8.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 9.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或容量比,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 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 10.相比:VM与Vs的比值。 11.分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 12.梯度洗提:就是流动相中含有多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 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梯度洗提可以在常压下预先按一定的程序将溶剂混合后再用泵输入色谱柱,这种方式叫做低压梯度,又叫外梯度,也可以将溶剂用高压泵增压以后输入色谱系统的梯度混合室,加以混合后送入色谱柱,即所谓高压梯度或称内梯度。 13.化学键合固定相:将各种不同有机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到硅胶(担体)表面的游 离羟基上,代替机械涂渍的液体固定相,从而产生了化学键合固定相。 14.正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 15.反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 16.半波电位:扩散电流为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电位。 17.支持电解质(消除迁移电位):如果在电解池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它们在溶液中解离为 阳离子和阴离子,负极对所有阳离子都有静电吸引力,因此作用于被分析离子的静电吸引力就大大的减弱了,以致由静电力引起的迁移电流趋近于零,从而达到消除迁移电流的目的。 18.残余电流:在进行极谱分析时,外加电压虽未达到被测物质的分解电压,但仍有微小的 电流通过电解池,这种电流称为残余电流。 19.迁移电流:由于静电吸引力而产生的电流称为迁移电流。 20.极大:在电解开始后,电流随电位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到一个很大的数值,当电位变得更 负时,这种现象就消失而趋于正常,这种现象称为极大或畸峰。 21.光谱分析:就是指发射光谱分析,或更确切地讲是原子发射光谱。 22.色散力:非极性分子间虽没有静电力和诱导力相互作用,但其分子却具有瞬间的周期变 化的偶极矩,只是这种瞬间偶极矩的平均值等于零,在宏观上显示不出偶极矩而已。这种瞬间偶极矩有一个同步电场,能使周围的分子极化,被极化的分子又反过来加剧瞬间偶极矩变化的幅度,产生所谓色散力。

镜头部分名词解释

说一说Pentax镜头上其它一些标记的意思,也可以帮助您了解Pentax镜头的技术特点: AL (Aspherical Lens) 理想的镜头所汇聚的光应该是汇聚在一个点上,然而不幸的是这个世界是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情的。普通球面镜头由于通过镜头中心的光线和四周的光汇聚不到一个点上,造成所谓的球差,影响成像质量。采用非球面镜头(Aspherical Lens)可以减轻这种现象,使球差得到有效控制。这种技术经常在广角镜头上运用.PENTAX的非球面镜片一般由热硬化树脂制成。 ED (Extra-low Dispersion) 由于自然光不是由单一颜色的光组成,在玻璃中折射时由于各种光线的折射率不同,也会造成各种单色光成像不在一点上的问题。PENTAX在一些高级的FA*镜头上采用低色散玻璃(Extra-low Dispersion),尽量减低色散的影响,从而可以大大提高长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IF (Inner Focus) 内焦(InnerFocus)技术主要应用于中高档镜头,在对焦时只是镜头内部的一部分镜片组做整体移动,来实现对焦。这种镜头的特点是对焦时长度不变化,速度快,前片不转,有利于装滤光镜。同时也可以缩短最短摄影距离。 PowerZoom 电动变焦(PowerZoom)是PENTAX KAF2卡口镜头的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镜头内置变焦马达,可以代替手动变焦,有3种变焦速度。虽然有些人并不看好这种变焦机制,但它确实可以比较容易地创造出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效果来,比如可以在打开快门的同时变焦,使画面产生“爆炸”的效果,或者摇拍时通过电动变焦使被追踪的主体目标尺寸保持恒定。电动变焦的最大的缺点就是费电,如果你想用电动变焦的话,最好的办法是配个电池盒。 AF/MF全程切换 用过PENTAX的FA*的摄友一定都会对其方便的AF/MF全程切换感到非常满意。一般长焦镜头在镜身上往往有个AF/MF的转换装置,这样可以通过这个装置而不是去找机身上的AF/MF转换键去控制对焦方式。 NIKON的镜头上有一个很细的小圈,转动它可以改变对焦方式,但是遗憾的是必须先得按下圈上的那个金属小钮才能转动,而且手还要重新回到对焦环上才能进行手动对焦,这在抢拍时很费时间而且很麻烦。PENTAX的全程切换动作全是在对焦环上,把它轻轻往回一拉,这时无论机身上设的是手动还是自动,立刻转为手动模式对焦,用完后往前一推即可以恢复原来的模式。它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当你在手动对焦时转动对焦环超出标尺刻度的时候,对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解答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解答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1.色谱分离度:相邻两组分在色谱柱内分离效能的指标,定义为相邻两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缝底宽度之和一半的比值 2.死体积:色谱柱在填充后柱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总和。 3.程序升温:按一定的加热速率,温度做线性或非线性上升。 4.梯度洗脱:又称为梯度淋洗或程序洗脱。在同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程度不断改变流动相的浓度配比,称为梯度洗脱。 5.极限扩散电流 6.指示电极:电极电位与被测离子活度有关,又称待测离子电极或工作电极。 7.半波电位:扩散电流等于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汞电极的电位。 8.浓差极化:电解时,电极表面因浓度变化引起的极化现象。 9.生色团 ;在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引入含?键的不饱和基团,将这种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峰波长移至紫外及可见光范围内,这种基团叫生色团 10.助色团:含有n电子的能使吸收峰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杂原子基团。 11.化学位移:由屏蔽作用引起的共振时磁感应强度的移动现象。 12.锐线光源:能发射出谱线半宽度很窄的发射线光源。 13.基团频率:同一类型的化学基团,在红外光谱中的吸收频率总是出现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这种吸收谱带的频率称为基团频率 14.贫然火焰:火焰温度低,助燃气量大于化学计算量,氧化性火焰。 15.富燃火焰:燃气量大于化学计算量,还原性火焰。 16.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离核较近的处于最低能量状态 17.激发态:当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后,就会使外层电子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

北京科技大学参数检测及仪表试题和标准答案-A

A卷 科技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1学期 参数检测及仪表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 1,金属热电阻温度计的测量电路采用三线制和四线制,主要目的是为了_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___。 2,将两种不同导体连接成闭合回路,并将两个接点分别置于不同的温度,则在闭合回路中将会产生热电势,这种现象称为_热电效应__。热电势由_接触_电势和温差电势组成。 3,半导体应变片相对于金属应变片的最大特点是_灵敏度高__。 4,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可用_电阻温度系数_表示,热电阻的纯度一般用_百度电阻比_表示。 5,玻璃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感温物质的_热胀冷缩_特性来测量温度的。 6,流体的_伯努力方程_是流体的能量守恒定律在运动流体中的具体应用。 7,节流式差压流量计、容积式流量计和_浮子流量计_并称为应用最广泛的三类流量计。8,节流式差压流量计的取压方式包括:_角接取压_、法兰取压、D/D/2取压、理论取压和损失取压。 二,判断对错 1,辐射测温仪表测量围广,适合高温物体的测量,但受物体发射率的影响,准确度不

高。( ⅴ ) 2,电磁流量计要求流体管道由非导磁材料制成。( ⅴ ) 3,喷嘴比孔板更适合大流量的测量。( ⅴ ) 4,弹性式压力计适合测量动态压力变化。( × ) 5,浮子式物位测量仪表中,圆形浮子的直径越大,仪表的灵敏度越高。( ⅴ ) 三、问答题 1, 简述热电偶的中间温度定律并回答中间温度定律有何应用?(10) (1)答案 A ,定律 热电偶中间温度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两接点温度分别为0,T T 时的热电势,等于该热电偶在两接点温度分别为n T T ,和0,T T n 时相应热电势的代数和,即: ),(),(),(00T T E T T E T T E n AB n AB AB += B ,证明 )()(),(n n AB T f T f T T E -= )()(),(00T f T f T T E n n AB -= 两式相加: )()()()()()(),(),(000T f T f T f T f T f T f T T E T T E n n n AB n AB -=-+-=+ C ,应用 为使用和制定热电偶分度表奠定了基础,即各种热电偶的分度表都是在冷短温度为0度时制定的,如果在实际应用中,冷端温度是T ,这时指示仪表的热电势为),(0T T E AB ,而)0,(0T E AB 可以从分度表中查到,将二者相加,即可以得到)0,(T E AB 。按照该热电势再查相应的分度表,就可以得到被测对象的实际温度。

镜头的选择和主要参数(精)

镜头的选择和主要参数 1、镜头的分类 按外形功能分按尺寸大小分按光圈分按变焦类型分按焦距长矩分 球面镜头 1" 25mm 自动光圈电动变焦长焦距镜头 非球面镜头 1/2" 3mm 手动光圈手动变焦标准镜头 针孔镜头 1/3" 8.5mm 固定光圈固定焦距广角镜头 鱼眼镜头 2/3" 17mm (1)以镜头安装分类所有的摄象机镜头均是螺纹口的,CCD摄象机的镜头安装有两种工业标准,即C安装座和CS安装座。两者螺纹部分相同,但两者从镜头到感光表面的距离不同。C安装座:从镜头安装基准面到焦点的距离是17.526mm。CS安装座:特种C安装,此时应将摄象机前部的垫圈取下再安装镜头。其镜头安装基准面到焦点的距离是12.5mm。如果要将一个C安装座镜头安装到一个CS安装座摄象机上时,则需要使用镜头转换器。 (2)以摄象机镜头规格分类摄象机镜头规格应视摄象机的CCD尺寸而定,两者应相对应。即摄象机的CCD靶面大小为1/2英寸时,镜头应选1/2英寸。摄象机的CCD靶面大小为1/3英寸时,镜头应选1/3英寸。摄象机的CCD靶面大小为1/4英寸时,镜头应选1/4英寸。如果镜头尺寸与摄象机CCD靶面尺寸不一致时,观察角度将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者发生画面在焦点以外等问题。 (3)以镜头光圈分类镜头有手动光圈(manual iris)和自动光圈(auto iris)之分,配合摄象机使用,手动光圈镜头适合于亮度不变的应用场合,自动光圈镜头因亮度变更时其光圈亦作自动调整,故适用亮度变化的场合。自动光圈镜头有两类:一类是将一个视频信号及电源从摄象机输送到透镜来控制镜头上的光圈,称为视频输入型,另一类则利用摄象机上的直流电压来直接控制光圈,称为DC输入型。自动光圈镜头上的ALC(自动镜头控制)调整用于设定测光系统,可以整个画面的平均亮度,也可以画面中最亮部分(峰值)来设定基准信号强度,供给自动光圈调整使用。一般而言,ALC已在出厂时经过设定,可不作调整,但是对于拍摄景物中包含有一个亮度极高的目标时,明亮目标物之影像可能会造成"白电平削波" 现象,而使得全部屏幕变成白色,此时可以调节ALC来变换画面。另外,自动光圈镜头装有光圈环,转动光圈环时,通过镜头的光通量会发生变化,光通量即光圈,一般用F表示,其取值为镜头焦距与镜头通光口径之比,即:F= f(焦距)/D(镜头实际有效口径),F值越小,则光圈越大。采用自动光圈镜头,对于下列应用情况是理想的选择,它们是:在诸如太阳光直射等非常亮的情况下,用自动光圈镜头可有较宽的动态范围。要求在整个视野有良好的聚焦时,用自动光圈镜头有比固定光圈镜头更大的景深。要求在亮光上因光信号导致的模糊最小时,应使用自动光圈镜头。 (4)以镜头的视场大小分类标准镜头:视角30度左右,在1/2英寸CCD摄象机中,标准镜头焦距定为12mm,在1/3英寸CCD摄象机中,标准镜头焦距定为8mm。广角镜头:视角90度以上,焦距可小于几毫米,可提供较宽广的视景。远摄镜头:视角20度以内,焦距可达几米甚至几十米,此镜头可在远距离情况下将拍摄的物体影响放大,但使观察范围变小。变倍镜头(zoom lens):也称为伸缩镜头,有手动变倍镜头和电动变倍镜头两类。可变焦点镜头(vari-focus lens):它介于标准镜头与广角镜头之间,焦距连续可变,即可将远距离物体放大,同时又可提供一个宽广视景,使监视范围增加。变焦镜头可通过设置自动聚焦于最小焦距和最大焦距两个位置,但是从最小焦距到最大焦距之间的聚焦,则需通过手动聚焦实现。针孔镜头:镜头直径几毫米,可隐蔽安装。

1名词解释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复习题 1、仪器分析:指在分析化学中运用待测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作为分析的 主要依据,并采用特定的分析仪器确定物质的组成及相对含量, 从而达到分析的目的。 2、AES基本原理:待测原子的外层电子在外来能量的作用下,电子由低能态跃 迁到高能态,在高能态不稳定,迅速返回到低能态,并辐射 出具有特征波长或频率的谱线。通过测定特征谱线的波长或 频率进行定性分析;通过测定谱线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3、激发电位:(Excited potential)原子外层电子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要 的能量,以eV表示。每条谱线对应一激发电位。 4、自吸效应:激发态原子发出的辐射被其基态原子所吸收,从而使谱线强度下 降的效应。 5、最后线:当渐渐减小待测元素的含量时,该元素产生的所有特征谱线中最后 消失的谱线。它一般是元素的最灵敏线或共振线。(或称持久线。 当待测物含量逐渐减小时,谱线数目亦相应减少,当c?接近0时 所观察到的谱线,是理论上的灵敏线或第一共振线。) 6、灵敏线:激发电位较低的谱线,常为原子线(电弧线),或离子线(火花线)。 与实验条件有关。 7、共振线:从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所产生的谱线。由最低能级的激发态到基态 的跃迁称为第一共振线。一般也是最灵敏线。与元素的激发程度难 易有关。 8、分析线:在进行元素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时,根据测定的含量范围的实验条件, 对每一元素可选一条或几条最后线作为测量的分析线。 分析线:在进行元素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时,根据测定的含量范围的实验条件,对每一元素可选一条最后线或几条灵敏线作为测量的分析线。 7、自吸线:当辐射能通过发光层周围的蒸汽原子时,将为其自身原子所吸收, 而使谱线强度中心强度减弱的现象。 8、自蚀线:自吸最强的谱线的称为自蚀线。 9、多普勒变宽(Doppler变宽):由于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的热运动而引起的谱 线变宽,又称为热变宽。 10、压力变宽:由同种原子或与其它原子相互碰撞而引起的谱线变宽。 11、劳仑兹变宽:由待测原子与其它原子碰撞而引起的谱线变宽。 12、共振变宽:由待测原子与待测原子碰撞而引起的谱线变宽。 13、自然变宽:无外界因素影响时谱线具有的宽度。 14、基体效应:样品中除待测物以外的其它组份称为基体,基体效应是指试液基 体成分在测定分析时对被测元素响应信号所造成的影响。 15、色谱法(chromatography):以试样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溶解、吸附、 分配、离子交换或其他亲和作用的差异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分 离分析方法称色谱法。 16、色谱分析法:是将待分析样品的各组分进行分离,然后顺序检测各组分的含 量,它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 17、吸附色谱法:利用被分离组分对固体表面活性吸附中心吸附能力的差别而实 现分离的方法。

先进控制及仪器仪表专业名词术语

先进控制 嵌入专家系统(EES)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AI)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分布交互仿真——distributed interactive simulation(DIS)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 故障诊断——fault diagnostication 模糊控制——fuzzy control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一体化仿真——integrated simulation 智能诊断——intelligence diagnosis 智能控制——intelligent control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odel-free adaptive control 多媒体仿真——multimedia simulatin(MS) 神经网络——neutal network 面向对象的仿真——object-oriented simulation(OOS) 优化控制——optimizing control 仿真——simulation 仪器仪表 分析仪器—— analytical instrument 波纹管压力表—— bellows pressure gauge 控制阀——control valve 差压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 differential transformer displacement transducer 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电磁流量计—— electromagnetic flowmeter 电动单元组合仪表——electrical unit component instrument 嵌入式PID参数整定仪—— embedded PID-parameter tuner 嵌入式Web传感器—— embedded Web sensor 霍尔式位移传感器—— Hall displacement transducer 电感式位移传感器—— inductive displacement transducer 红外测温仪—— infrared thermometer 智能数字显示调节仪—— intelligent digital display controllers 智能仪表—— intelligent instrument 物位测量仪表—— level measurement instrument 磁氧分析仪——magneto-oxygen analyzer 网络仪表—— network instrument 无纸记录仪——paper-less recorder 记录仪—— recorder 安全仪表系统——safety instrument system(SIS) 传感器——sensor 智能传感器—— smart sensor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1

绪论 1 仪器分析: 是指通过测量物质是某些物理或者物理化学性质` 参数及其变化来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含量级化学结构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的产生与生产实践科学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方法核心原理发现及相关技术产生等密切相关。 2 定性分析: 鉴定式样由哪些元素、离子、基团或化合物组成,即确定物质的组成。 3 定量分析: 测定试样中各种组分(如元素、根或官能团等)含量的操作。 4 精密度: 指同一分析仪器的同一方法多次测定所得到数据间的一致程度,是表征随机误差大小的指标,亦成为重复测定结果随测定平均值的分散度,即重现性。 5 灵敏度: 仪器或分析方法灵敏度是指区别具有微小浓度差异分析物能力的度量,它取决于两个因素:即校准曲线的斜率和仪器设备的重现性或精密度。 6 检出限: 又称检测下限或最低检出量,指一定置信水平下检出分析物或组分的最小量或最低浓度。它取决于分析物产生信号与本底空白信号波动或噪声统计平均值之比。 7 动态范围: 定量测定最低浓度(LOQ)扩展到校准曲线偏离线性响应(LOL)的浓度范围。 8 选择性: 一种仪器方法的选择性是指避免试样中含有其它组分干扰组分测定的程度。

9 分辨率: 指仪器鉴别由两相近组分产生信号的能力。不同类型仪器分辨率指标各不相同,光谱仪器指将波长相近两谱线(或谱峰)分开的能力;质谱仪器指分辨两相邻质量组分质谱峰的分辨能力;色谱指相邻两色谱峰的分离度;核磁共振波谱有它独特的分辨率指标,以临二氯甲苯中特定峰,在最大峰的半宽度为分辨率大小。 10 分析仪器的校正: 仪器分析中将分析仪器产生的各种响应信号值转变成被测物质的质量或浓度的过程称为校正。一般包括分析仪器的特征性能指标和定量分析方法校正。 光谱法导论 11 电磁辐射: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的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聚的现象,叫电磁辐射举例说,正在发射讯号的射频天线所发出的移动电荷,便会产生电磁能量。 12 电磁辐射的吸收、发射、散射、折射、干涉、衍射: (1) 吸收物质选择性吸收特定频率的辐射能,并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2) 发射将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 (3) 散射丁铎尔散射和分子散射; (4) 折射折射是光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6) 干涉干涉现象; (7) 衍射光绕过物体而弯曲地向他后面传播的现象; 13 分子光谱、原子光谱 分子光谱:分子从一种能态改变到另一种能态时的吸收或发射光谱(可包括从

视频监控镜头相关技术参数、含义解释

视频监控镜头相关技术参数、含义解释 关于镜头的专业术语(中文、英文对照) aberration 像差:光学系统中对成像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任何光学系统的设计都致力于用不同的方法纠正各种像差,如:球差与色差,渐晕,慧差和畸变。 agc 自动增益控制:这是一种内置的功能,用来自动调节增益水平。 alc control 自动光线补偿:一种自动光圈设定,使明亮的主体不至于影响整体的曝光。向peak(弱化)方向调节,会使感光度提高;设定成averade(平均)时感光度降低。average 为一般的出厂设定。 angle of view 视角:摄影镜头拍摄的视场对角线角度称为视角。通常广角镜头具有较大的视角;而长焦镜头的视角则较窄。 aperture 光圈:原意指镜头的开度。一般指控制镜头开度的装置,以控制通过镜头的通光量。光圈的大小可以是固定的或可变的。光圈的大小也决定着景深,使用较小的光圈(如:f/11 f/16)往往具有较大的景深。 aspect ratio 画幅比:指拍摄画面的纵横比,一般的135相机拍摄的画面是24x36mm,其画幅比为2:3 aspherical 非球面镜片:一种含有非球面表面的光学元件。目前有多种制造非球面镜片的方法,如:压铸成型,喷射铸造,复合成型等。这些工艺都依赖于高精度的制造技术。腾龙公司已成功地开发了复合型非球面镜片--- 一种高精度的模具制造与镜头镀膜技术。 back focus (back focal distant)后焦距: 从光学元件第2主点至焦平面的距离。 barrel镜筒:安装镜片及其他部件的桶型结构。 bbar multi-coating:腾龙特有的bbar多层镀膜。bbar即broad-band anti-reflective,意为宽频率抗 反射。腾龙拥有在镜头表面镀上多层极薄的抗反射层的技术,这种技术能大大提高镜头的清晰度与色彩还原能力。 depth of field 景深:对焦主体前后的那段清晰区域。 field of view 视野:通过镜头拍摄到的最大区域。 finder 取景器:相机上的取景装置。通过它,拍摄者可轻易地构图。 fixed focal定焦:该镜头只具有单一的焦距。 fixed focus(pan focus)固定物距:该镜头的拍摄物距是固定的,不提供调焦能力。flank back(flange back focal distance)定位截距:镜头安装平面至焦平面的距离。 f-number (f/#): f值,表示光圈大小。 focal length:镜头焦距 lens shade:镜头遮光罩 low dispersion (ld) hybrid aspheric element: 低色散镜片,这是一种特殊的光学材料,简称:ld。ld镜片的作用是克服镜头固有的色散现象。 minimun object distance:最近对焦距离,简称:mod off-the-film-metering焦平面测光:这是相机上的一种先进的测光方式,测光元件从焦平面直接读取光线数据。 quad cam zoom: 4凸轮变焦机构。这是腾龙在其af28-300镜头上率先采用的变焦机械装置。vignetting渐晕:画面4角的黑角现象。 wide angle lens:广角镜头。 zoom lens:变焦镜头 zoom ratio: 变焦倍率。 自动光圈定焦镜头

仪器分析

1. 名词解释 吸附色谱法:利用组分在吸附剂(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强弱不同而得以分离的方法。 分配色谱法:利用组分在固定液(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上的亲和力大小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保留时间t R: 试样从进样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时所经过的时间。 相对保留值r2,1: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分配系数K: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达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值。 分配比k: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平衡时,分配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比。 分离度R: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底宽总和之半的比值。 相对校正因子f i':组分i的相对校正因子fi'为组分i与标准物质s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fi / fs)。 内标法: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量的试样中,根据试样和内标物的质量以及被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峰面积求出被测组分的含量。 浓度型检测器:测量组分浓度的变化的检测器,其响应值与组分的浓度成正比。 质量型检测器:测量组分质量流速变化的检测器,其响应值与单位时间进入检测器的组分质量成正比。 噪声R N:无样品通过时,由仪器本身和工作条件等偶然因素引起基线的起伏。 检测限(敏感度):组分峰高为噪音二倍(或三倍)时的灵敏度。 梯度洗脱:在一定分析周期内不断变换流动相的种类和比例,使混合样品中各组分都以最佳平均k值通过色谱柱。适于分析极性差别较大的复杂组分 2.色谱法有哪些类型? 答: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为气相色谱(GC),根据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还是固定液(附着在惰性载体上的一薄层有机化合物液体),又可分为气固色谱(GSC)和气液色谱(GLC).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液相色谱(LC)。同理,液相色谱亦可分为液固色谱(LSC)和液液色谱(LLC).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为超临界流体色谱(SFC)。随着色谱工作的发展,通过化学反应将固定液键合到载体表面,这种化学键合固定相的色谱又称化学键合相色谱(CBPC)。 3.试述热导池及氢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原理? 答:热导池检测器是利用组分蒸气与载气导热系数不同来测定各组分的. 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是利用有机物在氢气――空气火焰中产生离子化反应而生成许多离子对,在加有电压的两极间形成离子流. 4.如何选择气液色谱的固定液? 答:对固定液的选择并没有规律性可循。一般可按“相似相溶”原则来选择。在应用时,应按实际情况而定。 (i)分离非极性物质:一般选用非极性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按沸点次序流出,沸点低的先流出,沸点高的后流出。(ii)分离极性物质:选用极性固定液,试样中各组分按极性次序分离,极性小的先流出,极性大的后流出。 (iii)分离非极性和极性混合物: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时非极性组分先流出,极性组分后流出。 (vi)分离能形成氢键的试样:一般选用极性或氢键型固定液。试样中各组分按与固定液分子间形成氢键能力大小先后流出,不易形成氢键的先流出,最易形成氢键的最后流出。 (v)复杂的难分离物质:可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固定液。 对于样品极性情况未知的,一般用最常用的几种固定液做试验。 5. 气液色谱对固定液有何要求? 答:首先是选择性好.另外还要求固定液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能力;在操作温度下有较低蒸气压,以免流失太快。具体要求如下:1).对被分离的各组分有足够的分离能力;2).在操作温度下呈液态,并有足够的稳定性,能溶解被分离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且不与组分发生化学反应;3).在操作温度下粘度要低,以保证固定液能均匀分布在担体上形成均匀的液膜。 6. 液--液色谱对流动相有那些要求? 答:1)与固定液不反应; 2)对样品有良好溶解度; 3)与检测器匹配; 4)使用粘度小、纯度高的流动相,使用前过滤、脱气。 7.气相色谱法有哪些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 答: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绝对保留值法,相对保留值法,加入已知物峰高增加法,保留指数定性.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 8.影响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 R=0.59R’

现代仪器分析名词解释

现代仪器分析名词解释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现代仪器分析》名词解释 1、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如光、电、热等)及 其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的分析信号与物质的内在关系为基 础,并借助于比较复杂或特殊的现代仪器,对待测物质 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和动态分析的方法。 2、光(学)分析法:是利用待测组分的光学性质(如光的吸收、发射、 散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进行分 析测定的仪器分析方法。 3、光谱:由光波按其波长或频率有序排列所组成的光带。 4、光谱分析法:是利用物质吸收光、发射光、散射光所给出的光谱波长 与强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5、单色光:只含有一种频率或波长成分的光。 6、复合光:含有多种频率或波长成分的光。 7、分析光(线):指负载了样品结构和组成信息的单色光(或复合光)。 8、杂散光:指定波长外的光,为干扰光,干扰负载信息的测定。 9、色散:将波长很宽的复合光分散开来,成为许多波长范围狭小的“单色光”的过程。 10、光的吸收定律(即Lamber – Beer定律):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物 质的吸光度A与吸光 样品的浓度 c 及厚度L的乘积成正比( A= k c L, k 为摩尔吸收系数,

是在一定温度下光吸收物质的一个特征常数,是物质对光吸收能力的量度)。 11、能级:即具有不同能量的电子层或轨道。 12、基态:能量最低的能级。 13、激发态:比基态能量高的能级。 14、能级跃迁:物质粒子吸收或发射光子的过程。 15、激发:物质吸收光子后,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的过程。 16、原子光谱:是由气态原子发生外层纯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线状光 谱, 17、分子光谱:主要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和振–转能级的跃迁而产生 的带状光谱。 18、吸收光谱:当物质受到光能作用时,物质中的分子或原子吸收了特 定(λ或υ)的光子 之后,由基态被激发跃迁到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光谱。19、发射光谱: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或原子释放出所吸收的能量后,跃迁 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 时所产生的光谱。 20、(主)共振吸收线:原子的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第一 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 收线。 ):基态原子对波长等于中心波长(特征波21、极大(峰)值吸收系数(K 长)的光的吸收系数。

常用镜头参数的含义

常用镜头参数的含义 1。佳能 AL:非球面镜片,英文全称 Aspherical 。标记有此“ AL ”文字的佳能镜头,表明其在设计中采用的不是球面镜片。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镜片的数量,在降低重量和减小体积的同时,能提供更好的光学性能。非球面镜片一般用来解决广角和变焦镜头中的眩光和边缘变形等问题。另外在长焦镜头中也能提高光学素质。宾得的镜头也同样使用“ AL ”来表示其使用了非球面镜片。 DO:衍射光学,英文全称 Diffractive Optical 。标记有此“ DO ”文字的佳能镜头,配备多层衍射光学镜片,同时具有萤石和非球面镜片的特性。简单地理解,这“ DO ”标识一般属于高档的佳能镜头。 EF:电子卡口,英文全称 Electronic Focusing 。这是佳能专门为其 EOS 系列相机使用的电子自动对焦镜头,是我们较常见的佳能镜头。它能够应用在全画幅和 APS 画幅的佳能 SLR 和 DSLR 上,其显著特点是在接口处有一个红色圆点用于对准机身卡位。 EF-S:APS 画幅数码单反专用电子卡口。这是佳能专门为其 APS 画幅数码单反相机设计的电子镜头,同样也是我们较常见的佳能镜头。它只能够应用在 APS 画幅的佳能 DSLR 上,其显著特点是在接口处有一个白色方形用于对准机身卡位。EMD:电磁光阑,英文全称 Electromagnetic Diaphragm 。拥有此项技术的镜头可以电子控制开放和收缩光圈。 Float:浮动功能,英文全称 Floating System 。这是佳能的一种镜头设计方法。在近距离拍摄时,采取浮动设计的镜片会对近距离的像差进行补偿,以获得更优良的像质。 FP:焦点预置,英文全称 Focus Preset 。拥有此标识的镜头,一般也属于佳能的高档专业镜头。焦点预置功能可以让镜头记忆一定的对焦距离,设置距离以后,镜头便能自动回复到所设置的对焦距离,此对焦回复功能甚至在手动对焦模式下亦有效。 FT-M:全时手动,英文全称 Full time Manual 。拥有全时手动的佳能镜头,可以在 AF (自动对焦)状态下,再手动调整镜头焦点。 IS:影像稳定器,英文全称 Image Stabilizer 。这类镜头安装了佳能特有的影像稳定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抵消手抖动而引起的影像模糊。这也是佳能高档专业镜头普遍拥有的标识之一。 L:豪华,英文全称 Luxury 。它只会出现在佳能的专业镜头标识信息中,是顶级佳能民用镜头的标志。这类镜头通常前端还有红色装饰圈,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红圈头”。 S-UD:S-UD 玻璃,英文全称 Super-UD glass 。这样的标识说明该镜头使用了S-UD 玻璃镜片。 S-UD 玻璃的光学性能接近萤石,一片 S-UD 镜片的作用与一片萤石镜片的作用相当。 UD:UD 玻璃,英文全称 UD glass 。这样的标识说明该镜头使用了 UD 玻璃镜片。 UD 玻璃的光学性能接近萤石,两片 UD 镜片的作用与一片萤石镜片的作用相当。 USM:超声波马达,英文全称 Ultra-Sonic Motor 。使用 USM 技术的镜头可以实现无声、快速响应的自动对焦。另外,标有“ Ultrasonic ”字样的镜头也同

《智能仪器》(第二版 程德福 林君)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智能仪器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简述、综合 没有给重点,但是老师说考题都是由课后习题凝练出来的,所以我将大部分课后习题答案整理出来,仅供参考。难免有错误,望大家谅解并指出。 课后习题参考 第一章 1-1 你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使用或了解了哪些仪器仪表?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指出他们的共同之处与主要区别。选择一种仪器,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改进设想(课堂作业)。 解:就测量仪器而言,按测量各种物理量不同可划分为八种:几何量计量仪器、热工量计量仪器、机械量计量仪器、时间频率计量仪器、电磁计量仪器、无线电参数测量仪器、光学与声学测量仪器、电离辐射计量仪器。 1-2 结合你对智能仪器概念的理解,讨论“智能化”的层次。 解:P2 智能仪器是计算机技术和测量仪器相结合的产物,是含有微型计算机或微处理器的测量(或检测)仪器。由于它拥有对数据的存储、运算、逻辑判断及自动化操作等功能,具有一定智能的作用(表现为智能的延伸或加强等),因而被称为智能仪器。 P5- P6 智能仪器的四个层次:聪敏仪器、初级智能仪器、模型化仪器和高级智能仪器。 聪敏仪器类是以电子、传感、测量技术为基础(也可能计算机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特点是通过巧妙的设计而获得某一有特色的功能。初级智能仪器除了应用电子、传感、测量技术外,主要特点是应用了计算机及信号处理技术,这类仪器已具有了拟人的记忆、存储、运算、判断、简单决策等功能。模型化仪器是在初级智能仪器的基础上应用了建模技术和方法,这类仪器可对被测对象状态或行为作出评估,可以建立对环境、干扰、仪器参数变化作出自适应反映的数学模型,并对测量误差(静态或动态误差)进行补偿。高级智能仪器是智能仪器的最高级别,这类仪器多运用模糊判断、容错技术、传感融合、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技术。有较强的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自决策、自推理能力。 1-3 仪器仪表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P3-5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指示电极:一种电极的电位随溶液中疲则离子的活度(或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类电极. 参比电极:一种电极的电位不受溶液组成变化的影响,其电位值基本固定不变的电极. 液接电位:两种组成不同,或组成相同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接触界面两边存在的电位。 钠差:在P H>9的溶液中,普通玻璃电极对Na+也有响应,因而求得的H+活度高于真实值,即PH读数低于真实值,产生负误差。 酸差:在PH<1的溶液PH值相等时,普通玻璃电极测得的PH值高于真实值,产生正误差。 直接电位法:根据待测组分的电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浸入试样溶液中组成原电池;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然后根据NERST方程式电极电位(实为电池电动势)与有关离子活度(或浓度)的关系,求出造就则组分含量的方法。 电位滴定法:在用标准溶液滴下待测物容液的滴定过程中,借助监测待测物(或滴定剂)批示电极的电位变化确定滴定终点的滴定分析法。 摩尔吸光系数:是指在一定波长时,溶液浓度为1MOL/L厚度为1观看吸光度。百分吸光系数(比吸光系数):是指在一定波长时,溶液浓度为1%(W/V),厚度为1CM的吸光度。 助色团:指含有非键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 生色团(发色团):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或跃迁的基团。 红移(长移):由于化合物的结构改变,如发生共轭作用,引入助色团以及溶刘改变等。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蓝移(紫移):当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时或受溶济影响,使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基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线,若振动能及由基态(V=O)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V=1)时,所产生的吸收峰。 特征峰:凡是可用于鉴别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 相关峰:由一个官能团所产生的一组相互依存的特征峰。 红外非活性振动:不能吸收红外线发生能级跃迁的振动。不饱和度:分子结构中距离达到饱和时所缺一价元素的“对”数。 局部抗磁屏蔽:由于原子核外电子云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产生出一个对抗外磁场的次级磁场,这种对抗对外磁场的作用,就称为局部抗磁屏蔽。 化学位移: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的共振频率(进动频率,吸收频率)不同的现象。 磁各向异性(远程屏蔽效应):质子在分子中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屏蔽作用不同的现象。 N+1率:某基团的氢与N个相邻氢偶合时被分裂为N+1重峰,而与该基团本身的氢数无关。 自旋分裂:由自旋偶合引起共振分裂的现象。 化学等价核:化学位移相同的等价核。 磁等价核:分子中一组化学等价核(化学位移相同)与分子中的其他任何一个核都相同强弱的偶合。 自旋偶合:核自旋产生的核磁距间的相互干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