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析,汉字,形体,其他论文文档]探析汉字形体理据性在对外汉语词语教学中的应用

[探析,汉字,形体,其他论文文档]探析汉字形体理据性在对外汉语词语教学中的应用

[探析,汉字,形体,其他论文文档]探析汉字形体理据性在对外汉语词语教学中的应用
[探析,汉字,形体,其他论文文档]探析汉字形体理据性在对外汉语词语教学中的应用

探析汉字形体理据性在对外汉语词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汉字形体理据性具体应用

论文摘要:汉字是有理据性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汉字的造字理据和汉字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解析汉字的构形规律,能较好地帮助留学生记忆和理解汉字,提高教学效率。

中国汉字数量繁多、结构复杂,且对于大多数外国学习者来说,汉字是一种陌生而特别的文字,因此,如何才能学好汉字、记忆更多的汉字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大难题。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通过字形与字音、字义相联系,而汉字字形与客观事物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联系,从汉字字形能够直接获得其所表达的意义的相关信息。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汉字的造字理据和汉字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解析汉字的字形结构,并结合汉字造字法,能使留学生不仅了解其构造原理,领悟汉字的理据性,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汉字的表意特点、汉字的构形规律性和汉字的系统性,有效地理解和记忆汉字。所以,研究汉字构形的理据性,必然有助于提高对外汉字教学效率。

一、汉字形体的理据性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视觉符号,跟拼音文字不同的是它有自己特殊的形体结构、独特的表意性。从符号阐述学的角度看,汉字是一种艺术型的象征性表意符号,“它永远不是完全任意的;它不是空洞的;它在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自然的根基”。(索绪尔)汉字的象征结构本身就有“能指”意味,用直观分析的方法就能把握其“所指”为何。汉字所使用的符号是构形部件,其构意的体现是通过它的构形部件来承担的。汉字形体中可分析的意义信息,来自原初造字者的一种主观意图,称作造意。造意一旦为使用的群体所公认,便成为一种可分析的客体,称作造字理据。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当中论述了汉字的“六书”理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这是古人分析汉字造字理据而归纳出来的,一般认为转注和假借为用字之法,因此在研究造字理据时,仅涉及“六书”理论中的前四种。象形字、指事字是“依类象形”,会意字“比类合谊”,形声字“形声相异”,这些就是构成汉字字形的理据所在。

汉字自出现以来,为了适应汉语的发展变化,其自身也在字形、字音、字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字形方面,笔形由圆转弯曲的线条变成方折平直,笔画总体减少,结构简化;字音方面,声韵调与古汉字的声韵调之间也存在很多不一致的现象;字义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意义扩大、缩小、消失、或转化的现象。因此,现代汉字与古代汉字已相去甚远,使现代汉字的构字理据已经变得不像以前那样明显,不能完全反映出传统的“六书”理论了。虽然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已有相当大的改变,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古代汉字的特征,中间并不是断开的,而是存在连续性的。

汉语人体词语探析

汉语人体词语探析 成双梅 (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湛江 524048 ) 摘要:汉语人体词语从出现到发展至今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其发展中也有着巨大的变化。人类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决定了人的认知往往从认识人自身开始的。人类的认知方法也总是用已知去认识未知的。人体词语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不断被用于认知、指称其他的事物。人体词语不断拓展延伸,构造出新的词语,隐喻投射新的意义。本文主要就现代汉语中的人体词语分析其造词法与构词法及隐喻投射现象。 关键词:人体词语;造词法;构词法;隐喻;投射 Th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Human-body-words Cheng Shuang-mei (Humanities School,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48) Abstract:Chinese Human-body-words have been through a long historical process and have changed greatly since ancient times.Hum an being’s cognitive law is from farness to nearby, from concrete to abstract, which determine that people understand the world from themselves to outside world. People’s cognitive method is always from the known to the unknow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Human-body-words are used to cognize and refer to other things. The continual extension of Human-body-words helps to create new words and the metaphors project new meanings. This thesis analyzes modern Chinese Human-body-words from points of word building, word making and metaphor projection. Keyword:Human-body-words;word building,;word making;metapho;projection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论文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之近义词教学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政治与经济地位的提高,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语言。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汉语热”成为时下的一种潮流。 在此潮流的影响下,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蓬勃发展。而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留学生的汉语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掌握的词汇量的多少,词汇掌握量的多少还对留学生的汉语表达是否合适、得体有很大的影响。并且词汇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在综合课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让留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理解汉语中的词汇,从而更好地习得汉语,顺畅地用汉语进行交际。 而作为普遍存在于汉语词汇的一种现象——近义词,常常给学生带来理解和运用上的困难,始终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首先,不同语言的语义系统不完全一致,汉语中有的近义词在英语解释中是同义词。如:了解——知道、参观——访问等词语在学生印象中是相同的,所以使用时就会出现“妈妈不能知(理解)道我。/我们访问(参观)了这次画展”此类的错误。其次,含有共同语素的词很多,如:产生——发生、气候——天气、到达——达到等词语,因为词形比较相近,留学生往往出于直观记忆而将其混淆,造出“ 气候(天气)变凉了。/火车准时达到(到达)了”一类的错句来。 有人统计过近义词运用的错误率在留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达30%之多,留学生向老师请教解释的也大多是近义词,如:年—岁,参观—访问等。其实,在实际中的情况是,不管词本身是不是近义词,只要留学生分辨不清它们,他就会认为它们是近义词。如:接待—招待—对待;赶忙—连忙—赶快。这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范围远远比我们认定的近义词的范围要大得多。 芈莈蒁螃羆薀螁那么,我们究竟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来帮助留学生进行近义词的学习呢?以下是我认为的几种可取的反方法: 一.同义词释词法:用一个同义词义项作为释义的手段。如:非常—很—十分,美丽—好看—漂亮,经常—常常等。这种方法在初级阶段是非常可行的,解释直截了当简洁通俗,便于留学生理解。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很难被揭示出来,同时在初级阶段学生掌握的词语并不多,很难找到有同意联系的词。由于上述不足,学生就会造出“我的作业还没结束呢”“我跟他并不很了解”等这样的错句。 但毕竟初级阶段学生掌握的词汇不多,用同义释词法还是最基本也是最好用好的方法。退一步说,即使出现了上面所提到的错句,也不会影响意思的表达和交际。并且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词汇量不断扩大,就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近义词的比较,从而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近义词的差别。 二.从一个词的意义方面入手对比一对近义词。 (1)对比基本语义的重点有何不同。 例如:淡去——淡忘 “淡去”是指逐渐的离去,“淡忘”是指冷淡下去以至于忘记。“淡去”强调客观性,“淡忘”强调的是主观性。 树立——竖立,前者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事物;后者指事物垂直立于地面,多用于具体的事物。 (2)对比语义的轻重: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例如: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称奇——称道)的事。 “称道”是称述,称赞;“称奇”是称赞奇妙。“称奇”比“称道”语义重。这里用“称奇”。 爱财如命——毛不拔,都是形容极其吝啬(非常舍不得花钱),但“爱财如命”偏重性格方面,语义重;“一毛不拔”偏重行为方面,语义轻。 (3)对比词义范围的大小。

(完整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一、基本教学情况 课程名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教学对象:中低级水平留学生 学生人数:3名 授课学时:45分钟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引导、图示使学生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个生词,并学会其读音、写法; 2、通过讲解新词语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并能在交际中使用; 3、适当对这些关于“在饭馆儿”的词语作出解释,从而扩大词汇量。 三、教学要求 1、要求能正确的掌握每个生词的读音; 2、要求能够正确书写每个生词 3、要求能运用本课生词造日常用的句子,并知道其运用的场合。 四、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或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语境具体,有助于理解。教师可采用动作表演、自由对话、分组对话等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更好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常出去外边的饭馆吃饭?” “有。” “那你们都是怎么点菜的呢?”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好吧,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的词汇,认识一下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生词导读: 给学生发印有18的生词一张纸,生词上方标注有拼音,给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熟悉。接下来用ppt展示生词,分成三组,分别让每个学生读6个,如果学生发音错误,教师进行纠正。 (三)讲解生词: 1、“正好”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上展示一张同学们坐在一起吃饭的图片,教师给出一个情景,“大家正在吃

饭,Adam正好来了” (3)让学生们自主思考“正好”的意思,引导后讲解时“这时候,刚刚好”的意思 (4)练习:模仿上面的情景,让学生分别造一个有“正好”的句子。 2、“门口”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走到教室门口,向学生提问:“老师站在哪里?” (3)向学生讲解“门口”的意思是站在门外面的意思。 3、“清蒸”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插入一个关于“清蒸”的短视频,向学生讲解清蒸是做菜的一种方法(3)向学生拓展其它的做菜方法,如炒,煮等。 4“味道”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 上展示四张关于“酸甜苦辣”的图片 (3)提问学生图片中的四种事物尝(吃)起来怎么样? (4)向学生讲解味道是舌头对于食物的感知,只有吃东西的时候才有感觉。 (5)练习:让学生就生活中常见的食物造一个关于“味道”的句子。 5、“嫩”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展示两组图片,分别是“婴儿和老人”“嫩芽和大树”,采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嫩字的理解。 (3)讲解嫩的意思是“初生而柔弱”或者“幼稚” (4)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嫩的东西,教师加以引导和纠正。 6、“香”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准备两个东西:香水和樟脑丸 (3)教师将香水拿到鼻子前面做深呼吸的动作,表示很香水;当把樟脑丸拿到鼻子前,捂住鼻子,表示难闻。用动作演绎加深学生对“香”的理解,并告诉学生香的反义词是“丑”。 7、“菜单”“叫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首先先展示菜单的图片,让学生清楚什么是菜单 (3)教师准备好一份菜单,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个当服务员,一个当手里拿着菜单的客人。让学生演绎一个情景:你在餐馆拿着菜单该怎么做 (4)当客人将菜单上想吃的菜告诉服务员时,跟学生说这就叫做“叫菜”。 8、“新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一组图片进行对比:一个鲜红的苹果和一个放久了的苹果 (3)向学生讲解新鲜的意思是:新鲜形容物品生产日期很近,没有遭受过多的污染。 (4)练习: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新鲜的东西,举出几个。 9、“清淡”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两组关于食物的图片:大鱼大肉和蔬菜水果,很浓的汤和很清的汤。 (3)向学生讲解清淡的两张意思:颜色、气味等不浓;食物含油脂少的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赵元任先生说过:“一个语言里头最任意的部分就是它的词汇。”正是由于这个“最任意”,在第二语言学习中,难度最大的也是词汇。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体系中,词汇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词汇的学习是学生掌握和扩大词汇量必不可少的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前提。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也是语音、语义和语法的载体。因此,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内容。词汇教学不仅仅是要留学生理解字典中的解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词的用法以及词语背后所涉及的文化意义。所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外国学生识词、辨词、选词、用词的能力,培养他们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词汇教学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始终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语境教学,使学生无法准确理解词语的附加色彩,在运用过程中不符合语体或者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有的违反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有的不符合中国人的礼貌。这样一来,留学生的表达不但让人听起来感觉别扭,甚至有时会闹出笑话,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因此,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巧是词汇教学的当务之急。 长期以来,国内外的第二语言教学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语言结构上,直到70年代才把词汇放到较重要的位置上。随着“汉语热”的不断升温,对于教学方法的讨论也是如火如荼。目前词汇教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词本位教学法和句本位教学法。二者的分歧点在于是看重整体还是看重部分。诚然,一个词的句法功能只有在实际的句子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不能孤立地以词解词,而是要把词放在句子中,放到课文中去理解;同时解释一个词也不能忽略词本身的词音、词形和词义。除上述两种教学法以外,还有一种语素教学法。语素教学法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但是其本身也有很大的缺陷。因此,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教学法的优点,规避不足之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对词汇教学方法的探讨,帮助留学生掌握词语的形、音、义和基本用法,培养在语言交际中对词语的正确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帮助留学生掌握词语的文化内涵和词语在不同情景和功能中附加色彩的变化,从而使留学生具备在不同情景和功能中对词语的限制和选择的能力,以及区别词语之间语义差别的能力。

含人体词素的指人名词研究

含人体词素的指人名词研究 汉语词汇系统中存在这样一类特殊的语群,它们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指代人体的组成部分或某个器官,实际上却是用来指代某类人的。本文以这类语言单位为研究对象,从分类、该语群产生的途径、结构、理性意义的理据性和色彩义五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期揭示这类语言单位的特性。 标签:人体分类结构理据性色彩义 一、引言 安志伟在《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研究》中,将现代汉语指人名词分为“亲属类”“社会类”和“认知类”三种,本文所讨论的含人体词素的指人名词就属于“认知类”的指人名词范畴。人体词不仅可以相互组合用来指代人,而且可以作为语素同别的非人体语素组合成词来指代具有某种特性的人群。 二、分类 (一)根据不同的人体词划分类别,如下表所示: (二)根据词义的来源分类 在这类指人名词中,部分在成词前就是用来指称人的,不存在非指人的过渡阶段,是人们为表达需要而专门创造的。这部分词从字面看可能是不合现实或者与现实矛盾的,只有用来指人才是合理的;还有一部分有一个先指人体特征的过渡阶段,后随着认知的深入,把这类原来非指人的词直接或经过加工用于指人。例如“老头儿”这一词,现实中不存在“年轻的头”或“老的头”,“老头儿”一词就是创造出来用来指年老的人;而“大肚子”这一词我们可以指某人的肚子比较大,也可以用“大肚子”指孕妇。 三、含人体词素的指人名词产生的途径和原因 (一)运用“转喻理论”分析这类语群产生的途径和原因 人们运用思维,结合社会的道德观念和某类人群的具体特点去评判和指称一类人,这些过程都离不开认知能力的参与。Lakoff & Johnson指出,转喻是一个认知过程,它允许我们用一个事物指代另一个相关事物。近几年国内学者徐盛桓(2009)论证了转喻机理的核心是“本体是喻体”。“本体是喻体”是将本体的外延、内涵的一部分转换为喻体,这好像是将本体的外延、内涵的一部分传输出去,喻体就是从本体传输出的这部分的外延、内涵所选择和认定的,从而使人们获得用喻体对本体做出还原性阐释的认知效果。人体词中包含很多的器官词,这些器官的具体位置、特点、功能及地位是有差异的,因此器官词结合其他语素,通过部分转喻这一认知方法构成的指人名词正好借助各器官的特点去指代某类社会人

第六章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

第六章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精讲多练”是我们的一个高频词,也是我们的一个总原则。但“精讲多练”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底讲多少算“精讲”,练多少算“多练”呢?一般我们说老师讲的部分不超过30%,而练的部分不少于70%,就可以说是做到了“精讲多练”。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就要注意“怎么讲”和“怎样练”的问题。讲,只能是提纲挈领地讲,抓关键要领的讲,要讲那些对学生最实惠、最有用的东西,同时又是富有启发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讲。“讲”,要迅速地,印象极为深刻地解决“懂”的问题;只要能理解,越少越好,要一语中的,但要做到精讲而不缺。老师把意义解释得再清楚,使用的限制条件讲得再好,学生也未必能马上会用。为此就需要我们设计大量的、实用性的练习来让学生事件所学的东西。对操练感到棘手的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练不会,一练就烦”。毫无目的机械性的操练都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产生不了应有的效果。我们提倡有质量的交际性的操练,即利用各种手段尽量为学生创造一种比较接近实际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某种交际的需求,并使之在模拟交际中产生一种真实的感觉,从而达到交际性的目的。“练”不要要学生盲目地想句子,老师最好给他一个语境,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老师及时结合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偏误作出分析,这样,通过反复、整合、重新编码等过程,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掌握并真正学会运用。 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比如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所依据的教学法理论、教材的质量和教学管理的总体水平等,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的选择和运用得是否得当,是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因素。教学方法和技巧运用得好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时间有限,而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自古多种多样,所谓“教无定法”,就是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我们这里说的教学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二是语法规则的表述方式和方法。在此我们不加细分统称为“教学方法和技巧”。前面我们说过,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表

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00个)

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00个)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原则与方法 ★汉语语音声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韵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声调特点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 ★外国留学生语音偏误分析 ★专业待写论纹请加Q扣一五六六贰零伍 ★初级阶段留学生语音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新词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词语的特点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词的色彩意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 ★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字”本位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词汇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及研究述评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与方法 ★汉语被动句式研究及在对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存现句研究及在对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是”字句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对外汉语中“被”字句教学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 ★语义指向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序教学 ★韩国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 ★日本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 ★现代汉语“了”字句学习偏误分析及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字句偏误研究 ★否定副词“别”“不”使用上的差异及其偏误分析★结合“有”字句的特点分析“有”字句使用中的偏误★“差点儿(没)VP”格式意义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设想★“V+介+NP”与“介+NP+V”结构中介词的语法特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原则与方法 ★从汉字构件角度谈汉字教学 ★汉字的结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 ★从汉字的理据性对对外汉字教学 ★浅谈汉字性质与对外汉字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综述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综述 前言: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外汉语的教学方法需要不断 的完善,而词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内容,词汇教学的方法需要我们进行系统的研究。目前存在的词汇教学方法很少,绝大多数是一线的对外汉语老师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还不很系统,因此,我就目前存在的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和整理,以便方便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时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它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而它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如此,比如说要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学生已有的汉语基础,所选择的词汇的特点,词汇的义项等等。现在我就综合这几方面的因素,对词汇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正文:对外汉语教学的词汇教学首先就是要选择适合的教学词汇,这里综 合考虑汉语的词汇的特点,一,汉语从词性上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略讲,虚词详讲。我们知道名词、动词、形容词、叹词、象声词等,词义具体,所指对象明确,在课堂上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一带而过。介词、连词、副词等虚词,没有明确的词义,不容易理解。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要详细的讲。二,从文化角度上看,典型的文化词语应该教给学生。所谓典型的文化词语,是指那些由本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产生的词语,例如:“红娘、旗袍、月老”等,在学生所在国家中,没有相似的文化现象,也就没有相对应的词语。如“红娘”,原是《西厢记》里的一个角色,因为其热情地为男女主人公张罗婚事,而成为媒婆的代名词。这样的文化词还包括:文化上有特定内涵的词语,如:贫农;字面意义相同,但中外对比不等值的词语,如:情人等。在学习时,一旦遇到这样的词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解释清楚,不然学生就会望文生义,将词语的意思理解错。文化词语的讲解,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另一方面也向学生介绍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有效方法。三,从词的意义出发来看,多义、反义、近义、同义词要讲解。词,是一个有意义的音义结合体,词所概括的意义就是词义。有的词义概括比较具体,就形成了实词,有的词义概括比较抽象,就成了虚词。教学中,对词义上有同义、等义、反义、近义等关系的词语进行比较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只有我们从众多的词语中,挑出应该讲解的词语,才能节约时间,增加练习词语的时间,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选词只是开始,怎样把这些词讲出来让学明白是最重要的,我们结合了汉语词汇的特点选出了适合的词汇,那接下来选择什么方法是重中之重。就目前存在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进行系统化。 一:是展示法:包括直观法、演示法。直观法又可以分为用图片或用图 画来展示,用实物来展示。展示法解释词语,教师不是通过言语说明,而是通过一些直观的手段来展示。在黑板上画出图画,用一些简单的图片,做一些简单的动作,用一些实物等。这种方法适用用户解释那些所指具体可感的词语,例如,“牛”“马”“鸡”“鼻子”“耳朵”“拿”关门“咸”“辣”等。这类词语的意义适合运用某种直观的手段来显示。 比如:解释“龙”,只要画一张画有龙的图片,就一目了然。直观法直接将

对外汉语中高级词汇教学方法汇总

对外汉语中高级词汇教学方法汇总 相比于初级词汇,中高级词汇的讲解和练习难点要更多,对老师教学技巧的要求也相对要高。所以,希望下面的这些经验之谈能给大家一些思路,帮助大家上好中高级的课程。(一)中高级词汇总体特点: 1. 生词量加大。其中,具体名词和简单动词的数量大幅度下降,而抽象名词和副词、连词的数量逐渐增多。 2. 生词难度加大。出现越来越多的近义词,造成学生对于词汇含义及用法搭配的混淆。 3. 对丙级词汇的记忆增强生词逐渐脱离日常生活最基础的频繁词汇范围,此类词汇一般在特定场合使用,这样就加强了记忆难度。(备注:中文词汇难度分为甲、乙、丙三级。) 4.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学习更有主动性。从最初对汉语的不认识不了解,经过一段系统的学习后,逐渐到认识、掌握及了解。学员对于汉语词汇的掌握及运用越来越得心应手,这样就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及主动学习能力。给更高级别的汉语学习奠定了基础。总体而言,讲解词汇的方法基本不变;但是根据以上特点,教学方法还是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图示法的使用将会逐渐减少,而拆字、释意和举例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将会逐渐增多。由于这个阶段的课程难度和长度都有所增加,很难用单一的方法讲解课程,所以各种方法在使用频率上会相较之前有所不同。 (二)比较法: 一般多用于近义词比较。 近义词区分较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混淆。如:“凭”和“靠”,“一切”和“所有”,“暂时”和“临时”,“突然”和“忽然”等等近义词的区分。又如:“后来”和“以

后”的区分,“以后”能说过去的事情也能说将来的事情,但是“后来”只能指过去的事情。先让学生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再加强课后练习,加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及运用。(三)话题引入法。 在教学中引入“找对象”话题,以话题“找对象”为主题,展开内容并向学生提出若干个问题,就可以引出部分生词,如:对象,结婚,条件,个子等等词汇。 话题:找对象 甲:我希望我的对象个子高高的。 乙:我的结婚对象是中国人。 丙:我还没有对象。 丁:你结婚了没有? ······ (四)中心语联想法。 就是抓住关键词,发散思维,进行联想记忆。在“我的爱好”此句中,“爱好“就是中心语。让学生们根据身边具体情况用“爱好”造句。又如:“我的爱好是写毛笔字”、“我喜欢写楷书”等等。 (五)上下文法。 若是课文中生词不多,那就直接读文章。根据上下文猜生词的意思,在文章当中进行理解和学习。文章读完后,再领导学生去学习生词。 (六)拆词法。

[探析,汉字,形体,其他论文文档]探析汉字形体理据性在对外汉语词语教学中的应用

探析汉字形体理据性在对外汉语词语教学中的应用 ” 论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汉字形体理据性具体应用 论文摘要:汉字是有理据性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汉字的造字理据和汉字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解析汉字的构形规律,能较好地帮助留学生记忆和理解汉字,提高教学效率。 中国汉字数量繁多、结构复杂,且对于大多数外国学习者来说,汉字是一种陌生而特别的文字,因此,如何才能学好汉字、记忆更多的汉字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大难题。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通过字形与字音、字义相联系,而汉字字形与客观事物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联系,从汉字字形能够直接获得其所表达的意义的相关信息。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汉字的造字理据和汉字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解析汉字的字形结构,并结合汉字造字法,能使留学生不仅了解其构造原理,领悟汉字的理据性,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汉字的表意特点、汉字的构形规律性和汉字的系统性,有效地理解和记忆汉字。所以,研究汉字构形的理据性,必然有助于提高对外汉字教学效率。 一、汉字形体的理据性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视觉符号,跟拼音文字不同的是它有自己特殊的形体结构、独特的表意性。从符号阐述学的角度看,汉字是一种艺术型的象征性表意符号,“它永远不是完全任意的;它不是空洞的;它在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自然的根基”。(索绪尔)汉字的象征结构本身就有“能指”意味,用直观分析的方法就能把握其“所指”为何。汉字所使用的符号是构形部件,其构意的体现是通过它的构形部件来承担的。汉字形体中可分析的意义信息,来自原初造字者的一种主观意图,称作造意。造意一旦为使用的群体所公认,便成为一种可分析的客体,称作造字理据。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当中论述了汉字的“六书”理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这是古人分析汉字造字理据而归纳出来的,一般认为转注和假借为用字之法,因此在研究造字理据时,仅涉及“六书”理论中的前四种。象形字、指事字是“依类象形”,会意字“比类合谊”,形声字“形声相异”,这些就是构成汉字字形的理据所在。 汉字自出现以来,为了适应汉语的发展变化,其自身也在字形、字音、字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字形方面,笔形由圆转弯曲的线条变成方折平直,笔画总体减少,结构简化;字音方面,声韵调与古汉字的声韵调之间也存在很多不一致的现象;字义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意义扩大、缩小、消失、或转化的现象。因此,现代汉字与古代汉字已相去甚远,使现代汉字的构字理据已经变得不像以前那样明显,不能完全反映出传统的“六书”理论了。虽然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已有相当大的改变,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古代汉字的特征,中间并不是断开的,而是存在连续性的。

论文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论文题目: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作者:******* 专业:对外汉语

目录 容摘要..........................................................(第2页) 关键词..............................................................(第2页)引言..................................................................(第2页)(正文)............................................................(3—13页)结语.................................................................(第13页)参考文献.........................................................(第14页)指导教师.........................................................(第14页) 字体要求:题目:黑体三号加粗 正文:仿宋四号 单倍行距 A4纸设置左右边距为3.0 上下边距为2.4 小标题加粗显示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容摘要: 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语法教学在各个语种的语言教学中 都是教学的重点。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根据教学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诸如实物道具法、对话法、演示法、比较法、格式化 等各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汉语学习。 关键词: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法、教学方法 引言: 汉语事业日益繁荣,学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汉语热”已经成为全球语言交际系统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第二言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重中之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不例外。由于语言类型的不同,长期以来,不少留学生都反映汉语语法难懂难学,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我们有义务了解并研究或是解决怎样教好汉语语法。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掌握一种技能”。因此,对于留学生的语法教学绝不能大讲特讲语法知识,讲授语法的目的是为了使其了解汉语语法的特点,掌握语法的规律,引导学生了解和灵活运用语法规律,并能够准确无误地用汉语进行交流。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语法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应该探究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便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孙新爱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广州&’()*+,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多元性/原则/认知 -摘要.在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中%词汇教学占有重要的位置%要搞好词汇教学%必须根据汉语词汇的本身特点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把握好几个原则0文章中还谈到了认知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0 中图分类号12’3&4*文献标识码15文章编号1’)6+7’*()$+((8,(+7((’87(& 词汇是构筑语言大厦的物质材料%在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0一个人如果不能掌握足够的词汇%就无法完成意义的表达%也就不可能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0对于外语学习者%掌握一定的外语词汇是很关键的0有人认为习得足够的词汇是语言问题的核心%59:和;<==$’3>6,甚至提出句法发展是否可以约化成词汇学习的问题0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它的中心地位要予以确立0同时%词汇是一个开放性系统%一种语言到底有多少个词谁也说不清楚0?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规定汉字教学量为*(((%词汇量定为>>+’0常用词8(((AA&((((%非常用词’((((AA’+(((0不管是母语还是外语%学习者都必须掌握大量的词汇0学生要一个一个地学%教师要一个一个地教%尤其是外语学习%这一教学过程显得更是复杂0在词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讲清楚词语的音B形B义%更重要的是讲清楚词语的用法%即词与词的搭配以及搭配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且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词语的用法0那么%如何达到良好的词汇教学效果%我们必须依据汉语词汇的本身特点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特点%来确立词汇的教学原则0笔者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则%在这里谈一谈以求教于方家0 一B要把握语素B字B词结合的教学原则 进行语素教学就是在讲一个新词时%把那些常用的B构词能力强的语素的意义教给学生0学生在学会了一个语素的基本意义之后%再接触由这个语素组成的其它新词时%就会根据该语素义去理解和记忆新词词义0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方便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0比如在教C丢失D这个词时%C失D是一个构词能力较强的语素%如果我们教给学生C失D的语素义%那么%学生遇到C失学D C失信D C失职D等生词时%就可以根据C失D 的语素义进行猜测0另一方面%汉语的词不同于拼音文字的单词%它是以一个个的汉字为基本书写单位的%往往每一个字自身都有意义%在单个汉字作为语素与其它语素组合成词的时候%往往仍保留有原来的意义0汉语复合词词义与语素义和词的结构都有关系%我们借鉴?汉语构词研究@$苑春法%+(((,一文研究结果%看一下汉语词词义与语素义之间的关系0该研究是基于遗传算法的汉语 +((8年*月第+卷第+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E F G9H

有特殊含义的人体部位词语

有特殊含义的人体部位词语 (河南省唐河县刘军义补充总结) 汉语的词汇表意丰富,以下列举的这些人体部位词语,除了本义之外,还有引申义和比喻义,而且这些意义大多还有更深层的含义,下面就把这些词语列举并解释,以奉献给各位。 首脑——领袖、领导人 头脑、头儿——本指脑袋,又可借指思维能力 脑筋——思维 头脑——智力 面目——本性 脸面——情面、面子 面貌——状态、状况 眉目——本可借指容貌,如:眉目传情,眉目清秀。又比喻文章的条理纲目,事情的头绪。 眉眼——指容貌神情 眼珠——比喻最珍爱的人或物,也说眼珠儿,眼睛珠儿 眉睫——比喻近在眼前 须眉——男子 鼻祖——创始人 鼻子、鼻孔——是人和与高等动物的嗅觉器官和呼吸孔道,本无深意,一旦加上“底下”二字,就比喻在身旁或附近 耳目——指刺探消息的人,侦探

耳朵软——不是说耳朵长的不硬朗,而是指一个人没有主见,容易听信别人的话,也说耳根子软,心活耳软。 嘴脸——表情或脸色(含贬义) 咽喉——形势险要的交通通道、关隘 喉舌——(政府)代言人或新闻宣传机关,关键的东西 口舌——言语,多比喻劝说、争辩、交涉时候所说的话 口腹——比喻饮食 口齿——比喻口才 口角——借指争吵 长舌——比喻喜欢搬弄是非、说长道短的人 舌头——表示活口 唇齿——接近的、有共同利害的两个方面 唇舌——言辞 脖颈儿——又写作“脖梗儿”加个“硬”字就表示人处事不灵活,不知变通,或态度强硬,不可改变。这个意义在古代称为“强项”,比如《后汉书》就记载了一个洛阳令董宣,他杀了湖阳公主的恶奴,皇帝叫他向公主当面谢罪,他直着颈项不肯,皇帝叫太监按他的脖子,他还是不低头,于是他就得了“强项令”的称号。 肺腑——内心世界 胃口——食量或兴趣,欲望 脾胃——借指兴趣、好恶

浅谈句子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句子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是处于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地位,而在语法教学中句子则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可以这么说,语法教学如果缺少了句子的参与,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将无从展开。 关键词:句子,语法,教学原则,语用,交际 语法教学是对目的语的词组、句子以及话语的组织规律的教学,用以指导言语技能训练并培养正确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以上对语法教学的定义与作用的论述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语法不光指组词的规则,还指造句的规则。既然也指造句的规则,那么语法教学就离不开句子,离开了句子语法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况且语法是一种很抽象的规则系统,抽象的东西本身就难以讲解和描述,而作为语法载体的句子则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所以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句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几方面具体阐述其地位和作用。 一.贯穿于整个语法点的教学技巧之中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外汉语教师总结出很多语法教学的技巧。这些技巧包括:图示法、情景法、演绎法、归纳法、对比法(包括外部对比和内部对比)等等。这些技巧和方法无一例外都离不开句子。图示法中对图片的展现和解释离不开句子,情景法中对情景的描述和对话的展开同样少不了句子。归纳法指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即先列出一系列的句子,然后让学习者从例证中概括出一般的结论。由此可见也离不开句子。归纳法与对比法则更不言而喻。 在语法教学的原则之中多强调语法教学要从句型入手,这是“结构主义—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而句型又是从大量地句子中总结出来的典型句式。由此可见,句子无处不在,它贯穿于整个语法点的教学技巧之中。 二.有助于学生对语法知识进行整体感知 语法知识既抽象又庞杂,尤其是汉语语法词形变化少,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语法意义,而虚词数量多,差别细微。句子成分 跟词类既对应又不对应。如果不借助句子来进行讲解,则很难使学生将这些很抽象的语法点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就比如讲形容词和副词,如果教师只是说形容词可做修饰语放在名词前面,也可做补语放在动词的后面,副词放在动词前,形容词后。这些抽象的东西学生无法从具体的例子中去感知和理解只能靠大脑的死记硬背或者自己已有的主观知识经验去任意加工,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如果教师给予相对应 1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一、基本教学情况 课程名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教学对象:中低级水平留学生 学生人数:3名 授课学时:45分钟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引导、图示使学生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个生词,并学会其读音、写法; 2、通过讲解新词语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并能在交际中使用; 3、适当对这些关于“在饭馆儿”的词语作出解释,从而扩大词汇量。 三、教学要求 1、要求能正确的掌握每个生词的读音; 2、要求能够正确书写每个生词 3、要求能运用本课生词造日常用的句子,并知道其运用的场合。 四、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或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语境具体,有助于理解。教师可采用动作表演、自由对话、分组对话等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更好的理解。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常出去外边的饭馆吃饭” “有。” “那你们都是怎么点菜的呢”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好吧,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的词汇,认识一下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生词导读: 给学生发印有18的生词一张纸,生词上方标注有拼音,给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熟悉。 接下来用ppt展示生词,分成三组,分别让每个学生读6个,如果学生发音错误,教师进行纠正。

(三)讲解生词: 1、“正好”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上展示一张同学们坐在一起吃饭的图片,教师给出一个情景,“大家正在吃饭,Adam正好来了” (3)让学生们自主思考“正好”的意思,引导后讲解时“这时候,刚刚好”的意思 (4)练习:模仿上面的情景,让学生分别造一个有“正好”的句子。 2、“门口”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走到教室门口,向学生提问:“老师站在哪里” (3)向学生讲解“门口”的意思是站在门外面的意思。 3、“清蒸”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插入一个关于“清蒸”的短视频,向学生讲解清蒸是做菜的一种方法 (3)向学生拓展其它的做菜方法,如炒,煮等。 4“味道”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 上展示四张关于“酸甜苦辣”的图片 (3)提问学生图片中的四种事物尝(吃)起来怎么样? (4)向学生讲解味道是舌头对于食物的感知,只有吃东西的时候才有感觉。 (5)练习:让学生就生活中常见的食物造一个关于“味道”的句子。 5、“嫩”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展示两组图片,分别是“婴儿和老人”“嫩芽和大树”,采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嫩字的理解。 (3)讲解嫩的意思是“初生而柔弱”或者“幼稚” (4)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嫩的东西,教师加以引导和纠正。 6、“香”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准备两个东西:香水和樟脑丸 (3)教师将香水拿到鼻子前面做深呼吸的动作,表示很香水;当把樟脑丸拿到鼻子前,捂住鼻子,表示难闻。用动作演绎加深学生对“香”的理 解,并告诉学生香的反义词是“丑”。 7、“菜单”“叫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首先先展示菜单的图片,让学生清楚什么是菜单 (3)教师准备好一份菜单,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个当服务员,一个当手里拿着菜单的客人。让学生演绎一个情景:你在餐馆拿着菜单该怎么做

有关人体词语的语言现象考察

有关人体词语的语言现象考察 提要人体词语是汉语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存在着丰富的语言现象。本文立足于丰富的语言材料,以举例分析的方法归纳其语言现象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认为人体词语的语言现象一方面与语言内部自身的发展变化相关,其中涉及语法化、隐喻、映射等内容; 另一方面与人类自身的认知心理有关。 关键词人体词语、语言现象、语言变异、变异原因 一、引言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于根元在自己的专著《留心各种语言现象》中有一篇名为《有趣的“手”》,在文中,他列出了有关“手”的几个特殊的语言现象,“手”是人体词语中的一个常见词,它在实际的运用中是不仅仅局限于作为人体器官词语的,还存在各种各样的语言变异现象。同“手”一样,其他人体词语也存在很多的语言变异现象,这些现象很值得我们进行研究。 人体词语指的是词汇中含有人体器官构成的词。语言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体词语来源于人类自身,因此与人类密切相关。关于人体词语,学术界也做了很多研究,如文雅丽(2004)对人体头部同称器官词,即以“眼”与“目”、“口”与“嘴”、“面”与“脸”、“头”与“首”、“牙”与“齿”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历史来源、义项分布、构词特点、语义语用等进行系统的分析描写;李佳(2006)指出人体器官名词分为单义器官名词和复合义器官名词,认为只有单义器官名词有量词用法,并对其进行量词分类和详细阐述。另外,还有人体词语的语法化以及与其他民族的人体词语的比较研究,在此不做一一介绍。本文着重从各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出发,进而归纳出人体词语在使用中发生变异的原因及规律。人体词语的词性都是名词,在单独说的时候就仅仅表示其本义,但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人体词语则在其本义之外还发生了一些变异。 人体词语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怎样的语言变异现象?这些语言现象有哪些特点? 出现这样的语言变异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在实际应用中有何语用效果?本文将试着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语料来源:一是来自北京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的语料库资源;二是一些文学作品中的实际用例;三是借鉴一些相关文章的用例。 本文将通过举典型例子进行归纳分析的途径来展开研究,并针对语言现象的特点考究其原因。 二、语言现象 2.1人体词语一般语言现象 人体词语的一般语言现象是指在语言应用中没有发生语汇、语义和语法方面的明显变化的语言现象。 (1)巴顿的头撞在了车顶部菱形灯的尖角上。 (2)他感觉脸上滚烫的无法,也无法睁开眼睛 (3)突然,昏睡中的蒋经国嘴里发出一串含糊不清的声音。 (4)他们拖儿带女,扶老携幼,手拄破棍,仰天长号,其状极为凄惨。 (5)经淮阴、南京等医院诊断:腰五椎、骶一椎破裂,造成外伤性瘫痪。 (6)在一次施工中,他救了战友,立了功,可自己的腿砸断了。 (7)五分钟后又从原路滑入底层,脚刚着地,随着一声威严的“站住!” 在以上列举的几个人体词语的一般语言现象中,可以观察到其中的人体词语词性为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