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笔记整理

《教育学》笔记整理

《教育学》笔记整理
《教育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业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设想与实施。

教育与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教育概念的定义: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一.古代教育

1. 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

2.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3.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

4.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二.现代教育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三.未来教育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3.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三.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2.个体是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教育的性质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权

5.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哦能够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制约力量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

2.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

3.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第四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概念:

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者规定。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的教育总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四个层次——教育总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的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二个内容结构——身心素质,社会价值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一.教育目的收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

二.教育目的的制订要考虑受教育者身心特点,但它不停息那个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P11

我国通行的教育目的的规范表述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一.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1.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

2.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

3.要坚持脑力劳动者与体劳动者相结合的观念

二.坚持全面发展

三.培养独立个性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基础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

五个组成部分,既有特点、规律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缺一不可的;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在实践中组成统一的教育过程。

第五章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特点: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及类型: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者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我国学制的演变:P122

我国现行学制的形态: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第六章课程

课程、.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的概念:

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从育人目标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能容角度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途径。

课程方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文件。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目标:

思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目标:转变课程功能,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转变学习方式,改革考试评价,深化课程管理体系改革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倡导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知识生成方式和学生自主学习方式

2.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性

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P157

第七章教学(上)

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组织与引导下,能动的学习、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性学生能动的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教学的任务:

1.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

2.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

教学过程的性质: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一.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1.引起求知欲

2.感知教材

3.理解教材

4.巩固知识

5.运用知识

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二.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1.明确问题

2.深入探究

3.作出结论

三.结语

教学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累计的偏向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1.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洁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2.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

3.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第八章教学(中)

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3.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4.发扬教学民主

循序渐进原则含义及基本要求: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好和学生认识防止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思维能力。

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4.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发展性原则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是和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要求:

1.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2.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

要求: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区别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方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是为完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讲授法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的地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

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

2.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

3.讲究语言艺术

谈话法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谈话法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和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

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要善问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讨论法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其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要求:

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3.做好讨论小结

研究法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要求:

1.正确选定研究课题

2.提供必要的条件

3.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

4.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第九章教学(下)

教学组织形式(班级上课制、道尔顿制、特朗普制):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特朗普制

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

道尔顿制: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

特朗普制: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教学。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备课(要求: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2.课题(单元)计划

3.课时计划

二.上课

1.明确教学目的

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

5.组织好教学活动

6.布置好课外作业

三.课后的教导工作

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教学评价概念及种类: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种类:

1.根据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3.根据评价的主体不同,可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

教学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指导性原则

4.计划性原则

第十章德育

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和经济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

的教育活动。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德育的特点:

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和人生观,形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主要属于伦理领域。

德育要解决的矛盾主要不是求真,不是学生对事物的知于不知,以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而是求善、知善、行善,回答世界一个是什么的问题。

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P286

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1.品德发展是主客体相互发展的产物,是主体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自我建构的结果。2.个体的品德发展是在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直接动力。

3.个体品德的发展是品德各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

4.品德的发展是有阶段的连续发展的过程,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特点:

一.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1.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动地实现的

2.道德活动是促进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

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

二.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1.德育要有全面性,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2.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德育要有针对性,对知情意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三.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1.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

2.自我教育能力的构成因素

3.德育要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疏导原则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要求:

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相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要求:

1.尊重和信赖学生

2.严格要求学生

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

3.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4.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5.心理咨询

6.班主任工作

7.校园生活

方法:

1.说服(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

2.榜样(典范,示范,评优)

3.锻炼(练习,委托任务,组织活动)

4.修养(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

5.陶冶(人格感化,环境陶冶,意识陶冶)

6.奖惩(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7.制度

第十一章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学校的教育任务,协调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和影响,有计划地组织全班学生的教育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对他们的学习、劳动、工作、课外活动和课余生活等全面负责,把班培养成为积极向上的集体,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1.高尚的思想品德

2.坚定的教育信念

3.家长的心肠

4.较强的组织能力

5.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6.善于待人接物

学生群体(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参照群体):

正式群体,是指在校行政、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带下,按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指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

参照群体,是指学生个人乐意把它的目标、标准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动机、调节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群体。

集体的发展阶段;

1.组建阶段

2.核心初步形成阶段

3.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培养集体的方法:

1.确定集体的目标

2.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3.有计划地开展具体活动

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1.观察

2.谈话

3.分析书面材料

4.调查研究

二.教导学生学好功课

1.注意学习目的与态度的教育

2.加强学习纪律教育

3.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三.组织班会活动

四.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活动五.组织学生的劳动

1.准备工作

2.组织与教育工作

3.总结工作

六.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

1.统一校内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

2.统一学校与家庭对学生的要求

七.评定学生操行

八.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第十二章教师

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年轻一代的培育者,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4.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独立工作的权利,即教师依法享有对学生实施教育、指导、评价的权利

2.自我发展的权利,即教师依法享有发展自己、提高专业文化水平的权利

3.参与管理的权利,即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

4.争取合理报酬、享有各种待遇的权利

义务;

1.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素养的要求:

一.高尚的师德

1.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3.热爱集体,团结协作

4.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二.宽厚的文化素养

三.专门的教育教养

1.教育理论素养

2.教育能力素养

3.教育研究素养

四.健康的心里素质

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1.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

2.加强教师在职提高

国际金融学习笔记

第一章 国际收支(广义): 根据IMF的解释,一国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往来所发生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关于国际收支概念的几点解释: (一)国际收支记录对外往来的内容: 居民和非居民:对外往来的内容即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 (二)以交易为基础的货币记录: IMF所给出的国际收支概念包含全部国际经济交易,是以交易为基础。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正是这一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 IMF将经济交易分为四类: 1、交换:即一个交易者向另一个交易者提供一宗经济价值并从对方得到价值相等的回报。 2、转移:即一个交易者向另一个交易者提供一宗经济价值,但是没有得到任何补偿。 3、移居:指一个人把住所从一经济体搬迁到另一经济体的行为。 4、其他依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直接投资收益的再投资。 (三)流量的概念 (四)事后的概念: 国际收支是一个事后的概念,定义中的一定时期一般是指过去的一个会计年度,所以它是对已发生事实进行的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国际收支按照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表示的会计报表。 (一)经常账户 (1)货物(Goods):商品贸易或有形贸易。中国从加拿大进口小麦,向欧洲出口纺织品等。IMF规定:进出口均采用FOB价格,以CIF成交的将I与F另列入服务与收入。 (2)服务贸易(Services):即劳务进出口,包括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以及咨询、广告等商业服务等等。又称为无形贸易。 (3)收入(Income):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入两类。中国人在国外获得的工资,奖金,股票红利,债券利息等作为收益项目贷方,外国人在中国获得工资、奖金、红利、利息等作为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完整版)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货币的产生: 社会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 二、货币形式的发展 (一)实物货币 (二)金属货币 (三)信用货币 1.传统信用货币两种信用形式:一是银行债券二是纸币 2.现代信用货币 三、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职能 (二)流通手段职能 (三)贮藏手段职能 (四)支付手段职能在银行存钱属于支付手段职能 (五)世界货币职能 四、货币数量的界定 (一)狭义的货币量:现金加活期存款 (三)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划分: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划分的一般性标准应该是金融工具能否作为直接购买力。一般我们将广义货币口径 中除狭义货币以外的部分成为准货币或亚货币。 五、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基本公式 M1=C+Dd (M1表示第一层次,C表示现金,Dd表示活期存款,Ds表示储蓄存 款,Dt表示定期存款,Dn表示其他所有存款,L表示除存款以外的 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 (二)货币层次划分依据: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依据是流动性。 包含三重要求:1、不受损失 2、及时转化 3、现实购买力 六、货币制度 定义:货币制度是指一国由法律所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 形式。 包含四个方面:币材和货币单位的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 规定;银行券与纸币的发行准备与流通的规定;黄金准备 制度。 “角”“分”为辅币单位。 七、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以币材为代表。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金属货币本位制和信用货币本 位制两大阶段。

金属货币本位制银本位制 金银符合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 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货币制度 信用货币本位制 八、金银复合本位制 九、金本位制的特点:1.以黄金为主币材料,流通金铸币,无限法偿还,国家对 铸币有法定的样式和含金量规定。(最主要的) 第二章、信用和信用工具 一、信用的含义:信用是经济活动中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贷款行为。 二、信用形式 (信贷信用体系中,最典型的直接信用是证券信用,最典型的间接信用是 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的缺陷也是非常突出的。首先,它具有很大的局限 性,如规模上、期限上、方向上、资金形态上和范围上的局 限等。 银行信用------克服了其他信用形式的各种局限性,大规模的促进社会资金 全方位、多层次流动,因而毫无疑问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 重要最有效的信用形式。 消费信用-------包括三种形式:分期付款、信用卡、消费信贷 三、信用工具 含义:信用工具也叫金融工具,是具备法律效力的、代表所有权和债券并据以享受相应权益书面凭证,必须具有规范性、可接受性和一定的转让性。 分类:(四)长期信用工具和短期信用工具 基本要求:一、偿还性二、安全性三、流动性四、收益性 典型信用工具:(1)商业本票,又称商业期票,是债权人签发给债权人的 付款保证书,包括出票人和收票人。 (3)支票是用于同城资金结算的凭证,性质与商业期票相 同。

语言学纲要原始答案修改整合最终版).doc

导言 一、填空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 2、语言学是 19 世纪成为独立学科的,其标志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3、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4、语言交际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受—解码五个阶段。 5、印度最早的经典所使用的语言是梵文。 6、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是中国“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判断正误 1、语言学主要是研究古代的口语和数和书面语。(错误) 2、语言有自身结构的独立性,与系统之外的社会环境没有关系。(错误) 3、理论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一般规律的,不受具体语言研究影响。(错误) 4、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语言研究的根本问题。(正确)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一、填空 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二、判断正误 (对) 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错) 2、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 (错) 3、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对) 4、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 (错) 5、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右半球前部。 (错) 6、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 7、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错) 8、汉语名词没有数的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和多数的概念 三、思考题 1.为什么说思维离不开语言? 思维需要语言: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思维功能是语言功能的另一方面。同时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动因和载体,是思维 结果的贮存所。所以语言帮助传递思维成果。思维的成果靠语言才能表达出来, 使听读者了解。并且语言可帮助思维逐步深化,条理化。 2. 儿童语言习得的临界期指什么?临界期的存在说明语言的哪些特性?

《金融学》课程学习笔记

《金融学》课程学习笔记 一、学习内容 1. 学习体系:列出这一阶段所包含的章节。 第十一章货币市场 第一节货币市场的特点与功能 第二节同业拆借市场 第三节票据市场 第四节国库券市场 第五节回购协议市场 第十二章资本市场 第一节资本市场的特点与功能 第二节证券发行市场 第三节证券流通市场 第四节资本市场重要理论及证券投资分析简介第十三章国际收支及其调节 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二节国际收支的平衡与调节 第三节国际储备与对外债务 第四节国际支付与结算 第十四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市场 第一节国际资本的流动 第二节国际金融市场 第十五章金融全球化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 第二节中国金融的对外开放与全球化进程 第十六章中央银行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类型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

第四节清算业务 第十七章货币供给 第一节现代信用货币的供给 第二节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 第三节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的创造 第四节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量 第五节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第十八章货币供给 第一节现代信用货币的供给 第二节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 第三节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的创造 第四节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量 第五节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第十九章货币均衡 第一节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第二节通货膨胀 第三节通货紧缩 第二十章货币需求 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 第二节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与操作指标 第三节货币政策工具 第四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五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第二十一章金融监管 第一节金融监管概述 第二节金融监管体系的一般构成 第三节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第四节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第二十二章金融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经济货币化与金融化

教育学笔记整理版

教育学笔记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的总和。 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三、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阶级性。 四、教育功能的分类及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起源的相关学说:

综观古代学校教育,其共同特征是: 1.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 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接下来我们用两张思维导图来记忆近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通过之前的笔记,我们了解了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那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又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状况。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 那么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什么是教育现象呢?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什么是教育规律呢?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其次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呢?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这句话比较长,也比较拗口,聪明的你记住了吗?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教育学和几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但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科学理论,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课题,开展科学的研讨和探讨,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 教育学源于教育实践经验,又高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实践经验是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础之一。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4.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2017年金融考研专业课米什金《货币金融学》重点章节

2017年金融考研专业课米什金《货币金融 学》重点章节 第一章为什么研究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GDP平减指数,通货膨胀率计算 第二章金融体系概览 1.名词解释 逆向选择: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逐出市场; 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总是趋向于做出有利于自生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 金融恐慌:由于资金提供者对金融中介机构的稳定性产生怀疑, 因而将资金从稳定和不稳定的机构中抽回,导致大量金融机构倒闭。2.金融市场的基本经济功能: 将资金从那些由于支出小于收入而积蓄多余资金的人手中转移至由于支出大于收入而缺乏资金的人手中。(直接,间接融资) 3.金融市场的结构: 债权股权市场;一级二级市场;交易所、场外市场OTC; 货币市场:小于一年,短期国库券,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 回购协议,联邦基金等。 资本市场:大于一年,股票,公司债券,抵押贷款,美国政府证券,商业贷款等。 4.金融市场国际化: 外国债券:在外国市场上发行,并以发行国货币计价的债券。 欧洲债券:在外国市场上发行,但并非以发行国货币来计价的债券。 欧洲货币:存放在本国之外的银行的外国货币。最重要的是欧洲美元。 欧洲美元:存放在美国以外的外国银行或美国银行国外分支机构的美元。 5.金融中介功能(间接融资): 1)降低交易成本,为客户提供流动性服务。 2)分担风险,减少投资者风险。 3)缓解由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6.金融中介类型: 1)存款机构:银行,信用社。 2)契约性储蓄机构:保险,养、退休基金。 3)投资中介机构:财务公司,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投行。 6.金融体系的监管 帮助投资者获取更多信息,确保金融体系的健全性。 1986《Q》废除。(Q:美联储有权利设置银行存款利率上限) 第三章什么是货币 1.货币的功能 交易媒介,记账单位,价值贮藏(流动性:资产转化为交易媒介的成本和速度) 2.货币计量

最新语言学试卷1-8汇总(考试)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terms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把下列术语翻译成中文 1.duality of structure _________结构的二元性_______________ 2.General Linguistics ________普通语言学________________ 3.voiceless consonant _________清辅音_______________ https://www.doczj.com/doc/4514513949.html,plementary distribution ________互补分布________________ 5.free morpheme ________自由词素________________ 6.immediate constituent ________直接成份________________ https://www.doczj.com/doc/4514513949.html,ponential Analysis ________成份分析________________ 8.American Structuralism ________美国结构主义________________ 9.zero morph _________零语子_______________ 10.structural ambiguity _________结构歧义_______________ 11.productivity _________多产性______________ 12.linguistic competence __________语言能力______________ 13.manner of articulation _________发音方法_______________ 14.intonation language _________语调语言_______________ 15.allophone __________音位变体______________ 16.inflectional morpheme _________曲折语素_______________ 17.phrase marker __________短语标记______________ 18.denotation __________指示______________ 19.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__________系统功能语法______________ 20.bound morpheme __________粘着语素______________ 21.cultural transmission __________文化传播______________ 22.Descriptive Linguistics __________描写语言学______________ 23.derivational morpheme ___________派生词素_____________ 24.consonant ___________辅音_____________ 25.tone language ___________声调语言_____________ 26.empty morph ___________虚语子_____________ 27.syntax ___________语法_____________ https://www.doczj.com/doc/4514513949.html,plementary antonym ___________互补反义词_____________

高等教育学复习整理笔记

高等教育:就是在完全得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得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就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得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学:就是一门以高等教育得运行形态与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得具有综合性、理论性与应用性得教育科学。 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得构成状态与比例关系,它就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得复杂得综合结构。其构成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即布局)等。 教育方针:就是国家在一定得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得需要,通过一定得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得总得工作方向与奋斗目标,就是教育政策得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得以及实现教育目得得基本途径,就是一切教育工作营遵循得基本指针。如果就是简答题,还应加上:2002年11月党得十六大又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得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教育目得:具体而言就就是指按一定社会得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得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得高级专门人才。《中华人民共与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得目得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得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得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得设置、组织机构间得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得划分等等。从本质上来讲,它实际体现了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得中央与地方政府、政府与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之间得职责、权利与利益关系。前两者通常被称为高等教育得宏观管理体制,后者则称为高等教育得微观管理体制,又被称为高等学校得管理体制。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就是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得微观层次,主要指高校管理体制中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之间得职责、权利与利益关系,即高校内部得管理。(这个概念较“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重要) 高等学校学制:指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得系统,它就是一个国家整个学校教育制度得一个组成部分。 学位制度:就是国家与高校为保证学位得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得学术衡量标准与严格得学位授予程序,而对达到相应学术水平得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得制度。 专业:就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与学科体系得内在逻辑而划分得学科门类。 专业特色:就是指所办专业得优长之处、特殊之点。主要体现在专业得构成要素与培养方式方面,最终表现为专业造就得“产品”——大学生在社会中得适应性与竞争力上。 课程:课程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得课程就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得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得地位与开设顺序得总与。广义得课程就是指为实现高教目得与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得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与结果,就是为学生得全面发展而设计得一切条件与一切活动得总与。 教学大纲:就是指课程教学大纲,就是以系统与连贯得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与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得教学指导文件。

货币金融学考试重点【货币金融学考试资料】

货币金融学考试重点【货币金融学考试资 料】 货币金融学关键词:1.M2 2.米德冲突米德冲突(Meade Conflict)是指在许多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或支出转换政策而同时追求内、外均衡两种目标的实现,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冲突。 3.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是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目的是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购买力平价汇率与实际汇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在对外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汇率将会趋向于靠拢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前者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后者指不同国家的货币购买力之间的相对变化,是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 4.通货膨胀一、简述通货膨胀的强制储蓄效应答:政府如果通过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引起货币增发这类办法筹措建设资金,就会强制增加全社会的投资需求,结果将是物价上涨。在公众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按原来的模式和数量进行的消费和储蓄,两者的实际额均随物价的上涨而相应减少,其减少的部分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

膨胀实现的部分,如此实现的政府储蓄是强制储蓄,即通货膨胀的强制储蓄效应。 二、如何理解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答:供求混合型通胀的论点是将供求两个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认为通胀是由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共同引起的。该观点认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通胀产生的原因既有来自需求方面的因素,又有来自供给方面的原因,很难分清具体是由哪一方面原因形成的,即所谓“拉中有推,推中有拉”。例如,通胀可能从过度需求开始,但由于需求过度导致物价上涨促使提高工资,从而转化为成本推进因素。另一方面,通胀也会由于成本原因开始,如迫于压力提高工资。但如果不存在需求和货币收入的增加,这种通胀是不会长久的。可见,成本推进只有与需求拉动共同作用才能产生一个持续的通胀。 三、简述通货膨胀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答:一个家庭的财富或资产由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构成。实物资产的货币值大体随通货膨胀的变动而相应升降; 金融资产则比较复杂,因为很大一部分金融资产是随着行情的变化而变化,其在通货膨胀中,并非能稳妥保值。而其他一些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以名义货币值计量,存款、负债的名义货币值不变,而货币值可随物价变动而相应变动的资产之名义货币值则随通货膨胀率相应升降,从而改变以名义货币值计量的资产结构; 以实际货币值计量,存款及负债将随通货膨胀率相应升降,而货币值可随物价变动而相应变动的资产之实际价值则未变动,从而调整了以

语言学考试试题

Model 1 I. 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 giving examples for illustration if it is necessary. 1. macrolinguistics::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compoun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Referen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Idiolec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Minimal pai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Competen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Diglossi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Sound assimilation: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Arbitrarines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Semantic shif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Indicat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true or false. 1. Language use is both systematic and non-systematic, subject to external as well as to internal variation. 2. Corpus is a collection of texts input into a computer. Language corpora make it possible for material developers to select authentic, natural and typical language. 3. Mistakes often occur when learners fail to perform their competence. 4. Root is understood in terms of meanings while syem is understood with emphasis on affix. Sometimes a linguistic element is both a root and stem. 5. All instances of NP--movement are related to changing a sentence from the active voice to the passive voice. 6. Word lays in the central position i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because of its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ransmitting the meaning.

金融市场学课堂笔记(第三次课

第五章股票市场 什么是创业板市场,其设立的目的 创业板市场又被称为二板市场,是指主板之外专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高科技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 目的:1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2通过市场机制,有效评价资产价值,促进知识与资本的结合,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3为风险投资基金提供“出口”;4增加创新企业的股份流动性;5促进企业规范运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分析创业板市场的风险 1经营风险; 2诚信风险; 3股价大幅波动的风险; 4技术风险; 5投资者不成熟可能引发的风险; 6中介机构服务水平不高带来的风险。 试比较创业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的异同 创业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这两个板块在制度设计上是存在明显差异的。中小企业板市场是主板中相对独立的板块,在主板市场的制度框架下运行,在发行审核、交易制度等方面与主板市场是一致的;创业板市场则注重风险防范,在发行审核制度,公司监管制度、交易制度等制度设置方面进行了更加市场化的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创业企业的特点与实际需求。这二者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都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在于,两者的投资对象和风险承受能力是不同的。 确定股票发行价格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1盈利水平; 2股票交易市场态势; 3本次股票的发行数量; 4公司所处的行业特点; 5宏观经济形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信息披露的原则和方式有哪些 信息披露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 2完整性原则; 3准确性原则; 4及时性原则。 方式:1根据规定的程序在制定信息披露报刊上公开刊登或在指定信息披露网站公布;2向有关部门履行注册备案手续;3指定的交易场所或经营场所备置相关文件。 我国股票上市的一般程序 首先,要由公司提出上市申请,经过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批准之后,与证交所订立上市协议;然后将股东名册送交证交所或登记公司备案;随后,公司应当披露上市公告书,挂牌交易。 股票的交易过程 1开户; 2委托; 3成交; 4清算; 5交割。 第六章证券投资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财产,由证券托管 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并以证券投资组合的方式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 投资方式。 封闭式基金:是指基金的发起人在设立基金时,限定了基金单位的发行总额,筹足总额后,基金即宣 告成立,并进行封闭,在一定期限内不再接受新的投资。 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发起人在设立基金时,基金单位或股份总规模不固定,可视投资者的需求,随 时向投资者出售基金单位或股份,并可应投资者的要求赎回发行在外的基金单位或者股份的一种基金 运作方式。 契约型基金:是指把投资者、管理人、托管人三者作为当事人,通过签订基金契约的形式发行受益凭 证而设立的一种基金。 公司型基金:是按照公司法,以发行股份的方式募集资金而组成的公司形态的基金,认购基金股份的 投资者即为公司股东,凭其持有的股份依法享有投资收益。 股票基金:是指以股票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 债券基金:以国债、金融债等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成为债券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是以货币市场金融工具为投资对象的一种基金,其投资对象为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 工具。

财大货币金融学重点以及大题

第一部分货币 ?货币形式的演变: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货币的职能(五个):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金汇兑本位制:不流通金币,但规定本币与一种可兑换黄金的外汇保持固定汇率,同时本国发行货币必须将等值黄金与外汇存于该外汇发行过作为准备的货币制度,又称虚本位制。 第二部分信用 ?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的特征:偿还期、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 ?典型的信用工具:商业票据、债券、股票 ?金融衍生工具(四种):远期合约、期货、期权、互换 第三部分金融 ?金融市场: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单一银行制、分支银行制、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 ?持股公司制:也称集团制银行,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一家或若干家独立的银行的股票 ?商业银行的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以及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是指或有债权和或有债务的业务(即不列入资产负债表的业务,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资产或负债的经营活动,有一定风险) ?非银行金融机构有: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信托公司和租凭公司?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四个):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抗干扰性 ?操作目标的选择:主要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基础货币等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一个操作指标,又叫“强力货币”、“高能货币”(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准备金和流通现金的总和,是央行的负债,央行可对其直接控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就是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的变动,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过程,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 费雪现金交易数量说:M*V=P*Y (P*Y代表名义总支出或总收入) 只考虑了货币的交易媒介的功能,货币量决定价格波动 传统货币 数量学说:剑桥学派余额数量说: P=K*R/M (P:购买力、R:财富商品K:货币占财富比重M:货币量) 认识到了货币的两个属性:交易媒介与财富储藏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期末考试复习专用笔记(老师画的重点-自己整理的)

Chapter 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1.1 Why study language? 1. Language is very essential to human beings. 2. In language there are many things we should know. 3.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we need to study language scientifically. 1.2 What is language? 1.3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The features that define our human languages can be called design features which can distinguish human language from any anima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1.3.1 Arbitrariness 1.3.2 Duality 1.3.3 Creativity Creativity means that language is resourceful because of its duality and its recursiveness. Recursiveness refers to the rule which can be applied repeatedly without any definite limit. The recursive nature of languag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ossibility of creating endless sentences. 1.3.4 Displacement 1.4 Origin of language

《金融学》笔记

第1篇: 金融和金融体系 第1xx: 什么是金融 金融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再不确定的条件下对稀缺资源进行跨时期的分配。(金融学是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如何进行资源的时间配置的学科。)金融的两个特点是金融决策的成本和收益在时间上的分配,决策制定者或其它人通常事先并不知道。 金融的基本原则是体系的最终功能是满足人们的消费偏好。企业和政府等经济组织的存在是为了便于实现最终功能。 学习金融至少有5个理由: 管理个人的资源。处理商务世界中的问题。寻求令人感兴趣和回报丰厚的职业。以公民的身份作出有根据的公共选择。扩展你的思路。 金融理论中的角色是家庭和企业。家庭在理论中占据特殊位置,因为体系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人们的偏好,而且理论认为那些偏好是给定的。金融理论以人们满足偏好的努力来解释家庭的行为。企业的行为是从其如何影响家庭福利的角度来研究的。 企业的财务决策有三个主要方面: 资本预算、资本结构和运营资本管理。 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理由有5个: 职业管理者可能拥有管理企业的较高能力。未来忽的企业规模方面的效率,许多家庭可能需要进行合作。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所有者希望通过投资多个企业来分散风险,若没有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这种投资分散化很难实现。降低收集信息的成本。“学习曲线”或“关注(go concern)”效应——当所有者也是管理者时,为了有效地管理,新的所有者必须从旧的所有者哪里了解

企业的情况。如果所有者不是管理人,当企业出售时,经理们会继续留任并为新的业主工作。因为公司允许所有者在不影响公司运营的情况下相对较频繁地转让股份,所以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特别适用于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 公司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股东的财富最大化。这使管理者会想每个所有者自己做决策那样为公司作出决策。 竞争性的股票市场督促管理者为了企业股票的市值最大化而工作。 人们的消费偏好是给定的。(Confirmed) 公司的资本结构决定了谁将获得企业未来多大部分的现金流量。例如,债券保证固定的现金支付,而股票将支付所有负债之后剩余的部分。 与独资企业或合伙制不同,公司是一个与所有者分离的法律实体。 专栏 1.3如何识别一个企业是否是公司在美国,公司可以通过其名称后面的Inc.来识别(incorporated);法国为SA(Sociedad Anonima);意大利为SpA (Societaper Azioni);挪威是NV(Naamloze Vennootschap);瑞典为AB (Aktiebolag)。在德国,公共公司被成为Aktiengesellschaften,可通过公司名称后的字母AG识别;私人公司为Geselschafter mit beschrankter Haftung),用GmbH表示。英国用PLC表示公共有限公司,用LTD表示私人有限公司。 竞争性股票市场的存在,提供了另外一个重要的机制,是管理者的动机与股东相一致。这一机制就是收购。 问答题: 1.家庭的四种基本金融决策类型是什么?举例 答: 消费/储蓄决策,如为退休或孩子的教育准备多少钱。 投资决策,如投资于股票或证券多少资金。融资决策,如购买房子使用哪类贷款。

教育学笔记(表格式整理版)精华

教育学 一、教育与教育学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四、中学教育(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五、学生与教师(师生关系) 六、中学课程 七、中学教学 八、中学德育 九、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活动中的三结合——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三大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教育起源论:生物起源说(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米丁斯基、凯洛夫 4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时一门以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与速度 2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形成新的劳动力,提高劳 动效率)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使原本由少数人掌握的科学知识为更多人掌握) (二)教育与科学技术 1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三)教育与文化 1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文化对教育——影响教育目的、内容、教学方法的确立 教育对文化——具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传播、交流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文化——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构成文化本体3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4学校文化的特点为:(一种组织文化、)(整合型较强的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5学校文化既能给学校预订教育目的带来积极影响也能带来消极影响,这是由学校文中蕴含的(丰富多样性)和(歧义性)决定的 6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性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7校园文化可分为(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 8(学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9学校精神文化可以分为四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良好的校风对学生个性和品德有陶冶与导向作用 1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 2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四、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一)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

语言学考试重点全

语言学重点 Semantics 1. Sense relation between sentences(简答、语料分析) A.X is synonymous with Y X: He was a bachelor all his life. Y: He never married all his life. B.X is inconsistent with Y X: John is married Y: John is a bachelor C.X entails Y X: A boy had broken the window Y: A child had broken the window. D.X presuppose Y X: John’s bike needs repairing Y: John has a bike E.X is a contradiction X: John is neither alive nor dead F.X is semantically anomalous X: The table has had intentions Y: The golf kicked him. 2. Sentence Meaning: Katz’s Semantic Theory(essay question) I. Structure of the theory and its aims {Grammatical classification} dictionary (semantic markers) Katz’s theory semant ic information Projection rules [distinguishers] Universally applicable metalanguage ⅡKatz’s dictionary --2 types of semantic information --(semantic markers)语义标记: which are the links binding the vocabulary together and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lexical relations; --[distinguisher] 辨义成分: the word-specific semantic information that identifies the lexical items. Ⅲprojection rules --projection rules: to give rules showing how the meanings of lexical items build up into the meaning of phrases and phrases up to sentences. amalgamation process (合并) --PR use trees to structure the amalgamation of word meaning into phrase meaning and phrase meaning into sentence meaning. selection restrictions --AS the PR successively amalgamate readings, the selection restrictions will limit the final output. 3. Referential theory (简答) ①Linguistic symbols stand for things, the linguistic symbol(word) and the things they refer to are not related directly, the linguistic symbol and the things it stand for are arbitrary. Different linguistic symbols are used in different languages to refer to the same thing. For example, they are related via concept. For the speaker and listener to reach mutual understanding, they have to have the same concept of the target things. ②There is a direct relation between linguistic symbol and the concept becaus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