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确看待食品防腐剂的安全性

正确看待食品防腐剂的安全性

正确看待食品防腐剂的安全性
正确看待食品防腐剂的安全性

正确看待食品防腐剂的安全性

造成消费者误会食品防腐剂、食品行业混乱的原因分析

古往今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可见,人们早已把食品的安全性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了。然而,不知是我们的媒体越来越来发达了,还是我们食品行业的问题确实越来越多的原因,报纸、电视、网络等的头版新闻关于“食品中非法使用工业防腐剂”、“酱油中防腐剂超标”、“果脯中防腐剂超标,长期食用能致癌”的报道屡见不鲜。

长此以往,在消费者的印象中防腐剂成了食品安全的隐患,甚至达到“谈防腐剂色变”的地步。在这其中,消费者忽略了生产厂家的“非法”“超标”的行为活动,而只单单记住了防腐剂能“致癌”骇人听闻的字眼,把责任一股脑儿全推到防腐剂的身上,好像一切的过错都是防腐剂惹的祸。于是,一些精明的商家摸准了消费者的心态趁机打出“纯天然食品”“不含任何防腐剂”“不加防腐剂”的招牌以示自己“清白”,一些媒体受专业限制不明就里为商家推波助澜。这违背了科学和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虽然这些企业没有明示防腐剂的“毒害”,但对防腐剂的遭遇落井下石,食品防腐剂就成了众人格外关注的“过街老鼠”。

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防腐剂被消费者误会如此之深,不是在短时间内造成的,也不是哪一个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目前,就我国的情况而言,大部分消费者不了解食品防腐剂的定义和基本知识,不了解食品防腐剂在食品保鲜中的重要作用,不了解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和法规,不了解按照法规和标准使用食品防腐剂的安全性,而“甲醛”、“福尔马林”、“有毒的化学物质”、“长期食用能致癌”则根深蒂固、刻骨铭心。在我国食品行业、特别是食品添加剂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食品学术界还是食品行业协会或食品企业,都极少向消费者及时灌输有关食品防腐剂方面的食品科普知识。尽管不可能在短期内扭转对食品防腐剂误识,但是作为食品行业的专业人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向消费者宣传食品防腐剂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消除对防腐剂的误识,为食品的安全卫士――食品防腐剂“平反”。

食品防腐剂的定义及分类

在我国,食品防腐剂是指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的物质。食品中有同样效果的调味物质(如盐、糖等)不包括在内。食品在加工、储存、流通过程中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不仅能引起食品色、香、味、形及营养价值的损失,而且有些有害微生物还能分泌毒素,对人体危害极大。所以,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有二:一是防止微生物造成食物食用品质的丧失;二是防止产毒微生物(如黄曲霉、肉毒杆菌等)分泌毒素的危害。

美国关于食品防腐剂的定义与我国有所不同,美国联邦法规中,除了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以延长保质期的添加剂外,还把某些抗氧化剂也称为为化学防腐剂。例如,BHA 、BHT 、TBHQ 都在化学防腐剂之列,这些酚类化合物对微生物确有抑制作用。

在我国,学术界把食品防腐剂分为酸型防腐剂、酯型防腐剂、无机酸防腐剂和生物防腐剂四类,另外还有乙醇和其它防霉剂:

酸型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山梨酸和丙酸(及其盐类)。

酯型防腐剂:是指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甲、乙、丙、异丙、丁、异丁、庚等酯)。

无机酸防腐剂:主要有亚硫酸盐、焦亚硫酸盐和二氧化硫。

生物防腐剂:主要是指乳酸链球菌素。

乙醇:消毒剂,一般需达50% ~70% 的浓度才具有最强的杀菌作用。

其他防霉剂:

双乙酸钠——既是一种防腐剂,又是一种螯合剂。

磷酸盐类——能与金属离子络合的螯合剂。

二氧化碳——对霉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对乳酸菌和厌氧菌作用不大,可应用于肉类等的气压包装。

聚赖氨酸——有较广的抑菌作用,已经有酒精制剂、醋酸制剂、甘油制剂和甘氨酸制剂应市。

其它——鱼精蛋白、山嵛菜提取物、蛋白溶解酶、扁柏提取物等有抑菌作用。

低碳链脂肪酸甘油酯——对酱油的产膜酵母有明显抑制作用, 对革氏阳性菌、霉菌和其它酵母菌均有

效。

蔗糖脂肪酸酯——能抑制曲霉菌、青霉菌、叶芽枝菌、格链孢枚等的生长,1% 浓度即可。

亚硝酸盐——对肉毒梭菌有抑制作用。

使用防腐剂的历史及现状

其实,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防腐剂来保存食物了,用盐腌肉以增加肉的保存时间;用烟熏的肉不仅味道鲜美,还能长时间地保存这种肉制品,这种方法一直延用至今。虽然当时人们没有认识到在使用防腐剂,但是他们确实在巧妙地使用防腐剂。其实熏烟的成分很复杂,有200 种成分,主要是一些酸类、醛类和酚类物质,这些物质具有抑菌防腐和防止肉品氧化的作用,因此,经过烟熏的肉类制品均有较好的耐保藏性。一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就知道在腌制肉制品时加入硝酸钠改善食品的外观,并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到了现代,我们将传统的食品防腐方法发扬光大,而且越来越多的、安全的食品防腐剂被发现,并都相续应用于食品行业。目前,美国批准使用的防腐剂有50 种,日本有40 种,我国有29 种防腐剂,它们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广泛地认可。据FDA 统计,即使是冷藏设备十分普及的欧美国家,近些年防腐剂的用量每年仍以3% 的平均速度在增长。

到2002 年至,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批准使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丙酸钙、丙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丙酯钠、脱氢乙酸、乙氧基喹、脱氢醋酸钠、仲丁胺、桂醛、双乙酸钠、二氧化碳( 酒精发酵法、石灰窑法、合成氨尾气法、甲醇裂解法) 、液体二氧化碳、噻苯咪唑、乳酸链球菌素、过氧化氢、( 或过碳酸钠) 、乙萘酚、联苯醚、2 -苯基酚钠盐、 4 -苯基苯酚、五碳双縮醛(戊二醛)、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胺( 新洁儿灭) 、2 , 4 -二氯苯氧乙酸、稳定态二氧化氯、纳他霉素(微生物发酵法)、单辛酸甘油酯。同时具有防腐作用的、多功能的二氧化硫类防腐剂(列入漂白剂)、磷酸盐类(列入水分保持剂)、亚硝酸盐(列入发色剂)类不在防腐剂之列。

不加防腐剂的危害

据FDA 的估算,世界上每年约有20% 以上的粮油及食品因腐败变质而造成巨大浪费和经济损失,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高达170 亿美元。

从2004 年10 月16 日至17 日商务部召开的“ 农产品流通安全国际研讨会” 上获悉,中国有近90% 的食品、土畜产品出口企业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其中,中国农产品仓储运输设施和防腐保鲜技术落后引起的腐败变质是中国的食品安全得不到认可的重要原因。在食品的生产、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常会因微生物的活动,引起食品腐败变质。食品的腐败变质就是以微生物的作用为主而导致食品质量下降或失去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

2001 年我国生产粮食超过 4.5 亿吨,蔬菜 4 亿吨,水果6200 万吨,肉类6340 万吨,禽蛋2288 万吨,奶类1029 万吨,水产品4375 万吨,鲜菇870 万吨。但是工业深加工比例较小,大量粮油、果蔬、肉禽只经粗放处理,就进入消费领域。由于储藏保鲜技术陈旧,不能正确使用防腐剂,造成产后损失巨大。据有关部门估计,粮食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损失达8 %~10 %,而发达国家仅为 1 %;水果损失25 %~30 %,蔬菜损失30 %~40 %,而发达国家为 5 %;香菇损失达20% ;仅果蔬损失就高达750 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鲜菇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 以上,但出口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乐观。其重要原因就是我国还没有适合鲜菇保鲜剂的特效防腐剂,导致没等走出国门就面目全非了。肉类、水产、禽蛋加工品,如果卫生条件不配套和缺乏必要的保鲜手段,不仅会由变质损失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消费者健康。

据报道,我国每年实际发生食物中毒人数至少在20 ~40 万人,而其中的80% 是因为食用了受到微生物污染的食物而导致中毒的。大多数的食品往往在常温下保存,食品中丰富的营养物质给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微生物是一种要通过特殊手段(显微镜等)才能观察出来的微小生物,所以,轻度污染的食品是不易被发现的,被人们食用后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梭状肉毒芽孢杆菌是肉类经常污染

的菌种,它能产生肉毒杆菌毒素,是迄今最毒的致死毒素之一。据推算,对一个成人的致死量仅需一亿分之七克(0.07ppm ), 也就是说400 克的肉毒杆菌毒素就可以毁灭全人类。卫生部每年公布的食物中毒通报中,均有不少肉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事例。

另据消费者协会透露,消费者对食品类的投诉主要集中在食品变质、过期、有杂质等三方面,食品变质是最多的投诉类别。

2004 年 1 至6 月,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已达到了7099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 以上。据预测,食品产业在未来的 5 至10 年内仍将保持持续发展态势,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专家一致认为,我国的食品工业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把提高食品安全性放在重要位置。而提高防腐保鲜技术水平、广泛而合理地应用防腐剂,是提高食品安全性的重要保障,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离不开防腐剂的保驾护航。因此,可以说食品防腐剂的应用是对整个食品行业的发展、乃至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防腐剂的安全性,法规及各数值的意义

然而,防腐剂在食品中大量使用,会不会出现由于防腐剂引起的安全问题呢?为保证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规范使用,世界各国、组织团体纷纷成立专门机构、制定法律法规来保证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规范化。

1956 年,联合国在罗马成立了FAO/WHO “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 )”。“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下设有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CCFA ),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对JECFA 所通过的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标准、试验方法、安全性评价等进行审议和认可,再提交CAC 复审后公布,以期在广泛的国际的贸易中,制定统一的规格和标准,确定统一的试验方法和评价等,克服由于各国法规不同所造成贸易上的障碍。

1947 年,日本制订食品卫生法,把食品添加剂分为化学合成和非化学合成两大类,但只对化学合成的添加剂有严格要求,定期公布《食品添加剂公定书》;1989 年12 月,厚生省以207 呈指令对“非合成食品添加剂”规定了其来源和制造方法,1996 年4 月16 日又公布120 令。1959 年美国颁布《食品添加剂法》,分别由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 )和美国农业部(USDA )贯彻实施,并规定:出售食品添加剂之前需经毒理试验,食品添加剂的合用安全和效果的责任由制造商承担,但对已列入GRAS 者除外。凡新的食品添加剂在未得到FDA 批准之前,绝对不能生产和使用。欧共体于1974 年成立“欧共体食品科学委员会(EEC )”负责EEC 范畴内有关食品添加剂管理,包括ADI 的确认、上否允许使用、允许使用范围及限量,并据此编制各种准用食品添加剂的EEC No. 。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管理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的:一) 制订的执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国于1973 年成立“食品添加剂卫生科研协作组”,开始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食品添加剂。1977 年制订了最早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试行) ”,并于1981 年做了修改与完善。随后的几年中,中国又实施“食品卫生法”、“食品添加剂生产管理办法”等有关标准,这些标准均由卫生产批准后实施,均属强制性国家标准。二) 频布和执行新食品添加剂审批程序。三) 颁布执行生产食品添加剂审批程序,以上审批程序对新食品添加剂的审批、生产做了详细而严格地规定,同时对进口国外食品添加剂的申请指认手续的办理也做了详细地说明。此外,在我国能被批准在食品中使用的防腐剂都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1. 合理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2. 不影响消化道菌群;3. 在消化道内可降解为食物的正常成份;4. 不影响药物抗菌素的使用; 5. 对食品热处理时不产生有害成份。

一般用来衡量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大小常用的参数为ADI 值,指每日人体每公斤允许摄入量,常用单位mg/kg 。它是由FAO/WHO “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 )通过严格的毒理学试验确定,并向各国政府建议。政府机构再根据本国国民的膳食结构的调查结果对JECFA 推荐的ADI 值做适当地修改,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ADI 。此外,还有LD 50 ( 半数致死量) 、GMP( 可以按照正常生产所需要的量进行添加) 及GRAS (一般公认为安全的)等参数来标识食品添加剂的毒性。

从世界各国对食品防腐剂的严格管理程序上可以看出,如果生产企业严格按照本国的法律法规使用防腐剂,绝对不会出现由于食品防腐剂超标出现的所谓“致癌”事件,同时也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提高食

品的安全性。那些一直强调“纯天然食品”“不含防腐剂”企业是在故意掩盖事实,故意欺骗消费者;要么他们的确是不知道或者是不懂合法使用防腐剂的安全性。在醋、蔗糖、面粉、一些调味品中已经含有食品防腐剂,用这些原料加工的食品怎么不含食品防腐剂呢?问题是含量的多少。生产中不加,并不等于不含。再说,纯天然的食品也未必是健康的食品,也有可能含有剧毒的成分。目前,在水产品类(如河豚,贻贝)中发现的某些毒素是地球上毒害最严重的物质,如河豚毒素是耐高温的、不是普通的烹饪可以破坏的化学物质,鲜美与剧毒同在的毒河豚每年都让一些挡不住诱惑的食客为此付出宝贵的生命。

防腐剂的巨大作用 1. 现代高新技术的局限性

当然,食品的防腐和保鲜,其途径不仅仅是添加食品防腐剂。特别是现代化的高新技术飞速发展,为食品的保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冷链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新鲜食品的流通范围。但是,冷藏不能抑制引起食物腐败的嗜冷微生物。中科院微生物所从存放在冰箱内的豆制品、猪肉、蔬菜等食品中分离到34 株产生不良气味的细菌,都可在5 ℃以下生长,故都是冷育细菌。经气相色谱分析,产生不良气味的原因是在细菌生长过程中,产生了H 2 S 、NH 3 和一些挥发性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之故。

电阻加热杀菌也叫欧姆杀菌,是一种新型热杀菌方法,利用电极将电流直接导入食品,由食品自身的介电性质产生热量,以达到杀菌的目的,它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60Hz 。电阻加热杀菌技术只适用于大多数能用泵输送的、溶解有盐类离子且含水量在30% 以上的食品都可用电阻加热来杀菌,且效果很好,而一些脂肪、糖、油、未添加盐的处理水等非离子化的食品则不适用该技术。

辐照杀菌技术就是利用X 射线、γ 射线或加速电子射线( 最为常见的是Co60 和Cs137 的γ 射线) 对食品的穿透力以达到杀死食品中微生物和虫害的一种冷灭菌方法。受辐照的食品或生物体会形成离子、激发态分子或分子碎片,进而这些产物间又相互作用,生成与原始物质不同的化合物,在化学效应的基础上,受辐照物料或生物体还会发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从而导致害虫、虫卵、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核酸及促进生化反应的酶受到破坏、失去活力,进而终止农产品、食品被侵蚀和生长老化的过程,维持品质稳定。

微波杀菌指利用波长在0.001 ~1m( 频率300 ~300000MHz) 的电磁波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致死微生物的作用。热效应是指物料吸收微波能,使温度升高从而达到灭菌的效果;而非热效应是指生物体内的极性分子在微波场内产生强烈的旋转效应,这种强烈的旋转使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失去活性或破坏微生物细胞内的酶系统,造成微生物的死亡。

高压电场脉冲杀菌是将食品置于两个电极间产生的瞬间高压电场中,由于高压电脉冲(HEEP) 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改变其通透性,从而杀死细胞。杀菌用的高压脉冲电场强度一般为15 ~100kV/cm ,脉冲频率为 1 ~100kHz ,放电频率为 1 ~20kHz 。高压电场脉冲杀菌一般在常温下进行,处理时间为几十毫秒,这种方法有 2 个特点: 一是由于杀菌时间短,处理过程中的能量消耗远小于热处理法。二是由于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处理后的食品与新鲜食品相比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营养成分上改变很小,风味、滋味无感觉出来的差异。而且杀菌效果明显(N/No<10 -9 ) ,可达到商业无菌的要求,特别适用于热敏性食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超声波杀菌技术一般利用频率大于10kHz 的声波,超声波同普通声波一样属于纵波。超声波与传声媒质相互作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当遇到物料时就对其产生快速交替的压缩和膨胀作用,这种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足以起到杀灭和破坏微生物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对食品产生诸如均质、裂解大分子物质等多种作用,具有其他物理灭菌方法难以取得的多重效果,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食品品质,保证食品安全。

超高压杀菌技术是由日本率先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食品加工保藏技术。所谓高静压技术(HighHydrostaticPressure 简称HHP) 就是将食品密封于弹性容器或置于无菌压力系统中( 常以水或其他流体介质作为传递压力的媒介物) ,在高静压( 一般100MPa 以上) 下处理一段时间,以达到加工保藏的目的。在高压下,会使蛋白质和酶发生变性,微生物细胞核膜被压成许多小碎片和原生质等一起变成糊状,这种不可逆的变化即可造成微生物死亡。对于大多数非芽孢微生物,在室温、450MPa 压力下

的杀菌效果良好;芽孢菌孢子耐压,杀菌时需要更高的压力,而且往往要结合加热等其他处理才更有效。温度、介质等对食品超高压杀菌的模式和效果影响很大。间歇性重复高压处理是杀死耐压芽孢的良好方法。

当代食品杀菌技术多种多样,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损失,尽可能保持食品的原有风味,尽可能提高杀菌技术的经济性、方便性,完善食品的包装与贮藏条件,延长食品的货架期,以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但是,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人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杀菌方法。与高新技术杀菌相比,食品防腐剂对食品的保鲜有以下特点:

?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食品防腐剂基本可以应用于所有状态的食品;高新技术保鲜只能适用于某种状态的食品,应用范围较小;

?不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高新技术可能对食品中不稳定的营养成分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尽管人们正在力图减少这种破坏作用;

?防腐剂用量较少,所以投资较少;采用高新技术杀菌,需要购买较昂贵的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

?防腐剂的应用技术成熟;现在的高新技术大多还处于实验室的研发阶段,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不增加食品的加工工序,使用简单;高新技术应用还要增加食品的加工工序,降低生产效率,增加能耗。杀菌费用在一些食品的加工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例,直接影响产品的价格和市场竞争力;

?提高物理杀菌的效率;采用单一方法很难达到食品防腐的要求,而且要求的条件可能较高。如果先采用物理杀菌的同时加入防腐剂,微生物降低到一定的水平,防腐剂可以起到较好地效果,而且防腐剂的存在,可以大大降低对物理杀菌条件的要求;

?作用持久,适应性强;经过这些新技术处理过的食品只能放于严格封密的包装内,而拆开包装后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消费完毕,否则还会有被微生物污染的可能。但是,如果加入一定的防腐剂,不管在密封,还是露空状态都可以放置一段时间而不会有微生物超标的危险。

由此可以看出,食品防腐剂对食品的保鲜应用与高新技术相比还有一定的优越性。特别是在面临世界性的能源枯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等诸多问题的情况下,添加防腐剂方法还将是食品防腐保鲜的主流。但是,单一的杀菌技术很难达到要求的保质期,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的结合将是食品防腐的发展趋势,也是保证我国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比如利用以上的新技术可以将食品中的最初菌落数降低到较低的水平,然后加入适量的防腐剂,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食品防腐剂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使食品的保质更长,使食品更安全。

2. 对世界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成功加入WTO ,中国的市场将成为世界大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自由贸易铺平了道路,当然食品行业的发展也不例外。然而,怎样才能保证食品能够飘洋过海安全达到目的地呢?当然,少不了食品防腐剂的保驾护航。

人们熟知的“ 可口可乐” 、“ 丹麦曲奇” 、“ 金莎巧克力” 、“ 绿箭香口胶” 等食品中,添加剂就起着突出的作用,如果没有食品防腐剂和其他食品添加剂作为坚强的后盾,世界的知名食品的将不复存在。

1985 年广东食品出口创汇 3 亿美元,2003 已超过11 亿美元。速冻蔬菜、水产品、点心大量出口日本、美国,出口量日渐扩大。饼干、罐头、啤酒也是出口大户。其中,中山是广东省食品出口的基地之一,如果没有食品防腐剂,很难想象夹着一片肥肉的中山特产杏仁饼能常年行销海外。

如果没有食品防腐剂及保鲜技术,每年中秋,身处异国他乡的海外侨人将不可能吃到地地道道的中国特色各式月饼;如果没有食品保鲜技术,广东的很多名优水产品,点心将不能出口国外为国家创汇。食品防腐剂是珠江水、广东粮、广式月饼、调味品走向大江南北的有功之臣。

水磨年糕是我国华东地区出口的一大类食品,也是食品行业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据企业负责人透露,如果单纯地采用高温灭菌的话,温度达120 ℃以上,会使产品发硬,失去食用品质;如果温度过低,根本达不到保鲜的要求,最多一个星期就会发霉变质。年糕在运输的过程中一般是不采用冷藏设备的,集装

浅谈食品防腐剂的作用和应用

浅谈食品防腐剂的作用和应用文/杜德春现代中点烘焙新技术研发中心 食品防腐剂作为允许使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中使用已经很久。它一般分为酸性防腐剂、酯型防腐剂、无机防腐剂和生物防腐剂4类,其作用主要是防止食品在存储、流通过程中由微生物繁殖引起的腐败、变质的可以食用的添加剂。由于食品被污染时会引起腐败、霉变等现象,使食品的色泽改变、营养破会、产生异味,产生有损健康的毒素,所以食品防腐剂的使用就能突显其价值。食品防腐剂的防腐原理大致有如下3中:干扰微生物的酶系,破坏其正常的新城代谢,抑制酶的活性;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和变性,干扰其生存和繁殖;改变细胞浆膜的渗透性,使其体内的酶和代谢产物溢出导致其失去活力。 防腐剂的安全系数,一直深受人们关注。根据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管理规定,食品防腐剂的生产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价和毒性试验,在确认对身体没有安全隐患后才能被允

许使用,然后在此试验的基础上,制定出防腐剂的一个安全使用范围,在此范围内,正确使用食品防腐剂对身体不会造成危害。 根据其防腐剂原理可以看出,防腐剂只是起到抑制细菌作用,而将细菌杀死的功效却是微乎其微。由于部分企业对食品防腐剂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添的越多,其食品保质期就会越长,从而导致防腐剂超标。实际上,抑制细菌不能杀细菌的防腐剂是需要与食品原料和清洁生产配合,才能达到食品的保质期效果。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防腐剂在种类、性质、使用范围、价格和毒性等不同的情况,应注意以下几点后再合理地使用。 1.在添加防腐剂之前,应保证食品灭菌完全,不应有大量的生物存在,否则防腐剂的加入将不会起到理想的效果。例如:苯甲酸钠,不但不会起到防腐的作用,反而会成为微生物繁殖的营养源。 2.应了解各种防腐剂的毒性和使用范围,按照安全使用量和使用范围进行添加。例如:苯甲酸钠,其毒性较强,在有些国家已经被禁用,而我国也严格规定了其只能在酱类、果酱类、酱菜类、罐头类和一些酒类、饮料类中使用。 3.应了解各种防腐剂的有效使用环境,酸性防腐剂只能在酸性环境中使用才具有较强的防腐作用,但用在中性或偏碱性的环境中却没有多少作用,如山梨酸、苯甲酸等。 4.应了解各类防腐剂所能抑制的微生物种类,有些防腐剂对霉菌有效果,有的对酵母菌有效果,有的对乳酸醋酸菌有效果,只能掌握好防腐剂的特性,才可对症下药。实际应用中采用复配形式来进行综合防腐保鲜的较多。 5.根据各类食品加工工艺的不同,应考虑到防腐剂的价格和溶解性以及对食品风味是否有影响等因素,综合其优缺点,灵活应用。 下面浅析以下烘焙糕点制品的防腐的主要因素: 1.不同产品需要制定不同的配方:主料辅料的搭配找到最合理的临界点 2.对制品前和成品后的水分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保质期不同,要求水分量不同 3.针对不同的产品要采取不同的复合有效的防腐措施:蛋糕主要考虑如何抑制沙门菌和大肠菌群的问题,而面包要考虑其它菌群 4.内部生产环境的洁净和空气质量的控制要求:生产工具、生产场所要采取措施定期的消毒以及对员工有规范的卫生要求 5.外部环境的措施:外部防腐包括喷洒菌液、真空包装等措施 烘焙糕点产品所用的防腐产品: 脱氢错酸钠,丙酸钙,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山梨醇液,单干脂,尼泊金脂,对羟基苯甲酸乙脂,对羟基苯甲酸丙脂,对羟基苯甲酸丁脂,黄元胶,丙酸,盐类,亚硫酸钠,

我国水产品物流现状及进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我国水产品物流现状及进展 1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快,国际水产贸易量持续增长。全球水产品约有38%在国际间进行贸易流通。贸易额50%以上产生于发展中国家,而大约80%水产品出口到美国,欧盟和日本。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在1985年,水产品价格全面放开后,渔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渔业经济总量及对外贸易持续增长[1]。渔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极大地支持了中国水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贸易总额从1981年的3.6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44.6亿美元;贸易总量从1981年的15.9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652.8万吨;出口额从1981年的3.4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97.4亿美元;出口数量从1981年的10.2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306.4万吨;进口量由1981年的5.7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346.4万吨。中国水产品出口于2002年开始超过泰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形成了以国内自产水产品出口为主、来进料加工相结合的水产品国际贸易格局[2]。 2常见的水产品保鲜方法 水产品的保鲜技术就是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对原料进行处理,从而保持或尽量保持其原有的新鲜程度。水产品新鲜度的下降,其原因主要是酶、微生物的作用,以及氧化、水解等化学反应的结果。要想保持鲜度或减缓腐败速度,可以采用一些措施,例如使酶钝化,使微生物失活,以及使各种化学反应速度变慢甚至停止等等。目前实际应用于水产品中的保鲜技术已有低温保鲜、高压保鲜、辐照保鲜、气调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等项技术。这些保鲜技术基本可以保持原有水产品的属性,如果再将保鲜概念向更为广义延伸,还可以用脱水保鲜、密闭加热保鲜等多种方法[17]。 以上所有这些方法中,以低温保鲜应用得最为广泛,研究得最为深入。因为降温后,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水产品原有的性质,特别是新鲜度改变得很小。根据低温保鲜的目的和温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普通冷却保鲜、微冻保鲜、冷冻保鲜。 3水产品冷链技术研究现状 水产品冷藏链是建立在食品冷冻工艺学、船用设备制造技术、制冷技术、包装技术、物

常用食品防腐剂

常用食品防腐剂 1、苯甲酸和苯甲酸钠 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是各国允许使用而且历史比较悠久的食品防腐剂。苯甲酸为白色鳞片状或针状结晶,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甲酸钠易溶于水,生产上使用较为广泛。 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在酸性条件下,以未解离的分子起抑菌作用,其防腐效果视介质的PH而异,一般PH<5时抑菌效果较好,PH2.5~4.0时抑菌效果最好。例如,当PH由7降至3.5时,其防腐效力可提高5~10倍。FAO(联合国粮农组织)和WHO(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规定,苯甲酸的ADI(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5mg/kg。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使用标准见表: 苯甲酸与苯甲酸钠的使用标准

使用苯甲酸时,先用少量乙醇溶解,再添加到食品中。使用苯甲酸钠时,一般先配制成20%~30%的水溶液,再加入到食品中,搅拌均匀即可。 2、山梨酸和山梨酸钾 山梨酸又名花楸酸,为无色针状或白色粉末状结晶,无臭或稍有刺臭,耐光耐热,但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易被氧化变色,防腐效果也有所降低。山梨酸难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山梨酸钾极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高浓度蔗糖和食盐溶液,因而在生产上被广泛使用。 山梨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能在人体内参与正常的代谢活动,最后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国际上公认其为无害的食品防腐剂。山梨酸的ADI 为0~0.25mg/kg(FAO/WHO,1994)。 山梨酸和山梨酸钾属于酸型防腐剂,以未解离的分子起抑菌作用,其防腐效果随PH降低而增强,但适宜的PH范围比苯甲酸广,以PH<6的介质中使用未宜。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规定(GB2760-1996)规定,山梨酸与山梨酸钾的使用标准如下:

食品添加剂试题及标准答案李宏梁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错选、漏选、 多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B )。 A. VA B. VB C. VE D. VD 2.在中国魔芋胶属于(A )。 A. 普通食品原料 B. 新资源食品 C. 食品添加剂 D. 药食两用物质 3.不法分子在食品中非法使用添加剂的行为不包括(C)。 A. 使用非法添加物 B. 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C. 使用药食两用物质 D. 使用工业级添加剂 4.工业明胶用途最不可能是(A )。 A. 果冻 B. 酸奶 C. 肉皮冻 D. 医用胶囊 5.二氧化硫可用作防腐剂的食品是(A )。 A. 葡萄酒 B. 食醋 C. 泡菜 D. 面包 6.甜度最高的是(C)。 A. 果糖 B. 甜蜜素 C. 阿斯巴甜 D. 木糖醇 7.确定物质ADI值的步骤是(B )。 A. 暴露量评估 B. 危害特征描述 C. 识别危害 D. 风险特征描述 8.谷类蛋白质中的限制氨基酸是( A )。 A. 赖氨酸 B. 精氨酸 C. 酪氨酸 D. 色氨酸 9.海藻酸钠形成的凝胶是(C)。 A. 热不变性的 B. 热可逆的 C. 热不可逆的 D. 热变性的 10.不具有维生素C活性的物质是(D )。 A.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B. L-抗坏血酸钠 C. L-抗坏血酸磷酸酯镁 D. 异抗坏血酸钠 11.不属于“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规定的食品添加剂是(B)。 A. 防腐剂 B. 甜味剂 C. 抗氧化剂 D. 相同色泽着色剂 12. 用于浓缩果汁澄清的酶制剂是( B )。 A. 糖化酶 B. 果胶酶 C. 蛋白酶 D. 脂肪酶 13. 属于食品非法添加物的疋(A )o A. 溴酸钾 B. 亚铁氰化钾 C. 糖精钠 D. 柠檬黄 14.具有清凉感的酸味剂是(A )。

洗涤剂文献综述及配方技术发展

洗涤剂文献综述及配方技术发展 化工11-2班谢佳璇3110313242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社会生活习惯的变化,人们对洗涤剂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本文献综述主要从洗涤剂的现状、洗涤剂的类型发展历史、质量标准及未来洗涤剂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简单的概述,让我们加深了对洗涤剂的了解和认识。 洗涤剂, 是指以去污为目的而设计配方的制品, 由活性组分和辅助组分构成。作为活性组分的是表面活性剂,作为辅助组分的有助剂、抗沉淀剂、酶、填充剂等,其作用是增强和提高洗涤剂的各种效能。洗涤剂的产品种类很多,基本上可分为 肥皂、合成洗衣粉、液体洗涤剂、固体状洗涤剂及膏状洗涤剂几大类。衣用(或其他纺织品)洗涤剂是洗涤用品中生产最早,用量最大的洗涤剂,人们日常使用较多 的衣用洗涤剂主要是洗衣粉、皂粉、液体洗涤剂和肥(香)皂。[1] 1 洗涤剂现状 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和亲 油基两部分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是根据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能否分解为离子, 又将其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两大类。离子型表面活性 剂又可分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三种。 区别于家用洗涤剂,专业洗涤剂是个独立分类,主要有宾馆、医院、酒店洗 涤剂,用于洗衣房等大型洗涤业的需求。包括公用设施用清洗剂、纺织工业清洗剂、皮革清洗剂、食品工业清洗剂、交通工具清洗剂、金属清洗剂、光学玻璃清 洗剂,塑料橡胶清洗剂以及其它工业清洗剂。 工业清洗剂常用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 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低泡沫清洗剂常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 2 各类洗涤剂 2.1 粉状洗涤剂 粉状洗涤剂主要为洗衣粉和皂基洗衣粉。洗衣粉是一种碱性的合成洗涤剂, 主要成分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苯磺酸钠、少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再加一 些辅助剂, 经混合、喷粉等工艺制成。皂基洗衣粉为近几年上市的洗化用品, 与 合成洗衣粉不同点在于: 它的主要成分为皂。另外加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和洗 涤助剂而成。表面活性剂有脂肪酸聚氧乙烯醚、脂肪酸烷醇酰胺等去污力较强的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同时加入助洗剂。常见的洗衣粉配方如下[3]: 配方一:含磷重垢洗衣粉配方(质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4.9,羧甲基纤维素

食品防腐剂在食品中的作用及安全性

食品防腐剂 在食品中的作用及安全性 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班级:XXXXX 学号:XXXXX 姓名:XXXXX

食品防腐剂在食品中的作用及安全性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XXXXX XXXXX 摘要:介绍了食品防腐剂的抗菌、抑菌机理,对其分类和功能作用进行了阐述,对目前广泛存在的防腐剂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防腐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防腐剂;作用;安全性 食品工业已成为我国目前农产品增值、积累发展资金、实现工业化的支柱产业。食品, 尤其是密封包装的现代食品, 在长时间贮存或长途运输中, 发生霉烂变质是人们最担心的问题。食品腐烂变质后, 人们常见到的是产气、变酸、变臭、长毛等等, 这些现象都是食品在微生物侵染下产生的[1]-[5]。 食品防腐剂是应食品防腐的需要而生,伴随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它是指用于防止食品在储存、流通过程中主要由微生物繁殖引起的变质,提高保存性,延长食用价值而在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具有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其繁殖的作用。其使用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改善食品风味,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延长食品的储存期。以目前我国年使用10万吨化学合成防腐剂为例,平均按1‰添加剂量计算,每年可使1亿吨食品免于腐败变质;平均每吨食品按3000元计算,直接经济价值达3000亿元,而这仅仅只是一个保守的估计!!可见目前食品工业是离不开食品防腐剂的[6]。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也可以看到由于食品添加剂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一些厂家对食品防腐剂的滥用给人们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人们也因此越来关注食品中添加了什么防腐剂,这些防腐剂的安全性如何。因此正确认识食品防腐剂的作用及安全性是相当重要的。 1食品防腐剂的抗菌、抑菌机理 食品防腐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能防止食品在储存、流通过程中由微生物繁殖等引起的变质。按照防腐剂抗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性质,可将其大致分为具有

食品添加剂分类大全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 一、标准定义 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和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按照这一定义,以增强食品营养成分为目的的 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和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为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因此,它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二是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

郝利平,夏延斌,陈永泉,廖小军.食品添加剂.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2. 食品级添加剂白色素.白色素[引用日期2013-05-25] 3. 郑晔; 王皓; 刘震华;.浅析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食品工业, The Food Industry, 编辑部邮箱,2012年07期 4. “勾兑”代人受过消费者对餐饮标准化存三误区 5. 添加剂恐慌——谈《食品真相大揭秘》.书汇网[引用日期 2013-04-1] 6. 那些添加剂在食品中不得添加.食品安全检测[引用日期 2014-11-24] 也包括天然物质;三是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二、主要作用 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这主要是它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其主要作用大致如下: 1、利于保存,防止变质 例如:防腐剂可以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同时还具有防止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作用。又如:抗氧化剂则可阻止或推迟食品的氧化变质,以提供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同时也可防止可能有害的油

常用食品防腐剂及使用安全比较资料

常用食品防腐剂及使用安全比较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10材料化学王珊 20101103962 指导教师王喜贵教授 摘要:食品的腐败变质会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 如何防止腐败是食品科学工作者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目前,常用的防腐措施是添加食品防腐剂, 食品防腐剂分为化学防腐剂、天然防腐剂和复合型防腐剂, 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化学防腐剂。但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 天然防腐剂和复合型防腐剂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本文将对食品防腐剂分类和对防腐剂安全使用进行阐释。 关键词:天然防腐剂化学防腐剂复合型防腐剂 防腐剂的定义 防腐剂(preservative)是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加入食品、药品、颜料、生物标本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或或化学变化引起的腐败。 防腐剂主要作用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抑制物质腐败的药剂。食品防腐剂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绝大多数饮料和包装食品想要长期保存,往往都要添加食品防腐剂。防腐剂是用以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它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从而延长保质期。规定使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等25种。 1. 化学合成防腐剂 凡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活动, 延长食品腐败变质或生物代谢的化学制品都是化学防腐剂。目前常用的主要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酯、丙酸盐、亚硫酸及其盐类、硝酸及亚硝酸盐类。 1.1苯甲酸和苯甲酸钠 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是各国允许使用而且历史比较悠久的食品防腐剂。苯甲酸为白色鳞片状或针状结晶,无臭或微带安息香气味, 味微甜有收敛性, 在空气中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甲酸钠易溶于水,生产上使用较为广泛。防腐机理:苯甲酸钠亲油性大,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干扰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并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从而达到防腐的目的。 1.2山梨酸和山梨酸钾 山梨酸又名花楸酸,为无色针状或白色粉末状结晶,无臭或稍有刺臭,耐光耐热,但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易被氧化变色,防腐效果也有所降低。山梨酸难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山梨酸钾极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高浓度蔗糖和食盐

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毕业论文

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 当三聚氰胺先后从牛奶和鸡蛋中检测出来以后,再一次拉长了由苏丹红、吊白块、福尔马林等组成的“恐怖名单”,为数不少的消费者因噎废食,对食品添加剂谈虎色变,以至一些严格按照标准规定合理添加了相关食品添加剂的产品,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媒体报道,作为食品工业重要添加剂的纤维素醚销量直线下降,部分产品价格锐减30%~50%,销量大幅萎缩。 “首先要纠正一个错误的概念,那就是很多消费者将食品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混为一谈。”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助理张岩博士说:“三聚氰胺本身就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化工原料,这种物质是严格禁止加入到食品中的。”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或许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委联合颁布实施的新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能告诉人们答案: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食品添加剂对于改善食品质量、档次和色香味,对于食品原料乃至成品的保质保鲜,对于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对于食品加工工艺的顺利进行以及新产品的开发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

用。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张岩说。 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崛起,食品添加剂的地位日益突出,世界各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也越来越多,其使用水平已成为该国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美国是目前世界上食品添加剂产值最高的国家,其销售额占全球食品添加剂市场的1/3,食品添加剂品种也位居榜首。在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所列 2922种食品添加剂中,受管理的有1755种。日本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约1100种,其中包括日本食品添加物公定书(第六版)所列化学合成品350种。欧洲约使用1500种。我国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2类共1812种。 一般来说,食品添加剂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如按来源分,有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化学合成品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又分为由动植物提取制得和由生物技术方法发酵或酶法制得两种,化工合成法又可分为一般化学合成品与人工合成天然等同物,如天然等同香料、天然等同色素等。按生产方法分类,则有化学合成、生物合成(酶法和发酵法)、天然提取物三大类。按作用和功能分类,又可以分为酸度调节剂、甜味剂、增稠剂和其他共21类。 “以防腐剂为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认为食品中的防腐剂会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可一些食品如果不使用防腐剂的话,会引起致病菌的大量滋生,更加威胁人的健康。” 张岩说:“顺便提一句,食源性疾病尤其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才是威胁公众健康的第一因素。近几年,国内的导向和公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添加剂、

食品防腐剂概述

食品防腐剂概述 食品防腐剂是抑制物质腐败的药剂。即对以腐败物质为代谢底物的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持续的抑制作用。重要的是它能在不同情况下抑制最易发生的腐败作用,特别是在一般灭菌作用不充分时仍具有持续性的效果。对纤维和木材的防腐用矿油、煤焦油、丹宁,对生物标本用甲醛、升汞、甲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硝基糠腙衍生物或香脂类树脂。在食品中使用防腐剂受到限制,因此多靠干燥、腌制等一些物理的方法。特殊的防腐剂有乙酸等有机酸、以油酸脂为成分的植物油、芥子等特殊的精油成分。对于生物体的局部(如人体表面或消化道),可以根据具体条件采用各种防腐剂(如碘仿、水杨酸苯酯、苯胺染料或吖啶类色素等)。 我国规定使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等25种。 应具备的条件: 1)性质较稳定:加入到食品中后在一定的时期内有效,在食品中有很好的稳定性 2)低浓度下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3)本身不应具有刺激气味和异味 4)不应阻碍消化酶的作用,不应影响肠道内有益菌的作用 5)价格合理,使用较方便。 作用机理: ①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或变性,从而干扰其生长和繁殖。 ②防腐剂对微生物细胞壁、细胞膜产生作用。由于能破坏或损伤细胞壁,或能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机理,致使胞内物质外泄,或影响与膜有关的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从而具有抗微生物的作用。 ③作用于遗传物质或遗传微粒结构,进而影响到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翻译等。 ④作用于微生物体内的酶系,抑制酶的活性,干扰其正常代谢。 种类: 食品防腐剂按作用分为杀菌剂和抑菌剂。二者常因浓度、作用时间和微生物性质等的不同而不易区分。按性质也可分为有机化学防腐剂和无机化学防腐剂两类。此外还有乳酸链球菌素,是一种由乳链球菌产生、含34个氨基酸的肽类抗菌素。目前世界各国所用的食品防腐剂约有30多种。食品防腐剂在中国被划定为第17类,有28个品种。防腐剂按来源分,有化学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两大类。化学防腐剂又分为有机防腐剂与无机防腐剂。前者主要包括苯甲酸、山梨酸等,后者主要包括亚硫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天然防腐剂,通常是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如乳酸链球菌素是从乳酸链球菌的代谢产物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多肽物质,多肽可在机体内降解为各种氨基酸,世界各国对这种防腐剂的规定也不相同,我国对乳酸链球菌素有使用范围和最大许可用量的规定。

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内外食品防腐剂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食品行业获得了蓬勃的生机,已成为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此过程中,食品添加剂可以说功不可没,它为食品产业的创新发展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而食品防腐剂作为添加剂中一大类,自然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了一些即采即食的食物外,食品在生产、贮藏、流通等环节中很容易受到细菌、酵母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浸染,从而导致食品腐败变质。在食品中添加适量的防腐剂是抑制各种有害微生物的有效方法,而且可以提高食品色、香、味,保护食品的优良品质。可想,如果没有防腐剂,食品行业会面临巨大的浪费和损失,可以说,没有食品防腐剂,就没有现代化的食品工业。 现在广泛使用的化学防腐剂如苯甲酸盐、尼泊金丙酯以及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在限量范围内是安全的,但仍有一定的毒性。许多国家如日本,已禁止使用苯甲酸(钠),欧共体禁止用于儿童食品。我国也提出了限用要求。但一些企业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超量、超标使用化学防腐剂,导致食物中毒现象,使消费者对防腐剂产生了错误认识和恐惧心理.因此要正确理解食品防腐剂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性。由于人们对食品安全性的认识和要求的日益提高,化学防腐剂受到严重挑战。食品防腐剂的天然化已成为防腐剂技术的发展趋势.开发抗菌性强,安全无毒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已成为各国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热点[1]。 一般认为,优良的食品防腐剂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应对导致食品变质的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②必须对消费者是安全的;③对食品应有的外观、气味、颜色和味道没有或有很小的影响;④价格低廉。 目前天然食品防腐剂有:(1)天然植物中提取的防腐剂:如大蒜辣素、甘草制剂、壳聚糖、果胶分解物、琼脂低聚糖等;(2)来源于动物的天然防腐剂:如溶菌酶、枯草杆菌素、甲壳素、鱼精蛋白;(3)来源于微生物的天然防腐剂:如乳酸链球菌素、那他霉素等[2]。 二.天然植物中提取的防腐剂 1.中草药提取物

白蔹抗菌活性的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生物工程 白蔹抗菌活性的研究 1 前言 微生物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严峻问题,由多重耐药菌和许多新的病原微生物引起 的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随着抗微生物药物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性微生物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细菌感染在临床上也有逐年上升趋势[1]。微生物的耐药性产生速度,远远大于抗生素研制速度。与此同时,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滋补、抗菌等作用, 且毒副作用小、耐药性小, 也开始得到人们的关注。 白蔹为葡萄科植物自蔹 Ampelopsis japonica(Thunb)akino的干燥块根 ,又名白根 , 五爪藤 ,山地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生肌止痛之功效。用于痈肿疮疡、瘰疬、烫伤、扭挫伤;外用于痈、疖、蜂窝组织炎、淋巴结炎等。白蔹入药历史悠久,早在《名医别录》中已有记载 ,是历代医家治疗疔痈的重要药物[2]。 临床报道白蔹用于治疗化脓性皮肤感染、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疗效显著[3]。现代研究表明,白蔹含有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素、富马酸、没食子酸等多种抗细菌和抗真菌成分,与其临床应用相一致[4]。 2 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人类自从古代就记载了许多具有杀虫或控制害虫、抗菌或杀菌作用的植物, 如中国、印度等东南亚以及一些非洲国家的劳动人民积累了许多利用植物杀虫防病的经验。几个世纪前, 我国人民就已知道植物中含有抗菌物质, 在许多实例中,这些化合物能以天然的抗性或防御体系来抵抗微生物或其他病害。某些化合物具有特殊味道或气味, 已经在香料工业中使用, 使用药草和香料作为调味品或食品防腐剂, 许多文献已报道了它们的特性及活性成分[5~6]。 不同的抗菌、杀菌植物, 其有效成分分布在植物根、茎、叶、花、果、种子等不同部位, 如厚扑存在于叶中、苦瓜存在于果实中等。同种植物不同部位活性成分的含量亦存在差异, 黄梁绮龄等对香港地区四种红树植物的根、茎分别用95%乙醇浸取, 其浸取物对三种植物病菌抑制活性存在一定差异[7]。研究有效成分在植物中分布, 应针对具体的杀菌、抗菌植物, 分成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 采用生物测定法来分析活性成分在植株中的部位, 只有

正确认识和使用食品防腐剂

食品防腐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能起到杀灭微生物或抑制其增殖的作用,减轻食品在生产、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因微生物而引起的腐败。但是,对食品防腐剂,有人认为是多余的,甚至认为是无益的,因此有必要对食品防腐剂进行科学宣传和消费引导,从而使人们对食品防腐剂在思想上能够有个正确的认识,在食品加工中能够正确使用,在食品消费时能够放心食用。 一、食品防腐剂常常是食品中不可或缺的添加剂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的食物中有20%因为各种原因被损耗掉,其中因食品腐败而损失掉的食物占有很大的比例。引起食品腐败的原因有多种,如微生物、酶、氧化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微生物的作用。食品防腐剂既是微生物的杀菌剂,又是抗菌剂。高浓度的食品防腐剂可以杀菌,低浓度的食品防腐剂可以抑菌;作用时间长的食品防腐剂可以杀菌,作用时间短的食品防腐剂可以抑菌;有的食品防腐剂,对某种微生物有杀菌作用,而对某种微生物则有抑菌作用。 当然,很多技术手段具有对微生物的杀菌和抑菌作用,防止食品腐败。例如,冷冻、罐藏、干制、辐射、烟熏、腌制、无氧包装等,各有优势,也被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有的需要特殊设备,有的消耗能源多,有的改变食品的营养成分。食品防腐剂常常是食品中不可或缺的添加剂。 目前,世界各国用于食品的防腐剂,在数量上不完全一样。美国约有50种,日本约有40种,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腐剂有32种。食品防腐剂按其来源划分,可分为天然防腐剂和化学防腐剂。目前所使用的食品防腐剂大多为化学防腐剂。化学防腐剂分为有机化学防腐剂和无机化学防腐剂。 尽管化学防腐剂具有较强的防腐能力,但由于各种化学防腐剂具有不同程度的安全性问题,在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天然无毒食品的趋势下,大规模使用化学防腐剂显然不合时宜,所以,为了适应发展潮流,从各种动物、植物中寻找和提取安全的天然防腐剂,已经成为当前食品防腐剂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许多动物是提取天然抗菌成分的良好来源。现在已经从各种动物中提取的天然抗菌成分包括鱼精蛋白、壳聚糖、抗菌肽等。这些天然抗菌物质具有较强抗菌性和较广泛的抗菌谱,大多数已经投入实际应用。在植物中,许多植物精油、大蒜、洋葱、生姜汁、绿茶、苹果、腰果、苦瓜、竹叶、林蓠叶、荸荠等,都存在抗菌成分。 另外,微生物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天然防腐剂来源。目前从微生物中得到的天然防腐剂有乳酸链球菌素、小菌素等。 天然防腐剂是近年来研究和开发的重点,也是今后防腐剂发展的主要方向。现在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天然防腐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四种: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动物源天然防腐剂、植物源天然防腐剂、天然有机化合物。这些天然防腐剂,有的抗菌能力差,有的抗菌谱较窄,有的有异味杂色,有的成本偏高,实际应用的还不是很多。不过,研究证明,将这些天然防腐剂与某些物质联用,就可以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例如,鱼精蛋白与乙醇联用、溶菌酶与植酸或多聚磷酸盐等联用,都能明显提高防腐的效果。 二、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提取天然食品防腐剂 从动物中提取的天然食品防腐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1.鱼精蛋白。鱼精蛋白是存在于许多鱼类的成熟精细胞中的一种碱性蛋白。早在1931年就有了鱼精蛋白具有抑菌活性的报道,此后有关鱼精蛋白抗菌作用的研究日益深入,并逐渐应用于食品的防腐保鲜。鱼精蛋白对17种常见的食品腐败菌和致病菌的发育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由于鱼精蛋白是全天然成分,安全性高,因此作为食品防腐剂来说,具有很多普通防腐剂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食品添加剂复习题含答案

《食品添加剂》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20分) 1.目前我国现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版本是( D )。 A:GB2760-2007 B:GB2760-2001 C:GB2760-1996 D:GB2760-2011 2. 确定物质ADI值的客观依据是( B )。 A:暴露量评估 B:动物毒性试验的NOEL结果C:识别危害 D:风险特征描述 3. 在肉类腌制品中最常用的护色助剂是( A )。 A:L-抗坏血酸 B:核黄素C:硫胺素 D:β-胡萝卜素 4. 我国GB2760-2011规定硝酸钠只能用于肉类制品,最大使用量为( C )而最大残留量小于30mg/kg。

A:0.3 g/kg B:0.5 g/kg C:0.15 g/kg D:0.25 g/kg 5. 下面哪一种抗氧化剂简称生育酚?( D ) A:没食子酸丙酯 B:丁基羟基茴香醚C:二丁基羟基甲苯 D:维生素E 6. 味精的化学名是( C )。 A:谷氨酸钾 B:鸟苷酸二钠C:谷氨酸钠 D:谷氨 酸钙 7. 下列防腐剂中属于多肽类抗生素的是( C )。 A:甲壳素 B:纳塔霉素 C:乳酸链球菌素 D:大蒜辣素 8. 我国允许按生产需要使用而不加限制的甜味剂是( A )。 A:木糖醇 B:阿斯巴甜C:甜蜜素 D:糖精 9. 下面哪一种属于天然着色剂?( C )

A:柠檬黄 B:日落黄 C:红曲红 D:胭脂红 10. 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又被称为花楸酸的是( C )。 A:苯甲酸 B:脱氢醋酸钠 C:山梨酸 D:丙酸钠 11. 苯甲酸在( C )条件下对多种微生物有明显的杀菌、抑菌作用。 A:中性 B:高温 C:酸性 D:碱性 12. 石膏属于哪一种食品添加剂?( A ) A:凝固剂 B:被膜剂 C:增稠剂 D:乳化剂 13. 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抗氧化剂的是( A )。 A:乙基麦芽酚 B:茶多酚 C:BHA D:BHT 14. 亚硫酸盐在土豆片、苹果、蘑菇罐头生产中,经常作( C )使用。

食品防腐剂介绍

食品防腐剂是能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的食品添加剂。因兼有防止微生物繁殖引起食物中毒的作用,又称抗微生物剂。 食品防腐剂是抑制物质腐败的药剂,即对以腐败物质为代谢底物的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持续的抑制作用。重要的是它能在不同情况下抑制最易发生的腐败作用,特别是在一般灭菌作用不充分时仍具有持续性的效果。由于在食品中使用防腐剂受到限制,因此多靠干燥、腌制等一些物理的方法。 我国规定使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等25种。 食品防腐剂应具备如下条件: 1)性质较稳定:加入到食品中后在一定的时期内有效,在食品中有很好的稳定性 2)低浓度下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3)本身不应具有刺激气味和异味 4)不应阻碍消化酶的作用,不应影响肠道内有益菌的作用 5)价格合理,使用较方便。 食品防腐剂防腐作用机理如下:· ①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或变性,从而干扰其生长和繁殖。 ②防腐剂对微生物细胞壁、细胞膜产生作用。由于能破坏或损伤细胞壁,或能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机理,致使胞内物质外泄,或影响与膜有关的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从而具有抗微生物的作用。 ③作用于遗传物质或遗传微粒结构,进而影响到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翻译等。 ④作用于微生物体内的酶系,抑制酶的活性,干扰其正常代谢。 食品防腐剂分类如下: 食品防腐剂按作用分为杀菌剂和抑菌剂。二者常因浓度、作用时间和微生物性质等的不同而不易区分。 按性质也可分为有机化学防腐剂和无机化学防腐剂两类。此外还有乳酸链球菌素,是一种由乳链球菌产生、含34个氨基酸的肽类抗菌素。 目前世界各国所用的食品防腐剂约有30多种。食品防腐剂在中国被划定为第17类,有28个品种。 防腐剂按来源分,有化学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两大类。化学防腐剂又分为有机防腐剂与无机防腐剂。前者主要包括苯甲酸、山梨酸等,后者主要包括亚硫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天然防腐剂,通常是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如乳酸链球菌素是从乳酸链球菌的代谢产物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多肽物质,多肽可在机体内降解为各种氨基酸,世界各国对这种防腐剂的规定也不相同,我国对乳酸链球菌素有使用范围和最大许可用量的规定。 食品防腐剂种类使用范围如下: 苯甲酸及盐:常用于,碳酸饮料、低盐酱菜、蜜饯、葡萄酒、果酒、软糖、酱油、食醋、果酱、果汁饮料、食品工业用桶装浓果蔬汁。 山梨酸钾:用于除以上介绍外,还有鱼、肉、蛋、禽类制品、果蔬保鲜、胶原蛋白肠衣、果冻、乳酸菌饮料、糕点、馅、面包、月饼等。 脱氢乙酸钠:常用于,腐竹、酱菜、原汁桔浆。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常用于,果蔬保鲜、果汁饮料、果酱,糕点陷、蛋黄陷、碳酸饮料、食醋、酱油。 丙酸钙:常用于,生湿面制品(切面、馄饨皮)、面包、食醋、酱油、糕点、豆制食品. 双乙酸钠:常用于,各种酱菜、面粉和面团中。 乳酸钠:常用于,烤肉、火腿、香肠、鸡鸭类产品和酱卤制品等。

正确使用食品防腐剂

正确使用食品防腐剂添加食品防腐剂。首先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规定的使用剂量和使用范围来使用,对人体无毒害为前提。同时,为使食品防腐剂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必须注意影响防腐剂使用的各种因素,在实践中灵活应用。 PH值与水的活度。 在水中,某些防腐剂是处于电离平衡状态。如酸型防腐剂,其发挥防腐作用的微粒,主要靠未电离的酸的作用,这类防腐剂在PH值低时使用效果好。水的活度高,有利于细菌和霉菌的生长。一般细菌生存的水的活度在以上,一般霉菌在以下。降低水的活度有利于防腐剂防腐效果的发挥。在水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其它可溶性物质,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可以降低水的活度,对防腐剂起到增效作用。 防腐剂的配合使用。 各种防腐剂都有一定的作用范围,没有一种防腐剂能够抑制一切腐败性微生物,而且许多微生物还可能产生抗药性。所以应将不同作用范围的防腐剂配合使用。防腐剂配合使用,可能有三个效应,一个是增效或协同效应;一个是增加或相加效应;还有一个是对抗效应。一般是同类型防腐剂配合使用。如酸性防腐剂与其盐,同种酸的几种酯配合使用。将具有长效作用的防腐剂与作用迅速但耐久性的防腐剂配合使用,也能增强防腐剂的效果。金属盐中有些对防腐剂有抗拒作用。如氧化钙能轻微地削弱山梨酸、苯甲酸的抗菌效果。 防腐剂的使用时间? 同种防腐剂因加入场合和时间不同,效果可能不同。一定要首先保证食品本身处于良好的卫生条件下,并将防腐剂的加入时间放在细菌的诱导期。如果细菌的增殖进入对数期,

则防腐剂的效果就不好。防腐剂一般要早加入,加入得早,效果好,用量也少。食品染菌情况越严重,则防腐剂效果越差,如果食品已经变质,任何防腐剂也不可逆转。 食品的原料和成分的影响。 防腐剂的作用受食品的原料和成分的影响。如食品中的香味剂、调味剂、乳化剂等具有抗菌作用。食盐、糖类、乙醇可以降低水的活度。食品中的某些成分与防腐剂起反应,可能使防腐剂部分或全部失效。也会被食品中微生物分解,山梨酸能被乳酸菌还原为山梨糖醇,可成为其碳源。

添加剂分类表(食品)

食品添加剂分类表 1酸度调节剂 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偏酒石酸 磷酸乙酸(醋酸)柠檬酸钠柠檬酸钾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己二酸富马酸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包括无水碳酸钠)柠檬酸一钠磷酸三钾磷酸钙 2抗结剂 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矽)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3消泡剂 乳化硅油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DSA-5)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戊四醇醚(PPE)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BAPE) 聚氧丙烯甘油醚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 聚二甲基硅氧烷 4抗氧化剂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 D-异抗坏血酸钠茶多酚(维多酚)植酸(肌醇六磷酸)植酸钠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甘草抗氧物抗坏血酸钙 磷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4-己基间苯二酚抗坏血酸(维生素C)迷迭香提取物 5漂白剂 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 低亚硫酸钠(保险粉)亚硫酸氢钠硫磺 6膨松剂 碳酸氢钠(钾)碳酸氢铵轻质碳酸钙(碳酸钙) 硫酸铝钾(钾明矾)硫酸铝铵(铵明矾)磷酸氢钙 酒石酸氢钾 7 胶姆糖基础剂 聚乙酸乙烯酯丁苯橡胶 8着色剂 苋菜红苋菜红铝色淀胭脂红胭脂红铝色淀 赤藓红赤藓红铝色淀新红新红铝色淀 柠檬黄柠檬黄铝色淀日落黄日落黄铝色淀 亮蓝亮蓝铝色淀靛蓝靛蓝铝色淀 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发酵法) 二氧化钛叶绿素铜钠盐 诱惑红甜菜红 姜黄红花黄 紫胶红(虫胶红)越桔红 辣椒红辣椒橙 焦搪色(不加氨生产)焦糖色(加氨生产) 红米红栀子黄 菊花黄浸膏黑豆红 高粱红玉米黄 萝卜红可可壳色

红曲米红曲红 落葵红黑加仑红 栀子蓝沙棘黄 玫瑰茄红橡子壳棕 NP红多穗柯棕 桑椹红天然苋菜红 金樱子棕姜黄素 酸枣色花生衣红 葡萄皮红兰锭果红 藻蓝(淡、海水)植物炭黑 密蒙黄紫草红 茶黄色素茶绿色素 柑桔黄胭脂树橙(红木素/降红木素) 胭脂虫红酸性红 9护色剂 硝酸钠(钾)亚硝酸钠(钾) 10乳化剂 蔗糖脂肪酸酯酪蛋白酸钠(酪朊酸钠) 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山梨醇酐三硬脂酸酯 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单、双、三甘油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司盘40) 硬脂酰乳酸钙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 硬脂酰乳酸钠松香甘油酯(酯胶) 氢化松香甘油酯乙酸异丁酸蔗糖酯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吐温80)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辛、癸酸甘油酸酯 改性大豆磷脂丙二醇脂肪酸酯 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聚甘油单硬脂酸酯 聚甘油单油酸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司盘20) 乙酰化单甘油脂肪酸酯硬脂酸钾 聚甘油蓖麻醇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 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吐温20) 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吐温40) 11酶制剂 木瓜蛋白酶蛋白酶(地衣芽孢杆菌) 蛋白酶(米曲霉)蛋白酶(枯草芽孢杆菌) 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制剂α-淀粉酶制剂 糖化酶制剂精制果胶酶 β-葡聚糖酶葡萄糖氧化酶 α-乙酰乳酸脱羧酶木聚糖酶(米曲霉) 真菌淀粉制剂脂肪酶(米曲霉) 磷酸酯酶A2 乳糖酶 谷氨酰胺转胺酶(品质改良剂)转移葡萄糖苷酶(黑曲霉) 真菌淀粉酶(米曲霉)

醋酸酐文献综述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2016)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题目: 6000吨/年醋酸酐生产装置工艺设计 学院: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专业:应用化学 学号:姓名:

指导老师: 2015年11月30日 文献综述 前言 醋酸酐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刺鼻辛辣的嗅味,与乙醚可以任一比溶解在乙醇和水中放出分解热水解成醋酸,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 醋酸酐又名乙酸酐,是重要的乙酰化试剂,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染料工业及香料工业中。例如在医药工业中用于制造合霉素,咖啡因和阿司匹林等;在染料工业中用于生产分散深蓝HCL,分散大红S-SWEL,分散黄棕S-2REL等;在香料工业中用于生产香豆素,乙酸龙脑酯,葵子麝香,乙酸柏木酯等。 用作溶剂和脱水剂,也是重要的乙酰化试剂和聚合物引发剂。应用最终产物是醋酸纤维素和醋酸纤维塑料,这种纤维大部分用于制造香烟的过滤嘴、船舶工业的织物和日用织物,还可制造旋风炸药三次甲基三硝基胺。 醋酸酐还可用于制造漂白剂和聚合反应的引发剂等,应用十分广泛。

1.醋酸酐的生产工艺 目前醋酸酐的生产工艺主要有醋酸裂解法(又称乙烯酮法),乙醛氧化法和醋酸甲酯羰基合成法。 1.1乙烯酮法 乙烯酮法(又称醋酸裂解法)生产醋酐是醋酸在高温和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工艺过程分两步进行,首先是气相醋酸裂解生成乙烯酮,然后醋酸和乙烯酮经吸

收生产粗酐,经精馏提纯制得成品醋酐。 醋酸脱水经过乙烯酮制备醋酐的工艺中,醋酸首先分解成乙烯酮和水,其最佳反应温度为730~750℃。反应在0.2%-0.3%(wt)磷酸三乙酯催化剂存在下的气相中进行,达到平衡转化点(占醋酸量的85%~90%)后通入氨气,破坏催化剂,稳定平衡。乙烯酮的选择性为90%(mo1)~95%(mo1)。乙烯酮在分段冷却器系统中从沸点较高的醋酐、醋酸和水中排出,然后与循环的醋酸反应转化成醋酐。反应过程中不断补充新鲜醋酸,在此处,乙烯酮选择性接近100%。 该法的最大特点是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副反应多,能耗大,但由于技术成熟,生产的安全性高,另外,对在醋酸裂解部分醋酸的质量要求并不高,可以使用其它装置和本身回收的醋酸,因此,在国外早期建设的装置应用该法,目前我国仍普遍采用。醋酸裂解的产物乙烯酮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它可以用于生产农药、食品防腐剂等,这种产物在羰基化的工艺中不会出现,因此,乙烯酮工艺的裂解部分是很有生命力的。 1.2乙醛氧化法 乙醛氧化制醋酐的工艺原理与乙醛氧化制醋酸的原理相似,催化剂可以是醋酸锰和醋酸铜,醋酸钴和醋酸镍,或者醋酸高脂肪酸的钴盐和铜盐,醋酸锰可以阻碍乙醛氧化过程中爆炸量的过氧醋酸的生成。乙醛氧化生成过氧醋酸,实际上是生成单过氧醋酸酯,它反应生成醋酐和醋酸。当温度在40~60℃和铜存在下液相反应时,单过氧醋酸酯近乎定量分解为醋酐和水。 由于醋酐水解,所以也有醋酸形成。如果醋酐产生率要求最大化,那么水解反应必须最小化。乙醛转化成醋酸和醋酐的总选择性为95%以上,产品中醋酐与醋酸比例为56:44。为了保持产品中较高的醋酐比例,产品必须从反应器中的气相排出,以维持反应器中醋酐的限度高于醋酸浓度。使用共沸溶剂,比如醋酸乙酯也可以促进水蒸气从反应区域中排出。乙醛氧化法虽然流程简单,工艺成熟,可以实现醋酸和醋酐的联产,但腐蚀严重且操作条件要求比较高,消耗高,成本高,目前该法已逐渐被淘汰。 1.3醋酸甲酯羰基合成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