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第五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B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第五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B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第五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B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第五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B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第五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所有的物体都能浮在水面上。()

2. (2分)木头能浮在水面上只与它的形状有关。()

3. (2分)木头和金属都能浮在水面上。()

4. (2分)木头有容易加工的特点。()

5. (2分)自古以来,木头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原料。()

二、单选题 (共2题;共4分)

6. (2分)把用下列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是一定沉在水底的。

A . 木头

B . 铁

C . 塑料

D . 蜡烛

7. (2分)把下面三个瓶子放在水中可能会出现悬浮的是()。

A . 装满沙的瓶子

B . 装有半瓶水的瓶子

C . 空瓶子

三、填空题 (共4题;共18分)

8. (6分)木头在水中的沉浮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与它们的大小无关。

9. (7分)________具有质轻、比较坚硬、容易加工、能浮在水上的特性。

10. (2分)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________是不同的。

11. (3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________,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________。

四、解答题 (共1题;共5分)

12. (5分)木头具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一、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单选题 (共2题;共4分)

6-1、

7-1、

三、填空题 (共4题;共18分)

8-1、

9-1、

10-1、

11-1、

四、解答题 (共1题;共5分)

12-1、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 集 乡 王 寨 小 学 年级:三年级 教者:耿志章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段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真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1 (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2、校园的树木 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 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 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4、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6、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树的相同之处:(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 (2 )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树的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 7、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的?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8、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答:把白纸紧压 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在平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 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 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树叶的形状像个 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这是一棵 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3、大树和小草 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 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 植物)。 3、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 5、我观察的狗尾草:小草矮小,茎细软, 果实串像狗尾巴,叶细长。 6、小草和大树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大树:大树植株高大,茎粗,很硬,很粗糙,寿命长,是木本植物。小草:小草植株矮小,茎细,较软,较光滑,寿命短,是草本植物。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根、茎、叶,都会开花结果,生长都需要(水分)、 (阳光)和(空气)。 4、水生植物 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 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 (水花生),(浮萍)等。 3、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点:(1)都生长在水里,有适应水环境的结构;(2)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3)都有根、茎、叶。不同点:(1)水葫芦是浮水植物,金鱼藻是沉水植物。(2)水葫芦叶柄部位有膨大的海绵体。 4、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邙日光)和(空气);都有(根)、(茎)、(叶);都会 (繁殖后代);都是(草本植物),也都是(一年生植物)。不同点:狗尾草是长在土里 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最全面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杯底产生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 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 ℃,水的温度下降到0 ℃ 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 ℃时,冰的温度上升到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体积变大;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9、冰、水、水蒸气三者都是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一般情况,50ml 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 11、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 盐和水分离。 13、过滤法可以将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蒸发法可以将食盐从水中析出。 14、磁铁可以用来分离木屑和铁屑。 15、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水结冰等。 16、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相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 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2.《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二)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学情分析】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生观察比较的结果进行梳理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清晰的显示出大树和小草的异同,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教学背景: 学生一般对高大的树木有较深的印象,而对路旁的小草关注不多,大多数学生甚至叫不出一种小草的名字。其次,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所以师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进行细微的观察、比较、逻辑思考进行探究活动。当然还需要教师的特别方法,如用表格归纳法、画维恩图法等,以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大松坪小学三年级科学 任课教师:彭全友

2014.3.1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

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 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 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板书设计: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内部:胚根、胚芽 教学反思: 2、种植我们的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播种的方法 教学难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全册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 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 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本册教学内容与目标 科学概念 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在“植物”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 在“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中,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陶瓷等常见材料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学生们将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其中一、二单元涉及到生命科学的相关内容,而三、四单元则涉及了物质科学的相关内容。 科学探究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同时,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 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并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第一单元植物 单元教学目标与建议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长塘镇现代希望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___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植物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第六课后,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对环境造就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课从同一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丰富学生对环境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青蛙为例,从天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颜色的草地选择了不同颜色的青蛙。第二环节以狐狸为例,从气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从而逐渐丰富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知。第三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对生物的选择。通过三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针对环节一,调查了学生见过的青蛙以及见到的地方,发现学生见过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有较大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蛙有保护色,这样不利于被天敌发现。然而,学生对于保护色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或者是书本上得知,对于保护色形成的背后原因不甚理解。因此,本课设置了青蛙被捕杀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做以及推测的过程中体验青蛙保护色的形成原因之一,了解自然因素对青蛙的选择。环节二,学生基本上知道气温对动物身体大小、体毛的浓密长短等外形特征的影响,但对于动物裸露在外的器官大小、体形等因素是否受气温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观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认识。环节三,学生对人工选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建构到概念体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

小学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1.《植物》单元 ·我们观察一棵树一般用到了看、闻、摸、听、量等方法。看颜色、形状、大小;闻气味;听声音;摸粗糙、软硬;量粗细、长短等。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我们可以用拓印的方法获取树皮的纹路。 ·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它们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大树和小草的不同点是:大树高大、木质茎、寿命长;小草矮小、草质茎、寿命短。 ·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像樟树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水葫芦叶柄里有气囊,它是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 2.《动物》单元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波浪式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蜗牛头上有两对触角,靠触角来感知外界物体;长触角上有一对眼睛,但是眼睛看不见;蜗牛壳旁边有两个孔:一个是气孔,用来呼吸,能看到它一张一合;还有一个排泄孔,用来排泄。 ·蜗牛有25000多颗牙齿,叫齿舌。它喜欢吃菜叶,也吃果皮、面包、水果等植物类食物,蜗牛不喜欢吃肉类、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它夜间出来活动,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要会画蚯蚓的图,并标出口、环带、肛门的位置)环带离口较近的位置。 ·蚯蚓柔软,有环节,身体伸缩爬行,摸上去黏黏的。遇到水会乱跳,下雨天会爬到地面。·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用脚爬行。·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金鱼没有牙齿,是靠吞食食物;身上有鳞片;吃鱼食或面包屑。·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相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会吃食物;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3.《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 ·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布等。 ·木材的特点是吸水、轻、易燃烧、易腐烂、易劈碎、绝缘、不易导热。 ·材料的硬度可以用刻划的方法来比较,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1.运动和位置 【教材简析】 《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为落实“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学习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置没变,是静止。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 拓展板块,本活动是告知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其实质也是在应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 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

教科版小学科学“生命世界”内容常见问题解答参考 丽水市莲都区大洋路学校陈建秋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生命世界”内容目录

问题分类提示:第一部分:植物(24问);第二部分:动物(18问);第三部分:我们人体;(6问)第四部分:其他综合(11问)。 第一部分:植物 1、植物怎样分类? 答: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通过种子繁殖的植物,被称为种子植物;另一类是通过孢子繁殖的植物,称为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可以分成两大类,即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裸子植物不足800种,被子植物则多达20多万种。

2、水生植物有哪几类? 答:水生植物一般分成三个类型,如金鱼藻全株沉没于水中,叫做沉水植物;水葫芦、浮萍的植株叶片漂浮于水面,叫浮水植物;水花生、莲等植株的一部分挺出水面,称之为挺水植物。 3、植物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有哪些? 答: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空间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 4、植物的根怎样分类? 答:根据根的发生部位的不同,植物的根分为定根和不定根两大类。 定根:凡是从植物体固定部位上生出的根,都叫定根。包括主根和侧根两种。 主根: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这种由胚根直接长成的根叫做主根。 侧根: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时,在主根上长出的各级大小分支,叫做侧根。 不定根:凡是发生在主根和侧根之外,也就是着生位置不定的根,都叫做不定根。如玉米茎上生出的根,秋海棠的叶和落地生根的叶上生出的根,榕树茎上生出的根都属于不定根。 5、植物的根系有哪两类? 一棵植物全部根的总和叫做根系。根系分为两大类: 直根系:一些植物的主根明显粗长,并且垂直向下生长;各级侧根的长短和粗细明显小于主根,并且斜着向四周生长,这种主根和侧根具有明显区别的根系叫做直根系。大豆、棉花、油菜、黄麻、杨树等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都属于直根系。 须根系:一些植物的主根不发达,生出以后不久就停止生长,另由胚轴和茎基部的节上长出许多粗细相近的不定根,这种主要由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须根系。 6、怎样确定采集到的植物是种子植物呢? 答:最根本的当然是检查一下它有没有种子。但是种子植物并非一年四季都能产生种子,看不到种子并不等于不会结种子,因此,在没有看到种子的情况下,大致上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决定:①凡是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可以说几乎都是种子植物;②不管植株的大小、高矮,凡是能开花的,无论花色鲜艳与否都是种子植物;③凡是能结果实的都是种子植物;④具有网状叶脉或平行叶脉的植物,基本上都是种子植物。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试卷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一) 姓名: 1、植物的生命过程中要经历()、()、()、()、()的过程。 2、植物从一粒()成长为一株植物,在这株植物上又结出数粒(),循环往复,延续它们的()。 3、记录植物生长变化过程的方法有()和()。 4、有些植物用()、()、()繁殖后代,绿色开花植物大多用()繁殖后代。 5、有些种子太小了,我们要用()来看。 6、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等各不相同。 7、一年之计在于(),春天是()的好季节。凤仙花播种的季节是()。 8、凤仙花在花盆中的播种方法有4步:①、()。要挑选那些()的、没有()的种子;②、准备好()和(),把一块()放在花盆的()上,然后放入()的();③、用()在土中按2~3个(),深度约(),每个小坑放()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盖上;④往花盆中()适量的(),使()湿润,将它放在()的地方。 9、除了在花盆中播种凤仙花,我们还可以到校园的()中播种凤仙花。 10、要看到种子在土壤中的变化过程,可以用这个办法:①、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②、把种子放在()和()的中间,也可以在不同的方向上都放置种子;③、往土壤中浇适量的(),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11、种植植物是一项()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和()等多项工作。除在()的过程中,每天记录()次()的长度外,从()出土开始,每()还应测量一次凤仙花植株的(),观察叶的()和(),并记在()上。还可以用()、()和()等方式写观察记录。

12、从土壤中连根拔出一棵树是()的,这是因为植物的根有()作用。 13、种子萌发先(),再(),植物的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 14、植物根的作用是:①、吸收土壤中的()和(),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②、将植物()在土壤中。 15、种子播种后,我们先看到了(),后来种子又变成了(),()越长越高,最后开花和()了。 16、植物的()不仅需要(),还需要()。()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17、植物自己能制造生长所需的“食物”,即(),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这些养料是由植物()色的()依靠()提供的能量,利用()和()制成的。 18、植物叶子利用()和(),在()的作用下生成()和()的过程叫()。 19、1771年,()国科学家()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证明了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利用()把()和()转化成(),并释放出()。 20、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和(),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 21、植物茎的作用是:植物的茎具有()及运输()和()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向()将()吸收的()和()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向()将()制造的()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22、把收集到的植株高度数据制成()图,就能发现植物生长的()。 23、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是:()→()→()→()→()。 24、凤仙花植株包括六大器官:()、()、()、()、()和()。凤仙花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和()等。 25、凤仙花又叫()、芨芨草和急性子,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凤仙花原产()、印度和马来西亚,共有500多个品种。 26、凤仙花的果实会像弹弓射石子一样把种子弹出来,所以有人把凤仙花的果实叫成()。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最完整版)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 光)和(空气)。 3.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4.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6、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7、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8、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9、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0、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1、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2、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3、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4、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15、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16、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17、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18、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19、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0、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21、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 22、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 23、根据生存环境的不同,植物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4、陆生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等。 25、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荷花。 26、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27、为什么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因为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部分的海绵体充满空气。 28、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9、叶也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30、植物的叶同样都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的完整过程。 31、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32、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33、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土壤。 34、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35、所有植物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36、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37、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38、植物的相同特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都能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过程。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三年级下册科学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 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