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港地区教科书选用制度

香港地区教科书选用制度

香港地区教科书选用制度
香港地区教科书选用制度

香港地區教科書選用制度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香港教育研究所教授黃顯華

導言

不論在中、西方,教科書均為一重要的教學媒體。雖然現代的發展有不少利用收音機、影片、電視、電腦輔助教學等方式,但文字的工作仍具威力。在美國,教科書在課程建立了一個有力的功能,Tyson-Berstein (1988)稱:「按各科之實際,教科書已成為各公立學校實際的課程。同時,也是控制教師的機制。」香港亦有相似的說法,馮以浤、陳建英(1984)說:「學生在學校的求知過程中,除了教師的講授外,教科書對學生的認知亦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一本質素優良的教科書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可以加強他們對課程內容的了解。」

邵瑞珍等在《教育心理學》一書中曾說:「教材作為一種最普通的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媒體,在傳播知識方面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學校教育中,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和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頁421)。、學報中,重視教科書之言論隨處可見(馮以浤、陳建英,1984;Britton, Gulgoz, & Glynn, 1993; Glynn, Andre, Britton, & Bruce, 1986; Mayer, 1987)黃顯華等(1995:頁663-664引Weinbrenner, 1992)指出教科書的研究可分三類:

一、過程取向研究:這是和教科書整體生命歷程有關,其間又可分為六個階段,即發展、批准、市場、採用、應用、和報消。每個階段都有它的研究目標、角度和方法。

二、產品取向研究:教科書被視為教學媒介和視覺溝通工具。一向以來,有關研究都是以此為研究範疇,常用的方法是內容分析法。有關這方面的文獻不少,部分可見於黃顯華(1999,附錄一p40)。

三、接受取向研究:此類研究可說是學校和教學分析的一部分,教科書被視為獨立的影響師生教學的社化因素。此類研究目的在了解公眾對某類教科書的反應、溝通與闡釋。

本文的性質主要屬於過程取向研究,重點在發展、批准和採用,但亦有產品取向研究性質。

本文首先介紹香港教育署每年頒布的「學校選用課本及學習材料須知」。隨著展示教育署提供的編寫教科書基本原則,並從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社會學兩個角度審視上述的基本原則,最後以教育改革最近趨勢和教科書選用制度的關係總結全文。

壹、學校選用課本及學習材料須知

香港教育署每年都有向學校發出「學校選用課本及學習材料須知」,請各校校長交學校全體教師傳閱,以作參考。這份須知的內容包括:

一、重申教育署以往向各校發出有關選用課本和學習材料的要點。此外,這份須知亦提示各校不應容許出版商的捐贈影響課本的選擇,並要提供充足的資料,以便家長在購買課本和學習材料時,能作出適當的選擇。

二、為方便學校選擇合適的課本和學習材料,各級的「推薦書目表」已載於課程發展議會的網頁內。該網頁的網址是:https://www.doczj.com/doc/4513046259.html,.hk,網上的有關資料會按月更新。

三、各校可參考「推薦書目表」選用課本及學習材料。學校亦可因應學生的學習需要,採用「推薦書目表」以外的課本及學習材料。教育署鼓勵學校使用校本教學材料,教師可運用其專業知識,自行編訂/挑選此等材料。

教育署過往曾以不同形式通告各學校如何選用課本和學習材料,現摘錄「學校選用課本及學習材料須知」的要點如下:

一、學校應設立科目/主要學習範疇課本委員會評選每年的課本及學習材料

委員會直接向校長及校董會負責。科目/主要學習範疇課本委員會的成員應申報在挑選課本及學習材料的過程中可能引發的任何利益衝突,或盡可能避免與該等利益衝突有任何關連。

二、評選課本及學習材料的有關準則及程序

(一)評選工作應針對所選用的課本/學習材料是否適切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能力。此外,亦須考慮教師能否按其專業知識調適課本內容,以達到教學/學習目標。

(二)如委員會認為適用的課本多於一冊,便應按照優先次序臚列建議書目。學校如有充分理由不選用委員會推薦的課本,校長應詳錄備案,日後如遇到指稱選擇有欠公允或不當時,可作證明之用。

(三)營辦多於一所學校的辦學團體應容許屬下學校按需要選擇課本,而不應硬性規定使用同一套課本。每所學校均應採用載於上文第1段的正式程序,挑選最適宜該校學生使用的課本,而個別校董會則應擔當監察角色。

(四)倘學校認為有必要更換課本或學習材料,該委員會宜考慮為有關科目/主要學習範疇預先訂定評選課本的準則。各委員亦宜蒐集所有有關的課本或學習材料的資料,以作出適當的評選。此外,委員會的決議和意見,亦須妥善記錄在案。

(五)學校頻密更換課本及學習材料會增加家長的經濟負擔。有鑑於此,學校只宜在現行使用的課本或學習材料不再適合學生使用的情況下,始作出更換。

倘學校認為有需要更換課本/學習材料,則應遵照下列原則辦理:

1.參考教育署的「推薦書目表」

「推薦書目表」內的課本及學習材料是按課程發展議會編訂的各科課程綱要而編寫,其涵蓋的範圍、內容、次序、練習、語文、圖解和格式均經教育署課程發展處課程資源組下之課本評審組屬下的各科課本評審小組(有關組織簡介可見附錄一)審閱和接受。因此,各校可參考「推薦書目表」一選用課本及學習材料。該「推薦書目表」現已在課程發展議會的網頁上展示(網址:https://www.doczj.com/doc/4513046259.html,.hk)。

學校亦可因應學生的學習需要,採用「推薦書目表」以外的課本及學習材料。本署鼓勵學校使用校本教學材料,教師可運用其專業知識,自行編訂/挑選此等材料。

2.須考慮課本及學習材料的價格和重量

倘有多於一套質素相若的課本或學習材料可供選擇,應小心衡量其價格和印製質素,是否物有所值。為減輕學童的負重,應優先考慮重量較輕的課本。

3.須考慮字體和紙質

為避免學生視力過勞,教師在選擇課本時,應關注課本的字體和紙質。課本的字體應使用不少於十二號之字體印刷。紙質方面,應優先考慮淡黃色及不反光的書紙,因其較全白色或平滑反光的書紙好。

4.採用新系列的課本或學習材料宜逐步推行

如學校擬更換另一系列的課本或學習材料,應從最低年級起,逐級更換、按部推行。除了為配合新課程的推行,或改用母語教學等原因外,學校不應在同一時間為所有班級改用新系列的課本或學習材料。

5.參考有關的報告

消費者委員會每年就課本及有關事宜發表的調查報告是有參考價值的資料。

三、須考慮出版商提供的捐贈

(一)學校不應容許出版商的捐贈或任何形式的利益影響課本的選擇,以免學校須向出版商有所回報。

(二)學校只可接受出版商供教師使用的課本贈閱本和教師手冊,及輔助教師使用課本的教學資源,例如掛圖、高映片、錄音帶、電腦軟件。

(三)學校不應收取出版商提供的任何捐贈或利益,包括:

1.免費教具,例如高映機、電視、電腦硬件;

2.購置器材或教具的津貼;和

3.其他類別的捐贈,例如獎學金、獎品、贊助學校廣告或活動。

如學校認為有必要接受捐贈,必須具備充份理據,並記錄在案,及得到校董會的批准。

(四)基於增加透明度和問責的原則,學校需設置捐贈冊,以記錄(2)及(3)段所述的一切捐贈或利益,包括捐贈者、項目、數量及收受日期。該捐贈冊必須公開或在互聯網上展示,讓家長及公眾人士查閱。

四、須考慮家長/學生的消費權益

(一)編製書單

1.學校應在學期結束前向家長派發下學年的書單,或在新生入學時向家長派發。該書單應載有書名、版次、編著者、出版社和價格等項目。

2.書單上應註明書單編訂日期,及清楚說明報價只供家長參考之用。同時,學校應通知學生及家長可隨意到任何書局購買該等課本。

3.由於「重印兼訂正」的課本並不是新版課本,學校應在書單上有關課本旁邊清楚註明「舊版課本仍可沿用」的字句。

(二)印製書單

如選擇由書商代印製書單,學校必須確保:

1.家長清楚知道他們絕對有權向任何書商購買課本,而無須向印製書單的書商購買課本;及

2.書單上的資料都是最新和準確的。

(三)售賣課本

如學校選擇售賣課本給家長/學生,必須遵照下列守則:

1.學校的校監、校董、教職員或其他僱員在售賣課本之前,應避免有任何利益衝突。在無可避免有利益糾葛的情況下,必須主動申報利益,並需獲得校董會書面批准,而該等資料必須公開。有關家長及學生對此等利益均有知情權。

2.學校對課本一切銷售情況必須保留正確的帳目記錄。學校如與書商或其他供應商有所協定,而所獲得的折扣或整筆回佣並非立即轉移或回饋於學生身上,則必須將其列入學校帳目收入之內。

3.學校在未獲得校董會的書面批准前,不得為了方便家長/學生或獲得特別折扣而在校內售賣課本;

4.學校應讓家長/學生清楚知道校方與書商/供應商的有關安排,及知道他們有權不向校方購買課本。

(四)課本的供應和買賣

為保障家長/學生的權益,學校可告知家長下列要點:

1.倘不能在市面上買到書單所列的課本,則可直接向有關出版社查詢;及

2.如在購買課本或學習材料時遇有疑難,可與消費者委員會聯絡。

(五)責任承擔

學校的校董會、校長及教職員均有責任確保本通告的措施得以切實執行。如有關人等未能按本通告的要求申報利益衝突,及未經校董會同意而收受捐贈或其他形式的利益,將會對學校管理層的誠信及公信力造成負面影響,並須為其不當行為負責。

貳、編寫教科書基本原則

引言

下列基本原則是教育署提供的編寫課本的依據。這些原則適用於各級各科,對課本編寫工作至為重要。課程發展處亦會按需要,因應新的發展和不同的課程,另行發出指引。

課本及課程綱要

編寫各科目範圍的課本,都應闡明課程四要素(包括目標、內容、教與學的策略、評估/評鑑),以協助學生的學習為目的。因此,在編寫課本時,應確切地體現課程發展議會就有關科目課程綱要的宗旨和目標,而所採用的教學策略,亦應與課程綱要內的建議配合一致,並照顧不同學生的能力和學習方式。至於課本內容,雖然各出版商可自行編排先後次序,但須合乎教與學的效益。

內容

一、涵蓋範圍

課本必須能夠涵蓋課程發展議會訂定的各科課程綱要的內容、學習目標和重點。課本內所附的其他資料,應可作為背景資料或增潤項目,而課本內的資料/數據,則應切合課題,而且準確無誤。

二、組織編排

課本能否協助學生學習,主要取決於內容的組織和編排是否恰當。在概念的發展方面,新的概念應建基於舊的概念,並且要因應需要,在適當的學習階段和時段提出。概念必須準確精簡,見解要前後一致。此外,課本的結構必須清晰明確,並以章節、標題、大綱、序言和總結劃分。以助學生掌握課本內的概念、處理資料和應用有關的技能。

三、語文運用

課本編寫應使用準確而恰當的文字,而語言的深淺程度,須配合有關讀的語文能力。課本內文不宜中、英夾雜(例如在某一英文用語後加上中文翻譯,或在中文用語後加上英文翻譯)。

四、客觀中肯

課本內容必須從多個角度探討事物,並提出中肯的觀點。切忌偏頗,例如以偏概全、虛構失實、零碎不全或欠連貫性等。

課本內容和圖表,不應帶有任何形式的歧視,包括對種族、性別及弱能的歧視,亦不宜帶有排斥性和過於模式化的見解。

五、學習活動

各項學習活動、課業或練習都是課本的一部分,形式方面宜多元化、有意義、難度適中、層次分明、循序漸進,並且提供學生接觸社會和有關生活的機會。此外,還必須著重發展學生的學習及運用知識的基本能力,包括傳意、構思、推理、解難和探究等。學習活動必須具挑戰性,除了要鞏固學生的知識外,須進而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反思,培養獨立的終身學習能力,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有關課題或事物,從而協助他們擴闊學習領域和拓展核心能力,例如學習技巧、人際溝通技巧、批判性思考能力、資訊科技的應用和創意,以及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

六、圖表

課本內的圖表,例如照片、圖畫和圖表等,必須精確恰當,有一定的教學效益,及起詮釋的作用,以便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學習效果。因此,圖表應有助學生聚焦學習重點,而非與此相背。

編排設計

重量、編排設計與字體大小

為減輕課本的重量,應避免過多及不必要的資料,並盡量將課本恰當分冊和妥善釘裝。課本的編排設計必須悅目吸引,圖文和頁邊均須有適當空位分隔,以方便閱讀。為避免學生視力過勞,應關注課本的字體和紙質。課本的字體應使用不小於十二號之字體印刷。紙質方面,應先考慮採用淡黃色及不反光的書紙,因其較全白色或平滑反光的書紙好。

結語

必須強調的是,上文所述的原則並非鉅細無遺,未必完全適用於所有科目。因此,課程發展處就個別科目的課本制訂指引,訂明每科的要求。

參、從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社會學審視教材設計

香港一向並沒有由政府決定學校採用某一套教科書的政策,目前的發展正由編審制過渡到學校自由決定選用或創造教材,因此,上述編寫教科書的基本原則應有更堅強的學理根據。下文嘗試用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社會學的角度探討教材的設計和內容,以便教育工作者更能以專業者的角色去創造和設計教材。

霍秉坤、黃顯華(1995)嘗試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整理出一套較完整的架構以分析教科書的設計。該文首先強調教科書之重要性,說明改善教科書之編訂有助學生學習,亦列舉教科書出現缺失的例子;最後,以Glynn(1986)之模式為本,探討編訂教科書時應考慮之要素。影響學生學習的教科書設計要素包括課文的編寫、教材組織要素、圖表設計和印刷式樣等。

就教材之組織要素來說,Mayer(1987)以為,一些與教學認知理論有關的認知歷程和狀態,可增進文章學習時之可理解性,其中包括:

(一)擁有先備知識:

學習者來到學習情境之前,已在長期記憶中貯有大量的知識和策略。

(二)注意外來訊息:

學習經由改變注意量的大小能影響外來訊息到達工作記憶的總量;學習者經由改變注意的選擇性能影響到達工作記憶的訊息的型式。

(三)建立內在聯結:

學習者能將工作記憶中的訊息重新組織,使訊息具有一致性。例如,學習者可繞著文章的主題綱要將學習材料加以組織。

(四)建立外在聯結:

學習者能將貯存在長期記憶的有關先備知識轉移至工作記憶,然後學習者能將新舊知識加以統整在一起,用自己的語言文字把訊息表示出來。

針對認知歷程需擁有先備知識、注意外來訊息、建立內在及外在的聯結,Mayer(1987)提出三個教材組織的要素:一.前導組體;二.標示;三.附加問題。

下文主要從前導組體設計和圖表運用兩方面探討教材的設計。

一、前導組體設計

霍秉坤、黃顯華(2000)說明前導組體在教科書設計之重要性,討論前導組體之理念,並探討前導組體對學生學習教科書內容產生的影響;最後說明前導組體在何種條件下更為有效。一般認為,若設計合宜,前導組體的功能顯著,如促進學習、防止干擾、提供先備知識、建立外在連結等,均對學習有正面的影響;然而,若設計不當,前導組體的效用則會失卻。

二、圖表運用之考慮因素

霍秉坤、黃顯華(1998)提出一些在設計教科書圖表時的考慮因素,以期使學習者學習更為有效。影響圖表設計效果的因素可分三類:

1.與學習者的特性包括年齡和閱讀能力的配合程度;

2.與課文內容的位置和理解度配合的程度;

3.與圖表的自身設計,包括其寫實性、形式、清晰程度、大小、和色彩的設計。

肆、消除教科書偏見的措施

霍秉坤、黃顯華(1999)指出,教科書在消除偏見教育的內容方面的改革,須根據學者專家及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結果,加以檢討及改進。教科書中的性別﹑種族﹑社階﹑殘疾(特殊/一般)﹑國籍﹑年齡及宗教偏見的表現,不論是課文﹑題解﹑作者介紹﹑注釋﹑活動設計﹑作業練習﹑學習評鑑﹑插圖表格﹑照片﹑實驗設計等等,都應該加以檢視。

教科書的檢討可參考各學者所提出的分析架構,其檢視的角度可依CIBC(1984)所提出的特點及活動﹑職業﹑故事情節﹑語言及術語﹑歷史背景及圖表。如果教科書上有這些偏見,應儘速一一消除。

美國出版人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 1976)發表了「消除資料偏見指引」(轉引自Rodriguez, 1990, p.224-228),強調必須加以留意三個主要範圍---內容、圖表、語言。

一、內容

消除偏見的教材應:

(一)在不同的活動及職業的(包括領導的地位),顯示不同類別的人,同時向兒童顯示可有不同職業的抱負。

(二)公正、準確地敘述歷史及現代人物的成就,包括教材中關於女性及小數族裔或其提出之均衡比例。

(三)使用誠實地描述被剝削的人及其因受剝削面對的困苦的教材。

(四)描繪男女同樣具有人性或情及行為的各種表現,並為自己追求達致成功及有自尊感的性格。

(五)由城市至郊區的不同社區及所有社會經濟階層中,表達小數族裔及多數族裔的人。

二、圖表

消除偏見的圖表應:

(一)反映公正、合理的描述比例,(包括種族、宗教、族裔、年齡、經濟階級、性別或國籍等)

(二)為學生提供不同族裔、種族及兩性的正面的角色模型。

(三)避免對個別人士及團體刻板描述,應描繪真實及全面的事實的特點。

(四)為那些在重要地位、領導層及有卓越成就的女性及少數族裔人士,提供足夠的描述機會。

三、語言

消除偏見的語言應不論其種族、性別、年齡、宗教、國籍或族裔,包括所有人及同樣尊敬及重視,例如:

(一)需包括兩性,如避免使用男人(man)及由其衍生的來代表個人或人類整體。

(二)避免使用男性的代名詞,可改用眾數、或一個人、你們、或我們,亦可藉重整句子全略去有性別之代名詞。

(三)對男女及所有種族或團體,可使用一般詞彙,如醫生、律師、演員、教師、秘書、詩人等。

(四)藉使用不同族裔的名字,及一些如Anlgo-Saxon等較普遍的名,反映本地的多種文化。

(五)避免使用不公正的詞語、偏差的涵義,及偏差的假設,尤其是表達關鍵性或負面的判斷時,應使用不涉及特別種族或性別的詞句。

伍、教育改革趨勢和教科書選用制度的關係

在教育改革的發展過程中,台灣教育界對教科書的審定和編輯,曾作出多方面的探討,其中一些努力如下:

?黃政傑(1998)針對教科書審定的目的、組織、人員、時程、送審方式、審查標準、執照有效期限及研究發展和改革,提出改進之道。

?方稚芳、楊國揚(1998)目的透過對國民中學教科用書審查制度現況、特色之認識,進一步了解與評析此一制度運作過程中衍生之缺失與困難。最後,本文亦對教用書審查制度未來之走向提出建議。

?林幸姿(1998)根據二十三位參與各出版單位教科書編輯的國小教師之訪談結果,從其參與動機、權限與困擾,探討參與教科書編輯對於教師專業自主的意義。最後提出若干建議,期有助於解決教師在教科書編輯中的困擾,進而提昇教師之專業自主權,促進教師之專業成長。

?李宗薇(1998)指出教科書的編輯包括了教科書的編輯人員、教科書的內容、教科書的實驗與試用三個部分。教科書的使用層面則是以教師及學生的角度討論。教科書的編輯機制需根據研究結果,是一長期持續的工作,因此教材的研究發展是教科書編輯機制的基礎。

?黃志成、游家政(1998)從技術性、經濟性和政治性等三個面向,檢視國民小學教科書選用的現況,分析問題的現象與可能成因,並提出七項改進的建議:(1)規劃具體可行的教科書選用方案;(2)留給學校決定選用方式的彈性空間;(3)擴大選用人員的參與並建

立公聽制度;(4)建立優良教科書的獎勵制度;(5)建立教科書資訊和諮詢系統;(6)辦理教科書選用的研習與評鑑;和(7)配合教科書選用改進教科書審查制度。

香港方面,根據報章報導(15/2/2000)教育署有意停止奉行多年的中央審查教科書的機制,並以新機制取代。負責教科書事宜的教署首席課程發展主任表示,停止中央審書的機制為長遠目標,目前仍在諮詢中,未有落實執行的時間表。

她解釋,取消中央審書有助配合目前急促的課程發展步伐,並可提升教材書質素。她說在取消中央評審課本後,將由學校自行審書,但教署將向學校提供一套評審課本的指引,指引刻下正在製定中,可望於幾個月內公布。

在取消中央審書之前,將設有過渡期,屆時中央評審及學校評審兩類機制同時並行,讓教師有足夠適應期。為保證推行學校選書機制維持高質素課本,教科書教署正研究倣效外國的做法,充當消費者委員會的角色,定期出版教科書評審報告供學校查閱。

此外,香港現正修訂中學中國語文科課程。新課程的特色之一是開放教材,不設指定篇章,(即使日後設有「文學單元」及「專篇選讀」,教師仍可自由選取學習材料),故預料日後坊間書商出版之學習材料有如下情況:

一、文字材料

(一)於不同教學單元中選取若干篇章(參考課程發展處建議之篇章及從其他方面選取),供教師參考,而每篇篇章亦針對單元中的主要目標闡釋,另外亦提供如何配合其他語文能力之訓練方法,供教師於課堂作精讀(講讀)教學之用。

(二)為適應不同能力之學生,書商可能編印不同程度之範本供教師採用;亦可能某一單元出一範本,其中包括不同程度之篇章,供不同程度學生採用。

(三)編印大量與單元中某種學習能力有關之文章,供學生略讀及課堂導讀之用。

(四)出版課程發展處「推薦書籍教學參考」中之書籍,供教師選用。

二、音像資料

出版與教學單元有關之音像材料,並提供適當的教學活動。

從黃顯華(1999)的分析可見,教師、學生和教科書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多方面,內容亦異常豐富的。教師們如能在教科書的應用方面有權力、能力和勇氣去界定當事人即學生的需要及決定提供服務的內容及性質;透過實際參與教科書編輯、選用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促使教師恢復其反省思考的能力,成為自我再教育的主體,亦是教師邁向專業地位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參考書目

1.Britton, B.K., Gulgoz, S., & Glynn, S. (1993). Impact of good and poor writing on learners:

Research and theory. In B.K. Britton, A. Woodward & M. Binkley (Eds.), Learning from

textbooks: Theory and practice (pp.1-46).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Council on Interracial Books for Children (CIBC) (1984). Guidelines for selecting bias free

textbooks and storybooks. New York: Council on Interracial Books for Children.

3.Glynn, S.M., Andre, T., Britton, B.K., & Bruce, K. (1986). The design of instructional text: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Vol. 2, No. 4, 245-251.

4.Mayer, R.E. (1987). Instructional variables that infllluence cognitive processes during reading. In

B.K. Britton & S.M. Glynn (Eds.), Executive control processes in reading.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5.Rodriguez, F. (1990). Equity in education: Issues and strategies. Dubuque: Kendall/Hunt

Publishing Company.

6.Tyson-Berstein, H. (1988). A conspiracy of good intentions: American's textbook fiasco.

Washington, DC: Council for Basic Education.

7.Weinbrenner, P. (1992). Methodologies of textbook analysis used to date. In Bourdillon, Hilary

(Ed.), History and social studies- Methodologies of textbook analysis. Amsterdam: Swets &

Zeitlinger B.V..

8.方稚芳、楊國揚(1998)。〈國民中學教科用書審查制度之探討〉。載《課程與教學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頁17-26。

9.李宗薇(1998)。〈教科書的編輯機制〉。載《課程與教學季刊》,第一卷,第一期,頁

41-56。

10.林幸姿(1998)。〈教科書開放審定制度對教師專業自主之啟示〉。載《課程與教學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頁27-40。

11.邵瑞珍、皮連生(編)(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

12.星島日報(2000)。〈教署撤中央評審機制──學校將准自行選用課本〉。載《星島

日報》,二千年二月十五日。

13.香港教育署(2000)。《教育署學校課程通告第2/2000號──學校選用課本及學習材料須

知》。香港:香港教育署。

14.馮以浤、陳建英(1984)。〈香港高中教科書的質素:教師的評價〉。《香港中文大

學教育學報》,第十二卷,第二期,頁24-30。

15.黃志成、游家政(1998)。〈國民小學教科書選用的問題〉。載《課程與教學季刊》,第

一卷,第一期,頁57-76。

16.黃政傑(1998)。〈建立優良的教科書審定制度〉。載《課程與教學季刊》,第一卷,第

一期,頁1-16。

17.黃顯華(1999)。《教師、學生與教材的關係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廣州:九年義務

教育課程教材改革學術研討會。

18.黃顯華、霍秉坤、吳茂源(1995)。〈評估語文教科書分析架構的一個建議〉。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暨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編:《兩岸暨港新中小學國語文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暨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

19.霍秉坤、黃顯華(1995)。〈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教科書之編訂〉。載《教育學報》,

第二十三卷,第二期,頁27-49。

20.霍秉坤、黃顯華(1998)。〈教科書圖表設計之探討〉。載《課程研究季刊》,總第二十

期,頁21-27。

21.霍秉坤、黃顯華(1999)。〈教科書內容偏見的探討〉。載《課程研究季刊》,總第二十

三期,頁34-41。

22.霍秉坤、黃顯華(2000)。〈教科書前導組體設計之探討〉。載《課程與教學季刊》,第

三卷,第二期,頁95-114。

附錄一

一、課本的再次送審程序

如出版商送審的課本未如理想,有關課本將會被評為「B」級,及不會列入「推薦書目表」內供學校參考。出版商可按課本委員會提供的意見,重新整理課本內容,隨時將課本再送審,而無須一定要在六個月之後才再送審。但如同一課本已兩度被評為「B」級,則課本委員會有權不接受該課本作第三次評審。

二、有關課本改版問題

課本改版是由於有關科目的資料需要更新,如非必要,教育署不鼓勵出版商經常改版課本。為保障學生及家長的消費權益,教育署一向規定凡已列於「推薦書目表」內的課本,三年內不可改版,教育署亦不會評審出版後不足三年而改版的課本。惟部分科目如中學的經濟與公共事務科、政府與公共事務科和社會科內容由於涉及社會時事,有關資料需要經常更新,故可豁免於此規定。但經濟科因較著重理論層面,沒有需要作經常性的修改。故由即日開始,所有已列於「推薦書目表」內的中、英文版經濟科課本,亦納入「三年不改版」的管制範圍。

教育署籲請各出版商合作,如非因課程改變或其他重要原因,即使課本已出版三年,亦應避免經常改版。輕微的改動或補充資料應以附頁形式印行,經學校派發給學生參考。對於重要的改動(如涉及概念的改變),需將有關材料送交教育署審核。出版商必須得到教育署的同意,才可將有關材料送交學校使用。

学校教材的选用制度

学校教材选用制度 教材工作是特色专业教学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在课堂上使用高质量教材,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把精品教材作为教材选用的主要目标;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积极开发新教材,并使高质量的新版教材成为教材选用的主体;在教材的选用中,严把教材质量关,才能做到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学校的教材选用应遵循几个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原教材选用上必须参照大纲要求和规定,选用“规划教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和文化基础课必须选用国家规划教材;专业课要坚持国家“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优先、兼顾各专业课教材开发与建设的实际,适当考虑其他推荐教材。凡未经教育部全国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学培训书籍一律不得作为教材使用。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择优选用。 二、适用性原则。 教材的选用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规定,又要符合学校专业培养的方向,同时兼顾本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选用教材内容即易被学生接受,又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教材中要求文字和符号要规范化,图表正确、清晰、文图配合恰当。三、优胜劣汰的原则。

在教材选用中,好的教材要保留,落后的教材要及时淘汰,每两年调整一次教材的选用,保证教材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出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有用的人才。 四、选编结合的原则。 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教材编写的行列,多出教材,出好教材,意在提高教师教材的编写水平和能力,同时为我校提供更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优秀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改革服务。凡未经学校有关部门同意的自编、他编教材(或教辅),不管正式出版与否均不能作为正式选用教材(教辅)。 五、管理有序原则。 学校制定出一套教材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教材的预定,必须由任科教师申报、各部部长签字、教务处批准后由教材管理人员统一办理预订手续。在教材采购、验收、记账、发行、结算等一系列工作中要管理有序,提高学校教材选用工作的效率。

学校选用教材和教辅材料制度

学校选用教材和教辅材料制度 为切实减轻我县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的用,现就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选用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健全教辅材料评议推荐办法。 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上级行政部门、发改委加强对教辅材料使用的指导,根据当地教育实际和教科书使用情况,按照教科书选用的程序,从自治区教辅材料评议公告中,一个学科每个版本选择 1套教辅材料推荐给本县学校供学生选用,教辅材料的评议推荐要做到机会均等、过程透明、程序公正。教育部门、学校不得自行推荐教辅材料。 二、合理确定评议推荐的教辅材料范围。教辅材料评议推荐的种类主要是与本地区使用的小学教科书配套的同步练习册,根据他人享有着作权教科书编写出版的同步练习册应依法取得着作权人的授权。评议推荐教辅材料的学科和年级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经评议公告的教辅材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定价政策。(具体办法另行下发) 。免费提供教辅材料的地方可自行确定使用教辅材料的种类和范围。 三、认真做好教辅材料自愿购买和无偿代购服务。学生购买教辅材料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

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任何教辅材料,不得进入学校宣传、推荐和推销任何教辅材料。若学生自愿购买本地区推荐的教辅材料并申请学校代购,学校可以统一代购,做好服务,不得从中牟利。其他类教辅材料由学生和家长自行在市场买,学校不提供代购服务。 四、严格规范教辅材料编写行为。教辅材料主要编写者必须具有相关学科教学经验和熟悉相关教材;各级行政部门、负责实施考试命题、监测评价的单位不得组织编写学生有偿使用的同步练习册、寒暑假作业、初中和高中毕业年级考试辅导类教辅材料。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学校组织开发面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辅助资源,免费提供使用。 五、大力加强教辅材料使用监督。将教辅材料推荐结果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教科书编写者编写的同步练习册将作为教育部对教科书使用情况评估的重要内容。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教辅材料质量和非法盗印的监督检查,保证出版质量。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教辅材料价格管理。各级纠风部门要对教辅材料的管理和评议推荐工作实行严格监督。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信访举报等有效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对于违反本制度,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不按规定代购、从代购教辅材料中收取回扣的单位和个人,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其纠正违规行为,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教材管理制度

教材管理制度 教材管理制度 一、教材订购 (一)各系部各学科采用公开出版发行的教材,一律由教务处负责统一组织订购。教务处于每年春、秋两季组织教材的预订工作,每年5月份预订本年秋季教材,11月份预订次年春季教材。各系(部)依据各专业实施性教学方案,填报《系部教材预订表》上报教务处,经教务处审核,教学副校长审批后征订。 (二)各系(部)应根据各专业实施性教学方案规定的教学要求,提出订书的种类和数量。使用教材应首选国家规划教材、行业重点教材等并优先选用近二年出版的新教材。征订教材时,各系部根据教务处下达系部教材征订一览表,根据专业实施性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认真查询相关出版社、教材内涵后选定教材,教材征订一览表包括教材名称、征订代号、出版社、编著者、参考单价、使用班级等项目。 (三)教材采购人员统一填写《教材征订单》,经教务处处长审查、批准后,按规定时间征订。 (四)凡在每年预订春、秋季统一征订教材期限以外,所报订的教材均为补订教材。对补订的教材,教务处受理后,进行联系或采购。 (五)预订教材的数量,一般只订下一个学期的教学用书数量。 (六)调整教学计划变更教材时,各系(部)应提前报教务处审批,同时报教材调整计划,妥善解决调整前后的教材积压问题。 (七)追订教材。教材库管理员若发现库存教材不足,应及时计划并报教务处追订。 二、教材发放与领取

(一)学生用书。 教材的发放均以班为单位,开课前由教务处制定教材发放时间表,由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直接到教材库履行签字手续后,按实领取教材的种类、数量。在领取教材时,对种类、数量核准后,方可领取。 (二)教师用书 1、任课教师凭教师任课聘任书到教材库领取教材及配套教学参考书,并在教师领用教材本上做好记录,不得由他人代领。 2、同版本教本一般只领取一次,如有破损可以旧换新。 3、非任课教师不能以任何理由领用教材,需用时可向对应处室借用。 三、教材费用计算方法。 凡是学生所用的各种教材,学校自编讲义等费用均由学生本人承担,以班为单位,统一记帐后结算教材费。 四、其它 (一)为节约学校经费,实行零库存管理,教材均按计划订购。 (二)凡是按计划订购的教材,不得随意调整并拒领。 (三)教材一经发到学生手中,不得退回。对于发出的教材确有缺漏页,倒装等情况影响使用时,可到教材库调换。

本科教材选用管理办法

本科教材选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为加强对教材选用工作的管理,保证选用高质量的教材,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材选用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条教材选用须坚持质量标准,鼓励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国家级重点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以及各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原则上不得使用自编讲义。 第四条凡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相关的课程,应优先使用国家组织编写并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 第五条鼓励理工类各专业根据教学需求,选用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优秀国外原版教材;人文社会科学各专业不得选用国外原版教材,确需选用的须由院(系)审核后报教务处,由教务处组织相关专家审定。 第六条全校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若无相应配套教材,任课教师须向学生提供相关教学参考书目。 第七条各院(系)应根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

编制教材建设规划;教材选用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并与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 第八条全校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教材的编写与选用,须在各院(系)学术委员会指导下有组织地进行。 第九条全校公共课、学科基础课教材应为公开出版物,并符合以下标准: (一)正确性:政治思想观点正确,无政治性和政策性错误。 (二)科学性:概念的阐释、原理的论证、公式的推导、定理定义的叙述、数据的引用、现象的描述须正确、准确;教材内容既要反映学科最新成就及其发展趋势,又要符合认识规律,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基础性:以课程功能为依据,系统反映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内容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各部分之间紧密配合。 (四)适应性: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智能的现代教育思想相适应,与培养对象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五)配套性: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案例材料等须形成体系。 (六)规范性:教材及其他资料的选择、指定、修订须为教学单位的集体行为、规范行为。同时要求所选用的教材须满足以下条件:(一)符合教学计划、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要求; (二)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

循环教材使用管理制度

安县花荄镇中 教材循环使用管理制度 为了促进教科书循环使用,培养学生树立关爱他人,爱护图书,爱护公物的精神,养成勤俭节约、保护资源良好习惯;加强对国家资源、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即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又对构建节约型社会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学校根据上级领导部门的要求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教材循环使用制度: 一、成立教材循环使用领导小组: 组长:黄臣 副组长:于建军 成员:赵士铨刘小明艺体组全体教师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 二、循环使用教材科目: 《科学》、《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 三、加大教育宣传,提高认识: 全校师生要确立循环使用教科书意识,学校将以教师会、家长会、学生会、出黑板报、举办主题班会等广方式,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宣传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确立教科书循环使用意识,争取他们理解和支持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 四、具体措施 1、循环教科书登记制度 循环教科书登记由学校图书室负责,具体江莉老师负责,并纳入图书管理,本学期结束后,各班班主任要及时将各班学生手中要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回收,回收后要做好清点工作,将损坏或严重污损的教科进行清理,将保存完好的教科书缴交江莉老师处进行登记造册。逐本编号(教材类),以便授课教师集中领取和学生借阅。 2、循环教科书使用制度 用于循环使用的循环教科书在领取和借阅时必须完备手续: ①各班班主任在开学时向图书室按本班总人数的30%领取循环教科书,领取时,由班主任在借书清单 上签字,期末由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组织学生按时集中归还,出现丢失或损坏严重不能再循环使用的书本,由班主任和授课教师组织学生按价赔偿。

教材选用管理制度

教材选用管理制度 本着规范化、选优、实用和自编相结合的原则,完善教材的征订,发放审批及保管工作的管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对我校教育使用教材的制度规定如下: 第一条教材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务处配合各专业做好教材的规划工作; 定期进行教材状况调查和摸底工作,及时掌握使用情况,保证教材的使用质量。 完善教材管理档案。 加强教材信息工作,不用盗版教材及非正式渠道发行的教材,使用教育部和省通编教材。 采用计算机管理,提高效率。 第二条教材申购规定 各专业的所有教材均按如下程序办理: 第一、教学科根据教学计划,核准库存,制定教材使用核对表,由“教材征订领导小组”同任课教师选订教材。 第二、任课教师在接到教材选订任务之后,可先自行提出使用教材的名称、版本,并向“教材征订领导小组”说明使用教材的理由,同时填写《教材使用凭单》。 第三、教材征订领导小组负责对所有任课教师提出的教材使用意见进行初步审阅,并签字表示同意与否。如果不同意,教材征订领导小组应与任课教师协商并提出替代使用的教材,直到双方同意为止,但双方协商的时间不得超过征订教材所规定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间仍无一致性意见的,则按任课教师本人最初提出的教材使用意见办理,但任课教师必

须提供该种教材在数量、价格以及供货地点等方面的信息。 第四、在规定的时间之前或之内,主管教学的领导负责对本教材选用的意见进行最终审核。最终审核即承担因教材使用而发生的相关责任。填写《教材使用审核单》,报“教材征订领导小组”并由主管领导批准。教材的征订和发放工作由教务处负责。凡属于已经确定购买的教材,不得中途更改或调换,否则当事人承担一切成本开支和库存积压带来的一切后果。 优先使用本校教师个人或集体公开出版发行的自编教材。 第一、教师个人或集体编写的教材,先由编写教师提出申请,填写《教材使用凭单》,经“教材征订领导小组”同意,签核用书学生人数,主管校长批准,才能办理购书手续,该教材使用不超过两届学生或两个学年度。 第二、若出现本校教师同时编写相同课程教材时,按先经批准列入计划且学校已订购书者优先使用。在一个学年内,原则上不同时将两本同类教材列入审批计划。 第三条教材选用的要求 每门课程原则上只选用一种或一本教材,不设辅助教材。本着节约的原则,任课教师领取所任课程的教材时,每次只领一本或一种,辅助性参考教材可到图书馆借阅。若发生已选定教材确有重大错误或已经过时的情况,需要另购教材者应按本制度第一款规定执行。 第四条教材的订购范围 学生课本和各类指导书,教师用教科书,视听教材; 第五条教材的订购时间 教材的订购时间,分别为春、秋两季,即每学年的五月底、十二月底前订购完成。各专业要按规定的时间把教材申购表交回“教材征订领导

学校教材管理制度规章制度

教材是教师组织实施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选择使用及编写高质量教材是提高我院教学质量和知名度的重要保证和前提,为杜绝、防止低水平教材流入我院,规范教材选用、编写程序,明确各环节具体要求,特制订本制度。 一、教材供应范围和种类 1、教材供应对象为学院在读的学生及任课教师。 2、教学计划中的各门课程的教学用书和讲义、配套教学参考资料、自印教材等,均由教务处教材科负责组织供应。 3、其他部门或个人不得向学生推销教材。

二、教材选购和预订办法 : (一)选购和预订教材的原则. 1、基础课教材应优先选用获国家级或部委级的“优秀教材”和“推荐教材”;其次选用规划统编教材,一般不能选用其它教材。 2、专业及专业基础课教材,一般以各专业出版社出版的、纳入国家教材统一征订的教材为主,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使用其它教材。 3、上述条件不能满足,可考虑采用非统一征订正式出版的教材。 4、在确实购买不到较适用的教材的情况下,方可考虑自编教材。

5、选用教材要首先考虑原用教材,以保持教材的稳定性,减少库存,遇特殊原因,不使用原来教材改版的,须提出报告说明理由。 (二)预订程序 1、每年6月与12月分别办理秋季和次年春季教学用书的选订。 2、按照春秋季教学用书征订目录选订教材,各系部(院)填写教材订购申请单后,经教务处教材科审核后汇总,办理预订。 3、为做好教材预订工作,教材科应掌握有关课程的教材库存数,以避免多订、错订。

4、确因计划变更或其他原因,不能通过预订而须即时采购者,应及时提出选购教材报告,及时解决。 5、教材一经选定一般不得变动,特殊情况须经系部(院)主任同意,报教务处审批后执行。 6、由于人为原因而重订、错订造成的教材积压浪费,由责任人负责推销或赔偿经济损失。 7、参编教材认购数量以使用两年为限,不得向学生硬性摊派推销各种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三、自编教材管理办法

学校选用教材和教辅材料制度

学校选用教材和教辅材 料制度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学校选用教材和教辅材料制度 为切实减轻我县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的用,现就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选用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健全教辅材料评议推荐办法。 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上级行政部门、发改委加强对教辅材料使用的指导,根据当地教育实际和教科书使用情况,按照教科书选用的程序,从自治区教辅材料评议公告中,一个学科每个版本选择 1套教辅材料推荐给本县学校供学生选用,教辅材料的评议推荐要做到机会均等、过程透明、程序公正。教育部门、学校不得自行推荐教辅材料。 二、合理确定评议推荐的教辅材料范围。教辅材料评议推荐的种类主要是与本地区使用的小学教科书配套的同步练习册,根据他人享有着作权教科书编写出版的同步练习册应依法取得着作权人的授权。评议推荐教辅材料的学科和年级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经评议公告的教辅材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定价政策。(具体办法另行下发) 。免费提供教辅材料的地方可自行确定使用教辅材料的种类和范围。三、认真做好教辅材料自愿购买和无偿代购服务。学生购买教辅材料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任何教辅材料,不得进入学校宣传、推荐和推销任何教辅材料。若学生自愿购买本地区推荐的教辅材料并申请学校代购,学校可以

统一代购,做好服务,不得从中牟利。其他类教辅材料由学生和家长自行在市场买,学校不提供代购服务。 四、严格规范教辅材料编写行为。教辅材料主要编写者必须具有相关学科教学经验和熟悉相关教材;各级行政部门、负责实施考试命题、监测评价的单位不得组织编写学生有偿使用的同步练习册、寒暑假作业、初中和高中毕业年级考试辅导类教辅材料。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学校组织开发面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辅助资源,免费提供使用。 五、大力加强教辅材料使用监督。将教辅材料推荐结果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教科书编写者编写的同步练习册将作为教育部对教科书使用情况评估的重要内容。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教辅材料质量和非法盗印的监督检查,保证出版质量。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教辅材料价格管理。各级纠风部门要对教辅材料的管理和评议推荐工作实行严格监督。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信访举报等有效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对于违反本制度,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不按规定代购、从代购教辅材料中收取回扣的单位和个人,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其纠正违规行为,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015年10月20日

职业教育教材管理规章制度

XX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材管理制度 教材是教师组织实施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选择使用是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和知名度的重要保证和前提,为杜绝、防止问题教材流入我校,规范教材选用的程序,明确各环节具体要求,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一、教材供应范围和种类 1、教材供应对象为在读的学生及任课教师。 2、教学计划中的各门课程的教学用书和讲义、配套教学参考资料等,均由教务处统一负责组织供应。 3、其他部门或个人不得向学生推销教材。 二、教材选购和预订办法 (一)选购和预订教材的原则 1、所有选用教材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必须从职业教育专门制定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材信息》目录中选取适合本校学生学情的教材,不得选用其它教材。 2、专业及专业基础课教材,一般以各专业出版社出版的、纳入《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材信息》目录的教材为主。 (二)预订程序 1、每年5月与10月分别办理秋季和次年春季教学用书的选订。 2、按照春秋季教学用书征订目录选订教材,各专业填写教材订购申请单后,经教务处审核后汇总,办理预订。 3、为做好教材预订工作,教务处应掌握有关课程的教材库存数,以避免多订、错订。 4、确因计划变更或其他原因,不能通过预订而须即时采购者,应及时提出选购教材报告,及时解决。

5、教材一经选定一般不得变动,特殊情况须经教务处同意审批后执行。 6、由于人为原因而重订、错订造成的教材积压浪费,由责任人负责推销或赔偿经济损失。 7、参编教材认购数量以使用当年为限,不得向学生硬性推销各种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8.教材征订期结束后各系部确需增订教材的,需书面报告说明理由,由教学分管领导审批后报送教务处,并同时附送准确详细的教材征订信息(电子版和纸质版)。 9.为避免教材过时、积压、浪费,各系部要严格按照学生实际人数征订教材,原则上每种教材一次征订一届学生用书量。 三、教材发放办法 (一)系部领取教材的规定 1、以系部为单位,每学期开学前到教材库领取教材,开学第一学期各系部派人统一领取。 2、领取教材时要当场检查,点清书种和册数,发现不符,当场解决。发现有缺页,可在一周内调换。 (二)教本的发放与领取 1、任课教师凭课程表到教材库领取教本和配套教学参考书,并在教师领用教材本上做好记录。 2、同版本教本一般只领取一次,如有破损可以旧换新。 3、教研室参编成员每人发给一本(套)。 4、非任课教师不能以任何理由领用教材,需用时可向对应处室借用,不另发给。 5.各系部教材的征订由教务处专人负责。教材的征订及发放应准确无误,并且落实到每个学生和教师。 四、教材审读工作 (一)教务处初审

教材选用与采购管理办法

8-1 学校教材选用与采购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教材采购程序,加强教材采购的监督管理,保证教材采购质量,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材采购原则 1、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的原则。 2、坚持质量、服务、适用统筹兼顾的原则。 3、贯彻规范、简化、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教材采购管理机构及职能 第三条教材采购业务工作由教务科负责,专人承办。 第四条为完善教材采购工作,成立教材采购工作小组,由主管教学副校长任组长,成员由教务、纪检、财务组成,负责教材采购相关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第三章教材采购程序及方式 第五条技校和短训班教材征订采购实行公开招标,对应邀参加招标的书商进行资质审查、阅读审核投标文件、评委询标综合评议、推荐中标候选单位及中标、定标、签发中标通知书等程序最后确认中标书商。 第六条每年春、秋两季进行教材征订。教务科组织各教研组根据新学期教学计划所列教学任务(班级课程安排),参照《征订目录》选定教材,填写教材征订单,包括教材名称、书号、编者、出版社、适用班级、册数、单价、金额等项目,制定采购计划,报领导审批,与有关的教材发行站或出版社联系征订事宜。劳动系统对劳动版教材有要求及上级对教材有规定的,按劳动系统要求及上级规定执行。 第七条少数教材拟向外单位购买或代印时,由教务科提出申请,报校领领导审批后,方可订购并办理汇款。 第八条我校自编教材、讲义,由教务科开出书单到书库取书。

第九条为避免积压和浪费,凡已购买的教材未使用完时,一般不再订购新的教材。确需更换教材应提出论证报告,经校领导审批后,由教务科订购。 第十条如需临时订购教材和必要教学参考书时,应提前一个月提出订购计划,经教务科长审核后,报校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购买。 第十一条凡未经教务科批准购置的一切书籍、资料等均不办理报销手续。 第四章教材款支付方式 第十二条实行定期收费的方式,即每新学期初教材发放完毕后,学生以班为单位,按出版社实际的价格和教材发放数量将书费交学校财务室。教务科负责汇总教材征订数量,财务室负责与发行单位结算。 第十三条凡列入教材供应计划的学生使用的外购教材和校内按定价收 费的铅印、油印讲义,按购入价和成本价格供应给学生,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第五章教材采购人员纪律 第十四条教材采购人员应自觉遵守采购纪律,如有违反或给学校造成损失的,应给予当事人相应的处分。 第十五条教材采购人员应严格遵守采购工作原则,按照有关采购程序进行,主动接受学校及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察。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办法由教务科负责解释。

教材使用与管理办法

XXX小学 教材使用与管理办法 教材使用和管理工作是我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教材的选用、征订、库存管理和使用发放工作,对执行教学计划,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材的选用 1.国家教材:选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国家教材。做到学科齐全,数量充足,保障使用。 2.地方教材:选用天津市统一编制的天津市地方教材。做到学科齐全,数量充足,保障使用。倡导根据地方教材和本区社会、自然、人文实际,适当拓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3.校本教材: (1)选用学校统一编制的校本教材《言语交际》,一至六年级每年级一册,共六册。《言语交际》课程是我校根据课程改革需要开发的校本课程。旨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交际合作素质,培养学生学会言语交际的方法和习惯,使学生达到能介绍清楚,提问明白,答语得体,能采访、接待、慰问,能交流、辩论演讲作主持,能说会道胆子大,谦和诚恳讲礼仪。当学生学完小学阶段言语交际课程,将初步学会做小记者、小主持、

小辩手;成为能说会辩,思维敏捷,谦和诚恳,善于交际的小能人。为形成良好人格和现代人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选用学校统一编制的校本教材《弟子规—文化课堂》,三至六年级通用本。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而《弟子规》作为一部传承了几百年的经典作品,蕴含着深厚的教育之道、孝敬之道、处世之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国学经典。它从“人之根本”出发,从多个方面教育我们如何对自身德行进行塑造,对当代小学生的教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故此,学校对《弟子规》进行了全面深入地研读。在遵循现代教育规律,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力求将《弟子规》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感恩教育有机融合,编写此文化课堂教材。 二、教材的预订 1.教材的预定以《天津市中小学课程计划》为依据,由学校教导处统一计划预定。 2.教材按每个年级师生人数预定。(新招一年级按招生计划预定;循环使用教材根据学生数的三分之一或实际需要需要补充数预定)。 3.教材一经预订,一般不得更改。 4.对转入、转出学生的教材原则上由原学籍学校提供,并实行追踪管理,保证转入、转出学生及时用上教材。

教材选用与管理规定

教材选用与管理规定 为了提高学院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护稳定的教学秩序,加快学院教材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总则 本规定适用于学院全日制本科的教材管理。 1.教务办公室是学院教材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全院教材建设、优秀教材的评选与推荐工作。 (2)负责全院教材的征订、供应、保管,确保教材及时到位和教材经费的结算,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3)检查、落实教材工作中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 2.各系是教材的选用与使用单位,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本系的教材建设、优秀教材的推荐工作。 (2)负责本系的教材选用,并按照提高教学质量的精神,尽量选用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十二五”国家重点教材和教材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 (3)本着谁上课谁定教材的原则,每门课程所订教材,需经任课教师所在学科组教师集体研究确定,再向所在系推荐,学院批准后报教务办公室预订。 3.教务办公室设立教材管理专员,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拟定学院教材建设规划。 (2)负责向各系征询课程教材使用意见,做好学院教材的订购、发放及教材费结算等教材管理相关工作,撰写年度教材使用情况报告。 (3)负责做好学院所开课程多种版本教材的统计报表(含优秀教材使用情况统计表)和教材保管陈列工作。 (4)工作中应热情服务,认真细致。 二、教材选用及征订 (一)教材选用原则 各学科、各专业的课程教材选用,必须与国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结合,与行业执业资格考试标准相衔接,与学科和专业知识的系统传授相结合,坚持编选分离和编选并重的原则。 (二)教材选用标准

学校教材管理制度(1)

学校教材管理制度 教材是教师组织实施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选择使用及编写高质量教材是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和知名度的重要保证和前提,为杜绝、防止低水平教材流入我校,规范教材选用、编写程序,明确各环节具体要求,特制订本制度。 一、教材供应范围和种类 1、教材供应对象为学校在读的学生及任课教师。 2、教学计划中的各门课程的教学用书和讲义、配套教学参考资料、自印教材等,均由教务处负责组织供应。 3、其他部门或个人不得向学生推销教材。 二、教材选购和预订办法 (一)选购和预订教材的原则 1、基础课教材应优先选用获国家级或部委级的“优秀教材”和“推荐教材”;其次选用规划统编教材,一般不能选用其它教材。 2、专业及专业基础课教材,一般以各专业出版社出版的、纳入国家教材统一征订的教材为主,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使用其它教材。 3、上述条件不能满足,可考虑采用非统一征订正式出版的教材。 4、在确实购买不到较适用的教材的情况下,方可考虑自编教材。 5、选用教材要首先考虑原用教材,以保持教材的稳定性,减少库存,遇特殊原因,不使用原来教材改版的,须提出报告说明理由。

(二)预订程序 1、每年6月与12月分别办理秋季和次年春季教学用书的选订。 2、按照春秋季教学用书征订目录选订教材,各部填写教材订购申请单后,经教务处审核后汇总,办理预订。 3、为做好教材预订工作,教务处应掌握有关课程的教材库存数,以避免多订、错订。 4、确因计划变更或其他原因,不能通过预订而须即时采购者,应及时提出选购教材报告,及时解决。 5、教材一经选定一般不得变动,特殊情况须经各部主任同意,报教务处审批后执行。 6、由于人为原因而重订、错订造成的教材积压浪费,由责任人负责推销或赔偿经济损失。 7、参编教材认购数量以使用两年为限,不得向学生硬性摊派推销各种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三、自编教材管理办法 1、凡确实征订不到或必需补充的教材,方可靠自己编印。 2、首先由各教研室打报告,确定编写责任者、审稿责任人、使用年限、编写大纲、完成编写的大约时间等,经各部主任同意、审核后,提请教务处主任批准,方可执行。 3、编写及审稿责任人必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且从事该课程一线教学两年以上。

学校教材管理制度(规定)

学校教材管理制度(规定) 教材是教师组织实施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选择使用及编写高质量教材是提高我院教学质量和知名度的重要保证和前提,为杜绝、防止低水平教材流入我院,规范教材选用、编写程序,明确各环节具体要求,特制订本制度。 一、教材供应范围和种类 1、教材供应对象为学院在读的学生及任课教师。 2、教学计划中的各门课程的教学用书和讲义、配套教学参考资料、自印教材等,均由教务处教材科负责组织供应。 3、其他部门或个人不得向学生推销教材。 二、教材选购和预订办法 (一)选购和预订教材的原则: 1、基础课教材应优先选用获国家级或部委级的“优秀教材”和“推荐教材”;其次选用规划统编教材,一般不能选用其它教材。 2、专业及专业基础课教材,一般以各专业出版社出版的、纳入国家教材统一征订的教材为主,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使用其它教材。 3、上述条件不能满足,可考虑采用非统一征订正式出版的教材。 4、在确实购买不到较适用的教材的情况下,方可考虑自编教材。 5、选用教材要首先考虑原用教材,以保持教材的稳定性,减少库存,遇特殊原因,不使用原来教材改版的,须提出报告说明理由。

(二)预订程序 1、每年6月与12月分别办理秋季和次年春季教学用书的选订。 2、按照春秋季教学用书征订目录选订教材,各系部(院)填写教材订购申请单后,经教务处教材科审核后汇总,办理预订。 3、为做好教材预订工作,教材科应掌握有关课程的教材库存数,以避免多订、错订。 4、确因计划变更或其他原因,不能通过预订而须即时采购者,应及时提出选购教材报告,及时解决。 5、教材一经选定一般不得变动,特殊情况须经系部(院)主任同意,报教务处审批后执行。 6、由于人为原因而重订、错订造成的教材积压浪费,由责任人负责推销或赔偿经济损失。 7、参编教材认购数量以使用两年为限,不得向学生硬性摊派推销各种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三、自编教材管理办法 1、凡确实征订不到或必需补充的教材,方可考自己编印。 2、首先由系部(院)教研室打报告,确定编写责任者、审稿责任人、使用年限、编写大纲、完成编写的大约时间等,经系部(院)主任同意、教材科审核后,提请教务处长批准,

教材选用和评价制度

教材选用和评价制度(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教材选用与评价制度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选用优秀的教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教材选用要求,避免教材选用的随意性,确保高质量、高水平的教材进课堂,特制定本规定。 一、教材选用的范围 教材的选用首先应依据各专业教学计划和具体课程的教学标准或大纲选用教材,应尽可能贴近教学大纲的要求。凡列入各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的教科书、专业技术等校本教材(含讲义)都属此范围,德育课程应统一使用教育部指定的教材。 二、教材选用原则 (一)适合原则 选用的教材应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能充分体现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并与该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相适应,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和实用性。 (二)选优原则 要优先选用优秀教材,尤其要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能满足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对未来建设人才需求的课程教材、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获省、市部级以上奖励的教材,提高优秀教材的选用率。对应使用优秀和重点规划教材而未选用的课程,必须由学科教研组写出书面理由,上报学校审核同意。理由不充分或未履行该手续,必须选用优秀教材(或统编教材)。 (三)更新原则 要结合学科的发展、专业的调整,及时、适度更新教材。一般要求我校开设的专业应尽量使用近3-5年出版的新教材,并达一定的比例。 (四)统一原则 教学大纲要求相同的同门课程,应采用同一种教材,如:德育课程及基础学科的其他相关课程等。 (五)减轻学生负担原则 坚持相同门课程只选用一种教材的原则,如确因教学改革需要而增发辅助教材的,须有所在部门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准后方能实施。任何教师不得私自向学生出售教材和教辅材料。 三、选用教材评价

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和教辅材料管理规定

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和教辅材料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教材和教辅材料管理,向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材料,根据国家关于教材、教辅材料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中的中小学教材是指教科书、图册、教学参考书(含学前教育)、教学挂图等图书;教辅材料是指教学辅导资料、学具、音像制品和电子软件等辅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材料。 第三条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单位、团体、个人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研究、开发教材和教辅材料。 第四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材和教辅材料的管理,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维护学生利益。 第二章教材 第五条编写国家课程教材须按规定报国家立项和审定。编写地方课程教材须向省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立项申请并经核准,核准通过的方可编写。 第六条通过核准编写的地方课程教材须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通过的,报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列入省用书目录,供学校和学生选用。 第七条省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编制《山东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根据我省地方课程建设规划和地方课程审定结果,编制《山东省中小学地方课程目录》,并将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目录》转发各市(以下统称《教学用书目录》),供各地选用。 第八条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中小学教材选用委员会,经过科学民主的程序,从《教学用书目录》公布的教学用书中选出适合本地使用的教材。

各地的教材选用委员会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对参与教材编写、发行的人员,在教材选用中实行回避制度。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对县(市、区)的教材选用工作予以指导和监督,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用考试、评优、晋级、教研等方式,影响教材选用的多样性和公正性。 第九条未经立项核准的教材不得编写;未通过初审的教材不得组织试验;教材试验不得擅自扩大试验范围;不得选用未经审定通过和未列入《教学用书目录》的教材。 第三章教学辅导资料 第十条省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定期向社会公开受理教学辅导资料编写的立项申请。 第十一条省内单位或个人编写教学辅导资料须向省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立项申请,核准通过后方可编写。 教辅资料编写完毕后,须报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通过后,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公布,供学校和学生选用。 第十二条对外省出版、要求进入我省的中小学教辅资料,实行审议制度。未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议通过的不得在我省发行。 第十三条省教育行政部门定期组织专家对在我省流通的教辅资料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向社会和学校择优推荐一批教辅资料。 第十四条根据学生需要,学校可以从通过专家审议的资料中选择1套向学生推荐,但不得强行要求学生购买,每个科目不得超过1种,不得推荐和征订目录以外的任何教辅资料。第十五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服务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学生购买或向学校摊派教学辅导资料。更不得向学校摊派推销省公布的教学辅导资料以外的任何教辅资料, 第四章音像制品和电子软件

教材征订与发放管理制度

东营市技师学院 教材选用征订及发放管理办法 教材是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依据。合理选择教材,是确保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秩序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规范教材选用征订及发放与管理,确保教材选用及征订质量,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和教材供应渠道的正常畅通,使我校的教材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特制定本办法。 一、选用与征订原则 1.教材选用的先进性。优先选用人社部、教育部推荐使用的教材(参见教材征订目录)、近三年内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和省部级获奖教材、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以及公认水平较高的国家规划教材,也可选用各专业有权威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2. 教材选用的适用性。所选用教材应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在同类教材有多个版本可选用时,应在保证教材质量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教材的实际价位和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 3.自编校本教材或教师参编教材的选用要经过规范的审批手续。教材的选用必须经院(系)两级严格把关,按规定程序办理审批,经学院领导研究同意后,纳入学校自编教材征订计划,最后由学院统一按需征订。 4.统一征订。凡我院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课程所用教材,均须由教务处统一办理订购和发放手续。未经学校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向学生推销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未经学校审批手续的任何书籍,均不得作为教材。 二、教材选用及征订 (一)外订教材

1.公布教材用书目录。每年6月上旬和12月上旬,教务处公布教材选用与征订信息,附《教材征订单》。 2.任课教师提出教材选用意见。每一名任课教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及时提出教材选用意见,教材的内容及编排需符合学院教学改革的要求。 3.教研组集体论讨确定选用教材版本。教研组长负责召集任课教师会议,根据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集体讨论确定选用教材版本。暂未落实任课教师的课程,由系或教研组提出教材选用意见。 4.填写《教材征订单》。教研组长填写《教材征订单》(一式两份),教材的名称、作者、出版社、书号等须逐项填写,签字后送交系(部)教材管理人员收集汇总。 5.系(部)教学主任审批。各教学系教学主任对本系下学期开课的教材选用及订购数量等情况认真审查(必要时可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并签署意见后,按规定日期报送教务处,逾期不予办理。 6.办理征订手续。教务处对各系报送的教材选用情况进行审批,经教务处处长审批同意签字后,由教材负责人统一办理征订手续。 (二)校本教材的编印与使用 1.校本教材应在讲义编写的基础上形成,校本教材 三、教材发放 1. 拟定教材发放通知。教务处教材管理人员根据各系教材征订情况,提前制定《学生教材领取一览表》,拟定教材发放通知,明确教材发放的具体时间、地点及相关要求。 2.教材领取。各系(部)教学干事接收到通知后,需组织人员以系为单位,自带《教材征订单》在教务处指定的时间、地点领书。 3.教材退换。教材签领后如发现有印刷质量问题的,两天内送交教务处退换;休学、退学或转学的学生,已领取的教材概不退换;转专业的学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管理规定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管理规定(草案) 为进一步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体系, 及时更 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特制定如下管理规定。 第一章 管理机构 第一条 教务处负责研究、规划和指导全校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工作。 第二条 教务处作为学校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的日常管理机构, 负责受理校企 合作开发教材的立项申请、结项申请、印制、出版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 开发范围 第三条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申报应为我校开设的能够体现工学结合要求的 课程的教材,包括新编教材和修订教材。 第四条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要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 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 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应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 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开发要求 第五条 鼓励教师在现有实训指导书的基础上, 着力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任 务(案例) ,将新方法、新内容、新规范、新标准等编入教材,尽量减少验证性 实验,开发出有特色的校企合作实训教材。 第六条 推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开展课程和教学体系改革,邀请行业、 企 业人士一起探讨,广泛听取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意见,以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为教材编写的内容。 第七条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要根据国家职业标准, 结合目前新的形势, 采用 一体化教学和校企合作的模式办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 围绕经 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 并参照大中小型企业技术工人实际操作, 从 2 生产实际出发, 以专业技能为主线, 有针对性地介绍本工种职业道德与安全生产 以及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教材选用和评价制度图文稿

教材选用和评价制度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教材选用与评价制度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选用优秀的教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教材选用要求,避免教材选用的随意性,确保高质量、高水平的教材进课堂,特制定本规定。 一、教材选用的范围 教材的选用首先应依据各专业教学计划和具体课程的教学标准或大纲选用教材,应尽可能贴近教学大纲的要求。凡列入各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的教科书、专业技术等校本教材(含讲义)都属此范围,德育课程应统一使用教育部指定的教材。 二、教材选用原则 (一)适合原则 选用的教材应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能充分体现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并与该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相适应,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和实用性。 (二)选优原则 要优先选用优秀教材,尤其要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能满足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对未来建设人才需求的课程教材、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获省、市部级以上奖励的教材,提高优秀教材的选用率。对应使用优秀和重点规划教材而未选用的课程,必须由学科教研组写出书面理由,上报学校审核同意。理由不充分或未履行该手续,必须选用优秀教材(或统编教材)。

(三)更新原则 要结合学科的发展、专业的调整,及时、适度更新教材。一般要求我校开设的专业应尽量使用近3-5年出版的新教材,并达一定的比例。(四)统一原则 教学大纲要求相同的同门课程,应采用同一种教材,如:德育课程及基础学科的其他相关课程等。 (五)减轻学生负担原则 坚持相同门课程只选用一种教材的原则,如确因教学改革需要而增发辅助教材的,须有所在部门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准后方能实施。任何教师不得私自向学生出售教材和教辅材料。 三、选用教材评价 (一)建立教材选用评价论证制度 每学期各学科应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对同一课程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广泛调查、评价和论证,提出课程教材的初选书目和备选书目,同时做好书面选用记载(包括备选教材种类、选用与否的评价说明等)。 (二)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根据学科的研究进展,进一步研讨现用教材的内容体系,分析教材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以便对今后的教与学起到指导作用。(三)对使用教材进行质量评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