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各种区别

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各种区别

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各种区别
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各种区别

过去的不少人认为四川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主要在语音方面,词汇和语法的差别不大。我们对四川方言词汇进行了调查,并对方言和普通话进行了对比,发现群众的口语和生活用语中使用和普通话不同的方言词汇比重较大,许多方言词汇外地人完全听不懂.例如:

四川话普通话四川话普通话

锅盔面饼相因便宜

啥子什么霸铺

哪个谁杂个;朗个怎么

撇脱干脆;简单咖咖(音)角落、缝隙

四川话和普通话在语法方面也有一些不同。例如:

四川话你做得来做不来他得不得走了搞不赢看倒起

普通话你会不会做他会不会走了来不及看着

四川话和普通话在常用名词方面的差异

一、差异较大的常用名词举例

四川话普通话四川话普通话

二天以后、将来哈哈儿一会儿

二回下回隔哈儿过一会儿

上半天上午早先、在前以前

手杆手臂、胳膊倒拐子胳膊肘儿

肋巴骨肋骨醪糟儿江米酒

叫鸡子蟋蟀老人公公公

家家外婆宝器傻瓜、活宝

牛牛儿陀螺梭梭板滑梯

二、词根相同词缀不同的名词

1.下面这些常用名词四川话常代词缀“子”,普通话却不带。

如:树、葱、蒜、羊、蚕、虾、蝉、鞋、今年、明年、哪年等

2.下面这些词,四川话常带“子”词缀,普通话却带“儿”词缀。

如:“枣子、桃子、皮子、肝子、纸盒子、烟盒子、白心子(红苕)”普通话则说“枣儿、桃儿、皮儿、肝儿、纸盒儿、烟盒儿、白心儿”

3.四川话里有些名词带词缀“巴”,普通话却不带“巴”词缀。如:

四川话泥巴盐巴牙巴

普通话泥盐牙

三、四川话里名词后面加“些”表示人或事物的多数。普通话里在表人的名词后

加“们”表示人的多数;表事物的名词后不加任何成分,也可表事物的多数。例如:

四川话学生些东西些桌子些

普通话学生们东西桌子

五、四川话里名词后面表示方位和时间、空间范围的“头、吼头”,普通话里说“里”或“里面、里头、里边”。例如:

四川话屋头学校头城头瓶瓶吼头

普通话家里学校里城里瓶子里头

四川话和普通话在常用动词方面的差异

一、四川话中的一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当于普通话的一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但是有些动词的用字或字音不同。如:

四川话普通话

摆莫摆给别个听。说别说给别人听。

车车身就走车一转转转身就走转一圈儿

扯筋她爱跟别个扯筋。闹矛盾她最爱跟别人闹矛盾

戳脱她把工作戳脱了。丢掉她把工作给丢掉了。

打条找别个给你打条。出主意找别人出主意。

打平伙我们三个来打平伙。大家凑钱吃饭或买东西

打下手你炒菜,我打下手。当助手你炒菜,我当助手。

抵拢抵拢河边再倒拐。到了到了河边再转弯

点水是哪个点的水? 告密是睡告的密?

打抖(tou3)他吓得打抖。发抖他吓得发抖。

打燃火他跟别个打燃火了。当面指责,发火,闹冲突

倒拐过了那个口子再倒拐。转弯过了路口再转弯。

发毛他脾气不好,爱发毛。发火他脾气不好,爱发火。翻话不要去翻话。把甲说的话告诉乙,搬弄是非方你把我方起了。是难堪你使我难堪。

搞惯了他一个人搞惯了。习惯了他一个人习惯了。

搞忘了我硬是搞忘了。忘记了我真是忘记了。

喊黄哪个都不准喊黄。叫苦;抱怨谁都不准叫苦。

假巴意思他假巴意思要帮我。假装;假惺惺他假装要帮我。捡相因我捡了个相因。捡便宜我捡了个便宜。

品起他们三个品起走。并排,并列他们三个并列走。梭边边你不要梭边边。躲到一旁你不要躲到一边儿。耍死皮你不要耍死皮。耍无赖你不要耍无赖。

烫不要去烫别个。欺骗别去欺骗别人。

体他长得好体他妈哦。(相貌)像、似他长得像他妈。

笑人他说得好笑人哦!(令人)可笑他说得真可笑!

不兴开会不兴请假。不许、不准开会不许请假。

胀慌了胀慌了才去解手。憋急了憋急了才去上厕所。

二、四川话中的一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是多义词,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几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如:

四川话普通话

巴把广告巴到墙壁上。贴把广告贴到墙壁上。

文章写得不巴题。切文章写得不切题。

我不得去巴领导。巴结我不会去巴结领导。

巴倒巴倒栏杆。扶着扶着栏杆。

一直巴倒河边走哈!沿着一直沿着河边走啊!

我巴倒你去耍一盘。跟着沾光我跟着你去玩一回。

飙血飙出来了。喷血喷出来了。

兔儿飙不在了。跑兔儿跑不见了。

几枪都打飙了。脱靶几枪都打拖把了。

考题都按飙了。没猜中考题都没猜中。

扯扯结婚证领领结婚证

我们先扯一下明天咋个办。商量我们先商量明天怎么办。

他们扯得好凶哦。争论;吵他们吵得很厉害。

默我默了三遍。默记我默记了三遍。

你在默啥子?思考;想你在想什么?

你默一下要好多钱?估量你估量一下要多少钱?

恼火你在恼火啥子?苦恼你在苦恼什么?

这件事有点恼火。伤脑筋这件事有点儿伤脑筋。

理麻你去理麻这件事。询问,调查你去调查这件事。

把帐理麻清楚。清理,清查把帐清理清楚。

我要好生理麻他。惩治,责骂我要好好儿惩治他。笼他笼了件衣服就走了穿他穿了件衣服就走了。

外头笼件衣服。套外面套件衣服。

说些话把自己笼起。套说些话把自己套住了。

铺盖笼倒脑壳。盖被子盖着头。

谙倒我谙倒他要来。估计我估计他要来。

路上要谙倒点儿。留神,小心路上要小心点儿。烧他们伙倒来烧你。欺骗他们打伙儿来欺骗你。

你们不要去烧老实人。捉弄你们不要捉弄老实人。

我晓得你们在烧我。挖苦我知道你们在挖苦我。神听摆龙门阵都听神了。入神听讲故事都听神了。

他一个人在那儿神起。发愣她一个人在那儿发愣。抖(tou3)她吓得打抖。哆嗦她吓得打哆嗦。

把自行车抖散了。拆把自行车拆散了。

他遭抖了好几回了。揍,打他被揍了几回了。

车子好抖哦。颠簸车子颠簸得很厉害。

四川话和普通话在形容词方面的差异

一、用字、读音都不同的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短语。例如:

四川话普通话

巴适今天的天气好巴适。舒服今天的天气好舒服。

新房布置得好巴适。漂亮新房布置得好漂亮。

她经幽病人很巴适。细致她照顾病人很细致。

话要说巴适点儿。好听、妥帖话要说好听点儿。巴巴适适穿得巴巴适适的。整整齐齐穿得整整齐齐的。

活路做得巴巴适适的。很好活儿干得很好。

宝你好宝哦!傻你真傻呀!

笔端笔端的一条路笔直笔直的一条路。

抻抖(tou3)把衣裳扯抻抖。平整把衣服扯平

我今天耍抻抖了。舒服我今天玩舒服了。

你把话说抻抖。清楚你把话说清楚。

这个人长得很抻抖。好看这个人长得很好看。

瓜我硬是瓜得很。傻我真是傻得很。

刮毒你太刮毒了。狠毒你太狠毒了。

寡孽他太寡孽了。无情无义,绝情寡义

抠这个人好抠哦!吝啬这个人好吝啬。

麻咋(za3)字写得太麻咋了。乱字写得太乱了。

他做事有点麻咋。马虎他做事有点儿马虎。

他们两个有点儿麻咋。关系不正常。

磨皮擦痒闲得无聊的样子,百无聊赖。

木(去声)他太木了。反映慢他反映太慢了。

桌子摸起是木的。不光滑桌子摸起不光滑。

眼睛看东西有点木。模糊眼睛看东西有点儿模糊。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 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 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 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分述如下: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 1. [ni:]。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2. [gn]。气从舌、颚最后部(近喉部)发出,摩擦力也较大,有如"g"的软浊音。四川方言语音中的我(及如哦、俄、饿、鹅、娥等)、恶(及如垩)、额、厄、鄂(及如颚、萼、鳄、腭等)、讹、遏、……等。宜宾口音中除个别字使用这个声母(如我、恶、厄等)外,大多数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如哦、俄、饿、鹅、娥,讹,等);而重庆口音中,连"我、恶、厄"等,都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只不过音节中口形变化的过程没有普通话清楚。记得,四川方言语音多出的上述声母,在50年前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中,分别排列在g、k与h,和j、q与x之间,与其他由4个一排的声母,组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即: b p m f d t n l g k [gn] h j q [ni:] x zh ch sh r z c s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语音多出的声母就是人们熟知的翘舌音:zh、ch、sh。因此,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居民,在学说普通话时,都要下相当大的功夫,才能从自己的全部z、c、s中,准确剥离出zh、ch、sh来。 " 大多数"以外的少数地区,即由自贡市市区及富顺县,内江的隆昌县及宜宾县北部(靠近自贡市区部分)、泸县靠近富顺县的边界地区组成的连片翘舌音地区;

四川话普通话对照精编版

四川方言土话含义对照 R你先人板板——语气词,脏话,骂人的话 矮屎塔爬——形容人的身高矮 安灯儿意/安逸得板——形容很爽、很舒服、很合口味 傲斗犟——形容人的脾气很拧,非常坚持自己的立场原则 巴倒——粘住了 板眼儿——搞笑、喜剧、花样多 帮翘八硬——很硬 帮重——很重 包谷——玉米 背时——倒霉,活该 鼻达龙——流着并不时地吸着鼻涕的人 不摆喽——太厉害了,太好了, 不得——不会,不可能 不得了——了不得了,很厉害了,受不了了 不要扭——不要动 擦擦儿——橡皮 才将——刚才 产你两耳屎——抡你两耳光 铲附子——讨厌的人 常过起/杖过起——怎么样、怎么回事,宜宾特色 车车儿——卷笔刀 扯谎/扯谎料白/扯把子——撒谎 扯筋/打理扯——意见分歧等产生口舌之争 扯蒲憨——指人睡着的时候打鼾 撤饭——吃饭 称展、称透——面容娇好、清秀、端正、漂亮 吃饱害喽——此处的害,表程度上的大,宜宾特色 吃害喽、吃的麻花绞绞害——多指有麻烦了、遇到问题了,宜宾特色吃茫茫——吃饭 吃跑堂——吃霸王餐 烂屁娃儿——讨厌的令人反感的人 出血——遇上事情、问题、矛盾后用钱、物去解决问题 令儿——蝉、知了 吹牛扯把子——海阔天空地吹牛、谈天、聊天 棰子兮兮——骂人的话,做事不厚道、不让人满意、缺德, 打不湿——不会不弄湿,或者说不易和水结合 打停伤——守灵 逮倒——拿住、捏住、捉住 倒拐——拐弯 等于零——白搭、白做、白费 低灯儿——形容量少

抵拢坎坎——到头、到底、到时候 颠转身来——反过来说、180度转向 电杠——日光灯管 定子/坨子——拳头 东儿当儿/哈P戳戳——东拉西扯、颠三倒四、傻傻的样子 短倒——截住 对头、斗头——正确、对、支持、赞成 屙——拉(屎),撒(尿) 二回——下次 二天——以后 发气——发脾气 烦求得很——很烦,令人反感 烦躁躁肋/烦躁——烦闷、郁闷,脏、不干净 嘎儿马洒——乱七八糟 改围剿——比较社会比较市侩的黑话,解决问题、火并 赶车——形容乘坐班车或公交车或坐机动车 高头——上面 搞惯求喽/搞怪求喽/搞惯喽德性——养成了习惯、养了坏毛病坏脾气搞刨咯——形容遇上了好的或不好的事或现象手忙脚乱的样子 告花子——乞丐 跟到——立刻,马上 鼓斗——强迫,强行 怪得P暴——丑得要命,一般指长相 怪眉日眼——比较多形容人长相或者物品的外观 怪迷色样/怪批石山儿——奇形怪状的 怪批石山儿——形容很奇怪或是外观丑陋 怪头怪脑——莫名其妙的,奇形怪状的 咣眉咣眼的——被骂了很委屈却不能说的样子 归溢——结束、完毕 龟儿子——乌龟的儿子,骂人的话,算是川骂 鬼扯、摆悬龙门阵——胡说八道 鬼东瓜儿——小滑头、小聪明 鬼画淘胡——形容在纸上乱写乱画,或指字写得不好、画画得不好鬼火胀/鬼火冲/鬼火冒——形容心里烦、无名火起 鬼五六七肋——不知道干嘛、乱七八糟的 海椒——辣椒 憨包/哈八儿——傻B、憨厚、愚笨、智障,也有女孩子嗔怪之意 焊过去/定过去——把东西物品用力地扔过去 好懂喔/好汰哦——好大啊 好黑人哦——好吓人啊 好练哦——形容液体混合物很浓 喝麻喽——喝醉了 喝人——骗人 红喊/混顺——总是,令人生厌的

学习四川话的经典见解

学习四川话的经典见解 学习四川话的经典见解其一,四川话变化多端,诡异难辨,在主体意思想同的情况下,一个地方就有个一个地方的口音。比如说“吃”,同是达州人,渠县人老老实实,一般说“吃”;开江人说“七”,开江说“七个包子七碗面”,如果你是老板,请千万不要端七个包子七碗面,否则,你会亏血本的;达县人说“切”,切饭了,切饭了,声音悠长婉传。 [其实我个人觉得只要是四川人都可以互相听懂甚至模仿,不想上海这边吴语一点距离就听不懂了] 其二,四川话的霸主地位。它总是爱理不理的样子,一副江湖老大的派头。全国人民都在学说普通话,但是,四川人基本上我行我素。最好的反问就是:邓小平老人家就说四川话,可全国人们都听懂了,我们还说啥子普通话呢?随便到四川的什么地方,只要打开当地的新闻,就会发现四川的县长们市长们很庄严、很认真、很清晰的说着川话: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说起好耍的,是要流毛毛汗的,我们要发现莽牯牛儿精神,要给老子雄起,创作条件也要估倒干,我的仙人板板哟,这是一项大工程,不能开哈玩笑。 其三,用四川话骂人,绝对有气势。我们做过实验,找ab两个人对骂,a用普通话,b用四川话,选择不同的母题进行对骂,结果b五战皆胜。四川话本身具有世俗精神,骂人时根本用不着

第二次转换,张口就来,那是相当的精彩。 [其实四川话里面那么多把子,很多都是表示关系好、熟识,比如我就对很熟的人老说脏话。嗯嗯不好哈,女娃子家家的。] 其四,四川话有一种与身俱来的幽默感,这种幽默充满了市井智慧。一个男人对于一个女人一见钟情,男的就会说:“小妹儿,你长得细乖细乖的,我跟了你半天佬。我们找个地方摆一哈哈儿龙门阵嘛,要不要得嘛!”据我所知,四川男人对自己的女人几乎从不说“我爱你”,他们说不出口,觉得肉麻,有点虚,他们一般是说:婆娘,我喜欢你喜欢惨了。 [这个绝对同意,我从来就讨厌这三个字,假得很!] 四川话的特点作为官话的一个分支,西南官话的内部一致性是很高的。作为西南官话的一部分,四川话内部的一致性也是很大的。同普通话相比较,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也都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怀。尽管如此,作为地方方言,尤其是鉴于明末清初四川人口来源的复杂,至今仍有三十多个客方言岛、四十多个湘方言岛的情况下,四川话内 部,四川话与普通话,都表现出相当的差异性。 语音方面,以成都话为例,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①声母无卷舌音zh、ch、sh、r不卷舌;增加了舌面鼻浊音n、舌根鼻浊音;鼻音n和边音 l是一个鼻化的边音,听起来像二者的自由变读。②韵母中无后鼻音韵母eng、ing、ueng,无单音韵母e、-i,无合口呼韵母uo,增加了齐齿呼复韵 母iai、合呼复韵母ue、撮口呼复韵母ǖo。③声调调值无高

四川话普通话对照[整理]

四川话普通话对照[整理] | 学习参阅 collection of questions and answers 四川方言土话意义对照 R你祖先板板——口气词,脏话,谩骂的话 矮屎塔爬——描述人的身高矮 安灯儿意/闲适得板——描述很爽、很舒畅、很合口味 傲斗犟——描述人的脾气很拧,十分坚持自己的情绪准则巴倒——粘住了 板眼儿——搞笑、喜剧、把戏多 帮翘八硬——很硬 帮重——很重 包谷——玉米 背时——倒运,活该 鼻达龙——流着并不时地吸着鼻涕的人 不摆喽——太凶猛了,太好了, 不得——不会,不可能 不得了——了不得了,很凶猛了,受不了了 不要扭——不要动 擦擦儿——橡皮 才将——方才 产你两耳屎——抡你两耳光 铲附子——厌烦的人 常过起/杖过起——怎样样、怎样回事,宜宾特征 车车儿——卷笔刀 说谎/说谎料白/扯把子——说谎 扯筋/打理扯——定见不合等发生唇舌之争

扯蒲憨——指人睡着的时分打鼾 撤饭——吃饭 称展、称透——面庞娇好、娟秀、规矩、美丽 吃饱害喽——此处的害,表程度上的大,宜宾特征 吃害喽、吃的麻花绞绞害——多指有费事了、遇到问题了,宜宾特征 吃苍茫——吃饭 吃茶房——吃霸王餐 烂屁娃儿——厌烦的令人恶感的人 出血——遇上作业、问题、对立后用钱、物去解决问题 令儿——蝉、知了 吹嘘扯把子——放言高论地吹嘘、谈天、谈天 棰子兮兮——谩骂的话,干事不宽厚、不让人满足、缺德, 打不湿——不会不弄湿,或许说不易和水结合 打停伤——守灵 逮倒——拿住、捏住、抓住 倒拐——拐弯 等于零——白搭、白做、白搭 低灯儿——描述量少 抵拢坎坎——到头、究竟、到时分 颠回身来——反过来说、180度转向 电杠——日光灯管 定子/坨子——拳头 东儿当儿/哈P戳戳——东拉西扯、杂乱无章、傻傻的姿态 短倒——截住 仇人、斗头——正确、对、支撑、拥护 屙——拉(屎),撒(尿) 二回——下次 二天——今后

四川方言部分西南官话地区与普通话声调对照表

四川方言部分西南官话地区与普通话声调对照表 方言点清平/ 阴平 浊平/ 阳平 清上/ 阴上 清去/ 阴去 清入/ 阴入 次浊/ 中入 全浊/ 阳入 调 类 调域 中值 北京55 35 214 51 归四声归去声归阳平 4 3.63 成都44 41 53 13 归阳平 4 3.13 富顺55 31 52 13 归去声 4 3.13 万源55 21 42 214 归阳平 4 3 筠连55 31 42 14 归去声 4 3.13 隆昌55 21 52 13 归去声 4 3 芦山55 21 53 12 归阴平 4 3 泸定55 31 53 24 归阴平 4 3.5 名山55 21 42 13 归阴平 4 2.28 内江55 31 42 213 归去声 4 3 汉源55 21 42 12 归阴平 4 2.75 仁寿55 31 42 315 归去声 4 3.25 荣县55 31 42 214 归去声 4 3.13 自贡55 31 53 24 归去声 4 3.5 威远55 31 42 214 归去声 4 3.13 雅安55 21 42 14 归阴平 4 3 石棉55 21 53 24 归阴平 4 3.38 冕宁55 41 35 22 归去声 4 3.38 西昌44523411315 2.8雷波44 31 42 212 55 5 3.1 马边44 21 53 213 33 5 2.9 峨边44 31 53 212 34 5 3 乐山55 21 52 13 44 5 3.2 峨眉44 21 42 13 55 5 3.1 古蔺55 21 42 214 34 5 3.1 古宋55 31 53 13 33 5 3.2 合江55 31 52 13 33 5 3.1

四川语音与普通话的区别

四川话和普通话在语音方面和词汇方面的异同: 语音方面:声母,四川话有20个声母,总数比普通话少。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n]与[l]不分等特点。韵母,四川话有36个韵母,总数比普通话少。声调,四川话通常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声调,4个声调的调值分别为55、21、53、213,还有韵母儿化现象。词汇和语法方面:名词约占四川话方言条目总数的三分之一,特点是其与普通话的词干相同,词缀不同。四川话常在名词后加“子”、“巴”等词尾构成方言。 动词,四川话的普通话差异较大,四川话中动词一般不用重叠式。短暂动作常用动词后面加“一下”来表示,例如“转一下”,不用“转转”。 形容词,四川话里的形容词,有的用特有的方言字来表示,如莽(意:傻、憨、身材粗壮等)。有的借用普通话中的同音字,如汤水。四川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相当丰富,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词缀构成生动形式,表达各种不同的状态、感情色彩。如“瓜(傻)”,如“瓜稀稀”。 代词,四川话的代词主要有哪个(谁)。 量词四川话的物量词,如:匹:一匹瓦。 副词,四川话表示程度的副词较多,如:多:她对你多巴适的。焦:焦苦。 举例说明汉字为什么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汉字和拼音文字不同。拼音文字用字母把音素或音节表示出来。一般地说,只要掌握了字母和拼音规则,听到一个词就可以写下来,看到一个字就可以念出来。而汉字是用表意体系的符号来表示汉语的词或词素的。汉字不和汉语的语音发生直接的联系。用汉字写的材料,汉语的不同方言地区的人可以按自己的方言读出来。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汉语里的一个词或语素,不能直接表示出读音。一般把汉字看成音形义的统一体,带有极强的表意性。比如:“木”极像树木,“月”与月亮外形相似,而“从”像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的后面。以上的例子都是用字的形体来表示语言里的词义的,没有表音成分。即使是形声字(如“问”、“霖”),虽然有了声旁“门”、“林”,但这种表音成分并不能确定字的完全正确的读音,而是要依靠表意成分“口”、“雨”才能确定汉字所表示的意义。况且“门”、“林”表音成分本身也表示一定的意义。所以尽管汉字中有带表音成分的形声字,但就整体和实质而言,汉字还是属于表意文字。

包括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

包括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分述如下: 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 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 1.[ni:]。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2.[gn]。气从舌、颚最后部(近喉部)发出,摩擦力也较大,有如g的软浊音。四川方言语音中的我(及如哦、俄、饿、鹅、娥等)、恶(及如垩)、额、厄、鄂(及如颚、萼、鳄、腭等)、讹、遏、……等。宜宾口音中除个别字使用这个声母(如我、恶、

厄等)外,大多数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如哦、俄、饿、鹅、娥,讹,等);而重庆口音中,连我、恶、厄等,都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只不过音节中口形变化的过程没有普通话清楚。 记得,四川方言语音多出的上述声母,在50年前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中,分别排列在g、k与h,和j、q与x之间,与其他由4个一排的声母,组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即: bpmfdtnl gk[gn]hjq[ni:]x zhchshrzcs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 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语音多出的声母就是人们熟知的翘舌音:zh、ch、sh。因此,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居民,在学说普通话时,都要下相当大的功夫,才能从自己的全部z、c、s中,准确剥离出zh、ch、sh来。 大多数以外的少数地区,即由自贡市市区及富顺县,内江的隆昌县及宜宾县北部(靠近自贡市区部分)、泸县靠近富顺县的边界地区组成的连片翘舌音地区;宜宾市筠连县大部、成都市原温江地区个别县的部分地区等较为孤立的翘舌音飞地。四川这些少数翘舌音地区读和不读翘舌音的字,是否完全与普通话一致,LTY 没有统计和研究。不过,在学说普通话时,想来总会占很大起手。四川这些少数翘舌音地区的由来或形成原因,至少对L TY是个迷。

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各种区别

过去的不少人认为四川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主要在语音方面,词汇和语法的差别不大。我们对四川方言词汇进行了调查,并对方言和普通话进行了对比,发现群众的口语和生活用语中使用和普通话不同的方言词汇比重较大,许多方言词汇外地人完全听不懂.例如: 四川话普通话四川话普通话 锅盔面饼相因便宜 啥子什么霸铺 哪个谁杂个;朗个怎么 撇脱干脆;简单咖咖(音)角落、缝隙 四川话和普通话在语法方面也有一些不同。例如: 四川话你做得来做不来他得不得走了搞不赢看倒起 普通话你会不会做他会不会走了来不及看着 四川话和普通话在常用名词方面的差异 一、差异较大的常用名词举例 四川话普通话四川话普通话 二天以后、将来哈哈儿一会儿 二回下回隔哈儿过一会儿 上半天上午早先、在前以前 手杆手臂、胳膊倒拐子胳膊肘儿

肋巴骨肋骨醪糟儿江米酒 叫鸡子蟋蟀老人公公公 家家外婆宝器傻瓜、活宝 牛牛儿陀螺梭梭板滑梯 二、词根相同词缀不同的名词 1.下面这些常用名词四川话常代词缀“子”,普通话却不带。 如:树、葱、蒜、羊、蚕、虾、蝉、鞋、今年、明年、哪年等 2.下面这些词,四川话常带“子”词缀,普通话却带“儿”词缀。 如:“枣子、桃子、皮子、肝子、纸盒子、烟盒子、白心子(红苕)”普通话则说“枣儿、桃儿、皮儿、肝儿、纸盒儿、烟盒儿、白心儿” 3.四川话里有些名词带词缀“巴”,普通话却不带“巴”词缀。如: 四川话泥巴盐巴牙巴 普通话泥盐牙 三、四川话里名词后面加“些”表示人或事物的多数。普通话里在表人的名词后 加“们”表示人的多数;表事物的名词后不加任何成分,也可表事物的多数。例如: 四川话学生些东西些桌子些

普通话学生们东西桌子 五、四川话里名词后面表示方位和时间、空间范围的“头、吼头”,普通话里说“里”或“里面、里头、里边”。例如: 四川话屋头学校头城头瓶瓶吼头 普通话家里学校里城里瓶子里头 四川话和普通话在常用动词方面的差异 一、四川话中的一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当于普通话的一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但是有些动词的用字或字音不同。如: 四川话普通话 摆莫摆给别个听。说别说给别人听。 车车身就走车一转转转身就走转一圈儿 扯筋她爱跟别个扯筋。闹矛盾她最爱跟别人闹矛盾 戳脱她把工作戳脱了。丢掉她把工作给丢掉了。 打条找别个给你打条。出主意找别人出主意。 打平伙我们三个来打平伙。大家凑钱吃饭或买东西 打下手你炒菜,我打下手。当助手你炒菜,我当助手。 抵拢抵拢河边再倒拐。到了到了河边再转弯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说明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四川话普通话对照

土话含义对照 R你先人板板——语气词,脏话,骂人的话 矮屎塔爬——形容人的身高矮 安灯儿意/安逸得板——形容很爽、很舒服、很合口味 傲斗犟——形容人的脾气很拧,非常坚持自己的立场原则 巴倒——粘住了 板眼儿——搞笑、喜剧、花样多 帮翘八硬——很硬 帮重——很重 包谷——玉米 背时——倒霉,活该 鼻达龙——流着并不时地吸着鼻涕的人 不摆喽——太厉害了,太好了, 不得——不会,不可能 不得了——了不得了,很厉害了,受不了了 不要扭——不要动 擦擦儿——橡皮 才将——刚才 产你两耳屎——抡你两耳光 铲附子——讨厌的人 常过起/杖过起——怎么样、怎么回事,宜宾特色 车车儿——卷笔刀 扯谎/扯谎料白/扯把子——撒谎 扯筋/打理扯——意见分歧等产生口舌之争 扯蒲憨——指人睡着的时候打鼾 撤饭——吃饭 称展、称透——面容娇好、清秀、端正、漂亮 吃饱害喽——此处的害,表程度上的大,宜宾特色 吃害喽、吃的麻花绞绞害——多指有麻烦了、遇到问题了,宜宾特色吃茫茫——吃饭 吃跑堂——吃霸王餐 烂屁娃儿——讨厌的令人反感的人 出血——遇上事情、问题、矛盾后用钱、物去解决问题 令儿——蝉、知了 吹牛扯把子——海阔天空地吹牛、谈天、聊天 棰子兮兮——骂人的话,做事不厚道、不让人满意、缺德, 打不湿——不会不弄湿,或者说不易和水结合 打停伤——守灵 逮倒——拿住、捏住、捉住 倒拐——拐弯 等于零——白搭、白做、白费 低灯儿——形容量少

抵拢坎坎——到头、到底、到时候 颠转身来——反过来说、180度转向 电杠——日光灯管 定子/坨子——拳头 东儿当儿/哈P戳戳——东拉西扯、颠三倒四、傻傻的样子 短倒——截住 对头、斗头——正确、对、支持、赞成 屙——拉(屎),撒(尿) 二回——下次 二天——以后 发气——发脾气 烦求得很——很烦,令人反感 烦躁躁肋/烦躁——烦闷、郁闷,脏、不干净 嘎儿马洒——乱七八糟 改围剿——比较社会比较市侩的黑话,解决问题、火并 赶车——形容乘坐班车或公交车或坐机动车 高头——上面 搞惯求喽/搞怪求喽/搞惯喽德性——养成了习惯、养了坏毛病坏脾气搞刨咯——形容遇上了好的或不好的事或现象手忙脚乱的样子 告花子——乞丐 跟到——立刻,马上 鼓斗——强迫,强行 怪得P暴——丑得要命,一般指长相 怪眉日眼——比较多形容人长相或者物品的外观 怪迷色样/怪批石山儿——奇形怪状的 怪批石山儿——形容很奇怪或是外观丑陋 怪头怪脑——莫名其妙的,奇形怪状的 咣眉咣眼的——被骂了很委屈却不能说的样子 归溢——结束、完毕 龟儿子——乌龟的儿子,骂人的话,算是川骂 鬼扯、摆悬龙门阵——胡说八道 鬼东瓜儿——小滑头、小聪明 鬼画淘胡——形容在纸上乱写乱画,或指字写得不好、画画得不好鬼火胀/鬼火冲/鬼火冒——形容心里烦、无名火起 鬼五六七肋——不知道干嘛、乱七八糟的 海椒——辣椒 憨包/哈八儿——傻B、憨厚、愚笨、智障,也有女孩子嗔怪之意 焊过去/定过去——把东西物品用力地扔过去 好懂喔/好汰哦——好大啊 好黑人哦——好吓人啊 好练哦——形容液体混合物很浓 喝麻喽——喝醉了 喝人——骗人 红喊/混顺——总是,令人生厌的

四川话普通话对照

R你先人板板——语气词,脏话,骂人的话 矮屎塔爬——形容人的身高矮 安灯儿意/安逸得板——形容很爽、很舒服、很合口味 傲斗犟——形容人的脾气很拧,非常坚持自己的立场原则巴倒——粘住了 板眼儿——搞笑、喜剧、花样多 帮翘八硬——很硬 帮重——很重 包谷——玉米 背时——倒霉,活该 鼻达龙——流着并不时地吸着鼻涕的人 不摆喽——太厉害了,太好了, 不得——不会,不可能 不得了——了不得了,很厉害了,受不了了 不要扭——不要动 擦擦儿——橡皮 才将——刚才 产你两耳屎——抡你两耳光 铲附子——讨厌的人 常过起/杖过起——怎么样、怎么回事,宜宾特色 车车儿——卷笔刀 扯谎/扯谎料白/扯把子——撒谎 扯筋/打理扯——意见分歧等产生口舌之争 扯蒲憨——指人睡着的时候打鼾 撤饭——吃饭 称展、称透——面容娇好、清秀、端正、漂亮 吃饱害喽——此处的害,表程度上的大,宜宾特色

吃害喽、吃的麻花绞绞害——多指有麻烦了、遇到问题了,宜宾特色吃茫茫——吃饭 吃跑堂——吃霸王餐 烂屁娃儿——讨厌的令人反感的人 出血——遇上事情、问题、矛盾后用钱、物去解决问题 令儿——蝉、知了 吹牛扯把子——海阔天空地吹牛、谈天、聊天 棰子兮兮——骂人的话,做事不厚道、不让人满意、缺德, 打不湿——不会不弄湿,或者说不易和水结合 打停伤——守灵 逮倒——拿住、捏住、捉住 倒拐——拐弯 等于零——白搭、白做、白费 低灯儿——形容量少 抵拢坎坎——到头、到底、到时候 颠转身来——反过来说、180度转向 电杠——日光灯管 定子/坨子——拳头 东儿当儿/哈P戳戳——东拉西扯、颠三倒四、傻傻的样子 短倒——截住 对头、斗头——正确、对、支持、赞成 屙——拉(屎),撒(尿) 二回——下次 二天——以后 发气——发脾气 烦求得很——很烦,令人反感 烦躁躁肋/烦躁——烦闷、郁闷,脏、不干净

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各种区别

过去的不少人认为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主要在语音方面,词汇和语法的差别不大。我们对方言词汇进行了调查,并对方言和普通话进行了对比,发现群众的口语和生活用语中使用和普通话不同的方言词汇比重较大,许多方言词汇外地人完全听不懂.例如: 话普通话话普通话 锅盔面饼相因便宜 啥子什么霸铺 哪个谁杂个;朗个怎么 撇脱干脆;简单咖咖(音)角落、缝隙 话和普通话在语法方面也有一些不同。例如: 话你做得来做不来他得不得走了搞不赢看倒起 普通话你会不会做他会不会走了来不及看着 话和普通话在常用名词方面的差异 一、差异较大的常用名词举例 话普通话话普通话 二天以后、将来哈哈儿一会儿 二回下回隔哈儿过一会儿 上半天上午早先、在前以前

手杆手臂、胳膊倒拐子胳膊肘儿 肋巴骨肋骨醪糟儿江米酒 叫鸡子蟋蟀老人公公公 家家外婆宝器傻瓜、活宝 牛牛儿陀螺梭梭板滑梯 二、词根相同词缀不同的名词 1.下面这些常用名词话常代词缀“子”,普通话却不带。 如:树、葱、蒜、羊、蚕、虾、蝉、鞋、今年、明年、哪年等 2.下面这些词,话常带“子”词缀,普通话却带“儿”词缀。 如:“枣子、桃子、皮子、肝子、纸盒子、烟盒子、白心子(红苕)”普通话则说“枣儿、桃儿、皮儿、肝儿、纸盒儿、烟盒儿、白心儿” 3.话里有些名词带词缀“巴”,普通话却不带“巴”词缀。如: 话泥巴盐巴牙巴 普通话泥盐牙 三、话里名词后面加“些”表示人或事物的多数。普通话里在表人的名词后 加“们”表示人的多数;表事物的名词后不加任何成分,也可表事物的多数。例如:

话学生些东西些桌子些 普通话学生们东西桌子 五、话里名词后面表示方位和时间、空间围的“头、吼头”,普通话里说“里”或“里面、里头、里边”。例如: 话屋头学校头城头瓶瓶吼头 普通话家里学校里城里瓶子里头 话和普通话在常用动词方面的差异 一、话中的一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当于普通话的一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但是有些动词的用字或字音不同。如: 四川话普通话 摆莫摆给别个听。说别说给别人听。 车车身就走车一转转转身就走转一圈儿 扯筋她爱跟别个扯筋。闹矛盾她最爱跟别人闹矛盾 戳脱她把工作戳脱了。丢掉她把工作给丢掉了。 打条找别个给你打条。出主意找别人出主意。 打平伙我们三个来打平伙。大家凑钱吃饭或买东西 打下手你炒菜,我打下手。当助手你炒菜,我当助手。

常用四川话方言与普通话词汇比较

非常有趣!常用四川话方言与普通话词汇比较! 方言, 词汇, 四川话, 普通话 从攀枝花本地话方言中收集得来,不妥处请指正! 四川话——普通话 檐老鼠——蝙蝠 骚波罗——公羊 骟羊——已阉割的公羊 豺狗、马狗——狼 摆豆儿——蝌蚪 洋茄——番木瓜毛菇——蘑菇 大头叮——大蜻蜓 叮叮猫儿——蜻蜓 回子瓜——佛手瓜 地瓜、红苕——红薯 伞把菇——鸡枞菌 葩葩菜——生菜 灶屋——厨房 钢碳、火炭——木炭 活闪、扯活闪——闪电 坝塘、塘坝——小水库 红心果——番石榴 摘耳根——鱼腥草 貂梁子——松鼠 精嘎嘎——山鹧鸪 啄木倌儿——啄木鸟 虼蚤——跳蚤 癞虼宝——蟾蜍 白火石——说谎的人 吃茶——喝茶 理麻——责骂、追究 涛——骂 谙到——估计、猜测

麦到——以为 经优——照顾 麻——蒙骗 豁——哄骗 跩倒——摔倒、跌倒 姑——蹲 拷棒棒——敲诈 刹郭——结束 亢——盖 鬼灯倌儿——猫头鹰 蛰蛛——蜘蛛 螬虫——蛔虫 咋拉子——爱张扬、喧哗的人 撮锅漏——坏事的人 张识——理睬 懱断、撇断——折断 车——拧 潽出来——溢出来 搞懒样、干啥子、住啥子——做什么 千翻、沸——调皮、淘气 葩活——轻松 日毛、巴实——称心 夹口、绑嘴——苦涩 撇脱、松活——容易 热豁——暖和 拽实——结实 榔长——瘦长 背时、日霉——倒霉 航、扎劲、凶——能干 瓜宝、宝气、日龙、莽——傻气、愚蠢、窝囊憨呗儿——有智障的人 偻溲——邋遢、肮脏 哪塌点——哪儿 弄过——这样 弄凯凯——这样子 嘛哈儿——一会儿

希得好——幸好 硬是——偏偏 落教——服从、守信 相因——便宜 航事——神气 叉巴——说话冒失 撇、不日毛——坏 卡卡——角落 才将、将将——刚才 刁子——特地 梭——溜走 耳屎——耳光 撮一顿——吃一顿 郭儿——自己 二天——以后 癫子——疯子 外天——后天 风雪——头皮屑 叼嘴——挑食 皮坨、坨子——拳头 甲甲——身上的积垢 扯茎——争吵、争论 板命——垂死挣扎、小孩调皮秋儿——听人使唤、替人跑腿的人挑担——襟兄襟弟 喳腔——说话 弯酸——故意找麻烦、吹毛求疵黄棒——不在行的人 打脯鼾——打鼾 嘎嘎——肉 烧毛坡——起山火 二杆子——冲动、冒失的人 乡坝头——乡下 吃抹伙——白吃 夹舌子——口吃 冲壳子——吹牛、摆龙门阵

学说四川话常用语3000句

学说四川话常用语3000句 你要咋子,你要哪门,你要干啥子,你要爪子,(你要干嘛) 搞不抻tou,弄不醒活,(搞不明白) 整不松活,整不归一(没整完)整松活,整归一(整完了) 昨黑了(昨天晚上)今黑了(今天晚上) 二天多(改天)早神(早上)少午(中午)黑了(晚上) 搞锤子,搞铲铲,搞铲花儿(没戏了)哦豁(啊偶)要遭起(要完了)给你kuo到身上,给你一闷棒,给你龟儿一锭子,给你一坨子,老子给你zang起切!弄死你个狗日的(打你)不要批脸,臊皮(不要脸)批垮,日白(少说大话)行事,得行,攒劲,(可以)杀杠,洋盘(了不起), 不成在,莫得啥子,不说辣西,(不存在) 你是女孩子哦,那就说点常用的,男的那些就不用晓得了。 啥子《什么的意思》。四川话用的最多的了,基本每天都要用到,干啥子,为啥子,做啥子,啥子哦...... 还有四川话"切",就是”去“的意思,走哪切,到哪切。 四川话”也“,多用于表示”惊讶“的情况,也经常用到哈。 某人街上捡到10块钱......你可以说:也,该你娃娃安逸,走了狗屎运哎。考试考的好,也,考弄求好,抄别个的哦。 还有太多太多了,一时半会儿说不完,最简单的就是找个四川妹儿,天天和你说,过个十天半月的,基本上也像模像样了哈 你好----好啊,(比较熟悉的人这样说)第一次见面直接说你好 晚安----早点睡早上好----早啊再见----走了哈 吃饭了吗----吃饭没得累不累----中普通话一样 喜欢吃什么----喜欢吃啥子嘛有什么爱好----喜欢干啥子 我们是好朋友----基本上这样说:我们啥关系嘛,有些地方也说我们是穿一条裤儿的 对不起---不好意思哈谢谢---谢了哈 保重身体---跟普通话一样去哪里---到哪儿切

四川方言

四川方言文集 四川方言,或称四川方言,指四川人主流的话语。四川方言一般被看作西南官话的代表,和云南话、贵州话共同构成一致性较高的西南方言。 四川方言是汉语方言中的一种,属于北方语系。四川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和普通话总体上相当接近,在语调上则差异显著。 四川方言的形成:四川话是古蜀语融合巴语以及中原汉语,尤其融入了元末明初和清前期的两次湖广大移民的移民方言逐步形成统一的四川话。 四川话有别于四川地区的语言。四川话主要流行于四川汉族人群中,特别是四川盆地的四川人当中。 四川境内的汉语方言中,除了绝大部分四川人说四川话外,还有大约150万人说“客家话”,主要是广东东部和北部移民的后裔;沱江中上游丘陵地区和边远山区约有90万人带“永州腔”,是湖南永州府和宝庆府的移民后裔。 在四川盆地的周边山区或高原地区,还存在其他多种民族和语言。四川境内,四川话外,主要的语言,盆地的西边,即川西高原,有彝语、藏语、羌语;盆地的南边,有苗语;盆地的西南边,有土家语。 编辑本段词汇构成 ●抓子(ZUA)——走到四川不能不知道抓子是什么意思,比如经常听见问: “你在抓子?”中间的抓子意思是做什么,全句为你在做什么的意思。“抓”是做啥的连读。 “你抓子老(方言,意味了)?”其中的"抓子"意味怎么了,全句的意思就是你怎么了 ●扎起(发音za,3声上声,一般不念zha)——江湖艺人跑场子表演求生活,锣鼓敲响,支持者围拢一圈予以鼓励和帮忙,防止有人使坏,叫做“扎场子”,简称“扎起”。开始表演前,艺人老大抱拳相谢支持者:“多谢各位弟兄为我们扎起”。引申意为“鼓励,支持,帮忙,制止捣乱”。 外地人不要理解为“刀扎”“扎窟窿”“戳”,仅仅是同音字借用而已。 ●雄起——大力展现阳刚之气,拿出自己的最大本领,压倒对方。 ●娃、娃儿、女娃子、男娃儿、弟娃儿、妹娃子——小孩子叫娃儿,女孩叫女娃儿,其余类推。二○年前这个“娃儿”通用于所有年龄阶段,相当于台湾的“男生、女生”,甚至于说老太婆都说“哎呀,人家是女娃儿,你让一下(ha)别个(go四声)嘛。” ●你娃——你小子!

简析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51297984.html, 简析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作者:赖天凤 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09期 ◆摘 ;要:文章从四川方言入手,全面比较分析了四川方言的特点及其对普通话的影响与差异。从而提出了要重视对普通话的学习。 ◆关键词:四川方言;普通话;影响;学习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际的工具,也是促进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工具。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即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通行于一个地区的话。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职业社会成员因为在、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一、解析四川方言 四川方言是指四川人说的土话,是四川人主流的话语,属于西南官话的一支,一般被看作西南官话的代表,和云南话、贵州话构成了一致性较高的西南方言,四川方言发源于上古时期非华夏族的语言的古蜀语和古巴语,之后,四川方言便随巴蜀地区的历史进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先是秦灭巴蜀后,巴蜀地区逐步形成属于汉语族但独具特色的巴蜀语。其后在明清时期,由于大量来自湖广等地的移民进入四川,巴蜀语同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四川方言。 四川方言由于受北方官话的长期影响而产生了文白异读系统,白读音主要出现在高频日常生活用语中,而文读音主要出现在书面语、新词汇中。四川话的文白异读系统也在不断变化中,但主要的趋势是文读越来越占优势,部分字白读已趋于消失,固定为文读读音。 除了有一些特有的方言词汇外,语法跟普通话基本一致,能逐字互译。 被动句中的“被”字一般说为“遭”,但此时带有不情愿、不高兴的感情色彩,所以平时被动句使用较少。如“他遭开除了。”普通话中说“他被开除了。” 还有一些比较有特色不能不提的形容词,白,不能说白,说“迅白”;轻,不说轻,说“捞轻”;重,不说重,说“帮重”;快,不说快,说“飞快”等。倒装现象:“热闹”,要说“闹热”;“公鸡”“母鸡”,要说“鸡公”“鸡婆”。

关于四川方言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四川方言调查报告范文 On the model of Sichuan dialect Investigation Report 编订:JinTai College

关于四川方言调查报告范文 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成立了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发出了推广普通话的指示。然而普通话的推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方言区的人不可能一下子放弃本族语完全接受普通话。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普通话的使用比方言更加方便人们的交流和生活,其优越性愈来愈明显。因此,很多方言区的人逐渐对普通话的某些语音和词汇产生了认可并应用于生活中,一些地方土话也逐渐消失,方言与普通话之间逐渐产生融合。 二、调查目的 了解普通话工作开展以来普通话对四川方言的影响 三、调查时间 20**年**月——**月 四、调查地点

五、调查对象 该地区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 六、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用一系列词组,分别调查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通一个词的读音与说法。 七、调查内容 在普通话影响下发生变化的语音和词汇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 八、调查结果 经调查发现,在三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中老年人话语中的地方土话比较多,受普通话的影响较小;中年人话语中的地方土话较少,受普通话的影响居中;青年人的话语中很少出现地方土话,受普通话的影响较深。其原因是,三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从青年到老年逐渐减弱,并且青年人在学习以及使用普通话的时间和范围上比其他两类人群更加长和广泛。 由于四川方言其本身就属于北方话,而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所以大多数词语在普

四川话普通话对照

四川话普通话对照

四川方言土话含义对照 R你先人板板——语气词,脏话,骂人的话 矮屎塔爬——形容人的身高矮 安灯儿意/安逸得板——形容很爽、很舒服、很合口味 傲斗犟——形容人的脾气很拧,非常坚持自己的立场原则 巴倒——粘住了 板眼儿——搞笑、喜剧、花样多 帮翘八硬——很硬 帮重——很重 包谷——玉米 背时——倒霉,活该 鼻达龙——流着并不时地吸着鼻涕的人 不摆喽——太厉害了,太好了, 不得——不会,不可能 不得了——了不得了,很厉害了,受不了了 不要扭——不要动 擦擦儿——橡皮 才将——刚才 产你两耳屎——抡你两耳光 铲附子——讨厌的人 常过起/杖过起——怎么样、怎么回事,宜宾特色 车车儿——卷笔刀 扯谎/扯谎料白/扯把子——撒谎 扯筋/打理扯——意见分歧等产生口舌之争 扯蒲憨——指人睡着的时候打鼾 撤饭——吃饭 称展、称透——面容娇好、清秀、端正、漂亮 吃饱害喽——此处的害,表程度上的大,宜宾特色 吃害喽、吃的麻花绞绞害——多指有麻烦了、遇到问题了,宜宾特色吃茫茫——吃饭 吃跑堂——吃霸王餐 烂屁娃儿——讨厌的令人反感的人 出血——遇上事情、问题、矛盾后用钱、物去解决问题 令儿——蝉、知了 吹牛扯把子——海阔天空地吹牛、谈天、聊天 棰子兮兮——骂人的话,做事不厚道、不让人满意、缺德, 打不湿——不会不弄湿,或者说不易和水结合 打停伤——守灵 逮倒——拿住、捏住、捉住 倒拐——拐弯 等于零——白搭、白做、白费 低灯儿——形容量少

抵拢坎坎——到头、到底、到时候 颠转身来——反过来说、180度转向 电杠——日光灯管 定子/坨子——拳头 东儿当儿/哈P戳戳——东拉西扯、颠三倒四、傻傻的样子 短倒——截住 对头、斗头——正确、对、支持、赞成 屙——拉(屎),撒(尿) 二回——下次 二天——以后 发气——发脾气 烦求得很——很烦,令人反感 烦躁躁肋/烦躁——烦闷、郁闷,脏、不干净 嘎儿马洒——乱七八糟 改围剿——比较社会比较市侩的黑话,解决问题、火并 赶车——形容乘坐班车或公交车或坐机动车 高头——上面 搞惯求喽/搞怪求喽/搞惯喽德性——养成了习惯、养了坏毛病坏脾气搞刨咯——形容遇上了好的或不好的事或现象手忙脚乱的样子 告花子——乞丐 跟到——立刻,马上 鼓斗——强迫,强行 怪得P暴——丑得要命,一般指长相 怪眉日眼——比较多形容人长相或者物品的外观 怪迷色样/怪批石山儿——奇形怪状的 怪批石山儿——形容很奇怪或是外观丑陋 怪头怪脑——莫名其妙的,奇形怪状的 咣眉咣眼的——被骂了很委屈却不能说的样子 归溢——结束、完毕 龟儿子——乌龟的儿子,骂人的话,算是川骂 鬼扯、摆悬龙门阵——胡说八道 鬼东瓜儿——小滑头、小聪明 鬼画淘胡——形容在纸上乱写乱画,或指字写得不好、画画得不好鬼火胀/鬼火冲/鬼火冒——形容心里烦、无名火起 鬼五六七肋——不知道干嘛、乱七八糟的 海椒——辣椒 憨包/哈八儿——傻B、憨厚、愚笨、智障,也有女孩子嗔怪之意 焊过去/定过去——把东西物品用力地扔过去 好懂喔/好汰哦——好大啊 好黑人哦——好吓人啊 好练哦——形容液体混合物很浓 喝麻喽——喝醉了 喝人——骗人 红喊/混顺——总是,令人生厌的

(完整版)论成都话与普通话语音的区别毕业设计

论成都话与普通话语音的区别 摘要:成都话因为同属于北方语系,所以大体的发音和普通话都有雷同的地方,只是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读音和音节的组合上有些区别.在声母的发音上成都话省略了普通话中的zh、ch、sh,在韵母的发音上成都话又省略了普通话中的后鼻韵,而在音调的读法上由于成都话不同于普通话古入声的归入,所以整体的就有了一些改变. 关键词:语言Language 语法Phrasing 声母Consonant 韵母The mother of 韵音节Syllable 声调The voice adjusts 引言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也是促进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工具。汉语是我国的重要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充分的语言之一,并且是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我们的汉民族共同语在经历了从雅言、通语、天下通语到官话、国语、

普通话的漫长历程后,现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中国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就制定有普通话方案规定,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由此可见,作为共同语的普通话也以方言底色为基础,以方言的生命力和语音魅力为发展起源,进而又弥补了各种方言之间无法交流的不足,所以我们的共同语和方言之间就是互相参照的对立面,某种程度上有着相辅相承的联系。 方言是中国多元本土传统文化的载体,一腔一调之间表达着民间最朴素而丰富的思想和文明。方言就是舌头上的文化遗迹。《楚辞》中有多少方言音韵之美,品种繁多的地方戏曲和说唱艺术中又有多少方言延伸出来的丰富多姿。然而饱含浓厚乡土情节的方言,处在追求归整化、规模化的城市进程中,它的地方色彩反而成为陈旧、保守的体现。但方言最终是民众平日使用最频繁的语言,也是在民众心中最贴近生活的语言。 一.普通话和四川方言概况 普通话,是汉语标准语的通称。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是汉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各民族语言的标准音,一般都以某一地方方言的语音系统作为标准。北京自辽、金、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