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种细菌计数方法的比较

三种细菌计数方法的比较

三种细菌计数方法的比较
三种细菌计数方法的比较

三种细菌计数方法的比较

娄延会(1)吕明霞(2)

摘要:通过比较选择哪一种计数方法更适于产品中细菌总数的检测,以确定产品符合性。结果表明三种计数结果差异不显著,但三种结果可操作性及适用性不同。

关键词:活菌计数,混合平板法,悬滴法,涂抹法

活菌计数:选用适当的方法测得样品中的有效活菌量。其原理是通过将待检验样品制成均匀的一系列不同稀释度的稀释液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充分分散,程单个细胞存在,再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使其均匀分布于培养皿中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内,经培养后根据在平板上长出的菌落计算出每克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1. 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菌种选用C83882 1565 血清型O2的大肠杆菌

宝来利来生产用枯草芽孢杆菌

1.2试剂:营养肉汤固体及液体培养基高压灭菌

1.3器皿:压力灭菌锅,9cm玻璃平皿,1ml,10ml刻度吸管若干支,玻璃棒,涂抹棒

2.方法步骤:大体包括含菌样品稀释液的制备,接种,适温培养,计数,确定样品含菌量计算

2.1菌悬液的制备:取C83882 1565 血清型O2的大肠杆菌一环接种于100ml灭菌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中,37℃,150转/分钟培养20小时,制备成菌悬母液,用灭菌刻度吸管取1ml母液到盛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振荡摇匀,即得10-1稀释液,再用1ml无菌吸管吸取10-1稀释液1ml到装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摇匀(或吹吸三次使之混匀),即得10-2稀释液,逐次类推,每次更换吸管连续稀释,则制成10-3、10-4、10-5、10-6、10-7、10-8等一系列样品稀释液供接种用。

芽孢菌菌悬液取自宝来利来液体深层发酵罐

2.2接种培养

2.2.1混合平板计数法

确定采用稀释度(大肠杆菌选10-5、10-6、10-7芽孢杆菌选10-6、10-7、10-8)后,取无菌培养皿,分别注明样品名称、稀释度、操作日期等,每个稀释度设三

个重复,然后,安无菌操作要求,分别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ml各稀释度下的稀释液放入标记为各稀释度的培养皿中,然后按无菌操作法在各皿中分别倾注已熔化并冷至45℃~50℃左右的具有选择性的培养基约15ml,轻轻转动平皿使稀释液与培养基充分混合均匀,待凝固后,将培养皿倒置,适温培养,至长出菌落后即可计数。

2.2.2 涂抹平板计数法:

先在每一灭菌平皿中倾注15ml左右的固体培养基,制成平板,做好标记,每个稀释度三个平行,然后用无菌吸管吸取0.2ml样品稀释液对号接种在不同稀释度的培养皿中的琼脂平板上,然后分别用无菌玻璃涂抹棒将稀释液涂布均匀,平放桌上约20~30分钟,使稀释液渗透于培养基中,然后将培养皿倒置,37℃培养,至长出菌落,即可计数。

2.2.3悬滴法

平板倾注同涂抹法,之后将制备好的琼脂平板在37℃培养箱中预培养48小时使平板表面变得比较干燥,将制备好的平皿划为四个区,用无菌吸管吸取0.1ml

样品稀释液对号滴种在相应稀释度的培养皿中的琼脂平板上,平稳放置10~20分钟待液滴完全渗入培养基中,将平板倒置培养于37℃培养箱中培养至菌落长出可数。

3结果

方法与菌种稀释度混合平板计数法涂抹法悬滴法

大肠杆菌芽孢菌大肠杆菌芽孢菌大肠杆菌芽孢菌

10-5 ?300 ?300 ?300 \ \ \

10-6 233、211、211 ?300 42、45、45 \ 25、23、24 43、43、39

10-7 22、21、21 ?300 4、3、5 80、81、83 \ \

10-8 \ 43、40、41 \ \ \ \

结果亿/ml 2.18 4.1 2.3 4.1 2.4 4.2

4、讨论

通过此次对比试验,三种方法计数结果差异不显著,但就其可操作性而言,还是推荐大家使用混合平板计数法。

三种方法稀释步骤是相同的,操作起来各有优缺点。

涂抹法:

1)、有菌液涂不匀的现象,会使最终结果平行性不好,使最终结果偏低;

2)、涂抹棒在使用过程中消毒不好会使不同稀释度之间产生混淆,出现不同稀释度之间长出的菌数雷同,致使结果不准确。

悬滴法:

1)、平板制备比较费时间,若有紧急待测样品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出具结果。

2)、制备好的平板若不符合要求,一般水分过多,会使菌悬液不能很好的渗人培养基中,出现流淌现象,使平皿中的不同稀释度之间污染;同一平皿中若为统一稀释度,会出现长成片的现象。导致数据不准确。

这两种方法需要有一定操作基础的人员才有可能做的较好,比较而言,混合平板计数法能避免以上缺陷,时间也不需很很长,无需进行培养基预培。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测定方法

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测定(固体样品) 药品: 1、平板计数琼脂 2、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LST) 3、煌绿乳糖胆盐肉汤(BGLB) 4、氯化钠 设备材料: 烧杯、三角瓶、广口瓶、培养皿、刻度吸管、倒气管、玻璃 棒、试管、硅胶塞、洗耳球、棉花、布或报纸等。 一、准备工作 (指导书是按一个样品所需物品准备的,实验室可按样品量增加) 1、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准备----用于菌落总数测定 将三角瓶放在电子称上,去皮,按平板计数琼脂使用说明称量,加 200ml蒸馏水搅拌,放电炉上煮沸加热煮沸,充分溶解,盖上硅胶塞,用报纸或布包好,再用橡皮筋扎紧。 2、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用于大肠菌群测定 (a)将烧杯放在电子称上,去皮,按使用说明称量,加100ml蒸馏水搅拌,放电炉上煮沸,充分溶解。 (b)用10ml(毫升)的吸管分装到9支(18*180规格)试管中,每支试管加10ml的月桂基溶液LST (合计90毫升)。 (c)9支试管分别放入倒气管(开口向下),排气,盖上硅胶塞。

3、0.85%的生理盐水----用于样品稀释 将广口瓶去皮,称取氯化钠1.91g加225ml蒸馏水,摇匀,用报纸 或布包好,再用橡皮筋扎紧;同样配制第二瓶。 4、准备2个空试管,盖上硅胶塞----用于样品稀释。 5、准备8个培养皿,用布包扎好。 6、准备至少3支5ml和1支10ml带有刻度的吸管,用布包扎好(顶部可用棉球塞住,防止吸液时,液体不慎吸入洗耳球)。 7、准备操作的工具:剪刀1把、镊子1个、勺子等打开产品包装所需工具,用布包扎好。 二、使用灭菌锅灭菌 1、检查灭菌锅底部加热管水位是否正常,水位要高过加热丝。 2、将上面准备好的7步骤物品逐一放入锅内,注意:滴定管吸口向下,有棉球的向上。 3、盖上火菌锅盖子时,将排气管插到排气口内,注意从对角线开始拧紧螺丝,将排气阀打开(安全阀始终关闭),通电后,待排气阀放气3分钟后(锅内冷空气已经排完),关闭排气阀。 4、查看灭菌锅的压力表,当温度升到121°,压力升到0.1MP(兆帕)时,灭菌维持15分钟后(温度和压力不能过高或者过低),断电自然冷却到接近“ 0”度后,慢慢打开排气阀,再对角拧开灭菌锅。 三、无菌操作 进无菌室前的准备:放好工具(酒精灯,记号笔,消毒用75%酒精棉球,洗耳球,电子称),打开紫外线杀菌灯,杀菌30分钟后关闭,再等

微生物计数方法

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 令狐采学 一、实验目的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计数原理和计数方法,掌握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技能。 二、实验原理 测定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有显微直接计数法和平板计数法。 显微计数法适用于各种含单细胞菌体的纯培养悬浮液,如有杂菌或杂质,常不易分辨。菌体较大的酵母菌或霉菌孢子可采用血球计数板,一般细菌则采用彼得罗夫·霍泽(PetrofHausser)细菌计数板。两种计数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细菌计数板较薄,可以使用油镜观察。而血球计数板较厚,不能使用油镜,计数板下部的细菌不易看清。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计数区(图211),计数区的刻度有两种:一种是计数区分为16个大方格(大方格用三线隔开),而每个大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计数区分成25个大方格(大方格之间用双线分开),而每个大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但是不管计数区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计数区都由400个小方格组成。 计数区边长为1mm,则计数区的面积为l mm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mm2。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区的高度为 0.1mm,所以每个计数区的体积为0.1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1/4000mm3。 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先要测定每个小方格中微生物的数量,再换算成每毫升菌液(或每克样品)中微生物细胞的数量。 已知:1mm3体积=10 mm×10 mm×10 mm= 1000mm3

所以:1mm3体积应含有小方格数为 1000mm3/1/4000mm3=4×106个小方格,即系数 K=4×106 。 因此:每ml菌悬液中含有细胞数= 每个小格中细胞平均数(N)×系数(K)×菌液稀释倍数(d) 三、实验器材 1.活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斜面或培养液。 2.器材: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 (22mm×22mm)、吸水纸、计数器、滴管、擦镜纸。四、实验方法 1.视待测菌悬液浓度,加无菌水适当稀释(斜面一般稀释到102),以每小格的菌数可数为度。 2.取洁净的血球计数板一块,在计数区上盖上一块盖玻片。

微生物计数方法

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计数原理和计数方法,掌握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技能。 二、实验原理 测定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有显微直接计数法和平板计数法。 显微计数法适用于各种含单细胞菌体的纯培养悬浮液,如有杂菌或杂质,常不易分辨。菌体较大的酵母菌或霉菌孢子可采用血球计数板,一般细菌则采用彼得罗夫·霍泽(Petrof Hausser)细菌计数板。两种计数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细菌计数板较薄,可以使用油镜观察。而血球计数板较厚,不能使用油镜,计数板下部的细菌不易看清。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计数区(图21-1),计数区的刻度有两种:一种是计数区分为16个大方格(大方格用三线隔开),而每个大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计数区分成25个大方格(大方格之间用双线分开),而每个大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但是不管计数区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计数区都由400个小方格组成。 计数区边长为1mm,则计数区的面积为l mm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mm2。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区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区的体积为0.1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1/4000mm3。 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先要测定每个小方格中微生物的数量,再换算成每毫升菌液(或每克样品)中微生物细胞的数量。 已知:1mm3体积=10 mm×10 mm×10 mm= 1000mm3 所以:1mm3体积应含有小方格数为1000mm3/1/4000mm3=4×106个小方格,即系数K=4×106。 因此:每ml菌悬液中含有细胞数= 每个小格中细胞平均数(N)×系数(K)×菌液稀释倍数(d) 三、实验器材 1.活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斜面或培养液。 2.器材: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22mm×22mm)、吸水纸、计数器、滴管、擦镜纸。 四、实验方法 1.视待测菌悬液浓度,加无菌水适当稀释(斜面一般稀释到10-2),以每小格的菌数可数为度。 2.取洁净的血球计数板一块,在计数区上盖上一块盖玻片。 3.将酵母菌悬液摇匀,用滴管吸取少许,从计数板中间平台两侧的沟槽内沿盖玻片的下边缘摘入一小滴(不宜过多),让菌悬液利用液体的表面张力充满计数区,勿使气泡产生,并用吸水纸吸去沟槽中流出的多余菌悬液。也可以将菌悬液直接滴加在计数区上,不要使计数区两边平台沾上菌悬液,以免加盖盖玻片后,造成计数区深度的升高。然后加盖盖玻片(勿使产生气泡)。4.静置片刻,将血球计数板置载物台上夹稳,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区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并计数。由于生活细胞的折光率和水的折光率相近,观察时应减弱光照的强度。 5.计数时若计数区是由16个大方格组成,按对角线方位,数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4个大方格(即100小格)的菌数。如果是25个大方格组成的计数区,除数上述四个大方格外,还需数中央l个大方格的菌数(即80个小格)。如菌体位于大方格的双线上,计数时则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以减少误差。

实验六 细菌计数法

实验六细菌计数法 菌落总数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即在需氧情况下,37℃培养48h,能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需求,故难以繁殖生长。因此菌落总数并不表示实际中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目录 菌落总数介绍 检验方法 说明(一)样品的处理和稀释: (二)倾注培养 (三)计数和报告 菌落总数介绍 菌落是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当样品被稀释到一定程度,与培养基混合,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能够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都可以在平板上形成一个可见的菌落。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 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的测定,一般将被检样品制成几个不同的10倍递增稀释液,然后从每个稀释液中分别取出1mL置于灭菌平皿中与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一般为48小时),记录每个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数量,依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样品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基本操作一般包括:样品的稀释--倾注平皿--培养48小时--计数报告。国内外菌落总数测定方法基本一致,从检样处理、稀释、倾注平皿到计数报告无何明显不同,只是在某些具体要求方面稍有差别,如有的国家在样品稀释和倾注培养进,对吸管内液体的流速,稀释液的振荡幅度、时间和次数以及放置时间等均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检验方法参见:GB4789.2-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SN0168-92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出口食品菌落计数》 说明 (一)样品的处理和稀释: 1.操作方法: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或25ml),放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要或研磨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灭菌均质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稀释液。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项操作顺序,制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2.无菌操作:操作中

16S_rDNA鉴定细菌的方法

16S rDNA鉴定细菌的方法 细菌16S rDNA鉴定主要分为7个部分: 1.提取细菌基因组DNA, 2.设计/选择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检测纯度与大小。 3.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 4.胶回收目的片段 5.目的片段测序。 6.BLAST比对获取相似片段。 7.构建系统进化树 试剂: 1.1培养基:通常选择组分简单且细菌生长良好的培养基(培养基组分过于复杂会影响DNA 的提取效果,也可以在裂解细菌前用TE缓冲液对菌体进行洗涤。)。 1.2 1M Tris-HCl (pH7.4, 7.6, 8.0)(1L):121.1g Tris,加浓盐酸约(70ml, 60ml, 42ml),高温高压灭菌后,室温保存。冷却到室温后调pH,每升高1℃,pH大约下降0.03个单位。 1.3 0.5M EDTA(pH8.0)(1L):186.1g Na2EDTA?2H2O,用NaOH调pH至8.0(约20g),高温高压灭菌,室温保存。 1.410×TE Buffer(pH7.4,7.6,8.0)(1L):组分:100 mM Tris-HCl,10 mM EDTA。1M Tris-HCl (pH7.4,7.6,8.0)取100ml,0.5M EDTA(pH8.0)取20ml。高温高压灭菌,室温保存。1×TE Buffer用10×TE Buffer稀释10倍即可。 1.5 10%SDS(W/V):称10g,68℃加热溶解,用浓盐酸调pH至7.2。室温保存。用之前在65℃溶解。配置时要戴口罩。 6、5M NaCl:称292.2gNaCl,高温高压灭菌,4℃保存。 7、CTAB/NaCl(10%CTAB,0.7M NaCl):溶解4.1g NaCl,加10g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热搅拌。用之前在65℃溶解。 8、氯仿/异戊醇:按氯仿:异戊醇=24:1(V/V)的比例加入异戊醇。 9、酚/氯仿/异戊醇(25:24:1):按苯酚与氯仿/异戊醇=1:1的比例混合Tris-HCl平衡苯酚与氯仿/异戊醇。 10、TAE缓冲液:使用液1×:0.04 mol/L Tris-乙酸,0.001 mol/L EDTA。浓储存液50×:242g Tris,57.1 ml 冰醋酸,100 ml 0.5 mol/L EDTA (pH8.0)。 11、6×上样缓冲液(100 ml):0.25%溴酚蓝(BPB),40%蔗糖,10 mmol/L EDTA (pH8.0)(0.2 ml),4℃保存。 12、0.6%琼脂糖凝胶:称取0.3g琼脂糖用TAE溶液配置50 ml。 13、EB:10 mg/ml。称取1g溴化乙锭定容至100ml。棕色瓶室温避光保存。EB的工作浓度为0.5ug/ml。当配置50ml 琼脂糖凝胶时加入EB为2.5ul。(因EB是剧毒物质,目前很多实验室用生物荧光染料替代,常用的有Gelred等) 14、蛋白酶K:20 mg/ml 溶于水,-20℃保存,反应浓度50 ug/ml,反应缓冲液:0.01 mol/L Tris (pH 7.8), 0.005 mol/L EDTA, 5% SDS,反应温度37-56℃。无需预处理。 15、RNase A:10 mg/ml。25 mg RNase A 加1M Tris(pH 7.5)25ul,2.5M NaCl 15ul,无菌水2460 ul,于100℃加热15分钟,缓慢冷却至室温,分装成小份保存于-20℃。(为避

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27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姓名:丁志康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3. 明确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原理。 4. 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1.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 大小的测定,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 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2.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可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是将1mm等分为100格每 格长0.01mm(即10μm)。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 矫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3.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有 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用以 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 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用目镜测微尺 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大放 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 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4.球菌用直径来表示其大小;杆菌则用宽和长的范围来表示。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直 径约为0.8μm,枯草芽孢杆菌大小为0.7~0.8×2~3μm。 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1.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本次试验中使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显微镜直接 计数法是将少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 片上(又称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一种简便、快速、直观的方法。目前 国内外常用的计菌器有:血细胞计数板、Peteroff-Hauser计菌器以及Hawksley 计菌器等,它们都可用于酵母、细菌、霉菌孢子等悬液的计数,基本原理相同。 后两种计菌器由于盖上盖玻片后,总容积为0.02mm3,而且盖玻片和载波片之间 的距离只有0.02mm,因此可用油浸物镜对细菌等较小的细胞进行观察和计数。(除 了用这些计菌器外,还有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涂片面积与视野面积之比的估算法, 此法一般用于牛乳的细菌学检查。)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的优点是直观、快速、操

菌落计数及报告方法

菌落计数及报告方法 1、目的 建立微生物实验中菌落计数及报告规范,从实际生长的菌落数中计算出较为科学的结果 2、方法说明本文件采用平板计数法,产品中污染的细菌种类不同,每种细菌都有它一定的生理特性,培养时对营养要求,培养温度、培养时间、pH值、需氧性质等均有所不同。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做到满足所有菌的要求,因此所测定的结果,只包括在本方法所使用的条件下生长的微生物总数。 3、参考文件GB7918.2-1987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4、菌落计数方法先用肉眼观察,点数菌落数,然后再用放大5~10倍的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记下各平皿的菌落数后。求出同一稀释度各平皿生长的平均菌落数。若平皿中有连成片状的菌落或花点样菌落蔓延生长时,该平皿不宜计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皿中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数分布又很均匀,则可将此半个平皿菌落计数后乘2,以代表全皿菌落数。 5菌落计数及报告方法 5.1 首先选取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皿,作为菌落总数侧定的范围。当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此范围时,即以该平皿菌落数乘其稀释倍数(见表中例1) , 5.2 若有两个稀释度,其平均菌落数均在30~300个之间,则应求出两者菌落总数之比值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或等于2 ,应报告其平均数,若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菌落数( 见表中例2及例3), 5.3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 个,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中例4), 5.4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少于30个,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中例5), 5.5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个之间,其中一个稀释度大于300个,而相邻的另一稀释度小于30个时,则以接近30 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中例6), 5.6 若所有的稀释度均无菌生长,报告数为每克或每毫升小于10 个。

细菌的各种计数法

1、计数器测定法: 即用血细胞计数器进行计数。取一定体积的样品细胞悬液置于血细胞计数器的计数室内,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O.1mm3),因而根据计数器刻度内的细菌数,可计算样品中的含菌数。本法简便易行,可立即得出结果。 本法不仅适于细菌计数,也适用于酵母菌及霉菌孢子计数。 2、电子计数器计数法: 电子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是测定小孔中液体的电阻变化,小孔仅能通过一个细胞,当一个细胞通过这个小孔时,电阻明显增加,形成一个脉冲,自动记录在电子记录装置上。 该法测定结果较准确,但它只识别颗粒大小,而不能区分是否为细菌。因此,要求菌悬液中不含任何碎片。 3、活细胞计数法 常用的有平板菌落计数法,是根据每个活的细菌能长出一个菌落的原理设计的。取一定容量的菌悬液,作一系列的倍比稀释,然后将定量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根据培养出的菌落数,可算出培养物中的活菌数。此法灵敏度高,是一种检测污染活菌数的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所采用的方法。使用该法应注意:①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过多或过少均不准确;②为了防止菌落蔓延,影响计数,可在培养基中加入O.001%2,3,5一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③本法限用于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广泛应用于水、牛奶、食物、药品等各种材料的细菌检验,是最常用的活菌计数法。 4、比浊法 比浊法是根据菌悬液的透光量间接地测定细菌的数量。细菌悬浮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成正比,所以,可用光电比色计测定菌液,用光密度(OD值)表示样品菌液浓度。 此法简便快捷,但只能检测含有大量细菌的悬浮液,得出相对的细菌数目,对颜色太深的样品,不能用此法测定。 5、测定细胞重量法 此法分为湿重法和干重法。湿重法系单位体积培养物经离心后将湿菌体进行称重;干重法系单位体积培养物经离心后,以清水洗净放人干燥器加热烘干,使之失去水分然后称重。 此法适于菌体浓度较高的样品,是测定丝状真菌生长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6、测定细胞总氮量或总碳量 氮、碳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含量较稳定,测定氮、碳的含量可以推知细胞的质量。此法适于细胞浓度较高的样品。 7、颜色改变单位法(colour change unit,简称CCU)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很小,用一般的比浊法无法计数的微生物,比如支原体等,因为支原体的液体培养物是完全透明的,呈现为清亮透明红色,因此无法用比浊法来计数,由于支原体固体培养很困难,用cfu法也不容易计数,因此需要用特殊的计数方法,即CCU法。它是以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的代谢活力为指标,来计数微生物的相对含量的,下面以解脲脲原体为例,简单介绍其操作: (1).取12只无菌试管,每一管装1.8ml解脲脲原体培养基。 (2).在第一管加入0.2ml待测解脲脲原体菌液,充分混匀,从中吸取0.2ml加入第二管,依次类推,10倍梯度稀释,一直到最末一管 (3).于37度培养,以培养基颜色改变的最末一管作为待测菌液的CCU,也就是支原体的最大代谢活力,比如第六管出现颜色改变,他的相对浓度就是10的6次方CCU/ml. 一般来说,比浊法和菌落计数法就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细菌的计数,但是对支原体这样比较特殊的微生物,用CCU法比较合适。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1份ok(内容充实)

一、目的:当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时,应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的测定。 二、适用范围: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三、责任者: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小组。 四、正文: 1、验证申请 2、验证立项申请表 3、验证方案 4、验证方案的批复 5、验证报告 6、验证报告的审批 7、验证证书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申请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申请。我公司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5年版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进行,今拟对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进行验证。请予以批准! 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成员: 申报单位: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小组 申报日期:年月日

验证申请批复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方案 一、概述: 1、名称: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报告。 2、目的:当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时,应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的测定。 3、验证判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5年版附录XIJ 4、验证人员: 质保部:负责对验证结果进行评价。 化验室:负责验证情况的检测和监督。 总经理:负责对验证结果进行评价。 5、验证日期: 二、验证 1、验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5年版附录XI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按供试液的制备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所规定的薄膜过滤法及其有关要求进行。 2、内容: (1)菌液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为3 代,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 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为60cfu的菌悬液。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中,培养7天,加入5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吸出孢子悬液(用管口带有薄的无菌沙布能过滤菌丝的无菌毛细吸管)至无菌试管内,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孢子数60cfu的孢子悬液。 (2)验证方法验证试验进行了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 A、试验组供试液(Ⅰ)纯化水1ml(Ⅱ)药品名称(1:100)10g,取供试液

细菌总数的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的检验方法 1 试验器材: 样品、无菌水、制备好的营养琼脂培养基200 ml 装于三角瓶、装有三、四十粒玻璃珠的三角瓶一个、平板数套、1 ml 吸管、计数器、试管。 2. 试验步骤: 2.1 在无菌条件下取样品10ml。 2.2 用1 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 ,置于9 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成1:100稀释液。 2.3 另取1 ml灭菌吸管吸,按上述操作顺序作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支1ml 灭菌吸管。 2.4 根据对样品的污染程度选择2到3个适宜的稀释度分别在作10倍递增稀释液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吸取1ml 稀释液,置于灭菌平板内,每个稀释度作2个平板。 2.5 稀释液移入平板后,立即将冷却至45°C的营养琼脂基约15 ml倾入平板中,并转动平板使混合均匀。 2.6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于37°C 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4小时或48小时,计算平板内菌落数目,将细菌菌落乘以稀释倍数,即得每毫升样品中所含菌落总数。 3 菌落计数方法: 3.1 平板内菌落计数时,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 3.2 在记下各菌落数后,求出同稀释度的各平板的平均数。 4 菌落计数的报告 4.1平板菌落数的选择:选取菌落数在30到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数测定标准。一个稀释度使用两个平板,应采用两个平板内的菌落平均数。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部分又很均匀,则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2以代表全平板的菌落数。 4.2 稀释度的选择 4.2.1 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到300之间的稀释度,乘以稀释倍数来报告它。 4.2.2 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到300之间,应视二者之比如何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2,应报告其平均数。若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数字。 4.2.3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来报告它。 4.2.4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来报告它。 4.2.5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到300之间,其中一大部分大于300或小于30时,则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来报告。 4.3菌落数的报告 4.3.1 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实有数报告。 4.3.2 大于100时,采用二位有效数字,在二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 4.3.3 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它。

细菌数量的测定方法

细菌数量的测定方法 1、计数器测定法: 即用血细胞计数器进行计数。取一定体积的样品细胞悬液置于血细胞计数器的计数室内,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O.1mm3),因而根据计数器刻度内的细菌数,可计算样品中的含菌数。本法简便易行,可立即得出结果。 本法不仅适于细菌计数,也适用于酵母菌及霉菌孢子计数。 2、电子计数器计数法: 电子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是测定小孔中液体的电阻变化,小孔仅能通过一个细胞,当一个细胞通过这个小孔时,电阻明显增加,形成一个脉冲,自动记录在电子记录装置上。 该法测定结果较准确,但它只识别颗粒大小,而不能区分是否为细菌。因此,要求菌悬液中不含任何碎片。 3、活细胞计数法 常用的有平板菌落计数法,是根据每个活的细菌能长出一个菌落的原理设计的。取一定容量的菌悬液,作一系列的倍比稀释,然后将定量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根据培养出的菌落数,可算出培养物中的活菌数。此法灵敏度高,是一种检测污染活菌数的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所采用的方法。使用该法应注意:①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过多或过少均不准确;②为了防止菌落蔓延,影响计数,可在培养基中加入O.001%2,3,5一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③本法限用于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广泛应用于水、牛奶、食物、药品等各种材料的细菌检验,是最常用的活菌计数法。 4、比浊法 比浊法是根据菌悬液的透光量间接地测定细菌的数量。细菌悬浮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成正比,所以,可用光电比色计测定菌液,用光密度(OD值)表示样品菌液浓度。 此法简便快捷,但只能检测含有大量细菌的悬浮液,得出相对的细菌数目,对颜色太深的样品,不能用此法测定。 5、测定细胞重量法 此法分为湿重法和干重法。湿重法系单位体积培养物经离心后将湿菌体进行称重;干重

细菌鉴定方法

1.2.1 形态学特征 按照东秀珠和蔡妙英编《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1999),中科院微生物所编著《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1978)的方法进行鉴定。芽孢杆菌属鉴定到种,参照了蔡妙英等译《芽孢杆菌属》(1980)的方法。 (1)革兰氏染色:挑选少许菌苔,涂布于干净玻片的蒸馏水中,风干固定,结晶紫染色(结晶紫2g,草酸铵0.8g,95%乙醇20 ml,加水至100 ml)1min,水洗后碘液(碘1g,碘化钾2g,水300 ml)作用1min,水洗,脱色,用番红O 液染3min,水洗,风干,光学显微镜观察。 (2)鞭毛染色:将16~24h菌龄的菌苔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轻蘸几下,将玻片倾斜,使菌液缓慢流到另一端,然后平放在空气中干燥。干燥后滴甲液(丹宁酸5g,FeCl3 1.5g,15%福尔马林2ml,1%NaOH 1ml,蒸馏水100 ml)染6~10min,水洗,干燥后,用乙液(2%AgNO3溶液)加热复染30min,蒸馏水冲洗,干燥,镜检,菌体为深褐色,鞭毛为褐色。 (3)运动性:半固体琼脂穿刺法,将菌种接在可使鉴定菌生长良好的培养基中,其中含0.3~0.6%的琼脂。适温培养,运动性可用透射光目测,如生长菌只生长在穿刺线上,边缘十分清晰,则表明鉴定菌无运动性;如生长菌由穿刺线向四周呈云雾状扩散,其边缘呈云雾状,则表示鉴定菌有运动性。 (4)芽孢染色:孔雀绿染色法。按革兰氏染色涂片后,用饱和的孔雀绿水溶液(约7.6%)染20 min,水冲洗后在用0.5%番红O复染20~30s,水洗,吸干,镜检。芽孢呈绿色,菌体和芽孢囊呈微红色。 (5)抗酸染色:常规涂片,石碳酸复红(10%碱性复红乙醇饱和液10 ml,5%石碳酸水溶液100 ml)加热染色5 min,倾去染液用酸性乙醇脱色,吕氏美蓝(2%亚甲基蓝乙醇饱和液30 ml,0.01%KOH 100 ml。)复染2min,水洗,吸干,镜检。 (6)荚膜染色:在载片一端滴一滴无菌水,取少许菌苔在水滴中制成悬液。取一滴墨汁与菌悬液混合,并用另一载片之一端将此水滴在载片上刮成薄膜风干。用纯甲醇固定1min,加0.5%番红O液数滴滴于涂片上,冲去残余甲醇,并染30s,然后倾去染液,立即吸干,镜检。 1.2.2 培养及生理特性 (1)菌落形态:用划线法将菌种接在平板培养基上,适温培养1~2d,出现单菌落开始观察,包括形状和大小,边缘,表面,隆起形状,透明度,菌落和培养基的颜色等。 (2)生长温度和耐热性:将菌种转接到几支试管中,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培养,每处理2管,目测生长情况。

实验四 微生物平板菌落计数法

实验四微生物平板菌落计数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能来自样品中的2~3或更多个细胞。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往往偏低,为了清楚地阐述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现在已倾向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fu)而不以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的活菌含量。 平板菌落计数法虽然操作较繁,结果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取得,而且测定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该计数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所以被广泛用于生物制品检验(如活菌制剂),以及食品、饮料和水(包括水源水)等的含菌指数或污染程度的检测。 三、实验器材 1 .菌种:酵母菌。 2 .培养基:YEB培养基。 3 .仪器或其他用具: 1ml 无菌吸管,无菌平皿,盛有 4.5ml 无菌水的试管,试管架,恒温培养箱等。 四、实验步骤 1 .编号 取无菌平皿 9 套,分别用记号笔标明 10-4、 10-5、 10-6(稀释度)各 2 套,另取 6 支盛有 4.5ml 无菌水的试管,依次标是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2 .稀释 用 1ml 无菌吸管吸取 1ml 已充分混匀的大肠杆菌菌悬液(待测样品),精确地放0.5ml 至 10-1的试管中,此即为 10 倍稀释。将多余的菌液放回原菌液中。

霉菌与酵母菌计数方法(2015版药典)

霉菌与酵母菌计数方法 1试验菌液得制备与使用(以白色念珠菌为示例) 白色念珠菌(0)代 ↓ 传代培养 ↓ 实验菌液得制备: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 基,培养温度20~25℃,培养时间2~3天 ↓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30~35℃, 培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 ↓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MPN法不适用),培养温 度30~35℃,培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 注:当需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测定霉菌与酵母菌总数时,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检查方法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1.1菌种 试验用菌株得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得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得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得生物学特性。 1。2菌液制备(按表1规定程序培养各试验菌株) 取白色念珠菌得新鲜培养物 ↓ 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得菌悬液 取黑曲霉得新鲜培养物 ↓ 加入3~5ml含0.05%聚山梨酯80得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 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 采用适宜得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 ↓ 用含0。05%聚山梨酯80得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 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得黑曲霉孢子悬液 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稳定得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得贮存期内使用、

1。3阴性对照 为确认试验条件就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阴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如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 2、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按表1规定,接种不大于100cfu得菌液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 ↓ 置表1规定条件下培养 ↓ 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管或2个平皿 ↓ 同时,用相应得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 被检固体培养基上得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得菌落平均数得比值应在0。5-2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得菌落一致;被检液体培养基管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试验 菌应生长良好 3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液制备:水不溶性非油脂类供试品 ↓ 取供试品,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pH7。2磷酸盐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 液体培养基 ↓ 制备成1:10供试液。 ↓ 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值至6~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释、 ⒉接种与稀释 所加菌液得体积应不超过供试液体积得1%、为确认供试品中得微生物能被充分检出,首先应选择最低稀释级得供试液进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细菌鉴定及检测方法

细菌鉴定及检测方法 一、启动条件 1、目的样出现坏包,若批次相同,取表现性状相同的任意一包进行细菌初步鉴 定。若批次不同则分别进行细菌初步鉴定。 2、随机样出现坏包,必须进行细菌初步鉴定。 二、胀包 1、记录批次。 2、及时用72%的酒精对样品的外表进行消毒,尽量不损坏封合待以后检查。在 超净台内以无菌操作剪开包装,再避开横竖封处剪开一个圆形或三角形。3、对样品进行微生物划线培养。 3.1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做细菌的划线培养36±1℃、48小时。 3.2分别吸取10毫升样品到两个无菌的小试管中,,分别在80和100℃的水 浴中加热10分钟,冷却用营养琼脂分别做芽孢(36±1℃、72小时) 和耐热芽孢(55±1℃、72小时)的划线培养。 3.3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或快速检测培养基做嗜冷菌/低温菌的划线培 养(4—6℃ 10天或21±0.5℃ 25小时)。 3.4 必须用高盐察氏或虎红琼脂培养基做霉菌和酵母菌的划线培养 (25—28℃ 5--7天) 4、对样品做感官检测。 5、用PH计检测样品的PH值。 6、将样品倒掉,进行包装密封性检查,并进行记录。 7、记录菌落特征。 8、选区不同形态的单一菌落进行坚定。 8.1 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的鉴定: 8.1.1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或结晶紫染色、镜检、氢氧化钾拉 丝试验。 8.1.2革兰氏染色、结晶紫染色方法见《微生物检测》 8.1.3氢氧化钾拉丝试验 在微生物载物片上滴一滴3%氢氧化钾,用接种针从培养皿上的

菌落中挑取微生物,放在氢氧化钾溶液中用力搅拌。7—10秒后,抬 起针头,观察针头和玻片之间是否有丝状物,如果15—20 秒后二者 之间无丝状物,停止搅拌。 判定:无丝状物阳性;有丝状物阴性。 8.2 过氧化氢酶试验(或过氧化氢酶试纸)(产气试验): 试剂:10%过氧化氢溶液 步骤:在微生物载物片上滴一滴10%过氧化氢,用接种针从培养皿上的菌落中挑取微生物,放在过氧化氢溶液中看是否有气体产生。 判定:产气阳性;不产气阴性。 8.3氧化酶试验 试剂:含1%四甲基双噻二胺和99%的乙醇溶液。 步骤:用上述试剂将一张滤纸浸透(或直接采用氧化酶试纸条),然后进行细菌培养物的涂片试验。 判定:30秒内使显色物质变为深蓝色阳性,不变色阴性。 三、酸包 1、发现酸包后,及时将料液快速转入无菌瓶中。 2、记录批次 3、其它项目检测同胀包。

酵母菌数的测定(直接计数)

实验直接计数法及酵母菌数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了解血球计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原理。 2、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学习并掌握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酵母菌记数的方法,包括样品的点样、菌数计数的方法与计算。 二、实验原理 微生物常用的计数方法有两种,即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前者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能立即得到数值。后者是在平板上长成菌落后再计数,反应较真实,但费时太长。 三、实验器材 菌种:酵母菌液 仪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22mm×22mm)、吸水纸、计数器、滴管、擦镜纸等 四、操作方法 酵母细胞数的测定操作方法 1、血球计数板的构造 血球计数板是由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制成的。玻片中有四条下凹的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隔为两半,每半边上面个刻有一个方格网。方格网上刻有9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供微生物计数用。 计数室通常有两种规格。一种是大方格内分为16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25小格;另一种是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本实验用) 2、酵母菌数量的测定 (1) 取洁净的血球计数板一块,在计数室上盖上一块盖玻片。 (2) 将酵母菌液摇匀,用滴管吸取少许,从计数板中间平台两侧的沟槽内沿盖玻片的下边缘滴入一小滴(不宜过多),使菌液沿两玻片间自行渗入计数室,勿使产生气泡,并用吸水纸吸去沟槽中流出的多余菌液。也可以将菌液直接滴加在计数室上,然后加盖盖玻片(勿使产生气泡)。 (3) 静置约5分钟,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室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计数。 (4) 计数时用16中格的计数板,要按对角线方位,取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4个中格(即100小格)的酵母菌数。如果是25中格计数板。除数上述四格外,还需数中央1中格的酵母菌数(即80小格)。由于菌体在计数室中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要在不同的焦距下才能看到,因而观察时必须不断调节微调螺旋,方能数到全部菌体,防止遗漏。如菌体位于中格的双线上,计数时则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以减少误差。 (5) 凡酵母菌的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一半时,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算。每个样品重复分数2-3次(每次数值不应招差过大,否则应重新操作),取其平均值,按下述公式计

大肠杆菌、菌落总数检测步骤

大肠杆菌及菌落总数检测方法 为了对鸡精产品的微生物指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微生物的检测就显的十分重要。 下面是鸡精产品的大肠杆菌及菌落总数实验检测方法。一、大肠杆菌: 1)培养基准备(以3.5g乳糖胆盐发酵琼脂为例) 双料试管配制 A、用量杯量取加热的100ML蒸馏水(实验前需对蒸馏水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处理方法详见注一)。 B、用0.1g称量天平秤取7g乳糖。 C、将A、B混合均匀,并用10ml吸管各取10ml混合液分别注入三根装有小导管的试管中(此三根为双料试管,即双倍原料)。 单料试管配制 A、用量杯量取加热的100ML蒸馏水(实验前需对蒸馏水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处理方法详见注一)。 B、用0.1g称量天平秤取3.5g乳糖。 C、将A、B混合均匀,并用10ml吸管各取10ml混合液分别注入六根装有小导管的试管中(此六根为单料试管,即单倍原料)。 2)将配制好的试管放入灭菌锅进行115℃进行灭菌10min。

3)将灭菌过后的试管放置在无菌室,常温保存一周。 4)若要对生产的样品检测其大肠杆菌,其步骤如下: A、量取灭菌后的蒸馏水225ml加温后与25g样品混合均匀。(样品需要在无菌室中,有封盖的塑料杯中进行混合) B、取三个玻璃培养皿,分别标上-1、-2、-3标记。 C、取两根新试管取9ml蒸馏水分别标为a、b。 D、用吸管吸取1ml样品液体,注入-1培养皿中,并盖上盖子。 E、用吸管吸取1ml样品液体,注入a试管中,记为-2培养基液。 F、用吸管吸取1ml a试管中的液体,注入到b试管中,记为-3培养基液。 G、用1ml吸管取样品液体分别注入3根单料试管中,用10ml 吸管取样品液体分别注入双料试管中 H、用1ml吸管取-2培养试管液体,分别注入到单料试管中。 I、装好液体的试管,用试管塞封好,放到36℃±1℃的恒温培养箱中24小时培养。 J、24小时培养后,取出并用肉眼观察试管的颜色及冒气泡情况,若有其中的任意状况,说明有大肠杆菌,需要通过美兰做进一步的检测。 二、菌落总数的测定 1、取平板计数琼脂23.5g与100ml灭菌后的蒸馏水混合均

细菌鉴定流程

细菌鉴定流程: 取一环标本四区划线接种平板(如为粪便标本接种SS,MAC平板) 培养18-24小时后取一区菌落革兰染色,报告为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杆菌,注意区分细菌和真菌 一般情况下不会给你们做革兰阳性杆菌和革兰阴性球菌 革兰阳性球菌鉴定流程: 先做3%触酶试验:阳性的为葡萄球菌或微球菌,阴性为链球菌或肠球菌 葡萄球菌和微球菌的区别:葡萄糖OF试验,葡萄球菌为F型,微球菌为O型 所以如果做到一个触酶阳性的革兰阳性球菌都要做下葡萄糖OF试验,DNA酶试验,新生霉素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 链球菌和肠球菌的区别:链球菌高盐和胆汁七叶苷试剂均为阴性,而肠球菌都为阳性。 链球菌属内区别:本来可以通过溶血来区分一些的,但是由于实验室的平板αβ溶血比较难区分 所以如果做到一个触酶阴性的革兰阳性球菌都要做下高盐,胆汁七叶苷,杆菌肽,奥普托欣,CAMP 如果做到一个奥普托欣敏感的革兰阳性球菌再加做胆汁溶菌试验和菊糖试验(阳性为变红)可判定为肺炎链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鉴定流程: 先做氧化酶试验: 氧化酶阴性的革兰阴性杆菌都要做下KIA,MIU,葡磷两支(做MR,VP),苯丙,枸橼酸盐,硝还,蛋白胨水(做吲哚试验),赖氨酸,鸟氨酸,氨对 如果KIA结果为A/A或者K/A的应为肠杆菌科细菌,如上面向个反应还不能区分细菌到种根据教科书307页加做试验。 一般情况下只会给你们做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四种),沙门菌属(甲副,乙副,伤寒),弗劳地枸橼酸杆菌,肺炎克雷伯,产酸克雷伯,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雷菌属,摩根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 如果KIA结果为K/K应怀疑为不动杆菌属或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这两个菌区分可通过麦芽糖和赖氨酸试验区分, 如为氧化酶阳性,要做葡萄糖的OF试验(用非发酵),硝还产气,精氨酸双水解酶,一般情况下只有两种菌给你们做一个是铜绿假单胞菌,一个是粪产碱杆菌, 真菌给你们做的一般情况只有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通过墨汁负染,芽管试验,厚膜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