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东台中学2011届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语文)

江苏省东台中学2011届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语文)

江苏省东台中学2011届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语文)

新高考新题目

2010-11-14 1308

5cc149a20100mnyg

江苏省东台中学2011届高三语文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转自三人行中学语文论坛)

(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60分)

命题崔荣凡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里弄/弄鬼强迫/强词夺理角度/群雄角逐

B.着笔/着手绿色/绿林起义拗口/脾气很拗

C.行款/行乞省事/不省人事汤圆/河水汤汤

D.兽槛/门槛单帮/单枪匹马落枕/落花流水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沿海大开发带来的巨大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B.心理研究源远流长,战国时代《内经》一书中,就有了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断中起重要作用的系统总结。

C.他在地主家当长工的时候,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猪棚狗窝,干的是牛马活儿。

但是到年终,还得不到几个工钱。

D.来到新的工作单位,第一次见到王师傅便喜欢上了她,那轻柔的嗓音,那甜美的微笑,一看便知是个一团和气的人。

3.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使之成为段末结论式的句子。(不超过25个字)(3分)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最新统计资料(2006年)表明,世界人均耕地为4.20亩。其中美国人均耕地为117亩,俄罗斯人均耕地为14亩,印度人均耕地为33亩;中国人均耕地1949年为3亩,2006年为1.35

亩。。

4.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用3句话就以下新闻事件进行点评。要求见解独到,观点鲜明,语言简洁。不超过50字。(6分)

一个花季女孩,利用暑假赴贵州山区支教。7月21日,在穿越崎岖山路的途中,被滚落的山石击中头部,不幸当场遇难,将青春和微笑永远留在了苗岭深处——她叫赵小亭,江苏如皋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大二学生,此前两个月,她刚刚过完20岁的生日。

(摘自《中国教育报》)

二、文言文阅读(l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曹成王碑

韩愈

王姓李氏,讳皋,字子兰,谥曰成。其先王明,以太宗子国曹,传五王至成王。嗣封在玄宗世,盖于时年十七八。绍①爵三年,而河南北兵作,天下震扰,王奉母太妃逃祸民伍;得间走蜀从天子。天子念之,自都水使者拜左领军卫将军,转贰国子秘书。王生十年而失先王,哭泣哀悲,吊客不忍闻。丧除,痛刮磨豪习,委己于学。稍长,重知人情,急世之要,耻一不通。侍太妃从天子于蜀,既孝既忠,持官持身,内外斩斩②,由是朝廷滋欲试之于民。

上元元年,除温州长史,行刺史事。江东新刳于兵,郡旱,饥民交走,死无吊。王及州,不解衣,下令掊锁扩门,悉弃仓实与民,活数十万人。奏报,升秩少府。与平袁贼,仍徙秘书,兼州别驾,部告无事。迁真于衡,法成令修,治出张施,声生势长。观察使噎媢③不能出气,诬以过犯,御史劾之,贬潮州刺史。杨炎起道州,相德宗,还王于衡,以直前谩④。王之遭诬在理,念

太妃老,将惊而戚,出则囚服就辩,入则拥笏垂直,坦坦施施⑤。即贬于潮,以迁入贺。及是,然后跪谢告实。

初,观察使虐,使将国良往戍界,良以武冈叛,戍众万人。敛兵荆黔洪桂伐之。二年尤张,于是以王帅湖南,将五万士,以讨良为事。王至则屏兵,投良以书,中其忌讳。良羞畏乞降,狐鼠进退。王即假为使者,从一骑,踔五百里,抵良壁,鞭其门大呼“我曹王,来受良降,良今安在?”良不得已,错愕迎拜,尽降其军。太妃薨,王弃部随丧之河南葬,及荆,被诏责还。会梁崇义反,王遂不敢辞以还。升秩散骑常侍。明年,李希烈反,迁御史大夫,授节帅江西以讨希烈。命至,王出止外舍,禁无以家事关我。大小之战三十有二,取五州十九县,民老幼妇女不惊,市贾不变,田之果谷,下(减产)无一迹。

王始政于温,终政于襄,恒平物估,贱敛贵出,民用有经⑥。一吏轨民,使令家听户视,奸宄无所宿。府中不闻急步疾呼。治民用兵,各有条次,世传为法。

(选自《韩愈集》,有删改)

[注]①绍继承。②斩斩整齐庄重的样子。③噎媢mào嫉妒。④直申冤。谩讥刺。⑤坦坦施施胸怀坦荡、神态自若的样子。⑥经常规,保障。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河南北兵作作兴起

B.及是,然后跪谢告实谢谢罪

C.从一骑,踔五百里从跟从

D.错愕迎拜,尽降其军降使投降

6.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曹成王李皋具有“治民用兵”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自都水使者拜左领军卫将军,转贰国子秘书

②丧除,痛刮磨豪习,委己于学

③悉弃仓实与民,活数十万人

④出则囚服就辩,入则拥笏垂直,坦坦施施

⑤民老幼妇女不惊,市贾不变

⑥一吏轨民,使令家听户视,奸宄无所宿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皋十岁时失去父亲,在唐玄宗时继承曹王封号。继位三年后,因战乱他带着母亲逃到四川投奔皇上,被提升做了国子监秘书。

B.李皋因政绩突出遭到观察使的嫉妒和诬陷,被贬为潮州刺史。杨炎了解李皋冤案真相后,奏明皇上,将李皋仍调为衡州刺史。

C.李皋带兵以国家大事为重,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先后招降了在武冈聚众反叛的王国良,轻易铲除了造反的李希烈。

D.李皋为政有方,注意保持物价平稳,派官吏接触百姓,让他们各家各户视察了解,使奸猾之人无所停留。

8.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稍长,重知人情,急世之要,耻一不通。(3分)

(2)王及州,不解衣,下令掊锁扩门,悉弃仓实与民,活数十万人。(3分)

(3)王始政于温,终政于襄,恒平物估,贱敛贵出,民用有经。(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①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②,不学荆州利木奴③。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①本诗写于贬官柳州时期。②楚客,指屈原。屈原忠而被谤,身遭放逐,流落他乡故称“楚客”。皇树,即橘树。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之句。③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想通过种橘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

(1)简要分析诗歌颔联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2)尾联中的“坐待成林日”是表达了的旷达之情,还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2),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

(庄子《逍遥游》)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4),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5)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泰伯》)

(7),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绝唱

严阵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清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因此我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

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这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行,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以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

那是一个10多年前的十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出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

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就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这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好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迎合季节的庸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

它是满地枯梗残叶,但它却表达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因为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池的莲子,又会生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只要不失去那点孤高和自信,即使不再有绿叶红花,即使只剩下一根枯梗,一片枯叶,也照样会具有永远属于自己的那种独特的美。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

世间如此,人生如此。只要精神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存在就是力量。

11.文章以“绝唱”为题,有什么深层含义?(6分)

12.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上有什么特色?有什么作用?(5分)

13.写“残荷”之前依次写了对荷花绿叶、红花的美的认识,这样写有何好处? (6分)

14.结尾段写道“只要精神上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存在就是力量。”请联系全文探究这段话的含义。(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儒学的第三期发展”如何可能?

陶武

百余年来,儒学可以说是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境遇,也引发了有关儒学发展的两种对立观点,即“儒学终结论”和“儒学发展论”。就“终结论”而言,有学者认为,儒学是历史的存在物,必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趋于终结。“作为一种学术思潮,现代新儒学也许会将有某些成就。然而,儒学毕竟是属于中世纪的学说,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现代新儒学对传统儒学的超越,也已经随着冯友兰、熊十力、牟宗三等人理论体系的完善与稳定而趋于终结”。他们由此认为,虽然中国未来的文化发展离不开也不应离开儒学传统,但绝不

是这一传统的延续或开新,而是需要“从世界和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中提炼时代精神的精华,对各种学说(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的优秀成分吸收消化,进行综合创造”。由此可见,在他们看来,现代新儒学所追求的儒学发展已经终结,所谓“儒学的第三期发展”也因失去发展的动力和机制而最终要被一种新的传统、一种全新的学说——“和合学”所取代。“和合学”以其所具有的理论思维架构和所要实现的人类和合的终极目标确实让学术界耳目一新,但是否就因此而“取代”儒学,还是值得讨论的。现代新儒学果真会因为对儒学之“超越”与体系之“完善”而终结吗?如此判断未必符合儒学发展的真实轨迹,因为儒学不正是在为“和合学”提供丰富的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过程中而得到新生和发展吗?

也有学者从核心范畴、思维方式和时代鸿沟等三个层面证明儒学已经“终结”了,而这种“终结”根源于儒学在一个世纪内所遭受的两次打击第一次打击是新文化运动,虽对儒学冲击最为剧烈,但实际上效果最小。而真正给儒学以毁灭性的第二次打击则是来自传统哲学内部的儒学皈依者,其中“最能体现第二打击的,是杜维明(仅是例证)对儒家核心价值的挖掘”,杜维明被认为是“通过‘挖掘’埋葬儒学意义的典型”。这里我们撇开儒学是否真因“挖掘”而“埋葬”不论,单就其以认定传统儒学与现代汉语之不可通约为理据而宣判“儒学终结”,难免有武断和误判之嫌。

与“儒学终结论”相反,多数学者对儒学发展的未来前景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在新世纪里儒学只要能找准立足点和生长点仍然会取得不断发展。而正是这种在新境遇中找到新定位的儒学显示了其新的理论生长点和融入现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切入点。这是因为“儒学摆脱了这种状况(即儒学被凝固为国家意识形态,并被君主专制异化——引者注),可以其所固有的伦理道德思想特质,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和生活方式的传统精神或基本内涵来表现功能、求得发展”。也有学者认为“古老而常新的儒学面对当今世界的种种问题还会有所作为,……它仍然有自己关照问题的方式与角度,它还会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同样也会因贡献出智慧而焕发出青春和活力。……在儒学与当代社会的双向互动中,使中国社会在全球化浪潮中寻回自家精神,贞定自己,同样促使儒学与时俱进,以全新的面貌立足于世界学术之林”。学者们上述对儒学发展的积极态度有无事实根据呢?究实而论,没有人能够否认儒学中蕴含着可供今天乃至未来社会借鉴的宝贵资源,当然,如何找准“立足点”、“生长点”和“切入点”,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儒学终结论”和“儒学发展论”可以说是针锋相对,聚讼不已;就“儒学的第三期发展”论说而言,显然属于后者。孰是孰非?相比较而言,我更偏向于“儒学发展论”。儒学不会终结,也不该终结,它理应也能够顺应时代潮流,与时偕行,生生不已。

(《孔子研究》 2008年第06期)

15.下列关于“儒学”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儒学百余年来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境遇。

B.冯友兰、熊十力、牟宗三等人是现代新儒学的代表。

C.杜维明是来自传统哲学内部的儒学皈依者。

D.“儒学终结论”和“儒学发展论”可以说是势均力敌。

16.儒学终结论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证儒学已经“终结”的?(6分)答

17.说“儒学不会终结,也不该终结。”为什么?(6分)

七、作文(70分)

18.一份快乐如果乘以十三亿,就是更大的快乐。一份悲伤如果除以十三亿,就是渺小的悲伤。这就是分享的真蒂! 分享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使快乐增大,它使悲伤减小。

请以“分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1届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语文附加题(40分)

命题崔荣凡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10分)

然南北好尚,互有异同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舍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隋书?文学传序》

1.用斜线(/)为文中耐线的句子断旬(限6处)。(6分)

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南北朝文学各自的特点。(2分)

3.文中“宫商”指的是中国古代音乐五音中的两音,请写出其余的三音。(2分)

二、名著阅读。(15分)

4.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女神》首先体现着的是一种破旧立新、勇于革命的大胆叛逆精神。诗人作为旧时代的逆子,站在新时代的顶峰,以无比强烈的情怀和恢宏的气概,呼唤着二十世纪革命风暴的来临。

B.《雷雨》以周朴园和妇女尤其是劳动妇女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同时还表现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矛盾。

C.《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代表作品。在思想内容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与本质特征。

D.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在他的名著《欧也妮·葛朗台》中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葛朗台。葛朗台是个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

E.《边城》是一幕爱情的悲剧,看似文字轻松酣畅的流淌,实则笔墨浓晕幽幽的凝重,她的感人正是爱情悲剧的美丽。沈先生细腻地再现了一个妙龄少女翠翠爱情朦胧的心理变化,生动地刻画了少女羞涩的天真与热情。

5.请简述《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的故事。(5分)

6.说说《家》中的高老太爷是一个怎样的现象。(5分)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新版电视剧《三国演义》比起老版,少了许多抒情意味的特写,叙事节奏加快了,这大概是它的优势。但为了戏剧冲突,也改编了很多大家熟悉的历史片段。比如十八镇诸侯是曹操召集的,等等。我想名著改编,既要照顾到普通观众的观剧效果,也得想到那些三国迷的感受。有些细节不该有明显硬伤。

新剧不仅以“曹操视角”来统领全剧,甚至想将之塑造成一个“新型英雄”。这些年一直有为曹操平反的呼声,似乎有了“国家统一”的大义,政治家是否仁义已变得不再重要。其实中国人看历史,注重的是行动中蕴含的价值和理念。历史中的事件起起落落,现代人多关“成事之人,然而中国史观并非如此。从诸葛亮到关羽,皆因所主之事不圆满才被民间信奉,因为这种不圆满,更能显出人格的不朽。钱穆先生认为这正是“中国的史心”。

忠实原著,或者创新,是重拍四大名著首先会遇到的难题。当然重拍者,都会说自己是更贴近历史真实的解读。但创新一定得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当下处在一个价值观缺失的年代,人们的价值认知中缺少了道德、伦理、社会、政治等多维度的判断,衡量价值的标准只剩下了财富、权力或成功。

虽然人人可能重新阐释与演绎名著,但学问与情怀的高低,却能因此立判高下。因为名著不仅携带和见证了我们关于文明的公共记忆,它所承载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往往是普通作品无法比拟的。

7.请概述新版《三国演义》与老版相比的不同之处。(6分)

8.根据文意,概括什么是“中国的史心”?(3分)

9.结合材料,说说如何才能重拍好名著?(6分)

江苏省东台中学2011届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C(hánɡ/xínɡ, shěnɡ/xǐnɡ, tānɡ/shānɡ; A

lònɡ/nònɡ,qiǎnɡ,jiǎo/jué; B zhuó,lǜ/lù,ào/niù; D

jiàn/kǎn,都读dān,lào/luò)

2.B(A项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没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论的肤浅,无真知实学比喻印象不深刻。C项简单的饮食。形容生活简约。D项“一团和气”态度温和,没有原则。)

3.中国人均耕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1点1分,2点3分)

4.示例90后绽放出绚丽的生命之花,赵小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乐于奉献、关爱他人的传统美德,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每句2分,观点鲜明、语言简洁连贯即可)

5.C(从,此处用作使动词,使……跟从,带着。课文《鸿门宴》“沛公日从百余骑”意义和用法与此相同)

6.C(①表明皇上对李皋的爱惜,②表明李皋痛下决心,改掉豪门习气,努力学习,④表明李皋担心母亲因自己受诬陷而难过,故作泰然自若之态)

7.C(“轻易铲除了造反的李希烈”与原文“大小之战三十有二”不符)

8.(1)李皋稍稍长大些后,非常通达人情,以当世的需求为紧急(的事情),有一点不通他都深以为耻。(重点词重、耻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成王到温州以后,连衣服都没采得及换,就下令砸开门锁,大开库门,把库里存粮全部发放给百姓;此举救活了几十万人。(重点词,悉、活各1分,语句通顺1分)

(3)成王开始从政是在温州,最终的从政之地在襄阳。他一直注意保证物价平稳,贱的时候,官府就提价收进,贵的时候,官府就降价售出,百姓日用有了保障。(重点词估、敛、经各1分,语句通顺1分)

9.(1)诗人运用典故和对比,(写出1点即可,1分)表明他爱柑橘是因为读“楚客”屈原的《橘颂》引起了雅兴,而不是像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那样,想通过种橘来发家致富。(2分)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橘树的喜爱之情,更表现了他不同流俗的坚贞品质。(2分)

(2)示例1我认为是表达了的旷达之情。(1分)无论首联对橘树嫩绿和茂盛的描绘,还是颈联对橘树开花结实的想象,都表达了诗人对橘的喜爱之情;(2分)领联更是通过用典和对比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因而渴望橘树成林滋养自己正是在贬谪后坚守节操的旷达体现。(2分)

示例2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1分)诗人被贬柳州,无论写现实的还是想象的橘之繁盛都只能反衬出沉沦于此的落寞与苦闷,以屈原自比更有对被贬谪的不满之意。(2分)尾联只是故作达观语,表面说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实际是感伤自己贬谪时日已久,唯恐延续到黄柑成林,自己还能亲尝。(2分)(两种答案都可,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1) 雕阑(栏)玉砌应犹在

(2)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置杯焉则胶

(3) 挟飞仙以遨游

(4)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5)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 任重而道远

(7) 学然后知不足

(每空1分,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错一个字则不给分)

11.①保有孤高和自信的残荷拥有最独特的美,是胜过色与香的荷花生命之美的最高升华;(3分)②荷花的枯梗残叶和圆明园的断墙,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这样的存在是至美,是“绝唱”。(3分)

12.(1)运用了拟人、排比、对比的手法,(2分,写出两点即可,但拟人必须写出);(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残荷之美的独特认识,这种美是一种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点出了绝唱的深刻内涵。(3分, 1点1 分)

13.①写自己否定绿叶红花为‘最美”的认识过程,留下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为下文写残荷的美做了铺垫;(3分)②前后的不同描写也形成了对比,有利于突出对残荷之美的赞美之情。(3分)

14. ①绿叶红花的美随时而逝,断梗残枝在风雨时光的摧毁中“高高耸

立”“高悬”“高举”,以这样的存在显示着自信、孤高,显示着力量。②圆明园只剩断壁残垣,一段抗争的历史却无法摧毁,它持续提醒、鼓舞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向世界展示着不屈的力量。③人也应该追求精神上的经过磨砺的孤高自信的美,在挫折中塑造自己壮美的精神情操。(每点2分)

15.D(D项不是“势均力敌”而是后者占多数“多数学者对儒学发展的未来前景持乐观态度”)

16.①儒学是历史的存在物,必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趋于终结;(3分)②从核心范畴、思维方式和时代鸿沟等三个层面证明儒学已经“终结”了。(3分)

17.①在新世纪里儒学能找准立足点和生长点,仍然会不断发展;②儒学中蕴含着可供今天乃至未来社会借鉴的宝贵资源;③儒学仍然有自己关照问题的方式与角度,它还会贡献出自己的智慧。(每点2分)

参考译文

曹成王姓李,名讳为皋,字子兰,谥号叫成。他的先王叫李明,以唐太宗之子的身份被封于曹,传了五代到成王。成王在唐玄宗时继承曹王封号,当时才十七八岁。继位三年后,黄河南北乱兵大作,天下震动深为惊扰。成王带着母亲太妃逃避祸乱于普通老百姓当中,并抓住时机走小路逃至四川跟从天子。皇子爱惜他,把他从都水使者的职位升到左领军卫将军,继而又任命为国子监秘书。成王十岁时父亲逝世,他哭得极其悲哀伤心,去吊丧的人都不忍心听。除去丧服以后,痛下决心,改掉豪门子弟的习气,虚心求学。李皋稍稍长大些后,非常通达人情,以当世的需求为紧急(的事情),有一点不通他都深以为耻。在四川侍奉太妃,跟从天子,极孝顺有忠诚。处理官务,修养自身,里里外外都很整肃。因此,朝廷逐渐想要让他去试着管理百姓。

上元元年,任命他为温州长史,处理刺史要做的事务。当时,江东地区刚刚受过战争破坏,加上天气大旱闹饥荒,百姓争着逃难,死了人都不再吊丧。成王

到温州以后,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下令砸开门锁,大开库门,把库里存粮全部发放给百姓,此举救活了几十万人。奏章上报给天子后,升他为少府。参与平定袁州贼子叛乱,又迁任秘书,兼任别驾,部告说没有什么事务。又迁到衡州去任官。在衡州,成王使得法令齐备,政绩突出,有令则行,名声和地位日见上升,观察使嫉妒他,诬陷说成王冒犯上官,御史帮观察使诬陷。成王因此被贬到潮州任刺史。杨炎从道州被起用,任德宗的宰相,让成王回到衡州,来证明早先的罪名纯属诬陷。成王遭受诬陷时,想到太妃年纪已老,可能会为此惊恐难过。出门就穿上囚服去接受审问,回家后就换上官服,拿着笏板,泰然自若。即使是被贬往潮州,他也谎称升迁了,来向太妃报喜。到杨炎为他申明真相时,成王才跪着向母亲谢罪并汇报实情。

开始,观察使非常暴虐,他派王国良戍守边界,王国良在武冈发动叛乱,带领戍守边界的兵众上万人,聚集荆、黔,洪、桂等地武力讨伐观察使,第二年的时候,气势更为嚣张。于是天子派成王任湖南地区的军帅,率领五万人马,去讨伐王国良叛军。成王到了以后,按兵不动,先写了封书信寄给王国良,正中王国良讳忌之事。王国良羞愧畏惧,请求投降,像狐狸老鼠那样狼狈地进进出出。成王假装为使者,带着一个骑兵,策马五百里,直抵王国良的营地,用鞭子打门,大叫说“我是曹成王,来接受王国良的投降,王国良现在在哪里?”王国良迫不得已,惊愕不已地迎接参拜成王,成王招降了王国良全部的军队兵马。太妃去世,成王离开部下,随着丧葬队伍去河南安葬母亲,到荆州时,天子下了诏书责令他赶紧回去,当时正逢梁崇义造反,成王不敢推辞,回去了。升迁为散骑常侍。第二年,李希烈造反,成王升迁为御史大夫,被授以旌节到江西任军帅来讨伐李希烈。命令到了以后,成王到外舍居住,禁止下人拿家事问他。大大小小的战斗有三十二次之多,夺取了五州十九县。百姓们老人孩子和妇女都没有经受惊扰,市场上买卖未受影响,田野里谷物粮谷不减分毫。

成王开始从政是在温州,最终的从政之地在襄阳。他一直注意保证物价平稳,贱的时候,官府就提价收进,贵的时候,官府就降价售出,百姓日用有了保障。派官吏与百姓接触,让他们到各家各户视察了解,使得奸猾之人无所停留。官府中听不到徒步走和大声叫的声音。治理百姓管理军务,都有条有理,世代相传奉为法则。

附加题参考答案

1.贵于清绮 / 河朔词义贞刚 / 重乎气质 / 气质则理胜其词 / 清绮则文过其意 / 理深者便于时用 / 文华者宜于咏歌

2.南朝重音韵文采,北朝质朴刚健。

3.角、徵、羽(写出一个不得分,写出两个得1分,写出三个得2分)

4.C、E(C应为封建社会末期,E应为少女的恍惚与冷漠)

5.园子里发现了香囊,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2分)在怡红院里,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的东西,并无“私弊之物”。(1分)在探春室内,探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痛骂“狗仗人势”的奴才。(1分)到迎春房中,查出了司棋与潘又安的证据,令王善保大为丢脸。(1分)

6.高老太爷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的具象化。(2分)是一个可憎的、专制独裁的家庭暴君,一个代表整个封建阶级的罪恶典型。(3分)

7.①新版变“扬刘抑曹”为“曹操视角”。②少许多抒情意味的特写,加快了叙事节奏。③简化处理、改写了一些大家熟悉的历史细节。(每点2分)

8.指从中国史观来看,历史人物在行动中凸显出的价值和理念,特别是历史人物所主之事不圆满时显出的不朽的人格。(答出1点1分,答出2点3分)

9.①名著改编,既要照顾到普通观众的观剧效果,也得想到那些名著迷的感受,细节不能出现明显硬伤。②名著改编,要更贴近历史真实的解读,创新时一定得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唤起人们对传统价值的新情感。③名著改编,要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多维度的价值观。(每点2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