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德经》帛书版第十章:道经之四象六形

《道德经》帛书版第十章:道经之四象六形

《道德经》帛书版第十章:道经之四象六形
《道德经》帛书版第十章:道经之四象六形

《道德经》帛书版第十章道经之四象六形

载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毋有疵乎?爱民治邦,能毋以智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 译文:

将人民(军队)凝聚一心,能做到不分离吗?满腔热情的开始,当热情渐消,能够像婴儿一样没有私心杂念吗?经常反省,能做到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做到尊规守制吗?教化人民,能够代代相传了吗?明白通晓自然规律(或知识),能做到用来指导实践吗?生育并且饲养他们,生育而不佔有,成长而不主宰,这就是玄德(道德)。

---------------------------------------------------- 概述:

本章一连串的疑问,最后用“玄德”作为回答,“德”合乎道是老子的重要的论述。第十章、第五十一章、第六十五章都在讲“玄德”,是合道的重要体现。

---------------------------------------------------- 感想:

本章“四象”,三个问题用“毋”字反问,两个问题未用“毋”字,表示疑问,因此“四象”可理解为“抱一”、“反省”、“爱民治邦”、“母子”。由此可推断老子的“六形”理念,就是本章的六个问题,即为“抱一”、“婴儿”、“反省”、“爱民治

邦”、“母亲”、“自然规律和知识”。《道德经》包含的“道”的四象和六形理论,之后的章节对此进行了大量的阐述说明。

道德就是尽到本分,不求回报,以真正的融合为目标的言行规范或依据。

---------------------------------------------------- 解读字义:

(1)“载”本义为承载、装载,引申为事、成、行、满、记载。

(2)“营”,围绕而居,引申为军营、扎营、营造等。代指国民或军队。

(3)“魄”本义为阴神,即鬼,引申扩展义很多,例如心灵、精神、气质、精力、胆识等。

(4)“抱”本义用手或手臂围住,引申为心存、心怀。参考上文“持”、“怀”,都是聚集的不同表达。“抱”和“营”基本含义都是围。“抱一”指一心一意,也可以理解为专心致志,只是后者不包含原字。

(5)“毋”本义为禁止,引申为否定,暗含强调。“能毋”表示反问。另有版本为“无”,“能无”也可以表达反问,但问题是“无”很容易同后续的字结合,导致对仗混乱。“毋以智”和“无为”,“毋以知”和“无知”,现行的译本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一致性原则,本章“无知”和前文“无知”是分割状态。所谓“一法通百法明”,“一字解而全本通”,典籍用字,字义趋向一致,改变字义会通过字与字的不同组合加以说明,对扩展义更会专门注解。“能毋”,很容易理解为能不,应当理解为能够不……了,“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字。

(6)“载营魄抱一”:承载环绕精神抱成一团。译读:将人民(军队)凝聚一心。

(7)“抟”本义为揉,又指鸟类向高空盘旋飞翔。

(8)“气”古今含义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饭熟之后打开锅盖蒸气涌现,所以古代以此代指聘礼。

(9)“致”本义为送到,引申义招致、纳入、极等。凡此种种,都没有办法合义了。

(10)“抟气致柔”,用以形容锅盖打开蒸气渐渐柔和的过程。“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这句话的解读,真的就像中文翻译成英文。满腔热情开始工作,然后热情渐消,还能像婴儿一样没有私心杂念吗?

(11)“涤”本义为清洗、打扫。

“除”,宫殿的台阶,引申为开、去,官员转职任命称为除,古代也有扫除的含义。

“鉴”,映照的工具,类似现在的镜子,“玄鉴”就是道镜,即反省。另有版本为“览”,指泛泛地看。

“涤除玄鉴”:清扫扫除道镜。白话文表达:经常反省。

(12)两个版本,一“邦”二“国”,从字体演变历史看,“国”指城池,“邦”才是现在的“国”,本人倾向于“邦”。

(13)“天”,前文已经讲解过,代指有至无的状态。“天门开启”就是教化众生。“为雌”指生育,代指传播开来。

(14)“四”,古一般代指四方,也代指四季。四象,以阴阳学说而议,代指时间和空间的规律,通俗来讲,就是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干什么;六形即“通”、“挂”、“支”、“隘”、“险”、“远”六种地形,所以六通代指通行顺利。所以“四”在道家

一般代表“四象”,即时间(阴阳,即先后等)和空间(阴阳,即远近等),也可以代指自然规律和知识。

“达”本义为行不相遇,即顺利、熟练。“四达”即“熟练运用四象”。

(15)“毋以智”,字面意思就是不依靠聪明才智,可解为尊规守制。“毋以知”,字面意思就是不以此为经验或知识,可解为指导实践。

(16)“雌”为生育。“能为雌乎?”:能够代代相传了吗?或解为能够广为接受吗?採用前者,用以强调传承。

(17)“生”对“长”,长有两个读音,即(cháng)(zh ǎng),与生对应,此处为后者,即成长。另有版本,“为而弗恃”即有所作为而不依赖。

(18)“畜”也有两个读音,即(chù)和(xù),前者为禽兽,多指家禽;后者为饲养牲畜。对应“生”,此处为后者,即饲养,就是喂养并照料万物,使万物成长。

(19)“同谓之玄”,因此“玄”可以理解为“道”的“名”。“玄德”即道德,是老子之道的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