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学名解、问答

传染病学名解、问答

传染病学名解、问答
传染病学名解、问答

传染病学

1、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朊粒和寄生

虫,如原虫、蠕虫、医学昆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性疾病: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内外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其重点在于研究各种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以求达到治病救人、防治结合的目

的。

4、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可来自宿主体外,也可来自宿主体

内。构成此过程的有病原体、人体和所处环境等三个要素。

共生状态:有些微生物、寄生虫与人体宿主之间相互适应、互不损害对方的状态。

机会性感染: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如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或抗肿瘤药物、放射治疗及艾滋病),或大剂量应用抗菌药物引起的菌群失调症,或机械损伤使寄生虫离开其固有的寄生部位而达到其他寄生部位

(如大肠埃希菌进入泌尿道或呼吸道),平衡就不复存在而引起的宿主损伤。

、首发感染: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很少发生再次感染。

、重复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在此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称为~,较常见于疟疾、血吸虫病、钩虫病。

9、混合感染: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称为~,这种情况临床上较少见。

、重叠感染: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称为~,这种情况临床上较为多见,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继发性感染: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他病原体感染称为~,如病毒性肝炎继发细菌、

真菌感染。

12、感染谱:多种病原体和人体之间是不适应的,因而引起双方之间的斗争,由于适应程度的不同,双方斗争的结果各

异,产生感染过程的各种不同表现,即~。

、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状态携带者:隐性感染过程结束后,少数人可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成为~,常见于伤寒沙门菌、志贺菌、乙肝病毒感染。

、显性感染: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仅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原携带状态: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以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组织损伤和临床症状,但能携带并排除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可分为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和

慢性携带者,常见于伤寒、菌痢、流脑、霍乱、乙肝。

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引起显性感染,常见于单纯

疱疹病毒、水痘病毒、疟原虫、结核杆菌感染。

侵袭力: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

携带者、感染动物。

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易感性。

21、周期性: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的传染病(如麻疹、水痘、乙脑),经过一次流行之后,需待几

年当易感者比例再次上升至一定水平后,才会发生另一次流行高峰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传

染病流行的周期性。

22、大流行: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年常年发病率水平或为散在发病率水平的数倍时称为流行。当某病在

一定时间内迅速传播,波及全国各地、甚至超出国界或洲界时,称为~。

23、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定位、繁殖和

转移、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整个过程。

24、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在前驱期中的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的。

25、再燃: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处于缓解阶段时,由于潜伏于血液

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可见于伤寒、疟疾、菌痢

等传染病。

、伤寒再燃:当伤寒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处于缓解阶段时,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伤寒沙门菌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持续5~7天后退热,称

为~,此时血培养可再次出现阳性,可能与伤寒沙门菌菌血症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有关。

、疟疾再燃:当疟疾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处于缓解阶段时,由于潜伏于血液中的红内期疟原虫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称为~,由红内期残存

的疟原虫引起,多见于四种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病愈后1~4周,可多次出现。

28、复发: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后,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

情形,可见于伤寒、疟疾、菌痢等传染病。

、伤寒复发:当伤寒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后,由于体内残存的伤寒沙门菌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大约10%~20%用氯霉素治疗的患者在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度出现,此时血培养可再

次出现阳性,与病灶内细菌未被完全清除,重新侵入血液有关。

、疟疾复发: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后,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由肝细胞迟发型子孢子开始红外期发育,然后侵入红细胞进行裂体增殖所致,多见于间日疟、卵形

疟引起的疟疾病愈后的3~6个月,输血后疟疾及母婴传播因无肝细胞内繁殖阶段,缺乏迟发型子孢子,故

不会复发。

1、后遗症:有些传染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的情形,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

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乙脑、流脑等。

、败血症:病原菌(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侵入血流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和代谢产物,引起严重

毒血症的全身性感染综合征。

菌血症:少数细菌入血而为引起明显毒血症者。

病毒性肝炎: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乙、丙、丁、戊型五型肝炎。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

甲肝、戊肝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肝、丙肝、丁肝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

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肠外途径传播

35、Dane颗粒:大球形颗粒,是具有感染性的HBV完整颗粒,直径为42nm,由包膜与核心组成。包膜厚

7nm,内含HBsAg、糖蛋白与细胞脂质;核心直径27nm,内含环状双股DNA、DNA聚合酶、

核心抗原,是病毒复制的主体。

36、小分子蛋白/主蛋白,中分子蛋白,大分子蛋白:

HBV基因组中的S开放读码区分为前S1、前S2、S三个编码区,分别编码pre-S1、pre-S1、HBsAg,

其中HBsAg又称小分子蛋白/主蛋白,pre-S2与HBsAg合称为中分子蛋白,三者合称大分子蛋白。

7、乙肝病毒感染的窗口期:急性HBV感染时,当HBsAg已消失,而抗HBs尚未出现之前的时期称为~,

此期在血中只能检出抗HBc(或同时尚有抗HBe),而抗HBc是HBV感染的

唯一指标,常作为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指标。

38、准种:同一病例存在~,即HCV感染后,在感染者体内形成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病变株病毒群。它们彼此不

同,又密切相关,因其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在感染、复制中可出现新的病种。

39、HBsAg携带者:血清中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且肝功能无明显异常,无肝炎症状、体征,大多

伴有HBeAg(+)的人。

40、暴发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特征是起病急、发展快,发病2周内出现以II度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

的肝衰竭症候群,发病前多有诱因,表现为高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每日黄疸进行

性加深≧17。1umol/L,出现血清转氨酶降低,但黄疸持续升高的现象,即胆酶分离。

41、慢性肝衰竭: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的以腹水或门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

病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

、肝性脑病: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以意识改变和昏迷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综合征。

肝肾综合征:严重肝功能紊乱时,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肾小球滤过和肾血流量降低,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这种肾功能不全常是功能性而非器质性的,肾功能不全与肾脏所处的环境关系密切,与肝脏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肝肺综合征: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肺水肿、间质性肺炎、盘状肺不张、胸腔积液和低氧血症等改变,统称为~,表现为低氧血症和高动力循环症,临床上可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胸痛、发绀、头昏等症状,严重

者可致晕厥与昏迷。

45、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脊髓灰质炎患者瘫痪1~2年后仍不恢复为后遗症。部分瘫痪型病例在感染后

25~35年,发生进行性神经肌肉软弱、肌肉萎缩、疼痛,受累肌体瘫痪加重,

称~。

46、HFRS: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汉坦病毒属的各型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本病的主要病

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

典型病例病程呈发热器、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期经过。

47、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系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本病主要经性接触、血液

及母婴传播。HIV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和(或)功能受损乃至缺陷,最终

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

48、HAART: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即鸡尾酒疗法,即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为骨架的联合非核苷

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或蛋白酶抑制剂的合理而高效的抗反转录病毒的治疗方案。

、干性霍乱:除了典型病例外,临床上尚有一种罕见的中毒型霍乱,又称~,起病急骤,发展迅速,表现为极度不安、面色青灰、皮肤肌肉萎缩、昏迷、高热,尚未出现明显的吐泻症状即进入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夏秋季可引起流行,主要病理变化为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由于志贺菌各组及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且病后免疫力差,

故可反复感染。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大量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在血管内裂解,可引起高血红蛋白血症,出现腰痛、

酱油色尿,严重者可出现中度以上贫血、黄疸,甚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称为 ~,这种情况也可由抗疟药物所诱发,如伯氨喹。

、虫卵肉芽肿:日本血吸虫虫卵通过卵壳上微孔释放可溶性虫卵抗原,使T淋巴细胞致敏,释放各种淋

巴因子,吸引大量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聚集于虫卵周围,形成~。

、何博礼现象:日本血吸虫虫卵周围有嗜酸性辐射状棒状物,系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免疫复合物,称为~。

1、感染过程的表现:

1)清除病原体: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清除病原体

2)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

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

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仅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

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4)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以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

体不出现任何组织损伤和临床症状,但能携带并排除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

染源,可分为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和慢性携带者,常见于伤寒、菌痢、流

脑、霍乱、乙肝

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

能下降时,可引起显性感染,常见于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疟原虫、结核杆菌感

2、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期

1)急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

急性非黄疸型肝炎

2)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

3)重型肝炎(肝衰竭):急性重型肝炎/暴发性肝炎

亚急性重型肝炎

慢加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慢性肝衰竭

3、乙肝两对半的意义

1)HBsAg与抗HBs:

HBsAg阳性反映现症HBV感染,阴性不能排除HBV感染。

抗HBs为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

HBsAg与抗HBs同时出现可出现在HBV感染恢复期。

2)HBeAg与抗HBe:

HBeAg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的传染性。

抗HBe阳转后,病毒复制多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降低。

长期抗HBe阳性者并不代表病毒复制停止无传染性。

3)HBcAg与抗HBc:

HBcAg IgM是HBV感染后较早出现的抗体,在发病第一周即可出现,持续时间差异较大,多数在6个月内消失。高滴度的抗HBc IgM对诊断急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有帮助。

抗HBcAg IgG 在血清中可长期存在,高滴度的抗HBcAg IgG表示现症感染,常与HBsAg并存,

低滴度的抗 HBcAg IgG表示过去感染,常与抗HBs并存。

表示HBV感染的指标有HBsAg、HBeAg、抗-HBc

表示血液有高度传染性的指标是HBeAg、抗-HBc

乙肝早期确诊的重要指标是抗-HBc IgM

表示疾病开始恢复,机体有免疫力的指标是抗-Hbs和抗HBe

HBsAg HBeAg抗Hbs

抗HBc

抗HBe临床意义IgM IgG

+-----肝功能正常为无症状携带者,肝功能异常为正患乙肝++-+/---(大三阳)正患乙肝,病毒复制,传染性最强

+---++(小三阳)正患乙肝,急性感染趋向恢复,有传染性++/---++正患肝炎,或趋于恢复,有传染性

--+-+/-+乙型肝炎恢复期

--+---接种乙肝疫苗成功,感染过HBV并已恢复

4、肝炎的并发症:1)肝性脑病2)上消化道出血3)肝肾综合征4)感染5)电解质紊乱6)原发性肝癌

5、急性重症肝炎的表现

暴发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特征是起病急、发展快,发病2周内出现以II度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

的肝衰竭症候群,发病前多有诱因,表现为高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每日黄疸进行

性加深≧17。1umol/L,出现血清转氨酶降低,但黄疸持续升高的现象,即胆酶分离

6、【病例】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

1)一般为自限性,多可完全康复

2)以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为主

3)急性期隔离,有明显症状及黄疸者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劳

4)饮食宜清淡,补充维生素,热量不足者静脉补充葡萄糖

5)避免饮酒和应用损害肝脏药物

6)可服用药物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不宜太多,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7)一般不用抗病毒治疗,但急性丙型肝炎可服用干扰素或长效干扰素,加用利巴韦林

7、【病例】肝性脑病的治疗(往往是急性黄疸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

1)低蛋白饮食

2)减少肠道氨吸收:口服乳果糖,诺氟沙星等抑肠道菌药物;用乳果糖或弱酸溶液灌肠

3)减轻内毒素血症:应用肠道微生态调剂

4)降低肠道血氨:静脉用乙酰谷酰胺、谷氨酸钠、精氨酸、门冬氨酸钾镁、

5)纠正假性神经递质:左旋多巴

6)脑水肿:20%甘露醇和呋塞米(速尿)

7)消除诱因

8、脊髓灰质炎瘫痪型的临床分期

1)前驱期

2)瘫痪前期

3)瘫痪期:脊髓型(最常见)、延髓型、脑型、混合型

4)恢复期

5)后遗症期

9、肾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分期

1)发热期

2)低血压休克期

3)少尿期

4)多尿期

5)恢复期

10、肾出血热少尿的治疗原则

1)稳:稳定内环境

2)促:促进利尿

3)透:透析疗法

4)导:导泻和放血疗法

11、【病例】乙脑治疗

一般治疗:隔离,防蚊,室温控制30度以下

对症治疗:①高热: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同时降低室温

②抽搐:高温所致应降温,脑水肿所致用20%甘露醇和呋塞米脱水、脑实质病变者应镇静

③呼吸衰竭:解除呼吸道阻塞,适当氧疗,根据情况使用呼吸兴奋剂或扩血管药

④循环衰竭:扩容、升压、强心、利尿,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⑤肾上腺皮质激素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加强护理,防止压疮和继发感染,进行语言、智力和肢体的功能锻炼

12、伤寒极期的临床表现

1)持续发热

2)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3)相对缓脉

4)玫瑰疹

5)消化系统症状

6)脾肿大

13、伤寒并发症

1)肠出血(最常见)

2)肠穿孔(最严重)

3)中毒性肝炎

4)中毒性心肌炎

5)其他并发症

14、霍乱脱水期临床表现

1) 脱水

2)肌肉痉挛

3)低血钾

4)尿毒症、酸中毒

5)循环衰竭

15、霍乱的补液疗法

补液疗法分为口服疗法、静脉补液,提倡口服补液

①轻度脱水患者以口服补液为主,

②中重度脱水患者或呕吐剧烈不能口服补液的患者进行静脉补液,待病情稳定、脱水程度减轻、呕吐

停止后尽快开始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口服补液不仅适用于轻、中度脱水病人,而且适用于重度脱水病人。

ORS:葡萄糖2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溶于1000ml饮用水中在最初6小时内,成人每小时750ml,儿童每小时250ml,以后用量为腹泻量的1。5倍静脉补液:重度脱水病人、不能口服的中度脱水病人及极少数轻度脱水病人

早期迅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

对老人、婴幼儿及心肺功能不全者补液不可过快,边补边观察治疗反应

17、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的鉴别

18、【病例】急性普通型菌痢的治疗

一般治疗: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粪便培养连续2次阳性,饮食以流食为主,忌生冷、油腻、刺激抗菌治疗:轻症可不用抗生素;重症首选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疗程3~5天

对症治疗:①水电解质丢失者,轻者口服补液,严重脱水先静脉补液再口服补液

②高热: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选用退热药

③毒血症:肾上腺皮质激素

④腹痛:颠茄片、阿托品

19、【病例】中毒型菌痢的治疗

对症治疗:⑴降温止惊: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选用退热药;伴烦躁、惊厥用亚冬眠疗法

⑵休克型:迅速扩容,纠正酸中毒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

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早期DIC可给予肝素抗凝治疗

⑶脑型:静注甘露醇,减轻脑水肿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

肾上腺皮质激素

防止呼吸衰竭

抗菌治疗:首选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但应先静脉给药,改善后改为口服

20、【病例】普通型流脑的治疗

病原治疗:一旦怀疑流脑,应在30分钟内给予抗菌治疗,

尽早、足量应用细菌敏感并能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青霉素)

一般对症治疗:就地住院隔离治疗,密切监护

保证足够体液、热量及电解质

物理降温、药物降温

颅内高压时给予20%甘露醇1~2g/kg

21、【病例】暴发型型流脑的治疗

(1)休克型:①一旦怀疑流脑,应在30分钟内给予抗菌治疗,

尽早、足量应用细菌敏感并能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青霉素)

②迅速纠正休克:扩容纠酸、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首选山莨菪碱)

③治疗DIC:高度怀疑有DIC者,尽早应用肝素

④毒血症明显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⑤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

(2)脑膜脑炎型:①一旦怀疑流脑,应在30分钟内给予抗菌治疗,

尽早、足量应用细菌敏感并能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青霉素)

②防治脑水肿、脑疝:甘露醇、呋塞米

③防治呼吸衰竭

(3)混合型病情复杂严重。抗感染,抗休克,治疗脑水肿

20、疟疾的典型症状

寒战期、高热期、大汗期、出汗期

突发性高寒战、高热、大量出汗

21、晚期血吸虫病的分型:1)巨脾型()最常见 2)腹水型 3)结肠肉芽肿型 4)侏儒型

1.患者女性,16岁,因发热四天后皮肤巩膜黄染7天,于1989年3月15日扶行入院。

患者于3月4日受凉后发热,体温39摄氏度左右,伴有头痛咽痛、身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曾诊断为“上感”及胃病。给予银翘片及胃舒平治疗,4天后热退。精神食欲稍好转,但旁人发现皮肤黄染,病后大便稀,无粘液,无明显里急后重。两天前大便呈黄白色,现已成黄色。病后尿呈黄色,渐变成浓茶样,量中等,无皮肤瘙痒、咳嗽吐痰等症状、无出血倾向。

既往体健,其母HBsAg(+),无长期服药史。未到过湖区,同学中有类似病例数人。

体查:体温:37?С,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70mmHg,发育营养可,皮肤巩膜明显黄染,皮肤未见出血点,肝掌及蜘蛛痣,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颈软,心肺正常,腹软,肝在肋下1。5cm质软,压痛,表面光滑,脾可及0。5cm,质软,压痛,胆囊区无压痛,肾区无扣痛,膝反射存在,病理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色素124g/L,白细胞5。8X109/L,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3;

尿常规:尿蛋白(-),镜检正常,胆红素(+),尿胆原(+);粪常规正常

(1)该例患者的最可能诊断是:急性黄疸性肝炎,甲型肝炎可能性大。

依据:①有明显感染中毒症状,食欲减退等前驱期表现;

②有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病程仅11天;

③有流行病资料,同学中有类似患者,支持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④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阳性。

(2) 检查: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含抗HAV-IgM、HBV-M、抗HCV、抗HDV、抗HEV

肝胆脾胰超声检查,有助诊断和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3) 治疗:卧床休息;

继续隔离治疗2周;

给予易消化、高蛋白质,维生素饮食;

使用适当护肝药和对症处理;不进行抗病毒治疗。

2.周某,男,35岁,发热4天,无尿1天,于2月16日入院。

患者于2月12日突起畏寒发热,体温38~39℃,伴头痛、全身不适,咽喉痛,经青霉素及退热药治疗,病情无好转,15日晨上厕所时昏倒,即送当地县医院,当时BP 60/40mmHg,WBC 19。0×109 /L ,N 0。87,L 0。13,拟诊为“败血症”,给予青霉素及卡那霉素并用升压药后血压回升,体温降至正常,但仍未解出小便,以“感染性休克”,“急性肾衰”转来我院治疗。

既往体健,当地有类似病患者。

体查:体温37。2℃,脉搏102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30/86mmHg,重病容,神志尚清,颈软,双结膜充血,胸前可见数个皮疹,压之不褪色,手臂及臀部注射处有多块成片淤斑,双肺清晰,心率102次/分,律齐,全腹部轻压痛,反跳痛,肝肋下1。0 cm,质中等,脾未扪及,克、布氏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色素132g/L,白细胞24。0×109/L,中性粒细胞0。79,淋巴细胞0。15,异淋0。06;

血小板50×109/L

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0~2/HP。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1)本病应诊断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

依据:①3~5月系出血热流行季节,当地有类似患者;

②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发热、低血压、少尿等经过;充血、出血的体征(结膜、胸前、手臂、臀

部等处),腹部压痛、反跳痛,肝肿大;

③血象增高,血小板减少,可见异型淋巴细胞;蛋白尿及镜检有红、白细胞。

2)鉴别:应与流脑、败血症、急性肾小球肾炎等鉴别。

3)治疗原则:①稳定内环境,须严格控制入水量(前一日尿量及吐泻量再加500~700ml液体)每日保证输入糖200~300g,以减少体内蛋白分解,控制氮质血症;

②促进利尿,可用速尿100~300mg/次,静脉注射,1/6小时,亦可用酚妥拉明10mg静脉滴注;

③导泻和放血疗法,如果没有消化道出血可口服甘露醇25g或中药导泻,放血疗法较少用;

④有尿毒症、高血容量综合征、高血钾者可采用血液透析治疗。

当地治疗不妥之处:①不该使用退热药,加速休克。②不该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这更加重了对肾脏的损伤。

4.男,20岁,畏寒,寒战,高热6天,隔天发作一次,热退后活动正常,疑为疟疾,服氯喹及伯氨喹啉2天

后症状控制,继续服用上药,5天后感腰背疼痛,小便如酱油样,量少,病前半个月曾到海南旅游过。

体查:P90次/min,BP110/70mmHg,巩膜轻度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罗音,心率9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右肋下恰及,脾左肋下一厘米,质中,无触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0×109/L,N0。72,L0。28,血色素90g/L,

尿常规:尿胆原++,胆红素(-)。

(1)诊断: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间日疟合并黑尿热。

(2)诊断依据:间日疟:①隔天发作寒战。高热,大汗后热退三步曲

②脾大

③HB90g/L有贫血

④有流行病学史(到海南旅游)

⑤抗疟疾药诱发黑尿热

黑尿热:①有服用抗疟药史

②腰背痛,酱油尿,少尿等急性溶血表现

③符合疟疾诊断基础上

④巩膜轻度黄染,尿胆原++,胆红素(-)

⑤HB,90g/L,急性贫血

(3)处理原则:①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如伯氨喹啉

②静滴氢化可的松

③静滴或口服碳酸氢钠

④输同型洗涤红细胞

⑤对症治疗

⑥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衰处理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