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536.50 KB
- 文档页数:6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相应位置.第 I 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国际单位制中,下列物理量属于基本物理量的是A.加速度 B.速度C.力D.质量2.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具有惯性B.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C.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越大D.物体不受外力时没有惯性3.如图所示,为a、bA.M点表示a、b两物体在t1时刻相遇B.a、b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0~t1时间内,a物体比b物体的速度大D.a、b两物体均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B.物体的速度方向必定变化C.物体的加速度可以为零D.恒力作用下物体不可能做曲线运动5.高空作业的电工在操作过程中,不慎将一螺母由静止从离地面45m高处脱落,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A. 螺母下落1s内的位移为10mB. 螺母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9sC. 螺母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30m/ sD. 螺母在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6.如图所示,用一水平力F 压着物块,使其静止在竖直墙壁上,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A .物块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 .物块对墙壁共有两个力的作用C .物块对墙壁的压力和墙壁对物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D .物块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7.随着无人机航拍风靡全球,每天都有新的航拍爱好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成果.在某次航拍时,无人机起飞时竖直方向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无人机经5s 达到最高点 B .无人机经15s 达到最高点 C .无人机飞行的最大高度为75m D .无人机飞行的最大高度为90m8.如图所示,一重锤用细绳悬挂在力传感器下,从某时刻起,某同学手持力传感器让重锤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运动,并记录力传感器所受细绳拉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F-t 图像如图所示,则在t 1-t 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重锤的运动方向先向上再向下 B .重锤先超重再失重 C .重锤先加速再减速D .t 0时刻重锤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不少于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答的得0分. 9.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力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B .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 C .物体的速度为零,所受合力也可能很大 D .物体的速度为零,则加速度一定为零10.如图,某人由A 点划船渡河,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船不能到达正对岸的B 点 B .小船到达对岸的位置与水流速度无关-1t 1 t 2t 0C .若增大划船速度,则可缩短小船渡河的时间D .若船头偏向上游,则小船可能到达正对岸的B 点11.A 、B 两球质量分别为m A 、m B ,距地面的高度分别为H 、h .现以大小相同的速度v 0同时水平抛出,如图所示,P 点为轨迹交点.已知m A <m B 、H >确的是A .A 球水平射程大于B 球水平射程 B .A 球先经过P 点C .两球在P 点相遇D .经过P 点时,A 球速度大于B 球速度12.如图所示,一轻弹簧水平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右端固定,B 点为弹簧自由伸长时的位置.一物块静止在A 处,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推该物块,直至弹簧被压缩到最短位置C,则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从A 到B 加速,B 到C 减速 B .物块到达B 点时速度最大C .物块所受合外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D .物块到达C 点时加速度不为零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 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3. (8分)小张同学在做“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实验时,主要步骤如下:①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②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 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 拴上两条细绳套;③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之 伸长,橡皮条和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记下O 点的位置及 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1和F 2;④按选好的标度,分别作出F 1和F 2的图示,并以F 1和F 2为邻 边作平行四边形,画出对角线F ,如图所示;⑤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与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效果相同,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 '的图示; ⑥通过比较,得出结论.A o ▪▪F 1F 2(1)上述步骤中,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遗漏的内容是▲(2)步骤⑤中“使其与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效果相同”,其中“效果相同”的含义是▲(选填字母代号) A .橡皮条拉伸长度相同 B .橡皮条拉伸方向相同C .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3)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它们的夹角必须等于90º,以便算出合力大小B .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且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C .所用的细绳长度越短,实验误差越小D .在确定细绳的方向时,用铅笔沿着细绳直接画线以确定细绳的方向 (4)在步骤⑥中应比较 ▲ 和 ▲的大小和方向,然后得出结论.14.(12分)某兴趣小组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应调节滑轮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B .砝码和砝码盘质量应远大于小车的质量C .平衡摩擦力时砝码和砝码盘应通过细线与小车相连接D .当改变砝码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2)在平衡小车所受摩擦力时,小李同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一条纸带如图所示, 已知纸带左端与小车相连,则应将平板的倾角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些;(3)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A 、B 、C 、D 、E 为5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 AB =4.22 cm 、s BC =4.65 cm 、s CD =5.08 cm 、s DE =5.49 cm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 ,则打纸带上C 点时,小车瞬时速度大小v c =▲m/s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小王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 和拉力F 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①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a-F 图像; ②根据你所作出的图像,计算小车的质量M =▲ kg .(5)在某一次实验中,小张同学用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表示小车所受合外力,通过a=F 合/M 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为a 1;小明同学用纸带上打出的点计算出小车加速度为a 2.请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a 1a2(填“>”、“<”或“=”).四、计算论述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12分)如图所示,质量m =2kg 的物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用一水平恒力F =10N 作用在该物块上,使它在水平地面上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F 作用4s 后撤去.取g=10m/s 2,求:(1)物块在这4s 内的加速度的大小; (2)物块在这4s 内发生的位移多大;(3)撤去水平恒力F 后,物块经多长时间停下来.16.(13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斜面体A 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用轻绳拴住质量为m 的小球B 置于斜面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斜面倾角θ=30°,轻绳与斜面平行且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不计小球与斜面间的摩擦,求:-2NO 0.050.100.150.200.250.300.35(1)斜面体A 对小球B 的支持力N 的大小; (2)轻绳对小球B 拉力T 的大小; (3)地面对斜面体A 的摩擦力f .17.(15分)第十六届中国崇礼国际滑雪节于2016年12月3日在张家口市崇礼区的长城岭滑雪场隆重举行.如图1所示,跳台滑雪运动员经过一段加速滑行后从A 点水平飞出,落到斜坡上的B 点.AB 两点间的竖直高度h =45m ,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α=37o,不计空气阻力(取sin37 º =0.6,cos37 º =0.8;g 取10 m/s 2).求: (1) 运动员水平飞出时初速度v 0的大小; (2) 运动员落到B 点时瞬时速度v 1的大小和方向;(3)设运动员从A 点以不同的水平速度v 0飞出,落到斜坡上时速度大小为v ,请通过计算确定v 与v 0的关系式,并在图2中画出v -v 0的关系图像.高一物理参考答案 第 I 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2、C 3、A 4、B 5、C 6、B 7、D 8、A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不少于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答的得0分. 9、BC 10、ACD 11、AD 12、C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图2v (m/s)v 0(m/s)O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 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13.(8分)(1)③ ,同时记录两个细绳的方向 (每空1(2)C (2分) (3)B (2分) (4)F , F’ (每空1分)14.(12分)(1)AD (2分)(漏选得1分)(2)减小(2分)(3)0.49 0.43(每空1分)(4)① 如右图 (2分) ② 2 (2分) (5) > (2分)四、计算论述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2分)(1)由受力得 F -f=ma 1 f=μF N F N =mg所以a 1=(F -μmg)/m (3分) 代入数据得:a 1=1m/s 2(1分)(2)由2112x a t =得 x =8m (3分) (3)4s 末速度:v = a 1t = 4m/s (1分)撤去F 后:a 2 =μmg/m=μg=4m/s 2(2分)撤去F 后,物块的运动时间为: s a v t 144002'=--=--=(2分)16.(13分)(1)由受力分析得,N=mgcos θ=2mg (4分) -2NO 0.050.100.150.200.250.300.35(2)T=mgsin θ=12mg (4分) (3)对A 、B 整体受力分析可得:f=Tcos θ(4分) 方向水平向右 (1分)17.(15分)(1)A 到B 竖直方向:由212h gt =(1分) 得:sg h t 3104522=⨯== (1分)水平方向: tan hx α==60m (1分) s m t x v /203600===(2分) (2)竖直方向:y v gt ==30m/s (1分)所以1v ==(2分)5.12030tan 0===v v y θ 速度方向:斜向右下方,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且tan θ=1.5 (1分) (3)竖直方向位移:221gt y =水平方向位移:t v x 0=tv gt x y 0221tan ==α gv t 230= (2分)232300v g v g gt v y =⋅==0220213v v v v y =+= (2分) 作图(2分)其他解法正确相应给分!!0(m/s)2210y v v v =+=。
2008-2009学年度江苏省扬州市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测试地理试卷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包含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
本次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20分。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试号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综合题,请您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18小题,每题2分,共36分)。
借鉴南、北半球划分方法,人们通常以0°、38°N为极点,将其所在半球称为“陆半球”,另一半球称为“水半球”,据此完成1—2题。
1.“水半球”的极点应为A.180°,38°S B.0°,38°NC.180°,38°N D.0°,38°S2.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A.扬州市夜幕沉沉B.地中海沿岸温和湿润C.塔里木河出现汛期D.全球处于同一日期下图为“在A地地平面观察到的太阳视运动过程图”,其中虚线圈为太阳视运动轨迹,B为A地的天顶,C为太阳视运动某一位置。
读图完成3-4题。
3.当太阳位于C位置,∠BAC=43°08′,北京时间为16:00时,A地的经纬度位置为A.43°08′N,150°E B.46°52′N,90°EC.66°34′N,60°E D.66°34′S,60°E4.一支地理科考队在A地考察的内容可能是A.海洋渔场的形成原因B.塔里木盆地石油的储藏量C.极地气候下的生态环境D.南极地区大气臭氧含量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图12008-2009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 100分钟)第一卷 ( 选择题 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在研究下列问题时,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的是: ( ) A .研究汽车在通过一座桥梁所用时间 B .研究人在汽车上的位置C .研究汽车在上坡时有无翻倒的危险D .计算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的时间2、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 s 末的速度为10.4 m/s ,10 s 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 ,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 .10.4 m/sB .10.3 m/sC .10.2 m/sD .10m/s3、两个质点甲与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4 s 末甲、乙将会相遇B.在第2 s 末甲、乙将会相遇C.在2 s 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D.在第2 s 末甲、乙相距最远4、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它在第一秒内与在第二秒内位移之比为S 1 : S 2 ,在走完第1m 时与走完第2m 时的速度之比为v 1 : v 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S 1 : S 2 = 1 : 3, v 1 : v 2 = 1 : 2 B. S 1 : S 2 = 1 : 3, v 1 : v 2 = 1 :2C. S 1 : S 2 = 1 : 4, v 1 : v 2 = 1 : 2D. S 1 : S 2 = 1 : 4, v 1 : v 2 = 1 :25、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恒力F 作用而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该物体的加速度a 的大小( )A .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B.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无关 C .与物体运动的时间无关 D.与恒力F 成正比6、质量为1kg 的物体,在大小为2N 、4N 、5N 的三个力的作用下,获得的最小加速度和最大加速度为 ( ) A .1m/s 2,11m/s2B .-1 m/s 2,11 m/s 2C .0,11m/s 2D .2 m/s 2,7 m/s 27、一帆风顺,说的是顺风好行船,但有时遇上逆风,有经验的水手通过正确地操纵船帆,仍然可借风力航行.当风从正东方吹来,而船却要驶向东北方向,则下图四种情况中哪个可达到目的地[PQ 表示帆的方位(俯视)].( )8、如图2所示,静止的倾斜传送带上有一木块正在匀速下滑,当传送带突然向上开动时,木块滑到底部,所需要的时间t ,与传送带不动所用的时间t 0相比较,正确的是 ( )A . t = t 0B . t > t 0C . t < t 0D .无法比较9、如图4所示,台秤上放一个装有水的杯子,通过固定在台秤上的支架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球全部浸没在水中,平衡时台秤的示数为某一数值,今剪断悬线,在球下落但还没有达到杯底的过程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则台秤的示数将(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无法判断10、如图5所示,物块A从光滑斜面某一不变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后,又滑上粗糙的水平传送带,传送带静止不动时,图2图4A 滑至传送带最右端的速度V 1,需时间t 1;若传送带逆时针转动,A 滑至传送带的最右端的速度为V 2,需时间t 2,则( )A .V 1 > V 2 ,t 1 < t 2B .V 1 < V 2 ,t 1 < t 2C .V 1 > V 2 ,t 1 > t 2D .V 1 = V 2 ,t 1 = t 2第二卷 (非选择题部分 共60分)二、本题共3小题,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11、 汽车从甲城以速度为V 1沿直线一直行驶到乙城,紧接着又从乙城以速度V 2沿直线返回到达甲、乙两城的中点的丙小镇。
扬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一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二.填空题.本题共有4小题,共29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要求作答。
10.(8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分),两(2分),没有(2分),没有(2分) 11.(6分)⑴A (2分),⑵B (2分),⑶ g =2n 2h /t 2(2分) 12.(7分)n π2 (2分);后轮Ⅲ的半径r 3 (2分) ;3212r r r nv π= (3分)。
13.(8分)(1)打点计时器不应使用干电池,应使用交流电源;实验中没有平衡小车的摩擦力;小车初始位置离打点计时器太远 (2分,只要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2)如图所示(4分) (3)F=0.063N (2分)(在0.061N ~0.065N 范围内均得分)三.计算题。
本题共有4小题,共44分。
解答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0分)解:(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 F mg μ=- 所以物体加速度29.00.5 1.0104/1.0F mg a m s mμ--⨯⨯=== (3分)(2)2s 末物体速度大小为428/v at m s ==⨯= (3分) (3)撤去拉力后,物体加速度设为'a ,则有'ma mg μ=得物体加速度2'0.5105/a g m s μ==⨯= (2分) 物体还能向前运动22008 6.42'25v s m a --===--⨯ (2分)15.(10分)⑴ 飞机在跑道上做匀加速运动,由as v v t 2202=- (2分)可得10082502220⨯⨯-=-=as v v t m/s=30m/s (3分)⑵ 若不装弹射系统,飞机从速度为零开始加速由s a v t'=22 可得 8250222⨯=='a v s t m=156.3m (5分) 16.(12分)解:⑴ 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为t v x 0= ①(1分)竖直方向上位移为221gt y = ② (1分)如图由几何关系可知:θtan x y = ③(1分)将①②两式代入③可得gv t θtan 20= (1分)所以 g v t v x θtan 2200== (1分) 则θθθ220cos sin 2cos /g v x AB == (1分)⑵ 小球落到斜面时,竖直方向上的速度θtan 20v gt v y ==(2分)则小球落到斜面时的速度为:θθ2022020220tan 41tan 4+=+=+=v v v v v v y (2分)⑶ 设小球落在B 点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则θθαtan 2tan 2tan 000===v v v v y(2分)17(12分)解:(1)设货物刚滑上传送带时加速度为1a ,货物受力如图所示。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命题人: 罗文宁 审题人:周中森 陈亮辉)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有四大题,1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有关项目填写清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选择的答案填在“选择题答题表”中) 1.下列各组物理量均为矢量的是( D )A .位移、时间、速度B .速度、加速度、功C .力、功率、重力势能D .力、速度变化量、重力加速度 2.下列所研究的物体(题中加点的),可看作质点的是( B )A .天文学家研究地球..的自转 B .用GPS 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 C .教练员对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进行指导 D .在国际大赛中,乒乓球运动员王浩准备接对手发出的旋转球...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 .线能织成布,靠的是纱线之间静摩擦力的作用B .人站在有沙子的地面上易滑倒,是因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C .马拉的雪橇底板用钢制成,是为了防止雪橇在冰道上打滑D .轮胎表面都有花纹状的沟槽,能使车在雨天与地面间产生足够的摩擦力4.如图所示,是利用传感器记录的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变化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B ) A .作用力大时,反作用力小B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总是相反的C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D .此图线一定是在两个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选择题答题表下显示出来的5.两个力F 1和F 2间的夹角为α,它们的合力为F 。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合力F 一定比F 1、F 2都大B .合力F 一定等于两个分力之和C .合力F 至少比F 1、F 2中的一个大D .合力F 的作用效果与F 1和F 2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江苏省扬州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试卷编校:魏会阁 审核:王斌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填写在答卷纸密封线内的规定处.3.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卷纸中,考试结束时只交答卷纸.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哪组力作用在物体上不能..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A .3N ,4N ,8N B .3N ,5N ,5N C .2N ,4N ,6N D .6N ,7N ,9N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发生力的作用必须相互接触B .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地球施加的,物体只在重心处受到重力作用C .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对与它接触的物体所发生的作用D .静摩擦力是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运动的物体受到的 3.竖直升空的火箭,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6000m B . 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8000m C . 火箭经过120s 落回地面D . 火箭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始终是20m/s 24.某人划船渡一条河,当划行速度和水流速度一定,且划行速度大于水流速度时,过河的最短时间是t 1;若以最小位移过河,需时间t 2,则划行速度v 1 与水流速度v 2 之比为A .t 2∶t 1B . t 2∶2122t tC .t 1∶(t 1-t 2)D .t 1∶t 25.如图所示,斜面体保持静止,一物体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设此过程中斜面体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f 1。
若沿斜面方向用力向下推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设此过程中斜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f 2。
则A .f 1为零,f 2为零B .f 1为零,f 2不为零C .f 1不为零,f 2为零D .f 1不为零,f 2不为零二:多项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20分。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如海调研试卷高一物理(本卷重力加速度g 均取10m/s 2)第I 卷 选择题部分(共31分)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共31分。
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第II 卷前的表格中。
)(1-5为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1.如图物体 A 在竖直向上的拉力 F 的作用下能静止在斜面上,则关于 A 受力的个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一定是受两个力作用B .A 一定是受四个力作用C .A 可能受三个力作用D .A 不是受两个力作用就是受四个力作用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有一重10 N 的物块,被平行于斜面大小为8 N 的恒力F 推着沿斜面匀速上行。
在推力F 突然撤消的瞬间,物块受到的合力大小为A .8 NB .5 NC .3 ND .2 N3.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曲线运动一定不是匀变速运动B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具有加速度C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可以为零D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一定变化4.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所受正压力增大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一定增大B .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时,它一定受到弹力作用C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D .具有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滑动摩擦力作用5.下列各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的是A .质量、长度、时间B .力、时间、位移C .千克、米、秒D .牛顿、克、米2009.1(6-9题为多选题,每题4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6.下面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四个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其中反映物体受力不可能平衡的是7A .绳中张力不变B .M 对地面的压力变大C .M 所受的静摩擦力变大D .滑轮轴所受的压力变大 8.如图所示, 地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 、B, 在水平推力F 作用下运动, 当弹簧长度稳定后, 若用μ表示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F 弹表示弹簧弹力的大小, 则A. μ=0时, F 弹=12F B. μ=0时, F 弹=FC. μ≠0时, F 弹=12F D. μ≠0时, F 弹=F9.一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
扬州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高一物理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填写在答卷密封线内的规定处.3.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第Ⅱ卷卷首的答题表格中,考试结束时只交第Ⅱ卷.(本卷重力加速度g 均取10m/s 2)第I 卷 选择题部分(共31分)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共31分。
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第II 卷前的表格中。
) (1-5为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的是A .质量、长度、时间B .力、时间、位移C .千克、米、秒D .牛顿、克、米 2.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运动一定不是匀变速运动 B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具有加速度 C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可以为零 D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一定变化 3.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所受正压力增大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一定增大B .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时,它一定受到弹力作用C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D .具有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滑动摩擦力作用4.如图物体 A 在竖直向上的拉力 F 的作用下能静止在斜面上,则关于 A 受力的个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一定是受两个力作用 B .A 一定是受四个力作用 C .A 可能受三个力作用D .A 不是受两个力作用就是受四个力作用5.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有一重10 N 的物块,被平行于斜面大小为8 N 的恒力F 推着沿斜面匀速上行。
在推力F 突然撤消的瞬间,物块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A .8 N B ..3 N D .(6-9题为多选题,每题4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009.16.下面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四个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江苏省扬州市2008-200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物 理(必修)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填写在答卷密封线内的规定处.3.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第Ⅱ卷卷首的答题表格中,考试结束时只交第Ⅱ卷.第Ⅰ卷(选择题 共69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大题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1.下列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是 A .时间 B .功 C .质量 D .力 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就是具有一定质量的点B .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可以看作质点C .研究高台跳水运动员空中翻转动作时,运动员可以看作质点D .研究运动员百米赛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时,运动员可以看作质点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 2,则A .物体在第2秒末的速度一定是第2秒初速度的2倍B .物体在第2秒末的速度一定比第2秒初的速度大2m/sC .物体在第2秒初的速度一定比第1秒末的速度大2m/sD .物体在第2秒末的速度一定比第1秒初的速度大2m/s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有弹力必定有摩擦力,有摩擦力必定有弹力B .同一接触面上摩擦力方向与弹力方向始终垂直C .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成正比D .只有静止的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才叫静摩擦力5.已知物体在 F 1、F 2、F 3三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F 1=20 N ,F 2=28 N ,那么 F3的大小可能是 A .70 N B .40N C .100 N D .6 N 6.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一斜面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D .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7.在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关系的实验中,为了计算小车获得的速度,在某次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了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在A 、B 、C 、DA .AB .BC .CD .D 8.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重力做功40J,则 A .重力势能减小了40J B .重力势能增加了40J C .动能减小了40J D .机械能增加了40J 9.为了行车方便与安全,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其主要目的是 A .减小过桥车辆受到的摩擦力 B .减小过桥车辆对引桥面的压力 C .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D .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平行于引桥面向下的分力10.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直线运动, 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A .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物体的加速度比乙物体的加速度大C .甲物体的初速度比乙物体的初速度大D .在t 1 时刻, 甲物体追上乙物体11.在交警处理某次交通事故时,通过监控仪器扫描,输入计算机后得到该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刹车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x=20t -2t 2(x 的单位是m ,t 的单位是s)。
扬州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高二英语第Ⅰ卷(共8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 、B 、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y was the woman late?A. Because of heavy traffic.B. Because of missing the busC. Because of her car trouble2. When is the train leaving?A. 9:30.B. 9:15.C. 9:403.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A. She doesn ’t like picnic at all.B. She went on a picnic yesterday.C. She is very busy today.4. Which season was it when the conversation took place?A. Spring.B. Winter.C. Summer.5. How does the man usually go to his office?A. By taxi.B. By bus.C. On foot.第二节 (共15小题;每题1分,满分1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 、B 、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 What is the dialogue about?A. The man speaker ’s new story.B. The man speaker ’s daughter.C. The movie star.7.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A. They are husband and wife.B. They are friends.C. They are strangers.8. What does the woman tell the man to do?A. To talk to his daughter.2009.1B.Stop giving his daughter too much burden(负担).C.To tell his daughter to study.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扬州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八年级数学(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009.1亲爱的同学:祝贺你完成了一学期的学习,现在是展示你学习成果的时候了,希望你能沉着应答,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祝你成功!正确的答案前的字母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
)A .梯形B .直角三角形C .角D .平行四边形 2.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它的对角线的长为A .1B .2CD .3.在实数12, 3.14-,0,π中,无理数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4.小明在梳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时,发现它们的对角线都具有一个共同的性质,这条性质是对角线A .互相平分B .相等C .互相垂直D .平分一组对角 5.为筹备学校元旦联欢晚会,在准备工作中,班长对全班同学爱吃什么水果作了民意调查,再决定最终买哪种水果,下面的调查数据中,他会最关注A .中位数B .平均数C .加权平均数D .众数6.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AD ∥BC,AB=CD,E 是AD的中点,则BE 与CE 的大小关系是A .BE>CEB .BE<CEC .BE=CED .无法判断 7.关于函数y=-2x+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图象必经过(-2,1)B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C .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D .当x>12时,y<08.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已知A (1,1),在x 轴上确定点P ,使△AOP 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 的个数共有A .4个B .3个C .2个D .1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题目中的横线上) 9. -1的立方根是 。
10.北京2008奥运会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建筑面积达258000平方米,将它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的结果为 平方米。
E D CBA11.点A (2,1)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为 。
扬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一物理说明:1.本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3.本试卷第Ⅰ卷答案应填在第Ⅱ卷前的表格内,填写在其他位置一律无效.4.交卷时只交第Ⅱ卷.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四组单位中,全是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A.米、牛顿、秒B.米、千克、秒C.千克、焦耳、秒D.米、千克、牛顿2.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要保持物体的运动,必须施加外力B.物体所受合力为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C.物体做曲线运动,其合外力必为变力D.力是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3.一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从飞机上每隔2s释放一个铁球,先后共释放4个,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则在某一时刻4个球在空中的排列情况大致为()4.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各受10N拉力F作用,弹簧平衡时伸长了5cm(在弹性限度内);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弹簧所受的合力为10NB.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400N/m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200N/mD.根据公式k=F/x,弹簧的劲度系数k会随弹簧弹力F的增大而增大FF5.如图甲所示,用一根细绳和一根轻直杆组成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当A处挂上重物时,绳与杆对手指和手掌均有作用,对这两个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完全正确的是图乙中的( )6.物体A、B质量分别为m A=2kg、m B=3kg,二者间用牢固的细线连接,现对A物体施以竖直向上的恒力F的作用,F=60N,使A、B两物体共同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取g=10 m/s2,关于细线中张力T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T大小为20N B.T大小为30NC.T大小为60N D.T大小为36N7.如图所示,斜面体质量为M,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一滑块质量为m,放在斜面体上,由静止开始加速下滑,在滑块下滑过程中斜面体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滑块下滑过程中()A.斜面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 m g+B.斜面体对地面的压力小于()M m g+C.斜面体对地面的压力大于()M m g+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质量为m的小木块从半径为R的半球形的碗口下滑,如图所示,已知木块与碗内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块滑到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那么木块在最低点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块对碗底的压力大小为mgB.木块对碗底的压力大小为Rvm2C.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Rvgm-μD.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Rvgm+μ9.如图所示为两物体a、b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B.第20s和第60s时,两物体a、b的间距相等C.第40s时,两物体a、b速度相等,相距200mD.第60s时,物体b在物体a的前方图甲图乙A B C DMmaba104020 40 60v/ms–1FBAORv扬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一物理得分评分人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3分)二.填空题.本题共有4小题,共29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要求作答。
江苏省扬州市高一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_及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天花板匀速滑动,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物体与天花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F cosθB.F sinθC.μ(F sinθ+mg)D.μ(mg-F sinθ)2.我国“80后”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里给全国的中小学生们上一堂实实在在的“太空物理课”。
在火箭发射、飞船运行和回收过程中,王亚平要承受超重或失重的考验,下列说法正确是( )A.飞船在降落时需要打开降落伞进行减速,王亚平处于超重状态B.飞船在降落时需要打开降落伞进行减速,王亚平处于失重状态C.飞船在绕地球匀速运行时,王亚平处于超重状态D.火箭加速上升时,王亚平处于失重状态3.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N;则当它们间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A.40 N B.102N C.202N D.10N4.如图所示,质量为8 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
质量为2 kg的物体B用细线悬挂起来,A、B紧挨在一起但A、B之间无压力。
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取g=10 m/s2)( )A.100 N B.20 N C.16 N D.0 N5.某跳水运动员在3m长的踏板上起跳,通过录像观察到踏板和运动员要经历图示的状态,其中A为无人时踏板静止点,B为人站在踏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C为人在起跳过程中人和踏板运动的最低点,则()A.运动员在A点具有最大速度B.运动员在B处与踏板分离C.运动员和踏板由C到B的过程中,向上做匀加速运动D.运动员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运动员先超重后失重6.如图为皮带传动示意图,传动时皮带不打滑,大小轮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轮的角速度小于大轮的角速度B.小轮的角速度等于大轮的角速度C.小轮边缘线速度与大轮边缘线速度的大小相等D.小轮边缘的线速度大于大轮边缘的线速度7.如图所示,两块相互垂直的光滑挡板OP、OQ,OP竖直放置,小球A、B固定在轻杆的两端。
扬州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高 一 历 史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第I 卷1至4页(第1至25题),第II 卷5至8页(第26至29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试号填在第II 卷的密封线 内和机读卡上。
2.请将第I 卷的答案填在第II 卷指定位置上(使用机读卡的用2B 铅笔在机读卡上填 涂),在试卷I 上答题无效。
第II 卷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机读卡和第II 卷交给监考人员。
第Ⅰ卷 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山东又称齐鲁大地,燕赵是河北省的别称。
这些称谓源于 A. 西周分封制度B. 西周宗法制度C.秦朝郡县制度D.西汉郡国并行制2.对右图所示权力机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分散了丞相权力,完善了中央机构 B.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C.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效能D.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3.“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 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是清代一位军机臣对工作的描述。
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4.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诩“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 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后连声叫绝,并发出阵阵狂笑。
一个中方官 员当即站起来,义正辞严,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请问此条约是 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5.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 有外国招牌,有的却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
0-551234t/sv/(m/s)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试卷(满分150分,90分钟完成) (本试卷重力加速度g=10m/s 2)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每题4分,共40分 ) 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哪个正确A. 位移和路程总是大小相等的,只是位移有方向,是矢量,路程无方向,是标量B. 位移用来描述直线运动,路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C. 位移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物体实际通过的路线D. 位移和路程是一回事2.同一平面内三个共点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这个物体处在静止状态,已知其 中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5N 和8N ,则第三个力肯定不是下列数值中的 A. 5N B. 8N C. 12N D. 15N3.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也为零,加速度大,速度也大B.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的快慢C.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D.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量的大小,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4.关于运动和力,正确的说法是A .物体速度为零时,合外力一定为零B .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合外力一定是恒力C .物体作加速直线运动,合外力一定是变力D .物体作直线运动,合外力一定不为零5.一质量为m 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减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g/3, g 为重力加速度。
则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A .mg 31 B .32mg C .mg D .mg 346. 物体从O 点出发,沿水平直线运动,取向右的方向 为运动的正方向,其v -t 图象如图1所示,则物体在 最初的4s 内是 A .物体做的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图1B .前2s 物体向左运动,后2s 物体向右运动C .前2s 物体在O 点左边,后2s 在O 点的右边D .t=2s 时刻,物体与O 点距离最近 7. 用水平力F 将木块M 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 如图2所示。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培根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试题2009.1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第Ⅰ卷正确答案的序号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 下列所给的物理量,运算时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的是A.路程B. 质量C. 速度D. 时间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B.凡是轻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C.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而路程还与实际运动的路线有关D.物体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3.两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为30N,其中一个力F1大小为10N,那么另一力F2的大小可能是A.10NB.15NC.40ND.45N4.某同学骑自行车沿直线运动,第1s内平均速度是1m/s,第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前3s内的平均速度是A.3m/sB.5 m/sC.6 m/sD.14 m/s5. 如图所示,物体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N和5N,A静止在地面上,不计弹簧秤、细线的重力和滑轮的摩擦,则弹簧秤所受的合力和弹簧秤的读数为A.0N 15NB.5N 0NC.0N 5ND.10N 5N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速度为零的物体才处于平衡状态B.竖直升降的电梯减速下降时,电梯中的人所受重力变小C.竖直升降的电梯减速下降时,电梯中的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于人的重力D.只有当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才相等7.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完全是理想的,没有实验事实为基础B. 是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能更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C. 只要接触面做得很光滑,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可以实际做成功的D. 伽利略理想实验只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现实中无法做成功8.如图所示,用手托住小球,使弹簧处于原长.然后突然放手,从放手起到小球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大小的变化是A.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一直增大D .一直减小9. A 、B 两物体粘连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对A 、B 两物体同时施加水平作用力F 1、F 2, 方向如图所示,则A .A 对B 的作用力一定为拉力B .A 对BC .A 对BD .A 、B 之间可能既没有拉力也没有压力10.200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枭龙”战机在四川某地试飞成功.假设该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 所需时间为t ,则起飞前运动的距离为A .212atB .12vt C .212vt atD .不能确定11. 一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保持静止,当加一个不大的且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推力F后,仍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体所受的合力增大BCD 12.对于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一水平拉力,当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A .物体立即获得速度B .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C .物体同时获得速度和加速度D .由于物体未来得及运动,所以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13.从竖直上升的气球中掉下的小螺丝钉跟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小铁球相比(不计空气阻力),相等的物理量是A.落到地面的时间B.落到地面时的速度C.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D.下落过程中的路程14. 在甲地用质量为m1的物体、乙地用质量为m2的物体做同样的实验: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物体,测量物体的加速度a与拉力F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在两地测得的结果画出a-F图象,得到如图所示的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图线甲和乙.若甲、乙两地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1和g2,由图象可知B.m1 < m2C.g1 > g2D.g1 < g2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试题第Ⅰ卷答案表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扬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本卷重力加速度g均取10m/s2)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的是()
A.质量、长度、时间 B.力、时间、位移
C.千克、米、秒 D.牛顿、克、米
2、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一定不是匀变速运动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具有加速度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可以为零 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一定变化
3、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正压力增大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B.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时,它一定受到弹力作用
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
D.具有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滑动摩擦力作用
4、如图物体 A 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能静止在斜面上,
则关于A 受力的个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一定是受两个力作用 B.A一定是受四个力作用
C.A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D.A不是受两个力作用就是受四个力作用
5、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有一重10 N的物块,被平行于
斜面大小为8 N的恒力F推着沿斜面匀速上行。
在推力F突然撤消的瞬
间,物块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A.8 N B.5 N C.3 N D.2 N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6、下面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四个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中反映物体受力不可能平衡的是()
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M的两个物体系在一根通过定滑轮的
轻绳两端,M放在水平地板上,m被悬在空中,若将M沿水平地板向
右缓慢移动少许后M仍静止,则()
A .绳中张力不变
B .M 对地面的压力变大
C .M 所受的静摩擦力变大
D .滑轮轴所受的压力变大 8、如图所示, 地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 、B, 在水平推力F 作用下运动, 当弹簧长度稳定后, 若用μ表示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F
弹表示弹簧弹力的大小, 则 ( )
A. μ=0时, F 弹=F /2
B. μ=0时, F 弹=F
C. μ≠0时, F 弹=F/2
D. μ≠0时, F 弹=F
9、一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
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
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
B .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
C .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
D .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0.小强说:“我记得在初中学过,如果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就会互相平衡,看不到作用的效果了。
既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它们也互相平衡呀!”应该怎样解答小强的疑问?其实小强没有注意到 的两个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而 是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的。
11.小船在静水中速度是v ,今小船要渡过一条宽度为d 的河流,渡河时小船朝对岸垂直划 行,则渡河的时间为 ,若航行至河中心时,水流速度增大,则渡河时间 将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下图为接在50Hz 低压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所示的是每打5个点所取的计数点,但第3个计数点没有标出。
由图数据可求得:(1)
该物体的加速度为 m/s 2,(2)第3个计数点与第2个计数点的距离约为 cm ,(3)打第3个点时该物体的速度为 m/s 。
13. 如图a 所示是“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图。
(1)图b是正确实验后的数据,其中O为抛出点,则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m/s。
(2)在另一次实验中将白纸换成方格纸,每一小方格边长L=5 cm,通过实验,记录了小球在运动途中的三个位置,如图c所示,则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__m/s;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14题9分,15、16、17题每题12分,共45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质量为30kg的小孩坐在10kg的雪橇上,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大小为100N的拉力拉雪橇,使雪橇沿水平地面做匀速运动,(sin37°=0.6,cos37°=0.8)求:(1)雪橇对地面的压力大小;(2)雪橇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
15.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直角坐标。
质量为m=4kg的物体,沿y轴正方向以大小为5 m/s的初速度通过坐标原点O,此时给物体施加一个沿x轴正方向的恒力F。
一段时间后物体恰好通过点P,
P点的坐标为(2.5m,5m)。
求:
(1)物体由O运动到P点的时间;
(2)恒力F的大小;
(3)物体在P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16.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b,在水平面上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图中a直线表示a物体不受拉力作用、b直线表示b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1.8N
作用的υ-t图象,求:
(1)a、b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2)8s末a、b间的距离;
(3)物块的质量。
17.一圆环A套在一均匀圆木棒B上,A的高度相对B的长度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可视为质点)。
A和B的质量都等于m,A和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f<mg。
开始时B竖直放置,下端离地面高度为h,A在B的顶端,如图所示。
让它们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当木棒B与地面相碰后,木棒B 立刻以竖直向上的速度反弹,并且碰撞前后的速度大小相等。
设碰撞时间很短,不考虑空气阻力,求:(1)B着地时的速度;(2)木棒B与地面碰撞后,向上运动的最大高度;
(3)在B再次着地前,要使A不脱离B,B至少应该多长?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共31分。
其中1-5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6-9题为多选题,每题4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
二、
简
答
题(每题6分,共24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0.相互平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每空3分)
11.d/v 不变(每空3分)
12.0.74 , 4.36 ,0.47 (每空2分)
13.(1)1.6 (2)1.5 (每空3分)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14题9分,16、17、18题每题12分,共45分)
14、解:(1)经对小孩和雪橇整体受力分析得:
竖直方向:F sinθ+F N=mg 2分
解得 F N= mg—F sinθ=340N 2分
雪橇对的地面压力/
N
F是地面对雪橇支持力F N的反
作用力,所以雪橇对的地面压力:
/
N
F=F N=340N 1分
(2)水平方向:Fcosθ—F f=0 2分
F f=μF N
由上式解得:μ=4/17=0.24 2分
15.解:(1)t=y/v
o
=1s 2分
(2)x=at2/2 2分
F=ma F=20N 2分
(3)v
x
=at=5m/s 2分
v2= v
x 2+ v
o
2
v=52m/s 2分
tanθ= v
o/ v
x
=1 θ=450 即速度方向与x轴成450 斜向上2分
16、解:(1)设a 、b 两物块的加速度分别为a 1、a 2, 由υ-t 图可得:a1=
1
1t v ∆∆=2/0
406s m -- =1.5m/s2
2分
a2=
2
2t v ∆∆=
2
/0
8612s m -- =0.75m/s2
2分
(2)设a 、b 两物块8s 内的位移分别为s 1、s 2,由图象得: 1164m 12m 2
s =
⨯⨯= 1分
21(612)8m 72m
2
s =
⨯+⨯= 1分
所以 s 2-s 1=60m 2分 (3)对a 、b 两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a 1, 1分
F -f =ma 2 1分
由此得:m =0.8kg 2分
17、解:(1)V 2=2gh v=gh 2 2分 (2)mg+f=ma B 2分 v 2=2a B H H=mgh/(mg+f ) 2分 (3)B 再次着地时共用时 t=2v/a B 1分
对A 物体:mg-f=ma A 1分
Xa=vt+a A t 2/2 2分
Xa ≤L
L ≥8m 2g 2h/(mg+f )2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