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

一、归类题(每题2 分,共8 分)

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玄武岩、剪节理、板岩、土壤、残积物、片岩、位移、闪长玢岩、片麻岩、铝土矿、地震、熔岩流、高岭石、褶皱、辉长岩、糜棱岩

1. 风化作用:土壤、残积物、铝土矿、高岭石。

2. 构造运动: 剪节理、位移、地震、褶皱、张节理、背斜、断裂

3. 岩浆作用: 玄武岩、闪长玢岩、熔岩流、辉长岩、安山岩、花岗斑岩、熔岩被、

闪长岩、

4. 变质作用: 板岩、片岩、片麻岩、糜棱岩、千枚岩、糜棱岩

将下列各种地质现象相对应地归入矿物、岩石、构造变形中。

贝尼奥夫带、方解石、钾长石、灰岩、白云母、花岗岩、正断层、角闪石、片岩、泥岩、斜长石、褶皱、地震、金刚石、大理岩、石英、应力、脆性变形、玄武岩、节理。

1. 矿物:方解石、钾长石、白云母、角闪石、斜长石、金刚石、石英。

2. 岩石:灰岩、花岗岩、片岩、泥岩、大理岩、玄武岩。

3. 构造变形:贝尼奥夫带、褶皱、应力、地震、节理、脆性变形、正断层。

下列岩石圈变位判断的依据哪些可能属于水平变位判断的依据,哪些可能属于垂直变位判断的依据?

1 .垂直变位判断依据为:河流阶地、夷平面、平行不整合接触;

2 .水平变位判断依据为:沉积物的厚度与环境变化、古地磁。

二、名词解释(每题2 分,共20分):

1.风化壳: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产物组成的、分布于大陆岩基面上的不连续薄壳。

2.矿物: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份和内部结构,及物理化学

性质和外部形态。

3.岩石:天然形成的,由固体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

4.岩浆作用:指岩浆形成后,在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溢出地表的过程中,由

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成份不断变化,并最后冷凝成岩石的复杂过程。

5.变质作用: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在固体

状态下发生物质成份、结构与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6.岩溶作用: 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发生的以地下水为主,对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

刷为辅以及由此产生的崩塌作用等一系列过程。

7.风化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矿物、岩

石在原地遭受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8 .搬运作用:是指运动的介质将剥蚀的物质从一个地方运移到另一个地方。

9.成矿作用: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

10 .内生成矿作用:由于地球的内力使分散元素聚集成矿产资源的地质作用或过程。

11 .物理风化作用:

12 .沉积作用:

13 .剥蚀作用:

14 .重结晶作用:

15 .区城交质作用:

16 .接触变质作用:

17 .成岩作用:

18.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岩屑或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相互关系。

19.岩石的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或岩屑颗粒在空间的分布和排列方式特点。

20 .岩浆岩的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

21 .基岩与围岩:

22 .石油:

23 .生物化石:

24 .蛇绿岩:

25 .晶质矿物:

26 .氏硬度计:

27 .地震:

28 .震中距:

29.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30.地震震级:由地震能量大小划分的等级。

31.地温梯度: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 所增加的温度。

32.热增温级:通常把地表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增加1 度所增加的深度叫~~。

33.地热增温率: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增加1 度所增加的深度。

34.向斜:形态上一般向下弯曲,核部地层,向两翼地层变老并对称重复分布。

35.背斜:形态上一般向上拱起,核部地层老,向两翼地层变新并对称重复分布。

36.大陆架:海陆接壤的浅海平台,其范围一般由海岸线向外海延伸至海底坡度显著增大的

转折外。

37.大陆坡:大陆架外侧坡度明显变陡的部分。

38 .大陆边缘:

39.透水层:由透水性较好的岩石组成的岩层。

40.含水层:储存有地下水的透水层。

41.承压水:发育于地下两个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42 .河流阶地与河漫滩:

43 .河流袭夺:

44 .潜水:

45 .浊流:

46 .潮汐:

47 .地下水:

48 .溶蚀谷:

49 .层间水:

50 .侵蚀基准面:

51 .河漫滩二元结构:

52 .大陆冰川:

53.生态平衡: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进行着,在一定时

间和空间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稳定。54.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周围各种自然

因素的总和,如阳光、空气、土地、能源等。

55.自然资源:人类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各种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

56.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

57.分选性:碎屑物质在运动介质的搬运过程中,其成分和粒度大小趋于均一化的程度。

58.分选度:搬运过程中碎屑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程度。

59.磨圆度:碎屑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损而接近圆形的程度。

60 .坡积物:

61 .残积物:

62 .土壤:

63 .磁异常条带:

64 .地层层序律:

65 .大地水准面:

66.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

67.黄道面:太阳系中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时,行星轨道都处在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称为黄

道面。

68.矿产资源:泛指自然界里一切埋藏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类利用的矿物或岩石

资源。

69.矿床:是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某些物质成份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

技术条件的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70.地质灾害:由于岩石圈的变形、变位、岩浆及水的活动、地球磁场和重力场等地质营力

的因素,引起的自然环境恶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毁或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资源环境发生严重破坏的现象或过程。

71.将今论古:是指地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作用,现在仍在发生着。地质历史上所出现

的地质现象,是由现在正在发生着的各种运动,经过长期作用造成的。

72 .以古示今:

73.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74.层理:沉积岩的成层构造。

75.三角洲:在河口区形成的沉积体。

76.大洋中脊:绵延在大洋中部的、具有很强构造活动性的巨型海底山脉。

77.岩石圈: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的刚性圈层。

78.恒星:由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炽热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79.天文单位:天文学上将地球至太阳的平均距离称为一个天文单位。

80.厄尔尼诺:由于东太平洋海域的海水温度升高,导致大气温度升高,使赤道附近太平洋

多雨,而使赤道附近西太平洋一带干旱少雨,进而影响全球的气候。

81 .对流层

82.差异风化作用:由于风化作用使岩石表面产生凸凹不平的现象。

83.解理:矿物受力后使矿物沿着一些潜在的面破裂的性质。

84.构造应力:地球内部三维空间各方向上的应力分量间出现了差异,这种应力状态称为构

造应力。

85.磁异常:叠加在基本磁场之上的,由地壳浅部具有磁性的岩石或矿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

86.古登堡面:地幔与地壳的分界面。

87.同位素年龄:利用同位素方法测得的年龄。

88 .地壳:

89 .转换断层:

90 .侵入岩产状分:

91 .岩桨:

92 .造山运动:

93 .海底扩张:

94 .新构造运动:

95 .布格重力异常:

96 .夷平:

97 .中心式火山:

98 .半衰期:

99 .堡礁:

100 .生物的适应性:

101 .地质学:

三、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24分)

1.深成岩体常见的产状类型有岩基、岩株,浅成岩体常见的产状类型有岩床、岩盆、岩盖和岩墙。

2.岩株的出露面积一般为 <100km2。

3.描述岩层产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走向、倾向、倾角。

4.地磁场的三要素包括: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

5.地磁场是由基本磁场、变化磁场、磁异常组成的。

6.常见的冰蚀地形包括角峰、U型谷、刃脊和冰斗。

7.常见的风蚀地形包括风蚀湖、风蚀城、风蚀柱和蜂窝等。

8.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河床、谷坡、谷底。

9.地壳中含量最高的5 种元素按克拉克值由大至小排列依次为O、Si、Al、Fe和Ca。10.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和地核。

11.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2、第4和第8位的矿物分别为石膏、萤石、黄玉。

12.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 3 、第6、第7 和第10 位的矿物分别为方解石、正长石、石英、金刚石。

13.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4 、第5 和第9 位的矿物分别为萤石、磷灰石、刚玉。14.岩浆岩按SiO含量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酸性、中性、基性和超基性。

15.按地震成因类型,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

16.中心式火山喷发的三种形式是宁静式、爆发式、过渡式。

17.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是气候和植被、地形、岩石特征。

18.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是温度、压力、活动性流体。

19.变质作用的类型主要有: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20.在表层地质作用中,每种营力都按照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这样的过程进行。21.松散沉积物经过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等成岩作用方式,变为坚硬的沉积岩。22.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常可使河谷加深、河谷增长和产生河流袭夺三种结果。

23.河流中发生机械沉积作用的原因主要有流速减小、流量减小和进入河流的碎屑物质过多。24.化学搬运作用的方式包括胶体溶液、真溶液。

25.机械搬运作用的方式包括悬移、跃移、推移和载移。

26.地面流水中对碎屑颗粒进行机械搬运的形式有:推移、跃移、悬浮。

27.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有波浪、潮汐、洋流、浊流。

28.地下水按运动特征和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等类型。29.板块边界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分离型、汇聚型和平错型。

30、由陆地向海洋,海底地貌单元包括(至少填出5 个):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

大洋盆地、大洋中脊、海沟、中央裂谷带。

31.占地壳总质量达80%的矿物种类是硅酸盐矿物。

32.软流圈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称为岩石圈。

33.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可形成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多种类型的盐类矿床。34.干旱区风的地质作用通常形成的地形有(写出 4 个)风蚀湖、风蚀蘑菇、风蚀城、风蚀柱、蜂窝石、新月形沙丘、塔状沙丘、沙垄、风成交错层理。

35.地层的接触关系可分为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三种类型。

36.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特点,断层可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37.依据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可将断层划分为:整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斜滑断层。

38.根据两翼倾角和倾向及轴面产状, 褶皱的基本分类为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

39.土壤的组成主要包括矿物质、腐殖质、水、空气。

40.岩石按成因可分为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三大类。

41.肉眼鉴定岩石的主要依据是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42.按照化学成分,矿物可分为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矿物、卤化物矿物、氧化物

和氢氧化物矿物、含氧盐矿物等五大类。

43、根据在不同高度上温度的变化等特点,大气圈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

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等5 个圈层。

44.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三条准则是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地质体间的切割律。45.海底扩张学说的地质证据有毕鸟夫带的发现、大洋中脊及中央裂谷带、洋底地壳的认识和海底磁异常条带(深海钻探成果和转换断层的发现等)(写出其中4 条)。

46.现今地球的三个主要地震带为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地震

带和大洋中脊及大陆裂谷地震带。

47.大西洋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组成。

48.生态系统的组成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机环境。49.生物按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类。50.古人类进化一般经过能人、直立人、智人等3 个阶段。51.中生代从老到新依次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等3 个纪。52.W,Sn, MO属于金属矿一产的哪类

53.海洋的沉积作用(波切台等)

54.玄武岩与什么岩石(辉长岩)成分相似

55.硬度的划分(比手指甲硬小刀软的种矿物,都是标准矿物)

56.磁偏角通常是: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57.流纹岩的SiO2含量(质量百分比)一般位于下列哪个范围。

三、判断是非(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地磁轴与地球极轴之间的夹角为磁偏角。(×)

2.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

3.物理风化作用是热带地区最发育的风化类型。(×)

4.侵入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都可以形成石灰岩。(×)

5.科里奥利力在赤道处最小,在两极处最大。(×)

6.第四纪冰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

7.从地表至地心,地球的密度、温度、重力和压力都是逐渐增大的。(×)

9.判断断层性质的主要因素是断层面产状和上、下盘相对运动方向,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者称为正断层,而不能称为平移断层。(×)

10.上盘向上运动,下盘向下运动的断层为正断层。(×)

11.皱褶的枢纽是同一岩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因此各岩层面上枢纽组成的面为轴面。

(√)

12、通常,泥质岩石在区域变质作用下,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可以形成板岩、千枚岩、片岩

和片麻岩。(√)

13.关于海底年龄描述;已经用放射性年龄测定方法确定),总是不会大于2 亿年),与计算出来的海底扩张速率关系密切),已经为海洋钻探所证实)

14.海岸线是陆壳与洋壳的分界线。(×)

15.海洋的剥蚀作用最强烈的区域在海岸带。(√)

16.冷战时期军事需求导致对海底研究的提高。(√)

17.潜水是指分布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透水层中的,能够自由流动的地下水。(√)

18.承压水是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中的重力水。(√)

19.地下水的剥蚀作用以机械方式为主。(×)

20.只有进入河谷中的水体才产生流水的地质作用。(×)

21.风化是指地球表面的岩石在风吹的作用下导致岩石化学成分、结构的改变。(×)22.自地表向下,地球内部的温度、压力、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23.主要的地震和火山爆发,通常发生于板块边部或热点地区。(√)

24.岩浆活动背景(热点、大陆裂谷、海沟附近区域)。(√)

25.风化作用类型(水合作用、楔形冰劈作用、氧化作用)盐劈作用或盐类的潮解与结晶作用)。(√)

26.风化是指地球表面的岩石在风吹的作用下导致岩石化学成分、结构的改变。(×)27.除人类污染原因外,暴雨后河流里呈现棕色是由什么原因是悬移搬运物质。(√)

28 深部缓慢施力将使岩石产生韧性变形。(√)

29.矿物的物理性质仅由其物质组成所决定。(×)

30.岩石圈包括软流圈之上的上地幔顶部和地壳。(√)

31地幔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由液态物质组成。(×)

32.陆壳与洋壳的边界在大陆架边缘处。(×)

33.中生代自老至新可划为三个纪,即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34.岩石圈包括上地幔和地壳。(×)

35.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界面。(√)

36.片岩的变质程度比板岩高。(√)

37.在上地幔中,地震波速度由浅到深一直都是逐渐加快的。(×)

38.变质结晶作用不改变原岩的矿物成分。(×)

39.沿南美洲西海岸安第斯山脉发育一条火山链,这是因为洋壳板块正向俯冲到南美洲板块

西缘之下。(√)

40.玄武岩与辉长岩成份相当的喷出岩。(√)

41.花岗岩、辉长岩包含最大量的结晶体。(√)

42.在砾岩中发育的节理,切割砾石者为剪节理,绕过砾石者为张节理。(√)

43.一种角砾状碎块岩石为非海相成因,由组成为碎屑物质和沉积岩石,且周围为其本身母

岩,这种岩石是角砾岩。(√)

44. 蠕变作用可以更合理地解释山坡公墓中墓碑不同程度的倾斜。(√)

45.在大觉寺见到的侵入岩的SiO2 含量为61%(质量百分比),它属于中性岩类。(√)46.野外课间实习,在军庄铁路处,看到了沉积岩和侵入岩。(×)

47.在同一纬度和相同高度上测得的重力值通常海面的比陆地的大。(√)

48.磁异常是计算出的地磁场的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

49.磁异常是由于太阳将大量的带电粒子抛向地球,所引起的局部磁场的变化。(×)50.赤道附近的气流是垂直向下运动的,因此这一地带被称为“赤道无风带”。(×)51.深成侵入作用是在地表3km 以下发生的,因此,在地表见不到深成侵入岩浆。(×)52.通常情况下,酸性岩浆的粘度比基性岩浆的粘度小。(×)

53.重力异常是计算出的重力的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

54.冰川的侵蚀作用以纯机械的方式为主。(√)

55.平面上垂直于地层走向不同时代的地层重复出现,可以判定是褶皱构造。( )

56.风化壳的类型和厚度主要与基岩性质关系密切,而与地理环境无关。( )

57.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在其下部的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水平移动。( )

58.在北半球,由南向北流的河流更容易侵蚀其西侧河床。…?

59.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其结构越复杂,物种越多。那么它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

60.交代作用一般不改变岩石原来的矿物成分。( )

四、选择题(每题2 分,共10分)

1.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既有原矿物的消失,又有新矿物的形成,但岩石的总体化学成

份基本不变,这种变质作用的方式是(D)。

A:重结晶作用, B:交代作用, C:碎裂作用, D:变质结晶作用

2.花岗岩矿物成份最常见的是(B )。

A:石英、钾长石、辉石和黑云母, B: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和黑云母,

C :石英、斜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D:斜长、钾长石、白云母和黑云母。

3.流纹岩的化学成分相似于(C )。

A橄榄岩 B闪长岩 C花岗岩 D辉长岩

4.辉长岩矿物成份最常见的是(B)。

A:石英、斜长石、辉石和黑云母, B:斜长石和辉长石,

C :斜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D:斜长、钾长石、白云母和黑云母。

5.安山岩的化学成分相似于(B)。

A橄榄岩B闪长岩C花岗岩D辉长岩

6.基性岩浆的粘度比酸性岩浆的粘度(B )。

A:高,B :低, C:有时低, 有时高, D:大致相等。

7.通常情况下,基性岩浆的温度比酸性岩浆的温度(A)

A: 高;B:低;C:有时低, 有时高;D: 大致相等。

8.下列矿物中,属于变质矿物的是(③)。

①橄榄石②角闪石③石榴子石④方解石

9.在下列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D )。

A、橄榄石属于含氧酸盐类 B 、石英属于硅酸盐类

C 、闪长岩属于喷出岩

D 、片麻岩属于区域变质岩

10.下列各类矿物中最易风化的是(D )。

A、碳酸盐类;

B、硫酸盐类;

C、硅酸盐类;

D、卤化物类

11.含量占地壳总重量最高的是( D )

A:碳酸盐矿物; B:硫酸盐矿物; C:硫化物矿物; D:硅酸盐矿物

12.在下列矿物中,不属于含氧酸盐的矿物是( )。

A石英 B长石 C角闪石 D橄榄石:

13.有一种火成岩,其SIO2含量为50%,隐晶质结构,杏仁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角闪石等矿物组成,这种岩石应该是( )。

A花岗岩 B流纹岩 C玄武岩 D闪长岩

14.在下列的描述甲,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

A片麻岩的变质程度高于板岩 B风蚀作用属于风化作用的一种方式

C大陆地壳厚度大干大洋池壳厚度 D裂隙式火山喷发以偏基性岩浆为主

15.有一种晶形为立方体的矿物,硬度大于小刀,不同晶面上发育三组相互垂直的生长纹,该矿物是( A )

A黄铁矿 B黄铜矿 C石英 D刚玉

16.由泥质岩石经受变质,随着变质程度增加能逐步形成板岩、干枚岩、片岩、片麻岩到变粒岩的变质作用类型最可能是( )。

A接触变质作用 B动力变质作用 C区域变质作用 D混合岩化作用17.下列哪一种地质作用最有可能形成与其相应的岩石( )。

A成岩作用与灰岩 B火山作用与花岗岩 C侵入作用与玄武岩 D胶结作用与大理岩18.下面哪两种叙述是不正确的( D )。

A、石英的摩氏硬度大于长石; B 、方解石的莫氏硬度小于小刀;

C 、石膏能刻动滑石; D、小刀刻不动萤石。

19.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B、C )。

A、石英的摩氏硬度大于长石 B 、地球中硅的含量高于氧的含量

C 、板岩的变质程度高于片麻岩 D、角峰不是由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20.海蚀凹槽通常形成于(B )。

A:浅海带, B:潮上带, C:潮间带, D:半深海带。

21.晚古生代可以划分为( D )。

A: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 B :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C:包括A 和B 共6 个纪, D: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22.早古生代可以划分为( A )。

A: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 B :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C:包括A 和B 共6 个纪, D: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23.下面是地质年代的代号,它们从早到晚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D )。

A、O-S-D B 、S-J-D

C 、C -D-T

D 、T-J-K

24.陆生植物的形成与发展开始于( C )

A. 新生代;

B.中生代;

C.晚古生代初;

D.早古生代初。

25.被子植物产生的( )。

A早古生代 B是晚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6.总体来说,随着震中距的加大,地震烈度(A )。

A:增大; B:减小; C:无变化。

27.关于地震,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D )。

A、总体说来,震级越大,烈度不变;

B 、震级与烈度的关系说不清楚;

C 、总体说来,离开震中越远,地震震级越来越小;

D、大致说来,离开震中越远,地震烈度越来越小,但震级是不变化的。

28.在板块分离型边界一般不可能出现(B)

A.基性岩浆侵入;

B.深源地震;

C.浅源地震;

D.基性岩浆喷出。

29.目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主要边界类型为( )。

A平错型边界 B离散型边界 C碰撞型边界 D俯冲型边界

30.现代只发育基性火山岩和浅源地震的火山岩带最有可能是( )。

A大兴安岭火山岩带 B阿尔卑斯一印尼火山岩带:

C环太平洋火山岩带 D大洋中脊火山岩带

31.两板块作相向运动, 其中一板块插入到另一板块之下, 这一构造带称为(C )A: 叠瓦状构造;B:板块分离边界;C:俯冲板块边界;D: 逆冲断层。

32.形成地堑的断层组合一般是( ).

A两条或两组走向大致平行的正断层之间的地块下降;

B两条或两组走向大致平行的正断层之间的地块上升:

C由许多产状大体一致的正断层沿若阅一方向里阶梯状下滑;

D由一系列产状大致平行的逆断层各自的上盘相对上升

33.判断断层存在的标志有(A、C )。

A、泉水的线状分布 B 、冲积物的叠瓦状排列

C 、地质体或构造线的不连续 D、地层的对称性重复

34.断层两盘沿着断层面作相对水平运动,这条断层被称为:( A )

A、走滑断层;

B、正断层; C 、逆断层; D 、斜向滑动断层

35.适宜于珊瑚生长的环境是: ( D)

A: 半深海的适宜环境; B: 湖泊的适宜环境;

C:滨海地区; D: 浅海正常盐度, 并具有通畅的水流和20℃温度的条件下。36.在某喀斯特旅游景点,由上到下观察到6层溶洞,其中最下一层发育地下暗河,这表(D )A: 这一地区地下水位在不断地降低;

B:这一地区地表水位在不断地降低;

C: 这一地区至少经历了 6次地壳水平运动;

D: 在地壳长期垂直升降运动过程中,这一地区至少有过6 个相对平静时期。37.沙漠地区中之所以能形成“绿洲”的主要原因是:(B )。

A、该地区有较丰富的降雨量;

B、风蚀作用使该地区地下水露出地表;

C、该地区有较多的耐干旱植物;

D、该地区风蚀作用较弱。

38.岩溶漏斗的形成是由于( B )

A.地下水的水平运动;

B.地下水的垂直运动;

C.地表流水;

D.地下暗河的流动。39.下列地质现象与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无关的是(A、D )。

A、岩床

B、河床 C 、河流阶地 D、载移

40.风蚀盆地中一般控制风浊作用的吸艰面是( )。

A浪基面 B大地水准面 C潜水面 D河流的侵蚀基准面

41.下列岩浆岩侵入体在自然界不可能存在的是( )。

A闪长岩岩株 B花岗岩岩基 C流纹岩岩盆 D辉绿岩岩墙.

42.下列地貌形态中哪一种不是沉积作用下形成的。()\

A波筑台 B波切台 C石钟乳 D终碳堤。

43.哪种搬运作用方式一般不会使碎屑颖粒的形态和大小发生变化( )。

A载移 B跃移 C推移 D悬移

44.包气带水对岩石圈表层进行侵蚀作用一般形成下列哪种岩溶地形( )。

A波切台 B石柱 C溶洞 D落水洞。

45.干早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过程中,通常最先出现的是( )。

A卤化物阶段 B碳酸岩阶段 C硫酸盐阶段 D沙下湖阶段

46.在水的循环中,下列哪一种是目前最主要的淡水来源?(B )

A:河流; B :地下水; C:湖泊; D:冰川

47.在一条弯曲的河流上建一渡船码头,应该建在河流的(A )。

A、凹岸;

B、凸岸; C 、阶地; D 、漫滩、

48.生态系统指的是(C )

A:同一物种的总和;B :所有生物体的总和;

C :生物与非生物的总和;D:食物链和营养级。

49.太阳系主要由1 颗恒星和8 个行星构成,其中( B )为类地行星。

A、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B 、水星、火星、地球、金星;

C 、木星、地球、火星、土星;

D 、水星、金星、地球、木星。

50.从地表至地心,下列哪种物理性质不随地球深度增加而加大: :(D )A:温度;B :静岩压力;C :密度;D: 重力。

51.下列地貌单元是由冰川剥蚀作用形成的有: (A )

A:U 型谷; B: V 型谷; C: 溶洞; E: 波切台。

52.在干旱气候区的较平坦地势上,经常见到一些孤立的山丘、平顶山或尖塔。这主要是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A/C )

A:磨蚀作用; B :收缩作用;

C :差异风化作用 D:沙漠化作用

53.两次的北京西山野外地质实习中所到过的地点和所观察的地质内容都正确的是(A、D)。

A、军庄3 号隧道旁的玄武岩 B 、河北村的板岩和平卧褶皱

C 、坨里铁路边的喷出岩

D 、担礼村南的古河流沉积物

54.大气圈内臭氧含量最多的次级圈层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55.大气圈平流层中的空气运动方向和温度自下而上的总体变化规律是( )。

A上一F运动和温度增高 B水平运动和温度变低

C对流运动和温变变化 D水平运动和温度增高

56.在大气圈的分层中,哪两层是直接接触的(B 、C 、)。

A、对流层与中间层 B 、暖层与中间层

C 、平流层与中间层

D 、对流层与暖层

57.大气中的氮、氧和氩等被称作:(B )

A:可变组份;B :稳定组份;C :混合组份;D:永久组份

58.大气圈中,能够屏蔽紫外线等有害射线,以使地球表层生物免受侵害的是:( D )

A、对流顶层; B 、对流层; C 、中间层; D、臭氧层。

59.下列自然可变组分气体或物质中,哪一种不是由森林火灾形成的?( C )

A、一氧化碳; B 、氮氧化物; C 、硫化氢; D 、微粒物质。

60.下列哪一种气象现象形成于地球陆地表面的气旋?( D )

A、台风;

B、飓风; C 、闪电; D 、龙卷风。61.在下列的描述中,哪些描述是正确的(B、C )。

A、月球的公转与自转周期的时间不同

B、冰劈作用属于风化作用

C 、大陆地壳厚度大于大洋地壳厚度

D 、基性岩浆的粘度大于酸性岩浆的粘度

62.在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B、C )。

A、月球公转的中心是地心 B 、地球的演化表现为均变和灾变交替进行

C 、地球无机界的演化也存在不可逆过程

D 、地球内部各圈层的运动速度一致63.形成砾岩的成岩作用方式最有可能的是(A )。

A、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 B 、重结晶作用和分异作用

C 、重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 D、球形风化和胶结作用

64.在下列矿产资源中,哪些资源主要形成于海洋中(B、C )。

A、煤炭 B 、灰岩

C 、锰结核

D 、高岭土

65.在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地球的重力从地表向下逐渐增大,在地心处达到最大。

B 在固体地球的内部,从常温层向下地温是逐渐升高的。

C 地球灼密度从地表到地心从小到大。

D 地球的压力从地表向下逐渐增大,在地心处达到最大。

66.在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C )。

A、从地表到地心,地球的重力逐渐增大

B 、在固体地球的内部,从常温层向下地温是逐渐升高的

C 、地球的压力在古登堡面附近达到最大,再向地心逐渐变小

D、在固体地球的内部,密度变化最大的是发生在古登堡面附近

五、读图题(共10分)

1. 在下面的地质图中,已知长英岩脉被花岗闪长岩切断。请按形成的地质年代先后,由早至晚写出图中各地质体的形成顺序(6 分)

2( 石英闪长岩)----3(长英岩脉)----1 (花岗闪长岩)-----4(花岗细晶岩脉)

2.判断右下边地质图中表示的不整合类型,并分析这一不整合的形成时代(4 分)。

角度不整合:形成于P 以后,J 以前。

3仔细阅读下列地质图,并回答以下问题:

1 )指出断层、褶皱、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及花岗岩体等各地质体或构造现象形成的先后

顺序(5 分)。

从早到晚为褶皱-- 角度不整合-- 花岗岩体-- 断层—平行不整合

2 )花岗岩体、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时代(4 分)。

花岗岩体:J 后,K2前

角度不整合:P 后,J 前

3 )褶皱、断层的形成时代(

4 分)。

褶皱:P 后,J 前

断层:岩体形成后(J 后),K2前

5仔细阅读下列地质图,并回答以下问题:

1 )指出断层、褶皱、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及花岗岩体等各地质体或构造现象形成的先后

顺序(5 分)。

从早到晚为:褶皱-- 角度不整合-- 花岗岩体-- 断层-- 平行不整合

2 )花岗岩体、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时代(4 分)。

花岗岩体:J3 前,T 后;

角度不整合:C 后,T 前。

3 )褶皱、断层的形成时代(

4 分)。

褶皱:C 后,T 前;

断层:J3 前,T 后(岩体形成后)。

仔细阅读以下地质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指出断层、褶皱、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及花岗岩体等各地质体或构造现象形成的先后顺

序(4 分)。

答:自老到新的顺序为:D-T 地层→褶皱→角度不整合→ K地层→花岗岩体→断层→平

行不整合

2. 花岗岩体、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时代(3 分)。

答:花岗岩体形成于 K 之后,N 之前;角度不整合形成于T 之后,K 之前。

3. 褶皱、断层的形成时代(3 分)。

答:褶皱形成于 T 之后,K 之前;断层形成于K 之后,N 之前。

阅读下面的地质图并回答问题。

1 )判断图中断层的性质及其形成时代(

2 分)。

2 )判断图区内发育的褶皱构造基本类型、构成核部和翼部地层及其形成时代(4 分)。

3 )说明图中所反映的变质作用类型、成因及其形成时代(3 分)。

4 )说明图中所反映的不整合接触关系类型及其形成时代,并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分别论述其反映的地壳运动过程(

5 分)。

答:1 )逆断层。形成时代:P 后,K 前

2 )向斜:核P,翼C2—O;背斜:核O3,翼C2—P,形成于P 后,K 前;

3 )接触变质作用,与岩浆侵位同期,P 后;

4 )角度不整合,形成于 K 前,P 后。演化:褶皱——岩浆侵位——不整合形成

四、读图题(15分)

如图1 所示,是一个实际测得的地质剖面图:从西向东有(1)、(2)、(3)、(4)共四套地层(只划分到系),且4 套地层间均为整合接触关系;其中地层(2)和(4)中发育有斜层理,地层(2)和(3)及(3)和(4)的界面上发育有泥裂;地层(3)的时代为D。

如图2 所示是一个地质简图:图中有K、T地层和花岗岩体及断层等地质体,花岗岩体的侵入时代为J,各地质体的地质关系均表示在图中。

请根据图1 和图2 的分析,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1.(2 )和(3)为 C;(4)为P(6 分)。

2.从图 1 剖面的地层关系,分析是一个倒转背斜(4分)。

3.图 2 中各地质体从老到新的形成序列:T—花岗岩体—断层--K(5分)

六、简述题(共28分):

1.论述河流的下蚀作用及其产物。(12 分)

回答要点:(1 )答出河流下蚀作用的概念;(2 )叙述河流下蚀作用的过程;(3 )河流下蚀作用过程中涉及的概念,如(最终)侵蚀基准面、向源侵蚀、河流的袭夺等;(4 )产物主要由使河谷加深、加长、造成河流的袭夺和形成“V”字形河谷等。

河水以其自身的动力及所携带的泥沙对河床进行破坏,使其加深、加长的过程称之为河流的下蚀作用。

2. 试述河流的侧蚀作用(10分)。

要点:(1 )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两侧及谷坡进行破坏,使河床弯曲、谷

坡后退,河谷加宽的过程。

(2 )产物:曲流河、牛轭湖、截弯取直等。

简要说明其过程。

3.以永定河上游和丁家滩(或担礼)一带野外实习所见河谷地形、地貌及河流沉积物特征为例,

论述你所理解的河流地质作用。要求以清晰的思路,合理的逻辑关系,对所描述现象的位臵、基

本特点及联系或关系进行描述,并对其可能的成因及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至少描述三种)(15 分)。

要点(1 )上游河谷剖面形态:谷坡、谷底、河床

(2 )上游河谷平面形态:曲流河或深切河曲

(3 )上游河床相沉(冲)积物特征:磨园较差、分选差、成份混杂等

(4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漫滩沉积+ 河床相沉积

(5 )丁家滩四级河流阶地及其形成过程与意义。

要点:(1 )永定河上游:河谷剖面形态-“V”字型河谷及河流阶地、平面形态-曲流河(2 )河床沉积物及漫滩沉积-二元结构

(3 )河曲、侧蚀作用及其结果,

(4 )阶地、下蚀作用及其成因、意义

(5 )区域上的意义

4.试以冲积物和冰碛物特征为例,简述机械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变化。(10分)

答题要点:碎屑物质在流体介质中机械搬运一般时通过推移、跃移和悬移进行的,搬运过程中一般要发生下列变化,即随着搬运距离和时间的增加,碎屑颗粒由大变小,磨圆度提高,分选变好,碎屑成分由复杂变简单等。如河流冲积物,在河流的上游主要以粗大的砾石为主,分选差,磨圆度也不好,一般以次棱角状为主,成分以比较复杂;河流的中游较之上游碎屑物质在成分、分选和磨圆等方面都有变好的趋势;而河流的下游特别是平原河流的下游碎屑颗粒变细,一般以砂和泥为主,分选性好,磨圆度高,成分相对单一;由于不同季节河水的流量、流速不同,特别是在中下游发生沉积,形成透镜状层理等。而冰川搬运的碎屑物质由于是载移方式进行,碎屑颗粒之间不能进行相互摩擦和碰撞,故此其磨圆度和分选性都不好,成分也比较复杂,一般不显示层理构造等。

[该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机械搬运方式和不同运动介质搬运方式的理解情况;考察学生对表层地质作用过程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考察对磨圆度、分选性等概念的理解等。故此,要求学生答出要点即可给分,答的不全面者,可视具体情况给分(如果能联系路线实习的内容再加2 分),但必须回答(1)机械搬运方式或河流及冰川搬运的特点(4 分),(2 )举例区别冲积物和冰碛物主要特点(4 分)]

5.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8 分)。

特点:干旱,蒸发量大于补给量

分四个阶段:(1 )碳酸盐阶段

(2 )硫酸盐阶段

(3 )氯化物阶段

(4 )砂下湖阶段

要简要说明其过程,图示也可以。

6.论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10 分)。

要点:1 )以化学沉积为主,机械沉积为辅;

2 )分为四个阶段:碳酸盐阶段—硫酸盐阶段—绿化物阶段—沙下湖阶段;

3 )论述每个阶段的沉积物及湖泊水体性质。

7.试述浅海的化学沉积作用(8 分)。

要点:中低纬度为主

主要类型有:碳酸盐、硅质、铝、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胶磷石和海绿石等。

答案要点:浅海化学沉积的主要发育地区、沉积物质的来源;碳酸盐沉积的原因、类型,不同类型碳酸盐沉积物与沉积环境的关系;硅质沉积物的来源及硅质沉积的产物;铝、铁、锰及海绿石沉积:物质来源、成因、类型;磷质沉积的成因及沉积物类型。

8.论述浅海的沉积作用(10 分)。

要点:1 )浅海碎屑沉积-近岸沉积特点,远岸沉积特点

2 )浅海化学沉积:硅质沉积、碳酸盐沉积、铝、铁、锰及海绿石沉积、磷质沉积

3 )浅海的生物沉积:介壳灰岩和生物碎屑岩、生物礁。

9简要对比“V”形谷、“U”形谷和风蚀谷的成因和基本特征。(6分)。

答案要点:“V”型谷:侵蚀成因,是河流下蚀作用形成的两岸陡峭、谷底深的河谷;“U”型谷:冰川剥蚀成因,是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两岸较陡、谷底较宽缓的谷地;风蚀谷:风的剥蚀作用形成的或者风对已有线状洼地进行改造而形成的谷地。

可以从不同谷地的平面延伸、剖面形态、谷底特点及变化、主、支流交汇特点、谷底沉

积特点等进行对比。

10.简述风化作用及其产物(7 分)。

要点:1 )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于大气、气温、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

地壳或岩石圈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2)物理风化产物:倒石堆

3)化学风化产物:残积物

4)生物风化产物:物理+ 生物化学风化产物

5)风化壳:基本结构

6)土壤:基本组成

11.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10分)。

要点:

答:角度不整合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其间存在着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是:地层形成后,发生地壳运动,原有的地层褶皱上升,岩石受到风化、剥蚀,造成地层缺失;然后,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形成新地层。

上下地层间以一定的角度斜交,同样存在沉积间断。

(1 )整合-- 地壳稳定

(2 )平行不整合—地壳垂直升降运动,反映了一次显著的地壳升降运动;构造意义:代表沉积间断,其间有垂直的抬升和下降

(3 )角度不整合--- 地壳水平运动,反映了一次显著的水平挤压运动及伴随的升降运动。12.什么是化石序律?(5 分)

答:每一地层中各有其特定的化石,或者说有相同化石的地层属于同一时代。

13.简述褶皱基本类型、组成要素及地层和分布特征?(10分)

答:褶皱的基本类型有向斜、背斜。组成要素为:两翼、核部、、转着端、枢纽、轴面。地层分布特征:向斜为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背斜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14.怎样确定相对地质年代?(8 分)

答案要点:相对地质年代的含义;地层层序律:地层的概念,只要地层未发生倒转,则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化石层序律:古生物、化石的概念,根据生物演化律可知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越简单,则地层越老,反之则越新;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较新的地质体总是切割或穿插较老的地质体,即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

15.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创立的主要地质依据和要点(至少三个)(10 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1 )固体地球上层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岩石圈和软流圈 2 层;(2)刚性岩石圈可以分为若干块体,并漂浮在软流圈上作大规模运动;(3)板块内部相对较稳定,

边缘则由于相互作用成为构造极为活跃的强烈的地带;(4)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了地质作用的过程,决定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海底扩张学说的地质证据有:大洋中脊及中央裂谷带的发现、海沟及贝尼奥夫地震带、洋底地壳的新认识、海底磁异常条带、深海钻探成果和转换断层的发现、蛇绿岩等(写出其中3 条)。

16.论述大陆漂移说的基本思想及其论证的主要依据和特点(至少4 个)。(12分)

答题要点:大陆漂移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主要思想为:较轻的硅铝质的大陆块就像一座座块状冰山一样漂浮在较重的硅镁层之上,并在其上发生漂移。全世界的大陆在古生代晚期曾连接成一体,称为联合古大陆或泛大陆(Pan ga ea ),围绕联合古大陆的广阔海洋称为泛大洋;可能由于某种作用力的影响,自中生代开始,泛大陆逐渐破裂、分离、漂移,形成现代海陆分布的基本格局。(4 分)

主要证据:1 )大西洋两侧海岸线的相似性;2 )生物学方面的证据,如古生代时期的中龙;3 )构造方面的证据,如美洲和非洲古生代造山带可以连接;4 )气候方面的证据,如现在印度南部、南美洲东南部、奥洲北部、非洲南部的古生代冰川遗迹可以连成一体。(4 分)

如果还有其他证据加2 分,或表述清楚等加2 分。

17.简述岩石圈板块的边界类型划分和特点(7分)。

岩石圈板块边界可以分为离散型板块边界、会聚型板块边界和平错型板块边界。

其中离散型板块边界相当于大洋中脊轴部,其两侧板块相背运动,板块边界受拉张而分离;由于软流圈物质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壳,并添加到两侧板块的上,也称为增生板块边界或建设性板块边界。大陆裂谷系具有与大洋中脊类似的特征,也属于分离型板块边界。

汇聚型板块边界是其两侧板块相向运动,在板块边界造成挤压、俯冲或碰撞。板块在此叠臵消亡。可进一步划分两种类型,即(1)俯冲边界,相当于海沟或贝尼奥夫带,一般大洋板块总是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也称为消减带,俯冲边界又包括两类,①岛弧-海沟型和②山弧-海沟型(安第斯型);

碰撞边界又称地缝合线,指两个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带或焊接线。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构造带,其中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边界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河—雅鲁藏布峡谷,称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线。(3)平错型(剪切)板块边界是其两侧板块相互剪切滑动,通常既没有板块的生长,也没有板块的消亡,它一般分布在大洋中,即转换断层,但也可在大陆上出现,如美国西部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就是一条有名的从大陆上通过的转换断层。

18.简述大气圈对岩石圈的作用(描述至少二种作用的类型、方式及过程,并分析其可能的结果和可能的研究意义)(15分)。

(1 )风化作用及概念:是指在近地表,在大气、水、生物等要素的影响下,岩石或矿物在原地被破坏的过程。

(2 )风化作用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及其基本特点。(3 )形成的产物:形成岩石和矿物碎屑、形成细小的粘土、形成土壤、风化壳

(4 )风对地表的改造:各种风蚀地形-风蚀蘑菇石、风蚀谷、风蚀城、风蚀穴、风蚀柱等(5 )风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各种地貌-岩漠、戈壁、沙漠、黄土。

(6 )对上述至少二种地质作用及结果进行分析,并指出其可能的研究意义。

评分:(1 )-(5 )答出任何一条,可得3 分,最多9 分。其中内容不求全面,但求描述准确和具体,否则酌情扣分

(6 )中对一种地质作用进行分析,并指出研究意义的,得3 分,最多得6 分。19.简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及其结果。(8 分)

答题要点:(1 )说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结果,即地壳、地幔、地核;(2)说明目前对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主要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及其传播特点;说明波速不连续面,及莫霍面的划分依据、平均深度,古登堡面的划分依据、平均深度等。[以上要点答对和比较全面,可以得6-7 分;如果再进一步或加以评论,可的满分;对岩石圈和软流圈也进行了叙述,可以考虑在适当加分]

20.简述地壳中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5 分)

答:岩浆岩、变质岩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形成沉积物,再经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先成的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在地下深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流体的作用下,发生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先形成的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在地下发生熔融,形成岩浆,岩浆沿着地球内部的薄弱带向上运移,在地表或地下凝结形成岩浆岩。

21.简述不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引起的环境问题。(10 分)

回答要点: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现简述如下:①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露天采矿破坏土地;废石、尾矿堆放占用土地;地面塌陷破坏土地、矿山井下开采,由于岩石易落、地面发生大面积变形塌陷和积水,致使大量农田废弃、村庄搬迁。②对水环境的影响:矿井突水;海水入侵;地域地下水位下降;矿渣、选矿废水等对地表及地下水污染。③斜坡效应,引起滑坡、崩塌灾害。④对大气的污染:包括开采矿石、运输矿石等的粉尘颗粒以及释放的气体物质等。⑤海洋矿产开发造成的污染:如油井漏油、喷油等,固体矿产开发也会危害环境。

22.论述学习地球科学概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8 分)

回答要点:理论意义:地球科学承担着揭示整个地球的形成、演变规律的科学使命。它的研究对人类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起着重要作用,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当代自然科学的一些重大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体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等问题的最后解决也都离不开地球科学的研究。

实际意义和应用意义:1)地球科学在寻找、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中起着巨大作用。

2)地球科学在指导人类如何适应、保护、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以及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3.计算题

24.比较层理片理节理解理的区别和形成原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考研大纲T06地球科学导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考研大纲T06地球科学导论 考研大纲频道为大家提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考研大纲: T06地球科学导论,一起来看看吧!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的更新! 考试科目代码:T06 考试科目名称:地球科学导论 一、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如生物的演化引起冰川周期性形成和消融,造成固体地球周期性的膨胀和收缩,导致地球周期性的构造运动,以及地磁场形成和反转、生物大灭绝、矿床形成、火山喷发和地震等地质现象周期性地发生,进而导致地球的演化。应用以上理论,能够合理解释岛弧形成、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大陆增生、山脉隆升等多地学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奠定基础。 二、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深入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地球演化和构造运动的假说 1. 了解太阳系 * 假说以及地球圈层的形成,熟悉地球的基本结构。 2. 理解目前对地学界有影响的地球演化和构造运动的假说,了解假说已得到的部分事实和证据。

3. 能对现有假说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地球演化和构造运动的能量。 第二章冰川的地质作用及其证据 1. 了解冰川及其分类,熟悉冰川的地质作用。 2. 掌握冰川地质作用的证据。 第三章地球的去气作用和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化学平衡 1. 了解地球 * 和早期演化,熟悉岩石圈形成前后的去气作用。。 2. 理解地球演化过程中的pH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 第四章生物对冰川的作用及太阳系的生命 1. 了解太阳系地外星体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2. 掌握生物演化对冰川的作用。 第五章地球构造演化的现状 1. 了解地球的形状,熟悉地球形状的变化。 2. 掌握厄尔尼诺的形成及其证据。 第六章火山和地震的形成 1. 了解岩浆和火山作用。 2. 了解地震的一般原理,掌握不同构造运动中的地震。 第七章地球演化对矿藏形成 * 1. 了解地球pH演化对前寒武纪成矿 * ,了解风化(红土化) 作用对成矿 * 。 2. 了解热液矿床的成因。 第八章冰川旋回对地磁场和生物演化 *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5×4=20分) 太阳系引潮力历法食限磁偏角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10×3=30分) 1.按照我国传统历法的规定,雨水所在的月份是: A十二月 B正月 C二月 2.1985年3月21日北京时间0h14m春分,已知这天的时差为+7m29s,这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114°37′45″W B 0°,65°22′15″W C 0°,65°22′15″E D 0°,63°30″W 3.1980年11月1日北京时间8点正(时差为16m23s),全世界以哪两条线为界(按理论时区),分属两个日期:A日界线和西经7.5°经线 B东经7.5°经线和日界线 C 180°经线和4°5′45″经线 D 0°和180°经线 4.关于地外行星同太阳的回合运动,正确的叙述是: A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向东运动是顺行,相反是逆行 B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的视运动,永远是向西的,因而同太阳的角距离变化在之间 C当地外行星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为90°时,叫做方照,正是地外行星“留”时 D地外行星在合日之后,先经西方照,然后才经过冲和东方照 5.地球上新年元旦最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A本初子午线通过的地方 B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的地方 6.如时差为正值,当平太阳上中天时: A真太阳正在上中天 B真太阳尚未上中天 C真太阳已过上中天 7.本初子午线是: A东西时区的分界线 B习惯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东西经的分界线 D世界时的标准经度 8.下列各地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且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右偏的是: A 50°N B 23°N C 20°S D 40°S 9.某小行星的公转周期是2年,它同地球的会合周期是: A 2年 B 4年 C 1年 D 3年 10.关于地球绕日公转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中心位于地球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也位于其它行星轨道椭圆的焦点上 B公转是一种转动,即圆周运动 C春、秋分日,地球位于轨道上的中距点 D地球过近日点时,角(线)速度最快,过远日点时,角(线)速度最慢,但面积速度不变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白永利)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绪论 一.地球物理学的概念,研究特点和研究内容 它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物理学,是天文学,物理学与地质学之间的 边缘学科。 地球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形状,内部构造,物质组成及其 运动规律,探讨地球起源,形成以及演化过程,为维护生态环境,预测和减轻地球 自然灾害,勘探与开发能源和资源做出贡献。包扩地震学,地磁学,地电学,重力 学,地热学,大地测量学,大地构造物理学,地球动力学等。 研究特点:1.交叉学科地球物理学由地质学和物理学发展而来,随着学科 本身的发展,它不断产生新的分支学科,同时促进了各分支学科的相互交叉,加 强了它与地球科学各学科之间的联系。2.间接性都是通过观测和研究物理场的 信息内容实现地质勘查目标,研究的不是地质体本身,而是其物理性质。3 多解 性正演是唯一的,而反演存在多解。不同的地质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但产 生的物理场可能相同。不同的地质体具有相近的物理性质,由于观测误差,物理 场的观测不完整以及物理场特点研究不够,产生多解。不同的地质体具有相同的 物理性质,即使知道了地质体的物性分布,也无法确定其地质属性。 地球物理学的总趋势:多学科综合和科学的国际合作。 二.地球物理学各分支所依据的物理学原理和研究的物性参数。 地震学: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地震体波走时,面波频散,自由振荡的本征 谱特征 重力学: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地球的重力场和重力位 地磁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地磁场和地磁势。 古地磁学:铁磁学。岩石的剩余磁性。 地电学:电磁场理论。天然电场和大地电场 地热学:热学规律,热传导方程。地球热场,热源。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 一.地球的转动方式。 1.自转地球绕地轴的一种旋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转速并非完全均匀,有微小变化。 2.公转地球绕太阳以接近正圆的椭圆轨道旋转的运动。 3.平动地球随整个太阳系在宇宙太空中不停地向前运动。 4.进动地球由于旋转,赤道附近向外凸出,日月对此凸出部分的吸引力使地 轴绕黄轴转动,方向自东向西。这种在地球运动过程中,地轴方向发生的运动即 为地球的进动。 5.章动。地轴在空间的运动不仅仅是沿一平滑圆锥面上的转动,地轴还以很小 的振幅在锥面内,外摆动,地球的这种运动叫章动。 二.地球的形状及影响因素。 地球为一梨形不规则回转椭球体。 影响因素:1.地球的自引力---正球体;2.地球的自转----标准扁球体;3.地球内 部物质分布不均匀--不规则回转椭球体

地球科学导论试卷、习题与答案

地球科学导论试卷 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20%): 1.风化壳 2.阶地 3.软流圈 4.张节理 5.冰川的视运动 二、是非判断(20%):(正确-T;错误-F)1.地球的年龄约为4600my ()2.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3.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4.物理风化作用是热带地区最发育的风化类型()5.河漫滩主要发育在河流上游的凸岸部位()6.中生代是划分世一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一个代()7.板块内部是地球上深源地震最集中的部位()8.岩浆岩有花岗岩,闪长岩和白云岩()9.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故称正断层()10.地心重力和压力为零() 三、简要论述(40%) 1.将今论古原理 2.风化壳 3.河流下蚀作用 4.地层接触关系 四、解答作图(20%) V字形法则 试卷二 一、是非判断(30%):(正确-T;错误-F)1.地壳的年龄约为3800my ()2.大洋板块的年龄比大陆板块老()3.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4.重力和距离成正比,故地心重力最大()5.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

6.地幔主要是固态的()7.月球对潮汐的影响比太阳的影响大()8.胀缩风化作用在热带地区最发育()9.河漫滩主要发育在河流弯道的凸岸部位()10.溯源侵蚀是一种重要的侧蚀作用()11.一般情况基岩海岸剥蚀作用强于沉积作用()12.中生代是划分纪一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一个代()13.板块边缘根据运动方式分为三类() 14.岩浆岩可以分成侵入岩和喷出(火山)岩()15.地下水是陆表水的一种() 二、多项选择(30%): 16.风化壳最发育的地区是() 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极地冻土区。 17.阶地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A.下降;B.上升;C.不变 18.软流圈位于()的上部 A.地核;B.地幔;C.地壳 19.洋壳俯冲发生于()型板块边缘 A.汇聚;B.离散;C.转换断层 20.二叠纪是()内的一个纪 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 21.地形相对高差最大的地区是( ) A.高原;B.平原;C丘陵. 22.球形风化是( )风化 A.物理;B.化学;C.生物 23.冲积物是( )沉积的产物 A.洪流;B.片流;C.河流 24. ( )是新生地壳最主要的发生部位 A.大洋中脊;B.陆洋边缘;C.大陆中心; 25.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主要影响是( ) A.增高降低;B.削高补低;C.不高不低 三、简述以下问题(40%) 26.将今论古原理 27.重力异常 28.风化壳 29.侵蚀基准面 试卷三 一、名词解释(45%)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套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10×3=30分) 1.按照我国传统历法的规定,雨水所在的月份是: A 十二月 B 正月 C 二月 2.1985年3月21日北京时间0h14m春分,已知这天的时差为+7m29s,这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114°37′45″W B 0°,65°22′15″ W C 0°,65°22′15″E D 0°,63°30″W 3.1980年11月1日北京时间8点正(时差为16m23s),全世界以哪 两条线为界(按理论时区),分属两个日期: A 日界线和西经7.5°经线 B 东经7.5°经线和 日界线 C 180°经线和4°5′45″经线 D 0°和180°经线 4.关于地外行星同太阳的回合运动,正确的叙述是: A 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向东运动是顺行,相反是逆行 B 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的视运动,永远是向西的,因而同太阳的角距 离变化在之间 C当地外行星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为90°时,叫做方照,正是地外行星“留”时 D 地外行星在合日之后,先经西方照,然后才经过冲和东方照

5.地球上新年元旦最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A 本初子午线通过的地方 B 国际日期变更线通 过的地方 6.如时差为正值,当平太阳上中天时: A 真太阳正在上中天 B 真太阳尚未上中 天 C 真太阳已过上中天 7.本初子午线是: A 东西时区的分界线 B 习惯上东西半 球的分界线 C 东西经的分界线 D 世界时的标 准经度 8.下列各地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且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右偏的是: A 50°N B 23°N C 20° S D 40°S 9.某小行星的公转周期是2年,它同地球的会合周期是: A 2年 B 4年 C 1 年 D 3年 10.关于地球绕日公转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中心位于地球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也位于其它行星轨道椭 圆的焦点上

地球化学综合考试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地球化学课程综合测试3 学习层次:专升本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当体系与环境处于不平衡条件时,元素将从一种赋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伴随着元素组合和分布上的变化及空间上的位移,以达到与新环境条件的平衡,该过程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2.能斯特分配定律: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微量元素在两共存相中的活度比为常数。3.盐效应:当溶液中存在易溶盐类时,溶液的盐度对元素的溶解度有影响。溶液中易溶电解质的浓度增大,导致其它化合物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盐效应。 4.放射性同位素:能够自发地衰变形成其它核数,最终转变为稳定核数的同位素。 5.大陆地壳:地表向下到莫霍面,厚度变化在5-80km,分为上部由沉积岩和花岗岩组成的硅铝层,下部由相当于玄武岩、辉长岩或麻粒岩等组成的硅镁层两部分组成。 6.不相容元素: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在部分熔融或岩浆分异结晶过程中,在固相/熔体相中的总分配系数<<1的微量元素称为不相容元素。 7. Ce:表征Ce与REE整体分离程度的参数。其计算公式为:δCe=2Ce n/(La n+Pr n)(n 表示相对于球粒陨石标准化)。 8.元素丰度的奇偶规律:偶序数元素的丰度大于相邻奇序数元素的丰度,这一规律又被称为Oddo-Harkins(奥多-哈金斯)法则。 二.简答题 1. 大陆地壳组成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由于大陆地壳的物质组成在横向和纵向上都具有极度的不均一性,因此,研究大陆的浅部地壳和深部地壳的手段不尽相同。其中,对大陆地壳浅部组成研究的方法包括区域大规模取样法、简化取巧方法以及细粒碎屑沉积物法等等。而对大陆深部地壳的研究手段则主要包括研究火山岩中的角闪岩和麻粒岩包体,暴露地表的深部地壳断面,或利用地球物理勘探获取的地震波速与岩石化学组成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反演。 2. 简述能斯特分配定律及元素分配系数的涵义。地球化学上按总分配系数将元素在岩浆作用过程中的行为分为几类?它们各自的地球化学特点是什么?(要求各类别至少举两个元素为例)。 答:能斯特分配定律: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微量组分在两共存相中的活度比为常数。将微量元素在两相之间的活度笔直称之为分配系数(K D)。 按元素在岩浆作用过程中的行为分为相容元素、不相容元素。其中不相容元素进一步分为高场强和低场强元素。 相容元素指总分配系数大于1的元素,如Ni、Co、Cr,在岩浆作用中优先进入矿物相或残留固相;不相容元素指总分配系数小于1的元素,它们优先进入熔体相,其中将分配系数小于0.1的又称为强不相容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Rb、Sr、Ba以及高场强元素如Nb、Ta、Zr、Hf为不相容元素的代表。 3. 活度积原理及其在地球化学研究上的意义。 答:定义在一定的温度下,难溶化合物中该化合物的离子浓度乘积得到的常数为活度积。所谓的活度积原理指的是在天然水中,金属元素首先选择形成活度积最小的化合物的阴离子

地球物理学概论试卷A

《地球物理概论》试卷A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姓名:学号:专业层次:学习中心: 试卷说明: 1.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请掌握好答题时间; 2.答题之前,请将试卷上的姓名、学号、专业层次、学习中心填写清楚; 3.本试卷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4.答题完毕,请将试卷和答题卷展开、正面向上交回,不得带出考场; 5.考试中心提示:请遵守考场纪律,参与公平竞争! 第一部分客观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地球内部的古登堡面是()分界面。 A.地幔与地核B.地壳与地幔C.上地幔与下地幔D.内核与外核 2、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最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勘探。 A.地震 B.重力 C.电法 D.磁法。 3、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遇到两种地层的分界面时,一部分能量返回 原地层形成()。 A.透射波; B.反射波; C.滑行波。 4、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大的岩石是()。 A.花岗岩 B.变质岩 C.粘土 D.页岩 5、重力勘探是基于岩矿石的()差异,通过观测重力场随空间、时间的变化规律来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及寻找矿产能源的。 A.弹性B.磁性C.电性D.密度 6、地壳的下界面称为()。 A.硅铝层 B.硅镁层 C.莫霍面. 7、波在()里传播的距离,叫波长。 A.一定时间 B.一个周期 C.一种介质. 8、纵波的特点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 A.垂直 B.不垂直 C.一致 D.不一致.

9、物理地震学认为,地震波是()。 A.一条条射线 B.沿射线路径在介质中传播 C.一种波动 D.面波 10、岩石埋深越大,其()。 A.密度越大 B.密度越小 C.孔隙度增大 D.孔隙度不变 11、岩石的孔隙度越大,一般有 A.地震波传播速度越大 B.岩石密度越大 C.岩石密度越小 D.有效孔隙度一定大 12、静自然电位的符号是()。 A.SSP B. Usp C. SP D. Ed 13、电法勘探是基于岩矿石的()差异,通过观测重力场随空间、时间的变化规律来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及寻找矿产能源的。 A.弹性B.磁性C.电性D.密度 14、以下几种只有()才是内力地质作用。 A.剥蚀作用; B.沉积作用; C.岩浆活动; D.成岩作用。 15、促使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等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统称为( )。 A.地质作用 B.构造作用 C.沉积作用。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地球物理是通过观测和研究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方法。 () 2、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仅与岩石的密度有关。() 3、其它条件相同时,变质岩和火成岩的地震波速度小于沉积岩的地震波速度。() 4、孔隙度越大,地震波的速度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5、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遇到两种地层的分界面时,便会产生波的反射。() 6、背斜是褶皱构造中,岩层向上弯起的部分。() 7、沉积岩是由地下深处高温高压岩浆上升到地壳中或喷出地表,冷疑结晶而形成的岩石。() 8、岩石圈中(除热液对流外),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主要形式。() 9、外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10、在两极附近,地磁场不存在水平分量,因而该处的磁体也不产生水平磁异常。在赤道附近,不存在垂直分量,因而该处不产生垂直磁异常。()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根据赫罗图,大多数恒星温度越高,光度越。 2、夏秋之交,银河从方向越过头顶,分二支平行地伸向方向。 3、根据质量、大小和化学组成的不同,行星可分为类地行星和行星。 4、极移的结果引起各地和的微小变化。 5、造成太阳每日赤经差的季节变化,有两方面原因, 即:和。 6、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年,季节变化周期是年。 7、影响昼夜长短的主要因素是和,次要因素 有、大气折光作用和。 8、根据不同需要,晨昏蒙影分为三级:晨昏蒙影、晨昏蒙影和天文晨昏蒙影。 9、逢朔望时,太阳潮最大程度加强了太阴潮,形成大潮,也叫潮,逢上下弦时,则相反,太阳潮最大程度地削弱了太阴潮,形成小潮,又叫潮。 10、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称为莫霍面,地幔和外核之间的界面称界面,外核和内核的界面称界面。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大 2、东北;西南 3、类木 4、纬度;经度 5、黄赤交角;地球的椭圆轨道 6、恒星;回归 7、太阳赤纬;地理纬度;太阳视半径;眼高差 8、民用;航海 9、朔望;方照 10、古登堡;利曼 三、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1、单纯以回归年为基础编制的历法是()。 A.太阴历 B.阴阳历 C.太阳 历 D.夏历 2、秋分后一个月,当天津四(α=21h)中天时,地方时是几点钟 ()。 A.21时 B.20时 C.19 时 D.18时 3、地轴进动与哪些因素有关()。 A.地球的形状 B.黄赤交角 C.地球自 转 D.地极的移动 4、在30°N处,天顶的赤纬为()。 A.60° B.30° C.-6 0° D.-30° 5、清晨月落,该是什么月相()。 A.上弦 B.下弦 C.朔 D.望 6、地球公转周期最长的是()。 A.回归年 B.恒星年 C.交点 年 D.近点年 7、9月23日,一根竖直的杆子,在正午时的影长与杆高恰好相等,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45°N B.60°N C.45° S D.60°S 五、绘图题(12) 除春秋二分外,全球的昼长可分为四个纬度带,请以北半球夏至日为例绘图说明。要求绘出地轴及两极、晨昏圈、昼夜半球、赤道、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四个纬度地带及其纬度界限值。 六、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求赤道、北回归线及北极点所见的恒显星区、恒隐星区和出没星区的范围。

《地球概论》题库test01~test10参考答案汇集

《地球概论》题库testOI?testIO参考答案汇集 (完整版) testOI 一、填空题: i?春分点 2. 光球、色球和日冕 3. ①阿坦型,②阿波罗型,③阿莫尔型 4. ①地心说,② 日心说,③无心说 5. 木星与火星,谷神星 6. 光年(ly)和秒差距(pc) 7. ①恒星周年视差,②恒星光行差,③多普勒效应 8. ①共面性②近圆形③同向性 9. ①初亏②食既③ 食甚④生光⑤复圆。 10. ①类星体②脉冲星③星际分子④微波背景辐射。 二、判断题 2对7对10对 三、选择题 1C 2B 3D 4B 5C 6B 7B 8C 9A 10C 四、绘图、计算、简答题 、答:

2、答:①月球,地球本身不发光, 它们只能反射太阳光。在太阳照射 下,它们总是被分为 光明和黑暗两 部分。这明暗两部分的对比,时刻 发生变化,但有章可循。于是就有 了月球的圆缺变化的状况,称为月 相。这种变化视日,月,地三者的 相对位置而定。当月球黄经和太阳 黄经相等时称为“朔”,当月球黄 经比太阳大90度时,称为“上弦”, 当月球黄经比太阳黄经大 270度 时,称为“下弦”,当月球月相 距角 同太阳出没比较 月出 中天 月落 夜晚 新月(朔) 「0° 同升同落 清晨 正午 黄昏 彻夜不见月: 上弦月 90° 迟升后落 正午 黄昏 半夜 上半夜西天 满月(望) M800 此起彼落 黄昏 半夜 清晨] 通宵可见月 下弦月 270° 早升先落 半夜 清晨 正午 下半夜东天 3、答:纬度:H=90°-(地理纬度-太阳赤纬65°4'=90° (地理纬度-10° 16' 解得:地理纬度=34°2'N 经度:当地太阳视时为12h ,平时=视时-时差=12h - (-10m 30s ) =12h 10m 30s 北京时间为东经120°E 的地方平时, 当地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的差为 12h 10m 30s -6h 30m =5h 40m 30s 换算为经度差为 5X 15°40X ( 0. 25) °30X ( 0.25) ' =5°'30〃 该地的地理位置为(34°2'N 85°30〃) 4、答:按朔望月和回归年的周期协调,历法有三种。阴历、阳历、阴阳历。 我国的农历(夏历)属于阴阳历。但还有其独特之处,具体表现在:①强调逐 年逐月推算,以月相定朔望,大小(以合朔为初一,以两朔间隔日数定大、小月) ; 以中气定月序(据所含中气定月序,无中气为闰月)。②二十四气(属于阳历)与 阴阳历并行使用,阴阳历用于日常记事:二十四气安排农事进程。③干支记法, 60年循环。 图: ■ 五率 T ft

《地球物理学概论》知识点

一、名词 1.正演(问题):根据地下地质构造的特征、地质体的赋存状态(形状、产状、空间位置)和 物性参数来研究相应地球物理场的变化特征。 2.反演(问题):根据地球物理场的变化特征来推断地下地质构造特征、地质体的赋存状态(形 状、产状、空间位置)和物性参数 3.重力勘探:通过观测与研究天然重力场的变化规律以查明地质构造和寻找矿产的一种物探方 法。 4.零长弹簧: 5.零点漂移:在实际观测中,由于重力仪本身的弹性疲劳、温度补偿不完全以及日变等因素的 影响,会使读数的零点值随时间而变化,这个变化称为零点位移。 6.重力场强度:在地球上某一位置上单位质量的质点所受到的重力。 7.大地水准面:人们将平均海平面顺势延伸到陆地下所购沉的封闭曲面视为地球的基本面,并 称其为大地水准面。 8.重力异常:指地下物体密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重力随空间位置的变化。在重力勘探中,将由 于地下岩石矿物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或地质体与围岩密度的差异引起的重力变化称为重力异常。 9.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对所测得的重力异常只做高度和正常场校正。 10.布格重力异常:对所测得的重力异常做高度校正、中间层校正和正常场校正。 11.均衡重力异常:对自由空间异常进行中间层校正、局部地形校正和均衡校正所得。 12.三度体:要求各个方向均为有限量的地质体 13.二度体:对于某一方向而言是无限延伸的,要求在这个方向上的埋深、截面形状、大小和物 性特点均稳定不变的物体。 14.特征点法:利用实测重力异常曲线的半极值点或具有其他特征的点进行矿体形态和产状的计 算成为特征点法。 15.磁法勘探:利用地壳内各种岩(矿)石间磁性差异多引起的磁场变化(称为磁异常)来寻找 有用矿产和查明地下地质构造的一种物探方法。 16.磁异常:地壳内各种岩(矿)石间磁性差异引起的磁场变化。 17.磁场强度:单位电荷在磁场中所受到的力。 18.磁感应强度:磁化磁场T与附加磁场T’的合成量称为磁感应强度。 19.磁化率:物体被磁化的难易程度。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套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一)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5×4=20分) 太阳系引潮力历法食限磁偏角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10×3=30分) 1.按照我国传统历法的规定,雨水所在的月份是: A 十二月 B 正月 C 二月 2.1985年3月21日北京时间0h14m春分,已知这天的时差为+7m29s,这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114°37′45″W B 0°,65°22′15″W C 0°,65°22′15″E D 0°,63°30″W 3.1980年11月1日北京时间8点正(时差为16m23s),全世界以哪两条线为界(按理论时区),分属两个日期: A 日界线和西经7.5°经线 B 东经7.5°经线和日界线 C 180°经线和4°5′45″经线 D 0°和180°经线 4.关于地外行星同太阳的回合运动,正确的叙述是: A 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向东运动是顺行,相反是逆行 B 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的视运动,永远是向西的,因而同太阳的角距离变化在 之间 C当地外行星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为90°时,叫做方照,正是地外行星“留”时 D 地外行星在合日之后,先经西方照,然后才经过冲和东方照 5.地球上新年元旦最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A 本初子午线通过的地方 B 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的地方 6.如时差为正值,当平太阳上中天时: A 真太阳正在上中天 B 真太阳尚未上中天 C 真太阳已过上中天 7.本初子午线是: A 东西时区的分界线 B 习惯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 东西经的分界线 D 世界时的标准经度 8.下列各地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且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右偏的是: A 50°N B 23°N C 20°S D 40° S

地球科学导论试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导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海洋潮汐现象主要是由哪个天体的摄引作用引起的?(B) A、地球 B、月球 C、太阳 D、火星 2、三角洲是属于(D)地貌类型。 A、冰川 B、海洋 C、风沙 D、河流 3、土壤的本质是具有(A)。 A、肥力 B、生命力 C、无机质 D、有机质 4、固体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C)。 A、岩石圈 B、地幔 C、地壳 D、水圈 5、下面哪种作用不属于岩浆作用?(C)。 A、侵入作用 B、火山活动 C、上升作用 D、喷出作用 6、下面的岩石中不是组成岩石圈的岩石的是(A)。 A、陨石 B、浮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7、下面的现象不属于太阳活动的是(C)。 A、黑子 B、耀斑 C、日蚀 D、日饵 8、地壳中按元素的原子克拉克值(原子数)前五种元素依次为(B) A、O>Si>Fe>Ca>Al B、O>Si>Al>Fe>Ca C、Si>O>Fe>>Al Ca D、O>Ca>Si>Fe>Al 9、下列不属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A)。 A、黄赤交角 B、地方时 C、昼夜更替 D、南半球自赤道向极地运动的物体发生向左偏转 10、日本富士山是属于下列哪种喷发类型(A)。 A、中心式喷发 B、裂隙式喷发 11、地球上已知最老的岩石是(C)。 A、锆石 B、石英岩 C、叠石层 D、燧石 12、地球上最古老生命的记录(A)。 A、叠石层 B、石英岩 C、蛋白体 D、燧石

13、目前太阳在恒星起源与演化的阶段是(C)。 A、幼年期 B、晚年期 C、青壮年期 D、衰亡期 14、地壳与地幔的界线(A)。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软流层 D、地核 15、根据威尔逊旋回,大西洋是属于哪个阶段(C)。 A、残余期 B、幼年期 C、成年期 D、消亡期 16、西风漂流是属于(B)。 A、密度流 B、风海流 C、上升流 D、补偿期 17、日本海沟、岛弧是由下列哪种板块边界类型形成的(B)。 A、离散型板块边界 B、会聚型板块边界 C、转换断层型板块边界 18、飞机飞行的理想场所(D)。 A、中间层 B、热层 C、对流层 D、平流层 19、下列物质哪种不是造成酸雨(B)。 A、CO2 B、CH4 C、NO2 D、SO2 20、人类出现在距今250万年前后的(C)。 A、侏罗纪 B、中生代 C、第四纪 D、第三纪 二、判断题(20分) 1、在1.5亿年前,陆生动物重新下海,一般认为中生代全球规模的联合古陆发生分裂、漂移作用的结果。(对) 2、九星联珠是指九大行星绕日公转时出现相对集中于太阳的同一侧面视角近10 0。范围内的情况,同时也是地球末日。(错) 3、黄道和天赤道相交的两个点,就是春分点和秋分点。(对) 4、太阳在天球上所能达到的南北界线,称为南、北回归线。(对) 5、北京时间代表北京实际位置东经116。19‘的地方时刻。(错) 6、地壳的物质组成:元素、原子、矿物、岩石组成。其中岩石组成又分为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对) 7、所有经线都表示南北方向,是地理坐标系的纵轴,又称子午线。(对)

地球概论试题-1

《地球概论》试卷1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黄赤交角 2.恒星时 3.日潮不等 4.晨昏圈 5.法定时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朔望月的长度是27.3217日。() 2.第一赤道坐标系的纬度称赤纬,其经度称时角。() 3.真太阳是在赤道上运行的,而平太阳是在黄道上运行的。() 4.恒星的距离愈远,其光行差愈小。() 5.地球自转的效应之一是使地面上的水平运动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1.天赤道与地平圈的交点是()(A)东点和西点(B)上点和下点(C)春分点和秋分点 2.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A)恒星年(B)回归年(C)近点年 3.已知某恒星的赤经是18h53m,时角是2h07m,则此时的恒星时是()(A)21h(B)18h53m(C)2h07m 4.扰动太阳的最明显的标志是()(A)耀斑(B)黑子(C)太阳风 5.地球上经度相同的地方()(A)地方时相等(B)同日的昼长相同(C)法定时相等 6.一次完整的日全食过程中,日全食阶段是() (A)从初亏到生光(B)从食既到生光(C)从初亏到复圆 四.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太阳大气从外到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它存在有________年的周期。 3.格里历置闰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北京时间为今日上午6时,格林威治时间应是__________________;当船舶向西越过日界线时,日期应该________一日。 5.恒星是由________组成的,能够________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6.地轴进动的发生与地球形状、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我国古时把地轴进动的表现称为________。 7.行星绕太阳公转具有同向性、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征。 8.天体的亮度是用表示的;天体的光度是用表示的。 9.__________的半球昼长夜短;__________有极昼极夜现象。 10.若日地平均距离增大,则地球上的潮汐现象将________。 五.简答题(共54分): 1.简述天文上四季和五带的划分。(8分) 2.简述月相变化的基本规律。(8分) 3.简述历法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10分) 4.按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φ+δ,计算: (1)夏至日,在北京(φ=39°57′N)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2)在上海(φ=31°12′N)呢? (3)在23°26′S呢? (4)同样计算冬至日上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12分) 5h m,推算下列各点的天球坐标。(16分)

地球化学-河北地大教材

一、概念题 1、克拉克值 是指元素地壳中重量百分含量。 2、浓度克拉克值 浓度克拉克值=元素在某一地质体中平均含量/元素的克拉克值,它反映元素在地质体中集中和分散程度,大于1说明相对集中,小于1说明相对分散。 3、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元素从一种赋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经常伴随元素组合和分布上的变化以及空间位移的作用称为地球化学迁移。 4、元素的丰度值: 每种化学元素在自然体中的质量,占自然体总质量(或自然体全部化学元素总质量)的相对份额(如百分数),称为该元素在该自然体中的丰度值. 5、类质同象 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的其它质点(原子、离子、络离子、分子)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变化,而使晶体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的现象。 6、载体矿物和富集矿物载体矿物 载体矿物和富集矿物载体矿物是指岩石中所研究元素的主要量分配于其中的那种矿物。但有时该元素在载体矿物中的含量并不很高,往往接近该元素在有时总体中的含量。富集矿物是指岩石中所研究元素在其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它在岩石总体中的含量的那种矿物。 7、元素的共生组合 具有共同或相似迁移历史和分配规律的元素常在特定的地质体中形成有规律的组合,称为元素的共生组合。 8、元素的赋存状态 也称为元素的存在形式、结合方式、相态、迁移形式等,指元素在其迁移历史的某个阶段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与共生元素的结合性质。 9、亲氧元素 是指那些能与氧形成强烈离子键化合物的元素,如K、Na、Si、Al 等,通常以硅酸盐形式聚集于岩石圈。 10、八面体择位能: 任意给定的过渡元素离子,在八面体场中的晶体场稳定能一般总是大于在四面体场中的晶体场稳定能.二者的差值称为该离子的八面体择位能(OSPE). 这是离子对八面体配位位置亲和势的量度。八面体择位能愈大,则趋向于使离子进入八面体配位位置的趋势愈强,而且愈稳定。 11、相容元素和不相容元素: 在液相和结晶相(固相)的共存体系,如在岩浆结晶作用过程中,一些微量元素易以类质同像的形式进入造岩矿物晶格,称为相容元素,如Ni2+、Co2+、V3+、Cr3+、Yb3+、Eu2+等。另一些微量元素不易进入造岩矿物晶格,倾向于残留在熔浆或液相这中,称为不相容元素,如Rb、Cs、Sr、Ba等。 12、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指阳离子在地球化学过程中趋向于同某种阴离子结合的性质。分亲铁性(趋向于单质形式产出)、亲硫性(趋向于与硫形成强烈共价键的性质)和亲氧性(趋向于与氧形成强烈离子键的性质)

地球物理学概论-模拟题

《地球物理学概论》模拟题 一单选题 年国际地球物理联合会提出了一个初步的地球参考模型,将地球内部划分了三种级别的圈层结构,其中一级圈层为:. A.地壳,地幔和地核 B.岩石圈,地幔和地核 C.地壳,软流圈,地幔和地核 D.岩石圈,软流圈,地幔和地核 [答案]:A 2.地磁场的大小和方向由地磁要素来描述,地磁要素有()个. [答案]:D 3.地球上之所以存在海陆地形的差异,是()的结果. A.地球收缩 B.板块运动 C.地球膨胀 D.行星撞击 [答案]:B 4.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石等介质的()差异为物质基础,利用物理学原理,通过观测和研究地球物理场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以实现基础地质研究,环境工程勘察和地质找矿为目的. 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C.相态 D.类型 [答案]:A 5.利用地震波的波速特征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时,在()出现P波而不见S波. A.地壳 B.地幔 C.外核 D.内核 [答案]:C 6.利用地震波的波速特征研究地球内部构造时,在外核部分出现P波而不见S波,因此推测外核为(). A.液态

C.固熔态 D.不清楚 [答案]:A 7.利用质子磁力仪测量地磁场值,从中计算磁异常时不需要进行的校正处理有() A.日变校正 B.混合校正 C.正常场校正 D.正常梯度校正 [答案]:B 8.推算地球内部的()状况,是分析地球内部物理结构和物质分布特征的最基本的依据. A.速度分布 B.密度分布 C.磁性分布 D.电性分布 [答案]:B 9.在地震波中,()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压缩波,质点振动与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慢,仅能在固态中传播. A.纵波 B.横波 C.瑞利面波 D.勒夫波 [答案]:B 10.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A.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地震带 C.欧亚地震带与海岭地震带 D.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海岭地震带 [答案]:A 11.()是沉积岩的一种,主要由碎屑物质和胶结物组成. A.火成岩 B.玄武岩 C.碎屑岩 [答案]:C 12.标准测井一般不包括的曲线为(). A.电阻率 B.井径 C.自然电位

大学地球概论试题

大学地球概论(第三版)试题 10级地科阿奖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的答案只有1个,每小题1分,总分5分) 1.天顶赤纬等于------- A、恒星时 B、太阳日时 C、当地纬度 D、太阴日 2.地内行星的自转周期比地外行星------- A、大 B、小 C、相等 D、不确定 3.下面四幅图中,符合丰子恺的词“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是------ 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有 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流青衫湿”,诗中描绘的月相是------ A、新月 B、上弦月 C、下弦月 D、满月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内行星的公转周期小于地外行星 B、恒星的温度越高,其光度越大 C、黄道24宫12气 D、太阳日和太阴日都要长于恒星日 二.填空题(本题共40空,每空0.5分,总分20分) 1.沿黄道作周年运动的太阳,分别于()()()和(),依次经过春分点、夏至点、秋分点和东至点,它们分别就是北半球的()()()和() 2.球面坐标系都有一个基本大圆,称为();()就是通过基圆的两级,同时垂直于基圆的所有大圆;通过原点的辅圈叫做() 3.中天恒星的赤经,即为() 4.按照参考点的不同,天文上月的长度有四种,它们是()()()和() 5.太阳日比恒星日长约(),恒星中天时刻逐日提前();太阴日比恒星日长约(),月亮中天时刻逐日推迟约() 6.因参考点的不同,天文上年的长度有四种:()()()和() 7.对于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的形成来说,()和()是两个主要因素 8.历法一般分为三类:()()()

9.日食分为()() 10.岛屿按其成因分为()()和() 11.造成太阳每日赤经差的季节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12.日食的条件:(),月食的条件:()13.海洋潮汐的两个基本周期:()()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总分15分)1.纬线 2.太阳常数 3.行星的逆行 4.民用晨昏蒙影 5.大地水准面 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总分32分) 1.简述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大定律(6分) 2.试写出半昼弧公式,说明昼夜长短的条件(8分) 3.简述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6分) 4.简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6分) 5.简述标准时制度的内容(6分) 五.画图说明题(本题共两题,总分18分) 1.画出恒星日与太阳日比较示意图,说明两者的不同(10分) 2.画出行星的会合运动示意图,并写出地内行星和地外行星会合运动的情况(8分) 六.实践操作题(本题只有1题,10分) 1.根据所学知识,写明找到北极星的方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621基础地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基础地学 代码:621 一、考试性质 本门课程考试渗透地球系统科学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在于检查考生在地球的圈层结构、物质组成、板块运动与各种地质作用、地表形态与地貌演化、海水运动与海平面变化、海-气相互作用、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地球环境及其变迁、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地质灾害与减灾对策等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它的评价标准是使高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卷时间:180分钟 3.题型比例:满分150分。其中专业术语解释占60-64分,选择填空占30分,问答 题占56-60分;术语解释与问答题均有选择空间(如10词选8、3题选2等)。 三、考查要点 1.地球的圈层结构 重力场与重力均衡,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地磁场反转与海底扩张,地震与地震震源。 2.地球各圈层物质组成 地壳与地幔的结构和物质组成,岩石圈概念,三大岩与重要矿物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3.板块运动与各种地质作用 板块与板块边界,威尔逊旋回,地幔柱,板块构造与地壳运动,构造变形,板块构 造与岩浆作用,板块构造与变质作用,板块构造与沉积作用。 4.地表形态与地貌演化 地壳运动与地貌特征,构造地貌,喀斯特地貌与冰川地貌,地貌演化。 5.海水运动与海平面变化 海水运动的基本类型,主要的洋(海)流类型,海平面变化的基本原因。 6.海-气相互作用 基本概念与主要作用方式,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7.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概念,海洋生态系统 8.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生物绝灭,新生代地层序列,重大地史事件举例。 9.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自然资源概念,自然资源分类与基本属性,可持续利用。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三)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三)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恒星的自行 2、地轴进动 3、黄道 4、潮汐现象 5、地理纬度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地球在绕日公转的轨道上,月初过近日点,月初过远日点。 2、标准时制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和 。 3、地球自转真正一周(360°)我们称作日,平时我们计算时间所用的是日。 4、地内行星的逆行发生在前后,地外行星的逆行发生在 前后。 5、彗星由冰物质组成,一个发育完全的彗星由、和 三部分组成。 6、太阳大气包括、、三层。 7、地球自转的速度除两极点为外,角速度全球,线速度随 纬度的增加而,随高度的增加而。 8、地轴进动的发生与地球的形状、和三个因素有关。 三、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1、夜半月落,该是什么月相?() A.上弦 B.下弦 C.朔 D.望 2、月球围绕地球公转360°的周期是一个()。 A.恒星月 B.交点月 C.朔望月 3、将以下四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已知四地纬度为:卑尔根(60°24′N),上海(31°12′N),达尔文港(12°30′S),圣克鲁斯(40°18′S)。 A.卑尔根,上海,达尔文港,圣克鲁斯 B.上海,达尔文港,卑尔根,圣 克鲁斯 C.上海,卑尔根,达尔文港,圣克鲁斯 D.上海,达尔文港,圣克鲁斯, 卑尔根 4、从南至到升分()。 A.阳光直射点趋近赤道 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但短于夜 C.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昼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D.北极附近的极昼地区逐渐扩大 5、下列港口城市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新加坡(1°N) B.伦敦(51°30′N) C.上海(31°12′N) D.开普敦(23°33′S) 6、以天文晨昏蒙影为界,下列哪些地方有白夜现象()。 A.漠河(53.5°N) B.哈尔滨(45°N) C.莫斯科(55°45′N) D.卑尔根(60°24′N) 7、某恒星离北天极23°,在上海(31°N)观测,它属于( )。 A.恒显星 B.恒隐星 C.出没星 四、填表题(每空1分,共18分) 1 2、下表列出1998年夏历(戊寅年)各月初一和有关中气的公历日期,试定各该月份的月序和大小月(按中气定月序,据两朔间隔日数定前月的大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