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民有力量三句话的正确顺序
正确的排序应该是: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原话是: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类似的爱国核心价值观标语口号:
1、爱国是核心、团结是基础、和谐是根本、发展是关键、文明是标志。
2、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4、共建和谐社区,共享幸福生活。
5、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
6、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7、深入开展以爱国、团结、和谐、发展、文明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8、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9、团结就是力量。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邓志军:信仰的力量文/碧澎引子如果用繁星来比喻“新乡先进群体”的话,那么史来贺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
1949年8月6日,史来贺的入党誓词是:“为了刘庄父老乡亲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都过上好日子,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不怕死,不怕苦,不怕吃亏,跟党走一辈子不变心,死不回头。
”这位“农民政治家”青年时的起步,恰与新中国的起点重合,一路历经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文革”、改革开放。
曾经与他齐头并肩的一批全国农村先进典型,眼看着载沉载浮,一时有人飞黄腾达,一时有人饮罪落马,一时有人黯淡寂灭……而他,成为一个善始善终的先进典型。
……君在我尚小,我来君已老。
新乡市诚城集团董事长邓志军与史来贺相差32岁,在史来贺走完他至纯至诚的一生之时,邓志军的“诚城梦”在新乡沃野绽放。
他曾经无数次循着史来贺的脚步探寻,千万人做不到的,这个人做到了,为什么?史来贺身上过人超人感动人震撼人的力量源自哪里?共产党人的事业之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在哪里?“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这是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理想信念作出的注脚。
总书记一再重申:“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不懈努力、执着追求;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披荆斩棘、攻坚克难。
这是什么力量?邓志军恍悟——这是信仰的力量!一、党员之家在河南省长垣县城东北13公里处,有一个叫马盘池的村庄,这里是邓志军的家乡。
传说在元朝时期,蒙古人成群而牧,数百匹蒙古马饮水时围绕池塘站成一圈,饱饮后群马围于池塘边缘或立或卧就地休息,形成一种盘而成池的景象。
马盘池村因此而得名。
在邓志军的印象里,父亲对他的影响最大。
“16岁跟着共产党走了,才有今天……”邓志军说,“他不跟着共产党,早就饿死了。
”经历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父亲性格尤其刚烈,“为人正直,坚持原则”。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作者:周新城来源:《中华魂》2017年第12期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这就形象地说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人民有没有信仰,是关系到国家有没有力量、民族有没有希望的大事。
我们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共产主义的理想。
有了这样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有了这样的长远奋斗目标,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国家自然就有力量,民族自然就有希望。
习近平同志曾经把理想信念比作精神上的钙,人没有理想信念,没有信仰,就会缺钙,得软骨病,站都站不起来。
没了骨气,在敌对势力进攻面前,就会没有任何还手之力,一攻就垮,甚至不攻自垮。
他一再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
不仅革命时期是这样,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也是这样。
我们应该吸取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8·19事件”后,叶利钦站在坦克上发表反共演说,没有一个军人起来反对;戈尔巴乔夫宣布解散共产党,拥有2000万党员的共产党毫无反应,红场上没有一个人表示抗议。
接着苏联就被解体了,出现了亡党亡国的悲剧。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呢?应该说,戈尔巴乔夫执政6年多时间,全盘否定苏联共产党的历史,否定苏联的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社会主义,推行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把人们的思想搞乱了,广大党员和人民丧失了理想信念。
思想战线被攻破了,其他战线也就守不住了。
城头变幻大王旗,一夜之间,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被颠覆,社会主义制度被推翻。
这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大的悲剧,用血淋淋的事实表明,理想信仰的重要性,怎么估计也不会过分。
苏联东欧国家向资本主义演变,敌对势力都是从意识形态开始,舆论先行,先搞乱人们的思想,然后制造政治动乱,乱中夺取政权,最后恢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这是一个带规律性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一种实用主义的倾向,舆论界盛行不要问姓“社”姓“资”,不要问姓“公”姓“私”,只要能把经济搞上去就行了。
为什么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为什么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千千万万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同“培养什么样的人”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命题,抓住了价值观建设的根本,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深刻把握。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三个“不负”,这是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的要求,也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90后”“00后”是先锋队、生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实践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必须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开创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学生应知应会知识1.校训:人人精彩2.三有: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内容解读:(五六年级必须掌握)富强:国富民强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文明:言行举止,遵德守礼和谐:多元包容,和睦协调自由:遵规守法,自由发展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正:社会公平,维护正义法治: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爱国: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敬业:忠于职守,克己奉公诚信:诚实守信,一诺千金友善:互相尊重,友好待人4.八礼四仪八礼:仪表之礼、仪式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餐饮之礼。
四仪:7岁入学仪式、10岁成长仪式、14岁青春仪式、18岁成人仪式5.至少说出5个以上参加的志愿者活动或公益性活动志愿活动清单如下:(1)在敬老院开展敬老爱老活动;(2)在小区开展学雷锋清洁社区卫生活动;(3)在图书馆参加图书整理志愿活动;(4)参加“书香溢满淮安城”研学游启动仪式;(5)“文明城市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6)参加开发区春晚公益表演活动;(7)参加区运动会团体操公益表演活动;……6.知道本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到场馆参加活动(1)参观周恩来纪念馆;(2)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祭扫活动;(3)参观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4)参观周恩来故居、童年读书处;……7.要求:一年級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晓我校正在创建准安市文明校园、知晓准安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八礼四仪带着背诵。
二年级能文明大方接受检查,内容全部熟练背诵,知晓我校正在创建准安市文明校园、知晓准安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流利举出志愿者活动或公益性活动、知道本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至六年级能文明大方接受检查,除一二年级要求外,不仅熟背诵更要关注不写错别字,同时五六年级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个词,大致解释出内涵流利举出志愿者活动或公益性活动、知道本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课后限时集训(三十)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这一论断意在告诉我们( )①应当自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③理想信仰往往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B [题干没有体现潜移默化,故②不符合题意;理想信仰不能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故③错误;题干中的信仰指向核心价值观等文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故①④符合题意。
]2.“中国网事,感动人物"评选到今年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获奖者不是明星,但感人的事迹却让他们散发着夺目的光芒。
他们在普通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着,却用不凡的经历告诉我们:活着,可以有不一样的选择。
这启示我们应该( )①志存高远,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②知行统一,身体力行争当时代先锋③崇德尚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贵义贱利,追求更加先进的精神文化生话A.①②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B [①与题干内容不符,故不选;④中“贵义贱利”观点错误,故排除;②③观点都符合题意指向,故正确答案是B项。
]3.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
这一氛围的营造有利于公民()①学习英雄精神,树立正确理想信念②弘扬科学精神,提高自身科学素养③积极身体力行,投身精神文明创建④树立奉献意识,恪守传统道德观念A.③④B.②④C.①②D.①③D [题干措施指向的是公民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素养,故②不符合题意;传统道德观念不都是正确的,不能简单地说恪守,故④错误。
]4.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思想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振兴,最终取决于思想文化的振兴.当今中国和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活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活在春风中——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春风,柔和而温暖,代表着希望与新生。
一个国家的力量源自于人民的信仰,也正因有了国家的力量,人民才能够在春风中自由而安心地生活。
本文将以这个标题为线索,探讨人民信仰与国家力量的关系,彰显人民与国家的紧密联系和互相促进的重要性。
一、信仰的力量信仰作为人类精神世界中的关键元素,可以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追求正义。
信仰使人民具备了强大的自身内生动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个国家的力量离不开人民的信仰。
信仰的力量使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坚定信心和决心,勇往直前。
回顾历史,无数先贤为了信仰,不怕损失生命和财富,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自由而奋斗,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英雄史诗。
同时,信仰还可以使人民对正义有着敏感的辨识能力。
只有有了信仰,人民才能够判断何为公正,何为邪恶,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利益、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
二、人民信仰的表现形式人民的信仰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如信仰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
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一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信仰宗教的同时,人们也信奉着一些价值观念,如平等、公正、诚信、友爱等。
这些信仰和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发扬,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坚实的道德支撑。
人民的信仰还体现在对科学的信仰上。
在现代社会,科学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人民对科学的信仰和追求,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三、国家力量的源泉国家作为整体的力量是由人民的信仰所塑造和支撑的。
一个国家的力量不仅仅来自于其高科技能力、军事实力等硬实力,更来自于人民对国家的认同和忠诚,来自于人民团结合作的精神力量。
一个国家的力量源自于人民对国家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和遵守。
国家核心价值观念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灵魂和共同追求,是一个国家凝聚人心的重要纽带。
只有人民对国家核心价值观念有着坚定的信仰,国家才能够凝聚力量,形成强大而有力的整体。
国旗下讲话: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国旗下讲话: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
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
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
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三个“倡导”的指导要求,正对应这三个层面的时代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
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2022广西民族团结宣传标语
1.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2.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 广西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4.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5.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西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8.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广西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9. 广西各民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10. 人人争做广西民族团结模范处处盛开广西民族团结之花
11.广西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家园梦
12.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
13.广西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家园梦
14.广西民族团结等你来
15.推进文化交流高质量发展,推动广西民族团结建设
16.秀甲天下,壮美广西民族团结
17.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
18.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不断巩固发展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19.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广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0.广西各民族人民大团结万岁!。
一单选题1. 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是( C )。
(1 分)A. 统治阶级认可的法治观B. 统治阶级认可的德治观C. 全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D. 统治阶级认可的大政方针政策2. 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人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古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下列名言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 B )(1 分)A.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B.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C.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D.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3. 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 D )。
(1 分)A. 思想情感B. 社会责任C. 精神追求D. 法律规范4. 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 B )。
(1 分)A. 风俗习惯B. 生产实践C.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D. 社会关系5.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B )。
(1 分)A. 团结统一B. 爱国主义C. 爱好和平D. 勤劳勇敢6.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希望广大留学人员继承和发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颗常青树上。
”个人成功的果实之所以应该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是因为爱国主义是( A )。
(1 分)A. 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B. 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直接条件C. 个人成功的根本保障D. 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7. 革命道德的灵魂是坚持( D )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1 分)A. 个人英雄主义B. 反封建反资本主义C.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D.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8. 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个人报效祖国( A )。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2015年2月28日)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
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就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任务,确立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
30多年来,我国亿万人民不仅创造了物质文明发展的世界奇迹,也创造了精神文明发展的丰硕成果,涌现出一大批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人物和先进典型,你们就是其中的代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
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
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
的精神家园;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都要为全社会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引导和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
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
当前,社会上思想活跃、观念碰撞,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各级党委要担负好自己的责任,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