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规说明书说明书

总规说明书说明书

总规说明书说明书
总规说明书说明书

同心县预旺镇总体规划(2009-2020)

◆说明书

同心县预旺镇人民政府

银川宁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9年 6月

1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 (1)

1.1规划背景 ..................................................................................................................................... 1 1.2规划目标与规划重点.. (1)

第二章 规划总则 (1)

2.1规划依据 ..................................................................................................................................... 1 2.2规划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 2.3规划期限 ..................................................................................................................................... 2 2.4规划区范围和规划层次. (2)

第三章 预旺镇现状概况及发展优劣势分析 (2)

3.1地理位置 ..................................................................................................................................... 2 3.2自然条件 ..................................................................................................................................... 2 3.3历史沿革 ..................................................................................................................................... 4 3.4行政区划与人口......................................................................................................................... 5 3.5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 5 3.6预旺镇发展优势分析(S TRENGTHS ) .......................................................................................... 6 3.7预旺镇发展劣势分析(W E AKNE SSE S ) . (7)

第四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7)

4.1 战略指导思想 ............................................................................................................................ 7 4.2 战略目标 .................................................................................................................................... 7 4.3产业发展策略 .. (8)

第五章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9)

5.1镇村体系现状分析..................................................................................................................... 9 5.2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9 5.3镇村体系规划 (11)

第六章 生态移民规划及农村居民点体系规划 (12)

6.1生态移民规划 ........................................................................................................................... 12 6.2农村居民点体系规划 (12)

第七章 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14)

7.1现状交通概况 ........................................................................................................................... 14 7.2存在问题 ................................................................................................................................... 14 7.3规划原则 .. (14)

7.4道路网规划布局....................................................................................................................... 14 7.5交通发展实施步骤. (15)

第八章 镇域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15)

8.1给水工程规划 ........................................................................................................................... 15 8.2排水工程规划 ........................................................................................................................... 16 8.3供电工程规划 ........................................................................................................................... 16 8.4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17 8.5燃气工程规划 ........................................................................................................................... 17 8.6供热工程规划 (17)

第九章 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18)

9.1现状公共建筑概况................................................................................................................... 18 9.2设施配置原则 ........................................................................................................................... 18 9.3公共建筑配置规划. (18)

第十章 镇域环境规划 (19)

10.1环境保护规划 ......................................................................................................................... 19 10.2环保措施 ................................................................................................................................. 19 10.3污染趋势分析 ......................................................................................................................... 19 10.4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9 10.5粪便处理 (19)

第十一章 镇域综合防灾规划 (19)

11.1防洪规划 ................................................................................................................................. 19 11.2消防规划 ................................................................................................................................. 20 11.3抗震规划 (20)

第十二章 旅游及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0)

12.1区位分析 ................................................................................................................................. 21 12.2规划背景 ................................................................................................................................. 21 12.3区域旅游业发展现状............................................................................................................. 21 12.4现状旅游资源及空间分布..................................................................................................... 21 12.5旅游发展分析及规划目标..................................................................................................... 23 12.6旅游发展规划 ......................................................................................................................... 23 12.7旅游服务配套设施................................................................................................................. 25 12.8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5)

2

第十三章 城镇性质与规模 (26)

13.1城镇性质 ................................................................................................................................. 26 13.2镇区人口规模 . (26)

第十四章 镇区总体规划 (27)

14.1现状分析与用地评价............................................................................................................. 27 14.2镇区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28 14.3镇区用地选择原则................................................................................................................. 28 14.4规划原则 ................................................................................................................................. 29 14.5总体思路与功能分区............................................................................................................. 29 14.6用地布局 (30)

第十五章 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32)

15.1规划原则 ................................................................................................................................. 32 15.2对外交通规划 ......................................................................................................................... 32 15.3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32 15.4静态交通设施规划.. (32)

第十六章 镇区绿地系统规划 (33)

16.1绿地系统现状分析................................................................................................................. 33 16.2规划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33)

第十七章 镇区景观风貌规划 (35)

17.1现状景观特色 ......................................................................................................................... 35 17.2景观规划原则 ......................................................................................................................... 35 17.3景观系统规划目标................................................................................................................. 36 17.4镇区总体艺术布局.. (36)

第十八章 镇区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37)

18.1给水工程规划 ......................................................................................................................... 37 18.2排水工程规划 ......................................................................................................................... 37 18.3电力工程规划 ......................................................................................................................... 38 18.4电信工程规划 ......................................................................................................................... 39 18.5燃气工程规划 ......................................................................................................................... 39 18.6供热工程规划 . (39)

第十九章 镇区环境保护及环卫设施规划 (40)

19.1环境保护规划 ......................................................................................................................... 40 19.2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1)

第二十章 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42)

20.1防洪排涝规划 ......................................................................................................................... 42 20.2消防规划 ................................................................................................................................. 43 20.3抗震规划 (43)

第二十一章 近期建设规划 (43)

21.1规划指导思想 ......................................................................................................................... 43 21.2规划期限 ................................................................................................................................. 43 21.3发展规模 ................................................................................................................................. 43 21.4建设框架 ................................................................................................................................. 43 21.5近期建设重点内容................................................................................................................. 44 21.6近期建设项目 . (44)

第二十二章 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45)

1

第一章 规划背景

1.1规划背景

步入新世纪的预旺镇在县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城镇规划建设作为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和推进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对城镇发展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扩大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向心力和辐射能力已摆上了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对预旺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已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我院受同心县预旺镇人民政府的委托,承担预旺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任务。

本次规划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预旺镇城镇发展战略及发展目标、城镇性质和规模、镇区发展方向、镇区用地空间布局形态、镇区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布局、镇区绿地景观规划等。规划分为两个方面: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镇区规划。

1.2规划目标与规划重点

1.2.1规划目标

研究预旺镇的自然与历史文化价值,区域定位,城镇空间布局,提出以科学保护和科学发展为指导思想的西部边远地区的城镇规划,以保护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实现城镇区域内的城乡统筹发展,优化预旺镇镇村布局,逐步将预旺镇建设成为全区文明重镇和全国旅游重镇为目的,最终建成旅游预旺、生态预旺,达到区域共同富裕。

1.2.2规划重点

(1)城镇发展战略、结构形态、城镇用地发展方向与功能布局; (2)优化产业结构,确定主导产业的发展路线; (3)城镇综合交通体系与城镇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4)历史文化古城保护及生态环境保护,架构符合地域文化背景的有回族特色的城镇景

观风貌;

(5)落实吴忠市、同心县、预旺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综合部署近期

重点建设项目。

第二章 规划总则

2.1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建制镇规划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4)《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 (5)《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000年颁布);

(6)《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6号); (7)《同心县总体规划(2000-2020)》;

(8)《同心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9)《同心县生态移民规划(2008-2011)》;

(10)《同心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1月8日)》; (11)《预旺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12)《同心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2007-2020)》

(13)国家和地方现行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程和标准; (14)全镇统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

2.2规划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以预旺镇现状发展条件为基础,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为宗旨,结合同心县移民规划,分析预旺镇发展的要素条件,制定结构清晰、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且

2

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小城镇规划,在规划期内力争将预旺镇建设成为全区文明重镇和全国旅游重镇。

具体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城乡发展的主题,可持续发展原则既影响当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将造福于人类社会的今后发展,将其贯彻到预旺镇总体规划中具有积极的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对城镇发展、城镇结构和城镇工程技术等提出一系列原则、措施,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研究和制定城镇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时,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融入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去,合理、高效的配置各类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保护生态、防治污染,提高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益,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城镇的必须途径。

(2)区域统筹发展原则

从预旺镇与同心县和周边城镇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角度,协调预旺镇与同心县及周边城镇的资源利用、产业分工,基础设施规划和生态环境整治规划,协调镇区与各村及各村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资源利用与空间布局,实现预旺地区社会经济的整合发展。

(3)“三节—环保”原则

三节即指节地、节水、节能,预旺镇山多塬少,平原以及水浇耕地紧张,且镇区缺水严重,因此为城镇更好的发展,必须严格坚持本原则。

(4)可操作性原则

规划充分研究预旺镇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预旺镇的基础和优势,提出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解决主要问题的规划方案,逐步完善城镇功能,使城镇建设整体质量和水平建立在更高的层次上。

(5)体现地方特色原则

预旺镇位于全区的回族大县同心县,有着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地方特色,规划中提倡保护伊斯兰文化文脉,充分体现预旺镇地方特色文化。

2.3规划期限

本次总体规划基准年为 2009年。 规划期限分为: 近期:2009至2015年 远期:2016至2020年

2.4规划区范围和规划层次

本次规划范围为分为镇域、镇区两个层次: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范围:预旺镇行政辖区范围,面积415 平方公里。

镇区规划范围:东起预旺老城东城墙,西至惠平公路以西200米,北起北环路,南至天启薯业万吨马铃薯保鲜贮藏基地以南约400米处。总用地面积约200公顷,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177公顷。

第三章 预旺镇现状概况及发展优劣势分析

预旺镇是同心县的东部重镇,距同心县城72 公里,总面积41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2008年底全镇总人口35794人,非农业人口6322人,回族人口占总人口93%,是全县回族主要聚居区之一。

3.1地理位置

预旺镇位于同心县东南部,东临马高庄乡,南靠张家塬乡,北接田老庄乡,西连窑山管委会和王团镇。境内山多塬少,塬上地势平坦,镇内交通便捷,同预公路、惠平公路、王预公路穿境而过,并在镇区交汇。

3.2自然条件

3

3.2.1 地形、地貌及地址土壤

镇域全境属黄土丘陵山地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1630m —1930m ,沟壑纵横,山大沟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西部和南部为黄土丘陵山地区,占全镇面积的80%以上,东北部为川、台、塬地区。境内土壤为土黄色粉砂、粘土质粉砂及炭屑粘土和里垆土。

3.2.2 气象及地震

预旺镇属于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其降雨的特点:气候干燥,降水量少,降水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地域差异显著。主导风向,夏季多东风、东南风,秋季多西北、北风。预旺年平均降雨量349.3毫米,最多年平均降雨量735.1毫米(1964年),最少年213.7毫米(1987年)。地下水类型为黄土孔隙裂隙水,地下水补给源是大气降水,该地区年降水量只有300毫米左右,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度低,沟谷纵横、 梁峁发育,富水性差,水量贫乏,水质较差。镇域内只有折死沟(后通用折子沟代替)一条河流,折子沟属清水河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环县毛井乡刘家庙南,流入我县马高庄乡境内,在阴洼村与田老庄乡的黑风沟汇合后,经预旺镇、张家塬乡和王团镇,最后在王团镇冯川里村汇入清水河。河流全长102.10千米,流域总面积1860平方公里,其中:在同心县县境内流域面积是1417平方公里。沟道平均宽500米,平均深80米。地势东高西低,海拨高程1984~1400米。折子沟属季节性河流,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深5.2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270毫米,蒸发量1835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18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侵蚀模数达6500t/平方公里,降水特点是年际、年内变化大,降水集中,峰高量大,水土流失严重,极易暴发山洪。流域涉及本镇和周边田老庄、马高庄、张家塬、王团五个乡(镇)的75个行政村,涉及农户9678户、48560人。

表3-1 折子沟历年重大洪水灾害统计表

预旺镇位于同心县东南部,地处地槽、地台两大构造单元的过渡地带,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区、六盘山地震活动带上,又有牛首――固原及清水河两大断裂穿境而过,它们均具长期发展多期活动的特点,尤其是晚近时期其活动仍未减弱,致使同心县成为全区历史上的多震地区。从1561年至1981年的420多年中,有资料可查的并具有一定破坏性地地震就达7次之多,2.5级以上的地震达30余次。按县地震办提供地震最高烈度设防为8度区。

3.2.3 自然及旅游资源

(1)生物资源

受干旱气候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

植物资源:草本植物主要为干草原植被,荒漠草原植被及小面积的沙生植被、盐生植被、

森林草原植被。药用植被比较丰富。全镇有木本植物31科、126种;药用植物82科、31种。其中为放牧和割草利用的主要饲料205种,占植物总数71.4%。牧畜喜食的豆种、禾本科优良牧草64种,绝大部分牧草干物质多,富含蛋白质,是牲畜生存的优良牧草。全镇土地总面积

4

34885.45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517.8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3%;非林地面积33367.59公顷,占95.7%。在林地中,有林地面积70.13公顷,占4.6%,灌木林地面积1436.59公顷,占94.7%。其他林地面积11.14公顷,占1%.

动物资源:野生动物种类较少,境内有兽类30种,以野兔、狐、獾、猛 、鼠居多;禽类70多种,以各类鹰、鸡、鹃、鹦、鹤为主。由于捕猎和植被的破坏,现存野生动物逐渐减少,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日显重要。

(2)土地资源

预旺镇土地总面积为34885.45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2%。

全镇农用地29337.59 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84.0%,其中耕地总面积14827.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5%,人均占有耕地为4133.54平方米;园地总面积为69.2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人均占有园地面积为13.34 平方米;林地总面积为1517.8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人均占有林地426.7 平方米;牧草地总面积为12669.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3%。

全镇建设用地1202.69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3.4%,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总面积为1070.77公顷 , 占土地总面积的3%;交通用地总面积为62.71公顷。

未利用土地总面积4345.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 (3)旅游资源

预旺镇区域内旅游资源相对较为丰富,既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城隍庙西征红军总指挥部遗址、杨堡子西征红军供给部遗址、“抗战之声”小号手遗址、南塬军民联欢大会遗址、鼓楼西征红军瞭望塔遗址、斯诺居住地遗址、南塬王堡子红军指挥部遗址、新庄滩贺龙指挥部遗址、东街彭总迎接斯诺遗址、红军墓遗址以及西征红军纪念园等;也有大量历史文物遗迹,如预旺镇鼓楼、古城墙和莲花寺等,且预旺镇民居及宗教建筑亦较有特色,老城区内大部分民居为硬山或悬山坡屋顶,少量为单坡屋顶,与鼓楼形成呼应,五座清真大寺极具个性的凸显了该镇的回族风情。

预旺镇影视文化也比较丰富。2005年以金占林为原型拍摄的电视剧《公家人》在预旺实地拍摄并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上学路上》《美丽的大脚》也在这里选景或拍摄。2008年自治区献礼影片《同心》更是将预旺南城墙原形“红军小号手”推向了世界。

3.3历史沿革

预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邑古镇,亦是一座闻名遐迩的边贸集镇,更是一座扼控边塞的军事重镇。

据《同心县志》,“预旺古城……南北长758米,东西宽638米。城墙为黄土夯筑。城内曾建有大佛寺、城隍庙、钟鼓楼、牌楼等建筑物。”预旺古城始建于元代,后经明、清两代王朝增建,街巷纵横,店铺栉比,甚为繁华,城南门外的沙盖梁是一处重要的汉代遗址,距今有2200多年历史。当年塞上通往长安的唐汉古道穿越而过:历代,北达宁灵(银川、灵武),南抵平固(平凉、固原),东接环庆(环县、庆阳),西连海同(海原、同心)的条条通道交汇于此,明朝石茂华的诗句“边烽直接渠搜野,戍道通遥瀚海涯”,亦道出这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据史料记载,元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朝廷赐封安西王阿剌忒纳失里为豫王,遂筑豫王城。

豫王信佛,故请来山西、河南能工巧匠修建起大佛寺、城隍庙,明清又增建鼓楼、清真大寺、牌楼、玉皇阁、观音楼等。当时还设有山西会馆,城内镇容整洁,集市繁华,且有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甘肃等地的巨商大贾,千里迢迢云集于此,冶炼铸造、酿酒作坊四十八处,经济活跃,因此民间还流传着“预旺城来米粮川,四街八巷赛长安”的歌谣。

清顺治年间,出于“集市繁华买卖兴旺”之意,人们将“豫王城”改为“预旺城”。一九一三年二月北平政府通令各省裁府存道,当时朔方道共辖八县,即宁夏、宁朔(今贺兰)、平罗、中卫、金积、灵武、盐池、平远亦就是镇戎—豫王县均隶属甘肃省管。

数百年来,这里一直是一个“小商埠”、“旱码头”。每逢集日,四面八方赶集的人们络绎不绝,古镇内人头攒动,并肩接踵,叫卖声声,热闹非凡。特别是每年三月二十,适逢城隍庙水会,此会甚为隆重,大凡西北的道佛教徒都赶来攀道拜佛。

预旺城亦是南北交通枢纽,东西军事要塞,更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城镇,是西征红军的大本营。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西征,解放了预旺、海原等地,成立了“陕甘宁省预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级回族自治政权,在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1936年6月西征红军总部和红一军团司令部就设在预旺城,邓小平、彭德怀、贺龙等许多高级将领曾在这里指挥红军西征。

5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这里记录了红军和预旺地区广大回、汉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事迹,并著撰了《西行漫记》和《红星照耀中国》轰动整个世界的两篇巨著,所有这些一系列革命活动给预旺古城留下了大量的具有辉煌历史意义的纪念性建筑和遗迹。

3.4行政区划与人口

3.4.1 行政区划及历史变迁

预旺镇现有十五个行政村,镇区主要居民为南关村居民和部分北关村的居民。预旺镇原有22个行政村, 2008年合并为15个行政村,分别为南关村、南塬村、贺家塬村、白崖子村、龚家湾村、青羊泉村、孙石庄村、胡堡子村、李洼子村、陈石塘村、柳树堡村、郭阳洼村、沙土坡村、土峰村和北关村;其中贺家塬村、勒家塬村合并为贺家塬村,青羊泉村、上塬村合并为青羊泉村,孙石庄村、虎家山村合并为孙石庄村,胡堡子村、张家树村合并为胡堡子村,李洼子村、马崖崾村合并为李洼子村,陈石塘村、张寺儿村合并为陈石塘村,柳树堡村、黄羊湾村合并为柳树堡村。

3.4.2 人口及分布

预旺镇镇域面积415平方公里,全镇辖15个行政村,8738户、35794人,回族人口占总人口93%,人口密度为78人/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4.6万亩,除镇政府所在地处于塬区外,80%以上都属于山地,是一个以旱作节水农业为主的但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地位显赫的东部重镇。

表3-2 人口分布表

3.5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

全镇辖15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738户35794人,其中农业人口7053户29472人,(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是全县回族主要聚居区之一。总土地面积41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4.6万亩,水窖14409眼,人均耕地3.4亩;退耕还林(草)面积254051亩。 2008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120000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08000亩。全镇大家畜、羊的饲养量分别为2230头、24656只。种植以向日葵为主的油料作物4950亩。现有各类餐饮、商品批发零售业个体户75家。2008年,全镇社会总产值9760万元,粮食总产500万公斤,农民人均收入

2230元。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富民工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旱作避灾农业,推广覆膜种植、拱棚种植等农业新技术,在南塬村建成双沟起垄覆膜特色种植示范点3000亩,种植地膜玉米2000亩,西甜瓜1000亩,建成土峰村特色种植示范点2000亩,在南关村建成国家旱作农业节水示范园区2000亩。在南垣,土峰村示范推广大拱棚60座,建成万亩同心圆枣种植种植基地,种植红枣13947.7亩,成活率达到85%以上,初步形成了以地膜西甜瓜、马铃薯、玉米、红枣为主的特色种植产业带,同时大力发展劳务产业,截至5月底,共输出

劳动力5590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064人,劳务收入达到629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75.7元。

表3-3 乡镇经济运行评价考核指标统计表

6

3.6预旺镇发展优势分析(Strengths )

3.6.1旅游优势

拥有珍贵的红色旅游资源与历史文物遗迹,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潜力,

预旺镇回族人口占93%,本身的伊斯兰风情较为浓郁,同时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也较为丰富,尤其是其珍贵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和历史文物遗迹。其中红色历史文化有:城隍庙西征红军总指挥部遗址、杨堡子西征红军供给部遗址、“抗战之声”小号手遗址、南塬军民联欢大会遗址、鼓楼西征红军瞭望塔遗址、斯诺居住地遗址、南塬王堡子红军指挥部遗址、新庄滩贺龙指挥部遗址、东街彭总迎接斯诺遗址、红军墓遗址以及西征红军纪念园等。历史文物遗迹有:预旺镇鼓楼、预旺城隍庙、预旺清真大寺、大佛寺遗址、古城墙等。这些资源都为预旺镇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预旺镇农副产品种类丰富,2008年已初步形成了以地膜西甜瓜、马铃薯、玉米、红枣为

主的特色种植产业带,既发展了预旺镇的劳务产业,又保护了镇区的生态环境,充实了游客饮食、购物的需求。

3.6.2区位优势

预旺镇位于同心县东南部,镇内交通便捷,同预公路、惠平公路、王预公路穿境而过,并在镇区交汇。镇区所处地点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聚焦效应,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发挥着辐射带动功能,既是农产品、工业品的交易中心,又是当地的广大群众信息、技术、文化交流场所,已成为乡村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3.6.3集市贸易发达

城镇集市贸易发达,改革开放以来,预旺镇已发展成为同心县第二大商贸集散地,辐射范围达两省(宁夏、甘肃)、二县(同心、甘肃环县)、十几个乡镇,20多万人口。镇区内现有三个市场,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每逢三、六、九集日,四面八方赶集的人们络绎不绝,年集市贸易成交额达2000万元。

3.6.4优越的政策扶持

为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年底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并制定了扶持政策:

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实施发展红色旅游总体规划。指导各地红色旅游工程建设,加强对重点旅游区和中西部地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革命文物保护的投入。

要制定政策措施,扶持一批经营红色旅游线路的重点旅行社。鼓励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对红色旅游提供金融支持,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红色旅游的建设经营,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总体规划,分步组织实施。《纲要》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2004年至2007年,以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重点,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初步形成红色旅游发展的框架;第二阶段为2008

7

年至2010年,巩固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实现规划目标,推动红色旅游全面发展。

预旺镇的红色旅游项目的发展有国家优越的政策扶持,并随着宁夏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而不断向前推动,这将为预旺镇发展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7预旺镇发展劣势分析(Weaknesses )

3.7.1自然环境恶劣,水资源严重匮乏

预旺镇境内山多塬少,土地贫瘠,塬上地势平坦,除政府所在地处于塬区外,80%以上都属于山地,是一个以旱作农业为主的乡镇。气候由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度,属于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所以其气候特点是冬春长,夏秋短,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冷暖干湿,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温差较大,多风沙暴。这样的气候特点使得年平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5.6倍,地下水类型为黄土孔隙裂隙水,地下水补给源是大气降水,该地区年降水量只有300毫米左右,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度低,沟谷纵横、 梁峁发育,富水性差,水量贫乏,水质较差。同时,预旺镇位于同心县,地处地槽、地台两大构造单元的过渡地带,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区、六盘山地震活动带上,又有牛首――固原及清水河两大断裂穿境而过,它们均具长期发展多期活动的特点,尤其是晚近时期其活动仍未减弱,致使同心县成为我区历史上的多震地区。

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水资源严重的匮乏,导致预旺镇经济发展严重受阻。

3.7.2城镇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工业发展效益欠佳

主要表现为:基础建设投资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全镇服务功能还不是很完善,难以聚焦生产要素,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副产品销售及加工企业规模小,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拉动力弱,仍有大量农民销售农畜初级产品,增值转化率低,没有真正形成规模化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产业链,整体效益不佳,对预旺镇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强。

3.7.3经济成分过于单一,尚处于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阶段

由于预旺镇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影响,预旺镇的经济主要是以农业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主,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

第四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4.1 战略指导思想

以严格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为前提,以发展旅游业为主导,实现三次产业321的结构调整;依托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三次产业中的特色产品;发展以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提高完善以大众旅游为核心,以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议旅游为主要内容形成四个旅游板块;调整工业方向,重点发展旅游产业,扶持与旅游相关的无污染工业,结合旅游纪念品生产,发展同心圆枣加工业、清真食品加工业;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

4.2 战略目标

4.2.1总目标

将预旺镇建设成为与全区旅游业协调发展的旅游型城镇,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吴忠市率先实现全市最美、山区最富、生态最佳旅游型城镇目标,努力建成全区文明重镇和全国旅游重镇。

4.2.2经济目标

近期(2009-2015):完善旅游投资环境,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建立第三产业的核心地位,使旅游业成为预旺镇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至2015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

远期(2016-2020):拓展旅游产业链,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以旅游业为龙头,巩固第三产业主导地位,协调发展第一、第二产业。至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

8

4.2.3自然生态目标

近期(2009-2015):建立资源与环境的监测体系: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存、恢复和维持。

远期(2016-2020):建立完善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与科研体系: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恢复和维持;城镇发展和旅游开发的决策建立在科学的自然环境影响评价基础上。

4.2.4社会文化目标

近期(2009-2015):挖掘红色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内涵,使预旺镇的文化资源及地域文化环境氛围得到初步的保存、恢复和维持。建设文化设施,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本地优秀文化得到发扬。

远期(2016-2020):预旺镇域内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得到严格保护,伊斯兰文化得到弘扬,建设完善的文化设施,使预旺镇成为吴忠市南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高品质、高品位的旅游景点。

4.3产业发展策略

4.3.1第一产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富民工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旱作避灾农业,推广覆膜种植、拱棚种植等农业新技术,在南塬村建成双沟起垄覆膜特色种植示范点3000亩,种植地膜玉米2000亩,西甜瓜1000亩,建成土峰村特色种植示范点2000亩,在南关村建成国家旱作农业节水示范园区2000亩。在南垣,土峰村示范推广大拱棚60座,建成万亩同心圆枣种植基地,种植圆枣13947.7亩,成活率达到85%以上,初步形成了以地膜西甜瓜、马铃薯、玉米、红枣为主的特色种植产业带。

因此,我们需在此基础上围绕一个产业或一项产品,以实力雄厚的加工、储藏、运输等

企业为龙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产品布局,外联区内外农产品营销市场,内联农产品生产基地,同农户结成松散或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再次,围绕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建立和完善各种农副产品市场,特别是通过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建立,架起生产和销售之间的桥梁,依靠其辐射作用,牵动周围区域的专业化生产。同时结合农村建设用地的合理归并,对老宅基地、废弃地进行复垦,使农田更加规整,以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

4.3.2第二产业:发展特色产业

依托现有的工业、农业资源,突出产业特色,加快与市场接轨的步伐,积极吸引周边地

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

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无污染工业,结合旅游纪念品生产,发展同心圆枣加工业、清真食品加工业等,同时,带动相关的包装、加工制造等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

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集中布局,促使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企业的规模效益,提高城镇经济的辐射能力。

4.3.3第三产业:发挥优势,搞好服务,重点发展旅游业

在第三产业方面,需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相关行业的共同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3.4社会发展策略

(1)积极促进社会公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改善创业环境,建设完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展。

(2)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逐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

9

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以及社会文化建设,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有效推进预旺镇城镇化进程。

4.3.5生态环境建设策略

(1)以生态健康为目标,确保城镇生态安全

从分析土地、水资源承载力为基础,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联保护,建立稳定的区域生态网络。

(2)加强生态林地的保护和建设

划定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有效保护森林、河湖、湿地等生态敏感地区,积极进行绿化隔离地区、森林公园、生态廊道、城镇公共绿地等生态环境建设。

第五章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5.1镇村体系现状分析

预旺镇现有一个中心镇,即预旺镇区,15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过于分散的农村聚落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不利于城乡之间的交通联系、土地利用率低下、配套条件差。受地形、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的影响,村庄多沿公路分布,东部村庄较为密集,西部村庄较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条件的均衡性,各村庄的职能较为单一。

表5-1 2008年各村发展规模

表5-2 镇域村庄现状经济发展类型

5.2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5.2.1镇域总人口预测

(1)镇域常住人口预测 ①综合增长率法

截至2008年底,预旺镇总人口35794人。其中农业人口29472人,占总人口的82.3%,非农人口6322人,占总人口的17.7%,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是全县回族主要聚居区之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从土地中转移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城镇人口将急剧增加。

表5-3 镇域人口一览表

10

图5-1 镇域近年自然增长人口统计图

图5-2 镇域及镇区近年机械增长人口统计图

综合增长率法是以现有的人口数量为基数,根据人口的综合增长率来预测规划期的人口。 该方法的模型是:P=P 0(1+R )n

P 为规划年人口,P 0为基期年人口,R 为平均综合增长率,n 为规划年与基期年之差 近几年预旺镇域人口自然增长率波动范围较小,范围在15?左右,根据人口自然统计图

可以看出,镇域自然增长人口在08年以前呈递增趋势,08年后开始有所下降,则规划近远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按14?和10?计算。人口机械增长人数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基本都为负值,但近几年呈递增趋势,预测近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2?,远期为0则:

规划近期(2015年)镇域常住人口规模为: P2015=P2008*(1+14?-2?)(2015-2008)=38911 规划远期(2020年)镇域常住人口规模为:

P2020=P2015*(1+10?)(2020-2015)=40895人

预测结果为预旺镇2015年镇域总人口为3.9万人,2020年镇域总人口为4.09万人。 ②环境容量法

城镇建设和发展需要付出相当的成本,其中也包括环境成本,为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首要是确保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城镇发展需建立一个城镇建设的生态安全的“底线”、生态结构的大框架,所有的城镇建设必须在这个框架内,故规划利用生

态环境容量对城镇发展规模进行校核。

由于预旺镇在过去几年中最尖锐的发展矛盾是村民的饮水问题。因此本次规划主要对水资源能否满足规划期末镇域的总人口数量加以论述。

《同心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2007-2020)》结合同心县移民搬迁规划综合考虑,将全县供水工程划分为三个区域。

(1)移民区。包括同心县马高庄、预旺、田老庄、石狮镇、王团镇等10个乡镇,解决人口126429人。移民区饮水工程包括王团饮水工程、窑山饮水工程、东部扩建工程等3处饮

水工程。

(2)扬黄灌区。包括河西镇、丁塘镇2个乡镇41880人,这一地区以黄河水为水源,项目区群众将黄河水储存在水窖之中,未经任何处理措施,简单预沉后便作为生活用水,水污染严重,属其它饮水水质问题。

(3)集雨场项目区。主要包括同心县预旺镇、王团镇2个乡镇6个行政村,共解决1418人的饮水问题。

预旺镇属于移民区及给雨场项目区,按照同心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基本可解决规划期末镇域各村及镇区的人口饮水问题。

11

5.2.2城镇化水平预测

镇区2008年总人口6628人。其中,农业人口2119人(镇区农业人口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特征基本消失),非农业人口3209人,暂住人口为1300人(主要为寄宿学生,同样享受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作为城镇人口计入),则2008年预旺镇的城镇化水平为18.5%。根据同心县总体规划,近期(2015年)同心县城镇化水平为35.8%,远期(2020年)为40.2%,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0。由于同心县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及预旺镇旅游业的发展,预测预旺镇的城镇化水平将在未来的几年急剧提高,年平均增长率以1.5计,则近期至2015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29.0%,远期至2020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36.5%。

随着预旺镇旅游经济的加速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5.3镇村体系规划

5.3.1镇村体系发展战略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景观资源,积极谋求预旺与同心县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与整体促销,达到全方位联动。

(2)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的品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引领地方发展。

(3)加强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和完善旅游服务功能。 (4)推动城镇化进程,城乡一体化。

(5)整合镇村体系和旅游体系结构,协调旅游发展与居民点发展的关系。

5.3.2镇村体系规模等级结构

在规划期内,按镇村规模将镇村体系等级确定为“中心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结构。 一级:中心镇1个——预旺镇区。

二级:中心村2个——分别为南塬、沙土坡村。

三级:基层村,依据居民点体系规划,合理布局,规划基层村为3个。

一方面预旺镇区资源和地理环境条件特殊,可建设用地极为有限,规划仅有一部分居民点向镇区集中,另一方面受农村生产基地与生活所在地有“就近”布局的要求,因此,农村居民点同时作为农业生产服务基地将长期存在。

结合同心县生态移民规划及现状发展因素,规划将规模较小、发展潜力不大、产业、资源具有同构性的以及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的几个山区行政村进行整村并迁。选择现状发展基础较好的居民点形成规模合理的中心村,以便更好的配套各项服务设施。

5.3.3镇村体系职能结构

(1)预旺镇驻地作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居住、工业、商贸、公共服务、旅游等多种职能

中心村主要是各种农产品的种植服务基地。同时中心村还担负文化教育卫生,商业、农用设施服务网络的功能。

基层村是农村中从事农业及家庭副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居民点。

表5-4 镇村等级职能结构规划表

5.3.4镇村体系空间结构

镇域内镇村规划布局结合地形条件、镇域产业及资源分布,现状村庄布局及发展趋势,形成“一心二轴”的布局结构形式。

一心:即以预旺镇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各村共同发展。

二轴:即由省道惠平线和县道同预线构成二条镇村发展轴,于镇区呈“十”字交汇。 镇域镇村布局结构总体上以两条交通线为纽带,连接镇区和二个中心村,形成合理分工、相互协作的镇村体系,推动镇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12

第六章 生态移民规划及农村居民点体系规划

6.1生态移民规划

6.1.1生态移民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第三次固原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和自治区各项政策机遇,科学配置生产力要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坚持整乡搬迁,整村搬迁,用5年时间搬迁安置13.3万移民,从根本上解决旱作山区群众贫困问题。坚持把生态移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设施农业、培育主导产业与建设高效、节水、避灾农业结合起来,夯实发展基础,率先在山区县实现跨越式发展。

(2)总体思路:围绕“水源、生态、开发、特色、转移”五个重点,坚持以水保生存,以水为主轴线调整经济结构,依托已建成和拟建的水利工程新建延伸水源工程,通过调整用水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扩大供水范围,将居住在地域偏远分散、生态失衡、干旱缺水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到现有的扬黄工程渠道沿线、公路沿线和城郊,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和节水高效农业,从根本上解决中部干旱带贫困问题。

6.1.2生态移民规划实施范围与目标

《宁夏中部干旱带同心县生态移民规划》实施范围为县域内缺乏基本生存和发展条件的旱作山区,重点是窑山管委会、田老庄乡、张家塬乡、马高庄乡等4个乡镇和预旺镇、河西镇、王团镇三镇的部分山区。规划期限为五年(2007—2011年)。计划用五年时间,采取“移中部、扩两翼”的移民搬迁和安置模式,新建韦州镇—下马关镇一预旺镇,石狮管委会庙儿岭、沙沿、麻疙瘩,王团镇大沟沿,固海扩灌朝阳生态移民项目区、红五干罗山东坡等8个移民安置区;完成马家塘、孙家滩、河西镇上河湾、韦州镇甘—旧庄子、韦州镇南门等7个项目区移民安置。合计安置移民13.33万人,涉及8个乡镇112个村3.13万户(含马家塘、孙家

滩、庙儿岭<惠安新村>、李沿子14050人)。

6.1.3生态移民的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完成后,全县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7万公顷(含就地旱改水面积)。把生态移民工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步实施,在移民地区发展节水覆膜间种马铃薯、红枣2万公顷,节能日光温室2万座,移动式温棚0.53万公顷。设施农业当年见效,红枣产业到2015年产生规模经济效益,移民地区农业净收入达到7亿元以上,使移民地区来自于种植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00元以上。

(2)生态环境效益

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后,对迁出区实行封闭式保护,彻底杜绝人、畜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逐步使地表植被得到恢复。

(3)社会效益

通过对人口的集中安置,一方面有利于有效整合利用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资源,节约大量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有利于捆绑各类项目资金,发挥项目整体效益,有利于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移民规划实施后,将撤销窑山管委会、田老庄乡、张家塬乡、马高庄乡等4个建制乡,有利于节约政府管理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的基本稳定。

6.2农村居民点体系规划

6.2.1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建议》中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实际上揭示了新农村的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式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预旺镇的实际确定以下规划

13

指导思想:

(1)坚持保护好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保护预旺红色旅游资源及其自然环境; (2)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3)坚持适度集聚、节约土地、科学安排村庄规划布局,引导村庄建设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4)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宏扬伊斯兰文化和地域特色,引领村庄建设,用最短内时间把预旺镇建设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旅游重镇。

6.2.2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通过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做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特别注意保护风景名胜区,保护水源、水面,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2)农民自愿和尊重民意的原则

在居民点体系规划中,在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自始自终突出农民在规划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积极性,不搞大包大揽。增加农民对村庄布局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村庄布局规划在编制中要广泛征求农民的意见,尊重农民的意愿,反映农民的要求,保护农民的利益。

(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

针对预旺镇各村经济水平、文化素质需求等相差很大,规划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不盲目攀比。

(4)城乡统筹的原则

在预旺镇域范围建立合理的村庄体系,预测合理的农村人口容量,根据现状或规划对镇区、农村地区进行村庄规模、职能与空间结构规划,并提出行政或空间转移的撤并方案。

(5)有利发展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

居民点体系规划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通过精心组织,合理布局,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6)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原则

居民点体系规划与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 落实“统一规划、相对集中,并小村为大村”的农房建设方针,在多年的实践中证明这条方针是正确的,村庄规模太小,不仅农村土地利用率低,而且不利农村公益基础设施的配套。

(7)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

新农村建设不能把当地传统的建筑文化丢掉。居民点体系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适当兼顾民风习俗,切实重视并保护村庄特色,防止千村一面。

6.2.3农村居民点建设发展类型引导

(1)重点发展村庄

规划设置沙土坡、南塬2个中心村,扩大人口规模,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小学、幼儿园、敬老院、邮所、卫生室、文化站等设施。

(2)建议搬迁村庄

这类村庄本身规模偏小,位置较偏,自然条件恶劣,不利于基础设施共享和镇域集约化布局,建议搬迁。

(3)规划建成区内村庄

位于远期规划建成区以内的村庄,将进行撤村建居,成为城镇居民。

6.2.4农村居民点建设规模引导

(1)农村居民点规模

中心村考虑到基层服务设施配套的经济性及现状基础,人口发展规模控制在5500-6000人;基层村人口发展规模控制在4500-5000人。

(2)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从集约用地角度出发,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确定为105.1平方米/人。至2020年,农村人口为2.62万人,控制建设用地为302.2万平方米。

14

表6-1 居民点规划一览表

第七章 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7.1现状交通概况

预旺镇公路交通已形成以省道惠平公路、县道同预公路为骨架,乡村公路为经络、辐射各村,连接毗邻地区的树枝状公路交通网。总体来说,预旺镇有着较高的交通准入度。

表7-1 镇域主要道路现状情况调查表

7.2存在问题

(1)公路技术等级低,路况差,抗灾能力弱,制约了镇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现有路网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

(2)公路网布局不合理,镇域公路网成树枝状,断头路多,致使车辆行驶迂回率大,空驶率高,增加了运输成本。

(3)运输站场建设严重滞后,运输组织管理手段落后,客货运输基本上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

7.3规划原则

(1)增加路网里程,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建设枝状与网络型结合的公路格局,将交通基础设施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状况变为适度超前。

(2)在预测运输总量和适站量的基础上,结合城镇总体规划,科学设置客货站场。 (3)近远期相结合,近期以改造和提高等级为主,新建为辅。

(4)建设道路的同时,保护镇域内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交通对自然环境、文物古迹的干扰和破坏。

7.4道路网规划布局

预旺镇地处同心县城东南部,为甘肃和宁夏的结合部,地理位置重要,境内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是发展旅游和边贸经济的良好场所,因此加强本镇对外交通联系,发展边境交通,接通断头路,提高等级,对发挥镇域资源优势,促进物资交流、信息交流,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本镇地处南部山区,地形复杂,修建道路困难较大,应以提高道路等级为主,改善其线型,加强主要道路的联系作用。规划通过改造干线,外接内联,形成树枝状为主、网络状为辅的道路网结构。

15

7.5交通发展实施步骤

交通发展实施步骤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加快中心镇区与中心村的道路系统的改造建设,缩小两者时距,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现状条件下,中心镇区与中心村已建立了联系,但道路等级、道路线型和路面情况比较差,在道路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主要以改建为主,提高道路的等级,缩短两者的时空距离,形成以预旺为中心,向各中心村辐射的便捷的道路格局。

第二步,重点加强各中心村之间的联系,加快经济流、客货流、信息流在镇域内的流动,初步建立网状的道路发展格局。在发展各中心村优势的同时,依托其他片区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三步,重点建设中心村与基层村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中心村的辐射能力扩展到腹地。前两步的发展战略初步形成“放射+环状”的交通格局与经济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加强中心村与基层村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使中心村的经济辐射力深入到各基层村。最终形成重点突出,发展均衡、等级分明的道路交通体系,促进全镇的经济发展。

第八章 镇域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8.1给水工程规划

8.1.1给水现状

预旺镇地处宁夏中部的干旱带核心区,常年干旱少雨,水资源极度缺乏,年平均降雨量280毫米,多集中在7、8、9月份;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2760毫米。多年径流深10毫米,年径流量13.13万立方米,多以洪水形式流出境外。

镇域内饮用水源主要以蓄水窖、大罗山泉水为主。

8.1.2需水量预测

根据《同心县总体规划(2000-2020)》、《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GB11730-89)、《宁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及“十一五”规划工作大纲》的规定,响应国家“三节一环保”的原则,并结合预旺镇现状用水水平采用人均综合指标法进行测算,确定供水标准如下表所示为:

表8-1 近期人均综合用水量

表8-2 远期人均综合用水量

8.1.3水源规划

规划近、远期预旺镇饮用水源以同心东部饮水工程蓄水池为主,以蓄水窖、大罗山泉水为辅。

为保证饮水水质,规划在水源地种植人工林做天然屏障,采取围护拦保护措施,圈定界定范围,保护水源地。并建消毒管理房,安装消毒器,蓄水池的净化处理,定期向水中投放明矾等混凝剂,使水中胶体颗粒沉淀,再定期向水中投入漂白粉,杀死水中病菌和有害微生物,并设置排污系统,将污物及时排出水池。

保护大罗山地区的生态环境,种草种树,做好禁牧、退耕还林工作,从而提高大罗山泉水水源的流量和地表流量。

在春秋灌溉期,为保证饮用水不被截流灌溉农田,政府应设专人负责给水管道线路的巡查、维护和顺通工作;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村民建立自觉保护和监督意识;卫生、环保、建委、水利部门和镇政府要形成农村饮用水安全监督工作机制,形成合理的监督、投诉、受理制度。

16

8.1.4管网布置

为便于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同时进一步保证供水水质和水压,供水方式为集中供水。

8.2排水工程规划

8.2.1现状

预旺镇镇区仅在鼓楼东街建有d300的排水管道,损坏老化程度比较严重。村庄没有任何排水设施。

8.2.2排水体制

按照生态化城镇的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结合预旺镇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在镇区按照合流制建设雨污合流排水系统。村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地理环境条件尚不具备,所以采用分户单独设置排水系统。

8.2.3污水处理规划

根据预旺镇规划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预旺镇目前不具备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条件。 规划镇区采用人工湿地生物净化技术处理污水,折子沟两边沿护坡设置总宽度35米,长300米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分户设置的排水管道,经汇流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汇流沉淀——基质(土壤、砂石或建筑废料等)过滤——生物吸收(含系统自身生化过程)——排放或回用。采用该处理方式的基本原因是:该地区适合该方法的土地资源条件具备,处理系统本身不消耗能源,处理效果好,其具有的生态与景观效应与预旺镇规划方案相一致。

村庄每户人家单独设置一个污水净化池,形成 “家庭污水处理池”。

“家庭污水处理池”分三个污水处理流程:第一是污水厌氧处理,第二是氧化过滤沉淀,第三是三叶草等植物的根系对污水吸收净化。整个处理过程不用药、不用电,投资小,只需要定期疏通污水渠,经过处理的污水可回浇园地。

8.3供电工程规划

8.3.1供电现状

预旺镇供电由同心县变电站引入,全镇的电源为预旺变电所,位于山岔村,电压等级为35千伏,主变压机组3台,变压容量分别为2660千伏安、1570千伏安、2440千伏安,总容

量为6670千伏安,年供电能力为1800万千瓦时,以l0千伏分三路送出:513张家塬线,515张家山线,524马高庄线。

8.3.2负荷预测

根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结合预旺镇的发展要求,本次规划镇区采用负荷密度法进行计算,村庄采用人均指标法计算。用电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8-3 近期综合用电量

表8-4 远期综合用电量

17

规划镇域近、远期用电负荷分别为:13212.5千瓦、14859.0千瓦。

8.3.3供电规划

(1)电源规划

规划在现状35千伏变电所的基础上,增加2台变压器,容量为2*13.5兆伏安,并作适当预留,远景可升级为110千伏变电站。

(2)电网规划

电压等级:规划电网采用的电压等级为110KV,35KV,10KV,0.38/0.22KV 。

送电网规划:一次送电网采用110KV 系统,结线方式根据镇域地形特点采用放射式;二次送电网采用35KV 系统,结线方式采用环状。

配电网规划:配电网按远期规划一次建成。负荷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插入新的变电所,而网架结构基本保持不变。配电网结线方式采用放射式,负荷密集地区可采用环式。

变配电设施规划:变电所的设计应尽量节约用地,采用占地较少的户外型或半户外型布置。

(3)电力线路规划

送配电线路敷设:镇域供电线原则上以架空敷设为主。

高压走廊:35KV 、110KV 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规划走廊宽度应分别控制为:12~20米、15~30米。

8.4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8.4.1邮政设施建设规划

规划期内,镇区利用原有邮电支局,在各中心村设立邮政所,在学校、机关、大的企事业单位,利用社会力量办理邮政业务。同时大力发展报亭、信报箱群的建设,满足人民群众读书看报的要求。在业务拓展上利用邮政网络优势,大力发展邮政物流业务,发展电信代办

业务。

8.4.2电信工程规划

(1)现状

预旺镇固定电话由同心县电信局提供,镇区有电信服务网点2处。架空设有移动、联通通讯基站。没有广播电视系统。小型邮政所1座,满足目前镇域内居民的日常邮寄需求。通信线路均为架空敷设。全镇现拥有电话用户2360户,互联网用户103户,电话普及率27%。

(2)规划

固定电话普及率预测指标为30部/百人,固定电话近期为11700部,远期为12270部,电话实装率预计达到80%,则交换机容量应近期达到14000门,远期达到14800门。镇区规划建设电信支局,使其总装机容量达到14800门。

规划延伸有线电视的服务,改善收视质量,远期完成闭路电视村村通工程。统一建设市政信息工程管道,将通信、广电等的光缆、电缆系统纳入其中。市政信息工程管道宜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电信、广电及市政、供电等有关部门统筹规划、统一建设。

8.5燃气工程规划

(1)现状

居民中只有小部分使用电气化,大部分居民仍使用燃煤。农村传统能源结构没有改变,村民仍以秸秆、薪柴和煤等为主要燃料。

(2)规划

规划村庄近期燃料结构以煤为主,电气化、太阳能为辅。远期以推广家用沼气池的为主,瓶装液化石油气为辅。镇区近、远期以瓶装液化石油气、电气化为主。

8.6供热工程规划

(1)现状

主要是一家一户的小火炉供热采暖以及火炕取暖方式;镇区只有小部分采取自建供热锅

山西泽州珏山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地方社会经济状况 山西泽州珏山景区(以下简称景区)所属的泽州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东与陵川县相邻,西与阳城县、沁水县接壤,南与豫北平原的济源、沁阳、博爱、焦作交界,北连高平市。是“晋豫之咽喉、山西南大门”,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全县辖10镇16乡,639个行政村,1204个自然村,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主要民族为汉族、回族。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不多的蒙、满、朝鲜、布依、苗、白、土、壮等民族。 早在20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泽州就有先民集居。3500多年前的夏末,夏桀王曾迁都于高都的垂棘山。春秋战国后期,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这里为高都县。唐高祖武德元年,始设晋城县。新中国成立后至1983年,晋城县先后归山西省长治专区、晋东南专区管辖。1983年,晋城县改为县级市。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县级晋城市划分为城郊两区。从原县级晋城市的30个乡(镇)中划出26个乡(镇)组成晋城市郊区,归新建的晋城市管辖。1996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城市郊区撤区设为泽州县。 泽州县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地质储量44亿吨,铁矿储量5亿吨,铝土矿储量在1亿吨以上,大理石储量300万吨。林牧资源相对丰富,有各类果树7.2万株,果园面积1508公顷,林地面积74.5万亩,森林覆盖率20.6%。牧坡草地14.81万亩。 泽州全县有耕地72万亩,土壤多为碳酸盐褐土,自然肥力较高。主要产业有:种植、养殖、林果业等。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红果、苹果、黄梨、核桃、花椒、猪牛羊肉、鸡蛋、蜂蜜等。泽州是全国8大红果生产基地之一。 泽州主要产业有煤炭、冶炼、铸造、机械、化工、建材等,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生铁产量居全省之首。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5.85亿元,同比增长10.1%;财政总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20.2%;一般预算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26.53%;农民人均纯收入5517元,同比增长9.03%。泽州经济实力排名为我国中部地区第50名,山西省第5名,分别比2007年前移了4位和1位。 二、区域旅游发展情况 泽州县是山西和中原打造“大旅游”线路中重要的连接点,人文旅游资源独特,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县遗存有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遗址、汉唐及明清各朝代的古代建筑、古石刻、古镇、唐元塑像之精品的“青莲寺、玉皇庙彩塑”、抗日与解放战争时期大量的革命旧址、全国卫生模范村之称号的“东四义小康景区”等物质文化遗产和剪纸、面塑、根雕等丰富的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县景区有珏山、龙门、山里泉、李寨、东四义和卧龙山六处,较为成熟的景区是珏山和山里泉。珏山景区有“晋魏河山第一奇”之美誉,山里泉景区有“北方江南”之褒称。泽州境内的珏山吐月、松林积雪、孔子回车、白马拖缰为泽州四大历史名胜。近年来,泽州县近来以“旅游强县、文物兴县”为发展目标,努力打造“山、水、湾、古镇”四大旅游品牌,实现了全县旅游健康有序发展。泽州县现有星级饭店3家,其中四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1家,分别是富景国际饭店(四星)、高都大酒店(四星)、太行饭店(二星)。旅行社共有3家,分别是友好国际旅行社(国际社)、美韵旅游有限公司(国内社)、和谐旅行社(国内社)。泽州已先后四次成功举办金秋小康旅游节、“金镜头”、“西部作家诗词会”等活动。连续几年分别参加了在山东烟台、广西桂林、山西太原、河南郑州等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成果明显。旅游宣传促销初见成效,地接游客逐年增长,旅游收入正在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县景区建设资金预计总投入达到31270万元;交通道路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5578万元;环保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3850万元;服务设施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5300万元;旅游营销资金预计投入达到201万元,合计46208万元。2007年,泽州共接待游客3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1313.5万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14383.5万元。泽州旅游正处于稳步上升通道。 三、景区现状 珏山景区自1996年开始开发,历经多年打造现已成为山西自然、人文、生态为一体的旅游新热点,是晋城旅游发展的龙头景区之一,与阳城的皇城相府、陵川的王莽岭形成了晋东南旅游区的三足鼎立之势。特别是近年来,珏山景区与三八煤矿组建成立了“山西泽州珏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后,加大了景区的投资力度,景观建设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景区几年来共计投资 3亿元,建成了三星级珏山宾馆一座、晋东南第一条索道,修缮了珏山西顶、金顶和南顶慈云阁等道教建筑群,聘请了大德高道主持珏山道教法事,恢复了珏山道教活动,完成了道教观光区、寺南窑景区入口服务区建设,修建并绿化亮化了北斗广场、办公住宿区、索道及各景观点连接公路、山上步道、通信基础设施等项工程项目,改善了水、电、暖、吃、住、行等基础设施,建立了导游、宣传促销队伍,开展了宣传营销活动。目前,景区管理机构完备,服务设施齐全,初步形成了一个能够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接待服务体系,年均接待量达到了10万余游客。珏山景区现已成为山西文明委确定的“文明和谐景区”和山西国土资源厅命名的省级地质 公园。2009年,珏山-青莲寺景区还通过了国家旅游局AAAA级旅游区、林业部门省级森林公园、国土部门省级地质公园的评定,珏山吐月故事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示范地也落户在珏山景区。此外,珏山景区还荣膺“中国百家避暑名山”的称号。 四、原有规划梳理 珏山景区前期主要依据《珏山景区控制性详规》(2005年-2020年)和《蕴月湾片区旅游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2009年-2013年)进行开发。 (一)已作的《珏山景区控制性详规》 1、核心内容 (1)规划范围:抽水站以东,马鞍山岭(天池岭)以西,风门岭以北和晋焦高速公路丹河段以南的景区10平方公里范围。 (2)规划年限:2005年~2020年。 (3)功能定位:以丰富多彩的传统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为基调,以奇山、曲水、幽谷、茂林等自然景观为依托,具备文化体验、祭拜、观光、休憩、康体、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的景区。 (4)性质定位:珏山景区总体上将建成人文资源景观、自然山水风光及特色旅游产品三位一体的文化、宗教、康体型AAAA级景区,同时也是晋东南和豫北地区城市居民假日游览和度假的后花园。 (5)主题形象:佛宗净土源青莲,太行真武归珏山;珏山道,青莲佛,太行月,晋魏风。 (6)总体布局:一路,一水、五区、九点。 ●一条旅游道路主轴:即从景区入口开始,直至一家庄的旅游主干路,通过该条主干道路把主要景点及各类旅游功能串连在一起。 ●一条河谷游览水轴:游览丹河曲折的河谷是整个珏山景区的特色。丹河是整个珏山景区的水脉。大坝以上为水上游览带,大坝以下为亲水游憩带。

产品规划说明书模板

产品规划说明书20XX年1月2日

目录 变动历史 (1) 1引言 (2) 1.1本文目的 (2) 1.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2产品概况 (2) 2.1产品名称 (2) 2.2产品目标 (2) 2.3产品营销模式 (3) 2.4产品收费模式 (3) 2.5产品目标客户、市场定位 (3) 2.6产品优势和卖点 (3) 2.7产品的中止(Phase-Out)[这部分内容不一定有] (3) 3产品发展规划 (4) 3.1产品规划总图 (4) 3.2产品路标规划 (4) 4当前版本产品规划 (4) 4.1实现的目标 (4) 4.2产品系统构成及各自作用 (4) 4.3产品公共管理部分规划 (4) 4.4与公司其他产品关联关系 (5) 4.5产品功能列表 (5)

4.6产品安装、部署和升级方式 (5) 4.7产品性能规划 (5) 4.8其他 (5) 5参考文献 (6)

变动历史 修改者日期变动内容变动原因

1引言 1.1本文目的 本文是产品规划期间最重要的工作成果之一。通过对本文的评审,将决定本产品的 发展方向和生命周期。 本文的评审对象是:产品委员会 本文的预期读者包括:产品委员会、开发部门、UI部门、测试部门、运营部门、商务部门、市场部门。 1.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定义系统或产品中涉及的重要术语,为读者在阅读文档时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 序号术语或缩略语说明性定义 1 DRP Distribution Resource Planning,分销资源计划 2 2产品概况 [这里提供该产品整体介绍,进行概括性综述。]

2.1产品名称 [这里确定出既定产品的命名。] 2.2产品目标 [说明产品研发的意图以及最终希望实现的目标。] 2.3产品营销模式 [说明产品运营和销售的模式,是否沿用以往营销模式。] 2.4产品收费模式 [根据产品特点提供建议。] 2.5产品目标客户、市场定位 [经过市场细分后,得到的产品的市场定义和想要销售的对象群体。] 2.6产品优势和卖点 [要突出我们产品的优势在哪里,根据产品特点提炼出几条卖点,可以从功能、性能或服务上考虑。] 2.7产品的中止(Phase-Out) [这部分内容不一定有] [如果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需求饱和或者已经被其他新技术取代,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提前做出反应应对变化,可以进行终止该产品的工作。终止产品是个非

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

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

目录 第一章现状概况 (1) 1.1某经济发展背景 (1) 1.2区位分析 (2) 1.3自然和历史 (2) 1.3.1地形地貌 (2) 1.3.2气候条件 (2) 1.3.3水文条件 (3) 1.3.4土壤动植物资源 (3) 1.3.5历史文化资源 (4) 1.4主要设施与基础工程 (4) 1.5社会经济概况 (5) 1.6景区建设 (5) 1.6.1发展概况 (5) 1.6.2相关规划 (6) 1.7现状存在的问题 (7) 1.7.1山水特色不够突出,小景点建设缺乏系统 (7) 1.7.2主要景点分布不尽合理,不利于游览组织 (7) 1.7.3交通体系尚未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 (7) 1.7.4部分项目建设未把尊重自然风貌放在首位 (7) 1.7.5存留的部分村庄管理不善,造成生产生活污染 (7) 1.7.6管理尚不完善,缺乏发展资金和人才 (8) 第二章案例借鉴与比较 (8) 2.1西湖 (8) 2.2玄武湖 (9) 2.3东湖 (9) 2.4比较借鉴 (10) 2.4.1可以借鉴的优点 (11) 2.4.2需要避免的缺点 (12)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12) 3.1风景资源概况 (12) 3.1.1七星墩 (12)

3.1.4金地藏寺 (13) 3.1.5莲花台 (13) 3.1.6望华楼 (14) 3.1.7桃花岛 (14) 3.1.8龟山岛 (14) 3.2景物和景点、景区、风景名胜区的综合评价 (15) 3.2.1景点评价标准 (15) 3.2.2景物和景点评分与等级 (16) 3.2.3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7) 3.2.4风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8) 3.3评价结论 (20) 3.3.1齐山—平天湖风景资源特性 (20) 3.3.2结论 (21) 第四章风景区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21) 4.1规划依据 (21) 4.2规划期限 (22) 4.3规划指导思想 (22) 4.4规划原则 (22) 4.4.1贯彻“方针”,滚动发展的原则 (22) 4.4.2发挥优势,注重发掘的原则 (23) 4.4.3提升品位,适应市场的原则 (23) 4.4.4执行规,突出重点的原则 (23) 第五章风景区规划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23) 5.1规划围 (23) 5.2风景区性质 (23) 5.2.1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与九华山风景区 (23) 5.2.2平天湖、齐山湖、天堂湖与丰收湖 (24) 5.2.3杏花村与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24) 5.3风景区发展目标 (24) 第六章风景区总体布局规划 (24)

说明(格式模板)

施工图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1.《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湖州市织东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湖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道路红线图; 4.建设单位的设计要求; 5.现行规定的行业设计标准规范和深度要求等; 6.《湖州织里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吴兴大道1#桥等七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核 工业湖州工程勘察院。 2、技术规范、标准和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2.1技术规范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5.《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宽度设计规范》(DB33/1057-2008); 6.《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 2.2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 2、设计行车速度:40Km/h; 3、路面设计使用年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10年; 4、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100; 5、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6、高程系统:85国家高程系统。2.3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3、设计概要 3.1工程概况 本次设计的利济路位于织里镇织东分区,该区块位于湖州市织里镇,区块四至范围:东至规划高速连接线,南至长湖申航道,西至大港路,北至湖织大道,规划总面积6.08平方公里。 道路整体东西走向,西起腾飞路,东至规划路。道路总长368.93m,标准段宽32m。 3.1.1工程范围及规模 本次施工图设计范围: 利济路:道路横断面为两块板形式,双向四车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为混行,道路红线宽为32米,设计总长约368.93m。设计桩号范围为:K0+000.000~K0+368.93; 3.1.2主要设计内容 道路设计主要包含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基设计,路面结构设计以及无障碍设施等。 3.1.3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湖州市吴兴区,场地属浙北平原地貌,地势较平坦,地面高程在 1.60~ 2.70m左右。 2、地基土的构成与分布特征 根据野外钻探、土试资料综合分析,各桥位勘探深度内地基土可划分为14个工程地质层,其中①、④、⑥层各细分为2个工程地质单元层,⑧层细分为4个工程地质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3)《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 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资料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说明书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05年9月

简介 1992年元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为市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确定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 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具有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在重庆市具有一定独特性和垄断性。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长寿湖水库总容量10.2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公里,调节库容7.48亿立方米。 近年,为深入发掘“长寿”旅游文化内涵,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大力开发具有长寿特色的旅游产品,争取将长寿湖开发建设成为重庆主城区近郊的休闲、观光、康娱、度假旅游中心,使其成为长寿区旅游拳头产品;并在长寿区内逐步形成以长寿湖为重点的“园区—城区—湖区”的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带。长寿区逐步加大了对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的工作力度,将理顺管理体制,向湖区纵深发展,提高开发层次,完善周边的配套设施和旅游线路等作为近年长寿湖风景区建设工作重点。并形成了一批重点项目,如抓紧完成长寿湖旅游项目和产品策划、开工建设双龙—罗山旅游公路、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广场、旅游码头、西岸片区道路、电、水、气等。 在此背景下,2005年4月,受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委托,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承担《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05年5月初,项目组共十一人进入现场,展开基础资料收集、现状踏

专利申请说明书模版

说明书(撰写示例) 试电笔 *[实用新型名称应简明、准确地表明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保护的主题。名称中不应含有非技术性词语,不得使用商标、型号、人名、地名或商品名称等。名称应与请求书中的名称完全一致,不得超过25个字,应写在说明书首页正文部分的上方居中位臵。] [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的规定,说明书应对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能够再现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并产生预期的技术效果。说明书应按以下五个部分顺序撰写:所属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并在每一部分前面写明标题。]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示电压存在的试电装置,尤其是能识别安全和危险电压的试电笔。[所属技术领域:应指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属或直接应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试电笔构造是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和手触电极串联而成。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人手接触手触电极,当被测物相对大地具有较高电压时,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但是,很多电器的金属外壳不带有对人体有危险的触电电压,仅表示分布电容和/或正常的电阻感应产生电势,使氖管启辉。一般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给检测漏电造成困难,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背景技术:是指对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技术,可以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背景技术是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说明,它是作出实用技术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此外,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引证文献、资料的,应写明其出处。]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应包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 为了克服现有的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电笔,该试电笔不仅能测出被测物是否带电,而且能方便地区分是危险的触电电压还是无危险的感应电势。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指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应当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写明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其技术效果,但是不得采用广告式宣传用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电连接,设置一分流电阻支路,使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当人手同时接触识别电极和手触电极时,使分流电阻并联在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手触电极电路测试时,人手只和手触电极接触,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当人手同时接触手触电极和识别电极时,若被测物带有无危险高电势时,由于电势源内阻很大,从而大大降低了被测物的带电电位,则氖管不启辉,若被测物带有危险触电电压,因其内阻小,接入分流电阻几乎不降低被测物带电电位,则氖管保持启辉,达到能够区别安危电压的目的。 [技术方案:是申请人对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的集合。技术措施通常是由技术特征来体现的。技术方案应当清楚、完整地说明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特征,说明技术方案是如何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时应说明技术方案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撰写技术方案时,机械产品应描述必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关系;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电结合的产品还应写明电路与机械部分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时,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臵关系;涉及集成电路时,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号、功

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修订历史记录 【模板使用必读:模板内容和页眉中【】包含内容为指导性的待替换文字,请在使用中替换为具体内容,或删除。文件提交时不得再含有这些内容。】

目录 1引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背景 (4) 1.3术语与缩写解释 (4) 1.4参考资料 (4) 2模块命名规则 (4) 3程序系统的组织结构 (5) 3.1子系统划分 (5) 3.2模块划分 (5) 3.3程序与功能需求、系统模块间的关系 (5) 4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5) 4.1程序描述 (5) 4.2功能 (6) 4.3性能 (6) 4.4输人项 (6) 4.5输出项 (6) 4.6算法 (6) 4.7流程逻辑 (6) 4.8接口 (6) 4.9存储分配 (7) 4.10注释设计 (7) 4.11限制条件 (7) 4.12尚未解决的问题 (7) 5程序2(标识符)设计说明 (7)

引言 编写目的 【给出项目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编写目的,同时指明读者对象。】 背景 【说明: a.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和运行该程序系统的计算中心。】 术语与缩写解释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缩写的原词组。】 参考资料 【提示:可包括:(1)本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需求规格说明书、合同、项目设计概要说明书或上级机关的批文;(2)本文档所引用的资料、规范等,列出这些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模块命名规则 【确定本软件的模块命名规则,例如类、函数、变量等,确保设计文档的风格保持一致。可以从机构的编码规范中摘取或引用。】 程序系统的组织结构 【用一系列图表列出本程序系统内的每个程序(包括每个模块和子程序)的名称、标识符和它们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 子系统划分 模块划分 程序与功能需求、系统模块间的关系 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从本章开始,逐个地给出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的设计考虑。以下给出的提纲是针对一般情况的。对于一个具体的模块,尤其是层次比较低的模块或子程序,其很多条目的内容往往与它所隶属的上一层模块的对应条目的内容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简单地说明这一点即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香山街道总体规划 香山街道作为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其规划完全参照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要求,并按照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执行。 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GB50298-1999) 5、2002年12月中央领导关于对有关专家对建设太湖文化园区建议的批示。 6、《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7、《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容的暂行规定》 8、国务院国发[1992]46号关于试办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 9、一九九二年七月向国务院上报的《胥口旅游度假中心总体规划报告》 10、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批复 11、国务院国函[1993]83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两个度假中心更名的批复 12、《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年) 13、1995-2003年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 14、省政府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1995年) 15、省规院《东山、西山、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 16、现状基础资料调查 二、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保护优先是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出发点。规划将充分保护好度假区的生态环境、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2、整理协调原则:整理度假区目前的用地现状,对不符合度假区性质定位的用地予以置换,对已批租地块,规划将从有利于度假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用地性质进行合理调整。 3、综合配套原则:将旅游度假设施的开发与度假区的建设结合起来,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合理安排配套设施,使旅游开发与度假区的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度假区的功能定位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是度假区工作的前提,规划应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度假区的依据,因此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说明书格式及范文

说明书格式及范文 岗位说明书模板岗位说明书,是表明企业期望员工做些什么、规定员工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履行职责的总汇。岗位工作说明书最好是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而且在编制时,要注重文字简单明了,并使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填写;内容要越具 公司岗位说明书【说明书一】:总经理岗位名称总经理岗位编号JG-GMO-001 所属部门总经办岗位定员1人直接上级董事会所辖人员4人直接下级财务总监、常务副总、行政副总、行政人事经理、综合管理部经理、财务部经理本职概述:负责公司整体经营计 产品说明书样本产品说明书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平易、朴实、易懂的语言向用户等消费者通俗地介绍产品(包括服务等)的性能、特征、用途、使用和保养方法等知识的文书材料。产品说明书的结构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一)标题产品 职位说明书范本职位说明书(也称职务说明书,岗位说明书)是通过职位描述的工作把直接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上升为理论形式,使之成为指导性的管理文件。职位说明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职位描述,主要对职位的工作内容进行概括,包括职位设置的目的、

基本 公司职务说明书【说明书一】:总经理岗位名称:总经理所在部门:职务等级:岗位定员:1 直接上级:直接下级:部门经理管辖范围:全面工作【岗位职责】1、制定公司战略和经营计划根据厂家的战略,组织制定公司的战略目标、远景目标及年度经营计划事业单位岗位说明书岗位名称:综合管理主管工作部门:综合部岗位类别:管理岗位岗位等级:七级工作职责1.在单位领导指挥下,负责单位文秘、财务、文书收发、档案、车辆、等行政事务工作。2.参与单位业务计划、目标制订工作,负责制订单位的各项管理规章制

产品规划说明书模板

数商 产品规划说明书中企动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变动历史 (3) 1 引言 (3) 2 V XXX (3) 2.1 产品现状 (3) 2.2 规划目标 (3) 2.3 规划内容 (3) 2.3.1 功能规划 (3) 2.3.2 性能规划 (3) 2.4 时间估计 (3) 3 V XXX (3)

变动历史 作者日期变动内容变动原因 1 引言 [目的与内容] 说明编写本文档的目的。 2 V XXX 2.1 产品现状 [目的与内容] 说明当前产品的运营情况,重点指出本版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规划目标 [目的与内容] 说明产品在本版所要达到的目标。 2.3 规划内容 2.3.1 功能规划 [目的与内容] 说明产品本版所要增加或修改的功能。 2.3.2 性能规划 [目的与内容] 说明产品本版所要解决的高效性、稳定性或易用性等方面问题。 2.4 时间估计 [目的与内容] 说明对产品本版开发工作量(以人日为计算单位)及发版时间的估计。 3 V XXX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公示说明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公示说明 本规划针对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现状特征和现实问题,在生态保护、资源评价、土地利用、文化体系、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发展目标及各景区景观特色定位,构建了太湖风景名胜区独具特色的空间格局,从风景区保护与发展的角度提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总体发展战略,及各景区在资源保护、景区发展、建设引导等方面的重要对策。 一、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兼顾发展 落实“保护第一”的要求,严格保护太湖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山水人文资源的原真性、江南水乡风貌的独特性,保障太湖水系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同时,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兼顾景区及周边区域的发展需求。 2、区域统筹、整体协调 高度重视太湖风景名胜区在长三角及区域环境中的重要价值及作用,从区域的角度出发,整体保护环太湖地区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协调太湖风景资源保护利用与太湖流域防洪、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充分协调景区与周边城市的空间关系,促进城市与景区的和谐发展。 3、优化资源、突显特色 深入研究太湖风景名胜区水体、岛屿、湖湾、岸线、湿地、山体和植被等自然景观风貌特征,梳理和挖掘吴越文化史迹及景区所在地区历史、文化、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人文资源特点,进一步优化资源品质,突出太湖风景名胜区独特的自然山水与吴越文化交融的景观特色,提升景区资源的永续利用价值。 4、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合理把握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充分结合景区资源特点,探索因地制宜优化生产方式、改善和提高景区人居环境质量的途径,从而更有效地保护景区生态景观环境。 二、性质 太湖风景名胜区是以自然山水组合见胜、以吴越文化为内涵特征、以江南水乡田园为景观风貌的,融风景游览、休闲游憩及科学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自然与人文并重的湖泊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三、发展目标 以风景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首要前提,强化太湖风景名胜区自然及人文特色,进一步协调景区与城市关系,合理利用风景资源,优化引导景区产业结构,将太湖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生境优越、特色鲜明、城市与景区和谐相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通过对区域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培育建设,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大型生态绿心; 通过对各景区人文资源的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集中展现中华吴越文化精髓的文化遗产聚落; 通过对环太湖城市群与景区的空间协调和优化布局,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景观宜人、风貌和谐的城景交汇型风景名胜区; 通过对各景区旅游资源整合以及区域旅游协作的加强,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世界著名的山水人文型旅游目的地; 通过对环太湖地区的整体产业协作引导以及各景区的协同建设,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环境优越、经济繁荣、充满活力的生态产业典范区。 四、总体发展战略

软件产品使用说明书格式

客户商机信息管理系统 使用说明书 北京阳光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0年5月 文档控制 修改记录

* 修改类型分为A—Added M—Modified D—Deleted 审阅人 存档

目录 1概述 (4) 1.1背景 (4) 1.2应用领域与使用对象 (4) 1.4参考资料 (4) 1.5术语与缩写解释 (4) 2系统综述 (5) 2.1系统结构 (5) 2.2系统功能简介 (5) 2.3性能 (5) 2.4版权声明 (5) 3运行环境 (5) 3.1硬件设备要求 (5) 3.2支持软件 (5) 3.3数据结构 (6) 4系统操作说明 (6) 4.1安装与初始化 (6) 4.2子模块名称1 (6) 4.2.1业务需求描述 (6) 4.2.2界面截屏以及界面字段解释 (6) 4.2.3操作说明 (6) 4.3子模块名称2 (6) 4.3.1业务需求描述 (6) 4.3.2界面截屏以及界面字段解释 (7) 4.3.3操作说明 (7) 4.4出错处理和恢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1.1背景 为满足新北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内部总经理和总监对部门经理和客户经理的工作信息进行监督和反馈,同时能及时抓住有用的商机客户,避免商机资源的流失。 1.2应用领域与使用对象 新北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内部总监、总经理、部门经理、客户经理。 1.4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 与该产品有关的已发表的资料 1.5术语与缩写解释

职业生涯规划说明书模板

职业生涯规划说明 书

职业生涯规划说明书某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测评分析 1.人格特质: 有比较强的领导欲望, 良好的合作精神, 以极其灵活的思维与处事风格与人相处, 对工作有责任感, 有极其强力的自制能力, 并 重印象, 容易接受社会化程序。 2.管理技能: 善于组织活动, 并能细致, 全面思考问题, 决策果断, 比较注重现象与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在管理工作中。 3.人际技能: 情绪商数较高, 感知能力特强, 有优秀的协调能力。 4.专业知识: 没有系统的人力资源理论知识, 但在人力资源专业操作上有较全面工作方法。 5.动机与价值观: 态度真实, 责任感强, 目的明确, 但较理想化。 三、生涯机会评估分析 1.组织发展战略: 某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是通讯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是 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具有相对强势的中国最大 的电话机企业, 公司将运用品牌战略和网络优势, 着力于 市场开拓, 产品研发, 生产制造及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扩展, 实现由传统电话机领域向高科技通讯终端产品和系统产 品的转变。保持通讯市场领域的领先地位。战略目标如 下: 念, 坚持”以人为本”管理。为员工提供宽松和良好的发

展前景, 在实践组织发展战略目标的同时, 企业对市场开拓, 产品研发, 经营管理等人才的需求规划如下: 四.三年生涯目标 1.职业选择方向的分析。 ①以性格、气质、个性上, 从其自我申报及面谈分析, 其选择人力资源职 业, 有助于事业上的发展, 适合于人力资源职业匹配。 ②个人兴趣上倾向于对人的研究、管理、开发。 ③其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具备对做好此职业的前提条件及关键因素。 2.生涯路线选择: 以行政管理方向发展, 作为自己的生涯路线。 3.三年生涯目标: 行政人事部副经理或人力资源部副经理职务。 4.人生终极目标: 创业兼企业培训讲师。 五.行动计划 1.工作岗位发展路线

商品说明书范文

商品说明书范文 1.客观性。 2.实用性。 3.条理性。 4.通俗性。 1.以内容为标准,说明书可以分为解说阐述性说明书和介绍简述性说明书。 2.以篇幅的长短为标准,说明书可以分为完整性说明书和简约性说明书。 3.以表达的形式为标准,说明书可以分为文字式说明书,图表式说明书和音像式说明书。 结构 (一)标题 2.以商品名称作标题。例如《三九胃泰》、《紫光扫描仪》等。 3.以商品名称加文种作标题。例如《盖中盖口服液产品说明书》、《步步高DVD使用说明书》等。(二)正文 一般情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产品的概况(如名称、产地、规格、发展史、制作方法等)。 2.产品的性能、规格、用途。 3.安装和使用方法。 4.保养和维修方法。 5.附件、备件及其它需要说明的内容。

以上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取舍详略和变动前后顺序。正文的写法有多种多样,常用写法如说明文式、条文式、对话式、表格式、故事式、解释式等,比较常见的有概述式、短文式、条款式、图文结合式。 1.概述式。一般只有一两段文字,简明扼要地对商品作概括介绍。 2.短文式。对商品的性质、性能、特征、用途和使用方法作简要介绍,多用于介绍性的内容说明,常用商品多采用这种方法。 3.条款式。这是详细介绍商品的说明书的写法。它分成若干个部分,将有关商品的规格、构造、主要性能和指标参数、保养方法、维修保修方式更逐一分条列项介绍给消费者。常用的家用电器说明书多采用这种方式。 4.图文综合式。即图文并茂地介绍商品。既有详尽的文字说明,又有照片和图示解说,辅之一电路图、构造图、分子式(医药)等等。这种商品的说明书往往印成小册子作为商品附件。 专利说明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就广义而言,专利说明书是指各国专利局或国际性专利组织出版的各种类型说明书的统称。包括未经过专利性审查的申请说明书,如德国公开说明书、日本公开特许公报,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等;以及经过专利性审查的专利说明书,如美国专利说明书、前苏联发明说明书、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等。 就狭义而言,专利说明书是指经过专利性审查、授予专利权的专利说明书。

规划设计3文本及说明书编排的格式要求

封面:自行设计(可以是PS设计的) (封面上必须要有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等信息)

任务分工表 XXX XXX 任务清单任务清单

第一部分:文本第二部分:图纸第三部分:说明书

第一部分:文本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X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黑体小三号,居中,两字之间不空格。“目录”上、下各空一行。 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字、加粗;二级标题和内容宋体,四号字;目录可编至二级标题,每一级标题与相应内容之间空一格;目录表述与正文应一致。 从目录开始编页码:目录起始页码为大写的罗 马数字

永胜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XXXX 第一条 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大纲级别1级,黑体小三号字,居中、加粗,1.5倍行距,上、下各空一行。 每一章另起一页 页眉:宋体,五号,右对齐 正文:宋体四号字,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条目名目:宋体四号字,1.5倍行距,左对齐。其中条标号“第几条”加粗。 大纲级别2级,黑体小三号字,居中,1.5倍行距,下空一行。(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注意正文:起始页码为1

某风景区项目规划说明书

巫山神女溪风景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现状概况 一、地理位置 巫山神女溪景区位于重庆市巫山县秀峰区和河梁区境内,地处东经109°33ˊ~110°11ˊ,北纬30°45ˊ~31°28ˊ交汇处,与黄金水道长江的巫峡段“丁”字相接。景区西距重庆市区486公里,离巫山县城22公里,东距湖北省宜昌市170公里,是三峡风景名胜区巫峡主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与未来建成的三峡大坝124公里,为重庆市域内距三峡大坝最近的风景区。 二、自然环境 (一)气候 景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8.4°C,最高气温41.8°C,最低气温-6.9°C。全年日照时数1540小时,平均降水量1049.8毫米。春季74天,夏季138天,秋季76天,冬季77天;无霜期305天。区内盛行偏北与东北风,瞬间最大风速35米/秒。 由于景区内垂直高差大、地形复杂,呈现垂直分布的立体气候特征:如谷底与山顶反关,阳坡与阴坡的差别。同时谷内空气流动亦受地形影响,形成神秘的神女溪大风及特殊的云雾气候。 (二)地质地貌 景区地质构造属巫山背斜翼部分,山体经地壳运动抬升而成。岩层为碳盐类沉积岩。岩层内部常软硬质相间,部分岩体容易滑动,且易受流水浸蚀、溶蚀、切割。 神女溪景区属峡江深谷型地貌,区内山陡谷深、群峰竞秀、溪河穿越,丘陵平坝少、暗河溶洞多。神女溪发源于巫山县境内官渡区观音乡香树坪,上游名为官渡河,中段名紫阳河,下游为神女溪。景区内最高点香树坪(海拔1080米)距最低点青石镇(海拔75米)相差千余米。神女溪峡谷溪谷河床平均坡降3%,常年平均流量6.18米3/秒。最大流量3000米3/秒,最小流量1.2米3/秒。径流平均深620毫米。两河口以下段(两河口星火电站至长江口)长7.0公里,落差约100米,平均坡降1.5%。 (三)动、植物资源及生态状况 神女溪源于官渡区观音乡香树坪海拔1462米的抱峰山,神女溪上游段官渡河10公里两岸原始森林密集、人迹罕至,物种极为丰富;中段紫阳河因周边居民以树为柴,加之外地商贩于此收购木材,大型树木已砍伐待尽,灌木亦不断被蚕食,农户毁林开荒,种植作物,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区内野生植物品种较多,其中有不少稀有药材。野生动物资源较丰富,不乏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较常是的有野山羊、果子狸等。神女溪中水产鱼类品种也较丰富。 神女溪上游官渡河一带无人破坏,山峰及溪河两侧物种丰富,生态条件良好。中游生态因农事生产和生活所需而破坏,生态环境十分严峻,下游(两河口至青石村)主景区,该区神女溪南侧坡地坡度几乎都不少于25度、覆土层薄,岩石裸露多、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北侧多为急陡坡与悬崖,植被覆盖状况尚好,但成型大树均遭伐尽。生态情况亦不容乐观。 (四)水资源状况 神女溪汇水面积较大,径流自西南而来,先向东北后折向东汇入长江,全长31.9公里。流域未受污染,所以溪流水质良好。 受地形限制,两侧台地上用水困难,水资源缺乏。水源为蓄存雨水,水质、水量都难以保证。 三、社会经济 区内现有青石村、王家大屋、智家大屋三个自然村,为湖广填四川和抗战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