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 部编版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 公民义务教案(2)

人教版 部编版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 公民义务教案(2)

人教版 部编版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 公民义务教案(2)
人教版 部编版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 公民义务教案(2)

依法履行义务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义务意识,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

能力目标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正确对待公民的义务,增强履行义务的能力;提升公民素养,自觉承担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知识目标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理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知道违反义务应承担责任【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难点:法定义务须履行。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他们的做法对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提示:不对。他们没有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权利义务相统一

活动一:有权利也有义务

设计意图:通过对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具体行为进行剖析,聚焦“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引导学生感知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会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引领学生对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进行思考。

1.阅读教材第51页“运用你的经验”栏目。

2.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主思考,通过具体情境初步感知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围绕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展开讨论,另一组围绕自己所承担的义务进行探究。

4.列举一项你所享有的权利,说说这一权利的实现需要他人付出怎样的努力。

5.列举一项你所承担的义务,说说履行这一义务对自己和他人具有什么意义。

活动二:辨析: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学生观点的碰撞,引发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加深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解,澄清错误认识,树立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

1.阅读教材第52页“探究与分享”栏目。

男生:权利与义务如影随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女生: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我享受了多少权利,就应履行多少义务。

2.请两位同学进行现场模拟,一位同学扮演“权利”,另一位同学扮演“义务”,通过二者之间的

冲突与协调,感受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重要性。

3.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就以上两种观点说明你的看法。

提示:男生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是因为:首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其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再次,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女生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因为: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但是,我们不能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绝对化。认为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会导致把履行义务作为行使权利的筹码,割裂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

活动三:如何挑“担子”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的漫画呈现出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待权利与义务的两种不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结果;将两种情形加以对比,引发学生对于生活中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的思考,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1.阅读教材第53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栏目。

2.图示表明,如果找准了自身权利与义务的平衡点,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能在人生之路上大踏步前进。否则,只重视权利而轻视义务,人生之路就会磕磕绊绊。

3.结合两幅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一起交流应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

提示: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4.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就某一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展开交流,避免泛泛而谈。

归纳总结:

目标导学二:法定义务须履行

活动四:归还拾物索要报酬该不该

设计意图:力求设计开放的情境,围绕“归还拾物索要报酬该不该”的认知冲突,采用网上跟帖的形式,引发思想碰撞,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1.阅读教材第53页第二个“探究与分享”栏目。

2.学生对三位网友的观点进行自主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3.指导学生围绕“归还拾物索要报酬该不该”展开课堂小辩论。

提示: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也是良好社会风气的一个方面;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都是捡到失物要归还,否则丢失东西的人该多么着急呀!捡到失物及时归还原主是一种法律义务,不归还有可能构成违法犯罪。

知识链接: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做出的行为还有:爱护公共财产;已被确诊为恶性传染病患者的,应接受隔离、及时就医;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必须保守国家秘密;公民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公民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活动五:抢劫财物做不得

1.阅读教材第55页“探究与分享”栏目。

2.小斌等人因触犯刑法身陷牢狱,我们从中得到怎样的警示?

提示: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案例分析:2017年6月2日,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关于依法处理

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的若干问题的意见》(简称《意见》),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法院作出裁决:支持申请人蚌埠市救助管理站的申请,撤销湖南省道县村民何某、李某夫妇对女儿妞妞的监护权,这也是全国首例异地撤销监护权的案例。为何异地撤销亲生父母的监护权?原来,被发现时年仅8岁的未成年人妞妞被亲生父母以每年5万元的租金“出租”给某盗窃团伙,被犯罪嫌疑人何某带往全国各地行窃。

思考:湖南省道县村民何某、李某夫妇对女儿妞妞的监护权为什么被撤销?

提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目标导学三:违反义务须担责

活动六:百善孝为先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关于赡养纠纷的案例,从法律上对不赡养老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其违法性;在价值观上进行引领,增强学生对孝敬、赡养老人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引导学生自觉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

1.阅读教材第56页“阅读感悟”栏目。

2.学生体会周女士抚养子女的艰辛,认识其两个子女不赡养周女士的错误,思考自己该如何对待自己的长辈。

3.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在全班分享交流自己的感悟。

4.拓展:围绕“孝敬、赡养老人,我该做什么”这一话题,教师引导学生将赡养老人的义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知识链接: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条规定:“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活动七:违反法律要担责

1.阅读教材第56页“探究与分享”栏目。

2.思考:小成的爸爸承担的是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金某应依法承担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

提示: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要依法履行义务。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学习,权利义务相统一、法定义务须履行和违反义务须担责。其中以权利义务相统一为重点,要真正弄明白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树立起正确的权利观和正确的义务观,真正做到依法履行义务。

3 板书设计

依法履行义务权利义务相统一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

法定义务须履行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违反义务须担责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违反不同的法律,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探讨依法履行义务。大多数问题都较为抽象,不易于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内容较多,要结合经典例子弄明白这一道理;法定义务须履行和违反义务须担责侧重点不同,不要混淆,主要意思就是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八年级下册新版《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P2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P3 *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P3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 宪法是如何使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的?(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保障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规定)P4-5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明确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5、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6、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7、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9、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一.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重点)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我国的国家性质:(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3.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重要作用: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有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了解掌握). 4.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保障:(了解) 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其担负捍卫国家主权,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的使命,从而保障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得以实现. 5.我们怎样当家作主?(了解) 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6.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掌握) (1)平等权;2)政治权利(3)人身自由(4)宗教信仰自由;(5)社会经济权利;(6)受教育权;(7)监督权 7.人权的实质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了解) 8.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的原则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了解) 9.宪法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掌握)人权的主体: 10.人权的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重点) 11.人权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利,又包括财产权、继承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重点) 12.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重点) (1)立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2)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3)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4)宣传方面: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 二.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各级国家机关如何产生?(重点) (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它监督。 (3)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 宪法保证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重点) 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4.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了解) 5.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重点) (1)在国家机构与人民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组织国家机构;(2)在同级国家机构中,国家权力机关居于主导地位;(3)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主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4)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也要实行民主集中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公民权利保障书 P2 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P3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确定国家性质: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P6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P6 5.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P6 6.在我国,人权主体很广泛: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7.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包括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P7 8.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P7-8 10.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第二课维护宪法权威治国安邦总章程 1.我国的权利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察机关(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P12 4.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P13. 5.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

初中思想品德七至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本(人教版)目录大全

《思想品德》总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2)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 (3) 新学校,新同学 (4) 创建新集体 (7)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 (10) 学习新天地 (11) 享受学习 (18) 第二单元认识新白我 (22) 第三课珍爱生命 (23)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24)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27) 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 (33) 走进青春 (34) 感悟青春 (39) 祝福青春 (43) 第五课白我新期待 (45) 日新又新我常新 (46) 发现白己的潜能 (51) 白我新形象 (54) 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58) 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 (59) 丰富多样的情绪 (60) 学会调控情绪 (64) 第七课品位生活 (69)

情趣与兴趣 (70) 追寻高雅生活 (75) 第八课学会拒绝 (80) 身边的诱惑 (81) 对不良诱惑说“不” (88) 第九课保护白我 (90)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 (91) 防范侵害,保护白己 (93)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做白尊白信的人 (2)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白尊 (3) 白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4)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9)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12) 第二课扬起白信的风帆 (17) “我能行!” (18) 白信是成功的基石 (23) 唱响白信之歌 (27) 第二单元做白立白强的人 (32) 第三课走向白立人生 (33) 白己的事白己干 (34) 告别依赖走向白立 (39) 第四课人生当白强 (46) 人生白强少年始 (47) 少年能白强 (51) 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 (58)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59) 人生难免有挫折 (60) 挫折面前也从容 (65) 第六课为坚强喝彩 (71) 让我们选择坚强 (72)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79)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84)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85) 走进法律 (86) 法不可违 (91) 防患于未然 (97)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 (102) 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103) 善用法律保护白己 (108)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 (2)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3) 我知我家 (4) 我爱我家 (8) 难报三春晖 (12)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18) 严也是一种爱 (19) 两代人的对话 (23) 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 (28) 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 (29) 同学.朋友 (30)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 一、 1、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修订的红十字会法、民法总则、测绘法等法律、这些法律的立法依据是 ( ) A 、立法法 B 、民法通则 C 、宪法 D 、行政法 2、刑警王某在调查刑事案件中,采取非法手段,逼取供词,构成刑讯逼供罪,被依法逮捕。王某的行为是 ( ) A 、做了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 B 、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 C 、做了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D 、行使了刑警的权利 3、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下列属于宪法中规定的内容的有 ( ) ①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②我国城市、乡村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 ③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3500元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 ( ) ①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组织国家机构 ②在同级国家机构中,国家权力机关居于主导地位 ③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原则 ④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不用实行民主集中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5、随着房地产价格上涨,党和政府提出一系列措施来为民众的住房提供扶持与帮助指导。可见,国家和政府负有保证公民权利实现的责任,具体体现在 ( ) ①创造和提供条件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②废除公民的义务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③提供积极的法律保护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④定期发放金钱和物质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6、我国公民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是 ( ) A 、劳动权 B 、财产权 C 、人身自由权 D 、受教育权 7、以下言行中,能体现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是 ( ) A 、“听说你父亲病了?”“这与我无关,我是领养的!” B 、“又该交税了。”“让我想想怎样少交点税。” C 、“征兵工作又开始了。”“我符合条件,明天就去报名。” D 、“妈,开学得交一些杂费了。”“我与你爸离婚了,向他要去。” 8、午休时间,同宿舍的同学都在休息,可陈昊同学还在大声朗读英语。室友多次提醒,他却说:“学习是我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干涉。”陈昊同学的观点是 ( ) A 、正确的,因为我国公民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B 、错误的,因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C 、正确的,因为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具有平等性和真实性 D 、错误的,因为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9、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针对菲律宾在黄岩岛制造的种种事端,中国政府明确要求:菲律宾撤走在黄岩岛的船只,决不能干扰中国渔船作业,更不得干扰中国政府公务船依法执行公务。中国做好了应对菲律宾扩大事态的各种准备。这体现了中国政府 ( ) 班级: 姓名: 考场 考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部编2018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坚持宪法至上》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中华人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权的实质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9、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10、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集中制的原则。” 11、我国宪法是如何规权力运行的?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集锦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盛的社会生活 (一)我与社会 1.我们的社会生活富丽多彩 2.置身社会之中,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盛 3.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存在的社会 4.在例外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例外的身份。 (二)在社会中成长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我们会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3.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养成亲社会行为 (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塑造康健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3)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一)网络改变世界 1.网络丰盛了日常生活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便当迅速; (2)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当和丰盛多彩。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生平; (2)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盛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合作与共享。 (二)合理利用网络 1.警惕网络中的陷阱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上充斥着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网络中个人隐私简易被侵犯,个人信息简易被泄露。 (三)合理利用网络 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精编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精编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公民权利保障书 1、P2.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2、P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P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确定国家性质: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P4.宪法规定的我国的经济制度保证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5、P4.人权的实质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6、P5.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7、P6.在我国,人权主体很广泛: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8、P7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容:包括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9、P7.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10、P7-8.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第二课维护宪法权威治邦总章程 11、P11.我国的权利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 12、P11.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3、P11.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4、P14.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15、P13.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 (1)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 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 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可以通过走进农村,来到工厂,步入商场,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了解生活。 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②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③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有不同的身份。 3 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①我们会与更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4 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5 社会关系主要有哪几种? 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同乡、邻居)、业缘关系(同学、同事、师生) 6 为什么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7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意义)★ ①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 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8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 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 急。 ③要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 9 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知识点【最新整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维护秩序 1.社会秩序的作用(背) 答:(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2规则种类:

3.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有什么关系?(背) 答:(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1.不言代价与回报(如何理解承担责任的付出和回报?) (1)承担责任的付出: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的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2)承担责任的回报: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 (3)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无论怎样,我们一旦做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 2.我承担我无悔(怎样理解“我承担我无悔”?) (1)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不抱怨,不懈怠,同样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出色。 (2)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和回报的人。正是因为他们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阳光和希望。 3.(面对社会责任,我们应该怎么做?)(背) 答: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诗篇。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 (一)关爱他人 1.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关爱作用)(背) 答:(1)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3)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2.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如何关爱他人)(背) 答:(1)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2)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3)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二)服务社会 1.奉献助我成长(服务社会作用)(背) 答:(1)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2)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2.奉献社会我践行(如何奉献社会)(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一、宪法确保“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表现。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二、人民的构成。 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三、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参加政治生活? 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树立主人翁意识。 四、我国从哪些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 1、宪法上: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 利和自由。 2、立法上: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 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3、执法上: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 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4、司法上: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 益。

5、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 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五、宪法组织国家机构表现在哪些方面? 1、宪法明确各级国家机关的产生。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 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3、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机构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六、民主集中制原则:就是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 七、民主集中制的表现: 在国家机构和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八、宪法怎样规范权力的运行? 1、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2、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 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3、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4、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九、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十、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十一、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权力属于人民。 十二、宪法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怎样规定的?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2020新部编本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活动题答案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知识点一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教材第3页对小眉的这三个间题,你怎么回答? 提示(1)①悬挂国徽的国家机关有中央军事委员会,人民检察院,国家驻外使馆、领馆等。 ②悬挂国徽的场所有人民大会堂、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议厅、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庭、出入境口岸的适当场所等。 (2)国徽代表着国家,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更能彰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与庄严,体现国家的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为人民谋利益。 (3)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些国家机关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教材第4页上图中,公民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提示上图中,公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村务公开会、行使选举权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教材第5页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国家事务,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中学生作为国家的主人,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教材第6页(1)以上四幅图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 (2)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 提示(1)第一幅图说明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第二幅图说明公民享有人身权利,第三幅图说明公民享有发展权,第四幅图说明公民享有劳动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这些权利的实现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结合实际情况回答即可,比如对农民工进行岗前培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等 教材第8页1.对于这一举措,有人认为它能够让政府服务更便捷。你怎么看? 提示“互联网十政务服务”可以实现各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简除烦苛,禁察非法,让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尤其是通过政府的大数据互通共享,居民和企业可以清楚了解政府办事的程序,大大减少居民和企业在这方面的办事成本。 2人民法院的做法对于保障柯先生的合法权益有何积极作用? 提示人民法院的做法解决了柯先生及其家属不能到庭的困难,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被告当庭支付给柯先生28万元赔偿款,保障了他的合法权益。 教材第10页国家为什么大力开展扶贫工作?你希望国家如何帮助贫困人群? 提示①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奋斗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②我希望国家帮助贫困人群应该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如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支持、鼓励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改善生产条件,开发当地资,发展商品生产,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强调扶贫到村到户,小额信贷是扶贫到户的关键措施之一;重视科技教育扶贫等,重点投向国定贫困县、

部编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 本册共分四单元:宪法(权威、实施)权利义务(内容、行使、履行) 人民当家作主(基本制度、国家机构)法治精神(自由平等、公平正义) 注意把握理解我们的学科特点:是什么(含义)?为什么(重要性、意义、作用)?怎么做(要求)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宪法怎样确保国家权力属于人民?(1)(2)(3)(4)(5) (1)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家。明确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作为国家的主人,我们应该怎样参与国家事务?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非常广泛表现在哪些方面?(1)(2) (1)人权的主体广泛。包括我国公民和外国人。保护个人和群体。 (2)人权的内容广泛。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政治权利、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的权利。 1)(2)(3)(4)(5) (1)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2)立法方面:尊重和保护人权成为我国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

责任就要担当(法定职责必须为),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3)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4)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6、为什么要维护宪法的权威?(1)(2) (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2)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第一框坚持依宪治国 1、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微、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我国的现行宪法:1982年12月4日公布实施的新中国第四部宪法(这也是12月4日这一宪法日的由来) 、宪法的地位(重要性)、为什么要坚持要坚持依宪治国?: (1)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2)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各个方面。 (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4)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4、一切组织和个人为什么要把宪法作为根本活动准则?(1)(2) (1)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是根本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2)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2018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

2018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追求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宪法核心价值 宪法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国家权利属于人民 1、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4、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重要作用: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有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5、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将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惯穿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6、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保障: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其担负捍卫国家主权,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的使命,从而保障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得以实现。 7、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 (1)平等权;(2)政治权利;(3)人身自由;(4)宗教信仰自由;(5)社会经济权利;(6)受教育权;(7)监督权。 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人权的实质和目标: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宪法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 3、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的原则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4、我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的第一份官方文件:1991年11月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 5、中国的人权的显著特点:广泛性、公平性和真实性 6、发展权的主体:人民 7、人权的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 8、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利,又包括财产权、继承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9、教育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初步建成了包括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在内的教育的法律体系 10、现代法治国家的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11、尊重和保障人权在立法过程中和体现:立法过程中应当依据宪法,规范立法权和行使,丰富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保证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复习及教学提纲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初二道德与法治(人教版)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 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 (1)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3)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如果把每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3.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的原因: (1)通过父母的抚养,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的行为有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5.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做法: (1)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2)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3)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6.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1)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已的过程。(2)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1. 网络的特点: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空间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体现: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3. 网络交往的负面影响: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