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层结构组成

大气层结构组成

大气层结构组成
大气层结构组成

1+1教育自然科学个性化教案

教师

朱银炎

学生姓名

上课日期

2012年6月8日

学科

自然科学

年级

初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类型

知识讲解□:考题讲解□:

学生课时统计

学案主题

班主任

授课时段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气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

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________左右的高度内,与地球的半径相比,大气显得很______。

然而它对地球而言却非常重要,它像一件外衣一样__________着地球。

2.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_______之间。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________趋势。3.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热空气密度_________,________运动;而上方空气温度低,密度

___________,下沉,形成对流。

二、我会选择:

5.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仍然存在的是( )

A、狂风暴雨

B、火山喷发

C、雷电交加

D、碧海蓝天

6.地球上的大气层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层,则地球将会( )

A、出现睛天、下雨等非常复杂的天气现象

B、仍然听到讲话的声音

C、频繁地受天外来客的袭击

D、没有白天和黑夜

7.指出下列大气对流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是( )

A、暖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外层

9.地球表面大气层的厚度大约为()

A、1000千米

B、2000千米

C、3000千米

D、5000千米10.大气分层的依据是()

A、大气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

B、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

C、大气运动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

D、大气组成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11.在大气中含量很少,却在成云致雨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水汽和二氧化碳

B、水汽和固体杂质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12.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B)

A、近地面高纬度气压高,低纬度气压低

B、近地面气温低纬度高,高纬度低

C、水汽含量低纬多,高纬少

D、高空气温低纬多,高纬少

13.在大气层中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慢慢下降的是()

A、对流层和平流层

B、平流层和中间层

C、中间层和暖层

D、对流层和中间层

14.对流层的显著特点是()

A、它的两极地区的厚度达17千米

B、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C、其中的气温随着高度的上升而上升

D、集中了1/4的大气质量

15.如果没有大气层,下列现象哪些可能在地球上发生?()

①地球上到处都是陨石坑②地球上的重力明显减小

③天空仍然是蔚蓝色④生命都从地球上消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6.气象探测气球可以从地面上升到30000米高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可能是()

A、气温越来越高

B、气温越来越低

C、一直处在对流层

D、可到达对流层和平流层

17.以下有关大气层特点或作用的说法中你最认可的是()

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B、臭氧层--反射无线电波

C、暖层--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D、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课后作业

学生成长记录

本节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照常完成□提前完成□延后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的接受程度: 5 4 3 2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的课堂表现:很积极□比较积极□一般积极□不积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上次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存在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字时间

教务主任签字

中小学1对1课外辅导专家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 按热力学垂直分布对大气分层(热分层),可以分为以下几层: 一,对流层(Troposphere):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在赤道附近为17-18km;在中纬度地区为l0-12km,高纬度为8-9km。夏季较厚,冬季较薄。在对流层中,因受地表的影响不同,又可分为三层。在0.6~1.5km以下叫扰动层(或者叫摩擦层);2m以下叫贴地层;扰动层以上称自由大气.这里平均温度在17~-52℃. 二,平流层(Stratosphere):从对流顶层(tropopause)到约55km的大气层为平流层,这里气流呈水平运动,25km以下温度随高度变化较小,气温趋于稳定,所以又称同温层;25km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在高约10~60km范围内,有厚约20km的臭氧层,因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故使这里的平流层温度升高。这里平均温度在-3℃. 三,中间层(Mesosphere):从平流顶层(stratopause)到距地面85km高度称为中间层。这一层空气更为稀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这里也是电离层的底部,流星,极光都诞生在这里.这里平均温度在-93℃.四,热层:从中间顶层(mesopauce)到约600km称为热层。顶部温度可达1000k°(太阳大年可达2000k°).电离层的中上部都在这里.这里平均温度在1727℃. 五,逃逸层(Exosphere):600km以上叫逃逸层又称外大气层.它的边界可达6400km.温度可达数千k°,这里有极光,流星. 按电磁学垂直分布对大气层分层(电分层),可以分为以下几层:一,中性层(Neutral layer):对流层,平流层里的空气分子基本没有电离,以分子状态存在,空气呈中性.二,电离层(ionosphere):在中间层,热层里,由于太阳紫外线强烈照射,气体分子中的电子挣脱了原子的束缚,形成了自由电子和离子,所以叫电离层.由于气体分子本身重量的不同以及受到紫外线不同强度的照射,电离层形成了四个(D,E,F1,F2)具有不同电子密度和厚度的分层,每个分层的密度都是中间大两边小。这里也是我们DXers非常关注的地方,掌握它们分布,变化的规律,才能了解无线电波在这里传输的特性. 三,磁层(Magnetosphere):在逃逸层外已经基本没有什么地球大气物质,只分布着地球磁场和被其捕获到太阳风粒子,磁鞘(Magnetosheath)目前可以看作地球大气层的边界了,因为再向前(太阳方向)已经是太阳与星际物质的范围了. 下面是一张大气层的温度(Red)与电离度(Blue)的分布曲线图.

届高三地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一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明确考点】 大气圈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各层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大气圈的组成 1.低层大气的组成有干洁空气、少量的____和________。 2. 低层大气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合作探究 1.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有何影响? 2.大气成分的变化能带来哪些危害? 3.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4.为什么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 保护伞”? 大气成分 体积(%) 作 用 干洁空气 N 2 ____ _________________ O 2 ____ ________________ CO 2 ____ ________________ O 3 ____ ________________ 水汽 ____ ________________ 固体杂质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剖析 例 读低层大气组成图,回答: (1)图中B 表示 ;C 表示 ,作用 是 。 (2)在大气含量很少的成分中,有地球生命保 护伞之称的是 ,他主要是能强烈吸 收 。 解析:图示为干洁空气组成图,干洁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其次是氧,二者占干洁空气的99%。由于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物起到保护作用。 答案:(1)氮 氧 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物质 (2)臭氧 太阳紫外线 变式训练 1.城市上空多雾的原因是 ( ) A .空气中多水汽 B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C .空气中的固体杂质较多 D .空气中臭氧含量高 2.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正确的 是 ( ) A .海平面上升 B .臭氧大量减少 C .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所致 D .森林被砍伐 自主学习 知识点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大气分层的依据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___、____ 及____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______、 ______和高层大气。 2.对流层: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____;空气____运动显著;__、云、__、 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因此典例剖析 例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1)~(3)题。

高中地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1 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 1. 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成分的作用;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及各层的主要特征 2. 通过图解法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运用所学原理,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3. 激发探究大气环境的兴趣,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难点】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自主预习】 预习课本P35-P37 图文及自主学习36-37 页。 【新课学习】互动探究 一、大气的组成 1. 通过自学课本和导学案能够连出低层大气组成及其作用 CO2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氮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氧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O3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能吸收红外线, 是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条件

教师点拨:大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否会发生变化?人类活动改变了哪些大气成分?这些改变给环境带来了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大气成分变化,分析问题。 教师活动:还有哪些成分在改变,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这也就是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教师活动:阅读课本P36 文字内容及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要求做到:完成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的绘制,并且能自行解说大气的结构及各层特点,解说内容参考下列问题: 1、大气共分为哪几层? 2、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3、各层大气分别具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学生活动:上黑板画图并解说 教师引导探究 (多媒体显示): 1.云雨雪等天气 现象为什么发生 在对流层?(从 物质组成、大气运动角度考虑) 2. 为什么大型的远程运输飞机多在平流层中飞行?(仅从天气状况、大气运动两方面考虑)

大气层的结构详情

大气层的结构详情 人类的家园是地球,而地球的外面覆盖着一层大气,如果没有水和大气以及适宜的温度和环境,生物是很难生存的。通常,在人们的眼中,”天”很高,要想冲出厚厚的大气层进入太空非常困难;其实与地球相比,大气层是很薄的,地球的直径有12700km,而稠密大气层的厚度只有100~140km,如果将地球比作一个苹果的话,我们可以把大气层看成是苹果的皮;可这层”苹果皮”与地球上生活的人及其它生物的尺度相比,却又相当厚重,大气层本身也是变化多端的。 地球大气层的厚度在1000km以上,由于地球旋转以及大气对太阳辐射所具有的特殊反应,使得大气的温度和静力稳定度在垂直方向上分布是不均匀的,大气层从下向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一)对流层的特点: (1)地球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 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2)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5℃。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

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之为“逆温现象”。由于受地表影响较大,气象要素(气温、湿度等)的水平分布不均匀。空气有规则的垂直运动和无规则的乱流混合都相当强烈。上下层水气、尘埃、热量发生交换混合。由于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平流层,又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低部它与位于其下贴近地表的对流层刚好相反,对流层是上冷下热的。在中纬度地区,同温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同温层含有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功能,保护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和地表免于受阳光中强烈的紫外线致命的侵袭,在同温层内部的臭氧层有吸收太阳辐射的功能,在此层的气温会随高度增加。

大气层结构组成

1+1教育自然科学个性化教案 教师 朱银炎 学生姓名 上课日期 2012年6月8日 学科 自然科学 年级 初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类型 知识讲解□:考题讲解□: 学生课时统计 学案主题 班主任 授课时段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气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 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________左右的高度内,与地球的半径相比,大气显得很______。 然而它对地球而言却非常重要,它像一件外衣一样__________着地球。 2.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_______之间。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________趋势。3.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热空气密度_________,________运动;而上方空气温度低,密度 ___________,下沉,形成对流。 二、我会选择: 5.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仍然存在的是( ) A、狂风暴雨 B、火山喷发 C、雷电交加 D、碧海蓝天 6.地球上的大气层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层,则地球将会( ) A、出现睛天、下雨等非常复杂的天气现象 B、仍然听到讲话的声音 C、频繁地受天外来客的袭击 D、没有白天和黑夜 7.指出下列大气对流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是( ) A、暖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外层 9.地球表面大气层的厚度大约为() A、1000千米 B、2000千米 C、3000千米 D、5000千米10.大气分层的依据是() A、大气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 B、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

大气层的结构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论文

大气层的结构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汤志钰 摘要:地球上的大气像一种外衣保护着地球。大气层从下向上可分为外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在平流层和暖层中还分布着臭氧层和电离层,大气层对人类以及整个生物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人类的家园是地球,而地球的外面覆盖着一层大气,如果没有水和大气以及适宜的温度和环境,生物是很难生存的。通常,在人们的眼中,”天”很高,要想冲出厚厚的大气层进入太空非常困难;其实与地球相比,大气层是很薄的,地球的直径有12700km,而稠密大气层的厚度只有100~140km,如果将地球比作一个苹果的话,我们可以把大气层看成是苹果的皮;可这层”苹果皮”与地球上生活的人及其它生物的尺度相比,却又相当厚重,大气层本身也是变化多端的。 地球大气层的厚度在1000km以上,由于地球旋转以及大气对太阳辐射所具有的特殊反应,使得大气的温度和静力稳定度在垂直方向上分布是不均匀的,大气层从下向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一)对流层的特点: (1)地球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

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2)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5℃。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之为“逆温现象”。由于受地表影响较大,气象要素(气温、湿度等)的水平分布不均匀。空气有规则的垂直运动和无规则的乱流混合都相当强烈。上下层水气、尘埃、热量发生交换混合。由于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二)平流层的特点及其成因 (1)平流层(stratosphere),又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低部它与位于其下贴近地表的对流层刚好相反,对流层是上冷下热的。在中纬度地区,同温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同温层含有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功能,保护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和地表免于受阳光中强烈的紫外线致命的侵袭,在同温层内部的臭氧层有吸收太阳辐射的功能,在此层的气温会随高度增加。

鲁教版高中地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分析这条标准,其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够运用大气垂直分层图说明各层大气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能够根据示意图,说出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在地面和大气之间的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3)能运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解释有关的自然地理现象。 【教材分析】 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的要求本课将重点安排在对读图技能的训练,以及人地协调观念的树立等方面。读图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气温垂直分布图和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无论是了解大气的组成还是大气的垂直分布,还是大气的受热过程都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感性知识入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分析大气各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各层大气气温分布特点以及大气运动状况、大气的受热过程与人类的关系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的特点;能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的技能;运用所学原理,解释相关自然现象,学会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探究大气环境的兴趣,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原理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对知识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借助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并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绘图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本课充分运用“设计情境---引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总结结论”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处理教材,创设让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的情境,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着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情境、协作、意义建构”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现自我、发挥个性的舞台。 课堂展示 (一)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以张家口市烟雾防霜冻的新闻引入新课。 落实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二)学情反馈:明确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 (三)新知导学 自主预习和预习自测答案进行交流。 (四)重难探究 ★探究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问题导引 1.雨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的哪一层 中?为什么? 问题导引 2.为什么大型的远程运输飞机多在平流层 中飞行? 设计意图:加深对对流层和平流层特征及与人 类关系的理解。 学生先回答以上两个问题,然后找学生到讲台 完成填图和连线,重点是平流层和对流层的气 流运动方向,展示答案,老师进行评价。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按热力学垂直分布对大气分层(热分层),可以分为以下几层: 一,对流层(Troposphere):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在赤道附近为17-18km;在中纬度地区为l0-12km,高纬度为8-9km。夏季较厚,冬季较薄。在对流层中,因受地表的影响不同,又可分为三层。在0.6~1.5km以下叫扰动层(或者叫摩擦层);2m以下叫贴地层;扰动层以上称自由大气.这里平均温度在17~-52℃. 二,平流层(Stratosphere):从对流顶层(tropopause)到约55km的大气层为平流层,这里气流呈水平运动,25km以下温度随高度变化较小,气温趋于稳定,所以又称同温层;25km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在高约10~60km范围内,有厚约20km的臭氧层,因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故使这里的平流层温度升高。这里平均温度在-3℃. 三,中间层(Mesosphere):从平流顶层(stratopause)到距地面85km高度称为中间层。这一层空气更为稀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这里也是电离层的底部,流星,极光都诞生在这里.这里平均温度在-93℃.四,热层:从中间顶层(mesopauce)到约600km称为热层。顶部温度可达1000k°(太阳大年可达2000k°).电离层的中上部都在这里.这里平均温度在1727℃. 五,逃逸层(Exosphere):600km以上叫逃逸层又称外大气层.它的边界可达6400km.温度可达数千k°,这里有极光,流星. 按电磁学垂直分布对大气层分层(电分层),可以分为以下几层:一,中性层(Neutral layer):对流层,平流层里的空气分子基本没有电离,以分子状态存在,空气呈中性.二,电离层(ionosphere):在中间层,热层里,由于太阳紫外线强烈照射,气体分子中的电子挣脱了原子的束缚,形成了自由电子和离子,所以叫电离层.由于气体分子本身重量的不同以及受到紫外线不同强度的照射,电离层形成了四个(D,E,F1,F2)具有不同电子密度和厚度的分层,每个分层的密度都是中间大两边小。这里也是我们DXers非常关注的地方,掌握它们分布,变化的规律,才能了解无线电波在这里传输的特性. 三,磁层(Magnetosphere):在逃逸层外已经基本没有什么地球大气物质,只分布着地球磁场和被其捕获到太阳风粒子,磁鞘(Magnetosheath)目前可以看作地球大气层的边界了,因为再向前(太阳方向)已经是太阳与星际物质的范围了. 下面是一张大气层的温度(Red)与电离度(Blue)的分布曲线图.

高中地理_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1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 1.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成分的作用;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及各层的主要特征 2.通过图解法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运用所学原理,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3.激发探究大气环境的兴趣,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难点】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自主预习】 预习课本P35-P37图文及自主学习36-37页。 【新课学习】互动探究 一、大气的组成 1.通过自学课本和导学案能够连出低层大气组成及其作用 CO2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氮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氧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O3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能吸收红外线, 是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条件 教师点拨:大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否会发生变化?人类活动改变了哪些大气成分?这些改变给环境带来了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活动:读图分析大气成分变化,分析问题。 教师活动:还有哪些成分在改变,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这也就是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教师活动:阅读课本P36文字内容及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要求做到:完成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的绘制,并且能自行解说大气的结构及各层特点,解说内容参考下列问题: 1、大气共分为哪几层?

2、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3、各层大气分别具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学生活动:上黑板画图并解说 教师引导探究(多媒体显示): 1.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为什么发生在对流层?(从物质组成、大气运动角度考虑) 2.为什么大型的远程运输飞机多在平流层中飞行?(仅从天气状况、大气运动两方面考虑) 学生活动:小组内合作探究,讨论完成屏幕给出的问题,并展示讨论的成果。 过渡:我们来听首歌,陶冶下情操。 多媒体展示:改编的大气结构垂直分层歌曲,陶冶情操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鲁教版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大气圈的组成 (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内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氧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________________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________________的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吸收__________,被誉为“______________” 2. 大气圈的结构——垂直分层 (1)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_______、密度及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2)垂直分层 分层 气温垂直变化 大气运动状 况 与人类的关系A______ 随高度增加而____ ________运 动显著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_____ _ 随高度增加而____ ______运动 为主 有利于__________ 臭氧层保护作用

C_____ ______ 随高度增加先____ 后______ 80~500千米有若干 ________,对短波无 线电通信有重要作 用 特别提示(1)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 12千米。低纬度地区气温高,对流强烈,可达17千米~18千米。高纬度地区仅8千米~9千米。 (2)从近地面到高空,大气密度逐渐减小,气压逐渐降低,水汽、尘埃含量逐渐减少。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辐射与波长 (1)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2)就波长而言:A为________辐射,B、C为________辐射。 2.受热过程 3.结论:A是大气热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方法指导大气保温作用可以归纳为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串”: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升温——大气逆辐射。 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 典例导入 1.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大气圈知识整理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10.25)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干洁空气各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 低层大气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大气垂直分层P36图 (1)大气垂直分层划分依据: (2)大气垂直分层的自下向上分为哪几层 (3)各大气层的主要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1)对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原因: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海拔越高,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①水汽和固体杂质较多;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思考:一架飞机由赤道上空飞行到极地上空,飞行高度1.5万米保持不变, 原因是飞机先飞行在对流层,后飞行平流层。(提示不同纬度地区对流层的高度不同)(2)平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高,利于高空飞行。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原因: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利于高空飞行的原因:①水汽和固体杂志含量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②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 (4)高层大气的作用:①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高;②80-500米高空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流星现象;极光;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飞行。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能边画图边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 A 太阳辐射A1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B 大气辐射B1 大气逆辐射 C 地面辐射C1 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地面的主要热源是太阳辐射 低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最终热 源是太阳辐射 其中C对地面热量具有保温作用。 注意:(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___吸收____、__反射____、_散射_____;其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__________性;其中水汽、二氧化碳吸收______;臭氧、氧原子吸收_____;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的例子及散射的例子; (3)为什么地球有厚厚的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却很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大气对中能量较强的是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4)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的时间是正午12时;地面辐射最强的时间是午后1时;气温最高的时间是午后2时; (5)一般来说,物体的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的波长越短;波长由短到长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6)大气逆辐射的强弱取决于_______ 2、思考: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分析 (1)为什么阴天的白天气温偏低?晴天,白天云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少,气度高 (2)对流层同一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海拔越高,到达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3)为什么晴朗的夜晚反而会多霜多雾(十雾九晴)? 晴朗的夜晚,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表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 (4)人造烟雾防霜冻?(增加CO2的浓度,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表的保温作用增强,气温 高。 (5)晴天的夜晚气温偏低?云层少,大气逆辐射若,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6)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天的原因?(类比月球大于地球,陆地大于海洋)晴天,白天云层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度低 (7)青藏高原相对于同纬度的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强的原因? 海拔高,空气稀薄、洁净;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 阳辐射多。 (8)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原理:CO2增多,大气吸收地面长波红外线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升高。 (9)玻璃温室保温原理:玻璃(塑料大棚)能让波长较短的太阳辐射进入,被地面吸收

大气的结构与组成

大气的结构与组成 一、大气结构 大气圈:受地心引力而随地球旋转的大气层,厚度从地表到1000-1400km高度范围,总质量为6000×1015kg,为地球质量的百万分之一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有显著的差异。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以及大气的垂直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分为五层。 1、对流层 (1)厚度:下界-地面,不及整个厚度的1%。但是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这一层集中了整个大气90%的质量。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2)、特征: 1)、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一般为-6。50C/1km。 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且低纬夏季强,高纬冬季弱。 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受地表性质差异影响大,因些温度、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于是可产生一系列物理过程,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 2、平流层 厚度:对流层顶-50—60公里 特点:对流层顶到35—45公里左右的高度气温不变,称同温层,35公里以上升温快,到顶部可接近00C,平流层15—35km集中了大气中大部分的臭氧。 3、中间层 厚度:80—85公里 特点:气温随高度上升而迅速下降,并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在这一层顶部,气温降到-830C---1130C以下。 4、暖层(电离层) 厚度:中间层顶-800公里

特点:气温随高度上升而迅速升高,在300公里处达10000C。这主要因为所有波长<0.175μm的太阳紫外线辐射都为该层中的大气物质所吸收,并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所以又称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短波波段的无线电波,故在远距离短波无线电通讯中具有重要意义。 5、散逸层(外层) 即800公里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随高度而升高,由于温度高,空气粒子运动速度很快,又距地球较远,地球引力作用小,大气质点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 二、大气的组成 1、组成:混合气体、水汽和悬浮微粒组成 2、干洁空气:除去水汽和悬浮微粒的空气,主要成分是氮(78.1%)、氧(20.9%)和氩(0.9%),合占干洁空气总容积的99.9%。还有少量的CO2、O 3、NOx、及其他一些惰性气体。 大气污染 一、大气污染的定义 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空气,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群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者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二、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1、颗粒污染物 (1)、粉尘 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细小固体粒子,1--200μm之间; (2)、烟 由冶金过程形成的固体粒子的气溶胶,0.01—1μm之间; (3)、飞灰 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烟气带走的灰分中分散得较细的粒子 (4)、黑烟

大气层的形成及组成

大气层的形成及组成 大气是指包围地球外围的空气层,总质量大约为 5.3×1015t,仅是地球总量的百万分之一。 大气层的形成 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数千公里的大气层。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稀薄。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有人认为,大气层的上界可能延伸到离地面6400公里左右。据科学家估算,大气质量约6000万亿吨,差不多占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其中包括:氮78%、氧21%、氩0.93%、二氧化碳0.03%、氖0.0018%,此外还有水汽和尘埃等气溶胶及大粒度悬浮颗粒。由于地磁场的保护作用,使得大气层在太阳风及宇宙高能射线流的刮蚀作用下得以保存。 根据各层大气的不同特点(如温度、成分及电离程度等),从地面开始依次分为对流层、臭氧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 大气层的组成 自然状态下,大气是由混合气体、水汽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为78.09%的氮,20.94%

的氧,0.93%的氩。这三种气体占总量的99.96%,其它各项气体含量计不到0.1%,这些微量气体包括氖、氦、氪、氙等稀有气体。在近地层大气中上述气体的含量几乎可认为是不变化的,称为恒定组分。 在干洁空气中,易变的成分是二氧化碳(CO2)、臭氧(O3)等,这些气体受地区、季节、气象以及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正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含量在20km以上明显减少。 大气中组分是不稳定的,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影响,会使大气中出现新的物质,或某种成分的含量过多地超出了自然状态下的平均值,或某种成分含量减少,都会影响生物的正常发育和生长,给人类造成危害,这是环境保护工作者应研究的主要对象。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一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大气圈的概念、组成成分与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划分依据。 2、运用图表分析、联系实际说明大气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和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组成成分,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绘制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开放式提问,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4.通过对案例学习和探究,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地球大气圈个圈层特点的学习和复杂的天气过程形成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气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和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特点。 难点: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特点 (三)、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挂图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入) (多媒体播放“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升空和回收时的片段,让学生观察飞船穿越大气层时 的情景) 师: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进行了一次令中国人骄傲的遨游,但是“神舟五号” 并没有飞离地球的大气层,确切的说,它的飞行高度与地球大气层的厚度相比还有很大距离。今天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大气环境最基本的特征——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板书)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

推进(新知识传授)师: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大气层的大气的组成、密度、温度随高度变化而变化。低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它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的。师:大家阅读课本36及37页第一段,参照36页表2-2-1,分析底层大气的组成和作用。生:(读图文,分析)(板书)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低层大气的组成组成 成分体积(%)作用 干洁空 气 水汽固体杂质 师:上生物课的时候生物老师是不是给大家说过氮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看来 同学们对过去的知识有点生疏了,在下面要注意复习,温故才能知新,对吧?生:是的 师:雷击时,空气中的氧气也会发生反应,生成氮的化合物随雨水落到地面的土壤里,成为农作物生长必须的肥料。动物、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氮,因此氮的主要作用是?生:地球生物体的基本组成成分。占到78%的比列。(板书):地球生物体的基本组成成分,78%(填入表中) 师:氧,同学们,陌生吗?生:不陌生。师:对,因为我们无时无刻在进行呼吸运动。那A 同学给我们说一下,氧的作用。A 同学: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师:很好!(板书):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21%(填入表中)、管路敷设技术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大气圈层结构

试卷第1页,总19页 绝密★启用前 2012-2013学年度???学校9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大气圈是地球的保温被,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小题1】二氧化碳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是因为其能够( ) A .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 B .吸收短波辐射放射长波辐射 C .吸收并放射短波辐射 D .吸收长波辐射放射短波辐射 【小题2】大气臭氧层遭破坏将导致( ) A .极光现象增多,危害人类与生物 B .扰乱电离层,影响地面短波通讯 C .大量紫外线进入地表,危害人类与生物 D .大气失去保温作用,加剧昼夜温差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温室效应的原理。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所以二氧化碳增多,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增温明显。选择A 项。 【小题2】大气臭氧的作用就是吸收紫外线,对地面有保护作用。大气臭氧层遭破坏将导致大量紫外线进入地表,危害人类与生物。选择C 项。 2.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 ) A .太阳辐射 B .太阳红外线辐射 C .地面的长波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答案】C 【解析】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选择C 项。 3.对流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 A .是地球上热量的主要来源 B .能降低太阳紫外线对地表生物的伤害 C .有雨、雪等天气现象的发生 D .有利于飞机的高空飞行

试卷第2页,总19页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分层。由于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且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4. 图3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7题。 关于图3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外部圈层由A 、B 、C 三部分组成,其中C 为生物圈 B. 地球内部圈层由E 、F 、G 三部分组成,其中G 为地核 C. E 、D 合为岩石圈 D .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G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地球的圈层。A 项C 表示水圈,错误。B 项地球内部圈层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分成地壳(D )、地幔和地核。错误,C 项D 、E 表示软流层以上的岩石组成部分,表示岩石圈。正确。D 项,岩浆发源于软流层。错误。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 ~80°S 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回答29~30题。 5.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A .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 .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 C .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 .随大气CO2浓度而增 6.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A .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 B .平流层气温降低 C .酸雨区面积缩小 D .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答案】5.C 6.B 【解析】5.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6.平流层气温是吸收臭氧而增温,臭氧减少导致平流层气温降低。使到达地面

大气层的结构

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大气层是气象学专业术语,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对流层 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从地球表面开始向高空伸展,直至对流层顶,即平流层的起点为止。平均厚度约为12公里,它的厚度不一,其厚度在地球两极上空为8公里,在赤道上空为17公里,是大气中最稠密的一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平流层 距地表约10~50公里处的大气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散逸层之下。平流层亦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底部。 中间层 中间层又称中层。自平流层顶到85公里之间的大气层。 电离层 定义电离层是地球大气的一个电离区域。60公里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电离层是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完全电离的大气区域称磁层。也有人把整个电离的大气称为电离层,这样就把磁层看作电离层的一部分。大约距地球表面10~80公里。散逸层在暖层之上,为带电粒子所组成。 外层 外层(Exosphere),又名散逸层,热层顶以上是外大气层,延伸至距地球表面1000公里处。这里的温度很高,可达数千度;大气已极其稀薄,其密度为海平面处的一亿亿分之一。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的教案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道地球大气环境的重要作用,了解大气的组成和结构,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对比掌握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大气层的特点,树立起保护大气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2)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2.难点 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3.疑点 高空电离层大气反射无线电波。 4.解决办法 (1)对比分析法。 (2)运用图片简要说明原理。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启发式; 2.读图分析法;

3.对比讨论法。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2)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3)知道大气的结构,掌握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 (2)运用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二)整体感知 本章是讲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相比,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阐明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空间的条件更为广阔。大气环境是人类三大环境,即大气、海洋和陆地环境之一,是海洋和陆地两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的动力和媒体。所以,本章有助于对前后各单元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则是全章的基础。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了解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一步关注地球本身的特点,那么,地球是一个怎样的星球呢? 读P.5的“地球表面圈层图”。 读图提问:地球表面是由哪几个圈层组成? 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并引入: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其中大气圈就是我们所处的大气环境。 [板书]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