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词解释》中国古代史---宋、辽、西夏、金、元部分 长孙博 2012年版

《名词解释》中国古代史---宋、辽、西夏、金、元部分 长孙博 2012年版

《名词解释》中国古代史---宋、辽、西夏、金、元部分 长孙博 2012年版
《名词解释》中国古代史---宋、辽、西夏、金、元部分 长孙博 2012年版

1.陈桥兵变*:(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中国古代史真题)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的兵变。后周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为名,领兵出征。大军刚出开封,军队在陈桥驿发生哗变,赵匡胤在被黄袍加身后,回师开封,周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称帝。陈桥兵变为宋朝的建立奠定了墓础。

2.州府军监:宋代地方政区。北宋的地方行政是州、县两级。与州平行的还有府、军、监。府一般设于要地,如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等;军设于军事要冲;监设于坑冶、铸钱、牧马、产盐地区。州、府、军、监的长官分别称知州、知府、知军、知监。又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

3.监司:宋代设立的监察州县的地方长官的简称。宋初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以后路的数日有所增加),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简称“漕臣”)提点刑狱司(简称“宪臣”)、安抚司〔简称“帅臣”)、提举常平司〔简称“仓臣”)四司。因其长官安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兼有监督地方官吏之责,所以此四司亦合称“监司”。北宋通过监司控制地方上的行政、军政、财政、司法,督责地方官吏,以加强对地方上的控制。

4.官职差遣*:(浙江大学2001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北宋官称和实际职务分离的制度。宋初委派朝官担任地方长官职务,称为“差遣”。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

两个头衔,“官”指寄禄官,“差遣”则指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差遣名称中常带有判、知、提举、提点、监等字,如知县、参知政事、提点刑狱公事等,官阶按年资升迁,即使不担任差遣,也可依阶领取俸禄。而差遣则根据朝廷的需要和官员的才能,进行调动和升降。

5.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解除武将兵权的事件。建隆二年(961年)三月,宋太祖取消殿前都点检这个重要的统率禁军职位。同一年,在一次酒宴中,赵匡胤“劝”大将石守信等人交出兵权,大将们在利诱胁迫之下,交出了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

6.更戍法:(浙江大学2000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北宋实行的一项军事政策。北宋为了防止军队为将领所独有,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故称更戍法。但将领不随之调动。出现了“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局面。

此法虽对防止将领专权有利,却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宋神宗时,罢废更戍法。7.《宋刑统》:宋代的主要法典。全称《宋建隆重详定刑统》。太祖建隆四年(963年),由窦仪、苏晓等人编定。《宋刑统》以唐律为准,分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12篇,每篇之下又分若干门,共213门,502条,30卷。它收集了自唐开元初年至宋建隆初年近150年间的敕、令、格、式中的刑事规范,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研究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及法律制度的重要文献之一。8.三冗*:北宋时冗官、冗兵和冗费的简称。北宋时通过科举制度、恩荫制度和其他途径,入仕为官者不断增加,出现冗官现象。为了应付辽、夏侵扰,缓和与镇压农民反抗斗争,每逢荒年,政府即招大量的流人饥民为禁军或厢军,出现冗兵现象。官员、军队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浩大,同时每年还要物送辽、夏大量岁币,出现冗费现象。由于冗官、冗兵和冗费,宋朝在仁宗时,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形势。

9.主户与客户:(武汉大学2003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宋代划分的两种户籍类型。划分的根据是土地占有和赋税承担情况。主户指占有土地并交纳赋税的人,客户则指无地而耕种地主土地的佃户。主户按照土地的多少,分成五等;一二等户土地田亩多,又称上户;三等户称中户;四五等户田地产业少,称下户。徭役不分主、客户,一律承担。

10.五等版籍:宋代的户籍制度。一般称五等版籍,每逢闰年修造一次。宋朝的户籍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拥有上地,是需要承担赋役的人家;客户,即没有土地的佃户。主户为五等:一二等称上户,三等称中户,四五等称下户,亦作贫下户。由于赋役繁重和不均,一般地主和富裕农民往往通过诡名寄产、诡名挟佃、诡名子户的方式,逃避赋役。而贫苦农民则往往因赋役繁重,最后沦为没有土地的佃户。

11.丁口之赋、杂变之赋:宋代正税之外的人头税与杂税。宋初把唐末五代的杂税大部分继承下来,凡是以身丁为对象而征收的,则总名之为“丁口之赋”;

凡是以牛皮、盐、曲之类为讨象而征收的,则总名之为“杂变之赋”。这两种都必须随同两税输纳。丁口之赋,不管有无土地,全须交纳。

12.庆历新政*:(武汉大学2001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宋仁宗庆历年间由范仲淹主持的政

治改革。宋仁宗时,政治和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以整顿吏治为主的十项改革方案。仁宗采纳了这一方案,并诏行全国。改革仅一年,范仲淹被贬,改革失败。这次改革虽然失败了,但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揭开了序幕。

13.青苗法:(2010年历史学统考真题)王安石新法之一。又称“常平法”或“常平新法”。各地方政府于每年正月和五月两次贷钱谷给农村主户,按户等高低规定借贷数目。借贷期限为半年,出息二分。当时民间的利息很高,一年以五分为常,甚至有超过二倍到三倍的。此法旨在抑制兼并之家的高利贷盘剥,维持农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政府也因此获得利息收入。

14.农田水利法: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一。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其工料由当地居民照户等高下分派。凡单靠民力不能兴修的,其不足部分可向政府贷款,取息一分;一州一县不能胜任的,可联合若于州县共同负责。农田水利法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5.募役法:王安石变法颁布的关于废殊差役实行募役的法令。亦称免役法。

把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差役的方法,改由州县政府出钱募人充役。募役所需费用,由当地主户按户等高下分担,称“免役钱”。原先享有免役特权的官户、僧道户和不服差役的城市上五等坊郭户、农村的未成丁户、单丁户、女户等,也须按户等纳相当同等民户所纳钱的半数,称“助役钱”。这可以使很多农民免除劳役束缚,有利于农业生产。

16.市易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时颁布的一项法令,其法为:政府出资在京城设市易务,大量收储各种滞销货物,待市场短缺货物时,再赊销给商人,于一年后加息二分偿还货款。后来在杭州、润州(今江苏镇江)、长安、凤翔等地也设市易务。这是用国家权力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以稳定物价,国家收入也有增加。

17.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之一。1072年推行的改革田赋制度的措施。

主要内容是,对所有已经垦种的土地进行清查丈量。清查后,将田地的亩数、主人姓名、土地好坏一一登记上册,并按土地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税的依据。此法既可解决瞒田逃税、增加税源,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但因丈量土地工作繁难,耗时较多,特别是东强地主极力反对,因而只在少数地区得到实施。到元丰八年(1085年)基本废止。

18.置将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措施之一。又称将兵法。为改变过去“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状况,自熙宁七年始,在全国各军事要地设置带兵将领,共置九十二将,每将统兵三千人左右;将领均选择作战经验丰富的人担任,专门负责训练军队,凡实行将兵法的地方,州县不得干预军政。置将法的实行,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素质。

19.保甲法:(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通史真题)北宋王安石变法之一。熙宁三年(1070年),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颁行》,规定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者,出一人做保丁;农闲时保丁聚集,练习武艺;平时夜间轮流派保丁值班巡查,维持治安。其目的是逐步实现民兵制与募兵制相结合,以民兵取代冗兵,增强各地的武装力量。哲宗元佑年间被废除。

20.保马法: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一。亦称保甲养马法。首先在开封府实行、后又推行于河东、陕西等五路。规定凡五路义勇和保甲愿养马者,每户养一匹,有能力者可养二匹。政府或给马,或给钱令自行购买。养马户可受到免征折变、杂变之赋及差役、杂徭等优待。这一方法改变了过去军马全由政府饲养的状况,使政府节约了大量养马开支;也有利于加强地方的军事实力。

21.《三经新义》: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完成对儒家经典《诗》、《书》、《周礼》经义的重新训示。照宁六年(1072年),神宗任命王安石提举经义局,由吕惠卿等兼修撰,重新解释《诗》、《书》、《周礼》等书。熙宁八年(1075年),《诗经新义》、《书经新义》、《周礼新义》完成,合称《三经新义》,作为托古改制的变法理论依据。后《三经新义》被颁赐给宗室、大学及诸州府学。《三经新义》开宋代义理之学,代替汉唐传注经学之风,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呐。被称为荆公新学,同时这种训释经义中阐明义理、反对章句传注的新学,对理学的形成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2.元祐更化:北宋元佑年问反变法派推翻王安石变法的事件。元丰八年(1085年)春,宋哲宗即位,其祖母宜仁太后执政,起用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

范纯仁等人,废除神宗与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贬黜熙宁、元丰时用事诸臣;

学校停止使用王安石的《三经新义》教材,篡改熙宁、元丰时的史官记录,重新编纂《神宗实录》。因这一事件发生在元祐年间,故史称“元祐更化”。23.哲宗绍述:宋哲宗恢复王安石部分新法的事件。亦称绍圣绍述。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死后,哲宗亲政,次年改年号为绍圣,表示“绍述”

(继承)神宗的新法。起用变法派章惇、曾布为相,贬斥旧党吕大防、刘挚等,追夺司马光、吕公著赠谥,恢复青苗、免役等法。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更加激烈。

24.南北面官*:辽代根据不同社会发展状况而设置的两套统治机构。辽建国后,按照“以国法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的原则,对契丹和汉人实行南北分治。

治理汉人的官署位于皇帝行宫的南面,故称南面官。其设置按照唐制,设三省六部,官吏亦多用汉人。治理契丹的官署位于皇帝行宫的北面,故称北面官。北面官主要由契丹贵族担任,地位较南面官高。管理宫账、部族、属国之事。

25.头下军州*:(北京大学2006年中国古代史真题)辽代地方行政制度之一。辽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以部族制和州县制双轨分治。除此之外,还有头下军州,是由辽的宗室、大臣、外戚和所属部族首领中立有战功者,以其所分得或所俘获的人口为主体建立的地方行政单位。头下军州的刺史由中央任免。其他官吏则由头下主自行委派。头下军州的赋税除酒税和一半田租交纳辽政府外,其余全归头下主。

26.四时捺钵:(延安大学2011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辽代的政治制度之一。每年春夏秋冬四季,辽朝皇帝都要到各地巡视和从事渔猎活动。所谓“捺钵”,就是辽朝皇帝在渔猎之地所设的行帐、皇帝出猎时,朝中官员随行,在捺钵与南北面大臣商议国事。

27.勃极烈制:金朝前期实行的中央政治制度。金建国后,废除了部落联盟时代的氏族议事会制度,改行勃极烈制。以皇帝为首,组织最高决策机构,掌握军国大权。这种制度仍具有氏族议事会的某些特点。金太宗时,开始在汉族地区实行汉官制。到金熙宗时,正式废除此制,采用唐宋官制。

28.天眷新制:金熙宗天眷年间的金朝中央各项制度改革。天会十三年(1135年),

金熙宗继位,对官制进行改革,他废除了勃极烈制,中央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尚书省设尚书令,为百官之长,其下有左、右丞相。天眷元年(1138年)。在政治制度上又作了进一步的改革,改革后的制度在历史上被称为“天眷新制”。新制的内容是全面实行汉官制度;原来的各种官职按新的制度进行换授;按功勋授予女真的贵族以不同的勋爵和封国;进一步加强了相权,制定了礼仪。

29.正隆官制:金海陵王颁行的中央新官制。正隆元年(1156年),继续进行官制改革:废中书、门下省,由尚书省总管政务,尚书省直属于皇帝;在军事上,废除都元帅府,设枢密院,枢密院与尚书省为政治和军事的最高机构,但枢密院由尚书省节制,朝廷任命枢密使和枢密副使。金朝的制度由此固定下来。

30.猛安谋克制*:(浙江大学2001年中国古代史真题)金朝在女真族内部实行的军事和行政合一的制度。随着金政权的建立,猛安谋克又演变为军政合一的地方行政组织。金太祖时,统一规定三百户为一谋克,谋克即百夫长;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即千夫长。猛安、谋克既是行政长官,又是军事首领。金熙宗统一全国行政区划时,仍保留猛安谋克作为女真地方的地区政权组织形式,使之成为军事、经济、行政三位一体的封建化基层组织。

31.雍熙北伐:宋太宗时与辽争夺幽州的战役。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乘辽朝新君初立之机,派三路大军北伐。战争开始时,三路军队节节胜利。但因各军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指挥不力,歧沟关(今河北琢州)一战大败,杨业负伤被俘、绝食而死。高梁河与岐沟关两役失败后,北宋放弃了收复幽云失地的计划,对辽采取消极防御的政策。

32.澶渊之盟*:(武汉大学2006年中国古代史真题)1004年宋辽签订的停战议和盟约。

景德元年(1004年),辽大军围攻定州,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建议下,率军亲征。双方在遭州对峙,宋军射杀辽军统帅,辽有意退兵,于是双方议和: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辽边境以白沟河为界。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进人和平相处的时期,双方维持了长期和平。33.海上之盟:1120年北宋与金通过海上往返谈判签订的共同对付辽国的军事盟约。金建国后,在军事上连胜辽军。宋想趁机收回幽云十六州,宋徽宗数

次派使臣泛海出使金国,终于在宜和二年(1120年)与金缔结盟约,规定,宋金两国地位平等;宋金央击辽,并以长城为界;灭辽后,燕云之地归宋,宋给辽的岁币转送金国。

34.西辽:12~13世纪辽朝皇族耶律氏在西域建立的政权。亦称哈喇契丹。辽灭之前,耶律大石曾率契丹一部西走中亚。1324年,也就是辽灭亡的前一年,耶律大石称帝,重新建立以契丹人为主的国家,定都虎思斡耳朵(今托克马克附近),其疆域西至今阿姆河,东至和州(今新疆哈喇和卓),幅员万里,史称西辽。西辽建国八十八年,于1218年为蒙古所灭。西辽在传播中国文化,开发中亚,促进中国和中、西亚及欧洲的文化交流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35.靖康之变*:金国灭亡北宋的事件。靖康元年(1126年)秋,金兵第二次南下,东、西两路军会师,合围东京(今河南开封),闰十一月二十五日,京师城破,钦宗帝亲往金营投降。金统治者在大肆掠夺后,于次年三月立宋朝投降派张邦昌为傀儡皇帝,改国号楚。四月初一,俘徽、钦二帝及宗室、后妃、宫僚、百工等数千人,携带大批掠夺的金银珠宝、珍贵书籍北撤。北宋的统治至此结束。

36.黄天荡之战:1130年南宋与金之间的一次战役。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术攻占杭州,大掠后北返,在将渡长江时,被韩世忠阻截在黄天荡。宋军八千人凭借有利地形与金军激战,大败金军。双方对峙四十八天,金军凿集入江,才得逃脱。这次战役极大地鼓舞了南宋军民。

37.顺昌大捷:1140年南宋与金在顺昌发生的一次大战。绍兴十年(1140年),金兀术分兵四路攻宋,亲率步骑十余万人攻顺昌(今阜阳),宋将刘锜以两万人的军队大败金军,迫使金军退至开封。此役给予金军以沉重打击,阻住了金军的南侵。

38.郾城大捷:南宋初年的抗金战役之一。顺昌大捷后,岳家军出湖北,入河南,在各地义军的配合下,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收复颖昌(今河南许昌)、陈州、郑州、洛阳。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兀术亲率精锐突袭郾城。岳飞亲率骑兵参战,大破金兵。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郾城大捷。

39.《绍兴和议》*:(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中国古代史真题)1141年南宋与金签订的停战合约,顺昌大捷后,南宋准备与金议和。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签

订和议,主要内容有:南宋向金称臣;皇帝由金册封;宋每年向金输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以淮河至大散关为两国分界线。此约是在两国力量大致相当的形势下签订的,此后双方基本上维持了比较稳定的对峙局面。40.采石之战:南宋军在采石阻击金军南侵的一次战役。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金军数十万分四路大举南侵。金主完颜亮亲自率领的中路军由于南宋淮河一线的守将闻风而逃,顺利进抵长江北岸的和州(今安徽和县)。十一月初,完颜亮大军准备从采石(今马鞍山南)对岸渡江。当金军渡江时,虞允文亲临前线,一面派兵迎击上岸金军,一面命水军和当地民兵驾船攻击金军船队。南宋军民奋勇杀敌,并用“霹雳炮”轰击金军,金军大败,退至扬州。

41.《隆兴和议》*:(南京大学2011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1164年宋金之间重订的和约。宋孝宗隆兴元年,张浚主持北伐,却通到符离之战的失败。隆兴二年(1164年),宋金和谈,重新订立和约。和约规定:南宋对金不再称臣,改为侄叔关系;宋、金之间仍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疆界;宋每年给金的银绢由各25万两、匹,减为各20万两、匹;宋割商、秦两州给金;金国逃到南宋的人员不再追回。隆兴和议后宋金之间四十年未发生大的战争。

42.《嘉定和议》:1208年宋金之间订立的停战和约。开禧二年(1206年)五月,宰相韩侂胄主持的开禧北伐失败,礼部侍郎史弥远杀死韩侂胄,函其首送给金人。嘉定元年(1208年)三月,宋金订立和议。规定:宋金改为伯侄之国;岁币绢、银各增为三十万匹、两;犒军钱三百万贯;维持原来边界。

嘉定和议后,宋、金两国均日益衰弱,无力再发动战争。

43.千户制:蒙古汗国军政合一的制度。将全国的人民和土地划分为95个千户,由大汗分别授予共同建国的贵戚、功臣,任命他们为千户的那颜(首领),使之世袭管领。千户下分为若干百户,百户下为十户。千户制是基于蒙古人的游牧生活方式而建立的一种军事封建制的政治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所有青壮年男子皆为战士,编入军队,自备马匹和兵器,由千户长、百户长率领,随时听命出征。千户也是行政单位。平时管理居民户籍、生产、税收和司法等行政事务。

44.怯薛军*:(北京大学1986年中国史真题)成吉思汗组建的一支禁卫军。成吉思汗

称汗后,挑选一万精壮组成怯薛军,由他直接指挥,驻扎在他的殿帐周围,分为四班,由四个亲信的那可儿任怯薛长,每三日轮流值班。怯薛军是蒙古军的精锐,也是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

45.大札撒:(北京大学1886年中国史真题)1225年成吉思汗颁布的法令。札撒在蒙古语里意为“命令”,即古代蒙古部落首领对众人发布的命令。1225年,成吉思汗将历来的训令、札撒和习惯都加以汇总,下令颁布了《大札撒》,内容主要是保护游牧经济和社会秩序。《大札撒》的特点是刑罚残酷,死刑很多,保留着很多的原始习惯。

46.端平入洛:端平元年(1234年)宋蒙两军在洛阳发生的军事冲突。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后,宋廷派兵北上,欲收复东京开封府(今属河南)、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据河而守。赵葵、全子才奉命率军北进,至西京洛阳,所复州郡皆空城。粮饷不济,蒙古军乘势反攻,赵葵、全子才无功而还,史称端平入洛。端平人洛激化了与蒙古的矛盾,为蒙古大举进攻南宋提供了借口,从此开始了长达45年之久的宋、蒙战争。47.四大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的合称。成吉思汗在世时,把占领区分成三个“兀鲁思”,分封给他的三个儿子。长子术赤封于钦察,据有花刺子模和康里国故地,建都萨莱(今伏尔加河下游),称钦察汗国(金帐汗国)。术赤死后。该国归其子拔都。次子察合台封于西辽及畏兀儿故地,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阿姆河,包括新疆天山南北路等地,后来称为察合台汗国。三子窝阔台封于乃蛮故地,今鄂毕河上游以西至巴尔喀什湖以东皆属之,后来称为窝阔台汗国。蒙古第三次西征之后,象古大汗蒙哥又将新占地区封给旭烈兀,建都枯必力思(今伊朗大不里士),称伊儿汗国。48.合州之战:1259年宋蒙间的一次重大战役。宋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以三路大军攻宋,其中蒙哥汗亲率一军攻四川,由于四川备战充足,直到次年才攻到合州,合州知州王坚和部将张钰固守。宋开庆元年(1259年)七月,蒙哥汗亲自到合州城下督战,被炮石击中,死于军营之中。蒙古军被迫撤退,合州之围遂解。蒙哥汗死后,蒙古内部发生了争夺汗位的斗争。

49.襄樊保卫战:宋元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1267年,忽必烈接受南宋降将刘整的建议,将军事攻击的重点确定为攻襄阳、樊城。襄阳、樊城先后被元

军围困六年(1267~1273年),南宋军民展开了襄樊保卫战。宋朝几次派援军但都被打败。元军又切断汉水通道,中断守城军民与外界的联系、供应。1273年,元军先后攻陷樊城、襄阳。元军取得襄阳和樊城,即打开了进人长江的门户。

50.行省制*:(武汉大学2003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元代地方最高行政区划。初为元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主要内容:除京师及附近地区直隶中书省外,全国设岭北、辽阳、甘肃、云南、河南、湖广、江浙、四川、江西、陕西等十大行省;辖区辽阔,军政合一;丞相、平章等官总领该地区事务;下设路、府、州、县。行省制度有效巩固了元朝的大一统,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也是省制的开端。

51.辽阳行省:元代在今东北地区设里的地方行政机构。元初即设辽阳行省,治今辽阳,辖境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同时还在辽阳行省设有驿站一百二十处.辽阳行省的设立,加强了中央政府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加强了东北各民族互相交往和与内地的往来。52.岭北行省:元代十大行省之一。全称为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治和林,统辖漠北诸地。皇庆元年(1312年)始称。岭北行省治所在今蒙古国哈拉和林,辖境包括今蒙古全境、中国内蒙古、新疆一部分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岭北行省的经济以游牧畜牧业为主。

53.路府州县:元代行省以下地方行政建制。中书省和行中书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为路、府、州、县。元朝在路、府、州、县都设置达鲁花赤,作为最高的监临长官、例由蒙古人充当,掌握最后裁定的权力,位于同级其他官员之上。54.达鲁花赤*:(延安大学2011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元代地方各级政府机构的行政长官。达鲁花赤为策古语的音译,其意为镇守者。元代在路州府县都设有达鲁花赤,作为最高的监临长官。例由蒙古人充当,掌握级后裁定的大权,位于同级其他官员之上,从而加强了蒙古贵族对地方的控制。

55.宣政院*:(2010年历史掌学统考真题)元代掌管全国佛教及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1264年忽必烈始置,初名总制院。1288年因所统藏族地区军民财赋事关重要,改称宜政院,院使升正一品。宣政院设于大都,在西藏境内设宣政司。遇地方有事,设行宣政院驻守地方处理;重大军事,则由宣政院与

枢密院议处理。宣政院是中央政府最早设置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机构。56.澎湖巡检司*:元代设立的管辖澎湖、台演地区的行政机构。元代至元年间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隶于泉州府。这是中央政府在澎湖建立正式政权机构的开始。明代澎湖巡检司的辖区,扩大到台湾本岛(元代称为瑠求或琉球)。

加强了对澎湖和台湾的开发与管理。

57.探马赤军:蒙元时期军队的一种。探马赤意为“探马官”。蒙古国时期、从各千户、百户和部落中挑选士兵,组成精锐部队,在野战和攻打城堡时充当先锋,战事结束后镇戍于故征服地区,称为探马赤军。与蒙古军由各千户的士兵编成不同,探马赤军是由各部挑选的士兵混合组成。有元一代,始终保持探马赤军的建制。

58.站赤:(兰州大学2003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的驿站。站赤,蒙古语,意为管理驿站的人。中原地区的驿站由兵部管辖,蒙古地区的驿站由通政院管辖,站赤分为陆站和水站,据《元史兵志》记载,全国共有站赤一千四百处。元代是我国古代驿站最发达的时期,驿站的普遍设置,加强了全国的政治联系,也便利了全国的交通。

59.交子*:(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中国通史真题)北宋时流通于四川的纸币。宋朝的铁币不利于流通,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成都十六家富户主持印造了纸币,代替铁钱在四川市场上流通,是为交子。仁东时,交子收归官办,设立本钱,定期限额发行,仍在四川发行使用。徽宗时,该交子为钱引,扩大流通领域,且不其备本钱,引起通货膨胀,成为杜会问题。

60.市舶司*:(武汉大学2003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唐宋时设里的管理对外事务的机构。

唐代仅在广州一地设市舶司,负贵对外事务、宋代增设了杭州、明州、泉州、密州、秀州。宋代的市舶司类似近代的海关而权力较大,国内商船出海必须向它申请;外国商船到达港口后,须向市舶司申报,并接受检查;市舶司另征收货物的十分之一的入口税,是为抽解。

61.会子:(武汉大学2001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南宋政府发行的一种纸币。南宋时,为解决铜钱不足的问题,政府设立“行在会子务”发行会子。以代替铜钱流通。

其类型主要有通行于东南诸路的东南会子,通行于京西路和京湖路的湖北会子,通行于淮东路和淮西路的两淮会子。会子主要流通于淮河以南。

62.《农桑辑要》*:元代初年由司农司编纂的综合性农书。1273年成书,元初大司农司为了指导生产而编写颁行。全书共7卷10门,以北方农业为对象,农耕与桑蚕并重。内容多取自《齐民要术》、《士农必用》、《务本新书》、《四时纂要》、《韩氏直说》等书的精华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北方精耕细作和栽桑养蚕技术、棉花和苧麻的栽培技术等,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官方农书。

63.黄道婆:元代女纺织技术家。棉纺织业作为新兴的行业,在元代大有发展。

在江南棉织业的发展中,黄道婆作出重大的贡献。黄道婆将从崖州黎族妇女那里学来的先进棉纺技术与内地原有的纺织技艺结合起来,并有所发明创新,如创制轧棉籽的搅车、三锭脚踏纺车、弹棉椎弓;在染织方面,还能错纱、配色、织出各种美丽图案,适应和推动了当时棉纺织业的发展。

64.中统钞与至元钞:元代流通的主要纸币。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印造发行中统元宝钞,简称中统钞,以金银为钞本,面额自十文至二贯(一千文为一贯)共九种,每一贯当交钞一两,两贯当白银一两。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又发行至元宝钞,简称至元钞,也以金银为钞本,与中统钞并行,面额自五文至二贯共十一种,每一贯当中统钞五贯。有元一代以使用纸币为主,其中中统钞和至元钞一直行用不废,这二者成为主要的纸币。

65.斡脱:(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中国古代史真题)蒙元时期经营高利贷商业的官商。斡脱(突厥语,意为“同伙”)原是西城回回商人的一种商业组织的名称,因西域回回商人善于把持商业营利,政府就向他们提供本钱,用他们代为经商,称为斡脱。入元以后,专立斡脱户,设诸位斡脱总管府(1267年)、斡脱所(1272年)、斡脱总管府(1283年)等机构,为斡脱商人提供种种特权,他们可以不服差役,不纳商税。后来凡用官本从事高利贷或其他商务活动的,都一概称为斡脱。斡脱除去替政府经商以外,还替政府及王公们举放高利贷。

66.王小波、李顺起义:北宋初期川陕地区的农民起义。淳化四年(993年)二月,青城县茶贩王小波率众起义,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口号。

十二月,王小波在进攻蜀州江原县时受伤牺牲。起义军由李顺领导。淳化五年(994年)正月,李顺取成都,自称大蜀王,建立大蜀政权,改元应运。宋太宗急派王继恩率军分两路入川镇压,五月攻陷成都。李顺及部属3万余人被

杀害(一说李顺后来逃至广州被俘死)。王小波、李顺起义首次提出“均贫富”

的起义口号。

67.方腊起义:北宋末年浙江农民起义。北宋末年,宋徽宗荒淫奢侈,蔡京等大臣聚敛搜括,朱勔主持苏州应奉局,使江南惨遭供奉花石纲的残酷掠夺。

宣和二年(1120)十月,睦州青溪人方腊以摩尼教为号召,在青溪县聚众起义。义军攻占睦州、歙州所属诸县,十二月攻占杭州。宋廷派童贯为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发河东、陕西之兵十五万前往镇压。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方腊在帮源洞被俘,起义失败。

68.宋江起义:北宋末年北方衣民起义。方腊起义前后,河北、山东、淮南一带也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以宋江为首的一支影响最大。他们武艺高超,作战勇教,能以少胜众,屡败官军。宣和三年初,宋江起义军集结力量从京东移师南下,进人淮南楚州(江苏淮安)一带。二月,起义军在海州(江苏连云港)遭到知州张叔夜的袭击,包括宋江在内的一部分起义军向张叔夜投降,余部继续进行斗争。大约到宣和四年,宋江起义才被彻底镇压下去。

69.红巾军起义*:元末农民起义。1351年,刘福通率众在顺州起义,这次农民起义是利用白莲教、弥勒教和摩尼教等宗教形式组织起来的。起义军头戴红巾以为标志,故称红巾军。刘福通在1355年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建立了政权,国号宋。后分路北伐,曾攻下元朝上都,逼近大都。但是,刘福通的红巾军缺乏统一指挥,力量分散。1363年,起义军失败,刘福通壮烈栖牲。70.高邮大捷:张士诚军与元军在高邮进行的一次战争。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九月,元中书右丞相脱脱总制诸王所部侍卫亲军及诸省军马,号称百万,进攻张士诚于高邮。十一月,元兵至高邮城,大败张士诚于城外,并攻占真州、六合,绝高邮外援。然而此时,脱脱为朝中政敌所劾,被削去兵权、官爵。元军临阵易将,哗然四散,张士诚乘问出城奋击,大败元军。高邮大捷埋葬了元军的主力。

71.宋学:宋代以阐释发挥儒家经义名理为主要特征的学术流派。从北宋中期起,儒学领域出现了新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汉唐学者专事经学笺注的传统遭到废弃,对以贞说年间钦定的《五经正义》为代表的经学旧说产生怀疑,群儒奋起,开创了以己意解经的新时代,逐渐形成了带有两宋鲜明时代特征的

新儒学。清代学者推崇汉代的考据之学,对宋代理学家空疏的弊病肆意攻击.

称之为宋学,以示与汉学相区别。

72.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是理学形成的关键人物,其学主要承自程颐,而于周敦颐、张载、邵雍等人亦多有所吸收,基本上做到了集宋学诸家诸派之大成,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系统的思想体系。因其以“理”为哲学核心,故有理学之名,亦称程朱理学。他认为“理”是万物生长的本源,而“气”

只是构成万物的材料。主张以天理来克制人欲,以道心来主宰人心,要“去人欲,存天理”,以此来调和阶级矛盾。

73.理学*: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理学是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南宋被采纳为官方哲学。重要的理学家有北宋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及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他们的哲学的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理学的出现对后世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74.陆九渊:南宋哲学家。陆九渊对理的理解与朱熹不同,主张“心即理”,因而有心学之称。陆九渊把儒家思孟学说和佛教禅宗思想结合起来,并承袭和发挥了”天即理即心”的观点,提出,“心即理也”的命题,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明代王守仁发展其学说,遂形成陆王学派。其著作有《象山先生全集》,后经整理为《陆九渊集》。

75.鹅湖之会:南宋朱熹与陆九渊进行的一次哲学辩沦会。淳熙三年(1176年),陆九渊和朱熹在江西信州鹅湖寺进行学术辩论,史称“鹅湖之会”。关于“理”

的性质,朱熹认为“理兼体用”,是客观外在的,并体现于万物、心本身不等于理,心之性才是理。陆九渊则以为心性无别,理心合一,由内向外贯诸万物,关于修养途径,朱熹强调格物致知,即物穷理,累积递进,以求贯通。

陆九渊则主张由内入手,直接发现本心,以求彻悟,不必去费心认识外部事物,通过自我反省、自我体验达到修养目的。

76.浙东事功学派:南宋时期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学派。浙东部分儒家学者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积极提倡研究学问要经世致用,形成了金华学派、永嘉学派和永康学派,统称为浙东事功学派。金华学派的创立者是吕祖谦。叶适是永嘉事功学派的集大成者。他从事功思想的“致用”立场出发,反对虚

幻的道学和心学。陈亮是南宋永康学派的创立者。他的思想的核心是“物”,认为任何道理法则都不能离开具体的事物。

77.喇嘛救:藏传佛教的俗称。喇嘛教是佛教传人吐蕃后形成的一个教派,最受元朝皇帝的尊重。元世祖忽必烈尊吐蕃大喇嘛八思巴为帝师,命他制定蒙古新字。下诏颁行天下,俗称八思巴字。此后,元朝皇帝和后妃都以喇嘛为帝师。帝师和其他喇嘛不仅在政治上拥有特权,而且在经济方面又有免田税、商税的特权,并免差役。喇嘛教的经典由《甘珠尔》、《丹珠尔》两大部分组成,俗称藏文大藏经。两部都以藏文译本为主,均编成于14世纪后半叶。78.全真教:金元时期盛行的道教新宗派。又称全真道、全真派。大定七年(1167年),王喆创立。教义杂糅佛、儒,宣扬除情去欲,以柔弱为本,以清静为基,反对烧铅炼丹,提倡静坐苦修,以得道成仙。金朝末年,邱处机应召赴中亚谒见成吉思汗,为进攻金朝出谋划策,在蒙古统治者的保护下,全真教得到空前发展。丘处机弟子李志常著《长春真人西游记》,是研究中西交通史的重要资料。

79.唐宋八大家*:唐、宋两代八个散文家的合称。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与韩愈、柳宗元并称为古文创作的“唐宋八大家”。他们积极倡导并参与了唐古文化运动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在散文领域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80.话本:宋、元时代说话艺人讲说故事所用的底本。宋代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更趋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娱乐生活需求的“说话”(讲故事)成为当时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以“说话”为生的艺人,使用的“说话”底本,一般称作“话本”,话本经过流传加工,便演变为“话本小说”,这就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都是用当时的白话口语写成。宋代话本流传至今的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及《京本通俗小说》等。

81.南戏:宋元及明初流行于南方的戏曲艺术。在南方,以南曲胶调演唱的温州杂剧等地方戏发展成为南戏,亦称传奇、戏文。著名的“四大传奇”,是《荆钗记》,《拜月亭》、《杀狗记》、和《白兔记》。而元末温州高明的《琵琶记》,则被推崇为“南戏之祖”。

82.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的一种活字版印刷技术。据《梦溪笔谈》记载,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比雕版印刷省工省力,成本较低,所以很快得到推广。至元代,又改进为用木制活字。

83.郭守敬:(厦门大学2000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元代科学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人。

擅长水利和天文历算,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1276年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84.《授时历》:(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元代郭守敬以及王恂、许衡等人创制的历法。《授时历》行用364年,是我国推算最精确和使用最久的历法。

郭守敬为了观测天象,创造了简仪、仰仪和圭表等一系列仪器以助观测。85.《王祯农书》:元代综合性农学著作。王祯撰。皇庆二年(1313年)成书,共22卷。《王祯农书》分成《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大部分。

《农桑通诀》为总论,包括农业史、授时、地利、耕垦、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百谷谱》阐述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农器图谱》包括当时的各种农具、农业机械、灌溉工具、运输工具,纺织机械等图形,并详细介绍了这些器具的来源、结构及其制作使用方法。众多农器绘图入书,在中国农业史上是第一部。

86.《营造法式》:北宋时编撰的建筑学专著。北宋熙宁年间开始编修,元祐六年(1091年)成书。但因“元祐营造法式只有料状,别无变造用材制度”,又于绍圣四年(1097年)敕令李诫重新编修,元符三年(1100年)成书,全书36卷,内容分为:释名、制度、功限、料例、图样。该书对宋代建筑技术成就作了系统总结,对各种官府建筑的用材选择、结构坡度标准以及各种技术操作作了严格规定。并附有各种建筑图案。本书是当时世界上较为完备的建筑学专著。

87.《梦溪笔谈》*:(厦门大学2001年古代史中国通史真题)北宋沈括所著笔记体著作。

因写于润州梦溪园而得名。全书共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梦溪笔谈》现存609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50个学科。该书记载了物理学的磁偏角、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河工高超发明的合龙堵口的

水工技术、建筑工匠喻浩的《木经》等。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案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案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建立辽、宋、夏、金政权的民族首领及其建立时间,影响这些并立政权相互关系的重要盟约,理解辽、宋、夏、金之间通过和议维持和平关系的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多民族政权并立下民族关系的特征的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这一时期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的评价,培养学生对事件的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他们建立的政权和宋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议是中华民族内部矛盾冲突的不同表现形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通过对岳飞抗金史实的学习,增强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爱戴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宋、辽关系,岳飞抗金 2、难点: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状况下的民族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阅读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唐朝灭亡以后,我国历史发展的格局。并引入新的学习主题。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分布在我国北方,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史称“五代”。在南方和今山西地区则先后建立个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在这一时期,我过先后出现了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学生阅读引言讲解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辽、北宋、西夏的建立

1、辽的建立“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情景?你还了解这个民族的哪些知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放录像介绍契丹族,录像中解说词大意是这样的)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个美丽的传说。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白马沿土河而行,来到潢河与土河相汇处的木叶山,遇见一位乘青牛的美丽少女,两个互相爱慕,结为夫妻。他们的后代,就是契丹各部落人民。畜牧业在契丹人的生活里,占有重要地位。他们逐水草放牧,随季节迁徙,以马背和帐幕为家。他们放牧的本领很高,两三个人就能管理上千匹马。游牧和渔猎给契丹人带来衣食,他们吃猎到的野兽肉和捕来的鱼,用马奶作饮料。到六世纪时,契丹族开始用名马贡献给中原王朝,并与中原地区进行贸易。到唐朝末年,不少中原汉人来到契丹境内,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契丹人开始有了农耕和定居生活。 契丹国是如何建立的?其境内生活着哪些民族的人民?阿保机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契丹族不仅阿保机善于向汉族学习,其实他们整个民族都能做到这一点。下面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皇帝的,一个是民间的。辽代皇帝非常爱读汉族的文化典籍,如记录唐太宗治国经验的《贞观政要》和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有个辽帝要汉人讲《论语》,《论语》里有一些称少数民族为夷、秋的字眼,当然是蔑称啦,汉人避嫌疑不敢讲。辽帝说,上古时候的夷狄,没有礼法,所以叫夷狄,我们现在已经彬彬有礼了,有礼仪,有文化,和汉人没有两样,你还避什么嫌,尽管讲!辽代的民间,契丹人教小孩读书,常把汉人诗句按契丹语法改动、改编后念诵,比如,唐代诗人贾岛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这是多么幽静的月夜风光:鸟儿栖止在池边的树上,僧人敲响了月光下的屋门。可契丹人读成“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不大有诗意了。正因为契丹人的虚心学习,所以汉化程度很快,很深。有一次苏辙出使辽朝,辽的结伴使臣几次谈及他的父亲苏洵、哥哥苏轼的文章,头头是道。苏辙回来向朝廷报告说:我们民间印的文字,北方无所不有。这是因为,不少的商人将来人文集运到了辽国去卖,“其利十倍”呀! 这足见契丹人是多么重视向汉族学习! 石敬塘为什么要把幽云十六州拱手送给契丹国?对宋辽产生什么影响?对石敬塘甘作“儿皇帝”你有何看法?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回答。

宋辽金史课后题答案

族源与国家肇基(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1 下面哪一项是后唐的都城:() ?A、安阳 ?B、洛阳 ?C、开封 ?D、沁阳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耶律阿保机是下面哪一少数民族的可汗:() ?A、朝鲜 ?B、女真 ?C、契丹 ?D、维吾尔族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契丹于公元970年建国。()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辽的全境西部到鄂霍次克海峡,东部到阿尔泰山。()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族源与国家肇基(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1 下面哪一位是梁的开国君主:() ?A、赵匡胤 ?B、朱温 ?C、朱元璋 ?D、李渊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下面哪一位被称为出帝:() ?A、石重贵 ?B、石敬瑭 ?C、耶律璟 ?D、李世民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3 兀欲指的是下面哪一位契丹皇帝:() ?A、耶律璟 ?B、耶律阿保机 ?C、耶律德光 ?D、耶律阮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4 耶律德光客死于后晋的都城西安。()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族源与国家肇基(三)已完成成绩:100.0分1 西晋武帝指的是下面哪一位:() ?A、司马炎 ?B、司马懿 ?C、司马迁 ?D、司马光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2 下面哪一位在陈桥兵变时黄袍加身:() ?A、皇太极

?B、赵匡胤 ?C、李世民 ?D、朱元璋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赵匡胤是一个暴君,即位后发生了许多鸟尽弓藏的惨剧。()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据高丽史籍记载高句丽的先祖是一位扶余王的后裔。()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族源与国家肇基(四)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完颜阿骨打领导女真反辽的第一步是()。 ?A、攻打将并州 ?B、攻打宁江州 ?C、攻打宁州 ?D、攻打江州 我的答案:B得分:33.3分 2 辽代的女真可以分为几类:() ?A、3.0 ?B、4.0 ?C、5.0 ?D、6.0 我的答案:A得分:33.3分 3 女真向契丹进贡海东青是女真反辽的一个主要理由。()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试卷(带答案)(2)

一、选择题 1.“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主要是由于( ) A.统一文字B.独尊儒术 C.始设进士科D.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 2.下图是元朝最著名画家的代表作《秋郊饮马图》。该画的作者是() A.吴道子B.赵孟頫C.阎立本D.张择端 3.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③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 ④造船业世界领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4.一位学者评论他所处的朝代,认为当时地方州郡之所以“日就困弱”,是因为朝廷把各州的“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政刑一切收了。”该学者所处的朝代是() A.秦朝B.西汉C.宋朝D.唐朝 5.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开始于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元朝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元朝 B.唐朝 C.隋朝 D.宋朝 7.“赵匡胤穿龙袍﹣﹣改朝换代”这一歇后语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A.杯酒释兵权B.“澶渊之盟”C.靖康之变D.陈桥兵变 8.南宋疆域比北宋疆域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A.金(南)宋和议 B.辽(北)宋和议 C.夏宋和议 D.金灭辽

9.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 A.市舶使B.宣政院C.榷场D.十三行 10.下列各项搭配没有联系的是() A.女真族一完颜阿骨打B.蒙古族一松赞干布 C.契丹族一耶律阿保机D.党项族-元昊 11.在福建三明宁化县,一群被当地人称为“谱师”的“当代毕昇”正活跃在乡间,由此可判断,这些“谱师”所拥有的技术应该是 A.雕版印刷术 B.造纸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12.岳飞在其《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匈奴”指代的是() A.女真统治者B.突厥统治者C.契丹统治者D.党项统治者13.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A.灭亡西夏B.建立元朝C.统一蒙古D.定都大都 14.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这说明北宋() A.与辽保持长期的和平B.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 C.解除统兵将领的兵权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15.“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历法,该历法的主要功能是() A.用于占卜B.观察天象C.指导农事D.辅助政治16.“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 ) A.耶律阿保机B.赵匡胤C.阿骨打D.元昊 17.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A.建立北宋B.统一蒙古C.八股取士D.闭关锁国 18.我国经济重心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③所示经济状态相对应的时期是 A.南北朝B.唐朝C.五代十国D.宋朝 19.下列哪一位人物完成了对女真各部的统一,建立了金政权,并依照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的军政体制() A.阿保机B.元昊C.阿骨打D.松赞干布 20.小明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不符合史实的是() A.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辽宋西夏金的避讳、称谓和排行

辽宋西夏金的避讳、称谓和排行 作者:王曾瑜 【摘要】:避讳、称谓和排行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三者有一定的关联,而在辽宋西夏金代又有其特点。本文在以前的研究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介绍和论述。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关键词】:辽宋西夏金避讳称谓排行 我们编写《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时,第十九章称谓和排行,第二十章避讳,都由朱瑞熙先生执笔,无疑是显示了很深的功力。尽管如此,我写历史小说时,仍感称谓不够用。后来自己另撰《略谈宋代的避讳、称呼和排行》,发表于《文史知识》1998年第3期。此次为写漆侠先生主编的大部头辽宋西夏金断代史,参对以上两篇,作了不少补充。由于可与朱瑞熙先生的两章详略互补,就另外单独成文。因为当时的史料大部分集中于宋,故本文论述只能以宋为主。 一、避讳 古代避名讳的风俗起源很早,辽、宋、西夏、金朝都继承此俗。辽朝的契丹人、西夏的党项人和金朝的女真人本无避讳的习俗,他们在汉化过程中,也接受此种汉人习俗,但避讳只限于他们的汉名,不包括本族名。当时官讳的范围颇广,不仅包括皇帝的御名、曾用名,还有皇帝的几代祖宗、皇太子,甚至某些皇后的名讳。 辽圣宗时,宋朝韩亿充辽皇后生辰使,宋仁宗“诏亿名犯北朝讳,改曰权”,[1](P927)这是为了避辽太祖耶律亿的汉名,辽朝方面的记载则称“韩翼”。[2](P200)辽朝为了避辽太宗耶律德光御讳,将官名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和银青光禄大夫改名崇禄大夫、金紫崇禄大夫和银青崇禄大夫,(注:参见王曾瑜:《辽朝官员的实职和虚衔初探》,《凝意斋集》第87—88页,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又将光禄卿和光禄少卿改名崇禄卿和崇禄少卿。(注:《宋会要》蕃夷1之35,中华书局影印本,1957年,第7690页;《续资治通鉴长编》,以后简称《长编》,卷67景德四年十二月戊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6年,第588页。)宋朝的御讳涉及颇广,法律上对犯官讳的字有详细规定,(注:参见《庆元条法事类》卷3《名讳》,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标点本,2002年,第8—12页。)以至一些人名、地名、官名等都因犯御讳而改动。宋真宗冒认道教传说中的人皇之一赵玄朗为祖宗,当时名将杨延朗“下一字犯圣祖名,改为延昭”。[3](P549)理学家周惇颐本名周宗实,恰好与宋英宗的旧名相同,遂改名惇颐。到南宋时,其名又犯宋光宗赵惇的御讳,于是宋人又将他改名敦颐,这已是他身后一百几十年的事。(注:关于周惇颐的名字,《宋史》卷427《周敦颐传》作“敦颐”(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第12709页),朱熹:《伊洛渊源录》卷1周惇颐《事状》说:“姓周氏,名惇实,字茂叔,后避英宗旧名,改惇颐。”(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页)张端:《贵耳集》卷上说:“周濂溪以舅官出仕,两改名。先名宗实,因英庙旧名改,后名颐,又以光宗御名改。”(中华书局上海编辑部,1958年,第11页)以上两说稍异,应以《贵耳集》之说为准。按周宗实改名周惇颐,乃他生前自改,而周惇颐

第7课 辽、宋、西夏与金的并立导学案

历史导学案 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 学习目标: 1、了解两宋和辽、西夏、金建立的基本情况。知道北宋与辽西夏以及南宋与金的和战过程; 2、识别《辽、北宋、西夏形势图》与《宋、金对峙形势图》; 3、比较澶渊之盟和绍兴和议的异同; 4、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澶渊之盟和绍兴和议; 5、结合岳飞和秦桧的有关内容,探讨对“流芳百世、遗臭万年”的理解。 学习重点: 两宋与辽、西夏金的并立以及澶渊之盟、绍兴和议。岳飞抗金的事迹。 学习难点: 用历史的辩证观点分析澶渊之盟和绍兴和议。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学习流程:(请同学们按流程完成任务) 一、预习 任务1: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本31—34页回答: 1.观察《辽、北宋、西夏形势图》,了解它们的地理位置并试着画出其简单示意图。 3.你知道杨家将的故事吗,这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什么关系? 4.澶渊之盟是怎么回事,你怎样认识澶渊之盟? 任务2:阅读课本34—36页,回答下列问题。

6.结合岳飞抗金的故事,辨别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为什么? 7.南宋与金之间除了战争之外,还有怎样的关系?有何表现? 二、展示:口头展示预习中的问题 要求:1.脱离课本,声音洪亮; 2.言简意赅,内容准确。 三、合作讨论 1.预习流程中的问题,个人不能解决的小组合作解决; 2.你们组还有哪些问题请向老师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四、小结 当堂检测: 1、辨识:你能指出下列四副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副是错误的,请说出理由( ) A B C D 2、岳飞抗金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 A.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性 B.他被秦桧诬陷,蒙受冤屈 C.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D.他对皇帝赤胆忠心 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根据诗歌的内容,判断出诗歌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4、“大宋皇帝谨致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成信,虔诚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完成(1)~(2)题: (1)材料中的“大宋皇帝”是指哪一政权?“北朝”是指什么政权? (2)此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应如何评价此事件?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模拟试题带答案(3)

一、选择题 1.疆域图反映了一定时期国家或政权掌控的领土领海现状,包括领土领海的面积、边界、海陆位置以及疆域内部的行政区划、山川形势、岛屿分布等。请仔细观察下面疆域图,把握有关信息,判断这是何朝的疆域图?() A.秦朝B.唐朝 C.元朝D.清朝 2.下图所示人物的诗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下列表述与这位历史人物相符的一项是 A.盛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 B.两宋之交杰出的词人 C.被后世尊为“诗仙” D.被后世尊为“诗圣” 3.岳飞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B.他遭奸臣谋害 C.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D.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 4.“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句词的作者曾在郾城大败金军,他是A.辛弃疾 B.苏东坡 C.李清照 D.岳飞 5.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了哪个朝代的节日欢乐气氛?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6.宋辽议和、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并立中趋利避害 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7.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南宋时,我国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主要得益于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③南方相对稳定④国家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 A.市舶使B.宣政院C.榷场D.十三行 9.在福建三明宁化县,一群被当地人称为“谱师”的“当代毕昇”正活跃在乡间,由此可判断,这些“谱师”所拥有的技术应该是 A.雕版印刷术 B.造纸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10.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A.宋朝重武轻文B.宋朝重文轻武 C.从军死伤几率大D.从军收入低 11.“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主要是由于( ) A.统一文字B.独尊儒术 C.始设进士科D.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 12.建立与宋并立的辽、西夏、金政权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 A.契丹、党项、匈奴B.契丹、党项、女真 C.党项、女真、鲜卑D.匈奴、鲜卑、吐蕃 13.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视发展文教事业。下列举措最能体现这一治国思想的是() A.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B.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 C.分化宰相权力 D.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14.下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A.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

教材习题解读—《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教材第41页“读图学史” 提示:秦汉时期,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王朝疆域规模基本奠定。秦朝首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疆域西到陇西,南到南海,东到东海,北到长城一带;西汉疆域比秦朝增加了西域地区;唐朝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包贝加尔湖,设置六大都护府管理周边少数民族;北宋时期,由于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在北方和西北地区的统治区域缩小。感想: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一切分裂行为。 教材第43页“课外学史” 提示: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讲述即可。 例如:岳飞是河南汤阴人,出身于农民家庭。他精通兵法,喜欢学习历史。南宋初年,他参加了北方人民组织的抗金队伍“八字军”。后来到开封,受到南宋抗金老将宗泽的赏识。由于作战勇敢和有才千,他立下多次战功,很快成为一支军队的将领。岳飞的军队纪律严明。行军露宿,只许士兵睡在廊檐下。老百姓请他们进屋,他们也不进去。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岳家军”。岳家军练兵认真,作战勇敢,多次以少胜多,在突然受到敌人袭击时也不慌乱。金兵惧怕他们说:“推倒一座山容易,动摇岳家军的阵容难!”1140年,金兵又大举进攻南宋。岳飞等将领分路出击,岳飞负责中原一线,他一面派人到河北一带联络当地的民间抗金组织,一面亲率大军进击,收复了河南许多州县,驻军郾城,两军展开激战。郾城大战中,金军投入精锐骑兵15000人。金军大将兀术以头戴铁盔、身穿铁甲的3000“铁塔兵”打前锋,以号称“拐子马”的骑兵居左右,列队进攻。岳飞指挥儿子岳云等率军应战。双方从下午激战到天黑,宋军大获全胜,追杀金军几十里。岳家军乘胜前进,抵达开封的朱仙镇,北方人民抗金情绪高涨。岳飞请求宋高宗下令北伐。宋高宗和朝中的奸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会威胁自己的统治,于是向金求和,并命令岳飞撤回军队,岳飞愤慨地说:“十年的功劳,一天就断送了!”1141年,宋高宗解除了岳飞等抗金将领的兵权。秦桧又派他的爪牙诬陷岳飞谋反,把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逮捕入狱。另一位抗金将领韩世忠去质问秦桧,根据什么说岳飞谋反,秦桧拿不出证据,竟厚颜无耻地说:“莫须有。”韩世忠愤怒地对他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1142年年初,宋高宗

《宋辽金史》期末考试答案_分析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元和宋的水路贸易分别控制在下面哪两类人手中:()
1.0 分
?
A、
西域人;中国人
?
B、
中国人;西域人
?
C、
中国人;日本人
?
D、
日本人;中国人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澶渊之盟签订于下面哪一年:()
1.0 分
?
A、

1034 年
?
B、
1024 年
?
C、
1014 年
?
D、
1004 年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下面关于口铺事件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0 分
?
A、
契丹骑越界河射伤宋兵
?
B、
契丹威胁“两属户”
?
C、

宋设立口铺,契丹退让
?
D、
宋停乡巡弓手以避免事件升级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海上之盟指的是宋代和()的盟约。
1.0 分
?
A、

?
B、
回胡
?
C、
蒙古
?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下面哪一位最早提出了宋金关系唇亡齿寒的观点:()
1.0 分
?
A、
李泉
?
B、
忽必烈
?
C、
金哀宗
?
D、
乔行简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辽朝的南北面制度指的是()。
0.0 分
?
A、
法治;德治

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川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下面我就本课的教学设想向大家作一介绍。 一.教材地位: 本课为第七学习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的第一课。 上一主题虽然有隋唐的统一,但隋唐的统一中仍包含着相当严重的“分立”倾向,所以才有藩镇割据,有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10至12世纪,我国先后出现了北宋同辽、西夏政权的并立和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本课辽、宋、西夏、金承五代十国而来,这些政权并立时期各民族的交往和发展不仅有利于民族融合,实际上民族关系已处于更大的统一发展的过程中了,为我国以后的元明清三个巨大统一王朝准备了条件。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是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思维简单。从小学到七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使他们不仅带着好奇心去观察世界,而且以好奇心去探求知识。因此,刚进入七年级,他们抱有新的希望;渴求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新的知识,对各门功课都有一种新奇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需要培养。 三.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1)知道北宋的建立。(2)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辽、宋、西夏三个并立政权及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了解宋辽、宋夏战和关系,理解战和的实质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多民族政权并立下民族关系发展特征的分析和探讨,学习分析事物发展特征的方法;通过对这一时期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的评价,学习对事件的评价方法。收集岳飞抗金故事,增强学生对岳飞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学习信息获取与整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契丹人、党项羌、女真人等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建立的政权和宋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议是中华民族内部矛盾冲突的不同表现形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关系观;通过岳飞抗金史实的学习,增强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爱戴的情感。 四.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有两个:辽、宋、西夏、金之间并立关系的建立以及岳飞抗金

七年级历史下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下)期末测试卷 (满分:70分 时间:45分钟) 第I 部分(选择题,共26分) 1. 你知道以下哪段运河未流经江苏省境内么?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通济渠 D.邗沟 2.从右边的图表中分析出与下列哪些事例无关 A .隋文帝的励精图治 B .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 .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D .唐玄宗时,进入鼎盛时期。 3. 假如你生活在唐朝,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①农民用曲辕犁耕地 ②长安大明宫,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③家中摆着唐三彩 ④农民用筒车灌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按照宋金议和的内容,宋不再与哪国接壤: A.金 B.吐蕃等部 C.西夏 D.大理 5. 辽、宋、西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 6.两宋时期,下列可能设置过市舶司的城市是: A.合肥 B.广州 C.兴庆 D.北京 7.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了哪个节日的欢乐气氛: A.端午节 B.中秋节 C.春节 D.清明节 8.宋代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A.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 B.我国的经济中心发生了南移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9.马克思称( )是“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曾经侵略中国台湾。 A.葡萄牙 B.荷兰 C.法国 D.日本 10.关于明朝科举制: ①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 ②明朝开始八股取士制度 ③科举试卷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④答卷文体有严格规定,不许发挥个人见解 A .①②③④全对 B .①②③④不对 C .①②③对④不对 D .①不对②③④对 11. 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政策是指: A.不允许外国人来华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 禁止中国对外贸易 D.封闭关口,固守疆土 12.是中国在明清之后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原因正确的是: A.文化专制,闭关锁国 B.不思进取 C.西方人越来越聪明 D.中国人很愚昧 13.小华同学想了解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是怎么一回事,他应该看: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共44分) 二、组合列举题(共6分) 根据下面有关科技文化与艺术的年代尺,请将所缺内容填写在下划处。

川教版历史七下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第1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知识要点 1. 各族政权简表 名称(国 号) 都城民族建立者兴亡亡于契丹(辽)上京契丹 耶律阿保 机 916-1125 金北宋 东京(今开 封) 汉赵匡胤960-1127金西夏 兴庆(今银 川) 党项元昊1038-1227 蒙古 金 中都(今北 京)女真 完颜阿骨 打 1115-1234 蒙古 南宋 临安(今杭 州) 汉赵构1127-1276 元 2.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契丹为辽。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北宋基本结束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3. 1004年,辽与北宋发生澶州之战,宰相寇准劝说宋真宗亲征。 1005年,宋辽议和,史称澶渊之盟(宋辽结为兄弟之邦,互不用兵,北宋每年给辽30万“岁币”)。此后,双方边境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交往频繁。 4.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北宋册封,称夏国主。北宋每年给西夏“岁币”),双方在交界地带设置贸易市场,互通有无,维持了长时期的和平关系。 5.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宋,史称“靖康之变”。同年,赵构重建宋朝,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郾城(今河南境内)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1141年底,南宋与金订立和约(南宋向金称臣,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宋每年

给金50万“岁币”),此后,双方战事基本停息,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随堂练习 1. 默写:各族政权简表 名称(国 都城民族建立者兴亡亡于 号) 契丹(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2. 960年,后周大将_______发动“__________”,建立北宋。北宋基本结束了_____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______年,北宋与辽议和,史称“__________”。1038年,_____族首领_____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______年,北宋与西夏议和。______年,南宋与金议和。 人们常用“流芳千古”来形容南宋爱国将领______。 3. 评价宋与辽、西夏、金的几个和约。 答:积极:这些和议的达成,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促进双方的发展。 消极:宋给辽、西夏、金岁币,加重了宋的负担。 ——————————————————————————————————————————— 答:积极: 消极: 4. 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给各方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战争不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和议使双方相对稳定,促进了各自发展。 ——————————————————————————————————————————— 答:

《宋辽金史》期末考试(20)

?《宋辽金史》期末考试(20)姓名:极客校园班级:默认班级成绩:100.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近代海陵王改制始于下面哪一年:() 1.0分 ?A、 1155年 ? ?B、 1156年 ? ?C、 1157年 ? ?D、 1158年 ? 我的答案:B 2 元和宋的水路贸易分别控制在下面哪两类人手中:()1.0分 ?A、 西域人;中国人 ? ?B、 中国人;西域人 ? ?C、 中国人;日本人

?D、 日本人;中国人 ? 我的答案:A 3 下面事件中,哪一次事件是契丹反对金的第一次行动:()1.0分 ?A、 萨巴窝窝之叛 ? ?B、 蒙古之叛 ? ?C、 鞑靼之叛 ? ?D、 以上都不是 ? 我的答案:A 4 宋代的“两府”指的是下面哪一项:() 1.0分 ?A、 门下省和皇帝 ? ?B、 中书省和皇帝 ? ?C、 中书省和枢密院 ?

宰相和皇帝 ? 我的答案:C 5 澶渊之盟签订于下面哪一年:()1.0分 ?A、 1034年 ? ?B、 1024年 ? ?C、 1014年 ? ?D、 1004年 ? 我的答案:D 6 后晋石敬瑭于下面哪一年称帝:()1.0分 ?A、 公元942年 ? ?B、 公元940年 ? ?C、 公元938年 ? ?D、

公元936年 ? 我的答案:D 7 下面哪一项指的是契丹贵族的私属名:()1.0分 ?A、 头上 ? ?B、 头下 ? ?C、 头中 ? ?D、 上头 ? 我的答案:B 8 金是被下面哪个朝代灭掉的:() 1.0分 ?A、 宋 ? ?B、 清 ? ?C、 明 ? ?D、 元

最新部编初一下册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最新部编初一下册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A.设立军机处 B.采用八股取士 C.废除丞相制度 D.设立厂卫机构 2.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元朝时候,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A.维吾尔族B.满族C.藏族D.回族 3.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详细记载某历史事件:宴会的第二天,赵匡胤的部将个个心领神会,“皆称疾,请解军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这一事件是 A.隋炀帝被杀 B.杯酒释兵权 C.靖康之变 D.宋金和议 4.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为了有效统治全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B.行省制 C.分封制 D.郡国制 5.成功地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人物是 A.杨坚 B.杨广 C.李渊 D.李世民 6.能区分史实和观点是学习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A.杨坚统一全国 B.黄巢发动起义 C.遣唐使来华 D.岳飞是民族英雄 7.唐朝时能从外地远距离、大批量运输粮食经洛阳到长安,直接得益于 A.修筑都江堰 B.修筑长城 C.建造赵州桥 D.开通大运河

8.下列哪一史实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A.隋文帝灭掉陈朝B.隋朝创立科举制 C.隋朝统一度量衡D.隋朝开通大运河 9.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10.唐太宗、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非常发达”。材料陈述的是() A.诸子百家争鸣B.大运河的开通 C.中外交流频繁D.都市生活繁华 11.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A.河北曲阳B.福建泉州C.江西景德镇D.河南开封 1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 A.集市 B.邸店 C.瓦子 D.夜市 13.唐朝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这两位宰相都是什么时期?A.隋文帝B.贞观C.武则天D.开元 14.清初统治者为恢复经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行的措施是 A.政府鼓励海外贸易B.建立行省制度 C.推行重商政策D.推行垦荒政策 15.探寻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辽、宋、西夏、金

辽、宋、西夏、金(两宋时期,若干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中央王朝长期并立)一、各个政权的建立 二、各个政权并立情况 1.北宋和辽:订立“澶渊之盟”,紧张的战争状态才告结束(宋真宗曾前往督战) 2.南宋和金:(①宋高宗和秦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屈膝向金求和,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抗金英雄岳飞②南宋和金达成了“绍兴和议”) 3.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靖康之耻”) 三、经济情况(唐代中期以后,北方战乱不断,大量人口迁徙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加速了南方经济的发展速度) 1.圩田是江南人民把农田和水利结合起来的杰出创造 2.粮食作物引进国外新品种:占城稻(从越南引进) 3.太湖流域苏州、湖州的稻米产量已占全国首位,故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4.棉花的种植,在南宋后期已扩展到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5.两浙的丝织产品以跃居全国首位 6.棉纺织业的兴起,在我国手工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7.宋代制瓷出现许多名窑,江西景德镇窑逐渐成为瓷业中心

8.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泉州作为外贸港口在宋代崛起,南宋以后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9.北宋(四川)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0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为定局 四、城市生活 1.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杭州都是人口100万以上的大都市 2.宋代城镇特点:①突破时间限制(时间大大延长,几乎全天候营业)②突破空间隔绝(商业交易区和居住区不再截然分离隔绝) 3.麻布是大众化的衣料,丝织品主要由富家享用,棉布也成为衣着原料 4.粮食(①北方人以粟麦为主粮②南方人以稻米为主粮)肉类副食(①北方以羊为主②南方以猪为主)茶和酒是重要的饮料 5.住房(①城市民居以瓦房为主②农村则多茅屋)居室用具(靠背椅和高桌子是最时尚的居室用具) 6.交通工具:独轮车、畜力车、轿子 7.宋代市民文化生活出现了商业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新趋势 8.娱乐中心:瓦舍勾栏 9.体育活动项目:武术、相扑、球类、水上运动 五、思想文化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战国至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六、文学艺术 1.宋词A兴起于唐代,是一种新体诗歌 B词派:①北宋柳永:词为艳科,多写儿女相思别情②北宋苏轼:意境豪放,气象恢弘③南宋辛弃疾:豪放 2.书法:A由于行书可不拘一格,挥洒自如,尤为宋人所喜爱 B宋代新书风的代表:苏轼、黄庭坚、米芾 3.绘画:A北宋,张择端名画《清明上河图》形象展现了北宋开封的城市风貌,是当时城市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艺术长卷 B北宋中后期,许多文人学者以绘画抒发情感,他们的作品强调神韵,忽略形似,讲求笔墨情趣和诗文意境,后人称为“文人画”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模拟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观察如图《辽、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图中党项族建立的政权都城所在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 2.交子的出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业生产出现新气象B.手工业生产兴旺发达 C.商品贸易空前繁荣D.印刷技术世界领先 3.下图所示人物的诗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下列表述与这位历史人物相符的一项是 A.盛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 B.两宋之交杰出的词人 C.被后世尊为“诗仙” D.被后世尊为“诗圣” 4.岳飞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B.他遭奸臣谋害 C.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D.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 5.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 A.占城稻 B.玉米 C.甘薯 D.向日葵 6.北宋时候出现了我国四大发明中的() A.造纸术和火药B.火药和指南针 C.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和造纸术 7.宋辽议和、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并立中趋利避害

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8.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澎湖巡检司B.台湾府C.琉球巡检司D.台湾巡检司9.对西藏加强管辖,并使之成为正式行政区的是 A.汉朝政府B.唐朝政府C.宋朝政府D.元朝政府10.“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主要是由于( ) A.统一文字B.独尊儒术 C.始设进士科D.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 11.《宋史纪事本末》载,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田园,臣之愿也。”材料中宋太祖之“意”是 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 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 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12.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13.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 C.城市经济活跃 D.民族融合加强 14.下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A.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

最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模拟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现代社会中,手机支付已成为一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在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唐朝的开元通宝 C.汉朝的五铢钱 D.北宋的交子 3.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在《魏书》中第一次出现于人们的视野。公元916年建起庞大帝国,雄踞中国北方。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 A.吐蕃B.辽C.西夏D.金 4.金庸武侠小说著《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A.澶渊之盟 B.靖康之变 C.宋金和议 D.南宋灭亡 5.岳飞在其《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匈奴”指代的是() A.女真统治者B.突厥统治者C.契丹统治者D.党项统治者 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 A.国家支持东南沿海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人民赋税负担沉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7.生活在两宋之交,其词具有:“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清新自然”特点的是A.苏轼 B.关汉卿 C.辛弃疾 D.李清照 8.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回纥 B.回族 C.藏族 D.蒙古族 9.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 10.一位学者评论他所处的朝代,认为当时地方州郡之所以“日就困弱”,是因为朝廷把各州的“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政刑一切收了。”该学者所处的朝代是() A.秦朝B.西汉C.宋朝D.唐朝 11.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澎湖巡检司B.台湾府C.琉球巡检司D.台湾巡检司12.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A.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B.岳飞主张抗金,被投降派杀害 C.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13.“赵匡胤穿龙袍﹣﹣改朝换代”这一歇后语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 () A.杯酒释兵权B.“澶渊之盟”C.靖康之变D.陈桥兵变 14.岳飞抗金的事迹为人们广为传颂,其抗击的金的建立者是() A.汉人B.契丹人C.女真人D.蒙古人 15.“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历法,该历法的主要功能是() A.用于占卜B.观察天象C.指导农事D.辅助政治 16.宋太祖为了将财赋收归中央,在地方设置了( ) A.藩镇B.节度使C.转运使D.通判 17.某同学搜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A.唐朝繁荣辉煌的文学 B.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 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 18.观察如图《辽、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图中党项族建立的政权都城所在位置是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第六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点击新目标标 1、熟记建立辽、宋、夏、金政权名称及建立者; 2、了解澶渊之盟;评价岳飞。 3、分析认识辽、宋、夏、金之间关系及影响。 链接旧知识 回忆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方式 课前小热身 初读课文,勾划关键词语,完成知识建构。 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 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走向衰落。907年,唐朝灭亡。以后的53年里,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简称五代。五代共有14个皇帝,你想,53年五个朝代,有14个皇帝,这正常吗?这很多皇帝都被手下掌握兵权的大将杀死,这些人当了皇帝后又被他手下的大将杀死,政局十分混乱。小故事:赵匡胤陈桥兵变。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建立什么朝代?都城在哪里?是日本东京吗?北宋完成天下的统一了吗? 【新课解读】

(一)辽、宋、西夏、金的建立 1、分组自学:第一组重点了解宋,第二组重点了解辽,第三组重点了解西夏,第四组重点了解金。 2、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代表介绍本组所代表的民族与政权情况,其他各组指出正误。 3、做一做:再请同学上黑板上完成列表:辽、北宋、西夏的并立;南宋、金的对峙。 (二)辽、西夏、金与宋的关系 1、比一比 (1)辽、北宋、西夏三个国家并立历史上哪个时期相似? (2)与三国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3)如果把宋比作中国,辽和西夏能不能比作日本或美国?为什么? 2、议一议: (1)、他们之间具体战争有哪些呢?是否战争长期持续不断呢? (2)、你如何看待辽与北宋签订的澶渊之盟?如果你在那时,你是主张战还是和?为什么? (3)、你知道岳飞吗?能讲述岳飞抗金故事吗?岳家军为什么能打胜仗?你如何评价岳飞? 【课堂小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