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41例临床疗效论文

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41例临床疗效论文

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41例临床疗效论文
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41例临床疗效论文

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41例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采用精准肝切除术对患有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2例患有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1例。分别采用非规则性肝切除术和精准肝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的ast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病情出现复发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精准肝切除术对患有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精准肝切除术;原发性肝癌【中图分类号】r6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229-02为了对采用精准肝切除术对患有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使临床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症状特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为临床提供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法,使该类患者的存活率进一步提高,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82例患有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非规则性肝切除术和精准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ast水平变化情况、并发症和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手术室标准化护理配合在精准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手术室标准化护理配合在精准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在行精准肝癌切除术患者中采取手术标准化护理配合的价值。方法对2018年2月到2020年2月本院行精准肝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为观察组43例以及对照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 组行手术室标准化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手术用时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 术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精准肝癌切除术患者中开展手术室标准化护理配合有利于缩 短手术用,改善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手术室;标准化护理配合;精准肝癌切除术;手术用时 在临床上对肝癌进行治疗时,常常采用切除手术的方法,该治疗方法属于微 创范畴,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切除最小的肝脏组织,最终切除肿瘤,在切除的过 程中需要尽可能地保留肝组织,有利于患者治疗后的恢复[1]。在对患者进行治疗 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标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提高患者对医护 人员的满意程度。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在治疗过程中的应 用效果,并总结其意义,现将主要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8年2月到2020年2月本院行精准肝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6例,按 照入院顺序分组为观察组43例以及对照组43例。对照组男女例数27例、16例,年龄49岁至70岁,平均年龄为(58.14±2.06)岁;观察组男女例数28例、15例,年龄48岁至70岁,平均年龄为(59.22±2.17)岁。组间患者的常规资料相近, 可以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准备手术所需要的器械,更好地与手术医师进行配合。 观察组:对患者采取手术室标准化护理模式,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需要邀请资历较深的教授、医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工作,同时需要制定护理的 标准步骤,由专业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的标准化水平,需要做好以下内容:首先,保障工作流 程的标准化。专业人员应该对参与手术治疗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更加 熟悉不同器械的使用方法和顺序,提高自身的规范意识,要求手术医师与护理人 员应该加强沟通,对于出现的问题,应该定期集中讨论,不断优化手术工作流程 和标准[2]。为了保障流程的标准化,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根据相关规定加强练习, 保障在治疗的过程中能够顺利配合医师进行手术工作,自身应该明确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其次,不断规范手术室。要求手术室内环境卫生,保 障处于无菌状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手术室进行消毒,营造良好的治疗氛围。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提前对所用器械和物品进行清点,不 得在清点之前交接器械。护理人员必须根据手术的内容不断对所用器械进行清洁,并对器械进行科学的摆放,不断规范摆放位置,节约手术治疗的时间[3]。最后, 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负责人员需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 与护理人员的沟通,了解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不 断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同时可以将手术室的标准流程,制定成画册等不同方式 进行宣传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够树立标准化

首 次 病 程 记 录(原发性肝癌)

年月日时分首次病程记录 病例特点: 1、既往慢性病毒性(HBV HCV)肝硬化、酗酒、口服避孕药、寄生虫、黄曲霉素毒素食物污染。 2、临床经过:肝区疼痛、纳差、消瘦、乏力以及不明原因的发热、腹胀、腹泻、黄疸。 3、体征:肝病面容,巩膜黄染,肝掌,蜘蛛痣,锁骨上淋巴肿大,胸廓不对称,叩诊实音,腹围增宽,肝大右肋缘下cm,剑突下cm,边界不清,质硬,肝区闻及摩擦音。移动性浊音(+)。 4、辅助检查:AF P≥400μg/L;超声: 初步诊断:原发性肝癌。 诊断依据: 1、易患因素:酗酒、病毒肝炎、感染、饮食习惯、寄生虫感染、黄曲霉素食物感染等。 2、消化道症状:肝区痛伴纳差、腹胀、黄疸。 3、超声提示:AFP≥400μg/L持续时间 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肝癌原发于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乳房等处的癌灶常转移至肝。病情发展较缓慢,症状较轻,AFP一般为阴性,少数继发性肝癌很难与原发者鉴别,确诊的关键在于病理检查和找到肝外原发癌的证据。 2、原发性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二者的鉴别常有困难。若肝硬化病例有明显的肝大、质硬的大结节,或肝萎缩变形而影像检查又发现占位性病变,则肝癌的可能性很大,反复检测AFP 或AFP异质体,密切随访病情,最终能作出正确诊断。 3、活动性肝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 肝病活动时血清AFP往往呈短期升高,提示肝癌的可能性,定期多次随访测定血清AFP和ALT或者联合检查AFP异质体及其他肝癌标志物并进行分析,如:①ALT持续增高至正常的数倍,AFP和ALT动态曲线平行或同步升高则活动性肝病的可能性大;

②二者曲线分离,AFP升高而ALT正常或由高降低,则应多考虑原发性肝癌。 4、肝脓肿一般有明显炎症的临床表现,如发热。肿大的肝表面平滑无结节,触痛明显。邻近脓肿的胸膜壁常有水肿,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升高。超声检查可探得肝内液性暗区。未形成液性暗区时,诊断颇为困难,应反复做超声检查,必要时在超声引导下作诊断性穿刺,亦可用抗感染药物行试验性治疗。 5、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腹膜后的软组织肿瘤,来自肾、肾上腺、胰腺、结肠等处的肿瘤也可在上腹部呈现腹块,造成混淆。超声检查有助于区别肿块的部位和性质,AFP检测应为阴性,鉴别困难时,需剖腹探查方能确诊。 6、肝非癌性占位性病变肝血管瘤、多囊肝、包虫病等局灶性结节增生,炎性假瘤等肝良性占位性病变等可用CT 、MR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帮助诊断,有时需剖腹探查才能确定。 7、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肝癌不同,胆管细胞癌常常发生于正常肝脏,没有乙肝、丙肝及肝硬化的病史。临床可以黄疸、肝脏肿物以及肝内胆管扩张为主。肿瘤标志物检查方面,甲胎蛋白(AFP)常处于正常范围,而CA19.9等常常升高。诊断性影像检查,以超声、CT、MRI为主要手段,而该病的PET-CT的病期评估价值高于肝细胞肝癌。该病的治疗,早期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的患者,保肝、减黄对症治疗。 诊疗计划: 1、完善相关检查,目前已对症治疗:镇痛,营养支持等。 2、介绍介入治疗方案,手术切除治疗、术中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住院医师:孙拥军/贾璐2012月23日8时30分孙拥军主治医师、科主任查房记录 2

关于三维重建技术在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关于三维重建技术在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三维重建技术运用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精准肝切除治疗过程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肝脏三维重建系统对其CT图像数据进行相应的三维重建处理,定位并分割其病灶,对患者肝内管道、病灶相关信息加以评估,完成相应的虚拟手术设计工作,制定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指导医护人员更好地完成临床手术治疗。通过三维重建系统、常规性的二维法来对患者肝脏总体积、剩余肝脏面积、病灶体积、欲切除肝脏体系进行测量。把传统的二维测量和三维重建系统测量得到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50例患者经过三维重建模型显示效果良好,其中病灶处在患者右半肝脏的有29例、左半肝23例;其中测量患者肝脏总体积平均为1800cm3,患者病灶总体积平均为500cm3,期初的肝脏体系平均为600cm3。选择三维方法对欲切除肝脏体系进行计算时,得到的体积越大;术后切除的肝脏质量就越重。所有患者实际选择的手术切除方式和术前虚拟进行的手术结果相同。结论利用肝脏三维重建软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进行评估能够产生显著的价值,而且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加科学有效地选择手术治疗方案。 标签:三维重建技术;精确性肝切除;原发性肝癌;临床运用 原发性肝癌表示患者肝内胆管上皮细胞、肝细胞出现恶性肿瘤现象,也是目前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肝癌患者外科治疗理念开始出现变化,并以尽可能保护患者脏器、实现最好的治疗效果为治疗目的,进一步诱发常规的经验外科模式转变成现代化的精准外科模式[1]。在进行肝脏切除时,这种精准现代化的外科治疗模式也被看成精准肝切除。为了进一步探讨和分析三维重建技术运用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精准肝切除治疗过程中的方法和效果,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男性和女性分别有34例和16例,年龄为35~72岁,平均为56.5岁,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前都接受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术后病理检查,并得到确诊。患者接受根治性精准肝癌切除手术治疗,其中肝部分切除患者有31例、扩大半肝切除有11例、标准半肝切除有17例。 1.2方法对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入院進行的最近一次CT检查数据进行收集,并获取手术之后切除标本测量相关指标。其中CT断层图像选择64排螺旋CT机进行采集,控制的层厚在1.5~5mm之间,控制扫描范围从膈顶到肝下部,分为动脉期、平扫期以及门脉期。对患者CTA数据进行收集,并将其以医学数字化图像的格式进行储存,利用PACS系统对数据进行传输、通过刻盘来对数据进行保留[2]。手术之后对所有切除的标本加以称重处理,所有称重结果和测量结果要能够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库。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的手术适应证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的手术适应证 一、患者一般情况 1.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 2.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按肝功能分级属Ⅰ级;或肝功能分级属2级,经短期护肝治疗后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恢复到Ⅰ级. 3.肝储备功能(如ICG,R15)正常范围。 4.无广泛肝外转移性肝癌癌灶肿瘤。 二、局部病变情况 (一)下述病例可作根治性肝切除 1.单发的微小肝癌(直径≤2cm)。 2.单发的小肝癌(直径>2cm, ≤5cm)。 3.单发的向肝外生长的大肝癌(直径>5cm, ≤10cm)或巨大肝癌(直径>10cm.),表面较光滑,周围界限较清楚,受癌灶破坏的肝组织少于30%。 4.多发性肝癌,癌结节少于3个,且局限在肝脏的一段或一叶内。 (二)下述病例仅可行姑息性肝切除: 1. 3-5个多发性肿瘤,超越半肝范围者,作多处局限性切除;或肝癌局限于相邻2-3个肝段或半肝内,影像学显示,无瘤侧肝脏组织明显代偿性增大,达全肝的50%以上。 2.左半肝或右半肝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边界较清楚,第一、二肝门未受侵犯;影像学显示,无瘤侧肝脏明显代偿性增大,达全肝组织的50%以上。 3.位于肝中央区(肝中叶,或Ⅳ、Ⅴ、Ⅷ段)的大肝癌,无瘤肝脏组织明显代偿性增大,达全肝的50%以上。4.Ⅰ或Ⅷ段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 5.肝门部有淋巴结转移者,如原发性肝脏肝癌可切除,应作肿瘤切除,同时进行肝门部淋巴结清扫;淋巴结难以清扫者,术后可进行放射治疗。 6.周围脏器(结肠、胃、隔肌或右肾上腺等)受侵犯,如原发性肝脏肿瘤可切除,应连同作肿瘤和侵犯脏器一并切除。远处脏器单发转移性肿瘤(如单发肺转移),可同时行原发肝癌切除和转移癌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和(或)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指征 一、患者一般情况 要求同肝切除术。 二、局部情况 1.按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手术适应证的标准判断,肿瘤是可切除的。 2.癌栓充满门静脉主支或8 和主干,进一步发展,很快将危及患者生命。 3.估计癌栓形成的时间较短,尚未发生机化。上述病例适合行门静脉主干切开取癌栓术,同时行姑息性肝切除。 4.如癌栓位于肝段级以上小的门静脉分支内,可在切除肝癌的同时连同该段门静脉分支一并切除,如作半肝切除,可开放门静脉残端取癌栓,不必经切开门静脉主干取栓。 5.如术中发现肿瘤不可切除,可在门静脉主干切开取癌栓术后,术中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或门静脉插管化疗、冷冻治疗或射频治疗等。 6.合并腔静脉癌栓时,可在全肝血流阻断下,切开腔静 脉取癌栓,并切除肝癌。

三维重建技术在精准肝切除中的临床应用

三维重建技术在精准肝切除中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8-09-07T13:45:13.3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5期作者:季渝军 [导读] 原发性肝癌患者开展三维重建技术能发挥极大的应用价值,能为合理选择肝切除术提供良好的依据。 (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 重庆 400038) 【摘要】目的:对比CT图像二维、三维建模在原发性肝癌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二维法,观察组对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对比其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切除部分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开展三维重建技术能发挥极大的应用价值,能为合理选择肝切除术提供良好的依据。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脏CT图像;三维建模;计算方法;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6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5-0211-01 恶性肿瘤疾病中原发性肝癌是较为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肝癌外科治疗理念在逐渐变化,其临床治疗原则以加快康复速度、保护脏器功能、减少创伤等为主,开始往现代精准外科模式改变[3]。肝脏外科开始以精准肝切除作为基础开展肝脏外科手术,并重视普及肝切除术的内涵以及概念,确保精准肝切除概念往标准化、具体化方面发展。我远采用基于C平均模糊聚类的方法对CT图像进行三维建模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根治性精准肝癌切除手术进行治疗,通过病理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相关影像学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疾病;男患者30例,女患者14例,年龄为30~60岁,平均年龄为(48.32±3.85)岁;其中8例扩大半肝切除术,10例标准半肝切除术,26例肝部分切除术;将手术切除肝脏无法良好代偿、病灶体积过大、肝功能受损严重的患者排除出本组研究之外。参照医学伦理学原则,获得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2例。观察组、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有临床比较性。 1.2 方法 1.2.1资料收集分别调查本组44例研究对象近期到我院开展CT检查的相关数值以及完成手术后测量标本的数值。选择美国GE公司的64排螺旋CT机采集CT断层图像,层厚设置为1.25~5mm,从膈顶到肝下缘进行扫描,并以门脉期、动脉期、平扫期划分,对患者的CT数据进行收集后,采用医学数字化图像(DICOM)的格式存储。采用PACS系统保留数据或者传输数据,完成手术后称量切除标本的数据,将称重结果以及测量数据制作成数据库形式。 1.2.2肝脏三维重建首先将CT生成的DICOM文件导出,采用matlab软件对该图像基于C平均模糊聚类方法,使图像降噪,对图片灰度进行测定,产生CT图像边界,对图像进行分割,其次采用面、体、快速点进行绘制,通过C平均模糊聚类方法生成STL文件。其中体绘制主要是研究光纤投射算法,并实现了肝脏模型的体绘制,是3D模型能够进行旋转、上下移动等、快速点绘制主要应用于快速建模。对照组采用二维断层影像和患者的身高、体质量等基本信息计算肝脏体积和评估残肝体积。观察组主要采用三维立体影像,通过算法来计算体积。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数据作分析统计,以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体积测量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切除部分体积明显较大(P<0.05);观察组、对照组剩余肝脏体积/全肝体积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肝胆外科临床中开始全面应用精准外科理念,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2]。近年来,随着我国影像学技术发展脚步逐渐加快,很多学者开始采用三维建模的方式,通过分析肝脏数据开展个体化量化分析,使虚拟手术得以实现。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对照组切除部分体积、并发症、复发率等指标具有明显差别(P<0.05);而两组患者的剩余肝脏体积/全肝体积无明显差别(P>0.05)。由此可知,CT图像三维重建系统在个体化肝脏数据分析方面的可靠性、准确性较高,通过肝脏三维重建系统能够在较快的时间内完成肿瘤长度、管径、距离、体积等数据的测量,在较快的时间内执行虚拟手术切除计划以及解剖功能分段计划,具有易学易用、快捷性高、操作简单等基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细胞癌(HCC)为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高发区HCC可占90%以上。发病率男多于女,发病高峰年龄40~49岁。现将近年笔者运用CT诊断肝细胞癌的经验经验总结如下。 1 检查技术和设备 1.1 采用西门子欢悦螺旋CT进行螺旋扫描。 1.2 扫描前准备扫描前5 min患者空腹口服300~500 ml 1.5%~2%泛影葡胺或500 ml饮用水。 1.3 平扫应列为常规扫描,患者仰卧位,首先扫定位像,然后根据定位像横断扫描从膈下至腰1~2椎体间,层距10 mm,层厚10 mm,必要时可减薄层距层厚及扩大扫描范围。 1.4 增强扫描对于肝细胞癌一般应进行增强扫描,其目的:①更好地显示肝肿瘤;②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密度病灶;③根据病灶的增强特性鉴别病灶的性质。原发性肝细胞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而正常肝实质主要由门静脉供血,造影剂经血流进入肿瘤内和肝实质内的时间、程度、及清晰度均不同,病变更具有增强特性,有助于病灶的检出与鉴别。 2 病理分型 ①巨块型:无论单发或多发,肿块直径大于5 cm;②结节型:单结节、融合结节及多结节,肿块直径小于5 cm;③弥漫型:癌块细小,全肝分布;④小肝癌:为结节型的一个特殊类型,是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 cm,多个癌结节最多不超过2个,其最大径总和≤3 cm。小肝癌的提出标志着肝癌诊断水平的提高。 3 肝细胞癌的CT平扫及动态扫描表现 3.1 平扫CT表现。平扫很少能显示1 cm以内的病灶。三种类型的肿瘤大多为低密度表现;少数可呈等密度,若无边缘轮廓的局限性突出,很难发现病灶;极少数可显示为高密度,密度差异不但取决于肿瘤本身的分化和成分,还取决于周围的肝脏密度。①结节型一般呈类圆形,周围肝组织界限清楚,部分周围可见假包膜,肿瘤内可缺血坏死形成更低密度区;②巨块型肝癌形成巨大肿块,可占据肝脏一叶或一叶的大部分,浸润性生长,边缘不锐利,多见坏死灶呈更低密度区,周围有子灶;③弥漫型肝癌为弥漫性小结节,平扫难以显示,多伴有肝大、肝硬化及门静脉内瘤栓形成。 3.2 增强扫描CT表现。肝细胞癌血供丰富,90%~99%由肝动脉供血。动态

原发性肝癌通过精准肝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原发性肝癌通过精准肝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肝癌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一般手术治疗是首选方式。而传统肝切除术虽然肿瘤去除率高,但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慢,无法准确设计手术切除术范围。由此在相关问题基础上,精准肝切除术应运而生,其可以更为精确的确定肝切除术范围,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恢复质量,在临床逐步运用开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2021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为32岁至65岁,平均年龄为(45.2±4.1)岁;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为29岁至68岁,平均年龄为(46.7±3.8)岁;所有患者均属于单发性肿瘤,肝功能Child-Pugh 分级中属于A或B级,肿瘤没有侵入到第一、第二肝门与下腔静脉中,门静脉主支也不存在癌栓,没有广泛性转移;患者没有脏器病变。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组采用传统肝切除术,取仰卧位,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行气管插管,将膈肌切开后做腹腔探查,确定病灶位置与数量,将肝周韧带快速离断后游离出肝脏组织,并对切除做对应标记,运用Prinkle法进行入肝血流阻断,运用钳夹法断肝,肝端面运用对拢缝合,创面处进行腹腔引流,切口采用无损伤缝合。观察组运用精准肝切除术,术前运用CT血管造影与三维重建技术对肝切除相关静脉组织做影像重建,确定肝脏体积与肝平面,测算肿瘤之外剩余肝脏体积。术中采用仰卧位,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在右侧肋缘下进行反L状切口,同时运用悬吊拉钩稳固。运用PMOD做第一肝门解剖,将左右肝动脉与门静脉分支有效分离出。术中采用超声技术确定术前方案,运用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指发生自肝细胞和肝内胆管细胞的癌肿,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管癌,位居第三。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以40~49岁为多见,男女之比为(2~5):1。 1 临床表现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表现。经甲胎蛋白(AFP)测定检出的早期病例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称为亚临床肝癌。自行就诊的患者多为中晚期,其主要表现有: 1.1症状(1)肝区疼痛:有半数以上的患者有肝区疼痛,常局限于右上腹部,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肝痛与肿瘤的迅速增长使肝包膜被牵拉有关。当肝癌结节破裂,坏死的癌组织及血液流入腹腔,可引起全腹剧痛,产生急腹症的表现,严重时可出现休克。(2)全身症状:有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进行性消瘦、发热、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3)转移灶的表现:如发生肺、骨、胸腔等转移,则可产生相应的症状。(4)其他:由于肿瘤本身导致代谢异常,引起红细胞增多、低血糖、高血脂、高血钙等。 1.2体征(1)肝肿大:肝呈进行性肿大,触之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边缘钝而不齐,常有压痛。(2)黄疸:晚期可由于肿瘤压迫或侵蚀肝门附近胆管,或癌组织脱落导致胆道梗阻引起黄疸。(3)肝硬化征象:肝癌伴肝硬化门脉高压者可有脾大、腹水、侧支循环建立等表现。

1.3并发症(1)上消化道出血:因肝癌多合并肝硬化,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一旦破裂则可发生呕血、黑便。晚期可由于胃肠屏障功能减弱及凝血功能障碍,胃肠黏膜出现糜烂、溃疡致广泛出血。(2)肝性脑病:是肝癌晚期的并发症,病死率高。(3)癌结节破裂出血:表现为急腹症症状,有10%肝癌患者因癌结节破裂出血而致死亡。(4)继发感染:由于患者长期处于消耗状态及进行放疗、化疗引起的副作用等导致自身抵抗力低下,易继发肺炎、败血症、肠道感染等。 2 临床护理 2.1疼痛的护理肝癌晚期患者往往疼痛剧烈,且较为持续,难以忍受。在护理上,除了给予关心、疏导外,要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利于休息的环境。评估其疼痛的性质、强度、部位,注意遵医嘱给止痛药,并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同时,可鼓励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放松、分散疗法等非药物方法止痛。 2.2饮食护理提供高蛋白、适当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患者,可通过在进食前做好口腔护理,少量多餐等方法促进食欲,增加进食量。对于进食少的患者,应给予营养支持疗法,包括肠道内营养、静脉营养的应用,必要时还可静脉给予白蛋白。腹水严重的患者应限制每日水、钠的摄入,准确记录尿量。有肝性脑病倾向的患者,对蛋白的摄入应减少,甚至禁食。 2.3心理护理本病起病隐匿,一旦发现多已是晚期,面对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患者极易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跟患者的交流沟通,了解患者在不同阶段的情绪变化,给予相应的护理,

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联合美蓝染色法在肝癌中的应用价值

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联合美蓝染色法在肝癌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联合美蓝染色法应用于肝癌患者的 临床优势。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1例肝癌患者分组,其中对照组60例给予传统Prigle法治疗,观察组61例予以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联合美蓝染色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与费用组间差异较大,且观察组各项明显更理想(P<0.05);观察组术后AST、ALT指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与复发率分别为9.84%与13.11%,对照组为31.67%与3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联合美蓝染色法应用于临床对肝癌患者的治疗,疗效确切,且并发症率与复发率低,该法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advantages of Glisson pedicle transection precise hepatectomy combined with methylene blue staining method in appl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Methods 121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3 were allocated to the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61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Prigle method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ceived treatment of Glisson pedicle transection precise hepatectomy combined with methylene blue staining method.Curative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hospital time and hospital expenses of two groups had great differences.But every index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ideal(P<0.05). AST and ALT indexes after oper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mplication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 after oper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9.84% and 13.11% https://www.doczj.com/doc/447281777.html,plication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 after opera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31.67% and 35.00%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P<0.05). Conclusion Glisson pedicle transection precise hepatectomy combined with methylene blue staining method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has accurate curative effect and low complication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which is of clinical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 Glisson pedicle transection;Precise hepatectomy;Methylene blue staining method;Liver cancer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脏占位性疾病的基本手段,也是治愈多数实质占位性病变的唯一手段,随着对肝脏解剖和肝癌生物学特性的深入了解,解剖性肝切除日益受到临床重视[1-2]。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手术最早由Takasaki教授提出,其是指不需对第一肝门予以解剖,而是将切除肝的门静脉、胆管、肝动脉(Glisson 蒂)均一起阻断后再对肝予以切除的一种术式。研究显示该术式理论上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但目前其在肝癌中的应用价值尚无定论[3]。我院本次对收治的121例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观察应用Glisson蒂横

肝细胞肝癌精准肝段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肝细胞肝癌精准肝段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精准段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7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64例肝细胞癌患者,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常规组,每组32例。研究组患者实施精准肝段切除术,常规组实施传统肝切除术,并将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肝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ALB、ALT、TBil等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肝段切除术对肝细胞癌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肝功能,具备临床意义与实施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ecise liver re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ethods A total of 64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5 to July 2017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ventional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32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underwent precise segmental hepatectomy,while pati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underwent traditional hepatectomy.The operation-related indicators,postoperative liver function indicator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In blood transfusion volu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bleeding volume,oper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fter operation,ALT,TBil,ALB and other liver function index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precise liver resection has an obvious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an reduce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decrease 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hepatic function. [Key words]Hepatocellular;Carcinoma;Precise liver resection;Clinical effect 肝細胞癌属于临床多发恶性肿瘤,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同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手术是肝细胞癌患者临床首选治疗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肝细胞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临床传统肝切除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也较高,不仅影响手术效果,同时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医疗费用及经济负担,不利于术后康复[2]。随着现代医学不

肝癌切除术后TACE疗效分析

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的应用 目录 主要英文缩写 (2) 中文摘要 (3) 前言 (4) 正文 (5) 资料与方法 (5) 结果 (6) 讨论 (7) 结论 (7)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4) 英文缩略词

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全称DDP cisplatin 顺铂ADM adriamycin 阿霉素HCC hepatic cellular cancer 肝细胞癌PLC primary liver carcinoma 原发性肝癌RFA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射频消融HAI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肝动脉灌注化疗PEI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无水乙醇注射TAC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

摘要 目的:是通过我院80多例(其中19多例进行了术后预防性TACE的肝癌切除手术的患者,作为预防组,而另外67例只是单纯的进行了肝癌切除手术,作为对照组)的肝癌切除手术的患者的术前术后资料的认真分析,来探讨预防性的TACE 这种治疗手段在肝癌手术后防止复发的作用的意义。最终通过比较这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一年、两年、三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同时将可能影响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有否肝硬化、甲胎蛋白情况、HBsAg情况、肿瘤大小、有无子灶、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血管癌栓的情况,分析这些因素与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TACE治疗方法确实对于肝癌切除术后的治疗是十分有效果的,大部分患者都有了明显的身体状况的改善,并且副作用较小、相对更低的复发率以及较高的生存率。而且,具体来说,在售后进行的TACE治疗对于一年甚至两年以内的复发率有较好的预防和控制作用,但是对于长期来说,并不能有效的降低长期的复发率。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生存率,复发率,预后

精准肝切除与不规则肝切除

精准肝切除与不规则肝切除 长治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霍凌波 外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历经了18世纪的古代外科、19世纪的传统外科以及20世纪的现代外科,而随着新的理念、技术手段以及设备的发展,全新的21世纪外科将要向何方发展成为摆在每一位外科医生面前的首要问题。 旨在追求最小创伤侵袭、最大脏器保护、最佳治疗效果的21世纪外科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对医疗理念和技术的更高追求“精准外科时代”应运而生。“精准外科”一词由解放军总医院(301)肝胆外科医院院长董家鸿教授提出,其产生的背景是新世纪人文医学、微创外科、循证医学和个体化医学的迅猛发展。其含义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整合应用一系列现代科技,以对个体病例的病情做出定位、定时、定量的精确评估和循证决策为基础,高精度、高效度地实施以个体化、定量化、可视化、微创化为特征的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旨在以最小的创伤侵袭、最大脏器保护获得最佳的外科治疗效果。在这一全新的理念下催生出精准肝切除术这一手术理念。 作为肝脏肿瘤、肝内胆管结石、肝包虫病、肝脓肿、Caroli 病等肝脏疾病最有效治疗方式的肝切除术历经了不规则肝切除术、规则肝切除术以及精准肝切除术几个时期,其逐渐发展的基础是对肝脏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征的深度认识。精准肝切除是在以肝叶、肝段为基础的规则肝切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肝脏疾病中肝癌呈沿载瘤肝段门静脉分支内播散而肝内胆管结石具有沿着病变胆管树区段性分布的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解剖性肝切除才是彻底去除病灶的理想方式。涵盖以手术为核心内容的精准外科治疗全过程包括精确的术前评估、精密的手术规划、精准的手术操作、精良的术后管理,兼容科学原则和人文原则,使肝切除术告别了“浴血奋战”、盲目大块结扎和一味追求手术速度的粗矿手术时代,实现了肝切除手术的安全、有效、微创的目标,这些全新的思想也正是精准肝切除的核心。 精准肝切除采用螺旋CT、核磁共振、3D数字影像技术等现代影像学技术、ICG试验为代表的肝储备功能测试、手术预切除模拟等手段使术前评估实现准确可靠。术中超声技术、肝血流阻断技术、精确的肝段染色技术、CUSA、LigaSure、超声刀等断肝技术、胆管胰管血管重建技术、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技术等为术中精准的肝段、亚肝段切除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而围手术期的临床路径管理又为患者平稳渡过手术危险期、良好康复提供有效地保驾护航,同时还兼顾了医药经济学的要求。 肝脏具有独特的再生能力,部分肝脏手术切除后剩余肝脏会在术后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再生接近原肝脏的大小,并具有相应的功能。然而部分肝脏疾病患者多继发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基础上,严重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再生能力下降的同时肝功能同样受损,因此大面积切除肝脏变为不安全,这时不规则肝切除就成为适宜的手术方式。不规则肝切除是指距离肿瘤边缘1cm的不规则的小范围肝切除,此术式适应于肝硬化基础上合并小肝癌、小的转移癌、多中心的肝癌和多发转移癌,该术式在临床上应用并不少见,它是对以肝叶、肝段、亚肝段切除的精准肝切除术的有益补充。 两种肝切除术式有着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但无论选用何种术式都应在充分术前评估、保证手术安全的基础上做到完整切除病灶的同时使治疗达到最佳的效果。随着人们的逐渐认识,精准肝切除及精准外科的理念必将带动整个外科的

2021年探讨精准手术切除肝尾状叶肝癌的治疗策略(全文)

2021年探讨精准手术切除肝尾状叶肝癌的治疗策略(全文) 肝尾状叶位置特殊,是肝脏的中心结构,与主要的入肝管道、出肝血流和大部分肝段相邻,位于肝后下腔静脉的前方,被第一肝门的门静脉左、右支及第二肝门的3支肝静脉主干所包绕。其分为Spiegel叶、腔静脉旁部和尾状突。肝尾状叶也是恶性肿瘤频繁发生的部位,占原发性肿瘤的80%-90%左右,对于尾状叶肿瘤的手术切除一直是肝脏外科的难点。依据肿瘤大小和位置,尾状叶肿瘤的切除路径可选择经左侧入路,右侧入路、双侧入路、前入路和逆行切除法等。本文就精准手术切除肝尾状叶肝癌的手术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肝尾状叶肝癌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肝尾状叶肝癌影像表现如图1,手术过程如图2,切除之肿物如图3。

图3手术切除之肝尾状叶之肿物

尾状叶肿瘤的手术切除重点在于良好暴露和控制出血,手术路径至关重要。伴随影像学、解剖灌注技术及三维重建的发展,目前公认,尾状叶分为Spiegel 叶、腔静脉旁部和尾状突。依据尾状叶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存在不同手术路径。位于左侧的Spiegel叶肝肿瘤常采用左侧入路,有时需联合行左外叶或左半肝切除术,而右侧的尾状突肝肿瘤常采用右侧入路或联合行右半肝切除术。特别是当尾状叶肿瘤较大时,为更好地增加肿瘤的暴露,常需联合左、右半肝切除,由于多数合并肝病背景的肝癌患者,术前评估术后残肝体积无法代偿,必然导致了肿瘤的切除率下降。因此,需要精准手术切除尾状叶肝癌,采用精准手术切除尾状叶肝癌,在完整切除肝癌的同时也能尽可能地保留残余健康肝组织,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也可控。 总之,精准肝尾状叶切除技术的原则是通过精准的外科手术显露和血管控制, 既能彻底切除肿瘤又避免大出血和空气栓塞,尽量减少或防止残肝的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保证术后顺利恢复,降低手术死亡率和提高恶性肿瘤的无瘤生存率。

原发性肝癌

一、原发性肝癌 【病理与临床】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食管而居第三位,在部分地区的农村中则占第二位,仅次于胃癌。我国每年约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由于依靠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结合超声成像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使肝癌在亚临床阶段即可作出诊断,早期切除的远期效果尤为显著。加之积极综合治=治疗,使肝癌的五年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男多于女。原发性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无临床症状,有症状时多已属中晚期,表现为中上腹不适、腹胀、疼痛、食欲缺乏、乏力、消瘦等,其他可有发热、腹泻、黄疸、腹水、出血倾向以及转移至其他脏器而引起的相应症状。 原发性肝癌按组织学类型分为肝细胞、胆管细胞和肝细胞与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三类,其中肝细胞肝癌最多见,占90%以上。按病理形态来分肝癌分为三型: 1、块状型癌结节直径>5cm,其中>10cm者为巨块型,块状型肝癌有膨胀性生长的特点,邻近肝组织和较大的血管、胆管被推移或受压变窄形成假包膜,巨块型肝癌内部多伴出血、坏死。 2、结节型癌结节直径<5cm,可单发或多个,多伴有肝硬化。 3、弥漫型癌结节小,呈弥漫性分布,该型肝癌多伴有明显肝硬化,癌结节与周围肝组织境界不清,易与肝硬化混淆。 另外,将肝内出现单个癌结节且直径<3cm者,或肝内癌结节不超过2个且2个癌结节直径之和<3cm者称作小肝癌。近年来提出将单个肿瘤直径≤2cm肝癌定为微小肝癌。原发性肝癌极易侵犯门静脉分支,癌栓可经门静脉系统形成肝内播散,甚至阻塞门静脉主干引起门静脉高压的表现;经淋巴转移可出现肝门淋巴结肿大,其次为胰周、腹膜后、主动脉旁及锁骨上淋巴结。此外,还可出现膈肌及附近脏器直接蔓延和腹腔种植性转移。 【超声表现】 1、二维超声肝癌结节形态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内部回声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低回声型、等回声型、混合型,而以低回声型和混合回声型较多见。癌结节内部回声多不均匀,部分肝癌具有周围暗环,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癌结节后方回声常可呈轻度增强变化,尤其是小肝癌。此外,大部分肝癌具肝硬化背景。不同病理类型肝癌的超声表现也不尽相同,具有各自的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