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管理学知识要点总结

行政管理学知识要点总结

行政管理学知识要点总结
行政管理学知识要点总结

自考《行政管理学》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

一、行政的三种含义:

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含义: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

三、行政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研究》一文,威尔逊因此成为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比较方法。

五、行政管理的三个特点?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六、行政管理学的多学科综合应用科学的性质。

1、行政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政府的行政管理。

2、就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经济学的指导。

3、就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社会学的指导。

4、就行政管理学与法学的关系而言,两者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本质要求。

七、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学派:

1、19世纪未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

2、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

八、古典学派行政管理学理论成就的重要意义。

1、古典学派不仅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先例,而且基本上建成了比较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对于当时的行政管理实践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古典学派将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管理问题上,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古典组织理论体系。

3、明确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几个基本原则,即命令统一原则、权责相符原则、较小的管理幅度原则和系统计划原则,这些原则对于指导行政管理实践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20世纪40-70年代行政管理学的特点。

1、呈现出学派众多、理论繁荣的局面;

2、理论基础开始发生了变化,由主要以政治学理论为基础走向由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行为科学、系统理论、决策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成为行政管理学的重要的研究基础;

3、理论形态更加完善,各个学派的理论家纷纷建立了自己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

十、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为我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实践意义:1、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2、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3、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

十一、西方行政管理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1、从理论上看,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起的理论产物。

2、从实践上看,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是行政实践从政治实践中分离的结果;同时,行政管理学的迅速崛起,也是由于西方行政实践发展的需要。

十二、行政与政治的关系: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或者说,政治是政策的制定,行政是政策的执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就是行政。

十三、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异同:它们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对于公共事务管理来说,既有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也有非政府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行政管理只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部分而并非其全部。

十四、行政管理学既属于管理学科的分支学科,又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的综合应用学科。因为:

1、行政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2、行政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3、它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科学。

第二章

一、环境的含义?环境就是指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一切因素的集合。

二、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行政价值文化。

2、行政功能文化。

3、行政运行文化。

4、行政公共关系文化。

三、行政环境的含义?(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具体地说,内涵有:

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

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

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

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四、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

1、复杂性。

2、相关性与综合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

五、行政环境的类型。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划分: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根据对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行政环境可划分:宏观、中观与微观行政环境。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境可划分: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六、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的基本内容。

产生于20世纪30-60年代,雷格斯的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认为,当今各国社会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处于二者之间的一个“中间的或可称之为”过渡型社会形态。并逐渐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行政理论模型,也就是著名的“融合-棱柱-衍射的行政模型。首先是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其次是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型行政模式。再次是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即所谓的棱柱型行政模式。

七、经济环境四要素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

1、经济力量。一方面,由于特定社会的经济力量直接决定着该社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从而也决定着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另一方面,经济力量还包括或者说决定着特定社会的国民财富总量,这也就意味着,它还决定着行政系统可能获得的财政收入总量与支出总量,决定着该系统可能的职能与组织规模。

2、社会经济结构。首先,社会经济结构实质上体现了一个社会的社会生产关系构成,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不同人群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以及产品如何分配等问题。其次,社会经济结构还直接影响着行政职能结构、经济管理方式及管理手段的选择。最后,社会经济结构还包含有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程度这一重要社会经济结构性因素。

3、经济体制。一方面,有些国家特定经济体制的确立往往是有意识地选择某种行政体制的结果,或者说是通过特定行政体制予以实现的;另一方面,当今各国无论何种经济体制,都要依赖于一定的行政机制才能有效运行。

4、科技发展水平。首先,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行政效率的提高,不仅需要良好的组织功能、结构、运行程序与规则等制度化保障,也离不开高效技术系统的支持。其次,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会对行政系统结构产生巨大冲击。最后,这些结构变量的改变又会对行政权力的配置、形式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产生相适应的以及分权化为取向的变革。

八、广义与狭义的行政政治环境。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要把法律制度包含在内。持狭义政治环境观的学者直接把法律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系统环境因素来分析。而持广义政治环境观的学者则明确提出,行政系统的政治环境包括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两个方面。

九、政党制度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是通过自身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功能,为行政系统提供有关社会民众的政治要求等方面较为专业、系统的信息,为行政系统的决策与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2、是运用自身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座重要的桥梁,及时地把行政系统的有关政策信息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对象双方,这日益成为当代行政系统得以有效运行、改善政民关系的重要保证。

3、政党的执政功能,也就是通过成为执政党,从而能够通过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来实现自身的政治主张。

十、政治环境三要素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实际运行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政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社会团体与社会流通性的发达程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十一、我国现行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较发达的城市工业体系与更为普遍化的小农业经济并存,呈现出强烈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第二,国民经济各项总量指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各种人均经济指标却很低。第三,我国基本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自主性较强的国民经济体系,全国各个地区、部门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第四,科技发展水平也相当不平衡。

2、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受限市场模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十二、我国现行政治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迅猛成长的社会团体组织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十三、社会团体与社会流通性的发达程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雷格斯认为,社会组织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血缘关系而结成的自然团体,如家庭、家族;另一类是以利益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人为团体,统称为社会团体(社团)。社会团体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团体构成行政系统与社会公众之间强有力的“媒介。第二,社会团体不仅扩大了行政系统的效能,而且也塑造着行政系统本身,决定着行政运行程序与规则。社会流通性实际上就是一个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的代名词。

十四、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和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

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有两层含义:其一,政府是全能的,政府有能力也有责任总揽所有社会事务。其二,政府机关也是全能的,或者说是功能普化的。有限公工型行政功能文化认为,政府只是社会分工中的一个部门,因而其功能是有限的;同时政府中的各个部门、每个人员也不是全能的,只能行使特定的权力,承担特定的责任。

十五、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总体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第三章

一、行政权力具体来源:强制力、诱导力、组织制度、信息、个人因素。特性:公共性、执行性、有限性、阶级性、强制性、普遍性。

二、行政权力价值取向是指行政权力应该达到什么目标以及为谁的利益服务,核心是回答行政权力的目的以及由目的制约的实现目标的手段问题。

三、权力的类型:

1、从权力特性看,权力可分为本原性权力和从属性权力。

2、根据权力主体及目的,权力又可分为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力。

3、根据权力作用领域,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等。

四、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是实行联邦制的主要国家,美国最为典型。英国、法国、日本等是实行单一制的主要国家。英国是单一制国家的典型。其方式包括:立法控制、行政控制、财政控制。

五、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分权化的主要原因。

1、地方分权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2、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3、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

六、行政权力的定义及基本特征?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性权力、从属性权力,也是一种政治权力,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或力量。特征:

1、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

2、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

4、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

七、行政权力的公共性?

1、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

2、行政权力活动的领域是公共事务,不是私人领域。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为私人利益服务。

八、行政权力的有限性体现在:

1、行政权力作用范围是有限的。

2、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是有限的。

3、行政权力是受监督和制约的。

九、传统行政权力缺乏法治的主要表现:

1、缺乏相应的行政体制;

2、上下级之间等级制度不合理;

3、没有基于契约自由的任用制度和法制化的晋升、奖惩规则;第四,行政人员缺乏专门技术训练;第五,行政人员薪金不采用固定的货币形式支付。

十、现代行政权力的特点?现代行政权力是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行政权力。与传统行政权力相比,现代行政权力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其表现之一是行政权力的自主性增强。现代行政权力的特点不仅表现它同外部权力的分离,也表现在作用范围日益广泛和内部功能日趋分化。现代行政权力特点的另一重要表现是其为法理型权力。

十一、行政权力在运作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公共利益的?

1、行政权力出发点是基于公共利益考虑,是为了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而不是为某个个人、集团或群体的利益,更不能谋取行政部门自身的利益。

2、行政权力体现服务行政的精神,行政权力运作过程就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过程,从以往的命令-服从“关系,变为服务-受益”关系,都是直接为公众服务的。

3、行政权利运行过程中贯彻公平原则,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行政权力应为公众提供公平的服务。

4、行政权力活动强调公开性和透明度,行政权力不仅要为公众做好服务,而且要让公众知道其服务情况。

十二、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行政权力是一种与行政责任相对应的权力,没有无行政责任的行政权力,也没有无行政权力的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行政管理机关或行政管理者依其职权关系所产生的一种职责和任务。它们之间存在着这种密切关系,表现在:

1、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

2、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

3、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

十三、国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的基本类型。根据国家整体与部分,即中央与地方国家机关权力分配形式而论,在当代有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两种对应的形式。根据中央与地方分权程度,有政治性分权、行政性分权和行政权转让三种分权模式。从世界各国实践情况来看:1、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2、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

十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演变。

第一,改革开放之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演变:

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2、中央与地方政府非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的关系演变:

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非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十五、联系实际分析重构成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思路。

根据我国国情,总结发达国家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成功经验,在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改革的目标模式上,必须改变过去中央高度集权体制,建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新型体制,形成一种职权明确、权责统一、协调制衡的法制化的关系模式,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它们的关系具体内容包括:

1、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范围。

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3、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

4、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

第四章

一、行政职能的含义?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需求,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中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发挥功能作用。两种基本职能: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

二、行政职能的特点?

1、执行性。

2、整体性。

3、多样性。

4、动态性。

三、全国人大在2003年通过了《行政许可法》,并于2004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成果已经为法律所确认,政府行政职能的范围与方式已经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四、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

1、研究行政职能对于合理地确定行政活动的方向和重点有着重要意义。

2、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组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3、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有着重要意义。

4、研究行政职能对于促进行政效率和效能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五、弱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特点?政府职能非常有限,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其作用只限于为私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提供有限的公共物品。

六、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特点?

1、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政府经济职能的增强主要表现在:(1)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2)兴办国有企业。(3)加强对企业的规范和管制。(4)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范围的拓展还表现在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加强。

2、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方式更加复杂多样。(1)广泛使用法律手段。(2)使用计划手段。(3)制定产业政策。(4)采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5)采取直接的行动手段。

七、弱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

弱势政府职能的积极意义在于它适应了自由资本主义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弱势政府时期的“守夜人”职能的消极意义在于它导致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政府干预基本属于约束型的。

八、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

一方面,在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指导下,战后西方各国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普遍采取大规模积极干预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繁荣。但是另一方面,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西方国家先后出现了新的经济危机,并且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同时出现,形成了所谓“滞胀”现象,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势必加剧通货膨胀;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又会导致经济停滞。

九、联系我国实际,谈谈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1、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

2、政府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推进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主要采取三种形式:(1)政府业务合同出租。(2)以私补公,打破垄断,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3)公共服务社会化。

十、规制的含义?规制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则对构成特定社会的个人和构成特定经济的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

十一、行政审批制度的含义?行政审批制度是行政许可制度的一种形式,是政府干预市场、管理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当今世界各国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行政管理方式或制度之一。

十二、行政职能转变的含义?所谓行政职能转变,是指为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需要,而对行政职能进行的转换、重组和优化,是对政府的行为方式及职能结构体系的调整。

十三、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特征?

1、集中计划管理。

2、微观直接管理。

3、片面强调政治职能。

十四、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

1、造成政府机构膨胀。

2、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3、企业和社会缺乏动力机制。

4、容易产生腐败。

十五、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1、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2、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3、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4、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5、行政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

十六、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1、职能重心的转变。

2、职能方式的转变。

3、职能关系的转变。

十七、联系实际,分析我国行政职能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

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

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3、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十八、联系实际,分析我国行政职能关系转变的主要内容。

1、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2、理顺政企关系。

3、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4、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5、理顺政府内部各种职能部门的关系。

十九、政府对自身职能进行调整,这些调整的内容主要有:(我国加入WTO后政府职能调整的内容?)

1、政府要弱化某些职能。

2、政府应强化某些职能。

3、政府需要增加新的职能。

第五章

一、行政管理机构的含义?

指按照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一定程序组建起来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各种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称,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亦称为行政机关、政府机关等。

二、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

1、合法性。

2、主体性。

3、系统性。

4、权威性。

5、执行性和管理性。

三、准行政管理机构:美国的联邦独立管理机构就很具有典型性。

分三类:独立管制委员会、一些政府公司、一些其他独立机构。

四、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含义:是指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和合并等的总称。

五、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含义: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就是对那些已经不能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原有机构进行的变革活动。

六、行政管理机构的作用?

1、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这种公共管理包括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和政治管理等方面。

2、执行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维持社会治安和良好的市场秩序。

七、内阁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内阁,内阁由首相、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部长组成,首相为政府首脑,其主要代表国家是英国。

八、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由总统、总统办公机构、政府各部门机构以及独立机构组成。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主要代表国家是美国。

九、半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组成方式?最高行政管理机构产生方式兼有内阁制和总统制的特点,以法国的第五共和国最为典型。

十、委员会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委员会,委员会由主席领导,主席为政府首脑,主要代表国家是瑞士。

十一、国务院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国务院制国家的典型代表是我国。我国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的办公机构和各职能部门机构共同组成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

十二、行政管理机构的类型:

1、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性质区分为:领导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咨询机构、信息机构、辅助机构、派出机构;

2、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区分为:经济类行政管理机构、社会类行政管理机构和政治类行政管理机构;

十三、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程序。

1、提出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理由,并设计出初步方案。

2、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评估和论证。

3、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批准。

4、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落实与实施。

十四、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2、协调性原则。

3、权责相称原则。

4、精干高效原则。

5、法制性原则。

十五、行政编制管理的含义和特点。是指对行政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人员数量以及人员结构的管理。其特点是,第一,集中程度高。第二,综合性强。第三,它是一种经常性和长期性的作,只要有管理机关和单位、组织的存在,编制管理就不能停止。

十六、行政管理机构编制的含义?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机构、人员定额、职务名称、工作量、工资标准和经费额度等的总称,简称行政编制。狭义的机构编制是指一个行政管理机构的人员定额,以及各种人员的比例结构。

十七、行政编制管理机构的含义:是指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依法管理各类行政管理机构编制的部门,是行政编制管理的主体。

十八、行政编制管理的内容?

1、职能管理。

2、机构管理。

3、人员编制管理。

十九、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的具体内容?

职能管理的内容:

1、提出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政府职能体系的总体意见。

2、在各部门实行“三定”时,合理配置各部门的职能,制订具体方案。

3、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

4、协调同级政府部门与下级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以及其它职责分工。

机构管理的内容:

1、根据各级政府的职能总量及类别,确定每级行政管理机构的总体规模。

2、划分机构的属性。

3、对机构规模的管理。

人员编制管理的内容:

1、制定各级政府编制比例和编制标准。

2、核定各部门人员编制总额。

3、确定人员编制结构。

二十、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总体目标。

精干、高效、廉洁是各国的共同目标。我国的总目标是: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国家行政干部队伍,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具体分为四个方面:1、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2、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3、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4、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二十一、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原因?

1、外部因素:(1)经济体制转变会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2)政治制度的转变和更迭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3)社会发展程度也影响到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4)国际环境的转变也会激发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2、内部因素:(1)机构的过度膨胀。(2)人员素质不高、弱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时代发展造成的公务员素质的弱化。第二,年龄、专业和工作经验等因素造成的素质弱化。

二十二、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内容:下放权力、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减少人员。

1、从1982年开始,从国务院做起,自上而下展开各级机构改革。

2、198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

3、1993年的机构改革。

4、1998年的第四次改革。

5、2003年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

二十三、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内容?

1、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

2、行政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的分离。

3、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

4、强化综合协调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具体表现为:(1)行政首脑办事机构的加强。

(2)综合协调机构的强化。5、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

二十四、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经验?

1、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把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

2、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3、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迈出改革的步伐,又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地推进改革。

4、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5、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

第六章

一、行政管理事务的含义:所谓行政管理事务,就是指作为行政管理对象的全部事务,既包括政府内部的行政管理事务,也包括政府所管理的全部社会公共事务。

二、宏观经济调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总量调控、结构调控、规范性调控。

三、正确理解行政管理事务的意义:

1、它能够比较全面地界定行政管理的内容。

2、它能够比较准确地界定行政管理的对象或内容。

四、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制度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职位分类制度、新陈代谢制度、激励约束制度、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

五、人事行政管理事务的内容:计划和组织、使用和开发、激励和监督、制度建设与具体落实。

六、财务行政管理事务主要包括预算管理、会计管理、审计管理等内容。

七、国家预算的基本程序和内容包括:

1、预算编制。

2、预算执行。

3、决算管理。

八、我国现行的审计机关的审计内容:

1、预算审计。

2、预算外审计。

3、金融审计。

4、国有资产审计。

5、国家建设项目审计。

6、社会保障审计。

7、外国援助或贷款审计。

九、后勤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1、物资管理。

2、生活后勤管理。

3、机关环境管理。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分析-共12页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06月20日14:00-16:00 jx5-6-207第一章:绪论 1、如何理解行政 2、公共行政的含义、特点 3、了解威尔逊、古德诺、怀特 4、了解企业家政府理论 5、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基本主张P22、23 6、了解行政生态学(雷格斯)P21 第二章:行政体制 1、行政权利的含义 2、权利和权威的联系和区别 3、省直管县改革的必要性 4、什么是大部制改革以及重要意义 第三章:行政职能 1、行政职能的含义和作用(地位) 2、政府干预主义职能理论的内容、作用和局限 3、改革开放前,我国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 4、如何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第四章:行政主体 1、行政组织类型中的参谋咨询机关、派出机关的含义 2、行政组织构建的基本原则 3、行政领导的含义、地位 4、人事行政的任务、发展趋势 第五章:行政决策 1、行政决策的几种模式(有限理性模式、渐进决策模式) 2、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含义,如何实现民主化、科学化 3、行政执行的几种手段(行政、经济手段为重点,各自的长处不足) 4、行政执行的原则 第六章:机关行政 1、机关管理和现代化的含义、特征 2、会议的功能(作用) 3、会议管理的内容和要求、作用,怎样管理 4、文书与档案的联系与区别 第八章:行政信息 1、行政信息与行政咨询的相互关系 2、行政信息的地位和作用 第九章:行政监督 1、行政监督的含义 2、行政监督的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对策

行政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如何理解行政 行政的基本含义:指推行政令,执掌政务,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 对行政的三种理解: (1)狭义行政说:行政是指国家机关中除立法、司法系统以外的行政系统所从事的活动。依据:三权分立说。以美国行政学家魏劳毕为代表。 (2)广义行政说:行政是指一种与政治相分离的,为了实现国家目的而实施的执行活动、方法和技术。以美国行政学家古德诺为代表。 (3)最广义行政说:行政就是指国家所有机关(包括立法、司法、行政各系统所属部门)和所有企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的管理。 2、公共行政(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公共行政管理简称公共行政,在中国也常简称为行政管理,是管理的一种,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运用国家权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特点:最主要特点是公共性 (1)公共行政管理的权力基础是公共权力,使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权威性和强制性。(2)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使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广泛性。(3)公共行政管理的宗旨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使其具有全局性、服务性和非营利性的特点。 (4)公共行政管理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责任,使其具有规范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特点。(5)公共行政管理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其具有社会性和民主性的特点。 3、威尔逊、古德诺、怀特 ——·威尔逊:美国教育家、政治家、行政管理思想家。 观点: ①主张政治和行政分离。国家的权力主要是掌握在决定政治的议会和执行政治的行政部门手中,因此,从结构上说,三权分立学说是不符合实际的,政治和行政的两分法才是正确的。 ②传统的论证主要集中在政治过程方面,而对如何实施法律注意不够,所以应当把研究的重点放到行动的政府方面,即放到政府行政管理方面。 ③要发挥和实现政治的功能,就必须纯洁政府的组织机构,加强执行,提高行政效率。为了效率,应适当牺牲民主。 ④一个良好的政府应有两大支柱,即坚强有力的政务官和效能精干的文官。 此外,威尔逊还论及了创造精神、行政责任、文职官员培养等问题。 ——·古德诺:美国政治学家,行政学家,行政管理学的重要创始人。 1900年出版《政治与行政:对政府的研究》,提出“政治-行政两分法”,主张把行政从政治学中独立出来,进行专门研究,奠定了公共行政学产生和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传统。 ·观点:

工程测量知识点总结.关键考试知识点

名词解测量复习提要 考试形式:半开卷;开卷范围:手写A4纸一张。 第一章:掌握以下内容(不是名词解释)测量学、水准面、水平面、大地水准面、平面直角坐标、高程、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测量工作的程序、及遵循的原则、测量的任务、测量的基本工作。 第二章:高程测量的种类、水准原点、水准测量原理、水准仪的使用、、水准点的表示方法、水准路线的种类、水准测量方法{记录(2种)、计算、检核}、水准测量测站的检核方法、闭合、附合水准测量成果计算及精度要求、转点的作用。 第三章:水平角、竖直角测角原理、经纬仪的操作、测回法测水平角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及精度要求、竖直角仰、俯角代表的意义、竖直角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第四章:测量工作所指距离的内容、直线定线定义及操作、钢尺量距方法、精度要求及计算方法。 第五章:直线定向内容、直线的基本方向、方位角的内容及取值范围、正反方位角的关系、方位角与象限角关系。方位角的计算。 第六章:误差产生原因、分类,评定精度的方法、算术平均数与真值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控制、控制测量、控制网的内容,平面控制测量的形式,导线布设形式、导线测量的外业内容,闭合、附合导线的内业计算及各自的精度要求,坐标正算、坐标反算。跨河流水准测量内容、三角高程测量的适应范围。 第八章:地形图涵盖内容、比例尺、纸上与地面距离的互换计算、地物的表示方法(4种)、地貌的表示方法(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平距)、会看典型的地貌、理解等高线的特征。测图前要做哪几项准备工作、视距测量公式、碎步测量测站上要做的工作、地形测量的记录、计算以及测量的原理。地形图的运用(掌握第项) 第九章:拨角法放线其转向角的计算及正负角的意义,纵、横断面图涵盖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圆曲线及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要素计算、主点测设及里程计算,用偏角法测设2种曲线如何进行碎步测量(内、外业)。 第十一章:测设的基本工作(水平角、高程、点位、坡度)先内业如何计算,后外业如何观测。 桥墩、桥台中心点(直线)测设的内业 抓住教材、作业及回忆实习整个过程(内、外业)去复习。 析 1.水准面:将海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时的海水面或与其平行的水面,称为水准面。 2.大地体:由地球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3.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非常接近的能用数学方程表示的旋转椭球体相应的规则曲面。4.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5.相对高程:地面点沿其铅垂线方向至任意假定的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相对高程。 6.高差:地面两点间的绝对高程或相对高程之差。

最新河南特岗招教考试大题知识点总结

河南特岗招教考试大题知识点总结 一、教师任务: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素养:(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a.依法执教,严谨治教;b.爱岗敬业,廉洁从教);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a.相互支持、相互配合;b.严于律己,宽以待人;c.弘扬正气,摒弃陋习);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a.高度自觉,自我监控;b.身教重于言教);(二)教师的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2.精神的学科专业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三)教师的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教育教学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四)职业心理健康: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机关系;4.健康的人格。 三、学生的特点: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四、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c.学生是责权主体)。 五、师生关系类型:1.专制型师生关系;2.放任型师生关系;3.民主型师生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 六、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七、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一)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5.发扬教育民主;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二)学生应作的努力:1.正确认识自己,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规范自己的行为;2.正确认识老师,积极与老师沟通;(三)最后还应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加强学风教育等方面努力。 八、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热点;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1.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3.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4.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3.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九、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量力性原则。 十.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2.参观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1.练习法;2.实验法; 3.实习作业法; 4.实践活动法;(四)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发现法;(五)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

行政管理学-重点总结

行政管理学总结版【01组】 第一章概述 001.亚里士多德对国家的议事、行政、审判活动进行过研究和探讨。 英国的洛克首次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 法国的孟德斯鸠提出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或称“分权制衡”的思想。而真正的行政学首先是由美国的政治学家威尔逊、古德诺等人提出来的。 002.主张研究行政学的起点是把行政与政治分离开来,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或政策的制定,而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就是行政。 003.这是关于“行政”广义的一种理解。其一,认为行政活动就是管理活动,如美国的古立特;其二,认为行政管理就是公共管理,或称公共行政,即有关公共事务的管理;其三,认为行政管理仅仅指政府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 004.行政管理的特点: [1]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 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005.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于1887年发表了《行政研究》一文,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的先例,成为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 1926年美国学者罗纳德怀特撰写了第一本大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927年美国学者魏洛比撰写了另一本大学教科书《公共行政原理》。 006.早期的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组织结构和程序,其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经济人”假设。 007.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进行了著名的“霍桑” 试验,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社会人”的理论假设。管理的过程的中心 00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 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 理学,这也是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行政管理学,其共同特征是崇尚市场力量、市场作 用和市场机制。 010.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 实际的方法。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具体方法有: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和比较方法。 011.在我国,只有人民政府及其所领导的部门的管 理活动才是行政管理活动。 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 012. 1910年德国的马克斯?韦伯出版了《社会与经 济组织理论》一书,提出了著名的“ 官僚组织理论”,为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奠定了基础。 1911年美国的F?W?泰罗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了著名的科学管理理论;是科学管理学的 创始人。 013.法约尔提出了有关管理的功能理论,认为管理有五大基本功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014.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公共能量场”,其实质是强调公共行政是一种针对特定事件的特定行为,强调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普遍参与,目的在于为公民提供个性化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 0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行政管理理论的共同特征是崇尚市场力量、市场作用和市场机制。 行政管理学总结版【02组】 第二章行政环境 016.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复杂性、相关性与综 合性、层次性、动态性 008.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整个行政017.行政环境按照环境的形成过程及其人类活

软件测试知识点总结

软件测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次课10.7 软件测试概述 一软件测试定义:使用人工或者自动的手段来运行或测定它是否满 足规定的需求,或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二软件测试的分类 1.按照开发阶段划分 a)单元测试:模块测试,检查每个程序单元嫩否正确实现详细设计说明中的 模块功能等。 b)集成测试:组装测试,将所有的程序模块进行有序、递增的测试,检验 程序单元或部件的接口关系 c)系统测试:检查完整的程序系统能否和系统(包括硬件、外设和网络、系统 软件、支持平台等)正确配置、连接,并满足用户需求。 d)确认测试:证实软件是否满足特定于其用途的需求,是否满足软件需求说 明书的规定。 e)验收测试:按项目任务或合同,供需双方签订的验收依据文档进行的对整 个系统的测试与评审,决定是否接受或拒收系统。 2.按照测试技术划分白盒测试:通过对程序内部结构的分析、检测来寻找问题。检查是否所有的结构及逻辑都是正确的,检查软件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设计说明的规定正常进行。-- 结构测试 黑盒测试:通过软件的外部表现来发现错误,是在程序界面处进行测试,只是检查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实现。

灰盒测试:介于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之间的测试。 3 按照测试实施组织划分:开发方测用户测试第三方测试 4 是否使备测软件运行:静态测试动态测试。 课后作业:1. 软件测试与调试的区别? (1)测试是为了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错误;调试是为证明软件开发的正确性。(2)测试以已知条件开始,使用预先定义的程序,且有预知的结果,不可预见的仅是程序是否通过测试;调试一般是以不可知的内部条件开始,除统计性调试外,结果是不可预见的。 (3)测试是有计划的,需要进行测试设计;调试是不受时间约束的。 (4)测试经历发现错误、改正错误、重新测试的过程;调试是一个推理过程。(5)测试的执行是有规程的;调试的执行往往要求开发人员进行必要推理以至知觉的"飞跃" 。 (6)测试经常是由独立的测试组在不了解软件设计的条件下完成的;调试必须由了解详细设计的开发人员完成。 (7)大多数测试的执行和设计可以由工具支持;调式时,开发人员能利用的工具主要是调试器。 2.对软件测试的理解? 软件测试就是说要去根据客户的要求完善它. 即要把这个软件还没有符合的或者是和客户要求不一样的,或者是客户要求还没有完全达到要求的部分找出来。

一年级考试数学知识要点总结

一年级考试数学知识要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知识要点整理 1.通过复习整理,牢固掌握第一、二单元的数学知识。 2.通过生活中有时间顺序的“先加后减”或“先减后加”的连贯情节,建立加减混合的数学模型,会熟练进行10以内加减混合计算。 3.能够进行11~20数的计数与表达;能把数分拆成“十和几”;掌握20以内数的序列,了解单数和双数,会一组一组地数。 4.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5.会通过实际操作,建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算法模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6.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7.能阅读和理解描述情节的文字,口头编应用题并正确列式解答。 8.巩固前两个月已养成的数学学习习惯。 9.两步计算式题要先在下方写出第一步的得数。 10.会对应用题进行分析。 一年级的数学学习知识 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正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 18 17 ······

2个2个的数:0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正数、倒数或从指定中间数开始数都要会) 5个5个的数:05 10 15 20((正数、倒数都要会)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10个“一”就是1个“10”,一个“十”就是10个“一”。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2个“1”表示的意义不同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总结资料整理

人物、著作、主张 1.利托尔若(法,社会学家)、沛西*能(英,教育学家),“生物起源说”(教育是 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2.孟禄(美,教育学家),“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 识的模仿)。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3.苏格拉底,“产婆术”或“苏格拉底法”或“问答式教学法”。(后人概括为四部 分: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P20 4.柏拉图,《理想国》,培养的最高目标: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P20 5.亚里士多德,①《政治学》,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P20②《论 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P250 6.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 育家 P21 ②《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 早的教育著作,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③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一些阐释,这是班级授课 制思想的萌芽 7.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P161 主要教学观点:①教育目的:为人的永生做准备,又有现实目的。 P21 ②“泛智”教育:普及教育的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

切人。” ③教育适应自然:该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性原则。 ④学制系统:分别四个时期。 ⑤教学原则:提出并论述了直观性P152、系统性P153、 量力性、巩固性P154和自觉性等。 7.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①《爱弥儿》《忏悔录》;P21 ②“教育上的哥白尼”; ③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④个人本位论P56(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⑤儿童(学生)中心论(杜威,师生关系两种对立的观点)P100 主要观点:①教育的任务:使学生“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②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青春期。 9.康德(德,哲学家,唯心主义),①理性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和践行者; ②《康德论教育》,认为自由式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③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 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最早的教育学课程——哥尼斯堡大学1774年。P22 10.特拉普(德,教育家)——最早的教育学教授。1779年,哈勒大学。P22 11.裴斯泰洛奇(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林哈德与葛笃德》 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P22 ②要素教育论是他教学理论体系的重心;

朱立言公共管理学重点

公共管理概论 第一章 管理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授权科学管理例外原则管理过程官僚制科层制霍桑试验社会人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学派需求层次理论 双因素理论人性假设动态平衡理论管理丛林决策理论学派经验学派行政公共行政 文官制度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公共选择理论公共物品公共权力 P途径 B途径新制度主义 1.管理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3.行政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4.公共管理的含义是什么?它与公共行政有什么区别? 5.什么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有哪些类别? 6.公共管理理论形成的两条途径是什么? 7.公共管理学科有哪些特征? 8.现代行政管理有哪些特点? 9.公共管理有哪些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组织公共组织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古典模型官僚模型 第三部门行政模型管理层次管理幅度 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矩阵结构旁系组织纵向结构层次结构横向结构 首长制委员制层级制职能制集权制分权制完整制分离制古典行政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组织冲突组织协调 文化行为模型成人发展模型政治行为模型 从众行为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 1.公共组织有哪些构成要素? 2.公共组织的类型有哪些? 3.什么是官僚模型?它有什么特点? 4.第三部门行政模型有什么特点? 5.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6.行政体制的划分有哪些依据?都有哪些类型? 7.简述现代组织理论。 8.非正式群体对组织有哪些影响? 9.公共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第三章 决策程序性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个人决策群体决策价值前提事实前提行政决策行政决策系统信息子系统参谋子系统决断子系统监控子系统类别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方案设计头脑风暴法对演法综摄法专家会议法 德尔菲法时间序列法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领导群体决策群体参与决策择案规则 1.决策的特征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决策有哪些类型? 3.决策的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之间是什么关系? 4.决策系统由哪些子系统构成? 5.各国的行政决策体制都有哪些类型? 6.行政决策有哪些步骤? 7.结果预测有哪些方法? 8.试对群体决策的利弊进行阐述。 9.有哪些比较常见的择案规则? 第四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整理版,DOC

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 课程的性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测量学与教育评价学内容的整合并侧重于教育测量的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它着力探讨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价的原理和方法,是一门带有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的应用性学科,是实现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管理科学化所必须借助的一门科学,也是教育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类标准化的教育测验、会作测验质量分析、能正确解释分数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研究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比较正确与合理的判断和评价,以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研究科学化。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1.测量的定义 史蒂文斯曾对测量作出以下定义:“就其广义来说,测量是按照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我国有些学者认为:“测量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某种数量化的测定”,“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用数字方式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描述的过程”。

本书的观点:从广义上讲,测量就是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从以上对测量所下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这种对事物进行区分的过程,必须是按照一定法则的,区分的结果必须能够用数字的方式进行描述的。 2.测量的要素 (1)测量的量具 测量的量具是指依据某些科学原理和法则,发展出合适的量具或制定出科学的测量方案。(2)测量的单位 不同的测量所采用的单位是不同的。 理想的测量单位必须符合两个条件:①要有确定的意义;②要有相等的价值。教育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既无统一的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3)测量的参照点 量的参照点系测量的起点。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测量的起点,这个起点就叫做测量的参照点。 参照点有两种类型:①绝对参照点(绝对零点);②相对参照点(相对零点)。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参照点,但教育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用人为指定的相对零点。 3.教育测量的定义与特点 教育测量的定义 教育测量,就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一、复习课文 1、《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 2、《那一定会很好》详细地讲述了一粒(种子)变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过程,塑造了一个不断(树立新目标)、努力(实现愿望)的形象,告诉了我们只有(不断追求)、(不断努力),才会有所收获的道理。 3、《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学童话),主要写了(红头)和(青头)在玩捉迷藏游戏时,被一头大黄牛吞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进行了一次“旅行”,(青头)不顾自己的安危,(鼓励)和(帮助)红头,最后(红头)终于脱险的故事,告诉我们飘扬之间要(互相帮助),遇事要(沉着冷静)。在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知道牛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游路线图:牛嘴——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巴4、《一块奶酪》写了蚂蚁队长在搬运粮食前下达了(不许偷嘴)的禁令,后来在搬运奶酪时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将拽掉的奶酪渣分给(年龄最小的蚂蚁)的故事,赞扬了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爱弱小)和蚂蚁们(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背诵 背诵:1、《卖火柴的小女孩》第4、5、11自然段;2、《那一定会很好》第2、7、12自然段;3、《在牛肚子里旅行》第7、11、13自然段;4、《一块奶酪》第5、6、11自然段。 三、听写 火柴围裙可怜几乎哪怕暖和火焰蜡烛亮光烛光告诉离去温和赶紧 寒冷痛苦清晨乖巧旧年饥饿富人喷香橱窗明晃晃蜷着努力手推车 缩成茎叶锯子斧子吱吱嘎嘎拆了旅行要好咱们草堆作声答应做梦救命 来得及救命拼命大吃一惊消化当然刚才知觉光亮眼泪偷偷地一骨碌 牙齿细嚼慢咽胃悲哀笑眯眯算术流泪管理等等打扫宣布处罚嘀咕诱人 舔一下毅力强大奶酪渣犯禁令稍息犹豫跺脚聚到申请祖宗介绍乙方召开孝顺 四、比较组词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行政管理学自考记忆重点

自考行政管理学记忆重点 第一章概述 一、行政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三、当代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代表人物及著作:威尔逊《行政研究》;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和怀特《行政学导论》;法约尔《工业管理及一般管理》;马克斯?韦伯;泰罗。) 二是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代表性的理论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下管理学。(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学派: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果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等。)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规范方法; 2、经验方法; 3、案例方法; 4、比较方法。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行政环境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 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 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 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二、行政环境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复杂性; 2、相关性与综合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 三、行政环境的类型: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根据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可以把行政不环境划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种类型。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境因素还常常被分成:国际

软件测试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知识1、什么是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啥?2、什么是测试计划?都包括啥?什么是测试方案,什么是测试策略?测试方案包含哪些内容?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测试用例内容有哪些?3、测试用例为什么需要分级,如何分级别?测试用例需要哪些人来评审?评审的目的是什么?好的测试用例关键点是什么?不能发现BUG的测试用例不是好的测试用例吗?4、测试分为哪几个阶段?5、软件测试类型都有哪些?你进行过哪些测试,擅长什么?6、软件缺陷等级划分7、缺陷生命周期8、测试生命周期9、为什么要进行交叉测试?10、α、β测试是什么,两者的区别是什么?11、什么是驱动模块、桩模块12、什么是白盒测试,有几种方法13、测试结束标准14、测试报告包含哪些内容?15、项目中的需求,测试可以和客户沟通吗?不确定的需求怎么解决?16、你认为测试人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开发犯低级错误怎么办?开发说不是bug怎么办?你为什么能够做测试这一行?你的职业规划?17、如何测试纸杯二、接口测试1、什么是API?什么是API测试?2、常见的API 测试点有哪些?API测试中使用的一些常用协议?用于API测试的工具?最常用的API文档模板?3、API和Web服务之间的区别?4、什么是Soap?什么是Rest API?SOAP和REST的区别?5、API常见测试有哪些?API测试有哪些优势?API测试中验证哪些内容?6、API测试、单元测试和UI测试之间的区别?7、API测试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8、执行API测试时我们一般会发现哪些BUG类型呢?9、接口测试用例的编写要点有哪些?10、列举一些最常用的HTTP方法?常见的响应状态码及意义11、可以使用GET请求而不是POST请求来创建资源吗?POST和GET有什么区别?12、PUT和POST方法有什么区别?13、接口产生的垃圾数据如何清理?测试的数据你放在哪?14、你们怎么做的参数化?15、接口测试的步骤有哪些?API测试设计的原理是?16、异步接口怎么测试?17、请详细阐述接口测试和UI测试在测试活动中是如何协同测试的?18、怎么设计接口测试用例?19、下个接口请求参数依赖上个接口的返回数据?依赖于登录的接口如何处理?依赖于第三方数据的接口如何进行测试?20、不可逆的操作,如何处理,比如删除一个订单这种接口如何测试21、json和字典dict的区别?三、性能测试1、性能测试包含了哪些软件测试(至少举出3种)?2、请问什么是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3、在给定的测试环境下进行,考虑被测系统的业务压力量和典型场景?4、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执行性能测试?5、简述性能测试的步骤。6、你如何识别性能瓶颈?7、性能测试时,是不是必须进行参数化?为什么要创建参数?LoadRunner中如何创建参数?8、你如何设计负载?标准是什么?9、解释5个常用的性能指标的名称与具体含义。10、描述不同的角色(用户、产品开发人员、系统管理员)各自关注的软件性能要点。11、请分别针对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2、请问您是如何得到性能测试需求?怎样针对需求设计、分析是否达到需求?13、描述你的性能测试流程四、安全测试1、HTTP接口测试和Web Service接口测试区别是什么?2、HTTPS的优点和缺点?HTTPS的工作原理?HTTPS和HTTP的区别?什么是http代理服务器,有什么用?HTTPS在哪一层, 会话层在第几层?3、简述TCP/I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为什么TCP建立连接协议是三次握手,而关闭连接却是四次握手呢?为什么不能用两次握手进行连接?4、TCP和UDP有

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要点总结大全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要点汇总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一、会写字及组词 1 春夏秋冬 春(春风)(春雨)(春天)(春日) 风(风雨)(风云)(大风)(东风) 冬(冬天)(立冬)(冬日)(冬雪) 雪(大雪)(风雪)(雪人)(雨雪) 花(开花)(花白)(雪花)(白花花) 飞(飞鸟)(飞天)(飞虫)(飞机) 入(入学)(入口)(出入)(入门) 2 姓氏歌 姓(姓名)(姓李)(姓王)(姓吴) 什(什么)(干什么)(为什么) 么(多么)(什么)(好么)(对么) 双(双手)(双目)(双耳)(双人) 国(中国)(国画)(立国)(国学) 王(国王)(王后)(王子)(大王) 方(对方)(大方)(比方)(东方)

3 小青蛙 青(青蛙)(青天)(青鱼)(青年)清(清水)(清明)(清早)(清白)气(天气)(力气)(和气)(正气)晴(晴天)(晴好)(晴日)(晴空)情(友情)(同情)(心情)(人情)请(请问)(请人)(回请)(申请)生(学生)(花生)(生气)(出生) 4 猜字谜 字(生字)(字画)(名字)(字体)左(左右)(左手)(左耳)(姓左)右(右手)(右耳)(左右)(山右)红(红花)(火红)(口红)(红木)时(小时)(时间)(有时)(四时)动(生动)(动心)(开动)(动手)万(万里)(万国)(万年)(十万) 二、易写错的字 春:下面是“日”,不要写成“目”。 雪:上面是雨字头,不要写成“雨”字。入:撇短捺长。姓:左边不要写成“忄”。

双:左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国:里面是“玉”,不要写成“王”。 方:上面有“丶”,不要写成“万”。 气:共四笔,不要写成“乞”。 晴:左边是“日”,不要写成“目”。 字:下面是“子”,不要写成“于”。 左:被包部分是“工”,不要写成“土”。 万:上面没有点,不要写成“方”。 三、会认字 霜吹落降飘游池入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清晴眼睛保护害事情请让病相遇喜欢怕言互令动万纯净阴雷电阵冰冻夹 四、多音字 落的降什少好重相 五、反义词 出——入降——升好——坏 清——浊晴——阴左——右 凉——热爱护——伤害

招教考试案例知识点总结

第一板块:新课改 (一)新的教育观----素质教育 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概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二)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3大类,10小条)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案例中,老师可能出现以下行为: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要求学生十全十美、陵节而施,一刀切、说学生没有出息(学习不好的学生)、老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不关注其他方面 万能段:作为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育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案例中老师可能出现以下行为:一套方法培养全部学生、学生是学习机器、你已经是大人了,怎么能犯错呢!万能段:作为老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完整性格的人。) 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有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能动性)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案例中老师可能出现以下行为:教师不允许学生发问质疑、不尊重学生的权利、学生就是被管理者、我让你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 万能段:作为老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三)教师观 (1)教师角色变化 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核心特征) (①教师是学生学 习能力的培养者②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②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变化 ①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1.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智力发展,发育缓慢,成绩不良有过错,被孤立的,有严 重缺点,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2.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辱骂,训斥嘲笑羞辱,随意当众批评,冷落学生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课本要点)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课本要点)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 一、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管理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它一直都占有重要地位和发挥正面或反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的发展发生促进还是促退的影响,从而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和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之中,是涉及面最广和最具有权威性的管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行政管理不上轨道和管理不善,必将产生两种严重的不良影响:一是严重影响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声誉与形象,直接损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和形象,大大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对象:1、作为国家权力的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是行政管理的主体;2、国家和社会的法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是行政管理的客体;3、公共管理必须共遵守民主法治这一根本原则,行政管理更要率先垂范;4、行政管理关系国计民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内容:环境(形势)、目标、预测、计划、谋略、决策、组织(职能)、人力资源、培训、领导、授权、执行、协调、公共关系、监控、财务、后勤、法规、文化(道德)、心理、信息、沟通、咨询、服务对象、宣传教育、办公室(电子政务)、改革与发展、创新、效率、标准、方法、评估、知识管理、研究、总结、应急等。 方法:法学的、演绎的、归纳的、理论的、历史的、比较的、行为科学的、系统的、计量的、静态的、动态的、单科的、跨学科的、调查研究的、实验的、结构的、综合分类的、心理的等。(方法更新首先要观念更新)

第二章行政环境 第一节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 一、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根据各种因素性质上的差异,行政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可分为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影响行政系统的外部化环境有宏观与微观之分。 第二节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 2、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臵; 3、生产力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 4、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二)生产关系与具体的经济体制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 2、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臵和运行模式。 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 2、政体规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3、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4、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 5、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 6、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中的地位 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