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I技术助力新药研发

AI技术助力新药研发

AI技术助力新药研发
AI技术助力新药研发

导读

近年来,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新药要研发的速度。目前,全球有近100家初创企业已在探索用于研发新药的人工智能方法。与此同时,诺华、辉瑞、强生、礼来、GSK等国际知名药企也在积极尝试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大多数企业将人工智能布局在辅助诊断和健康管理方面时,一些企业也在尝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新药研发。

近日,晶泰科技宣布完成4600万美金(约合3.2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由国寿大健康基金领投,SIG(海纳亚洲)、雅亿资本跟投。这一轮融资将用于晶泰科技的业务扩展与智能药物研发平台的建设。

就在晶泰科技宣布融资前,中电药明这家由中电数据与药明康德合资成立的公司正式亮相。

中电数据和药明康德双方表示将基于诊疗和处方数据,为生命科学行业机提供健康医疗数据

解决方案。其中,为制药企业提供新药研发、上市后药效评估的医疗数据分析产品也是中电

药明这家公司的一个重要业务。

实际上,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新药研发的速度。目前,全球有近100家初创企业已在探索用于

研发新药的人工智能方法。与此同时,诺华、辉瑞、强生、礼来、GSK等国际知名药企也在

积极尝试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

◆◆◆

AI辅助新药研发风口初现

“在提供算法服务方面,取决于药企的经费预算。业界领先的创新药企平均每家每年的研发预算在50亿美金以上。而在新药开发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市场在于能否通过计算比别人更快地发现、研发出新药。”在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温书豪看来,人工智能辅助新药研发这个领域是没有天花板的。

正是由于对这个行业寄予了很高的希望,目前人工智能辅助新药研发领域创业企业不断涌现,并吸引了资本的目光。在英国,使用人工智能助力新药开发的Benevolent AI公司成立5年来

已经开发出24个候选药物,且已有药物进入临床二期试验阶段。近期,Benevolent AI也获

得了1.15亿美元的投资,准备将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运动神经元疾病、帕金森病和其他难

治疾病的药物研发。

在中国,2018年也是人工智能辅助新药研发领域风口初现的一年。

健康点统计发现,今年中国人工智能辅助新药研发领域共发生5起融资,其中,除晶泰科技外,深度智耀、智药科技、亿药科技等3 家公司均处在A轮融资阶段之前。此外,在该领域参与过投资的机构既包括红杉中国、真格基金、青松基金、国寿大健康基金、SIG(海纳亚洲)、雅亿资本和英诺天使基金等多家投资机构,也包括腾讯、谷歌等互联网巨头。值得注意的是,如云势软件这种医药营销SaaS 服务企业也正在布局人工智能辅助新药研发领域。

“其实,目前中国人工智能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应用并没有比国外差很多,在很多领域我们与国外落后10年、20年,但是,从人工智能的人才数量、研发投入上,我们几乎能与美国媲美。”Haalthy创始人邱威妮对中国人工智能辅助新药研发的市场持乐观态度。

在邱威妮看来,在人工智能辅助新药研发领域,目前中国与国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药企的接受程度上。她提到,国外接受人工智能辅助新药研发的公司更多,甚至药厂会直接投资到这些公司上,而中国本土的药企才刚刚开始接触人工智能,不少聊过的药企高管依然对人工智能依然持怀疑的态度。不过她也强调,在技术方面,中外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

对此,温书豪也表示,在大环境上,中国的医药工业相对起步较晚,相较于欧美国家,在高质量的医药数据积累、健全的医药生态系统建设、资本市场、初创企业布局等,中国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而在算法和硬件方面中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的水平。同时,国内最大的优势集中在人工智能相关的人才储备丰富,企业发展具备成本优势,而且好的创业项目往往能够更快速地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和支持。

身处行业之中的温书豪也提到,目前布局人工智能辅助新药研发的初创企业还处于成本投入阶段。他告诉健康点,前期投入主要集中在算法开发、数据累积、人才获取等方面。后期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算力要紧跟业绩增长提升,所以成本也会逐渐增大。

◆◆◆

药企:一面裁员,一面布局AI

在人工智能辅助新药研发领域的初创企业崛起的同时,作为这类公司主要买单方的药企也有所动作,今年以来,众多药企纷纷进行裁员,并将一定资金投入到了人工智能领域,试图利用技术辅助提升新药发掘效率。

以诺和诺德为例,今年9月,诺和诺德宣布在中国和丹麦裁员400 人,其官方网站发布的《转变研发方式的计划》称,其未来将增加对核心治疗领域和新治疗领域转型生物和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图通过提升自动化及数字化能力, 运用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等方式, 提高研发效率。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辉瑞公司也宣布将裁员300 人,对象主要是其神经科学部门的早中期在研管线相关员工,并停掉一些处于临床I/II 期的在研项目。2017年11 月,礼来在抗β淀粉样蛋白疗法Solanezumab 的第3 项大型Ⅲ期临床研究宣布失败后表示,将裁掉阿尔茨海默病业务单元的485 名员工。更早的时候,强生、罗氏、默沙东等都爆出了裁员计划。

实际上,在裁员计划之前,这些企业已经开始了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尝试。2016 年11 月,Benevolent AI 与强生达成合作,强生把一些尚处于试验中的小分子化合物转交给了Benevolent AI,进行新药开发。同年12月,辉瑞于也与IBM 签署协议,利用IBM Watson 系统协助Pfizer 的免疫肿瘤药物研发。2017 年5 月,赛诺菲与Exscientia 签订了一项潜在价值为2.5 亿欧元的合作和许可交易,用于开发针对代谢疾病的小分子药物。之后葛兰素史克、默沙东、等药企也纷纷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新药研发。

据温书豪介绍,今年5月,晶泰科技也与辉瑞展开了战略研发合作,一方面,晶泰科技将为辉瑞提供药物晶型设计与筛选技术,一方面,晶泰科技将运用量子物理、人工智能,为辉瑞在云端研发和搭建一个药物分子模拟平台,用于药物发现和设计,并实现多种关键药物属性的预测。

“可以预计,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技术的改进以及由其引发产生的新型药物研发技术,将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显著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邱威妮表示,药企将目光投向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据《Nature》报道,新药研发的平均成本约为26亿美元,大约耗费10年时间。它包括了漫长的小分子化合物研发阶段、三期临床试验、以及注册审批的过程。然而,能够通过这重重考验并成功上市的药物,仅有不到1/10。

2016 年,塔夫茨大学药物开发研究中心的《关于新药开发成功率的权威数据》一文提出,在

过去40 年间,人体试验前的研发成本上涨了10 倍,临床研发成本上涨了21 倍,总成本上

涨了14 倍。即便各大药企的销售额都在不同程度的增长,但远远赶不上研发成本的增长速度,因此,近年来的药物投资回报率有所下滑。德勤2017年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

TOP12制药巨头在研发上的投资回报率仅有3.2%,这个数字相比2010年的10.1%降幅显著。

在投资回报率下降的同时,新药研发的成功率也在持续走低。据Tufts(CSDD)统计,新药临

床I期至批准上市的成功率已经从80年代的23%大幅下降至现在的12%左右。不过对此有业内认识表示,随着AI智能研发新药等突破性技术成熟,这种下降趋势或将减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面是裁员,一面是投资布局人工智能,于是行业内出现了质疑是否人工智能会取代新药研

发人员的声音。对此,温书豪表示,“在可见的未来,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新药研发人员,而是作为更加强大、高效的研发工具,去赋能药企研发人员,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辅助他们更

好地完成现在的工作。让制药企业以更少的资源,开发出更多优质高效的创新药物。”

◆◆◆

一盆冷水:效果尚待验证

“目前的新药研发有很多关键步骤极大地依赖实验试错的方法,这就导致研发会受到时间、流程、科学家的个人经验、甚至运气的限制,试错成本高。”温书豪告诉健康点,人工智能可应

用在药物开发的不同环节,包括虚拟筛选苗头化合物、新药合成路线设计、药物有效性及安

全性预测、药物分子设计等。通过有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已有的化学、生物学数据和

知识建立有效的数据模型,来预测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副作用等对研发成败起到关键影

响的药物属性,有望切实减少人力、时间、物力等研发投入,从而降低药品研发成本和风险,缩短医药创新成果转化的过程。

即便行业对于人工智能辅助新药研发的热情不减,但我们不得不理性地看待这个新型的技术

和行业。按照新药研发10-15年的研发周期来看,目前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研发技术还处于起

始和发展期,这项技术是否真的对行业有所帮助,还需要用一段时间的积累来证明。

此前,Atlas Venture合伙人Bruce Booth也曾指出,新药发现和研发所面临的挑战数不胜数,

人工智能可以解决的部分有限。他提到,“用计算机设计新药的程序已经存在了好几十年。但在医药行业,研发产出率非但没有上升,反而还逐年下降。药物发现的时间没有缩短,成本

也没有变得更低。这并不是说这些程序阻碍了新药的研发,而是说它们尚未给行业带来大幅

的可喜改观。”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图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概述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在成为发展最活跃的产业,医药研发进展可谓日新月异。鉴于药监局的监管政策在不断更新,从事医药研发的企业和人员越来越多。考虑到从事医药研发的新人的增加,有必要将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做一个简单梳理。现代药物的概念除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小分子化合物(如阿司匹林,青蒿素),还包括多肽、蛋白质和抗体,(寡)核苷酸,小分子—抗体复合物,还有疫苗。下面以传统的小分子化合物药为例,就新药(主要以1.1类创新药为例)研发从无到有,到最后上市的基本流程做一个概述。 新药的发现(Drug Discovery) 1.药物作用靶点(target)以及生物标记(biomarker)的选择与确认 早期人们对药物作用靶标认识有限,往往只知道有效,但不知如何起效。比如,百年来,人们知道阿司匹林(aspirin)具有解热、消炎、

止痛、抗血栓,甚至抗癌作用。直到1971年,英国人John R. Vane 在《Nature》期刊发文才阐明了Aspirin作用机理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并于1982荣获Nobel生理和医学奖。现代生物医学的研究进展,以及人类基因图谱的建立,让人类对疾病的机理了解更加准确,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具体的靶标。 2.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的确定 一旦选定了药物作用的靶标,药物化学家(medicinal chemist)首先要找到一个对该靶标有作用的化合物。这个化合物可以来自天然产物(动物、植物、海洋生物);也可以是根据靶标的空间结构,计算机模拟设计、合成的化合物;还可以根据文献报道或以前其它项目的研究发现。比如,某一类化合物具有作用于该靶标的药理活性或副反应等等。治疗勃起障碍的药物Viagra就是由其副作用开发而成。目前我们常用的方法是跟踪国外研发机构对某一靶标的药物开发,以他们的化合物作为先导,希望设计出更优秀的化合物。 3.构效关系的研究与活性化合物的筛选 围绕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大量新化合物,通过对所合成化合物活性数据与化合物结构的构效关系分析,进一步有效的指导后续的化合物结构优化和修饰,以期得到活性更好的化合物。 4.候选药物(candidate)的选定 通过构效关系研究,几轮优化所有筛选出来的满足基本生物活性的最优化合物,一般就选作为候选药物,进入开发。此时,从事新药发现的药物化学家工作暂告结束。

药物化学-赵炜新药研发的新思路和新技术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物化学》 主讲教师:赵炜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抗肿瘤化学药的研究进展 2、抗生素使用中的前景和存在的风险 3、代谢拮抗原理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4、抗病毒药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5、论安全用药 6、COX-2选择性抑制剂在临床和临床前的研究现状 7、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心血管系统药物综述 8、新药研发的新思路和新技术 9、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和代表性药物 10、新型奎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用途和存在的风险 新药研发的新思路和新技术 前言:近5年来,我国创新药研发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尤其是2018年,国内化药、生物药等创新药申报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2018年申报的生物创新药相比2017年涨幅达到了126.7%。实,我国对“新药”的定义经历了多次变革。“新药”的定义从1985年“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到2002年“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再到2015年才终于确定为“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新药从那个“中国新”大到“全球新”的转变,整整摸索了30年。本文主要探讨目前新药研发的一些新技术与新思路。 一、新药研发的意义 新药代表着制药工业的科研和生产技术水平。新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防病治病的质量和进程。一种有效的好的新药诞生,不仅标志着国家制药工业的发展水

平,而且能根本改变某种疾病的治疗状况。如1935年磺胺药的问世大大提高了化学治疗水平;1940年青霉素的应用,改变了细菌严重感染疾病的治疗进程;1944年以后,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的相继发现,开始了结核病治疗的新时期;消毒药、麻醉药的发现,改变了外科手术的整体面貌等。这一切都和新药紧紧相连。可以说,新药是人们防病治病、康复保健药品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新药的研究开发也是药品进入国际市场、促进我国药学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世界各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积极研究争相开发新药。 二、新药研发的新思路与新技术 (一)合成生物学技术 CAR-T (CAR代表嵌合抗原受体,T代表T细胞)细胞治疗是癌症免疫治疗兴趣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这是一种基于细胞的治疗方法,从病人身上提取T细胞,然后对其进行改造,使其具有特定的受体,帮助其识别和攻击癌症。嵌合抗原受体通过融合一个识别癌症的靶结合域和一个激活域来工作,激活域使T细胞进入攻击癌症的模式。然后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大量这种经过修饰的细胞,并将它们送回病人体内。第一个CAR-T疗法在2017年被FDA批准,还有更多的药物正在临床试验中。 合成生物学有潜力为改善CAR-T细胞疗法等免疫疗法提供工具,从而帮助更多的患者。目前CAR-T仍存在许多潜在的挑战,包括攻击非癌细胞所产生的毒性、可导致"克隆逃逸"的癌细胞多样性、将正确剂量的CAR-T注入病人体内、T细胞免疫抑制(关闭)和T细胞凋亡(细胞死亡)。受体工程新型受体可以用来检测不同类型的分子,并开启细胞的某些输出功能。受体越容易被设计,就有越多的分子

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2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从新化合物的发现到新药成功上市的过程通常被称为新药研发。新药研发是 一项系统的技术创新工程,其通过试验不断改进药物性能,并证明该药物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经过严格的科学审查,最后取得发给的允许上市 的证明文件。 从完整意义上说,新药的研发过程需要历经“药物发现”、“药物临床前研究” 及“药物临床研究”三个阶段。通常,“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 这两个研究阶段又被统称为“开发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工作相互关联并且各有 侧重点。 “药物发现”环节是药物研发活动的开始,具有浓厚的科研探索性质,旨在 找到并确定针对某一疾病具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作用 机理的研究、大量化合物的合成、活性研究等以寻找先导化合物为目的的研 究工作,涉及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甚至基因组学 等学科。药物发现处于新药研发早期,是一项创新程度及偶然性极高的科研 活动,失败率极高,不但需要极高的科研水平,且投入巨大,所以往往由高 校或者科研院所在从事基础研究中完成,研发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资助学 校科研经费拨款,各级政府科研计划资助等,以及部分制药公司的资金投入。 “药物临床前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最为复杂的环节,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其主要目的 是针对己经确定的先导化合物进行一系列非人体试验的研究, 这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需要向政府监管部门提出临床试验申请并接受技术审 评,审评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研究阶段。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药学研究,安 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等成药性研究内容参见图一,涉及到药物化学、 药剂学、药物分 析学、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毒理学等学科。

浅谈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46016999.html, 浅谈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作者:代润松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11期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物技术药物为人类的疾病治疗与预防做出了卓 越的贡献,这也使世界各个国家高度重视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工作。为此,通过对国内外在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此探讨生物技术药物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技术;药物;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一、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 (一)国外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 自20世纪80年代人工胰岛素诞生以来,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各个国家纷纷大力开展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工作,仅在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美国的FDA机构就批准了三四十种生物技术药物,近些年来生物技术药物的批准种类逐年递增,在21世纪初期,所批准的药物就已高达将近80种。欧美等其他发达国家在生物技术的种类上也不断丰富。除此之外,国外还对以往生物技术药物的适应症进行了明确统计,这些生物技术药物主要包括用于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急性心肌炎治疗的重组血液因子,用于治疗糖尿病、生长素缺乏症、甲状腺病、低血糖的重组人激素,用于治疗贫血、皮肤病、神经性溃疡等症病的促红细胞生长因子,此外还有重组干扰素、白介素,治疗甲肝、乙肝病毒的疫苗、用于癌症治疗的单克隆抗体等。 (二)国内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 我国对生物技术药物研究予以了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在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成果主要包括IFN类型药物、GM-CSF药物、EPO药物、EGF药物及其衍生物、胰岛素、TNF药物、乙肝疫苗、胸苷激酶细胞制剂等诸多种类,在新型活性蛋白质突变体方面,我国相继研发出了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神经营养因子突变体、人降钙素突变体、尿激酶突变体、重组水蛭突变体、人重组血红蛋白突变体。在融合蛋白的生物技术研发方面,我国研发出了TNF/1L-6融合蛋白、用于前列腺癌症治疗的TNF/PSP94融合蛋白、血小板单链抗体/尿激酶原融合蛋白、尿激酶/水蛭素12肽融合蛋白及用于帕金森治疗的酶氨酸转化酶/BDNF融合蛋白。在克隆天然活性物质基因药物研发方面,相继研发出鲨肝HSS、SCDI抑制因子、TGGIP抑制蛋白、SFP、AOP、蜂毒多肽等。随着生物技术药物种类的不断增长,现有的生物技术药物在主要分类上共包括单克隆抗体、激素、基因治疗剂、疫苗、细胞因子、反义药物及抗血栓因子等,特别是近些年来核酸基因药物的产品种类正在不断增加,正处于研发过程中的疫苗更高达九十几种,而处于临床试验中的反义药物种类也在不断上涨,相比于20世纪,我国在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种类上要超过以往三倍,并且仍在不断增长中。

药物分析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药物分析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介绍近年来药物分析领域中发展起来的几种新技术,包括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手性药物的液相色谱分析法,以及它们的最新 应用进展。 药物分析目的是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用药的安全有效。它研究药物的化学检验、药物稳定性、生物利用度、药物临床监测和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定性和定量等。传统的药物分析,大多是应用化学方法分析药物分子,控制药品质量。然而,现代药物分析在计算机技术以及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的变化。本文主要介绍一些基于现代色谱、现代波谱、色谱连用技术上的用于药物分析的现代化技术方法。 1、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 高效毛细管电泳(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又称毛细管电泳(CE)。毛细管电泳 ( CE)是 80年代后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分析技术,是经典电泳技术和现代微柱分离相结合的产物。其分析应用的范围极广 ,小至无机离子 ,大至生物大分子 ,都可以用 CE来测定。HPCE 在DNA、氨基酸及蛋白质的分析中应用非常广泛,已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中显示出极其重要的应用前景,被用于DNA分析,如实现微量DNA的检测、DNA片段的分离、DNA的测序、DNA突变的检测、DNA损伤判断、临床诊断等[1]。 HPCE 技术因其特别适宜快速大量地分析复杂的中药成分而被广泛用于中药材鉴别和质量控制、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测定、中成药和中药制剂的分析。韩乐等[2]建立了HPCE 同时测定玄参中梓醇、桃叶珊瑚苷、哈巴苷、哈巴俄苷、毛蕊花糖苷及肉桂酸含量的方法,用于玄参药材内在质量的评价和控制。Yu 等[3]等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和多变量分析法,以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作为控制标准建立黄芩毛细管指纹图谱,对34个不同产地的黄芩进行质量分析控制,方法快速、精密、可靠,对所有来源的药材进行了质量评价。 2、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联用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分离分析技术。它将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复杂样品的高分离能力,与MS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及能够提供相对分子质量与结构信息的优点结合起来,在生物、药物、临床医学、化工和环境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分析和鉴定复杂混合物的强有力的工具,尤其适用于生物样品中痕量药物的测定。Zhu等[4]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奥普力农. 3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 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技术是20 世 纪8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高效的新型液-液分配色谱分离技术,最初由美国国立健 康研究院(NIH)的Ito教授研制开发。HSCCC最大的优点是无需固相载体作固定相,并 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分离纯度高、样品回收率高、适用范围广、可一步制备纯品的优点。既 适用于小量分析,也可用于规模纯化,在中药、生化、食品、天然产物化学、环境分析等领域 有着广泛的应用。 HSCCC 在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中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在有机酸、黄酮、生物碱、植物多酚、醌类、萜类、木脂素、香豆素、皂苷等几乎所有的天然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中 都有应用。HSCCC可以用来对天然产物的粗提物进行有效成分的提纯以及对天然产物进 行除杂处理。 王晓丽等[5]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对高速逆流色谱仪分离芦荟多糖的溶剂系统进 行研究,探索出分离芦荟多糖的溶剂系统为PEG600-KH2PO4-K2HPO4-H2O (5∶15∶15∶65,w/w)体系。钱俊青等[6]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大豆异黄酮,并选 用HPLC法测定样品的质量分数,成功分离得到大豆苷91.65%,染料木苷92.97%。高 赛男等[7]采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3.0∶5.0∶3.5∶5.0,v/v)溶剂体系,采用高速逆流 色谱法从丁公藤中成功分离纯化得到东莨菪内酯,纯度可达98.04%。 4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assay,TR-FA)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非同

新药开发中药物分析流程

新药开发中药物分析一般程序 1.原料药质量标准的确定 原料药的质量标准确定一般程序,这里将它分为三大阶段:合成工艺待确定期,合成工艺确定期,稳定性试验考察期。 1.1 合成工艺待确定期 一个原料药首先由药物合成部进行合成工艺的确定,在其进行工艺确定期间,就已经与药分部门有了密切的联系。 协助合成部门的工作:帮助确定反应步骤的终点控制、反应产物的纯度监控,所能提供的分析方法可能有薄层色谱、液相色谱或熔点等。 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查阅有关该药品的各方面信息,比如该药的理化性质(性状、溶解度、熔点、旋光性质、紫外光谱、鉴别方法等)、检查项(一般杂质检查、有关物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和该药物的稳定性等等。 1.2 合成工艺确定期 合成工艺路线打通后,合成部门将会提供试制的三批样品(已确定该药物结构)供分析部门质量研究及稳定性试验用,一般来说,所提供三批样品应该是成熟的工艺条件,以一定规模制备得到样品,此时我们的质量研究工作正式开始。 1.2.1 质量研究工作 理化常数:性状(外观、臭、味)、溶解度、熔点、比旋度、紫外吸收系数鉴别:化学法、色谱法、光谱法 检查:酸碱度、溶液澄清度与颜色、干燥失重或水分、炽灼残渣、重金属、无机盐、无菌、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有机溶剂残留、有关物质 含量测定:容量法、光谱法、色谱法 1.2.2 质量研究试验顺序安排 1.3 稳定性试验考察期 按照中国药典稳定性研究指导原则规定,我们的稳定性研究包括三大部分—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留样试验。 考察项目:样品性状、有关物质和含量这三项必须考察(对于某些特殊药物可能无法考察有关物质),另外诸如:熔点(若质量标准中规定了熔点检查,或能测出准确熔点且熔点低于250℃的样品,稳定性研究中必须对其检查)、溶液颜色与澄清度(若为供注射用原料,稳定性研究中必须对其检查)、pH值(若 为供注射用原料,稳定性研究中必须对其检查)等项目则根据各药物的性质而具体制定。 上面将原料药分析工作分三大块做了简单讨论,文中所讲的多是实际试验的简单思路和一些注意事项,但对于新药研究这样一个很严肃的工作有很多法定性的规定内容在文中并未详细说明,在《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和《新药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指导原则》中有详细的说明。 2.药物溶解度试验 1.试验溶剂的选择可参考有关文献制定,若无文献一般选择常用的水相溶剂(水、酸、碱溶液)和有机溶剂(甲醇、乙醇、乙腈、乙醚、丙酮、氯仿、冰醋酸、DMF、DMSO)。 2.若按照中国药典要求的做法将用去大量的原料和溶剂一般我们都按倍数 减量试验,但在做极易溶解或易溶时因溶剂量较小可适当放大原料量试验。

新药研发现状和医药行业发展趋势.docx

作者:文章来源:CPhI制药在线发布时间:2014-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上海市生物产业行业协会会长陈凯先院士在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及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张江药谷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论坛上针对新药研发和医药行业发展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 全球新药研发现状 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集中体现了生命科学和微生物技术领域前沿的新成就与新突破,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与集成。根据陈凯先院士的讲话,全球新药研发可以总结出如下特点:药物研发重心随着世界疾病谱发生变化。七八十年代主要研发重心为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九十年代后主要集中在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而如今因为环境的恶化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药物研发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肿瘤、慢性病和老年疾病; 整个药物市场持续增大,但是增速有所变化。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仍然占市场很大的份额,发展速度将趋向稳定。而以中国、印度、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正快速发展; 仿制药市场快速增长。随着重磅炸药专利到期的高峰到来,仿制药市场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市场份额比重预估将从2011年25%增加到2016年35%,仿制药在新兴市场中占的比重非常显著,而成熟市场中稳定在14%-18%。比如在2011年,Leva公司仍然是非专利药物市场的龙头,但是诺华正迎头赶上,很多大型医药公司纷纷转型仿制药; 学术性、技术性的研究对新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化学药还是市场的主导,生物技术药比重上升的非常快; 药物开发风险增加。美国药物研究中心(CMR)分析表明新开发项目的药物Ⅱ期临床实验成功率已经从28%(2006-2007年)降到18%(2008-2009年)。近年来,新药Ⅲ期临床实验和新药申报的平均成功率已经降至50%左右。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安全性不好、有效性不够等问题; 研发投入持续高涨,投入产出比持续降低。预估R&D投入占销售额将从2008年的20.2%下降至2018年的16.9%。预计至2018年整个制药业的R%D投入将由2004年的879亿美元上升到1494亿美元。 由此可见,新药研发的市场格局正在慢慢发展变化,药物开发的成本正不断上升,因专利到期而失去独占市场权利的“重磅炸药”级产品,在带来很多新机遇的同时也会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全球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审批程序多、时间长一直让药企非常头疼。对此,FDA已经加快审批程序,据陈凯先院士介绍,申办者向FDA提交会议申请,FDA接到申请后14日以内将给予答复。若同意,则书面回复具体的时间、地点等安排,申办者向FDA提交会议信息包,并确认会议议程,召开会议并记录,会议结束后

AI技术助力新药研发

导读 近年来,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新药要研发的速度。目前,全球有近100家初创企业已在探索用于研发新药的人工智能方法。与此同时,诺华、辉瑞、强生、礼来、GSK等国际知名药企也在积极尝试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大多数企业将人工智能布局在辅助诊断和健康管理方面时,一些企业也在尝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新药研发。 近日,晶泰科技宣布完成4600万美金(约合3.2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由国寿大健康基金领投,SIG(海纳亚洲)、雅亿资本跟投。这一轮融资将用于晶泰科技的业务扩展与智能药物研发平台的建设。

就在晶泰科技宣布融资前,中电药明这家由中电数据与药明康德合资成立的公司正式亮相。 中电数据和药明康德双方表示将基于诊疗和处方数据,为生命科学行业机提供健康医疗数据 解决方案。其中,为制药企业提供新药研发、上市后药效评估的医疗数据分析产品也是中电 药明这家公司的一个重要业务。 实际上,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新药研发的速度。目前,全球有近100家初创企业已在探索用于 研发新药的人工智能方法。与此同时,诺华、辉瑞、强生、礼来、GSK等国际知名药企也在 积极尝试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 ◆◆◆ AI辅助新药研发风口初现 “在提供算法服务方面,取决于药企的经费预算。业界领先的创新药企平均每家每年的研发预算在50亿美金以上。而在新药开发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市场在于能否通过计算比别人更快地发现、研发出新药。”在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温书豪看来,人工智能辅助新药研发这个领域是没有天花板的。 正是由于对这个行业寄予了很高的希望,目前人工智能辅助新药研发领域创业企业不断涌现,并吸引了资本的目光。在英国,使用人工智能助力新药开发的Benevolent AI公司成立5年来 已经开发出24个候选药物,且已有药物进入临床二期试验阶段。近期,Benevolent AI也获 得了1.15亿美元的投资,准备将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运动神经元疾病、帕金森病和其他难 治疾病的药物研发。 在中国,2018年也是人工智能辅助新药研发领域风口初现的一年。

中药新药开发流程和周期

中药新药开发流程和周期 新药申请从研发到生产上市,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获批,而这几年的医药市场瞬息万变,各种不确定因素非常之大,因此可以说,新药研发是一项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不可预测因素多的系统工程,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一般药品研发的大致流程及相应花费时间如下: 立项(4-6月)→临床前研究(18-36月)→CDE待批临床(大约1年)→临床试验(3年左右)→CDE待批生产(1年-n年)→批文生产转移(约6个月) 总计:至少8年以上 注:CDE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英文缩写,其职能主要对新药、仿制药、补充申请等进行审评。 具体如下: 1、立项: 简单的说在确定开发某品种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市场调研工作,通过对市场,流行病学,技术,疗效和安全,知识产权,成品成本,国家政策,企业自身条件等方面的考察,来确定研发品种或治疗某类疾病药物上市后的市场潜力,从而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品种。一般需要几个月时间来立项。立项决定了该品种的将来市场,因此立项至关重要。 2、临床前研究: 一般对于中药品种的研发流程如下: 小试产品→初步药效筛选→化学成分研究→处方、药效筛选→药理毒理→药剂工艺制备研究→质量标准→中试放大→稳定性实验→资料整理报批

由于这个过程是从发现药用原料的潜在价值到确认其开发价值的过程(成药性研究),需要对要用原料做大量的多学科基础研究,这个过程需要1-2年;进入工艺制剂、质量标准和稳定性试验,即使最简单的品种一般也需要12-24月研究过程;因此基本都需要24个月到36个月时间研究。该阶段可能影响时间的关键在于原料的化学成分研究和药效学研究,不确定因素较多,是否顺利决定了时间的长短。药物临床前研发,一定要研究透彻,不仅利于申报后尽可能少的发补资料甚至不发补,尽快获批,更有利于将来获批后顺利生产上市。 3、CDE待批临床: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省局30日内完成资料的形式审查,注册现场核查等,但可能由于补充资料等等事宜,往往时间会超过30天。国家局CDE:新药临床试验:90 日;获准进入特殊审批程序的品种:80日。(以上均为工作日)。 但由于申报品种之多,CDE任务之重,一般申报资料送达CDE后,需排队待审,排队待审时间可短可长,有个品种的申报资料2011年送CDE,今年才进入审评。因此说临床批件1年获批是最快的时间了,也许会2年,3年,各种情况都有。 4、临床试验: 半年基本指生物等效性试验,适用于仿制药;3年左右是根据各类新药视类别不同进行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各种新药类别而进行的不同临床。临床试验,关键要找对药物临床研究机构,选择口碑好,经验丰富的临床机构,临床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是否获批。 5、CDE待批生产: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申报新药生产:150日;获准进入特殊审批程序的品种:120 日。该时限为审评时限,也就是说进入CDE开始审评的时限,同CDE待批临床一样,需要排队待审。CDE审评结束后,送国家局审批,批准生产,获国药准字。因此说1年能批下来也是最快的时间了。

新药研发过程

新药研发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制药行业的普遍经验是一个新化学实 体药物的开发周期在10年以上成本在10亿美元以上。从候选药物到最终 产品上市其成功率只有一成。 新药研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药学、药理、临床医学、伦理等各个相关 学科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其过程受国家相关政策、人类社会健康卫生的需 要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影响因素众多,新药研究的成功率也较低。 由于影响因素众多,新药研究的成功率也较低。统计 数据显示,过去整个制药行业从临床Ⅱ期进入Ⅲ期的成 功率平均达到25%。即使被批准上市的药物中也只有三分之一能被市场所接 受。因此只有克服及把握好新药研发中的难点与关键点,新药研发才有可 能取得包括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成功。而目前认为,新药研发过程不仅仅是 指按照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进行的生产前研究,也包括药品在上市后的Ⅳ期 临床研究及临床再评价研究,现就其进行扼要的论述。 剂量探索试验是新药临床试验的重要环节,应贯穿于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 其中又以I期和II期临床试验为重。I期临床试验主要用于探索新药的毒性, 即确定最大耐受剂量;II期临床试验主要用于探索新药的有效性,即确定剂 量效应关系和最小有效剂量。但目前国内对剂量探索试验重视程度不够,申 报的临床试验剂量往往在试验前已经由申办方或者相关研究人员确定,“剂 量探索”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剂量探索试验属于新药剂量的初步探 索,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往往未知,而该试验又需要设置多个剂量组,因此面 临了更多的伦理学考验;二是剂量探索试验往往需要较大样本量,国内的申 办单位难以承受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因此,国内很少有相关研究文献,对于剂 量探索试验设计及分析方法研究基本属于空白。除了上述实际应用中存在 的困难外,剂量探索试验对统计学家也提出了相应的挑战:剂量探索试验属 于多臂试验,应用多重比较的方法进行最小有效剂量估计不可避免。应用多 重比较时,即要防止I类错误的膨胀又要保证足够的检验效能;在自适应设计, 除了多臂问题以外,进行期中分析时也要考虑I类错误膨胀的问题,因此选择 合适的多重比较方法是剂量探索试验中的关键问题。 药物研发流程 药物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最终摆放到药柜销售平均需要花费12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前试验的5000种化合物中只有5种能进入到后续的临床试验,而仅其中的1种化合物可以得到最终的上市批准。 总的来说新药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和开发。这两个阶段是相继发生有互相联系的。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志是候选药物的确定,即在确定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开发阶段。所谓候选药物是指拟进行系统的临床前试验并进入临床研究的活性化合物。

张伯礼--我国新药研发的进展及趋势

我国新药研发的进展及趋势 张伯礼 中国中医科学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

报告内容◆医药产业概况◆重大新药创制◆中药现代化进展

TUTCM & CACMS 一、全球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520 567 611 656 702 752 800 858 896 942 9.20% 9.00% 7.80% 7.40% 7.00% 7.10% 6.40% 7.30% 4.50% 5.10% 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10.0%0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2011 年增 长率 年销售额(十亿美元)

2009~2011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实现了21%左右的增长;预计“十二五”期间仍可保持20%的增长速度 5263 6542 8667 10382 12560 15450 18231 21695 26034 31241 24.0% 32.0% 20.0% 21.0% 23.0% 18.0% 19.0% 20.0% 20.6%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医药工业总产值变化趋势 我国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二、“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是保障我国人民健康、维护国家经济 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求 ◆是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建设医药强国的重大战略举措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概述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在成为发展最活跃的产业,医药研发进展可谓日新月异。鉴于药监局的监管政策在不断更新,从事医药研发的企业和人员越来越多。考虑到从事医药研发的新人的增加,有必要将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做一个简单梳理。现代药物的概念除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小分子化合物(如阿司匹林,青蒿素),还包括多肽、蛋白质和抗体,(寡)核苷酸,小分子—抗体复合物,还有疫苗。下面以传统的小分子化合物药为例,就新药(主要以1.1类创新药为例)研发从无到有,到最后上市的基本流程做一个概述。 新药的发现(Drug Discovery) 1.药物作用靶点(target)以及生物标记(biomarker)的选择与确认 早期人们对药物作用靶标认识有限,往往只知道有效,但不知如何起效。比如,百年来,人们知道阿司匹林(aspirin)具有解热、消炎、止痛、抗血栓,甚至抗癌作用。直到1971年,英国人John R. Vane 在《Nature》期刊发文才阐明了Aspirin作用机理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并于1982荣获Nobel生理和医学奖。现代生物医学

的研究进展,以及人类基因图谱的建立,让人类对疾病的机理了解更加准确,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具体的靶标。 2.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的确定 一旦选定了药物作用的靶标,药物化学家(medicinal chemist)首先要找到一个对该靶标有作用的化合物。这个化合物可以来自天然产物(动物、植物、海洋生物);也可以是根据靶标的空间结构,计算机模拟设计、合成的化合物;还可以根据文献报道或以前其它项目的研究发现。比如,某一类化合物具有作用于该靶标的药理活性或副反应等等。治疗勃起障碍的药物Viagra就是由其副作用开发而成。目前我们常用的方法是跟踪国外研发机构对某一靶标的药物开发,以他们的化合物作为先导,希望设计出更优秀的化合物。3.构效关系的研究与活性化合物的筛选 围绕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大量新化合物,通过对所合成化合物活性数据与化合物结构的构效关系分析,进一步有效的指导后续的化合物结构优化和修饰,以期得到活性更好的化合物。 4.候选药物(candidate)的选定 通过构效关系研究,几轮优化所有筛选出来的满足基本生物活性的最优化合物,一般就选作为候选药物,进入开发。此时,从事新药发现的药物化学家工作暂告结束。

新药研发前景发展

新药研发前景发展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新药研发现状及我国新药研发的优势、影响我国新药研发的因素等阐述我国新药研发的未来前景 关键词:新药研发发展前景优势影响因素机遇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and new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dvantag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new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expounds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the new drug R & D in China Keywords: new drug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nfluence factor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dvantages 医药研发是一个多学科、高科技、高难度、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从生产能力看我国药品生产能力居世界前列,但在研发领域中国已经落后发达国家20年。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西药市场上有97%的药品都是仿制药品。在主导国际市场的主要药品中,几乎没有中国的专利产品,一种仿制药可以有几十家企业同时生产,而且大部分还是原料药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随着我国加入WTO对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国外制药巨头纷纷在我国建厂,同时在我国设立新药研发中心国内制药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新药研发的发展前景进行研究。 1.我国新药研发现状 我国的新药研发体系主要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医药技术开发公司和生产企业的研发部门4部分构成。截至2007年,我国有研发机构3 775家。国立和部分地方性科研院所承担着国家各类科技攻关项目,其发展方向和技术力量各有偏重,在药物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发挥着主导作用。部属院校和部分综合性大学的重点实验室也承担了许多国家级科研项目,研究内容各有特色,是我国药学高端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和创新药物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制药产业创新能力弱,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差,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和探索,我国的新药研究开发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一大批实力相当的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新药研究人才,为我国的新药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的新药研究与开发也正与发达国家逐步接轨,科研院所越来越注重基础研究,企业逐步成为新药研发的主体,每年申报新药发明专利的数量也不断增加,我国的新药研发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就总体水平而言,我国创新药物研究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与先进国家比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我国新药研发的优势 2.1中药资源的优势独特 新版《中药大辞典》收载的中药材种类达12 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 146种,药用动物l 581种,药用矿物80种。近年来国家启动了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采集(GAP)计划,一批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已经形成。建设中成药制造企业的投资成本较低,但产品的利润空间巨大,如采取稳定可控的质量监测体系和切实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赢利能力将会得到充分体现。实施中药现代化战略,将发挥我国在这一领域里的知识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为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和植物药提供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 2.2行业集聚优势 我国自1991年3月开始陆续建立了5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此基础上,正在或已经建立了一批包括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在内的新药研究开发园区。生物医药园区的建设是促进生物技术产业化、培育新兴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促进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并充分凸显区位优势、聚集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机制优势和服务优势。 2.3 政策导向优势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重大新药创制”确定为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根据“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总体安排,我国预算投入66亿元人民币,研发出一系列治疗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10类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2006年以来,还先后出台了《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将生命科学与医

新药研发流程

新药研发流程 药物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最终摆放到药柜销售平均需要花费12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前试验的5000种化合物中只有5种能进入到后续的临床试验,而仅其中的1种化合物可以得到最终的上市批准。 总的来说新药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和开发。这两个阶段是相继发生有互相联系的。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志是候选药物的确定,即在确定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开发阶段。所谓候选药物是指拟进行系统的临床前试验并进入临床研究的活性化合物。研究阶段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即靶标的确定,模型的建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一、靶标的确立 确定治疗的疾病目标和作用的环节和靶标,是创制新药的出发点,也是以后施行的各种操作的依据。药物的靶标包括酶、受体、离子通道等。作用于不同的靶标的药物在全部药物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以2000年为例,在全世界药物的销售总额中,酶抑制剂占32.4%,转运蛋白抑制剂占16.0%,受体激动剂占9.1%,受体拮抗剂占10.7%,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占9.1%等等。目前,较为新兴的确认靶标的技术主要有两个。一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或进行基因敲除以验证与特定代谢途径相关或表型的靶标。这种技术的缺陷在于,不能完全消除由敲除所带来的其他效应(例如因代偿机制的启动而导致的表型的改变等)。二是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通过抑制特定的信使RNA对蛋白质的翻译来确认新的靶标。例如嵌入小核核糖核酸(snRNA)控制基因的表达,对确证靶标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的确立 靶标选定以后,要建立生物学模型,以筛选和评价化合物的活性。通常要制订出筛选标准,如果化合物符合这些标准,则研究项目继续进行;若未能满足标准,则应尽早结束研究。一般试验模型标准大致上有:化合物体外实验的活性强度;动物模型是否能反映人体相应的疾病状态;药物的剂量(浓度)——效应关系,等等。可定量重复的体外模型是评价化合物活性的前提。近几年来,为了规避药物开发的后期风险,一般同时进行药物的药代动力模型评价(ADME评价)、药物稳定性试验等。

全球新药研发现状1

全球新药研发现状 世界范围内,新药研发费用正逐年增加,上市新药数量却不断减少,新药研发效率正逐年降低。经济和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跨国公司是否在某个国家投资和进行新药研发。鉴于此,各个国家也在为各自的医药产业发展制订更合适的政策。涉及的方面综述如下: 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是医药行业快速成长的强大动力。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发生情况也发生了显著改变,研发工作也有相应调整。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医药产品研发和医药产业中的应用,带来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传统的研发、生产、销售模式仍将继续,而IT技术与客户管理、企业管理技术的融合将带来医疗市场的革命,将对医药营销模式产生深远影响。以高通量筛选技术为基础,综合采用计算机处理、新型分析手段、先进设备和快捷的信息技术已经使新药先导物质的发现时间大大缩短。 制药业也是研发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美国有30%的新药研发工作在境外进行,而境内进行的研发活动有49%是由外国企业开展的。跨国公司通过全球研发网络,整合各国的智力资源,能获得强大的协同效应。 药品消费的变化:全球药品消费有85%以上集中于美、欧、日等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全球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药品消费不均衡,这为药品市场日后增长提供了机会。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其用药水平势必随之提高,这是制药业极大的市场机遇。但是,目前,各国医疗费用多由国家、保险公司和个人共担,政府为控制医疗费用,希望推广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便宜的非专利药物。这对制药企业来说又是一大挑战。新药研发也变得更具挑战性了。研发中心转移:政府重视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基础设施、现有产业规模和人才资源等五大必要因素影响着新药研发工作的进行。随着新药研发成本增加,很多跨国公司把部分研发机构转向发展中国家,通常采用与当地机构合作建立研发机构的方式开展工作。此举既可以节约成本,又便于顺利打入当地市场。事实上,如今研发和技术创新日益趋于全球化的变化趋势在某些国家(如瑞典)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便开始了。外资管理体制的自由化、外资政策中有关对外商研发活动的激励措施、允许外商股权参与、允许外商与东道国大学和科技中心合作、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强化均可促进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在海外东道国的分散化。此外,国家建立科学园区之类的政策行动也对跨国公司将其研发活动安排在国外的决策产生了积极的诱导作用。2004年7月1日,国际制药企业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落成,成为继罗氏制药之后又一家在中国设立全球研发中心的跨国制药企业。对于制药企业来说,研发是企业的核心,一般制药企业都不在其母国外设立研发中心。但中国的研发成本低,有大量研发人才以及患者样本,使临床试验中的样本采集非常便捷,从而极大加速试验进程。外企研发中心开展项目研究势必带来产品开发技术,并训练一批研发人员,但对国内企业来说也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 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使个性化药品成为未来药物研发的重点。目前, 每个成功上市的新药至少需要8亿美元研发费用, 整个生命周期的资金投入大约需要15亿美元, 但是进人1期临床试验的产品只有10%能够上市。即使成功上市, 只有30%的商业化上市产品能够盈利。FDA 在2002年批准的新药申请中, 只有2%是NMEs,绝大多数是产品线延伸及新剂型等,按照传统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开发药物已越来越困难,而药物基因组学为药物研发带来曙光。人类基因计划(HGP)研究结果预计有10万目标药物,人类的30万个基因, 50万单核苷酸可以有无穷的组合, 从而达到治疗个体疾病的目的。在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开发药物的临床前研究阶段, 跨国制药公司正投人高比例的R&D费用,这与以往小公司、科研单位从事这方面研究有明显的不同。目前重磅炸弹药品一般销售额为30-50亿美元, 但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个性化药物时代将是重磅炸弹药物的结束。比较成功的个性化药物的例子是Genentech 公司的Herceptin , 年销售额超过5亿美元, 该药目标人群是年龄为25-30 岁的乳腺癌妇女。罗氏公

新药研发立项步骤

新药研发和立项步骤详解 一新药研发十个步骤: 1、情报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2、选题和立题 3实验设计 4数据统计 5基础实验研究 6药物的优化组合 7药物剂型的研究 8药理学研究 9安全性评价 10临床研究 最后才可以进行新药申报 在这十点中,每一点又有很多细节 二对于具体的项目的评估,包括如下的内容:1、投资项目概况 1.1、项目来源分析; 1.2、项目开发计划 1.3、项目获奖情况 1.4、项目进展情况 1.5、只是产权情况 1.6、国外同类药品研究情况 1.7、国内同类药品研究情况 2、药政咨询 3、项目技术分析 3.1、技术的先进性 3.2、项目的独特性 3.3、项目的成熟性 3.4、项目的复杂性 3.5、药理研究结果 3.6、临床研究结果 4、项目药品评估 4.1、发病率 4.2、疗效 4.3、副作用 4.4、疗程和使用方法 5、市场评估 5.1、药品经济寿命周期 5.2、市场潜在需求量 5.3、市场份额 5.4、同类新药品数目

5.5、竞争情况 (1)直接竞争(2)间接竞争 5.6、国内竞争对手的动态 6 项目产业化基础评估 6.1、原料供应情况 6.2、设备配套情况 6.3、GMP条件 6.4、中试情况分析 6.5、市场配套情况分析 6.6、人力资源分析 6.7、项目对环境影响分析 7、经济效益分析 8、项目开发单位背景因素分析 从开发单位的知名度、项目负责人知名度、技术力量和项目开发经验及项目团队的合作精神及人员构成来分析。 其实,对于项目的分析报告都是大同小异,但是具体到每一项,都是很难做的.比如,专利查询,就是耗时耗力的事情,而且还不一定能检索到.每一个项目都涉及到将来的市场评估,这些市场评估的数据如何收集?在诸多的数据中怎么样分辨出真实数据?这个是相当的难的,看到的报道,有时候同一个人,今天说这个,明天说的是另一个数据,都是不可信.呵呵,有时候别人来我们这里刺探些信息,我也一样对待.或许专业些的调查公司能提供准确些的数据?拿到了数据,预测产品的经济周期还是不算太难,但是,又如何建立模型预测市场容量及将来的市场分额还有将来的收益问题?这些都是很难的,而且是相当的专业,不是我们天天做实验能解决的。 三企业角度谈药物研发 1、研发新品种不能脱离企业实际。 企业的实际包括: 1)生产范围:有没有通过GMP认证的该类药品生产线,如果进行扩项,扩项带来的风险都应在考虑问题之列; 2)营销网络:长期做抗生素的,该领域网络健全,渠道通畅,然后再改做心脑血管产品,怎么搭建网络,扩展渠道?搞不好等到费时、费力、费钱搭建好网络,市场已经变化了; 3)资本实力:不顾企业自身的资本情况,盲目投资新品,或者上大项目,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现金流枯竭,企业难以为继,只好被兼并、破产、关门 2、新品种研发的延续。 研发一个新品种是要耗费企业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的,如果决策层方向正确,决策得当;管理层配合无间,调度得法;执行层积极认真,踏实负责,再加上一点点运气(呵呵,做什么事都需要点运气),那么这个品种操作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但是,这种成功并不能保证你在市场中无往不利,如果没有相应的后续研发,恐怕在目前中国的市场环境中,很快就会成为昨日黄花。因此,一定要保证该新品种研发的延续性,这包括: 1)剂型的研发:有片剂,能不能增加胶囊、粉针、注射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