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传坤)现代行政管理学笔记

(郑传坤)现代行政管理学笔记

(郑传坤)现代行政管理学笔记
(郑传坤)现代行政管理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

1.行政管理(2010年名词解释)

行政管理作为国家的一种组织活动,就是指国家通过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行政主体(主要是政府机关)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组织管理活动。

2.行政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其基本特点有哪些?(简述题遇到名词要写出其涵义)

行政管理作为国家的一种组织活动,就是指国家通过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行政主体(主要是政府机关)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组织管理活动。行政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

第一,行政管理作为国家的组织活动,是一种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公共事务管理。

第二,行政管理是国家通过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行政主体来具体实施的,即行政管理的主体既主要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也还要包括得到法律授权的组织和单位。(参考行政法学的行政主体)

第三,行政管理是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组织活动,这就意味着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必须“合法行政”。

第四,行政管理活动具有公共性,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整个国家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从上述的基本特点可以看出,由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内容是社会公共事务,其主体是系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机关、组织和单位,因此也就决定了行政管理活动必然具有非赢利性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地位的不平等性。这是行政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最显著的两大特征。

3.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简述)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通过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行政主体(主要是政府机关)组织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以实现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的一门科学。

我们以为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既应当包括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具体实践,静态的组织人员机构和动态的行政运行过程,也应包括一般管理要素和具体行政管理实施。具体包括: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体制、行政主体、行政行为(上)(下)、行政方法、行政法治、行政文化、行政绩效、行政发展等。

4.行政管理学(2010年名词解释)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通过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行政主体(主要是政府机关)组织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以实现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的一门科学。

5.近代对“行政管理”概念有代表性的解释的三种观点(简述)

第一,从行政与政治相分离的角度解释行政。这种将行政与政治分离开来而把行政视为相对独立的“二分法”观点,始于现代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曾任美国总统的威尔逊,而以美国早期的行政管理学教授古德诺为主要代表。

第二.从“三权分立”的角度解释行政。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美国为代表,以“分权制衡”理论作为国家政治体制的指导原则,实行三权分立,把国家机构划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三者相互平行,各司其职。因而有的行政管理学者就以实现国家职能这种

三权划分为依据界定“行政”的涵义,认为行政只是政府行政部门的事务管理。

第三,从管理功能的角度解释行政。近代生产和科技的发展引起西方国家发生了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使英法美等国家的工业管理进入了科学管理的时代。工业企业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逐渐被引入国家行政管理领域,因而有学者把行政视为一种纯技术性的管理行为。

6.关于行政管理的解释存在哪些局限性。(简述)

首先,从行政与政治相分离的“二分法”角度解释行政的观点,尽管在早期对于行政管理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过积极的作用,在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它将行政与政治截然分开是不可行的,不能客观地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行政与政治二者关系的实际,因为任何国家的行政与政治都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开的。

其次,用“三权分立”的观点来解释行政,仅仅以国家职能部门及其活动分工来界定行政管理的涵义是片面的,它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当代的国家行政管理现实。另一方面,从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的实践与理论来看,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根本就不存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因而也就完全不能生搬“三权分立”的观点来解释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管理

最后,从管理功能的角度解释行政的观点将行政管理视为纯技术的行为而与其他管理相混淆,仍然不能科学地揭示出行政管理的涵义。

7.马克思关于行政论断具有的涵义(简述)

马克思曾经指出: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马克思关于行政的论断具有两方面的涵义。

第一,行政是一种国家活动,这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行政管理的主体,从而使行政管理的主体与其他管理的主体区别开来。

第二,行政是一种组织活动,这就十分清楚地阐明了行政管理的性质。

8.行政管理科学化(名词解释)

所谓行政管理科学化,就是要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用科学的指导思想、制度规范和管理方法进行行政管理,使整个行政机关运转灵活协调,充满生机活力和富有效率。

行政管理法制化

所谓行政管理法制化,就是要将一切行政活动纳入法律的轨道,实现严格的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行政管理民主化

所谓行政管理民主化,就是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要坚持民主管理原则,以人为本,在国家行政人员尤其是行政领导人员中形成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实现行政决策的民主化。

行政管理现代化

就是要使过去传统的经验型、人治型的管理转变为现代科学的、法制化的管理。还表现为学习、运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机关管理信息化,提高行政效率。

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趋势

9.行政管理学的兴起和发展状况(简述)

(一)西方国家行政管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概况

一般认为,行政管理学或行政学的概念最早由德国法学家史坦因于1865年在其发表的《行政学》一书中提出来的。

现代行政管理学,则是由美国著名的行政管理学家威尔逊首先提出来的。《行政学之研究》1900年,美国行政管理学家古德诺出版了《政治与行政:对政府的研究》

1926年,美国行政管理学者怀特写出了第一本行政管理学大学教科书《公共行政研究导论》。1927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魏劳毕的另一本大学教科书《行政学原理》也问世了。(二)中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发展概况

1.近代,伴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的行政管理科学逐步地传入到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个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人民政权,形成了具有中国革命特色的行政体制。

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曾在一些大学和干部学校中开设过行政管理学和行政组织学等课程,在行政管理的研究方面也做过一些工作,但很快就被取消了。

4.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理论上的拨乱反正,我国开始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

10.行政管理学产生的深刻历史根源(简述)

行政管理学之所以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了受到资本主义国家当时蓬勃兴起的管理“学科化”运动的直接原因瑞东之外,还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首先,资本主义国家行政管理的客观需要是行政学产生的决定性因素。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国家事务比较简单,国家权力完全操纵于君主之手,国家管理一切唯君是从,因而不可能也不需要产生一门专门研究国家行政管理的科学。但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由资本主义的自由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这个时期,一方面,劳资纠纷和阶级矛盾的不断尖锐激化促进资本主义国家强化其政治职能,另一方面,由于垄断造成经济危机,国家也不得不日益多的直接干预经济,又加强了国家的经济职能。因此,为了有效地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与效能,保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正常高效运转,以适应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专门以国家管理为研究对象的行政管理学就应运而生了。

其次,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管理理论的兴起和成功则为行政学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借鉴。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完成之后,为了适应工业企业管理发展需要,合理地管理人财物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出现了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等,这些理论在工商企业里的成功运用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1、简述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010年简述)

基本要点:

行政管理学主要历经了三个理论形态的发展阶段:P10-14以及p112(了解这几个阶段的主要内容,研究对象)

第一阶段:行政管理学形成阶段——传统科学管理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第二阶段:行政管理学成长阶段——行为科学管理时期。(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第三阶段:行政管理学的现代化阶段——系统科学管理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

A 第一个阶段:行政管理学形成阶段------传统科学管理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

从1887威尔逊提出倡议到20世纪30年代,是行政管理学开始问世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阶段。在这一段时期由于行政管理学是从无到有的阶段,因而,这一个时期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主要借鉴了泰罗和法约尔等人的工业企业管理理论,强调科学管理管理,在这些理论基础上,比较系统的研究和论述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但是由于行政管理理论直接借鉴了工业企业理论,因此,它就必然的带有工业企业管理的传统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表现为:过分追求机械效率,忽视人的尊严、价值与作用;过分注重组织的静态研究,忽视组织的动态研究极其环境影响;过分注重物质奖励,忽视精神奖励。

B 第二阶段:行政管理学的成长阶段-----行为科学管理时期(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由于处于形成阶段的行政管理学只是从制度、法律和组织静态的方面以及人的消极方面研究行政管理,片面的追求机械效率,因而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国家科学管理的要求和推动生产力的向前发展,因而出现了行为科学管理思潮。行为科学,主要就是研究人与环境和人与人的关系中的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动机的科学,行为科学强调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预测学的角度研究管理中的各种因素,注重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对提高效率的作用。行为科学对行政管理科学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她注重人和人以及人和环境的关系研究并且注重人的作用,注重人的心理需求和动机需要;将对组织和人的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人的积极性,然而行为科学也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过分注重具体环节,忽视了对事物的定性分析,不讲求价值评判,回避对社会政治制度性质的分析或不分析其内在根源;过分强调个人的作用忽视了组织、制度因素的作用,片面地、孤立地研究人,忽视人与环境、组织以及整个社会等方面的联系。

C 第三阶段:行政管理学的现代化阶段------传统科学管理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

所谓系统研究方法就是从事物的整体联系出发,将其研究对象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整体,并运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种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行政管理的研究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然而,由于运用系统科学研究的历史不长而系统中的人和环境是极其复杂的,尤其是要用数学模型解决有关社会问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现阶段,如何运用系统理论及其方法研究行政管理难以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12.当代行政管理学的发展趋势(简述)

(1)研究领域的扩大(2)研究旨趣的转移(3)研究方法的变化(4)理论基础的改变

总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行政管理学的研究领域到研究的价值取向及宗旨、从研究的方法再到研究的理论基础都出现了新的动向,其发展主要趋势表现为:由过去行政与政治、社会环境相分离的研究转到行政与政治、整个社会环境相联系的研究;由重视行政制度或规范的研究转到重视行政行为的研究;由行政组织静态的研究转到行政活动动态的研究;

由注重以事为中心的研究转到注重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由只注重行政管理学一门学科的单学科孤立性的研究转向重视科际与学科交叉性的综合研究;由定性分析的研究转向定量化的研究;从注重行政管理机械效率而不注重成本效益的研究开始转到注重成本效益的研究等。

第三节学习、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意义与方法

13.学习、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意义(简述)

第一,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是正确掌握行政管理运行规律,科学认识政府管理职能,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发育和完善的需要。第二,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是提高国家行政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政府能力,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现代化的需要。

第三,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是改革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以适应整个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系统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四,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是改变我国目前管理科学整体落后的状况,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繁荣社会科学的需要。

14.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方法(简述)

首先,我们所研究的行政管理学是社会主义的行政管理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本质必然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作为研究的指导原则;同时,由于科学本身所具有的民族性,因而我们研究的行政管理学必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中国特色”的学科特色要求我们既要立足中国的现实,又要面向中国的未来。

研究方法又是分层次的,既有根本性的方法和具体性的方法。

具体来说,今天我们研究的行政管理学应当遵循的根本性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而在这个根本性的方法之下,我们还应当采取以下几种具性的方法: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第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

第三,历史的研究方法

第四,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行政环境

第一节行政环境概述

15.行政环境(名词解释)

行政环境指围绕行政系统并与行政系统相互作用或影响的各种外部因素总和。

16.行政环境因素的特征(2008简述)

行政环境指围绕行政系统并与行政系统相互作用或影响的各种外部因素总和。

1.广泛性

与行政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关系的环境因素非常多,范围十分广泛。从山川地貌到资源状况,从各种社会制度到历史传统,风俗习惯,从国内环境到国际环境,各种环境因素都与行政系统发生着或明或暗、或隐或现、或强或弱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2.复杂性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行政环境各因素之间自身构成了相互作用的关系,同时它们又各自或共

同与行政系统发生作用,因此行政环境十分复杂。这种复杂的作用关系常常使某一具体的行政活动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或顾此失彼的局面。行政环境的复杂性要求行政主体必须纵观全局,注意各行政活动之间的协调与配套。

3.变化性

所有的行政环境都处于不断地变化状态之中。一方面,行政环境各因素自身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另一方面,行政环境各因素会在行政的作用下不断变化。行政系统必须顺应行政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

4.差异性

差异性是指不同的行政系统所处的行政环境各不相同。国与国,此地与彼地,城市与乡村各有其具体特殊的行政环境。行政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的行政系统需要建立与其环境相适应的行政体制、行政组织模式、行政方法。

17.行政环境因素构成(简述)

(一)行政环境因素的类型

1.从规模、层次角度,可以把行政环境分为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微观环境

宏观环境是指与行政系统整体有普遍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外部因素,如:经济体制,生产力发展水平,国体与政体等。宏观环境制约和影响着公共行政的总体活动和方向。

中观环境指与行政系统的局部有相互作用关系的外部因素,如某地的民俗风情,自然资源状况。

微观环境是指一个具体的行政组织所处的环境,如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该组织与其他行政组织、社会组织的关系。

2.从区域范围角度,可以把行政环境分为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3.从作用的结果角度,可以把行政环境分为良性行政环境(积极行政环境)和恶性行政环境(消极行政环境)

此外,还可从内容角度把行政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相互关系角度可以把行政环境分为敏感环境和非敏感环境。

(二)行政环境因素的构成

1.政治环境2.经济环境3. 社会环境4.文化环境5.自然环境6.国际环境

(1)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主要由政治因素、法律因素构成。政治因素主要包括:国家的国体和政体,国家权力结构,政党制度,立法体制,行政体制,司法体制,政治文化等。

法律因素主要包括:宪法的性质和地位,法律体系的完备程度,立法、执法、司法的状况,社会法律意识和守法状态等。

(2)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主要由经济制度、生产力状况等因素构成,包括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内容。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阶级、阶层的对抗和融合度、社会组织状况、社会分工状

况、社会自治状况、社会舆论状态、民族力量与民族关系等。

(4)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包括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社会准则、道德风尚、行为规范、社会心理、宗教信仰、文化程度、教育水平与程度等。

(5)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土地面积、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状况等

(6)国际环境

国际环境包括国家与国家间、国家与国际组织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格局,国家的国际地位等。

18.行政管理变化的两种状态以及应对途径。渐进式变化和急剧式变化(简述)

行政环境的变化从状态上看有渐进式变化和急剧式两种。

在急剧式变化的状况下,行政环境在短时间内会猛然呈现出与原行政环境大相径庭的状态,如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性的国际国内政治和军事事件等。急剧式变化对公共行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环境的巨大变化可能使现有的行政秩序失灵,它要求行政系统必须迅速做出改变以应对环境的变化。

应对环境急剧式变化主要由两个层次的途径:

(1)一是技术层次途径,包括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行政系统通过预警机制预测和

迅速获悉环境的变化,通过快速反应机制迅速做出应对环境变化的行动。

(2)二是制度层次的途径,有启动特别授权机制,即授权行政系统在紧急状态下运用特

别的行政紧急全力,维持社会所需的基本稳定秩序。当技术层次途径难以克服障碍,取得效果时,就必须通过特别授权机制来应对环境急剧式变化。

第二节行政与环境的关系

19.行政与环境的关系(简述)

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行政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制约、决定和影响作用;二是行政系统对外部环境的维持和改造作用。

一、行政环境对行政的作用和影响

(一)行政对环境的依赖性(谁决定谁的问题)

行政对环境的依赖性指行政受制于环境、依赖于环境,从另一方面看即环境对行政的决定作用。这种依赖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从行政的产生来看,行政环境从根本上制约和决定着公共行政状态。

第二,从行政的目的来看,行政服务于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等社会活动。

第三,从行政的发展来看,行政的变革、发展受制于环境。

(二)行政对环境要求的适应性

行政为适应环境要求所作的反应分为直接反映给和间接反映两种。

行政系统与环境的不适应状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行政系统、政治系统与环境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行政系统感知严重迟钝,没有获得环境要求的信息或获得信息滞后,导致行政系统长期按部就班地按原有方式活动;二是行政系统错误地理解环境要求或对环境要求做出了错误的价值判断,做出了违背环境要求的反应或不反应;三是行政系统的反应不能满足环境的基本要求,没有消除行政与环境之间的不适应状态。

还要了解不适应的影响p37

二、行政对环境的作用

(一)行政对环境作用的基本方式

行政对环境产生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运用其行政权力的强制力量调动社会成员活动,完成对环境的作用;二是通过其自身的活动创造物质精神产品,完成对环境的作用。

1.行政强制方式

2.行政诱导方式

3.行政自我创造方式

(二)行政对环境作用的功能

从宏观上看,行政环境主要有维持、引导和改造三种作用结果。我们将行政的这些作用称作维持功能、引导功能和改造功能。

20.行政对环境作用的途径

(1)行政强制方式。这是行政对环境作用的主要手段,主要通过制定规范、发出行政指令、对社会成员活动实施监督等方式,强制社会成员实施一定行为或不做出有一定行为,如果社会成员违法其命令则运用行政权力对其施以惩处,如行政许可、管制、征收、处罚。

(2)行政诱导方式。是行政机关利用其信息、资财、声誉、地位等诸方面的优势,采用劝说、引导、激励、宣传教育等方法诱使社会成员实施一定行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

(3)行政自我创造方式。行政机关不仅仅是社会管理者,也是社会生产者,消费者。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政府的重要任务是提供私人组织无法或很难提供的公益物品。如公共生活所需的道路,桥梁,基础教育,社会安全等需要政府通过其组织活动来完成。

21.行政对环境作用的功能

从宏观上看,行政环境主要有维持、引导和改造三种作用结果。我们将行政的这些作用称作维持功能、引导功能和改造功能。

(1)维持功能。一般行政对有利于其自身存在的环境要给予积极的保护,维持这

些环境的现有状态,为自身的稳定和发展创造条件。行政系统主要通过强制方式实

现其维持功能。但同时也会运用行政诱导方式,行政自我创造方式。

(2)引导功能。事物自身的发展变化具有复杂性,受诸多因素影响,可能会往某

一方面发展,也可能往另一方面发展。行政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条件引导环境

向它所需要的方向发展。行政对经济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都有很广泛的引导

作用。

(3)改造功能。行政活动也可以改变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国际环境

的现有状态、自然发展状态。行政作为一种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它必须符合事物的

客观规律,只有符合客观规律,行政才能对环境产生积极的作用,繁殖,它只能产

生消极作用。

第三节当代中国的行政环境

一、政治环境。国家政治环境从整体上看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经济环境。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三、文化环境。我国当代良性文化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二

是西方传播的积极文化;三是社会主义阶段自身创造、改造和发展新文化。以及

新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我国当代文化的消极内容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时腐朽落后的传统文化;二是西方消极文化的渗透。

四、自然环境。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种类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少、浪费严重等

五、国际环境。主要包括国际政治环境和国际经济环境。我国当代所处的国际环境的

基本特征是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时代主题,虽然局部战争、民族纠纷不断,但

国际政治格局相对稳定,世界相对和平,国际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经济全球化趋

势发展很快。

第三章行政职能

第一节公共需要和行政职能

1.社会公共需要的含义和种类

社会公共需要是指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而提出的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纯社会公共需要,主要靠政府财政无偿性收入来提供;另一类是介于社会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之间在性质上难以严格划分的需要。

2.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差异性。在不同的社会形态里,社会共需要是存在差别的。在传统社会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提供农业正常发展条件是这一阶段的社会共需要,农田水利建设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政府职能。在当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兴建邮政、电讯、民航、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发展科学教育,保护生态环境等越来越成为社会共需要的重要内容。

多样性。社会共需要的范围很广,诸如国防、外交、社会公共安全、基础教育、卫生保健、生态环境保护等。面对众多的社会公共需要,政府部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纵观全局,全面考虑社会各方面的公共需要,同时也要抓住主要需要,注重社会根本需要,长远需要,坚持全面协调各种因素之间的矛盾,正确确定政府的职能。

动态性。人类社会的公共需要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从整个社会来看,社会的基本矛盾处于不停地运动发展过程中,由此而引起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也必然相应的发生变化。各个国家应随时根据自己社会共需要的变化,对政府的职能做相应的调整,或加强某些职能或转变某些职能或增加某些职能。

3.行政学界分析行政职能的涵义的角度。

目前行政学界分析行政职能涵义的角度主要有四种:

一是从应然角度出发,将行政职能理解为政府应该发挥的职责和功能。

二是从实然角度出发,将行政职能理解为政府实际活动所发挥的职责和功能。

三是从法律角度出发,将行政职能理解为政府依法应履行的职责和作用。

四是从多角度出发,将行政职能理解为政府应然职能、法定职能、和实然职能的总和。

4.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的主要表现:

决策职能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拟定和选择行动方案,设计具体的步骤、方法、途径的活动过程。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决策时管理的起点。行政管理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由一系列功能活动或环节所构成。其中,决策时整个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人们在管理实践中遇到问题后,相关信息首先输入决策系统,于是进入管理过程的第一阶段-——决策阶段。决策系统做出决策,然后由执行系统予以执行。决策较之于执行是行政管理的起点。

二是决策是其他行政运行职能的基础,其他管理职能以实现组织目标为活动目的。

三是决策贯穿管理的始终。无论履行何种职能,无论哪一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经常对当前的或长远的各种问题作出决策。行政决策职能发挥的好坏从根本上决定了行政管理的总体职能,决策是否科学、计划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行政管理的基本方向和行政效率。

1.组织职能

行政机关的组织职能是行政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既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和任务而建立、健全行政机构,选配行政人员,提供财力、物力,制定规章制度工作程序等作用的总和。

2.领导职能

领导职能是指行政领导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和自身能力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活动过程。

3.控制职能

行政管理的控制,是指上级部门或行政领导根据行政计划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和校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和计划能够实现的管理活动。

4.行政职能的实现方式

行政职能的实现方式,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履行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标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而采取的各种方式、手段、措施和技巧的总称。

5.行政职能的公共性

行政职能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实施行政职能的主体的公共性。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共同构成行政管理的主体,这些组织具有不同于其他私人组织的公共性特征。

二是行政职能的内容的公共性。行政职能一般体现为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国防、文化、教育科技等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三是行政职能目标的公共性。行政职能目标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行政活动以平等、公平、正义、民主、符合伦理以及责任心作为职能目标。

四是行政职能实现手段的公共性。行政职能活动是以国家公权力作为后盾和基础的。

6.社会公共需要对行政职能的影响

社会公共需要是行政职能的客观依据,它对行政职能内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社会公共需要决定政府性政治职能的范围

第二,社会公共需要的变化决定政府行政职能范围的变化

第三,社会公共需要决定行政职能的重点

7.行政职能的含义和特征

根据当代行政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趋势,我们认为,行政职能主体应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的公共组织;行政职能应该是政府应然职能、法定职能和实然职能的总和。因此从行政学的角度看,所谓行政职能就是指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的公共组织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具有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总和。

行政职能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政治性和公共性的统一

行政职能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施行政职能主体的公共性

第二,行政职能内容的公共性

第三,行政职能目标的公共性

第四,行政职能实现手段的公共性

2.管理性与服务性的统一

行政职能的管理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行政职能活动中,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相比处于支配地位;二是行政机关应通过计划、决策、组织、监控、控制等管理活动,积极主动采取措施,维护社会各种秩序。

行政职能的服务性表现在:行政职能本质上要为公共利益服务。

3.从属性与相对独立性的统一

从属性表现在:行政职能以国家的立法职能为依据,行政职能受立法职能监督,依法行政是现代社会的共同特征。行政职能的行使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在法律所赋予的职权范围内,行政管理主体可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不同的管理任务自主管理、创造性地开展职能活动。4.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行政职能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横向上看,行政职能种类的多样性;二是从纵向上看,行政职能层次的多样性。

行政职能的整体性表现在行政职能一是个完整的有机职能体系,不同类型的职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同层次职能之间相互衔接、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5.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不同性质、不同阶段国家的行政职能具有一定的共同性

不同性质、不同阶段国家行政也呈现出各自的特性

6.动态性与相对稳定性的统一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各国行政职能范围、重点、复杂程度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往往随着行政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然而,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行政职能又表现出相对稳定性,在这个时期内,行政职能不会轻易发生变化和出调整。

行政职能的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取决于行政环境的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动态性是绝对的,相对稳定性是相对的。

8.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

首先,正确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组织体系。

其次,正确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有利于实现整个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再次,正确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有利于整个国家职能的实现,推动整个国家管理的科学化。

9.影响行政职能的因素

1.社会公共需要因素

2.政府能力因素

3.社会能力因素

4.人们主观认识因素

第二节行政职能体系及其实现方式

10.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一)政治职能

政治职能是任何国家政府都不可缺少的基本职能,其核心在于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保障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不受倾犯。

1.专政职能政府维护阶级统治、维护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秩序,动用国家机器,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和反社会分子。

2.民主职能指以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为基础而建立的由作为统治阶级的人民或(公民)平等的掌握政治权利的一种国家政权及其组织形式和制度。

(二)经济职能

一般来说,政府的经济职能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调控职能

所谓宏观调控,主要指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总量管理。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宏观调控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是:经济稳定增长,经济结构优化,物价基本稳定,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分配公平,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分配公平,国际收支平衡等。政府调控是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的,主要有国家计划、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

2.经济服务职能

一是信息服务

二是基础设施服务

三是科研成果服务

3.维护市场秩序职能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方式主要是制定和执行市场竞争规则,并执行监督。

(三)文化职能

文化职能是指政府通过对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进行管理,以提高国民素质的职能。

一是教育职能,二是狭义上的文化职能,三是科技管理职能

(四)社会职能

1.提供社会保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险体系,二是社会救济体系。

2.保护环境

3.发展医疗事业

4.发展社会公用事业

11.行政运行职能

我国学者根据我国行政管理实际,一般将行政运行职能划分为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四项职能。

(一)决策职能

所谓决策,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拟定和选择行动方案,设计具体的步骤、方法、途径的活动过程。决策时行政管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决策是管理的起点。二是决策是其他行政运行职能的基础,其他管理职能以实现组织决策目标为活动目的。三是决策贯穿管理的始终。

(二)组织职能

行政机关的组织职能是指行政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既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和任务而建立、健全行政机构,选配行政人员,提供财力、物力,制定规章制度工作程序等作用的总和。

组织职能的内容很丰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行政组织系统,即根据行政目标合理设置、调整机构,划分机构各自的职责权限,确定相互之间的关系等。二是选拔和管理行政人员。三是制定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四是提供财力物力。(三)领导职能

所谓令大,是指行政领导利用组织赋予额的权力和自身能力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工作的活动过程。

(四)控制职能

行政管理的控制,是指上级部门或行政领导根据行政计划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和校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和计划能够实现的管理活动。

12.行政职能的实现方式

(一)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即指行政主体运用国家行政权力,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级,采用命令、指示等方式,实施行政管理的方法。

运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具体表现在:一是他有理由统一、集中、迅速解决行政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尤其在那些需要高度集中和适当保密的行政部门和场合,它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二是它具有灵活性。三是它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就是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法令等而实施行政管理的方法。

法律手段在实现行政管理职能方面具有其他手段不具有的优势:明确、稳定的法律手段规范便于行政主体正确行使行政权力,便于公民对行政主体进行监督;权威的法律则促使行政主

体正确行使权利。

(三)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杠杆、经济计划、经济政策、奖惩制度等经济手段,实施行政管理的方法。

经济手段一般具有利益性、非强制性、间接性的特点

(四)教育激励手段

教育激励手段是通过对人们进行确定的、由目的的、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心理诱导和行为激励,引导被管理者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管理方法。

教育激励手段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内在稳定性、浓厚的人情味、灵活性等特点。

第三节行政职能的转变

13.行政职能转变的含义

所谓政府职能转变就是指政府职责、功能发生变化、转换和发展。政府职能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职能范围的调整

政府职能转变主要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增加新的只能。二是转移部分职能。三是取消部分只能。

(二)政府职能转移的重点

政府职能重点的转移是指政府职能的重点从某一领域转移到另一领域。

(三)政府职能内涵的变化

政府职能内涵的变化时指同一政府职能的具体内容发生变化。如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政府的安全职能的含义基础上进行了拓展。

(四)政府职能配置的调整

首先,行政职能在中央与地方之间配置的调整,包括职能下放和智能职能上收。

其次,行政职能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调整,包括归并部门之间相近或交叉的职能和合理分解某一部门的职能。

14.行政职能的历史变迁

(一)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

这一时期行政职能的主要特点有:一是行政职能的中心是政治统治职能。二是社会管理职能微弱。三是行政职能的运行中强调国家暴力工具的应用。四是行政职能和立法职能、司法职能常常混为一体。

(二)资本主义萌芽和形成时期的行政职能

这一时期政府职能的主要特点是:政府经济职能明显增强。

(三)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

这一时期的行政管理体系的特点有:一是正能重点仍在政治职能。二是经济和社会职能比较薄弱。

(四)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

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行政职能总的特点是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扩张,“行政国家”取代“守夜警察”成为各国政府职能发展的主流趋势。

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职能总体上进一步得到加强。二是经济与社会职能也大大加强和扩大。

(五)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职能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三十几年里,各国行政环境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

首先,在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国家出现了以低经济增长率、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财政赤字为特征的“滞涨”现象。

其次,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再次,在当代,高科技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

最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两大军事集团对抗据说的缓和与消失,战争因素在逐渐减弱,和平和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世界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特征如下:

1.在政治职能方面,对内暴力镇压职能相对弱化,民主建设职能、国家安全职能则进一步强化和扩展。P66

2.在社会经济职能方面,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得到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呈扩大趋势。

3.政府权力和行政职能呈现上下转移的趋势。

4.全球化要求政府职能内涵发生变化。

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15.传统行政职能体系的弊端

1.行政职能中心定位不准确、不合理

这种不准确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一是政治统治职能过强而民主建设与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太弱。二是微观管理功能太强而宏观管理功能太弱。

2.政府职能范围定位存在越位和缺位情况P67

3.政府内部职能分配存在交叉、重叠、混淆的情况。

这种情况具体表现在:一是职能挤占二是职能重叠三是只能混淆

4.政府组织和其他组织职能存在交叉和错位

在我国不论是政府组织还是事业或企业组织,都有三项基本职能:一是专业职能二是政治职能三是社会职能

这种现象带来很多消极后果:一是使企事业单位背上了沉重的额外负担,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二是由于政府部分职能被企事业单位承担,导致政府机构发育不健全、行政能力不足;三是造成政府机构行使超行政权力,政府机构严重膨胀。

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职能错位主要表现为政府和人大各自职责范围不清。

行政机关与党组织之间的职能错位。

16.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1.行政职能的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行政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

3.行政职能的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基本前提

17.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1.行政职能重心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

一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由重视政府计划、轻市场机制转向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

二是社会经济职能的运行方式由传统的微观直接管理方式向宏观间接管理方式转变

三是管理手段由以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运用经济、法律手段为主

3.职能体系的变化

2003年改革进一步将政府职能定位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目前我国政府职能体系正朝这个方向转变。这表现在:

一是宏观经济调控与市场培育职能地位日益突出,且占主导性地位

二是公共教育、科技文化等发展职能逐渐得到加强

三是社会保障、公共医疗等职能逐渐受到重视

四是农村公共服务职能开始受到关注

五是民主政治建设和国家防卫职能也不断加强

4.职能关系的转变

职能关系主要涉及不同职能有谁来行使以职能主体间职责权限的划分问题

一是理顺政企关系

二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三是理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四是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五是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

六是理顺党政关系和国家权力部门之间的关系

需完整版高分《现代行政管理学》(郑传坤)笔记可联系:QQ:1551396938

同时还有以下: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的内部课件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完整版高分笔记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真题

以上笔记均是2014年考研辛苦整理、搜集、希望对需要的人有帮助。

张永桃 行政学 考研笔记 背诵版

育明教育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行政学》 张永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说明】本视频结合《行政管理学》,张永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但是两个版本没有实质的差别,大家在考研复习的时候可以选择任意一本。 第一章绪论 1、行政的涵义 (1)国内外学者对行政涵义的解释和分析

行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国家的一种基本职能形态。 在中国古代,行政是执掌政务、推行政令的意思。如《左传》中的“行其政事”、“行其政令”。 在西方,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从“三权分立”的角度来理解行政 法国启蒙思想大师孟德斯鸠把管理国家的活动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类。我国台湾学者将此观点称为“法律执行说”,即在三权分立的国家,立法为制定法律,行政为执行法律,司法为维护法律。 2)从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及不同功能的角度来解释行政 西方早期学者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活动的领域,主要指国家政策的制定;行政是指实现国家目的的方法和技术,主要是指国家政策的执行。美国学者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一书中,明确提出国家功能的两分法:认为在所有的政治体制中都存在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前者谓之政治,后者即是行政。 3)从管理功能的角度来分析和释义行政 认为凡是管理活动都是行政。1926年,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怀特在《行政学导论》一书中,认为行政乃是为完成某种目的时,对许多人所作的指挥、协调和控制。1930年,美国行政学家费富纳在《行政学》一书中,认为行政就是由一些人的协调的努力,使政府的工作得以做成。 4)从综合的角度,全面地概述行政 A、(政府组织方面)行政乃是政府组织中行政机关所管辖的事务或活动。 B、(政治运用角度)行政乃是民意的实行,国家意志的执行,主要表现为一种执行活动。 C、(管理的观点和功能的观点)行政乃是以集体的努力与合作完成共同任务的活动,是为管理公共事务而对许多人所进行的指挥、协调、控制,是一种专门艺术。 D、(行为科学观点)行政是由有关行政活动的人的行为构成的,是许多人通力合作达到共同目标的集体行动。 我国台湾学者吴挽澜在《行政学新论》中认为,行政实系指政府机关依据国家的政策和法令,为达成工作目标,对有关之人、财、事、物、时、空等作有效运用之施政行为。简言之,行政便是化政令为具体行为的一种过程。此种过程,若就行政的效能观念来论,即是输入政令,经由行政系统输出为民服务的绩效。(2)科学理解行政的涵义应明确以下三方面关系 1)要明确行政与国家的关系。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是一个国家概念,是国家事务的管理。行政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的客体或内容是国家事务,行政的基础是国家权力。行政是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活动是国家意志的贯彻和执行,而国家总是代表某个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因

现代分子生物学_复习笔记完整版.doc

现代分子生物学 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的基本含义 ?广义的分子生物学: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 对象,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的分子生物学: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 等过程,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1.1 分子生物学的三大原则 1) 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相同的 2) 生物遗传信息表达的中心法则相同 3) 生物大分子单体的排列(核苷酸、氨基酸)的不同 1.3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 ●基因的表达调控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第二节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1 准备和酝酿阶段 ?时间: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初。 ?确定了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二: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实验 RNA也是重要的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过程 2 建立和发展阶段 ?1953年Watson和Crick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里程碑。 ?主要进展包括: ?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建立 3 发展阶段 ?基因工程技术作为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深入认识生命本质并能动改造生命的新时期开始。 ? 第三节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思考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哪些? ?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列举5~10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简要说明其贡献。

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全)

第一章:货币和金融体系 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 的货币。 3、复本位制:以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 4、格雷欣法则: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 对低的货币就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基础流通,也称“劣币驱逐良币”。 5、金本位制:一国的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维持固定关系。(金币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6、货币制度内容: 1、确定本位货币,规定制作本位币和辅币的材料。 2、确定本位货币的名称、货币单位 和价格标准。3、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及流通。4、规定货币的发行和保证制度。 7、信用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1、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2、纸币本位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的。 3、纸币本位制下,非现金结算占据主导地位。 4、国家对货币流通管理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8、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以美元充当国际货币,确定黄金和美元并列的储备体系。 2、实行固定汇率。 3、实行多渠道的国际收支调节。如逆差国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的贷款弥补逆差。 4、建立一个长久性的国际金融体系制度化,规范化运行的先河。 9、牙买加体系 内容:1、浮动汇率合法化2、黄金非货币化3、国际储备多元化4、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相互补充 不足:1、浮动汇率制度不够稳定,外汇风险明显;2、大国侵害小国利益,南北冲突远没有解决;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几个渠道各有局限性(1、使一些国家放松内部约束,滥用财政扩张政策,延误必要的国内经济改革和调整。2、各国资本管理放松,国际资本流动迅猛扩张,容易导致金融动荡和货币危机。)

读书笔记《行政学研究》(威尔逊)doc资料

《行政学研究》(威尔逊)读书笔记 初作为跨专业的学生,理论上的不足是制约我对此专业进行研究学习的一大因素。读研选择行政管理专业,是出于我对国家和其他社会团体管理社会事务的好奇。究竟行政管理是什么,行政管理的对象又是哪些人,行政管理有哪些内容,这门学科有什么现实意义和作用,都是我在今后希望研究和学习的地方。威尔逊在此文中,并没有解答出我全部的困惑,而且由于知识的专业性和翻译问题,有很多生涩难解的部分需要我反复阅读体会他们的含义,但威尔逊这篇行政学开山之作确实打开了我对行政管理学认知的大门,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助益。经过阅读文章、查阅资料,我学习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一、行政学研究的历史背景 威尔逊在文中提到“行政科学是已在两千两百年前开始出现的政治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它在本世纪,几乎就是我们这一代的产物。”行政机关是政府中最明显、最显露的部分,它的历程也和政府一样悠久。威尔逊说“我们正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行政科学”,原因在于垄断资本急剧扩张,政府难以驾驭;政治和社会其他各方面工作中的困难不断增多,行政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正在积累到顶点;1883年,美国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把立法和政治决策的权力归结为政党或政务类公务员的行为和活动,而把执行法律和政治决策作为文官的职责。文官制度改革运动将政府机构的组织和方法问题推向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威尔逊认为,行政学并不是在美国成长起来的,当时的行政学的博士几乎都产自欧洲,它是由法国和德国的教授们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在美国本土应用这门科学,必须要使它美国化,以适应美国政府行政科学化的需要。文中列举了法国、德国、英国行政实践方面的成果,并与美国之间做了比照。

分子生物学笔记

分子生物学笔记 ? ?第一章基因的结构第一节基因和基因组 一、基因(gene) 是合成一种功能蛋白或RNA分子所必须的全部DNA序列. 一个典型的真核基因包括 ①编码序列—外显子(exon) ②插入外显子之间的非编码序列—内合子(intron) ③5'-端和3'-端非翻译区(UTR) ④调控序列(可位于上述三种序列中) 绝大多数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split-gene),外显子不连续。 二、基因组(genome) 一特定生物体的整套(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 基因组的大小用全部DNA的碱基对总数表示。 人基因组3X1 09(30亿bp),共编码约10万个基因。 每种真核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中的全部DNA量称为C值,与进化的复杂性并不一致(C-value Paradox)。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 基因组学(genomics),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和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蛋白质组(proteome)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第二节真核生物基因组 一、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①真核基因组DNA在细胞核内处于以核小体为基本单位的染色体结构中. ②真核基因组中,编码序列只占整个基因组的很小部分(2—3%), 二、真核基因组中DNA序列的分类? (一)高度重复序列(重复次数>lO5) 卫星DNA(Satellite DNA) (二)中度重复序列 1.中度重复序列的特点 ①重复单位序列相似,但不完全一样, ②散在分布于基因组中. ③序列的长度和拷贝数非常不均一, ④中度重复序列一般具有种属特异性,可作为DNA标记. ⑤中度重复序列可能是转座元件(返座子), 2.中度重复序列的分类 ①长散在重复序列(long interspersed repeated segments.)LINES ②短散在重复序列(Short interspersed repeated segments)SINES SINES:长度<500bp,拷贝数>105.如人Alu序列 LINEs:长度>1000bp(可达7Kb),拷贝数104-105,如人LINEl (三)单拷贝序列(Unique Sequence) 包括大多数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和基因间间隔序列, 三、基因家族(gene family)

行政管理学概述

行政管理学 1.社会管理规律学科 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它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20世纪初成立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发达国家,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众多理论流派,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科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蓬勃发展。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中起领导、主管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其中行政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 目录

(1)行政基本方法。包括行法律政策方法、行政指令方法和经济方法。 (2)行政程序。是指公共组织在处理某一具体公共事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系列的时间顺序和前后相连的工作步骤或环节。 行政程序的特点:稳定性、完整性、简便性、合法性。 行政程序从横向上可分为手续性程序和决定性程序;从横向上可分为行政计划准备、决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监督、考核奖惩等。优化行政程序的方法很多,当前主要应该是简化行政程序。简化行政程序的基本方法就是简化行政工作。也可采用“六何追问法”来简化行政程序。 (3)行政计划。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和公共利益,依法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行政计划应该有时间期限。讲究成本效益,规定达成目标的方式、途经和手段,落实到具体的组织并确立责任。 3、现代行政方法 (1)目标管理方法。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获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即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参与来确定目标、执行目标与评估目标成果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以人为中心,以工作为中心,以成果为中心,注重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强调整体性和协调性。 运用目标管理方法的主要作用:(1)目标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2)目标管理有利于突出以工作为中心;(3)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目标管理有利于明确责任,强化责任。 目标管理的程序:制定目标;实施目标;成果评价。 (2)战略管理方法。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作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的主要目的:服务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明确政府的角色和行为方式,以及公共政策的走向,为企业组织和民间组织的发展创造并提供良好的秩序和政策环境。 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分为四个步骤:(1)界定公共组织的内外环境。公共组织所处的位置是能否实施战略管理的关键。根据公共组织的内外环境,一般可制定四种管理战略,即极小—极小战略、极小—极大战略、极大—极小战略、极大—极大战略。(2)制定战略规划。(3)实施战略规划。(4)战略评价。 (3)标杆管理方法。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的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标杆瞄准的类型:内部标杆瞄准、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行业内部标杆瞄准、跨行业标杆瞄准、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 标杆瞄准的流程:整体规划与标杆项目的选定;内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外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标杆项目的绩效改进;持续改进。 (4)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行政管理学习笔记教学内容

行政管理 1、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 自然状态下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一方面表现为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弱化;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建设公共设施”;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 2、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共行政的本质体现,直接体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方向;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行政管制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 3、政府的基本职能 (1)政治职能,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主要包括:军事保卫职能;外交职能;治安职能;民主政治建设职能。其中,以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发展为目的的民主政治建设职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2)经济职能,主要包括: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市场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才能够有效运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市场经济也称为“法制经济”。 (3)文化职能,主要包括: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卫生体育事业。 (4)社会职能,主要包括: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4、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变迁。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 (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要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和界定各级各部门的事权和职能分工。 (3)技术手段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举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可以间接、宏观地

分子生物学笔记完全版

分子生物学笔记第一章基因的结构 第一节基因和基因组 一、基因(gene)是合成一种功能蛋白或RNA分子所必须的全部DNA序列. 一个典型的真核基因包括 ①编码序列—外显子(exon)②插入外显子之间的非编码序列—内合子(intron)③5'-端和3'-端非翻译区(UTR) ④调控 序列(可位于上述三种序列中) 绝大多数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split-gene) ,外显子不连续。 二、基因组(genome) 一特定生物体的整套(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基因组的大小用全部DNA的碱基对总数表示。人基因组3X1 09(30亿bp),共编码约10万个基因。 每种真核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中的全部DNA量称为C值,与进化的复杂性并不一致(C-value Paradox)。 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 genome project, HGP ) 基因组学( genomics ),结构基因组学( structural genomics )和功能基因组学( functional genomics )。 蛋白质组( proteome )和蛋白质组学( proteomics ) 第二节真核生物基因组 一、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①真核基因组DNA在细胞核内处于以核小体为基本单位的染色体结构中. ②真核基因组中,编码序列只占整个基因组的很小部分(2 —>% ), 三、基因家族(gene family) 一组功能相似且核苷酸序列具有同源性的基因. 可能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ancestral gene) 经重复(duplication) 和突变产生。 基因家族的特点: ①基因家族的成员可以串联排列在一起,形成基因簇(gene cluster)或串联重复基因(tandemly repeated genes),如 rRNA、tRNA和组蛋白的基因;②有些基因家族的成员也可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如珠蛋白基因;③有些成员不产生 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种基因称为假基因(Pseudogene) . ¥ a1表示与a1相似的假基因. 四、超基因家族(Supergene family ,Superfamily) 由基因家族和单基因组成的大基因家族,结构上有程度不等的同源性,但功能不同. 第四节细菌和病毒基因组 一、细菌基因组的特点。 1 .功能相关的几个结构基因往往串联在—起,受它们上游的共同调控区控制,形成操纵子结构,2.结构基因中没有内含子,也无重叠现象。 3 .细菌DNA大部分为编码序列。 二、病毒基因组的特点 1 .每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或者DNA,或者RNA ; 2 .病毒核酸大小差别很大,3X10 3 一3X106bp ; 3.除逆病毒外,所有病毒基因都是单拷贝的。 4 .大部份病毒核酸是由一条双链或单链分子(RNA或DNA),仅少数RNA病毒由几个核酸片段组成. 5. 真核病毒基因有内含子,而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基因中无内含子. 6. 有重叠基因. 第五节染色质和染色体 (二)组蛋白(histone): 一类小的带有丰富正电荷<富含Lys,Arg)的核蛋白,与DNA有高亲和力. (二).端粒(telomere) :真核生物线状染色体分子末端的DNA 区域端粒DNA的特点: 1、由富含G的简单串联重复序列组成(长达数kb). 人的端粒DNA重复序列:TTAGGC。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第一部分金融学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 一、货币职能 1、价值尺度:用以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 3、支付手段:货币在偿还债务或作单方面支付时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 5、世界货币:尤为世界货币,充当国际间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转移财富的手段 二、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货币制度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货币制度大体涉及: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等。完善的货币制度能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三、与货币制度有关的概念 1、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2、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指无论支付数额有多大,无论属于何

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3、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4、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确定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方价格,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这个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美国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1年12月,美元对黄金贬值,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1973年3月,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的风潮。西方主要国家的货币实行了对美元的。至此,固定汇率制度完全垮台。 第二章利息和利率 一、利率的决定 ①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行政管理学概论综合测试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行政管理学概论课程综合测试2 学习层次: 专科时间: 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在中国公务员序列中, 调研员属于( ) 。 A.综合管理类 B.专业技术类 C.行政执法类 D.领导职务类 2.中国根本的行政领导制度是( ) A.集体负责制 B.个人负责制 C.民主集中制 D.分工负责制 3.某部长为了掌握整个工作情况, 一方面派人汇总有关的数据资料, 另一方面亲自带人到几个重点单位进行走访。这种领导方法是( ) A.调查研究的方法 B.矛盾分析的方法 C.群众路线的方法

D.系统的方法 4.从行政决策的地位作用来看, 中国国务院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属于( ) 。 A.战略性决策 B.策略性决策 C.战术性决策 D.经验性决策 5.某工程指挥部需要做出一项是否在 8月上旬正式开工的决策, 如果开工后天气晴朗, 能够按期完工, 且能够节约开支20万元; 但如果天气变坏, 影响施工, 则将损失15万元; 8月份正是该地区的雨季。如果推迟到9月份再开工, 则要付出窝工费5万元和损失费6万元。指挥部经过重复分析.论证, 做出了8月份正式开工的决定。这是( ) A.确定性决策 B.不确定性决策 C.风险性决策 D.渐进性决策 6.以函询调查的形式, 围绕行政决策要解决的问题, 向有关领域的专家分别提出问题, 使专家在彼此不见面的情况下发表意见, 而后将她们的答复意见加以整理.综合, 再发给专家征求意见。经过多次的循环重复, 最后汇总得出一个比较一致的.可靠的

结论。这种决策方法是( ) 。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线性规划技术 D.贝叶斯定理 7.( ) 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神经系统”。 A.咨询系统 B.信息系统 C.决策系统 D.监督系统 8.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 经济手段的突出特点是( ) A.权威性.无偿性.规范性和平等性 B.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和稳定性 C.利益性.有偿性.平等性和间接性 D.平等性.稳定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9.现代意义上的行政公共关系诞生于( ) 。 A.20世纪初的美国 B.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 D.20世纪80年代的政府改革浪潮 10.上级向下级下达计划.任务.指示.决议; 向下级提供组织

行政学笔记第二章电子教案

行政学笔记第二章

第二章行政环境 第一节行政环境概述 一行政系统的界限 (一)定义:行政系统的界限是指把行政系统从外部环境中分离出来,又把两者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之即相互区别,有彼此联系的中介环节 (二)功能:1 抵抗外界环境干扰,保持行政系统的独立性 2 过滤外部环境的投入与行政系统的产出,来维持行政系统的生存与运转二行政环境 (一)定义:行政环境是指围绕行政管理主体,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客观因素的总和。 (二)影响行政系统运行的因素:1 行政系统之外的环境:即行政系统界限之外的 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 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因 素或条件的总和。 2 行政系统内部环境:即行政系统界限之内的影 响其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的总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三)分类:1自然环境:指行政系统界限外所包括的未经人工制作存在的各种自然存在事务。 2 社会环境:(1)定义:指行政系统界限外直接影响行政系统活 动,并决定其兴衰存亡的各种社会因素的 总和 (2)内容:一是对一切行政组织均发生影响的一般社会环境 二是对某种组织有直接影响的特定社会环境 三是行政组织外的团体社会环境 三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的辩证关系 【就整体而言,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存在的发展不可缺失的条件,行政系统在一定行政环境的影响下存在和发展,与行政环境发生一定联系。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构成二者之间基本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以行政环境为主体,表现为行政环境制约行政系统,起到促进和阻碍作用;若以行政系统为主体,则表现为,行政系统对行政环境的改造,以保持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四行政环境制约行政系统的表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分子生物学笔记完全版

列〃一个典型的真核基因包括 ①编码序列—外显子(exon) ②插入外显子之间的非编码序列—内合子(intron) ③5'-端和 3'-端非翻译区(UTR) ④调控序列(可位于上述三种序列中) 绝大多数真核基因是断 裂基因(split-gene),外显子不连续。二、基因组(genome) 一 特定生物体的整套(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基因组的大小 用全部 DNA 的碱基对总数表示。 人基因组 3X1 09(30 亿 bp),共编码约 10 万个基因。 每种真核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中的全部 DNA 量称为 C 值,与进化的复杂性并不一致(C-value Paradox)。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基因组学(genomics),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和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 蛋白质组(proteome)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第二节真核生物基因组一、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 点:, ①真核基因组 DNA 在细胞核内处于以核小体为基本单位的染色体结构中〃 ②真核基因组中,编码序列只占整个基因组的很小部分(2—3%), 二、真核基因组中 DNA 序列的分类 &#8226; (一)高度重复序列(重复次数>lO5) 卫星 DNA(Satellite DNA) (二)中度重复序列 1〃中度重复序列的特点

①重复单位序列相似,但不完全一样, ②散在分布于基因组中〃 ③序列的长度和拷贝数非常不均一, ④中度重复序列一般具有种属特异性,可作为 DNA 标记〃 ⑤中度重复序列可能是转座元件(返座子), 2〃中度重复序列的分类 ①长散在重复序列(long interspersed repeated segments〃) LINES ②短散在重复序列(Short interspersed repeated segments) SINES SINES:长度<500bp,拷贝数>105〃如人 Alu 序列 LINEs:长

商业银行业务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银行笔试(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

商业银行业务 一、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 (一)放款业务--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 一信用放款 信用放款,指单凭借款人的信誉,而不需提供任何抵押品的放款,是一种资本放款。 1、普通借款限额 企业与银行订立一种非正式协议,以确定一个贷款,在限额内,企业可随时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限额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90天。普通贷款限额内的贷款,利率是浮动的,与银行的优惠利率挂钩。 2、透支放款 银行通过允许客户在其帐户上透支的方式向客户提供贷款。提供这种便利被视为银行对客户所承担的合同之外的“附加义务”。 3.备用贷款承诺 备用贷款承诺,是一种比较正式和具有法律约束的协议。银行与企业签订正式合同,在合同中银行承诺在指定期限和限额内向企业提供相应贷款,企业要为银行的承诺提供费用。 4.消费者放款 消费者放款是对消费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费用的放款,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这种贷款时,要进行多方面的审查。 5.票据贴现放款 票据贴现放款,是顾客将未到期的票据提交银行,由银行扣除自贴现日起至到期日止的利息而取得现款。 二抵押放款 抵押贷款有以下几种类型 (1).存货贷款。存货贷款也称商品贷款,是一种以企业的存贷或商品作为抵押品的短期贷款。 (2).客帐贷款。银行发放的以应收帐款作为抵押的短期贷款,称为“客帐贷款”。这种贷款一般都为一种持续性的信贷协定。 (3).证券贷款。银行发放的企业借款,除以应收款和存货作为抵押外,也有不少是用各种证券特别是公司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债券作押的。这类贷款称为“证券贷款”。 (4).不动产抵押贷款。通常是指以房地产或企业设备抵押品的贷款。 三保证书担保放款 保证书担保放款,是指由经第三者出具保证书担保的放款。保证书是保证为借款人作贷款担保,与银行的契约性文件,其中规定了银行和保证人的权利和义务。 银行只要取得经保证人签字的银行拟定的标准格式保证书,即可向借款人发放贷款。所以,保证书是银行可以接受的最简单的担保形式。 四贷款证券化 贷款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通过一定程序将贷款转化为证券发行的总理资过程。具体做法是:商业银行将所持有的各种流动性较差的贷款,组合成若干个资产库(Assets Pool),出售给专业性的融资公司(Special Purpose Corporation,再由融资公司以这些资产库为担保,发行资产抵押证券。这种资产抵押证券同样可以通过证券发行市场发行或私募的方式推销给投资者。出售证券所收回的资金则可做为商业银行新的资金来源再用于发放其它贷款。

行政学研究读书笔记

时代背景下的行政学研究 《行政学研究》读书笔记 引言: 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在美国《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行政学研究》的论文,第一次将行政管理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单独的学问来研究。毫无疑问,这篇文章是公共行政这门学科产生的标志性文献,也是当时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思想之所以会产生,跟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至于在整个20世纪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行政学研究》一文提出的基本思想都是离不开的主题。作为工业社会的大环境下产生的政治文明,虽然在后期的社会发展中会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但它开辟的从行政学的角度研究政府管理的思想,以及在公共行政学科创建和理论奠基方面的贡献依旧是无可替代的。 接下来,我将主要从伍德罗威尔逊简单的个人经历和大的历史背景方向阐释行政学研究产生的历史必要性,并简单介绍全书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最后我想结合当代行政管理的研究,在威尔逊的基础上,提出两个问题进行尝试性的研究,从传统视角切换到更为全面,开阔和符合社会发展的视角中去看问题。 背景介绍

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的第28任总统,连任31和32届(1913-1921),曾获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博士学位,是美国“学术地位最高”的一位总统,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出生于牧师家庭的他对和平更加向往,这也对他担任总统之后的外交政策有所影响。威尔逊的父母在1851年移居南方,并认同南部联邦。威尔逊的整个童年算是在教会中度过,后来甚至担任过美国长老会的首任常任秘书,并在1879年担任过一年的会议主席。整体来说威尔逊10岁之后才开始奋发图强,进入名牌大学学习,和大部份行政管理领域的名人一样,他并没有拿到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反而是依靠丰富的个人经历和演讲才能,再加之勤奋刻苦和博览群书才最终取得成功。由此可见,对于行政管理领域而言,往往实践出真知,不能够纸上谈兵。只有经历过真正的管理过程并深入其中细致观察才能够体会其弊病与可取之处。当然,以上有点题外话的意味,如果要谈及《行政学研究》的产生背景,我想先要从美国的内战讲起才行。 由于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和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矛盾,大部分的黑人奴隶被押送到美国的南方,受尽了剥削和压迫。1852年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内战结束之后,美国为了拓宽疆土掀起了西进运动,这期间在位的林肯总统修了大量的铁路,为之后的移民涌入带来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大量涌入的移民也改变了美国城市人口的构成,使得穷人更加贫穷,富人更加奢靡,财富分配的两极化日趋严重。官商勾结的腐败行径层出不穷,官员利用手中权力与商人进行权钱交易。上至国会下至市政府,都成了贪污腐败分子聚会的场所。城市脏乱差的治理、治安的维持,工人工作效率的提高、资本

金融专硕考研货币银行学经典笔记

金融专硕考研货币银行学经典笔记随着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考研的难度也在不断的提高着,如何才能在短时间里快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金融学考研货币银行学的复习经验。 1.货币各职能:⑴价值尺度⑵流通手段⑶贮藏手段⑷支付手段⑸世界货币 2.货币层次的划分,依据和和层次:货币层次的划分是依据它们的主要职能和流动性差异从而给出不同层次的经验统计上的货币定义。通常划分为M0=流通中现金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存款M4=M3+L L为流动性资产 3.货币制度的演变,各个货币制度的内容:在货币制度发展史上曾存在四种不同货币制度,依次为银本单位制,金本单位制,金银复本单位制,金单本位制,纸币制度。⑴银本单位制是最早的时间最长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满足了当时商品经济并不发达的社会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增加,暴露出其价值不稳定的缺点。⑵由于商品交易种对金银需求都增加,白银用于小额交易,黄金用于大宗买卖从而形成了金银复本位制,其先后经历了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三种形态。⑶金本单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单位制度,它在实行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在实行国家内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后由于世界经济规模扩大,黄金存量有限而难以维持。 金本单位制特点:⑴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而其他金属货币则限制铸造⑵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换金币⑶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输入 纸币制度主要内容:⑴纸币发行权由国家垄断,在中央银行制度建立后,一般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发行,以保证发行纸币的收入归国家所有⑵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是法定货币,在一国范围内具有无限法偿能力⑶纸币不能兑现⑷在纸币制度下,广泛实行非现金结算方法,以提高结算和支付的准确性,并节约现金流通费用。 纸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区别与联系:联系主要表现在它们都要受到商品流通的制约。区别:⑴这两个规律适应商品流通的方式不同⑵这两个规律和商品价格总额关系不同⑶这两个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同 信用基本特征:具有到期归还和支付利息2个特征。 现代信用形式的种类及特点:主要形式有高利贷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和国际信用。

南大行政管理学概论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政府为实现目标、计划而建立政府的组织体制,并对行政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指挥、沟通和协调的是( )。 A、计划职能 B、组织职能 C、协调职能 D、控制职能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依据其最高行政决策权行使的人数区分,行政组织领导体制不包括()。 A、首长制 B、委员会制 C、集权制 D、混合制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各级政府中负责组织和管理某一专业方面行政事务的执行机关是() A、领导机关 B、职能机关 C、监督机关 D、辅助机关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新公共管理”模式大致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A、20世纪初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5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中期 学员答案:d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最能体现国家的阶级性质和活动方向的职能是()。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文化职能 D、社会职能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不确定型决策模式中“乐观法”通俗的说法是()。

A、大中取大法 B、大中取小法 C、小中取大法 D、小中取小法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下列哪项不属于行政领导班子的“有形结构”() A、人际关系结构 B、专业知识结构 C、性别结构 D、个性心理结构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研究生-分子生物学Ⅱ笔记整理版

分子生物学Ⅱ 专题一细胞通讯与细胞信号转导(一)名词解释 (1)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是指在细胞间或细胞内进行信息传递的化学物质。 (2)受体(receptor):是指细胞中能识别信息分子,并与之特异结合、引起相应生物效应的蛋白质。 (3)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是指使蛋白质磷酸化的酶。 (二)简答分析 (1)细胞通讯的方式及每种作用方式的特点。 答: (2)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途径的基本规律。

答:配体→膜受体→第二信使→效应蛋白→效应。(3)试以肾上腺素、干扰素、胰岛素、心纳素为例,阐述其信息转导过程。 答:①肾上腺素:cAMP-PKA途径; 过程:首先肾上腺素与其受体结合,使G蛋白被激活;然后G蛋白与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相互作用,后者将ATP转化为cAMP;最后cAMP磷酸化PKA,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②胰岛素:受体型TPK途径; 过程:胰岛素与其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可使其受体中的TPK激活,随后通过下游的Ras途径继续传递信号,直至发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③干扰素:Jak-STAT途径; 过程:首先干扰素与受体结合导致受体二聚化,然后受体使JAK(细胞内TPK)激活,接着JAK将下游的STAT磷酸化形成二聚体,暴露出入核信号,最后STAT进入核内,调节基因表达,产生生物学效应。 ④心钠素:cGMP-PKG途径; 过程:心钠素与其受体结合,由于该受体属于GC型酶偶联受体,具有鸟苷酸环化酶的的活性,因此结合后可直接将GTP转化为cGMP,进而激活下游的PKG,最终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

(4)类固醇激素是如何调控基因表达的? 答:类固醇激素穿膜后与细胞内(或核内)受体结合,使受体变构形成激素受体活性复合物并进入细胞核中,然后以TF的形式作用于特异的DNA序列,从而调控基因表达。 专题二基因分析的策略 (一)名词解释 (1)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是指具有一定同源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DNA或RNA)在一定条件下,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经退火处理,形成异质双链的过程。(2)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指采用杂交的手段(方式),用一已知序列的DNA或RNA片段(探针)来测检样品中未知核苷酸顺序。 (3)探针(Probe):是指用来检测某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标记DNA或RNA片段。 (4)增色效应:是指DNA变性时260nm紫外吸收值增加的现象。 (5)解链温度(Tm):是指加热DNA溶液,使其对260nm 紫外光的吸光度达到其最大值一半时的温度,即50%DNA 分子发生变性的温度。 (6)转基因:是指是借助基因工程将确定的外源基因导入

行政学笔记(张永桃版本).

第一讲绪论部分 一、什么是行政学? 1、关于行政的几种权威性的解释---行政的涵义 (1)行政管理活动是从政治活动中派生出来,是行政管理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它离不开政治活动,是一种行政过程中的政治; (2)行政管理活动也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相对私人部门管理的一种公共管理活动; (3)行政管理活动在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机制中只是三个分立权力部门中的一个.在其最初的制度设计中它只是执行部门,而不是决策部门. 2、行政学的定义和特点 (1)行政的通俗定义:国家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国家宪法和法律授予的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相区别)权力。 ①主体:国家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②行政依据:国家宪法和法律授予的行政权力 ③客体:国家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相区别) (2)行政学的概念界定:行政学是一门研究国家行政组织依法对国家政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3)行政学的特点:公共性、合法性、强制性、操作性、一元性(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只有一个行政系统;在每个行政系统内,只有一个行政权力中心;上下级之间是命令和服从的不可逆关系) 3、总结: (1)行政学研究的主体是国家行政组织; (2)行政活动的前提是依法行政; (3)国家政务,包括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行政机关自身事务是行政学研究的对象;(4)行政管理具有公共性、合法性、强制性、操作性和一元性的特点. (5)行政学研究的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提高行政效率; (6)行政学研究的实质是探求和揭示行政活动的规律,它的表现形式为行政管理的原理、原则、程序和方法;(7)行政学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取得良好效果。否则,行政学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二、行政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行政学的研究内容:(1)行政学的特点、性质和发展历史; (2)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经济、政治、社会等)的关系; (3)行政主体,包括行政组织及体制、行政领导者、行政人员等; (4)行政活动,包括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行政信息、行政沟通、行政协调等具体的管理活动; (5)保障行政管理活动的条件,包括行政立法、行政文化、行政伦理、财务行政、后勤和办公管理等; (6)行政改革和发展 2、行政学的研究方法:(1)哲学研究方法 (2)法学研究方法 (3)事实研究方法,又称行政调查法 (4)比较研究方法 (5)系统研究方法,又称环境研究法 (6)案例研究方法,又称个案研究法 (7)摸拟研究方法 三、西方的行政学发展进程(行政学发展几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科学管理时期(1887----二战前)——理论体系初构阶段 1、发展历程: (1)萌芽阶段 ①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1913-1921年32、33界美国总统} 1887年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了《行政学之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