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第六单元窗1.docx

二年级第六单元窗1.docx

二年级第六单元窗1.docx
二年级第六单元窗1.docx

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制作标本

——表内除法

课题:信息窗1 采集动植物标本

教学内容: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乘法口诀,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指名背诵2?6的乘法口诀。

1、指名口答。

6X2 二4X3 二2X5 二3X3 二

2、填空。

2X ( ) =43X ()=64X ()=8

( )X3=12()X4=205X ()二

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二、探究新课。

1、同学们,你喜欢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们喜欢玩些什么呢?

①学生回忆到郊外所参加过的活动,如放风筝、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

②郊外真实一个有趣的地方啊。

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

(教师出示情景图)

2、引导学生观察画而,并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有三个小男孩在捉蝴蝶、三个不女孩在采野花。小男孩说:我们共捉了15 只蝴蝶,平均放在3个笼子里。小女孩说:我们共采了12种叶子,平均放在4个信封里。其中一个小女孩说: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三个同学还采了12种树叶。

3、引导学生说的话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男同学平均每个笼子放了几只蝴蝶?女同学平均每个信封放几种叶子?那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采了几种花……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解决。

三、解决问题。

师:男同学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蝴蝶?你能和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说出算式:15十3

教师板书:15 — 3

师:15十3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1、用小棒摆一摆:

2、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

师:同学们刚才想了许多好的办法算出了15三3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 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的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教师板书:三(五)十五商是5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样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师板书:用口诀求商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学生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助穿红裙子的小姑娘算一算她采了几种花吗?列算式表示出来。学生回答:8*2二4 (种)

师:说说你是怎么样计算的?

学生可能回答:摆小棒连续连续4个2;想二四得八

师:刚才没有用口诀来计算的同学,你现在能再来试一试吗?

师:计算除法,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竖式。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先写被除数8,再号丿, 最后在丿8的左边写除数2,想8里面有几个2 ?

然后再在横线上写4……

4 ........ 商

除数……2丿瓦二?…被除数

8……2和4的积

四、知识巩固

1、让学生完成“自主练习”的第1题,帮助学生巩固2~5的乘法口诀,为求商打基

础。

这里有15个小方格,请你拿出自己喜欢的五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然后用算是来表示一下吧!

如果三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

2、引导学生完成“自主练习”的第2题,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得六()五二十五

()四十二四()十六

四()二十()五十五

()四十二二()得六

3?同学们喜欢玩风车吗?这3个风车上都有除法算式,如果你想让风车转起来,就赶快来算一算吧!看谁的风车转得最快!完成“自主练习”的第3题。

五、小结

谁来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

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15H-3 三(五)十五商是5

8 = 2二4

4 ........ 商

除数……2吋???…被除数

8……2和4的积

课题:信息窗1用2~5的口诀求商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学准备:课本、电脑

预习设计:

1 ?阅读课本80页,背一背第一题的口诀。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3计算。

巩固表内除法竖式的练习。

2、自主练习6魔术箱。

动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

3、自主练习7o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画面上的信息,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4、自主练习8、9O

这是两个实践性的问题,先让学生了解题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老师要带领带大家去旅游,来到宾馆后要住房间,有点小难题,你能帮我解答吗?

出示自主练习第8题。

(学生先白己读题并思考理解题意,然后汇总解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学会解决问题。)

2?请你来编一个小故事,但是有个小耍求,耍包含数学问题,你们能做到吗?出示:自主练习第9题同位互相编题,然后解答。

3.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现在请同学们来闯关。

5、聪明小屋。

出示:“聪明小屋”

(学生先思考然后汇报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会一个一个的数出来再判断一共有几只红色纸鹤,再鼓励学生思考想出更合理的方法,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每5只为一组,25只是5组,每组有一个红色的,所以一共需要5只红色纸鹤。)练习时,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不耍求学生全部掌握。

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六、板书设计

学生板演

七、课堂反思:

课题:信息窗2 制作植物标本

教学内容:信息窗2自主练习1—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的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会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次小朋友到郊外游玩吗,同学们采集回来很多的植物的叶子,今天他们要把这些叶子做成植物标本。(课件出示83页情境图)

师:快来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回答:有3个学生在做树叶的标本,有3个同学在做小花的标本,总共有72片长叶子,每个盒子里能装进9个叶子标本。

有42多红花,每盒能放6多小红花的标本……

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长叶子标本能装多少盒?红花能装多少盒?……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解

决。

活动二

师:长叶子标本能装几盒?你能用算式表示岀来吗?

学生说出算式72F9

教师板书:724-9

师:72 — 9等于几?你想怎样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学生边冋答教师边板书):

1、用小棒来摆一摆。

2、用乘法口诀八九七十二来计算。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许多的好办法算出了72 = 8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9 是72,也就是用八九七十二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师板书(八)九七十二商是8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活动三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红花的标本能装多少盒吗?列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回答42十6二7 (盒)

师:说说你是怎么样来计算的?

学生可能回答:摆小棒、连续减7个6、想想口诀六七四十二。

师:刚才没有用口诀来计算的小朋友,你现在能再来试一试,吗?

师:谁能用竖式的方法表示出来?

学生上来板书竖式。

活动四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用什么口诀来计算?

师: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你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说说你都用到了哪些口诀?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交流。

二、教师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快速口答“自主练习”的第1题,

2、同桌之间按照“自主练习”的笫2题的形式互相考一考。

3、让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的第3题,教师评价。

4每个小组把“自主练习”的第4题中的式子写在卡片上,小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对又快。

板书设计

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1、42朵花能做几件标本?

42十6=7 口诀:六(七)四十二

2、长叶子标本能装几盒?

72 —9二8 口诀:(A)九七十二

课题:信息窗2 教学内容:信息窗2 6?9的口诀求商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的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会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准备:课本、电脑

预习设计:

1 ?阅读课本84页,第2题,将口诀说给爸妈听。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lo

用口诀求商的准备练习。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填写,再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

2、自主练习4。

我说你写,学生自己完成。

3、自主练习7-10o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七题引导学生根据所说的口诀还能说出哪些算式?尽量说出所有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4、自主练习11。

练习时,先让学生了解图意,并说一说篮球比赛的相关知识,再引导学生根据图中信息提出问题。注意引导学生找到隐含的信息。

5、自主练习12o

综合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然后交流想法和算式。

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六、板书设计

学生版演

七、课堂反思:

信息窗3 倍的认识

课题: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为学习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做准备。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见过大海吗?生:见过。

师:你在海边捡过贝売吗?生:捡过。

师:科技小组的同学正在大海边采集贝壳标本,想不想去看一看?牛想。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信息?生:王丁拾了3只,李飞拾了6只……

师:谁还有补充?

二、探究新知

(-)认识'倍'

1 ?建立'倍'的含义

师:同学们发现这么多信息,那我们先来看看王丁和李飞拾贝壳的情况。王丁拾了

几只贝壳?李飞拾了几只贝売?

生:王丁拾了3只,李飞拾了6只。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他们两个拾贝壳的情况第一行摆王丁拾的,第二行摆李飞拾的。

师:(指着黑板)仔细观察比较一下,他们两个拾贝壳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生:王丁比李飞少拾3个。生:李飞比王丁多拾3个。生:王丁拾了3只,李飞拾

了2个3只。

师:也就是李飞拾的贝壳数里有两个王丁那么多,那你能根据刚才摆的,想个办法, 让大家清楚地看出李飞拾的只数是两个王丁那么多。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生上台。)生:移一移。

师:为什么3个一份3个一份的分?生:王丁拾了3个。

生:圈一圈。生:分一分。

师:好了,同学们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表示方法,虽方法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电

脑出示三种方法。)师:指说,王丁拾了3只,李飞拾的只数里有这样的2份,也就是6里面有2个3,

我们还可以说6是3的2倍。

板书:6里面有2个3, 6是3的2倍。

问:这个字你认识吗?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和它交朋友,板书课题:和倍交朋友。

师:6里面有2个3, 6是3的2倍,你会像教师这样说吗?

(1)师:现在李飞又拾了3只贝壳(板贴),现在李飞一共拾了几只贝壳?生:9只。师:现在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生:3倍。

师:你怎么知道?生:9里面有3个3, 9是3的3倍。

师:谁能像这样说一说?(找2生说)

(三)师:能干的李飞又拾了3只贝売(板贴)现在李飞一共拾了几只贝売?生:

12只。

问:12是3的几倍?生:4倍。

问:为什么?生:12里面有4个3, 12是3的4倍。

师:你能上来给大家圈一圈让大家清楚看出12里面有4个3 (生上台圈)

师:这样我们就能很清楚看出12里面有4个3, 12是3的4倍。

(3)师:不甘落后的王丁也匆忙拾了一只贝壳,那现在王丁拾了几次贝壳?生:4 只。问:12是4的几倍?请动手摆一摆

师:下面同学已经摆完了,我们来看这个同学摆的,你能说一说你为什么4个一份, 4个一份的分?

生:因王丁拾了4只,12里面有3个4。

师:你们和他一样吗?生:一样。

师:这样我们就能看出,12里面有3个4,所以,12是4的3倍。

(4)师:同学们往这儿看(电脑出示)

问:李飞拾的贝売数同样都是12,为什么上面3个一份,3个一份的分,而正面却4 个一份,4个一份的分呢?

生:因为上面王丁拾了3只,下面王丁拾了4只。

师:对,也就是都是李飞和王丁比,要想知道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儿倍,就要看李飞拾的贝壳数里面有几个王丁的个数。

(5)师:那王丁拾的贝壳数是6的时候,12是6的几倍?为什么?

生:2倍。因为12里面有2个6,所以12是6的2倍。

师:当王丁拾的贝壳数是12的时候,12是12的几倍?为什么?

生:1倍。因为12里面有1个12,所以,12是12的1倍。

(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师:根据刚才大家的表现,相信你们已经和“倍'成了朋友。

师:根据刚才发现的信息,你能提一些有关'倍'的问题吗?

生: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儿倍?

生:丁明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生:林杰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

生:林杰拾的贝壳数是丁明的几倍?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有关倍的问题,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个问题。(出示:

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

问:这个问题怎样解决?你想到的方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

师:谁把你的方法给大家说一说?

生:想8里面有2个4, 8是4的2倍。生:想口诀,二四得八。

师:也就是8里面有2个4。

生:用摆一摆的方法,看8里面有2个4, 8是4的2倍。

师:谁还用不同方法?生:我用列算式的方法:8-4=2

师: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想8里面有2个4, 8是4的2倍,所以81二2

师:看着你们美美的当了一回数学家,发明创造了这么多好方法,从这儿可以看出, 要求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儿倍?也就想8里面有儿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板书: 8-4=2,因为倍不是计量单位,所以不是单位名称,在得数2的后面不要写倍字,你们记住了吗?生:记住了师:好,你们可要说到做到。

2?师:刚才大家提出这么多有关倍的问题(电脑出示),每个同学选一个你喜欢的问

题独立解决并写出算式。

师:谁给大家说一说你选的哪个问题?怎样列式?

师:看来我们班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强

师:相信你们现在已经和“倍”成了知心朋友,都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1?师:图形王国的一些图形听说我们已经和倍成了好朋友,它们也来到我们

课堂,请同学们打开题卡,看一看能解决它们提出的问题吗?

师:我们来看这个同学做的

问:你为什么3个一份3个一份圈。生:因为蓝色的有3块

师:要求红正方体的个数是蓝色的几倍,也就是求什么?

生:求9里面有几个3?

师:算式这样列对吗?生:对,9*3 = 3

师:第二个你为什么4个一份,4个一份的圈?生:圆形有4个

师:要求△的个数是O的几倍?也就是求什么?生:求8里面有几个4?

师:看他算式对不对?生:对84-4=2

2师:科技小组的小明不知遇到了什么问题,想请大家帮帮他,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电脑出示)

师:要求去年妈妈的岁数是我的几倍:怎样列式?生:35三5 = 7

师:今年妈妈的岁数是我的几倍,小组讨论讨论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生:今年妈妈和小明都长了1岁,所以用36一6 = 6

师:你们组和他们一样吗?生:一样

师:你们个个真是聪明的孩子,小明说谢谢你们。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共同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谁能说一说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啊?

生:我学会了“倍”生:我学会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生:

我和倍交成朋友。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还有许多有关倍数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

留心观察,找一找,说给你的同学或爸爸妈妈。

课题:倍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内容:信息窗3 倍的认识练习课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学会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自主练习第2——3题是练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习题呈现方式由具体的操作活动到生活里的现实问题第2、3题都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这两道题不能像第1题那样先圈圈、画画找到答案。需要从“倍” 的含义出发,经过推理,确定算法。教学时要让学生说说推理的过程,即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的理由。

第4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第6题是“倍”的知识的综合应用的题目。题中的成绩单以表格的形式提供了很多的数据。练习时,可引导学生先独立解决题中提出的问题,之后引导学生交流思路。接着让学生自主提岀问题并解决,组织全班交流。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缺乏实际意义,如王军投进的球是范明没投进的几倍,教师耍注意给予恰当的引导。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计算时不能整除,可以让学生列出算式即可。

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三、布置作业。

课题相关链接

教学内容教材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连乘、连除的计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景理解连乘、连除算式的意义。

3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学会计算连乘、连除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请学生背一背表内乘法口诀。

2、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3、引入新课:同学们,以前我们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

合,那么乘除法有没有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探索连乘、连除的计算方法

1、出示主题图第一幅图,引导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看图交流信息和问题。

2、提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有儿种方法?你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一段时间后,组织全班交流不同的解决办法。

学生代表汇报。

4、板书学生汇报的两个连乘算式,明确:像这样的算式就是连乘算式。

5、提问:你是按照哪种顺序计算的?每一步的计算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踊跃汇报。

6、引导归纳连乘算式的计算顺序:像连加算式一样,从前到后,依次计算。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第一道算式。

集体订正,指名说计算顺序及每一步计算表示的意思。

2、出示算式“36三6三2”,提问:你会计算这道算式吗?试着完成教材上的填一填。

学生独立试一试,教师巡视。

3、提问:你能根据算式“36*6 = 2”讲一个数学故事吗?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全班讲故事。

4、让学生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第二道算式。

集体订正,指名说计算顺序及每一步计算表示的意思。

5、自主练习第3题:算一算,比一比。

通过此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步计算乘法和连乘之间的关系,理解连乘计算的

计算顺序和算式的意义。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交流:观察每组的三道算式,前两道算式和第三道算式有什么联系?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相关链接

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乘除混合的计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乘除混合算式的意义。

3、迁移乘除法的有关知识,自主探索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乘除混合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请学生背一背表内乘法口诀。

2、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二、探索乘除混合的计算方法

1、出示主题图第二幅图,引导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信息和问题。

2、提问:耍解决这个问题,需耍先知道什么?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学生思考,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决“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的问题。

集体交流,明确:2X8 = 16 (个)

请学生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引导:现在你能解决题目提出的问题了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16*4 = 4 (个)

请学生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5、引导:如果把刚才的计算过程写在一道算式里,怎么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