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呼吸1

细胞呼吸1

细胞呼吸1
细胞呼吸1

学科:生物

教学内容:细胞呼吸

【自学导引】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反应,最终生成CO2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

二、呼吸作用的方式及过程

.有氧呼吸

1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三、呼吸作用的意义

第一,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第二,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思考导学】

1.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转移到ATP中的能量与热能散失的能量一样多吗?为什么?

答案:不一样多。在有氧呼吸过程中,1 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2870 kJ的能量,其中1161 kJ的能量转移到ATP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在无氧呼吸过程中1 mol 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后,共放出196.65 kJ的能量,其中储存在ATP中的能量有61.08 kJ,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

2.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液pH会明显下降,为什么?

答案:人体剧烈运动时,有氧呼吸不能满足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要,部分骨胳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进入血液使其pH明显下降。

3.用大豆生豆芽的过程中为什么要注意换水?

答案:防止豆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烧根烂根。

【学法指导】

1.通过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掌握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对植物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比较,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这两种生理作用在体内是相互对立而又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又可以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

3.通过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指产生酒精和CO2过程)中气体变化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生物在有氧呼吸时,吸收O2的物质的量与放出的CO2物质的量相同;而在无氧呼吸时不需要O2,但产生CO2。这样,如果某种生物吸收O2的物质的量与放出CO2的物质的量相同,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种生物不吸收O2,但有CO2释放,则说明该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种生物释放的CO2物质的量比吸收的O2的物质的量多,则说明该生物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同时存在时,哪种呼吸作用占优势,则要从CO2产生量与O2吸收量的差值来计算。

【例题解析】

[例1]下列四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细胞制备物。在适宜温度下,会产生CO2的试管有

①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②葡萄糖+线粒体③丙酮酸+线粒体④葡萄糖+细胞质基质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是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对本实验的设计、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属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四支试管所含有的细胞结构,①试管是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即含有酵母菌全部细胞内容物,而②、③、④则分别含线粒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再要明确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存在时,葡萄糖第一阶段分解成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分解成CO2和水;在没有氧气存在时,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酒精和CO2。第三要明确各细胞结构所能直接利用的物质,如线粒体只能直接利用丙酮酸并将其氧化分解,而对葡萄糖则不能直接利用。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①号试管内的细胞质基质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而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彻底分解为CO2和水,故有CO2的生成;②号试管内的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则不发生反应;③号试管内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能产生CO2;④号试管内无线粒体,但在细胞质基质中通过无氧呼吸过程能把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故也有CO2的生成。

答案:B

错因: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在细胞内发生的部位及各部位所能利用的呼吸底物,同时还应搞清无氧呼吸的场所及物质变化。

[例2]酵母菌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将酵母菌放在含有培养液的密闭的锥形瓶中,测得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1倍,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为

A.1/6

B.1/3

C.1/2

D.1

解析:此题中的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此时CO2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由此可知生物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以看出,有氧呼吸时O2的吸收量与CO2的释放量相同,假设O2吸收量为1 mol,则因

CO2的释放量是O2吸收量的2倍,所以共释放CO2 2 mol,有氧呼吸时释放的CO2量与吸收O2量相同,知有氧呼吸产生1 molCO2需消耗1/6 mol葡萄糖,而无氧呼吸时产生1molCO2需消耗1/2 mol葡萄糖,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为(1/6)∶(1/2)=1/3。

答案:B

错因: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当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其次算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分别是多少;最后由反应式计算出两者消耗萄萄糖的量,得出结果。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例3](2000年上海高考题)一运动员正在进行长跑锻炼,从他的大腿肌细胞中检测到3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图中P、Q、R三曲线依次代表

A.O2、CO2、乳酸

B.乳酸、CO2、O2

C.CO2、O2、乳酸

D.CO2、乳酸、O2

解析: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尽管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加强了,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骨骼肌对能量的需求,这时骨骼肌内就会出现无氧呼吸,但仍以有氧呼吸为主。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这样肌细胞内,氧的含量会逐渐下降,二氧化碳的量会逐渐上升,由于二氧化碳可通过呼吸运动及时排出,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不再上升。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人体内会产生乳酸,乳酸在肌细胞内短时间无法排出,这样乳酸在细胞内的含量就会逐渐上升。

答案:B

错因:解答此题首先弄清人在剧烈运动时有氧呼吸加强,消耗O2,产生CO2,从而使肌细胞中O2含量下降,CO2含量上升;其次知道CO2可通过呼吸运动及时排出,故上升一定程度就不再上升;最后搞清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短时间无法排出导致其在肌细胞中的含量逐渐上升。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的氧将

①与氢结合生成水②与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③在线粒体中被消耗④在线粒体与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考查有氧呼吸的过程。O2进入细胞内,在线粒体中与有氧呼吸前两阶段产生的[H]结合形成H2O,放出大量的能量。

答案:A

2.有氧呼吸产生A TP最多的阶段是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B.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

C.释放出CO2时

D.[H]和O2化合成水时

答案:D

3.人体内C6H12O6彻底氧化分解放出的能量中,大部分的直接去向是

A.以热能散失

B.贮存在ATP中

C.存在于线粒体中

D.供生命活动

解析:1 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2870 kJ的能量,其中有1611 kJ用于ATP的形成,其余的大部分以热能散失。

答案:A

4.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解析: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并产生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将丙酮酸彻底氧化成CO2,并产生大量的[H],释放少量的能量。由上面的叙述不难看出O18转移的途径是D。

答案:D

5.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②都需要酶③都需要氧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A.①②⑤

B.②④③

C.②③⑤

D.②④⑤

解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将葡萄分解成丙酮酸,并产生少量的[H]和ATP;二者都需要酶催化。

答案:D

6.高等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它们分别形成于

①细胞质基质②叶绿体③核糖体④线粒体

A.②④

B.①④

C.③②

D.④①

解析: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则无氧呼吸产生的CO2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且此阶段产生了CO2。

答案:D

7.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A摩尔的CO2,人在正常情况下消耗同样量的葡萄糖,可形成

CO 2

A .231

A 摩尔

B .12

1A 摩尔

C .6A 摩尔

D .3A 摩尔

解析:从

2C 2H 5OH +2CO 2+能量可知,消耗同样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和酒精发酵产生的

CO 2量之

比为3∶1。

答案:D

8.陆生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这是因为

①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②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③没有专门的无氧呼吸结构 ④产生的能量太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①

解析:植物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且释放能量较少,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答案:D

9.制造啤酒的工艺流程中,实际是应用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将小麦和酵母菌放入发酵罐应怎样处理方能制造出大量的啤酒

A .马上密闭,保持30℃~40℃的温度

B .一直通风,不封闭,保持30℃~40℃

C .先通风后密闭,保持60℃以上

D .先通风后密闭,保持30℃~40℃

解析:小麦和酵母菌放入发酵罐后,应先通风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而大量繁殖,然后密闭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此过程温度应适宜(30℃~40℃),否则会影响酵母菌内酶的活性。

答案:D

10.将水果放在密封的地窖里,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地窖影响水果代谢的原因是 A .温度恒定,水果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强 B .温度适宜,水分容易保持 C .黑暗无光,不易引起早熟

D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抑制呼吸作用

解析:地窖中通风差,因而能够抑制水果细胞的呼吸作用,(主要是抑制有氧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答案:D

11.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下图所示的4种条件下,哪一种生理活动可以在4个条件持 续进行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渗透吸水

D.水分运输

答案:B C D

12.用黄豆生豆芽,1 kg黄豆可以生5kg豆芽。在这一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A.变少

B.变多

C.不变

D.先变少后变多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条件及其过程中有机物含量变化掌握情况的考查。黄豆在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十分强烈,有机物消耗明显,因此有机物先会变少是没有异议的;但不少学生由于认为子叶的光合作用会随之而来,有机物的含量会随之升高,因此选D,这实际上是对生活中现象缺乏细致观察和理性分析导致的错误判断。就人们通过食用的黄豆芽来看,其子叶并未变绿,原因是叶绿素尚未明显生成,故几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黄豆芽(即幼苗)内的有机物含量是不可能增加的。在这里,重量的增加是大量吸水的缘故。

答案:A

13.在温室中栽培农作物时,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在长时间遇到大雾笼罩的天气,应采取的措施是

A.盖上黑色塑料薄膜

B.适当降低温室温度

C.适当提高温室温度

D.充入大量O2

解析:大雾笼罩的天气,光合作用很弱,而呼吸作用正常进行,故应降低温度抑制呼吸作用酶的活性,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答案:B

14.检验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放出CO2,以下哪项实验条件是必要的

A.要用一株叶子多的植物

B.要在黑暗条件下实验

C.把植物淹没在水中

D.用一株幼小植物

解析: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要吸收CO2,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故应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答案:B

15.好氧细菌的有氧呼吸和厌氧细菌的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分别形成于

①细胞质基质②叶绿体③核糖体④线粒体

A.①④

C.④①

D.①①

解析:细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没有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故好氧细菌的有氧呼吸和厌氧细菌的无氧呼吸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

答案:D

16.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气温适宜、黑暗密闭的环境中,分别培养下列各种生物,过一段时间后,它们中仍能生存的是

A.乳酸菌

B.白菜

C.蚯蚓

D.蘑菇

解析:密闭环境中的O2会逐渐被生物的有氧呼吸消耗掉,那么需氧型生物将不能生存,厌氧型生物却能生存并进行繁殖。

答案:A

17.田间豌豆种子萌发的初期,CO2释放量比O2吸收量大3~4倍,其原因是

A.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强

B.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强

C.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强

D.呼吸作用比光合作用强

解析:通过反应式可知,有氧呼吸过程中吸入氧与放出CO2之比为1∶1,题目中CO2放出量比O2的吸收量大3~4倍,一定是无氧呼吸大于有氧呼吸。

答案:C

18.下图烧杯内装有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试管中装有澄清的石灰水,两日后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并有沉淀,对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试管内

B.酵母菌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二氧化碳

C.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

D.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

答案:C

19.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把得到的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沉淀物(含细胞器)和未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向试管内分别滴加等量的丙酮酸,最终产物是CO2和H2O的试管是

A.甲

B.乙

C.丙

解析:丙酮酸是线粒体直接利用的呼吸底物,在线粒体内将丙酮酸彻底氧化成CO2和[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产生的[H]与O2结合生成水。由题意知:乙、丙两试管内均含线粒体。

答案:D

20.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的状态,葡萄糖的消耗量剧增,但产生的ATP增加不很多。这是因为

A.大量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B.大量能量在酒精中未释放出来

C.大量能量在乳酸中未释放出来

D.大量能量随汗流失了

解析:剧烈运动时,大部分肌肉均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释放少量的能量,其原因是,乳酸是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内含大量能量未释放出来。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2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和②所示的过程是_________。

(2)图中①和③所示的过程是_________。

(3)丙酮酸之所以会发生②和③的不同变化,一方面是由于是否有______的参与,另一方面是由于___________所造成的。

(4)陆生植物长期水淹后产生的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是图中__________过程。

答案:(1)有氧呼吸(2)无氧呼吸(3)O2不同酶(4)①③④

22.下图为酵母菌无氧呼吸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

(1)为什么要用煮沸又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盛有清水的试管在此发酵实验中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容器中溶液A一般是指______,发酵实验过程中,两试管分别发生什么现象?

盛水试管:_________________;

溶液A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时间推移,盛水的试管现象最终消失,这是因为______,此时测定烧瓶中溶液的成分应该是______。

(5)本实验主要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用乳酸菌代替酵母菌,溶液A有何现象发生?请说明理由(用有关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首先要除去O2,可通过加热煮沸;酶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太高酶会失活,因而要冷却;为避免试管A中的O2进入圆底烧瓶,特设盛水的试管过滤;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气体CO2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测,当CO2经过盛水试管时,会有气泡溢出;当烧瓶内葡萄糖逐渐耗尽时,盛水试管内有气泡溢出的现象则会停止;若用乳酸菌代替酵母菌,则溶液A无浑浊现象,原因是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不产生CO2。

答案:(1)煮沸的目的是为了排尽圆底烧瓶中原有的空气,为酵母菌发酵营造厌氧环境;冷却是为了避免酵母菌酶在高温下失活,为酵母菌提供发挥最高活性而需要的适宜温度(2)进一步过滤氧气,防止氧气进入圆底烧瓶抑制酵母菌发酵(3)澄清石灰水有气泡溢出溶液变浑浊(4)葡萄糖逐渐耗尽酒精溶液(5)酵母菌发酵可产生CO2(6)无浑浊现象

C6H12O6?→

?酶2C3H6O3+能量

23.如下图表示大气中氧浓度对酵母菌细胞产生CO2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A点产生CO2较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

(2)由A→B,CO2越来越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

(3)由B→C,CO2释放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纵轴表示呼吸作用强度,请在图中画出乳酸菌的代谢与氧气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的考点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通过解题可以培养学生识图解题能力、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发展变化的观点。

解答识图分析题,一般从识图读题着手。(1)A点表示酵母菌释放的CO2较多,但氧的浓度较低,二者联系分析说明:CO2释放量多与无氧呼吸有关;(2)A到B点,CO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氧气浓度逐渐增加,分析可知:氧的增加抑制了无氧呼吸;(3)由B到C,CO2的释放量又不断增加,氧气的浓度逐渐加大,说明是有氧呼吸加强的结果;(4)乳酸菌是厌氧型生物,有氧存在时,无氧呼吸受到抑制。

答案:(1)无氧呼吸旺盛(2)有氧呼吸微弱,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3)有氧呼吸越来越旺盛(4)如下图所示

24.下图表示北方的一个贮存白菜地窖,随着氧气的消耗,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

(1)A~B段O2的消耗量很大,CO2浓度上升也很快,白菜在进行______呼吸。

(2)C~D段O2浓度接近于0,而CO2浓度仍在上升,白菜在进行______呼吸。

(3)B~C段O2浓度已很低,CO2浓度几乎不上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点开始,氧气浓度的高低成为限制有氧呼吸的因素?_________。

(5)为了有利于较长时间地贮存大白菜,应把地窖里的氧气控制在______段范围内。

答案:(1)有氧(2)无氧(3)氧气浓度很低,有氧呼吸十分微弱,而无氧呼吸仍处于抑制状态(4)B点(5)B~C

25.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加入A后,O2不能被消耗;加入B后,细胞质中丙酮酸增多;加入C后,线粒体中ADP增加;加入D 后,丙酮酸减少,这四种抑制剂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抑制葡萄糖分解;_________抑制丙酮酸分解;_________抑制[H]氧化成水;_________抑制ATP生成。

答案:D B A C

26.下面是家庭酿酒的具体操作过程:先将米煮熟,待冷却到30℃时,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药酒(实际是酵母菌菌种)与米饭混匀后置于一瓷坛内(其他容器也可),在中间挖一洞,加盖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28℃),12小时即成,现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发酵过程作一简单的分析:

①在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什么?

②发酵没有密封,但坛内无氧呼吸(发酵)的环境是由什么造成的?

③请用文字或坐标曲线的形式来说明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此消彼长的过程。

答案:①增加氧气,保证酵母菌在一开始生长时有足够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使其大量繁殖。

②有氧呼吸时产生的水逐渐增加,液面逐渐升高,最后将发酵基质没入水中,水中的氧被消耗尽后,形成了无氧环境。

③有氧气存在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这时繁殖了大量的酵母菌菌体,种群达到较高的密度,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占据了整个空间,以后氧气逐渐消耗,有氧呼吸减弱,当氧气被完全消耗时,就转入发酵,酒精开始生成。

27.有人曾做过下述实验,装置如下图(指示剂使用麝香草酚蓝,其变色范围是:pH=6.0呈黄色,pH=7.0呈绿色,pH=7.6呈蓝色),实验结果如下表,试分析后答题:

(1)该实验将验证植物的哪两个生理过程?______、______。

(2)导致溶液pH发生变化的化学平衡式是_______________。

(3)A试管指示剂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试管指示剂变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与D试管在该实验中起______作用。

O(3)强光照射,叶片答案:(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CO2+H2O H++HC

3

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吸收CO2,pH增大,所以指示剂变蓝(4)由于锡纸遮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pH减小,所以指示剂变黄(5)对照28.下图表示生活状态的植物体在一天24小时内CO2净吸收量和净释放量:

(1)一天中什么时刻植物体既不吸收也不释放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暗处,植物呼吸作用的速率可用什么表示?数值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定一天中植物呼吸速度相同,则光合作用的最高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面积B表示_________。

(5)如何说明植物体处于旺盛生长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与正午12∶00前后CO2吸收情况相比,导致12∶00CO2吸收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00,18∶00 (2)用黑暗时,单位时间内CO2的净释放量表示10 (3)75+10=85 (4)黑暗状态,植物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的总量(5)图中A的面积大于B的面积,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6)气孔逐渐关闭

29.利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测定呼吸作用的装置图,如下图。要求:所给装置均要用到,必要时只能重复使用所给三个装置中的其中一个。

(1)用字母表示测定呼吸作用的最佳程序为______。

(2)该程序中B装置图中的药品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程序中C装置图中的药品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A装置图中要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5)如果A中植株换成萌发的种子,实验结果相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CAC (2)吸收空气中CO2(3)验证空气中CO2是否被吸收干净验证呼吸作用产生CO2(4)有光时,光合作用吸收CO2,影响CO2的测定(5)相同30.下图表示刚萌发的完全相同的水稻,分别放在有日光的地方和无日光的地方培育,然后称其干重,对该水稻的生长情况作出下列图示,请回答:

(1)a和b开始时重量为何都减少______________。

(2)a和b哪个在日光下___________。

(3)随着天数增加,a和b出现了干重差,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如果a、b两种状态下的水稻生理状况完全相同,则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

答案:(1)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旺盛,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2)a (3)a在日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b不进行光合作用(4)a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

【应用创新】

(2000年广东高考题)将动物的肝细胞研磨并除去ATP后,分别放入3只标号为Ⅰ、Ⅱ、Ⅲ的锥形瓶中。实验装置和处理如下图(a)所示。将实验用的3只锥形瓶的瓶口密封后,放入20℃水浴锅中,1 h后的结果如下图(b)所示。

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

(1)实验中可以看到的明显变化是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推断__________号锥形瓶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_作用。

(2)该实验的全部结果说明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以生物知识为主干,运用物理中气体在恒温条件下,其体积与压强均与摩尔数有一定关系的原理而设计的具有一定综合程度的习题。本题答案的取得,完全是根据对图中所给图形的观察,而不完全是根据高中学过的生物学知识来解答。这充分体现了现代高考中生物试题的命题既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的命题原则;体现了高考命题从以考查知识为主向以考查能力为主发展的趋势。

答案:(1)Ⅲ号锥形瓶的酒精液滴在玻璃管中向左移动Ⅲ呼吸(有氧呼吸) (2)肝细胞的呼吸作用需要葡萄糖和ATP

【备课资料】

有氧呼吸总反应式中的几个“为什么”

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最常利用的物质,有氧呼吸的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有几个方面的疑问(以1摩尔葡萄糖参加反应为例)。

1.反应物的排列顺序依次是葡萄糖、水和氧气,生成物的排列顺序为什么是二氧化碳

和水?

解答: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摩尔的葡萄糖分解成两摩尔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共4摩尔[H])和少量A TP;第二阶段,2摩尔丙酮酸和6摩尔水参加反应生成6摩尔二氧化碳和[H](共20摩尔[H]),同时生成少量的ATP;第三阶段,前两阶段产生的[H](共计24摩尔[H])传递给氧气,与氧(共6摩尔O2)结合生成水(共12摩尔水),同时生成大量A TP。从以上可以看出在这三个阶段中,葡萄糖、水和氧气分别在第一、二、三阶段参加反应;而生成物CO2和H2O分别在第二、第三阶段生成。所以,这种顺序实际上暗示了反应物的参加反应和生成物的生成的先后顺序,具有一定科学道理。

2.反应物和生成物两边的水,为什么不相互抵消?

解答:反应物中的6摩尔的水,它与丙酮酸结合,生成了二氧化碳,同时生成少量的[H],因此从元素去向分析,反应物中水的氢元素变成了[H](丙酮酸的氢和葡萄糖中的氢也变成了[H]),氧元素成了二氧化碳中的氧(另外丙酮酸中的氧元素也成了二氧化碳中的氧)。而生成物中12摩尔的水,它来源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前两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的,从元素的来源分析,其中的氢元素来源于前两阶段产生的[H],其中的氧元素来源于第三阶段的原料——氧气。所以生成物的水不是来自于反应物中的水,故两边的水不能抵消。

3.在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中,箭头上方标出的是“叶绿体”,而呼吸反应式箭头上方标的是“酶”而不是“线粒体”?

解答:对绿色植物来讲,可以说光合作用的全部场所是叶绿体;而有氧呼吸的三阶段中,其中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进行,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进行,因此线粒体只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而不是全部场所,故总反应式中不能标上线粒体;由于呼吸作用需要一系列酶参加反应,酶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箭头上方标的是酶,它包括细胞质的基质中和线粒体中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4.反应式右边写的是“能量”为何不是“A TP”?

解答: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有氧呼吸的能量包括两部分,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少部分的能量被转移到ATP中,再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以1摩尔葡萄糖为例,它彻底氧化分解,可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只有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 中,其余的都以热能形式散失掉了。因此反应式中右边的“能量”实际上包括了两部分,即热能和储存于ATP中的化学能,所以“能量”的标出是比较合适的。

【教学方案】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第2课时 示范教案1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教学难点】 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有氧:CO2+H2O;无氧:CO2+酒精 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二)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二、讲授新课 (二)细胞呼吸的方式 2.有氧呼吸 教师提出问题:在学习细胞器的内容中,与细胞有氧呼吸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阐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用幻灯片展示线粒体的结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表述,以问题作为引导:1.线粒体是由多少层膜组成;2.外膜和内膜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内膜的特点如何与线粒体的功能相适应;3.内膜和基质上有什么物质。 学生观察线粒体的结构,并回答相关问题,把多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整合,得出线粒体适应有氧呼吸功能的结构。

教师以幻灯片为辅助,讲授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注意整理三个阶段发生的场所、能量的变化、产物。 第一阶段: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释放能量,一部分被ADP捕获(把ADP转变成A TP),并脱下[H]。这一过程在细胞质的基质完成。 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继续脱[H],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合成A TP。 第三阶段:前两阶段脱下的[H]在线粒体内,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合成大量的A TP。 教师引导学生对有氧呼吸三个阶段进行比较,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有氧呼吸过程总反应式的整理和配平。配平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呼吸作用产生的H2O中的O,来自哪种原料? (来自O2) 消耗6分子的O2应该产生12个分子的H2O,可是,如果形成12分子的H2O,又需要24个[H],一分子的C6H12O6,只有12个[H],差12个[H]来自哪里? (来自H2O) 最终师生共同得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式。 分析呼吸作用过程中的能量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93页思考?讨论部分的内容,思考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 1 mol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2870 kJ的能量,其中977.28 kJ 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 中,其余的能量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可见,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只有34%的能量储存在ATP中,用于推动其他生命活动。其余以热的形式散失了。因此,在有些情况下,如新鲜蔬菜、粮食等保存,通过控制呼吸速率,可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有氧呼吸的概念并总结。 为什么说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呼吸作用的三个阶段,后两个阶段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另外,从能量角度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一步产生4 mol的ATP,其余34 mol的ATP是在线粒体中产生的。因此,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3.无氧呼吸

细胞呼吸知识点复习及答案

细胞呼吸知识点复习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图 通过对概念图的制作,不仅能充分调动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而且充分展示了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这样使学生对习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记忆更持久。 二、展开知识点 1. 有氧呼吸的过程 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葡萄糖分子并不像燃烧那样一下子就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是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有氧呼吸的 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如图: 从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发生场所等方面来具体把握每一阶段的 特点。 (1)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2)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两边的水没有抵消,这是为什么? 有氧呼吸的过程中,产物水是在第三阶段由前两阶段脱下来的[H]与O2结合而成的,与原料水不是一回事,因此,对于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两边的水来说,此水非彼水,不能抵消。上述表达式未明确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转换关系,不妨参考下面的反应式: 就有氧呼吸的净反应而言,只有水的生成,而没有水的加入。从这个意义上讲,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也可写成: +能量 (3). 有氧呼吸的概念 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提示:学习有氧呼吸的概念应抓住几个关键:发生条件、物质变 化、能量变化。 A、发生条件:需要氧气参加,需要酶的催化,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 有氧呼吸,顾名思义,需要氧气参加,但氧气只在第三阶段才参与进来。氧气的参加,使有机物能够彻底地分解,将贮藏其中的大量能量释放出来,供生物体利用。有氧呼吸在常温常压下、迅速而高效地进行,需要100多种酶的催化。由于线粒体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氧呼吸酶,从而成为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重要考点之一)。线粒体内形成的ATP约占有氧呼吸全过程形成ATP总量的95%,所以称线粒体是各种生命活动的“动力工厂”。 B、物质变化:有机物彻底分解成无机物。

第一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1课时)

第一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1课时) 【问题情境】 下面是古代家庭酿酒的具体操作过程:先将米煮熟,持冷却至30℃时,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酿(做实验时用酵母菌菌种)与米饭混匀后置于一瓷坛内(其他容器也可),在中间要挖一个洞,加盖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28℃),12h即成。你知道,在酿酒过程中先挖洞后加盖的目的是什么吗? 【学习任务】 1.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掌握控制变量和物质鉴定的一般方法。 2.说出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的产物。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自主学习】 1、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酵母菌的知识有哪些? 2、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 3、教材P92图片A装置、B装置分别为探究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的呼吸方式? 【问题目标A】利用A装置探究以下问题 1、A装置上接橡皮球或气泵的作用是什么? 2、装置A中质量分数10%的NaOH溶液起什么作用? 3、如何确认已完全排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影响? 【问题目标B】利用B装置探究以下问题 1、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为什么? 2、此时你能否确定B瓶中一点O2都没有?如何解决? 【归纳小结】 1、控制方法: ○1有氧条件的控制方法②无氧条件的控制方法: 2、怎样鉴定有无CO2的产生?如何比较CO2产生的多少? 3、怎样鉴定有无酒精的产生?如何比较酒精产生的多少? 【拓展探究】 (1)在实验中,有同学发现和有氧装置相连的澄清石灰水在出现浑浊后又慢慢变澄清了。因此,他觉得该实验现象不能说明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了CO2。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2)为什么实验过程中有的小组从A瓶中取出的培养液经鉴定也变成灰绿色?如何改进? 【强调】该实验是对比试验,不是对照试验,因为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实验都是实验组。

细胞呼吸学案第一课时

第四章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1课时) 主备人:王升友审核人:王婷使用时间:编号:18 【学习目标】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说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 3.通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培养归纳分析、比较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生理过程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全过程的物质与能量变化 【教学过程】观看视频神舟十号发射及2012科比集锦,思考这两者需要能量吗?能量分别来自哪里?有何异同点? 想一想:区别呼吸(运动)与细胞呼吸?思考:是不是细胞呼吸一定需要氧气? 一、有氧呼吸 活动一、画出线粒体的结构模式简图,思考线粒体有哪些与有氧呼吸有关的结构? 活动二、阅读教材有氧呼吸的内容,尝试写出每个阶段的反应式?(注意各阶段的反应场所)活动三、概括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并用双桥箭头标出各元素的来源和去向? 活动四、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并概括出有氧呼吸的概念? 有氧呼吸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 场所 反应物 生成物 产生能量 二、无氧呼吸 活动一、请你参照有氧呼吸的概念,用准确而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无氧呼吸的定义。 活动二、阅读教材无氧呼吸的内容,尝试写出每个阶段的反应式?(注意各阶段的反应场所)活动三、概括写出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活动四、列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呼吸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不同点场所条件 分解产物 能量 相同点联系实质 四、当堂巩固 1.小麦种子萌发时,如果长时间缺氧,就会引起烂芽,这主要是由于() A.二氧化碳中毒 B.酒精中毒 C.乳酸中毒 D.供能不足 2. 人在繁重劳动后长感觉腰酸腿疼,这是由于葡萄糖氧化不彻底产生了() A、酒精 B、乳酸 C、酒精和二氧化碳 D、乳酸和二氧化碳 3.如果呼吸作用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则可以断定() A.一定是有氧呼吸 B.一定是无氧呼吸 C.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D.一定不是酒精发酵 4.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添加水与生成水分别发生在()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C.第三阶段和第一阶段 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 5.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有氧呼吸过程是() A.第一、二阶段 B.第二、三阶段 C.第一、三阶段 D.第一、二、三阶段 6 .在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具体部位是() A.外膜和内膜 B.内膜和基质 C.外膜和嵴 D.所有膜结构 7. 高等植物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一般是() A.酒精和CO2 B.只有乳酸 C.酒精和乳酸 D.酒精或乳酸 8.C6H12O6 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A、丙酮酸 B、乳酸 C、CO2 D、H2O 9.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如果两种呼吸都分解C6H12O6,产生等量的CO2,则所消耗的C6H12O6之比为() A.1∶2 B.2∶1 C.1∶3 D.3∶1 10.生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的物质是() A. 乳酸 B.二氧化碳 C. 酒精 D.水

细胞呼吸复习课(第一课时)

《细胞呼吸复习课》(第一课时) 高中生物必修一 撰稿教师:陈卉琴 授课教师:陈卉琴 授课班级:高三(7)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内容标准: (1)细胞呼吸的概念;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区别和联系; (3)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和应用; (4)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比较; 2.知识与能力: (1)通过呼吸作用的两种方式的比较,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2)通过典型例题的训练和讲解,形成知识迁移的良好习惯; 3.过程和方法:评价式过程,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 4.情感目标: 通过呼吸作用的复习,培养学生前后知识的贯通和联系的能力,养成正确有效的知识整理和梳理方法,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 (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2)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教学难点] (1)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2)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比较; [教研课题] 在实验探究的情景中,完成高三重难点知识的复习环节,本节课创设的是实验性的题型解题情景。 [教学方法]

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结合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共同突破知识的重难点;[教具] 课堂课件展示,学生学案一份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紧张的时候平复心情的最好方式是什么?——深呼吸!那么“呼吸”和“细胞呼吸”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呢? (一)引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呼吸”是简单的气体交换,指高等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而“细胞呼吸”是指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强调其中的重点: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方式有两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展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发生过程,强调场所和产物的区别; 展示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两种发生过程,强调两种无氧呼吸类型的生物种类; (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讲解完后,通过表格的内容,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创设情景]全体学生共同完成,表格比较中,值得注意的是不关存在有区别还有联系和实质,强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是氧化分解的实质。 表格比较完后,完成学生训练的例题一。

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呼吸检测题Word版

细胞呼吸专题训练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 1.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水参与分解和合成水分别发生在()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C.第三阶段和第一阶段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 2.让实验动物猴吸入混有18O2的空气,该猴体内最先出现18O的化合物是()A.CO2B.H2O C.C2H5OH D.C3H6O3 3.植物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同样数量ATP所消耗糖的物质的量是()A.前者比后者约多9倍 B.后者比前者约多9倍 C.前者比后者约多19倍 D.后者比前者约多19倍 4.将甲、乙两组数量相同的酵母菌放在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如果它们分别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同,则它们在代谢过程中氧气的吸入量与二氧化碳的排出量的比值是()A.3:4 B.1:1 C.1:2 D.2:3 5.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测得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细胞呼吸最弱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 的3倍 C.氧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D.氧浓度为d时,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 6.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温度适宜的黑暗密闭系统中培养着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蚯蚓、苔藓等几种生物,几天后,还能生活着的是()A.酵母菌和草履虫B.酵母菌和乳酸菌C.苔藓和蚯蚓D.草履虫和苔藓7.呼吸作用过程中有CO2放出时,则可判断此过程() A.一定是无氧呼吸B.一定是有氧呼吸 C.一定不是乳酸发酵D.一定不是酒精发酵 8.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动物组织内ATP的生成量与氧气供应量之间的关系为() 9.植物在有氧呼吸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全过程必须有氧参与,并且始终在线粒体中进行 B.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大量的[H]和ATP C.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2O,产生少量的[H]和A TP

生物必修一细胞呼吸测试题

细胞呼吸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中含有C、H、O、N、P元素 B.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 C.ATP中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下列关于新陈代谢叙述,不正确的 ( ) A.能量代谢是伴随着物质代谢而进行的 B.有机物合成时贮存能量,分解时释放能量 C.同化作用贮存ATP,异化作用释放ATP D.同化作用,异化作用是不分先后,同时进行的 3、苹果内部腐烂时消耗一定量的葡萄糖可产生A摩尔的二氧化碳,其植物体叶片在正常生长时,消耗同样数量的葡萄糖可产生二氧化碳: A.1A摩尔 B.2A摩尔 C.3A摩尔 D.4A摩尔 4、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①蛔虫进行无氧呼吸②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③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④发酵和无氧呼吸为同一概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下列关于无氧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少 B、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C、能进行无氧呼吸的植物都是低等植物 D、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分解为中间产物 6、人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的供能方式是: ( ) A、主要是有氧呼吸 B、主要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C、只进行无氧呼吸 D、主要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7、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存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CO的释放量比氧气的吸收量大3~4倍,这说明此时的蚕豆是()。 8、经测定,蚕豆种子在发芽的早期, 2 A.只进行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占优势 C.只进行无氧呼吸 D.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占优势 9、将水果放在密封的地窖中,可保存较长时间,地窖影响水果代谢的原因是()。 CO浓度增加,抑制细胞呼吸 B.黑暗无光,不易引起早熟 A. 2 C.温度适宜,水果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强 D.湿度适宜,水分容易保持 10、制作泡菜、酸菜时,所用菜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 A.防止水分蒸发 B.防止菜叶萎蔫 C.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 D.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被抑制 11、如果葡萄糖液中有一半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那么每消耗1mol葡萄糖,将产生 A.2mol二氧化碳 B.3mol二氧化碳 C.4mol二氧化碳 D.6mol二氧化碳 12、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为3∶5,这是因为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吴卫红214002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5章第3节内容。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分析、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甚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质疑、探究、思悟为主体,以教师点拨、辨析、归纳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具有丰富的科学素质教育功能。现代生物学关于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思想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操作过程,获得具体的经验,从而达到形成、巩固并扩充科学概念和理论的目的。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特点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第五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内容需要2课时完成。第一节课为探究实验活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第二节课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以及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实例。学好本节内容,便于学生加深领会该细胞之所以能够经历生长、增殖等生命历程,是与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分不开的。 生物学的每一个概念、理论、思想的提出都要依靠大量的观察和实验。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包括研究性课题),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为下一节课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以及细胞呼吸原理铺设道路。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理解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能比较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2.2技能目标: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让学生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会检测酒精、二氧化碳等细胞呼吸产物,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1细胞呼吸苏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11 细胞呼吸 1.(2019·成都模拟)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B.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绝对不进行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不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D.有机物是否彻底氧化分解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D[高等植物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仍可进行呼吸作用,只是呼吸作用弱,B错误;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C错误;有机物是否彻底氧化分解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D正确。] 2.(2019·云南曲靖一中模拟)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糖类、脂肪、蛋白质等都可以作为呼吸底物 B.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或乳酸和CO2 C.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热能,有助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D.油菜种子中含脂肪多,萌发时耗氧多,要注意适当浅播 B[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或乳酸。] 3.(2019·山西名校联考)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呼吸底物为葡萄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氧条件下,肌肉细胞吸收与释放的气体量相等 B.成熟的红细胞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来产生ATP C.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神经元产生CO2的场所相同 D.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破坏内环境的pH A[有氧条件下,肌肉细胞消耗的氧气量等于产生的CO2量,A正确;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因此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B错误;神经元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CO2,C错误;正常情况下,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通过血浆中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pH会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D错误。] 4.(2019·锦州质量检测)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来自于有氧呼吸 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产生水 C.肺炎双球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在线粒体基质 D.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H],第二阶段消耗[H] C[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因此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只来自有

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教育实习教案 (2013 届) 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班级:092 班 实习生:张敏学号:09260223 实习学校:浙江省嵊州爱德外国语学校 实习课程:高中生物学 实习学校教师:张吕(签名)高师指导教师:竺丽英(签名)授课时间:2012 年10 月29 日 浙江师范大学制

【教师提问】大家看一下书本73页的内容,需氧呼吸分成几个阶段的内容? 【学生回答】三个。 【追问】哪三个? 【学生回答】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 【教师讲述】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阶段,糖酵解,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的细胞溶胶中。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具体过程。 【板书】1.糖酵解 反应场所:细胞溶胶 【课件展示】葡萄糖分解第一阶段动画。 【教师讲解】这就是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因为葡萄糖开始分解,所以我们也称为糖酵解。在这里我们发现形成ATP的同时产生了这样的氢,但是这里的氢跟我们平常所见氢原子有点不同,它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我们称为还原氢。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动画过程,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概述一下第一阶段的反应。 【学生回答】1分子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并释放2个ATP的过程。 【教师提问】很好,我们说糖酵解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1分子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同时释放了什么? 【学生回答】释放2个ATP和4个【H】(还原氢)。 【追问】除此之外还需要什么条件么?需不需要酶的催化? 【学生回答】需要。 【板书】画糖酵解的分解图 【教师提问】那么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就可以了吗?我们知道,丙酮酸过量对于人体而言是有害的,那么可不可能只到丙酮酸这个环节? 【学生回答】不会。 【追问】接下来会进入到那个阶段啊? 【学生回答】柠檬酸循环。 【板书】2.柠檬酸循环 场所:线粒体基质 【教师讲解】柠檬酸循环这个过程就不是在细胞溶胶中了,它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少量会发生在线粒体的嵴上。在讲解这个过程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反应过程的动画,大致的了解这个阶段的总体过程。 【课件展示】需氧呼吸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的动画。 【教师讲述】我们再请一个同学来描述一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以后,它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回答】丙酮酸在水的参与下,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并释放20个【H】和2个ATP。【教师总结】**同学归纳的非常到位,柠檬酸循环的实质就是丙酮酸在水的参与下,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并释放20个【H】和2个ATP。 【板书】

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呼吸教案)

教学设计 课题: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地点: 时间:

必修1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 (2)说出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区别。 (3)说出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往,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交往的态度。 (2)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同科学、社会、技术相统一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 (2)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区别 (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三教学难点 (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 (2)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的是自主学习法为主,讲授为辅 五课时 1个课时 六教学流程

质、能量 变化。教学流程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学习新课1、概念 2、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 3、能量去向 4、总反应式 5、意义 1、总结学生问题,从 而引出本节课知识点 2。引导学生填有氧呼 吸过程三个阶段变化 和场所。 3、根据每个阶段的化 学式写出总化学方程 式并得出概念 通过看书完成表格,并通过表格写出 各个阶段的反应式并总结出有氧呼 吸的总化学方程式以及各个元素的 来源和去向(5分钟) 让学生自 己总结出 知识点, 思考3个 阶段的化 学方程 式,最后 让学生总 结出有氧 呼吸的总 化学方程 式 (二)无氧呼吸 1、概念 2、无氧呼吸过程和场所。 3、能量的去向 4、总反应式 ①分解成酒精的反应式: C6H12O6―→ 酶 2C2H5OH(酒精)+2CO2 +少量能量。(酵母菌、大多植 物) ②转化成乳酸的反应式: C6H12O6―→ 酶 2C3H6O3(乳酸)+少量 能量。(乳酸菌、动物、胡萝卜、 玉米胚、土豆块茎、甜菜块茎) 5、意义 1、大家已经知道了有 氧呼吸的学习,那同 学们看第83~85页, 请按照有氧呼吸的学 习方式来学习无氧呼 吸。并说出有氧呼吸 和无氧呼吸有什么相 同点和不同点 2、在说出概念后引导 学生比较无氧呼吸和 有氧呼吸的相同点, 引出细胞呼吸的实 质。 3、说出产生酒精和乳 酸的生物 由同学提出问题,其他同学把提出的 问题解决后,把2张表格完善 让学生自 己总结出 知识点, 教师写出 无氧呼吸 各个阶段 的化学方 程式,然 后让学生 总结出无 氧呼吸的 总化学方 程式 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不 同点和相同点和根据特点判断 细胞呼吸的方式 引导同学们比较有氧 呼吸和无氧呼吸来判 断细胞呼吸的类型 提升学生 们的自我 总结能力

步步高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第11练细胞呼吸

步步高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第11练细胞呼吸 一、单选题 1. 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2. 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3. 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对该图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 B.甲、乙两装置应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 C.在相同时间内,C、E瓶中混浊程度相同 D.A瓶中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 4. 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5. 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还应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 B.若30min后液面没有变化是因为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C.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则液面应该下降 D.该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

人教版 必修一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过程 教案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第1课时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过程 内容标准要求核心素养对接学业质量水平 1.分析细胞呼吸和有机燃料燃烧产生能量过程的不同,理解细胞呼吸的本质。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线 粒体结构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水平一 2.概述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写出有氧呼吸的反应式。2.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分析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理解细胞 呼吸的实质。 水平二 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学会控制和检测实验变量。3.科学探究——根据实验目的,设 计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 验装置,实施方案,观察实验结 果,得出正确结论。 水平二 研读教材·梳理探究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知识梳理———————————————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剖析 与燃烧迅速释放能量相比,细胞呼吸是分阶段逐级释放能量的 1.发生场所细胞内。 2.实质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3.物质变化有机物生成CO2或其他产物。 4.能量变化释放能量并生成ATP。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酵母菌的特点

2.实验装置 (1)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如图甲: (2)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如图乙:

3.产物检测(连线) 4.实验结论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水。 (3)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素养提升———————————————科学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下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装置,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细胞呼吸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1.人体内代谢终产物cO:的形成场所是 ( ) A.肺泡 B.血液 C.线粒体 D.细胞质基质2.在无氧条件下,高等植物利用葡萄糖进行呼吸作用最后形成( ) ①CO2和H2O②CO2和酒精③乳酸④丙酮酸和CO2 A.①或② B.②或③ C.仅有② D.③和④3.让一只白鼠吸人有放射性的18O2,该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 ( ) A.二氧化碳 B.水 C.丙酮酸 D.乳酸4.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细胞呼吸中,中间产物丙酮酸的水解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存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5.经测定,蚕豆种子在发芽的早期,CO2的释放量比氧气的吸收量大3~4倍, 这说明此时的蚕豆是()。 A.只进行有氧呼吸B.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占

优势 C.只进行无氧呼吸D.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占优势 6.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②都需要酶③都需要氧 ④都的产生ATP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7.高等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它们分别形成于()。 ①细胞质基质②叶绿体③核糖体④线粒体 A.②④B.①④C.③②D.④①8.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最主要的特点是()。 A.分解有机物B.释放能量C.需要酶催化D.有机物分解不彻底 9.由葡萄糖生成CO2,可能的生理过程是()。 A.光合作用、有氧呼吸B.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生成乳酸) C.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生成酒精)D.光合作用、无氧呼吸(生成酒精) 10.在进行水稻种子浸种催芽时,谷堆太大,水又加多了,结果出现烂种烂芽,原因是()。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第11练细胞呼吸

步步高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第11练细胞呼吸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2.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 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3.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对该图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 B.甲、乙两装置应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 C.在相同时间内,C、E瓶中混浊程度相同 D.A瓶中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 4.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5.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还应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 B.若30min后液面没有变化是因为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C.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则液面应该下降 D.该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 6.某同学在研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并向瓶中冲入N2,装置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一生物必修一呼吸作用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呼吸作用知识点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高一生物必修一呼吸作用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呼吸作用知识点一、必记概念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产生出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是高等动物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因此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 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2.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为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发生的场所全部在中。 高等植物和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一般是而高等动物和人在剧烈运动时.包括少量的高等植物器官如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等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 1mol的葡萄糖在分解成乳酸以后.共放出的能量,其中有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二、基本语句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 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 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 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高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 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5、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3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的量之比为19:1。

细胞呼吸优质课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优质课教案:《细胞呼吸》教案 普宜中学:毛万波 一.教材分析:除了光合作用不利用细胞呼吸所产生得ATP外,其她生命活动所需要得ATP几乎就是由细胞呼吸供给得。所以学习细胞呼吸对于理解物质过膜得主动运输、线粒体得作用、细胞分裂、人与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得代谢等各种生命活动都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呼吸得概念,理解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得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细胞呼吸得重要意义,知道生物从无氧呼吸到有氧呼吸得进化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得过程与概念,让学生综合、归纳两个总反应式,分析比较二者得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比较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对细胞呼吸过程得学习,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有能量变化,细胞呼吸与外界环境相联系,很多生物具有相同得细胞呼吸过程,从而树立事物普遍联系、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与进化发展得观点。 三.教学重点: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得过程及其意义 四.教学难点: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过程中得物质与能量得转化,以及细胞呼吸得意义。 五.教学设计思路得理论依据:从个性到共性与从感性到理性得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得思维规律,事物联系与进化发展得普遍性原理。 六.学法指导:根据物质不灭定律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来理解细胞呼吸过程得物质变化与能量得释放与转移。注意细胞呼吸过程得两个或三个阶段得反应物、生成物、释放能量得多少及条件,注意整个过程得物质变化与能量得释放与转移,以及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过程中在这些方面得异同之处。 七.教师得教法:要求学生合上课本,通过师生互动对话与生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得知识为主,以有关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得比较表格,进行教学反馈与调整。 八.教学课时:1学时 九.教学过程:

4.3细胞呼吸(第1课时)

4.3细胞呼吸(第1课时) 编制:秦磊审核:张统省校对:王曼【学习目标】 1、说明细胞呼吸的概念和实质 2、说出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 【质疑讨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能源,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自学质疑】 1、自主学习课本70页细胞呼吸的概念,回答下列问题: ①细胞呼吸的场所是哪里? ②细胞呼吸所需要的反应物有哪些? ③细胞呼吸的生成物是什么? ④细胞呼吸的本质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⑤细胞呼吸的特点是什么? 3、根据以上学习结果,分别总结出三个阶段的反应方程式及总反应方程式。 ① ② ③ 总反应式: 4、思维拓展:根据以上所学,完成下列思考题。 ①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②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别来自哪里? ③生物体从外界吸入的O2到哪里去了? ④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TP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 ⑤葡萄糖能否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 【矫正反馈】 1、有氧呼吸产生A TP最多的阶段是()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B.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 C.释放CO2 D.氢和氧化合成水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物的是() A.水 B.氢 C.丙酮酸 D.ATP 3、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在()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C.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 4.实验证明,同等质量的葡萄糖,在体外燃烧和在体内氧化的结果是() A.释放能量的速度相同 B.释放的能量相等 C.释放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D.氧化时都要经过许多中间步骤 5、能完成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结构是() A.呼吸系统 B.线粒体 C.细胞 D.肺泡 6. 植物细胞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下图表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请根据图 示分析回答: 2 [H] H 2 O C 6 H 12 O 6 H 2 O ①⑤ (1)表示光合作用的是图①~⑤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过程。 (2)表示有氧呼吸的是图①~⑤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过程。 (3)①过程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⑤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中。 【我的收获和不足】

人教版 必修一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1、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置甲和乙分别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B.A瓶中需加人NaOH溶液用于吸收空气中的CO2 C.可依据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段时间后向C瓶的滤液中加人酸性重铬酸钾,颜色变 2、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下图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组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乙组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 B.甲、乙两组中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甲组浑浊程度更大 C.鉴定乙组中有无酒精的产生可以取E中溶液作为材料 D.D瓶应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与E瓶相连,以除去瓶中的CO2 3、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短时间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可检测CO2产生量的多少 B.根据酸性条件下乙醇能使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可检测有无酒精产生 C.根据溴喏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检测是否产生CO2 D.本实验的结论是:酵母细胞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4、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置一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 B.装置一是无氧呼吸装置,装置二是有氧呼吸装置 C.检测酒精是否生成,可用酸性的重铬酸钾进行检测 D.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酵母菌是否产生CO2 5、在用含18O的葡萄糖追踪有氧呼吸的过程中,18O转移途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6、如图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A产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 B.物质B产生的过程中②和④的酶分别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 粒体基质 C.物质C是[H],物质E是酒精 D.释放能量最多的是③过程 7、下图表示呼吸作用的主要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 ①过程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 B. ①过程可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 ②过程可产生[H],也可消耗[H]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