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洲说课稿

亚洲说课稿

亚洲说课稿
亚洲说课稿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的自然环境》,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内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通过读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图表说出亚洲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②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

形之间的关系。

③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4、重点和难点

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难点: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二、说教法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探究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小组合作竞赛学习。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

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习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将文字、图形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1、学会用图: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4、学会归纳: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概括归纳的意识,并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某一问题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课前准备一些有关亚洲的图片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播放,如长城、泰国景观、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请学生说出图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学生:中国、亚洲、日本??这些景观都位于亚洲,我们中国也是亚洲大家庭中的一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亚洲。

讲授新课: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理清亚洲周围相邻的大洲和大洋,熟悉亚洲的地理位置,为了掌握亚洲位置,课堂上我把学生每6人分成一组,分成若干组,并推选1人为组长,组长扮演亚洲,其它小组分别扮演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各自做介绍,说出自己的位置与亚洲的关系,同时读图,让学生形象地把握亚洲在大洲、大洋中所处的位置。

教师归纳: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相邻,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邻,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邻。

让学生结合活动3讨论为什么亚洲有世界第一大洲之称?

教师归纳: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强调亚洲不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亚洲还有许多世界之最,指导学生阅读亚洲地理集锦。

因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通常将亚洲分为6个地理区位。

学生活动:阅读亚洲地理分区图,认识亚洲6个地理分区,并从它们的名称上判断其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教师归纳:人们根据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北亚、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6个区位。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后,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特征。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读亚洲地形图,首先指导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强调分层设色地形图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和地形。指导学生找出图中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河流、半岛等地理事物的名称及位置。

教师引导,找学生归纳亚洲地形地势的特点:亚洲地面起伏大,多高原和山地,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俗话说的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的地势特点对亚洲的河流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找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归纳:亚洲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海洋。

全课总结:找学生谈谈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要求长话短说,用几句话加以概括。

课堂训练:指导学生做地理填充图册第1、2页。设计思路:

这节课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引为主轴”的思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理解亚洲的位置、地形、河流的特点,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

1、教学设计:本节课中主要采用提问的方法为主,辅以读图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

2、学法设计: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多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探究问题,进行师生互动,多一些讨论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篇二:《亚洲与欧洲(二)》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亚洲与欧洲》第二部分。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亚洲与欧洲》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必修本第六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内容,包括最重要的地理地形、气候。本节课作为下学期的开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是运用上册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点,把这些知识平行迁移至同类的问题,另一方面,从世界地理到区域地理的转折,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方式。而对于大洲,特别是亚洲的认识,作为重要的知识点也是新课标及考试所要求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地形及气候特点,并能用描述亚洲地形及气候特点的方法,来描

述欧洲的地形及气候特点。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特点,为以后其他大洲、

地区、国家的后续学习作铺垫。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的了解,培养学生热

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七年级地理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描述亚洲的地形及气候的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及气候特点,并推广至欧洲的分析。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论述。

四、教法

结合本校学生的情况,以及学校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基于本节课的内容和特点,按照知识的逐步升华,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ppt及挂图等方式进行直观演示,使学生对于新的知识点产生感性地最直接的认识,初步掌握知识点。

2、活动探究法:

为了使这些直观的感性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我理解,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大一小的活动,包括“热身运动”(小)和“亚洲之旅”(大),使书本里枯燥的,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转为符合其自身认知规律及特点的实践,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要点。

3、集体讨论法:

在课堂中预留时间供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通过头脑风暴,初步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同类型的问题(亚洲至欧洲的知识点平移),进一步固化学生的认知,并且能培养学生们合作、探究以及对知识点灵活运用的学习习惯。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广泛,我在教学上对一些旧的知识点会进行复习导入,再讲解新的知识点,而对于现阶段暂不要求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比如“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我会采取简单介绍,并不会深挖知识点,以免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五、学法

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主要还是结合课前编写的教学案,让学生结合教学案完成“课前预习新课—课中完成任务—课后总结反馈”环节。

六、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导入:

(1)课前地理小趣闻分享,这是在每次上课前设置的环节,目的是预热学生的地理思维,

增长学生的见识。

(2)复习旧知识:通过对上节课学过的知识(亚洲的概况)进行复习,起到温故知新的

作用。

2、讲授新课(40分钟)

(1)温故知新(一)(3分钟)

在进入第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前,我会先对陆地五种常见的地理类型,用简单的归纳方式,向学生呈现。

(2)“热身运动”(5分钟)

向每个小组发放用不同颜色制作的地理类型卡片,以教师的不同提问方式,学生答的方式,让学生牢记五种常见的地理类型。(如:教师问:海拔在200米以下且地形平坦的地形是什么?学生回答:平原,并把代表平原的绿色卡片举起)

(3)“亚洲之旅”(15分钟)

①以30°n和80°e的地形剖面图作为基础,结合挂图,让7个组的学生们分别扮演7个地理事物(需要用到之前的地形卡片),按照自东向西、自南向北的顺序排成十字形,再由一个同学作为“导游”,“带领”全班同学做一次“亚洲之旅”。

②结合ppt及挂图,让台上的学生们作如下的演示:下蹲表示海拔2000米以下、腰间表示海拔2000~4000米,头顶表示4000米以上,让学生们把手中的卡片按照如上规则拿好,并让全班同学观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亚洲地形:中间高、四周低的一大特点。

(3)学习活动(一)(5分钟)

经过刚才的活动,让同学们结合课本,以小组抢答的方式,总结出亚洲地形的其他特点,教师记录,最后归纳出亚洲地形的4个特点。

(4)温故知新(二)(3分钟)

以ppt的形式呈现重要的气候类型。

(5)学习活动(二)(4分钟)

回归到课本p7和图6-9,以小组内讨论的方式回答以下3个问题:a、仔细读图,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分别是哪几种?b、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c、我们家乡所在地属于哪种气候类型?联系生活思考一下,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什么?最后一个问题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把课本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

(6)学习活动(三)(5分钟)

参照学习活动(一)的方式,归纳出亚洲气候的4个特点。需要注意一点的是,其中涉及“气候大陆性特征”与“海洋性特征”的知识点,只要求学生们认识,不作重点要求。

(7)学习活动(四)(1分钟)

以简单口诀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并让学生完成当堂检测。篇三: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自鲁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我的说课将紧紧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部分说教材

本节课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明确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哪些要素入手,同时注重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托教材,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特点;

3、了解亚洲气候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

2、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

3、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的良好情感。

2、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根据初中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特点,我将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亚洲气候的特点作为本节的教学重点,而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在重点和难点确立的基础上,要在教学中把握重点、突破难点,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第二部分,说教法

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难点,本节课将采用读图分析法,探究讨论法和归纳总结法等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第三部分,说学法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应该是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相互合作、探究等方式建构能力的过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本节课的教学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角色体验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

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要从新课导入,讲授新课,巩固小结,布置作业四方面来安排教学活动,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首先我将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如长城,富士山,喜马拉雅山,并让同

学回答这些景观都位于哪里呢?抓住学生的心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以此导入新课。

在新课讲授部分我将采用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方法组织教学课堂。在讲授亚洲的地理位置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我将开展以下这个活动。课堂上我把学生每6人分成一组,分成若干组,并推选1人为组长,组长扮演亚洲,其它小组分别扮演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各自做介绍,说出自己的位置与亚洲的关系,同时读图,让学生形象地把握亚洲在大洲、大洋中所处的位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我将带领同学一起分析: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相邻,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邻,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邻。最后我将总结出亚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以及经纬度位置。接下来我将提出一个问题,并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亚洲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洲呢?讨论之后我将通过这张图片进行分析:亚洲跨经度160度左右,跨纬度90度左右,最后得出结论: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通过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出亚洲的面积达4400万平方公里,处于七大洲的首位。

除了是世界第一大洲之外,亚洲还有许多世界之最,下面我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8业的亚洲地理集锦,从而使学生对第一大洲认识更加深刻。

在讲解亚洲的地理分区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展示一副亚洲地理分区图,并让同学们思考亚洲分为哪几个分区,最终我将归纳出亚洲分为北亚,中亚,西亚,东亚,南亚以及东南亚。

在讲授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特征这部分内容时,我将展示一副亚洲地形图,首先指导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强调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和地形。指导学生找出图中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河流等地理事物的名称及位置。接着我将让同学们在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和印度河平原,描述它们的的位置和海拔。

并提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最终由我分析并得出,亚洲的地形特点是:中高周低。

接着,我将让同学观察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以及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比较亚洲和北美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我将通过分析归纳得出:亚洲:两侧低,中部高,而北美洲:西高东低。

俗话说的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的地势特点对亚洲的河流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在讲授亚洲河流的分布特点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我将展示一副亚洲河流分布图,让同学们在图中找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在找出这些河流之后,我将让同学们讨论并回答:亚洲的河流分布与亚洲的地形特点有什么关联呢?最后由我总结归纳得出:亚洲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在课堂小结部分,我将通过以下题目带领同学回顾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以及亚洲的河流特征,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最后我将布置作业,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总结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序列式板书为主,以强调式板书为辅的板书设计,这有助于学生在掌握知识逻辑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篇四: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说课稿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说课稿

陈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之第十课《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本课涉及的内容不光包括音乐,还涉及到了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知识,本人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需要进行了合理的筛选,做了些简单的学科综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去欣赏、鉴赏音乐。并让学生唱一唱、议一议,更直接地让学生体验感受亚洲民歌的特点、内涵。通过本节课内容学习,对学生真正做到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鉴赏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聆听、合作演唱等实践活动,认识“呼麦”、“拉格”、“塔拉”,体会和区别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国家音乐的风格特点。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能够尊重多元文化。

3、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1)教学重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去尝试接受多元的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依据:课标中讲到的要尊重多元文化)

(2)教学难点:比较与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各个国家音乐的风格和特点。(依据:学生对亚洲传统音乐的不熟悉)

二、教学策略

1、说教法:给合本节课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

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问题聆听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欣赏音乐,会促进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2、说学法:结合学生的特点

(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学生生理上表现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应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比较陌生,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主要是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根据以上的分析,主要运用探究性音乐学习法、参与音乐体验法、小组合作法。

三、教学程序及设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三个音乐片段让学生说说分别是哪个国家的音乐?《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巴雅提木卡姆》

设计意图:1、考考学生平时对音乐的积累。

2、让学生对亚洲音乐有个有初步的感受。

(二)、揭示主题:亚洲传统音乐

1、东亚音乐文化区(蒙古)

(1)、通过视频短片认识呼麦,了解呼麦唱法的特点。

(2)、欣赏呼麦作品《四岁的红鬃马》。

(3)、学生对作品的风格进行讨论。

(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这其中运用了直观演示法、集体讨论法)

2、东南亚音乐文化区(印尼)

(1)、请学生指出印尼在地图上的位置,教师对印尼的地理位置做简单的介绍。

(2)、听赏印尼民歌《星星索》,注意歌中的伴唱。

(3)、学唱歌曲中的伴唱,要求学生注意歌唱的状态。在学生能比

较熟练的演唱基础上教师演唱主旋律,和学生合作。

(这其中运用了活动探究法)

3、南亚音乐文化区(印度)

(1)、欣赏一段有关“祈雨”的印度歌舞表演,让同学们猜猜是哪里的音乐?请学生说说对印度和印度音乐的印象。

(2)、教师介绍印度音乐。

(3)、介绍印度民间乐器萨朗吉、西塔尔,听赏印度民间乐曲《欢迎》。边听边思考印度音乐的特点。

(4)、总结印度音乐的特点。

(这其中运用了问题聆听法)

4、中亚音乐文化区(阿塞拜疆)

(1)、听《巴雅提木卡姆》感受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并说出感受。

(2)、教师介绍“木卡姆”。

(3)、比较欣赏新疆的《十二木卡姆》,感受阿塞拜疆木卡姆与新疆卡姆之间的联系。

(这其中运用了探究性音乐学习法、参与音乐体验法)

设计意图: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区,人类古代四文明古国中的三个国家在这里,并且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对这一篇章的学习尤其重要。在介绍每个地区音乐之前,以当地的风景(或代表性建筑)图片和民族风情音乐一同引入,让学生更容易了解亚洲国家的音乐文化背景。然后再直观感受、欣赏、听辨来感受和了解亚洲民族音乐的风格,总结出它们的音乐特征。

三、拓展与探究

课后搜集有关“木卡姆”的资料,试比较阿塞拜疆的木卡姆和新疆木卡姆有何相似之处,有没有明显的不同?

设计意图:

1、尽可能考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鉴赏、分析、讨论、总结等环节中来,老师做好一个引导者的工作。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通过比较聆听,合作演唱等实践活动认识“呼麦”、“拉格”、“塔拉”。

3、通过音乐旅行的这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篇五:说课稿——亚洲的自然环境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的自然环境》,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事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节,让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内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通过读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

分布的特点。运用图表说出亚洲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重要理念,我特设立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于地形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4、重点和难点

依据新课标对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程度的局限性,我特设立以下重难点:

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难点: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二、说教法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

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题,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依据新课标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理念的教育,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参与程度较高的讨论探究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小组合作竞赛学习。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1、学会用图: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

4、学会归纳: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概括归纳的意识,并能用准确简练的言语表达某一问题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会先问同学们上学期所学习的七大洲、四大洋都有哪些,然后通过学生的回答点出上学期学习内容是从全球的角度出发,按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而这一学期我们将从区域的角度出发,以大洲、地区或国家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新课教学部分我会以家长来看学生为例,让学生描述学

校的位置,从而让学生心里有相对位置的概念,然后再以分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理清亚洲周围相邻的大洲和大洋,熟悉亚洲的地理位置,并让同学们扮演各洲上台站出相对的位置,同时读图,让学生形象的把我亚洲在大洋、大洲中所处的位置。活动结束后我会总结归纳亚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并说出亚洲与相邻各州的分界线。

在亚洲为什么是世界第一大洲比分我会让学生结合活动三讨论并指导阅读地理集锦,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因为是刚开始学习区域地理,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通过我指导完成。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系别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14级地理科学 学生姓名李彦霖 学号2014030641013 见习时间2016年11月24日 指导教师郭翠恩 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共同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本次说课主要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4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内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通过读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②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③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4、重点和难点 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难点: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二、教法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探究式教学。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1、谈话法:凭借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生活、学习经验,通过问答的方式传授地理知识、启迪智力的方法。 2、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习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4、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将文字、图形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法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自然 环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的自然环境》,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灵活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地势与河流分布的关系,亚洲气候类型及特点。 难点: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二、说教法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是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开篇从教材内容看是以亚洲为案例的大洲自然环境的描述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区域自然地理的框 架由“世界上最大的洲”、“地形起伏大河流众多”、“气候复杂多样”三部分构成教材通过地图、图片和数据阐述了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并补充相应的图片 引导学生发现亚洲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建立形象、直观的印象这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体系中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要将上册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地理区域学习中而且 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后面的相关地区和国家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技巧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初中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 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

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能够利用地形图说出亚洲地形的特点知道亚洲河流的流向特点; 2.能够推测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3.能基本掌握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环境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等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亚洲地形特点、河流特点以及地形与河流的关系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最新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系别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 _____ 14级地理科学__________ 学生姓名 ________ 李彦霖_____________ 学号2014030641013 见习时间2016年11月24日

指导教师________ 郭翠恩_____________

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共同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本次说课主要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4 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 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内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通过读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②能力目标

初一地理说课稿子三篇

初一地理说课稿三篇 《日本》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减。本节是在认识,了解地区这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因此,本课从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学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会分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日本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2)教学难点: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 二、说学情 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逻辑发展的关键时期,逻辑能力尚不够强,但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讲授日本时要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以图片展示,并尽量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A、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B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照得出区域地理特征。 C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静态的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点。 四、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

初中地理《亚洲地理环境—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说课稿

2018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地理《亚洲地理环境—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编排了三部分内容:亚洲的地形区,亚洲的地形特点,亚洲的河流分布及特点。 二、说学情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这个学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过程,并且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能够从地图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但是,如何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及地理探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需要教师采取自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学到地理知识,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的地理学习能力以及归纳、迁移的地理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分析亚洲地形、河流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442409787.htm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亚洲自然环 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难点是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自主学习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分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四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采用多媒体导入的方法,播放歌曲《亚洲雄风》的音频,并在大屏幕上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通过最直观的方式引出亚洲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之所以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进入想学、愿意学习的境界。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教学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442409787.html,/

说课稿——亚洲的自然环境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的自然环境》,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事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节,让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内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通过读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

分布的特点。运用图表说出亚洲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重要理念,我特设立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于地形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4、重点和难点 依据新课标对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程度的局限性,我特设立以下重难点: 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难点: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二、说教法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

《亚洲及欧洲》说课稿

《亚洲及欧洲》说课稿 ●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节。学习内容较多,共分为6课时进行讲授,第1课时认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第2课时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第3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第4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第5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情况,第6课时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人口与国家情况。本节教材安排的特点是“学习亚洲,练习欧洲”,关于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作为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关于“西欧气候的成因”,作为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 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的自然环境》,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灵活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地势与河流分布的关系,亚洲气候类型及特点。 难点: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二、说教法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亚洲说课稿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的自然环境》,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内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通过读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图表说出亚洲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②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 形之间的关系。 ③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4、重点和难点 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难点: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二、说教法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探究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小组合作竞赛学习。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

亚洲的地理位置说课稿

《亚洲的地理位置》说课稿 【说课标】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课程标准至少要求选择一个大洲为案例,以落实大洲地理的两条“标准”。由于亚洲是七大洲中最大的一个洲,且是我们生活的大洲,按照“选择我们所在的区域”的区域选择原则,教材选择亚洲作为大洲学习案例。 【说教材】 认识大洲的学习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起点,也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案列,可以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试图使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能够运用地图等资料简 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描述地理位置要从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描述。亚洲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经过对世界地理概况的学习,对世界地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还没有学习地理的经验,这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大洲的学习中重点掌握学习地理位置的方法。 【说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的①半球位置、②海陆位置、③经

纬度位置,判断出亚洲地跨热、温、寒三个热量带,并能在世界时区图中说出亚洲所跨时区。 (2)学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能够归纳出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说学习重点】 亚洲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学习。 【说学习难点】 学生能够知道描述一个大洲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说学具和学习方法】 资源包:“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亚洲的范围”、“亚洲政区图”等。课本插图、地理图册等。 学习方法:通过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地图,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在地图上学生自己动手用笔圈画出与亚洲相关的地理事物,从而获得图上信息,对地理特征进行归纳。在学习中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理图册、资源包等学习资料,为学生学习服务。 【说学习过程】 活动一: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达成目标1中的①) (1)读“亚洲位置图”,用笔在图中描出赤道、判断亚洲大部分位于赤道以北,得出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的结论。 (2)读“亚洲位置图”,用笔在图中描出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0和东经1600,得出亚洲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 活动二:描述亚洲的经纬度位置(达成目标1中的②) (1)读“亚洲位置图”,读出亚洲所跨的经度范围,并判断在天文五带中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的结论。

七年级下册地理《东南亚》说课稿

《东南亚》说课稿 汪村中心小学钱少华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东南亚》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等几个环节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七年级下册教材,主要是让学生放眼世界、认识世界。东南亚一节教材着重介绍了东南亚地理中具有突出特点的一些内容: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 (二)教材的地位 由于它是介绍区域地理的第一个章节,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也为以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再加上它和我国山水相连,又是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个地区之一,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应的课程标准是: 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4、举例说出发东南亚展旅游业的优势。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学习方法,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东南亚地区,对于我们这里的孩子来说,空间距离比较远。缺乏直观的体验,加上七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窄,所以对东南亚地理位置在地缘上的作用,对自然条件、人口、城市的分布的影响进行分析有一定的困难。 三、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

亚洲的地理环境说课稿

亚洲自然环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京城林业局第一中学的地理教师,我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共同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本次说课主要说: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5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内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通过读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②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③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4、重点和难点 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难点: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二、教法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说课稿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首先,我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教材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选自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部分内容, 主要包括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水循环和 气压带风带的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又对学习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埋下伏笔,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 高中生对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有了一定积累,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地图和材料,初步分析所学的地理知识。但是, 由于受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本节课教学时要注意把握教学难度,增加课堂趣味性,并尽可能多地运用图表或多媒体进行演示。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并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提升读图以及在图上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标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难点是:利用“全球气压带、风带与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五、教法学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就要选择适宜的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我将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小

鲁教版初一下册地理日本说课稿

鲁教版初一下册地理日本说课稿 鲁教版初一下册地理日本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初一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一节《日本》,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重难点、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反思这六个环节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内容《日本》,是在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之后学习的第一个亚洲国家,也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国家地理,从教材编排的位置和顺序来看本节内容十分重要;之后将要学习印度、俄罗斯等中国的邻国,那么这节课如何学习?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有怎样的效果?看起来就非常重要了!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将会为后边国家地理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2)、说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明确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的构成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②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③掌握地震火山发生的原因和了解防震方面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生通过自制日本轮廓图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②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得出问题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 ②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③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使他们懂得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二、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教材和三维目标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①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的构成和主要城市 ②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教学难点: ①确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②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三、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从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刚刚升入初中,对初中生活比较好奇,往往出现想要表现自己却又害怕表现自己的现象,一般来说,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比较表面,比较肤浅,对问题的也不能够深入研究,在思想上不是很成熟。从学生知识的储备来看:通过上一学期地理课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读

【说课稿】七下6.1亚洲的地理位置

1.《亚洲的地理位置》说课稿 [说课标]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课程标准至少要求选择一个大洲为案例,以落实大洲地理的两条“标准”。由于亚洲是七大洲中最大的一个洲,且是我们生活的大洲,按照“选择我们所在的区域”的区域选择原则,教材选择亚洲作为大洲学习案例。 [说教材] 认识大洲的学习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起点,也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案列,可以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试图使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能够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描述地理位置要从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描述。亚洲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经过对世界地理概况的学习,对世界地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还没有学习地理的经验,这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大洲的学习中重点掌握学习地理位置的方法。 【说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的①半球位置、②海陆位置、③经纬度位置,判断出亚洲地跨热、温、寒三个热量带,并能在世界时区图中说出亚洲所跨时区。(2)学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能够归纳出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说学习重点】 亚洲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学习。 【说学习难点】 学生能够知道描述一个大洲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说学具和学习方法】 资源包:“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亚洲的范围”、“亚洲政区图”等。课本插图、地理图册等。 学习方法:通过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地图,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在地图上学生自己动手用笔圈画出与亚洲相关的地理事物,从而获得图上信息,对地理特征进行归纳。在学习中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理图册、资源包等学习资料,为学生学习服务。 【说学习过程】 活动一: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达成目标1中的①)(1)读“亚洲位置图”,用笔在图中描出赤道、判断亚洲大部分位于赤道以北,得出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的结论。(2)读“亚洲位置图”,用笔在图中描出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和东经160°,得出亚洲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 活动二:描述亚洲的经纬度位置(达成目标1中的②)(1)读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说课稿 新人教版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基本国旗情。这是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和出发点,因此本节内容为今后学习中国地理其他各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掌握我国的位置、疆域,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知道我国的四至和邻国。 2.知道我国宪法规定的三级行政区划及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3.培养分析图文资料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1.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 2.查找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 2.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培养维护祖国的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众多地名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的落实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法、谈话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游戏拼图板 【教学时间】 教学3课时,活动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播放课件:选取中国有代表意义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建设成就图片进行展示,配以《我爱你,中国》歌曲。 解说:伴随着这首深情隽永、荡气回肠的赞美祖国之歌,我们饱览了祖国山河之壮美,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灿烂,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为这样的母亲而骄傲,为有幸成为她的儿女而自豪。对于母亲,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在新学年里我们将了解她的方方面面。首先,我们最该了解的是她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 板书: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讲授新课:我们怎样描述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呢? 活动:屏幕显示图1-1中国在世界的位置示意,小组合作探讨下列问题。 1.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北半球) 2.指出东西半球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东半球) 3.指出高、中、低纬度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纬度范围。(大部分在中纬度地区) 4.指出五带划分界线,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5.屏幕显示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让学生指出亚洲和太平洋,再现中国轮廓,再让学生指出中国在亚洲的什么部位、太平洋的什么方向。(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6.你能再列举几个太平洋西岸的国家吗? 承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影响着地理环境的特点和人民的经济活动,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怎样的优越性呢? [活动]屏幕显示图1-2与图1-3,小组探讨下列问题。 1.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2.与日本、蒙古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不同,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3.如果我国的海陆位置不是东临太平洋,而是深居内陆,会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 4.同样的海陆位置条件下,我国地势东高西低会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以上内容难度梯度逐渐加大,意在引导学生形成通过对比分析、进而归纳综合地“理”的思维过程。学生讨论时,教师巡回参与讨论,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教师总结]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说课稿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说课稿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课时,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向大家展示我设计本堂课的思路。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分为“位置和范围”“自然环境”两个小节,这两个小节的内容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但是教材为了扩大学生在“洲”这个层面上的知识,每一方面的内容都以亚洲为基点,向其他大洲作适当拓展,体现了分析案例、应用方法的思路。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所以本章既是在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2、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内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通过读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教学目标的分析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同时还要继续对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初一地理日本说课稿

初一地理日本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减。本节是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这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学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会分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

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日本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2)教学难点: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 二、说学情 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逻辑发展的关键时期,逻辑能力尚不够强,但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讲授日本时要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以图片展示,并尽量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A、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B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照得出区域地理特征。 C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静态的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点。 四、说学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