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1、能发光的物体都被称为( 光源);(太阳、灯泡、萤火虫)等是光源;(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2、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光分为( 自然)光和(人造光)。自然光有(太阳光、闪电、萤光)等等;人造光有(烛光、灯光)

3、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4、光在空气和水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5、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现象,小孔成像是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制成的,成的都是(倒立)的像。

6、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7、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被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8、(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镜子能改变光的行进(方向);物体在镜里能够(成像),所成的像都是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的。

9、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造的,可以用两面(平面镜)作一架潜望镜。

10、(万花筒)和(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11、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12、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13、“鱼翔浅底”、”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

14、把一根笔直的吸管或铅笔插进水中,从上面看,从侧面看水中的吸管或铅笔是(弯曲)的。

13、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15、一滴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16、凸透镜能改变光的行进路线,它的作用有(聚光)、(成像),使物体( 放大)等;凸透镜的用途很多,如(放大镜)、(老花镜)、(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里都用到了凸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组

合成望远镜。

17、凹透镜具有(散光)、(缩小物体)的作用;凹透镜的用途很多,如

(近视眼镜)里用到了凹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成望远镜。

18、(凸透镜)能使光线(聚焦),(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

19、(凸透镜)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凹透镜)不能。

20、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我们平时叫“(白光)”.

21、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到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22、白光是有( 色光)组成的,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这种颜

色)的玻璃纸把其它颜色的光(过滤掉)。

23、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的(颜色)不同。

24、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引起的。

25、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可以在水雾中

看见(彩虹)。

二、判断题。

1、灯光、火光都是自然光源。(×)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可以通过小孔成像实验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4、光源发出的光,可以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

5、照相机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制造的。(×)

6、光在穿过不同物质时也是沿直线行进的。(×)

7、月亮是自然光源。(×)

8、所有能发光的物体都是光源,列如月亮。(×)

9、潜望镜运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

10、万花筒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11、用凹透镜对着窗户,调节凹透镜和白纸的距离,能够使窗户的影像清晰

地出现在白纸上。(×)

12、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会发光。(×)

13、彩虹中各种颜色光排列次序总是一致的。(√)

14、海市蜃楼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15、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所反射的光。(√)

16、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

17、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绿衣服仍然是绿色的。(×)

18、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的范围大。(√)

三、问答题:

1、小孔成的像是左右颠倒的吗?为什么?

答:是的,小孔成的像左右也颠倒,因为物体左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右侧,右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左侧。

2、小孔成像后为什么是倒立的,这种现象有什么用途?

答:因为孔很小,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物体上部的光通过小孔照射到纸屏的下部,下部的光通过小孔照射到纸屏的上部,纸屏上的像就是倒着的,利用这种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

3、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制造彩虹?

答: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可以在水雾中看见彩虹。将小镜子倾斜放入水盆并固定,让太阳光或手电光照在镜面上,将白纸在镜子对面上方举起,直到看见彩虹。

4、为什么说水滴可以放大物体?

答:因为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的形状相同,相当于是一个放大镜,所以它能够放大物体。

5、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为什么?

答:是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具有缩小物体的作用。

6、将一支铅笔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里,解释你看到的现象。

答:人眼看放在杯中的铅笔会发现,铅笔向上弯曲。因为光线穿过水和空气时发生了折射。

7、怎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彩色光?

答:可以用想得到的彩色光颜色的玻璃纸把其它颜色的光过滤掉,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彩色光。

8、为什么教室的墙壁都粉刷成白色的?

答:白色能反射任何颜色的光线,通过反光让教室更加明亮、亮敞。

9、如果物体没有反射任何光,有颜色的物体呈现出什么颜色?为什么?

答:呈现出黑色,因为人的视觉是依靠光来感受的,如果物体没有反射任何光,有颜色的物体无法将光反射到你的眼睛,自然是黑色的。

10、怎样在平面镜里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答:让自己的身子背对着镜子,自己手中再拿一面镜子,左右移动镜子,后脑勺就会在镜子中出现,这是由于身后的镜子把后脑勺反射给了手中的镜子,所以我们在镜子中可以看见自己的后脑勺。

11、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反射光?

答:交通路牌、潜望镜、汽车后视镜、照镜子等等

12、将光洁的不锈钢勺子当镜子,分别用它的正面和反面照自己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前后移动勺子影像有什么变化?

答:将光洁的不锈钢勺子当镜子,用它的正面(凹面)照一照自己,得到的影像是倒立的,用它的背面(凸面)照一照自己,得到的影像是正立的,向前移动勺子,影像会变大,向后移动勺子,影像会变小。

六、实验题:(16分)

1、设计实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2、设计实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

试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和影》优质课教案

《光和影》教学设计 毛益绒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光和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物体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物体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游戏指导学生认识影子形成的条件;通过图片和结合生活实际知道什么是光源.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影子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课件、手电筒、长方体的小木块。 分组实验:手电筒、长方体的小木块、记录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表演。不过,同学们要一边看,一边思考:这是什么表演?(播放课件:手影表演视频) 学生观看。 结束观看,师:谁来告诉大家,这是什么表演? (生答:手影表演。) 师: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猜测。 师:影子的形成需要光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光和影的关系。(板书:光和影) 二、新知探究。 (一)、影子的形成需要的条件。 1、师:请同学利用桌上的材料,分小组设计一个能看见影子的实验,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完成的小组请以正确的坐姿告诉老师,开始。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光和影》教科版

《光和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到第4课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影子开始,因为影子的许多特点,比如说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等现象,显示了光的传播是直线的。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本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光源;第二部分是影子。学生经历的主要活动有: 通过影子游戏,进入新课学习,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 认识什么是光源。 探究在光的照射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认识投影,发现物体的形状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再次通过影子游戏,验证光和影的关系。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影子的变化和光源、遮挡物之间的关系。 难点:探究影子的三个特点。 评价任务 1.通过做手影游戏认识影子产生的条件。 2.认识光源。 3.做光影实验,认识影子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屏)、约5厘米高的长方形小木块、铅笔、尺子。 教师准备:有窗帘的教室(本课的活动最好能用窗帘遮挡光线,保证实验效果),投影画形式的交通标示牌、广告等。 教学过程 一、手影演示,激趣引入 1.导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请看大屏幕,猜猜分别是什么?(手影:小狗、鸽子)刚才我们看到的动物,其实它们只是——?(手影)做过手影游戏吗?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2.一名学生上台演示手影。 【设计意图:采取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手影游戏引入,极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新奇于科学课的趣味性,同时也为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做好铺垫。】 过渡:刚才看到的这些漂亮的手影是怎样形成的? 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 1.影子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呢?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和影》教学设计

《光和影》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光》第一课时《光和影》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⑴通过手影游戏让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和屏之间。 ⑵认识什么是光源,能准确判断哪些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⑶通过实验了解影子的特点: 物体影子的方向、位置随着光源方向、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事物间变化的联系与规律。 2、在实验观察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3、从游戏中发现知识的奥秘,激发探索的好奇心。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影子的变化和光源、遮挡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从实验中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手电筒、蜡烛、打火机、火柴、遮挡物、A4纸、有窗帘的教室、长方体木块、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猜谜语 师:上课前来猜个谜语:有个黑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想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谜底:影子) 2、玩游戏(手影游戏)

师:现在我们再玩个跟影子有关的游戏。 师:先在下面学学,比一比,谁学得最像? 指名上台表演 生1,生2,生3 师:把掌声送给这些优秀的孩子。 3、验证影子产生的条件 (1)探索影子产生的条件。 师:想一想,游戏中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小组讨论,反馈。 生1:…… 生2:…… 师:从讨论中,你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吗? 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影子产生的条件(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2)解决光源、遮挡物和屏三者的位置关系。 师:是不是有了光源、遮挡物和屏,就一定能产生影子呢?(遮挡物要在光和屏之间) 师追问:影子的产生对遮挡物有没有要求?(不透明物体) 4、揭示课题 师:影子的产生离不开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光和影的秘密。(板书:光和影) (二)联系实际,认识光源。 1、什么是光源,明确光源概念。 师:我们里教室里哪些物体在发光? 生1:电灯 生2:电脑屏幕 生3:…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才能叫做光源? 生: (师将灯熄灭)问:这样还是光源吗?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

第一课光和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 光和影子关系的认识。 【教学难点】 认识光和影子关系的过程。 【教学准备】 集中实验器材:手电筒、4 开的白卡纸(屏)、 教学过程】 一、通过影子游戏,进入新课学习。

1、谈话了解一下学生对于光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做有关影子的 小游戏。 二、认识影子产生的条件教师: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学生讨论,并试 着找出自己的影子。 学生往往忽视“屏”这个条件。这时教师不必急于纠正,因为通过实际操作以及讨论和交流,学生们会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或其他物体)。 三、认识“光源” 1、师提问: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我们知道哪些物体能发光呢?2、学生列举发光物体并进行分类:哪些物体自己能发光,哪些物体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教师小结:像电灯这样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4、关注:学生的举例和分类是否有统一的标准。 5、设计意图:认识光源。 四、探究“影子的特点” 学生发表对“影子和光的关系”这个问题的看法。师:在影子游戏这个活动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参照教科书探究这个问题。教师作必要的讲解和提示。(以下内容可作参考:a进行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的活动时,要提示,光源位置的改变包括光线照射的角度和方向(不包括远近)。角度可通过目测光线和水平桌面之间的夹角大致估计,方向用左、右、前、后描述。当光源垂直照射在物体的上面时,要提高物体,使物体稍微离开桌面才能看到影子。b、关于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关系的活动,要提示,屏最好垂直竖起来,屏和光源位置不变,只改变遮挡物离光源的距离,最后要把影子记录在课本上的表示屏的那条线上。C、在做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关系的活动时,教师要提示,当光源垂直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学案例 教科版

光和影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像电灯这样能自己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产生影子必须要有光、遮挡物、屏。影子的长短和光的照射位置有关,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的方向相反的。影子的大小变化与物体和光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所照射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 2、过程与方法:采用实验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利用科学教具探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运用于新的情景中。 3、价值观与情感态度: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从童趣的游戏中发现光的奥秘,激发探索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影子的变化和光源、遮挡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手电筒、遮挡物、屏、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今天很高兴来到民族小学为大家上这一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视频,大家想看吗?(课件播放手影戏视频)谁来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些什么?(手影) 2、手影是怎么产生的?(激发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光与影” 3、产生手影需要有什么条件?引导说出:光源遮挡物屏 二、认识光源,奠定基础

1、出示学生熟悉的物体图片(电灯、月亮、太阳、镜子、火柴、萤火虫),这些图片那些是光源? 2、解决月亮是光源吗?那么什么样的物体才能成为光源? 3、总结梳理,课件出示: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三、探究影子产生条件 (一)实验一:探究“影子的长短和光的照射位置有关” 1、导入:白天在阳光下,我们的影子总是一样的吗?(不一样)那么我们的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学生谈) 2、师:那么你们知道影子与什么有关系吗? 3、它们有怎样的关系,你能说说吗? 课件出示:影子与光源的位置有关系吗? 4、我们怎么验证他们的关系呢?(做实验) 教师介绍实验品: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实验用品。 3、用这些材料怎样做这个实验呢?(学生拿用品模拟介绍) (1)师评价并补充,然后对学生说:老师把他的试验方法归纳了一下,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试验方法。找学生读一遍。 (2)现在明白怎样做实验了吗?实验结束后我们评一下那个组做的又快又好,现在开始吧! (3)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反馈: (1)激励:大家的实验成功不成功呢?现在谁愿意将你们组的实验结果汇报一下?我们看哪个组积极踊跃,而且汇报得好,我将为他们组颁发一块奖牌,谁愿意?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光和影》教科版

课题《光和影》 一、教材分析 《光和影》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到第4 课将指导学 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影子开始,因为影子的许多特点,显示了光的传播是直线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激发情趣,知道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知道什么是光源。 2、借助实验操作进行体验,知道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照射位置有关;影子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与物体侧面形状有关。知道什么是投影和在生活中的用处。 3、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增强合作探究的能力。 4、探究科学知识兴趣的增加,养成在实验观察中严谨、细致,事实求是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设计并探究影子特点的实验。 2、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和影之间的关系,得出影子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手电筒、实验记录单、小方块、A4 白纸、笔、尺子、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用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两只小动物作为引导语,并让学生配合完成,教师和学生分别做手影游戏,提出研究问题,影子产生的条件。(设计意图:用手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直观展示了影子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学生分组讨论影子产生的条件,教师板书(影子产生的条件) 2)学生通过手影游戏和研究讨论得出,影子产生的条件有(板书:)光、遮挡物和屏。 3)教师和大家一起研究(出示课题,板书:)光和影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手影游戏和研究讨论,得出影子产生的条件,并引出课题)3、认识什么是光源: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 2)学生列举,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板书,光源)。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要借助其他物体发光,两者是有区别的。月亮就不是光源,它靠反射太阳光发光。 3)光源的描述(板书):像电灯这样正在发光,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设计意图:通过对日常物体的了解分析,概括出光源的概念。认识到月亮不是自己发光,不是光源,明确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4、探究影子变化的特点: 1)教师:我们通过三个实验一起来探究影子的秘密。刚刚已经了解了影

最新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光和影》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 教学目标: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影子的方向和光 的方向相反;物体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5、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6、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课件。 分组实验:手电筒(8)、4开的白卡纸(8)、长方体的小木块(8)、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看过《鸭狗大战》吗?想不想看?一边看一边思考:1、这是什么表演?2、表演时需要准备什么? 《鸭狗大战》是一个手影表演的视频,在此处运用能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直观的展现出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源、遮挡物和屏,为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的教学铺平了道路。播放手影表演《鸭狗大战》。 哪位同学来回答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

有了光就能产生影子,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光和影。板书:光和影二、组织活动开展探究 (一)、认识光源 教室里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光?学生会说电灯、手电筒,引导必须是打开的。(目的在于揭示光源的概念中“正在发光”这个要点。)还可以让学生观察投影机里的光源。 给出光源的概念:像电灯这样正在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光源?月亮是光源吗?为什么不是?(学生在列举了萤火虫、点燃的蜡烛、太阳后还可能说到月亮。学生已经认识到月亮是反射太阳光,不是自己发光,从而明确:“必须是自己发光才是光源”这个要点。) (二)探究活影子的长短和什么有关 1、出示五张照片,这是老师分别在早上8:00上午10:00中午12:00下午2:00下午4:00拍到的照片,说说照片中光源、遮挡物、屏分别是什么物体。(照片中光源是太阳,遮挡物是接力棒,屏是地面。出示这些照片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很容易发现影子的长短、方向的变化,并有利学生推测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与什么有关) 2、你发现了影子的什么变化?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长、短。哪一幅照片中的影子最长,这时光源在哪里?哪一幅照片中的影子最短,这时光源在哪里?你能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吗?你推测影子的长短和什么有关?(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观察分析能力,只要教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光和影》课件【三篇】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光和影》课件【三 篇】 【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使用课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情绪,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是整理分享的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光和影》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查看更多请点击课件频道。【篇一】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光和影》课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时光源。 3.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的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观察、推理、倾听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影子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手电筒、长方形木块、A4纸、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教室里所有的窗帘全部拉下,灯都熄灭)教师以手影游戏引入,利用投影机的灯光,教师现场做手影,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影子判断是什么小动物。让也有些会手影的学生上台来表演。通过以上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影子的形成条件,引导学生说出影子形成的条件。 二、知识构建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最首要的是要有光,那有光就要有光源。哪位同学尝试地说一说你所理解的光源。 同学1:要能自己发光的物体。 同学2: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比如:现在我们教室的日光灯,现在熄灭了,没有发光,所以说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师:这两个同学说的都很不错,都能说出自己的理解的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案教科版

光和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 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二、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三、关于“光源”的教学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

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四、影子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 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 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 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五、回顾和总结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六、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七、板书设计 光和影 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影子的特点: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