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

1.教育内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存在于有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其次,教育的对象是人。

2.教育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

3.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现代学校教育有专任的教师、科学安排的课程、固定的场所和时间,尤其是有明确的、围绕人的发展制定的教育目标,相比其他因素(遗传、自然、环境)更具有计划性和可控性。

4.教育的概念(内涵)建立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人才)。具有相当学术性的(承担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

5.教育的特征教学内容的高深性(是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

6.教育目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7.层面的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教育的基本功能划分育人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功能。

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

9.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高等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

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首先,传播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帮助青年一代完成政治社会化进程;其次,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完善和发展;最后,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对社会各种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

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首先,培养人才,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基础和条件;其次,帮助形成新的观

点、态度、行为和习惯,以适应现代经济生活和现代生产节奏;最后,产学研结合促进科学知识的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换,影响科学技术发展。

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首先,选择、整理、传递和保存人类文化;其次,创造、更新人类文化;最后,吸收、融合世界先进文化。

10.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关关系。高等教育的纵向结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三个层次。高等教育的横向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不同学科可以分为不同专业。

11.怎样理解高等教育专业性和广博性的关系?(高等教育的专业性是以知识的广博性为基础的, 是专业性与通识性的结合。

12.中西方早期大学的代表:齐国的稷下学宫;古希腊的柏拉图举办的阿加德米学园。

13.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作为现代大学源头的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欧洲的中世纪大学为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萨莱米大学、蒙彼利埃大学。19世纪前称为传统大学(中世纪大学),19世纪后称为现代大学。中世纪大学特点: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中世纪大学与社会保持一定相当距离的体现:①自主自治的办学观(主张由学者自己处理事务以及开展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活动)②学术自由的治学观(大学学者享有很大的空间去论辩各种学术问题,坚持学术的独立性,不介入实际的政治活动)③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学生制定制度来管理生活,可以投票选举院长、雇佣教师,教师也在教学、考核等方面享有同样的权利)

14.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文艺复兴的大学教育:大学教育走向世俗化,教学内容强调关于自然和社会的人文知识,提倡理性与科学,反对愚昧和无知,推崇用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学艺术来陶冶人。近代大学教育的转向:大学功能转向科学研究、用科学知识来培养人;高等教育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之中,大学的层次和内部组织也走向专业化和制度化。(现代大学的诞生:)德国柏林大学:宣告现代大学的诞生,1810年,教育大臣洪堡+哲学家费希特,确立了“学术自由”、“科学与科研相结合”、“科学育人”等现代大学理念。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大学:在原有的育人和科研基础上,增加为社会经济服务的目标。代表:美国,1862,《莫雷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康奈尔大学开始,《莫雷尔法案》:授权政府统购赠地划拨款方式建立农业和机械工业学院的基金,用以为当地发展工农业培养人才,这是美国历史上的“赠地学院运动”。

威斯康星思想:大学要走出校园,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把大学知识向社会传播和应用于社会,让大学中的专家、学生直接参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

15.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学校产生:夏商时代,有大学、小学之分。大学的开始:汉代。近代大学教育的开始:洋务运动创立的“京师同文馆”

16.现代高校的三大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密不可分的关系,是高等教育功能得以实现的保证。培养人才:始终保持着育人的功能,是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科学研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们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高等教育也承担了新的使命-致力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从科学研究进而发展到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科学教育在倡导之初就包含有将其技术服务于社会的用意,科学技术也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三者关系:三个职能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育人是大学最基本的职能,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所在,是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科研有助于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社会服务与时间是检验知识的最佳途径,促进人的素质的综合发展。

17.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专才和通才的关系。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关系。平等和效率的关系。

18.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关系。专才教育:大学按照学科和社会分工情况,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也进行相应的分工,设置不同的专业,使教师和学生在这专门化的领域里工作学习。缺点:导致人的知识面狭窄、思维能力的片面性。通才教育:主张学习“普遍”的知识,即掌握对各种知识门类的关系、相互影响以及各自价值的综合看法,学会找到事物的相对特性,能够通盘考虑。缺点:知识的快速发展,知识量的急剧增加,掌握一门或多门专业知识已非易事,而融通更难。高等教育要求在教学中实现知识的通博与专精相结合,这仍然是高等教育的难题。

19.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主要区别于受教育者覆盖面的宽窄。英才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属于英才教育,主要培养治国的精英,高校成为统治阶段服务的机构。大众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50%时,属于大众教育,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业的建设者,包括部分的国家未来的管理者。

今天,在世界和我国,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为英才教育阶段,15%~50%以内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

20.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平等和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种价值取向。高等教育平等包括3个方面内容(瑞典著名的教育专家胡森):入学机会的平等、受教育过程的平等、受教育结果的平等。高等教育的效率包括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内部效率:某一教育系统通过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所培养学生数量;外部效率:学校和教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做什么,以及学生所学知识就业后能否运用。关系:高等教育的平等和效率是存在矛盾的,我们做出的选择是“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21.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

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有以下几方面规定:社会义务: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教学管理: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心理定向: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22.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人文地理、文学、美学等);条件性知识的发展。(必要的教学科学知识,比如教与学的理论与方法等);实践性知识的发展。(产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专业能力的发展。(教育教学能力:设计教学、表达、交往、机智、研究、反思评价、创新等)。

23.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社会环境:教师是一定社会中的人,成长与专业发展难免受到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影响。学校文化:教师任职所在的学校对教师职业社会化有重要影响。个人经历:个人的家庭环境、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对教师从教产生特殊体验的“关键事件”等对教师影响。自我更新:强调教师专业自主性发挥。

24.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非关注”阶段。时限:接受正式教师教育之前,特点:具备一些“直觉式”的“前科学”知识。“虚拟关注”阶段。时限: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特点:思考对合格老师的要求,在虚拟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某些经验,对教学理论及教师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有自我专业发展的反思萌芽。“生存关注”阶段。时限:新任教师,特点:产生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特别关注专业活动中的“生存技能”。“任务关注”阶段:时限:渡过初任期,决定留任,特点: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由只关注“生存”技能,转到更广泛的专业发展上来。“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特点:专业发展动力转移到专业发展自身,而不再受外部评价和职业升迁的制约,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

25.高校教师成长的途径:专业学习:在职前所接受的学科专业训练、师范训练,以及职后为了提升自我价值重新“回炉”进行深造两个方面。专家引领:由德高望重的名师名家给成长过程中的青年教师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同伴互助:高校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个人反思: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决策、以及结果进行反思,可以促进高校教师的能力发展。

26.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育人:通过教学活动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和社会发展社会服务:通过教学和科研直接服务社会。

27.高等教师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

职称结构: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

学缘结构:是指教师毕业院校的比例结构情况。在高校要求形成多元化的教师队伍结构。

28.学生的本质:学生是人,是具有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通过学校生活获得各方面的资源,促进自己的发展。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教学活动必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9.影响学生发展的3个基本因素:家庭:家庭是学生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后盾。学校: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的权威机构,规定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同辈群体:在同辈群体当中,学生没有社会地位的差异,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0.大学生的特点:身体的特点-处于17-23岁,身体发育已经全面接近或达到了成年人的水平。心理特点-迅速走向成熟却尚未成熟的阶段,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但不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易带主观片面性‘情感丰富多彩但波动性大,意识水平显著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思想价值取向多元发展但矛盾重重。学习生活特点:主动性-是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主体,在成长过程中,大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开放性-大学生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开放性的关系,外部影响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同时,学生的成长与外部的环境有机联系起来。独特性-每一个大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立认识世界的方式、态度,也有着不同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创造性-萌发新思想、提出新观念或对问题做出独特解答的能力。

31.高校师生关系的具体内容:(1)教育关系师生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教师:是传递知识的主体,知识:客体(2)心理关系,包括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友好的认知关系是情感关系的基础,而和谐的情感关系是认知关系的润滑剂。(3)道德关系,双方都能够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践行道德规范,承担道德责任的关系。

32.高校师生之间“主体间性”关系。平等关系-不局限于表面的言语交谈,而是双方在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是彼此聆听和讲述的关系。互相尊重-建立在双方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共同分享-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共享知识的过程。彼此批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只有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看待知识,才可能真正地掌握真理和获得智慧。

33.对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不同观点

学科中心论:认为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要以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在内容编排上要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代表:永恒主义课程论、要素主义课程论

学生中心论: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倾向等为基础来设计、组织课程,即以学生经验为中心。代表:经验主义。

社会中心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会的技能,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34.教学内容的内涵学校传输给学生的(9个)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35.高校课程课程的组织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划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根据课程的功能划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根据修习的要求划分:必修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

36.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除了专业的设置必须在国家规定的专业目录下选择外,专业的培养方案与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等都可由高等学校自主开展建设工作。

37.微观层面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基于对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对课程要素的优化组合;课程设计就是对目标和内容或学习经验的选择确定。旨在确定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形成课程的设计结果。

38.我国和美国课程方案的不同体现:我国课程方案:体现为教学大纲,指导老师上课,主要对象是老师;美国课程方案:体现课程标准,对学生做出课程说明,对学生的指导性更强一些。都包含三个部分内容:确定课程目标;选择与组织课程内容;选定教材。

39.关于课程设计方案实施的三种认识:忠实取向-(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的执行方案的过程。)相互调试取向-(可根据学校或班级情境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方法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变。)创新取向-(课程实施过程是师生在情境中联合缔造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40.课程的概念:与一定学科相联系并由教师教授的具体课程组成的显性课程。

41.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课程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概念;课程大于教学内容,还有对内容的安排、进程和时限等;课程小于教学内容,是学科的同义词,比如语文课程。

42.我国目前高校课程的现状;课程价值观—从学科本位转变为社会本位。课程体系—表现为统一大于多元。课程内容—分科多于综合。

43.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思考。(1)以“全人”教育为目标开展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内容: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作准备的知识和能力教育,涉及范围应该是宽广的、全面的。(2)课程体系强调基础化、弹性化:整个课程设置应灵活多样,课程的结构更加弹性化,增加选修课数量。(3)以学科整合带动课程综合化,在分科的课程外适当地增加融合课程、核心课程,帮助学生在知识体系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

44.高校教学活动的内涵;广义上:涉及知识传递和经验获得的活动都可称之为教学活动。狭义上:发生在教育领域内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围绕共同的内容,借助一定的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展开的认知和实践过程。

45.理解教学活动要明确的问题: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和建构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教学活动是课程资源拓展过程。教学活动是预设性和生成性辩证统一的过程。教学活动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彼此交融的过程。

46.高校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从教学活动的目的来说具有教育性的特点。从教学活动的内容来说具有发展性特点,发展性特点体现为教学诸功

能的有机统一。从教学活动的过程来说具有真实性的特点:针对教学与生活的关系而言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平实的、贴近教师真实生活的、能够日常化的,而不是另类的。从教学活动的方式来说具有互动性的特点:教学主体互动以对话为主要形式进行,互动是多元的,表现为多内容、多形式、多维度、多情景。

47.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教学相长性——阐明“教”与“学”关系: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师的教与教师的学相互促进。教学发展性——阐明教学过程中知识传递和智力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教育性——揭示教书和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

48.高校教学活动的原则: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9.高校教学活动的策略。知识呈现的策略—包括讲师讲授、直观演示两种类型。信息沟通的策略—主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来实现。巩固知识策略—需要扩大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而教师适当需要从旁边做出适时的指导。组织管理策略—教育者通过对教育活动的管理,创造一种教育秩序,以使教育者的指导富有成效。

50.教学评价的内涵:评价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是由价值主体对价值客体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进行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活动。

51.教学评价的功能;鉴定分层功能(教学评价的管理功能,例子:高考)反馈调节功能(评价活动或多或少带有反馈功能,下一次教学工作调整依据)激励导向功能(评价中取得优秀成绩者,心里获得满足,推动更加追求进步。)教学功能(教学环节本身包含了评价环节,师生通过评价活动,积累教育经验。)

52.教学评价的原则:求真尽力确保评价结果和客观事实相符合;至善在评价中关注教育的价值、教育评价的价值;尽美尽力去追求评价目的与评价方法两者之间的自洽与融合。

53.教学评价的类型:

按评价标准可分为:绝对评价(在评价对象群体外确定一标准,评价每一个对象);相对评价(在评价对象群体中选出一个或若干个个体为评价标准,去评价其他对象);个体内差异评价(将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在或不同的侧面进行比较,得出评价结果。)

按评价的目的可分为:诊断性评价(教学活动开始前,为使教学活动适合学习者,对学习者进行认知、情感或技能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为了及时了解阶段性教学的结果以及学习者学习进展情况而开展的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的评价活动,);总结性评价(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按评价的表达可分为:定量评价(运用教育统计学和教育测量学的方法,对被评价者的量化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定性评价(运用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等方式,以描述性的语言,对被评价者的状态与性质进行评价)

54.高校常见的教学评价活动与检测活动——外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育部对高等学校的综合实力以及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评估。)专业认证(由专业认证机构对专业性教育学院及专业性教育计划实施的专门性认证。)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测活动:院系评估,专业与课程评估,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教学督导。

55.新兴的学生评价方法——学习契约(自主学习的评价方法,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设计的书面协议,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等内容,学生达到目标后,对照契约上的标准进行自评、互评、他评。)量规(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评分细则,给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规定评级指标。)

56.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评价方法(1)课堂观察(评价者可以是学校督导员、同行、教学管理人员,形成3中对应的评价方式,督导评价为核心。)(2)学生的学业成就(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各类竞赛的获奖成绩,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3)学生评教(学期中、末,学生对老师的师德、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4)教师的自我评价

57.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倡导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解决问题,最终使个人得到发展,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重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价值、主体、标准与方法的多元化);现代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广泛使用(信息技术)

58.备课的步骤:学期备课(确定全学期的教学目的、教学进度,安排全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单元备课(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数,考虑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实践活动);课时备课(确定本课时的教学进程,选择好教学方法,设计好板书与课堂练习)

59.备课的内容(四备、四写):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备教师自己。四写:写教学进度计划、写单元教学计划、写课时教学计划、写课后教学反思

60.说课:是授课老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面对领导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的讲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以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

61.说课的内容:(1)说教材、教学对象:解析教材、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重点、关键(2)说教法、学法(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提倡百花齐放):说教学程序、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说清楚所设计的教学基本环节、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说“为什么这样做”、说练习作业的安排和板书

62.说课的程序:确定课题(自选或指定);精心准备(知识、理论、技术);形成说稿(说课教案);进行说课与答辩

63.教师口语、板书、体态语言教学的基本功能;

口语: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有助于融合师生关系

板书:能体现教学意图、能揭示教材思路、能强化直观形象、能节省时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体态语言教学: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可以部分代替言语行为;能够表达言语行为无法表达的感情和态度。

64.教师口语分类:1)按教学过程分:开场白、阐述语、结束语2)按表达方式分:叙述语、说明语、议论语。

教师口语要求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65.板书设计的原则:(1)精心构思,整体设计。(2)合理布局,虚实相生。(中心板,两分版,三分版等)(3)书之有序,擦之适时。

66.教态的功能:协调辅助教学内容的展开。组织管理课堂秩序。运用教态的要求:目光要运用合理、真诚;面部表情要亲切、适宜;举止风度要优雅、自然;服饰发型要和谐、得体

67.听课、评课的作用:监督检查作用(可使教师更加认真);评估指导作用(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提高借鉴作用(相互切磋、取长补短);相互协调作用(沟通)

68.如何听课:听课前准备(了解目的,内容,阅读相关书籍);端正听课的态度;掌握听课的方法,即看(看老师)、听(听老师讲)、记(记笔记)、交(课后与老师交流)。

69.评课的内容。评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把握是否明确,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评教学效果(是否原先预设的目标,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学生积极性是否提高)。评教师素质(职业道德表现,教学态度,教师的基本功)

70.高校科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导作用(1)高校科研通过原创研究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2)高校科研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3)高校科研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国际先进技术转化为国内技术创新

71.高校科研分类的不同角度(1)从与生产的关系来划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推广研究(2)从其主要研究方向来划分:现象型研究,实验型研究(3)按活动规模的大小来划分:小、中、大规模研究

72.高校科研的价值追求

意义性:选择科研课题要具有社会发展价值和学科发展性,要能满足社会实践和学科实践、学科体系等的发展需要。科学性:选题要以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南,以科学实践反复证实的客观规律为基础。创新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它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新”: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现实性:根据实际具备的和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去选择研究课题,对完成研究所需要的主观条件尽可能充分地估计到。普适性:

自由和平等的原则;科学研究是为增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存在的认知活动。

73.高校科研的基本原则。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原则:从认识活动意义上来说,是源和流的关系;从培养人才意义上说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两者综合是优化资源配置和发展教育与科技的最佳选择。科研层次化与特色化的原则:要求高校应多层次开展科研。高校科研不能也不应该采取统一模式,应按各高校及其人才培养特点、各种科学自身的规律和具体承担的情况,确定有效地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主管部门可提出指导性意见,但不应该干预各单位各项目的具体做法。独立与合作相结合的原则:把个体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起来,在个体意志与社会需要、个人思考与集体智慧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才能发挥人的科研积极性和作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定性研究—揭示“质”的规定性为出发点的研究方法,对事物的表象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考察分析,进而揭示出决定这一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定量研究——运用数学方法技术考察事物“量”的规定性,通过精确测定的数据和图表反应相关事物的现状、属性等相互关系。

74.高校科研的具体方法。观察研究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从而了解某些特性和规律的方法。实验研究法:在有目的的变革事物的过程中观察事物、探索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需要,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得相关资料,全面、正确的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中发现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通过对事物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收集来认识问题或探索现象之间的联系研究方法。

75.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1)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2)青年教师要形成积极的学术态度: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结合教学工作,努力钻研本专业的前沿理论,切实提高科研能力,掌握国内、国外的最新学术动态;防止闭门造车,广泛接触学校、企业、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科技人才,获取信息,锻炼才干。(3)学校要重视青年教师的科研管理:为了鼓励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创新,学校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年度考核标准及奖惩制度,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科研能力、教育管理和成果,并将考评结果与体现个人价值的职称聘任、住房分配、个人收入等挂钩,奖优罚劣;鼓励在科研方面出成果、出效益,学校应建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鼓励开展创新性研究,培养年轻的学术骨干;解决科研开始阶段的经费问题。基金主要用于青年教师进行小型科研实验、购置实验材料、发表论文等,对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科研工作给予重点支持;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科研工作,学校应加强科研业务培训,邀请一些科研骨干教师讲授科研政策、申报科研课题流程及技巧、科研课题组织运作的方法及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及科研骨干的“传帮带”作用。(4)管理机构要为青年教师提供应用平台,通过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积极联系和构建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建的形式,广泛开展政府部门、学校、企业三方的科研合作。

76.高校青年教师课题申报过程。(1)熟悉科研课题申报常识,关注课题来源动态。(2)执著专研专业知识,慎重科研选题(3)做好前期调研

工作,扎实完成文献综述。(4)注重同事间的协同合作,合理组建研究团队。(5)认真做好课题论证,修改完善研究方案。(6)把握课题申报时间,按时交送申报材料。

77.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威斯康星思想)起源:美国赠地学院创办的时代,代表,始建于1841年威斯康星大学的办学理念:渗透着增地学院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78.威斯康星思想:把大学的资源和能力直接用于解决公共问题,直接为社会服务。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新文化、新知识;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中国代表:东南大学

79.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形式:为地方发展培养人才(设立夜大、函授、培训班、研讨班);根据地方需要开展科学研究,推广科技成果或技术转化;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规划,提供咨询;与地方政府协作建立科技园区。(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技术开发区);创办科技产业,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直接参与贫困地区的领导管理工作,开展对口服务;利用学校设施为本地区各种团体服务。(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器械)

80.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内容:

文化政治服务(大学对社会的文化建设和政治秩序的引领作用)

社会经济:开展技术推广服务(例如:俄亥俄州大学雇佣260个农业推广代理人;美国大学创建了数百个技术服务中心);建立科学工业园区(美国硅谷);建立高科技产业孵化器。(德国多特蒙德大学的多特蒙德技术中心,世界5个顶级科技园区之一);兴办合资企业(1986年,华盛顿大学与阿里菲资本公司签订了10年,成立AW公司);教育培训服务:大学应当根据自己的不同层次直接为社区或社会提供相应层次的教育培训。各种类型与层次的培训班、函授班和短期班是大学的教育培训的基本形式;大学的教育培训的另一种途径是与企业合作办学,共同培养人才。

81.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具体做法。科研选题关注社会实际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服务技能。

82.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原则(1)提高认识,主动参与:(高校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以自己的专业理论、智力优势和科技成果等投身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2)明确定位,扬长避短: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集体参与和个别参与相结合。坚持高起点原则。(3)正确处理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关系:高校教师要科学安排计划、合理统筹各项工作,做到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者有机统一,共同提高,协调发展。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

1. 高等教育研究的对象是? 2. 高等教育个体功能的具体表现。 3.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4. 高等教育经济功能具体表现及实现? 5. 高等学校的三大社会职能相互之间的关系。 6. 谈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7.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演变及其内涵? 1.高等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是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及其基本发展规律.其中运行形态包括:(1高等教育活动: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的教育活动,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等;(2高等教育事业:高等教育的目标、规模、结构、制度、管理等;(3高等教育思想:高等教育的观念形态,对高等教育活动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认识。发展规律包括:(1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2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规律;(3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协调发展规律。 2.高等教育个体功能的具体表现。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是高等教育对个人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其表现形式归纳起来有如下三方面:(1促进个人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功能,这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指个人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促进;(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功能,而提高个人的文明素养是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3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的功能,高等教育是影响个人社会地位改变的重要因素。 3.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答: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高等教育在社会文化发 展过程中的作用。高等教育促进文化功能的表现有如下两个方面: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首先高等学校是社会上从事精神生产的最重要部门之一,其次,高等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各种文化的

(完整版)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中世纪大学:指11~17世纪欧洲各国兴起的高等学府,为近代高等教育之滥觞。 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高等教育的目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个人本位论: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好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高校教师聘任制:根据教学与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高等学校的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 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高校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一般分说明、本文和附录三部分。 学年制: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学分制:与学年制相对应,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份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 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英才教育: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这个阶段,大学主要培养治国的精英,大学是统治阶级服务的机构。教育内容是博雅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致力于统治才能的培养。高校种类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高校的种类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校间的比例关系。我国高校能级有三,一是重点大学,设有研究生院,教学与科研并重。一般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专科学院,培养应用型、技艺型人才为主。 显性课程:有明确的计划和目的的课程。 隐性课程:利用有关学校组织、校园文化、社会过程和师生相互作用等方面给学生以价值上、规范上的陶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接线员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的诸要素如何组合和表现出来。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而形成的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结构。 二、填空题 1、中世纪大学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是在仿照行会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机构。并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育活动体系,其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教学方式等都为近现代高等教育所直接继承。 2、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主要指高等教育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高等教育可以传承和创新文化,这是高等教育()的体现。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2.下列不属于中世纪大学办学特点的是()。 A.自主自治的办学观 B.学术自由的治学观 C.教学与科研并进 D.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 3.按照马丁?特罗的学说,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于()阶段。 A.精英教育 B.大众教育 C.普通教育 D.义务教育 4.某一教育系统用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所培养学生的数量称为()。 A.内部效率 B.外部效率 C.效率优先 D.公平优先 5.包括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平等、受教育过程平等和受教育结果平等在内的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 A.相对平等 B.绝对平等

C.形式上的平等 D.事实上的平等 6.高校教师的()是高校教师成长的根本性动力因素,也有人称其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三条路径”。 A.专业学习 B.专家引领 C.同伴互助 D.自我反思 7.高校教师的()是指教师队伍内部毕业生来源情况的构成情况。 A.学历结构 B.职称结构 C.专业结构 D.学缘结构 8.杜威所代表的课程论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要素主义课程论 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D.永恒主义课程论 9.教学内容在选择与组织时主要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A.教师、学生、家长 B.知识、学生、社会 C.家庭、学校、社会 D.家长、教师、社会 10.课程内容的学生中心取向特别注重()。 A.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 B.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 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D.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11.隐性课程是()的一种课程类型。 A.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划分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练 习题及答案 1. 什么是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的原理、方法和规律的学科。它主要研究高等教育的目标、内容、组织、管理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等方面的问题。 2. 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有哪些重要阶段? 高等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重要阶段: (1)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高等教育学主要关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探讨高等教育的目标和理念。 (2)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高等教育学开始关注高等教育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问题。 (3)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高等教育学在学科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逐渐丰富和完善。 (4)20世纪80年代至今,高等教育学开始注重研究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与国际化问题。 3. 高等教育的功能有哪些? 高等教育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等教育是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训,使学生具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促进知识创新与科学研究:高等教育机构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知识的创新和社会进步。 (3)传承和弘扬文化:高等教育机构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通过开展相关课程和活动,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 (4)社会服务:高等教育机构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和智力支持。 4. 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有哪些特点? 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政府主导:高等教育的管理由政府主导,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对高等教育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2)院系制管理:高等教育机构采用院系制管理,各学院和系部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管理。 (3)学术自由原则:高等教育强调学术自由原则,鼓励学者和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提倡学术争鸣和多元思想。 (4)评估与监督机制:高等教育建立了科学的评估与监督机制,通过对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评估,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通关题库(附答案)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通关题库(附答 案) 单选题(共30题) 1、专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 A.教育性 B.组织性 C.合法性 D.自主性 【答案】 C 2、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反映了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A.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 B.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 C.难度适中 D.便于检测 【答案】 C 3、与“赠地学院”的出现有关的院校职能是()。 A.科研 B.社会服务 C.教学 D.知识创新 【答案】 B

4、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 A.古代中国 B.古代印度 C.中世纪的西欧 D.古希腊 【答案】 C 5、专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 A.教育性 B.组织性 C.合法性 D.自主性 【答案】 C 6、最早提出以“学术自由”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原则举办高等学校的人是()。 A.苏格拉底 B.费希特 C.洪堡 D.范海斯 【答案】 B 7、开设跨学科课程或建立跨学科专业体现了高等教育课程发展的()。

A.综合化趋势 B.多样化趋势 C.人文化趋势 D.科学化趋势 【答案】 A 8、有关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国家和政府的力量较强 B.市场的力量较强 C.高校自身的力量较强 D.学者所代表的学术力量较强 【答案】 A 9、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这体现了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或论文时的()。 A.启发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B 10、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的筑波模式,以跨学科选课为主要特征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以及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的牛津模式,三种模式 A.课程内容综合化趋势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高分题库附精 品答案 单选题(共80题) 1、中世纪欧洲大学中影响巨大的样板学校是()。 A.巴黎大学 B.威斯康星大学 C.东京大学 D.达勒姆大学 【答案】 A 2、为替代“高等教育”这一概念,国际组织有时采用的概念有()。 A.中学后教育和成人教育 B.第三级教育和中学后教育 C.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 D.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 【答案】 B 3、不属于个案研究法的特征的是()。 A.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B.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C.实施方法的综合性 D.资料来源的多元化 【答案】 B

4、“测量”是学业评价的一种特殊手段,它()。 A.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 B.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C.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D.特别适合对美术、音乐等学科进行评价 【答案】 B 5、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 D.活动课程 【答案】 B 6、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 A.教学目的 B.重点和难点 C.导入新课 D.讲授新课 【答案】 D 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并不认为()。 A.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

B.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 C.现代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D.生产劳动是造成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答案】 D 8、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意义不包括()。 A.实现高校的价值回归 B.有利于引领社会反思 C.有利于教师潜心学术,为学术而学术 D.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答案】 C 9、下列有关教师职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职业的一种 B.一种专门职业 C.学术性职业 D.实践性专业 【答案】 D 10、现代意义的中国高等教育始于()。 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北京大学 D.燕京大学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一、高等教育学的目的 参考答案:旨在探究高等教育中的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找到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客观的规律,使高等教育工作更具科学性,从而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二、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参考答案:(1)加深对高等教育工作的认识。系统学习高等教育学,可以帮助自己了解高等教育的缘起、性质、作用、规律等基本常识,了解高等教育工作的特点和方法,增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自觉性。 (2)增强高等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学习高等教育学可以使高等教育工作者更充分的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增加其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提升高等教育工作的水平。学习高等教育学有利于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觉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来开展工作,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高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三、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1)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当代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是人口的增长;其次是经济发展迅速;再次是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最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学制有一定关系。 (2)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目前,我国已步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轨道。 (3)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各国高等教育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互相依存的程度加深,高等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越来越密切的一种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表现在高等教育观念、培养目标、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人员的国际交流、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等方面。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正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高等教育国际化既是各国政治力量推动和经济全球化驱动的结果,也是高等教育应对社会变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4)高等教育的多元化。高等教育多元化包含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经费来源、层次结构等方面的多样化。近二三十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在坚持以国家办学为主,积极进行公立高校体制改革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发展各种形式的民办高等教育,开展公民办学校之间以及中外高校之间的合作办学。 四、教师的职业特点 参考答案:(1)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具有复杂性。高等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于劳动对象的复杂性所导致的,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复杂性决定了高校教师职业的复杂性。另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知识点总 结超全 高校教师资格证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认证,对于高等教育学考试的知识点总结,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高等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高等教育是指在大学中进行的专业教育,具有以下特征: 1. 系统性和专业性:高等教育是按照一定的学科体系进行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2. 教育的普及性和深化性:高等教育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普及高级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并提供人才培养的桥梁。 3. 多元化和综合化: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多元化,不仅注重专业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 1. 返 坡撩开记忆的帷幕,我又一次来到了熟悉的“虫洞”,这是我虔诚祈求得到的机会。时间洪流已无法阻挡我探寻知识的决心,我奋力跃过门槛,世界在我的脚下展开。这一次,我将探寻高等教育学考试的知识点,为我未来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高等教育的组织形式与管理特点 高等教育的组织形式包括大学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等。而高等教育的管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主性:高校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和管理权,可以制定自己的教学 计划和管理规定。 2. 完备性:高等教育管理涉及到招生、就业、教学质量评估等多个 方面,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和协调。 3. 制度性:高等教育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章,确保教学工 作的顺利进行。 四、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策略 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包括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培养。而在教学策略方面,高等教育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案例教学、 研讨式教学等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五、高等教育的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 高等教育的评价主要包括对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学生综合素质等 多个方面进行评估。而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教学质量监控、 教育质量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等多个环节,旨在确保高等教育的质量 和水平。 六、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本原理篇 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内涵: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即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有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其次,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或者精神产品的生产。 2、教育的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教育中介、受教育者三个方面。 3、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4、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程度上一般分为专修科、本科、研究生。 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具有学术性。 5、高等教育阶段是介于基础教育和参与社会工作之间的一个关键阶段。 6,文化拓展是高等教育特有的目的。 7、高等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基本功能即育人和促进社会发展 8、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 (简答)㈠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影响社会政治的稳定与社会政治的变革。①传播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帮助青年一代完成政治社会化进程;②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③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对社会的各种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 (简答)㈡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集中表现在影响一定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①通过影响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基础和条件;②帮助人们形成新的观点、态度、行为和习惯,以适应现代经济生活和现代生产的节奏和变化;③产研学结合促进了科学知识的创新及科研成果的转化,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 (简答)㈢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变现为影响文化传承与创新。首先,选择、整理、专递和保存人类文化;其次,创造、更新人类文化;最后,吸收、融合世界先进文化。 9、高校职能:教学(培养人)、科研、社会服务 教学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科研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社会服务是前两个职能的派生。 10、高等教育结构是指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它是由高等教育的功能决定的,体现了社会各方面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将高等教育水平分为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三个层次。 高等教育的结构主要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素质全面发展这两个要求决定的。 11、柏林大学宣告现代大学的诞生 汉代的“太学”是我国正式设立大学的开始 12、高等学校三大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13、洪堡在创立柏林大学时。一方面强调学术自由,注重科学研究,主张用科学与人文知识的结合来培养完全的人;另一方面强调以科学教育强国。 14、大学应该造就既有专业技能又具有文化修养的人。 15、英才教育(适龄人口的15%)和大众教育(适龄人口的15%~50% )是高等教育的两个不同方向的发展。 16、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致有两种模式:一是美国模式(公立;)二是日本模式(私立) 17、平等和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种价值取向。高等教育的效率包括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内部效率是指某一教育系统用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所培养学生的数量; 外部效率是指一般教育同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学校同就业机会的关系。 在平等与效率两难的选择下,我们的选择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教学活动篇 1、狭义的范畴看,高校教师是专指高等学校内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才,也称专任教师 2、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群体性的特点。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规划 1.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 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4.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5. 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最后,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教育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也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决定的每个个体的特殊性、生长的阶段性以及胜利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高等教育的概念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五、高等教育的内涵 1. 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才接受的教育; 2. 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题库大全+答案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题库大全 +答案 单选题(共50题)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对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它体现了()。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B.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答案】 D 2、高等学校的基本教育单位是()。 A.学生班级 B.课程 C.专业 D.系科 【答案】 C 3、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 A.研究型教育

B.发展个性教育 C.全面发展教育 D.职业性专业教育 【答案】 D 4、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A.教育目的 B.课程 C.教育评价 D.教学 【答案】 A 5、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A.基础性 B.专业性 C.人文性 D.科学性 【答案】 B 6、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这体现了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或论文时的()。 A.启发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B 7、“大学要把知识传播给民众并使其能运用知识解决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问题看作是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体现了大学的()。 A.科学研究职能 B.社会服务职能 C.培养人才职能 D.终身学习职能 【答案】 C 8、下列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B.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C.二者是有机的统一体 D.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答案】 A 9、1968年法国爆发的“五月风暴”体现了()。

B.终身化 C.国际化 D.民主化 【答案】 D 10、为替代“高等教育”这一概念,国际组织有时采用的概念有()。 A.中学后教育和成人教育 B.第三级教育和中学后教育 C.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 D.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 【答案】 B 11、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 A.蒋梦麟 B.竺可桢 C.蔡元培 D.胡适 【答案】 C 12、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首要问题是()。 A.办学定位

高等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1、定义: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在四科中,文科是基础,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法、神、医是高级学科。 4、英才教育毛入学率<15%大众化教育15%-50%普及化教育> 50% 5、在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 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的概念为: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等中级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7、从高等教育的性质上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10、20世纪80年代,哈佛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六大类,文学与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道德思考、外国文化,意在培养出有教养的美国人。 11、我国古代的“学而优则仕”传统与官学的设立便是把教育视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具体表现。 1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3、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P10 14、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P12

15、人才培养职能肇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也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 16、高等教育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在我国,高等教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始于唐代的书院(最早为717年建立的丽正书院,后改为集贤殿书院,则是中国另一种类型的高等学校。 17、最早产生中世纪大学的有: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美国1636年的哈佛学院。 我国近代建立的大学有:天津中西学堂,北洋大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 18、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科学研究的大学中并没有找到存在的位置和理由。 19、发展科学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的柏林大学的创办。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是“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20、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产生于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引发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 21、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22、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形式? (1教学服务(2科技服务(3信息服务(4设备开放服务。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23、教育目的指明了在一定社会中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高等教育本质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而非义务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2、欧洲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是欧洲中世纪大学。 3、在中世纪高等教育就等于大学教育。主要分为文、法、神、医四科。 4、工业革命时期,中等教育开始肯高等教育衔接。 5、美国大学分为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这几个层次。 6、非正规大学包括开放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成人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空中大学。 7、国际上目前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理念。 8、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而欧洲和中国则与此不同。 9、中国的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即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10、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1)、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a、政治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b、政治决定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c、政治制约高等教育体制。 d、政治制约高等教育方针、目的。 (2)、高等教育与经济关系: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决定作用:a、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b、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体制的改革。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d、经济结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结构。 (二)、高等教育经济功能:a、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b、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完善。c、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收入。 (3)、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关系: (一)、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最直接、最明显的是对高等教育内容和手段影响。(二)、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a、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b、高等教育通过创新、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4)、高等教育与文化关系: (一)、文化对高等教育影响:a、文化影响高等教育内容。b、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高等教育实施。c、文化传统影响高等教育特色特色形成。 (二)、高等教育文化功能:a、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功能。b、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功能。 11、高等教育领导权取决于政权的性质。一个国家政体与高等教育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12、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通过教育资本储量分析方法可以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13、教育最核心内容是传递文化。 14、人才培养职能开始于古代,是传统教育最核心职能,是早期大学创办宗旨。也是现代高等学校的最基本职能,也是大学作为社会特定机构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合法依据。也是高等学校根本使命,也是高校职能体系中的核心。 15、春秋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是当时唯一官办高等学府。唐代书院(最早是丽正书院,后改为集贤殿书院),是另为一个类型高等学校。宋代起书院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最主要形式。 16、最早产生的大学有: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德国布拉格大学又称查理大学、美国哈佛大学。 17、近代中国最早新式大学有:1895年天津中西学堂,1897年南洋公学,1898年京师大学堂,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高分通关题型 题库附解析答案 单选题(共35题) 1、大学(university)的历史长达()。 A.大约一万年 B.大约一千年 C.大约五百年 D.一百多年 【答案】 B 2、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法律 【答案】 B 3、高等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基本环节是()。 A.学生评定 B.教学总结 C.档案收集 D.毕业设计 【答案】 D

4、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的筑波模式,以跨学科选课为主要特征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以及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的牛津模式,三种模式 A.课程内容综合化趋势 B.课程实施多样化趋势 C.课程方向人文化趋势 D.课程性质职业化趋势 【答案】 A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生物起源论 B.劳动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答案】 B 6、学分制是在选修课的基础上产生的,19世纪70年代起源于()。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中国 【答案】 A 7、个别教学制的不足之处是()。 A.不利于因材施教

B.教学效率较低 C.学生的自主性不够 D.学生的积极性不够 【答案】 B 8、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A.大众化和普及化 B.民主化和终身化 C.国际化和全球化 D.上述三种趋势 【答案】 D 9、第一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学者是()。 A.布鲁纳 B.杜威 C.范海斯 D.洪堡 【答案】 D 10、高等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基本环节是()。 A.学生评定 B.教学总结 C.档案收集 D.毕业设计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通关题库(附带答案)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通关题库(附带 答案) 单选题(共40题) 1、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根本在于()。 A.培养学生 B.获得经验 C.了解社会 D.增长知识 【答案】 A 2、教师管理的根本问题是()。 A.激励教师勤奋工作 B.营造和睦相处的氛围 C.提升教师学历 D.提高教师待遇 【答案】 A 3、教育技术的领域包括学习者、()、教育开发职能和教育管理职能。 A.学习资源 B.学习平台 C.学习软件 D.学习环境 【答案】 A

4、体现课程的体系结构,也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的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方案 【答案】 A 5、我国实施“985工程”的主要目标是()。 A.打造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B.推进“211”工程建设 C.尽快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 D.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答案】 A 6、隐性课程不包括()。 A.学校组织方式 B.校园人际关系 C.教师教辅资料 D.学生班级学风 【答案】 C 7、高校与有关部门合作或单独成立的联合体,如科技工业园区、服务中心、咨询中心等,体现了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 A.专业性

C.实体性 D.广阔性 【答案】 C 8、()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还容易管理,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 A.学年制 B.学分制 C.传统教学媒体 D.计算机教学 【答案】 A 9、从进人大学四年级开始到大学毕业,是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 A.心理适应期 B.学业准备期 C.心理准备期 D.心理摇摆期 【答案】 C 10、大学这种组织形式的首要特征是()。 A.专业性 B.学术性 C.多学科性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单选题(共40题) 1、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这体现了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或论文时的()。 A.启发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B 2、在学制方面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的代表国家是()。 A.意大利 B.美国 C.澳大利亚 D.法国 【答案】 A 3、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把发展科学作为大学的活动职能之一,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的大学是()。 A.柏林大学 B.约翰普金斯大学 C.威斯康星大学 D.弗吉尼亚大学 【答案】 A

4、素质的涵义是()。 A.素质就是文化素质 B.素质就是思想道德素质 C.素质就是专业素质 D.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又包括专业素质既包括身体素质,又包括心理素质。 【答案】 D 5、我国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调控力度的方式是()。 A.间接调控 B.宏观调控 C.间接的和宏观的调控 D.直接调控 【答案】 C 6、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更能对学生的需要作出敏感反应() A.讲授法 B.讨论法 C.多媒体教学法 D.案例教学法 【答案】 B 7、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纪律,使之掌握一些基本的生产技能,应该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A.生产劳动 B.参观考察 C.智力扶贫 D.社会调查 【答案】 A 8、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 A.研究型教育 B.发展个性教育 C.全面发展教育 D.职业性专业教育 【答案】 D 9、课程性教学环节是()。 A.入学教育 B.军事训练 C.考查考试 D.社会实践 【答案】 C 10、第一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学者是()。 A.布鲁纳 B.杜威 C.范海斯

2022年-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通关题库(附带答案)

2022年-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通关 题库(附带答案) 单选题(共40题) 1、高校专业具有“双重性”,即学科性和()。 A.教育性 B.规范性 C.职业性 D.指令性 【答案】 C 2、“习明纳尔”在性质上类似于常规的()。 A.练习法 B.讲演法 C.安全教学法 D.讨论法 【答案】 D 3、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政治统帅论 【答案】 C

4、学习策略的不同会导致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的不同,下列哪一种学习策略会最大限度帮助理解知识结构的复杂性() A.再认策略 B.意义策略 C.目标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 B 5、下列有关教师职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职业的一种 B.一种专门职业 C.学术性职业 D.实践性专业 【答案】 D 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A.学者 B.高级技术型人才 C.高级专门人才 D.研究型人才 【答案】 C 7、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法律 【答案】 B 8、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是()。 A.政治教育 B.培养人才 C.完善政体 D.民主问题 【答案】 D 9、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 A.创新实践 B.教研结合 C.终身学习 D.反思经验 【答案】 D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高等教育平等的内涵()。 A.起点平等 B.过程平等 C.资源均分 D.结果平等

【答案】 C 11、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活动课时制 B.特朗普制 C.开放课堂 D.个别教学 【答案】 B 12、“永恒”主义教育思想的倡导者为()。 A.巴格莱 B.赫钦斯 C.马利丹 D.涂尔干 【答案】 B 13、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中,高校由政府来举办,并统一接受政府的某一主管部门的垂直领导,该模式属于()。 A.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B.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 C.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D.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答案】 B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通关提分题库 (考点梳理) 单选题(共60题) 1、1968年法国爆发的“五月风暴”体现了()。 A.法治化 B.终身化 C.国际化 D.民主化 【答案】 D 2、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更能对学生的需要做出敏感反应()。 A.讲授法 B.讨论法 C.多媒体教学法 D.案例教学法 【答案】 B 3、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 A.终身学习 B.教研结合 C.创新实践 D.反思经验 【答案】 A

4、教育的本质决定了高校的基本职能是()。 A.培养人才 B.科学研究 C.服务社会 D.普及教育 【答案】 A 5、学校的建筑、设备、诗墙、画廊等是一种()。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 D.活动课程 【答案】 B 6、根据教学关注阶段论的观点,年轻教师初上讲台一般关注的是()。 A.自我表现 B.学科内容 C.学生反应 D.物理环境 【答案】 A 7、《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属于()。 A.教育行政法规 B.教育法律

C.地方性教育法规 D.教育规章 【答案】 A 8、高等教育的目的可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A.中级人地 B.中级专门人才 C.高级人才 D.高级专门人才 【答案】 D 9、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主要体现为()。 A.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整合 B.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 C.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整合 D.知识与能力的整合 【答案】 C 10、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组织形式也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在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间隔上出现了()。 A.加长化 B.短学程化 C.缩短化 D.均衡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