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钣金电镀件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钣金电镀件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钣金二次加工(电镀件)

目次

前言............................................................................. II 钣金电镀件检验规范. (10)

1 范围 (10)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0)

3 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10)

4 检验规则 (11)

5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1)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涂膜一般制备方法 (21)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涂膜(漆膜)外观质量测定方法 (22)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涂膜(漆膜)厚度测定方法 (23)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涂膜(漆膜)光泽度测定方法 (24)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涂膜(漆膜)附着力测定方法—划格法 (25)

附录 F (规范性附录)涂膜(漆膜)铅笔硬度测定方法 (26)

附录G (规范性附录)涂膜(漆膜)冲击力测定方法 (27)

附录H (规范性附录)涂膜(漆膜)耐中性盐雾性能测定 (28)

附录I (规范性附录)涂膜(漆膜)柔韧性测定方法--圆柱法 (30)

附录J (规范性附录)钣金喷塑件、电镀件、电泳件、喷漆件检验报告模板 (31)

钣金电镀件检验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钣金电镀件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空调产品用钣金电镀件的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J/GD 12.12.004 环保标识使用管理规定

QJ/GD 40.01.011 外协外购件入厂验收通则

QJ/GD 92.00.001 产品中有害物质控制管理规定

3 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3.1 外观

3.1.1 产品无变形,镀层要求完整、光亮和美观,不允许存在起泡、针孔、露底、开裂和脱落等现象。

3.1.2 试验方法

目测。

3.2 尺寸

3.2.1 应符合图纸或相关技术文件要求。

3.2.2 试验方法

使用卡尺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3.3 镀层厚度

3.3.1 镀层厚度要求在8 μm~30 μm之间。

3.3.2 试验方法

采用超声波测厚仪进行检测。在样板上找5个成X型均匀分布的点,进行分别测量并记录数值,取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就是所检测样板的镀层厚度。

3.4 镀层结合力

3.4.1 采用划格法,切割边缘完全平滑,无一格脱落。

3.4.2 试验方法

用划格器的锋利刀片(或裁纸刀),在镀件样品表面上尽量选取平面部件纵横交错划格,刻划成1 mm×1 mm的小方格。

用胶布贴在划格处,用手指把医用胶布在网格区上方的部位压平,医用胶布长度至少超过网格20 mm。

粘上胶带2 min~5 min内,拿住胶带的悬空一端,以尽可能接近60°的角度,在0.5 s~1.0 s 内平稳的撕离胶带。

3.5 盐雾试验

3.5.1 进行中性盐雾试验,出现白锈时间≥72 h,出现红锈时间≥120 h。

3.5.2 试验方法

按附录H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3.6 有害物质含量

有有害物质含量要求,其所有材料的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QJ/GD 92.00.001规定要求。其环保标识应符合QJ/GD 12.12.004规定要求。客户化环保要求按客户化文件或图纸执行。

3.7 对比及审查(针对新厂家、新物料)

与原厂家供应物料的对比,确定结构、材料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评估其影响,存在差异的必须充分试验验证。对于全新物料,需对其结构及选材合理性进行充分验证。

4 检验规则

4.1 入厂检验

根据QJ/GD 40.01.011规定确定抽样方案,入厂检验项目见表1。

4.2 型式试验

按QJ/GD 40.01.011规定进行,型式试验项目见表1。

5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5.1 标志

5.1.1 包装箱外表应注明制造厂名,产品名称和编码,产品数量。

5.1.2 环保标识(如RoHS标识)应符合QJ/GD 12.12.004要求,适用于有有害物质含量要求的产品。

5.2 包装

5.2.1 包装合理性(针对首批来货)

包装应合理,能保证产品在储运过程中不变形、撞伤、损坏等。

5.2.2 制品包装箱内外不得有白蚁、老鼠等害虫。

5.2.3 保持包装完好无损,能够防止受潮。

5.3 运输和贮存

5.3.1 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重压、受潮、暴晒、雨雪淋袭。

附录A产品应储存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不应露天存放。

(规范性附录)

涂膜一般制备方法

A.1 导言

本附录规定了制备一般涂膜试板的材料、基体的表面处理、涂膜制备、固化和合格试板的条件等。

本附录适用于涂膜质量检验时用试板的制备。

A.2 试板基体材料及粉末涂料

A.2.1 基体材料

A.2.1.1 冷轧钢板

除另有规定外,钢板应符合Q/BQB 402和Q/BQB 403的技术要求(或类似的国家标准)。尺寸:75×150×(0.5~2.0)mm的试板。

A.2.1.2 锌板(包括:电镀锌板、热镀锌光整板、合金化板等)

除另有规定外,锌板应符合Q/BQB 420和Q/BQB 430的技术要求(或类似的国家标准)。尺寸:75×150×(0.5~2.0)mm的试板。

A.2.2 粉末涂料

喷涂所用粉末涂料为热固性纯聚酯耐候户外粉,除另有规定外,粉末涂料应符合公司企业标准QJ/GD 30.03.001。

A.3 基体的表面处理

按正常的工艺流程或现场批量生产时工艺参数规定进行,基体表面处理不允许有油污和锈蚀点,磷化膜或转化膜的颜色基本一致、均匀、细密。

冷轧板的磷化膜质量必须符合 GB 6807-2001的技术要求。

锌板磷化采用锌、锰、镍三元磷化体系,并符合GB 6807的技术要求。

环保型转化膜采用硅烷膜、陶化膜,并符合公司企业标准QJ/GD 30.03.001。

A.4 涂膜的制取

按正常生产时的各种工艺参数进行,对前处理合格的试件表面进行静电粉末喷涂,固化后(固化条件:180~200℃/15~20分钟)涂膜厚度(不包括锌层厚度)为50~90μm。

A.5 试板合格的技术要求

A.5.1 试板的表面必须经过前处理各工序,并且转化膜质量合格。

A.5.2 试板在处理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必须是正常批量生产时稳定的参数。

A.5.3 试板可以是规定尺寸的小试板,也可以是批量生产时的合格工件。

凡满足上述要求的试板,都是合格的试板,可以用于各种性能的测试。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涂膜(漆膜)外观质量测定方法

B.1 导言

本附录规定了涂膜的外观质量测定方法。

B.2 仪器和设备

B.2.1 工作台(适用于实验室对试件的检验)

台面尺寸500×1000mm。

B.2.2 日光灯

功率为40W(在工作台正上方1米处)。

B.3 取样

B.4 标准样板

按封样的标准样板,超出有效期时,必须对其进行表面色差检验。

B.5 试板

试板可按附录A中规定进行,也可为生产的成品(取样应距零件边沿≥10mm)。

B.6 测定步骤

B.6.1 条件

待测试件尺寸不大于500×1000mm,光线为正常天然(或近似)散射光线(大工件另行处理)。B.6.2 步骤

B.6.2.1 将待测试件放置在工作台平面上,标准样板与待测试平面须在同一平面内(或在该面上)。

B.6.2.2 在正常光线下,观察者眼睛与试件待测面距400~500mm。角度与水平面约成45~60°。

B.6.2.3 将标准样板与测试件进行比较,检验其颜色和外观质量(检验时不得碰伤涂膜)。

B.6.2.4 对于试件的色差检验时,必须用色差仪(如筛选分厂)进行检测,色差范围必须符合有关的技术文件(ΔE≤0.8)。

B.7 其它说明:

B.7.1 上述外观测定方法是对试件在实验室的检测。

B.7.2 对于生产线上的成品检验,待检工件表面的表面温度必须在40°以下。

B.7.3 对于生产线上的成品检验方法和要求,按B.6.2.2和B.6.2.3这两项进行。

B.7.4 对试件表面色差的测定,按色差仪的说明书进行。选取的测试点,同一平面内不少于3点(上、中、下)。以3个色差值的平均值作为该平面的色差值。待测表面应为洁净的平面,且不允许露光。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涂膜(漆膜)厚度测定方法

C.1 导言

本附录规定了涂膜的厚度测定方法。

C.2 仪器和设备

磁性测厚仪:范围0~1000μm。精度为1μm,数字显示。

C.3 取样

试板按附录A规定进行,也可为生产的成品(取样应距零件边沿≥20mm)。

C.4 测定步骤

C.4.1 条件

测厚仪的测试探头必须垂直待测面并接触。但不允许碰伤待测不涂膜表面。

C.4.2 步骤

按测厚仪的使用说明书中的规定进行,对于大平面(≥500×500mm)测试点不得少于十个点,每次检测前,仪器必须校正、调零。

C.4.3 测量点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测量点的位置按图1所示。图中“1/10”表示第1点和第10点在同一位置。(即待检平面的中央);2-5点是在四角处,6-9点是中间部位。对于平面大于100×100mm,测试点不得少于三个点,且应按上中下三个不同部位取点。

图C1

C.5 其它说明:

C.5.1 对于非平面的厚度测量值仅作参考,不作判别依据。

C.5.2 对于距边缘20mm范围内的测量数据,也只能作为参考值。

C.5.3 要测量非平面处的厚度值,测厚仪的测试探头端面,必须在该处的切平面之内(垂直于测量处)。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

涂膜(漆膜)光泽度测定方法

D.1 导言

本附录规定了涂膜的光泽度测定方法。

D.2 仪器和设备

多角度光泽仪(如筛选分厂使用XGJ型台式镜向光泽度计):20°、45°、60°;精度为:1%。

D.3 取样

试板按附录A中规定进行,也可为生产的成品(取样应距零件边沿≥20mm)。

D.4 测定步骤

D.4.1 条件

多角度光泽仪检测时用60°角,光泽仪探头与待测平面垂直并接触,但不允许碰伤待测涂膜表面。

D.4.2 步骤

按多角度光泽仪的使用说明书中进行。对于大平面(≥500×500mm)测试点不得少于十个点。每次检测之前,仪器必须校正、调零。

D.4.3 测量点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测量点的位置按图D1所示。图中“1/10”表示第1点和第10点在同一位置。(即待检平面的中央);2-5点是在四角处,6-9点是中间部位。对于平面小于100×100mm,测试点不得少于三个点,且应按上中下三个不同部位取点。

图D1

D.5 其它说明:

D.5.1 对于非平面的光泽度测量值仅作参考,不作判别依据。

D.5.2 对于距边缘20mm范围内的测量数据,也只能作为参考值。

D.5.3 要测量非平面处的光泽度,光泽仪的测试探头端面,必须在该处的切平面之内(注意测量时不允许有漏光现象产生。)

D.5.4 待测试板涂膜厚度必须合格(不小于50μm),测定方法按附录C中要求进行。

D.5.5 测量光泽度时,待测表面应为洁净的平面,表面温度应≤40℃。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

涂膜(漆膜)附着力测定方法—划格法

E.1 导言

本附录规定了涂膜附着力(划格法)的测定方法。

E.2 仪器和设备

E.2.1 附着力划格器(如筛选分厂使用的QFZ-Ⅱ型附着力试验仪)

E.2.1.1 划格刀片:间距为1~1.5mm(用划格器间隔为1 mm,裁纸刀间隔为1.5mm)。

E.2.1.2 划格模板:间隔为1.5 mm,槽宽为1 mm,共11条线段。

E.2.2 放大镜(30倍)。

E.3 取样

试板按附录A中规定进行,也可为生产的成品(取样应距零件边沿≥20mm)。

E.4 测定步骤

E.4.1 条件

要求刀片锋利,划格时用力均匀,刀刃垂直于测试表面。

E.4.2 步骤

E.4.2.1 检查刀片是否锋利,若不锋利则需更换刀片。

E.4.2.2 在试件或生产成品(平面部位)上刻划出100个小方格。用划格器的锋利刀片(或裁纸刀)纵横交错划格,间隔为1~3mm(涂层厚度δ≤90μm间隔1mm;90<δ≤150μm间隔2mm;δ>150μm间隔3mm)共各划11条线段,组成100格的小方格区域。

E.4.2.3 在划格过程中,刀刃垂直于测试表面,用力必须自始至终保持均匀(以划破涂膜见底色为准)。

E.4.2.4 用胶布贴在切割处,用手指把胶布在网格区上方的部位压平,胶布长度至少超过网格20 mm。粘上胶布2 min~5min内,拿住胶带的悬空一端,以尽可能接近60°的角度,在0.5 s~1.0 s内平稳的撕离胶带再以垂直方向揭起胶布,检查涂膜脱落情况。

E.5 评定结果

以试件或生产成品划格处为目标,用30倍放大镜观察小方格涂膜变化情况,评定级别方法按表1进行。(以10×10或15×15切割平面处组成的100个小方格为检测对象,非平面部位仅做参考。)

表E1 划格法(百格)评级表

附录 F

(规范性附录)

涂膜(漆膜)铅笔硬度测定方法

F.1 导言

本附录规定了对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方法。本附录参考GB/T 6739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

F.2 仪器和设备

F.2.1 铅笔

一组中华牌高级绘图铅笔6H~H、HB、B~6B;其中6H最硬,6B最软,由6H~6B硬度递减。

F.2.2 铅笔划痕仪(如筛选分厂使用的QHQ型涂膜铅笔划痕硬度仪)

5.4 铅笔刀和400号砂纸。

F.3 取样

试板按附录A中规定进行,也可为生产的成品(取样应距零件边沿≥20mm),尺寸75×150×(0.5~1.0)mm。

F.4 测定步骤

F.4.1 条件

测试用铅笔要露出柱形笔芯5~6mm(切不可松动或削伤铅芯),笔芯端面为平整,边缘锐利(边缘不得有破碎或缺口)。

F.4.2 步骤

F.4.3 检查试件是否固定好,铅笔的笔芯长度、端面应符合上述条件,否则用铅笔刀和400号砂纸重新修理)并装好铅笔。

F.4.4 调节平衡砝码使铅笔端刚好接触涂膜表面,拧紧止动螺钉使铅笔端离开此面。

F.4.5 推动小车(750 g±10 g),使铅笔端与涂膜接触,以0.5 mm/s左右速度移动。试件与铅笔端反向移30mm划痕。

F.4.6 依上述方法,在试件表面不同位置划出五道痕。

F.4.7 划好后取出试样。

F.5 评定结果

按上述步骤,从最硬的6H铅笔开始测试,并相继换上低一级的铅笔,直到找出五道痕中只有一次犁伤涂膜的铅笔,以其下一级铅笔代替,所测涂膜的铅笔硬度。

F.6 其它说明

F.6.1 重复性

如果两个操作者在同一实验室采用同样的铅笔、试样和方法,而得到结果之差大于F.2.1所述的铅笔单位,则应予怀疑。

F.6.2 再现性

如果一些操作者在不同的实验室里,采用同样的铅笔和试样或相同而铅笔不同,每种方法至少测两次,所得结果之差大于F.2.1所述的一个铅笔单位时应予怀疑。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涂膜(漆膜)冲击力测定方法

G.1 导言

本附录规定了涂膜的冲击力测定方法。

G.2 仪器和设备

G.2.1 30倍放大镜

G.2.2 冲击试验器(如筛选分厂使用的QCJ型冲击试验器)

G.2.2.1 滑筒和底座组成

铁砧嵌于底座中间,铁砧凹槽光滑平整,直径115±0.3mm,边缘曲率为2.5~3.0mm。滑筒刻度为50±0.1cm,分度为1cm 。

G.2.2.2 重锤及控制装置

重锤质量为1000±1g,能在滑筒中自由移动,控制装置可以使重锤在滑筒任何可移动位固定。

G.2.2.3 冲头

冲头上的钢球,合符GB308 8IV要求,冲击中心与铁砧凹槽深度为2±0.1mm。

G.3 取样

试板按附录A中规定进行,也可为生产的成品(取样应距零件边沿≥20mm),尺寸75×150×(0.5~1.0)mm。

G.4 测定步骤

G.4.1 条件

校正冲击试验器用的金属环外径30mm,内径10mm;厚度3±0.05mm;金属片:30×50×(1±0.05)mm。

G.4.2 步骤

G.4.2.1 冲击试验器的校正

把滑筒旋下来,将3mm厚的金属环套在冲头上端,在铁砧平面放一块1±0.05mm厚的金属片,用一底部平滑的物体从冲头上部按下去,调整压紧螺帽使冲头上端与金属环相平,而下端钢球与金属派内刚好接触,则冲头进入铁砧凹槽的深度2±0.1mm,钢球表面必须光洁平滑,否则将更换钢球。

G.4.2.2 将调好后的重锤提高至滑筒某一高度。

G.4.2.3 将试件涂膜朝上,平放在铁砧上,试件每个受冲击点相距不小于15mm。

G.4.2.4 按压控制钮,重锤自由落于冲头上,提起重锤取出试件,记录重锤落于试件上的高度,同一试件进行三次不同位置的冲击。

G.5 评定结果

将受三次冲击试验的试件,用30倍放大镜观察,判断涂膜有无开裂和脱落等现象。若涂膜完整,则该高度表示涂膜的耐冲击力大小。

评定结果以至少两次相同的结果的试件为准。

附录H

(规范性附录)

涂膜(漆膜)耐中性盐雾性能测定

H.1 导言

本附录规定了对涂膜耐中性盐雾的测定方法。

H.2 试验溶液

H.2.1 试验溶液应符合GB 1266分析纯氯化钠溶解于符合GB 6682三级水中配制,其浓度为50±10g/L。

H.2.2 用PH计(精度为0.1PH)在25℃时测定实验溶液(3.1)的PH值应为6.5~7.2,超出范围时,可加入分析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调整,经过PH计测定校正的精度试纸可用于日常检验。

H.2.3 试验溶液注入设备的贮罐前应予过滤,以防止固体物体堵塞喷嘴。

H.3 设备

H.3.1 盐雾试验箱(如筛选分厂的YWX/Q 016型盐雾试验箱和YWXI/Q 016型盐雾试验箱)

H.3.1.1 喷雾室:大小和形状应保证在箱内所收集到溶液的量达到H 5.1.2规定的范围内(容积为0. 4~2立方米)。

H.3.1.2 恒温元件:在离箱内壁至少100mm的地方,或在室内的水夹套内并能使室内各部位达到规定的温度。

H.3.1.3 喷咀:同于盐水腐蚀的惰性材料制造,如玻璃或塑料,采用可调节的挡板防止盐雾直接冲击试板,以有助于室内分布均匀,压力在70~170KPa。

H.3.1.4 盐雾收集器和试验液贮罐:均匀耐盐水溶液的材料制成。

H.3.2 划痕刀和放大镜(30倍)。

H.4 取样

试板按附录A中规定进行,也可为生产的成品(取样应距零件边沿≥20mm),尺寸75×150×(0.5~1.0)mm,一般试验需要三块样板。为了检测底层附着力,在试板表面中部位置划间隔为20mm两条平行线,100 mm~120 mm,方向与长边平行,深度至基板表面转化膜层为止,如果零件面积较大可以在零件上划三组线作为三个样板(每组线间距保证≥30mm)。试样需进行封边处理。具体见附表A中说明。

H.5 试验步骤

H.5.1 条件

H.5.1.1 喷雾室内温度应为35℃±2℃。

H.5.1.2 每一收集器(H 3.1.4)中收集溶液浓度50±10g/l(H.2.1),PH值为6.5~7.2(H.2.2),在最少经24h周期后,开始计算每个收集器的溶液,每80平方厘米的面积,应为1~2ml/h。

H.5.1.3 已喷雾过的试验溶液不能再用。

H.5.1.4 如果本设备已经作过不同本试验规定的试验,则在试验前必须充分洗干净。

H.5.2 步骤

H.5.2.1 将试件或部件排放在喷雾室内。(试板表面有划痕处,必须在较好的喷雾范围内。)

H.5.2.2 关闭喷雾室顶盖,开启试验溶液贮罐阀,使溶液流到贮槽,进行试验。在整个试验周期内,必须连续进行。

H.5.2.3 除了检查、重排或取出试件;检查及补充贮槽中的溶液;或按H.5.1规定作必要记录,方可停止喷雾。

H.5.2.4 除另有规定外,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

H.5.2.5 经过500小时(除特需情况之外,如6.3.4)连续试验后,停止喷雾,取出试件或部件进行检查。

H.6 试件检查

在规定的试验时间结束时,从箱中取出试(部)件,用清洁的水冲洗试板以除尽表面残留的试验溶液(或固态盐),凉干后用放大镜检查试板表面的情况,如起泡、生锈、脱落、粉化、失光。

附录I

(规范性附录)

涂膜(漆膜)柔韧性测定方法--圆柱法

I.1 导言

本附录规定了对涂膜柔韧性的测定方法。

I.2 仪器和设备

I.2.1 柔韧性测定仪

I.2.1.1 圆柱轴:长度为40~50mm;1-φ2mm;2-φ3mm;3-φ4mm;4-φ6mm;5-φ8mm等五个级别(除另有规定外)。

I.2.1.2 试验台

I.2.2 放大镜(30倍)

I.3 取样

试板按附录A中规定进行,也可为生产的成品(取样应距零件边沿≥20mm),尺寸50×100×(0.5~0.8)mm,试板必须有一面有涂膜,另一面没有涂膜。

I.4 测定步骤

I.4.1 条件

圆柱轴必须垂直试验台的工作面,并固定牢固。

I.4.2 步骤

I.4.2.1 将试件的一面(一般为非涂膜面)紧靠在圆柱轴表面,试件边缘靠紧试验台工作面(直径按技术文件规定选取)。

I.4.2.2 在试件的两端均匀用力使试件绕圆柱轴成90°。涂膜没有开裂,再均匀用力使试件绕圆柱弯成180°(两端靠近)。

I.4.2.3 松开在试件两端的力,取出试件。

I.5 评定结果

用30倍放大镜对试件涂膜进行观察,发现涂膜没有明显开裂、脱落等现象,则该圆柱棒直径表示其涂膜柔韧性。直径数值小者为佳。不合格者按I.2.1.1规定,选择直径大一级的圆棒进行试验,直至合格为止(凡直径大于8mm者均为不合格)。

附录J

(规范性附录)

钣金喷塑件检验报告模板J.1 导言

本附录提供了钣金喷塑件型式检验报告模版。

J.2 检验报告模板

钣金喷塑件检验报

告.do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