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
公共经济学各章节重要考点总结(重要)

第一章导论

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收入再分配、社会资源配置、宏观经济稳定。

2

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存在的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学问。

3

政权的实体。政府除了对辖区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外,还参与辖区内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从事非市场性财富分配。

①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政府为满足辖区内全体居民的公共消费需要,通过向社会成员征税或强制转移财富的办法来筹措资金,以不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和提供诸如国防、治安、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产品和服务。

②费市场型社会财富分配:为了保证辖区内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平与公正,维护社会稳定,采取税收制度和其他强制性手段对社会成员的财富进行重新分配。

4、公共经济学中政府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中央政府;

第二层次是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及附属机构;

第三层次统一公共部门,广义政府+非金融的公共企业;

第四层次广义公共部门。统一公共部门+政策性金融机构。

5、研究政府经济行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研究财政收支;

第二层次,研究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第三层次,研究包括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6、财政学发展时所面临的问题:(1)要搞清公共部门应该从事哪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是如何组织的(2)尽可能理解和预测政府经济活动的全部结果。(3)评价政府各种经济政策。

7、相比财政学而言公共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

(1)关于政府选择和政府决策的内容(2)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此外公共经济学全面采取了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即注重实证分析法(已经发生了什么)又注重规划分析法(应该怎么办)。

8、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连接点(1)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价格管理、消费与市场调节及收入分配平均化等政府直接经济行为(2)公共经济学把政府本身也看成一个单个经济单位,

对其经济行为能否实行最大化进行分析。此外微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分析工具也被公共经济学广泛使用。

9、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政府的职能和经济行为归纳为配置、稳定和分配三方面。这三大功能与宏观经济学中提出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相一致。

10、福利经济学在理论上围绕三个命题构建起来的。

(1)共同利益问题(2)公平分配问题(3)社会福利问题

福利经济学中帕累托最优原则已经成为公共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1、资源稀缺的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2、资源最优配置的涵义

资源配置优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资源配置优化主要指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土地和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等要素应用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也就是说,以有限的资源(生产要素)尽可能生产更多符合人们偏好的产品和服务。它只注重效率问题,而不考虑收入分配公平及宏观经济稳定的等。

广义的资源最优配置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效率、公平和稳定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评价社会经济活动的三条基本原则:

(1)效率(Efficiency):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做任何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通过市场机制来到达,其衡量标准是帕累托最优。

(2)公平(Fair):主要是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对公平又不同的标准。公平的衡量标准有两个:

①劳伦兹曲线(Lorenz Curve):以几何图形表示的社会财富分布状况。

②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由劳伦兹曲线而来,是劳伦兹曲线的指数化。

(3)稳定(Stable):指宏观经济运行有秩序,经济处于可持续的发展之中。衡量的标准有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指标。

3、什么是帕累托最优?从社会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分析,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大大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些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

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条件:

①基本前提:产品总的净社会受益非负;

TSR(Total Social Revenue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产品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TSC(Total Social Cost

值。

TSR-TSC=净社会受益>0。

该条件保证了某项目能够实现“帕累托改善”,但要达到“帕累托最优”还需满足下面的条件:

②总社会受益与总社会成本的差异最大化,即净社会受益最大化。

当配置在每一种产品或劳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收益等与其社会边际成本时,可实现总的社会净效益最大化,用公式表示就是:MSR=MSC。

MSR(Marginal Social Revenue

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MSC(Marginal Social Cost

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MSR>MSC,每多生产一个单位这种产品所增加的效益大于所消耗的成本,这时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在这种产品上可以获得追加的效益。

MSR

只有当MSR=MSC,配置在该种产品生产上的资源的总的净效益才实现了最大化。

4、资源配置方式

●习惯——传统社会的习惯

●命令(政府)机制

●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主要是由一种竞争的价格制度来决定的。

5、市场机制的运行特点

市场机制的基本点是主要的价格和分配决策都是在市场上做出的。在价值决定价格的前

提下,供求状况决定着价格的变化。

概括的说,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在市场机制下是这样解决的:

①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即他们每天做出的购买这种东西而不是那种东西的决策。企业收到利益的驱使,被引向生产需求和利润高的产品,离开那些利润较低的部门。

②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为了应付价格竞争和获取最大利润,生产者的唯一办法便是采用效率最高的生产方法,以把成本压缩到最低点。

③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这些市场决定工资率、地租、利息率和利润,这些又构成人们的收入。因而,收入在居民之间的分配取决于他们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价格。

6、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

①人数众多的小规模买者和卖者;(不存在市场垄断)

②产品是同质的;

③自由进入和退出各行业,即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

④完全的信息或知识;

除以上工人的特点,为达到帕累托最优,还有一些条件必须满足:

⑤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的一致性。即作为消费者或生产要素所有者的个人,都一致的追求效用最大化;同样,生产者也一致地追求林伦的最大化,也就是说所有的经济行为的主体都是理性的;

⑥经济利益的可分性与所有权的确定性。产品可以被分割成许多能够购买的单位,从而使物品的所有权具有确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经济利益和成本能以价格来计量;

⑦所有的生产资料都为私人所有;

⑧生产和消费都不存在外部经济;

⑨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 to Scale)的情况,也就是生产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收益越大的情形。

7、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竞争失效。

产品非同质、规模经济、自然垄断、交易成本阻碍市场的自由进出。

(2)公共产品问题。

由于公共产品的提供投入大、收效慢,私人企业不愿意提供用于满足公共需求的公共产品。

(3)外部性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或收益有着显著的外溢性。这类产品的生产或消费,可以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利益,对他人产生了额外的成本或收益,但并未因此进行赔偿报酬,这些成本或收益在一个企业进行核算时往往不予考虑,故将

是不一致的,其差额就是外部成本(收益)。(成本外溢,如污染;收益外溢,如教育)(4)市场的不完全。

有些产品是市场无法提供或无法充分提供的,此时则存在着市场不完全的问题。有些投资大、高风险、获益周期长的产业,私人部门是不敢贸然经营的,比如某些高科技新型产业等。在这些领域也是需要政府部门介入的。

(5

个人偏好的合理性是市场竞争结果的合理性的前提条件,但是在现实的市场中,并不是每个人的要求、愿望都是合理的。可能某种产品能给个人带来较大的利益,但消费者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给予它较低的评价,也就是说只有在很低的价格下才愿意购买;或者相反。例如低估了教育的好处而高估了香烟的好处。

人们把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优值品;把消费者的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劣值品。这两种情况都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理由。

(6)信息的不完全。

完全的信息或知识,是指生产者及消费者不仅充分掌握市场当前出现的情况,而且了解明天、后天出现的事情。但是由于市场的日益复杂化,私人市场所提供的信息往往很不足,信息的不充分会影响到竞争的充分性,从而影响到市场机制的运转效率。

(7)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

对于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市场可以自发的进行调节,但是一种事后调节,并且是采用经济危机的手段。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经验表明,这种调节的代价太高昂,不能为社会所接受。另外,一些政治上、地理上的障碍也使得市场自发调节功能受到限制。这就为政府部门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提供了依据。

(8)收入公平分配问题。

市场经济的运行只保证了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并没有解决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市场竞争在实现效率的同时,有可能产生极大的收入分配不公平。如果经济最初处于不公平的状态,那么越是接近帕累托最优状态,可能达到的收入分配结果越是不公平,也就是越高的效

率,往往自发伴随着越不公平的分配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要素和财富的最初分配恰恰是不公平的,人们进入竞争的条件、实力、能力不同,这往往受家庭出身、家庭机构、遗产继承、性别等许多个人不能左右的因素的影响,这样能给经过竞争达到的最终分配结果往往更加不公平。

这种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会影响一个社会的安定和凝聚力,而且也不符合社会的道德观念。

8、这时就存在

一个福利的增进,也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改善。

9、混合经济的定义及特点

以政府经济政策补足个人经济政策,以政府调节补足市场调节的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和个人通过职能分工与合作以实现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特点:(1)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的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个人的经济目标,而且还必须满足某些公共目标;

(2)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的经济活动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经济决策,而且也取决于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经济决策;

(3)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处理经济问题的方法,是介于自由放任(自由市场)与政府管制(集中计划)这两种极端方法之间的“中间方法”;

(4)在混合经济体制下,政府与私人企业、国家与市场通过职能分工而建立起经济上的合作关系;

(5)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由于政府加入经济过程而造成的个人经济自由的相对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选择政府的自由而得到补偿。

10、造成各国混合经济体制差异的因素

(1)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

(2)各国社会与政治的结构

(3)各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11、各国的混合经济体制

(1)以美国为典型的国家需求管理型混合经济体制

(2)以英国和瑞典等国为典型的福利国家型混合经济体制

(3)以德国为典型的社会市场型混合经济体制

(4)以法国为典型的强调供求管理的指示性计划型混合经济体制

(5)以日本为典型的国家发展导向型混合经济体制

12、在混合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哪些主要表现?

(1)资源配置。

含义——政府通过对财政资金的分配,引导物资和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形成一定的资产、产业、人力资源结构,以及地区经济布局的功能。

目标——保证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只能在资源配置上起基础性作用,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

解决好“外部性”问题等等。

②财政补贴:刺激私人企业生产供给不足的产品;

公共支出③政府购买:购买私人产品以刺激该产品的生产,扩大供给效果;

④财政投资;(补贴弱势群体)

手段(“劫富济贫”)

税收、国债等调控配置资源:通过调整税率来鼓励或限制某些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采取科学的财政政策和手段直接配置和间接引导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2)收入分配。

含义——通过财政的无偿分配,调整各分配主体的物质利益关系和改善社会福利状态。

目标——实现社会福利的公平。

必要性——市场机制是以效率为准则的,因而不能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若社会之追求效率,忽视公平,社会矛盾就会不断的激化,进而阻碍效率的提高;为解决这一矛盾,政府通过财政手段,调节社会产品、国民收入的个人分配,使之达到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状态,即公平状态,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近年来,为了促进效率的改善,各国的财政政策的目光逐步从注视高收入向低收入人群装换,实施反贫困战略。

政府可将征收累进所得税筹集的收入用于公共事业投资,以利于低收入阶层;政府可对奢侈品以高税率征税,对日用品进行补贴。

(3)稳定经济。

含义——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势态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财政政策,抑制经济过热或促进经济增长。

目标——保持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必要性——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会导致经济增长中的波动,若振幅过大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社会振动,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带来危害。对此,政府不能坐视。

手段——政府通过制度安排建立“自动稳定器”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机配合,以及采取其他的辅助措施,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与结构,实现总供求的平衡。就财政政策的选择而言,主要是相机抉择,实施扩张型财政政策或紧缩型财政政策,使整个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13

现象:(1)有限信息

(2)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

(3)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认识时滞;决策时滞;执行与生效时滞。

(4)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

14

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大体上包含如下几方面的含义: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绝大多数商品要由供求双方通过竞争形成市场价格,这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

②正确发挥和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市场经济体制虽有促进生产力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因此就需要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为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行提供重要条件,也是克服市场不足和市场失灵的有力手段。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

1

产品和劳务。

特征:(1)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

(2)非竞争性(Non-rivalness)

①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如,灯塔)在现有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上,新增消费者不许增加供给成本。

②边际拥挤成本为零。任何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同时享用该公共产品

的数量和质量。如,不拥挤的桥梁、未饱和的网络等。

2、产品的四种类型

(1)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纯公共产品

(2)同时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的纯私人产品

(3)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公共资源

(4)具有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

3由于具有非排他性,每个人都相信他付费与否都可以享受公共产品的好处,那么,它就不会有自愿付费的动机,而倾向于成为“免费搭乘者”。

4,“免费搭乘者”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但如果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成为免费搭车者,最后的结果则是没有一个能享受到公共产品或劳务的好处。

5、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的实现条件可以具体的写成:MSR=∑MR i=MSC。

公共产品一旦被提供,任何人都可以消费,而且只能视为同等消费;每个人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满意度是不同的,全社会对公共产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应该由每个人愿意支付价格的加总得到,如果多数人对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不满意,就可能出现“用脚投票”的现象。因为消费者的出价是与其消费公共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相一致的,所以所有消费者出价的总和就是其边际效用的总和,即社会边际收益。这样在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收益的那个点,实现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公共产品的价格事实上就是税收。关于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分析基本上是假定以个人缴纳的税收来负担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

6、混合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的有效供给各有什么特点?

政府提供的产品中更多的还是仅具有公共产品的部分特征的产品,即所谓的混合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主要类型及有效供给的特点:

①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为零的产品。

最优化配置要求产品和劳务的定价原则是:单位价格=边际成本。

许多基础设施运行的边际成本为零,理应由政府来提供,但其排他性是可能的(收费),可有私人提供。然而收费将导致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垄断利润+社会福利净损失),征税与政府提供则更好。

②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不为零的产品。

有些基础设施其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不为零,免费供应会出现拥挤和过度消费问题。私人提供,能解决拥挤和过度消费问题,但是要考虑定价,以不出现过度拥挤为准。

③具有利益外溢性特征的产品——狭义的准公共产品。

有些产品所提供的利益部分由所有者享有,部分可有所有者以外的人享有,如教育,具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特征,称为准公共产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外溢会带来效率损失,为此,政府资助准公共产品的提供,以较低的价格股利消费,达到有效率的消费量。由于某些公民可以受到直接的利益,所以也应向他们收取一定的费用。

7

遭受损失,而他们却无法为此得到补偿,这就是成本的外部化,或称负的外部性。

8、外部效应的分类

(1)生产的外部正效应(生产的外部收益)

(2)消费的外部正效应(消费的外部收益)

(3)生产的外部负效应(生产的外部成本)

(4)消费的外部负效应(消费的外部成本)

(5)公共资源问题

9、如何克服外部效应

(1)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

①一体化②产权与科斯定理③社会制裁。

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

科斯定理有效性的条件是交易成本为零,而且外部性的价值或损害容易确定。否则,当存在着数量较多的当事人时,这种谈判协商的成本可能会高到使谈判和交易成为不可行的程度。

(2)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纠正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来有效的克服和纠正外部效应。如政府出资开展环境保护、提供医疗救助等。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还时常伴以其他手段。较常用的有:罚款或征税;补贴;公共管制;法律措施。

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

1、什么叫公共选择,公共选择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的对攻公共经济的理性决策。公共选择理论,似乎对政策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的核心是对投票及其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

公共选择的目的:提高社会福利;进行再分配。

前提条件:

公共选择理论的切入口是将决策环境划分为市场环境和非市场环境。

非市场环境中的决策至少要明确两个前提假设:①价格能够完全反映出消费者的偏好;

②市场环境中的企业能够提供所有消费者所需的产品。

非市场决策与市场决策的一项重要区别是:对市场决策而言,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企业和消费者基本上拥有同等的决策权力来改变市场行为。对于非市场决策而言,政府拥有更多影响非市场行为的权力。

2、对政治人和经济人的假设在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活动中的个人时刻在追求个人私利的最大化。

公共选择理论采用了基于“谋求最大发展自我利益”的个人的逻辑演绎方法,其逻辑起点就是经济人的概念。

公共选择理论颠覆了政治学关于政治任是大公无私的假设前提,认为政治人和经济人可以是同一个人:是一个人兼有两个角色;在经济领域自私的人不可能在政治领域变的无私;并且要用经济学的眼光考察政治领域的事件。

3、个人偏好如何才能转为社会偏好,哪些因素影响着这一转变过程?

投票是个人偏好的显示,所有个别投票的加总就是社会或集体选择的结果,换言之,就是投票是个人偏好向社会偏好转变的途径和形式。

影响因素:

(1)投票行为所显示的个人偏好信息是不完全的。也就是说,对于一项方案,它的总收益和总成本的比较关系是很难做出判断的。

(2)人们在投票的过程中,往往不是真实的反映他们的偏好。这里会出现几种情况:

①隐瞒偏好。如果人们将要承担的公共产品成本取决于自己所显示的对公共产品的评价,人们可能会隐瞒或者从低申报自己的偏好。

②策略性投票。当采取策略性的投票方式会取得更有利于自己的选举结果时,人们也不会显示自己的真实偏好。

③无意参与投票。由于在实际的民主制度中,对于个人来说,投票与否往往对最后选举结果影响不大,虽然投票成本本身并不高,但是与投票的收益相比就不能忽视了,这使得人们参与选举的积极性很低,不愿意显示自己的偏好。

④偏好强度差异。即使人们有机会显示自己的偏好,但不同个人或集团偏好的强度不同,这样政治程序的结果很可能不是反映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而时更多反映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

因此,要保证投票行为能为实现人们的偏好,必须要投票行为发生前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鼓励选民真实、完整地显示自己地偏好。

4、阿罗研究了社会选择必须满足的条件,他的分析是通过以下假设进行的

(1)理性假设(2)不相关选择的独立性

(3)帕累托效率状态(4)无限制区域(5)非独裁性

5、民主有两种基本形式: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

6、多数投票原则

(1)全体一致原则(2)简单多数原则(3)2/3多数原则

7

件时有效,而如果考虑到三个或更多个的备选方案时,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通常会出现循环投票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投票悖论。

投票悖论表明根本不存在一种能满足阿罗5个假设条件的社会选择原则。

8是指满足一切民主要求又能排除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是不存在的。

它由投票悖论演化而来,揭示了民主政府的内在弊端:要么循环投票,要么多数人暴政,要么就进行投票交易。而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选民的利益受损,全社会的福利下降。任何情况下政府决策都会措施偏差,对政府提出的各种要求实际上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多数决策不一定能得到正确决策,民主政治并不一定是完美无缺的。由此就可以理解投票行为中的舞弊和操纵等非正规程序。

9、何谓多数暴政?

由少数服从多数导致的,使少数人的利益遭到忽视的政策。

德鲁克指出那时候西方各国许多人把多数人统治与自由政府划上等号的观念是错误的。他说多数派的统治还是少数派的统治与实现自由的政府是没有关系。如果认为多数派掌握或接近掌握真理的话,多数派就是法,就是完善的,就是真理,就会变得它应该拥有无限的权力,谁也不能有批评和抵抗多数派的权利。按照这种理解多数派的统治也就是暴政的原理,反自由的原理。而真正的自由,是反对多数派独立存在的少数派乃至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依然得到尊重。多数的原则的自制只能限制无限制的专横,并不能产生出丝毫自由,只是消极的自由。

——德鲁克的《工业人的未来》

10

中位选民最偏好的公共产品或劳务的提供量,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西方学者称之为中位选民定理。

实践意义,在西方民主正之中的作用包含两个方面:

①对政党而言,他们必须寻找中位选民的偏好以此获得最多的选票而当选,各个政党的竞争会导致一个代表大多数人意见的政治纲要;

②对社会福利而言,中位选民定理能将社会福利损失降到最低点。

11、唐斯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在代议制民主中,各个党派是为了赢得选举而制定政策,而不是为了制定政策去赢得选举。在代议制民主中,政客理性表现在追求选票最大化,而不是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而选民选举代表是为了追求效用最大化,即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12、何谓利益集团?其存在理由及活动方式是什么?

其存在的理由:

①信息成本:利益集团搜集信息的成本分摊后是很低的。

②稳定性:利益集团在一定意义上代替政治家完成了选民偏好加总,政府可以通过利益集团预测选民意愿,求的选票最大化。

③交易效率:政府官员和机构行为的无约束状态刺激了利益集团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更多的利益。

13、什么叫寻租?如何从根本上防止寻租?

寻租行为造成的社会成本:①保持垄断地位的支出;②政府部门对这类支出做出反应的

努力;③寻租行为所引起的第三方的各种扭曲行为。

要从根本上防止寻租,首先要弄清楚寻租行为产生的原因:

①一旦政府制造出一种人为的稀缺性,寻租便会发生。如果获取租金的权利既不是在所有人中平等的或随机的分配,也不是公开拍卖,那么潜在的进入者将通过游说政府给他们以优惠的差别待遇来进行寻租。

②如果政府职位的薪水和额外收入包含有经济租金,如果这些薪水和额外收入高于私人部门类似职位的待遇,潜在的政治家和官员将会花费大量的资源来谋取这种政府职位。

③个人和集团为了保护对自己有利的差别待遇或避免对自己不利的差别待遇而展开的活动。

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止寻租,就是要在其源头“政府干预”上做文章,加强监管、机构改革等等。

14、官僚行为的特点

(1)缺乏竞争性(2)缺乏激励机制(3)非利润化

(4)缺乏敏感性(5)个人影响力较大

15、尼斯克南的官僚模型

(1)他认为官僚追求的个人利益是其所属部门权力的最大化。

(2)假设前提:官僚组织内部的成员不会讲年收入和支出费用的差额纳入私囊;官僚对预算规模扩大化的追求给公共产品的供给和社会福利带来重大影响。

(3)尼斯克南认为,官僚机构能够获得它要求的预算规模,取决于三个前提:

①官僚机构是一个独家垄断的供给者;②它的真实成本曲线是不对外公开的;③制度上允许它提出不容讨价还价的预算建议。

自由裁决官僚行为模式

由米盖和贝兰格对尼斯克南的模型进行修改发展而来,他们假设官僚会将预算和支出之间的差额用于自己消费。

16

经济结果,而把不利的经济结果拖延到大选之后。

政治经济周期出现的前提:(1)政府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在下一次选举中能够再次当选,政府调整政策是为了获得短期的较好声誉,在各项经济指标中,它总是首先确保能够更明显带来良好声誉的指标。

(2)选民投票时最关心的问题是通货膨胀和失业率,而其他的经济指标对他们的投票行为

影响不大。

(3)选民是近视的,政府在短期内政策调整带来的短期效用最大化能够吸引选民的选票;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政策变化带来的效用水平的降低趋势不在他们投票时的考虑范围之内。

17、政府失败具体体现在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供给数量过多(过高的预算支出)、供给成本超过实际所需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等方面。

18、政府机构不断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官僚行为的普遍存在。

官僚作为经济人,也是为了获得个人的利益最大化。通过对政治过程的观察,可以发现,官僚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与政府支出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官僚有不断扩大本部门权限的趋势,导致政府规模的扩大,赤字加剧。

19、文官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文官制度的优点:

文官凭借技术受到雇佣,基本上终身制,与政治波动无关,只对上级负责。他们专业而且具有稳定性。

文官制度的缺点:

①缺乏竞争性:不存在同类产品提供者的竞争。

②缺乏激励机制:稳定性和程序性排斥了激励。

③非利润化:公共产品只保证供给,不计利润。

④缺乏敏感性:对公共产品评价的非市场化。

⑤个人影响力较大:政府信息不公开,其个人好恶会不同程度影响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

20

给以及相应地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政治均衡。

21、什么是政府失灵?

从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角度看,政府失灵具体体现在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供给数量太多(过高的预算支出)、供给成本超过实际所需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等方面。

第五章国家预算

1、什么事国家预算?其内容、形式、编制方式及其过程?

支出的一览表。换而言之,国家预算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收支计划的总和。

(1)形式:

①单式预算:即政府所有的公共收支计划通过一个统一的预算来反映。

②复式预算:即公共收支计划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来反映。

(2)编制方式可以分为:

以调整而确定。

定,不是停留在修改上一年度预算或审查新增部分上。从而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起源于美国。

(3)预算的过程分为:编制——审议批准——执行——决算4个阶段。

2、国家预算的功能

①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政策取向。

②对政府规模进行控制。

3、国家预算的五大原则

(1)公开性(2)可靠性(3)完整性

(4)统一性(5)年度性

4、什么叫PPBS方式?

PPBS,Planning-Programming-Budgeting System的缩写。它的意思是由计划制定、方案评估和预算编制三阶段组成的体系。是西方发达国家预算编制的主要方法之一。

①第一阶段:Planning,即计划制定,在这一阶段中,预算编制者要根据本届政府施政纲领设定本年度预算的基本目标,然后对为达到次目标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

②第二阶段:Programming,即方案评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预算编制者对在上一阶段筛选出来的方案,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和费用-产出分析,一般以5年为期,评估方案实施所需要的投入和预计的产出,并计算出单年都的投入和收益,弄清个别具体方案于整体预算的相容性和协调性。

③第三阶段:Budgeting,即预算编制,这一阶段中,要确定经过评估的方案在本年度所须资金的金额,把预算资金进行合理分配

在PPBS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回头看”,不断对所筛选出的方案及其实施疾患是否符合本届政府的施政纲领和本年度预算的基本方针进行检测。

5、请比较分析均衡预算论、功能预算论与高度就业预算论的长处与不足。

其理论基础是古典经济学中的市场竞争原则,该原则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自律机制,通过市场竞争可达到资源最佳配置,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以此为前提设定的某些财政制度本身就具有自动调节和稳定经济的功能,被称为自动的或内在的稳定器。

其核心是相机抉择,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的产物。他反对古典经济学关于市场机制自发调节机制的理论,提出光靠市场机制不能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必须要依靠政府的干预来提高社会消费倾向和加强投资的引导。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财政预算不在于追求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而在于追求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预算可以是盈余的也可以是赤字的。

功能财政的基本点在于,政府应该关注经济增长而不是拘泥于预算平衡,政府财政收支应服从于宏观经济调控。

其核心是政府支出应该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收入水平。预算要保持一定的财政盈余,用作公债的还本付息。恢复和发挥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作用。预算不只是着眼于烫平短期的经济波动,而是致力于在经济循环中取得动态平衡。

6、我国复式预算的主要问题:(1)经常性预算与建设性预算之间的界限不清

(2)没有达到复试预算的目的(3)预算的编制和内容不能满足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

中国预算改革方向

(1)将现行的二元复式预算逐步改为多元复式预算;

(2)逐步实行零基预算;

(3)建立国库集中统一支付制度。

7、中国的预算监督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2)财政部门的预算监督:日常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全国财税大检查。

8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企业主管部门(集团)和政府委托的其他机构代为履行或行使政府职能,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

规章而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改革和发展方向是:逐步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彻底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与现有预算一起共同构成完全统一的国家预算,进入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监督之中。近期目标是铅华预算外资金管理。中长期目标是结合预算体制的改革,进行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创新。

第六章公共支出的理论与实践

1

分类:

(1)按支出是否有直接补偿分为

务的支出。

(2)按支出的目的分类

①预防性支出,是用于维护国家安全秩序,保障社会安定和公民生活安全性的支出。包括国防、军备、警察等支出。

②创造性支出,指用于维护经济环境、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支出,是用以提高公民生活水平、完善社会环境的支出。

(3)按支出的利益范围划分

①一般利益支出,指全体公民均享受其利益的支出。包括军事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

②特殊利益支出,是对社会中某些特定居民与企业给予特殊利益的支出,包括教育支出、居民补助支出等。

(4)按支出的强制性分类

①强制性支出,指根据现行法律必须进行的支出,除非修改法律才可变动。

②随意性支出,指立法机关可以根据每个财政年度的需要分别决定的支出。

(5)按政府层次分类,可以分为联邦(中央)、州(省)、地方政府支出等。

2、传统的公共支出的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2)公平原则(3)稳定原则

3、瓦格纳法则,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也日益攀升,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4、

公共消费支出

消耗性支出

公共支出的结构公共投资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转移性支出

财政补贴

(1

投资支出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

①国防支出

②公共教育支出

政府教育支出的必要性:a.政府干预教育的重要性与私人部门提供教育可能带来的收入分配

方面的问题有关;

b.教育是一种正外部性特征很强的典型的准公共产品;

c.金融市场的不完全使政府对高等教育的介入成为必要。

③公共保健支出

必要性:a.公平问题与政府对保健服务的融资;

b .保健市场的不完全信息;

c.保健市场中的公共产品与外部性问题。

(2)公共投资支出

出,因为公共投资当期的投入,将带来未来的产出。

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相比,有哪些特点?

①从投资目标看。

私人部门投资多以理论最大化或者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更多的考虑投资的内部成本和收益,而较少考虑投资的外部成本和外部收益;而公共投资的出发点正在于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须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外部条件,追求社会效益是政府投资的重要目标。但是,这并不说明政府投资不考虑经济效益,待投资方向确定后,在具体使用资金时,就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考虑经济效益。

②从投资领域看。

经济利益目标使得私人部门倾向于投资市场化程度较高,投资期短,收益快的项目;而政府投资则更多涉及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如自然垄断行业、基础设施、高科技产业、农业等,而且往往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③从投资资金来源看。

私人部门的投资资金主要来源自有资金及贷款、发行股票等各种社会筹资,由于筹资时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往往投资规模有限;而政府投资一般可以根据投资项目所需资金规模拨款进行投资,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等多种渠道筹资。

公共投资的形式:直接投资方式;对国有企业投资;股份投资方式。

5是政府通过一系列公共措施,在全社会范围内组织的,对因遭遇疾病、生育、工伤、失业、残疾、年老、死亡或其他事故而收入锐减或收入丧失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可分为三大类: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其他社会保障。

稳定的资金来源是社会保障制度顺利实行的必要前提。资金来源的渠道主要有两个:社会保障税;一般政府税收。

6

消费者提供一定的补助或津贴。

财政补贴的内容十分多样,包括政府在各个领域对不同社会成员的补贴,主要有以下几项:

(1)价格补贴,指国家为安定人民生活,由财政向企业或居民支付的,为纠正人民生活必需品或农业生产资料等的价格不合理而支付的有关补贴。

(2)企业亏损补贴,是国家财政在企业发生政策性亏损等情况时,为了维持企业的生存而给予的财政补贴。可以理解为政府为了维持某种产品或劳务的低价供应或者弥补国家政策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而支付的对价。

(3)财政贴息,指政府出于某种目的,如扶植民族品牌,引进现金技术等对某些企业、某些项目的贷款利息在一定时间内,按金额或一定比例给予补贴。在这里资金被看作一种特殊的商品,利息就是这种特殊商品的价格。

(4)税收支出和税前还贷,这两种补贴不直接在支出项目中劣势,但具有财政补贴的是指,称为隐蔽性财政补贴。税收支出是各种税收优惠如免税、减税、退税、税收抵免的总称。它相当于使国家税收收入减少,相当于国家取得税收后又将税收用于财政补贴的支出。

(5)职工和居民生活补贴。

7、为什么说社会保障税是社会保障支出的理想的资金来源?

线性代数知识点总结

线性代数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行列式 (一)要点 1、二阶、三阶行列式 2、全排列和逆序数,奇偶排列(可以不介绍对换及有关定理),n 阶行列式的定义 3、行列式的性质 4、n 阶行列式ij a D =,元素ij a 的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 5、克莱姆法则 (二)基本要求 1、理解n 阶行列式的定义 2、掌握n 阶行列式的性质 3、会用定义判定行列式中项的符号 4、理解和掌握行列式按行(列)展开的计算方法,即 5、会用行列式的性质简化行列式的计算,并掌握几个基本方法: 归化为上三角或下三角行列式, 各行(列)元素之和等于同一个常数的行列式, 利用展开式计算 6、掌握应用克莱姆法则的条件及结论 会用克莱姆法则解低阶的线性方程组 7、了解n 个方程n 个未知量的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 第二章 矩阵 (一)要点 1、矩阵的概念 n m ?矩阵n m ij a A ?=)(是一个矩阵表。当n m =时,称A 为n 阶矩阵,此时由A 的元素按原来排列的形式构成的n 阶行列式,称为矩阵A 的行列式,记为A . 注:矩阵和行列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2、几种特殊的矩阵:对角阵;数量阵;单位阵;三角形矩阵;对称矩阵 3、矩阵的运算;矩阵的加减法;数与矩阵的乘法;矩阵的转置;矩阵的乘法 (1)矩阵的乘法不满足交换律和消去律,两个非零矩阵相乘可能是零矩阵。 如果两矩阵A 与B 相乘,有BA AB =,则称矩阵A 与B 可换。 注:矩阵乘积不一定符合交换 (2)方阵的幂:对于n 阶矩阵A 及自然数k , 规定I A =0 ,其中I 为单位阵 .

(3) 设多项式函数k k k k a a a a ++++=--λλλλ?1110)( ,A 为方阵,矩阵A 的 多项式I a A a A a A a A k k k k ++++=--1110)( ?,其中I 为单位阵。 (4)n 阶矩阵A 和B ,则B A AB =. (5)n 阶矩阵A ,则A A n λλ= 4、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5、逆矩阵:可逆矩阵(若矩阵A 可逆,则其逆矩阵是唯一的);矩阵A 的伴随矩阵记为*A , 矩阵可逆的充要条件;逆矩阵的性质。 6、矩阵的初等变换: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的关系;矩阵在等价意义下的标准形;矩阵A 可逆的又一充分必要条件:A 可以表示成一些初等矩阵的乘积;用初等变换求逆矩阵。 7、矩阵的秩:矩阵的k 阶子式;矩阵秩的概念;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 8、矩阵的等价 (二)要求 1、理解矩阵的概念;矩阵的元素;矩阵的相等;矩阵的记号等 2、了解几种特殊的矩阵及其性质 3、掌握矩阵的乘法;数与矩阵的乘法;矩阵的加减法;矩阵的转置等运算及性质 4、理解和掌握逆矩阵的概念;矩阵可逆的充分条件;伴随矩阵和逆矩阵的关系;当A 可逆时,会用伴随矩阵求逆矩阵 5、了解分块矩阵及其运算的方法 (1)在对矩阵的分法符合分块矩阵运算规则的条件下,其分块矩阵的运算在形式上与不分块矩阵的运算是一致的。 (2)特殊分法的分块矩阵的乘法,例如n m A ?,l n B ?,将矩阵B 分块为 ) (21l b b b B =,其中j b (l j 2, ,1=)是矩阵B 的第j 列, 则 又如将n 阶矩阵P 分块为) (21n p p p P =,其中j p (n j 2, ,1=)是矩阵P 的第j 列. (3)设对角分块矩阵

考务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考务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篇一:考务工作总结 【请填写名称】奥鹏学习中心【批次代码】课程考试 ——考务工作总结 报告撰写人:考点主考人: 考试时间:【】年【】月【】至【】月【】日 注:请学习中心及时在平台上报监考人员,监考总人数按不重复监考人姓名计算二、考试组织情况缺席原因:会议情况: 4.其他情况【考试组织过程中的特殊情况说明,也可粘贴一些考场考试情况现场照片】 三、考风考纪情况 1、违纪情节: 2、处理情况: 四、其他问题【例如:招生、教学、学籍等,考务部会将问题汇总反馈给相关部门】 五、对考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注:非常感谢您对考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请在考试结

束后一周内将电子版考试总结发至奥鹏学务部邮箱(xuewu@https://www.doczj.com/doc/4418618559.html,) 篇二:考务工作总结 考务工作总结 东港电大 广播电视大学全国统一考试于2005年1月20日—1月25日进行,东港考点承担135科考试任务,共计230场次,参考考生人数4578人次,历时6天。 本次考务工作在省电大、市电大的直接领导下,在我校领导严密组织及我校教务处、教师共同努力下胜利完成任务。现将本次考务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考前准备工作 1.领导高度重视,建立考务工作领导小组 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顺利完成本次考务工作的保证。东港考点在钟校长的统一领导下,严格按上级要求建立考试领导、考务工作组。考试领导小组: 组长:于崇生 副组长:钟月圆 考务工作组: 组长:钟月圆 副组长:谭成欣 成员:王选良谷旭牧李志强王颖

2、认真学习省市电大文件,建立考试责任制,做好考务工作。学校领导班子对期末考试极为重视,组织学校教职员工认真学习辽宁电大下发的文件,建立考试责任制。责成负责考务工作的同志,认真、仔细地查对考试科目、时间、试卷代号、考试年级、人数,使考试工作顺利进行。 3、加强对考生考风考纪宣传教育 为了使各位考生深刻理解考风考纪的严肃性、重要性,我校在考前一周组织导学教师学习有关加强考风考纪的文件、考生守则、考纪处罚暂行规定等,并责成导学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考风考纪有关要求. 为了使考生踏入校园考点就感受到考风考纪的严肃氛围,考务小组做了大量的工作。考试前,教学大楼前悬挂“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全国统一考试东港考点”和端正考风、严肃考纪大幅横标。考场封闭,操场上划出警戒区并标示“楼内考试,谢绝入内”警示牌,考场前厅设宣传板,宣传内容有:考场平面图、考试日程表、考生守则、监考人员守则、考纪处罚暂行规定、监考工作操作规程、考生违纪展示表等。 4、按要求设置考场 按30 人的要求设置考场。考场通风透光,卫生整洁,无文字。按 要求贴考号。考场布置完后领导小组会同各监察员逐一检查,认为合格后锁门并贴封条。为了保证考试工作的顺利

线性代数知识点总结汇总

线性代数知识点总结 1 行列式 (一)行列式概念和性质 1、逆序数:所有的逆序的总数 2、行列式定义:不同行不同列元素乘积代数和 3、行列式性质:(用于化简行列式) (1)行列互换(转置),行列式的值不变 (2)两行(列)互换,行列式变号 (3)提公因式: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所有元素都乘以同一数k,等于用数k 乘此行列式 (4)拆列分配:行列式中如果某一行(列)的元素都是两组数之和,那么这个行列式就等于两个行列式之和。 (5)一行(列)乘k加到另一行(列),行列式的值不变。 (6)两行成比例,行列式的值为0。 (二)重要行列式 4、上(下)三角(主对角线)行列式的值等于主对角线元素的乘积 5、副对角线行列式的值等于副对角线元素的乘积乘 6、Laplace展开式:(A是m阶矩阵,B是n阶矩阵),则 7、n阶(n≥2)范德蒙德行列式

数学归纳法证明 ★8、对角线的元素为a,其余元素为b的行列式的值: (三)按行(列)展开 9、按行展开定理: (1)任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等于行列式的值(2)行列式中某一行(列)各个元素与另一行(列)对应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等于0 (四)行列式公式 10、行列式七大公式: (1)|kA|=k n|A| (2)|AB|=|A|·|B| (3)|A T|=|A| (4)|A-1|=|A|-1 (5)|A*|=|A|n-1 (6)若A的特征值λ1、λ2、……λn,则 (7)若A与B相似,则|A|=|B| (五)克莱姆法则 11、克莱姆法则: (1)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不为0,那么方程为唯一解

(2)如果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无解或有两个不同解,则它的系数行列式必为0 (3)若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不为0,则齐次线性方程组只有0解;如果方程组有非零解,那么必有D=0。 2 矩阵 (一)矩阵的运算 1、矩阵乘法注意事项: (1)矩阵乘法要求前列后行一致; (2)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因式分解的公式对矩阵不适用,但若B=E,O,A-1,A*,f(A)时,可以用交换律) (3)AB=O不能推出A=O或B=O。 2、转置的性质(5条) (1)(A+B)T=A T+B T (2)(kA)T=kA T (3)(AB)T=B T A T (4)|A|T=|A| (5)(A T)T=A (二)矩阵的逆 3、逆的定义: AB=E或BA=E成立,称A可逆,B是A的逆矩阵,记为B=A-1 注:A可逆的充要条件是|A|≠0 4、逆的性质:(5条) (1)(kA)-1=1/k·A-1 (k≠0) (2)(AB)-1=B-1·A-1 (3)|A-1|=|A|-1 (4)(A T)-1=(A-1)T (5)(A-1)-1=A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育学总结绪论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内容: 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伦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夫人教育思想寓于他的政治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寓教于乐)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礼记.学记》乐正克著(孟子的学生)化地成俗,其必由学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又名《雄辩术原理》,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1623 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提出把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1632 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 1 / 12

高度地评价了教师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这些主张在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面起了开创性作用。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1762 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儿童应自然地发展)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 该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儿童生长与教育的关系的教育研究新领域,提升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1776-1778 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著作《康德论教育》 1806 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内容: 强调教师的作用: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861 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斯宾塞是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他提出的教育任务是为完善生活做准备。 1901 年,德国的梅伊曼提出了实验教育学。

最新2020高考文综考点归纳

最新2020高考文综考点归纳 高考文综知识点:政治部分 一、有针对性地复习 一些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十一五规划、神舟六号等重点、热点问题是"应知应会的",也是高考中必须反映的,这就要求在复习中,关注社会重、热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二、抓好基础知识、建立知识框架 在假期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建好知识框架。 在看课本时,既要"粗看"也要"细看"。"粗看"是把书本由"厚变北,整理出知识框架,用一定线索把各章节知识紧密联系起来;"细看"是把书本由"薄变厚",在前面宏观把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对这个框架进行丰富补充,把它充实起来。 大知识框架的建立,是为了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分级处理,将每一级知识点放进一张知识网络中去,形成一张完整的知识框架。如何

对知识点进行分级处理呢?举个例子,我国国家对内职能四方面属于第一级知识点,那么经济职能中的四个目标、公共服务职能两方面为第二级知识点,公共服务职能中,创建良好社会环境中包括维护社会治安、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制度三方面内容可以视为第三级知识点。假如把政治学科所有知识点都按照这样一个思路,制作一份最完备层次最清楚的知识结构图,将五本书彻底读薄了,知识体系也就建立起来了,在第二轮复习时就有了最有效的武器——知识框架。 第二个过程,就是把书读厚。对照自己的知识框架,再翻一遍书,看一看哪一个知识点遗漏了,哪一个知识点只注重了前两级知识点而忽视了第三级知识点,都要及时补充。读厚的第二层含义就是找联系点,每一个知识点几乎都可以以某种方式在单科内部其他章节或跨越三科找到相对应的联系点,如政治常识中的以人为本,在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活动原则、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等知识点中都能找到相关叙述。 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适当做一定练习题,这样可以查漏补缺,强化巩固。练习题不必多做,宜精做,首先把老师指定的单元练习类作业认真完成,重点在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然后按照章节顺序做一些专题高考题,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规范,有利于培养严谨的学科解题能力。

线性代数总结归纳

行列式 1.为何要学习《线性代数》?学习《线性代数》的重要性和意义。 答:《线性代数》是理、工、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是初等代数理论的继续和发展, 它的理论和方法在各个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线性代数》的前导课程。 答:初等代数。 3.《线性代数》的后继课程。 答:高等代数,线性规划,运筹学,经济学等。 4.如何学习《线性代数》? 答:掌握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多多体会例子的方法和技巧,多做 练习,在练习中要紧扣问题涉及的概念,不要随意扩大概念的范围,练习要自己做才能理解所学的知识。在学完一章后自己要做一个小结,理清该章内容及前后概念之间的联 系。在学完本课程后,将各章的内容做一个总结,想想各章内容之间的联系,易混淆的 概念要着重加深理解及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第一章行列式 5.什么是一个n阶全排列?【知识点】:n阶全排列。 答:由n个数1,2,…,n组成的一个有序数组。 6.什么是标准排列?【知识点】:n阶全排列。 答:按数字由小到大的自然顺序排列的n阶排列123, n。 7.什么是n阶全排列的逆序?【知识点】:n阶全排列的逆序。 答:在一个n阶排列中,若某个较大的数排在某个较小的数前面,则称这两个数构成一个逆序。例如:排列45312中,数4与3 ,数4与1,数4与2 ,数5与3,数5与1 ,数5与2, 数3与1,数3与2都构成逆序。数4与5,数1与2不构成逆序。 & 什么是n阶排列的逆序数?【知识点】:n阶排列的逆序数。 答:在一个n阶排列中,所有逆序的总数就是排列的逆序数。例如:上问中的排列45312 的逆序数为8。 9.什么是奇排列和偶排列?【知识点】:排列的奇偶性。

《教育学》复习重点总结

目录 《教育学》 (1) 一、选择题 (1) 二、填空题 (3) 三、名词解释 (4) 四、论述题 (6) 五、案例分析 (9)

《教育学》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 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 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 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 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 《雄辩术原理》)。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 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 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 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 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 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 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 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育学》。杨贤江的《新教

高考考务工作总结

篇一:2014年我校考点工作总结 精心组织无纰漏、齐心协力促圆满——2014年全国普通高考孝感市综合高中考点工作总结 014我校继续承担高考考试组织工作,本次高考我校考点共设考场38个,参考总人数有1114人。其中艺术理科考场9个,考生258人;高职对口考场21个,考生627人;技能高考文化综合考场8个,考生229人。结合2014新高考的特点,考点领导小组严密组织、合理安排,全 体工作人员精心准备、细心工作,为期两天的高考工作圆满结束,整个考务工作受到了省市巡视员、上级领导、考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现将考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落实到位 校领导高度重视高考考场设置工作,将该项工作作为学校5-6月份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5月初学校成立 了高考考务工作小组,各位校级领导都为考务领导小组成员。高考考点工作办公室下设立了考务、保密、医务、后勤、保卫等工作小组,分工协作,各司其责。工作小组共召开了三次会议:在第 一次会议上考务办公室以表格的方式将准备工作分解到各科室,定出完成时间,进行倒计时检查;在第二次会议上工作小组检查了各科室的准备工作进展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最后一次会议是考务督办办公会,主考王拓率领工作小组所有成员仔细检查每个考场的监控和音 响设备是否完好、桌椅是否无字迹和平整,桌椅间距是否合乎要求,教室后面的黑板内容是否已 被擦除,教室文化建设内容是否被覆盖等等,有问题的要求立即整改。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确保了 我考点考场机构健全、人员充实、职责分明、准备充分。 二、调试设备,技术保障 孝南考区今年继续加强标准化考场建设,在区考试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学校 有考场装配视频监控都和省网互联互通,技术上实现了高考期间72小时视频实时不间断监控。 安排专人负责日常维护管理,确保考试期间全天候2人值班监控各考场情况,考试期间确保各考 点视频监控清晰,全面覆盖,不留空白,确保各种屏避设施和探测设备正常运行,确保今年高考 组考工作万无一失。 三、严把细节,确保公平 围绕这一指导思想,我考点在“五个统一”上下工夫,即统一配备防作弊器材,考场内统一悬挂计时钟表,

线性代数知识点总结

大学线性代数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行列式 二三阶行列式 N 阶行列式:行列式中所有不同行、不同列的n 个元素的乘积的和 n n n nj j j j j j j j j n ij a a a a ...)1(21212121) ..(∑-= τ (奇偶)排列、逆序数、对换 行列式的性质:①行列式行列互换,其值不变。(转置行列式T D D =) ②行列式中某两行(列)互换,行列式变号。 推论:若行列式中某两行(列)对应元素相等,则行列式等于零。 ③常数k 乘以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等于k 乘以此行列式。 推论:若行列式中两行(列)成比例,则行列式值为零; 推论:行列式中某一行(列)元素全为零,行列式为零。 ④行列式具有分行(列)可加性 ⑤将行列式某一行(列)的k 倍加到另一行(列)上,值不变 行列式依行(列)展开:余子式ij M 、代数余子式ij j i ij M A +-=)1( 定理:行列式中某一行的元素与另一行元素对应余子式乘积之和为零。 克莱姆法则: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当系数行列式0≠D 时,有唯一解:)21(n j D D x j j ??== 、 齐次线性方程组 :当系数行列式01≠=D 时,则只有零解 逆否:若方程组存在非零解,则D等于零 特殊行列式: ①转置行列式:33 23 13 3222123121113332 31 232221 131211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②对称行列式:ji ij a a = ③反对称行列式:ji ij a a -= 奇数阶的反对称行列式值为零 ④三线性行列式:33 31 2221 13 1211 0a a a a a a a 方法:用221a k 把21a 化为零,。。化为三角形行列式

线性代数知识点总结归纳

线性代数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行列式 知识点1:行列式、逆序数 知识点2:余子式、代数余子式 知识点3:行列式的性质 知识点4:行列式按一行(列)展开公式 知识点5:计算行列式的方法 知识点6:克拉默法则 第二章矩阵 知识点7:矩阵的概念、线性运算及运算律 知识点8:矩阵的乘法运算及运算律 知识点9:计算方阵的幂 知识点10:转置矩阵及运算律 知识点11:伴随矩阵及其性质 知识点12:逆矩阵及运算律 知识点13:矩阵可逆的判断 知识点14:方阵的行列式运算及特殊类型的矩阵的运算知识点15:矩阵方程的求解 知识点16:初等变换的概念及其应用 知识点17:初等方阵的概念 知识点18:初等变换与初等方阵的关系

知识点19:等价矩阵的概念与判断 知识点20:矩阵的子式与最高阶非零子式 知识点21:矩阵的秩的概念与判断 知识点22:矩阵的秩的性质与定理 知识点23:分块矩阵的概念与运算、特殊分块阵的运算知识点24:矩阵分块在解题中的技巧举例 第三章向量 知识点25:向量的概念及运算 知识点26: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 知识点27:向量组之间的线性表示及等价 知识点28:向量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概念 知识点29:线性表示与线性相关性的关系 知识点30:线性相关性的判别法 知识点31:向量组的最大线性无关组和向量组的秩的概念知识点32:矩阵的秩与向量组的秩的关系 知识点33:求向量组的最大无关组 知识点34:有关向量组的定理的综合运用 知识点35:内积的概念及性质 知识点36:正交向量组、正交阵及其性质 知识点37:向量组的正交规范化、施密特正交化方法 知识点38:向量空间(数一) 知识点39:基变换与过渡矩阵(数一)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考点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 图尔诺)英(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 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 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

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 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 的统治 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 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 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 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 班级授课) 3、近代社会 近代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 会学校) 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 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 3、相对性 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考点六:教育的功能 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 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 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 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XX高考考点工作总结

XX高考考点工作总结 导语: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一份感激,感谢你给了我那一份终身难忘的甜蜜的回忆。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编辑的,希望能帮助到你! XX高考考点工作总结范文xx高考已经结束,在校领导和全体高三教师坚定的信心和团结协作中,我们再一次实现了低入高出,用事实证明十一中学教师队伍素质过硬,具有高度负责的精神。 【高三成绩】 在xx年的高考中,报名总数841人,共二十个班级,理科总人数588人,文科总人数253人,其中两个理科实验班平均分均已超过一批重点本科分数线,十七个班级的平均分超过二批本科分数线。 一、进线率提升: 我校进线率真正实现了100%,本科率达到了%,一本重点率更是创 建了近五年新高。 二、全学科进步: 高三所有学科名次均有较大幅度提升,特别是数学学科,入学时排名全市第21,高考时我们理科平均分,攀升了5个名次,全市第16名,文科平均分提升了6个名次,全市第15名,语文学科理科平均分,文科平均分,文理各提升一个

名次,英语理科平均分,提升了一个名次,文科平均分,提升了两个名次,理综合平均分,提升了两个名次,文综合平均分,提升了两个名次。理科全体平均分,超出理科二批分数线442分分,文科全体平均分,超出文科二批分数线465分分。 三、实现率突破 在xx市学业增值测评这一新增评价体制中,我校被评为xx市十佳单位,我们再一次实现低入高出: 我校一批本科总体实现率为197%,其中: 文科一批实现率为%,前三名: 8班,2班, 7班。 理科一批实现率为176% ,前五名:14班,13班,11班,12班, 20班。 二批本科总体实现率为%,其中: 文科二批实现率为%,前三名: 8班,2班, 6班。 理科二批实现率为% ,前五名:16班,17班,14班,12班, 20班。 三批:文科1班,100%;6班,100%; 四、平行班撑起半边天 在文理各成立两个实验班的前提下,平行班仍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单科前三名 成绩的取得与真诚的付出息息相关,数据的上升与理智的抉择紧密相连:

线性代数知识点归纳

线性代数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 行列式 1. 排列的逆序数 2.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法则 3. 行列式的性质及行列式的计算 1.行列式的计算: ① (定义法)1212121112121222() 1212()n n n n n j j j n j j nj j j j n n nn a a a a a a D a a a a a a τ= = -∑ L L L L L M M M L 1 ②(降阶法)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 行列式等于它的任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的乘积之和. 推论:行列式某一行(列)的元素与另一行(列)的对应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等于零. ③ (化为三角型行列式)上三角、下三角、主对角行列式等于主对角线上元素的乘积. ④ 若A B 与都是方阵(不必同阶),则 ==()mn A O A A O A B O B O B B O A A A B B O B O *==* *=-1 ⑤ 关 于 副 对角线: (1)2 1121 21 1211 1 () n n n n n n n n n n n a O a a a a a a a O a O ---* ==-K N N 1

⑥ 范德蒙德行列式:()1 22 22 12111112 n i j n j i n n n n n x x x x x x x x x x x ≤<≤---=-∏L L L M M M L 111 ⑦ a b -型公式:1 [(1)]()n a b b b b a b b a n b a b b b a b b b b a -=+--L L L M M M O M L ⑧ (升阶法)在原行列式中增加一行一列,保持原行列式不变的方法. ⑨ (递推公式法) 对n 阶行列式n D 找出n D 与1n D -或1n D -,2n D -之间的一种关系——称为递推公式,其中 n D ,1n D -,2n D -等结构相同,再由递推公式求出n D 的方法称为递推公式法. (拆分法) 把某一行(或列)的元素写成两数和的形式,再利用行列式的性质将原行列式写成两行列式之和, 使问题简化以例计算. ⑩ (数学归纳法) 2. 对于n 阶行列式A ,恒有:1 (1)n n k n k k k E A S λλ λ-=-=+-∑,其中k S 为k 阶主子式; 3. 证明 0A =的方法: ①、A A =-; ②、反证法; ③、构造齐次方程组0Ax =,证明其有非零解; ④、利用秩,证明()r A n <; ⑤、证明0是其特征值. 4. 代数余子式和余子式的关系:(1)(1)i j i j ij ij ij ij M A A M ++=-=- 第二部分 矩阵 1.矩阵的运算性质 2.矩阵求逆

教育学 重点总结

教育学重点知识总结 1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2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3 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4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5 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大致有三个:一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二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分为家庭教育,学习教育,社会教育),三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 6 社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也是自古就有。社会教育从外延上说,主要包括了“社会传统的教育”、“社会制度的教育”与“社会活动或事件的教育”等不同类型。 7 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教育的心理起源代表人物孟禄。 8农业社会教育的特征:第一、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第二、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第三、学校教育鱼生产劳动的脱离。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第一、现代教育的出现和发展;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第三、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四,教育的复杂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勾画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第一、学校发生一系列的变革;第二、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第三、教育的国际化鱼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第四、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9 柏拉图的《理想国》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也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教学的思想的专著。 1623年培根还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夸美纽斯一生写了大量的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教学论》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这本书看成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苏格拉底强调完善的人格教育并在讲学中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产婆术”。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儿童成长过程的年龄分期。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家梅伊曼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10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的杜威,克伯屈。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第一、教育即生活;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人体验继续不断的增长;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生活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第六、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 11 当代教育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4.教育学

学校高考考务工作总结

学校高考考务工作总结 学校高考考务工作总结 在各级领导特别是在县招生考试院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年高考的各项工作组织规范、实施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切服务高考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常务副校长、各分管校长、相关处室和年级主任为成员的****年高考领导小组,抽调相关人员组成高考工作专班,从五月中旬开始全方位安排各方面工作,制订了详细的高考方案和各种应急预案。高考工作专班分为教育教学组、试场建设组、安全保卫组、送考服务组、后勤保障组和总协调组,各司其职、分工协作。 二、搞好硬件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恢复高考三十多年来,我校一直是**县的高考主考场。近几年来,学校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扩建和改建教室、实验室等。现在可用作高考考室的教室有80余间,可容纳***多名考生。室内条件有明显的改善,所有教室均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效果,都安装了电扇,配备了标准的桌椅。今年高考用考室72个,考生***人。学校投资几十万元建成的校园网、电视台,确保了英语听力有良好的音源,各考室也有较好的音响效果,为英语听力考试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营造良好考试环境,确保考生最佳状态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有关部门彻底整顿校园周边环境,高考期间,县公安交警部门划定警戒线,派干警执勤,严禁机动车辆出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就内部环境而言,目前校内教学区与宿舍区相距较远,互不干扰。高考期间实行全封闭管理,闲散人员、机动车辆均不得进入校内。这样,就给考生营造了一个安全、安静的考试环境,从而保证了考生的最佳应试状态。 四、认真组织高考报名和志愿填报工作 ****年,我校高考报名信息、志愿信息的录入和校对工作顺利进行,这两项采用网络录入的办法汇总成信息库。报名表和志愿表都打印出草表,让学生先填草表,再填正式表格,几次修改,校对无误后,再

线性代数总结归纳

行列式 1.为何要学习《线性代数》?学习《线性代数》的重要性和意义。 答:《线性代数》是理、工、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是初等代数理论的继续和发展,它的理论和方法在各个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线性代数》的前导课程。 答:初等代数。 3.《线性代数》的后继课程。 答:高等代数,线性规划,运筹学,经济学等。 4.如何学习《线性代数》? 答:掌握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多多体会例子的方法和技巧,多做练习,在练习中要紧扣问题涉及的概念,不要随意扩大概念的范围,练习要自己做才能理解所学的知识。在学完一章后自己要做一个小结,理清该章内容及前后概念之间的联系。在学完本课程后,将各章的内容做一个总结,想想各章内容之间的联系,易混淆的概念要着重加深理解及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第一章行列式 5.什么是一个n阶全排列?【知识点】:n阶全排列。 答:由n个数1,2,… ,n 组成的一个有序数组。 6.什么是标准排列?【知识点】:n阶全排列。 答:按数字由小到大的自然顺序排列的n阶排列123…n。 7.什么是n阶全排列的逆序?【知识点】:n阶全排列的逆序。 答:在一个n阶排列中,若某个较大的数排在某个较小的数前面,则称这两个数构成一个逆序。例如:排列45312中,数4与3,数4与1,数4与2,数5与3,数5与1,数5与2,数3与1,数3与2都构成逆序。数4与5,数1与2不构成逆序。 8.什么是n阶排列的逆序数?【知识点】:n阶排列的逆序数。 答:在一个n阶排列中,所有逆序的总数就是排列的逆序数。例如:上问中的排列45312的逆序数为8。 9.什么是奇排列和偶排列?【知识点】:排列的奇偶性。 答:逆序数为奇数的排列叫奇排列;逆序数为偶数的排列叫偶排列。例如:排列45312为偶排列。 10.对换一个排列中的任意两个数,该排列的奇偶性有什么变化?【知识点】:排列的对换对排列的奇偶性的影响。 答:对换一个排列中的任意两个数,奇排列就变成偶排列,偶排列就变成奇排列。例如:偶排列45312对换4与3,则变成排列35412,它的逆序数为7,排列35412是奇排列。 11.任一个n阶排列与标准排列可以互变吗?【知识点】:n阶排列与标准排列的关系。 答:可经过一系列对换互变。且所做对换的次数与排列具有相同的奇偶性。例如:排列32541的逆序数是6,因而是偶排列,它经过2次对换:3与1对换后变为12543,再对换5

线性代数知识点总结

线性代数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列式 (一)要点 1、 二阶、三阶行列式 2、 全排列和逆序数,奇偶排列(可以不介绍对换及有关定理)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3、 行列式的性质 4、 n 阶行列式 ^a i j ,元素a j 的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 5、 克莱姆法则 (二)基本要求 1 、理解n 阶行列式的定义 2、掌握n 阶行列式的性质 3 、会用定义判定行列式中项的符号 4、理解和掌握行列式按行(列)展开的计算方法,即 a 1i A Ij ' a 2i A 2 j ' a ni A nj ^ 5、会用行列式的性质简化行列式的计算,并掌握几个基本方法: 归化为上三角或下三角行列式, 各行(列)元素之和等于同一个常数的行列式, 利用展开式计算 6、 掌握应用克莱姆法则的条件及结论 会用克莱姆法则解低阶的线性方程组 7、 了解n 个方程n 个未知量的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 第二章矩阵 (一)要点 1、 矩阵的概念 m n 矩阵A =(a j )mn 是一个矩阵表。当 m =n 时,称A 为n 阶矩阵,此时由 A 的 元素按原来排列的形式构成的 n 阶行列式,称为矩阵 A 的行列式,记为 A . 注:矩阵和行列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2、 几种特殊的矩阵:对角阵;数量阵;单位阵;三角形矩阵;对称矩阵 a i 1A j 1 ■ a i2A j 2 ? a in A jn = 〔 D '

3、矩阵的运算;矩阵的加减法;数与矩阵的乘法;矩阵的转置;矩阵的乘法 (1矩阵的乘法不满足交换律和消去律,两个非零矩阵相乘可能是零矩阵。如果两矩阵A与B相乘,有AB = BA ,则称矩阵A与B可换。注:矩阵乘积不一定符合交换 (2)方阵的幕:对于n阶矩阵A及自然数k, A k=A A A , 1 k个 规定A° = I ,其中I为单位阵. (3) 设多项式函数(J^a^ k?a1?k^l Z-心律??a k,A为方阵,矩阵A的 多项式(A) = a0A k?a1A k' …-?-a k jA ■ a k I ,其中I 为单位阵。 (4)n阶矩阵A和B ,贝U AB=IAB . (5)n 阶矩阵A ,则∣∕Λ =λn A 4、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5、逆矩阵:可逆矩阵(若矩阵A可逆,则其逆矩阵是唯一的);矩阵A的伴随矩阵记 * 为A , AA* = A*A = AE 矩阵可逆的充要条件;逆矩阵的性质。 6、矩阵的初等变换: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的关系;矩阵在等价 意义下的标准形;矩阵A可逆的又一充分必要条件:A可以表示成一些初等矩阵的乘积; 用初等变换求逆矩阵。 7、矩阵的秩:矩阵的k阶子式;矩阵秩的概念;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 8、矩阵的等价 (二)要求 1、理解矩阵的概念;矩阵的元素;矩阵的相等;矩阵的记号等 2、了解几种特殊的矩阵及其性质 3、掌握矩阵的乘法;数与矩阵的乘法;矩阵的加减法;矩阵的转置等运算及性质 4、理解和掌握逆矩阵的概念;矩阵可逆的充分条件;伴随矩阵和逆矩阵的关系;当A 可逆时,会用伴随矩阵求逆矩阵 5、了解分块矩阵及其运算的方法 (1)在对矩阵的分法符合分块矩阵运算规则的条件下,其分块矩阵的运算在形式上与不分块矩阵的运算是一致的。 (2)特殊分法的分块矩阵的乘法,例如A m n, B nl,将矩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学定义: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与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 依据。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 孔子及其思想总结(《论语》),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 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理解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主要思想: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严格的视导和 考试制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主张启发式教学“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还提出“不陵节而施”,“长其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等。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二、独立性态阶段 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泛智教育;提出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 和迅捷性的原则。他普及“初等教育”;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卢梭的《爱弥儿》开创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德国 大哲学家(康德)是第一位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 洛克的“白板说”及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科学形态的教育学。强调教育学的 两个基础:哲学的伦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 阶段说以及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特点。 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教育学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形成很多门类。 斯宾塞的《教育论》 (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实际上经验的改造和改组”,主张“做中学”;提出儿童中心,经验基础和行动为中心的现代三中心说。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社 会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杨贤江)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 述教育的著作。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