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中的社会保障

生活中的社会保障

生活中的社会保障
生活中的社会保障

生活中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产物,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此制度以人为本,是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保证我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可以说,没有社会保障,就没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保障,社会保障能够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保障如此重要,那么它是如何体现在生活中的呢?本文就笔者的亲身体会与实践着重于社会医疗保险方面进行探讨。由于笔者家乡在石家庄,因此本文就石家庄的具体情况展开论述。

一、现状

(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保费,职工缴纳的基本医保费,基本医保费的滞纳金,基本医保基金的利息,财政补贴等项目组成。其中用人单位按本单位上年度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8%缴纳;在岗职工按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的2%缴纳,由用人单位代为扣缴,并划入个人账户。灵活就业人员以缴费基数的8%缴纳基本医保费。

对于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支付门诊医疗费来讲,按所就医医疗机构级别划分,其数额分别为: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700元;二级医疗机构900元;市属三级医疗机构1000元;三级医疗机构1300元。起付标准以上至年度支付限额由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比例,按所就医医疗机构级别划分,其标准分别为: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90%;二级医疗机构85%;三级医疗机构80%。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普通病种门诊医疗费的年度限额在职职工为1500元,退休人员为2500元。

以上的文字叙述别看仅仅是个数字,这就对我们老百姓的意义重大。去年我的小姨在工作期间检查出有胃癌,到河北省第四医院进行就诊,此医院属于三级甲等,在与妈妈的交谈中得知,小姨化疗住院期间林林总总花费了20多万,当然药品的使用必须是医保项目范围内的,这其中的费用医保支付了17万左右,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家庭负担。

(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2016年度石家庄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和缴费,除了在校大学生外,个人要多掏30块钱,参保人一年最高仍可报销30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每年最高可支付12万元,大病保险超2.5万元起付,最高可赔付18万元。

参保居民除了住院能报销,看门诊小病也能享受报销待遇。参保居民每年每人累计在200元及以下的部分由个人自付;超过200元的部分由门诊统筹基金报销50%,个人自付50%,累计报销最高限额为每年每人800元;最高支付限额以上部分,门诊统筹基金不予支付。在校中小学生及18周岁及以下年龄非在校居民,起付标准为100元。

在和妈妈的交谈中得知,现在的石家庄医保交一年的钱就管一年,马上要来临的2016年医保都要多掏30,儿童从50涨到80;成年人从280涨到310;老人从230涨到260。虽然医保费用更高了,但是参保人在具体的医疗过程中能享受的医保待遇也是有所上涨的。此外,妈妈还说太姥姥和太奶奶的医保费用都由政府补助了,原来政策是“低收入家庭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及一级和二级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需个人缴纳的医保费用,全部由各级政府给予补贴,也就是说个人无需再承担费用。”

其实,参保居民关心缴费多少,更关注能享受怎样的待遇。而交小钱,保大病,覆盖广,有保障,这正是居民医保的显著特点。参保居民住院超过起付标准部分的医疗费,由基本医保基金和个人共同支付,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按规定执行。

二、感受与问题

在学习了张焘老师的社会保障学之后,越发的感觉这个科目的重要性,实践性与可操作性。由于关系到切身利益,在学习课程之余,我也上网查阅资料或通过家人的口述感受实际生活中社会保障的应用,看着一年又一年政策的不断变动与发展,社会保障的保障范围也越来越大,福利水平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可以通过起付线、共付比例与封顶线看出。

由于社会资源分配结构的不完善、市场经济的风险、家庭“遗传”优劣势的不同、个人能力的差异、年老体弱等诸多因素的存在,社会成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风险。所以,社会有必要通过社会救助、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社会福利、低保以及社会优抚等多个方面的社会保障,确保每一个社会成员有一个合理的基本生活水平,以有效地应对社会风险。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安全体系,它通过对没有生活来源者、贫困者、遭遇不幸者和一切工薪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或工作岗位后提供救助,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消除社会成员的不安全感,以维护社会稳定。因此,社会保障又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社会减震器”。

此外,社会保障也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与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超过10%,按国际通行标准,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同西方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的老龄化具有规模大、速度快、负担重的特点。人口加速老龄化导致城镇养老负担系数将大幅增加,医疗费用也随之加重,我国在经济还不发达时期就要解决比发达国家面临的更为困难的问题。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恰当的应对之策,不仅社会保障制度无法平稳运行,而且将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与国家和企业负担过重相联系,特别是由于企业负担过重,又导致社会保障基金收缴困难。有的地方强制性统筹甚至演变成了“友情”募集。当前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负担过重的社会保险费用实在难以承受,而在国家行政强制统筹收费的情况下,企业也只有采取拖欠的办法。

最后,医保卡全国通用耗时难。这样异地就医报销不了医药费,很多人虽然医保卡在手,却不能报销,甚至不得不往返于两个城市之间,深受垫付额度大、报销手续繁琐、报销时间长之苦。又由于医保涉及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和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且存在地区差异,审核程序繁多,这需要将全国几千家经办机构与数万家医疗机构实现联网,进行信息的标准化统一。所以医保卡全国通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较长的时间。

总体来讲,医保制度一直在进行完善与协调管理,都在为人民的切身利益着想,我们老百姓更应该时刻关注政策的变化与发展,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让医保制度实施的效率更高更好。

中国转型期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

收稿日期:2004-05-08 作者简介:杨方方(1978-),女,江苏徐州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转型期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 杨方方 (中国人民大学 劳动人事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古今中外的社会保障实践表明,社会保障中政府责任的合理界定是社会保障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明晰政府责任是转型期确立我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本文在分析中国转型期社保改革中的政府责任现状、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应遵循政府主导与责任分担,设计、监管与实施合理分离,财权与事权相统一,有限与有效,官民结合五项基本原则的观点;本文采用四分法即分类、分项、分层和分级法来确定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勾勒出转型期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框架。关键词:转型期;社会保障;政府责任 中图分类号:C913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04)08-0040-06 The Government s Responsibility for Social Security S ystem During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 YANG Fang-fang (L abor and H uman Resour ce I nstitute,Renmin Univer sity of China,Beij ing 100872,China) Abstract:T he practice of social securit y at all times and all over the w orld sugg ests that a reasonable definition of the gov ernment s responsibility in social security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a healthy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secur ity.So it is made clear t hat the responsibility of g over nment is the key to the building of a new social secu rity system during the period o f transition.On t he basis of a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conditions,problems and reasons of the government s responsibility during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this paper holds that clearly defining the govern ment s responsibility should follow five basic principles:shar ing t he government r esponsibility;separate design,super vision from implementer;unifying the rig ht to financial arrang ements and the right to routine arrang ements;limitat ion and validatio n;combination of the officers and common people.By quartation method,that is separat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varieties,items,lev els and ranks,this paper decides on the government s responsibility in social secur ity and outlines its framew ork during t he period of tr ansit ion. Key words:transition period;social security ;gov ernment responsibility 社会保障作为维护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制度安排,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公共选择的结果。古今中外的社会保障实践表明,政府责任的合理界定是保持社会保障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不管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掀起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热潮,还是基于社会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我国着手的社会保障改革,其实质都是对社会保障中政府责任的重新界定和调整。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仍处于政策选择之中[1],我们有必要对中国转型期社会保障中政府责任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中谈到的社会保障是大社会保障的概 念,是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2]。 一、现阶段政府承担的社会保障责任 自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开始到成为市场经济改革五大支柱之一,再到作为一项基本的制度建设[3] ,社会保障正在由国家 单位保障制向国家 社会新型社会保障制迈进[4]。新型制度还没有完全确立,政府责任体系没有最后定型,仍处于政策选择之中[5]。从现阶段来看,政府主要承担以下责任: (一)制度设计和规范 纵观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都是以颁布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揭开社会保障发 40

社会保障体系文献综述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研究综述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是指国家管理社会保障事业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总称。它涉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方方面面,如社会保障保障立法、社会保障具体的规章制度和方法、机构设置及其职能权限、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监督、社会保障业务经办等。狭义的概念是指社会保障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权限的划分。1本文为了写作需要采取的社会保障管理的定义偏向狭义的定义,但也涉及到立法、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从目前现有的文献来看,单独研究社会保障管理的文章相对比较少。主要是放在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中,作为一个部分加以论述。 1、中国管理体制的发展及现状 1.1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发展 对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演变过程的划分说法不一,阶段的划分标准也各不相同,三、四、五阶段的都有。不过有几个关键的时间点是公认的,即1978年是改革探索阶段的开始,199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组建,标志了中国基本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建立。 根据管理主体的不同来划分,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从1951~1969年的工会管理,到1969~1980年代的企业自管,再到20世纪80年代的多部门管理,直至1998年国务院组建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结束了社会保险工作多部门分散管理的局面。民政部门主管城乡社会救助事务。2000年国家又成立了“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至此,形成了目前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2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的机构设置,是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分级管理体制。纵向机构设置,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中央、地方和基层。横向机构设置,在从上到下每一层按照不同的职能性质设置包括行政管理机构、业务经办机构、基金运营机构和监督机构四大类机构。(见图1.1) 图1.1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3 从中央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来看,目前参与社会社会保障管理的机构主要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人事部、财政部、卫生部等。4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主要负责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项目、农村社会保险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等管理。民政部门负责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管理。财政部负责社会保障基金预、决算。所有的机构统归国务院管理。 对于中国社会保障管理的研究,学者从不同学科,如社会保障、财政学、管理学、法学的角度,不同角度如社会公平、效率,政府的责任定位,社会管理服务等来进行研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管理体制的模式(政府在管理中的责任承担问题),管理的社会化、信息化,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和改进对策,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以及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等几个方面。 1康士勇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M),2003年8月第2版 2章晓懿:社会保障:制度比较(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3对于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部门设置,有各种不一的说法,在这里采用的是其中一种 4关于中央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能,也是说法各异,本文取其中比较统一的说法。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内容及现状分析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内容及现状分析 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各种原因而生活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一、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和作用 内容: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力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不低于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 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一是社会保险目的是保障被给付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属于基本性的社会保障;二是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法定范围内的社会劳动者;三是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是补偿劳动者的收入损失;四是社会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劳动者依法缴费及国家资助和社会募集。 2、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及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 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和目标。它的目的是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它把社会保障推上最高阶段;社会福利基金的重要来源是国家和社会群体。 3、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它原因而无法维持

浅论当前社会保障中政府的责任问题(于爱华)

浅论当前社会保障中政府的责任问题 于爱华黄儒林 (淮北市社会保险征缴稽核中心,安徽淮北 235000) 摘要:本文浅析社会保障与政府的责任关系、当前社会保障中政府责任的表现不足、政府在社会保障中应负有的责任,以及增强政府社会保障责任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社会保障;政府责任;问题;对策 引言:社会保障制度是每个国家都要实施的制度,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产物,它具有维护社会稳定、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素质等功效。如今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与政府的参与紧密程度有关。在政府介入社会保障后,可以克服收入分配缺陷,降低运行成本,并能调控经济,促进社会经济增长。但是,当前政府在社会保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所要承担的责任并不够完善,还有待于改进。 一、社会保障与政府的责任关系 1.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它在市场经济中是不可或缺的“安全网”和“稳定器”,又是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20世纪中后期,发达国家普遍陷入经济膨胀时,他们对这种“国家福利”就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国际劳工组织对其社会保障制度调查后,便提出了“社会保障”的目标,其不仅是为防止和减轻贫困,更重要的是为了个人的保障问题。 2.社会保障的内涵。学术界对社会保障内涵的界定有个共识,但在具体定义时仍有差异。他们也普遍认为“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个别认为“社会保障是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所以社会保障可定义为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或GDP)分配活动和再分配的活动,是政府依法对劳动者报酬和社会剩余产品部分扣除所建立的消费基金,它用于社会成员因生、老、病、死、伤残和自然灾害等所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的物质或资金帮助,以保障每个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及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能力。

论我国社会保障中政府的责任

论我国社会保障中政府的责任 黄海学院1105班11413541 江建华 摘要: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至少应该负有确立社会保障相关法律之责、保障人民享有社会保障权利之责、为社会保障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之 责、保证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的监管之责等多重责任。 关键词:社会保障、问题、责任 一、什么是社会保障及其重要功能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社会保障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社会总需求的自动调节作用。在经济萧条时期,一方面由于失业增加、收入减少,用于社会保障的货币积累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因失业或收入减少而需要社会救济的人数增加,社会用于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方面的社会保障支出也相应增加。这使社会保障的同期支出大于收入,从而刺激了消费需求和社会总需求。在经济繁荣时期,其作用则正好相反。 社会保障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保护器”。社会保障的功能之一就是在劳动力再生产遇到障碍时给予劳动者及其家属以基本生活、生命的必要保障,以维系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从而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通过社会保障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适当缩小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避免贫富悬殊,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能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此外,社会保障可以解除劳动力流动的后顾之忧,使劳动力流动渠道通畅,有利于调节和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们在制度建设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上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社会保障的核心价值取向应当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民共享发展成果。但是,由于几十年以来城乡分割的思维定势,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过分突出效率优先,使我们在真正基于公平、正义、共享核心价值追求基础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一些分歧。 第二,责任不清。这是影响我们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建设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农村社会保障中政府责任的承担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题目农村社会保障中政府责任的承担 作者张斌学号:S073914 指导老师蒲晓红老师 专业社会保障 年级级别07 级硕士 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农村社会保障中政府责任的承担 07级社保硕士张斌学号:S073914 指导老师:蒲晓红 【摘要】: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整体性缺失的现状与政府责任的缺位渊源甚深。现代国家承担起农村社会保障之责有其应然性和必要性,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构建中,国家责任的具体承担应集中体现于完善制度设计、加强财政支持力度、理顺管理体制及完善立法。 【关键词】:政府;农村;社会保障;责任 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政府主体缺位 从我国目前的实践看,由于受国家财力和二元经济社会体制下形成的政策惯性的影响,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中表现为主体缺位。 (一)政府在农村社保事业上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首先是在资金投入上城市和农村很不平衡。有关资料显示,城镇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经费占全国保障经费的89%,而农村居民只享受到11%。城镇已初步建立了较高水平且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金已基本实现了社会统筹,建立了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基金模式,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女职工生育保险,都在原有的制度上进行了改革和逐步完善。而在广大的农村,仍然是以国家救济和乡村集体办福利事业为重点、以家庭保障为主体的社会保障,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进行了改革试点以外,其它保险项目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城镇的社会保险覆盖率已达90% 以上,而农村覆盖率不足2·4%。[1] 其次,国家财政在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中的投入增长与市场物价上涨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不相适应。农村的民政社会保障基本上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范畴,财政投入是保障资金的主渠道。近年来虽然国家增加了对农村民政社会保障的投入,如国家多次调整优抚对象的抚恤标准,并增加了自然灾害救济经费。但是,其增加的速度远远低于物价上涨的速度。由于物价上涨,特别是粮油价格的上涨,原来核定的社会救济费,其保障能力只有原来的一半甚至1/3。从贫困户救济来看,在现行财政体制下,社会救济费“一刀切”包干到县(区)。因此,县(区)财政支付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救济工作。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扩大,不发达地区的财政困难加剧。许多县级财政只是“吃饭”财

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整理 题型:1、单项选择(10) 2、多项选择(20)3、简答 4、名词解释 5论述 1、社会保障 (1)定义P4: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 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这一定义包含四个要点:①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②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③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④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处于 (2)功能P11: ①人民生活的安全网②经济发展的助推 器③社会矛盾的调节器④社会政治的稳定 剂⑤此外,社会保障对社会的文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结构P4:从保障对象、保障目标、资金来源、给付方式等方面加以归纳,,可归总为三种不同的保障形式,即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它们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此外,还有这三种保障混合的形式以及一些补充保 障形式如企业员工福利、慈善事业、互助保障等。 2、社会保险P5:(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因为它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即人口中最多、最重要的部分。它所承担的风险也最多,包括劳动者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发生的使他们失去工资收入的生、老、病、伤、残、失业等所有风险。它所占用的资金也是社会保障基金中的最大部分。)(1)含义: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丧失生活来 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特点:①强制性,通过国家立法推行,要求符合一定条件的领导者必须参加。②互济性,参加者定期缴纳保险费,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当其中有人遭遇风险而受到经济损失时,可以按规定领到一定数量的保险金,实行风险分担、互助共济。③储备性,参加者按规定缴纳费用作为基金,储存待用。④补偿性,社会保险给予参与者的物质帮助,限于收入损失的补偿,即劳动者在中断、收入中断时才有权得到给付。 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是一种缴费制的社会保障,它实行权利与义务相关的原则,必须尽到缴纳保险费的义务,才有享受收入补偿的权利。 (3)社会保险包括的项目: ①老年社会保险: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达到一定年龄,即依法判定其进入老年,解除其劳动义务,由社会给予工资补偿,就是老年社会保险制度,也称年金制度,是社会保险中最重要的项目。 ②医疗社会保险:这是指劳动者在患病后,由国家和社会给予免费医疗或给予报销医疗费的制度。 ③失业社会保险:这是指对那些由于非本人原因暂时失去工作的劳动者给予一定 收入补偿的制度。 ④工伤社会保险:这是指劳动者因工负伤或因职业病暂时失去劳动能力,从国家和社会获得补偿的制度。 ⑤生育社会保险:这是对女性劳动者因生育期间终止劳动失去工资给予补偿的制度,是保护女性劳动者的社会保险。 ⑥残障社会保险:因病或因工伤(包括职业病)致残的劳动者享受残障社会保险待遇。 ⑦死亡社会保险:死亡社会保险待遇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死者的丧事治理和安葬费用,另一部分是对死者遗属的抚恤金或一次性补助。 3、社会救助P7:(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因为社会救助的对象是社会保险这道安全网保护不了的人群—社会保 险是需要缴费的,而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人是没有能力缴费的,所以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概述 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

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 1.社会保障概念的出现和不同界定 (1)社会保障概念的出现及广泛使用 人类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萌芽、产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即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济贫法》(史称旧《济贫法》)的问世。但社会保障概念的出现,却是在旧《济贫法》颁布实施300多年以后的事情。l935年,美国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时期,由国会通过的《社会保障法》,首先提出了“社会保障”的概念。自此以后,社会保障概念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同和广泛使用。 (2)社会保障概念的不同界定 ①外国及国际组织关于社会保障的定义 a.美国《社会保障法》将社会保障视为社会安全网 具体的理解是:根据社会保障法制定的社会保险计划,对于因年老、长期残废、死亡或失业而失掉工资收入者提供保障;同时对老年和残废期间的医疗费用提供保障。老年、遗属、残废和健康保险计划对受保险的退休者或残废者和他们的家属以及受保险者的遗属,按月提供现金保险待遇。 b.德国是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其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主要基于市场经济的理论 将社会保障理解为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是为因生病、伤残、年老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而不能参与市场竞争者及其家人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目的是通过保障使之重新获得参与竞争的机会。德国的社会保障主要遵循特殊性原则,强调个人在社会保险中的责任。 c.英国是西方福利国家的代表 贝弗里奇将社会保障视为一项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福利计划,认为社会保障是指国民在失业、疾病、伤残、年老退体、家长死亡后,工资中断时生活费用的保障,亦有辅助其生育、婚丧时的必要的费用。 d.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对疾病、分娩、残疾、死亡、失业、多子女及其他原因造成的贫困,从保险方法和直接的国家负担上,寻求经济保障途径。对陷入生活困境者,通过国家援助,保障其最低限度的生活,同时谋求公共卫生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以便使所有国民都能过上真正有文化的成员的生活。 e.国际劳工组织将社会保障定义 通过一定的组织对这个组织的成员所面临的某种风险提供保障,为公民提供保险金、预防或治疗疾病、失业时资助并帮助他重新找到工作。 f.联合国对社会保障的定义 每个人都有权使本人及家庭达到生活康乐,这不仅包括有权得到食品、衣着、住宅、医疗和其他社会基本服务,而且包括遇到失业、生病、残疾、丧偶、年老或由于非本人所能控制的其他原因而带来生活困难时,有权获得社会保障。 g.国际劳工大会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 社会通过采取一系列公共措施来向其成员提供保护,以便与由于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残、年老和死亡等原因造成停薪或大幅度减少工资而引起的经济和社会贫困进行斗争,

论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

2005.2新视野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一词最早出现于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此后,社会保障一词就成为以政府和社会为责任主体的福利保障制度的统称。虽然,不同国家对社会保障概念有不同的界定,但是,社会保障是以国家立法的形式确定的、国家和社会的一种责任和制度,对此,所有国家已达成共识。在我国,社会保障一般理解为,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它包括:由政府或社会对贫弱者实行救助,使之享有最低生活,对暂时和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实行生活保障并使之享有基本生活的社会救助制度;由政府或社会在劳动者及其亲属遭遇年老、病症、伤残、失业等风险时,帮助其防止收入的中断、减少或丧失,保证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制度;对全体公民普遍实施福利措施,以保证一定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福利制度;由政府对法定的优抚对象如退伍军人、立过战功的伤残军人等提供一定的资金帮助或服务的社会优抚制度。在我国,“社会保障”已被约定俗成为一个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以及社会互助在内的总概念。 由社会保障的概念可以看出,社会保障是政府的一种制度行为,其基本目标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以确保其不因意外事件的发生而陷入生存 困境,并体现出社会的公平性;社会保障实施的条件是相应的社会立法,其责任主体有政府、企业、个人,但最终责任主体是政府。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是否得到了国民的全力拥护,关键看政府在这一制度行为中是否负起了应有的责任。 一、政府是社会保障的首要 责任主体 德裔美籍学者汉斯?尤纳斯(HansJonas)在《责任原理》一书中说过,技术时代,人类借助技术的中介,其力量空前增长,其行为的效果在空间上波及整个地球,在时间上可以影响到遥远的未来。所以,行为者、行为以及行为后果已与以往近距离范围内的所作所为有了本质上的区别,从而“责任”被推到了伦理理论的中心,它成了当代伦理学中的一个关键性范畴。而将责任与权利引入社会保障,明确政府和个人之间应有的关系,则是社会保障制度现代化的开始。自古以来,社会中总有一部分人必须依靠政府的、社会的或他人的援助才能避免生存危机,早期对这部分人的救助,往往靠慈善事业或亲戚、朋友间的互相帮助。只有到了近代,政府才对这部分人的生存问题负起了一定的责任。现代社会保障与早期社会保障的最大区别,就是强调政府或国家的责任。政府作为社会保障的首要责任主体,其理论依据如下: (一)由政府的性质决定的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里,政府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和人民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从国家或政府产生的终极根源上看,人们创设政府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人是有理性的,人创造政府的宗旨是为个人能够过上理性的正义的社会生活。因此,政府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和保护公民或社会的‘公正幸福’(公共利益),这是一个政治体系正义与否 的根本标准。”[1] 可见,政府及其公共权力产生于人民直接或间接的授权。虽然人民授权的具体方式和过程在政府体制不同的国家会有所不同,如在实行总统制的美国,行政权力源于公民的直接授权;在内阁制的英国,政府权力源于人民通过代议机关的间接授权;在中国则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的政府。人民授权方式的不同,并不影响政府产生于人民直接或间接授权的本质,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政府的公共行政活动必须遵循和体现人民的意愿,为人民负责。资产阶级国家起源学说也表明,国家由人民组成,国家权力由人民赋予,当人民利益受到损害时,国家有责任来保护,有责任给予救助。在这种现代政治观的基础上,边沁对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后提出,政府惟一应该追求的目标是社会最大可能的幸福——个人的享受基本上应由他自己去考虑,政府行动的原则是保护个人免受痛苦。孙中山先生在《民生主义》中说: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一定要国家来担负这种责任。如果国家做不到这一点,任何人都可以向国家要求。现代社会,“人民之于国家,休戚相关,患难与共,其于救济事业,自当视为政 府对于人民应尽责任”。[2] 可见,从古至今,满足人民基本生活的需要,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论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 文/张利平 摘要:社会保障是为了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确保一定的生活水平并尽可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的一种政府的制度行为。其责任主体有政府、企业、个人,但最终责任主体是政府。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是否得到了国民的全力拥护,关键看政府在这一制度行为中是否负起了应有的责任。本文就政府在社会保障中负有重要责任的原因及内容做出论证。 关键词:社会保障;政府;责任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05)02-0035-03公共管理科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