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作文 人物素材整理——严歌苓

高中作文 人物素材整理——严歌苓

严歌苓

严歌苓档案

严歌苓是一位美籍华人,美国21世纪著名中文、英文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作品以中、英双语创作小说,常被翻译成法、荷、西、日等多国文字,其作品无论是对于东、西方文化魅力的独特阐释,还是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都折射出复杂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识。多年的沉淀和积累,直接和间接的经历与经验都成为了她的创作“矿藏”。被称为“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的严歌苓,小说以刚柔并济、极度的凝练语言,高度精密、不乏诙谐幽默的风格为内在依托,与其犀利多变的写作视角和叙事的艺术性成为文学评论家及学者的研究课题,在多个国家已开展严歌苓文学研讨会。其创作的“王葡萄”,“扶桑”,“多鹤”等主人物开创了中国文坛全新的文学形象。

1958年,严歌苓生于上海,父母离异,她和弟弟严歌平留在安徽。

1970年,严歌苓考入成都军区,成为一名跳红色芭蕾舞的文艺兵。1978年发表处女作童话诗《量角器与扑克牌的对话》。1979年,严歌苓主动请缨,赶赴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成为一名战地记者。死亡成为越南战地医院空气中闻到的特有味道,“潜伏”在严歌苓身体里的“作家基因”一下爆发了,她把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体验写进小说处女作《七个战士和一个零》中。

1980年,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心弦》,次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成影片。仅仅只有二十余岁的严歌苓开始在文坛崛起。1983年,严歌苓调到铁道兵政治部担任创作员,丰富的军旅生涯为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当年严歌苓退伍,她的长篇小说《雌性的草地》及短篇小说《天浴》和《少女小渔》,均创作于这一时期。1993年,李安购买了严歌苓的小说《少女小渔》的电影版权,严歌苓开始做编剧。同时,中央电视台和芝加哥电视台合作的电视剧《新大陆》登门让严歌苓做编剧。那一年严歌苓用所得到的3万美元,在劳伦斯的陪同下回南京买了公寓给母亲居住。2004年,美国外交部的政策松动,劳伦斯被“召回”复职重新做外交官。严歌苓跟着复职的丈夫一起被派往非洲,做起了专职的外交官夫人。多年海外旅居和在世界各地游历的生活让严歌苓的感情深沉、知识广博,并且艺术观念新颖。2009年2月,严歌苓担任编剧的《梅兰芳》刚“下线”不久,张艺谋又选中了她的《金陵十三钗》,这又将是一部大制作的电影。同年,由赵薇主演的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一个女人的史诗》热播,严歌苓再一次被大众所熟悉。11月,严歌苓最新长篇小说《寄居者》出版热卖,严歌苓又迎来事业新高峰。

严歌苓走上了创作之路后,进入鲁迅文学院作家研究生班,与莫言、余华、迟子建成为同学。后又进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文学(位于芝加哥,非哥伦比亚大学)就读,获艺术硕士学位及写作最高MFA学位,成为哥伦比亚艺术学院百年建校史上的首位华人校友。

2016年4月,《芳华》完成初稿,与之前的创作不同,严歌苓这部最新长篇小说《芳华》更具浓厚的个人自传色彩,是以第一人称描写了自己当年亲历的部队文工团生活,隐藏在西南部都城的一座旧红楼里、某部队文工团中发生的故事。2017年12月15日,编剧的作品《芳华》上映。

严歌苓金句

1.哀大莫过于心死,心死莫过于一笑。

2.怜悯可不是什么好的感情,被怜悯的人必须接受怜悯中略带嫌弃的敷衍。

3.庸俗是一个人开辆豪华奔驰车,但连买本书的钱也花不痛快。

4.爱的那个永远这样忍气吞声,被爱的那个永远可以不付责任,坐享情意。爱和被爱就这样遥远,沉默的存在,都很无奈。

5."中国是个啥地方?做学问做三分,做人做七分。外国人最要紧的是发明这种机器那种机器,中国人呢,最要紧的就是你跟我搞,我跟你斗。你不懂这个学问,你在中国就是个没用场的人"。

6.跟着人群走是一种选择,一种安全的选择,跟着爱好走,跟着理想走,是冒险的选择,有不可预料的成功和失败等在前面,但因为年轻,选择得起,失败得起,可预料的未来反而无趣。

7.人一生只死一次,草草地就死了,比来到这个世上还不由自主。

8.所有的儿戏你不能去生生地斩断,本来儿戏自生自灭,你一斩,它疼了,它反而生了根,它反而至死不渝了。”

9.可人只要有一点得势得意,马上就要把日子过给别人看。

10.亲人和亲人之间,不打不成交,打是疼骂是爱,事后把一切当成笑话,和解多么省事。

11.她原不知愁,不知痛苦,总把今天痛苦推到明天痛苦的一个人。

12.人办不到的,时间都办得到:时间在你不知不觉之中已经用了功夫 , 做了手脚。

13.老几你的卑贱,你民族和你本身被他的民族所公认的卑贱都不能使他勇敢起来了。

14.的客套很严实,怎样也别想打破,钻空子,建立一点额外的体己的交情。

15.当旧上海的浮华渐渐隐去,那些衣香鬓影随风散落,……时光已逝,风韵不再,但岁月留在人身上的风度,将永远缅怀着那个年代。

16.什么事都是在你不知怎么干时干的特别顺手。

17.聪明是靠不住的东西,一个人最优越的素质是顽强,坚韧。

18.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忧郁,对许多东西有道理没道理的恐惧时我的忧郁症。

19.长久以来,我就是这么一个地道的笨鸟,除了头一个飞出林子别无指望。

20.我感到一切浅谈的不幸都是美丽的。

21.我们的节俭是为了豪华。

22.这样的生命如灯炬,要么就通明的亮,要么就彻底熄去。

23.人在最失意的时候,意是被生活暗暗回报着的。

24.这个人貌似勤奋刻苦却仍是个浑浑噩噩的东西。

25.漂亮和美丽是两回事。一双眼睛可以不漂亮,但眼神可以美丽。一副不够标志的面容可以有可爱的神态,一副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仪态和举止。这都在于一个灵魂的丰富和坦荡。或许美化灵魂有不少途径,但我想,阅读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贵的,不须求助他人的捷径。

26.怜悯可不是什么好的感情,被怜悯的人必须接受怜悯中略带嫌弃的敷衍。

27.美好而没有希望,是最干净的美好。

28.不懂得而同情比什么都可怕。

29.心,并不指心脏,心是一个生命除了肉体存在的一切存在。那个存在不跟你要吃的、要喝的,但它要除了吃喝之外的一切,连你的梦它都要,因此它是生命的生命。那就是心。心的疼痛便是生命的生命在疼痛。

30.凶暴是会让人醉的,正如各种高尚情绪会让人醺醺然。

31.人一老,对于自己是不是被别人多余最为敏感,他们整天都在看儿女们甚至孙儿孙女们的脸色,看看自己在他们生活里的定位错了没有,错了就是多余。没有比发现自己多余更凄惨的事。

32.不管什么时候,都做一个不凑合不打折不便宜不糟糕的好姑娘

他人评价

我以为中国文坛要非常认真地对待严歌苓的写作,这是汉语写作难得的精彩?她的小说艺术实在炉火纯青,那种内在节奏感控制得如此精湛。她的作品思想丰厚,她笔下的二战,写出战争暴力对人的伤害,生命经历的磨砺被她写得如此深切而又纯净。

—北京大学文学系教授陈晓明

严歌苓的作品是近年来艺术性最讲究的作品,她叙述的魅力在于“瞬间的容量和浓度”,小说有一种扩张力,充满了嗅觉、听觉、视觉和高度的敏感。

—著名评论家雷达

严歌苓有如此意蕴丰盛迷人、襟怀爽朗阔气的长篇小说,是我们今天对汉语文学持有坚定信心的理由。

—著名评论家施站军

我以为中国文坛要非常认真地对待严歌苓的写作,这是汉语写作难得的精彩?她的小说艺术实在炉火纯青,那种内在节奏感控制得如此精湛。她的作品思想丰厚,她笔下的二战,写出战争暴力对人的伤害,生命经历的磨砺被她写得如此深切而又纯净。

—北京大学文学系教授陈晓明

素材应用

角度1:苦难浇灌写作的土壤

童年时期,严歌苓经历了狂热的文革运动与嗜血的饥饿,学校停课,父亲参加劳改,自己还亲眼目睹大院的人因熬不过饥饿而自杀……早年间晓得的绝望与人性残暴,为她有深度的创作埋下了种子。而她对生命的感悟爆发于其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担任战地记者的经历——在野战医院里,她看着上千名伤员在死亡线上挣扎。这段看似灰色的经历,促成了她首部长篇小说《七个战士和一个零》的诞生。

【用法解析】适用于苦难磨练人的意志,跌宕人生的礼物等主题,如2013年辽宁卷《沙子与珍珠》。

示例:“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人生并非一帆风顺,而当你经历过苦难与挫折过后,它们反而会成为成功的助力。作家严歌苓曾经历过一段灰色的时光,革命、饥饿与死亡充斥着她的生活,但她在时代的巨变中看得分明,把苦难的经历幻化为创作的营养,以笔为镜,影响了一代人。利用苦难来磨砺自己的人终将成为时代汪洋中恣肆遨游的佼佼者。

角度2:勤奋使人走向辉煌

严歌苓是位高产的作家,她创作的《扶桑》、《芳华》等多部作品享誉全球。而她却对自己的才华不以为然,认为勤奋是唯一能够使人最终走向辉煌的条件。

美留学时期是严歌苓自称“最艰难的”一段经历。在那时,经济不宽裕的她住在地下室,打工赚学费,她在餐馆洗盘子时,片刻不停地背着写满两只胳膊的英语单词。最终她如愿以偿地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录取。回忆这段经历时,严歌苓觉得“好像多出一条命来,是脱胎换骨的一种”。

【用法解析】适用于勤奋创造辉煌,学习深造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等主题。

示例:成功源于勤奋,且勤奋可在后天养成。著名作家严歌苓曾总结出自己的成功源于其异于常人的勤奋。她把骨子里蛮横的劲道用在了练舞、出国读研以及写作上,勤奋促使她走向创作的辉煌。企业家、作家海岩也认为与其寻觅成功的捷径,不如叩问自己是否足够勤奋。可见勤奋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钥匙,更是堆砌成功大厦的砖石。

角度3:阅读美化灵魂

无论何时,严歌苓从未放弃阅读。在文工团做文艺女兵时,她会把仓库里发霉的书偷偷地绑在裤腿里带回宿舍,不训练的时间里,她也压着腿看书。如今年近六十的她,除了写作,就是持续不间断地阅读。严歌苓曾打趣道:“一定要坚持阅读,女人爱看书才会‘老好看’。”她觉得美丽在于灵魂的丰富和坦荡,而阅读为美化灵魂的捷径。

【用法解析】适用于阅读美化灵魂,终生阅读等主题,如2016年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

示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正是阅读对个人素质与修养的重要性。作家严歌苓也曾说“阅读是美化灵魂的捷径”。从芳华年代到年已花甲,文学阅读滋养着她的灵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