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

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

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
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

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

贝雷迪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提出著名的“比较四步法”而闻名于世,他的方法论思想主要体现在其1864年出版的代表作《教育中的比较法》中。他认为,比较教育的系统研究氛围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区域研究并不是比较研究,它主要针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是比较研究的基础和预备,而比较研究则同时面对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他看来,区域研究包括:描述和解释两个阶段;而比较研究包括并置和比较两个阶段。上述四个阶段构成了其著名的比较四步法。

描述

对外国学校教育制度和实践进行描述是比较教育研究的第一步。贝雷迪认为这一阶段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断地收集各种文献资料;二是进行学校实地访问。

解释

在这一阶段,贝雷迪主张比较教育研究者运用其他社会科学的成

果,对这一阶段收集资料中所展示的教育现象做出分析,揭示影响这些教育现象的种种因素及相互关系。因此他要求比较教育的初学者至少要掌握少则一门、多则两到三门其他学科的知识,以便他们能将社会学、历史学或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相关的教育问题的研究中去,便于研究者不仅对各种教育事件本身作出说明,也能对这些事件产生的原因及相互联系作出评价。

并置

一份只涉及一个国家的报告无论是描述性的还是解释性分析,都只能属于区域研究。并置是比较教育研究的真正开始。这一阶段的工作是统一概念,提出假说。就说,通过上述两个阶段有目的对各国教育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之后,必须将资料系统化,从中确定共同的比较标准,然后对各国资料分类并置,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形成比较分析的假说。贝雷迪提出两种具体形式的并置:一是图表式或竖列式,二是文字式或横列式。

比较

比较是比较教育研究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对所有比较对象国同时进行研究,据此对并置阶段形成的假说作出验证。贝雷迪将比较分为两种类型,首先是平衡比较,它指的是在不同研究区域之间作对称得比较,从一国获取的信息必须有从另一国家获取的可比信息相对应,强调资料的对等和平衡。当平衡比较不可能或不可取时,贝雷迪认为可以进行另一种比较,即“阐释”比较。它指的是将不同国家的教育实践随意取来,用比较的观点对资料的意义进行说明。在进行阐释比较时,不可能作总体概括,也不可能得出或推导出任何法则。

诺亚和埃克斯坦的科学与量化的研究方法:认为比较研究澳与研究程序是,确定问题,提出假说,明确概念和指标,选择个案,收集数据资料,处理数据、说明结果

霍姆斯提出比较教育研究的资料收集框架四个模式。规范模式,体制模式,精神状态模式和自然模式。指出问题研究的程序,参照杜威的的方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问题或困惑,可能的解决方法,分析说明问题,研究相关资料分析问题的背景,提出精确假设,在特定背景下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性假设和预言,如有必要对全程各阶段或某个阶段进行再检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