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拿大的电子政务历史

加拿大的电子政务历史

加拿大的电子政务历史
加拿大的电子政务历史

加拿大的电子政务历史

历史背景

加拿大电子政务起步较晚,政府于1999年正式颁布国家电子战略“政府在线”计划,2004年实现政府所有的信息和服务全部上网,并对政府门户网站进行改进和设计,取得卓有成效,从此名列世界前茅。但自2004年以来,加拿大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连续名列第一,成为全国联网率最高的国家,在2001年建起了国家光钎网。加拿大政府计划到2004年实现电子政府,政府的信息和服务将以因特网为主进行。据统计,加拿大在信息公开化和交流深度,政府网站的构成、用户的满意度等方面名列前茅。目前,加拿大是上网人数最多、上网费全球最低、全球联网率最高的国家。

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加拿大政府大力推广和加大了电子政务在各行业的应用,这不仅实现了教育、就业、医疗、电子采购、社会保险等领域的政府电子化服务,而且根据需要不断增加和集成新的政府门户网站,先后建立了加拿大政府门户网站、加拿大出口资源网站、加拿大青年网站等诸多政府网站。

基本特点

加拿大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是发挥中央政府的统一和协调作用,并由国家总理亲自挂帅领导;

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以“客户为中心”,将政府的服务群体分为加拿大公民、加拿大企业和国际客户三类,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加拿大电子政务最新推行标准化服务,政府要求各大机构在2008年底以前完成符合该标准的网上服务特点。此外加拿大政府还采用了电子业绩评估架构,对政府在线服务传递能力的提升有重大影响。

发展动力

加拿大:政府门户网站在2001年1月完成任务,用户可按“加拿大公民”“加拿大企业”及“非加拿大公民”三类选择进入。加拿大政府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努力主要包括:电子报税;工作与学习网络;为企业服务;健康网络;电子医疗记录;远程医疗;全国医疗机构的联网与会珍等;网上护照申请和更换,网上通关(海关),出口申报等。

信息化、民主化的需求与发展趋势

信息化、民主化的需求与发展趋势是推进电子政务向前发展的社会因素。信息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深刻影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信息化,都将其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跨世纪战略任务。由于政府机关的特殊地位与影响,与电子商务相比较,电子政务具有更深刻的政治内涵和国家色彩,关系到数字时代政府机构的工作绩效,关系到国家新世纪的宏观发展战略。在信息化进程中,加拿大政府部门是最大的信息拥有者——掌握着全社会 80%以上的信息资源,也是最强有力的指挥者——只有政府部门才具有调配、调节、引导信息资源的充分权威和管理职能。正因如此,在世界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领域中,“电子政务”名列前茅,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奋斗目标和各国之间展开全球角逐的竞技场。加拿大政府也已将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的龙头。在现代社会,政务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人人享有平等获取的权利。随着全社会民主意识的提升,公众要求参政、议政,要求政府实施民主化管理的呼声日益高涨。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提高政府运行的透明度成为现代国家的必然选择。电子政务的出

现恰逢其时,它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为政府运行透明度的提高,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追求的理想状态将逐步变成事实:将本属于人民的公共权力再交还给人民,政府在人民的直接和间接监督之下代为行使权力,政府必须做和能够做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最先进也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革命,使信息化所涵盖的信息收集、传递与最大程度的共享、利用,具备了充分的必要条件。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并日益推动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互联网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网络技术的腾飞以及网络个性化服务和网络移动化的发展,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平台和支撑环境。在大力推进信息化、民主化进程的社会需求面前,信息技术“推波助澜”,成为电子政务强劲的“助推器”和强有力的实体支撑。在信息技术席卷全球、网络彻底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今天,实施电子政务不仅是必然趋势,而且具备了充分的现实可行性和技术保障。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网民数量的增加,已经为电子政务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可以说,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是加速电子政务成为加拿大政府的奋斗目标和网络时代政府新的工作模式的加速器。

规划背景

发展规划

加拿大政府的政府在线战略以跨越组织鸿沟为目标,将政府信息和服务按照公民需求重新组织,根据对公民需求的分析,加拿大政府认为信息和服务应按照三个方面进行组织,分别是:电子设施的栏目和种类,细分的目标用户群,用户的需求类型。这三个方面反映了加拿大政府应该提供服务的三种用户类型,分别是加拿大公民、国际用户和加拿大企业。

“政府在线工程”的实质是通过国家的领导,提升整个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在加拿大建立一个知识型经济和社会结构。

加拿大“政府在线工程”包括两个发展阶段,分别是2000年-2002年、2002年-2006年“政府在线工程”。

政府在线的建设战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政府部门,以多维渠道提供政府信息的站点;第二层,电子渠道,为在线用户提供服务主题的电子导航;第三层,电子协作,跨越组织鸿沟,各政府部门开展在线电子协作,提供综合信息和服务。其中政府部门和电子渠道用来增强政府电子设施的可访问度,电子协作用来提升政府的服务效率。

发展趋势

加拿大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战略,在参与评估的国家中其电子政务成熟度一直名列第一,但在这光环的背后,加拿大政府将面临更为复杂,涉及整个政府革新的挑战。为了建立一个真正的以公民为中心的加拿大电子政务,还亟需解决下列问题。一、健壮模型。制定一个系统的投资流程,以保证电子政务工程的良性发展。二、管理结构。建立一个权责明确,反应迅速的扁平式电子政务管理结构。三、通用结构。在充分分析用户需求的基础下,统一设计,实现电子服务和应用设计的构件化,提高网络、应用的复用性,增强各个系统间的兼容性,节省电子政务建设的开支。四、政府流程革新以及政府内部协作关系。从基于开放性原则和保护用户权益的角度,建立一个恰当的客户关系模型,确保政府信息处理流程和服务程序的透明性和公正性,以支持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能够协同

工作,提供“一站式”政府服务。五、用户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保障电子交易的安全和用户的隐私权益。六、语言。向国际用户提供多种语言通道入口。

加拿大电子政府建设详细情况

为何加拿大在短短时间内可以取得如此成就,在全球电子政务建设方面首屈一指?原因便是如下:

(一)精心规划,严格执行,严厉监控,各方配合

早在1995年加拿大政府就提出“让加拿大成为全球最为互动互联的国家”的宏伟目标,并实施了“连接加拿大”信息化发展规划,其战略思维就是以电子政务为龙头和突破口,带动电子商务及信息产业等新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加拿大政府于1999年正式颁布了国家的电子政务战略计划"政府在线",提出政府要做使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模范。“政府在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技术项目,而且还涉及政府管理的革新以及行政管理的调整。其服务范围包括:提供信息咨询、提供与各类机构的合作、网上申请办理、办理经济技术促进项目、实施采购计划、实施行政监督等,其中大量的业务集中在信息服务、申请事务和办理经济技术促进项目等三个方面。因此政府在线也是全面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措施。陆续实施的电子政务项目为联邦政府政务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它简化了政府机构及提升了政务处理的能力。具体来说,那就是在“以民族为核心,提供有责任心、更好更有效的服务”的宗旨下,政务在外网上设立了公民、商业、国际联系3大类35个子类的内容,基本满足了公民从出生、成长、教育、工作、医疗保险、社会福利、贸易往来和与世界沟通等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的需要,包括了从出生到死亡全过程的服务。加拿大公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网络世界中感受到政府的日常运行和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类服务。政府网站成为沟通政府与民众的重要桥梁。

据调查,77%加拿大公民认为互联网技术可以提高本国政府服务质量,73%加拿大公民支持政府动用他们的纳税推动本国的电子政务。加拿大政府的电子政务得到了全社会的积极响应,并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二)以雄厚基础为起点的独特优势

加拿大之所以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发展迅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良好的基础实施和研究基础

(1)加拿大号称是全球联网率最高的国家,全国主要城市均有高速数据网相通,上网费用全球最低。

(2)由政府、企业共同参与建设的国家光纤网已于200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加拿大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巨大优势为其发展电子政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3)科研、教学机构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一些科研项目采用与邻近美国携手合作的研究方式。如:围绕电子政务的信息管理开展了一系列前沿性研究,较为知名的项目是1994-1997年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与美国国防部的合作项目“保护电子文件的完整性”。

(三)为了保障电子政务建设的顺利进行,加拿大政府在法律上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1)密码使用政策,1998年10月,联邦政府颁布了有关电子商务加密政策,在维护法律和国家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允许国内使用任何密码体系,不采取强制解密措施。

(2)保护消费者利益指导框架。由工商部门联合起草的该政策框架,旨在保护消费者在网上的商务交易活动。

(3)保护隐私权法案。此项由联邦工业部提出的C-54立法提案,旨在推广加拿大标准协会开发的代码系统,保护私人网上信息。

(4)电子签名法律框架。提请国会立法正式认可数字化签名和电子文件的合法性。

(5)政府部门实行上网作业的政策框架。以确保政府各部门安全开展网上作业和传递。

(6)规范国内和国际电子商务的公共网络标准。1999年3月,加拿大通信标准顾问委员会批准了电子商务标准框架,内容包括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应用和交易等各项标准,供政府制定相应标准法规参考。

(7)电子商务税收政策框架。1999年5月,加拿大因特网注册管理局起草了有关对电子商务实施优惠税收政策的报告。

这些政策法规与网络基础设施同为加拿大电子政务等信息化应用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网络、技术和法律支持平台。

(四)以需求为导向的建设方针

依托因特网强大的功能和良好的基础条件,加拿大在开展电子服务的过程中注重政府网站的建设,针对不同的对象——三大客户群体:企业、公民和外国人,开辟了三个主要入口,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用户服务。以外国人入口为例,通过非加拿大国籍和国际客户入口,国外留学生、商人、旅游者、工人等可以找到所需的不同信息。

最后不是以加拿大为例的,是概括影响总体电子政务发展的因素!

6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因素

6.1统一技术标准

规范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化是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调、安全可靠的前提。加拿大的电子政务建设绝不能简单地将政府信息电子化和网络化,而是要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对政务工作的要求,有必要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先进成熟经验,并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重点建立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合本国政府办公特点并与国际兼容的电子政务标准,定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在制定标准时,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及行政管专家的共同参与,并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对政府管理职能、组织以及行政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尽快理顺政务信息化管理工作,从而为电子政务的推进创造良好的条件,并力争在国内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工程全面铺开之前,通过统一规划,构建统一的安全电子政务平台,消除各部门独自建设可能形成的数字鸿沟或信息孤岛。如今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业务流程设计等18项基础性国家标准,完成了15个国家标准草案,编制了6册《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不过许多地方政府要从自身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和制定本地区标准。这些标准为政务信息系统间的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网络与信息安全提供了基础性技术支撑。

6.1.1加强法制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法律是政府行政合法的一种保障,为了提高国家在电子政务上的合法性以及方便人民的监督,国家应该尽快建立一部关于电子政务的法律,并根据时代的变化,逐步的对法律进行完善,使行政部门在进行电子政务时能够有法可依。并且应该明确规定各部门的权利,以防止部门之间越位管理,减小电子政府的执政能力。虽然加拿大已经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上开始起步,但是这种情况和没有是差不多的,整体的标准是落后于西方的,如电子支付的合法性、电子政务信息技

术规范等,在这方面的建设上,国家应该更加关注,并及时修改现有政策法规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成分。对于电子政务来说,网络的安全尤其重要,它关系到信息时代国家机器的稳定运行和社会秩序的安定团结,但是很多政府平台在政务内网和公共信息网之间没有采取很好的物理方式隔离和逻辑隔离,导致信息安全和保密方面出现隐患。所以,还要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还要针对电子政务工作环境,制定保密管理制度、硬件与软件的培训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计算机及网络的使用制度和维护制度,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以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在法律和标准制定上,还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逐步形成面向需求的,适合加拿大国情的电子政务法规和标准体系。、

6.1.2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政务信息资源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电子政务的关键。政府政务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是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政府上网的最终目的是把信息资源利用起来,这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政府作为国家组成及信息流的“中心节点”,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起着责无旁贷而又无可替代的作用。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从加拿大现阶段来看,政府的信息资源最多,占总信息资源的80%;同时政府也是信息通信技术的最大使用者。因此,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应该首先从政府开始,政府先要解决好自身的数据库问题。不同行政级别的政府机构、不同的职能管理部门对电子政务的业务需求是不同的,网站资源建设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中央一级政府机构应该将重点放在政府决策系统和政府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上面,要加强内网建设和专网建设,加快重要战略性数据库建设,引导行业或社会的发展方向。地方一级政府机构应将电子政务的重点放在对行业或企业的管理与服务上。基层一级政府机构的电子政务应该将重点放在营造社区信息化环境方面,发挥网络的便利与快捷,实现政府管理的开放性和透明性,以及政府与社会的无缝连接。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使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1.3加强人员培训和信息技术知识普及工作

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实质上是信息技术与政务工作的结合过程,这就要求政务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进入电子政务工作流程,使用人员应该有较全面的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卓有成效。从加拿大政府工作人员目前的组成状况来看,其知识结构在大多数地区是不尽如人意的。目前公务员队伍的素质还不够高、差异大,人的素质的差异导致对信息的接收和使用程度的差异很大,计算机水平和电子政务的应用意识也参差不齐,这已经成为制约加拿大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我国电子政务的普及推广。所以首先要使公务员观念更新,主动要求接受电子化政府这一管理手段。其次,要通过培训与教育提高公务员素质。为适应电子化政府的发展,公务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电脑操作以及应用能力处理政府公务来为人民服务,还要依其专业性质和业务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网络应用的能力。这样,我们就可以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有效地利用网络来推进与实现电子化政府。

6.1.4保证建设和运行资金、

2008年度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电子政务对基础设施,如宽带建设和开发面向公民服务的电子政务应用的投入要求较高,欧洲国家对此进行了大量投资,因而取得了成功。但很多发展中国家预算紧张,需要把资金用于解决其他更加紧迫的社会问题,如医疗、教育和就业等,因此电子政务建设相对滞后。所

以,加拿大电子政务建设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资金短缺,因此,应逐步加大国家和地方财政对电子政务投资的力度。要把全国经贸委系统电子政务建设资金列入国家经贸委和各级经贸委主管部门的财政预算;对有关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大项目和重点课题,给予重点扶持。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资金使用的管理力度,避免建设资金多部门、多渠道申报与审批,避免资金分散投入、分散使用、分散管理;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统筹规划、合理使用,加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对政府投资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要通过政府采购、招标等方式,保证项目的公开、透明和有效性。

电子政务内网管理规定(试行)

关于印发《湘西自治州电子政务内网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委、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副局以上单位: 《湘西自治州电子政务内网管理规定(试行)》已经州委、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办公室 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5月11日 湘西自治州电子政务内网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全州电子政务内网管理,确保电子政务内网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8号)、《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省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的意见》(湘办发〔2006〕23号),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电子政务内网(以下简称内网),是与国际互联网完全物理隔离的政务内网平台,主要满足各级党政机关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的需要,提供公文传输、协同办公、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等业务应用服务,是政务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州所有接入内网的单位及计算机终端。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四条州委办公室负责电子政务内网横向传输网的协调与沟通;州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电子政务内网纵向骨干传输网的协调与沟通。各单位对本单位内网管理人员和电子公文传输系统操作人员进行调整,应及时报经州委办公室和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批准同意。 第五条州电信分公司负责电子政务内网的日常运行维护,负责及时解决网络故障,保证网络畅通;提供网络安全服务,建立应急处置机制等。 第六条内网管理人员和电子公文传输操作人员必须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及时发现和清除计算机中存在的病毒和木马程序,独立完成操作系统备份和公文传输软件的安装。 第七条各单位系统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的内网网络和终端设备维护,负责分配和管理本单位内部用户权限和各项业务应用系统的实施及维护。 第三章网络平台管理 第八条内网的平台管理由州委办公室和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共同负责,其主要工作内容是:

奥鹏离线作业 电子政务答案(最佳)

离线作业考核 《电子政务》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共25分) 1. 电子政务的特点是什么? 答:电子政务是一场划时代的变革,特点表现在: 1. 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 2. 进一步发扬民主,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 3. 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优化信息资源配置; 4. 降低管理和服务成本; 5. 强调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 6. 平台一体化。 2. 什么是企业系统规划? 答:它从企业目标入手,逐步将企业目标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和结构,从而更好地支持企业目标的实现,着重帮助企业做出信息系统的规划,来满足其近期和长期的信息需求。 3. 政府信息资源的特性是什么? 答:政府信息资源是指一切产生于政府内部或对政府活动有直接影响的信息资源。具有以下特征: (1)精确性和完整性:信息的精确和完整是政府部门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电子政务信息的精确性和完整性应以不影响制定正确管理决策为尺度。 (2)经济性和共享性:信息的经济性主要强调信息的收集、管理成本与其实现的价值相比要低;信息的共享性指信息能够为多种政务应用服务,为政府部门和广大公众所共享。信息的共享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经济性的实现;信息的经济性是信息共享程度评价的一种尺度。 (3)无冗余和可靠性:无冗余是指电子政务中信息的详细复杂程度要适宜,无重复建设。信息的可靠性是政府正确决策的基本条件。政府是决策、管理和服务的部门,非常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很难想象,如果政府根据不可靠的信息进行决策,将会给国家、社会、企业、公民带来什么样的灾难。信息的可靠性取决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方法。因此,确保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信息收集方法的正确是保证信息可靠性的基础。 (4)相关性和时效性:电子政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所收集、存储的信息应与本部门工作范围有关,提供给决策者的数据应与决策事件有关。时效性是指收集和提供的信息必须注意与时间的对应。存储信息时一定要加上时间标签,因为信息具有时效性,过了一定的时间,也许信息就会失去作用,变得毫无意义。 (5)安全性和可用性: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性是指信息存储、传输、处理过程中信息

加拿大历史与文化选修课作业

一、加拿大的历史溯源 加拿大的历史是从印第安和爱斯基摩等原住民的历史开始的,10世纪以后,西欧的足迹才开始踏上这片土地。最初先是海盗来到加拿大东部,此后从欧洲人进行探险的时代开始一直到近现代,北美大陆的历史在此阶段迅速展开。 16世纪。法国人梦想发现并统治更多的疆域,扩展他们的贸易范围,并让世界各国信奉他们的信仰。加拿大原为印第安人与因纽特人居住地。 16 世纪沦为法、英殖民地,1756—1763年期间,英、法在加拿大爆发“七年战争”,法

国战败,而1763年的巴黎和约使加拿大正式成为英属殖民地。 1867年7月1日,英国议会通过了《BRITISH NORTH AMERICA [BNA] ACT OF 1867》(北美法律),正式承认加拿大自治权,以ONTARIO,QUEBEC,NOVA SCOTIA,NEW BRUNSWICK四省形成加拿大联邦,7月1日也被定为加拿大的国庆日。英将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省和诺瓦斯科舍省合并为一个联邦,成为英国最早的自治领。此后,其它省也陆续加入联邦。 1882年4月17日,英女皇在OTTAWA 宣布加拿大在立法上脱离英国,并签署《加拿大宪法草案》即现行的加拿大宪法。 1926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令》,承认加的“平等地位”,加始获外交独立权。 1931年,加拿大的内政外交正式脱离了英国的从属关 系,得到了完全的自治权,成为英联邦成员国,其议会后 也获得与英国议会平等的立法权。但仍无修宪权。 1945年加入国际联盟,并于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 约组织,正式稳固了其在国际政治方面的地位。 1965年,加拿大制定了自己的国歌,国旗。 1982年,英国女王签署《加拿大宪法法案》,加议会获得立宪、修宪的全部权力。 1999-2000年3月NUNAVUT成为10个省,2个特区之后的第13个区域加入联邦。 二、加拿大国名的由来 1535年,当时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命令航海家杰克斯·卡蒂埃(Jacques Cartier)去探寻“新世界”,以求找到一条通往印度的航道。卡蒂埃尔首次探险来到了圣劳伦斯海湾。这时他并不知道会在这里发现什么,但他希望这是大洋的一个分支,并是他通往远东征程的必经之路。于是他沿圣劳伦斯河逆流而上。然而他并没有到达所期盼的亚洲,却来到了魁北克(Québec),当地的印第安人称它"Stadacona"。正是这时,Canada一词被写进了国家的历史。Canada一词源于印第安语的“Kanada”意为“群落”或“村庄”。卡蒂埃尔在向法王报告时,首次使用了“Canada”,来指他所到达的魁北克。

电子政务网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网建设 技术建议书 目录

1前言 政府及事业单位一直是中国信息化的先行者,政府网络的建设已经比较完善。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政府信息化建设重点变化明显,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受重视程度继续加强;而办公自动化、信息安全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受重视程度显着加强。 按照政府网络管理的要求,必须保障含有国家机密信息的“内网”不但要求的绝对安全。但随着电子政务、网上政府、政府自身的信息化业务系统等的发展,政府与自身各分支机构、外界相关单位信息交互的“外网”安全和互连互通就变得更为必要。此外网络的安全问题日益显得尤为重要。 2网络平台需求分析 随着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平台逐渐从“分离的专网”向“统一网络平台”转化,成为主流的建网思路。其基本思想都是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上为各种业务系统提供传输通道,以及方便地实现流程整合。 统一网络平台解决了业务专网建设思路存在的问题,其优势如下:

利于网络扩展:当增加新的业务系统时不需要建设新的专网,而是由网络平台统一分配网络资源;当业务专网扩容时不需要单独扩容,首先通过统一网络平台扩展其容量,当统一网络平台容量不足时再考虑对整个平台进行扩容。 管理成本低:统一网络平台由专门的部门统一维护,不需要每个业务部门都设置网络管理员及网管,极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本。 网络资源利用率高:由于各业务系统对网络资源(如带宽)的需求由统一网络平台来满足,可以根据各业务系统实际的流量动态调整带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利于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流程整合:由于各业务系统采用统一的网络平台,相互之间很容易实现互访,为在将来进行信息共享及业务横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为充分满足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统一网络平台还需要满足以下的关键业务需求: 部门系统之间的安全隔离:不同部门系统之间需要提供安全隔离,避免非法访问。 电子政务系统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访:部分业务系统,如领导决策公文下发数据、政策公布、业务数据上报业务等之间有相互访问的需求,随着业务纵向整合的开展各单位系统之间需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网络平台必须满足各单位系统互访的要求及安全性。 不同业务系统的差别服务(COS):不同业务系统,需要网络平台提供

电子政务运营模式与特征

电子政务运营模式与特征 专业:电子商务

目录 一、电子政务的运营模式 (3) (1).政务网站建 (3) 1.政府自建电子政务网站 (3) 2.与第三方合作建设模式 (3) 3.网站外包建设电子政务网站——新的运营模式 (3) (2).政务网站运营模式 (4) 1.自主运营模式 (4) 2.与三方合作运营模式 (4) 3.外包运营模式 (4) 二、电子政务的特征 (4) (1).电子政务的分类 (5) (2).电子政务的特征 (5) 1.与传统行政方式的区别: (5) 2.电子政务的特征: (5) 三、电子政务的现实问题 (6) 四、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 (7)

一、电子政务的运营模式 (1).政务网站建设模式 1.政府自建电子政务网站 政府自建政务网站,就是政府依靠自身利用进行规划设计、软件开发和网站设计进行自建的方式。 在中国,这种由政府出资,成立专门的政务网站建设小组,建立运营本部门政务网站的情况较多,但是此种模式下有很多问题。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节约资金投入,与业务能够较好结合;缺点是技术和应用系统通常保障能力差,专业性较差,时间周期很长;要求自身具有很强的网站规划和软件开发能力,投入人力和时间有足够的保障。 2.与第三方合作建设模式 合作建设模式就是指依靠较为专业的开发商,购买专门的软件系统,自己进行规划和网站设计。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利用了专业的应用系统,专业性较强,保障性较好;缺点是建设者自己参与性较多,专业性不够,开发时间较久;要求自身具有很强的网站规划、网页设计和熟悉网站建设相关知识。 目前这种模式的运用相当普遍,但是由于其经费、管理等问题,此种模式有较多的争议,尤其是各级政府政务网站使用的第三方软件系统不统一造成很多麻烦的问题。 3.网站外包建设电子政务网站——新的运营模式 电子政务外包,是指一个部门或企业的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等工作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专业公司,由他们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完成。 目前,电子政务外包的运营模式在我国比较少见,它属于一种新型的政务网站建设模式,对政府来网站建设质量很高,实施周期短;但是是投入费用会较多。不过有部分部门已开始运用此方式建设运营政务网站,如,家经贸委、中国证监会等已经部分或全部将IT外包给专业公司运营和管理。中国也涌现出一些以承接政府和企业IT外包服务的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 1863.1.1 林肯签署《解放宣言》。 1879.12.21 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灯。 1903.12.17 莱特兄弟首次成功地驾驶由发动机推进的飞机。 1941.12.7 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4.6.6 美国军队及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1945.7.16 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 1949.8.24 美国、加拿大和14个西欧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一项公约,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2.11.1 美国在太平洋实验场爆炸一颗氢弹。 1954.12.1 美国一黑人妇女在蒙哥马利城的公共汽车上拒绝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一个白人男子。联邦法院非法宣布公共汽车种族隔离命令。 1959.1.3 阿拉斯加成为美国第49州。同年8月21日,夏威夷成为第50州。 1961.4.17 美国策动猪仔湾事件,企图推翻古巴政府。 1963.11.22 肯尼迪总统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 1968.4.4 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遭暗杀身亡。 1969.7.20 “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1972.2.21 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访问结束时,中美签署上海公报。 1974.8.9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去总统职务,由副总统吉拉尔德·福特继任总统。1975.12.15 福特总统访问中国,并与毛泽东主席及邓小平副总理会谈。 1979.1.1 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全面外交关系。 1982.12.2 在盐湖城,美国医生成功地为一患者进行人工心脏移植手术。 1984.4.26 美国总统里根访问中国,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 1989.12.20 美国军队入侵巴拿马。 1991.1-2 在中东海湾战争中,美国及其盟国打败伊拉克,解放科威特。 1863.1.1 林肯签署《解放宣言》。 1879.12.21 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灯。 1903.12.17 莱特兄弟首次成功地驾驶由发动机推进的飞机。 1941.12.7 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4.6.6 美国军队及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1945.7.16 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 1949.8.24 美国、加拿大和14个西欧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一项公约,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2.11.1 美国在太平洋实验场爆炸一颗氢弹。 1954.12.1 美国一黑人妇女在蒙哥马利城的公共汽车上拒绝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一个白人男子。联邦法院非法宣布公共汽车种族隔离命令。 1959.1.3 阿拉斯加成为美国第49州。同年8月21日,夏威夷成为第50州。 1961.4.17 美国策动猪仔湾事件,企图推翻古巴政府。 1963.11.22 肯尼迪总统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 1968.4.4 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遭暗杀身亡。 1969.7.20 “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1972.2.21 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访问结束时,中美签署上海公报。 1974.8.9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去总统职务,由副总统吉拉尔德·福特继任总统。

英美概况---加拿大历史

一、原住民 加拿大的历史可追逆至二万七千年前的冰川期结束的时候。育空地区出土的文物显示,当时已有人类通过因为冰川退缩而显露出来的陆桥,从亚洲迁徙到此地。 这些人是否就是加拿大的原住民因纽特人或印第安人的祖先,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作出判断。但是对因纽特人语言的研究指出,他们的语言是古代亚洲语的一种,学术界称之为古亚细亚语系爱斯基摩-阿留申语族。 在卑诗省的的史基纳河谷有证据表明,印第安人至少已经在那里连续居住了五千年。 欧洲人到来之前,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在加拿大的土地上长期靠采集、农耕或渔猎为生。 二、加拿大的发现 写于十三世纪的北欧传奇声称,"红人"艾力克于公元九百八十五年左右到达格陵兰,他的儿子在纽芬壮大的北端建立了一个短暂的定居点。 显然,斯堪的纳维亚的怀金人曾经多次横渡大西洋前往加拿大,随后欧洲的渔民也曾偶尔漂流到此地。但是,有正式文献记载的发现则到十五世纪末才开始。 一四九四年,英国的探险家约翰.卡波特(John Cabot)到达了纽芬兰岛。他发现,这里有些地方鱼群竟稠密到足以降低他的船速的地步。 一五三四年,法国人杰克。卡第艾(Jacques Cartier)到达了对罗伦斯湾。他发现此地盛产珍贵的毛皮。十六世纪上半期,法国航海家多次到达加拿大东海岸,他们把这一带称?quot;新法兰西"。 直到詹姆士.库克(James Cook)船长一七七六至一七七九年的航行探险之后,基督教世界才得知在洛基山脉以西还有大片土地存在。 从一七九二至一七九四年,乔志.温哥华(George Vancouver)在测绘西北海岸线时,以蒙特利乐为基地的西北毛皮公司也在对加拿大西北的内陆进行勘察。 一七九三年,亚历山大.麦肯锡(Alexander Mackenzie)横穿了整个大陆。 一八O八年,西门。弗雷泽(Simon Fletcher)也克服了重重困难,翻越洛基山,发现弗雷泽河,并顺流通到达太平洋的岸边。 一七九八至一八O二年,大卫.汤姆森(David Thomson)花了四年时间,从头到尾勘测了哥伦比亚河。

电子政务形考作业

电子政务形考作业 一 1、经历了30年的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已经实现了各级政府以及各个部门的全面覆盖。(×) 2、政府信息自然管理是指政府部门为实现信息的资源价值而进行的规划、组织、监督、控制和协调活动。(√) 3、一站式网上行政服务大厅对政府各部门之间职能整合升级。(√) 4、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5、政府信息资源应该既包括行政管理职能活动有关的信息还应包括无关的。(×) 6、电子政务削减了管理幅度。(×) 7、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孕育期、导入期、发展期、拓展应用期、成型期五个阶段。(×) 8、电子政务给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行为方式带来根本性变化。(√) 9、电子化公共服务推动提高政府决策和管理水平。(√) 10、社会信息化是电子政务的基础。(√) 11、电子民主领域的发展不属于电子政务的拓展应用。(×) 12、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 13、电话呼叫中心只是接听电话。(×) 14、整个社会分享信息化的主导力量是电子商务。(×) 15、电子政务条件下的政府管理具有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16、政府门户网站体现的是对政务服务资源的集成。(√) 17、电子政务条件下的政府管理具有自由化的基本特征。(×) 18、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专家决策能力的计算机系统。(√) 19、政府信息资源的建设需要统一规划、共建共享。(√)

20、我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构架中,基础设施是关键。(×) word 编辑版. 21、下列(DNI模式)模式将电子政务视为公共管理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过程 A. PITT模式 B. 香港模式 C. ASPA模式 D. DNI模式 22、政治决策的信息来源主要来自于政府专家。(×) 23、管理型办公自动化模式主要是综合信息及数据会的办公信息处理系统。(√) 24、政府电子服务在本质上属于公共服务,它具有公共服务的共性,即(ABCD ) A. 它是内容广泛的服务 B. 它是基本服务 C. 它是非营利性服务 D.它是大众化的服务 25、决策支持系统以数据仓库为依托。(√) 26、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 27、我国政府为企业个人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包括电子化税收服务。(√) 28、推动电子政务的内在动力是(A. 建设高效政府)A. 建设高效政府 29、将电子政务看做是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是侧重下面哪种角度的认识(c )C. 从改革政务活动工作方式的角度 30、电子政务是传统政务+信息技术(×) 31、我国电子政务目前在提高政府透明度、促进政府与民众互动、提升行政效能和改善公共服务方面积极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32、我国政府为公民个人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包括电子化旅游服务。(√) 33、我国政府为公民个人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包括公民信息服务。(√) 34、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就是政府不断改进、完善其行政方式的过程。(√) 35、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服务区域是有限的(×)

中国工商银行大事记—官网整理

中国工商银行大事记 2010年,工商银行认真贯彻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要求,重点加强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两高一剩”行业贷款的风险防控,推进了担保圈贷款风险的化解和潜在风险贷款的退出,全行信贷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金融服务中,工商银行实现了“零业务差错,零安全事故、零责任投诉”的高标准目标,以安全、专业、高效的金融服务为世博会和亚运会增光添彩,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银行业的良好形象,被广州亚组委授予“广州亚运会合作伙伴杰出贡献奖”和“广州亚残运会赞助商杰出贡献奖”。在中国银行业协会世博金融服务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中,工商银行荣获组织奖、创新奖。 2010年12月23日,随着H股配股缴款的全部顺利结束,工商银行450亿的A股及H股配股融资工作完美收官。其中,A股配股认配率达到99.72%,为A 股配股采用代销方式以来的最高认配率;H股配股超额认购倍数则高达6.7倍,创下了两地上市银行配股超额认购倍数的最高纪录,充分体现了广大投资者对该行投资价值的高度认可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坚强信心。 2010年12月17日,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正式宣布,将中国工商银行的长期外币信用评级由“A-”调升至“A”,短期信用评级由“A-2”调升至 “A-1”,评级展望为“稳定”,同时将工商银行的基础实力评级由“C”调升为“C+”。调整后标准普尔对工商银行的评级结果已跃居国内商业银行之首。 2010年11月7日,工商银行阿布扎比分行正式开始营业。此前,工商银行于2009年12月获得了阿联酋中央银行颁发的批发银行业务牌照,成为第一家在中东地区获得中央银行颁发营业牌照的中资银行。同时,这也是阿联酋央行自1982年以来首次向非海湾地区国家的银行机构颁发银行牌照。 2010年11月3日,工商银行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庆典,宣布将其在泰国成功并购的ACL银行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泰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银泰国),正式进入泰国市场。 2010年9月24日,巴西石油完成全球新股发行,募集资金685亿美元,成为全球有史以来最大股本融资项目。工银国际作为本次发行的联席账簿管理人,成功参与了这一国际股本发行项目。此次发行的其他全球协调人和联席账簿管理人几乎全部为国际知名投行,包括摩根斯坦利、汇丰银行、高盛、美银美林等,工银国际是此次发行中唯一一家具有亚洲背景的投资银行。此外,工商银行还成功参与运作了友邦保险等多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IPO项目。 2010年9月7日,为更好地满足广大客户对贵金属产品的投资需求,工商银行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个人账户白银买卖业务,成为国内首家推出并全面开办个人账户白银买卖业务的商业银行。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 方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方案对于电子政务内网,政务专网、专线、VPN是构建电子政务网络的基础设施。安全政务网络平台是依托专网、专线、VPN设备将各接入单位安全互联起来的电子政务内网;安全支撑平台为电子政务内网信息系统提供安全互联、接入控制、统一身份认证、授权管理、恶意代码防范、入侵检测、安全审计、桌面安全防护等安全支撑;电子政务专网应用既是安全保障平台的保护对象,又是电子政务内网实施电子政务的主体,它主要内部共享信息、内部受控信息等,这两类信息运行于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和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之上;电子政务管理制度体系是电子政务长期有效运行的保证。 电子政务内网系统构成 1)政务内网网络平台: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是依托电子政务专网、专线、VPN构造的电子政务内网网络。 2)电子政务内网应用:在安全支撑平台的作用下,基于安全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平台,可以打造安全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安全政务信息共享平台。 3)安全支撑平台:安全支撑平台由安全系统组成,是电子政务内网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保障。 电子政务内网系统拓扑图 三级政务内网建议拓扑图 电子政务内网按照等保标准要求,进行安全域的划分。根据不同的划分原则,大致可以分别网络基础架构区、安全管理区、数据处理区、边界防御区、办公区、会议区等安全子区域,在实际的网络设计中,可以根据相关标准,按照实际需要进一步细分,如上图所示。

划分安全域的目标是针对不同的安全域采用不同的安全防护策略,既保证信息的安全访问,又兼顾信息的开放性。按照应用系统等级、数据流相似程度、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可共用程度、安全需求相似程度,并且从方便实施的角度,将整个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分为不同的安全子域区,便于由小到大、由简到繁进行网络设计。安全域的划分有利于对电子政务系统实施分区安全防护,即分域防控。 安全支撑平台的系统结构 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是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安全保障,由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安全技术构成。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依托电子政务配套的安全设备,通过分级安全服务和分域安全管理,实现等级保护中要求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从而保证整个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最终形成安全开放统一、分级分域防护的安全体系。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的系统结构下图: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系统结构 安全支撑平台的系统配置 1、双归属:两台通过VRRP协议连接,互为冗余,保证主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2、认证及地址管理系统-DCBI:DCBI可以完成基于主机的统一身份认证和全局地址管理功能。 1)基于主机的统一身份认证。终端系统通过安装认证客户端,在连接到内网之前,首先需要通过DCBI的身份认证,方能打开交换机端口,使用网络资源。 2)全局地址管理。 ·根据政务网地址规模灵活划分地址池

世界金融史大事记1

世界金融发展史年表 公元前 3000-1122年:在中国贝成为支付手段 1500-1122年:中国开始铸造铜贝。 1154-1122年:传说中国商纣王厚赋税,实鹿台之钱。 1122年:中国周克商,散鹿台之钱。 7世纪:中国早期空首布出现。 7世纪:地中海盆地出现最初的钱币。(首先在吕底亚。继而在埃奥尼业与亚哥斯)。 6世纪:希腊出现德拉克马(根据城邦不同,或4.36克或6 29克白银);波斯出现德利 克(x 41克黄金)与米底亚的希克勒,1德利克相当20希克勒。希腊第一批私人银行 出现。 524年:中国周景王铸大钱。 4世纪:最初的货币理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其顿人统一了希腊与波斯货币。希腊第一批公共银行出现。 3世纪:第一座罗马铸币工场于公元前269年在卡皮托利山开办;与铜币阿斯(重量逐步由12盎司降到1盎司)同时出现奥莱玉斯(10 Q1黄金)与德尼安(4.55克银,后降到3 90克)。奥莱玉斯相当25德尼安或250阿斯。 248年:安息铸银铜币。 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货币,推行半两钱,黄金以镒为单位。 119年:中国发行白金和皮币。 118年:中国汉行五珠钱。 114年:中国汉颁布告缗令。 公元后 7年:王莽进行第一次货币改革。227年:波斯萨珊王朝铸金银币。 3世纪:罗马帝国境内,硬币荒引起经济紧缩,物价上涨。 325年:尼撒主教会议禁止神职人员从事有息放款。 4世纪:301年,戴克里先发布“最高值法令”; 312年,君士坦丁进行货币改革:新铸金币(索利都斯奥莱土斯,重4 55克,其后 成为比尚斯苏又称贝桑)与银币(半西里克,重1.30克,其后又复名德尼安)。 6世纪 在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皇帝时期开始确定利率为3.6—12%。 621年:中国唐高祖废五珠钱,铸开元通宝。 7世纪:阿拉伯人着手铸造蒂纳尔(仿贝桑金币)。 8世纪:781年,查理大帝进行货币改革,制定银本位制,1镑相当于1斤白银;1镑相等于20苏或240德尼安。 789年 在西方帝国(查理帝国)查理大帝把禁止有息放款扩大到在俗教土范围。 9世纪:中国开始使用纸币(飞钱)。

政务内网管理办法

发改委电子政务内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发改委电子政务内网管理,保障委电子政务系统 正常、高效、安全运行,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市级有关部门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政务内网即东营市内部办公网,主要满足市级机关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及决策需要,提供电子公文、协同办公、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等服务。 综合办公系统是政务内网最主要的应用系统,主要以接入东营市政务内网的有关单位为用户。电子政务其他应用系统按规定应接入政务内网。 第三条发改委电子政务内网与因特网实现完全的物理隔离。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委机关以及接入东营市电子政务内网的委属单位。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发改委办公室是电子政务内网的归口管理部

门,负责协调与沟通。 第六条发改委信息中心负责电子政务内网的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主要工作包括: (一)及时解决网络故障,保证网络畅通; (二)做好数据备份工作,保障数据安全; (三)提供网络安全服务,建立应急处置机制; (四)承担内外网数据转换(非发布的数据)和委属各单位电子政务内网计算机的维护管理工作; (五)负责其他业务系统接入电子政务内网的技术审查。 第七条信息中心负责外网门户网站的日常运行管理,承担网站需求分析、栏目和网页内容更新,及时将内外网信息转换发布。 第八条委属各单位接入网络的运行维护管理,由各单位自行负责。 第九条委机关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内网公用平台(以下简称“公用平台”),为各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数字签名、信息发布、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服务。 第十条各单项业务应用系统由相关业务部门组织开发和管理,应遵循公用平台制定的开发标准和规范。 第三章接入管理 第十一条建立接入电子政务内网审核登记制度。办公室负责接入的审核,批准后方可接入。

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特点_1404

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特点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特点 1、以改革为牵引,电子政务确立发展目标。近些年来,西方国家在巨大的社会压力、财政压力以及经济全球化压力下,进行着大规模的政府改革。作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把推动政府信息化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把推动政府信息化、发展电子政务与巩固改革成果结合起来。美国政府认为改革政府不只是人事精简、减少财政赤字,更需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彻底重塑政府对公众的服务工作,要利用信息技术协调政府与公众间的互动,建立以公众为导向的信息化政府,以提供更有效率、更易于使用的服务,为公众提供更多获得政府服务的机会与途径。从公众的角度来讲,公众在同政府打交道时,最理想的方式是不需了解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划分,不需了解某件事应由政府哪个部门负责,而希望同政府打交道能简单一些。基于这样的认识,建立适应政府改革的面向公众的信息化的电子政务便自然的成为发展目标。 2、以客户为中心,电子政务确立服务理念。将公众视为政府的“客户”,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是21世纪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因为,政府比任何企业或单位有更多的“客户”,将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引入到电子政务之中,可以体现以客户为中心,按照客户的意向来设计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这样可以建立新的、更好的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如新加坡的电子公民网站就是按照一个居民从摇篮到坟墓的生命过程的各个阶段所可能遇到的、需要与政府打交道的全部问题来设计的,是一个完全以居民为中心的政府服务网站。 3、以立法为标准,电子政务确立行为规范。电子政务发达国家为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制定和修订了很多法律法规。根据电子政务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制定和实施新的法律法规,修订已有法律的有关条款,从而为推动本国电子政务的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为促进和规范电子政务建设建立适当的制度框架。如韩国政府制定的《信息化促进基本法》;英国政府通过《电子通信法案》、《政府现代化白皮书》;德国联邦政府制定了《数据保护法》和《电子签名法》;日本政府出台《电子签名与认证法案》等。 4、以设施为基础,电子政务构筑运行平台。韩、美、加拿大等国电子政务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高度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此奠定能高速运行的电子政务基础。如加拿大号称是全球联网率最高的国家,该国主要城市均有高速数据网联通,通讯上网费全球最低;英国政府和意大利政府为加速本国信息化进程,都制定有全民上网规划,为每个家庭购买电脑和宽带上网补贴专项经费,其中,英国为每个家庭购买电脑补贴25英镑,意大利为每个家庭宽带上网补贴75欧元。 5、以防范为保障,电子政务摒弃安全隐患。政府信息涉及到国家秘密,但它同时又需要开放,要保证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正确处理安全与政务公开的关系,成为解决电子政务安全隐患的关键,对此,各国采取了不同措施,重视对电子政务安全防范。如在美国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中,内外网有别,内网主要实现电子信息档案的存储,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知识库的建设;外网为公众网,提供政府对外服务,美国政府将国家信息安全保护主要放在内网领域;英国专门成立了IT委员会,负责办公网安全运行,防止病毒或黑客攻击。

加拿大的移民史

加拿大的移民史 加拿大的历史是移民迁入的历史。在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没有从亚洲到来的时候,加拿大广袤无垠的土地还是一片荒莽。加拿大与亚洲只隔着一道浅浅的白令海峡,几万年前,冰川退缩,海水下退,白令海峡就成了连接亚加的天然陆桥。亚洲人沿着这道陆桥进入加拿大,逐渐发展为印第安和因纽特这两支加拿大土著民族。 这两个民族在加拿大的历史上活跃了数千年,他们或采集,或农耕,或渔猎,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璀璨的原始文明。在欧洲人的殖民足迹没有踏入他们的生活之前,加拿大还是一个原始落后但也平静详和的地区。 15世纪,欧洲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探险。1497年,意大利探险家约翰〃卡波特(John Cabot)乘一艘英国船到达一个“新发现的土地”--纽芬兰(New Foundland)。他惊奇地发现,这儿的鱼群非常稠密,成群成队的大鳕鱼密密匝匝地拥堵在船的四周,船弦边随便抛下一个空篮就能捞上数条大鳕鱼。直到今天,这片大浅滩(the Great Banks)仍是世界知名的大渔场。 丰富的渔业资源自然吸引了无数的欧洲渔民。为腌制、风干所捕获的鳕鱼,一些渔业基地陆续在岸上建立起来。这些渔业基地除了向欧洲源源不断地提供鳕鱼制品外,还向欧洲提供印第安所产的各种皮毛、特别是珍贵的海狸毛。渔业和皮毛贸易的丰厚利润使加拿大成为吸引欧洲、特别是英法移民的金光闪闪的磁石。 1535年,法国探险家杰克〃卡第尔(Jacques Carter)深入圣劳伦斯湾,沿圣劳伦斯河向美洲腹地--五大湖地区挺进。虽然蒙特利尔近处湍急的水流阻挡了他的西进,但他发现了比更多更广的荒凉土地更有价值的东西--皮毛。这次西进杰克〃卡第尔采用了当地的休伦〃易落魁人的对村落和居地的称呼--“Kanata”来称呼他所发现的地区,后来这个名字所指称的面积越来越广,最终演变为加拿大的国名。渥太华的一个区目前仍用Kanata命名。 圣劳伦斯流域盛产皮毛,在杰克之后,众多的法国皮毛商蜂拥而至,加上法国国王赐予殖民点建立者以诱人的皮毛贸易特权,星星点点的法国皮毛收购点便陆续在该河流域兴建。圣劳伦斯河渐渐成为法国人的殖民势力范围,法国人亲切地把这一片富庶的地区称作"新法兰西"。 与此同时,大英帝国也依托它的海军力量加紧在沿海地区建立更多的皮毛收购点。英法的殖民利益矛盾虽然存在,但法国内陆、英国沿海的殖民分布格局还能使双方相安无事。然而十七世纪后期,法国一扫她的欧洲众敌,一跃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法国政府开始有精力重视它的海外殖民帝国。特别是在1638年至1715年这个时期,雄心勃勃的路易十四加紧了海外帝国的重建。他派军队镇压加拿大印第安人的一支-易洛魁人,任命新法兰西总督,并向该地区投入大量资金,迁入大量人口。所有这一切都与大英帝国的利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1756年爆发的英法七年之战也势在必然。1763年,英国获胜,“新法兰西”于是摇身一变成为英帝国的魁北克省,从此加拿大进入了英属统治时代。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方案 对于电子政务内网,政务专网、专线、 VPN 是构建电子政务网络的基础设施。安全政务网 络平台是依托专网、专线、 VPN 设备将各接入单位安全互联起来的电子政务内网;安全支撑平 台为电子政务内网信息系统提供安全互联、接入控制、统一身份认证、授权管理、 恶意代码防范、入侵检测、安全审计、桌面安全防护等安全支撑;电子政务专网应用既是安 全保障平台的保护对象,又是电子政务内网实施电子政务的主体,它主要内部共享信息、内部受控信息等,这两类信息运行于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和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之上;电子政务管理制度体系是电子政务长期有效运行的保证。 电子政务内网系统构成 1)政务内网网络平台: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是依托电子政务专网、专线、VPN 构造的电子政务内网网络。 2)电子政务内网应用:在安全支撑平台的作用下,基于安全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平台,可以 打造安全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安全政务信息共享平台。 3)安全支撑平台:安全支撑平台由安全系统组成,是电子政务内网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保 障。 电子政务内网系统拓扑图

三级政务内网建议拓扑图 电子政务内网按照等保标准要求,进行安全域的划分。根据不同的划分原则,大致可以分 别网络基础架构区、安全管理区、数据处理区、边界防御区、办公区、会议区等安全子区域, 在实际的网络设计中,可以根据相关标准,按照实际需要进一步细分,如上图所示。 划分安全域的目标是针对不同的安全域采用不同的安全防护策略,既保证信息的安全访 问,又兼顾信息的开放性。按照应用系统等级、数据流相似程度、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可共用 程度、安全需求相似程度,并且从方便实施的角度,将整个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分为不同的安 全子域区,便于由小到大、由简到繁进行网络设计。安全域的划分有利于对电子政务系统实 施分区安全防护,即分域防控。 安全支撑平台的系统结构 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是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安全保障,由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安全技 术构成。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依托电子政务配套的安全设备,通过分级安全服务和分域安 全管理,实现等级保护中要求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备 份恢复,从而保证整个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最终形成安全开放统一、分级分域防护的安 全体系。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的系统结构下图: 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系统结构 安全支撑平台的系统配置 1、核心交换机双归属:两台核心交换机通过VRRP协议连接,互为冗余,保证主要网络设 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2、认证及地址管理系统- DCBI : DCBI 可以完成基于主机的统一身份认证和全局地址管理功 能。 1)基于主机的统一身份认证。终端系统通过安装802.1X 认证客户端,在连接到内网之前,首先需要通过DCBI 的身份认证,方能打开交换机端口,使用网络资源。 2)全局地址管理。 ·根据政务网地址规模灵活划分地址池 ·固定用户地址下发与永久绑定 ·漫游用户地址下发与临时绑定、自动回收 ·接入交换机端口安全策略自动绑定。 ·客户端地址获取方式无关性

历史必修一大事年表

历史必修一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946 内蒙古自治区建立 1949.3 中国共产党七届十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1949.9 一届政协会议召开,通过《共同纲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49.10 新中国成立,奉行“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政策(苏联最先结交) 1949.12 毛泽东首次出访,前往莫斯科正式访问,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反映“一边倒”方针)1953.1 各地开展农民代表大会 1953.12 中印就西藏问题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4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周恩来),达成《恢复印度支那…》结束法国与印度战争1954.9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54.1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定为基本政治制度195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 1955.4 万隆会议(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同”是指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维护和平;“异”是指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1956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共八大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良好开端 1958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 1965 西藏自治区建立 1966.9-1976 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1967 文化大革命高涨,上海夺权 1971.3 “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两国关系从长期敌对走向逐步缓和,是中国外交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1971.10.25 第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 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2 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二十多年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9 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战争状态,建立外交关系1978.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形成以其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 1979.1.1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1980 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体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1982.11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八二宪法》,此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997.2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1999.3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下来1979.1 《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实现两岸30年来真正停火 1981.9 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九条方针,建议第三次国共合作) 1980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1984 全国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并获得大会通过。 香港中英会谈(1983 年)——联合声明(1984 年)——胜利回归(1997 年7 月1 日) 澳门联合声明(1987 年年)——胜利回归(1999 年2 月20 日) 1987 海峡两岸民间交往不断加强,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浪潮电子政务政府内外网解决方案

一.电子政务概述 电子政务(政府)是指政府机构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以实现办公自动化、24小时咨询服务、网上申报和审批等各种政府职能。 电子政务(政府)建设的核心,是使政府机构在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成精简、高效、标准和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从而改善和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电子政务(政府)建设正在成为当代信息化建设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二.电子政务应用: 1.政务信息查询: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业组织,为其提供政策、法规、条例和流程的查询服务。 2.公共政务办公:借助网络实现如网上申报和审批等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增强执政透明度。 3.政府办公自动化:以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府机构内部办公的效率,如:公文报送、信息通知等。 三.解决方案: 1.政府信息门户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将构建政府公共服务网(即政府外网),社会公众和企业可以通过政府公共服务网查询公共政务信息,并提交相关事务申请,政府公共服务网通过信息安全交换系统,与政府内部办公网实现信息的交换。 2.政府网上办公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将构建政府内部办公网,满足政府机构日常办公的需要,并通过信息安全交换系统,与政府外网进行信息交换,实现对政府外网的维护及处理政府外网传递的公共事务。 3.信息安全交换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将构建信息安全交换系统,为确保政府内网的安全性,政府内网与政府外网应该实现物理隔离,并在此前提下实现必要的信息交换,信息安全交换系统将确保政府内、外网在安全的环境下实现信息交换。 4.基础网络平台:基础网络平台是能够满足以上应用需求的软硬件及网络基础系统。 四.主要特点: 1.安全性:政府机构的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前提,电子政务系统不但应实现内外网的物理隔离,有效防止机密泄漏,同时也应确保内外网具有强大的抗攻击能力,有效防止非法侵入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2.政府网上办公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将构建政府内部办公网,满足政府机构日常办公的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