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讲义

政治经济学讲义

政治经济学讲义
政治经济学讲义

政治经济学

讲义

CH1 总论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经济:古希腊的含义,中国古汉语的含义。

经济学的产生:

古希腊学者色诺芬(BC430—BC354)的《经济论》

(中国孔子BC551—479)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BC384—BC322)的《政治论》(中国孟子BC372—289)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法国的孟克列钦(1575—1622)(中国此时已明末清初)《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1615)

政治一词,源于古希腊城都、社会、国家的意见。

重商主义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局限于流通领域。

威廉·配第:(1623—1687)《赋税论》

区分了“自然价格”与“政治价格”

两大贡献:认识到劳动创造价值,劳动量决定价值量;

认识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反比。

两大误区:混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混淆了价值与使用价值

亚当·斯密:(1723~1790)《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研究》贡献:(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劳动价值论)

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注意到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区别。

= 生活耗费的劳动

误区:价值混淆了耗费劳动与购买劳动

= 交换中购买的劳动

二元论

大卫·嘉图(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6年)生于伦敦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

贡献:区分了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认识到直接的活劳动和间接的物业劳动

区分了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

论述了工资与P的相对关系,说明了工人创造的价值,在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分配,有相互关电系,是相对的。

提倡贸易自由“比较成本说”

缺陷:没有区分劳动与劳动力

不能用历史的眼光分析资本主义经济

两大茅盾:劳动与资本交换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等量资本得到等量报酬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5.5—1883.3.14);出生于律师家庭。《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资本论》1867第一卷、1885年第

二卷、1894年第三卷;1905~1910第四卷(《剩余价值学说史》考茨基);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1.28—1895.8.5);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论权威》1873;《反杜林论》1876~1878;《法德农民问题》1894

1、产生:

①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矛盾的展开

无产阶级的壮大

②理论来源

—1—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③重大贡献

在劳动价值论上,开拓性地区分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区分了劳动与劳动力

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2、发展

①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乌里诺夫)

1870.4.22—1924.1.21。生于知识分子家庭。

最伟大贡献: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垄断资本主义理论)

②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朱加施维里)

1879.12.21—1953.3.5 。生于农民家庭。

论述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③(1893.12.26—1976.9.9)

把马列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理论

④(1904.8.22—1997.2.19 )

对改革;对外开放

⑤(192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西方经济学的发展

1、萨伊

让·巴蒂斯特·Q萨伊(1767—1832)

出生于法国里昂大商人家庭

萨伊的“三分法”:政治经济分为生产、分配、交换,认为政治学物理化学一样是实验科学,因此,穷人与富人的对抗是“愚蠢”的。

萨伊定律:供给可以自动创造需求(否认经济危机)

2、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76—1834)与嘉图同时代,出生于英国土地贵族家庭,曾在剑桥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22岁开始当神父,29岁当教授。

人口论:二个前提、二个级数、两种抑制

—2—

地租理论:地租是自然物,“上帝的赐予”,地租高不会影响资本积累,否认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3、西尼尔《政治经济学大纲》

纳骚·威廉·西尼平(1790—1864)

“节欲论”:工人劳动、资本家“节欲”产生了资本

因此,价值是劳动和“节欲”共同创造的

“最后一个时论”:在11个半小时的工人劳动时间中,最后1小时创造了P。

4、庞巴维克

1851—1914 奥地利人3次出任奥地利财政部长

观点

1、时差利息论《资本实证论》1888

2、批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体系的终结》1896

庞指的利息、含利润、地租等

供求之间有现在和未来的差别

之所以有“时差”,因为:对现在和未来结论的差别

现在物品与将来物品作为满足

人类需要的手段在技术上的差别

5、克拉克

约翰·贝茨·克拉克(1847—1938年),生于美国,大学教授,《财富的哲学》(1885),《财富的分配》(1899),《政治经济学要义》(1907)

观点:区分“静态经济学”与“动态经济学”

边际生产力的分配论

b b

1

b

2

资本利息b

3

e c

工资

a d

工资的自然标准由DC决定,等于AECD

6、马歇尔

阿弗里德·马歇尔(1842—1924),出生于英格兰银行职员家庭,剑括大学教授,

—3—

《经济学原理》,1890年初版,后8版。

均衡价格论y

d S

A

s d

O R N R x

Or = 实际产量Rd = 供给价Rs = 需求价

7、凯恩斯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

《就业种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国家干预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货币学派和合理预期学派

△新自由主义诸流派

△新制度学派和激进经济学派

此外,还有小资产阶级经济学说;斯斯蒙第;路易·勃朗;蒲鲁东。

§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政经研究的出发点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

——物质资料生产

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

二、政治经济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

1、生产关系的含义

2、生产关系四环节的相互关系

四环节的关系

四环节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P14—

16 —4—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产权制度(财产权利制度)

4、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经济基础

三、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1、经济制度是本质原理的生产关系

2、经济体制是运行层次的生产关系

§3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

一、任务

——揭示经济规律

——明确建立怎样的经济制度和体制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经济规律的含义

2、经济规律的客观生

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经济规律的表现形式

一般经济规律

特殊经济规律

4、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特点

1、在一定的社会阶段发生作用

2、离不开人的经济活动

3、在阶级社会中的认识和利用受阶级关系制约

二、方法:

1、唯物辩论法

——根本方法它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之上

对立统一

运用哲学上的三大规律质量互变

否定之否定

2、科学的抽象法

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

P18—

20 —5—

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

(本质与现象;形式与容;必然性与偶然性;发展性与曲折性)

3、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逻辑方法——从简单到复杂

历史的方法——事物发展的历史真实性

一般:逻辑符合历史

特殊:历史特殊性和曲折性

4、规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

规分析:回答“应当是什么”、“不应当是什么”

“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应该怎样” 、“不应该怎样”

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不是什么”之类的问答

三、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明确经济运行规律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2、加强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3、从理论上掌握驾驭经济实践的本领。

◎思考题:

1、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意义和根本缺陷何在?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4、论述学习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6—

Ch2 商品与货币

§1 商品(W)

一、商品经济

1、产生的条件

2、发展阶段

3、特征: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

4、与自然经济的区别

①自给→交换

②封闭→开放

③简单→扩大

④手工工具→机器

二、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

使用价值

1、商品二因素

价值(交换价值)

商品是二因素的矛盾统一体

2、劳动的二重性

3、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

三、商品的价值量

1、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个“正常”;两个“平均”

社会总劳动中按比例的劳动时间

2、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3、劳动生产率与价值劳动关系

①什么是劳动生产率

②劳动生产率的计算

③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

④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反比关系。

⑤不管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同一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量不变

4、技术、管理与价值创造

—7—

①总体工人创造价值

②技术、管理劳动也可创造价值

③科技本身不创造价值,可转移价值

§2 货币(G)

一、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1、G的起源与发展

2、G的职能

3、信用与信用G

①信用的形式

商业、银行、国家、企业、消费

②信用的作用(五种P64)

③信用G

银行券、存款G、电子G

二、货币流通量

1、G的层次P65

2、G流通量及其规律

§3 市场经济与价值规律

一、市场经济

1、含义

资源配置市场化

企业行为自主化

2特征宏观调控间接化

市场管理法制化

保障制度社会化

二、价值规律

调节

1、容

2、形式

3、作用刺激

分化

—8—

三、市场机制

1、含义价格

2、要素供求

竞争

风险

3、功能

组织协调

信息传导

利益分配

开拓创新

◎思考题:

1、为什么说了解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为什么首先使用先进技术者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否违背其容?

4、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9—

Ch3 资本和资本运动

§1 资本与P

一、资本的含义、概念

1、定义

2、运动公式

3、特征:增殖性

运动性

返还性

G

二、资本的表现形式:实物

无形资产

三、剩余劳动与P

1、剩余劳动的永恒性

2、P是剩余劳动在W经济条件下的表现

3、P的计算

剩余劳动时间的长短

4、影响P‘高低的因素资本的构成及其运动状况

市场销售程度

5、P的分配

①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竞争导致利润率平均化

②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

③平均利润率规律是市场经济中普通存在的规律

6、P‘的发展趋势

①是一种下降的趋势

②利润率下降并不意味着P量下降

四、资本积累与经营

1、扩大再生产需要资本积累

①扩大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特征

②资本积累是P的资本化

—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