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

持家、旺家、传家

家规是祖上对家族内人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传统家训家规中,包含了很多做人处事的智慧。而且家规都是非常质朴的,真诚而实用,可以说这些古代的家规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教诲。

一、姬旦《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二、孔子家训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

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学诗和学礼,讲的是读书和做事,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个问题。

三、刘邦《手敕太子文》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为嗣。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赏析:《手敕太子文》是刘邦病危时(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三月)为确立嫡长子刘盈为帝位继承人,并对其进行谆谆告诫和嘱托而亲笔撰写的遗训。在这篇遗训中,刘邦深悔早年轻薄文人之举,并以现身说法告诉儿子为学的重要性。同年四月刘邦驾崩,五月,十六岁刘盈继皇位。

四、司马谈《命子迁》

作者司马谈(?—公元前110),西汉夏阳(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赏析: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

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

五、《诫子书》《诫外甥书》

作者诸葛亮(181-234)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译文: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诫外甥书)

译文: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赏析: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六、琅琊王氏家训

琅琊王氏有中华第一望族之称,自汉谏议大夫王吉“始家臬虞,后徙临沂都乡南仁里”,即开创了家族贵显的先河,后经东汉魏晋南北朝至唐末约一千年,族中竟有六百余人将名字刻在了人类文明史上,单宰相就出产了九十二位。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译文:言行能一致,是信的极点;把美名推让给别人而自己承担过失,是德的极点;传播好名声使亲人显赫,是孝的极点;兄弟和乐,宗族欢欣,是悌的极点;在财物面前没有比谦让更好的了:这五条,是立身的根本。

七、《颜氏家训》

作者颜之推(531—591),祖籍琅琊临沂,先世随东晋渡江。他经历南北两朝,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赏析: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

八、钱氏家训

无锡鸿山钱氏(原籍浙水),先祖吴越王钱鏐。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玄同、钱三强、钱基博、钱钟书、钱复、钱穆、钱逊……包括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华裔科学家钱永健,都是钱王后裔。三十多世,仅遍布海内外的科学院院士就有100多人。有评论称钱氏家族千年兴盛,近代俊彦接踵的原因出自家族重视传统教育的家庭教育模式,而《钱氏家训》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

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赏析:《钱氏家训》基于儒家修齐治平的道德理想,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角度出发,为子孙订立了详细的行为准则。钱鏐在临终前,曾向子孙提出了十条要求,被后世称作《武肃王遗训》。一千多年来,遗训和《家训》世代相传,更得到子孙后代的身体力行,成为立族之本,旺族之纲。

九、欧阳修《欧阳永叔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译文: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赏析: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十、范仲淹家训

范仲淹早年有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志向。然后对子弟的教育也是忠恕之道,所以子孙发达,代有达人。范仲淹立范氏义庄,也是很大的功德,对子孙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也奠定家族发达的基础。苏州天平山的高义园,就是这些历史遗存。

妄想莫起,想亦无益,美色莫迷,报应甚速。

待人莫刻,一个恕字,作事莫霸,众怒难犯,

女色莫溺,汝心安乎,淫书莫看,譬如吃砒,

立身莫歪,子孙看样、果报莫疑、眼前悟出。

降惊莫损,及早回头,淫念莫萌,怕有报应。

暗室莫愧,君子独慎,国法莫玩,政令森严。

赏析:范仲淹为官清廉,尽职尽责,千古名篇 " 岳阳楼记 " 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其中的精华绝妙之句: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至今仍广泛传颁,激励后人。一生治国有略,教子有方,他的两个儿子先后都成了宋朝的宰相,继续为实现他富民强国的远大理想而奋斗。正是凭着这样的家训、家风,范仲淹家族兴旺数百年。

十一、《包拯家训》

作者包拯(999—1062),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誉。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赏析: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即包拯的儿子包珙。包拯的这则家训是他生前对子孙的告诫,并让其子包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虽千载之下,亦足为世人风范。

十二、宋·司马光《家范》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

译文:当人母亲不担心她不慈祥,担心的是过于溺爱而不知道教导他们。对于母辈,司马光认为:慈母之所以败子,关键在于爱而不教,只是过分的宠爱和溺爱。它小则使儿女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知稼穑之艰,不晓生计之难;大则使儿女们任性孤行,不顾纲纪,无法无天,以至于干出不忠不孝、丧尽天良的事,到头来身入囹圄,身首异地,成为社会上的渣滓和罪人。

赏析:司马光自己说,《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他说;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就研究立身处世和处理复杂的身边矛盾而言,《家范》确实比《资治通鉴》更重要,更实用。现代人需要从古训中汲取智慧,做一个世事练达之人。

十三,《袁氏世范》

袁采,生年不详,卒于1195年;1163年进士,后官至监登闻鼓院,类似负责信访接待,为官刚正。《袁氏世范》是中国家训史上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真正做到了“垂诸后世”。

人之至亲,莫过于父子兄弟。而父子兄弟有不和者,父子或因于责善,兄弟或因于争财。有不因责善、争财而不和者,世人见其不和,或就其中分别是非而莫名其由。盖人之性,或宽缓,或褊急,或刚暴,或柔懦,或严重,或轻薄,或持检,或放纵,或喜闲静,或喜纷拏,或所见者小,或所见者大,所禀自是不同。父必欲子之强合于己,子之性未必然;兄必欲弟之性合于己,弟之性未必然。其性不可得而合,则其言行亦不可得而合。此父子兄弟不和之根源也。

译文: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最亲的莫过于父子和兄弟。然而,父子与兄弟有相处不融洽,不和睦的。父与子之间,或者因为父亲对孩子求全责备,要求太过苛刻,兄与弟之间,或者因为相互争夺家产财物。有的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并没有求全责备、争夺财产,却很不和睦,周围的人看见他们不和,有的便从这种不和中分辩是非,最终仍找不到任何有说服力的理由。大概人的性情,有的宽容缓和,有的偏颇急躁,有的刚戾粗暴,有的柔弱儒雅,有的严肃庄重,有的轻糜浮薄,有的克制检点,有的放肆纵情,有的喜欢闲雅恬静,有的喜欢纷纷扰扰,有的人识见短浅,有的人识见广博,各自的禀性气质各有不同。父亲如果一定要强迫自己的子女合于自己的脾性,而子女的脾性未必是那个样子;兄长如果一定要强迫自己的弟弟合于自己的性格,而弟弟的性格也未必如此。他们的性格不可能做到相合,那么他们的言语与行动也不可能相合。这就是父与子,兄与弟不和睦的最根本的原因。

人言居家久和者,本于能忍。然知忍而不知处忍之道,其失尤多。盖忍或有藏蓄之意。人之犯我,藏蓄而不发,不过一再而已。积之既多,其发也,如洪流之决,不可遏矣。不若随而解之,不置胸次。

译文:人们常说为人家能经常和睦的原因,本于能够忍耐,然而徒知忍耐而不明白如何去忍耐,其中的失误会更多。大概忍耐中有的具有隐藏蓄积的意思在内。别人冒犯了我,我埋藏隐蔽而不发露,这种做法仅适用于一两次罢了。积蓄的越多,发泄之时,越象洪流决口,不可穷尽。不如将愤懑随时发泄,随时调解,不存留于胸中为好。

赏析:袁采为人才德并佳,时人赞称“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在任乐清县令时,他感慨当年子思在百姓中宣传中庸之道的做法,于是撰写《袁氏世范》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

《袁氏世范》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所以又称《俗训》,很快便成为私塾学校的训蒙课本。历代士大夫都十分推崇该书,奉为至宝。

十四、朱熹《朱子文集》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推此求之,亦自合见得五七分。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纪录之。见人好文字胜己者,则借来熟看,或传录之而咨问之,思与之齐而后已。不拘长短,惟善是取。

译文:凡是品性忠厚为人忠诚守信,能指出并批评我过错的人,是有益的好友;那些为人谄媚行事轻薄,对人傲慢不庄重,引导人作恶的人,是损友啊

赏析:一提《朱子家训》大多人都认为指的是《朱柏庐治家格言》,即”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就完全错了。《朱子家训》和《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两篇完全不同的由两个人写的文章,不能把《朱柏庐治家格言》通称《朱子家训》,朱子指的是朱夫子朱熹。

十五、陆游《放翁家训》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译文:才思敏捷的孩子,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看作忧虑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一定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个。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不要留下遗憾。

十六、王阳明家训

《王阳明家训》又称《示宪儿》。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赏析:“幼儿曹”意为:孩子们。这是王阳明写给儿子宪儿的。王阳明的家训采用的是简短的三字句的形式,虽然简短,但是却包含了这位心学大师为人处世、以及建功立业的法门。每一个字都需要细细品读。

十七、高攀龙《高氏家训》

吾人生于天地之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

做好人,眼前觉得不便宜,总算来是大便宜。做不好人,眼前觉得便宜,总算来是大不便宜。千古以来,成败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觉悟?

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善须是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丧身亡家者,岂不可畏也!

赏析: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高子遗书·家训》言简意赅,影响较大。

十八、朱柏庐《朱子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

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可以说是古代最有名的家训,流传甚广。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赏析:《朱子家训》全文五百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十九、曾国藩家训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 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

赏析:曾国藩的家训散见于他的家书中。曾国藩家训词约义丰,包罗甚广,不少人将其称之为千古第一家训。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图)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读者一起来赏析。 壹 《诫伯禽书》

【作者】 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 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中国古代 大家规家训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 持家、旺家、传家 家规是祖上对家族内人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传统家训家规中,包含了很多做人处事的智慧。而且家规都是非常质朴的,真诚而实用,可以说这些古代的家规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教诲。

一、姬旦《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二、孔子家训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 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学诗和学礼,讲的是读书和做事,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个问题。

家规家训50条

家规家训50条 1..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2.幸名无德非佳兆.乱世多财是祸根。(《增文贤文》) 3.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 4.心口如一,童臾无欺。(《增广贤文》) 5.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6.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7.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治家铬言) 8.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9.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增广贤文》) 10.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固己拙而忌人之能。(《增文贤文》) 11.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12.仗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增文贤文》) 13.做人要做老实(遵纪守法)、诚实(表里如一)、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1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5.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16.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17.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18.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家诫要言) 19.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20.学生要三勤:手勤、脑勤、读书勤。 21.贪爱沉溺是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增文贤文》) 22.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增文贤文》) 23.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增文贤文》) 24.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增广贤文》) 25.治家舍节俭,别无可经营。(家诫要言) 26.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27.得意盎然,失意泰然。(《增文贤文》) 28.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匆流连。(治家格言) 29.泯躯而济国。(颜氏家训) 30.官长之前,止可将敬,不可逐膻。(家诫要言)

2021年《家风家训家规集锦》

家风家训家规集锦 欧阳光明(2021.03.07) 家风 1、多说“谢谢”和“请”。 2、乐于夸奖他人。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乐善好施。 5、交新友勿忘旧友。 6、勇于认错和道歉。 7、学会倾听。 8、勤劳、孝顺、友善、忍让、舍得、守法。 9、勤俭持家,和睦相处。 10、孝,恭,善,勤,俭。 11、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读书,勤勤恳恳治家。 12、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13、一日“三省”好处多,来日不唱悔恨歌。 14、少壮不努力,老大被人讥;少壮不立业,老大徒伤悲。 15、家有老千般好,好儿女多行孝,家有孝是希望,精心栽培生长旺。 16、攒钱聚财,取之有道,男女老幼,处之有方。

17、干本份活,行侠义事,做正直人。 18、和睦友善,勤俭节约,科技致富,读书为先。 19、积谷防饥,积德防老,送子读书,儿行孝道。 20、夫妻相敬,举案齐眉,婆媳相让,一家和气。 家训 1、诚实做人,不贪占小便宜; 2、勤俭持家,不铺张浪费。 3、尊敬长辈,孝敬父母 4、勤俭持家,和睦团结 5、正直做人,踏实做事 6、勤学苦读,拼搏进取 7、人要有一颗平常心,要用良好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与事。 8、人争我不争,人有我不忌。 9、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10、孝敬长辈,忠于朋友;待人无私,懂得分享。 1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应念物力维艰。 12、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天地自己闯,靠天靠地靠祖宗不如靠自己。 13、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做事有耐心,万事能如意。 14、远山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15、施恩无念,受恩莫忘。 16、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17、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来赏析。 壹 《诫伯禽书》

【作者】 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 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贰 《命子迁》

家规家训范本

家规家训范本 家规家训范本 优秀家训家规作品推荐表家规家训范本。家规家训范本。注: 作品如果是世代传承人,请注明出处,如: 出自《周氏家谱》,长辈口述等;新创作的宗规家训是要求族员共同遵守的行 为规范,凡我后代子孙,必宗族众规定的立身处世,居家生活原则,规范,训语和 禁戒,是传统伦理道德,加之于子孙族众之上的各类约束,由家庭子侄的训诫,而 扩大到整个家族,共同遵守,强迫执行的定性内容,经共同研究、商定、议定内容 如下: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和爱人非常重视双方的 老人,尽量抽时间陪他们,每年的春节一定要到老人家里小住几日,和他们聊家 常,分担一些家务。母亲节、父亲节和生日时,还会选份称心的礼物送给他们。在 我们的言传身教下,我家孩子也非常孝顺,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长大后懂得 了用爱心来回报爷爷奶奶,有时,他会把爱吃的东西给爷爷奶奶一起分享。“三 八”妇女节那天,他用奖学金买了三束康乃馨,分别送给了奶奶、姥姥和我,乐得 奶奶、姥姥合不拢嘴。有时,看到我和爸爸下班后劳累的样子,他会会剥好一个橘 子送到我的嘴边,倒上一杯水送到爸爸的手上,看着聪明孝顺的孩子我真得感到很 幸福。从孩子懂事起,我就教育他要有责任心,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从小时 玩玩具后一定要送回玩具箱里开始,慢慢地学会收拾自己的床铺,整理自己的学习 和生活用品,洗自己的小袜子……今年我的孩子11岁了,变得越来越懂事了,经常 在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后帮我做点家务活。有时候我一边做饭一边忙着要刷碗,他便 连忙跑过去忙不迭声地说: “我帮你洗,我帮你洗。”有时候我拖地时他会一把抢过拖把一边拖地一边说: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家规是祖上对家族内人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传统家训家规中,包含了股和你很多做人处事的智慧。而且家规都是非常质朴的,真诚而实用,可以说这些古代的家规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教诲。 一、姬旦《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 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

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 《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二、孔子家训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 这句话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

中国古代十大家训

中国古代十大家训,经典! 家训,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家谱中得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得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得作用。就是国家更加富强得必不可少得一点。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得变迁,然而,这些都就是形成一个国家得基石。 在国家不安定与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得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得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得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就是家法家训得最早起源。mWgfpPd。 一、周公得《诫伯禽书》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她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您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就是文王得儿子,武王得弟弟,成王得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得重任,我在天下得地位也不能算轻贱得了。Gfp1DHm。 可就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得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就是真正得聪明。这六点都就是谦虚谨慎得美德。7cWcfK3。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就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就是这样得例子。您怎能不慎重呢?”伯禽没有辜负父亲得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得礼仪之邦。有道就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得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dACjChT。 二、司马谈得《命子迁》 “此孝之大者” 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她后来做了汉武帝得太史令,通称太史公,

中国十大经典家规家训

中国十大经典家规家训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来赏析。 一、《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家风、家训、家规二十条

1、越努力,越幸运;越担当,越成长;越感恩,越有福报! 2、夫义妇顺,阴阳气顺,互相不克,人安家齐,子孙昌旺。 3、不怨恨子女,不打骂子女,身传言教,谆谆引导,子女 的成败与父母心性德行有关,学会反思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得当。 4、一家同心合意,何愁万事不兴。若是你刁我拗,家屋一 半无成。 5、自己事自己做,今日事今日毕,不可马虎了事,不可依 赖父母,不可无故拖延。 6、家庭就餐吃有吃相,坐有坐相,礼貌待客,不无视父母、 长辈和客人,不边吃边玩,不浪费粮食。 7、学习工作做到学而不废、知而不厌、业而不怠、责而不 贷;家庭教育做到老而不唾、童而不惯、强而不屈、弱而不欺;行为道德做到礼而不止、信而不背、伦而不悖、法而不逆。 8、做人正直,学会宽容,善待家人,学会关爱; 博览群书,学会修身,尊老爱幼,学会感恩;勤俭节约,学会珍惜,坚持锻炼,学会分享。 9、凡在童稚,读书为本。勤俭为先,兼知礼仪。 及其成人,五常莫废,出则有方,入则孝悌。 10、怕贫休浪荡,爱富莫闲游。欲求身富贵,须向苦中求。 11、正人先正己,治国先治家。国泰民安乐,家和福自加。 12、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古同烹),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13、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14、勤俭立身之本,耕读保家之基。大福皆同天命,小富必 要殷勤。 15、夫妻终身伴,结对宜相投;志同道合好,择貌非良筹。 自由结婚后,偕老到白头。误会当面解,欢乐度春秋。 16、为家长者当以诚待下,一言不可妄发,一行不可妄为, 庶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临事之际,毋察察而明,毋昧昧而昏,须以量容人,常视一家如一身可也。 17、和于邻里,睦于亲切,言必择善,行必和缓,食但充口, 毋贪美味,非礼勿取,量力节俭。 18、爱子宜有度,不得任其求。久而成习惯,长大不易收。 导之以礼仪,督其仁德修;立志成大业,服务人民周。 19、文有承时,大学之道,格致诚正,修身为本,名曰日昇,孝弟忠信,乐礼贤亲,克明俊德,一国兴仁。 20、崇礼以敦孝思,孝悌以肃家风,睦邻以念同宗,耕读以务本业,赈济以活贫穷,择配以选良家,戒子弟勿荒淫,戒子弟不务本,戒子弟之逞豪,戒子弟之悖逆。

家训、家规、训言集锦

优秀家风家训集锦 爱国小学家风家训 1. 尊老爱幼,诚实守信 堂前教子,严于律己 学以增智,学以立身 俭养德来,德由俭来一年一班候斯耀 2, 尊敬长辈,孝敬父母 勤俭持家,和睦团结 正直做人,踏实做事 勤学苦读,拼搏进取三年一班王宇昂 3. 凡是人,皆需爱 天共覆,地共载 人于世需要爱,更应自重,崇尚科学,不信邪,不迷神。 勤劳动、多锻炼,病求医生。 爱祖国,爱人民,爱我家庭。对父母要孝顺,回报恩情。 手足情要珍惜,钱财看轻。 学文化,求知识,精益求精。五年二班高勤芳 4. 家风: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 家规:孝敬为先、克己厚人、学会感恩、健康第一。 四年一班牟翔宇 家训

尊老爱幼,不顶撞父母; 诚实做人,不贪占小便宜; 勤俭持家,不铺张浪费。 一粥一饭, 来之不易; 一针一线, 得之不易; 奉行节俭, 切勿骄奢。 我在家风家训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人要有一颗平常心, 要用良好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与事。 人争我不争,人有我不忌。 做事有魄力,做人有勇气。 艰苦朴素是美德,铺张浪费是犯罪。 知足者常乐。 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环境, 知识改变素质。

尊老爱幼,诚实守信 孝道为先,积德行善, 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不受无功之禄,不取不义之财。 做人要诚实,办事要认真。 艰苦朴素是美德,铺张浪费是犯罪。 人和方可亲,家和万事兴。 读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的家庭和睦美满,儿子可爱,女儿乖巧, 在生活中全家齐努力,在学习中言传身教, 鼓励,赞美,使孩子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我家有两条家训: 第一、认真做事。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即使是一件小事,也不能马虎。 第二、踏实做人。做人要做的踏踏实实,坚决不做亏心事。 在每个人的家中都有不同的家风,家训,我家经常以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勤奋好学,尊师敬老,虚心求教,承担必要的责任为家训;以立品、立德、立勤为家风。相信在这样的家风、家训下我会更加的 成熟。 独立人格,勤俭节约,凡事忍耐,不断学习,为人正直,用心做事, 热爱祖国。 家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个有知识、有内涵的人, 心胸宽阔的人。

家规家训集萃

家规家训集萃 家规家训集萃1.尤溪刘坂詹氏家训詹氏众儿孙,饮水要思源。尊祖与尊宗,敬老还敬贤。勤俭又谦让,端正汝心田。励志功读书,耀祖连荣先。奉公加守法,敬业加清廉。团结互助好,解困能化险。2.本洋李氏家训十则一、敦孝悌而重天伦二、笃宗族而昭雍睦三、睦乡党而息争讼四、重农桑而足衣食五、尚节俭而节财用六、讲法律而儆愚顽七、兴教育而促文明八、戒侵占而守创业九、解仇忿而重生命十、要团结而资对外3.尤溪纪氏家训十则一、侵侮祖祠,不许入族;二、逆伦不孝,不许入谱;三、父慈子孝,兄弟友恭;四、勤俭治家,严慈教子;五、敬长尊贤,谦恭有礼; 六、修身以诚,待人以敬;七、勤学进取,立业行善;八、爱人如己,视人如亲;九、积德善群,仁义兼秉;十、敦亲睦族,宗亲一家。4.龙门场王氏家训交际文明待人真诚技艺精通劳作勤苦学海智深创业谋远 家庭亲热世道好玩出言熟虑举步常思取财正 道生活俭余5.溪东周氏族训唯我周氏后,濂溪百世孙。殷勤遵圣训,笃信守贤文。?礼乐千秋仰,图书万古存。?居身恭俭证﹙让﹚,处世厚谦温。?报国忠廉节,传家孝义纯。?闺门宜整肃,礼法不容紊。?男女非无别,尊卑自有伦。?笑言休苟且,举念要平匀。?戒慎其不赌,恐惊所费闻。?

存心思济众,立志望超群。?无罪身为贵,成仁名亦尊。?高明昭日月,大道遍乾坤。?赫赫流芳远,巍巍树德敦。吾人能学武,福寿永长春。?上可光先祖,下堪裕后昆。6.泰宁朱口镇赤坑村《廖氏族谱》家训孝父母、友兄弟、读诗书、习礼乐、肃闺门、敦族谊、亲师友务当业、尚勤俭、励廉耻、屏淫欲、去争斗、禁赌博、息词讼、戒醉酒、早完粮、惩窝盗、禁讪谤、寓戒勤、周困乏。7.泰宁城关《陈氏族谱》家训族规敦孝悌、睦宗族、和邻里、务正业、笃伦理、保坟墓、守祭田、时祭祀、禁招赘、戒溺女、禁卖子、戒争讼、珍谱牒。8.朱口镇游源村《熊氏族谱》家训尽孝弟笃友恭尚仁义敦廉耻严伦纪慈友爱严欺凌谨祭田 谒祖坟正闺门守常业育才能9.新桥乡汾信村《冯氏族谱》家训立志为人、尊敬宗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撑持门户、和睦宗族。奋志读书、食用有节、勤力务本、安分守法、闺门当肃、尽心训后。10.朱口镇黄厝村《黄氏族谱》祖箴一孝:敬亲百行纲纪,爱曰一等典仪。礼著内则须识,诗咏白华宜知。二悌:隅坐恭兄是急,随行敬长为先。无愧孔怀宜笃,堪征和乐宜坚。三忠:一介孤标意众,千秋正气襟怀。戒欺君子同伍,尽瘁古人与偕。四信:诚怒常存夙夜,诈虞毫无居心,循物无违要约,豚鱼悉格悃忱。五礼:秩权昭垂天壤,节文彰著人间,贵贱宜循乃则,尊卑无逾其闲。六义:刚断全秉夙夜,措施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十句家训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十句家训! 1、家和万事兴!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明·佚名《增广贤文》 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明·吴麟徵《家诫要言》 2、慈母多败子! 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北宋·司马光《家范》 3、养不教,父之过。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南宋·王应麟《三字经》 4、欲不可纵。 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5、祸从口出。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晋·傅玄《口铭》 6、打人莫打脸。 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中国谚语。事关中国人的面子问题,不必多解释,人人都受其影响过。 7、施恩勿念,受恩莫忘。

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商贾不齿,虽以事齿之,神者弗齿。--先秦·庄子《庄子·列御寇》 《菜根谭》:“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8、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举世尽从忙里过,谁人肯向死前修。心至虚时能受益,事非经过不知难。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明·罗洪先《醒世歌》 9、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

想六地众生,强揽闲愁。恰才得食饱,又思量、骏马轻裘。有骏马,有轻裘。又思量、建节封侯。假若金银过北斗。置下万顷良田,盖起百尺高楼。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元·王哲《集贤宾鸣鹤馀音卷一》 1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看?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明·周怡《勉谕儿辈》

家规家训的格言警句50字

家规家训的格言警句50字 1、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2、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3、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4、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能够成大器,若 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5、人之气质,因为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6、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7、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 傲字致败。 8、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9、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10、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11、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12、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13、青年读书理应“有志有识有恒”。 14、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15、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16、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7、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18、甘苦自得。 19、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20、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21、处事宜决断。 22、好谈己长仅仅浅。 23、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24、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25、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26、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27、侍亲以得欢为本。 28、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29、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30、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31、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32、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33、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34、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35、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36、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中国古代十大家训

中国古代的十大家训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 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一、周公的《诫伯禽书》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二、司马谈的《命子迁》 此孝之大者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个职位是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 因此,司马谈对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

家训(家规)共4篇

家训(家规)共4篇 家训(家规)1 1.每天一放学就回家,不许在马路上闲逛 2.出去玩时要和父母说一声 3.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做一个孝敬懂事的好孩子 阐释说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立好家规特别重要。而家规应该从培养孩子的习惯入手。小孩子是一张白纸,你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培养好的习惯会使他终生受益。 一次我在家做好饭等我女儿回家,等到将近6点了她还没回家。按以往这个时间我们都开始吃饭了。我心里很着急,担心她在马路上被车撞了,或者是发生了别的意外,想着想着不仅害怕起来,于是准备给她班主任打电话。正当我准备要打的时候,我女儿回来了。我生气地问道:“今天怎么这么晚才回家啊?不知道妈妈在家里等你等得焦急吗?”我女儿支支吾吾地回答道:“我??我去同学家玩了一会儿??”“不是妈妈不让你出去玩,可以你至少应该打电话回家好让我们放心。再说了,小学生放学应立即回家,万一在马路上发生什么意外那怎么办?”我女儿很惭愧,一直低着头不敢看我。我相信这次的事件已经给她一个教训了。从这以后,她每次放学都总能按时到家了,即使遇到什么事情留学校里了,她也会借老师的电话和我们说一声好让我们放心。我感到很欣慰。 五(6)班徐慧平家长 家训(家规)2 1.看电视要有节制,不可以超过一个小时 2.每天放学一回家就先写作业,写完了才能做别的事 3.不许乱吃零食及那些垃圾食品,以免吃坏了肚子 阐释说明 古人云“三岁之魂,百岁之才”,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讲的“三岁定终身”。古人教子强调一个“早”字,认为培育子女要从娃娃抓起。本人非常赞同古人的这种教育理念,所以自打我家孩子还小的时候,我就制定家规,按照家规来教育我的孩子。 例如:记得有一天,我做完手头上的工作就提前下班回家,那时大约4点半,我刚一推开家门,就看到我的女儿在客厅看动画片。她见我回家了,就急急忙忙地关掉电视,跑回她自己的房间。“站住!”我非常生气地喊道,“爸爸平时怎么跟你说的?一放学回家要先做完作业才能干别的事情。你为什么没有遵守呢?”这时女儿委屈地边哭边说:“为什么别的同学一回家就可以看电视,而我必须要写完作业才可以呢?”我反问道:“作为小学生,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呢还是看电视呢?凡是都要有个主次顺序,如果颠倒了顺序,做任何事都不会做好了。”我女儿听了,哑口无言,低着头回房间写作业了。如果违反了家规,要有适度的惩罚。我罚她一个星期不许看电视。从那以后,我好几次提前下班,都发现她乖乖地在房间写作业,可见家规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了。 五(6)班王学莲家长 家训(家规)3 1. 不许说谎 2.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 阐释说明 我认为,在我孩子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中,诚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家小孩的思维不如别的小孩那样敏捷,所以我认为,假如我的小孩拥有好的品格,将来也能成为对社会

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

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来赏析。 一、《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

家规家训范本.doc

家规家训范本 家规家训范本_家规家训孝当竭力,非徒养生。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增广贤文》)一、孝顺父母长辈应该竭尽能力,不能仅仅赡养父母的身体,也要让他们生活的开心,时髦一点的话就是“物质和精神文明一起抓” 。 “鸦有反哺之孝”的意思是乌鸦长大后会衔食哺其母。 “羊知跪乳之恩”的意思是羊羔在吃奶时跪在地上,如谢母恩。 二、家规家训最好从孩子小的时候抓起,从娃娃抓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待孩子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后再去教育,让他们改正就很有难度了。 记得当儿子还小的时候(大概四岁吧),一家三口回老家过春节。吃饭的时候,我将一块鱼籽用筷子夹给了父亲,然后将另一块夹给了母亲,儿子端着碗在旁边眼巴巴地等着,却没能如愿,满脸的不解和失望,我只是装作没看见。 在自己家里吃饭的时候,无疑这些东东都是他的了,事后给儿子讲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的道理,孩子听后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第二年再次回家过年,因为开饭的时间有点晚,家中几个一起玩的孩子都觉得饿了,看到饭桌上摆着做好的几道菜就想大快朵颐,被儿子拦住了,“让爷爷先吃”边说边跑到爷爷的身边说:“爷爷你就先吃一口吧,我们都饿了,您先吃一口我们几个就可以吃了” ,大人们听了都笑着称赞

说:“这孩子真懂事!”我就是这样在生活中通过一件件小事将家规家训无形地渗透给孩子,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理解并遵守家规,成为一个敬老孝亲、爱国奋进的好学生、好青年。 每个家庭的家规都有所不同,有成文的,也有不成文的,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都可能成为家规的载体。 在生活点点滴滴中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塑造着我们的人格。从而带动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向前发展。 相信在这些良好家规的影响和教育下,我们伟大祖国的未来一定是辉煌的、灿烂的。 家庭和睦,尊老爱幼。注重学习,崇尚知识。 心态阳光,热爱劳动。诚实守信,宽容待人。 家风是什么?杨树桐先生在他的《家风漫谈》一书中这样解释:“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品德。 ”一个家庭或家族,可以没有显赫的家世,殷厚的财富,但不能没有良好的家风。 良好的家风也不是一人一时一事就能建立,必须依靠家庭家族全体成

中国古代家训经典

中国古代家训经典 一、养子须教子 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增广贤文》)2、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 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增广贤文》)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增广贤文》) 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增广贤文》)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增广贤文》)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增广贤文》)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家诫要言) 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家诫要言) 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小儿语》)11、凡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续小儿语) 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续小儿语) 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增广贤文》) 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增广贤文》) 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增广贤文》)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增广贤

文》) 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家书》) 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曾国藩家书》) 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曾国藩家中》) 二、仁爱 1、百善孝为先。(《赠广贤文》) 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增广贤文》) 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治文贤文) 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家诫要言) 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增广贤文》)6、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增广贤文》) 7、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增广贤文》)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增广贤文》) 9、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增广贤文》) 10、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家诫要言) 11、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增广贤文》)

家风、家规、家训

家风、家规、家训 一、家风,是家族的传统、规范及习俗。旧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是上辈人对下辈人的言传身教,是靠自身的行为影响下一代。 勤劳、孝顺、友善、忍让、舍得、守法。 勤俭持家,和睦相处。 孝,恭,善,勤,俭。 二、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 1、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要独立完成,今日事今日毕,不可马虎了事,不可依赖父母,不可无故拖延。 2、每天坚持看书1小时。要坚持课前认真预习,课堂认真听讲,做好详细笔记,课后认真温习,完成各科学习任务 3、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以及父母交代的学习任务,不可粗心大意、字迹潦草,不可少做或者借故不做、拖延,写完作业方可玩耍,除周末、假期以外一般不得看电视(晚七点新闻联播除外)、玩电脑。 4、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每天运动量不得少于1小时,不可偷懒,不可随意,不可只做自己喜欢的运动。 5、家庭就餐应遵从家规,吃有吃相,坐有坐相,礼貌待客,不可无视父母、长辈和客人,不可边吃边玩,不可浪费粮食。

三、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1.要尽可能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可无视父母的感受,要积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可推辞,不可讲条件。 2.要孝顺父母,懂得感恩,珍惜幸福生活,遵从父母教导。要尊敬师长,见到老师、长辈主动热情打招呼,不可视而不见。要团结同学,要有爱心有同情心。要待人真诚,为人谦虚,要脚踏实地,不可弄虚作假。 付出,福报就多;感恩,顺利就多;助人,贵人就多;抱怨,烦恼就多; 知足,快乐就多;逃避,失败就多;分享,朋友就多;生气,疾病就多; 贪婪,贫穷就多;施财,富贵就多;享福,痛苦就多;学习,智慧就多; 慈悲,吉祥就多;忍辱,平安就多。

家风家训家规的经典名言

家风家训家规的经典名言 导读: 1.家庭角色不同,有不同讲究之道。男人无志,家道不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女性性情应柔美如水,这样才会旺夫贵己,钱财运气自然随之而来;女性若性情强硬、凶悍、气势压人、顽固偏激、心存报复怨毒,咬牙切齿、怒目瞪眼、结果只会伤人费己,克夫贱己、福报尽失、容貌枯憔。 2.家和万事兴,要想夫贵子贤,就要教敬公婆,日子准能发达。否则富贵花间露,荣华草头霜,皆不能长久。 3.夫妻闹矛盾,一是违背天地赋予的恩;二是违背父母赋予的情;三是违背自己本命多生多劫本分的因缘。违背生命本分的因缘,生命就失去正报的依靠。夫妻分裂,就是生命的分裂。 4.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爱为根。 5.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6.夫妻之间要做到相互补漏,而不是互相埋怨。 7.公婆如同一家之树根,想要枝繁叶茂,花香果甜,定要善待树根,往根上施肥、浇水、松土。 8.道在恩义并用, 9.父母是人伦之始,阴阳之道,阴为母,阳为父。阴阳和,才能万物生长,阴阳不合,精神痛苦,情不投意不合,即生育的子女,性质一定不好,或者儿女缺乏。 10.夫妻道,也就是阴阳道,夫义妇顺,阴阳气顺,互相不克,

不但不生病,不夭亡。还能家齐,子孙昌旺。所以,男子要明女人的`道,女人要明男人的道,家庭才能合乐。 11.福德具足、温和厚重叫做性如灰。 12.夫妻结合有三因缘:第一,是为了生活上互相照顾,互相关心;第二,是为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为世界留下一个好的人根; 第三,是为了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双方的父母,让老人放心、欢喜。 13.不要管闲事,不要过多牵挂子孙,“儿孙自有儿孙福”。 14.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骂子女,因为子女的成败也与父母 本身的心性德行有关,第二要考虑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当之处。 15.当媳妇的,爱自己的丈夫必须要爱自己的公婆。明白没有公 婆就没有自已亲爱的丈夫。体恤婆母以前的奔波劳碌,费尽心力,才把儿子养大成人。不能再使婆母受累,指使婆母做事,或对婆母言行产生怨烦。 16.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要担当是非, 不怕是非。调和一家不生是非,不然老人就是缺失。 17.道德是天地的规律,本分是个人的规律,我们违背了规律, 人就有灾难了。 18.不安排老人做事,他们喜欢什么就做点什么,但要多关心老人,常劝他们多休息。 19.当媳妇的,要明理:公婆是一家真正的福报。不要老人,怨 恨老人,不肯对老人尽孝等于自己不要福报,也不会有福报。

中国古代的一些家训集萃

中国古代的一些家训集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从先秦到明清,我国流传下无数古语家训,在国人心中流淌千年。 立身篇 三国·诸葛亮《诸葛亮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明·王夫之《王夫之集》 立志之始,在脱习气。习气熏人,不醪而醉。……以之读书,得古人意。以之立身,踞豪杰地。以之事亲,所养惟志。以之交友,所合惟义。惟其超越,是以和易。 明·彭士望《耻躬堂文集》 少年须常有一片春暖之意,如植物从地茁出,天气浑含,只滋根土,美闷春融,绝无雕节,自会发生盛大。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少欲知足,为立涯限。 唐·杜甫《又示宗武》 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宋·欧阳修《欧阳永叔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治家篇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明·王夫之《姜斋文集》 和睦之道,勿以言语之失、礼节之失,心生芥蒂。如有不是,何妨面责,慎勿藏之于心,以积怨恨。天下甚大,天下人甚多,富似我者,贫似我者,弱似我者,千千万万。尚然弱者不可妒忌强者,强者不可欺凌弱者,何况自己骨肉。有贫弱者,当生怜念,扶助安生;有福强者,当生欢喜心,吾家幸有此人撑持门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