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臂丛神经损伤后康复治疗方案的比较研究

臂丛神经损伤后康复治疗方案的比较研究

臂丛神经损伤后康复治疗方案的比较研究
臂丛神经损伤后康复治疗方案的比较研究

臂丛神经损伤后康复治疗方案的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2014-07-11T16:15:03.0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6期供稿作者:周联松

[导读] 对患者臂丛神经损伤功能进行评定,项目包括臂丛功能评分和神经电位恢复情况。

周联松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人民医院外二科 654100)

【摘要】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术后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臂丛神经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组实施不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臂丛功能分值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神经电位恢复率分别为70%、50%;两组神经功能分值和神经电位恢复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经过规范化康复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臂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临床致残率,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规范化康复治疗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6-0127-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40±1.2)岁;其中全臂丛损伤15例,上干损伤20例,束支部损伤25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在年龄分别、性别比例、病情组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显微外科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一般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规范化康复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一般治疗:给予患者心理辅导治疗,树立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进行康复治疗,并遵循医嘱实施机体相关运动康复训练。

(2)低频电疗法:采用神经肌电促通仪对患者实施治疗。将正极放置C5-T1处,负极放置患者上肢五大神经处,随后调节仪器频率大小至患者耐受程度,即可进行治疗,每次治疗30min,每日2次,并观察和记录患者病症变化情况。

(3)中频电疗法:采用中频电疗仪对患者实施治疗。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和患者上肢五大神经调节治疗的频率和周期,并连接好电极板,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节治疗频率大小,每日治疗2次,每次治疗20min为宜,观察和记录患者病症变化情况。

(4)运动功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是患者臂丛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训练方式。但由于患者臂丛神经损伤的原因各异,采用的神经位移术也不用,其康复训练的方式也因人而异。因此,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训练方式,训练过程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确保患者臂丛的安全。比如针对副神经位移至肩胛上神经的患者,应当采用耸肩运动进行康复训练。在患者保持站立姿势下,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双肩同时做耸肩运动,然后逐渐做肩部外展训练,促进臂丛神经功能的恢复。

(5)中医推拿治疗:以中医推拿为主,对患者实施中医方法治疗。主要是对患者关节处或僵硬上臂进行揉捏、按摩,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每周3次,每次治疗30min为宜。

对本组研究以30天为一个治疗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行臂丛神经功能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3疗效评价指标

完成4个疗程治疗后,对患者臂丛神经损伤功能进行评定,项目包括臂丛功能评分和神经电位恢复情况,臂丛功能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6.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运用t检验,当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臂丛功能分值比较

如表1所示,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分值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臂丛神经功能分值比较(分)

组别损伤类型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n=30)全臂丛损伤(n=7) 7.20±1.98 8.67±1.25

上干损伤(n=10) 3.54±1.53 6.78±1.11

束支部损伤(n=13) 8.86±1.21 11.42±2.05

对照组(n=30)全臂丛损伤(n=8) 6.98±1.85 7.18±1.02

上干损伤(n=10) 3.75±1.85 4.26±1.58

束支部损伤(n=12) 8.57±1.58 9.87±2.25

2.2两组神经电位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21例患者有再生神经电位,恢复率为70%;对照组有15例患者有再生神经电位,恢复率为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据临床研究认为臂丛神经损伤发病与外伤、炎性感染或变态反应有关,其临床症状主要以肩胛带肌为主的疼痛、无力和肌萎缩等,由于生理解剖的特点,临床治疗难度仍然比较大。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为臂丛神经损伤治疗提供有利的条件,但需要配合规范的术后康复治疗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观察采用一系列康复康复治疗包括:低频脉冲电疗法对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刺激的作用,十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