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国公司跨文化战略管理文献综述概要

跨国公司跨文化战略管理文献综述概要

跨国公司跨文化战略管理文献综述概要
跨国公司跨文化战略管理文献综述概要

跨国公司的跨文化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一、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体正发挥日渐突出的作用。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使跨国公司的管理者碰到一个共同的难题——跨国公司的跨文化战略管理。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又称国际公司或多国公司。近年来资料显示:跨国公司控制着全世界60%的贸易、70%的投资和80%的技术专利。现代企业在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或从事跨国经营活动时,普遍采用的经营战略之一就是跨文化战略。

跨文化研究始于上世界40年代的美国,是由美国学者首先发展起来。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人们生活和交往的影响是巨大的,于是便开始寻求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管理问题。在此之后,跨文化领域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眼球,并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众多成果。对跨文化管理这一概念,许多学者也给出了自己的定义。综合各学者的观点,将跨文化管理概括为:在跨国经营中,对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类型、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理解的管理方法,并据此创造出公司独特文化的管理过程。而跨文化战略管理,即是在企业跨文化管理过程中,关于如何制定、实施、评价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对不同文化的统筹管理策略以保证企业组织有效实现自身目标的艺术与科学。

本文所做的文献综述主要从跨国公司跨文化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成果入手,针对这些年国内外的跨文化管理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对企业现状管理有实际价值的跨文化战略管理,而不仅仅局限于跨文化企业管理的理论成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经过研究与实践,主要从文化维度提出一些跨文化管理理论。比较有影响力的有: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的六大价值取向理论;郝夫斯特的文化维

度理论;蔡安迪斯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强皮纳斯的文化架构理论;舒华兹的十大价值取向理论;另外,还有阿德勒的文化协同论。下面,选取其中的几个理论进行评述。

第一,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的六大价值取向理论。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与斯乔贝克是较早提出跨文化管理理论的学者。他们认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在六大问题上有相当不同的观念、价值取向和解决方法,这就体现了这些群体的文化特征,从而可绘出各个文化群体的文化轮廓图,而将不同文化区分开来。这六大价值取向别是:对人性的看法、人们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看法、人们对自身与他人之间关系的看法、人的活动取向、人的空间理念、个体对时间的看法。用克拉克洪与斯乔贝克提出的六大价值取向理论来区分文化能够使我们理解许多平时观察到的文化差异现象,并对一些行为进行合理解释。但该理论提出的文化概念过于依赖人类学对文化概念的界定,把文化理解为一种区分因素。文化在这里成为描述社会文化体系特征的标准,从而忽略了文化之间的融合和共享。这不利于用来描述和分析当今世界——特别是商业世界的跨文化行为。并且该理论将人的价值观在二元对立中予以区分,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极端情形,因此在具体应用中只能把它们和实际联系起来作趋向性判断,而不能作唯一性判断。有时有的组织会在不同情形对两种价值观交替使用,有时又会使两种价值观达到融合状态。

第二,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美国管理心理学家吉特·霍夫斯泰德使用心理测验的方法,对在某一跨国公司任职的来自世界40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职员进行了一项长达7年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这4个方面也就是民族文化差异的4个维度,每一种文化的特点都可以用它在这4个维度上的强弱来表示。霍夫斯泰德发现的4个文化维度是:权力距离、不确定性避免、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度——女性度。到1991年,霍夫斯泰德在原有的四个文化纬度基础上增加了第五个纬度——“长期取向”。霍夫斯泰德这一发现对跨

文化研究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霍夫斯泰德除了在跨文化基础理论上的突破之外,还应用这一理论做了大量的实证分析。例如在《文化的重要性》、《文化与组织》中霍夫斯泰德对各国文化差异背景进行比较,寻找被视为某一特殊民族的行为准则。在《欧洲印象:过去、现在和未来》一文中他就对11个欧共体国家进行分析,从五个文化纬度上阐述它们的差别。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霍夫斯泰德是跨文化研究理论的奠基人,他的理论成果引领了后人对跨文化的研究。

第三,强皮纳斯的文化架构理论。荷兰管理学者强皮纳斯仿效郝夫斯特用文化维度来表达他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国家与民族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7个维度上:普遍主义--特殊主义,个体主义--集体主义,中性--情绪化,关系特定--关系散漫,关注个人成就--关注社会

等级,长期--短期导向,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体主义--集体主义,长期--短期导向,人与自然的关系,三个维度在前面的理论中已经讨论,在这里只重点介绍余下的四个维度。

第四,加拿大著名的跨文化组织管理者南希·爱德勒提出了解决组织内的文化差异的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一是凌越,是指组织内一种文化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扮演着统治者的角色,组织内的决策及行为均受这种文化支配。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统一”的组织文化,其缺点是不利于博采众长,其他文化因受到压制容易使其成员产生强烈的反感,最终加剧冲突。二是折衷,是指不同文化间采取妥协与退让的方式,有意忽略回避文化差异,从而做到求同存异,以实现组织内的和谐与稳定,但这种和谐与稳定的背后往往潜伏着危机,只有当彼此之间文化差异很小时,才适应采取此法。三是融合,是指不同文化间在承认、重视彼此间差异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从而形成一种你我合一的、全新的组织文化,这种统一的文化不仅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且极具“杂交”优势。

以上只是国外对跨文化研究理论中的冰山一角,此外还有很多学者对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有过深刻研究。与霍夫斯泰德同一时期还有一个著名学者泰布,她在研究民族融合问题上做出杰出贡献。泰布从1988年开始,对文学、文化和工作作风

进行了调查。她从民族和社团角度设计了一种非正式的文化模式。她的文章在这一领域显得举足轻重。另一个著名学者是特拉姆皮纳,特拉姆皮纳对不同文化差异的研究始于1984年,他认为在任何情况下要取得成就都没有约定俗成的办法。他把文化描述为人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并指出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说明了跨文化管理能够衍生出更具决策性的方法。特拉姆皮纳在进一步发展他的层面理论后指出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组织的最佳风格。决策的意义在于跨文化管理使得人们有更多的实现自己目标的方法。有太多经典的理论被提出了,这里不再详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我国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正受到跨国公司越来越多的重视。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跨国公司都已经参与到我国经济的发展中来。这对我国的经济和企业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他们的先进的管理模式更是我国企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国内有关跨文化管理领域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跨文化管理理论传入中国,被翻译成教材或学术著作,逐渐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国内学者借鉴国外关于跨文化管理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分析框架,结合中国的实际,对跨文化比较管理领域的诸多课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国别研究方面,由于美国和日本的跨文化研究处于

领先地位,国内有关中美、中日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也相对丰富一些。下面列出近年一些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1.马晶梅2006年在《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策略研究》一文中阐述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特征,正确处理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的挑战,对跨国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认为,跨国公司中两种文化相互关联的方式可以有以下三种情况:文化平行、并存,文化交叉、融合,以及文化包含、覆盖,并对这三种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

2.企业导报里《跨国企业的跨文化之恋》一文中,提到现代企业在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或从事跨国经营活动时普遍采用的经营战略之一就是跨文化战略它不单单表现在语言上,还包括非语言沟通、国家政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时问空间观念、颜色等,周此也棱称为母国与道国之间的文化距离(culture distance.对企业外部的市场进入和拓展。企业内部的运行管理和组织等方面会产生重大影响。同事提出了几个跨文化管理中应该注意的方面:(1明确文化差异.做到知己知彼;(2吸取文化精髓,融入当地文化;(3本土化思维造就本土化企业。跨国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消除种族优越感,尊重和理解对方的文化传统,以平等的态度交流,在此基础上找到两种文化的结合点,以更好地发挥两种文化的优势。

3.王红英,毕艳玲在《从跨文化管理角度看跨国公司竞争优势》中论述: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与企业经营业绩呈正相关。随着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文化差异和冲突为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后果,这就需要研究和加强跨文化管理。通过跨文化管理解决文化冲突,寻找超越文化冲突的企业目标,使得企业文化的形成按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企业竞争优势是企业在与同行业的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于对手的一种优势,依赖这种优势企业可以获得超过本行业平均收益率的回报。跨文化管理使企业在学习和接受其他文化理念的同时创造自身的竞争优势。

4.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杜红、王重鸣《外资企业跨文化适应模式分析:结构方程建模》一文在总结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编制了跨文化适应问卷,并运用此问卷调查了外资企业的314名高中层管理者,采用探索性、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技术探讨跨文化适应的结构维度和适应模式。结果表明决策价值前提、人力资源利用、管理规范化构成了跨文化适应的管理决策维度;中外经理沟通、直接上下级关系、中高层团队合作构成跨文化适应的人际合作适应维度。跨文化适应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5.张素峰2003年在《国际化经营与跨文化管理》一文中阐述了跨国经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语言、习惯和信仰等存在的差异,文化

差异主要表现在时间、空间和语言等方面;跨文化管理主要有母国文化主导型、当地文化主导型、文化嫁接型和企业文化主导型四种模式;跨国文化从冲突到融合,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跨国管理。

6.黄华,在他的《跨国公司中的跨文化管理研究》中提出了跨文化管理的有效方法。他指出,跨文化管理源于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区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主要标志,有了文化差异就有了不同企业不同的经营战略,近年来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企业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大,损失越来越严重.因此,研究跨国公司中的跨文化管理策略也受到管理学界的重视。相应提出了:一、当地化策略(包括1.管理人员当地化。2.品牌当地化。3.销售渠道当地化;二、文化移植策略;三、文化嫁植策略;四、文化相容策略;五、文化规避策略。

三.跨文化战略管理总结与展望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跨国经营的企业是“一种多文化的机构”,其经营管理“基本上就是一个把政治上、文化上的多样性结合起来而进行统一管理的问题。”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少人总是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文化视为正统。在跨国营销过程中,这种想法已经被证明是相当危险的。成功只属于那些努力去理解和把握目标市场和文化规范的企业。

现有的跨文化管理理论为跨文化管理领域的发展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其解释力更显不足。现有研究都把目光聚焦在多元文化差异研究及跨文化冲突管理上,把跨文化管理当作对文化差异的管理,认为文化差异是产生冲突的消极根源。这源于对文化概念的界定过于依赖古典人类学,强调文化是一种区分因素和描述特定社会文化体系特征的标准。这一本质主义文化观点在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公司的特定文化体系的特征时是有效的,但当文化通过不同方式碰撞和融合时就不再有效。任何跨文化管理的失败都不可以纯粹从文化因素的跨文化分析角度被充分理解。其次,现有的理论框架的适用性还有待讨论。跨文化管理领域影响最大、被应用最广泛的理论是郝夫斯特的文化维度理论。该理论是30年提出的,用以支撑这个理论的数据都是在1968年和1972年间搜

集的,和3O年前的人们相比,现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这些都制约了该理论在当今国际环境中的阐释力。再次,跨文化管理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沿袭了传统管理领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研究范式。但仅满足与现有的研究范式可能是不够的。复杂的文化变量无法被处理。

当然,对跨国公司跨文化方面的研究,是从新的国际形势和环境的沃土上生长出的一株

崭新的花,对于完成它所肩负的历史任务还任重而道远。时代召唤新思想和新方法来面对全新的国际环境。第一,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去推动跨文化战略管理的发展。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过程的系统化管理,通过这种过知识被识别、搜集、分享以及应用。它是对那些促进组织问知识和经验共享程序的管理,把文化当做知识管理的一个对象并将其扩展为组织的一种资源及核心竞争力要素。在此基础上,把跨文化管理的核心任务转移到推动并引导各文化平台上的协作和学习,在这些平台上,知识、价值观和经验得以转换并在多文化领域中加以应用。从而把传统的对文化差异的管理纳入对知识共享、网络构建和学习的跨文化过程的管理。第二,创新跨文化管理研究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理论框架。跨文化管理需要采用更为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才能处理纷杂的文化变量,从而更好的理解人们的复杂跨文化行为。跨文化管理虽然对壁垒森严的传统管理提出挑战,为管理学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但由于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缺乏创新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框架,而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在方法上有所突破。作为一个新的管理学思潮,创立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势在必行。人文关怀是21世纪的主题,跨文化管理的发展与成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管理学领域实现人文关怀的必由之路。传统的管理学实践无法真正的实现人文关怀,跨文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寻求人类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跨文化管理在新的国际环境和历史形势下应运而生,是对传统管理学的扬弃,不仅仅寻求与发展理论,且更加注重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仅谋求管理的成效,而且更加关怀全人类的福祉。它的成立仅3O 多,研究领域需要不断扩大,研究视角需要不断创新,研究方法需要不断探索。因此,这就要求跨文化管理研究需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宽阔的视野,更加

灵活的方法,以负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四、参考文献 [1]黄华,跨国公司中的跨文化管理研究.《生产力研究》,2004 [2]百度百科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4413296392.html,/view/9740.htm [3]唐光辉,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跨文化风险及对策.全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2006 年 11 期 [4]郭琳依,亚军.企业跨文化管理——一个文献综述.企业导报 2010 年第 3 期 [5]孟凡松,西方跨文化管理研究述评.商业经济,2010 年第 8 期 [6]王建花,跨国公司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影响探析,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 年第 7 期

[7]王红英,毕艳玲.从跨文化管理角度看跨国公司竞争优势,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2006 年 5月 [8]帕特 乔恩特,马尔科姆—华纳编.跨文化管理[M] [9]张朔,董昭江,文化差异及对跨国公司管理的启示,东岳论丛,2010 年第 6 期 [10]马晶梅,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策略研究》,北方经贸,2006 年第 2 期 [11]王森超,浅析外企在华的跨文化管理,管理创新 [12][美]约翰·B·库伦,多国管理战略要径[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3]魏明,跨国公司管理模式探析,武汉大学学报,2005 年第五期 [14]孙宏伟,论跨国公司的人才管理,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3期

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

1010732327 化工学院 桂舒舒 中国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一、国际企业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 1.跨国公司进行跨文化管理有利于解决文化差异、文化冲突所带来的问题。 由于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以及各个子公司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他们的管理思想、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等方面就会产生不同,从而在公司内部引起文化冲突。所谓文化冲突不仅指跨国企业在他国经营时与东道国的文化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又包含了在一个企业内部由于员工分属不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冲突。在跨国公司中对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管理不当势必会影响公司的经营管理,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导致合作的失败。许多跨国公司后来的失败大都是因为没有解决好文化差异、文化冲突所带来的问题。 2.跨国公司进行跨文化管理有利于解决跨国度、跨文化的管理移植问题。 所谓管理移植是指将一个国家、一种文化环境中行之有效的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另一种文化环境中去,其目的是为了取得相应的效果、获得相应的利益。由于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地区,这些国家、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从发达国家移植过来的管理方法,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修改和改进,使之与原有的管理方法融为一体,从而提高管理移植的效果,获取相应的收益,达到管理移植的目的。 3.跨文化管理对跨国公司及其员工具有导向作用。 跨国公司通过跨文化管理形成自己的母公司与各个子公司都要遵循的企业文化,形成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念、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等。跨国公司通过跨文化管理形成的企业的宗旨、最高目标、共同愿景、价值观念等对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及各个子公司以及所有的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使之符合公司所确定的总目标。这种导向是通过跨国公司共同的企业文化的塑造来引导公司员工的行为心理,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自觉地把企业的目标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公司战略管理论文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研究 一、云南白药公司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云南白药公司发展历史 云南白药创制于1902年。她不仅凝聚着中华名医曲焕章的心血,也是中华智慧的结晶,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1971年,公司前身云南白药厂正式成立,白药开始了专业化生产。 1993年11月30日,云南白药厂注册为云南白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2月1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云南省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 1995年,云南白药(散剂)、云南白药胶囊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品种,保护期20年。云南白药酊、膏、宫血宁胶囊和热毒清片被列为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 1996年,云南白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改制为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集团获得了企业进出口权。 1999年,云南省医药公司和昆明天紫虹制药厂作为国有优质资产,配股进入云南白药集团,同期云南红塔集团成为云南白药的第二大股东。同年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业”。 1999年12月,集团出资3000万元组建云南白药集团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2000年4月,云南白药集团赞助2000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第27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热心赞助商”称号。云南白药系列产品(胶囊、散剂、气雾剂、创可贴、云南白药酊、膏)被指定为2000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首选疗伤药品。 2000年5月,云南白药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被云南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2000年5月,云南白药集团成功注册“云南白药”商标,云南白药这一中国著名品牌由阶段性的行政保护上升到永久性的法律保护。 2000年6月,云南白药散剂、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酊、云南白药膏、宫血宁胶囊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2000年9月,云南白药集团药物研究院正式成立。 2000年10月,胶囊剂,颗粒剂、散剂、片剂、酊剂、气雾剂六个剂型一次通过国家GMP 认证,创造了GMP认证史上的一个奇迹。 至此,云南白药集团已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十余家,集团总资产接近 8亿元,净资产接近4亿,集团汇总性销售收入超过8亿,一跃成为云南省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品牌最优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 (二)云南白药公司经营状况概述 1、产品结构 云南白药的中央产品主要是散剂、胶囊、气雾剂、白药酊、宫血宁胶囊,两翼产品主要有:透皮产品包括白药膏、创可贴、急救包、药妆等;健康产品包括牙膏等,其他产品还包括热度清、田七花精等。 云南白药实施“稳中央、突两翼”的战略,“两翼产品”使企业冲出了发展瓶颈,赢得了奇迹般的崛起。2007年云南白药牙膏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6亿元,高露洁和佳洁士都已经把其列为了中国市场上最为主要的竞争对手。 公司产品以云南白药系列和田七系列为主,共十种剂型七十余个产品,主要销往国内、港澳、东南亚等地区,并已进入日本、欧美等国家、地区的市场。“云南白药” 商标于2002年2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是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主要包括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成药、中药材、生物制品、保健食品、化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02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战略”原为一个军事术语。战略的思想古已有之,最早见于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公元前400年左右)的《孙子兵法》一书。美国的约翰?柯林斯(John Collins)在《大战略》中指出:“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从军事方面来看,《孙子兵法》已形成了系统和完整的战略思想体系(杨庆山,散襄军,苏锦江,陈炳富,2001)。1938年,美国学者切斯特?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第一个将战略的观念引入到企业管理领域当中,首开战略研究的先河。他认为,把战略因素局限于管理活动和交易活动的某些方面是没有必要的,在需要做出决策的任何情况下,企业组织应该遵循的原则是相同的,都必须考虑到战略因素。 从此以后,有关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已形成了众多流派,大有成为丛林之势。当代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将其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分成了十个流派: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本文将从战略的概念、战略的形成与制定、竞争优势的来源与获取、战略与结构的关系、对企业性质的认识几个方面,来总结企业战略管理不同学派的观点。 一、什么是战略 1. 军事学家眼中的战略: “战略”原为一个军事术语,战略的意义历来为中外军事学家所重视。西方著名军事家博弗尔认为,战略是一种思想方法,也是一种行动;我国台湾著名的军事研究者钮先钟认为,“战略的本质即为行动的指导,一切战略理论,就概括的意义而言,为也都是行动学……从较广泛的意识来说,计划即为战略”(钮先钟,2003)。毛泽东认,战略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性的东西。 2. 管理学家眼中的战略: 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钱德勒(Alfred Chandler) 最早提出了“企业战略”的概念。他认为,企业战略是“确定企业的长期基本目标与目的,选择企业达到这些目标所遵循的途径,并为实现这些目标与途径而对企业重要资源进行的管理”。( Chandler,1962)这一定义虽然侧重于企业成长方法和资源管理,但为企业战略研究指明了方向。并且,在他看来,战略管理就是“决定企业基本的长期目标与任务,制定行动方案,配置必要的资源以实现这些目标”( Chandler,1962)。 计划学派的安索夫(H. Igor. Ansoff)在《企业战略》一书中提出:企业战略是一条贯穿于企业经营与产品和市场之间的“连线”。他的“战略四要素”说认为,战略包括产品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协同效应四个方面。其中,产品市场范围即公司经营的产品和市场的范围;增长向量指企业打算进入的产品市场的变化;竞争优势,即明确在该范围内企业较之竞争者所具有的有利的竞争地位和特长;协同效应,即将企业的不同部分有机结合起来以取得单个部分不能实现的方法(Ansoff,1965)。在此基础上,安索夫于1976年在《从战略规

试析中美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美合资企业作为一种多元文化机构,必然会面临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体系的摩擦与碰撞。在实践中,其所暴露出的跨文化管理问题已日益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以吉诺特克发电机有限公司为例,主要探讨了中美合资企业在面对多元文化体系的差异和冲突时,所涉及的跨文化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首先,介绍了跨文化管理的相关内容;其次,分别从管理思想、管理规范、管理行为三个层面对该公司在中美文化差异与冲突问题上进行论述,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在思想上,要加强跨文化理解与沟通,建立共同经营观 ,建设“合金”企业文化,树立共同愿景;在规范上,实行本土化经营战略,建立人本型法制的管理方式;在行为上,系统地规划跨文化培训,招募员工时 ,重点考虑语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 【关键词】中美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文化差异对策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and the fast speed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Sino-US joint ventures are facing conflicts and collisions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systems as a multicultural organization. The problem of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that have exposed have been attached a lot importance by theory and corporate, this thesis mainly discus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issues of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taking the example of Jinuoteke Generator. Co Ltd. Firstly, this thesis introduce relevant concept of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Secondly, comment respectively Sino-us culture differences and conflict problem of the company on managing thought, managing norm, administrative behavior three facing. In the end, this thesis provides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In ideology,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on of trans-culture, set up the standpoint of common management, build “alloy” corporate culture and establish common aspiration; In the standard, implements the localization management strategy, establishes the human legal system the management way; In behavior, make out a comprehensive plan of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When employ staff members, we should take the ability of language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 team of and toleration of different culture into consideration. 【Key Words】Sino-US Joint Venture Companies;Cross-cultural Management;Cultural Difference;Policy

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浅析

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浅析 一.具体案例分析 麦当劳是全球最大的跨国快餐连锁企业,它在全球拥有30,000多家连锁店,分布在六大洲121个国家,因此,在收获各地区的利润时,麦当劳也承担着很多风险,比如民族、宗教等跨文化对抗。2001年5月,约500名示威者分别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最大的商业城市孟买的几家麦当劳餐厅前举行抗议活动。示威者包围了麦当劳设在新德里的总部,向麦当劳餐厅投掷牛粪块,并洗劫了孟买一家麦当劳连锁店。他们还要求瓦杰帕伊总理下令关闭印度国内所有的麦当劳连锁店。 这件事的起因是麦当劳制作炸薯条的食用油中含有牛肉调味成分,而大多数印度教徒都把牛看成圣物。一个月后,美国麦当劳公司宣布将向印度教徒、素食主义者和其他一些相关组织赔偿1000万美元。这次事件不仅造成麦当劳经济上的损失,更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声誉。 可见,如何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真正实现“当地化”发展,这对麦当劳来说已经是一个重要问题了。 二.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 不仅仅是麦当劳,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在不同地区的跨文化管理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国际化经营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在全球范围内利用资源,从事跨国生产经营活动,在跨越国界的同时,也跨越了文化。因此,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既是一个经济活动,又是一个社会文化活动,必然会面对来自不同文化体系碰撞而造成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的存在对跨国公司有积极、有益的一面,但处理不当会给跨国公司正常的经营造成负面的影响。跨文化管理正是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需要应运而生。中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积极地实施国际化战略。我国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中必然处于一个异质的文化环境,特别是在与西方国家进行经济交往时,中西方文化差异必然会在跨国经营中反映出来。加之我国跨国公司自身的特殊性,使得我国跨国公司面临的跨文化问题更为复杂。为此,对我国跨国公司的

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专业:会计学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理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任课教师:刘静 开课时间:2014年9月 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财务战略是整个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维持企业经营的正常运转以及提高资金运转效率的主要动力,在企业各个发展周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选择以及其与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都引起了相关人士的关注。如何发挥企业财务战略在其整个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为企业的长远以及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是企业财务战略在多年研究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借以对企业财务战略相关研究的梳理,进一步不断的深入财务战略在企业各个层面的作用,不断突破财务战略对现有企业发展的影响力,促进企业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企业发展财务战略环境 一.财务战略研究的发展历程 关于企业财务战略的发展渊源是随着企业战略发展而来,基于对企业战略的不断重视以及企业战略中财务分析的重要作用,财务战略才得以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被不断的细化和研究。 美国学者Ansoff 教授(1976)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之后,企业战略在企业大局发展中的作用不断的被研究界关注,在之后的14年,Tom Copeland (1990)学者再次指出,公司财务和战略伴随公司管理的不断发展已经在思维和行为上不断的得以融合和发展。[1]在此之后,西方学术界开始了对企业战略中财务战略的研究,财务战略在企业战略中发挥的作用不断的被提到了新的研究层面,关于财务战略的定义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完善。E.F.Harrison 与C.H.John (1985)等在《组织战略管理》一书中将财务战略定义为“企业为配合其发展与竞争战略的实施而须提供的资本结构与资金的计划”[2],。J.A.Pearce和R.B.Robinson(1988)在其《战略管理学》一书中提出了“财务策略”的概念,并指出企业财务策略包括资金筹集、资金分配(投资)与分红、营运资金管理三大方面[3]。我国学者杨学义, 武笑坷(2009)指出,广义的财务战略包括资金的筹集战略和所筹资金的管理战略, 狭义的财务战略仅指筹资战略, 包括资本结构、筹资来源和股利分配等政策。[4]之后随着对财务战略定义的越来越广泛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述评

2006年第2期第30卷(总第134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知“撇z旷肌e,z,,田塘Ⅳo舰以‰面e倦渺细c泓sc拓船e尉i砌州 №2.2006 V01.30 General.№134 【管理学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述评 郭媛媛,王季 (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其间涌现了许多学派和理论观点。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战略管理理论产出了三大成果:竞争战略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超越竞争理论。并每种理论观点都体现出特定的前沿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战略管理;竞争;企业 [中图分类号】F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oo睢5226(2006)02一0137一03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在经历了20世纪初至50年代的经典战略理论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传统战略理论阶段后,进入了80年代的鼎盛时期。这一阶段的战略管理理论更加重视竞争,强调企业自身能力和外部环境条件的协调;更注重企业间的合作,而不再仅仅局限于竞争。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主要成果可概括为三大主要理论:竞争战略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超越竞争理论。 一、竞争战略理论 1.竞争战略理论的主要内容 迈克尔?波特在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和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中,曾运用产业经济学的sCP范式进行了阐述,大意是企业在制订战略时必须考虑其所处的行业环境;行业结构决定企业的竞争范围,从而决定企业的利润水平。 波特的竞争战略认为,在决定企业赢利性的因素中,市场结构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企业如何在各种竞争力量中确定合适的定位是取得优良业绩的关键。理解行业结构永远是战略制定的起点。同时,波特还提出了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这五种力量分别是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讨价能力、供方讨价能力及现有行业内企业的竞争。他认为一个行业的竞争状态和盈利能力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其中每种竞争力量又受到诸多经济技术因素的影响。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的结果在于对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的选择,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在企业制定战略时,它们分别强调企业通过努力降低产品成本,追求产品差异化和专一在某一产品或细分市场来创造优势,并以此战胜竞争对手。波特认为,竞争战略的选择由两个中心问题构成:噬择有吸引力的、高潜在利润的产业;堰在已选择的产业中确定自己的优势竞争地位。 波特还提出了著名的价值链分析模型。价值链是采用系统方法来考察企业所有活动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分析获得企业竞争力优势的各种资源。为了认识成本、行为与现有的和潜在的经营差异性资源,价值链分析方法是将一个企业分解为战略性相关的许多活动。企业正是通过比其竞争对手更廉价地或更出色地开展这些重要的战略活动来赢得竞争优势。 2.竞争战略理论的评价 20世纪80年代,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处于战略管理理论统治地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前该方面理论的缺陷,对后来的理论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该理论给我们提供制定战略的全新角度,深化了人们对产业 [收稿日期】2005一09—11 [作者简介】郭媛媛(1978一),辽宁辽阳人,女,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辽宁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王季(1978一),辽宁沈阳人,女,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辽宁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 ?137? 万方数据

论德国企业在中国的跨文化管理

论德国企业在中国的跨文化管理 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存在不同的文化和行为方式。随着全球化迫使跨国经营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德国在华企业在管理实践中越来越重视跨文化管理。如何形成有效的跨越国界和民族的企业文化并使之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是德国企 业在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 标签:跨文化管理;文化差异;企业 1 影响德国企业在中国的跨文化管理因素 在进入国际市场战略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在中国进行生产经营,跨文化管理是它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很多因素的影响给德国在华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1.1 中德文化差异巨大 文化差异的因素一直是影响德国企业跨国经营和跨文化管理的关键因素。文化差异主要包括思维方式差异,价值观差异、传统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差异、种族优越感差异和语言沟通方式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德国人的分析型抽象思维、中国人的综合型形象思维,德国人的求异思维、中国人的求同思维,德国人的个体性思维、中国人的整体性思维,德国人的直观性、中国人的含蓄意会性,德国的基督教文化、中国的儒家哲学,道德文化等。例如在德国公司与中国供应商的商业洽谈中,德国式洽谈流程与中国式洽谈流程就有着很多的差异。德方在筛选接洽后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怀疑跟踪阶段,而中方则会趁热打铁了解熟悉拉近关系;在考察产能产品时德方总会先参观工厂,再进行漫长艰难的谈判,而对谈判结束后的聚会庆祝持一般态度,但中方则先安排宴会接风,融洽关系,最后才是重要的谈判阶段。如何在如此形态迥异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管理,达到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 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是德国企业在中国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1.2 德国鲜明的企业文化和领导者风格 在德国式的文化氛围中,任何的建议及分析都要以文档和报告的形式交给上司,并注明严谨的分析和证明。公司重要事情需要领导亲自出马,他们在工作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一些没有依据的建议或提案都是不值得提倡的;这样的

浅谈中国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战略

浅谈中国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战略摘要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舞台,伴随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的集团化的深化,各国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能否克服现代企业在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时由国际公众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相互沟通上的困难,实行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是其能否取得跨国经营成功的关键。现在的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利用资源,将其自身所拥有的优势与东道国的优势相结合,在从事跨国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也跨越了文化。以文化差异为核心引出对我国跨国企业的跨文化管理等相关问题的思考。因此如何解决其间存在的文化差异问题,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立足世界舞台是我们要认真探讨的。本文在对我国跨国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所涉及的相关基本概念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及经营的现状,并针对其在跨文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具体而言,除引言外本文可以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中国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的相关概念剖析。跨文化管理的定义及措施。第二部分:指出中国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对比中西企业文化差异在价值文化、制度文化和劳动人事政策三个方面的差异,提出有效的方法管理。第三部分:分析比较跨文化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通过比较中国、德国、日本和美国几个国家的文化特点以及经营方式和价值理念, 研究跨文化管理在管理创新、提高竞争优势、改善组织管理等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阐述了跨文化

管理有利于企业在市场营销诸方面更符合当地化经营, 达到相互间的沟通和互融, 从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举个跨文化管理案例作为分析说明。认识自身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第四部分:跨文化管理的方法对策和借鉴意义,通过借鉴跨文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能力用选择文化一致性的合作伙伴的方式达到文化之间的融合。关键词:文化差异中国跨国公司跨文化企业管理目录第一章中国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的相关概念解析––––––––––––––––4 第一节跨文化管理的定义––––––––––––––––––––––4 第二节跨文化管理的措施––––––––––––––––––––––4 第二章中国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5 第一节遇到的问题––––––––––––––––––––––––––5 第二节对比中西企业文化差异–––––––––––––––––––––5 第三节有效的管理方法––––––––––––––––––––––––6 跨文化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6 第一节管理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外特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管理特点–––––6 第二节跨文化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7 第三节跨文化管理:以广州崇德鞋业有限公司为例––––––––––––7 第四章跨文化管理的方法对策––––––––––––––––––––––––8 第一节解决问题的方法–––––––––––––––––––––––8 第二节把握文化融合,解决文化冲突––––––––––––––––––8 第三节跨文化管理的现实借鉴意义–––––––––––––––––––9 Abstract In the highly competitive arena of the 21st century, accompanied b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2)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陈世荣<越南留学生》行研09级 一、关于国内外战略管理理论研究 长期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企业战略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呈现出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学说及典型案例,对于指导各行各业企业发展发挥了作用。国际学术界对企业战略管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可将国外企业战略管理发展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的企业—环境综合分析范式阶段。进入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企业出现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重大变化,国际市场逐步开放,大多数大企业以并购方式采取多元化经营。企业不满足于年度预算,开始采用运筹学和预测技术进行规划,形成了战略规划学派。该理论认为企业战略应当使企业自身条件与所遇机会相适应,实质上是认为企业战略应当放到如何使公司能力与竞争环境相匹配的框架上,寻求发展商机。 (2)以环境适应范式为中心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70—80年代,随着环境变化加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未来是不可预测的,环境是不确定、不连续的,从根本上动摇了战略规划关于未来可以计划、可以预测的思想。以环境变化分析为中心的战略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由于环境的复杂性,仅从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出发制定战略具有局限性,因此开始出现基于企业内部分析(如价值链理论)的战略理论及基于企业社会关系分析的战略理论(如网络优势理论)。环境适应范式认为战略决策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强调战略的动态变化,认为最适合的战略制定与决策过程依赖于环境波动的程度。这个学派包括:安索夫的企业战略行为是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及由此导致的企业内部结构化的过程思想,伊丹敬之的战略适应性观点,奎因的逻辑改良主义等。产业组织分析也可以视为一种环境适应理论,只是更重视环境中的产业结构分析。1980年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产业分析竞争战略思想,既可以视为早期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也可以视为环境适应理论的深化。1985年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从企业内部价值创造过程寻求竞争优势来源,弥补对企业内部因素不够重视的缺陷。 (3)多种范式并存阶段。进入90年代后,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化步伐加快,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及产品设计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客观要求企业通过提高自身 能力,全面考虑企业内部要素和企业外部环境要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这种背 景下,基于企业内部分析和企业内外部综合分析的战略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 包括:①资源论。1984年沃纳菲尔特的发表“企业的资源基础论”,意味着资源论的诞生。

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分析—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 一、引言部分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及其在中国政府“走出去”政策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开始了跨国并购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尤其在2004年后中国企业开始了在世界各地掀起了跨国并购的浪潮,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飞速发展,跨国并购需求日益强烈,每年的并购数量迅速的上升,并且势头十分迅猛。中国并购市场也正从萌芽状态走向成熟,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并购市场之一。 大量的并购后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由于缺乏国际并购的经验,大多数都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并且大多数以失败而告终,而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企业在跨国并购的整个过程中把目光主要的集中于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忽视和未能准确处理文化差异,所以可以说中国企业海外跨国并购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在整合时期。 有效的文化整合是跨国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而这也被视为跨国并购过程中最难得一部分。国际上的关于并购的“七七定律”,很好的说明了这点。“七七定律”指出70%的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其中70%的并购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文化差异越大失败的可能性越高。 因此,并购企业如何能更好的文化整合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随着这些理论研究的不断增多与完善,将会更好的服务于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活动中。中国企业更应该在这些理论基础的帮助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中国国情,需找出适合自己的文化整合模式的道路。 二、主体部分 (一)跨文化理论研究回顾 国外众多学者较早的就运用跨文化理论来剖析文化差异的问题,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例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在特定点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从而将需要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浅谈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 ——浅谈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综观国内外迅速发展壮大的企业与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同时存在,优胜劣汰,两极分化十分明显。中小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战略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战略管理是着眼长远,为适应企业内外形势而作出的总体性规划。战略管理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衰与亡。它指明了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生存态势和发展方向,进而决定了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竞争方式。 关键词: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创新战略分析战略定位 所谓企业战略,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总体的、长远的谋划与对策它具有全局性——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的总体发展需要规定企业的总体行为;纲领性——规定着企业的目标、重点、措施,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纲要;长远性——为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开拓未来的前景;竞争性——为谋求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同竞争对手争高低;应变性——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适时加以调整,以适应变化后的情况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和拓业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针它应该根据企业拥有的资源情况,企业的产品、技术、信息优势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他一般应包括:发展方向战略、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战略、企业文化战略、市场

竞争战略、人才管理战略、企业信息化战略等等企业战略一般应随企业资源优势的变动而变动 没有战略的企业,其生命力是短暂的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反之,一个企业在战略定位上不准,那么,企业就会遭受挫折,甚至一撅不振,导致破产从一定意义上说,今天的企业已进入了战略竞争的年代,企业战略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中心问题,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企业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因此,如何在激烈动荡的市场竞争中,制定和执行正确的企业战略,已经成为决定企业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 一、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战略制定和执行方面的技能 我国有些中小企业缺乏战略思想,对什么是战略、战略对企业有什么价值认识不足,认为战略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因此短期行为严重,缺乏长远目标。但更多的企业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活动的频繁和自身认识的提高,也逐渐认识到了战略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由于自身能力的原因,对制定什么样的战略、如何制定战略以及怎样有效地执行战略等问题缺乏认识。很多中小企业把企业赢利当成企业的战略目标,但对挣哪方面的钱、挣谁

中国企业在非洲市场上的跨文化管理

中国企业在非洲市场上的跨文化管理【摘要】近年来,随着中非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关系的日益加深,中国企业在资源开发、通信、渔业、旅游和建筑服务等领域进行了有益投资。非洲地区成为中国企业贯彻“走出去”战略的海外热门地区。但是,国际政治因素和经济水平发展的差距使得中国和非洲国家面临着很多问题。此外,中国企业在这些地区的经济合作方面因为不同的环境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在多边合作中也面临文化和宗教政策的复杂性问题。跨文化管理的缺失已经成文跨 国企业的主要失败点所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们缺乏跨文化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中国企业在非洲市场上投资的分析,我们提出怎样加强中国企业的跨文化管理从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良好的形象最终加强中国企业的能力和信誉。 【关键词】跨文化管理;中国企业;非洲市场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booming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s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n countries, china enterprises in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 fishing industry, and tourism and construction services field are getting a large amount of investment profit. africa becomes china enterprise “go out”to develop overseas investment hot spot. but, the

【文献综述】我国主题酒店的发展浅析

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 我国主题酒店的发展浅析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酒店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突飞猛进。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酒店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的红海,特别是在酒店软实力方面缺善可陈。对于主题酒店而言更是如此。在我国,主题酒店业已进入盛夏时节,它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罕见活力、全球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和富裕阶层生活方式的形成。其在竞争中更不能“大网撒鱼”,而必须以目标消费群的精密细分,走文化酒店的分众营销之路。主题酒店不仅是人们登陆一座陌生城市的安全岛、避风港和临时主场,更是因鲜明的个性特色及文化基因而成为城市的面子,家的样板,流动的艺术盛宴。 深圳圈子艺术酒店无疑是对艺术酒店的一种新尝试,其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更是直接影响酒店业经营理念的改变与创新意识的提升。它将填补艺术酒店发展的道路上的空白,启着风向标的作用。 由于深圳圈子艺术酒店刚刚出现没几年,相关文献资料比较少,所以在选取参考文献时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从而得到更多的启发与借鉴。 二、主题 参考的文献资料主要是在学校图书馆的综合书库、期刊室、中国期刊网上搜集的,主要是关于主题酒店建设的一些期刊.论文和书本。我国的主题酒店建设还在不断加强当中,所以国内外学者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来阐述他们对主题酒店建设的不同理解。 陈红玲、陈文捷(2006)认为跨文化管理是指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事、物的管理,是在跨文化条件下如何克服异质文化的冲突,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的问题。通过分析中美主题酒店差异与中美员工文化行为差异,认为东莞喜来登酒店目前在企业价值观、语言沟通、培训、高层管理、激励机制等跨文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认为酒店可以本着“思维全球化和行动当地化”的原则来进行跨文化管理。 谭卫平(2003)认为酒店竞争力是品牌、管理、服务、人力资源、技术和酒店文化等六

浅谈中国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战略

浅谈中国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战略 摘要 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舞台,伴随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的集团化的深化,各国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能否克服现代企业在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时由国际公众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相互沟通上的困难,实行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是其能否取得跨国经营成功的关键。现在的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利用资源,将其自身所拥有的优势与东道国的优势相结合,在从事跨国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也跨越了文化。以文化差异为核心引出对我国跨国企业的跨文化管理等相关问题的思考。因此如何解决其间存在的文化差异问题,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立足世界舞台是我们要认真探讨的。本文在对我国跨国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所涉及的相关基本概念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及经营的现状,并针对其在跨文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具体而言,除引言外本文可以分为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的相关概念剖析。跨文化管理的定义及措施。 第二部分:指出中国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对比中西企业文化差异在价值文化、制度文化和劳动人事政策三个方面的差异,提出有效的方法管理。 第三部分:分析比较跨文化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通过比较中国、德国、日本和美国几个国家的文化特点以及经营方式和价值理念, 研究跨文化管理在管理创新、提高竞争优势、改善组织管理等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阐述了跨文化管理有利于企业在市场营销诸方面更符合当地化经营, 达到相互间的沟通和互融, 从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举个跨文化管理案例作为分析说明。认识自身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第四部分:跨文化管理的方法对策和借鉴意义,通过借鉴跨文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能力用选择文化一致性的合作伙伴的方式达到文化之间的融合。 关键词:文化差异中国跨国公司跨文化企业管理 目录 第一章中国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的相关概念解析––––––––––––––––4 第一节跨文化管理的定义––––––––––––––––––––––4 第二节跨文化管理的措施––––––––––––––––––––––4 第二章中国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5 第一节遇到的问题––––––––––––––––––––––––––5 第二节对比中西企业文化差异–––––––––––––––––––––5 第三节有效的管理方法––––––––––––––––––––––––6 跨文化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6 第一节管理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外特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管理特点–––––6 第二节跨文化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7 第三节跨文化管理:以广州崇德鞋业有限公司为例––––––––––––7 第四章跨文化管理的方法对策––––––––––––––––––––––––8 第一节解决问题的方法–––––––––––––––––––––––8 第二节把握文化融合,解决文化冲突––––––––––––––––––8 第三节跨文化管理的现实借鉴意义–––––––––––––––––––9 Abstract In the highly competitive arena of the 21st century, accompanied b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ups of the deepen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business has become an

战略管理关联理论综述

战略管理关联理论综述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钢材加工配送公司发展战略探究 【第一章】钢材加工企业战略调整研究绪论 【第二章】战略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第三章】首秦加工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第四章】首秦钢材加工企业内部状况探析 【5.1 - 5.3】加工配送公司SWOT分析 【5.4 - 5.6】首秦加工公司战略管理实施途径 【第六章】首秦加工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钢材加工企业战略体系构建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2 章战略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2.1 企业战略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2.1.1 企业战略的含义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对于企业战略的理解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西方诸多着名学者提出了各自独具特色的定义。战略管理着名学者对企业战略的具体定义见表2-1:综合上述观点,可将企业战略定义为: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系统的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谋划付诸实施,

同时进行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32]. 2.1.2 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 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基础,通过了解掌握构成要素的情况,企业才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企业战略,才能使战略具有现实意义。通常来讲,其构成要素涵盖以下四大方面:(1)经营范围。经营范围的定义为:在商业活动中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范畴。 经营范围是一个企业与外部环境联系紧密与否、相互影响程度高低的具体反映,同时体现企业发展规划与其外部环境发生作用的要求。 在明确使命后,企业综合考虑当前所在行业情况、所生产的产品以及具体的市场需求情况,最终确定自身的经营范围。企业确定其经营范围的途径有很多,可根据自身经营产品特点及其所含有的技术种类等等来确定自己最终的经营范围。此外,虽然企业初期可能只确定了某个经营范围,甚至规划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做变动,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很少有企业一直坚守某个固定的经营范围,总体来说企业经营范围应是动态的。 (2)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定义为:在过去、当前、未来三个不同时段,企业对自身所拥有资源和技能进行分配的一种模式,也是其对企业资源运用水平的具体展现。 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否能够极大地影响企业自身目标的实现程度,是企业需提高重视的一种特殊能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以企业

中国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战略.

农场经济管理2008.3 一、文化差异的内涵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断深化,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利用资源,将其自身所拥有的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与东道国的资源、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相结合,从事跨国的生产经营活动,其在商品、 资本、技术跨越国界的同时,也跨越了文化。现代企业在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或从事跨国经营活动时,普遍面临的重大障碍之一,就是由于国际公众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相互沟通上的困难。能否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冲突,实行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是其能否取得跨国经营成功的关键。 所谓“文化差异”,简要地说,是指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的差别。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延续性和非物质性的特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语言、传统、性格、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不尽相同,各国都有着与其政体相适应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一个国家的历史背景、权力结构、法律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消费观念和行为形成一股合力。这股合力对“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跨国公司便成为一种压力。 二、文化差异对管理的影响 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管理者的经营观念和管理模式的不同。而这种经营观念和管理模式必然渗透到企业管 理的各个环节中去,从而突出体现在对企业经营目标、经营观念、协调管理以及决策模式等方面的影响。 (一)文化差异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管理者会有着不一致的经营管理目标,这就使得在跨国公司中经常会出现不同文化背景管理者的经营目标存在差异的情况。如西方管理者更注重企业的发展和市场

占有率的扩张,他们更愿意用利润进行再投资以扩大发展,而中方管理者最为关心的则是国外投资给中国带来多大的效益。由于来自投资国的经营者把这种跨国投资看成是进入东道国市场的一种战略工具,而东道国则是要从投资者那里快速地引进技术,获得利润,于是就在跨国公司内部出现了“同床异梦”的现象。其实,不仅是跨国公司,即使是国内企业之间的合作也会由于各自组织文化的不同而出现经营目标的差异。双方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引起对企业经营目标的不同理解是影响跨国公司有效管理的障碍之一。 (二)文化差异对企业经营观念的影响由于跨文化组织内部的文化多元性,使得不同的文化在经营观念上也会产生影响。例如,美国、德国等国的管理者,他们的经营管理观念都是围绕市场的需求而形成的,他们重视生产更重视营销,在给员工充分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规范化的管理,重视横向信息交流和建立信息交流网络,而中国等一些亚洲国家的管理者往往重视生产而忽视营销,实行集体领导、集体 决策,在企业对外交流中更加注重建立长期的友谊,同时在经营上趋于谨慎保守,缺乏创新。 (三)文化差异影响企业的协调管理原则 协调是一门艺术,因此文化因素对其影响很大。例如,美国文化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个人奋斗至高无上,企业为员工创造更多的机会和选择的权利,号召每一个员工都成为管理者;中国文化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以精神激励作为主要的激励手段,在协调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上更愿意采用说服教育、谈心等方式。当然由于文化不同,各企业在管理中运用的协调原则也表现得多种多样。 (四)文化差异影响决策模式 在决策模式上也体现出不同文化的痕迹,如在美国文化影响下的决策模式注重效率。他们一般在企业中较少设置或不设置副职,在权限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做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