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风的病理

中风的病理

中风的病理
中风的病理

中风的病理

中风简介

中风主要病理是运动和感觉中枢神经损害引起的一系列功能障碍:吞咽困难是吞咽中枢神经损害引起的吞咽肌瘫痪所致,病人不能进食,并且连口水也不能咽下;

大小便失禁是高级中枢神经损害引起的肛门和尿道括约肌瘫痪,使病人大小便不受意识控制;呛咳或陈咳是会厌肌瘫痪所致,使吞咽时会厌盖不住喉口,食物进入喉腔内引发剧烈咳嗽.对中风引起的头痛、头晕,偏瘫侧肢体出汗不止、疼痛等后遗症,

常规的治疗方法:先溶栓通血管,然后药物随血液到达脑内病原灶,耽误着中风的治疗.因为在等待血管疏通期间,脑细胞每天仍在死亡,当它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肢体某部分功能完全丧失,这也是中风病人的康复程度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

中药偏方

补阳还五汤是目前中医治疗中风偏瘫气虚血淤型的主方,如果辨证正确,施药恰当,疗效还是肯定的,其方剂组成的特点是:补气的黄芪用量是其他所用活血化淤药如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等总量的五倍,适用于中风病的气虚血淤型,而此型在中风偏瘫病中,据一组数据统计占57%;其余临床证型有痰热腑实型、风痰阻络型和肾虚精亏型等.

其他治疗方法

1、疗效是个硬道理.中风病人心理压力很大,许多病人怕治不好,尤

其是几经转院,病情几经反复的病人更是如此.而疗效是改变病人悲观失望情绪最好的安慰剂,医生要尽快拿出可见可期的疗效,使病人看到康复的希望.

2、功能锻炼很重要.正确的治疗手段,还需病人正确的功能锻炼来配合.锻炼是否正确,关键看锻炼的方法是否与病理生理保持一致。

中风病人一般都表现为:上肢瘫痪者,伸肌瘫痪程度重于曲肌,所以应以锻炼伸肌为主.下肢瘫痪者,曲肌瘫痪程度重于伸肌,所以应以锻炼曲肌为主.锻炼的强度应视病人的体力状况,不宜作硬性规定.

因为中风者很易疲劳,而疲劳后往往需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恢复.强度过大,会影响病人配合治疗和锻炼的心态.如锻炼跷脚背动作,病人体力适合跷三次就让其跷三次,不要让其硬撑着跷四次.但病人要一有体力就练,一有时间就练.能坐时就坐着练,能站时就站着练,能走时则走着练.这样的锻炼病人易坚持、效果好,家属护理也方便轻松很多.

3、不可忽视防复发.中风病的复发率很高.因此,要让病人了解中风的病因、病理,让病人知道哪些是中风复发的诱发因素,主动积极防复发.

指导病员肢体训练说明

一、这种被动训练只要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实施得越早越好.

二、对不同的病人,要因人而异进行不同的心理疏导,这样才能使其树立起康复的信心,靠着必胜的信念,病人又在家人积极鼓励下,会不断地见到每次细微的进步.

三、次数与幅度均须循序渐进.四、每次训练均不能在饥饿气虚的状态下进行,因在气虚状态下不利于脉络之畅通.

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中医研究进展

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中医研究进展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1]。中医对中风后吞咽困难还没有统一的命名,多将其归属于“中风”、“喑痱”、“喉痹”等范畴,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也多从中风病的角度阐述,气血衰少为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目前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无特效疗法,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采用针灸、中药以及针药结合等方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对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认识 1.1古代文献研究《内经?脉解》云“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圣济总录》言“喑俳之状,舌喑不能语,足废不为用,盖肾脉侠舌本,肾气内夺,气厥不至舌本,故不能语而为喑,肾脉循阴股循内联踝,入足下,肾气不顺,故足废而为俳”,提示了中风病及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病本在于肾虚。明?戴思恭《证治要诀》云:“肝受风,则筋缓不荣,或缓或急,所以有?斜、瘫痪、不遂、舌强、语涩等证,治之宜调气为先。”《丹溪治法心要》云:“口眼歪斜,语言不正,口角流涎,此皆因元气平日虚弱,而受外邪,兼酒色之过所致。”均阐述了本病本虚标实的病理实质。总结历代医

家对本病的认识,本病的病位虽在脑窍,但与肝肾密切相关,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 1.2近代研究房晓宇等[2]认为,虽然从中风病范畴上看,本病的主要病机为风火痰瘀阻络,气血不畅、舌脉失养所致,但肾主生髓,髓充脑海,肾经气血又循经上达舌本、喉咙,因此中风后吞咽困难主要责之于肾。葛俊领等[3]通过多年临床观察总结,痰瘀是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发生的重要因素,贯穿于疾病的各个阶段。杨孝芳等[4]采用文献整理及专家调查问卷的方法对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病因病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外受风寒之邪、纵酒淫逸、痰瘀阻络等为本病常见的致病或诱发因素;肾阳虚衰、心脾两虚是本病的病理基础;风、痰、火、瘀是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因素。可见,现代对本病的研究认识与历代医家的观点相一致。 2 中医治疗进展 2.1针灸治疗裴烈娟[5]采用头部运动区配合颈项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39例,取穴为头部运动区的中下2/3、风池、翳明、廉泉、外金津、玉液、供血、吞咽、治呛、百会,与西医常规药物治疗组相对照。结果显示,针灸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9%有效率(P<0.05)。解越等[6]采用体针、头皮针加电针交替方法治疗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70例,体针取患侧风池、完骨、翳风、廉泉、金津、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 康复训练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老人中风偏瘫后,应当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中风后1—3个月为最佳康复期,半年后肌肉渐渐萎缩或形成偏瘫的模式化动作,再想恢复则难度大,所需时间长。步行是中风偏瘫老人独立生活的关键。应该在发生中风后一周,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分五个阶段循序渐进。1.坐起训练。坐位平衡是偏瘫老人最基本的训练。首先在床上帮助老人进行被动训练,扶住老人的肩、肘;踝、足等关节,缓慢有节律地反复做外,展、屈伸、旋转、上举和关节加压等动作,每天1—2遍。并鼓励老人用健侧腿伸人患侧腿下面,将患侧腿抬高,不断重复。开始坐起训练,要在床上放好靠垫,让老人缓慢坐起,由半卧位状态逐渐提高角度,延长时间。还可以在床架系上布带,让老人自己拉布带练习坐起。之后,让老人背部不依靠东西,自己扶床栏保持平衡坐位,最终达到能自己控制坐位平衡,进一步能移位、转身实现动态平衡。2.准备站立训练。老人坐在床沿上,两腿分开,两脚着地。以手撑床;在亡肢支持下,臀部缓缓离开床面。家人要做好辅助和保护动作。3.站立平衡训练。站不稳,就无法迈开腿。老人在家人帮助下双脚平行站立,脚掌完全着地,足趾不能钩地,膝关节伸直但不能过度。站立时间由开始几秒钟,逐渐延长至几分钟。切忌—串拉老人患侧上肢帮助其站立。老人能自行站立后,可进行靠墙站立、扶床站立的训练。家人两手扶持老人患侧腋下或臀部,用双膝控制好老人膝部至伸直状态,使其靠墙站立,然后逐渐放开扶住老人的手,直至老人能独自靠墙站立。在此基础上,再让老人扶床栏或平衡杆站立,并逐渐做到不扶物而站立。在站稳的基础上,两手扶床栏站立,身体做左右旋转和弯腰运动,左右两足交替提起,慢慢扶床横向移步等平衡训练。4.步行训练。主要目的是消除异常偏瘫步态,形成正常的步行姿态。先练习原地踏步,然后以患侧下肢和健康下肢互为重心,交替向前跨步和退步,左右侧向跨步。跨步后重心要随之转移,并保持患侧髋关节伸直位。步行训练时家人应站在老人的患侧进行保护和辅助。尽量将重心保持在中立位,避免过分将身体重心偏向健侧,反而引起患侧肌张力过高,难以形成正常步态。5.上下台阶训练。遵照健肢先上,患肢先下的原则,进行上下台阶练习。—上楼梯时用健手扶住楼梯栏杆,将身体的重心移向患侧,并使患侧髋关节保持在伸直位,然后用健足踏上台阶,患足跟进站在一个台阶上。下楼梯比上楼梯难,要在重心偏向健侧的同时,适当降低重心,用患足下台阶,待患足放平稳、重心移至患侧下肢后,将健足跟进同一台阶。在练习中,若出现头晕、胸痛、运动后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面色苍白出虚汗,说明运动量过大,应立即停止练习,或者减量练习。 脑梗塞中风病人后期康复训练计划

神经系统病理生理学基础题库2-0-8

神经系统病理生理学基础题库2-0-8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47岁。头痛4个月,伴左侧肢体无力、呕吐7天。查体:意识清。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左上、下肢肌力Ⅳ级,腱反射增强,巴氏征(+)、克氏征(+)。下列检查首选()。 A.A.头颅X线片 B.脑电图 C.脑血管造影 D.CT E.ECT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47岁。头痛4个月,伴左侧肢体无力、呕吐7天。查体:意识清。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左上、下肢肌力Ⅳ级,腱反射增强,巴氏征(+)、克氏征(+)。患者目前存在的主要情况是()。 A.A.脑梗死 B.脑出血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脑水肿 E.颅内压增高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47岁。头痛4个月,伴左侧肢体无力、呕吐7天。查体:意识清。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左上、下肢肌力Ⅳ级,腱反射增强,巴氏征(+)、克氏征(+)。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A.A.脱水治疗 B.化疗 C.放疗 D.去病因治疗 E.去骨瓣减压 (11选5 https://www.doczj.com/doc/4413176931.html,)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性,47岁。头痛4个月,伴左侧肢体无力、呕吐7天。查体:意识清。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左上、下肢肌力Ⅳ级,腱反射增强,巴氏征(+)、克氏征(+)。检查显示:右颞顶部低密度灶,其外后方可见一略高密度结节,右侧脑室体受压,中线结构右移。增强示结节均匀强化,整个病灶呈类圆形,边界清晰,周围无水肿。根据检查结果,患者较符合下列哪项诊断()。 A.A.星形细胞瘤 B.脑膜瘤 C.脑脓肿 D.脑出血 E.脑梗死

脑中风患者如何进行性生活

脑中风患者如何进行性生活 脑血管意外,俗称“中风”,是与冠心病一起成为目前发病率和死亡原因最高的疾病。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这类病人的生存率明显增加,但致残率也随之加大。中风不仅造成病人偏瘫、语言障碍,还可因脑部受损部位的不同导致性功能障碍和性行为异常。除器质性因素外,成为中风病人性生活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偏身运动功能障碍。肌肉无力、痉挛;运动不协调、动作受限等妨碍性生活的进行。 2、偏身感觉障碍。表现为感觉迟钝、消失或过敏,即感觉不到触摸或触摸时感到疼痛与不适,影响了性刺激信号的输入。 3、失语。左大脑半球受损造成病人失语,性语言交往能力受损,性感受的交流减少,性兴奋形成一定困难。 4、心理障碍。中风后一段时期内常不能接受偏瘫的现实,易产生抑郁、焦虑而致心理性阳萎。同时由于自理能力的下降加之经常发生的大小便失禁,唯恐其配偶产生厌烦性绪,加重了思想负担。此外,担心性生活会加重病情或使中风复发,从而抑制了性欲和性功能。 其实,中风对病人的性欲影响不大。研究者发现,病人较清醒时,已通过自我刺激生殖器开始表现出对性交的兴趣,以助性功能的恢复。性学家曾对82名平均56.3岁中风后存活的男性进行调查,发现他们虽然都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站立不稳和行走不便等,但仍有性欲者占84.1%,其中至少半数的人仍有正常的勃起能力。但不少人常有一种误解,认为中风后能保住性命已是万幸,千万不能再有其他的奢望,尤其是性生活,那更是健康人的享受,与中风者无缘。然而,性行为是人的本能,在健康条件允许下,人人都有权利实现这种本能,以改善生活的质量和享受人生的乐趣。 一般来说,中风恢复后(中风发生后半年左右)即可以逐渐恢复性生活,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性交次数不宜过多,每周或每两周一次。 2、性交时间不宜过长。 3、动作不宜过猛,不宜过度兴奋。 4、不宜在疲劳、饱餐后进行。 5、性交体位应舒适,病人是男性则采取女上位为好。 6、性生活中出现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 1

脑中风患者如何进行性生活

1 脑中风患者如何进行性生活 脑血管意外,俗称“中风”,是与冠心病一起成为目前发病率和死亡原因最高的疾病。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这类病人的生存率明显增加,但致残率也随之加大。中风不仅造成病人偏瘫、语言障碍,还可因脑部受损部位的不同导 致性功能障碍和性行为异常。除器质性因素外,成为中风病人性生活障碍的原 1、偏身运动功能障碍。肌肉无力、痉挛;运动不协调、动作受限等妨碍性生活的进行。 2 、偏身感觉障碍。表现为感觉迟钝、消失或过敏,即感觉不到触摸或触摸 3 、失语。左大脑半球受损造成病人失语,性语言交往能力受损,性感受 4、心理障碍。中风后一段时期内常不能接受偏瘫的现实,易产生抑郁、焦虑而致心理性阳萎。同时由于自理能力的下降加之经常发生的大小便失禁,唯恐其配偶产生厌烦性绪,加重了思想负担。此外,担心性生活会加重病情或使中风复发,从而抑制了性欲和性功能。 其实,中风对病人的性欲影响不大。研究者发现,病人较清醒时,已通过自我刺激生殖器开始表现出对性交的兴趣,以助性功能的恢复。性学家曾对82名平均56.3岁中风后存活的男性进行调查,发现他们虽然都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站立不稳和行走不便等,但仍有性欲者占84.1%,其中至少半数的人仍有正常的勃起能力。但不少人常有一种误解,认为中风后能保住性命已是万幸,千万不能再有其他的奢望,尤其是性生活,那更是健康人的享受,与中风者无缘。然而,性行为是人的本能,在健康条件允许下,人人都有权利实现这种本能,以改善生活的质量和享受人生的乐趣。 一般来说,中风恢复后(中风发生后半年左右)即可以逐渐恢复性生活, 1 、性交次数不宜过多,每周或每两周一次。 2、 3、 4、 5、 6、

王清任中风理论及其临床应用考释

2008年 第22卷第4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J O URNAL O F PRACT I C AL TRAD I T I ONAL CH I NESE I NTE RNAL MED I C I NE 王清任中风理论及其临床应用考释 王烨燃1王凯旋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2.黑龙江省双鸭山煤炭总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第一作者男,1981年生,2007级博士研究生) 摘要:从中风理论(发展气血理论、创气虚血瘀学说)、中风论治(中风病因、中风先兆、中风治疗)对王清任所创立的中风学说做了考释。指出王清任在气血理论、脏腑结构、活血化瘀等方面均提出了深刻见解,其创立的中风理论在后世中风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有着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中风;王清任;补气活血;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813(2008)04-13-02 王清任是清代杰出的医学家,其学术思想全面体现在其著作5医林改错6一书中。王氏在气血理论、脏腑结构、活血化瘀方药的运用等方面均提出了深刻见解,其创立的中风理论在后世中风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有着巨大的贡献。笔者拟从理论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入手,对王氏的中风学说给予简要的阐述,冀以能够拓宽现代中风病的诊疗思路。 1中风理论 发展气血理论,创气虚血瘀学说王清任的中风学说是建立在其所创立的气虚血瘀学说基础之上的。王清任根据自己的实践发展了中医学的气血理论。他认为/气0和/血0是人体的重要物质,/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0。所以,/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0。 对于气,他提出:/元气即火,火即元气。此火乃人生命之源0/元气藏于气管之内,分布周身,左右各得其半。人行坐动转,全仗元气。若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元气绝,则死矣0/气有虚实,实者邪气实,虚者正气虚0。即正气为病惟有虚候,无实证可言。有余之实证是邪气所伤,故诊病治病应从人身正气虚考虑。/正气虚,当与半身不遂门四十种气虚之症,抽风门二十种气虚之症互相参考。0说明气虚证十分广泛,临床常见。 对于血,他提出/血有亏瘀,血亏必有亏血之因,,0,并明确提出气虚血瘀学说:/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流而瘀。0即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血液运行无力而成瘀。 2中风论治 中风病因王清任认为,中风半身不遂之本源在于元气亏损。元气充沛,则充满于周身经络之中,运行不息。元气一亏,经络不能充满而出现空隙,此时流动不息之元气向空隙之处归并。当元气亏损已甚,全身只剩下五成元气时,所剩之元气将归于一侧,而另一侧无气之肢体就会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此外,王氏还指出多种中风伴随症状亦多与气虚有关,如口角流涎是由于气虚不能摄津,大便干燥是由于气虚无力推动,小便频数是由于气虚不能固摄,舌强语謇是由于舌之半边无气。 中风先兆5医林改错6记载了34种中风先兆症,如/偶尔一阵头晕0/头无故一阵发沉0/耳内无故一阵风响0/耳内无故一阵蝉鸣0/无故一阵眼睛发直0/眼前长见旋风0/睡卧口流涎沫0/平素聪明忽然无记性0等。这些症状对中风证的早期治疗具有重要价值,由此也可看出王氏之细心与刻苦。 中风治疗王清任治疗中风,一反诸家散风、清火之法,并在书中指出:/以气虚血瘀之症,仅用散风清火之方,安得不错,服散风药,无风服之则散气;服清火药,无火服之则血凝;再服攻伐克消之方,气散血亡,岂能望生。0故其论治中风,主以大补元气,兼以活血通络之法。根据其理论,王氏创制补阳还五汤,该方是治疗中风半身不遂和痿证的名方,也是反映王氏气虚血瘀理论的重要代表方剂之一。全方由黄芪四两、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各一钱组成。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令气旺血行,瘀祛络通,为君药;当归尾长于活血,且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是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药。本方的配伍特点是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瘀祛络通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而不伤正。合而用之,则气旺、瘀消、络通,诸症可愈。 3病例介绍 王清任创立的中风学说对于后世临床上的脑梗死、脑出血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诸多脑血管疾病偏气虚血瘀型者,具有特异性指导意义。应用补阳还五汤为主加减治疗,多获良效。 [例一]王某,男,71岁。患者3个月前因患脑血栓形成,左侧肢体完全瘫痪而入院治疗。症见:左上肢完全瘫痪,左下肢能抬高15~20mm,无法行走,需家人扶持方能坐稳,生活无法自理。面色潮红,烦躁,失眠多梦,易激动,口干咽燥,消瘦乏力,大便干结,舌质嫩红少苔,脉寸浮尺弦。左上肢肌力?级,左下肢肌力ó级,左上、下肢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血压145/90mmH g。中医辨证为中风,气阴两虚兼血瘀。治宜补气活血、滋阴平肝。药用黄芪45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5g,牛膝15g,夏枯草15g,生龙牡各10g,桑寄生30g。日1剂,早晚分服,治疗3个月后,行动不需扶持,已能自行站立,左上肢肌力有所恢复,能从事简单家务劳动,血压平稳。嘱其黄芪用量减 # 13 #

中风偏瘫,肌肉萎缩了,怎么办

中风偏瘫,肌肉萎缩了,怎么办 病情分析:中风偏瘫是最常见的中风后遗症。它是指一侧肢体肌力 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偏瘫病人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 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有时还可伴有同侧的视野缺损,表现为 平视前方时看不到瘫痪侧的物品或来人,一定要将头转向瘫痪侧才能 看到。 意见建议:多吃蔬菜和水果每天至少吃五种或更多,其中一定要有 红萝卜才行。.每周至少吃三次鱼,尤其是富含omega-3脂肪的鱼。如 果你的血液中含有大量omega-3脂肪酸,你中风的机会就比较少一点;而且即使中风,伤害也会比较小。..控制盐的摄取量。即使盐不会 使你的血压上升,它也可能对脑部组织有害,引起微小的中风。不妨 考虑喝茶,尤其是喝绿茶。 病情分析:你好,中风偏瘫完全治愈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可以好转 意见建议:平时要自己多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可以进行中医的针灸按摩,效果肯定,配合服用“通心络胶囊 3粒日三次,脑复康片 0.8 日 三次,肠溶阿司匹林片 75毫克日一次”.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但是很多患者脑中风后,部分大 脑运动神经细胞和纤维受到损害,由这些神经“管理”的肌肉丧失了 神经支配,自己不能产生运动,而不运动的肌肉,其营养、氧等的供 应会明显减少,肌力就会下降,甚至出现肌肉萎缩。那么如何预防呢? 中风后预防肌肉萎缩的发生,以下做详细介绍。

肌肉萎缩不光使胳膊、腿没劲,有时还能造成关节挛缩,而导致肢体功能障碍。所以说,脑中风病人在急性期进行康复训练,是防止肌肉萎缩的最好办法。急性期的康复治疗对提高患肢肌力,恢复患肢功能有重要意义。 康复治疗的肌肉萎缩办法是在急性期根据病情进行患肢和健康肢各 关节的被动活动。由护理者用手指对病人四肢由上而下进行揉搓,每日进行5~6次,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同时尽可能地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肩关节外展、内旋,防止内收畸形。肘关节稍屈曲,也可变换伸值位。 腕关节稍背屈。手指轻度曲屈,最好握直径4~5厘米的长方形物体。髋关节伸直,腿外侧可放置沙袋或枕头,防止下肢外展外旋位。膝关节伸直,防止屈畸形,足与小腿呈90度角,防止足下垂,这样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及提高肌力,防止肌肉萎缩都是十分重要的。 急性期过后,在药物、针灸等治疗的同时,可由家人进行患侧肢体各关节各方面的被动活动,先大关节,后小关节,运动幅度以不引起疼痛为限度,以带动患肢功能恢复。肩关节以旋转为主,肘关节以屈伸为主,也可以进行旋转活动。手指可以用屈伸、摇晃捋顺的方法。下肢的活动可以参照上肢的办法进行。 所以,在整个过程中要用各种方法对上下肢的肌肉进行按揉搓。同时患者要主动配合练功,要做肌肉的假想运动。也可用健侧肢体带动患

病理生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掌握: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观察方法 熟悉: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 了解:发展简史 思考题: 1、病理学的任务? 2、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观察方法?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一、萎缩 二、肥大 三、化生 第二节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一、原因与发生机制 二、形态学变化 (一)变性 1、细胞水肿 2、脂肪沉积/脂肪变性 3、玻璃样变/透明变性 4、粘液样变性 5、淀粉样变 6、病理性色素沉积 7、病理性钙化: (二)细胞坏死 (三)凋亡 目的要求: 掌握组织和细胞损伤的类型、各类损伤的基本概念、基本病变及结局;坏死的类型、病变特点及结局。凋亡概念、与坏死的区别。 熟悉:了解细胞和组织的适应类型。 了解:病理性色素沉积 思考题: 1、名词解释:萎缩、化生3、变性、坏死、坏疽、机化 2、试比较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 第三章损伤的修复 第一节再生 第二节纤维性修复 第三节肉芽组织、疤痕组织 第四节创伤愈合 掌握:创伤修复的基本概念、再生的类型、组织的再生能力;肉芽组织和疤痕组织的结构及作用。 熟悉:创伤愈合过程 了解:各种组织再生过程 思考题: 1、简述细胞再生能力分类及两种再生类型的主要特点 2、简述肉芽组织和疤痕组织的结构及作用。

第四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 二、静脉性充血 1、概念: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中,使局部组织器官充血,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淤血 2、原因: 3、病变及后果: 4、常见器官淤血举例 第二节出血 第三节血栓形成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2、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缓慢和涡流形成 3、血液凝固性增强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与结构 三、血栓的结局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一)阻塞血管 (二)栓塞 (三)心瓣膜变形 (四)出血和休克 第四节栓塞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二、栓塞的类型和后果 (一)血栓栓塞 (二)脂肪栓塞 (三)气体栓塞 (四)羊水栓塞 (五)其他栓塞 第五节梗死 一、梗死的原因和条件 二、梗死的类型与形态 (一)贫血性梗死 (二)出血性梗死 三、梗死的结局 掌握:静脉性充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概念; 静脉性充血的原因、后果、慢性肝淤血及慢性肺淤血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血栓形成原因、机制、过程、形态、结局、对机体的影响;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梗死的类型及病理特点。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 淤血 2. 血栓形成 3. 栓塞 4. 梗死 二、思考题: 1. 简述栓子的运行途径? 2. 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多发生于什么样的器官?

脑中风后的注意事项及家庭护理

脑中风后的注意事项及家庭护理 脑卒中老百姓俗称为脑中风,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死于脑卒中者150万人,是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二大危险因素,存活的中风患者约有600万人,其中大部分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水平,给其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而且造成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因此脑中风的二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得了中风应该怎么办呢?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下面将简要论述一下。一、其一是对本次脑梗塞所遗留功能障碍的处理,如果遗留有后遗症,比如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这些问题吃药是没有用的,要去做康复治疗,在医院时要做,出院后要在社区做康复治疗,尽最大努力改善功能障碍;二、预防下一次发作,主要包括对危险因素的去除、饮食及锻炼等。 家庭养护 过度紧张的工作、沉重的生活压力、无规律的生活起居、天气因素以及突发事件等都可能成为诱发中风的因素。预防中风,就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一旦罹患脑中风,日常的饮食、起居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 饮食调养 医学专家的长期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经常选择性地食用一些含钙、钾、镁、维生素E、鞣酸的食物,可以大大降低中风的发病率。 [饮食原则] 1 .饮食注意“三低、二不、一多”,即饮食要低脂、低盐、低糖,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多饮酒,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高血压的产生与过量食盐摄入有关,而高血压又是中风的主要诱因之一。所以,盐量以满足生理需要为标准,一般成年人每天不超过6 克即可。 2 . 适当食用豆类和菌藻类食物。豆类及其制品含蛋白质较多,有降胆固醇的作用。菌类食品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藻类内含的一些物质有抵制红细胞凝集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 3 .根据研究,每天多补充400毫克的钙,大约只是一两颗钙片,或两杯牛奶的量,就能够降低中风发生的机会。 4 . 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且最好生吃,以避免破坏维生素。 5 . 发生褥疮的病人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特别是维生素C 和鱼肝油、葡萄糖酸锌的补充。 [有益的食物] 1. 富含镁的食物有小米、豆类、干辣椒、干蘑菇、冬菇、番茄、海带、紫菜、苹果、杨桃、桂圆、花生、核桃仁、芝麻酱等。其中,紫菜含镁量高居食物榜首,堪称预防中风的上乘佳品。 2. 香蕉、柑橙、橘子、杏、桃及粗粮、豆类、蔬菜等均富含钾,经常食用这些食物自然可以预防中风。 3. 常饮绿茶可以预防中风。 [应避免的食物] 1. 避免含有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脂肪,牛、羊、猪肉,无鳞鱼,奶油,煎炸食物和快餐食品。 2.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和茶;少吃糖、加工精制的食品、白面粉产品;勿食甘草植物;少饮用软饮料。 3. 限制维生素K 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苜蓿、西兰花、蛋黄、动物肝脏、菠菜及深绿色蔬菜。 运动锻炼 脑中风是发病率高且后遗症率高的疾病。脑中风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降低后遗症残留率和后遗症程度;中风发病后,可通过被动运动来预防或减轻脑体痉挛及后遗症的发生。患者家属或医生为患者进行关节被动运动,可预防患者关节活动挛缩,还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加感觉输入的作用。待病情稳定后,可开始主动训练。 [主动训练]

中风偏瘫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

中风偏瘫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脑中风是中老年人易发的病症,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约有60-70%的缺血性脑中风病人经抢救治疗后神志可恢复,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以半身不遂(偏瘫)最多见。缺血性脑中风后遗症并非不治之症,除了坚持可靠药物治疗、针灸等综合措施外,缺血性脑中风康复还包括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加快恢复的速度和改善恢复的程度。 1、按摩与被动锻炼 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 2、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 在上述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宜过度疲劳。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3、逐步加强功能锻炼,达到生活自理 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打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在进行功能性康复锻炼的同时应坚持可靠的药物防治,还可配合针灸,按摩等。注意除应树立患者康复信心外,陪护家属还要有耐心和恒心,切不可操之过急或厌烦灰心,半途而废。只要坚持大多数缺血性脑中风病人是能收到理想效果的。

中风病综述

中风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进展综述 姓名:陈哲明学号:2010511014 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塞,瘀血内阻。常见的病因有忧思恼怒,饮酒无度,或恣食肥甘,纵欲劳累,或起居不慎等。中风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 中经络,常见证型有: 1.邪入中,经络痹阻型。兼恶寒发热,苔薄脉浮。治宜祛风通络。方用大秦艽汤。 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兼腰酸耳鸣,舌红脉细。治宜滋阴熄风,方用镇肝熄风汤。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兼痰多便秘,苔腻脉滑。治宜通腑化痰,方用小承气汤加味 中脏中风腑,除见中经络的症状外,还有朦胧思睡或昏愦无知等神志症状。又可分为闭脱二证: 1.闭证:证见牙关紧闭,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多属实证。属阳闭者兼见 面红身热,苔腻脉滑。治宜辛凉开窍,滋阴熄风,方用至宝丹和羚 羊角汤。阴闭者兼面白唇暗,肢冷脉缓。治宜辛温开窍,豁痰熄风, 方用苏合香丸和涤痰汤。 2.脱证:证见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尿遗。多属虚证,治宜回阳固脱, 方用参附汤。部分中风病人留有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这与病 情轻重,治疗和护理是否及时得当有关。 病因方面 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不足,外受风邪”而得名,如《素问·风论》云:“风之伤人也……或为偏枯。”《灵枢·刺节真邪》篇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居,发为偏枯。”偏枯,乃中风病的一个重要症状,偏瘫之古称,又称半身不遂。医圣仲景秉承经旨,明确提出中风病与受风有关,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云:“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中风使然。”并创“络脉空虚”,外(寒)邪入中论。中风病“中风”之病因学说,一直承袭至隋唐宋时代。目前看来,此中风之“风邪”非单指风邪,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指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 生的张力。 ?血氧容量(oxygen binding capacity,CO2max):指100ml血液中得血红蛋白完 全氧和后的最大带氧量,取决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及其与O2结合的能力。 ?血氧含量(oxygen content,CO2):指100ml血液中实际含氧量,包括物理溶 解的和与Hb结合的氧量。 ?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O2):指Hb结合氧的百分数,约等于血氧含 量/血氧容量。 ?低张性缺氧(hypotonic hypoxia):动脉氧分压降低,动脉血氧含量降低,又 称乏氧性缺氧;吸入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和静脉血分流是其主要原因。 ?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主要因为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引起的 血氧含量降低,但动脉氧分压正常,故又称等张性缺氧(isotonic hypoxia),主要特点为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氧亲和力过高。 ?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是指因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氧不 足,又称低血流性缺氧或低动力性缺氧(hypokinetic hypoxia)。主要特点是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指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障碍,故又称 氧利用障碍性缺氧(dysoxidative hypoxia)。线粒体功能和结构障碍是主要原因,主要特点是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少。 ?低氧通气反应(hypoxia ventilation reation HVR):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时呼吸加 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氧中毒(oxygen intoxication):吸入氧分压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可引起细胞 损害、器官功能障碍,称为氧中毒。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体液容量减少,以失纳多于失水,血 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为主要病理变化过程。 ?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标准条件下(血液温度38℃、血 红蛋白氧饱和度100%,PaCO2为40mmHg气体平衡)测得的血浆中HCO3ˉ的含量。正常值22-27mmol/L。 ?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AB):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2、 体温和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ˉ浓度。 ?缓冲碱(buffer base,BB):在标准条件下,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 子碱的总和。包括:血浆和红细胞中的HCO3ˉ、Hbˉ、HbO2ˉ、Prˉ、HPO4ˉ。 正常值45-52mmol/L。 ?碱剩余(base excess,BE):指在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7.4 时所需的酸或者碱的量。 ?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 阳离子(UC)的差值。AG=UA-UC=[Na+]—[Cl-]— [HCO3-]=12±2mEg/L。 ?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血浆[HCO3-]原发性减少导致pH值下降 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酸负荷过多是主要原因,碱过少是重要原因,高血钾)。

中风偏瘫失语

中风偏瘫失语 李耀芳重症脑梗塞偏瘫、失语案(转摘 )我将花费一定时 日把 15 年来的中风病案进行一番总结,在病案的取舍上我 遵循一下几个原则: 1治疗上平淡无奇的不录,能收录的病案必须典型,在针药 运用上有特色,有启发意义!这一点很重要,也是我整理医 案的最主要的动力所在。 2要收录即是疑难重症,轻证我能治好,别人也能治好,不 算得什么本事;因此所收录病案必须是比较重的症情。这样 即能体现中医治疗重症的优势,具有说服力。 3不重复,不雷同。就是说所选医案,如果治疗方案相同,那么只选一个即可。免得浪费别人的时间。虽然少,但有启 迪,这是我的本意。 4有名姓,有具体地址,医案记录完整的收录,更重要的是 必须真名真姓,患者或者患者家属不反对公之于众!这样做 的目的是保证所有医案的真实性,实事求是最有说服力。 欢迎大家对我的医案进行点评,热忱希望您提出宝贵意见! 欢迎治疗中风的同行拿出你的医案和独门绝招供大家分享! 我之所以把患者的真实姓名地址公之于众,就不怕别人无端 猜疑,要怀疑我的病案就要有相关证据,要言之有物;如不 然,恕我不敬!

最后,我希望的病案能给中医学院初毕业的中医学子带来希 望:学中医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中医可以治疗疑难大症,你 们只要奋发图强,一定会有广阔的前景!学好中医,特别是 针灸,你即可以短期内拿出成绩;中医就是你的“金饭碗” ,医院并非你的唯一出路!〖红军针药起大症系列〗李耀芳重症脑梗塞案李耀芳女 55 岁合阳县同家庄乡乌池村人。时间: 1994 年 6 月 这是一个重症脑梗塞案。 这个患者之所以找我求诊完全是一个偶然。 这也是我 15 年来治疗的众多偏瘫中第一个有完整记录的病 案。 这个患者的诊治过程,针药方法都值得我总结其中的经验。 正是这个患者的治愈逐渐使我在合阳县治疗偏瘫病具有了 一定的名声,为我以后的行医打开了局面。我是 92 年毕业后开 始桑梓行医的,在诊治这个患者之前,已经治愈了几例 中风患者。惜乎当时认识上不到位,觉得前面那几例患者病情 并非特别重,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因此当时没有完整记录。 而前面患者的治愈却与我治疗这个病例有着直接的关系。 94 年 6 月,我去县城进药,当时我大姐和姐夫在食品公司停车场, 而患者李耀芳的弟弟李耀生也在这个停车场,他们住的隔两个 房子。我去后得知,李耀生的姐姐李耀芳得了中风,半身不遂, 不会说话,正在医院治疗。因为我姐夫和

“中风”概念及病因考辨

“中风”概念及病因考辨 发表时间:2017-02-16T09:40:36.520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8期作者:刘慧多陈晶(通讯作者)[导读] 今日所言“中风”属内科疾病,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每一病名的提出都有其萌芽、演变和形成的历程。由于历史变迁、社会背景的不同,“中风”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医家的描述亦不相同。本文通过查阅古代文献阐述了历代医家对“中风”的理解及“中风”相关发展脉络,以便更清晰的认知根源和丰富“中风”的理论知识。 【关键词】中风;概念;病因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8-136-01 今日所言“中风”属内科疾病,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的病症,或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为主证的一种疾病[1]。这里“中风”属于一个独立的疾病。从其病因角度探析,以“内风”为主,本文按不同时期医家对“中风”一词的理解及其发展作一综述。 1先秦时期 《黄帝内经》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文中所言“中风”与后世所言同名实异。《黄帝内经》中认为“中风”是风邪直接侵入人体而导致疾病,出现半身不利、言语不利、四肢不收、手足麻木不仁、猝然昏倒、昏不知人等等症状。文中没有明确“中风”一词,但文中阐述的“偏枯”“风痱”“仆击”等与今日所说“中风”的临床表现大致相同,可见,“偏枯”“风痱”“仆击”等可能是“中风”概念的早期雏形[2]。风邪在内经时代的分布广泛,按照具体的疾病性质分多种类型,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邪所导致的疾病也不相同,“中风”是风邪致病的一种,因为有特别突出的规律和特点,所以称之为“中风”。其他风邪所导致的疾病不称为“中风”。此时,“中风”一词所代表的含义是疾病的病因,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病名。 2东汉时期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篇中首次提出“中风”一词,其原文如下:“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3]。多数医家认为此段文字描述的是中风与痹症的鉴别,笔者认为此文是解释中风的原因:由于邪气直接入里,经脉痹阻不通,而至半身不遂,风邪闭阻经络从而导致疾病。仲景还将其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中络、中经、入腑、入脏,这也是《中医内科书》上分证论治的理论基础[4]。此时,对本病的认识依旧以《内经》理论为基础,仍认为风邪乘虚而入,而导致疾病发生。3隋唐时期 隋代《诸病源候论》一书中,巢元方关于“风”有诸多描述,大多对本病的认识仍然基于《内经》的理论学说。这一时期“中风”有很多的名称,如:“贼风偏枯”“风偏枯”“柔风”“偏风口?”“偏风”等等,都是后世所说的狭义“中风”。此阶段“中风”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疾病。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诸风?论杂风状》篇有云:“中风大法有四,一曰偏枯,二曰风痱,三曰风懿,四曰风痹。……风痱者,身无痛,四肢不收,智乱不甚,言微可知,则可治,甚即不能言,不可治[5]。可知,孙思邈也认为外风是导致“中风”疾病发生的原因,并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来区分病变的程度。 4金元时期 唐宋之前,中风多以“正虚风中”为主,到宋金元时期,这一说法被很多医家否定,认为“中风”多由“内生”。宋?严用和认为“真气先虚,营卫失度,腠理空疏,邪气趁虚而入”明确提出了“内虚邪中”的观点。金元四大家之一刘河间认为“中风”由肾水不足,心火暴盛所致,指出“所以中风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实甚而卒中也,亦非外中于风尔。由乎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由五志过极,皆为热甚故也”[6]。从而提出了火热致中风的理论,倡导“火热”论。李东垣认为属“正气自虚”,倡导“气虚论”。朱丹溪则认为是湿痰生热,倡导“湿痰论”。元代王履[7]曰“因于风者 ,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也”。首次提出了类中风和真中风的概念。此外,还提出:“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这一观点。王履的这一分类方法总结了前人的观点,提出了新的理论。此时期,对于“中风”的认识理论达到了新的高度,“中风”理论的病因病机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虚邪中风”侵入人体导致疾病向“内伤积损”的理论的转变,其理论价值对今天仍然有影响。 5明清时期至今 明代张景岳提出“中风非风”“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原非外感风寒所致”的观点[8]。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风》曰:精血衰耗,水补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导致内风旋动[9]。进一步阐述“内风旋动”说,即“肝风内动”的发病机制,使得“内风”是“中风”病的病机这一理论得到很多医家的认同。民国时期张锡纯先生认为内中风用祛风之药发表之,其脏腑之血必益随发表之药上升,则脑中充血必益盛,或至于血管破裂,不可救药。是对唐宋之前“中风”理论的否定。所以确定了“内风”理论的正确性。当今,中风与西医学的脑血管疾病表现一致,并得到医家的认可。 6小结 中医病名的形成及其病因病机都随着历史时代的变更而不断深度挖掘,“中风”理论萌芽于《内经》,发展在宋金元时期,在唐宋以前多是“内虚邪中”的观点,故在治疗上多以祛风散邪为主,唐宋之后,对于“中风”的病因病机出现了转折点,众多医家认为是“内风”所致。所以在治疗上多以扶其真元为主,现经历代医家的总结,对中风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渐渐形成了现代医家认可的“中风”的相关体系,对于中风的认识也是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完善了“中风”的理论体系。因此,我们应对每一中医病名及其病因病机进行研究探求其本源,为在今后临床治疗疾病的方向上提供的理论思路。 参考文献: [1]张仲瑛.中医内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08. [2]黄帝内经素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 [3]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高驰,朱建平.“中风”病名源流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05):1298-1303.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中医护理常规新选.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 因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为主症。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临床表现 中风后遗症属中医"偏瘫"、"偏枯"、"偏废"等病证范畴。根据其临床 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 (1)、心肾阳虚型表现为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謇,肢体不 遂,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血压偏低,舌红干或胖嫩,苔白, 脉沉细。 (2)、肝阳上亢型表现有高血压病史,常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咽 干口苦,失眠多梦,中风偏瘫后血压持续升高,上述症状不减,且口眼歪 斜,言语謇涩,脉弦滑或弦数,苔薄黄或黄腻。 (3)、气虚血瘀型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神疲乏力, 面白少华,头晕心悸,血压偏高或不高,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 细或弦细。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 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 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急性期要求在发病2周以内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 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 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并适当被动运动患肢与关节。 4 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 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 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病情观察 1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智、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 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临症施护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可遵医嘱针刺大椎穴或耳尖放血。 2元气衰败者,可按摩腹部,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关元、百会、涌泉穴等救治。

病理生理学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属于基本病理过程(C) A.肺炎 B.痢疾 C.缺氧 D.呕吐 E.白血病 2.在疾病发生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B) A.疾病的诱因 B.疾病的原因 C.疾病的条件 D.社会环境因素 E.精神心理因素 3.病理生理学是一门(C) A.研究疾病发生原因的学科 B.研究疾病发生条件的学科 C.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D.研究疾病时机体变化的学科 E.研究疾病转归的学科 4.死亡的标志是(D)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脑死亡 E.体内所有细胞死亡 5.霍乱患者易引起下列哪一种紊乱(A)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肿 E.水中毒 6.急性重症水中毒对机体的主要危害是(A) A.脑水肿,颅内高压 B.血管破裂 C.肾功能衰竭 D.低钾血症 E.稀释性酸中毒 7.尿崩症患者易引起下列哪一种紊乱(A)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肿 E.水中毒 8.大量丢失体液后只补充葡萄糖溶液会导致(B)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高血糖症 9.成人失钾的最重要途径是(C) A.经胃失钾 B.经小肠失钾 C.经肾失钾 D.经皮肤 E.经结肠失钾 10.严重呕吐可引起下列哪一种类型酸碱紊乱(C) 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水 11.应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发生低钾血症的机制是(C) A.醛固酮分泌过多 B.肾脏排钾增多 C.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 D.结肠分泌钾增多 E.经皮肤排钾增多 12.低钾血症时可出现(C) A.正常性酸性尿 B.正常性碱性尿 C.反常性酸性尿 D.反常性碱性尿 E.中性尿 13.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机制是(B) A.增加肺泡通气量 B.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 能力增强D.碳酸酐酶活性增强 C.肾小管泌NH 3 —增加 E.肾小管重吸收HCO 3 14.酸中毒时血钾变化的规律是(A) A.升高B.不变C.降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