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基础知识点思维导图

语文基础知识点思维导图

语文基础知识点思维导图
语文基础知识点思维导图

书越读越薄,成绩越来越好!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思维导图[最新最全]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最全;可直接打印;精心校对整理】 目录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第二单元热 (3) 第三单元时间 (4)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7)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6、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语文】知识点思维导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6《蝙蝠和雷达》知识导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课文知识点 一、多音字 蒙mēng(蒙蒙亮)méng(蒙蒙细雨)měng(蒙古族) 二、理解词语 清朗:凉爽晴朗。本课指夜空晴朗。 隆隆:拟声词,形容剧烈震动的声音。本课指飞机飞行的声音。 启示:启发提示,使人有所感悟。本课指蝙蝠的行为启发人们研制出雷达。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人们怀疑蝙蝠的眼睛灵敏。 揭开:揭露。本课指科学家揭露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障碍:阻挡前进的东西。本课指阻挡超声波向前的东西。 超声波: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000赫)的声波。近似做直线传播,在固体和液体内衰减较小,能量容易集中,能够产生许多特殊效应。广泛应用在各技术部门。荧光屏:涂有荧光物质的屏,X射线、紫外线等照在荧光屏上能发出可见光,有的还可以变为图像。本课指雷达接收无线电波的屏。 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本课指屋子里拉的绳子多而杂乱。 三、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飞机能安全夜航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经过反复试验和研究,科学家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了夜间探路的雷达。 四、问题归纳 1.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飞行的奥秘,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的过程。 2.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科学家从蝙蝠在黑夜飞行能巧妙避开障碍物这一现象开始思考,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最后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雷达。 3.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此处问句起什么作用? 由蝙蝠夜间飞行,联想到“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进而产生“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的疑问,引出下文科学家对蝙蝠进行的试验。 4.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知识点汇总和思维导图

第九单元知识点汇总和思维导图【一轮复习】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 FeSO4溶液为浅绿色 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⑴概念:(略); ⑵注意:①条件:“在一定量溶剂里”“在一定温度下”;②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不是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故甲物质的甲物质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乙物质。 ⑶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⑷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⑸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⑹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a.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b.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c.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1)溶解度的含义:如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a.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b.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a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c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3)溶解度曲线 例: (a)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 ; (b)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c)N点为 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d)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e)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f)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g)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教学内容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1 / 13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2 / 13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3 / 13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必背知识点+思维导图+期末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一、运动和位置 1.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5.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6.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9.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1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魏巍青山在后退。 12.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13."生地日行八万里.温天通看下何”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干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 1.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集裴箱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 3.一个物体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4.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初中语文思维导图模板与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思维导B9棋板与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中语文思维导图模板与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思维导图将我们大脑思维模式用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复习初中语文知识点,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初中语文思维导图,谢谢你的阅读。初中语文思维导图(一)初中... 思维导图将我们大脑思维模式用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复习初中语文知识点,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初中语文思维导图,谢谢你的阅读。 初中语文思维导图(一) 初中语文思维导图(二) 初中语文思维导图(三) 初中语文思维导图(四) 初中语文思维导图(五) 初中语文所有古诗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一、七年级上册(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儿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滕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除伏栃,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

1.4《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 《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海平面(2)垂直(3)闭和(4)相等(5)密集(6)稀疏(7 )降低(8)降低(9)海拔低处(10)海拔高处(11)

. 重叠相交(12)平原(13)海洋(14)等高线地形图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 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计算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辨误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参照点不同 (2)等高线 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②特点: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有无数条。 析规律:等高距的含义及特点 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例1-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 A .8689米 B .9003米 C .8999米 D .9009米 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高度。 答案:C 【例1-2】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3)等高线地形图 ①含义: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如下表: 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峰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常用“”表示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 陡崖等高线重叠、相交处,常用符号表示 (4)等深线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_,E________。 (2)H点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沿B虚线和C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山峰M与A,较高的是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知,A处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峰;B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C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D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为鞍部;E处有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叠相交,为陡崖。第(2)题,H点所在的等高线是400米,G点处在200米等高线上,二者相对高度是200米。第(3)题,沿B处虚线的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易攀登。第(4)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数据变化规律,A、M两点海拔高,是山峰,且M峰多了 .

基于思维导图的知识点

1. 函数、极限与连续 重点考查极限的计算、已知极限确定原式中的未知参数、函数连续性的讨论、间断点类型的判断、无穷小阶的比较、讨论连续函数在给定区间上零点的个数、确定方程在给定区间上有无实根。 2. 一元函数微分学 重点考查导数与微分的定义、函数导数与微分的计算(包括隐函数求导)、利用洛比达法则求不定式极限、函数极值与最值、方程根的个数、函数不等式的证明、与中值定理相关的证明、在物理和经济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曲线渐近线的求法。 3. 一元函数积分学 重点考查不定积分的计算、定积分的计算、广义积分的计算及判敛、变上限函数的求导和极限、利用积分中值定理和积分性质的证明、定积分的几何应用和物理应用。 4.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数一) 主要考查向量的运算、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及其求法、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夹角,并会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等))解决有关问题等。该部分一般不单独考查,主要作为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的基础。 5. 多元函数微分学

重点考查多元函数极限存在、连续性、偏导数存在、可微分及偏导连续等问题、多元函数和隐函数的一阶、二阶偏导数求法、有条件极值和无条件极值。另外,数一还要求掌握方向导数、梯度、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6. 多元函数积分学 重点考查二重积分在直角坐标和极坐标下的计算、累次积分、积分换序。此外,数一还要求掌握三重积分的计算、两类曲线积分和两种曲面积分的计算、格林公式、高斯公式及斯托克斯公式。 7. 无穷级数(数一、数三) 重点考查正项级数的基本性质和敛散性判别、一般项级数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判别、幂级数收敛半径、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求法以及幂级数在特定点的展开问题。 8. 常微分方程及差分方程 重点考查一阶微分方程的通解或特解、二阶线性常系数齐次和非齐次方程的特解或通解、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此外,数三考查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一介常系数线形方程求解方法。数一还要求会伯努利方程、欧拉公式等。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的阅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人教版

1 / 10 《地图的阅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3)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指向标(5)北方(6)南北(7)东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提升、拓展)例题解析 基础知识点一、学会阅读地图 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辨误区:地图和照片的区别 地图和照片是有区别的,地图是把某一区域的景物进行选择和综合,并且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来代替真实的景物;照片是原封不动地展现景物的真实面貌。 (1)比例尺 ①定义: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③表示方式(以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千米为例): 数字式:1∶100 000或者1/100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线段式: ④大小比较:比较几个比例尺的大小时,可以先把不同的比例尺统一成同一形式的比例尺再进行比较。 比较数字式比例尺大小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例1-1】下列关于地图及其构成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图是照片的复制,二者没有区别 B.地图的构成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C.地图的构成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和大小 D.地图都是反映在平面上的图形 解析:A地图和照片是不同的,见上面的“辩误区”,B正确,这称为地图的三要素;C地图的大小不是地图的要素;D地图不一定都是在平面上,有时也做成立体地图。 答案:B 【例1-2】李阳是树园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家住晶晶小区,每天步行上学。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李阳家所在的晶晶小区位于树园中学的()。 A.西北方 B.东南方 2 / 10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思维导图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 万(4)5.1 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

、知识点解析 (1 例题解析 【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2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 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个两极稍扁、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 知;探求地球形状史,伟人献身我辈记;六三七一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释疑点:赤道周长的例证“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出现在地球赤道附近辨误区:地球的平均半径地球的平均半径不是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平均数。

A.地球仪上地轴是一个假想的旋转轴 B.地球仪上的南、北极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C.地球仪是按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D.所有地球仪都会有表示国家的符号与名称解析: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的模型,有很多种类,有关于地形的,有关于政区的,在绘有世界政区图的地球仪上,有表示国家的符号和名称。 答案:D

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语文知识

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语 文知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语文知识的研究 一、本课题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英国著名脑思维学者Tony Buzan 在上世纪70年代所创造,它能提供一种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的有效工具。 本课题研究旨在将思维导图技术引入语文教学中,望能更快更有效的进行语文知识的梳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得学生掌握新型的思维方法,利用新型的思维工具,达到高质量学习的目的。 2、选题意义: 践行《新课标》的育人理念:在实施建议中,特别强调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通过思维导图的学习及应用,学生对于知识结构之间的密切联系会有更深刻的理解,避免知识的孤立,片面化。 有效地预习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对于所学内容条理清晰,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积极活跃,注重知识的梳理与积累。思维导图的使用强化重点脉络,帮助学生清晰了解所学。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复习高效: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用结构图示展示,能够更加形象生动地串接所学知识,能够梳理好所有知识点,建立知识空间感,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是复杂的课文篇章简单明了化,增强清晰度。 思维导图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导图给学生提供了一幅思维“全景图”,学生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在不同知识间构建桥梁,系统有条理的思考学习内容,使学生会学、乐学,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使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起源、思维方法、应用制作方法;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手段;应用思维导图梳理语文学科知识以改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能力,实现与新课程标准的接轨。提高记忆能力和建构生成知识网络,改变过去学生单线思维的状态,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联想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效率。 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思维技术,利用思维导图的有关软件,通过对众多知识点的自由组合或建构多种方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全局的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最有力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技术,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 2、研究内容 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语文学科知识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初中科学《生物部分》知识点梳理——思维导图

初中科学《生物部分》知识点梳理——思维导图 1. 生物的结构层次 结构名称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功能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 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加快与外界环境的物生物体结构和功细胞质交流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叶绿体光合作用动物细胞的液泡含一些可溶性物质分裂过程分裂注:“?”即为有,“×”为没有植物细胞的 .系统 分裂过程分化消化系统系统 系统 . . . . 组组组组系统织织织织 组系统组动物体组动物组织器官成系统系统成成系统 . 系统组织 . 系统 . 组组植物组织器官植物体成成 . . . . . . . . 组组组组组 织织织织织 . 2、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包括注意:探究酸雨的危害非生物因素包括 影响依赖、影响、适应环境生物 注意: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包括 影响生物因素

3、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包括 . 部分阳光水空气 ( CO2 O )等 2 包括需要需要需要需要 产生植物生产者是 生态系统被吃包括被吃最形成形成包括草食动物食物链食物链包括大 的是动物被吃蕴含 . 部分消费者 包括生态平衡 . 产生包括被分解肉食动物 被分解是细菌、真菌是分解者能力有限人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胚是完整的 自身条件胚是活的 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双子叶植物种子不处于休眠期 结构单子叶植物种子 . 种子 功能萌发成新植物体种子萌发的条件外界条件 . . 果实花梗 探究活动花托 花萼 花药 . 花瓣 花丝雄蕊传粉受精发育结构柱头珠被珠被 . 花雌蕊花柱卵细 胞 . . . . 极核受精极核胚乳果实 . . . 传粉受精功能 表皮细胞无色透明生 表皮物保卫细胞形成气孔,气体进出的门户,一般背面圈多栅栏组织含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中结构叶肉主要场所的海绵组织绿叶 . 管运输水分和 . 色叶脉 . 管运输 . 植

高考化学备考: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考化学备考: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思维导图! 【学习目标】 1、掌握铝的氧化物(Al2O3)、氢氧化物(Al(OH)3),及其重要 盐(KAl(SO4)2)的性质; 2、准确理解氧化铝(Al2O3)和氢氧化铝(Al(OH)3)的*,会书写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Al(OH)3的制备,会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掌握Al3+、 Al(OH)3 、AlO2-的转化(铝三角),并能够用 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 【知识网络】 【学习内容】 一、氧化铝(Al2O3)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熔点(2054℃),沸点2980℃,难溶 于水。 2、化学性质:氧化铝难溶于水,却能溶于酸或强碱溶液中。 *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Al2O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Al2O3是*氧化物。(金属 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3、用途 ① Al2O3是工业冶炼铝的原料

② 常作为耐火材料,例如,有氧化铝坩埚。 ③ 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各种不同颜色的原因是在宝石中 含有一些金属氧化物的表现。如红宝石因含有少量的铬元素而显红色,蓝宝石因含有少量的铁和钛元素而显蓝色。 【例题】 1.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2SO4反应, 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的是①NaHCO3②Al2O3③Al(OH)3④Al()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D.全部 2、对氧化铝的分类中准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B.碱性氧化物 C.*氧化物 D.不成盐氧化物(像CO一样) 3.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 A.Al2O3难溶于水,不跟水反应,所以它不是Al(OH)3对应的氧化物 B.因为Al2O3是金属氧化物,所以它是碱性氧化物 C.Al2O3能跟所有的酸碱溶液反应 D.Al2O3能跟强的酸碱溶液反应 【答案】D 【解析】Al2O3虽然难溶于水,但是2Al(OH)3 Al2O3+3H2O, Al2O3和Al(OH)3中Al的化合价相同,所以Al2O3是Al(OH)3对应的 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没有必然 的联系。Al2O3是*氧化物,Al2O3与强酸、强碱反应,与弱酸、弱碱 不反应。

七年级生物思维导图及知识点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 第1、2章生命的世界探索生命 思维图导航 认识生命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考点全解读 考点一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物种多样性强调的是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遗传多样性主要强调的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不同,当然也包括生物种间的基因不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中要弄清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地球上有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但没有最小的生态系统。 考点二生物的特征 生物有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包括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够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四个基本特征(其实根据后面所学我们应该知道生物的遗产和变异也是其基本特征),这是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的依据;同时我们还要能够根据具体的情景描述判断属于生物的那个基本特征。 考点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某个生物的环境指的是除了这个生物外其他的

所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一个高频考点,其中的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都是考试的范围,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认真领悟情景材料(或诗句)的内涵作出正确的选择,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有利的和不利,我们也应该能够分辨出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是通过生物的结果特征来适应的。 考点四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法是考试的重点,除了熟记实验法的步骤外,我们一定要注意:假设要依据收集到的信息或已经获得的知识作出的较合理;设置实验时应注意:a设置对照实验、b设置单一变量(其它条件不能影响实验对象的正常生活)c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避免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实验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和结论归纳的正确性(实验结论是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和提升)。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 第3、4章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思维图导航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考点全解读 考点一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显微镜中能够调节视野明暗的有反光镜和遮光器(要使视野变亮,用大光圈、凹面镜、要使视野变暗,用小光圈、平面镜);视野内污点的判断方法是移动玻片、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上,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如果都不动,污点就在物镜上;由于显微镜呈的像是上下倒置、左右相反的,因此我们要把像还原成物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像旋转180°看到的就是物体了;要将标本移至视野中央时,向一个方向移动标本,视野内物像则向相反方向移动,如玻片左移,视野内物像则右移,因此我们只需要把玻片标本向像所在的位置的那个方向移到就能够把像移到视野中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倍数乘以目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所以有:第一次的放大倍数乘以细胞数等于第二次的放大倍数乘以细胞数。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知识点及思维导图

第一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 2、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子内,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还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地点。 3、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 4、; 5、 6、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一、试管 主要用途: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溢出)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 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 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 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 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使用方法: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原因: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 四、玻璃棒 主要用途:①用于搅拌;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液体。 ?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汇报

文档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

南北(12)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 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 【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 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 文档

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文档

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图阅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思维导图 《地图的阅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定义:表示—⑴—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示形式: 大小比较:分母大的反而小(数字式) 比例尺的选择:范围大,比例尺小;范 围小,比例尺大 比例尺 一般地图:⑶ 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⑷判定方角, 指向标一般指向⑸ 有经纬网的地图定方向;根据经线指示 ⑹方向.纬线指示⑺方向 方向 图例学 会 阅 读 地 图 地 图 的 阅 读 选 择 适 用 的 地 图 地图的种类 根据使用冃的.正确地 选择不同类别的地图 根据需要,选择比 例尺合适的地图 答案:(1)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3)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 1 / 10

指向标(5)北方(6)南北(7)东西 二、知识点解析 2 / 10

析规律:室外辨别方向 在室外看地图,应手持地图,面向北,背向南,这样图上的方向与实际方向就一致了。 ②有指向标地图上的方向。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指向标判读方向,指向标一般是一个箭头, (2)从晶晶小区到树园中学约550米,如果这段路在图上显示的长度约为 5.5厘米,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B. 1 : 10000 C. 1 : 100000 D. 1 : 1000000 解析:第(1)题,判读方向的方法有三种,本题属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 上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相反的方向是南方,东西方向垂直于南北方向。由此可知晶晶小区位于树园中学的西南方。第(2)题,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5.5厘米/550米=1/10 000。 答案:(1)C (2)B 【例1 - 3】下列表示铁路的图例是()。 形式的比例尺再进行比较。 比较数字式比例尺大小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线段式和文字式比例尺实地距离越大,比例尺越小。 (2)方向 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有多种: ①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上的方向。 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确定出东 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的方向。如下图: B.东南方 (1)O A.西北方 C.西南方 D.东北方 如下图: A. 1 : 1000 3 / 10

1.3《地图的阅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 《地图的阅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3)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指向标(5)北方(6)南北(7)东西

二、知识点解析 .

.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线段式: ④大小比较:比较几个比例尺的大小时,可以先把不同的比例尺统一成同一形式的比例尺再进行比较。 比较数字式比例尺大小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线段式和文字式比例尺实地距离越大,比例尺越小。 (2)方向 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有多种: ①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上的方向。 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的方向。如下图: (1)李阳家所在的晶晶小区位于树园中学的( )。 A .西北方 B .东南方 C .西南方 D .东北方 (2)从晶晶小区到树园中学约550米,如果这段路在图上显示的长度约为5.5厘米,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 A .1∶1000 B .1∶10000 C .1∶100000 D .1∶1000000 解析:第(1)题,判读方向的方法有三种,本题属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相反的方向是南方,东西方向垂直于南北方向。由此可知晶晶小区位于树园中学的西南 方。第(2)题,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5.5厘米/550米=1/10

. 析规律:室外辨别方向 在室外看地图,应手持地图,面向北,背向南,这样图上的方向与实际方向就一致了。 ②有指向标地图上的方向。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指向标判读方向,指向标一般是一个箭头,如下图: 箭头如果不特别指出,一般指北,这样能够判断出和箭头相反的方向是南,垂直于南北的方向就是东西方向。 点技巧:有指向标的地图怎样判断方向? 假如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有A 、B 、C 任意三点(如下图),要判断图中B 点在A 点的什么方向,首先把指向标平移到A 点,然后标出其四个方向,这时我们可以得出B 点在A 点的正南方。 000。 答案:(1)C (2)B 【例1-3】下列表示铁路的图例是( )。 解析:常用的图例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题中A 表示水库,B 表示铁路,C 表示河流和湖泊,D 表示国界。答案: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