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建市级德育示范校汇报材料.doc

创建市级德育示范校汇报材料.doc

创建市级德育示范校汇报材料.doc
创建市级德育示范校汇报材料.doc

让阳光普照每一个孩子使雨露滋润每一棵幼苗

———创建市级德育示范校汇报材料蚌埠为淮河孕育的一颗明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凤一小就植根于这片沃土之上,枕在母亲河的臂膀中,朝看长河日出,暮听桨声欸乃。遥想五十六年前第一代凤一人筚路蓝缕,历代凤一人的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淮河岸边的沧海桑田,不变的是秉承化育人才、陶铸大众的时代重托。人气得以凝聚,正气得以弘扬,文化得以积淀,底蕴逐渐深厚,开创了博学求真,厚德重行的人文风范。德育工作、常规管理、艺术教育、教育科研等方面均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新世纪课改的大潮中更是寓新理念于特色之中,立于潮头,2004年被省教育厅正式命名为安徽省首批特色示范小学。

从更新观念做起,我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以科研为先导,积极探索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的办学道路,坚持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确立了“德育领先,教学为主,全面育人,发展特色”的办学思想。

一、恒久未变的立志修德,无处不在的影响渗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难,塑造人的思想、灵魂更难,惟其难才更显其意义之深远。我校根据自身现有教育资源配置的实际情况,继承传统,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实施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建设特色,坚持特色,发展特色,并把德育工作建立在对学生操守的关注上,终身命运的关怀上,建立学生终身发展的德育教育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初步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我校从小学德育工作的基础性、启蒙性的特点出发,立足于现实之上,站在未来的高度,改进德育方

法,完善德育体系,突出德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坚持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集体主义教育为重点,以世界观、人生观、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为中心,以创优秀班集体活动为突破口,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抓手的工作思路,做到以下七个发挥:

1、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的主渠道作用。上好每一节品德与社会、班队会课。使学生自主地做小事、立大志,从我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金蕾老师的班会《诚信是人的第二生命》一课获省基教处领导的好评。

2、发挥各学科的渗透作用。这是《纲要》里提出的各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目标的具体体现。根据课改的理念,回首中国百年教育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决定作用,我们极度重视各学科课的教育功能。

3、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我们的校园很小,先天不足,唯有挖掘每寸土地、每块墙壁的教育功能,打造精品。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均有生命,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重;一电池、一纸屑均有污染,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凡物,物物能说话;凡事,事事皆教育;凡师,师师为楷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自主作用。我校少先队组织的自主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爱的火炬在一批又一批的少先队员手中传递。十三年风雨无阻地为退休的孤寡老教师王瑛服务,直至老人去世,此事多次在省市电视台播放,并刊登在《安徽日报》上。与“手拉手”学校的学生结对子、献爱心,被评为“省手拉手先进集体”。做一件好事与坚持做一件好事,对学生心灵的影响都将是永远的。

5、发挥班主任的形成作用。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立下志向均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两耳失聪的残疾儿童许菲,1996年秋成为我校一名普通的一年级学生,班主任老师将她的健康成

长做为教研专题来研究。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悉心关怀下,通过自身努力,许菲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曾多次被评为“珠城百名好儿童”,蚌埠电视台“二十频道编辑线”栏目两次进行跟踪报道。2002年获“全国第四届宋庆龄基金奖”(我市仅2人)。

6、发挥家长、社区的配合作用。我校坚持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正常的家校联系渠道,从时间、空间上保证了德育工作的完整性。另外我校和街道、社区合作成立了“雏鹰假日小队”,如乒乓球小队、书法小队、阅读小队、环保小队等,他们定期到社区开展活动。我校张亚飞同学在其家楼道里拣到一张2万元存折和牡丹卡,其中还夹有密码,在居委会和派出所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得以完璧归赵(台湾同胞赵杰老先生),《蚌埠日报》做了题为《做个讲道德的好少年》的专题报道,并加了编者按。

7、采取走出去、迎进来的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市科协举办的“三科”夏令营;六(2)班黄雅雯同学参加“奋发有为奔小康”读书征文活动,获市二等奖第一名,作品刊登在《蚌埠日报》主刊上;组织六年级学生参加市书信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每年我校都坚持与坦院联合举办“五自”军事夏令营;每学期都邀请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制讲座,交警同志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讲座;还迎接了全市大队辅导员到我校观摩“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大家”主题中队会,获得了好评。

从1985年我校被市教育局确定为德育试点学校以来,我们对此项特色工作常抓不懈。长期坚持召开校晨会,以部分优化带动整体优化,德育工作卓越有成效,德育经验全市以上交流推广的有15篇。先后被评为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国家级少年军校示范校、省红领巾示范学校、省手拉手先进集体,两次荣获国家“双有”活动优秀组织工作奖、安徽省家教名校、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蚌埠市文明单位、蚌埠市绿色学校、被市教委命名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蚌埠市安

全文明校园、区文明单位。

二、全面更新的教育理念,系统推进的教育改革

新世纪初,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以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由于我校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区的窗口学校,所以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对课改工作的必要性体会更深、起步更早,有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机不可失的危急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我们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相信它必将对我校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未雨绸缪先行一步。

2001年的9月,我区教育系统召开了动员会,开展“洗脑”工程。学校全体中层以上的领导学习了《关于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等文章。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进行教师写字及下水文、朗读以及专业基本功的岗位大练兵和竞赛,促进全体教师素质全方位的提高,为课改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做好课改的组织、管理及实验教师的选拔等工作,并且召开“新课程与家长”为主题的家长学校会议,向家长做了广泛的宣传和调研。

3、将三项培训工作贯穿于新课程实验实施的全过程。

①管理层的通识培训,使其能以成为课改的先行者而骄傲和自豪,同时感到课改所赋予的艰巨的历史使命。

②教师的学科培训,使老师们能以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实验工作。

③校本培训工作。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集中备课,提高教研组工作绩效,召开课改教师座谈会,坚持写教学反思、教学日记,在反思中进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4、把“三个转变”贯穿于新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①教育思想的转变,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教师角色的转变。每学期我校都组织一—六年级教师开展学新课标观摩研讨活动,并分学科成立考评组进行评课打分,记入档案。通过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和座谈会及实践分析,逐渐使教师们明白:教师的角色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课堂教学时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且使学习向生活回归。

③推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们对部分班级学生进行了调研,发现课改以后,尤其是课改年级的学生明显地爱上学了,喜欢学科课程了,参与活动的心态变积极了、参与的面更广了,更有深度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得以提倡。我校赵强等三位同学参加蚌埠市“小哥白尼杯”崇尚科学知识竞赛获第一名。

5、在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做好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工作。

①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兴学校。

我校省级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结题,市级课题《自主语文实践活动》等六项正在实施,计五十二人参与课题研究,占全校教师的百分之八十。

②教研活动定主讲人,以论坛的形式进行,各抒己见,有争论、有共识,教研氛围浓厚,充分发挥省特级教师专业引领作用。

③通过新课程的实施,我们逐渐悟得: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采用“预设—实践—反思”的模式,重视反思的作用,重视同伴的互助,呈现反思自我,相互尊重、彼此平等的和谐的教研氛围。

6、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做好评价和考试制度的改革工作。

我校建立了以教师、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制度,在等级制、成长记录袋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7、在新的学期里将做好典型示范和总结推广工作。

以评选东区“课改标兵”为契机,收集一部分教学反思、教育日记、研究笔记、经验总结、叙事研究案例予以推广,将课改先进教师加以表扬,彰显其能。

8、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一是德育光碟《小公民道德宣讲》的播放,开设“古筝欣赏”课;二是“国际象棋”已排进课表,进入课堂。我校的国际象棋连续三年获市小学生比赛男、女团体冠军,李齐同学荣获全国亚军。

2003年春,省、市教科所对凤一小进行了两次课改的调研,对我校的课改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杨眉、杨洁老师代表我区参加市课改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杨眉老师的《前后》一课制成碟片,做为优秀课例及市级实验区的培训材料全省发行。王卫东校长多次承担新课程实验理念方面的市级培训授课工作,为安徽省课程改革学科讲师团成员。

三、扎实有效的常规管理,硕果累累的艺术教育

1、建立扎实有效科学的管理模式,树立大教育观念,建立全方位的管理,构筑以学校为中心,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且学有所长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使学校成为人人进步、个个成功的舞台。努力创造一个“一流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一流的教师队伍和教育观念,一流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学生喜欢的学校。

对办学思路、决策、教育教学过程、后勤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管理,推动教育教学过程优质化发展。我校教学过程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区教研信息》的形式,在全区得以推广,功夫在管理,成功看质量》在全市小学校长会上交流,连续四年被评为市“小学常规管理优秀单位”、“蚌埠市教务工作优秀集体”、“蚌埠市教育系统后勤工作先进集体”。

2、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的感受、想象、创造等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我们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艺术教育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智慧提高具有重要价值。为了使学生便捷而有效地获得艺术能力,我校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①建立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与交融,促进综合艺术能力形成。多类艺术形式的综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我校为学生营造了古筝、京剧、书法、美术、舞蹈、剪纸等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的艺术学习环境。

②在完整的艺术活动中形成艺术能力。

学校在每年的6月举办“艺术节”,举行各班的特色作品展示。李永俊等一百五十余名同学的作品分别获全国少儿书画大赛奖、铜奖和一、二、三等奖,学校荣获首届全国青少年书法美术作品大赛优秀组织奖。

古筝组经常参加演出,古筝齐奏《浏阳河》等曲目多次获省、市一等奖,并被选调到省委小礼堂演出,受到省委、省教育厅领导的赞扬,电视台《淮河神韵》栏目给予报道。我校已有十五人已达国家古筝六级标准。

舞蹈组成绩更为显著。多年来,我校自编的《农娃闹丰年》等舞蹈均获市演出一等奖。我校的舞蹈《精逗逗》、《编中国结》赴省城演出,好评如潮,分获优秀表演奖和三等奖。

合唱团曾获省合唱比赛一等奖,代表蚌埠市参加对省委领导的演出,获得好评。

京剧组的学生1997年获市文艺会演一等奖,小演员王硕参加全国戏剧少儿大赛获金奖,并接受《安徽戏剧报》、《蚌埠日报》的专题采访。

我校1998年被市教育局命名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艺术教育优秀

学校”。

四、同心同德构建名校风采,群策群力打造教育品牌

最令我们骄傲的不是我们较为现代化的设备,不是功能齐全的专用教室,而是一千多名天真无邪、勤奋上进的学生,八十位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上承五十八年的基业,下启新世纪的教育,面对汹涌澎湃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凤一小更加振奋精神,凝聚全体师生的力量,拼搏进取,积极向上。

1、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对初来凤一小的年轻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专家、教师进行讲座,从素质教育、师德建设、教改信息、业务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培训。通过听课、评课、上课、说课、观摩课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建立爱岗敬业、安于工作,乐于育人的教师成长环境。

2、建设名师队伍,打造名师名牌

我校积极营造规范、科学、人文化的管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通过培训、舆论支持、专家的专业引领等形式,实施名师工程,形成了一支以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省、市、区教坛新星为龙头,省、市级骨干教师为主力,青年教师为梯队的梯形结构的教师队伍。

3、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群众信任、上级组织放心的领导集体。通过对先进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始终处于教育的前沿。加强自身素质培养,倡导人文关怀,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一个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公平、公正、无私、无畏、善于合作的集体,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团队。建设成具备现代教育理念、较高理论修养、高尚人格魅力的先进集体。

我校现拥有一支省、市教坛新星、市级学科带头人为龙头的精良的教师队伍,市级骨干教师占全市的10%,全区的56%,成为全区教育的中坚力量。我校准

确把握社会动态,创造性地在蚌埠市率先进行了小班化实验,成效十分显著,受到了社会、家长的普遍好评,有关小班化教学方面的研究已被立为省级课题。

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办学条件,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流的师资水平,使凤一小取得了骄人的办学业绩,屡获殊荣:

学校获奖一览表

面对成绩,凤一人没有满足,继续践行着“让阳光普照每一个孩子,使雨露滋润每一棵幼苗”的铮铮誓言”!高天行云,涌动着未变的情怀,长淮奔流,记载着发展的步伐。五十八年,一座丰碑,这座丰碑支撑着一片湛蓝的天空,这所魅力四射、光耀史册的老校,曾令无数蚌埠人点燃启智的圣火,照亮远航的通途。今天,德艺双馨的凤一小承袭五十八的精华,吮吸当代文明的乳汁,把握前沿教育的脉搏,必将在教改浪潮的助推下,释放出更大的能量。看看一代又一代凤一小学生的眼睛,他们那样充满向往,甚至憧憬用自己的双眸洞穿遥远的苍穹。使人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凤一小的道路是广阔的,前景是光明而灿烂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