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原理问答题绝对超值)

城市规划原理问答题绝对超值)

城市规划原理问答题绝对超值)
城市规划原理问答题绝对超值)

1、马丘比丘宣言与雅典宪章对照,它有哪些基本不同的新思想?

(1)《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

《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2)《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

《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的各类群体、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3)《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

与其比较起来《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2、和谐城市是什么,如何理解“和谐城市”的柱锥模型?

在满足人类生存底线的基础上,追求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的城市发展模式。在永续发展的三角形模型中,社会、环境和经济构成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的三条边代表了不同利益诉求的直接冲突。当各方冲突最小化到一定程度,达到冲突之间的平衡,这样的城市称之为“永续城市”。“永续城市”构成了“和谐城市”的基本面,也就是社会、经济和环境各自发展,不相冲突。当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由不冲突上升到相互协同,实现了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这样的城市称之为“和谐城市”。?在满足人类生存底线的基础上,追求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的城市发展模式。在永续发展的三角形模型中,社会、环境和经济构成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的三条边代表了不同利益诉求的直接冲突。当各方冲突最小化到一定程度,达到冲突之间的平衡,这样的城市称之为“永续城市”。“永续城市”构成了“和谐城市”的基本面,也就是社会、经济和环境各自发展,不相冲突。当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由不冲突上升到相互协同,实现了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这样的城市称之为“和谐城市”。

3、城市规划的任务、工作的基本内容及工作特点。

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

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1)综合性;(2)法制性、政策性;(3)地方性;(4)长期性、经常性;(5)实践性。

4、城市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就熟悉城市加以具体分析。

(1)建设现状。指用地内已有的建筑物、构筑物状态,如现有村、镇、或其他地上、地下工程设施,对它们的迁移、拆除的可能性、动迁的数量、保留的必要与价值、可利用的潜力以及经济评估等问题。

(2)基础设施。用地内以及周边区域的水、电、气、热等供应网络以及道路桥梁等状况,即基础设施环境条件。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所在国土管理部门制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该用地的用途规定及调整的可能性。

(4)生态环境。用地所在的区域自然环境背景以及用地自身的自然基础和环境质量。

(5)文化遗存。用地范围内地上、地下已发掘或待探明的文化遗址、文物古迹及有关部门的保护规划与规定等状况。

5、现行城市用地分类有哪些,并写出相应英文代码。

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类,46中类,73小类。(R:居住用地;C:公共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W、仓储用地;T、对外交通用地;S、道路广场用地;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G、绿地;D、特殊用地;E、水域和其他用地)6、结合你所熟悉的城市,谈谈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及区域条件对其发展的影响。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第一,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第二,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第三,城市是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重要方面有:对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布局、城市空间结构等的影响。

7、什么是城市职能、城市性质,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联系:在于他们都是反映城市为外部服务的作用,在国家或区域中的分工;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先进行城市职能分析。

区别:在于城市性质不等于城市职能,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城市职能一般指现状,城市性质一般指规划;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城市性质加进了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严格地说,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都应该区分历史的,现状的和规划的三个时间尺度。

8、什么是城市的功能、结构、形态,请阐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城市功能:城市在国家或地区中所发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作用。它反映城市的个性和特点。

城市结构: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主要包括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

城市形态:城市形态是指一个城市的全面实体组成,或实体环境以及各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形成。广义可分为有形形态和无形形态两部分。前者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点形式,城市用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后者指城市的社会、文化等各无形要素的空间分布形式,狭义一般指城市物质环境构成的有形形态,事实上它们也是城市无形形态的表象形式。

相互关系:城市的发展需要确定一个具有一定性质规定的目标.这一性质目标必然有其内在的功能要求,而要具有这些功能,就需要有其相应的城市结构.广州确立以国际大都市为

自己的发展目标,就需要研究怎样使广州形成国际大都市的功能,而要使广州具备这种功能,

就要调整和构建广州的城市结构.因为功能源于结构,没有一定的结构,便不能产生一定的功能。

9、图示城市形态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形态主要类型为:一,集中式;二,分散式。集中式出现在平原地区,不受地形限制,呈同心圆状一圈圈往外扩展,而分散式受地形限制,比如河谷地区,只能呈条状分布,又或者呈条状分布于交通要道两旁。

10、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中的控制指标分为几种类型,各包括哪些指标?

目前,常用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综合指标体系可分为: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两种。前者是必须遵照执行的,后者是参照执行的。规定性指标: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指导性指标:包括人口容量、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建筑色彩要求、其他环境要求。11、城市规划中的“四线”指什么?

这四线指的是:

一、城市红线,是指城市规划区内依法规划,建设的城市道路两侧边界控制线,包括规划和已建成的城市主、次干道、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供水、排水、燃气、电力、电讯、管沟、消防疏散通道、防洪堤等内容。

二、城市绿线,是指城市规划区内依法规划,建设的城市绿地范围的边界控制线,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等5大类别。

三、城市紫线,是指城市规划区内依法规划、保护的历史文化建设的边界控制线,包括国家、省、市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等内容。

四、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区内依法规划、建设或保护的现有城市水体规划水期边界控制线。包括规划和已建成的自然的江、河、湖泊、溪流、沼泽地、自然湿地、水塘、水库、景观水系等内容。

12、控制性详细规划如何与城市设计相衔接?

初级可以先做城市设计,推出指标,后期熟悉之后,就简单了,看见指标基本能想到城市设计。不管怎么样,做控规之前,至少脑袋里应该有城市设计的意向,正常应该是总体规划——总体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这样做不会出错。

目前,我国在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体系的衔接处理上,主要有三种思路可供选择:根据一体化理念,城市设计可作为各层次规划的必要构成,系统地纳入城市规划体系;根据专项化理念,城市设计参照专项规划的运行方式和审批办法,单独开展编制工作;根据双重化理念,城市设计可参与基础性研究,并将其成果纳入城市规划进行编制和审批.。

13、城市道路按“城市骨架”可分为哪四类,其红线宽度、交叉口间距及设计车速各是多少?

我国国家标准对城市道路按城市骨架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各级红线宽度控制:快速路不小于40米,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0—24米,支路14—18米。交叉口间距:

设计车速:

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80km/h。

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支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

14、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用示意图表示出来。

道路横断面根据交通组织特点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单幅路、双幅路、三幅

路、四幅路。

单幅路,也称为一块板,指车行道上不设分割带,以路面划线标志组织交通,或虽不做划线标志,但机动车在中间行驶,非机动车在两侧靠右行驶。

优点:占地少,投资省,机动车、非机动车高峰小时错峰时路面利用率高。

缺点:车种混杂,不安全。

适用情况:适用于用地困难,拆迁量大或双向交通量不均匀的路段以及车流量不大,出入口较多的生活性道路,对有特殊功能要求时,虽红线宽度在40m以上,仍可采用一块板形式。双幅路:也称为两块板,指在车行道中间设置分车带分隔对向机动车流,将车行道一分为二。优点:解决机动车对向行驶的矛盾。

缺点:机动车外侧行驶非机动车时,仍属混行,当交通量双向不均匀系数较大时,这种断面车辆行驶灵活性差,车道利用率不高,当车到宽度不够时,超车易发生交通事故。

适用范围:机动车辆多,夜间交通量大,车速高,非机动车类型单纯且数量少的入城干道

道路横向高差大,或迁就现状,可采用此。

三幅路:三块板,指用两条分车带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流,将车行道一分为三的。

优点:可分期建设,机动灵活性大,解决机动车、非机动车互相干扰,较好的处理了绿化种植与照明杆线的矛盾,使路面照度均匀、绿化、遮阳效果好,多排绿化使夏季车、人舒适

在环境保护上,机动车道在中间,有分割带,对沿街居民影响较小。。

缺点:占地大,投资多,工程费用高,在公交停靠站处,行人上下公交车须穿越非机动车道。适用范围,机动车交通量大,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多,红线较宽的道路。

四幅路:用三条分车带使交通分向、分流的,俗称四块板。

优点:车速高、交通安全,绿化、照明效果好,噪音干扰少。

缺点:占地大,投资多,工程费用高。

适用于快速路或大城市的交通干道。

示意图:

15、给水处理厂(水厂)选址应考虑哪些因素。

(1)水厂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一般选在地下水位低、承载力较大、湿陷行等级不高、岩石较少的地层,以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施工。(2)水厂应尽可能选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3)水厂周围应具有较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和安全防护条件。并考虑沉淀池、料泥及滤池中冲洗水的排除方便。(4)水厂应尽量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5)水厂选址要考虑近、

远期发展的需要,为新增附加工艺和未来规模扩大发展留有余地。(6)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设施附近,通常与取水设施在一起。这样便于集中管理,工程造价也较低。

16、城市排水体制的种类及各自的优缺点。(445~447)

(1)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一个管渠内排除的系统。1)直排式合流制2)截流式合流制(2)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1)完全分流制2)不完全分流制。优缺点:直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对水体污染严重,但管渠造价低,又不设污水厂,所以投资省;目前一般不宜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比直流式有了较大改进,但在雨天,仍有部分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对水体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卫生条件较好,但仍有初期雨水污染问题,其投资较大。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投资省,主要用于有合适的地形,有比较健全的明渠水系的地方,以便顺利排泄雨水。对于地势平坦,多雨易造成积水地区,不宜采用不完全分流制。

17、什么是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城市设计是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主要元素,对空间要素做出形态安排,制定出指导空间形态设计的政策性安排。关系:城市设计贯穿于城市规划的个阶段及各层次,既有分析与策划内容,又有具体形体表达的内容。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从总体环境出发的规划设计工作。其目的在于恢复与保持城市中个体环境质量的连续性与一致性,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环境美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它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

18、结合国外案例,谈谈我国在城市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改进方向。

621页到624有国外案例,630到635写不足,635到639写改进方向。

1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城市历史保护与旧城更新改造的关系。

原则: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完整性原则,永续性原则。

第二问: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面貌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一方面,许多大型城市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以往粗放式的外延扩张的方式被遏制。另一方面,旧城区因建设年代较早,旧城功能及物质性的衰败使之不再适应日益丰富的当今城市生活。而这些地块往往地处城市的中心区域,交通可达性好,人流量大,市民对市区中心的集体记忆的惯性等使得这些地块本身具有很大的价值。

处于旧城区中的历史地段,其本身亦城市发展过程中相应历史时期背景下的产物。记录着一座城市及其社会的岁月,传统。这种记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代表性。因此,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对历史街区采取有机更新利用而非博物馆式的冻结保存,挖掘街区的市场价值,使之重新融入当代的城市生活中是对待历史街区存续的有效途径之一。此外,历史街区本身的文化及精神价值易被旅游休闲商业注意。通过差异化的包装,改造,提高商业开发的附加值,这已经是国内历史街区开发的一般模式。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面貌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一方面,许多大型城市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以往粗放式的外延扩张的方式被遏制。另一方面,旧城区因建设年代较早,旧城功能及物质性的衰败使之不再适应日益丰富的当今城市生活。而这些地块往往地处城市的中心区域,交通可达性好,人流量大,市民对市区中心的集体记忆的惯性等使得这些地块本身具有很大的价值。

处于旧城区中的历史地段,其本身亦城市发展过程中相应历史时期背景下的产物。记录着一座城市及其社会的岁月,传统。这种记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代表性。因此,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对历史街区采取有机更新利用而非博物馆式的冻结保存,挖掘街区的市场价值,使之重新融入当代的城市生活中是对待历史街区存续的有效途径之一。此外,历史街区本身的文化及精神价值易被旅游休闲商业注意。通过差异化的包装,改造,提高商业开发的附加值,这已经是国内历史街区开发的一般模式。

20、城市更新有哪三种方式,请阐述阐述其更新对象。

1)维修改善,对象是维修改善旧住宅和住区的公共建筑及旧住区室外环境的改善2)更新与整治规划,对象是对旧住宅和建筑在保留其外形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内部现代化更新,对一些质量较好的住区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特别对于规划建设年代较早的住区。3)改建,是指较大规模改造建设,有的甚至是进行重建。

21、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立足区域,讲求整体2)节约紧凑,强化结构3)近远结合,弹性生长4)保护环境,突出特色

22、谈谈对低碳城市的理解,以及在城市规划中的要求。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题中之义。低碳城市目前己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和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科学的城市规

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城市能源消耗会直接影响到周边区域的环境污染,城市规划除了考虑单个城市自身特点外,还应结合城市所在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来进行考量。

第一,产业规划。在城市发展规划中,要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也就是说,要从决策源头上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阶段就推动向低碳城市的方向发展。

第二,交通规划。低碳城市的交通战略可从两个方面实现:一个方面是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如果这个数量是下降的,那么在单位排放为一定的情况下,城市交通的碳排放就降低,另一个方面是降低单位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如果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是一定的,那么只要持续降低单位汽车的碳强度,就可以降低整个城市交通的碳排放。以上两个方面说明,低碳城市需要倡导和实施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在这一点上,巴西的库里蒂巴堪称成功的例子。

23、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内容要求、年限和制定程序。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要遵循党和国家政策的要求,遵循“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规,充分考虑上位规划的要求,特别是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与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研究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按照人口与产业、就业岗位的协调发展要求,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按照有效配置公共资源。改善人居环境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和带动作用,确定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永续发展。

内容: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1)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研2)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中心城区规划的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程序:总体规划编制的组织程序;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总体规划的审批程序。

24、为什么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还要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者在具体内容上有什么不同?是否可以合二为一?如果可以的话,应当怎样整合?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1)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区域发展方向;2)合理配置工业和城镇居民点;3)安排区域性交通、能源、水利、园林、休疗养、旅游;4)环境保护等区域服务性工程设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确定土地利用目标与方针;3)土地供需分析、预测各类用地需求量4)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包括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

5)编制规划供选方案;6)提出规划实施的政策设施。内容上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师从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制定的土地用途的规划和部署,其中保护耕地是一种重要任务。而总体规划则是从城市功能与结构完善的角度对土地使用做出的安排。可以合二为一,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总体规划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提供宏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对土地用途的控制保证城市的发展空间。总体规划重点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总体规划应建立耕地保护观念。

25、简述雅典宪章的内容。32页

26、城市交通与城市布局的关系,简述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关系: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基本要求: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按照绿色交通优先的原则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5,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27、简述客运站的位置选择要点以及客运站与城市道路交通的关系。

客运站的位置要能方便旅客,提高铁路运输效能,并与城市布局有机结合,因此应靠近市中心。关系:客运站必须与城市的主要干道连接,直接通达市中心以及其他联运点(车站、码头等)。但是也要避免交通性干道与车站站前广场的互相干扰。为了方便旅客,避免干扰,可将地下铁道直接引进客运站或者将客运站深入市中心地下,或者将国家、市郊铁路、地铁、公共汽车终点站以及相关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一幢大楼里。

28、控制城市大气污染的策略和措施有哪些?

宏观战略首先是调整城市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厦门在生态市建设规划中,考虑到国家“西电东送”、“西电东输”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建设提高厦门电力和天然气的使用率,以有效地降低煤炭消耗,最终改善厦门大气环境。其次从改变观念、革新技术以及建立相关机构等方面着手,加强清洁生产意识,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推进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从而减少大气环境污染,如沼气池建设、清洁煤技术推广等。

中观管理主要是对本地经济格局、工业格局、景观格局等方面的调整优化,最终建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如:提高第三产业比例,发展循环经济,对工业园区推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等设施;架高排污口,严格控制各排污点的排污量,推行排污交易制度;利用市场机制调整能源机构等。

微观控制主要是加强大气环境污染的末端治理,特别是重点污染工业、企业的末端治理。如:对于电厂特别是火电厂,实施各种脱硫工艺,减少煤炭使用量,推行清洁能源替代;;对于

钢铁行业,可推行煤气化工程,推行循环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对于城市小气候,如酸雨、热岛效应,加强环境管理,严格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并且加强酸雨的监测,增加城市水域面积,提高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气候。

29、城乡规划中为什么要编制防灾规划?其主要类型和内容分别有哪些?P465

30、住区规划结构有哪些基本形式?分别适用于什么类型的住区?

基本形式有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适用于居住区——小区——组团的住区类型;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住区,适用于居住区——组团的住区类型;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适用于小区——组团的住区类型。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简答题

名词解释: 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 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 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此外,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习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和决策取舍的参照依据。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3、居住用地选择要考虑那些方面? 居住区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这些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物质条件,避免选择易受洪水、地震灾害、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在丘陵地区,宜选择向阳、通风的坡面。在可能情况下,尽量接近水面和风景优美的环境。 (2)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就业区、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相结合,协调

最新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⑤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 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 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 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 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②隋初,长安城建设,强调建设时序。③元大都建设,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形地貌特点----整体观念、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④米列都城,采用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3.你认为哪些城市规划理论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田园城市、卫星城镇、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有机疏散、理性主义、城市设计、社会学和新马克思主义、永续发展和全球化理论。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简答

1、城市: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3、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4、居住区:城市中由城市主要道路或片段分界线所围合,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对独立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 5、居住组团:城市中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6、居住小区:城市中由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以居民基本生活活动不穿越城市主要交通线为原则,并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 7、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8、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9、城市规模: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10、城市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组织及其形式和状态。 11、城市形态: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份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12、历史文化名城: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13、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14、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全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15、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马丘比丘宪章:国际建筑协会于1977年底在智利首都利马会议期间发表的一份关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批评了雅典宪章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而牺牲了城市结构的有组织、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宪章认为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要求将城市规划的专业和技术应用到各级人类居住点上。 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于雅典制定,原名《城市规划大纲》.《大纲》首先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其次,《大纲》还提出城市发展中应该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最后,还指出,城市的种种矛盾,是由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土地私有引起。 《雅典宪章》中认为,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综合城市四项基本功能---生活、工作、游憩和交通,其解决办法就是将城市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分区,并且认为城市的种种矛盾是由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土地私有引起的。 《马丘比丘宪章》指出雅典宪章过于追求功能分区缺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主张“不应当把城市当做一些孤立的组成部分拼凑在一起,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环境”。还提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 中心城区规划的主要内容(18) (1)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2)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4)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5)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他用地。(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 (7)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人口容量等)。(8)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3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3

第三篇城乡空间规划 10.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11.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 12.城乡区域规划 13.总体规划 14.控制性详细规划 10.1试比较2008年颁布的《城乡规划法》与1989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法》的异同。 10.2试比较各层面规划类型在内容与深度上的不同。 10.3城市基本资料搜集。 11.1哪些要素决定了不同城市土地的价值级差?有学者认为,我国实施的土地拍卖制度提升了房产的价格,是否应该叫停土地拍卖? 1.土地级差—— 由于城市土地的自然性质或者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的差别,而又不同的价值,这被称为“价值级差”,影响城市土地价值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土地的区位,适用性,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①区位:一般指的土地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或者是土地所属的城市的基本状况, 如相同城市,市中心的地块通常比郊区价值高,大城市的地块一般比小城市价值高。 ②适用性:指的是土地的适用性评定结果,一般是一类用地的价值>二类用地的 价值>三类用地的价值。 ③用地的基础实施建设: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越完善的,一般其价值越高。 2.土地拍卖—— 土地拍卖的制度提升了地产的价格,地价上涨推动房价上涨,但是并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叫停土地拍卖,原因如下: ①从放假高涨的原因来说,土地拍卖出高价不是带来房产涨价的直接原因,因 为房价本身就是开发商自己根据市场制定的,无论土地是否高价拿来,开发商都可以定出高价来的,因此叫停土地拍卖,并没有找到其问题根源,更重要是的建立健全的土地财政政策,预防、限制土地拍卖过程中对于土地价格的提升给房价带来的影响。 ②土地拍卖的经济收入,是地方政府发展自身的重要经济来源,叫停土地拍卖, 会给地方政府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城市规划原理试卷二

《城市规划原理》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5分,共30分) 1、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是() A.经济 B.速度 C.规范 D.秩序 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示意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A.1/20000---1/5000 B.1/10000---1/5000 C.1/10000---1/2000 D.1/30000---1/2000 3、()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居住区内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基本都是用这种方式。 A.人车交通分行 B.人车共存 C.人车混行 D.人车部分分行 4、广场四周的建筑高度、体量应与()相协调。 A.广场尺度 B.广场布局 C.广场规模 D.广场功能 5、大连市是一个有名的城市,工业发达,交通运输便利,并且商贸也十分便利,那么大连市从城市类型来看属于什么城市() A.工业城市 B.商贸城市 C.交通港口城市 D.综合性城市 6、( )是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 A.城市建设 B.城市发展 C.城市规划 D.城市管理 7、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生态绿化的功能表现在为城市居民接近大自然创造条件,提供休闲观光场所 B.无锡市的山水城市布局方案使城市结合自然环境,提高了城市的生态效应 C.莫斯科的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满足居民休息需要,二是为了美化环境(保持自然环境的再生能力) D.波兰华沙郊区的休息区规划将华沙的休闲活动场所构成从居住到整个城市地域的多级结构 8、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矿业城市的特点() A.矿区工业生产特点决定了矿区居民点布局形式 B.矿区城市的规划布局要很好考虑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 C.不同的矿产性质和种类的矿业城市在规划布局上也会有不同的特点与要求 D.矿藏的分布对矿区城市影响并不重要 9、中国古代从那个朝代开始在都城内出现了繁华的商业街() A.周 B.商 C. 唐 D.宋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及答 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0年度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城市规划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区别( ) A.空间要素集聚的差异 B.生产力结构的差异 C.社会职能的差异 D.义务教育制度的差异 答案:D,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主要有6点:集聚规模的差异(空间要素的集中程度)、生产效率的差异、生产力结构的差异、职能的差异、物资形态的差异、文化观念的差异。 2. 关于我国城乡差异的表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 ) A.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B.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 C.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严重失衡 D.随着“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方针政策的落实,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将很快得以根本消除 答案:D,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有4个现象:城乡结构“二元化”、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严重失衡。 3. 关于城市发展阶段的表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 ) A.在农业社会中,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军事、宗教和经济中心 B.工业化导致了原有城市空间与职能的巨大重组

C.在工业社会中,城市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 D.在后工业社会,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将逐步得以强化 答案:A,城市发展的3个阶段特征为:1、农业社会,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军事或宗教中心,没有起到经济中心的作用;2、工业城市,工业化导致了原有城市空间与职能的巨大重组,城市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空间形态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3、后工业社会,城市的性质由生产功能转向服务功能,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向“生态时代”迈进。 4. 下列哪项不是城镇化的表现( ) A.城镇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 B.城市生活方式向周边乡村区域的扩散 C.村镇环境整治 D.农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 答案:C,城镇化包括有形的城镇化和无形的城镇化,有形的城镇化包括3个方面:人口的集中(城镇密度的加大与规模的扩大)、空间形态的改变、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变);无形的城镇化包括3个方面: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农村居民逐渐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生活态度、方式,采取城市生活态度、方式的过程。 5. 关于城市与区域的关系,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 A.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 B.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C.城市腹地的大小与城市的功能和规模并无直接的关联

精选-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C )。 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 2、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B )。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B.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3、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 D )的不同。 A.人口规模B.空间规模C.居住形式D.产业结构 4、一般把( A )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A.发明蒸汽机B.汽车的出现 C.空想社会主义开始 D.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A )。A.市场推动型B.地方推动型C.辐射扩散型D.外资促进型 6、以下四项中,( D )项不是城市化。 A.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B.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过程C.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 D.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空间规模增大的过程7、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B )。 A.20%;35%;50% B.30%;30%~70%;70%一90% C.25%;40%;60% D.40%;40%~80%;80%~95% 8、(B)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 9、通常我们把(B )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B )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A.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主要建筑,如广场和公共建筑体现了( B ) A.帝王宣扬功绩的思想B.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C.欧洲教会势力的强大 D.帝王贪图享受的思想 2、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反映他这一思想的是(C)。 ①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 ②规划体系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新建的建筑总面积与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 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 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22、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3、“雷德朋”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

三.简单题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城市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发展包括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门化,城市发展最初以来某个或某些具有出口能力的企业;第二阶段是综合化,出口专门化的企业具有联动作用,产生“上游”和“下游”企业,形成出口综合体;第三阶段是成熟化,基本经济部类带动非基本经济部类,形成完整的城市经济体系;第四阶段是区域化,有些城市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源 2.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历史源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包括:空想社会主义的乌邦托是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时提出的;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罗伯特*欧文是英国19世纪初有影响力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3.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合理确定影响公共交通方式车辆数、线路网、换乘枢纽和站场设施用地; (2)大中城市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3)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做到在客运高峰时使95%的居民成用公共交通单程最大出行时间符合规定; (4)规划城市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城市,应控制预留设置快速轨道交通的用地。 4. 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社会经济构成,环境优劣度,城市规划技术规定等基本因素决定。 5.建设范围控制有哪些内容?简要概述? 建设范围控制就是使建设范围一直处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使产生的变化不会对项目建设产生负面的或消极的影响。包括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建设工程进度控制,工程建设成本控制和建设工程投资控制。 6.城市用地分为哪十类? 城市用地分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十类。 7.对城市土地的控制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1)用地控制指标。包括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土地与建筑使用相容性。 (2)环境容量控制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人口容量。 (3)建筑形态控制指标。包括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沿路建筑高度、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 (4)交通控制指标。包括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 (5)城市设计引导及控制指标。包括对城市重要地段的地块,需对地块内建筑的形式、色彩、体量、风格提出设计要求。 (6)配套设施体系。包括生活服务设施布置,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和管理要求。 8.从形式上,常见的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那四种类型?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 答案)

2017年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得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城市形成得表述,正确得就是() A.城市最早就是军事防御与宗教活动得产物 B.城市就是由社会剩余物资得交换与争夺而产生得,也就是社会分工与产业分工得产物 C.城市就是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得产物 D.“城市”就是在“城”与“市”功能叠加得基础上,以贸易活动为基础职能形成复杂 化、多样化得客观实体 2.下列关于全球城市区域得表述,准确得就是() A.全球城市区域由全球城市与具有密切经济联系得二级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 B.全球城市区域就是多核心得城市区域 C.全球城市区域内部城市之间相互合作,与外部城市相互竞争 D.全球城市区域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尚未出现 3.下列关于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得表述,错误得就是() A.1949-1957年就是我国城镇化得启动阶段 B.1958-1965年就是我国城镇化得倒退阶段 C.1966-1978年就是我国城镇化得停滞阶段 D.1979年以来就是我国城镇化得快速发展阶段 4.下列关于古罗马时期城市状况得表述,错误得就是() A.古罗马城市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B.古罗马城市以广场、凯旋门与纪功柱等作为城市空间得核心与焦点 C.古罗马城市中散布着大量得公共浴池与斗兽场 D.罗马帝国时建设得营寨城多为方形或长方形,中间为十字形街道 5.下列关于“有机疏散”理论得表述,正确得就是() A.在中心城市外围建设一系列得小镇,将中心城市得人口疏解到这些小镇中 B.中心城市进行结构性得重组,形成若干个小镇,彼此间以绿地进行隔离 C.中心城市之外得小镇应当强化与中心城市得有机联系,并承担中心城市得某方面功能 D.整个城市地区应当保持低密度,城市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应当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6.下列关于柯布西埃现代城市设想得表述,错误得就是() A.现代城市规划应当提供充足得绿地、空间与阳光,建设“垂直得花园城市” B.城市得平面应该就是严格得几何形构图,矩形与对角线得道路交织在一起 C.高密度得城市才就是有活力得,大多数居民应当居住在高层住宅内 D.中心区应当至少由三层交通干道组成:地下走重型车,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路用 于快速交通 7.下列关于城市发展得表述,不准确得就是() A.农业劳动生产率得提高有助于推动城市化得发展 B.城市中心作用强大,有助于带动周围区域社会经济得均衡发展 C.交通通讯技术得发展有助于城市中心效应得发挥 D.城市群内各城市间得互相合作,有助于提高城市群得竞争能力 8.下列关于城市空间布局得表述,正确得就是() A.城市轨道交通线、地面公交干线应当与城市主干路组合,形成城市交通走廊 B.城市街区内应当有多种不同功能,保证居民能够就近就业 C.城市居住地得布局应充分考虑小学得服务范围,避免学生穿越城市主干路 D.城市中心区土地价格昂贵,应该鼓励各地块进行高强度开发

城市规划原理案例分析题

城市规划原理案例分析 例1:我国东部某市人口规模45万人,编制了以 制造业、商业为产业发展方向的 城市总体规划计划。图示为总体 规划中的道路交通规划。一条与 其他城市相连的一级公路经过城 市西侧;现状有一条铁路由城市 北部穿过。并设有火车站;西江 由城市东侧穿过,航运发达,客 运、货运均有较好的基础。 请指出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 题,提出修改意见。并作指示性 的修改。 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有: (1)过境道路穿越城市,不合理; (2)城市主、次干道穿越铁路过多; (3)东西向主干道偏少; (4)沿河两岸,东西向联系道路偏 少; (5)铁路穿越市区,对城市影响较 大; (6)铁路客运站内主干道穿越,不 利于站线布局; | (7)铁路客运站、长途汽车站以及 轮船码头布局分散,不利于交通换乘; 修改建议: (1)过境公路西移,与城市在南北各预留一个出入口; (2)将客货混用的港口码头调整为客运码头和货运码头,货运码头布置在城市北部仓储区和工业区,客运码头布置在城市中部,靠近铁路客运站和长途客运站; (3)增加东西向主干道密度; (4)加强沿河东西向联系,增设过河主干道; (5)铁路从城市北部穿过,或将铁路客运站规划为南北出入口,方便南北两区使用;(6)减少干道穿越铁路。 例2图为某城市的总体规划示意图,表达了城市干道网布置与地形地貌、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试评析其主要优缺点 优点: < 1.主次干道布置顺应了山势河流 2.沿东西向城市中心大道布置城市中心公建有利于组织城市特色,西为西山风景区,东为客站。 3.工业、仓库用地区位合理,对外交通方便,靠近货站。 缺点:

1.沿铁路西侧的南北向城市道路承担过境交通功能,两侧布置了市中心公建,影响了交通功能的发挥,道路功能混乱。 2.工业、仓库区内部没有规划道路系统与城市其他用地缺少联系。 例3:图示为某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该市为南方一座中等城市,规划人口35万人。城市西侧为由山和湖组成的省级 风景区,一条省道沿南北向经过 该市。 请指出城市布局和交通方面的主 要问题。 分析如下: (1)工业用地布局分散,临近风 景区的工业用地位置不合理。二、 三类工业用地与教育科研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用地之 间缺少隔离带。 ? (2)城市南侧缺少公共设施用 地。 (3)仓储用地位置不当,不利于 使用,同时也对居住区造成一定 影响。危险品仓库距离居住区过 近,而且缺少必要的隔离带。 (4)污水处理场不应布置 在城市水系上游。 (5)快速路穿越市区,不 合理。 (6)道路网没有结合河流 布置,不合理。 (7)机场距离城市过近, 机场端净空穿越市区,不合 理。 例 4 某地级市总体规划确 定,主城区在现状基础上仍 分为5个组团,该市地势西 北高,东南低,有3条河流, 主导风向东北风。现状常住人口60万人,规划为90万人(见现状图和规划示意图) 规划要点: 1.城市性质:省城北部区域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基地。 2.总体布局:为“二主三副”的组合型布局结构,二个核心A、E组团;三个副组团即B,C,D功能组团;各组团之间保留农田和生态绿地进行分隔。 ? 3.道路交通:新增高速公路出入口3,规划连接各组团的城市快速路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A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A 一、名词解释(5分*5个= 25) 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3.城市职能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4.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5..户室比 户室比又叫户型比,它是指各种户型在总户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反映到住宅设计上,就是体现在一定数量住宅建筑中,各种不同套型住宅总套数的比重 二、单项选择题(4*8=32) 1.城市道路应分为(B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产业分成(A)。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3.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指( b )。 A.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B.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c.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D.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4.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城市规划原理 案例分析 例题

实例一 某企业位于市中心重点地区,占地面积24500平方米,由于企业效益不好,打算利用区位优势,将一部分多余的工厂用地出让,建设住宅。经与房地产开发商洽谈达成协议,由房地产开商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住宅。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核实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该用地使用性质规划为公共设施用地。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现场调研,并分析了周围建设情况和各种条件,认为可以改变用地性质,向市政府作了请示,经市政府批准后核发了“两证一书”。 评析: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现场调研后并作了分析,根据该用地所处具体位置和具体条件认为可以改变用地性质。由于该用地“位于市中心重点地区”,根据规划法的规定,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由市政府审批的,要调整必须经过市政府的批准,才能改变用地性质。因此,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程序合法又合理,在报经市政府批准的情况下,核发了“两证一书”,这是正确的,不是多余之举。 实例二 某区属企业位于工业区内,占地8400平方米,由于设施老化,产品落后,最终破产倒闭。区政府想利用原厂区土地开发住宅,并将获得

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经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被驳回,理由是该用地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为工业用地,不能改变用地性质。 评析: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考虑到这个企业位于工业区内部,如果建设住宅,将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子女上学、购物、文化娱乐等,另外,周围的工厂企业产生的废气、粉尘、噪声等将对居民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能开发建设住宅。但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区政府采取土地置换的办法,将位于居住区内的某些工业企业搬迁到这里,然后开发建设位于居民区内已腾出的用地,利用这方面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这样做,可以收各得其所的效果。 实例三 某中学有两个校址,一处位于城市中心区,占地4000平方米;另一处位于中心区外围,占地8000平方米。根据国家规范,两处均不满足中、小学用地标准。因此,教育部门拟对两处用地进行合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经市政府批准,将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出让,开发公共设施项目,用置换来的资金在中心区外围校址旁边征用一块用地,建设一座标准中学。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真题(带答案)

2008年度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 城市规划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 个最符合题意) 1.集中、集聚、集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集中是前提,集聚是方式,集约是结果 B.集中是空间的有序集中,集聚是产业的有组织集聚,集约是资源的高效开发 与利用 C.集中是人口的集中,集聚是具有关联性产业的集聚,集约是最大限度地节约 D.集中是为了节约土地,集聚是为了形成产业链,集约是为了保护生态 2.下列关于城镇化内涵的表述和理解,准确的是( )。 A.城镇化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的 B.城镇化是外来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C.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D.城镇化包含了城市生活与意识形态向农村扩散的过程 3.在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 A.优区位应优先开发 B.沿着交通轴线延伸发展 C.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应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的发展方向相呼应 D.考虑城市有利的发展空间及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制约因素 4.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 A.采掘业 B.物流仓储业 C.建筑业 D.煤气的生产与供应业 5.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下列受区域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 A.城市性质与规模 B.城市用地布局结构 C.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D.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

6.古希腊时期雅典卫城空间布局的最重要特征是( )。 A.建筑布置规模 B.以宫殿为核心 C以广场为核心 D.以神庙为核心 7.《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 A.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B.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C.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 D.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 8.下列有关《雅典宪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功能分区对解决当时的城市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B.功能分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里程碑 C.功能分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 D.功能分区解决了城市和区域的有机联系 9.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都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长安城的居住采用里坊制 B.唐长安城的皇城位于城的北部 C.元大都城的皇城居于城的正中 D.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位于明清北京内城之外 10.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描述,不确切的是( )。 A.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B.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C.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保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 D.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为了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11.豪斯曼的巴黎改造规划与建设的特点是( )。 A.以政府直接组织与管理为主的大规模城市更新活动 B.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引导的新城(区)建设运动 C.以街道景观整治与建设为主的美化运动 D.以增加公共空间的面积与配置为主的“公园运动” 12.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 ( )

城市规划原理习题答案

1.场地分析的一般程序为 1 画出场地的范围和形状以确定它的合法用地范围 2 确认房屋的缩进距离和已有土地所有权。必要时标出建设项目,场地绿化,未来发展等所需要的面积和体积。 3 分析地形和地质条件,确定施工和户外活动区域的位置 4标出可能不适于建设房屋的陡坡和缓坡。 5 定出可作为排水区域的土地范围 6 绘制现有的排水结构示意图。明确地下水位的高度。标出可能遭受地表水,洪水过度冲刷和寝室的区域。 7 确定予以保护的现存树木和自然植物的位置 8绘制现有的水文图,标出予以保护的湿地,河流,分水岭,冲积平原和海岸线。 9绘制气象图:日照,主导风向,预期降雨量。考虑地形和相邻建筑对日照程度,挡风效果,眩光可能性等的影响。把太阳辐射作为潜在能源进行评价 10 确定通往公共道路和公共交通停车站的可能路口 2.场地平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1场地开发和建设应尽量减小场地和周边地界自然排水方式的改变。若改变地形,应规划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水。 2 尽量使场地开发和基础施工所需的开挖土石方量和回填土石方量

相等。. 3 避免在易于腐蚀和滑坡的坡地上建设 4 要保护湿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尽量减少在此类场地上的建筑面积。 5 要尽量减小对场地地形和原有植被的破坏 6依坡建设房屋时,要设置挡土墙或阶形台地。 3.基地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有哪些要求? 建设场地应与道路相连接,或设通道与道路相连接。若基地与道路相临街,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建筑物均不得超出建筑控制线建造 基地内的通道应与城市道路相连接。通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各个安全出口及建筑物周围应留的空地。通路的间距不宜大于160m;机动车与自行车公用的通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宜小于7m,消防车通路不应小于3.5m,人行道路不应小于1.5m,基地内车行路边缘至相邻有出入口的建筑物的外墙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m 4.边坡加固 碎石护坡挡土墙护坡种植植物护坡 5.简述周礼.考工记中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礼制理念和管子的自然至上理念的不同,举例说明这些理念是如何在中国古代城市格局中体现的?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考试题库

城市规划原理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